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范文

时间:2023-11-04 05:15:15

抢盐篇1

如果有人在网上跟你说:“有木有!!!有木有!!!”甚至感叹号多达数十个,你还摸不清情况,那就该补补课了!这是近来网络上最流行的“咆哮体”,总以“自从几年前喜欢上或者干上某一行,就踏上不归路……”开头,每句末尾还总带有几个“有木有” (有没有),而且几乎每句话都要以叹词结尾,使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喷发而出的情绪。而各个专业版的咆哮体集锦在微博上正流行时,王菲、王力宏等明星也加入了咆哮大军,雷倒不少网友。

暴力慈善

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的行为,受到众多网友质疑。而在过去的几年,这位再生资源巨头因经常高调行善不断成为头条新闻,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是一种倒退,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陈光标回应则说很多人都误解了他。

抢盐潮

3月17日以来,由于日本震后核危机加剧,以及传言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加之民众担心核辐射未来波及中国沿海,进而污染海水产品及食用盐等,一些地方纷纷出现了市民疯狂抢购碘盐的风潮。抢购导致了盐价飙升、脱销等现象,中国盐业总公司马上出来辟谣,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与此同时,中国发改委也发出紧急通知,彻打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商品价格。

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是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此次日本大地震随后引发了严重的海啸、火灾以及核泄漏污染事故,导致上万人死亡或失踪,日本东北地区受灾严重。预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9万亿日元(约台2350亿美元),或将致日本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率缩水逾1个百分点。

健美猪

2011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央视曝光了河南养猪户利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喂出“健美猪”,并且这些“健美猪”肉进入著名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新闻,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随后的3月16日,漩涡中的双汇集团声明称此事件系子公司所为,已责令该厂停产自查,并为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道歉。打着“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广告的双汇集团,又给食品安全问题上了警醒一课。

酱油委员

2011年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刘翔抵京参加政协会议时,没有带任何提案来,他坦白是因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准备提案,还表示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出席会议的。顶着代表委员的帽子,在可以发出声音的地方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只会举手不会表态,不敢于代表人民发表建议意见的人,网友“大梨妈”说:“他还不如去打酱油吧,跑得快,打得多。”于是“酱油委员”由此传开。

透纳画作“驾临"海口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

继收藏美国当代艺术巨匠怀斯作品之后,位于海口的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又收藏了19世纪英国绘画大师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一幅名为《北威尔士的康威城堡》的水彩画作品。

抢盐篇2

第一时间即时干预。应当说,由于某种社会现象而引起的抢购风波,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前些年屡次通货膨胀时的“抢购风”,2003年非典流行时盛传板蓝根防非典、白醋防非典而引起的抢购潮,都让人记忆犹新。但像这次“抢盐风波”这样,政府和媒体的介入如此之快,能在第一时间即时面对,确实很少见,这说明我国政府及媒体在化解社会危机、引导社会舆论上的功力已日趋成熟。

18日当天,笔者在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部承担值班主任任务,汇总当天信息安排稿件时,听记者爆料说今天很多超市的碘盐被抢购一空。此时笔者询问很多同事朋友,居然有不少人还不知道发生了“抢盐”的事情。几乎是与此同时,省盐业局已经主动联系各媒体,希望有关信息。我们迅速组织记者展开相关的延伸采访,并向后续环节通报这一线索。可以说,这一次的新闻和采访报道,走在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经事件充分“酝酿”“蔓延”后才后续进入。比如,19日的《河南日报》在一版上及时刊登消息《我省三天投放市场食盐8万吨》,向读者告知省盐业局对全省市场的碘盐投放情况,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抢购囤积。同时在二版上专门开辟专栏,连发4条消息,分别是全省开展食盐价格大检查、全国一批哄抬盐价商家被查处、各地食盐供给趋于平稳、世卫组织告知公众碘盐无益防辐射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点位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第一手信息。同日的《大河报》,在“河南热点”版面上也做了一个组合式专题,分别以“关键词――保供应”、“效果一――食盐重又上架,市民渐趋理性”,“效果二――多花冤枉钱,抢购者后悔想退货”等,以部分抢购者“肠子都悔青了”的现身说法,提醒公众理性对待此次风波。其他的平面、广电、网络媒体也从不同侧面做了及时报道。当时,在很多消费者还并未深入了解事情始末的情况下,这种第一时间的即时报道,不仅起到了“退烧药”的作用,也起到了“打预防针”的作用,有效防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海量信息敞开面对。连续两三天里,各类媒体围绕“盐”的供应组织了大量相关稿子,这些稿子中,有的是每天随时各地碘盐的供应情况;有的是分析各地盐的供货构成,说明我省以井盐生产为主,消除消费者对海盐受污染的疑虑;有的通过即时采访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现身说法让谣言不攻自破。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商报》专门编辑了一个整版的“网络段子”,收集各种关于抢购碘盐的笑料,以幽默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事情的荒谬一面。大量的正面信息充分抵消了谣言的负面影响。第二天,笔者随机走访了几家超市,见到家家超市的货架上,碘盐又重新摆了上来,也不再见顾客大包小包地抢购了。

从“抢盐风”的骤然而起到悄然平息,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及时、公开、充分披露的巨大作用。流言止于智者,而理性判断的基础建构在充分的信息和常识上。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信息的及时、充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可能波及更大的“抢购风”和社会波动。

春风化雨拨开疑云。仅仅大信息量报道仍是不够的。在连续两三天的海量信息报道后,媒体开始转向有计划地释疑解惑,有关行政部门也利用媒体相继各种有用信息。一些深入的解释性报道开始出笼。针对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内容,各家媒体组织专家访谈、科普专栏等,深入解释碘盐为何不能防辐射、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辐射等受众关心的问题,把这次“抢购风”变成了一次很好的大众科普机会。

一次又一次的“抢购风”,对于大众媒体的重要启示是:对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而科普教育也需要合适的契机。许多媒体意识到,我们社会的安全教育、危机教育都还远远不够,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同时,如果科普教育能够“先半步”切入,就能够避免很多本来可以不发生的事情。

深入反思唤醒理智。为何一场辐射危机没在发生国日本引起骚乱,却在远隔大洋的中国引起这么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抢盐风波”初步冷却后,许多媒体没有停步,开始了反思性报道,不少文章从安全体制、安全教育、公众信任度等方面,分析这种貌似荒谬的风波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从而让这场“抢盐风波”成为公民教育和理性思考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有的媒体指出,抢购碘盐的同胞这种无意识的盲从,说明其缺的不是盐,而是知识、理性和安全感,说明人们之间的互信不高,也体现了对外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信任。有的媒体说,这种现象说明不少人只迷信于自己能掌握的现在,而无法充分寄望于依赖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所形成的稳定预期,凡事习惯于从众,缺乏独立思考的传统。而在表象后面,不少媒体进而分析到,这次“抢盐风波”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强信息的披露与沟通、对公众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大众媒体在推动社会走向更为理性、更加互信,建设一个规范有序的公民社会方面,确实责无旁贷。

(作者为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采访部副主任)

抢盐篇3

关键词:抢盐危机;微博;谣言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52-02

2010年作为微博发展元年,不仅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多家媒体网站也推出微博,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1]2011年3月日本因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之后,经由微博传出的“谣盐”在短短两天之内席卷了整个中国,给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虽然这场来势汹汹的“谣盐”,最终在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辟谣手段的打击下烟消云散,但微博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双向角色却值得我们思考:既是谣言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同时又是成功辟谣的利器,其对谣言传播的助长属性和消解属性均表现的异常突出。本文将以此为例,就微博在谣言传播方面的功过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微博:“谣盐”滋生的源头

在本次抢盐过程中,最先提到加多食盐以防止辐射的是腾讯微博,3月13号晚上10点零6分,这样一条微博开始出现:“詹浩:身处东海之滨,我表示日本核泄漏压力很大,看到学校核监控车压力更大,食堂盐开始放多了压力已经大到无以复加了。”[2]紧接着,3月14号凌晨1点55分,新浪微博上出现了“楠楠宋宋楠楠:日本滴朋友们台湾滴朋友们离日本近滴沿海朋友们 时刻注意核爆炸滴新闻 多吃点加碘盐买点儿碘化钾药片儿备着点儿 有备无患”。凌晨2点17分,这条“关怀”信息被新浪微博“主人寒傲”转发。[3]之后,更多的微博加入了评论和转发的行列,大家把关于碘盐的各种实时信息在微博上大肆,从最开始的“温馨”的提醒,到要多买碘盐,最终一步步演变疯狂抢购。可能这些人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随手的看似平常无奇的一条微博,成为了史上最疯狂的抢盐行动,从3月14号到3月16号,仅仅两天的时间,抢盐风波就达到了高潮,各地纷纷出现食盐脱销的情况,部分地区甚至蔓延到疯抢酱油的地步。谣言就是这样在微博中滋生和传播开来。

结合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笔者认为,微博之所以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源头,助长谣言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把关人缺失,监管难度大

微博信息的,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核,微博的传播完全是一种“现场直播”,只要在微博上信息,不经过任何审查和等待,其余的人马上就可以看到所的内容。同时,由于微博使用人数众多,更新速度极快,几乎就是一个以秒为计算单位的舆论场,要想对如此海量的微博信息实施实时监控,难度可见一斑。

(二)信息相对速度快

这个速度快,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140字以内的限制,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而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和大众传媒则需要一段反应时间。民众急于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真相,政府和大众传媒的一时“语塞”和微博信息的“相对较快”,民众往往选择后者来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并且通过这一渠道向周围的人群展开辐射传播。

(三)内容信息随便化,操作容易实现

从软件方面来说,微博的内容信息随便化和碎片化的程度极高,不管是什么信息,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上去,不需要高深的技术,流畅的文笔和严谨的思路;从硬件条件来说,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微博,在宜黄强拆事件中,记者即使是当时被堵在厕所里边的时候,都可以保持微博的更新不断。

在内容上,不需要精心选择和编排;在操作方式上,鼠标一点,就可以实现传播;在物质条件上,能上网就可以满足;在责任上,现在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这就使得制造和传播谣言者仅仅需要付出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让谣言在整个社会空间中迅速传播开来。

二、微博:消解“谣盐”的利器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随着事态的发展,微博在此次“谣盐”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出现了一个逆转。3月17号下午1点49分,中国盐业总公司临危开通了新浪微博,第一条信息就是:“关于部分地区食盐抢购现象声明: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各地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信谣传谣,不要盲目囤盐抢盐。”下午3点17分,中国盐业总公司又开通了腾讯微博。短时间内,中盐公司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就突破了2万,腾讯微博听众人数更是一举突破了24万,辟谣的消息在整个网络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在这个辟谣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特性成为了辟谣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微博用户的海量性和包容性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微博访问用户有1.2亿多,活跃注册用户也突破了6500万,从精英到草根,这其中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社会阶层,如此之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的传播范围极广,一旦权威辟谣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让谣言无所遁形。

(二)信息的及时性

面对网络上越传越盛的“谣盐”,中盐公司及时开通微博,对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说明,及时开展的微博辟谣,是防止谣言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重要前提。因为“一旦谣言发生了效果,再来辟谣就会增加难度,就像在人们心目中已有的偏见一样。有时辟谣反而会增强人们的回忆,结果愈描愈黑,起到加强谣言的效果。”[4]及时辟谣,对于谣言传播的遏制来说至关重要。

(三)应对管理的系统性

为了应对谣言传播,新浪微博不但成立了专门的不实信息举报区,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辟谣小组,建立专门的辟谣微博官方账号,对于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进行揭露和打击,甚至引入松鼠科学会和果壳网等专业打假辟谣的网站对“谣盐”进行揭露。应对微博谣言,新浪微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四)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微博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实时互动。中盐公司宣传中心副主任余长火接受采访时说到:“微博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互动。报纸、电视和官方网站的新闻只局限于单方面,但当民众心中有疑惑,还有其他一些小问题时怎么办?微博就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答复。”有问有答的双向交流,极大地缓解了民众的心理焦躁和恐慌。[5]

除去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保证官方辟谣微博账号的权威性同样很重要。辟谣微博上,影响社会大众的政策时事应当成为主流。娱乐八卦类的辟谣,可以适当减少,甚至是分离出辟谣微博的官方账号,这样,在有危机事件发生时,辟谣微博才会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例如现在新浪辟谣微博对“河南男子生殖器起火”,“日本女优用身体弥补对中国人民的亏欠,经常免费和中国留学生”,“广州美院男生与女裸模日久生情,致使其怀孕”等娱乐八卦新闻的辟谣,恰恰使得整个辟谣微博成为了一个大杂烩,辟谣微博的权威性遗失殆尽,荡然无存,对于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辟谣,十分不利。

三、结 语

1.首先,微博的本质是一个媒体。在抢盐风波中,同样是微博,但是前后却扮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其转变令人深思,我们并不能说微博就一定带来谣言时代。[8]相反,如果利用的好,微博完全可以成为突发事件之后,及时辟除谣言的有力武器;

2.微博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是整个社会媒体联动的结果。微博仅仅是谣言和突发性事件出现的一个契机和通道,不管是在传谣还是在辟谣过程中,微博都不能完全左右事件的发展形势,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媒体的跟进和联动,微博传谣难以成功,微博辟谣同样很难奏效,如何利用微博,恰当的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发挥其真正社会功效;

3.做好微博,人人有责。微博的用户包含了从精英到草根的各个社会阶层每个人,微博这个自媒体的重要组成部门,人人都有平等的话语。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微博,就需要依靠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微博客是突发新闻的出色载体,言论表达的开放平台,参政议政的良好工具,也是政府阳光执政不可缺少的通道。但是这个工具和通道需要微博客网友以每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的方式,形成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微动力”。

4.微博辟谣,需要政府参与。突发事件之后,面对极其复杂的现实情况和众说纷纭的海量信息,如何实施有效的监控,对于任何一个开通微博的门户网站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引入政府资源来对这些虚假信息进行过滤和监管,在取得更好效果的同时,也能减轻门户网站的负担。同时,在针对突发事件之后出现的谣言进行打击时,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处理依据,必将能够对制谣和传谣者产生更大的威慑能力。

虽然微博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但话语权在得到平等的同时,同样招致了话语权的滥用,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之后,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秩序的动荡和不安,因此,近年来,虽然“微博政治”纷纷登台上演,可是权威机构仍旧很少将微博作为正式的交流交流平台来使用,中盐公司这次利用微博辟谣可以说是开创了辟谣史上的一次先河。而作为一种受到大众追捧的新兴媒体,微博也应该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危机时间之后的辟谣中主动站出来,承担社会责任,分担社会风险,我们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2010微博年度报告:微博成为网民爆料首选方式[OL].人民网,2010-12-29.

[2] 邓东蕙.实用社会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倪婷,彭辉.食盐“保卫战”[OL].搜狐新闻,2011-05-06.

[4] 李林坚.微博带来谣言时代[J].青年记者,2010(24).

抢盐篇4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71-02

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急性中毒,亚硝酸盐能使红细胞中正常的氧和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和释氧功能,造成全身组织缺氧,重者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我院急诊科于2004~2006年抢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132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6年抢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132例,其中两起群发病例共126例,散发病例6例。男92例,女40例,年龄17~66岁,均于发病后3小时内进入急诊室正规治疗。同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1]及观察脏器功能变化。

1.2 结果

经过及时抢救与观察护理,患者紫绀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粘膜红润,132例均痊愈出院。其中APACHE Ⅱ评分11±3分无任何后遗症,APACHE Ⅱ评分20±7分中20%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衰竭,均发生在入院后1±1d,第3天后未有脏器衰竭新发病例。

2 抢救措施与护理

根据患者的中毒程度分轻、中、重三类,分别用绿、黄、红三色标记。绿色病情较轻;黄色表示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红色表示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抢救。将在岗的医护人员分为三组,分别为标有红色、黄色、绿色标记的病人予洗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仪检测及静脉注射美蓝等,各种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1 救治原则

催吐、导泻、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氧疗、对症处理等。

2.2 三组医护人员分工合作为病人实施抢救措施

2.2.1立即插胃管吸取胃内容物留作化验,及时清除胃内有毒物,减少吸收:中毒时间短,神志清且合作者,应从速催吐;对昏迷患者进行插胃管洗胃,然后再行彻底洗胃必要时保留胃管,并可从胃管末端注入50%硫酸镁进行导泻。

2.2.2立即给予中等流量4~6L/min,提高血氧饱和度,重度患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建立静脉通路。

2.2.3应用特效解毒药、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治疗、预防感染:亚甲蓝是特效解毒药,利用小剂量其还原性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给予亚甲蓝5~10ml加入50%葡萄糖40ml,在1O~15min内静脉注射,1小时后症状不见缓解,重复注射1次,效果明显;维生素C具有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的作用,与亚甲蓝混合注射效果更好;给予一定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2.2.4对症处理:给患者行炭肾血液灌流,使血液与灌流器内活性炭吸附剂直接接触,炭肾能有效吸附溶解在血液中的毒物,从而将血液中的毒物直接迅速消除,使中毒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达到治疗目的[2]。酌情补充水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

2.3 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量、次数,适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保暖,记录尿量,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同时监测肌钙蛋白的指标。cTnI水平可以预测疾病程度和预后,cTnI水平的进行性上升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后病情的转归有关[3]。护士在观察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应关心、体贴患者,向他们讲解该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预后,使他们对治疗有信心。

2.4 做好健康指导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对亚硝酸盐的性质、中毒机理、中毒后的表现、急救方法等有所了解;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告诫禁食存放过久煮熟的蔬菜和变质的蔬菜,不饮过夜的屉笼水,腌菜5~8d内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最易引起中毒,20d以上方可食用等预防知识。饮食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发绀等症状及时就诊。

3 讨论

3.1 亚硝酸盐中毒在急诊抢救工作中较为常见,造成中毒的原因往往是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烹调食物或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2~0.5g,致死剂量为3g。亚硝酸盐中毒又称为肠源性紫绀。亚硝酸盐自肠道吸收后,使正常的血红蛋白(Fe)氧化为失去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Fe3),后者超过血液中的10%时(1.5/L),即可引起紫绀,引起组织缺氧症状[4]。此外亚硝酸盐可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其作用迅速而剧烈。

3.2 cTnI的监测:自1987年Cummins等将cTn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以来,其已被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5]。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中cTnI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cTnI正常者,cTnI水平同样可以评价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病情,对预测中毒后脏器功能及病死率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cTnI水平升高预示着疾病程度重、预后差。cTnI敏感性高、诊断窗口宽、检测快速方便,可作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

3.3 正确分诊、实施有效及时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患者来院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引起中毒的原因,判断是何种类型的中毒,对可能发生中毒的人数作初步的估计。如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应立即通知医院总值班,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追查可能中毒而尚未就诊的人员,一方面及时备齐用物准备好抢救场所,抽调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组成抢救小组,合理分工,及时治疗和细心护理[6]。

参考文献

[1] 江学成,胡宁利.中文版《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计算机软件[J].中国危重疾病急救医学,2000;12:246~247

[2] 孙晓莉.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4;3(5):2651

[3] 巴建明.肌钙蛋白I测定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监测中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2006;9(29):653~655

[4] 马瑞,刘世平.亚硝酸盐中毒40例临床分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2):85.

[5] 李毅,于学忠,王仲等.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633~635

抢盐篇5

【关键词】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08-01

盐酸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和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对一些厌氧菌感染也可应用[1]。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要做皮试,故在临床应用广泛,中小基层医院把它作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近年来有关林可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病人因静滴盐酸林可霉素后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并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8岁,因发热、咽喉痛于2012年11月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5℃,P88次/min,R20次/min,BP136/84mmHg,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血常规:WBC:12.5×10 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但对青霉素无过敏。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8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缓滴(50滴/分钟),约3min左右,患者出现胸闷、烦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查体:神智不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心率140次/min,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立即停用该液体,去枕平卧,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迅速给予0.1%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推,同时予多巴胺10 μg/(kg・min)静滴,4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神智恢复,口唇发绀减轻,心率96次/min,血压升至90/60mmHg,大约40min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继续观察6 h后无不适症状,在家人陪伴下返家,随诊2 d无后遗症。

2 抢救流程

2.1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同时保持静脉通畅,必要时开通两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2.2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成人0.5~1.0 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小儿酌减,根据病情3~10 min后可重复应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 mg/次,iv,以后可予氢化可的松200~300 mg静脉滴住,小儿酌情减量。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在人工心肺复苏同时仍应同步应用上述药物。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氧:无明显呼吸道阻塞症状者经上述用药后,可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对呼吸道阻塞症状明显,经上述用药及氨茶碱等解痉平喘治疗后,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切开,以迅速解除气道梗阻症状。

2.4其他抗休克及抗过敏治疗:经肾上腺素等处理后血压回升缓慢或不稳者,可给予多巴胺5~10 μg/(kg・min)缓慢静滴维持,并输液扩容。其他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im,钙剂酌情应用等。

2.5一般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3 结果

本患者在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当下就迅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终被抢救成功,经过6 h留院观察,无异常出院,随诊1~2 d无后遗症发生。

4 体会

4.1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过敏性休克多是由免疫活性物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血液中组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过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可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肾上腺素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3]。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多个环节,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药物。这两种药物早期应用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一般患者经及时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辅以其他抗组胺药、支气管解痉药、吸氧、抗休克等对症处理,休克症状多可缓解。但对有严重呼吸道阻塞症状者,及时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

4.3 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技能及基本的抢救设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虽然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胃肠道反应[4],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或黄疸,也有过敏反应,多可见皮疹、瘙痒等;快速滴注时[5] 可能会发生低血压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导致过敏性休克,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能死亡。因此,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程序。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等药物过敏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控制滴速,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

[2] 吴景时.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6.

[3] 邢淑慧.如何防治药物过敏反应[J].中国医药导报,2006,44(24):94.

[4] 谭海峰,刘晓萍.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18.

[5] 陈莲珍,韩守智.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中国药学杂志,2002,37(3):230-231.

作者简介:

抢盐篇6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盐酸纳洛酮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为严重而紧急的情况,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对病人及其家属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规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首选药物为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但仍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了探求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抢救成活率的药物,我科自2000年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呼吸骤停,取得良好效果,予以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12――76岁,平均65岁。本组40例病人为各种原因发生于院前及院内急诊就诊过程中根据《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确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时间为50min。病例分类:原因不明心跳呼吸骤停11例,脑卒中5例,冠心病8例,急性中毒8例,高心病2例,肺心病2例,窒息2例,溺水1例,电击1例。将以上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见表1。

1.2 方法。常规组20例,按《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肺脑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呼吸兴奋剂)及支持对症治疗。纳洛酮组20例,在上述对照组所采取的措施同时,给予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纳洛酮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点滴。

1.3 疗效判定。根据复苏有效指标[1],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有效:紫绀消退,心脏活动恢复,暂无明显脑组织功能恢复迹象;无效:经50min心肺脑复苏,心脏及脑组织功能均无恢复迹象。

2.结果

纳洛酮组20例,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55.0%;常规组20例,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20.0%。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大脑在循环停止后4―6min即发生严重损害,超过6min会造成大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实践证明4min内复苏者50%的人可能被救活,4-6min内复苏者10%的人可被救活,超过6min者存活率下降至4%,10min以后复苏的存活率更低[1]。因此,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首先取决于心跳呼吸骤停后抢救开始的时间,其次,心肺脑复苏时药物的选择应用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跳骤停后常规第一个经静脉注射的药物-肾上腺素能直接作用于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及血管壁的α受体,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同时使小动脉收缩,全身血管张力增加,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并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脉灌注,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有利于心脏复跳及脑保护[2]。尽管如此,在临床工作中,心肺脑复苏仍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文献报道,心跳呼吸骤停时,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显著增加,使病情恶化[3],而肾上腺素不能阻断阿片样物质的作用。盐酸纳洛酮为内源性阿片样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通过阻断阿片受体,能发生很强的催醒和解除呼吸、循环抑制作用[4],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复苏专业组已正式将纳洛酮列入心肺复苏的指南[5]。(1)呼吸系统:纳洛酮可竞争性对抗大量内源性阿片肽所致的病理效应,阻断内源性阿片受体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促进自主呼吸恢复;能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兴奋呼吸中枢,提高PaO2及降低PaCO2,纠正低氧血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阻断其代谢炎症介质的作用,减少血小板活化,改善肺内循环[6]。(2)心血管系统:心脏呼吸骤停时,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显著增加,以内啡肽的生理效应最强,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能,促使血压下降,病情恶化。纳洛酮对阿片均有拮抗作用,能重建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机制,通过提高交感肾上腺素轴活性,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加强心血管活动的作用,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增强,使血压回升,心输出量和心率恢复正常[7]。(3)神经系统:心脏呼吸骤停时,脑部的基本病理变化缺氧、缺血可导致脑内β―内啡肽浓度增加,造成神经系统各种病变如:意识障碍、神经损坏等。纳洛酮通过拮抗β―内啡肽活性,减少内源性β―内啡肽释放,减少钙内流即抑制钙超载和降低自由基本水平。拮抗内啡肽对脑细胞的损坏,促使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纳洛酮还有抗凝、降血粘度作用,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逆转脑缺血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纳洛酮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极好药物,能够从多个环节促进心肺器官的复苏,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

[2] 魏宪和,赵虹,杨雁群.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氨茶碱、阿托品、地塞米松进行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1,21(4):224.

[3] 沈彦明,朱文玉.纳洛酮临床应用若干进展.实用心脑血管肺血管杂志,2008,10(3):175.

[4]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4,14(10:封二-1.

[5] 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9(1):5―7.

[6] 冯志军,孟德荣,王志学,等.纳洛酮辅助治疗Ⅱ型呼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3(14):1317.

[7] 任成山,刘素刚,袁林贵.危重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1):27.

作者简介:原爱琴,女,1965年10月出生,籍贯河南,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内科,心血管。

抢盐篇7

从这一天开始,因一则“海盐受污染,中国将缺盐”的谣言,无数人涌入商场超市,争夺看得见的每一包食盐,甚至酱油和咸菜。大型商场到社区商店,货架上的食盐全都被抢购一空,在一些黑市,盐价迅速被炒到数倍甚至数十倍。

抢盐潮很快收场。3月18日,随着中盐集团以充足食盐调拨补给各地市场,大量投机炒作者也被打击,“盐荒”谣言被迅速平息。3月20日,商务部对外表示,除个别省份少数城市的部分小型渠道还暂时缺货,其他地区的食盐市场都已恢复正常。

盐潮“裸泳者”

巴菲特曾有句名言:只有海水退潮,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最倒霉”的“裸泳者”是武昌一名郭姓男子。据当地媒体报道,该男子3月17日斥资2.7万元,高价囤积了13000斤食盐,在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260袋盐堆起1米多高。但由于“抢盐”潮的退去,盐价迅速跌回原位,该男子只得试图退货或将其低价转手。

此后一周,该男子多方设法,这批“烫手山芋”依然退不掉,卖不了,运不走,反被曝光于天下,引来外界的口诛笔伐。

该男子并非特例。在“抢盐潮”退去同时,“退盐潮”波澜渐起。

一个细节是,各地工商部门3月17日接到的投诉电话,大多是反映食盐缺货、断货、价格疯涨,而到3月18日,投诉电话变成了投诉商家不给退货,甚至与店家发生冲突。

“退盐族”未得到太多同情。在各媒体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大多数公众都认为,应该为之付出代价。

尽管如此,在这场风波中,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爆发抢购潮,这已经不仅是少数“裸泳者”的个体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体系与民众素质都面临的挑战。

曾对2003年非典时期一些地区对醋、板蓝根等物品抢购潮进行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樊春雷认为,恐慌正是造成抢购行为的主要原因。在面临非典、核辐射等压力下,恐慌心理会让民众认为“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一旦出现抢购风潮,即使明知道是传言,仍然会有非理性的从众冲动。

与此同时,社会传播体系的进化,更使得流言的传播范围与速度出现了巨大变化。

“过去,流言爆发时更多靠口耳相传,传播区域小、传播速度慢,且传播过程容易溯查,而现在随着电话、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流言可以迅速传播并爆发,并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这令政府的反应时间被大大缩短。”一位新闻传播专家举例说,抢盐风波从流言出现到全国食盐被抢购一空,只用了2~3天时间,而在此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话务量和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也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过去一些负面案例的影响,许多人宁可相信传言,也不相信专家,宁可相信邻居,也不相信新闻机构。一旦出现传言,即使政府机构全力辟谣,也有很多民众不愿意听从,这加大了抢盐潮等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

谁制造了“谣盐”

抢盐风波的最大悬念是,这一事件只是民众恐慌的集体宣泄,还是另有资本推手隐身幕后。

据浙江警方的排查,引发抢购食盐的消息,最早是在杭州工作的一名陈姓男子在互联网上发出,并迅速在互联网上扩散。据该男子称,是在网上聊天时看到核爆炸将不断污染中国海域,应该储备盐与干海带的信息,随后该信息被复制并转发。

与此同时,云南盐化(SZ.002053)等股票也开始异动。

据了解,自3月15日开始,云南盐化的交易量就突然放大,并且频频出现巨额大单,游资席位当日的买入资金,更是创了下该股2010年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

3月17日,云南盐化开盘即被封至涨停,并带动兰太实业(600328)、涪陵榨菜(002507)等股票暴涨。

让外界质疑的是,当日5家浙江、江苏的证券机构(财通证券温岭东辉北路营业部、湘财证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金元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银河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以及东海证券南京长江路营业部)成为推涨的主要动力,共买入逾5100万元,占云南盐化当天成交额的近50%。次日,其中4家机构又开始全面抛盘。

对此,坊间传言称,有浙江游资提前在股市大量买入云南盐化等个股,在抢筹成功后散布大量谣言,并到浙江各地抢购食盐造成市场慌恐,最终成功将云南盐化拉至涨停获利。

由于没有证据证实,这一说法已成悬案。

不过,证券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提前建仓、炒作概念、拉封涨停后出逃,这确是游资惯用的短线手段,“而且,拉涨云南盐化的资金主要来自江浙,15日就开始建仓;而抢盐的情况最早也是在江浙等地出现的,大规模的抢购则由16日才开始,两者之间很难说没有关联。”

公信力提升

谣言自何处而来,如今已非最重要的议题了。

抢盐潮过之后,外界更关注的是,政府在此次风波中的表现与反思。

毫无疑问的是,面对突发公众危机,无论反应速度还是信息透明程度,相关部门的表现较过去都有改善,比如整个事件从爆发到基本平息,前后只持续了4天时间。

据中盐公司有关人士透露,3月16日晚间,浙江最早出现食盐大规模抢购后,当地盐务局当天就启动了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并开始向公众辟谣,并报告中盐总公司。

3月17日一早,中盐总公司便将报告紧急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并迅速组织一切力量,向各地大中型零售商配送食盐,并采取限购、供应散装盐等应对措施,保证市场供应。与此同时,商务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的辟谣、打击囤积投机、组织调运等工作也全面展开。

更受外界认可的是,在谣言大量通过微博等互联网渠道传播时,中盐总公司等部门也迅速通过互联网展开针对举措,比如开辟微博,第一时间进行面对公众的实时解释和答问,进行辟谣。

也有人士认为,政府部门不是没有需要反思并加以改进的地方。

一位舆情研究人士表示,早在2009年,福建就曾因为海水污染发生过抢购食盐事件,而在此前数年中,非典、甲流等公众安全事件出现时,每一次都曾引发社会恐慌和抢购风潮,但此次日本出现“核危机”后,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预防,这应当引以为戒。

抢盐篇8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抢盐事件;谣言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48-02

一、“抢盐事件”始末

2011年3月,因“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我国从14日开始出现抢盐苗头。因距离日本海域较近,我东部沿海的绍兴、上海,成为此次我国抢盐风潮的始发地。之后,随着网络信息的扩展传播,从2011年3月16日起,在浙江、上海、安徽等部分地区“抢盐潮”影响下,中国各地相继出现了“食盐抢购”现象。一时间各地市民抢购食盐盛况空前,大量民众排队抢购食盐,多地超市食盐被抢购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在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一些地方的食盐也从原来的1元涨到了10元,一些城市里食盐的日销售量更是达到日常销售量的20倍。而在囤货的抢购者中,兰州一郭姓男子,居然囤了13000斤食盐,也成了网络红人。这场随着日本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而出现在中国的“抢盐潮”,据商务部发言人透露,涉及近30个省市,回顾这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两个谣言难辞其咎:第一,加碘可以抵抗核辐射;第二,恐惧将来海盐受核污染。德国学者诺伊鲍尔在其著作《谣言女神》中指出,“谣言来自历史,影响历史,更阐释历史,杀伤力实在可怕。”谣言的杀伤力可见一斑。而这场谣言所引发的食盐抢购潮也值得我们反思。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生成机制

(一)谣言

谣言,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学者胡钰也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1]著名的谣言研究专家奥尔波特也对谣言进行了较为简明的解释:谣言是人际间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传达有关的一个对象、第三者或一个处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2]从定义中,我们看出,传统的谣言是依靠人际传播,以非正式的形式被散播。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谣言的传播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们借助论坛、手机、微博客等一些新媒体进行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混合式传播,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谣言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生成机制

1.信源的模糊性

霍夫兰等人在进行信源与说服效果的实验中发现,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3]“抢盐事件”中,信源虽然属于谣言,但在无人辟谣的情况下,民众对它有着一定的可信度,所以才让谣言在社会中有了抬头之机。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总结出一个谣言的公式:R=I×A。即谣言通流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模糊性。R是Rumour,“谣传”;I是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含糊”。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可能会引起谣言,说明这件事情(或这个人)有一定重要性(所谓“焦点事件”,“热门人物”)或者含糊性(非公开性)。[4]在“抢盐事件”中,有“核泄漏”这样的重大的突发事件作为先行,再加上民众对我国盐业生产认识的模糊性以及对盐本身认识不到位:它有碘,它能抗辐射,在海水污染的情况下,它还有不被再生产的可能性。所以一时间谣“盐”惑众,全民陷入了抢盐的热潮中。

2.传播者的非理性

依据资料显示,抢盐风波的始发地在绍兴,但绍兴人的初衷并不是纯粹因为核辐射去抢盐。有记者了解到,在绍兴本地,三月多正是腌芥菜的时节,绍兴人的特色之一就是梅干菜,所以这个时节,绍兴人就要买很多盐。再加上一些日本核泄露的事实和碘盐能防核辐射这一条传言,传播者的非理性导致口口相传的误差,一石激起千层浪,买盐竟然变成了“抢盐”。最后一些民众也不自觉地成了谣言的传播者,最终发酵成了一场浩浩汤汤的抢盐狂潮。可见在“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过程中,传播者本身对传播信息的非理性导致了更多的民众参与了这场本来信息就很不对称的谣言传播。

3.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

信息传播过程简单地描述为:信源信道信宿。其中,“信源”是信息的者,即上载者;“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即最终用户;信道就是信息的通道和环境。在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源的资格有严格的限制,通常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采用的是有中心的结构。而“抢盐事件”的信源具有模糊性,再加上谣言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较高的不确定性时,在日本大地震、海啸、核泄露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性危机面前,所以媒体和新闻都集中在了日本的核辐射与核污染的事件中,并没有关注到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效应都会导致人们相信虚假的信息,谣言便乘虚而入,所以信息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也是这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个原因。

4.受传者的群体性恐慌

恐慌心理,是指人们在面对想象或现实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特定心理反应。它有个体性恐慌与群体性恐慌之分。在危机事件中,人们不合理与不合作的行为反应,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恐慌的心理表现。[5]社会生活中,具有威胁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会引发群体性恐慌心理,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具有威胁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群体性恐慌心理的结合使得谣言有了“一呼百应”的传播效力。比如非典时期引发的全民抢购热潮、山西的“等地震”事件等等,都是谣言发威咆哮的结果。“抢盐事件”中,首先是日本核泄漏带来了民众的恐慌心理,民众对核辐射的高度恐慌,引发了对食盐的价值最大化,不仅认为加碘盐能抗辐射,还片面地认为核辐射会影响盐业的生产。在这种群体性恐慌的背景下,“抢盐”的谣言就不胫而走。

三、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消解策略

1.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

政府应该牢牢把握住“谣言止于真相”这一原则。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政府要掌握议程设置,向公众表明对事件的态度以及对最新最正确的信息的及时梳理,这也就要求权威机构、大众媒体、政府部门对谣言进行辟谣,使真实信息公开透明化。在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快,应对谣言必须注重时效性,尤其是要善于运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辟谣,不断完善信息的渠道。

2.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

大众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害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理性过程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人们用于判断意见分布状况的意见环境主要有两个,一是所处的社会群体,二是大众传媒。而在超出人们直接感知范围问题上,大众传播的影响尤其强大充分利用“沉默的螺旋”这个社会心理学视角来造就主流。[2]舆论,使正确的信息和舆论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形成波状传播,覆盖社会舆论领域,引导社会心理,纠正错误和扭曲的舆论,从而建构公众抵制谣言的防火墙。

3.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能力

从张悟本的绿豆、茄子大抢购,到信徒们对“神仙”李一水的膜拜,再到如今的 “吃碘盐防辐射”中可见国人在科学素养上的缺失。公众不明真相,难免迷信盲从。而科学是扼杀谣言的重要武器。在“食盐谣言”面前,如果民众有一定的科学认知能力,便会知道,其一,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成问题。即使是海盐,亦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其二,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无法起到预防辐射伤害的作用,相反,不当或过量食用碘盐或其他碘化物会导致潜在的副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正是民众们缺少科学认知能力,所以在不理性的抢盐事件后,又发生了“退盐风波”。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它既是民众提高对外界事物判断力的有效方法,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催化剂。

4.完善政府的预警机制

这里的预警机制不仅包括对谣言的线下现实环境的预警,也包括对线上网路环境的预警。目前政府部门在网络环境下的预警监管力度做的还不够到位,这与网络的虚拟性和全民参与性都有关。网络炮制谣言发酵速度之快,将以前的传统传播方式的传播速度加快,而且谣言一般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进行着裂变式的扩张。德国的汉斯―约阿西姆•诺伊鲍尔在《谣言女神》中这样说“谣言是一条完整的、转制成了密码的消息,它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既产生轰动效应,同时又显得很有说服力”,可见谣言的蛊惑性和危害性,更可见完善政府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在“抢盐事件”中,如果在“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炮制的早期,政府部门从网上监测相关的网民帖子,正确地判断民意,从而做到及时准确地预防,相信之后民众的抢盐风波和退盐风波便不会出现狂潮式的反应。我们相信政府部门提高预警机制是谣言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德)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谣言女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 郭超海.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J].中国记者,2010(5).

上一篇:相沿成习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