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12-09 01:01:44

哭的文章

哭的文章篇1

发 音:tì sì jiāo yí

释 义: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出 处: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示 例:虽祖~,再四苦留,亦不之顾。

明·李贽《焚书·三判记》

词 目:行号卧泣

发 音:xíng háo w qì

释 义: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出 处: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词 目:牛农对泣

发 音:niú nóng duì qì

释 义: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 处:《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示 例: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而已。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

词 目:向隅而泣

发 音:xiàng yú ér qì

近义词:唉声叹气、穷途末路

反义词:春风得意、得意忘形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绝望地哭

释 义: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出 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词 目:抽抽搭搭

发 音:chōu chōu dā dā

释 义:形容低声哭泣。

示 例:平儿听了,越发~的哭了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

词 目:行号巷哭

发 音:háng háo xiàng kū

释 义: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出 处: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词 目:梨花带雨

发 音:lí huā dài yǔ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释 义: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出 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示 例: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回)

词 目:歌于斯,哭于斯

发 音:gē yǘ sī,kū yú sī

释 义: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出 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词 目:破涕为笑

发 音:p tì wéi xiào

近义词:转悲为喜、破颜一笑

反义词:泪如泉涌、泣不成声、饮泣吞声

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人的表情

释 义: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出 处: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示 例:她很高兴地赞同这个计划,并且~地说她有逃的办法。(巴金《家》二十八)

词 目:牛衣对泣

发 音:niú yī duì qì

释 义: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 处:《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哭的文章篇2

有的女孩把哭作为自己的决招(攻击其他人的),有的女孩娇气,别人轻轻一碰就开始“下雨”了,有的女孩。。。。。。

而我们班的女孩从来不哭,可以说是不会哭。被老师打了或是骂了鼻子不酸,眼睛不红。被别人打了也不会哭。而我们班还有三大杀手:

一.不怕打

你不要以为在我们班使用狠打术就行,我们可有一手。那就是不怕打??柴苇萌。她一出来,不管你怎么打,她就是不哭。可为是肉面金刚啊!

二.骂不哭

“随便你怎么骂,我就是不哭!”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是不动声色??刘可了。“?#¥%?*(骂人的话)”哎呀,这样不行,她不会哭的。哎,怎么办!

三.不憋嘴

如果要说世界上谁最冷血,那非我们班的杨雪莫属了。你找读文章最有感情的人,来读一个能让人哭三天三夜的文章,她连嘴也不动一下。

哭的文章篇3

撕心裂肺的哭泣、绝望的哭泣、痛心的哭泣、情不自禁的哭泣、伤心的哭泣、难过的哭泣、悲伤的哭泣、难以抑制的哭泣、歇斯底里的哭泣、轻微的哭泣、小声的哭泣、哀伤的哭泣、轻轻的哭泣、大声的哭泣、伤感的哭泣、慢慢的哭泣、声如洪钟的哭泣、高兴的哭泣、感动的哭泣。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哭的文章篇4

论文摘要:哭嫁歌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古老习俗,我国汉、土家、藏、彝、壮等族都有这一婚姻风俗,土家族的哭嫁歌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都具有代表性。哭嫁歌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成果丰厚,但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以前的对文化事象的关注到深入女性心理是哭嫁歌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哭嫁歌是在哭嫁仪式上所唱的抒情歌谣。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开叹情”、“啼惨切”,汉、土家、藏、彝、壮等族婚姻风俗,是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它也是一种曾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古老习俗。在我国,中南、西南、华东、西北甚为风行;在国外,当作仪礼的哭唱与哀泣,不仅发现于印度,还发现于近代的希腊以及德国一些地方的婚嫁过程中。我国上古典籍中极少有哭嫁的记载,学者们仅从一些只言片语觅其踪迹,如《周易·爻词》中有:“屯如遭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白马班如,泣血涟如”,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关于哭嫁习俗的最早记载,即把这一习俗与掠夺婚联系起来。《礼记》卷第六《曾子问第七》有:“孔子日:‘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先秦存在哭嫁之俗的证据。不过,真正明确记录哭嫁歌的还是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岑外代答》卷四《风土门·送老》,其中说到:

岭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饰庙坐,少女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亦歌以答之,颇穷中其家之隐匿,往往以此致争,亦或以此心许。

到了清代,一些地方志中出现了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如嘉庆年问湖南的《宁远县治》卷二,记下了该省南部五个州县哭嫁歌的流行情况:

宁俗:于嫁女前一夕,具酒馔,集妇女歌唱。歌阕,母女及诸故伯姊,环向而哭,循叠相继,达署乃止。此风不知始于何时,而道、宁、永、江、新五州,如出一辙。

清末光绪年间,广西《迁江县志》卷三有:

婚嫁,女家于前三日,请亲友妇女,终夜唱歌,谓之“离别歌”,言其别父母兄弟之情也。又谓之“送老歌”,言其姑表姊妹,送之偕老也。

民国初年以后,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多了起来,如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刘万章的《广州旧婚俗》、王兴瑞、岑家梧的《琼崖岛民俗志》、黄占梅等主修的《桂平县志》,以及解放后的各种风俗志、婚俗志、地方志都有相关的内容。“从哭嫁歌文本内容来看,涉及封建社会生活较多,应该是这个时期才真正成熟并习以为俗的。近代,哭嫁之俗尤甚,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之说。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婚姻家庭制度随之变革,哭嫁歌亦失去生存的土壤,渐趋消亡。现在,仅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的某些边远地区(如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尚有残留现象。

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处在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带,“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古代的许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了,在这个地方却尚有遗踪可寻。” (哭嫁歌便是其中一例,八十年代在该地许多地方仍然流行“陪十姊妹”风俗。直至今天,在偏远的山村,也还有姑娘在出嫁时哭嫁。虽然哭嫁之俗在本地曾盛行,至今尚存哭嫁遗俗,但有关土家族哭嫁歌的文献材料却很少,现可见的最早的是清乾隆时期著名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一首竹枝词:

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

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

此外,我们可以从本地区各地方志中了解到土家族哭嫁歌的基本情况。如《利川市志》记载:

本地姑娘出嫁兴“哭嫁”。不哭、哭不好则被认为不吉利,不能干,因此,凡姑娘从小就要学“哭嫁”。“哭嫁”时间一般3~7天,多则长达一月之久,每天傍晚开始,半夜方休,哭时一般都有九个未婚少女陪伴,俗称陪十姊妹。越近嫁期,陪哭者越多,哭声越大。哭爹妈的恩情,哭姊妹的离别,哭兄弟的情义,哭出嫁后做媳妇的苦楚,其情切切,哭而不哀,以哭代歌,悲喜参半。上轿前夜,姑娘要跪在家亲内戚面前一个一个的哭诉,既道离别,又讨“打发”,通宵达旦,直至次日上轿方掩面收场。

《长阳县志》则简要记录了“陪十姊妹”的情形:

女出嫁前一二日,女家须请人为其“开脸”(扯苦头发),“上头”(束发挽簪),然后“请少女九人,合女而十,陪十姊妹”,唱姊妹歌,互道离别情。出嫁女自唱名“哭嫁”,其歌哀婉缠绵动情。

恩施、建始、巴东、鹤峰、成丰、宣恩、来凤等地的县志也有类似记载。

虽然许多民族都有哭嫁歌,但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鄂西土家族的哭嫁歌都具有代表性。而且,当地参与过或者观看过哭嫁的民众对哭嫁歌的深刻记忆使我们有可能更为真实、生动地了解哭嫁歌在历史上兴盛的真正原因。

对哭嫁歌的研究,始于拉法格1886年《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一文;我国则以三十年代末期刘伟民先生对广东东莞婚歌的搜集与研究为发端。此后,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哭嫁歌作了进一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一)哭嫁歌的搜集与整理

哭嫁歌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直到刘伟民先生的文章发表后才逐步引起重视,真正有代表性的成果则出现在更晚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武汉大学中文系土家族文艺调查组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土家族的《哭嫁歌》,上海民间文学调查组搜集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上海奉贤县、南汇县的《哭出嫁》,以及田宏鹄、田永江整理,1990年出版的贵州铜仁地区《哭嫁歌》是笔者见过的最完整的本子。《中国歌谣集成》中已出版的各省分卷则是哭嫁歌搜集的最新成果,如:《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有土家、苗、瑶、侗等民族的25首哭嫁歌;《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有2首;《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有壮族哭嫁歌29首,仫佬族哭嫁歌3首;《中国歌谣集成·浙江卷》有6首哭嫁歌。《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恩施市、利川市及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等的歌谣分册则搜集了更多的、丰富的鄂西土家族哭嫁歌。这些资料,为哭嫁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哭嫁歌史学研究:主要是溯源及历史发展研究

学者们关注哭嫁歌的起源问题,发表了许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主要有:向国平的《“哭嫁”俗源浅说》,万建中的《“哭嫁”习俗溯源》,黄近海的《土家族哭嫁习俗起源探讨》]‘眦。等。更多的是在其它的研究中旁及这个问题。他们的主要观点有两种:(1)哭嫁歌是古代掠夺婚的遗留;(2)哭嫁歌是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产物。法国学者雅古·勒穆瓦纳(Jacqes lemoine)认为,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中国大部分人类学家探讨女性地位问题的指南。聊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正是据此认为哭嫁是女权丧失后,女性们对以往权力的追忆与向往,是对男权的控诉与抗议。哭嫁歌中大量的谴责封建买卖婚姻制度之罪恶的内容则使学者们找到了催生哭嫁歌的又一重要原因,即封建婚姻制度。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种因素影响说,如天鹰先生说:“哭嫁歌与其说是受某一种婚姻制度的影响而形成的,还不如说它是在人类历史上几种婚姻制度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者对“哭嫁”习俗进行了历史的动态考察。其一为谭达先先生,他在《中国婚姻仪式歌谣研究》下篇《中国哭嫁歌研究》中有《哭嫁的发展简史》专章,首次描述了哭嫁歌的发展史;另一位是万建中先生,他的《“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踟则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哭嫁”习俗作了详细论述,清晰梳理了其意蕴的发展轨迹,从而揭示出其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因。

(三)对哭嫁歌的民间文艺学研究

从民间文艺学的视角来说,哭嫁歌属于仪式歌,它饱含女性浓郁的情感,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奇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民间文艺研究者的目光。他们试图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来解读它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质、民俗心理。天鹰先生的《(哭嫁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与刘守华、巫瑞书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中《(哭嫁歌)鉴赏》为这种研究的代表。天鹰先生指出:《哭嫁歌》是一首富有思想内容的歌,它一般的虽有一套基本相同的歌辞,也是基于历代妇女命运相同的缘故,它是用历代妇女的血泪凝成的。艺术上,则从人物形象刻划,语言方面予以肯定。《(哭嫁歌)鉴赏》则分析了该抒情长诗的抒情线索:抗议——控诉——告别,探寻《哭嫁歌》之“哭”的主要奥秘所在,并从婚姻史、女性心理、文化娱乐等角度揭示其深层蕴含。

(四)哭嫁歌的社会功能研究

任何一种民俗文化事象之所以能存在,必有其实际的社会功能。哭嫁歌范围广、长时间存在与其实际功能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的角度审视哭嫁歌的社会功能。刘孝瑜较早指出,土家先民的哭嫁是把“成年礼和婚礼结合在一起,与古代汉人把成年礼和婚礼分开举行不同。”“嘲’稍后有向柏松的《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哪’该文作者利用民族学、民俗学资料探讨哭嫁习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用价值,认为哭嫁习俗具有成年礼的意义。程蔷则从婚前教育与哭嫁风俗之关系的角度指出,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婚姻是其生命历程中关键的一环,哭嫁习俗实际地起到了婚前教育的作用,既能教导、训诫嫁娘,使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亦提供了宣泄临嫁时复杂矛盾情感的机会。

(五)哭嫁歌的音乐及其它研究

哭嫁歌属于民歌中的一种,因此,音乐研究者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研究哭嫁歌。香港中文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余咏宇的《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副是这方面的最新成果,本着“从文化中研究音乐”(the study of music in culture)的精神,作者根据田野调查得来的丰富资料,结合已有的妇女音乐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发掘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特征,兼论其社会涵义。

纵观学界对哭嫁歌的研究,其成果是丰硕的,资料的日趋完备为各种取向的研究提供了可能;逐步深入的各种研究又使我们对哭嫁歌有了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全面的认识。大致来说,前人研究哭嫁歌注重文化事项本身,有的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寻找哭嫁歌的蛛丝马迹,有的在哭嫁歌的演唱形式中寻找其艺术特色,有的根据哭嫁歌文本挖掘其社会文化内涵,但这些研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哭嫁歌,却很少有人关注哭嫁歌的主体——即创作、演唱、传承哭嫁歌的人。例如,很少有人关注亲自经历过或目睹过哭嫁的民众对哭嫁歌的记忆,也很少有人将视角定位在哭嫁歌的主体心理上。我们以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哭嫁歌研究中的缺憾,不过,这种缺憾倒是留下了哭嫁歌研究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研究者可以从主体出发,运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对哭嫁歌作更深入地探析。

我们可以从哪里人手呢?因为哭嫁歌从创作、演唱、传承诸方面看基本上是女性的活动,可以说是在土家族社会中一块独特的女性空间,而前人从女性的角度对它进行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上面提到的余咏宇先生从妇女音乐的角度作了研究,不过他关注的焦点在音乐,而不是女性本身),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上个世纪以来,随着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女性学研究不断深入,其理论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观念与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哭嫁歌作女性学的研究,即关注哭嫁歌的主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出发,解析哭嫁歌主体的心理特征,揭示新娘角色转换的深层心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哭嫁歌,同时能增强我们对土家族妇女在社会文化中角色地位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观点与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参照。除了前面提到的角色理论外,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而形成的社会记忆理论是一套十分有用的研究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民众普遍使用口述的方式来描述人类的基本活动,这是有别于文字记录的对自己群体历史的记忆内容。这些记忆,就是所谓社会记忆或日群体记忆,它既符合个体记忆的一些规律,又具有群体记忆的某些特征。社会记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鲜活性,是它与活动者的紧密联系性。民众往往以最富于活力的语言将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昭示着生活的本质。因为,无论是有关哭嫁歌的文献记载,还是哭嫁歌文本,它们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展示,所以,要深入理解哭嫁歌,我们就应该到哭嫁歌的行为主体中、到哭嫁歌的生存语境中去探询。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比较真实地揭示哭嫁歌的意义,尤其是对土家族妇女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探询过程中,角色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与方法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哭的文章篇5

想哭你就哭吧

“号哭族”最早从日本兴起,研究显示,哭泣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白领特别是职业女性主动选择了加入“号哭族”,他们借大哭一场来释放心中的压力……这是网上关于“号哭族”的一段简单定义。

不得不说,“号哭族”在几年前的初次亮相确显得有些尴尬,记者搜索发现,当时与之相关的新闻多举这样的事例:某女白领夜夜悲恸,四邻受惊,上门一探究竟,被告知“我正在自我减压呢”;某精英人士素以干练成熟形象示人,却每每在闲时隐入郊区某处,行踪举止甚密,终有一日被人撞见他悲伤莫名的哭相,随之引出“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一面”这个千古命题……总之,彼时的“号哭族”,虽有心理学、医学等诸多理论证明“流泪有益”,可他们仍然哭得低调,哭得保守,哭得含蓄,族人们的种种“哭行”传诸于外则显得神秘甚至诡异,一时间形象尽毁,备受质疑。

“号哭族”的旗号暂别江湖,可以哭减压的秘笈仍在代代相传,当股市的乍涨还跌,天气的乍暖还寒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到网上骂几句粗口,找朋友灌几口老酒这些屡试不爽的法子已不足以宣泄心中郁闷,他们开始想起那个匿迹许久的古老门派――几年的韬光养晦让“号哭族”洗尽铅华,没有主题网站,没有固定论坛,不需要发起人,不需要建群,所有这些被还原成一个简单的概念:想哭你就哭吧。

流泪的感觉很奇妙

是的,正如网友“云雨之后”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号哭族”所说的那样:同样是心理宣泄,“号哭族”比网上那些“哭墙”、“许愿树”真实,它其实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你的内心打开了一扇门。而有别于时下层出不穷的“××族”,“号哭族”的群体特征并不明显,毕竟,再如何光明正大,“哭”也是一件与隐私有关的事,而且心理学专家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流泪最容易放得开,而越放得开,对心理问题的疗效越好。

不过记者注意到,要想成为“号哭族”也并非那么容易,“欲哭无泪”可是现代人经常遇到的事。在网上可以看到,“号哭族”们聚到一起时,会互相推荐一本催人泪下的书,一部让人心酸的电影,或者一首引人共鸣的歌。在百度有一个成立不久的哭吧,吧内置顶的几个帖子中,“求让人一看就哭的文章”、“让人5分钟落泪的视频推荐”、“你知道几首歌让人一听就流泪”的点击率是最高的。

对此,一位在线等待“催泪文章”的网友“sjkk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从小就很少哭,工作以后就更没流过眼泪了,总觉得对男人来说那是懦弱的象征。直到有一次在家里看一部好莱坞的电影,主角是跟我一样的小白领,情节是讲他如何遭受命运的各种戏弄,最后又是如何有志者事竟成。本来是喜剧片,可我看到最后竟然泪流满面,真的,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影子,不知不觉就代入了。”说起那种流泪的感觉,“sjkkk”说,真的很奇妙,先是背脊一阵阵发凉,鼻子就开始发酸,“整个过程很短,也就几秒钟,几滴眼泪而已,但我承认我迷上了那种哭完以后如释重负的感觉。”

流南京哭吧已开6年

其实,说起“号哭族”,南京人罗俊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6年前,他在南京创建了全国首家“哭吧”,专门接待那些为了各种理由谋一哭的人。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罗俊。

罗俊告诉记者,6年来“哭吧”的客流量一直维持在日均10人左右,“顾客的层次比较高,以白领、商人或者大学生为主,女性占8成以上。”罗俊说,就在记者打电话的前两个小时,刚刚有一个小伙子在他那里哭足了两个小时,“他是博士生毕业,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出人头地,却发现机关里人员升迁并不完全看工作能力,他说自己在一次岗位竞争中输给了一个大专文凭却人脉熟络的同事,心理非常不平衡,已经连续一个多礼拜没有睡好觉了。”

小伙子哭了以后觉得好多了,临走时表示过两天还要过来。“像他这样的客户多了去了,来的人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有事的。”当然,罗俊也遇到过没啥特别遭遇的人,就是来体验一把哭的感觉,找找流泪的记忆,“好几个年轻人,有男有女,定期到我这里哭一个小时,来了也不说话,一个人关在屋里,几分钟就哭开了,然后乐呵呵地走人。”

哭的文章篇6

今天,我真的好傻我居然在学校哭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哭,这次哭得很厉害。  早上,老师讲评作文。讲评完后,老师说:“要是觉得同桌写得好的就举手。”  我同桌没看我的作文,我也叫他不举手。所以,他就不举手了。后来,覃志浩叫我同桌举手,我听了,说:“你又没看我的文章,举手干嘛啊!”我害羞,况且我这篇文章这么“烂”。可覃志浩把他的手举起来,我生气了,还在桌角含着泪眼。他们没发现,还是举着。本来老师看不见的,可朱晓明“没良心”,大声说:“杨晓慧!”我一听,泪花流了。那刹间,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身体完全失去了控制。我忍不住了,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为小事情而哭。但那时侯,我已经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了。眼里的“瀑布”慢慢流下,手也湿透了。  老师读完后,带了句“不错”,就走了。我眼里的“瀑布”还慢慢的流,心里很悲伤。我当时很想停,但我身体好像已经被控制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干嘛要哭,而且那么厉害。自己也不了解,只是泪水慢慢的流。  下课后,好多同学都问我为什么,我没有回答,我心里很糟糕。后来,老师叫我去办公室。  “耶?干嘛要哭啊?”  我没回答,只是摇摇头。  “是不是没比上郭星雨?”老师笑了笑,“可能郭星雨平时看多课外书,所以写作文好点。”  …………  老师说了好久,但我还是泪花花。回到班,几乎全部的视线都到我的身上。我跑到了坐位,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唉,我的泪水又“哗啦啦”流下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自己不是自己了。  我讨厌同桌,要不是他举手,我也不会这样。还有朱晓明。当时我想不再理他们了,我真的很讨厌。无意中的我干嘛这样?我好烦恼。第三节课下了,我镇定了许多。我当做没事的找朋友。朋友问我为什么哭,我没回答,我想把这件事情忘了。  无意中的我,使得很反常。但只是一瞬间。蒙胧的教室我很孤单。没人再询问我为什么要哭,我心理平静了。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后悔,我干嘛要无缘无故的哭呢?哎呀!我不要再想了。晓慧,不要伤心!  PS:我不知道我到底要写什么,我现在恨死同桌了。老师叫我帮他改,我看是无能为力了。作文越来越差,不要打退稿。唉,我连写作文都在哭,到底是为什么!!!!

哭的文章篇7

仡佬族哭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与家族内外至爱亲朋所进行的告别礼仪。完成哭嫁这一礼仪过程的方式是以哭伴唱、以歌抒怀,因此它是人生礼仪及民间音乐的综合体。哭嫁歌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之中,它是每一个女青年婚嫁之前的必修课,是通过每个婚嫁女子及其家庭亲历传承的已传承了数百年。

哭嫁歌有约定俗成的礼仪操作系统,在开声、哭嫁、辞别的大程序下,有哭爹妈、哭爷爷奶奶、哭外公外婆、哭伯伯伯娘、哭舅舅舅妈、哭媒、踩斗、跨门槛等数十种哭嫁歌谣,表现姑娘在出嫁前复杂不安的心情。唱词充满了人文情怀和人性色彩,文字表达七字句居多,其音乐简约哀婉动人,充满浓厚的地方韵味。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哭嫁歌,俗称“哭姊妹”。新娘在出嫁前1—3天开始,手执花帕遮脸哭唱,两旁有几位姑娘作陪,但作陪姑娘不参加哭唱。哭嫁歌旋律简单流畅,曲调委婉动听。歌词一般以七字句为主,句中方言土语较多,生活气息浓郁,情愫内涵深厚。唱哭嫁歌时,根据哭唱对象的不同,还有一定的规矩,如先后顺序、避讳、称谓等。仡佬族哭嫁歌都用比兴手法,分为起歌、正声、勾音三部分。在女子哭唱的同时,被哭对象一般要把向自己跪头的出嫁女子穿地上拉起来,并劝说一些诸如“不要哭,没吃茶饭”等话语,被“哭”唱的人(父母除外)还需略赠薄礼。

穿内容上看,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有对包办婚姻的怨愤,有与亲友道别的,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的,有对未知的新生活隐忧,惶惑而倾诉的,有对亲朋好友生活祝愿的……其基本内容是抒发伤别、哀怨或悲愤的情怀。

哭的文章篇8

半世啼哭,哭家,哭国,哭天下.

---题记

回望历史,我们总可以看到无数文人墨客都在笑.

苏轼总在笑.笑声中满是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忧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老天啊,为何公瑾年轻有为,而我东坡到老还郁郁不得志?这如梦的人生,可笑至极!

李白总在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笑声中带着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笑声中更是对自己前途的自信和无比豁达的思想情怀.一身傲骨,千古诗才,谁堪与我谪仙人比?

蒲松龄总在笑."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笑声里藏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才华横溢,"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他的笑声中更是对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痛恨.他张扬的笑着,只为追求着个性的解放.

翻开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多诗人学者都在哭.

李清照总在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哭声中满载着她因思念亲人而引起的愁苦,悲痛.可怜我易安,到如今家破人亡,孤苦凄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深怀着他对故国朱颜已改的悲哀.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好似那春花秋月一般数不胜数.那未更变的雕栏玉砌,"别时容易见时难"啊!

陆游总在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哭声中他的悲愤之情无比强烈.他满怀报国的激情和抗金杀敌的雄心.虽壮志未酬,却至死也惦念着天下的太平,惦念着江山一统之日.好一个为天下而老泪纵横的陆游,大哉!

上一篇:生病日记范文 下一篇:我的神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