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4 15:23:23

片断教学

片断教学篇1

师: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各组先分好工,然后将这个表格填好。然后小组讨论,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合作完成表格并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表格是怎么填的。

(生交流汇报)

生1:1月31日,2月有的28日,有的29日,3月31日……

生2:一年的12个月中1、3、5、7、8、10、12月是31日。

生3:4、6、9、11月是30日。

生4:一年中有7个月是31日,4个月是30日,还有2月有时28日,有时29日。

生5:……

师根据学生汇报内容板书。

师:我们把31日的月份叫做大月,把30日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的天数比较特殊,我们叫它平月。

师: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请同学们 自学48 页内容。

师:你学会了哪种方法?

生1:可以用拳头来记住。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生2:还可以用口诀来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记住它们。

师: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它是28日,有时29日,28日的年份我们叫平年,29日的年份我们叫闰年。你随便说出一个年份,我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想试试吗?

生:2006年。

师:平年。

……

师:同学们很好奇,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吧。实际上平年和闰年是有规律的,请拿出准备好的1995年到2006年的日历卡,并填写下表,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四年里就有一个闰年,有三个平年。

生:闰年的年份都是双数。

生: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

……

师:同学们很细心,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大多是闰年,比如1996年、2000年。不过并不是所有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比如1900年、1800年等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行。

生: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看过之后你就明白了。

师播放《你知道吗》的课件。

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节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规律,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大胆放手,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两次观察年历卡的活动自己发现知识,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不仅真正掌握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平、闰年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片断教学篇2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片断训练是篇幅短孝内容单一、形式灵活的一种写作训练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练笔、单项练习等。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进行短平快的战术性训练,能帮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积累生活体验,丰富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指单一的写作基本训练单位,主要是写作中的常用片断,如开头、结尾、总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着力于“格”的理解和运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从阅读教学角度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片断,如《三味书屋》中介绍书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价值。注重阅读与写作间对应要素的理解和迁移。

片断训练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

片断训练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可以分成: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四类。

(一)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所谓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就是以片断或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观察素描类片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

1.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观察是获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径。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画或录像,它们生动具体,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语言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丰富而完整的观察对象或过程获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筛选典型表象;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3.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现更为有力、深刻。

(二)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

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的片断训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有所创造,或改变课文容量,或转换表现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既依据课文又超越课文。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将阅读和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促进学生读写的同步发展。在实施训练时,教师要做到:

1.帮助学生发现可创作的课文素材。一般教师在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着力寻找:

(1)课文留给读者回味思索的空白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片断训练。如:《忆铁人》中铁人的语言“哦?……咳!”可引导学生把铁人此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2)改变课文原来的表现角度,进行片断训练。如《再见了亲人》写志愿军叔叔向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话语,可让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她向志愿军叔叔道别的话语。

(3)改变课文的容量,缩写或扩写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片断训练。

(4)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片断的训练,如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记事的记叙文。

2.向学生提供准确进行语言表达的帮助;或向学生介绍某些背景情况;或向学生提供关键的词汇、句式;或告诉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和技巧,如诗歌改成记叙文应注意的问题;或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内心所感外化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

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片断练写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将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写作的思维组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针对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的特点和目标,在指导时要注意:

1.加强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理解、积累、鉴赏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特别要讲清范文片断的特点。如:《火烧云》中写火烧云变化的部分写作方法是:①按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写;②描写变化的动词各不相同。

2.向学生提供与范文情况相关的写作素材。两者间的相关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写作方法的难易程度做恰当的调节,也可分层提供或分步提供。还可以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时,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可以想象成动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视片断讲评,并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要求仿效的写作方法上,而对学生的练写片断中其他的优缺点,暂时不讲。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讲评,自我批评,在讲评中巩固写作方法。

(四)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

片断教学篇3

1、通过安排俯撑推手成立撑、俯撑推手成分腿和“山羊人”的辅助练习,让学生体会推手顶肩、收腹提臀的方法以及助跑、踏板、提臀、分腿、推手、挺身落动作,逐步把学生引导到主教材上来。

2、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高度的横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自主选择场地进行练习;学练中采用正反对比示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适当的实践去找出解决方法。

3、加强安全教学和管理,在每个练习前教师强调安全问题,介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二、片断设计

片断1

准备部分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在原地做两个辅练习,一是俯撑推手成立撑;二是俯撑推手成分腿接挺身跳。首先教师要依次介绍和示范两个动作,同时强调加大推手和提臀收腹动作。学生在练习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也可以通过学生正反示范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有的同学为什么不能直腿站起来?”这样学生必定会进行思考,加上教师的提示:用力推手和提臀收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片断2

三人一组分腿跳“山羊人”练习。练习前教师介绍注意事项:如果同伴不敢跳,“山羊人”可采用半蹲或全蹲的方法降低高度,无论采用哪种姿势,“山羊人”要低头含胸,双手扶膝,全身紧张,在同伴未跳过之前不得做下蹲和抬起上体动作;试跳同学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第三人要主动站在“山羊人”一侧,加强保护,练习注意互换。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正反对比示范让学生发现问题,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设置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思考、讨论问题,接着教师安排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推手不及时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片断3

教师设置不同高度的横箱若干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自主选择场地器械。分组结束后,教师进行完整的示范,并重点介绍过箱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必要时可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保护下大胆尝试一下,以此带动学生的热情。然后安排学生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简单地谈一下感受,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一个核心问题——上体抬不起来,展体困难。针对这个技术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直接通过示范介绍解决的方法,如,通过加强推手练习提高第二腾空的高度,以及两手推手后可通过侧下向后摆动展体。

片断教学篇4

片断一:“让这张纸站起来!”

导入新课:

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猜想)谁知道老师要用这张纸做什么?(学生很惊奇,纷纷猜测)

生1:老师您要用这张纸写字! (教师摇头)

生2:老师您要在这张纸上画画!(教师仍摇头)

生:老师您要用它做手工!老师您要用它来变魔术!……

师:我想让这张纸站立起来!(教师演示:让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学生笑。) 谁有办法让它站起来?(学生感到更有趣,拿出纸开始试验,一会儿有学生要求上来表演。)

生1:把这张纸弯一下立在桌子上。(可一刹那就倒了,学生感觉十分惋惜)

生2:先把纸沿宽对折再半伸开,使纸与桌子的接触面呈三角形,就可成功地立在桌面上。(台下即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只见台下很多学生手举得高高的,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走上讲台,给大家演示起来。

生3:同学们请看,我的方法比他的更稳当,我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筒粘好,很容易就可以把它立起来,而且不会轻易地倒地。(同学们都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

师:为什么大家一致同意卷成圆柱形呢?圆柱有什么特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如果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机。而教师这一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想用这张纸做什么”,使他们兴趣大增,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巧妙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下个环节的教学——圆柱的特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积蓄了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

片断二:“动手做一个圆柱!”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书后的图形让学生事先剪掉),小组合作做一个圆柱,并提出要求:你是怎样做的?需要注意什么?

很快就有同学做好。教师请一个代表展示成果,并汇报制作的过程,其他各组的同学或表示赞同,或作相应的补充说明。

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板书:

圆柱有三个面,两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一个侧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然后,教师抓住学生对圆柱侧面研究比较仔细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讨:那么大家认为侧面展开后这个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或平行四边形的高)又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呢?于是大家开始了进一步的观察、讨论、推理……

“动手做个圆柱”是教材中的习题,这里打破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先做一个圆柱,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思考与体验并存。通过几次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但总结了圆柱的特征,还得出了“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就是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圆柱体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这一结论。这不是简单的探究与验证,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操作性活动,是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强化了学生对圆柱整体的认识,是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组合作式伙伴关系则使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增强,生生互相式的评价方式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民主与开放,把学生的自主性落到了实处。

片断三:“为饮料设计包装!”

师:(手举一瓶除去外包装的隆氏花生露,很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看,老师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新型饮料,(学生奇怪:老师要让我们喝饮料?)可是这种饮料在超市货架上放了一个多星期却无一人问津,是什么原因呢?(噢,老师要推销他的饮料!)

生1:你的饮料没有包装,里面装的是什么别人不了解,怎么买呢?

生2:没有包装怎么行?现代社会做什么都讲究包装,你只要设计一个精美的外包装,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师:你们说得有道理。那么应该怎样为它设计外包装呢?

生3:设计一张有商标的纸贴在瓶子的侧面即可。

师拿出一张有商标的长方形纸包在瓶子侧面,大家发现大小不符,纷纷要发表意见。

生4:这张长方形商标纸必须与瓶子的侧面大小相等,这样既美观又不浪费资源。

师:那么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如何确定?

学生自发地拿起制作的小圆柱观察了起来。很快有学生发言。

生1:长方形纸的宽(也就是高)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长(也就是底面周长)可以拿一根小绳子在瓶子上绕一圈即可量出有多长。

生2:我认为最科学、准确的方法是先测量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再通过计算得出圆的周长。

(学生的思绪又回到了求圆周长时的情境。)

师: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确定这张商标纸的大小,为这瓶饮料设计包装吧!

(学生马上投入到紧张而有趣的活动中,量、记、算、画、剪、试,忙得不亦乐乎。)

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后,若做一些判断练习,会使他们感到单调乏味,同时也使整节课显得虎头蛇尾。这里,教师大胆设计“为饮料设计包装”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新颖独特,趣味性强,学生也乐于参与。这一内容,实际上是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学生在这里就已经自行探究,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热情证明,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他们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很亲切,很好玩,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以增强。整个数学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总评:

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显得真实面精彩。这节课,教师抓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精心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想、说、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片断教学篇5

关键词:能力;逻辑;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41-01

一、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笑笑准备起床情景图)

1.师:笑笑早上起床要穿衣(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如果你是笑笑,会选择怎样穿衣,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完整表达想法。

师:只要合理的去考虑,不同的穿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提问:从上衣和裙子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

2.小组合作,摆一摆,想一想。

师:最多有几种搭配方法?咱们动手摆一摆,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学具(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倒在桌面上,小组同学商量一下,看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1)分组摆学具。(2)学生汇报。

生1:黄色短袖和粉色裙子搭配成一套,蓝色夹克和紫色裤子一套,黄色短袖和绿色裙子一套,蓝色夹克和粉色裙子一套,黄色短袖和紫色裤子一套,蓝色夹克和绿色裙子一套,一共有六套不同的搭配。

生2:先选定一件上装分别与下装搭配有三种方法,在选定另一件上装分别与下装搭配也有三种方法,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

生3:先选定下装分别与上衣搭配共有6种方法。

比较有顺序的摆法与没顺序的摆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摆法,为什么?(课件演示有序搭配过程)。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不管是先选定上衣再与下装搭配,还是先选定下装再与上衣搭配,都是按一定的次序搭配,(板书有序)有序的搭配是搭配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又不会遗漏。

【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情景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使每位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比较自己与他人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初步体验搭配的有序性。】

二、教学思考

本节课学生通过“边学边教,自主领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在,针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反思如下:

有了“有效情景”,才能“引发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方法,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教学情景,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握手”是新老朋友见面常用的友好表达方式之一,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而无序握手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冲突,这时有学生会主动想出让教师 “有顺序”或“按照小组一个一个”握手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有序思考来探究新知。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得以体现。

2、有了“充分预设”,才能“巧妙生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也不是课前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课堂的生成。因此课堂教学倡导少一分预设,多一分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这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为注重动态生成,就无须课前预设了。在本节课的多次试教中我体会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中的有效生成与精彩。

有了“生生交流”,才能“加深理解”。在《新课标》别倡导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虽然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例如:在“2件上衣,4条裙子”这一环节,我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连一连的探究活动,有的把衣服的实物图画下来;有的孩子就用序号1、2、3、的数字来表示;还有的是用字母A、B、C等来表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想,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和开发,生生交流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给别人带来启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片断教学篇6

师:面对这各种各样的风筝,老师看到你们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你一定有话要说吧?

(孩子们畅所欲言)

师:文中的这几个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放风筝,他们已经做好并且迫不及待地要出去放了,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哪个聪明的孩子找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句子?赶快读给大家听。

师:(大屏幕上出示句子)谁愿意来照着书上的描写演一演?该怎样放?请一组同学演一演。

(一人读,两人演。过程中间大家还可以及时提醒演的不恰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点播几个动词,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他们演的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引导孩子们说出表演者把关键动作都做出来了)

师:如果少了“跑”行不行?

生:不行,那样风筝就飞不起来了?

师:如果少了“托”呢?……

师:孩子们把这些动作做的如此准确,看来他们放风筝的技术很高啊!肯定是经常练习,嗯,是真喜欢放风筝啊!那风筝放上去了,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回答,师出示相关句子。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孩子们高兴?

生1:快乐地喊叫。

生2:拼命地奔跑.

师:谁能读出孩子们高兴的劲头?

生1:读的一般。

师:读的很流畅,只是感情的投入上稍有欠缺。哪些字重读会好一些?

生2:“快乐地喊叫”和“拼命地奔跑。”。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读)嗯,好多了!掌声送给他。

谁想和他比一比?指名感情朗读。

师:读的真好!孩子们高兴坏了,因为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村里人看见了,会感到?

生:羡慕、惊讶。

师:他们会想些什么?

生1:这些孩子放风筝的本领可真高!

生2:这些孩子们玩的真高兴!

生3:这些孩子真了不起!

生4:这些孩子可真棒!

师:带着羡慕、带着惊讶,来读读这句话。“放得这么高!”

广泛指名比赛读,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涨。

师:看到自己的风筝飞的这么高,听到村里人对我们的羡慕,对我们的夸赞,我们更高兴了,我们快乐地喊叫,我们拼命地奔跑.!

你会喊些什么呢?

生1:风筝,再高点,再高点!

生2 :我的“幸福鸟”,你是最厉害的风筝,加油啊!

生3:你是最棒的,谁都没你高!我崇拜你!

师出示设计好的话,让同学们齐读:我的幸福鸟,飞吧!飞吧!你是最漂亮的风筝!我是最快乐的孩子!

此时此刻,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我适时出示练习填空:

1.我来到了白云身旁,我会对它说:白云你好,我们做朋友好吗?

2.我来到了会唱歌的小黄鹂身旁,我会对它说:

3.我来到了____身旁,我会对它说:

生1:我来到了 太阳身旁,对他说:太阳公公你好,有了你万物才能生长,你真棒!

生2:我来到了啄木鸟身旁,对他说:森林医生,你好!有了你,大树都很健康,谢谢你!

生3:我飞到了的上空,对着他呼喊:你好,你是中国的!

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回答的很精彩。掌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师:是呀,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放上了天空,高兴坏了!让我们带上高兴、羡慕,再来读一读吧!

片断教学篇7

[摘 要]通过“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探究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应抓准教学时机,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时机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4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呢?下面,我以“一个数除以分数”(西南师大版)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利用化归,解决新知问题。

师(出示下图):请看屏幕,你们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呢?

生1:一辆小轿车穿过长900m的隧道用了3/4分钟,问它平均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师:要求平均每分钟行驶多少米,该怎样列式解决呢?

生2:900÷3/4,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来列式的。

师:你真会思考。这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分数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3:这是整数除以分数的算式。

师:下面,就请大家试着借助以前的知识计算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反馈)

生4:900÷3/4=900÷0.75=1200(m)。

师:你们听明白他是怎样做的吗?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5:900÷3/4=(900×4)÷(3/4×4)=3600÷3=1200(m)。

师:介绍得真仔细,大家赞同吗?看来,大家能像以前一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不起!

……

思考:通过设置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来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问题,使学生自然产生转化为小数除法或运用商不变性质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进一步理清分数除法、小数除法、整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探索的空间,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终身受用的数学思想,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片断二:巧用数形结合,突破新知难点。

师:以后我们计算整数除以分数,都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计算就行了?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怎么样?

生1:第一种方法有局限性,第二种方法太麻烦了。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找到一种既简单又适用的方法。刚才有同学提出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这倒是一个好想法。那么,又该怎么算900÷3/4呢?

生2:900÷3/4=900×4/3=1200(m)。

师:结果也是1200米,这样做会不会只是巧合呢?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说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呢?

生3:画线段图。

师:这是一个好方法。下面,就请同桌一起边画图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同桌合作后交流汇报)

师:用900÷3求到什么呢?

生4:1/4分钟可以行驶多少米。

师:再乘4呢?

生5:求出的是1分钟能行驶多少米。

师:同学们,900÷3就是求900的1/3是多少,所以900÷3可以换成900×1/3,再算900×1/3×4时,可以先算1/3×4,就等于900×4/3,结果是1200米。

师:如果把这个计算过程的前两步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6:将900÷3/4转化成用900乘3/4的倒数4/3来计算。

师:你们看,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探索出把整数除以分数转化成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的方法。

……

思考: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正所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反馈交流、集体回顾等活动中,正因为有了线段图的支撑,才能直观地理解900除以3是求出1/4分钟可以行驶多少米,再乘4求出的是1分钟能行驶多少米。然后教师通过转换算式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算理。整个过程,学生既学得轻松,又理解透彻。

教学片断三:运用类比推理,轻松探究新知。

师(出示2/5÷4/7):再来看看这个算式,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1:分数除以分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整数除以分数就是转化成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那分数除以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

生2:我想是用第一个分数乘第二个分数的倒数。

师:你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完成第51页的例4,并想一想怎样去验证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做法)

师:现在谁能说说怎样计算分数除以分数?

生3: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分数的倒数。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分数,为了不混淆,我们可以说成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除数的倒数。

……

思考:学生对知识的同化过程,决定了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自然会把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迁移到分数除以分数的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尝试、去验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拓展分数除法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教学片断四:适时归纳小结,建构整体认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小数除以分数的知识,那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出今天学习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1: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师:看来,今天学习的整数除以分数和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一样,都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的。如果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就可以说a÷b等于a×1/b(b不等于0)。

……

反思:鲁宾斯坦曾说过:“思维是在概括中完成的。”学生通过对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小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并归纳出a÷b=a×1/b(b不等于0)的计算法则。这样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建构起知识的网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辨别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找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有效结合点,明确每个数学知识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并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

片断教学篇8

【关键词】 项目学习 片段教学 高效课堂

1. 问题的产生

我对片段教学的关注源自于2012年我市举办的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由于当时参赛教师较多,且时间紧、任务重,组织部门便采用了片段教学的授课模式,即要求参赛教师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认真聆听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我突然间想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就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的吗?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片段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浓缩,却同样要求有精准的目标确定、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任务等,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片段,将这些片段组合起来就会呈现一节高效的课堂。由此我萌生了对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思索与实践。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研究都不能仅凭一人之力,应该是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取得实效。于是我借用“项目学习”,开始了“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断教学研究项目中的应用这一项目研究。

2. 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2.1项目学习法的内涵

“项目学习”是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实践中通过借鉴管理学“项目”的思想和方法,注重个体的参与和实践,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项目学习法是不仅是如何探究,而是关于如何设计与管理项目学习整个过程的新的方法。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针对杜威的“做中学”,任务教学法,学案导学,项目管理方法,尤其团队合作等众多方法的长处,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提升的结果。

2.2片段教学的内涵

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0-15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2.3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项目学习法强调教师的多重角色,课堂中教师要调动和挖掘学生的互动与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潜能的研发。而课堂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上得有意义、上得优质就会实现整个课堂的优质和高效。正所谓片段虽短含宇宙,讲台即小亦乾坤。精彩的片段教学,是魅力课堂的基础,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就是以“项目学习法”为理论依据,把项目学习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策略,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3. 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

3.1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益于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指班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教学效益最好。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2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吃透教材,找准教学重点、难点,最大化挖掘教材的同时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节奏紧凑、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所有这些对于教者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能够深切领悟并亲自实施片段教学,那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3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依托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所进行的教学大赛或课堂观摩不失为一种多样化、高密度、大容量的教研活动形式,且不受教学进度、教育对象的限制,在短时间可安排上多个教师施教,给教师们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4.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中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4.1 【教学案例】

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o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

4.2 【教学分析】

该片段教学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文章呈现的是Jane的两篇假期旅游日记,由对假期活动的叙述转向描述及谈论度假的感受。本课的知识点需要复习回顾一般过去时态,掌握谈论过去事件的语言目标。结合新目标教材对过程性阅读的编排目的及编者的读前活动设计: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将本片段教学目标确定为:教会学生略读(skimming)这一阅读方法,并能通过此种阅读方法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

4.3 【过程评析】

4.3.1 自由对话,引入新课

T: Hi, boys and girls, here are some famous places in the world.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or the name of the place?

Ss: Sure!

S1: The first picture is Paris. I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S2: This picture is Britain. Here I can see Big Ben. ...

Then teacher shows students a picture of Malaysia and asks them if they know where the place is in the picture ...

【本环节旨在进行课堂热身,借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师生间的交际问答并唤醒学生熟知的语言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

4.3.2限时阅读,呈现新知

T: My friend Jane went to Malaysia with her family in July. Now we’ll read two diary entries of hers. I’ll give you only two minutes to read the first diary entry and then tell me if Jane has a good time on Monday.

【教师在此环节限定学生们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T: OK. Let’s stop here. Now who can tell me the answer?

S3: Yes, Jane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T: Why do you think Jane had a great time?

S3: Because Jane went to the beach on a sunny and hot day.

S4: Jane tried a new sport: paragliding. She felt excited.

T: Right. Do you have any reasons?

S5: Jane has something very special ― 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She thought they were delicious.

S6: Jane also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T: Great!What you said are completely right. Jane really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教师此处进一步追问:But I want to know how you found the answer in such a short time. 将教学目标向纵深推进,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T: OK. Let me tell you. Just now we used a reading skill ― skimming. It is a way of fast reading. The purpose of it is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While using this reading skill, we usually need to find ou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略读这一阅读策略,教师在此处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个人认为此处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什么是略读,或者让学生描述自己的阅读过程,理清阅读思路,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的不敢放手最终教师自己做了总结,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教学设计。】

4.3.3巩固操练,学以致用

T: Now, let’s read the second diary entry of Jane’s. Tell me if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Tuesday by skimming. And how did you know the answer?

(Two minutes later)

S7: Jane had a terrible time on Tuesday. I found the key words like: start raining, too many people on the train, wet and cold, hungry. So I am sure Jane didn’t have a great day on Tuesday.

T: Good job!I think you’ve grasped the reading skill.

【本环节旨在通过略读,找出第二篇日记的中心词及主旨大意,了解、掌握、应用skimming 阅读策略。】

4.3.4课堂小结,总结回顾

【此环节仍然由教师自己包办,代替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学生自身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应该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案例提供: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娜)

5.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实践中的反思

5.1教学目标泛化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对课时目标的整体把握及与其它课时目标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片段教学的目标设定上模糊,重点不突出,总是要求全,要面面俱到,其结果肯定是面面不到。

5.2 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

忽视师生双边活动由于片段教学的时间限定,有些教师进行片段教学时干脆淡化或放弃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5.3教学任务设置缺乏层次教学任务的设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这也符合学生的心智需求。但是有些教师在任务设置上缺乏整体的把握,尤其在高度提升的环节设置中更是难于体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下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有关“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理论知识,从“学”、“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及教师素质等角度进行总结,并不断地践行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实践指导思想而非“坐而论道”或“纸上谈兵”。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钟建林, 余辉. 聚焦片段教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3] 王跃.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我爱资源范文 下一篇: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