三打白骨精概括范文

时间:2023-09-16 16:33:06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1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课文主要讲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变成了村姑,孙悟空劈脸一棒,白骨精虎化成一溜烟逃走了;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一位老妇人,悟空当头一棒,白骨精又用法术脱了身;白骨精第三次变成一位白发老公公,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它。

师:故事大家读得都很明白,概括来说,就是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情节非常相似。同学们平时在写作当中写情节相似的事件一般怎么写呢?

生1:我会选一件详细,其他的略写。

生2:我不敢写那么多的事情,一般只选一件来写,不然的话,读起来都差不多,觉得很单调,老师您还会说我们唆。

(其他学生纷纷应和)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向作者吴承恩学一学如何写类似的事件。请大家对比读写“三变”、“三打”的段落,找一找其中的变化之处,做上标记。

评析:一线老师都知道,学生写人时多有将人物写成纸片的毛病,无法丰满,即使懂得用多件事情表现人物,但又会走入表达单调甚至唆的境地。针对这一现象,师直指阅读重点,从读开始,学习这种“三”的变化描写方法,将品读人物与品鉴写法一并引出,自然而然。

生1:我发现白骨精三次变的模样都不相同。

生2:孙悟空三次打的力度也不相同。

师:哦?

生2:第一次是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一棒,第三次是抡起一棒。

生3:孙悟空第一次打的时候说她是妖精,是来骗人的,第二次什么话都没说,第三次呢,请神仙来作证,还把棍子藏在身后,最后才把妖精打死了。

师:你很会读书!

生4:我发现每次打完之后,唐僧对孙悟空态度越来越“深”了。

师:什么意思啊?

生4: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只是责备他,第二次呢就念二十遍紧箍咒,对孙悟空越来越生气。

师:老师以为大家只能够发现前面的两点,变的方式不同,打的方式不同,没想到还有同学发现了唐僧的态度也在变,的确都很会读书。

评析:品读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形象,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一番,课题中的“三”字就是一个切入点。

师:看来吴承恩是很有心的在写这三打,每次都得写出不同之处来。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多麻烦呀,不如写一棒打死不就完了吗,多省事儿呀!

生:那好像就不精彩了吧?

生:故事也不具体啦。

师:那就写四打、五打、六打好了,更加具体了。

(学生纷纷表示不行,可也说不出为什么不行。)

师:常言道:事不过三,凡事都有度,汉语言中“三”常常代表着一定的度,你们看,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那是――

生:三顾茅庐。

师:武松过景阳冈时喝多了,因为他不顾酒旗上的几个大字――

生:三碗不过冈!

师:你非常想念某个人,那叫――

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学生因为对“三”字的发现兴奋不已。)

师: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再读课题,想一想,作者吴承恩通过这不多不少的“三打”想表现什么?

生1:这白骨精被打一次,变一次,还是想吃唐僧肉,真是妖性不改。

生2: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白骨精也能多变,真是道行不浅呀!

师:我来请同学读一读这妖精的三次出场――

师:变的次数真多!这三变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白骨精用了连环计呢。

生2:真是狡猾,用了美人计,还装可怜,博取唐僧的同情。

师:三变,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

(师引领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品读孙悟空的三打,学生能够自己感受出孙悟空的机智、聪敏,对师父忠心不二、嫉妖如仇的个性。)

师:妙用“三”字,可以丰富人物形象,让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里,有不少章节都用到“三”字,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读一读,好好品味一下“三”字运用的妙处。

……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2

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0年全国中考名著导读试题大都取自课标推荐篇目,考查内容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典型题例】

(一)常识积累型:指出名著的作者信息、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主要人物性格、字、绰号、典型语言和主要故事、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读一本名著,基本的要素如主要人物、故事梗概、作者信息、整体评价、经典语录等,你是一定要搞懂的。这是一个提取信息的工作,通读全书后要把这些概念构架起来,像抽条、挂果一样把它们一个个安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棵树上。准确识记,即可完成有效积累。

(2010年浙江湖州卷)文学常识填空。

①鲁迅笔下的________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________创作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孔乙己②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二)作品简介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或概括某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概述故事情节,要紧扣试题提供的名著片断,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语言要高度凝练。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多元的,不同的事件表现的性情也不一样。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与故事情节相匹配。

(2010年浙江东阳卷)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表现的情节是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________。

答案示例:《红楼梦》香菱苦志学诗香菱目标坚定,潜心钻研

(三)理解感悟型: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某个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对某个人物的情感等。这一类考题大多回放一个精彩片段,然后根据语段设置考点,有很强的现场感。答题时需要调动平日的阅读积累,既要联系情节具体分析,还要综合整部作品进行解答。

(2010年潍坊卷)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四)评介批注型: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或人物形象,对作品的意义与阅读价值作出评价。答题时一要联系原著,不要以偏概全;二要选准角度,不要泛泛而谈:三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2010年福建福州卷)名著阅读学习小组在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在“悟能”和“唐僧”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①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仍是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足可憎可恶。 ②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为了从西天取回真经、不畏千难万险。不为财色迷惑,寓有献身精神。他对徒弟要求严格,对自己从不懈怠。处处以“慈悲为怀”,一路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他那普度众生的崇高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实战演练】

1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

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

的生活状况。

2 下面是李阳同学的“读书笔记”的一部分,请你将其空白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摘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摘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作品主人公是:________。

3 作为初中毕业生,你一定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请写出作品中一个人物及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情节。

著作:

人物:

情节:

4 根据下面的情节写出人物姓名及其性格特点。

他的武器是两只板斧,听说殷天锡强势占柴进宅舍,便怒不可遏,要叫他吃板斧。他干净利落,只用拳头就结束了恶霸性命。后来听说朝廷要招安,他便踢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

这一情节写的人物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

5 名著阅读。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

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前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

(2)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3)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6 请你对以下名著中任意一部的作者说几句话,谈谈作品某一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心灵成长所起的作用。(要求:有作者称谓,语言得体,不超过60个字)

《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 写一段话介绍《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繁星・春水》中的其中一部,要求至少用到以下备选词语中的两个。

备选词语:大气磅礴清纯自然曲折跌宕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情真意切行云流水百折不挠

8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参考答案:

1 阿廖沙俄国下层人民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3 著作:《三国演义》人物:关羽 情节:千里走单骑。

4 李逵性格豪爽、鲁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5 (1)水浒传(2)写武松的胆怯是因为以人搏虎,比较危险,武松胆怯是人之常情;这样写使小说内容更真实。(3)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本领。

6 示例:吴承恩先生,您写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战胜妖魔鬼怪的故事感染了我,使我在人生路上充满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

7 《水浒》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3

一、解释内涵

“文中重要词语”指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上下词或上下句中对理解语句、段意,领会思想感情和主旨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在考试中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义。

重要词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文本中出现的新概念(自然科学类)。(2)代词或指代性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关联,照应作用的词语。(4)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语和点睛词语等。

二、答题思路

在词典义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推断、确定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要有整体观念,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其实“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指语言性语境,包括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上句和下句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意义往往会在上下句中得到解释和延伸。而作为句子的组成元素――词语,其意义会在上下词或上下句这些地方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透露出来。而“外部语境”则指非语言因素,诸如文章涉及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和作者的身份、地位、生活经验、语言风格、方言基础、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等。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语境都会起作用。

三、技法点拨

1.根据上文语句,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代词不同于其他词语,它的指代功能决定了它的所在位置。它一般会与所指代的事物、人物出现在同一语段或句群里,而且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上句或上文寻找答案。

代词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近指),也有远距离指代(远指),还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对复杂的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如果不甚清楚的话,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与原来一致。

2.借用说明方法,准确理解新概念。(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科技说明文经常运用下定义、作诠释等方法来说明事物,介绍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标准的下定义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种差”即和其他属概念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别;“邻近的属概念”即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我们要准确理解一个概念,先要找出这个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然后找出“种差”。找准“种差”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被定义概念的性质和特征。(2)弄清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3.结合修辞手法,辨别词语不同的临时语境义。在注意词语本身的词典义的同时,更要准确理解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褒与贬)、语体义(口语与书面语)等。

4.结合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等外部语境,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时代感很强,地域特点突出的文章,如果我们缺乏对文章背景资料的了解,那么与之相关紧密的词语将会变得费解。只有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才能弄懂有关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具体情境或具体事例,理解词语含义。具体的情境或具体的事例给人形象直观的认识,开阔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文章中人、物、事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丰富了文章画面,增强了文章的立体感,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阅读训练一】

白露为霜

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熔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早晨起来,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画,便晓得,秋天当真来了,随同一个亘古美丽的名词。

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顺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秋天是对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来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八个字读出来,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摇荡。《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应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附丽的感伤色彩越来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来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来宇宙本体论的触发相比,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路标和文化的烙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一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不回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逝――而流逝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来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豪迈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起来。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落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来的――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竟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时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眼看就要秋深了。

(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9月15日,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第三自然段说“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顺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这个名词”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说“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请解释“绳结”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数第二自然段说“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时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请说说“倜傥”一词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精神之树

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以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选自《精神之树》,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第一自然段“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一句中“喧闹”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说“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其中“辉煌”一词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之树”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文中是如何解释的?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4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 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  泰 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肌肉生理

3

5

血液生理

3

6

心血管系统

8

7

呼吸系统

4

8

消化系统

6

9

泌尿系统

6

10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

11

生殖系统

3

总学时

60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⑴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兴奋性、刺激和反应、阈刺激、兴奋和抑制等概念;适应性;生殖。

⑵内环境稳态及其维持方式:内环境、内环境稳态、负反馈与正反馈。

⑶机体机能的基本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及其方式和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其方式和作用特点;细胞内源性调节。

⑷生物膜的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生物膜的成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被动运输,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水的转运,主动运输,膜泡运输(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和反应,阈刺激,兴奋和抑制,适应性,生殖,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正反馈与负反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静息电位,极化状态,动作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受体,化学信使的分类,第二信使系统。

理解:神经调节的方式及作用特点;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特点。

掌握: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机能的基本调节方式;生物膜的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陈代谢,兴奋性,神经调节的方式及其作用特点,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难点: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二章: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1.教学内容

⑴细胞间通讯的机制:直接通讯与间接通讯。

⑵化学信使的分类:①功能分类:旁分泌物、自分泌物、神经递质、激素、神经激素、细胞因子;②化学分类:氨基酸、胺类、肽/蛋白质、类固醇、类二十烷酸。

⑶信号转导机制:受体的特征;①膜结合受体介导的反应:离子通道偶联的反应、G蛋白偶联的反应、酶偶联的反应;②胞内受体接到的反应。

⑷主要内分泌器官:下丘脑和垂体及其分泌的激素、甲状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松果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胸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皮质及其分泌的激素、肾上腺髓质及其分泌的激素、胰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性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⑸其他内分泌器官:心脏及其分泌的激素、肝脏及其分泌的激素、肾脏及其分泌的激素、胃肠道及其分泌的激素。

⑹血液中激素水平的调节:激素分泌水平的控制、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激素代谢的速度。

⑺激素分泌的异常:高分泌和低分泌。

⑻激素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加性作用和协同作用、允许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化学信使的分类、各内分泌器官及其分泌的激素。

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血液中激素水平的调节机制、激素的相互作用。

掌握:化学信使的分类及其实例、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化学本质、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激素的相互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信使的分类、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化学本质、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激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三章:神经系统

1.教学内容

⑴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点活动: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纤维的分类;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

⑵突触:突触的类型和结构及传递机理;神经的整合作用;突触的调节作用;神经递质。

⑶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反射的基本概念;反射的分类;肌紧张和牵张反射;随意运动的调节;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⑷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生理学的一般原理;感觉的传导途径;感觉区;视觉、听觉。

⑸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神经纤维传递兴奋的方式和特征;突触的结构与传递机理、传导特征;EPSP、IPSP;反射活动的特征;反射协调的方式;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其功能;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兴奋传递。

理解: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神经纤维传递兴奋的方式;突触的传递机理;EPSP、IPSP的形成机理;反射活动的特征;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机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掌握:神经纤维的结构、功能、分类与兴奋传导;静息电位及其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突触的分类与传递机理;主要神经递质;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中枢神经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的运动功能;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静息电位及其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神经纤维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的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的传递机理;突触传递的特性;突触传递的化学递质;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反射活动的协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难点:静息电位及其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突触传递的机理;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调节。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四章:肌肉生理

1.教学内容

⑴肌肉的特性:平滑肌的特点及其分类;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

⑵骨骼肌的收缩及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横桥循环;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兴奋和收缩的偶联;骨骼肌的代谢。

⑶骨骼肌收缩的特点:单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⑷骨骼肌的类型:快肌和慢肌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肌原纤维的组成;肌小节的组成;横管与肌浆网的功能;单收缩、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临界融合频率。运动终板、运动单位。

理解:骨骼肌收缩的机制;骨骼肌的代谢;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掌握:骨骼肌的组成及其功能;横桥循环,兴奋与收缩偶联;骨骼肌收缩的特点,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重点: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的收缩的特点;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⑵难点:横桥循环;兴奋收缩的偶联;骨骼肌的收缩的特点。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五章:血液

1.教学内容

⑴体液和血液:血液的功能及其血液的组成。

⑵血浆:化学成分及其功能,包括血浆蛋白、血脂、血糖、无机离子、非蛋白氮;理化性质,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的渗透压及其功能,酸碱度。   

⑶血细胞:红细胞的特性、功能、生成与破坏;自细胞的特性、分类、功能;血小板。

⑷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血液凝固的概念、本质和基本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⑸血型:红细胞凝集的概念;血型及不同的血型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非蛋白氮,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碱储,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的分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血液凝固,红细胞凝集。

理解:血浆的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白细胞的功能,血液凝固的过程。

掌握:血液的成分及理化特点;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及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机理;ABO血型系统  。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功能,血浆的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特性、生成和破坏,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本质和过程。

难点:血浆的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特性、生成和破坏,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血液凝固的过程。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专题讨论1学时。

第六章:血液循环

1.教学内容

⑴概述:血液循环的概念、功能及组成。

⑵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及组成;心脏泵血过程;泵功能的评价,包括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心音。

⑶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类型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传导组织;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窦房结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特点,包括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

⑷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特点;血流动力学,包括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微循环的组成及其功能;组织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⑸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反射;全身性体液因素和局部性体液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血液循环,心动周期,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脏储备力、心脏指数,正常起搏点,窦性节律,潜在起搏点:异位节律,最大复极期电位,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心电图及各波的意义,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压,有效滤过压,动脉脉搏,血流量,血流速度,微循环及其组成和功能,减压反射。

理解:心动周期心室的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心脏泵功能的评价;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原理;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掌握:血液循环的概念、功能及组成;心动周期及泵功能的评价;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电图各波及其生理意义;各类血管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组成、组织液生成和淋巴回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循环的概念、组成,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音,普通心肌细胞及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血流阻力的来源,血压的成因,动脉血压的组成及含义,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点:心输出量的调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生理特性,心电图及各波的含义,血压的成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1学时的课堂专题讨论。

第七章  呼吸

1.教学内容

⑴肺的通气: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和肺;肺通气的概念,动力与阻力;呼吸类型;胸内负压的成因及意义;肺容量;无效腔的概念。

⑵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⑶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的运输;CO2的结合和运输。

⑷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及其呼吸类型,肺通气、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肺容量,潮气量,肺活量,无效腔,肺泡通气量,影响气体的交换的因素,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C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理解:影响气体的交换的因素,氧解离曲线,C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肺通气原理及其动力与阻力;气体交换的动力与阻力;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C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调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肺通气的概念、动力与阻力;呼吸类型;胸内负压的成因及意义;肺容量;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CO2的结合和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点:胸内负压的成因及意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O2的运输;CO2的结合和运输;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八章:消化系统

1.教学内容

⑴概述:消化的概念和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及神经支配。

⑵单胃消化:胃粘膜的结构及胃液分泌;非反刍动物的粘膜可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幽门腺区;胃液的特性、组成及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排空。

⑶复胃消化:瘤胃微生物;瘤胃和网胃的消化;瓣胃和皱胃的消化。

⑷小肠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胆汁的性质、成分、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及消化作用;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调节。

⑸吸收: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吸收机理。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消化的概念和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及神经支配;胃粘膜的结构;胃液的特性、组成及分泌;胃的运动及其排空;瘤胃微生物的消化作用;尿素再循环;反刍;胰液的成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调节和吸收。

理解:胃液分泌的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的调节,不同营养物质吸收机理。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单胃消化及其调节;复胃消化;小肠消化及其调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化的概念和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及神经支配;胃粘膜的结构及胃液分泌;胃液的特性、组成及分泌;胃的运动及其排空;胰液的性质、成分、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胆汁的性质、成分、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神经和体液调节。营养物质吸收的机理。

难点: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及神经支配;胃液的特性、组成及分泌;胰液的性质、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胆汁的性质、消化作用及分泌调节;小肠液的性质及消化作用;小肠运动的形式、神经和体液调节。营养物质吸收的机理。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1学时的课堂专题讨论。

第九章:泌尿

1.教学内容

⑴尿的理化性质、组成:排泄、排泄物及排泄途径;尿液的理化性质和组成;

⑵尿的生成:肾脏的结构特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排泄作用。

⑶尿生成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抗利尿素、醛固酮的作用);

⑷肾脏的其它功能: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活化维生素D3;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调节动脉血压。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排泄、排泄途径、尿液的组成;肾单位、肾单位的分类;肾小球旁器的结构特点;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肾糖阈,渗透性利尿,水利尿;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理、醛固酮的合成部位、作用及引起其分泌的有效刺激;肾脏的其它功能。

理解: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两类肾单位功能;不同物质的重吸收机理;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机理;肾血流量的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醛固酮分泌的调节;H+-Na+交换、K+-Na+交换。

掌握: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单位的组成及分类;肾小球旁器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滤过及其调节;重吸收及其调节;不同激素对尿液生成的调节作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分类;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尿液生成的过程;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十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1.教学内容

⑴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来源及去向;测定能量代谢的方法;基础代谢。

⑵体温: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能量代谢;呼吸商,氧热价,物理热价,生理热价,基础代谢率,等热范围,散热方式。

理解:能量来源及去向;测定能量代谢的方法;基础代谢;体温调节的方式。

掌握:能量来源及去向;测定能量代谢的方法;机体产热和散热的方式;体温调节的方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来源及去向;测定能量代谢的方法;体温调节的机理。

难点:体温调节的机理。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十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1.教学内容

⑴生殖生理概述:配子在生殖中的作用、减数分裂、生殖系统的组成。

⑵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精子的生成;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卵子的生成。

⑶受精、着床和妊娠:受精、着床、妊娠。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生殖系统的组成、两性生殖系统的结构

理解:精子生成、卵子生成、受精。

掌握:精子生成、卵子生成、受精。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精子和卵子的生成

难点:精子和卵子的生成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

五、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 + 课程结课考核×70%。

执笔人: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5

观其面相,他已显中年

气象,皱纹攻城掠地

头发纷然遁去,额无

朝天骨,身无将军肚

按算命先生所言,与富贵

无缘,和仕途无关

生活柴米油盐,日子粗茶

淡饭,肩膀不宽,要挑起

整个家的重担,步伐得稳

跌倒了,谁都伤不起

论其年岁,他夹在而立

与不惑之间,功不成

名不就。平凡如草,卑微

如尘,虽褪去了少不更事的

青涩单纯,却未在社会的

大染缸里沾上圆滑世故

他就是做好自己,保留

与生俱来的本分――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数其称谓,为人子

为人夫,为人父的他

必须让内心充满正能量

包容妻子的唠叨,关注

孩子的成长,关心

亲友的健康,以有限的

物质,对抗无限的GDP

常用精神胜利法,武装

自己的脆弱,偶尔也用

善意的谎言去宽慰别人

作为一个纯爷们,他爱过

中国足球,迷恋过打NBA的

姚明。现在他痴迷于诗歌

虽然缪斯并不能改变

他的处境,但已然为他

打开通往幸福的一扇大门

在虔诚的信仰面前,他想

好好地和诗歌谈一场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恋爱

如果用诗歌概括他的过去

现在、未来,他更喜欢

诗人高咏志《夜歌》里的

结尾――“从母亲的子宫

到大地的子宫,是黑暗孕育

和收留了我们。而所谓人生

不过是我们路过的一段光明”

以骨为刀

是时候静下心,好好

磨把刀了。它取材于

身体的某根骨头,至于

是髌骨,胫骨,还是肋骨

已无关紧要。关键是

它要有石头的质地

像血液般殷红的内心

有必要用钢质的砧板

用来安放这节断骨

转瞬即逝的颤栗,要有

一座炼狱般的熔炉

铁质的锤要狠,淬火的

水要清,眼睛需明察

秋毫,臂力能排山倒海

敲打。往软肋处敲打

反复敲打,让铿锵成为

意志,让隐忍成为习惯

让旭日般喷薄欲出的

锋芒听从召唤 ――一把

骨刀,将立于天平的两端

从此,它将是――

黑与白的界限,善与恶的

仲裁,忏悔与救赎之后的

彼岸,尘世里永远亮着的灯盏

在宛城

在宛城,宜效仿古人

沐浴更衣,端坐

花香之上,诗酒年华

以梦为马,于线装书里

和四圣对饮三千盏

不再有狼烟起,三国乱

我们散发披肩,反弹

琵琶,羡刘秀天命

慨南都云烟,独玉流年

高过我们的怀念,白水

悠长,随李白的诗意流淌

是时候,让楚风汉韵

洇染于我们的灵魂

让心灵的密码隐藏于

汉画像石了。而不变的

信仰,依然如苍松古柏

根植在卧龙岗的骨头里

白河,我灵魂的清道夫

这些年,我日渐磨平

棱角,顺从于生活的万有

引力,头颅向下,眼睛

长钩,像只散养的家禽

不关心国事,每日

为稻粱谋,受人情罪

我知道,这远非命运的

真相,它像个蒙面掘墓者

手执利铲,趁我偷得

浮生半日闲之时,已将

我的半生掩埋进泥土

骨刺如锥,身体隐隐作痛

忍。麻木。欲说还休

现在,我动脉里澎湃的

理想搁浅,静脉里的

无奈与妥协与日堆积

我祈祷,穿过我灵魂的白河

还能带着最初的澄澈与包容

不偏执,不浮躁,不虚华

百川归海,万物同一

我越来越笃信,对于我的

一生,白河所能带走的

和所带不走的,都是反比

岁月是个虚词

相对而言,岁月是个

虚词,它容不下你的冷月

你玉质的夜光杯,你脱缰的

骏马,你一个人的草原

它隐居《诗经》

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它纵情《史记》

写青灯黄卷,晨钟暮鼓

它容不下你的泪水

你土质的肉身

你水样的灵魂

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孤傲。卓而不群

它喜欢在墓碑上刻字

并且放声歌唱

时光,是首忧伤的诗

我爱过的那些蓝,比如

天空,比如海洋,比如你

眼睛里的光芒。它们

随着鸿雁一再迁徙

蝴蝶拐走了记忆里的蜜

和一个寄往春天的地址

唐诗的月光太幽,宋词的

秋风太凉。我沿着

平仄的韵脚,背负

孤独的风,寂寥的雨

迷失在冗繁的人间万象

策马西风。那是少年的

快意江湖,安之若素

那是中年的冷暖自知

如何抵达那颗最真的初心

我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不需要虚构清风亭,十里送

一阙离词,两行别泪

时光,只是一首忧伤的诗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6

从古至今,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影响着代代后人,其中最广为流传,要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游记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观后感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这几天,我把古白话文版《西游记》“啃”了下来,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一共“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真可谓是经历了千难万险!但是,他们师徒四人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没有放弃取经的念头,他们不怕途中的妖魔鬼怪,一直勇往直前,而且还经常帮助他人,真令人敬佩。他们心中有一股力量在不停的流动,也正是这股力量使他们把取经这件事坚持到底。

《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师徒四人经过一座山,前方出现了一个少女,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分辨出她是妖精,于是一棒将她打死,可善良的唐僧却误认为悟空伤害了百姓,经过悟空劝说后,原谅了悟空。之后,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位老太太,说自己的女儿出去为何还不回来。孙悟空再次认出是妖怪,将其打死。唐僧发怒坚持把悟空赶走,经八戒和沙僧劝说,才勉强将其留下。走过一段路后,他们再次遇到了白骨精变成的老爷爷,询问老太太和女儿的去向,唐僧听后深信不疑,终将悟空赶走了。随后,唐僧和八戒被白骨精的两个手下骗到了白骨洞。无奈之下,沙僧只好来找悟空帮忙。悟空听说白骨精的母亲来吃唐僧肉,就打死了她,扮成她的模样,进入洞穴,消灭了白骨精,救出了师傅和师兄,回到了师傅身边。

读了《西游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不是吗?师徒四人就是靠心中的这股力量而坚持到底的。我想,悟空、八戒、沙僧甚至唐僧可能都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正是他们心底的那股坚韧,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和杂念,最终取得了成功。我想,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念头和力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品尝到劳动后的甜甜果子了。

再说说作品,《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超人的本领。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一本好书,推荐给你!

西游记观后感2三月份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先生写的《西游记》,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心情澎湃,因为我在小时候从电视里已经领略过它的风采和魅力。

这 门书主要描写了几个人物:爱机智勇敢、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唐僧,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能管住世界万物的玉皇大帝,还有炼金丹的太上老君以及想下雨就下雨的四大龙王。其中我最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因为他敢恨敢爱、机灵勇敢。当我坐在桌前细细品味故事内容时,我的心像滚滚奔流的长江水激动不已,瞬间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

《西游记》的第十二章最让我喜欢,故事说的是:师徒四人离开宝象国继续向起走,来到平顶山,山中有一个洞,洞中住着两个妖怪,一个金角大王、一个银角大王,银角大王有一把七星宝剑,金角大王有一个宝葫芦和一根晃金绳,在打斗中唐僧、八戒、沙和尚师徒三人被妖怪抓进洞中,孙悟空在洞外用他的聪明才智多次化名“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与妖怪周旋,孙大圣趁机混进洞中用假葫芦把金角大王的真宝葫芦换了出来,在洞外挑战,把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装进了宝葫芦,这时太上老君驾云来到,原来这个宝葫芦是装仙丹用的,宝扇是煽火用的,金银两大王则是老君的看炉子的两个童子,他们偷走了葫芦和扇子在这里称王称霸。大圣碍于面子让老君把两位童子带回天宫。

通过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持之以恒、创新思路、坚持不懈、勤奋努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要像他们师徒四人一样,历经千辛万苦,度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换得了真经,四仙一马还被封了佛。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说话。今天,我拜读了吴承恩先生写的《西游记》,就等于与吴老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我从内心里喜欢这本名著,今后我要利用好时间,把这本名著读熟、读透,吸取书中精华,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游记观后感3《西游记》,我从小就开始看,一开始只是觉着孙悟空和妖魔鬼怪打打杀杀很精彩,现在又细品了一遍,发现作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回味的故事,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颇有深意。

就拿书中那个最深入人心、形象最鲜明的传奇人物——孙悟空来说,他的精神品质用三个词语概括,就是勇敢、机智、乐观。故事中,妖魔鬼怪的手段一个比一个凶狠毒辣,他为了解救师傅,不屈不挠,奋战到底。若是胆小的,早就自己一个人逃了。

他又是机智的。书中很多妖魔鬼怪来捉唐僧,都要耍些手段,精心变化一番,来蒙骗师徒四众。例如书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变形,却一次次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这让我想到,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用“火眼金睛”看清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正确理解它。

他还是乐观的。在狮驼岭,他被三个魔头装入阴阳二气瓶,险些化为脓水;在小雷音,他被妖精盖在金铙之下,几乎窒死……这一系列的事情不胜枚举。但他从不气馁,积极地寻找出路,打败敌人。这种精神,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与之截然相反的就是猪八戒。他意志动摇,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还常被美色诱惑。不仅如此,他还好吃懒做,胆小怕事,这些东西都是要不得的。

再说唐僧,他分不清真伪善恶,常常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妖魔大发慈悲,而对诛妖的孙悟空,却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他疼得死去活来,还几次将他赶走。书中的一些妖怪正是利用了他的这一特点,才把他摄去的。红云洞的红孩儿、黑松林的老鼠精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西游记》之评说至此终,仅表一家之谈。

西游记观后感4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的真经的故事。

读过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努力,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魔捉妖,斩妖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擅长水性的沙和尚,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第们,终于取得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的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还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双眼,才能撕破一切画皮.

读过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我们学习的道路也是于此,战胜困难,就孕育成功

西游记观后感5这几天,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这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一本书。

《西游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作者以高超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语言述说了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故事的主人公是勇往直前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和憨厚老实的沙僧。在《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白骨精变成了一个姑娘,用蛤蟆变成了馒头,取走了唐僧的信任,幸亏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出了白骨精的化身打死了她,接二连三看到了白骨精变成的老头、老婆儿,唐僧以为这些都是好人,一气之下把孙悟空赶走了。而孙悟空没有忘记他们的师徒感情,还去救唐僧,最终成了仙、得了佛。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7

论文关键词:树法,石法,山法,水法,云法

 

关于“法式”人们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出现的如宋·李诫《营造法式》,并认为是匠人之学,其实“法式”一直伴随着山水画的成长。中国历代山水画家热衷于总结山水树石画法,为山水画确立法度。在纷繁万象中筛选物象,并为每一物象在无限多样的表现中提炼水法,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色、相。如山有山法、石有石法、树有树法、水有水法、云有云法,各种法式源于对象又不尽似于对象,是遵从中国画笔墨特性而抽象、概括出来的最精炼的表现程式。这是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技艺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历代画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随意、偶然,取恒常、稳定,把复杂的笔墨效果、形式、因素提炼为最基本的法式。概括地说“法式是一种规律,是造物的结构关系,是一种文化共识,是一种精神”。

一、树法

树木,是构成山水画的基本要素水法,画好树木,也是画好山水画的前提。林木枯荣,标志着山水的季节和气候。传为梁元斋所撰的《山水松石格》云“木有四时,春英、夏荫、秋毛、冬骨。”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阐释这八个字说“春英者,谓叶细而花繁也,夏荫者,谓叶密而茂盛也,秋毛者,谓叶疏而飘雾也,冬骨者,谓枝枯而叶搞也。”韩拙将林木视为山水的衣装水法,明代董其昌则更强调树法在山水中的作用,曰“盖萃古人之美于树木,不在石上着力,而石自秀洞矣。”正因为如此,树木的画法在整个山水画的技巧之中可说是一个大宗。举凡古今山水课徒画稿和各类山水技法书籍,在论及各类具体画法时总是先由树木入手披阅古今画论,其论列树木,法式之文字也比比皆是。

画树枝有鹿角画法,蟹爪画法等,以露根画法标明画树根的要领,以梅花点、鼠足点、菊花点、胡椒点等来说明叶的画法水法,以含苞法表现初春萌生和秋尽叶脱后的树枝画法,以迎风取势法来表现孤石危峰上的树木,以及根下衬贴小树法和树中衬贴疏柳法。

在杂树总法上指明诸家杂树法式的入门方法。“既将诸家之树,各立标准,以见体裁关。然体裁既知,用即宜讲,体与用虽未可分,而为入门者门,不得不姑为区别。如五味具在,减淡得中,尽成异味水法,又如卒伍四调,静听旗鼓,善将者指挥如意,多多益善。有配合、有趋避、有逆插取势、有顺顾生姿,荆关董巨诸人,既已各具炉冶,溶化古人之笔。今之学者,又当以我之炉冶溶化荆关童巨之笔,方见运用之妙。”

二、石法、山法

山石和树木一样是山水画中的主体。因而画山石成为山水画最重要的造型基础之一。山水画由于须要表现千里之远的境界,所以对山石的处理也有不同的要求。荆浩论画曾云“近取其质,远取其势。”刻画山石水法,必先得其形似,然而单得其形似,却未能体现它的质感,因而古人创造了以变化多端的笔法来匹配山石错综复杂的皴纹这样的技法,而墨在笔中,有笔即有墨,不同质感的山石决定了它不同的形状,因而不同的皴笔也服从于不同的形似,以侧锋刮擦的笔法善于表现山石坚硬方折的质感,这样的山石外形必然方折奇峭,以中锋勾写的笔调则善于表现土石柔软松峭的质感水法,这样的山石外形必然圆浑饱满,如此等等。不同的用笔可以表现不同山石的形与质,乃有着不可须臾分离的紧密关系,不同的山石形状和质感决定了以何种用笔予以表现,因而山石的形状和质感成为了笔法衍生的源泉,也成为笔墨的丰富多彩的前提。

1、石法

画石的法式是“分三面法”曰“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扰无气之骨则为朽骨水法,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胡士笔下乎。是画无气之石固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于无可捉幕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娟皇,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称量厚薄,以及峦头菱面水法,曰:活。”

一个“活”字,高度总结了“石法”的要领,其实也是山水画的要旨,正如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言“中华文化的精髓,一个字——‘活’。活的看法,活的思维,活的表现手法”。

山石的“皴法”很多,皴法涉及观念和技术两个方面,但它们都是文化于绘画中的映射。如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将“笔之与效也,开生面也”,皴法不仅是山水画的“生面”水法,还是山水文化的“生面”,更是中华文化的“生面”,“自皴法产生以后,它成了山水画传统中最重要的技法,学习者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免去‘空’、‘乱’、‘薄’、‘脏’等毛病”,才能进入山水画的庙堂之门。画家只要掌握了像皴法这样的法式,才能得心应手,自由的在艺术领域里遨游。

2、山法

《芥子园画传》中对山的画法这样说“画山起手法”:“山之轮廓先定,然后效之,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水法,最是病处,古人运大轴只三四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与效法不一,要之取势为主,元人论范、米、高三家先得吾心,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效法,即谓之无笔,有效法而无轻重向背水法,即谓之无墨,然轻重向背却又不在效满,而在轮廓初定之下,如构屋者,施攘桶必先栋裸,栋楔如立,即有巧公输不能以楠异其承拱矣。”

章法是布置,构成画面的方法,即谢赫“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在西洋画中则谓之构图。西洋画中的构图,主要是借重几何的原理来分割画面,中国画尤其山水画则更多地是谈“宾主”、“主次”、“开合”、“取势”等平衡画面的方法。有人认为中国画的章法主要是依据“生发”原则水法,这种认识,既有道理但也并不全面。“生发”对于意笔画的章法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意笔尤其是写意小品首重笔墨的偶然效果,故常常要按照笔墨的需要来布置构图,但“生发”的原则在上古尤其是宋元的全景山水的章法中却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全景山水的章法或者构图主要还是依据平衡画面的原则。

三、水法

水在山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山泉、瀑布、石梁等。主要法式有“画泉各法”、“乱石叠泉法”、“山口分泉法”、“悬崖褂泉法”、“画泉两叠法”、“画泉三叠法”、“画细泉法”、“画平泉法”、“画大瀑布法”、“画石梁垂瀑布法”等。

看以上“水法”的法式类别如此之多,就可知“水”在山水画中是何其重要,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云“山以水为血脉……山得水而活”,这个“水”,虽然更多地是指山间的泉瀑,然而山水画中的泉瀑水口甚至是比江河湖海更为常见的景致水法,历代山水画名家几乎没有不善画泉瀑的。画泉瀑水口,分勾写和烘染两法,但画泉瀑水口,最要紧的所在并非是用线条还是用烘染,而须知白守黑,以涧石之形加以烘托,也就是说,画泉瀑着意并不在泉瀑本身,而在于构成泉瀑外形的岩石。因而,事实上,表现泉瀑水口水法,并不在于用勾还是用染的画法,而在于留白的技巧。另外,留白,又被特指作“留白法”,历代山水画中常见有以留白法表现江河湖海泉,到了元代以后,随着文人山水的兴起,留白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往往留出大片空白以示江河湖海的万顷碧波。

四、云法

对于云法《芥子园画传》中论“云乃天地之大文章,为山川锦潇,疾若稗马水法,撞石有声,云之气势如是,大凡古人画云,秘法有二,一以山水之千岩万壑相凑大忙处,乃以云间之,苍翠插天,倏而白练横拖,层层锁断,上岭云开,髻青再露水法,如文家所谓忙里偷闲,反使阅者目迷五色;一以山水之一丘一壑着意太闲处,乃以云忙之,水尽山穷层次斯起,陡如大海,幻作密层,如文家所谓引诗请客,以增丈势,余画山水诸法,而殿之以云者,亦以古人谓云乃山川之总水法,亦以见虚处无浩渺中,藏有无限山效水法,故山曰云山,水曰云水。”又论“画云纯用色渍、望若堆起,实无墨痕者为上,若画青绿山水及工细效法,欲其相称,当以淡墨句出,淡青染之,又唐人画云有二种一为吹云法,乃将薄粉轻染绢上水法,势若层云,随风流动,轻请可人,最为雅调一为句粉法,于金碧山水中,将粉照墨痕细匀,小李将军多用此,气势雄壮,亦助辉煌。”

上述两式,虽例举了不多,但画云之法也就分勾与染两大类水法,其中勾的技法源自于晋唐人物画的勾线填彩法,非但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而且能够意到笔随地表现云烟生动而难以名状的姿态,使之增加形式表现力,云烟之状因而也成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象征符号,而染云的技法则是随着唐五代水墨山水的产生而兴起,具有真实性的自然美感,非但能够表现云蒸霞蔚的水气感,而且为中国画贡献了留白的特殊表现技法。明代董其昌在分南北宗时,将北宗的技法特征归纳为勾填,将南宗的技法归纳为渲淡。事实上水法,勾云法主要匹配于勾填的山水画法,而染云法主要匹配于渲淡的山水画法,其中原因,与勾填画法更适合于青绿等重彩着色的画法,而渲淡画法更适合于水墨的淡逸画法是一致的。

掌握山水画基本的章法原理,便可游刃有余地构造整个画面,而这样的画面,也就必然具有丰富的意蕴,当然,这仅仅是入门基础,所谓“入门容易水法,高深难”,如要“高深”,则需在掌握基本法式、法则之后,加强对“笔墨”、“章法”及诗、词、歌、赋等文学方面的研习,才能达到“形与心手相凑而相交”,使“有境逼而神境生”。中国历代山水画家热衷于总结山、水、树、石等各种画法,为山水画确立法式。各自法式源于对象又不尽似于对象,是遵从中国画笔墨特性而抽象、概括出来的最精炼的表现程式,是构成山水画面的结构关系。

参考文献:

[1]巢勋,芥子园画传[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2]陈希仲,龚半千山水画课徒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官周绘,晚笑堂画传[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6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三打白骨精概括篇8

白米诱发糖尿病

精米白面是最符合食不厌精原则的,但是,正是漂亮诱人的白米成为今天二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孙琪(Qi Sun)研究团队对过去22年间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所做的饮食结构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证明人们大量食用白米会造成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高风险。过去在这四个国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4至22年的时间随访了35万人。结果有13万人患二型糖尿病。中国和日本患二型糖尿病概率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患二型糖尿病概率高55%;而在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这种概率差别较小,两国公民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差异只有12%。孙琪等人的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上。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是以白米为主食的国家。

加工方法需改进

尽管大量研究指出了食用白米与罹患糖尿病的相关关系,但是,白米并非人们的敌人,也不是人们患糖尿病的唯一元凶。人们患糖尿病只是饮食方式的不科学,因此生活方式才是人们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一日三餐都是白米精面,这就陷入了饮食单一性的陷阱中,这如同生物单一性会导致物种减少和绝灭一样,只有多样性才能产生物种和生态的繁荣。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食品的加工方式和食用方式。首先是,对稻米不能再采取精加工的方式,而应当是粗加工,食品工业要更多地供应人们糙米。因为糙米包含了部分稻壳,含有更多的纤维素、镁和多种维生素,并且血糖指数低,因此可以减少诱发人们患糖尿病。当然,稻壳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还有其他作用。稻壳中的维生素A可促进视紫红质的形成,而视紫红质是一种感受弱光的重要眼部色素。维生素A是促进新细胞生长及维护组织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能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也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以及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稻壳中的维生素B1能预防脚气病。此外,稻壳中还含有约40%的粗纤维(包括木质素和纤维素)和20%的五碳糖聚合物(主要是半纤维素),稻壳中另外约含有20%的灰分及少量粗蛋白质、粗脂肪等有机化合物。

另一方面,不能让吃白米成为一种单一饮食方式,而是要形成白米食用的多样性。方法也比较简单,在烹煮米饭时加进其他食物,以搭配的方式来消费大米。目前营养学家推荐的做法有多种。

一是在大米中加入小米混煮,大米与小米的比例是3比1,这就是俗称的二米饭,只要在煮饭时同时加进小米用电饭锅煮熟即可。

二是在大米中加入绿豆混煮,即绿豆米饭。先把绿豆放入电饭锅中煮开8分钟?10分钟,再加入大米,大米与绿豆比例为10比1。

三是在大米中加入红豆,即红豆米饭。不过,这比加入小米要麻烦一些,关键是红豆需要提前浸泡。不过,这也不是难事。早上上班前泡上红豆,下班后回家就可淘米并加上泡软的红豆进行混煮,大米与红豆的比例是10比1。即使忘记浸泡红豆,也可用高压锅煮上红豆数分钟,然后再与大米混合在一起用电饭煲常规煮熟。

四是在大米中加入黑米,大米与黑米的比例为8比1,也是用电饭锅煮熟即可。尽管这样的米饭颜色看起来不是太好,但营养好,口感也不差。

上一篇:向国旗敬礼的寄语范文 下一篇:笑颜逐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