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诗句范文

时间:2023-11-29 05:18:00

元旦诗句

元旦诗句篇1

2.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衷心祝愿各位新年快乐,合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本次人大两会绝密文件,我冒险通知你:为迅速提高全民素质,联合国计划在元旦节后密杀一批弱智儿童!你快逃吧。不要谢我!路上小心!

4.元旦到了,美妙的钟声又要敲响,让它敲响你2021年的幸运之门,带给你一整年的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如意吉祥。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5.祝老师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心!

6.元旦临近,愿你财运如沸水升腾;愿你事业麻辣烫般红火;愿你爱情像小辣椒热烈;愿你幸福像汤锅香气四溢;愿你前程像炉火越烧越旺。预祝你元旦快乐!

7.元旦到,齐欢笑,姑娘爱戴花,小伙爱放炮,爷爷奶奶把舞跳,叔叔阿姨歌没调。四世同堂呱呱叫,房内屋外乐滔滔。

8.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新春佳节到,向你问个好;身体倍健康,情绪个性好;好运天天交,口味顿顿妙;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

10.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元旦快乐,佳节如意!

11.也许联系有点少,思念却不曾更改。你我友情依然在,千山万水难阻碍。新年到,旧貌换新颜,不管居家还是出门在外,都愿你快乐安泰,过得幸福精彩!

12.新年的钟声拉开快乐的序幕,新年的颂歌唱响吉祥的号角,新年的礼花绽放喜悦的心情,新年的短信送来温馨的祝福。元旦到了,愿你元旦快乐如意!

13.这么远的距离,没有礼物,没有大餐,只有我牵挂你的心和最最真诚的一声祝福:新年快乐!

14.一元复始喜事来,二龙戏珠乐开怀,三阳开泰幸福在,四季平安百花彩,五福相伴合家欢,六六大顺好运在,七星高照无差错,八面来风送福来,九九长安乐逍遥,十全十美享天伦,祝福你百事可乐,万事如意,元旦快乐。

元旦诗句篇2

新年伊始,欢乐祥和,正是文人骚客大发感慨的时候。自古以来,诗人无不在元旦抒情言志,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宋代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二十八个字,便将新年放爆竹、贴春联、饮美酒这三种特有习俗写得有声有色,堪称千古绝唱。

当然,古之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与公元纪年的元旦不应“同日而语”,但都作为岁首,吟诗之情当是一致的。宋代宋伯仁《岁旦》诗云:“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十丰壤。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反映出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元旦是人们辞旧迎新、走亲访友、来年憧憬新生活的时刻。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旦》:“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诗意清新淳朴,大有陶渊明遗风。唐代刘长卿亦有诗云:“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老人儿童各得其乐的情景。唐代朱鹄《早春》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写出人们燃放爆竹、集庆满庭的欢乐场面。唐初诗人骆宾王咏道:“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人们在元旦的早晨常常会互相祝贺新年,唐代薛逢就曾咏道:“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元旦代代有绝唱,元旦诗出自现代名人之手,其意境和情趣更为别开生面。 1930 年,行军途中写下《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气概。 1924 年元旦,董必武在重庆国统区工作时吟诵的一首诗,表达了他高风亮节的革命情操和对战友的祝福:“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也写有一首动人的春节观花诗:“迈街相约春花市,却看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此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当代新年的无穷意蕴,耐人寻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赵朴初也有意境新颖的新年诗:“东风又入新年,迎来春色无边。”

元旦诗句篇3

例1 (2006·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林黛玉从贾宝玉送的手帕中悟出一种深情,属( )

A. 实用态度B. 认知态度

C. 审美态度D. 欣赏态度

解析 手帕自古是传情之物,尤其两人共读过《西厢记》,林自能从贾的手帕中感受到贾的深情。

答案 C

例2 (2008·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演绎 必竞 绊脚石 目不暇接

B. 去逝 耽搁 爆发力 举步维艰

C. 斡旋 戏谑 白内障 运筹帷幄

D. 贸然 简练 纪律片 舔犊情深

解析 A. 毕竟 B. 去世 D. 舐犊情深

答案 C

例3 (2007·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韩小蕙在《悠悠心会》中写道:“有的夫妻一个屋檐下厮守一辈子,有的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对坐几十年,就是没话,心灵始终隔着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与这里的“寸草不生”一语的意思最近的一项是( )

A. 赤地千里B. 天府之国

C. 鱼米之乡D. 山穷水尽

解析 赤:空。赤地千里,形容天灾与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答案 A

例4 (2008·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余光中《娓娓与喋喋》:“……吓得闭气都来不及了,哪里还听得进什么肺腑之言。此人的肺腑深深深几许,尚不得而知,他的口腔是怎么一回事,早已有各种菜味,酸甜苦辣地向你告密了。”其中“此人的肺腑深深深几许”一句化用了古人的词句。其所化用的是( )

A. 周邦彦B. 苏轼

C. 欧阳修D. 李清照

解析 原句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答案 C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 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 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 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C. 剧本《奥赛罗》、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D. 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涓生和子君。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 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 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元旦诗句篇4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东晋诗人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元稹的《》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十分喜爱。开得正旺的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至陶渊明家之感。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这里将植菊的地方自比“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诗人完全被眼前的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其爱菊之情,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呢?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然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能凌风霜而不凋,独自开放,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一旦谢尽,便无花景可赏。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使他忘情,爱不能舍。诗人从在四季中凋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刻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情,即对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欣赏与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旦诗句篇5

据清人所编《啸亭杂录》记载,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广泛搜罗天下有才学的人,用优厚的待遇把他们养在自己的幕府里,一时间,有才学的人纷纷前往,有个叫蒋衡的孝廉,也慕名前去,年羹尧很欣赏他的才能,将其留在幕府中,待之以礼。有一回,蒋衡与年羹尧谈论关于科举考试的事,蒋衡表达出了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愿望,因为年羹尧声势显赫,以至于主考官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他就信誓旦旦地对蒋衡说:“下科头名状元应该归你。”蒋衡听后大为惊诧,因为他从这句话中看出年羹尧擅用权势、作威作福,已经狂妄到了极点,如此下去,将来必有灾难。事后,他就跟同房的一个秀才说:“年公的德行不及他的威严,灾难很快就要来,我们不能继续住下去了,还是赶紧走吧。”但那个秀才不听他劝,认为他纯粹是杞人忧天,认为年将军功高盖世,什么灾祸也轮不到他头上。蒋衡见他不听劝,只好不再管他,假托生病,向年羹尧告辞回家了。

没过多长时间,年羹尧果然犯事了,遭来杀身之祸,他的那些幕僚都跟着受了牵连,充军的充军,发配的发配,唯有蒋衡因预见到了灾祸并及时采取了避祸措施,所以没有受到任何追究。

蒋衡的精明之处,就是能通过年羹尧的一句话看透了他的狂妄本性,并预见到了他的灾祸,离开是非之人,使自己得以保全。明朝有个叫万二的商人,和蒋衡有着同样的精明,也是通过一件小事预见到了即将来临的灾祸。时是洪武初年,朱元璋江山刚刚坐定,有一回,一个同行去京城办事,回来后说皇帝最近写了首诗:“百官未起我先起,百官已睡我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形容自己勤政为民,后两句是羡慕江南富豪的生活状态,一般人听了,不会产生任何联想,但万二听了就大吃一惊,因为他从这首诗中听出了弦外之音,感觉灾祸要来了。感叹道:“征兆已经露出来了!”便把家产托付给各位奴仆掌管,自己买了条大船,载着妻子儿女而去。一年以后,朱元璋下令将江南大族的家产全部没收入官,很多富豪被流放充军,但万二却因为早就预见到了灾祸而得以善终。

蒋衡和万二之所以有这种先见之明,不是因为他们有神机妙算之能,而是因为他们能见微知著,通过细节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一叶落知天下秋,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联系的,蝴蝶效应处处存在,年羹尧的狂妄,必然导致树敌太多,而且当狂妄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冒犯天威,就会有杀身之祸;朱元璋初定天下,经过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且国库空虚,而江南是鱼米之乡,朱元璋便决定对江南富豪下手,解国家燃眉之急,所以在诗中流露了出来。

摘自《蚌埠日报》

元旦诗句篇6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挂绝壁枯松倒倚”是从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而来的。

2.“落残霞孤鹜齐飞”自然让我们联想到______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3.“云帆”指挂得很高的船帆。李白《行路难》诗中与“云帆”相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首小令中的时间是动态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仔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

1.从体裁上看,《咏怀八十二首》属于________。《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属于__________。

2.从鉴赏角度看,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两个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在诗中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道海/设题】

《诗词鉴赏练习》

一、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同意。这从“落残霞孤鹜齐飞”“夜静云帆月影低”两句可以看出。(这首小令,仿佛一幅从黄昏到静夜的秋景图。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时空推移的动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二、1.五言古诗五言古诗。

2.借景抒情,以静衬动。

元旦诗句篇7

这一时期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脍炙人口的《江村》(还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蜀相》等240多首诗)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作于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诗人结束了四年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来到了战火尚未烧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饱尝颠沛流离之痛、离乡背井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

初夏时节,江流曲折、水清木翠的浣花溪畔,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心情比较舒畅的诗人,便以“江村”为题抒情咏怀。

首联第二句中“事事幽”三字总领全诗。首联第一句粗笔勾勒“景幽”:时值初夏,清澈的江水环抱着村庄缓缓流淌,环境是幽静雅致的。颔联、颈联四句,紧扣“事事幽”具体来写。梁上燕子,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水中白鸥,远近嬉戏,相亲相近。幽美的夏景已让诗人陶醉了,恬静的家庭生活更使诗人舒心、惬意;憨态可掬的老妻“画纸为棋局”,天真无邪的稚子“敲针作钓钩”。此情此景此事何等的富有诗意?但“景幽”“事幽”“人忧”。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乍看是庆幸、喜悦之语,实则隐含着诗人无限的忧愁、悲苦之情。“但有”即“只要有”,言下之意是“不一定能保证时刻拥有”;“更何求”,其实暗示了诗人除了求得“禄米”养活全家之外另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追求(只可惜一厢情愿、求而不得)。杜甫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眼前悠闲安适的生活建筑在“故人”严武“供禄米”的基础之上,一旦“禄米”失去,眼前悠闲安适的生活便会烟消云散。(诗人的担忧后来果真不幸成为事实。765年,友人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辗转流离到江陵、衡阳一带。唐太宗大历五年冬天,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终年5 9岁。)于是在严酷的生存境遇面前,暂时过着诗意般生活的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的诗人,终于发出了沉痛而又无奈的呼喊:“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从以上的分析可见: 《江村》这首诗尾联两句,看是幸词,实为悲情之下的苦语。《江村》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前六句所写的江村乐景是为了结尾两句抒发一个穷愁潦倒的封建士人饱尝战乱之苦的悲苦之情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的悲愤之情。其景愈美,其事愈乐,则其情愈哀。

元旦诗句篇8

(一)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二)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三)木兰诗里的成语

成语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译文: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译文: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四)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上一篇:泰戈尔金色花范文 下一篇: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