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英文范文

时间:2023-09-29 14:24:33

代沟英文

代沟英文篇1

We are the -- the future of The Times. We have our own dreams, we have our own in the future, we have our own life to live, all this, go to our own, you can never be with us life, the way back, but also to go on our own. Please let go of your generous hand, let us fly yourself.

Times are changing, the life also is changing. Different time, different people, have their own way. Dear, father, mother, we grow up, learn to walk, bumpy road ahead, let's face it alone, raising more than ten years, we won't forget, you also should have a rest.

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些青少年的思想,与我们所敬爱的上一辈人,永远无法融在一起,似乎没有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喜欢把他们的思想强加在我们新一辈人的身上,而我们,也必须接受这种“无理”的思想,如若不接受,也许,在大人的眼睛里,我们的行为就是所谓的叛逆、不懂事、翅膀硬了,可是,你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心中所想的一切,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埋藏我们自己的思想,不动生色。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未来。我们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要过,这一切,要我们自己去承担,你们永远不能陪伴我们一生,往后的路,还要靠我们自己去走。请你们放开你们那宽厚的手,让我们自己飞翔吧。

代沟英文篇2

[关键词]信息沟 高职英语 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性原则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李岚清明确指出,我们当今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并非是培养研究英语语法的专家,而是培养大批的能够进行英语对话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普通劳动者。可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高职英语交际能力通常要求学生在各种不同情景、不同语域的口笔头交际中做到准确、地道、贴切、连贯、得体和有效的应用英语进行相关职业信息的沟通,进而提高他们的从业能力。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有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才能为人们最有效地掌握,而真实的言语交际是建立在信息沟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信息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利用参与交际双方的信息沟,才能生成真实交际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交际生动起来。

二、信息沟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交谈过程中,谈话者有话可说,听话者觉得话中有新鲜的内容,值得一听;或觉得有疑问,听完之后,了解到原来不曾知晓的事情,这种新鲜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信息。信息沟是指对话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从而导致双方信息拥有上的差异。信息沟的存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交际的目的就是疏通二者之间的信息沟。

课堂上的信息沟活动就是学生被给予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它是英语交际教学的核心。在外语教学中,信息沟的存在与否是判别教学中是否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判别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教学学到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判别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感兴趣的重要标志。

在外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沟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把所学语言用之于真实的(或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的)交际目的。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一些存在信息沟的情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人为的外语交际的条件和语境,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交际学习,逐步获得交际能力。在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角色可互相转换,每位学生既可进行口头交际,亦可进行笔头交际,使信息沟的存在不只是单一型的,而是交叠型的,使听说读写交替进行,全面训练。这种“四会并举”的训练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感或焦虑心理,而且可以在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中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

三、巧用信息沟,优化交际教学的几点方法初探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制造信息沟,使外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活”起来,以下是我经常进行的几种教学创设的方法。

1.创设讨论主题,引发信息沟

此法较适用于课堂中新课文的呈现阶段。教师可依据所学内容引出一个交际的主题。这些主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热门的话题。此法要求教师必须既注意学生信息交流的动力也兼顾到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提出一些并不是预先知道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同时又要将问题向着预先已设定好的知识目标方向进行下去。比如讲授《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第三课《HOLIDAY》时,我就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某些西方节日气氛胜过我国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学生兴奋点上来了,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向预定的方向引导,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象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宣扬和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2.创设情景对话,引发信息沟

在学生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展开各类对话,使学生有强烈的交际需要和交流欲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交际训练。对于这样的方式,教师在组织交际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避免单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来进行交际,从而产生信息沟,让学生获得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际方法,让广大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口语实践也相应多样化起来。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道具,同时伴随着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尽量把真实的交际情景表现出来。

3.运用小组合作,创设信息沟

在《当代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每一课中都有一部分SPEAKING是用来给学生进行交际的,这就是小组合作活动。在这里,学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或多人交际。例如:第二册中的《LOVE》这一课,学生可以根据文中对话的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如“考验爱情”这一段,三个角色学生表演的就很精彩;也可以分组进行不同观点的辩论对抗,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和“嫁得好胜过学得好”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息意见,交流和口语训练是教学的目的。

4.布置项目化作业,拓展信息沟活动的课外延伸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沟活动外,也将课外作业从以前的抄抄写写改为以项目为主导的作业形式,即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与本课主题有关的活动。

(1)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信息沟是牛津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的任务活动。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必须通过不断询问被调查者才能获得答案,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学生就会乐于通过调查进行交际活动。

(2)口头拼板阅读。口头拼板阅读一般以三或四人为一组。每个学生只读文章的一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给小组其他成员听。通过共同分享各人所获得的信息,其他成员可以针对自己听不懂的地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解释。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有限,他们渴望从同伴那得到更多信息,因而饶有兴趣的聆听。拼板阅读较之开火车式的复述全文效果要好。

实践证明,项目化作业存在信息差,在所设计的任务中,学生必须通过交流,才能掌握所涉及人物的不同信息,进而完成任务。因此,项目化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英语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能真正树立起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组织者、监督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转化为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的教学信息传递,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就一定能依据各自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为实现课堂真交际而创设信息沟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张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信息沟”.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代沟英文篇3

【关键词】 中职英语 企业文化 渗透性

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评价职业学校的重要标准。因此需要在教学课堂中对企业文化进行渗透,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积极主动意识,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文化渗透。

1.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等,它是企业经营观念的整合。中职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毕业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适应岗位。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学生对企业文化不认同。因此,中职教育的学生应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1.1企业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力。过去,中职学生主要通过报刊杂志了解企业,但具体的英语教学并没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文化。虽然学校有介绍就业的基本知识的职业规划课和就业指导,但离开企业文化的渗透,课堂显得空洞乏味。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1.2企业文化的渗透,能够实现专业知识与工作的对口

在过去的中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强调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由于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对企业文化不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就会难以实现有效的配合,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所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工作的对接。

1.3企业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企业的文化渗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认识英语知识在企业发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要求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工作的竞争压力和责任所在,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

2. 企业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中职教育强调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根据校企文化存在的差异,制定出具体的渗透方案。中职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2.1有效利用中职教育开放性、实用性的特征

中职教育的实用性,强调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实践的方法,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渗透,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中职教育的开放性特点,使得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办学,通过建立理论学习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了解企业文化。

2.2调整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使得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不强,而现代企业文化重视的正是员工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需重新调整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创建彼此交流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企业鼓励员工创新的活动。如:采用小组会议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单纯地将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有个体学习变为集体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组织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如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彼此积极配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以同事的身份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2.3转变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工作的主动意识

中职英语教育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以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模式其好处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可以有序展开,坏处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创新。但现代企业重视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即主动意识,企业给员工的只是一个工作岗位和工作目标,至于如何完成工作,则不会有具体步骤,因此不少学生在工作中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这是校企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职教育应改进的地方,针对这一问题,中职教育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主决策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3. 结束语

总之,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企业资源、企业运作模式等实现了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1] 荣艳复. 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J]. 现代阅读, 2012(24).

代沟英文篇4

关键词:小组学习;初中英语;教学

小组学习方法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于近些年来传入我国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通过小组学习的途径优化学习效果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将小组学习引进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成为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小组学习内涵

小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上学生独立、分散学习的突破,它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模式。小组学习与独立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和替代的关系,在将小组学习引进英语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传统模式的弊病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取填鸭的模式,教师仅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成绩的提高;而对于教学过程是否引发学生足够的参与、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所不问。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于知识点的应用不够灵活。

(二)小组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资源的不对称现象,有限的教师与大量的学生之间天然存在着矛盾,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仅靠教师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互帮互助即成为学习的捷径。

同一个班中,不同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十分明显,这种现象为小组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易于实现而且较为高效,这为小组学习的开展、学习效果的优化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小组学习的特征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小组学习的模式更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小组学习为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二、小组学习的开展

英语是一门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科,它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英语的学习过程是相当漫长和枯燥的,但必要的学习技巧、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合理分组是前提

合理有序的分组对于小组顺利开展工作十分有利,并为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优势的发挥和学习效果的优化提供必要的保障作用。不同的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天赋是不同的,而且在学习的方法和为人的特点等层面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在考虑到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分组,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例如在分组时,教师可以将在听、说、读、写方面各占优势的同学分为一组,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同学分在一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中和,为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作条件。

(二)有效沟通是关键

沟通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必要的沟通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小组学习中,需要重视两个维度的沟通问题,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二是小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弥补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的依据和指南,必要的信息反馈是教师改善工作的基础;沟通是学生获得教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的途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过程。有效的沟通需要学生客服自身的缺点,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坚定自己的立场,不随波逐流;与此同时,沟通的过程必然会出现观点的碰撞,需要学生做出适度的让步和妥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支持与帮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这些要素均是建立在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之上。

(三)科学评估是保障

科学的评估体系包含两方面的考核内容,第一层面是对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第二层面需要对小组成员个体学习成绩进行考量。

三、结语

小组学习的开展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过程,它是由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而成的。在小组学习开展前,学生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进行讨论和沟通,学会坚定自身立场、学会妥协和让步;在小组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及时反思和总结,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利用小组学习的英语对话模型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2):225

[2]孔娟.初中英语小组学习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3,(22):115-115

代沟英文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实践应用;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一体化国际趋势的基本形成,企业间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我国社会人才的需求体系也出现了。除了专业的技能技术和知识能力之外,英语的实践应用、沟通交流能力成为了当前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但是,就我国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现状而言,他们虽然在专业技能技术和知识能力方面较为过硬,但在文化知识方面,尤其是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还非常的薄弱。所以研究英语教学策略,增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一、从心理角度出发,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常讲“态度决定一切”,所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以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一部分高职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与实践,因为他们认为在今后的就业过程当中几乎不会应用到英语,所以只在专业技能课上投入了学习力度,导致英语知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记语法,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就足够了,这种错误的英语学习态度对于他们的英语实践应用、沟通交流也完全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具备过硬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就业、职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如同学习专业技能课一样,对英语专心学习、勤于实践。

另外,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通常都较为薄弱,所以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上即使有欲望,也缺乏自信心,在口语实践、沟通应用上更是开不了口,畏惧各种因素,害怕同学笑话、老师批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出发,与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关系,在学习上、生活上不断给予他们学习英语、实践英语的鼓励与信心,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趋势已经基本形成,这使得人才市场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同时竞争也愈加激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高职学生要想安稳就业并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

高职的英语教学材料应当最大限度地贴近社会生活,以实用性为最主要的原则。与高校方面的英语教学有所不同,高职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沟通交流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就业打下基础,所以要做到“实用、够用”。就英语教学而言,单词、语法只是一种让学生提高自身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手段,而并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通过词汇与语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培养他们通过英语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指导,调整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比如模拟各种生活、职场对话,阅读、写作各种来往信函、工作材料、信息广告等。

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新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个性,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密度,同时也能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在教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不再是粉笔加黑板的课堂。通过多媒体系统的录入、编辑,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显示给学生,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接受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刺激,将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把传统枯燥的静态画面变为现代化的生动的动态画面。课文朗读、动画画面、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使整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立体教学环境当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便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构建沟通交流、合作学习的环境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班级学生集中讨论、交流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样是提高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这种群体协作、研究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学习方式,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即是通过关注学生情况和实际情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启发,并强化其自身的英语实践应用、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琳.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与测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1):183-185.

[2]王琼.从社会需求探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93-96.

代沟英文篇6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旅游业是从19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整个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国家的不断壮大也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http://织,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旅游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随着旅游语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旅游产业的规模的壮大而发展。旅游英语是一门具体语境的语言,是自然与语言的融合,在语言表达中,既存在普通英语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结合人的身心体验对旅游英语语言进行认知解读。”

三、旅游英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无疑就成为中国旅游景观及中国文化的重要宣传工具。将中文的旅游资料翻译成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旅游行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运用英语。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不仅仅是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英语在旅游业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汉语、英语、英汉对照等不同版本的宣传资料,如旅游景点宣传册、旅游杂志报刊、地图等,而这些旅游资料的翻译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对文明古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外文翻译,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缺失问题尤为严重。

四、文化古迹景点名称翻译

1.景观名称是一个文化景观进入人的脑海的第一印象,也是旅游翻译的起点。文化古迹景点名称翻译有多重规则,根据1978年中国官方文件,以及1979年联合国的文件,共同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作为中国景点的英译名称。由此而得名的景点分为两类,即专名和通名,此类旅游术语翻译分为两部分,拼音和词义组合,且两部分首字母都大写,例如:

北京市:beijing city

洞庭湖:dongting lake

武夷山:wuyi mountain

周口店:zhoukoudian

武陵源:wulingyuan

2.另外还有一些文化古迹名称的英文翻译是官方固定的,是不容许改变的。例如:

黄埔军校旧址:museum of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former campus)

中山纪念堂: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3.为了吸引外国游客的注意力,有些文化古迹英语名称会根据其英语意义来翻译,例如:楼、阁、寺、塔、院等。举例:

岳阳楼:yueyang tower

云津阁:yunjing pavilion

少林寺:the shaolin monastery

雷峰塔:leifeng pagoda

岳麓书院:yuelu academy

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旅游英语中对文化古迹名称的汉译英翻译,如下:

①以名人人名取代景点。孔子庙(confucian temple)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以山东曲阜最大最有名,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大成殿前有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此景点名称是通过隐喻的手段用名人人名作为景点名称。

②突显景点取代景区名称。九寨沟(jiuzhaigou)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尖盘,盘亚,菏叶,故洼,彭布,黑角寨,树正,则查洼等)而得名九寨沟。九寨沟景观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它

转贴于 http://

有108个清澈的海子(当地人习惯称湖泊为“http://海子”)。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年代,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剽悍的男神达戈送给她一面宝镜,或许是沃诺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08块,而这108块碎片便成了108个被称为“翠海”的彩色湖泊。因此,此景点名称是通过转喻的手段用突显景点中的九个村寨取代整个景点名称。

③传说取代景点名称。曲院风荷(breeze-caressed lotus in yeast courtyard)位于西湖西侧,是杭州西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传说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这个景点名称通过隐喻的手法将传说取代景点名称。

五、结语

代沟英文篇7

关键词:变质深成岩;TTG岩系;新太古代;内蒙古

研究区行政区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区内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于铁匠沟-大鸡兔沟-白菜沟一带。《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内蒙古中部地区原1:20万区调在研究区划分出了大面积出露的变质石英闪长岩体,后期的1:25万国土资源大调查及1:5万区调工作进一步划分出范围很大的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中已获得了2575-2676MA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陶继雄,2003)。

1.区域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北缘隆起带(俗称内蒙地轴)、阴山断隆、大青山复式背斜的北翼。研究区地层极为发育,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等均有发育,出露面积约占测区总面积40%左右。研究区内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及乌拉山岩群和兴和岩群。研究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集中分布于铁匠沟-大鸡兔沟-白菜沟一带,总体大致呈东西向展布,有规模不等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及部分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岩石中普遍发育条带状、弱片麻状构造。大部分岩石经历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的改造,但整体上仍然保留有清晰地岩浆岩特征。

2. 岩石学特征

2.1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该地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铁匠沟、大鹰背山、五当召沟、哈拉此老、白菜沟等地区,出露面积约92.3km2。主体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岩石内部具片麻状构造,部分发育条带状构造,局部可见不同程度的韧性剪切变形。片麻理产状陡立,走向北西向。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明显侵入兴和岩群浅色麻粒岩和狼牙山片麻岩之中,内部含有大量规模不等的包体。岩体呈灰绿色、灰色,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变余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不透明矿物。其中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分布,均已强钠黝(绿)帘石化、高岭土化,受变质作用影响斜长石具碎粒化,部分形成碎粒状且趋于定向排列,斜长石类型主要为钠-更长石,粒度0.15~1.0L,含量约73-74%;石英含量较少,呈它形粒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间,受变质作用影响均已不同程度重结晶且趋于定向排列,粒度0.05~1.1L,含量约6-7%;角闪石呈半自形-它形柱粒状分布,具闪石式解理、多色性明显,受变质作用影响趋于定向排列,部分形成变晶形态,粒度0.15~2.0L,部分粒度>2.0L,含量约11-12%;黑云母呈鳞片状-叶片状与角闪石共生分布,均已不同程度铁质化,片径

2.2 石英闪长质片麻岩

研究区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分布较为分散,在中部偏北区域的梅令沟、窝次沟等,出露面积约13 km2,与乌拉山岩群黑云角闪片麻岩岩组相接触,二者之间的界线呈犬牙交错状,明显是受后期变形改造的地质界线。

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为变余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弱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受变质作用影响大部分呈碎粒状、变晶粒状、不规则状等形态趋于定向排列,少部分仍保留原半自形板状形态,其类型主要为钠-更长石、更-中长石,均已强钠黝帘石化、绢云母化,粒度0.1~2.0L。碱性长石:含量较少,其形态及分布特征同斜长石,其类型主要为条纹长石,均已不同程度高岭土化,粒度0.1~2.0L。石英:含量8-9%,呈变晶粒状、不规则状或集合体状分布于长石矿物颗粒间,粒度0.05~1.6L。角闪石:呈半自形-它形柱粒状分布,具闪石式解理、多色性明显,受变质作用影响大部分形成变晶形态,角闪石具弱纤闪石化,粒度0.05~1.5L。

2.3 花岗质片麻岩

该岩体分布于下湿壕断裂带以南的大英兔、色灯沟一带,出露面积约9km2。岩体遭受了韧性剪切变形,产生与围岩一致的近东西向片麻理构造,产状为345°∠75°,拉伸线理产状为75°∠25°,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眼球状或片麻状构造。内含乌拉山岩群岩性包体。

花岗质片麻岩岩石为变余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透辉石、磷灰石、不透明矿物。其中碱性长石受变质作用影响部分碱性长石呈碎粒状、变晶粒状、不规则状等形态趋于定向排列,部分仍保留原半自形板状形态,可见类型主要为条纹长石,具弱高岭土化,粒度0.1~2.0L,含量约67-68%;石英受变质作用影响均已不同程度重结晶形成变晶粒状、不规则状等形态略呈定向分布于长石颗粒间,粒度0.05~1.0L,含量约19-20%;角闪石呈变晶柱粒状或集合体状定向分布于粒状矿物颗粒间形成片麻状构造,具闪石式解理、多色性明显,粒度0.05~0.7L,含量约6-7%;透辉石呈变晶柱粒状与角闪石共生分布,具辉石式解理,粒度0.05~0.8L,含量约2-3%;黑云母呈鳞片状-叶片状或集合体状与角闪石、透辉石共生分布,片径

3.岩石化学特征

3.1 岩石化学特征

从大老虎店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及部分参数可以看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岩石中SiO2含量变化较大,从中性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55.8%变化到酸性花岗质片麻岩的71.79%,为中酸性岩石;Al2O3含量从14.83%-20.06%,属次铝型-过铝型;碱度指数(K2O+Na2O)/Al2O3

3.2 稀土元素特征

根据大老虎店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样本稀土分析可知,稀土总量∑REE=18.124-150.65,∑LREE/∑HREE=1.88-21.13,稀土标准化图谱总体显示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δEu=0.87-2.47。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四个样本δEu的值为0.87-1.49,较为典型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铕异常不明显,其稀土总量∑REE分布在58.8-150.65,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分馏程度较低(∑LREE/∑HREE=4.391-12.42),具太古宙较典型的TTG岩系的稀土特征。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与花岗质片麻岩具铕的正异常,δEu=1.12-2.47,稀土总量水平相较于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低(∑REE=18.124-130.63)。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LREE/∑HREE=16.27-21.13)。花岗质片麻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弱(∑LREE/∑HREE=1.88-4.758)。大老虎店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稀土元素特征总体反映了太古宙片麻岩的特征。

3.3微量元素特征

根据大老虎店变质侵入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可知,不同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小,Rb/Sr、U/Th比值均偏低。相较于洋脊花岗岩, Nb、Zr等元素亏损,Rb、Th等元素较富集,与火山弧花岗岩和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类似。

4、岩浆演化

大老虎店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表明其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与火山物质重融密切相关。初始岩浆成分富钠富钙,岩浆演化初期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结晶形成英云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后期由于岩浆上升过程中与富钾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导致岩浆钾质升高,后期结晶形成花岗岩。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3] 陶继雄.内蒙固阳地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特征及与成矿关系.地质调查与研究,26(1):21-26,2003.

代沟英文篇8

语言和文化的含义和关系

语言和文化如此相近以至于有时候人们把他们混为一谈。对于我们而言,语言是主要的信号体系之一,通过它,人们可以理解周围世界的含义,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解释和表达文化的工具。人们对世界的观念大体上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尽管也有一些是以非语言形式表达的,比如食品、艺术、宗教、音乐和舞蹈。

然而,语言和认知紧密相连的现象,并不意味着著名语言相对论Sapier-Worf假说强烈的想象是正确的。假说认为,由于语言影响思维,遇到有个人语言不同于其他人的语言时,他们必须把不同类型的思想归纳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语言,从根本上有不同类型的认知,就像Scovel说的一样,对于这个假说的强烈想象力的支持是很少的。

现代语言学和人类学正向着普遍性和人类享有大量共性的概念上延伸。由于Sapier-Worf的假说来源于一个传统哲学学说,这个学说的行为性多于认知性、描述性多于衍生性,因此就很容易理解当今语言学家对语言相对论感到不适应的原因了。与假说相比,它更强调了每种语言的独特性,一个更相近的理解就是普遍主义者的立场,包括普遍语法的概念。

研究语言而不研究本土的语言文化,脱离文化研究语言就等于退化成研究形式和词汇了。简言之,这就会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十分枯燥无味,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那些出于各种目的而学习语言的人,文化的讲述就是把他们的生活引入到语言学习中的过程。

对于几乎所有的外语学习者而言,加强对文化的理解会增强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通常学生了解得越多他们就越想了解,了解那些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风俗――这就为恰当使用语言以及与当地人有效的沟通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语言环境。总而言之,了解文化在建立世界和平和经济合作上是一个迫切的需求。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对于缓解世界利益冲突是重要的。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作为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着文化,并且代代相传,就是说,语言以文化的方式传承,而且只有通过语言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文化教学的内容

1.地点

学习者需要有对目标语言物理定位的感觉,就移民而言,显而易见,他们必须要知道所谓地点就是他们所占有并要居住的地方,但是他们仍然要对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定位。如果我们为外语学习者设计一个大纲,那么就必须选择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主要的目标地区,可以按先后考虑的顺序列出一些涉及到的地区。

在选择目标地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描述当地人对他们的环境的评价。比如说加拿大是最适合居住的距离美国最近的国家,“北上迁移”正如一个居住在多伦多的人所说的一样,他建议不仅要去北方旅行,而且还要去那些通常人们只是去度假而已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北上迁移”唤起了当地人头脑中的联想:完全脱离它,轻轻松松的度假。“北上迁移”也就成为乡村别墅的代名词,或者可以理解为去乡村居住,也就是说,在人口稀少的北方有度假的设施,生活居住在南方和工业化都市的人们,常常会有一个比城市里公寓更纯朴而且属于自己的更接近自然的村舍或隐居住所。因此加拿大的学者必须要理解当地人所说的“村庄”“去乡村”或“北上迁移”都有一个具体的含义,这个含义不一定要同伦敦或悉尼人的概念相同。这就是加拿大心理地理学的一部份,也是想使自己熟悉社会语言环境的语言学习者必须知道的,为了获得当地人的地理知识,不排除更多的主观方法,但是就语言学习而言,这种对于物理环境有情感气息的观点,经常和主观的研究路径或地图同样重要。

2.个人习惯与生活方式

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已经强调过注意力应该主要集中在人上,他们如何生活,他们有怎样的思想、价值观与行为,因此第二个话题的领域可能从各个方面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与当地人、一个家庭或一小组朋友的私人接触都有助于建立语言生存的现实条件。通过个人交流、拜访或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学习者就能熟悉当地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的频繁接触中,通过观察和询问学习就能够适应该地区的风俗习惯,除此之外,还能逐渐探索当时盛行的思想、价值观、期望、敌对、恐惧以及个人关心的问题等。当然,我们不能用个人或小组的特点去概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点。但是,逐渐了解个人特点,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突破口,从而去进一步了解文化的某个方面。

3.人类与社会

应该引导学习者去识别那些能够反映社会、职业、经济、年龄差异和地域特征的重要群组。如果我们以当地人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会理所当然地理解人们对于他们和社会不同群组的关系,或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他们与宗教的联系是多是少、还是没有联系;他们社区是否存在着社会、种族或者地域的偏见;人们彼此之间是和平友好还是恐惧敌对甚至猜疑;他们对邻居感兴趣还是与周围的人互不联系。

4.历史

学习者要把握机会去了解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少数民族历史,应该知道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象征、最显著的趋势、最重大的事件和主要的历史人物以及转折事件,这一切都可以在学校的历史和政治课上学到,但最重要的是要以当地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他们的历史见解、价值观、政治常识、嗜好及对立观,都能为解读历史文化及语言学习情境中的移情作用奠定基础。

5.社会机构

包括政府体制――中央、地区、地方――教育体系、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军队和警察、地区制度、政党以及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和出版社。学习这些应该熟悉他们达到一种与当地人根据自身经历应该得到的常识相当的水平,我们还在寻找一个最理想的方案,能把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言语群体中普通成员的观念和见解以及根据法律行政经济体制所制定的准确和纪实的信息融合在一起。

6.艺术、音乐、文学以及其他成就

学习者应该有获得和欣赏艺术家、音乐家、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能力,有了解其他重要人物和成就的能力,达到与该语言群体成员同等的水平,并且能传承一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这不会妨碍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但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把语言群体中广泛接受的知识和价值提供给语言学习者,除此之外,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可能对文学、艺术、戏剧或电影有特殊的兴趣,这对于学习特定的文化前景有特别的重要性和鼓舞性。

语言项目中外国文化教学的方案

在当代中国外语学习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最大的需求就是英语,其次是日语和其他欧洲语言,运用这些语言,中国可以进行科技文化和对外贸易交流。这样,外语教学中,就会有人提出运用外国方式取代中国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广泛的理解去注意外国教学的发展,尤其是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发展。

1.明确文化学习

常规的目标文化教学方法是把文化教学融入到外语教学项目中去,受人类学研究的影响,教学范围已经有研究外国文学、历史、地理扩展到研究外国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焦点。

明确文化教学有很多益处,关键的几点是:

(1)时效性。所有的外国语言都有一定的时限,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用于学习母语及其文化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新的文化是不现实的。外国文化环境通常是学习者触及不到的,因此对于一种新文化,他们很少有足够明显的信息可以通过“假说”的形成和检测阶段(Mcleod,1980)。把外国文化加入到语言学习中的方法,与经过长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相比,更省时有效。

(2)有效性和流行性。明确的文化学习能解决学习者由于不熟悉新文化而产生的混淆,除此之外,如果明确了外国文化的内容,就能在任何时候自学了。直到目前,包含一些背景知识及其他文化的参考资料的附加材料还有没有失去有效性和流行性,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语言教学中的参考资料已经出版了。

(3)基础性和框架性。明确的文化学习为发展外国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明确的外国文化内容以及多种模式为今后发展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了一个框架,以此让老师能帮助学习者探索更多外国文化知识,如果起初没有明确的外国文化内容,这种探索也是不可能的。Loew et al.(1981)强烈认为:文化应该是第二语言课程的中心,他们认为:(a)对于准确交流而言,明确一个单词的文化语境知识是很有必要的。(b)对于与说该语言的当地人积极地相互影响的能力而言,学习目标语言文化的知识是必要的。(c)当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深入理解的能力得到扩展和运用时,这种技能和知识就已经获得了。

2.交际语言的教学

教授目标语言的变通方法源于语言教学中的沟通方法,目的是通过聚焦语言运用以达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统一,由于社会语言学家的成就,这种方法被包含社会文化元素的著名思想沟通能力原则所支持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和内容,目标文化就会传授得含蓄而不够明确,这种教学范围集中在文化的社会方面或者某个具体领域中,比如说科学。

(1) 教授外国文化的特点

实质上,教授外国文化有两个特点,第一点是教授文化的隐晦性,无论是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待问题,我们觉得文化成分被处理得很含蓄,而不是作为语言项目中一个独立的成分那样被描述得很明确。而且在外语教学课堂中采用沟通的方法,语言教师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隐晦的传授了新文化。和第一个特点相关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教学中文化和语言的一体化,教授文化中附加的尝试就是不要求关于组织额外课程元素等等,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教授外国文化没有给出特别的或明确的地点。语言教学的全过程要兼顾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自然的统一集中体现在沟通中语言的运用上。

(2)优势

含蓄或综合的教授语言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聚焦语言教学中的沟通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使文化和语言教学自然结合,换句话说在明确文化学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联系不是人为的,从语言形式是如何传递文化内容和文化怎样影响语言内容的意义上看,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二是正如我们从前所指出的,毫无疑问所有关于外国文化的知识都能被明确描述或阐述为语言课堂中明确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而学习的比例似乎填补了如何教授外国文化中隐晦知识的空缺,尤其是在语言运用中必需的知识,沟通的方法通过身临其境的运用语言,给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外国文化中隐晦知识的机会。三是沟通语言教学,倡导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此外在教学中对语言学习者的自主性和沟通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目前,由于外语文化备受关注,学习者必须知道文化的哪些方面要取决于学习者的个人需求,明确个人沟通需求,为限定文化教学范围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考,以至于教授文化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被设置成一项现实性的语言课程。

(3)问题

毫无疑问,关于隐晦的文化教学趋势仍然有一些不堪一击和值得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理论上的矛盾,并且出现在教学实践中。一是文化的概念,似乎狭隘的定义为沟通语言教学。沟通能力的概念包含着一个社会文化成分,它可以是沟通中社会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合理化,然而在语言教学中社会文化因素很容易被曲解,换句话说文化对于狭义的小文化是有限的,有一种文化概念缩小的危险,甚至有为文化恰当性的担忧,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二是除了这个范畴还有对文化本质的看法仍然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由可以追溯到Saussure的语言言语能力和行为的区别而引起的。这里能力就是知识,行为被排除出能力之外,对于语言教育者仍有一个问题:文化是知识还是行为?聚焦沟通能力的比例似乎吸引了我们对理论原则或尝试的注意力,而实践中我们实际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表现上、名义上、行为上。最近研究表明,文化确实影响了语言行为(Brislin,1993)。

尽管整体性的特征与对语言文化的不可分离性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如何有目的的综合文化和语言教学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语言和文化自然的结合,文化教学就可能被放置一边自行处理,这样可能导致缺少具体的文化教学成果的假设。

与明确的文化教学相比,沟通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处理确实是一个新的方向。尽管它有局限性,但是对于中国外语教育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国外语教育者必须理解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沟通语言教学的适用性的思想,并且可以谨慎的、批判的、有创造性的运用它们,这是很重要的环节。

3.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多种原则学习,强调了为了懂得相互的意思既要理解目标文化又要理解文化的重要性,以跨文化沟通研究为基础的方法似乎包含既简明又隐晦的教授目标文化的特征。

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跨文化沟通研究证明了语言课堂中对文化影响行为的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广义的“大文化”没有被遗忘,而且仍然和从前一样重要。强调语境与文章联系以及平衡说与写的练习,促使了语言教师重新估计文学教学作为文化教学的意义。外语学习者必须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从最普通的到最特殊的,他们最终会在外国语言和文化中发现自己的新生,文学文章能为他们提供特殊的例子和机会。

(1)显著特征

这种明显的趋势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跨文化沟通的全新模式,外语教育利用了教授外国文化现存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既有明确文化学习又有沟通语言教学。

这种发展趋势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强调跨文化中不说英语的人与英国本土人有效的沟通并且帮助后者避免误解前者,人们作出了巨大努力去帮助外国学生学习他们所在国的文化。

(2)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引起的争议

既然英语被广泛的用作一种国际语言或一种国内语言,它就有两个其他语言可能没有的特征:一是它与说英语和不说英语的国家都有联系。二是它有几种变体或者社会方言。由于这两个特点,英语必须是文化中间的工具。可以被任何文化所承载。所以英语可以同任何文化一起被教授,语言项目中所教授的文化不必是相对的文化,或者换句话说一个说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本质上是与英语有关的,我们可以教授学习者自己国家的文化或者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下面是支持用学习者自己的文化教授英语的实践的主要论述:

①英语是国际交流中必要的手段,然而在许多不说英语的国家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仅有一小部分英语学习者希望与英国本土人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要求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严格的表达一种文化,那英语教学就很难达到使学习者认识到英语是一种沟通工具的基本目标了。

②由于英语作为世界先进科技发展的窗口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暗含在说英语的世界文化规范和价值中,有时在那些不说英语的发展中国家中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不只是在中国。但是还有许多其他不说英语的国家都意识到了使他们本族文化被淹没的危险,因此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中为了保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强加了一些限制。

③此外,从个人角度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为那些对英美文化不感兴趣或者甚至不喜欢英语的人所需要,在任何国家中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我们很少看到一个人为了变成英国人或者美国人而去学习英语,为了达到用英语而不用他们自己的文化基础去表达思想的目的。

(3)文化教学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①在英语作为外语的项目中语言教育者被赋予了更大的弹性去选择教学内容,因此他们不必在严格的坚持教授所谓“标准英语”,对于应该教授的那些相对文化,他们有自由作出严格的决定,比如说英国文化。

②由于学习者要学的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一种新文化,这样本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就能避免或减小,由于运用英语不是把一个人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而且一个人对于家族传统的道德和贡献是根本不容改变的,因此这样就可以很安心的教英语了。

③既然在英语作为外语教育中本族语被赋予了优先权,语言被用来表达学习者个人的环境和个人经验的现实性,那么英语作为沟通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空洞的语言形式来教授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当然同时这个建议也提出了几个问题:

a.是否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完全否定了英语和盎格鲁美国文化的本原和明确联系呢?换句话说,当英语被用于跨文化交际中时,那些英语的本原文化特征或迹象是否自动变得中立了呢?

b.一种语言不总是与一种文化相联系这是正确的,英语也代表着许多种文化,但是在哪个程度上英语维持着它与盎格鲁美国文化的本原联系,在哪个程度上它能传递一种新的文化。

c.如果学习者是以自身的文化内容而不是盎格鲁美国文化去教授英语,那么这些英语学习者如何去明白英国本土人或者那些把英语作为外语去学习并且自身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底蕴的英语学习者。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已经反映了文化教学中的问题,根据跨文化沟通从人际关系角度看,多种学科综合的方法使重新检验文化教学作为知识或者行为的角色成为可能,如何跨文化的运用语言的思想似乎对于中国外语教育者大有用途,但是学习者在中国学习沟通的环境和条件是完全不同的。

据调查,西方国家现存的外语文化的教学方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方法建议了同一种处理文化教学上的不同方案,引起这些分歧的原因在于它如何定义文化的角度:文化是否等同于文学、历史或地理科学或者技术或者其他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是广义的大文化还是狭义的小文化,文化是否是一种知识或者行为。这种差异的第二个基本原因是:人们理解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性的方法,因此,就是如何处理目标文化和语言教学的联系的问题。

结论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团体、个人、地区以及民族的特征,包括艺术、信仰、价值、传统及风俗等。人类用来表达情感彼此沟通的语言也包含在这个广泛的概念中,语言和文化如此紧密相连,以至于在不知道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学习语言是根本不可能的。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不同语言文化的人的沟通日渐频繁,为了使双方能更好的理解彼此,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变得愈加重要。

参考文献:

[1]Brislin, R. Understanding culture’s Influence on Behaviour. Orlando, Fla.: Harourt Brace. 1993.

[2]Cook, V. J. “What Should Language Teaching Be about?” ELT Journal. Vol. 37, No.3: 229-34 1983.

[3] Davies, A.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Language Use.”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0, No.2: 157-70 1989.

[4] H.H.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1996.

[5] Herskovits, M. Man and his works New York: knopf 1948.

[6]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Kramsch, C. “Socialization and literacy in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26/4.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87.

[8] D. L. and Linder, C. (ed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fessional Priorities. New York: ACTFL Materials Centre,Hastings-on-Hudson. 1981.

[9] McLeod, B. “The Relevance of Anthropology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ft, K. (ed.) (1980) Readings 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mbridge, Mass.: Newbury House 1980.

上一篇:地皮租赁合同范文 下一篇:大暑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