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全文范文

时间:2023-09-25 15:10:28

易传全文篇1

关键词:易学;李退溪;朱熹;卜筮;以传解经;经传分离

on li tui-xi’s yi learning agai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rimin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li tui-xi and zhu xi in tre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of zhouyi, and particularly emphasizing that tui-xi did not advocate zhu’s view of that yi was composed for the purpose of divination, but firmly adhered to the unity of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widely divergent from zhu’s hesitating attitude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zhu’s view of that yi was originally an oracular book was not widely acknowledged then or later.

key words: yi learning; li tui-xi; zhu xi; interpreting the text with the commentaries;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1998年夏季,在汉城国际易学学术讨论会上,我发表了题为《退溪易学初论》[1]的论文,重点探讨退溪易学与朱子的关系问题。WwW.133229.cOm我的结论是:退溪易学既承继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最近看到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的《乾坤道家易诠释》[2]一文,感到退溪易学观点有一点在那篇《初论》中没说透,现在有必要再讨论一下。

陈先生文章指出在中国易学史上有二次扫雾的工作。雾是什么呢?雾就是指在易学史上出现的迷惑人的东西。它遮障人们的眼睛,必须予以扫除。据陈先生说,第一次雾,是“长久以来,易学界不仅以战国易来解古经,甚而以宋明易来附会古经经义,结果反而把一部原本简朴的典籍,弄得面目全非。”[2]站出来扫雾的是朱熹。朱熹认为“易本卜筮之书”、“易之作,本只是为卜筮”,“极力主张有关易学的研究应回归《周易》的本义来进行了解。”“他在扫除历来旧《易》的迷雾,主张回归本义的立场,应给予高度肯定。”[2]第二次雾是在朱熹之后,人们继续“以传解经”。这第二次扫雾工作是当代易学专家高亨、李镜池等人完成的。他们的办法是严分经传。看情形,还有第三次扫雾,陈先生未明言。我体会陈文的意思,这第三次雾是人们未能把《周易》与道家联系起来,从而建立道家易。第三次扫雾的人,不言而喻,就是陈先生等道家易专家。他们扫的办法是,在严分经传的立场上,“一方面探索古易筮书中有关人生哲理的经验智慧;二方面则在古筮语言之外,探讨《易传》哲学思想的形成;再试图理清它和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从而试图重建道家易学”。

陈先生指出的易学史上三次扫雾工作的意义,如果我理解不误的话,那就是三句话:恢复《易经》卜筮之本来面目;把《易传》与《易经》划分开来,经是经,传是传;把整个《周易》划归道家。陈先生这三次扫雾的说法,在此我无意品评。第二次、第三次发生在退溪身后,与退溪无关,此不赘述,现在单说朱子第一次扫雾及其对退溪易学的影响。朱子于《易》,最基本的观点是:“孔子之《易》,非文王之《易》。文王之《易》,非伏牺之易。《伊川易传》又自是程氏之《易》也。”[3](第17页)但是朱子只是说伏牺、文王、孔子之易各有不同,伏牺、文王重在卜筮,孔子重在义理,并不曾说经是经,传是传,经传不相干。朱子说:“若伏牺氏之彖,文王之辞,皆依卜筮以为教,而其法则异。至于孔子之赞,则又一以义理为教,而不专于卜筮。”[3](第16页)朱子的意思,很明显,《易》本为卜筮而作,到孔子作《易传》,才从卜筮中推说出义理来。他告诫学易的人先读经文即卦爻及卦爻辞,懂得易的本指后,然后节节推去,道理尽可以无穷。可是朱子并没说读《易》懂本义之后就不必知推说义了。他只是强调读《易》要先明本义,然后知推说义。就是说,读《易》不可只读孔子《易传》而置伏牺易、文王《易》于不顾,颠倒经传轻重。朱子强调读《易》宜分清前后次序,首先读伏牺之易,只有卦爻之画,《彖》、《象》、《文言》一概没有。这才能见得易之本义——卜筮。然后读文王周公之卦爻辞,这还是就占筮说。再后是读孔子《易传》。孔子《易传》全是讲道理,可是道理还是从卜筮上发出来的,告诉人们此为什么吉,彼为什么凶。可见,朱子虽然将易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各有特点,但是他并不以为孔子之《易传》是与伏牺、文王之易断然分开的。如他告诫说:“要须先以卜筮占决之意求经文本义,而复以传解之,则其命词之意,其所自来之故,皆可渐次而见矣。旧读此书,尝有私记未定,然循此求之,庶不为凿空强说。”[3](第21页)意谓读易首先以卜筮占决之意求经文本义,然后要用孔子《易传》加以解释。舍弃《易传》而只读经文是不行的。朱子认为“《系辞》自大衍数以下,皆是说卜筮事,若不晓他尽是说爻变中道理,则如所谓‘动静不居,周流六虚’之类,有何凭着。今人说易,所以不将卜筮为主者,只是怕少却这道理,故凭虚失实,茫昧度臆而已。”[3](第11页)

不过,朱子对待经传关系问题,态度是矛盾的,一会儿说读易先经后传,经传并读,一会儿又强调读《易》要分经分传,各自推求。如他说,“元亨利贞,文王重卦只是大亨利于守正而已。到夫子却自解分作四德。看文王卦辞,当看文王意思。到孔子《文言》,当看孔子意思。岂可以一说为是,一说为非。”[3](第25页)显然经传分开对待。但是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朱子认为《易》为卜筮而作。前人论《易》,皆从义理上探求,惟朱子一由卜筮而推。所以朱子虽然采取吕祖谦编的经传分开的古易版本,可是对待程颐《易传》,二人根本不同。吕氏笃信《程传》,朱子则于《程传》颇多微辞。朱子说程颐用自己的道理说《易》,不是《易》中原有的道理。

退溪于《易》承继了朱子的观点,却未曾全部接受。对于《程传》的态度问题,退溪意见与朱子有分歧。《易》本是卜筮之书,《易》本为卜筮而作这一观点,退溪没有接受。这两点,1998年我在《退溪易学初论》一文已有论述。退溪学问一尊朱子,而在易学方面退溪却有自己的思考。退溪未曾人云亦云地讲过《易》为卜筮而作的话,也不曾批评过《程传》。更重要的是,退溪不像朱子那样犹疑不定,一会儿说经传分开,一会儿又主张先经后传,经传并读。退溪非常明确,无论说《易》还是解《易》,都是经与传合观,以传解经。陈先生所说发生在朱子身上的给易学扫雾的事情,退溪似乎没有受到影响。中国易学一直到传播至韩国的时候,好象尚无人感觉到被蒙上一层雾。朱子之《易》本为卜筮而作的观点,至少据我接触到的材料,退溪没有那样的想法。退溪一直到死都对占卜不感兴趣。至于经传关系问题,退溪心中根本没有经传分观的想法。他都是依传解经,在他的言论中找不出相反的例证。依传解经的例子倒不少见。例如退溪69岁那年乙卯入侍朝讲,“因讲《论语集注》至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退溪推衍其道,讲“六十四卦《易》理皆具”。这一句话就申明了他以为六十四卦并非单纯卜筮之书。并且讲乾之六爻由初九到上九,是用“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和“穷之灾也”这几句《文言传》的话来解释上九爻辞“亢龙有悔”的。至于怎样避免“亢龙之灾”,退溪又自然而然地举了《系辞传》“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三句应之。又引了否卦九五爻辞“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说明人君而知此“可以无大过矣”的道理。(《退溪先生言行通录》)[4](第17册546页)可见退溪不认为经文都是无哲学意义的占筮之辞。更不认为《易传》不能用以解释卦爻辞。

另外,退溪对于时中、屈伸、谦虚、利,这些《易》之道的理解,显然都是由《易传》中体会出来的。关于时中,退溪说:“凡吾之显晦语默不可不随时消息以善身也。”(《李子粹语》卷三)[4](第7册338页)又说:“尧舜君民虽君子之志,岂有不度时不量力而可以有为者乎!”[4](第7册33页)这一思想无疑得自《彖传》、《系辞传》。

关于往来屈伸,退溪说:“凡阴阳往来消息莫不有渐,至而伸反而屈皆然也。”(《退溪先生书节要》卷三)[4](第4册96页)他认识到往与来、屈与伸,相互转化,但不能一刀断。退溪这一卓见也是来自《系辞传》。

关于谦虚,《易》贵谦。退溪对谦卦六爻及《彖传》理解至为深刻,而且身体力行。认为为学为官都以谦为上。

关于利。《易》经言“利”者极多,几乎无卦不言“利”。退溪亦根据《文言传》理解“利”字之意义。退溪说:“自利之本而言之,利者义之和,非有不善,如《易》言利不利、《书》言利用之类是也。自人之为利而言之,在君子则为心有所为之害,在众人则私己贪欲之坑堑,天下之恶皆生于此。利之为言随处不同如此。”(《退溪先生自省录》卷一)[4](第4册96页)又说:“盖利字之义,循其本而言,只是顺遂便益之名。君子之处事以义,未尝不顺遂便益。故曰‘利者义之和’。”[4](第4册第108页)退溪完全依据《文言传》释利之义,与“利者义之和也”之《文言传》之义正相符合。

以上诸例表明退溪先生治《易》从来是经传相合的。依传解经,从未将经传分开看。但这些是散在各处的零星言论。若从它的诠《易》专著《周易释义》看,则更知退溪是经传合观的。他根本没有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意思。态度极为坚定。朱子那样一会儿经传分观,一会儿又依传释经的模棱意味,退溪是没有的。朱子释《易》,既用文王之本意,又用孔子《易传》之推说义。强调文王经文之本义是为了证明《易》本为卜筮而作,又不忘说孔子《易传》的说法,两者兼顾而实质是重点突出《易》的初始用意卜筮。朱子《周易本义》对于乾卦辞“元、亨、利、贞”四字的解释,是典型的例证。在卦辞“元亨利贞”下,朱子说: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卦仿此。”这里讲卦辞采用了文王教人卜筮之本义,后来讲到孔子《文言》,又采取四德的说法。说:“其以圣人而言,则孔子之意,盖以此卦为圣人得天位,行大道,而行太平之占也。虽其文义有非文王之旧者,然读者各以其意求之,则并行而不悖也。坤卦仿此。”钱穆先生评论说:”二程解经不合经意者多矣,朱子不尽废。惟朱子自解经,则务求其合本义。其论《易》,分别文王卦辞与孔子十翼不同。十翼亦是解经,然《易》之本义有不如此。此等分别,实是太堪玩味。”[3]我同意钱先生的看法,朱子实际上肯定文王作卦辞的卜筮本义,不赞成孔子、程颐解《易》与本义不同之处,然而他又一概取而不废。

退溪的《周易释义》与朱子异。退溪不强调孔子十翼与文王卦辞之不同。[4](第16册)退溪卦爻辞与《彖传》、《象传》、《文言传》混到一起讲。干脆不讲乾卦卦辞,对朱子大通利于正固的解释,也不予注意,而对孔子《文言传》四德说则极重视。于其余各卦之《彖传》、《象传》以及六十四卦后之《系辞传》都特别重视。就是说,退溪不曾象朱子那样把经文与传文截然分开。

朱子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当时或以后未得很多人认同。他自己也承认,例如朱子晚年七十岁说:

如易,某便说道圣人只是为卜筮而作,不解有许多说话。但是此说难向人道,人不肯信。向来诸公力来与某辨,某煞费力气与他分析。而今思之,只好不说,只做放那里,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力气分疏。[3](第19页)

同时他又说:

某尝说,如有人问易不当为卜筮书,诗不当去小序,不当叶韵,皆在所不答。[3](第20页)

《语类》又 云:

先生意不甚满于《易本义》。盖先生之意,只欲作卜筮用,而为先儒说道理太多,终是翻这窠臼未尽,故不能不致遗恨云。[3](第20页)

朱子又说:

《易》且看程先生传亦佳,某谬说不足观。然欲观之,须破开肚肠,洗却五辛渣滓,乃能信得及耳。[3](第22页)

钱穆先生说:

朱子《易本义》,在当时未得人信受。[3](第20页)

钱说恰合当时实情。从后世的观点看,比较而言,程传之影响要比朱子《本义》不知大多少。元明清人读易多信程传。李光地主编《周易折中》虽然列《本义》于首位,但涉及具体意见,于《本义》却不乏指点批评之处。对韩国易学的影响较大,韩国从中国引入易学,首先是朱子的《本义》和《启蒙》。但随后《程传》亦引入。在韩国至今流传程朱二书的合刊本,叫做《传义大全》。可见,无论在中国在韩国,《本义》并未把程颐《易传》打倒。这可能与朱子对程传抱着既批评又肯定的态度有关。陈鼓应先生说朱子在易学史上的第一次扫雾工作,实未成功。如果说迷雾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朱子扫了之后依旧存在。

韩国人治《易》,对待朱子的态度,退溪可谓最具有代表性。概言之,大致是这样的:崇敬朱子,在理学方面以朱子是非为是非。而在易学方面,则不完全如此。朱子说《易》为卜筮作,退溪没完全相信。朱子说孔子《易传》有不合经文本义之处,退溪不以为然。朱子不希望学者读《程传》,退溪则主张读《易》把程传放在第一位。更为重要的,朱子在经传关系上,态度犹疑不定,而退溪则坚定地实行经传合观。我综观退溪全集,未发现退溪有离开《易传》解释《易经》的说法和做法。

参考文献:

[1]吕绍纲.退溪易学初论[a].国际易学研究:第5辑[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陈鼓应乾坤道家易诠释[j]中国哲学史,2001,(1)

[3]钱穆.朱子新学案:第4册[m].台北:三民书局,198911-25.

易传全文篇2

关键词:大众传播;国际贸易;促进;融合

Abstract:Presently,wearefacing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disseminationglobalizationtime.Themassmediaparticipatesinthemoldnowinternationalrelationspositively;Theinternationaltradeobtainsininternationalrelations''''statusstrengthens,itsscopeexpandsunceasingly.Themassmediadisseminationisplayingtherolewhichtotheinternationaltradeaddsfueltotheflames;Atthesametime,theinternationaltradetransactionobjectandthescopeuniversalityhasnotonlyenrichedthemassmediadisseminationcontentandtheeffect,moreovergraduallyisalsoholdingthemassmediaforitstradesign.Obviously,themassmediadisseminationandtheinternationaltradeareseepingmutually,promotemutually,thetwoalsoinevitablyduringthisprocessconsiderabledevelopment.

keyword:Massmediadissemination;Internationaltrade;Promotion;Fusion

前言

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着1个新的能动角色,积极参与塑造当今的国际关系。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国际贸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其范围不断扩大。而国际贸易中大众传播的内容也倍受各方的关注,影视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出的知识产权、文化侵略等等成为贸易各方常常争论不休的问题。此外,由于大众传播工具用途的开发,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等竞相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时髦方式。国际贸易与大众传播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与手段。可以看出,2者不仅在相互促进,而且也在相互融合中发展。

1、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在发展中相互促进

1.每1次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决策变得更为快捷和准确。

大众传播媒介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每1次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快捷,这主要体现在贸易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技术手段上。

17世纪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通讯工具和手段,其中报纸作为1种有影响力的新式传播工具也在古罗马帝国和中国唐朝出现了。这时,报纸主要用于为地中海和尼德兰地区商人们提供商情、船期和海外其他情况,信息源即是海外或国外,这种状况1直持续了上百年。这样,商人们决策时就有了较多的信息,从而使得决策更为准确。所以说,大众传播工具1开始就直接和国际贸易有联系。随着印刷传媒的发展,其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功能对国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提供各种国际经济信息,报道国际经济领域的最新事态,评述国际经济新近变动的重大事件,预测国际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各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为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到了20世纪,广播和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量更大,而且不受空间的阻隔、国界的限制,覆盖面广,这就为贸易决策提供了更快的信息服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在20世纪发展非常迅速,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掌握越多越新的信息在激烈的商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子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恰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20世纪末,网络的出现使得全球各国、各地区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的虚拟空间。网络使大众传播领域又发生了1次根本性变革,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上的信息具有极大丰富、多媒体形态、迅速及时、全球传播、便于检索、交互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可以为贸易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网络与贸易的直接结合,如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等,从而使得贸易过程更为快捷。

2.国际贸易促进大众传播的效果。

国际贸易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促进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实现。这不仅体现在有形和无形贸易本身所蕴含的商品与服务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而且体现在贸易渠道的通畅也使得大众传播的效果更易达到。因为当今世界各国间的力量对比已由过去的主要是政治的对抗,转变为主要是经济和科技的较量。经济实力决定着1国的综合国力,关系着1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无疑会对各个国家传播自己的文化与理念带来影响。1个国家的外贸实力增强,会提高其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谈判力量,这对大众传播的实践和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2、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在相互融合中发展

1.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与手段。

(1)很多大众传播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客体(标的)。随着国际贸易中无形贸易的发展,报纸、期刊、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不再仅仅扮演为贸易提供信息的角色,而是日渐成为贸易产品的1部分。影视服务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就是佐证。

影视服务业,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的媒体传递及其服务,它带给人们的是对信息的直接汲取、对艺术的直接欣赏。目前,世界电影服务贸易市场广阔,交易量大,据统计年进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国家达83%。而且,各国对进口影片的依存度高,国内生产量与国内放映总片数之比超过10%的国家也仅有30个,可见,大部分国家严重依赖进口电影市场。在国际电影贸易中,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如1992年美国电影占领了英国电影市场的95%,法国的2/3。1996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70%。1995年到1996年欧洲同美国在电影、电视领域的贸易逆差从48亿美元增加到56.5亿美元①。美国电影在我国进口电影中也占据主导角色。1996—1998年我国共发行进口影片149部,其台片37部、外国片112部。在外国片中,美国片62部,占55.3%②。另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境外进口电视节目,而且进口的数量占整个电视节目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间,有的甚至达到83%,可见世界电视服务贸易也广泛存在于各国之间。从全球来看,进口节目的绝大多数来自美国,以及相当少的1部分来自西欧和日本1些地区,如拉美3/4的进口节目来自美国。我国引进的外国电视节目情况也表明美国节目占主导地位。1994—1998年,我国引进有线节目共478部3593集(其台53部1062集)。外国节目中,美国占269部1238集,占全部外国部分(425部、2531集)的63.1%和48.9%。1990—1998年,我国引进无线节目共790部10268集(其中包括港台133部3376集)。外国节目中,美国占266部2348集,占全部外国部分(657部6892集)的40.5%和34%③。所以可以说,国际影视贸易10分活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大众传播媒体(网络)与国际贸易直接融合成1种新的贸易方式——网络贸易。网络这1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将整个世界联在1起,改变着1个社会的认知结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为网络贸易敞开了大门,成为国际贸易中的1个亮点。“网络贸易”、“网络商务”这些新词在新闻媒体上也频频出现,越来越引人注目。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及其服务功能的日臻完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网络贸易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贸易的竞争思维和行为,而且会日益成为信息化时代全球商界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之1。

网络贸易是在1994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1种新兴贸易方式,然而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快商业周期循环、节省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等优势,其发展速度让人吃惊。据统计,全球网上贸易交易额1996年只有23亿美元,1997年就为2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2001—2002年可能达到3300亿美元,2003到2005年可望增长到1万亿美元。另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到2002年,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际贸易将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按现在网络贸易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有1/3通过网络来进行。可见,网络贸易前景广阔。

2.国际贸易也是大众传播的1个途径。

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互通有无,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人民在国内市场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高质量、多品种以及花样、规格繁多和性能优良的商品。此外,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人民还能得到他国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文化生活水平,达到共享人类文化的目的。可见,无论是有形的国际贸易还是无形的国际贸易都是人类进行交流和传播的1种途径。

在有形国际贸易中,贸易标的是有形的货物,我们通过货物的进出口,不仅达到了物质方面的交流,而且能达到精神方面的交流,因为每1商品本身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正是从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诸多商品中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外国游人也正是从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中享受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展望未来的国际贸易,无论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交易方式等方面都将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这必然会使大众传播的途径更为通畅。

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WTO及其他国际组织也都在积极寻找方法来规范这种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如就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达成了协议。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且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交流,也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这是文化传播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目标。

在无形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对大众传播的作用体现得更为充分。如国际技术贸易,它是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贸易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和享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技术知识。国际电信服务贸易对大众传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很难想象,没有电信服务业的发展,人类今天的交流与传播会是什么样子。国际影视贸易是国际贸易与大众传播结合得最紧密的1个领域,我们正是从许多进口的影片、电视节目中了解着国外的风土人情,了解着世界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国际影视贸易的日益活跃,必然更好地带动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

可见,大众传播对国际贸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每1次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变得更为便捷。同时,国际贸易交易对象与范围的广泛性不仅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内容与效果,而且正在逐渐容纳大众传播媒介为其贸易标的。可见,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正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者也必然在此过程中长足发展。

注释:

易传全文篇3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易传全文篇4

关键词: 秦简;归藏; 周易

A probe into Guicang copied on the bamboo slips

of the Qin Dynasty unearthed at Wang-jia-tai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knotty questions concerning Guicang (a book generally admitted as divination materials used in the Shang Dynasty) copied on the bamboo slips of the Qin Dynasty unearthed at Wang-jia-tai and Guicang of the current vers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er one should be the chapter of Zheng-mu-jing in the latter one. Zhengmu refers to “respecting mother", “putting mother in the first plac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hexagram of  Yu (《豫》) in Zhouyi (the Book of Changes) should be “greatness", for it is pronounced as Jie in Guicang copied on the Wang-jia-tai bamboo slips. The hexagram of Gui (《规》) corresponds to the hexagram of Sui (《随》) in Zhouyi. Guicang in current version regards Shi (《 》 or 《?]》)as the hexagram of Kun (《坤》), for it mistakes the character affiliated to a hexagram as the name of the hexagram. “Tian mu(天目)in Guicang on the slips should be mistaken characters of Tian-yue(天曰). Guicang on the slips includes more homonyms with Zhouyi in the current version than that copied on silk. Guicang on the slips takes as the symbol of Yin which indicates that Λ is the the symbol of Yin but not a number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Key words: bamboo slips of the Qin Dynasty; Guicang; Zhouyi

1993年3月,湖北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 〔1〕其中有《易》占简394支,约4000余字,整理者认为“文字形体最古,接近楚简文字,应为战国末年的抄本。” 〔2〕在荆州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一文披露概况后,连劭名、 〔3〕李家浩、 〔4〕李零、 〔5〕王宁、 〔6〕邢文、 〔7〕王明钦 〔8〕诸君发表了一系列论作。2000年8月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荆州博物馆王明钦又作了《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的报告, 〔2〕详细介绍了王家台15号秦墓《易》占简的情况。王葆? 〔9〕柯鹤立 〔10〕也有论作讨论。本文拟在以上诸君工作的基础上,就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

首先是《易》占简的定名。

荆州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一文认为:“就已知部分来看,它是一部过去从未见过的‘易占’。” 〔1〕同馆的王明钦在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一剑集》中刊有《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文,尽管笔者现在仍未见到此文,但从题目看,王明钦已经认定这些《易》占简属于《归藏》李零说:“此文以古书引用《归藏》(有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等收辑本)与王家台秦简《易占》比较,指出简文应即《归藏》。” 〔 5〕,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几乎就在同时,连劭名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他在经过详细论证后指出:“我们推测,象《归藏.郑母经》、《归藏.启筮》等文献都是后人利用《归藏》筮法而重新编制的筮书,江陵王家台秦简所出易占竹简也当属于这一类的古籍。” 〔3〕(李零说:“此文与上文发表时间相近(从见书时间看要早于前者)。” 〔5〕。李家浩更直接说:“我们认为秦简‘易占’就是‘三易’之一的《归藏》。” 〔4〕 王宁也说:“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所出土的《易占》即是《归藏》之《郑母经》等篇所引据的易占类古书。” 〔6〕这一意见,现在已被基本接受了,应该说是正确的。

《归藏》一书,《周礼》(《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山海经》(《山海经》曰:“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玉海》)引,今本无)、桓谭《新论》(《新论.正经》:“《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王充《论衡》(《论衡.谢短》:“《易》有三家,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伏羲所作,文王所造,《连山》乎?《归藏》,《周易》也?”)曾论及,杜子春、郑玄也曾见过(《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郑玄注:“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又《周礼.春官.大卜》注曰:“《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又注引“杜子春云:‘《归藏》’黄帝易。”),而《汉书.艺文志》未载。《隋书.经籍志》说:“《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 〔11〕朱彝尊曰:“《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若《三坟书》以《归藏》易为气坟,其爻卦大象曰:‘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育,山气止,金气杀。’各为之传,则较传注所引大不伦矣。” 〔12〕 案:朱说是。秦简《易占》与《三坟书》之《归藏易》全不相涉,可知《三坟书》之《归藏易》不可信。与马国翰所辑看,《归藏初经》六十四卦卦名多见于秦简《易占》,《齐母经》内容不见,《本蓍》篇也不见,《启筮》篇有两条与简文同,《逸文》则有六条同,而《郑母经》则每条都见于简文。马氏所谓“逸文”,凡传记所引无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13〕 因此,出于《郑母经》的可能性很大。在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中,引《归藏》不见篇名者有“二十五事”,多数与简文同。《启筮》篇至少有一条与简文同。而《郑母经》四条,皆见于简文。《初经》、《齐母经》、《本蓍》篇内容则不见。秦简《易占》见于《归藏》篇名者,全在《郑母经》和《启筮》篇。从其体例看,《郑母经》与简文最为接近。《启筮》篇与简文同者,体例与《郑母经》亦同;与简文异者,体例与《郑母经》亦异。 〔14〕疑《启筮》篇与《郑母经》体例相同的几条,本为《郑母经》的文字,后人误引。因此,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的《郑母经》。

对于《归藏易》《齐母经》、《郑母经》的得名,马国翰曾有讨论:“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为首,*;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 〔13〕这是说,“齐”,“郑”当为地名。但地名后为何称“母”?与《归藏》又有什么联系?马国翰不能回答。笔者认为:“郑”当读为“奠”。吴大澄《说文古籀补》:“奠,古文以为郑字。”郭店简《性自命出》第27简“郑卫之乐”,“郑”字就写作“奠”。金文也是如此。《金文编》卷五载《郑伯*4父鬲》、《郑虢仲鼎》等“郑”皆写作“奠”。而“奠”与“尊”通用。《仪礼.士丧礼》:“脯醢醴酒,幂奠用功布。”郑玄注:“古文奠为尊。”朱*5《说文假借义证》引此云:“惠(栋)云:‘古尊字作奠,与尊相似,故讹。’则非借字。”但“奠”又通“帝”。《周礼.春官.瞽*7》:“世奠系。”郑玄注:“故书奠或为帝。”《周礼.春官.小史》:“奠系世。”郑玄注:“故书奠为帝。杜子春云:‘帝当为奠。’书帝亦或为奠。”由此可知,“郑母”即“奠母”,“奠母”即“尊母”、“帝母”,即以母为尊,以母为主。孔颖达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贾公彦曰:“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又曰:“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 〔13〕《归藏》又号为《坤乾》,在卦序上先坤后乾,以坤为首,而“奠母”这一名称正体现了《归藏》卦序“尊母”、“帝母”,即以母为尊、以母为主思想。其称“经”而不称“篇”,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王家台秦简《归藏》有两种竹简,一种竹简宽而薄,一种竹简窄而厚。王明钦《概述》据此认定有两种抄本。这是可信的。据介绍,这两种秦简《归藏》出现卦名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不同者53个。这53个卦名,与《周易》同者居多,不同者也有一些。研究这些异文,对于认识《周易》卦名的本义,了解传本《归藏》的卦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本《周易》卦名豫,阜阳汉简本、 〔15〕汉石经残字、王弼本等皆作“豫”。帛书《易经》本作“馀”,帛书易传《系辞》、《衷》作“余”, 〔16〕上海博物馆所购楚简《周易》作“?”。 〔17〕宋李过《西溪易说》所载《归藏》卦名“兼”下有“分”。 〔18〕明董斯张曰:“不知当《周易》何卦也?” 〔12〕清黄宗炎曰:“分当属睽。” 〔19〕朱彝尊曰:“《归藏》六十四卦其名或异,然亦皆依反对为序,以谦作兼,而分次之,则分为豫也。” 〔12〕秦简《归藏》“豫”则作“介”。王明钦认为:“秦简《归藏》的‘介’和传本《归藏》的‘分’……是由于形近讹误所致。‘介’字形作 ,‘分’字形作 ,在书写随意的竹简文字中,很容易混淆。实际上简本和传本应是一致的。” 〔2〕这是正确的。但“介”与“分” 何者为是呢?还值得继续探讨。笔者认为:传本“分”当系“介”字之误。《尔雅.释诂上》:“介,大也。”《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注:“受兹大福。”《文选.张衡〈思玄赋〉》:“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旧注:“介,大也。”上海简本“?”,帛书《易传》作“余”,帛书《易经》本作“馀”。“?”字亦见于《栾书缶》。郭店楚简“余”字6见,有4例即作“?”,如《成之闻之》第33、36简,《尊德义》第23简。 〔20〕“?”为“余”之繁文。《说文.食部》:“馀,饶也。从食,余声。”“余”从“馀”得声,故可与“馀”通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第14简“又余于下”、“又余于上”两“余”字,皆为“馀”字之借。“馀”、“豫”音义皆近,故可通用。“余”从“馀”声,“豫”从“予”声。《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予,余古今字。”《史记.龟策列传》“豫且”,《庄子.外物》作“余且”。“馀”有饶、多义,而“豫”《说文》以为“象之大者”,当有大义。两字义当相近。 〔17〕“介”有大训,与“馀”、“豫”同义。如作“分”,“馀”、“豫”的异文就不好解释。由是可知,秦简《归藏》作“介”是正确的,传本《归藏》作“分”确是形近而误。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探讨《周易》豫卦卦名的本义。孔颖达《正义》:“谓之豫者,取逸豫之义,以和顺而动,动不违众,众皆悦豫,故谓之豫也。”程颐《易传》:“豫者,安和悦乐之义。”朱熹《本义》:“豫,和乐也。”是皆训豫为乐。案,卦名豫当训为大而不当训为乐。第一,从秦简《归藏》来看,“豫”义为大,与“介”是义同通用,如训为乐,则秦简《归藏》卦名“介”(实际也包括传本《归藏》卦名“分”)无从解释。第二,豫训为大符合《说文》“象之大者”之说。第三,豫与谦为反对卦,其义当与泰否、损益等同,一正一反。豫训为大即骄傲自大,与谦卦谦虚之义正相对,如训为乐,相反之义则不明显。第四,《杂卦》是以两卦对举见义的形式揭示《周易》六十四卦卦德的专论,其主要的解释方法是“以异相明”,即通过揭示两卦的对立关系来凸显其各自的意义。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乾卦》和《坤卦》阴阳相错,卦画相对,其德性“刚”与“柔”也相反;《比》和《师》两卦卦画相综,互相反对,其德性“乐”和“忧”也相反;《临卦》和《观卦》卦画为覆,其义也相反,一是与人,一是营求。其解说《谦》、《豫》之义也是如此:“《谦》轻而《豫》怠也。”“轻”就是自贱,就是小。《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史记.平准书》:“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裴?《集解》:“瓒曰:‘轻亦贱也。’”《说文.心部》:“怠,慢也。”“慢,不畏也。”《广韵.谏韵》:“慢,倨也。”《周易.系辞传》:“上慢下暴。”孔颖达疏:“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由此可知《杂卦》《谦》轻而《豫》怠”是说《谦卦》之义为自贱、谦虚,而《豫卦》之义为傲慢、自大。以豫为大与《杂卦》之说正合。

今本《周易》卦名蛊,帛书《易经》作“?”,秦简《归藏》一作“亦”,一作“夜”。古音“亦”、“夜”均为铎部喻母,“蛊”为鱼部见母,韵部相近,“亦”、“夜”当为“蛊”之借字。“?”从固得声,“固”为鱼部见母。《一切经音义》引《字林》云:“蛊音固。”所以,“?”也是“蛊”字之借。宋李过《西溪易说》所载《归藏》卦名有“夜”(《西溪易说.原序》) 〔 18〕。明董斯张曰:“不知当《周易》何卦也?” 〔12〕清黄宗炎以为:“夜当属明夷。” 〔19〕朱彝尊以为:“规、夜二名,不审当何卦,非???ィ?蚴舌尽㈥诘敝?病! 〔12〕马国翰以为:“夜有?ビ鋈∨?澹?伞??沟笔?ヒ病! 〔13〕于省吾认为:“《归藏》已有明夷,黄说非也。《西溪易说》引《归藏》无豫卦,夜卦即豫卦。” 〔21〕 由上可知,秦简的介卦即豫卦,从秦简的卦画看,夜卦为《周易》的蛊卦无疑。黄、马、于说皆误,没有秦简《归藏》的出土,这一疑案是难以解决的。

今本《周易》卦名???丶颉豆椴亍纷? 。疑* 即* 之省文。《尔雅.释言》:“?,* 也。”《说文.网部》:“* ,鱼网也。从网,*:声。*:,籀文锐。”“* ”古音为月部见母,与“??蓖?!妒兔??脱杂铩罚骸???鲆病S兴?苹稻隽阎?谥帐家病!本鐾ㄈ薄!端滴模?静俊罚骸叭保?髌埔病!薄缎《?牛?阙?罚骸叭保?兑病!必韵竽粕狭?笃魑镉腥笨冢?拭????薄R虼耍??”当是“??敝?枳帧K卫罟?段飨?姿怠匪?亍豆椴亍坟悦?小肮妗薄 〔18〕 明董斯张曰:“不知当《周易》何卦也?” 〔12〕清黄宗炎以为:“规”当属“节”。 〔19〕朱彝尊疑为?? 〔12〕马国翰认为:“古者书契取诸???诠嬉褰???娴笔?? 〔13 〕 于省吾认为:“规??⒓?缸郑?艚?滞ā!钝?牛?湍瘛贰?庸妗??独肷А纷鳌??;’,扬子云《反离骚》作‘*<*=’,《广雅》作‘*>*;’,一名杜鹃。*;鹃亦见母字。” 〔21〕王明钦也以为规即?? 〔2〕笔者颇疑规相当于《周易》的随卦。一是传本《归藏》卦名不见随。二是在李过《西溪易说》所引中,“规”居“夜”前,从秦简已知“夜”相当于蛊,在《周易》中,蛊与随对,秦简《归藏》居“夜”前的“规”就应该相当于随,而不当是??H?枪妗⑺嬉褰?赏ā!端滴模?瞬俊罚骸八妫?右病!倍?嬗心》隆⑿Хㄒ濉!段难。?藕狻炊?场怠罚骸肮孀裢醵龋??械萌ぁ!崩钌谱⒁?ψ墼唬骸肮妫?∫病!焙??督?Ы狻罚骸吧瞎嬉︽Γ?牖胛扪摹!蹦》隆⑿Хㄒ彩谴印9蚀?尽豆椴亍芬怨娲?妗S纱丝矗?煲妥稹⒂谑∥嵋月硗轿?嬉彩强坎蛔〉摹 〔21〕

今本《周易》卦名颐,帛书《易经》、传本《归藏》同,秦简《归藏》作“亦”。古音“颐”为之部喻母,“亦”为铎部喻母。《诗经.?风.钒?》、《小雅.巷伯》之鱼合韵, 〔22〕 可知两部音近。《隶释》十二《督邮斑碑》:“啧意五业。”洪适释:“啧当读为颐。”《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释文》:“赜,京作啧。”《集解》、《左传.定公四年》《正义》引颐作啧。而从“责”之字与从“亦”之字多通。如《说文》:“迹,或作?。”《尔雅.释兽》:“其钎躔。”《释文》:“钎又作?。”《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释文》:“绩,一本作迹。”《国语.齐语》:“远绩以成名。”《管子.小匡》绩作迹。《后汉书.邓晨传》:“晨发积射士千人。”李善注:“积与迹同,古字通用。”而颐卦的卦形为?,颐义为口腮,颐卦的卦形象口腮形状。故《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因此,今本《周易》的“颐”当为本字,而秦简《归藏》“亦”当为音近相借。

利用秦简《归藏》的材料,我们还可以探讨另外一些问题。

比如对所谓“*;”和“ ”字的认识。干宝《周礼》注有“初 ”,朱震以“?]”为坤。 〔12〕《字?补.八部》:“*;,《归藏易》坤字。”毛奇龄《易小帖》:“《归藏易》卦名有异字,以坤为*;” 〔23〕 马国翰据《初经》补“*;”为《归藏》首卦坤。 〔13〕王明钦《〈归藏〉与〈周易〉卦名、卦画比较表》因袭之。 〔13〕 而秦简《归藏》501号简有云:“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共工队江……” 〔13〕 从文例上看,王明钦以为坤字是正确的。上从大,中从目,下从分,但不知是何字。疑摹写有误。字当为寅字。因此我颇怀疑“*;”为字,也就是寅字之讹体。而“?]与“*;”形近,也当是寅字之讹。如此说能成立的话,“*;”或“?]”就不应是卦名坤,而应是卦辞中的一个词。因为从王明钦《概述》一文所披露的秦简《归藏》54个卦名看,除乾卦外,其它53个卦名都是在卦画之后,“曰”字之前。这一条自然不能例外。所以,卦名应该是,而不应该是。以“*;”或“?]”为坤卦的卦名,应该是错把卦辞当作了卦名。这种错误并非个别。如《路史.后纪五》说:“《归藏.初经》卦皆六位,‘初坤’、‘初乾’、‘初离’、‘初坎’、‘初兑’、‘初艮’、‘初震’、‘初巽’也。其卦又有‘明夷’、‘营惑’、‘耆老’、‘大明’之类。”李家浩指出:“据《归藏》卦辞文例,‘大明’、‘营(荧)惑’、‘耆老’与(6)的‘巫咸’、(9)的‘皋陶’相当,当是筮占的人名,而不是卦名。” 〔4 〕这与把卦辞中的字当成坤卦的卦名有类似之处。

王明钦《概述》一文将秦简《归藏》的乾卦称为“天目”,其根据是181号简:“?天目朝=不利为草?=?下口…… ” 〔2〕从已披露的秦简《归藏》54个卦名看,有53个卦名都是在卦画之后,“曰”字之前。只有乾卦卦名后无“曰”字,而代之以“目”。因此,笔者颇疑简文书写有误,“曰”、“目”形近,书手错将“曰”字写成了“目”字。如果这一推测能成立的话,那么,《周易》的乾卦秦简《归藏》就是作“天”了。《周易.说卦传》:“乾为天。”将乾称为“天”是理所当然。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出土之后,学人们都注意到了帛书《易经》卦名与《归藏》的联系。 〔24〕有人更强调“帛书《周易》的直接来源,一定不是今本《周易》”,而是《归藏》一类的先秦占《易》。 〔7〕其实,秦简《归藏》的卦名与今本《周易》同者更多于帛书《易经》。秦简《归藏》卦名与今本《周易》全同者有21个,它们是旅、丰、临、升、复、节、涣、损、咸、讼、师、比、履、同人、大过、困、井、大壮、兑、归妹、渐。此外小过误书为大过,否写作?,实质也是同于今本《周易》。这样,就达到了23个。而秦简《归藏》卦名与帛书《易经》全同者却只有15个,它们是旅、丰、小过、复、节、涣、损、讼、师、比、同人、困、井、归妹、渐。特别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临卦,帛书《易经》作林,传本《归藏》作林祸,而秦简《归藏》作临;咸,帛书《易经》作钦,传本《归藏》作钦,而秦简《归藏》作咸,全同今本。此外,升,帛书《易经》作登,传本《传藏》作称,而秦简《归藏》作升;否,帛书《易经》作妇,传本《归藏》作否,而秦简《归藏》作?;大壮,帛书《易经》作泰壮,帛书《易传》作大壮,而秦简《归藏》作大壮;兑,帛书《易经》作夺,传本《归藏》作兑,而秦简《归藏》作兑;离,帛书《易经》作罗,传本《归藏》离,而秦简《归藏》作丽。 〔2〕 事实证明,不是帛书《周易》,而是今本《周易》的卦名,距离秦简《归藏》更近。帛书《周易》卦名的异文,大多是假借而非本字。王引之曰:“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钞为病矣。” 〔25〕如临卦,帛书《易经》作林,显然是借字,因为传本《归藏》作林祸,“祸”如果不误的话,“林祸”应该读作“临祸”,而秦简《归藏》作临,正印证了今本《周易》的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秦简《归藏》以—表示阳爻,∧表示阴爻。坤卦由6个∧组成,临卦由4个Λ和两个—组成,观卦由两个—和4个Λ组成……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收购的楚简《周易》的卦画阴爻不作∧而作?,但阳爻、卦名、卦爻辞却基本相同。 〔17〕阜阳汉简《周易》也是如此。 〔15〕说明∧或?如同马王堆帛书《易经》的 一样,只是阴爻的一种别写,而不是性质不同的数字。这与阜阳汉简《周易》、帛书《周易》经传、楚简《周易》、秦简《归藏》卦名的异文一样,它们一般都是假借。我们知道应该将卦名的假借读以本字,也就应该将∧、??、视为阴爻。此外,《周易》阳爻称九而阴爻称六,按照传统的说法,《归藏》阴爻当称八。如《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杜预注:“《周礼》‘太卜…… 掌三《易》’。然则杂用《连山》、《归藏》、《周易》。二《易》皆以七、八为占,故言遇艮之八。 〔26〕李石说:“夏、商因之,皆以七、八为占,《连山》、《归藏》是也。后世浇薄,始用九、六为占。”罗泌曰:“《归藏》用八。” 〔13〕如果秦简《归藏》的∧是六,上海简《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的??、马王堆帛书《易经》的 是八的话,则与传世文献的记载截然相反,就当是《归藏》用六而《周易》用八了(这一点笔者受到了李学勤先生的启发。李先生认为“八”古文字作“)(”而非“??”。这就从字形上否定了“??”为数字的可能。)。反之,如果视秦简《归藏》的∧和上海简《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的?、马王堆帛书《易经》的 皆为阴爻的变通写法,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记载就可说通。两说的利弊优劣,应该是清楚的。

参考文献:

〔1〕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J〕.文物,1995,(1):37-43.

〔2〕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

〔3〕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J〕.江汉考古,1996,(4):66-68.

〔4〕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46-52.

〔5〕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6):22-28.

〔6〕王宁.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J〕.考古与文物,2000,(1):49-55,55.

〔7〕邢文.秦简归藏与周易用商〔J〕.文物,2000,(2):58-63.

〔8〕(王明钦.归藏与夏启的传说——兼论台与祭坛的关系及钧台的地望〔A〕.华学:第3辑〔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212—226.)

〔9〕王葆?.从王家台秦简看归藏与孔子的关系.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

〔10〕柯鹤立.兆与传说——关于新出归藏简书的几点思考.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

〔11〕魏征,等.隋书: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3.913.

〔12〕朱彝尊.经义考: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8.28-30.

〔13〕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13-21.

〔1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92-196.

〔15〕生.阜阳汉简周易概述〔A〕.简帛研究:第3辑〔C〕.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256.

〔16〕廖名春.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释文〔A〕.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56.

〔17〕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J〕.周易研究,2000,(3):22.

〔18〕李过.西溪易说〔M〕.四库全书:经部易类〔Z〕.文渊阁本.

〔19〕黄宗炎.周易寻门余论:卷下〔M〕.四库全书:经部易类〔Z〕.文渊阁本.

〔20〕张光裕.郭店楚简研究:第一卷(文字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

〔21〕于省吾.双剑?易经新证:卷二〔M〕.双剑?群经新证双剑?诸子新证〔Z〕.上海:上海书店,1999.22.

〔22〕王力.诗经韵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2.

〔23〕毛奇龄.易小帖:卷四〔M〕.四库全书:经部易类〔Z〕.文渊阁本.

〔24〕于豪亮.帛书周易〔J〕.文物,1984,(3):15.

〔25〕王引之.经义述闻: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2.

易传全文篇5

一、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交易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支持,但在相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电子商务中的网络系统在进行交易时会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充分的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网络技术才能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在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的商务交易与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安全的商务交易主要是以传统的电子商务为核心,对互联网在电子商务中运用的网络安全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网络安全作为基础,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进行,从而保证电子商务的完整性、安全性、真实性;其次,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主要是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包含网络系统与网络设备的安全等,将网络的安全技术作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电子商务中存在的网络安全技术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多样化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也存在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而在互联网的电子交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交易的网络技术安全性。通常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问题具有以下几点。

1.数据信息的盗取

在电子商务中,由于没有应用加密措施,一些数据信息都利用明文的方式进行传输。一般不法分子利用数据信息传输经过的路由器或网关来截取正在传输的信息。同时不法分子利用公共电话网络、互联网、搭线,也可以利用电磁波的辐射来装置接收设备,从而获取网络传输中的重要信息。或利用信息的流向、流量。通信的长度和频率进行参数分析,来判断出有利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如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交易的银行密码及账号等。不法分子频繁的对数据信息进行盗取与分析,就能够发现信息的格式与规律,从而使入侵者很容易的就获取了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导致网络信息的泄露,使电子商务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2.?W络病毒的入侵

相对于电子商务的网络系统来说,其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是网络病毒。受工作性质的影响,电子商务必须要与外部网络接触。当信息处在一种半公开、半封闭的环境中,这会给网络病毒的入侵创造机会。如果网络病毒入侵害了整个网络系统,则会使计算机中的所有数据和自身运作带来巨大的侵害。由于网络病毒具有极强的复制与扩散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使网络系统无法运作,造成互联网数据信息资源被自动侵害,使电子商务网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最终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3.数据信息篡改

当网络入侵者在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后,充分的掌握数据的规律,入侵者利用独特的网络技术来篡改数据中的重要信息,将篡改后的错误信息继续在网络中传输。而接收者却无法判断信息是否正确,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网络技术在无法进行有效拦截时,接收者填写真实的交易信息,这使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受到严重影响,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4.电子交易存在威胁

电子商务的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一旦电子交易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在电子商务的网络活动中,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就是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它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的开放环境中进行信息的安全传输,在防止被入侵者盗取的情况下,达到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的目地。数据信息一旦被入侵者盗取或篡改,所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想象;其二,就是网络技术的完整性。它主要是根据电子交易的操作流程与交易数据,来避免数据信息被入侵者盗取、篡改,确保在进行网络交易与信息传输时不会遭受破坏;其三,就是网络技术的可用性。用户的资源使用受到保护,在正常的使用时,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或拒绝网络服务。由于网络交易是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是在不够了解交易双方的真实强情况下进行网络交易。这要求交易双方必须在交易前进行真实身份的确认,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支付时,必须仔细确认收款方的身份、信用卡、账户等是否真实有效。

三、加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

1.在计算机使用中,一般都会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对一些网络干扰进行清除或拦截。同时防火墙也可以安装到电子商务的系统中,从而保护和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防火墙技术具有较强的区域划分能力与识别能力,这样既能够使电子商务系统得到保障,也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侦查、过滤,让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变得安全可靠。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都建立了独自的网络系统,通过防火墙技术连接到外部的网络系统中,实现网络服务的统一性。因此,在进行数据传送时,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的实时保护。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预防私有或公有的数据信息在网络输送中被盗取或拦截。如网络中的密码传输技术,在大多数的安全网络防护体系都是以密码为基础,一旦密码被泄露,就意味着网络安全系统面临瘫痪。在进行网络登录时,输入的密码是用明文的方式输送到网络服务器中,在网络中盗取数据信息是非常容易的,也能够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数据加密技术也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安全保护措施,它是利用密算法,把明文转变为密文,防止不法分子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解析,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人们将明文到密文的转化叫做加密,从密文到明文的转化叫做解密。在进行加密与解密的时候,解密与加密的运用加密参数被称为是密钥。这样可以使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更加可靠,使电子商务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3.身份验证技术

网络中的身份验证主要是确认网络操作者真实身份的一种方式,计算机可以识别网络数据信息,却不能识别操作者的真实身份。而身份验证技术可以对使用者的多个或一个特殊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这样就可以弥补计算机中存在的漏洞。如智能卡、静态密码、折叠密钥、短信验证、双因素身份、生物识别技术等。在通过身份验证后,对使用者进行授权,确保电子交易的顺利进行。

易传全文篇6

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自省意识的民族, 通常会不断反省本民族文化的普适价值内核及其传播传承的问题。文化的积累与发展通常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展现出活力与丰富性。遗憾的是, 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传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比较模糊与犹豫的状态中。

我们经常在各级政府的报告中读到类似于这样的句子: “我们要努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然而一个小小的韩国, 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后, 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用他们创造的音乐、电影、电视等文化作品不仅席卷了东南亚, 还进入了欧美市场, 成为了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不需要抽象的口号而悄然登上了世界文化大舞台,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当代世界范围中的表现

在上个世纪, 美、日、英、德是最大的文化商品出口国, 占全球文化商品出口总额的5514%,同时它们成为了文化商品最大的进口国, 占文化商品进口额的47%。本世纪初以来, 中国成为了文化商品的进出口大国, 但遗憾的是中国出口的文化50%以上是游戏设备、文教娱乐和体育器材, 这确实与中国近年来作为全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吻合, 却与中国是一个有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这一地位不相宜。

中国的实物商品贸易量在全世界排名在前三位, 然而文化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比例约为10: 1; 2001年以来, 中国平均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的比例约为10: 1。1992年以来, 我国购进俄罗斯版权为世界第一, 而向俄罗斯输出版权几乎为零。1998年我国高达300亿元以上的图书销售中, 出口才2000万元。2002年, 电子出版物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14倍。在表演、电影、音像制品、会展、期刊、报纸展览等产业中, 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特别是无论哪种级别和内容的文化庆典活动、会展和交易活动, 我们都会看到外国文化团体的参与和文化产品的引进, 不仅大大挤压了中国文化的话语空间, 同时也形成了更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一直停留在小规模、低档次、低效益的水平。当代世界的贸易发展潮流是服务贸易的比重在增加, 而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文化贸易的比重又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大增。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在全球范围的交流越来越多, 知识和文化产品的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加。如美国2005年以版权和授权费用的出口增长达到近5000亿美元, 增长幅度超过了运输服务和军售。通过比较我们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成为了我们研究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动力。

二、改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建议

如何改善中国文化贸易, 这要进行全方面的系统的审视, 因为“文化”这个概念的宽泛性以及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于文化产品贸易在认知上要比其他商品和服务贸易困难得多。

(一) 加深对文化概念和文化贸易的认知

“文化”有多种解释, 大致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文化行为和文化成果。包括人化的自然、人类的物质生产成果、制度文明成果、精神产品和意识形态。狭义文化概念指的是知识和精神产品, 也包括制度文明和意识形态的积淀。

在探索文化对于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时, 我们希望从广义的文化视野出发, 将人类文明进程中所积淀的所有的文明成果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来看待。但是在我们研究文化贸易时, 我们又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狭义文化的语境中对文化的内涵进行有限的诠释, 将文化看成是人类各种制度和观念的成果。只有这样, 方可区别于其他物质领域的商品生产与贸易。

文化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服务贸易, 它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 同时也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属性。由于人的精神追求和心理需要比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因此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功能, 而且能够传播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不仅版权热卖于世界各地, 获得了象三星、现代公司一样巨大的经济利益, 也向世界传播了韩国人坚持诚信、尊重传统、锐意改革、不畏艰难的励志精神。好莱坞电影风行全球, 将美国式的民主和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向全球推广, 它的影响力决不只是支撑了美国的文化产业, 而是形成了全球意义的话语权力。因此, 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对文化贸易的功能、意义和价值的认知还要普遍提升。这不仅仅是作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存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精神资源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让世界人民享受中国文化成果, 使我国在经济政治等多种领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力。

(二)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在经济增长中, 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太合理的状态, 第三产业在总量上的比重偏低, 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 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 而我国只有34%左右。文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不仅是总量上的增加, 更是内部结构的升级和完善。 全球服务部门按国际服务贸易分类标准, 有八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 其中的四个大类是文化、体育及娱乐服务。文化服务贸易还包括第一大类商品服务中的f类的印刷、出版和第二大类通信服务中d类的视听服务, 这是经过日内瓦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认可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和项目的交流, 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贸易的平台是构建在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在建构文化交流平台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发达国家, 教育产业的发展除了为数不多的公共财政支撑的公立学校外,社会力量办学和市场化经营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如美国的迪士尼乐园、nba 篮球运动通过向全世界的渗透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利用全世界明星荟萃的优势,在联赛空余时间造访中国大陆、香港等进行文化贸易,既获得了很大商业利益,又传播了西班牙足球文化和理念。这些都说明文化是可以作为也是应该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生产与贸易的。

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就要建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要用市场的观念和手段去打造。这就要改变多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习惯运用的行政思维和行政手段。我们需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管理, 如尽快建立一套动态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制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政策法律, 包括文化贸易的项目审批、外汇管理、商品结构、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严格按照被认可的体制和法律框架办事, 而不是由某一个文化管理部门简单的个人意志去掌握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权力。同时我们的体制设计和政策制定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提供一个有法可依、有政策导向、平等公正的竞争环境。教育、文化、体育、出版、会展在计划经济时代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公权力管辖最直接最严格的领域, 它甚至形成了某种政府对文化资源的垄断, 但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我们仍然要象其他产业发展模式一样, 放开搞活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当市场的力量产生偏差时, 政府应该有办法利用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法律手段加以调整和规范。如美国为了防止电影市场因为垄断而削弱竞争, 政府严格限制国内电影产业的垄断, 不允许建立从创意、制片到发行放映的垂直垄断企业。韩国前几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短短几年的市场化运作, 文化企业象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 形成了十分活跃的文化产业生产和贸易局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外国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和文化贸易策略, 同时也应该借鉴我国二十多年来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

(三)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 实施品牌战略, 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又具有从未中断过的文化积淀。众多的文化工作者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基础。但是中国的文化企业数量多, 层次低, 资本缺乏, 规模太小。前些年虽然经历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的变革, 建立了一些大型文化企业, 但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不高, 不具有品牌优势。

面对国外媒体大规模兼并重组势头, 中国文化产业要加快重组步伐, 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所有制之间的界限,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大型跨行业集团, 实现企业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企业品牌和文化产品品牌,进军国际市场。

我们从好莱坞的大成本制作电影、著名品牌广告、国际文化活动可以看出, 文化产品的制造需要大量资本, 有时候为了几秒钟的效果会耗资上亿元, 这对于分散作业的小规模公司是无法承受的;其次, 文化产品制作过程中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技术的开发费用很大; 同时文化产品信赖的主要资源是高水平人才,他们的薪水常常是天文数字。这要求文化企业要有一定的资本和规模,即使是小成本制作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它们的推广和传播也需要大量的金钱。当然文化产品原回报也是很丰厚的。中国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大制作的电影、戏剧,但还只是简单在形式上对西方艺术的模仿,由于内容上的单薄未在世界上形成太大的影响。

文化产品与传统商品的消费特点是不同的, 普通商品的消费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而对于文化产品的欣赏并非如此, 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被千百年来的艺术家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演绎也会引起人的欣赏欲望, 并且传播越广越远越能被人所接受。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希腊故事、神话、戏剧和雕塑被全世界广泛传播而倍受青睐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单位的实物资源被多人分享的情形是, 分享的人越多享到的份额越少, 可是文化资源, 消费的人越多产生的文化观念和快乐会越多,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会令效用递增。足球、nba、电影节等带给亿万人的快乐可以更加强化对它们的渴求。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同时也启发我们的新思维。

易传全文篇7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安全技术 

2、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要求

2. 1. 机密性

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贸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

2.2. 完整性

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

2.3. 可靠性

在传统的纸面贸易中,贸 易双方通过在交易合同、契约或贸易单据等书面文件上手写签名或印章来鉴别贸易伙伴,确定合同、契约、单据的可靠性并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纸黑字”。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不可能,因此,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2.4 有效性

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

2.5 可靠性 

传统的交易是面对面的,比较容易保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性。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行为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买卖双方互不见面,因而缺乏传统交易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美国密执安大学一个调查机构通过对23000名因特网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由于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而不愿进行网上购物。任何个人、企业或商业机构以及银行都不会通过一个不安全的网络进行商务交易,这样会导致商业机密信息或个人隐私的泄露,从而导致巨大的利益损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电子商务方面,52.26%的用户最关心的是交易的安全可靠性。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问题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之所在。 

3、引起电子商务的不安全因素

商务信息的存储依靠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所以,电子商务的不安全因素也正是以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漏洞为主要目标,构成了威胁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原因,成为不法分子入侵的主要途径。

3.1. 数据库面临的安全问题

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大都建立用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的核心数据库。对于大多合法用户来说,这个核心数据库是存储关键信息的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而从攻击者的角度来看,直接破解这个数据库所带来的利益要比在网络中嗅探数据带来的利益打得多。通过破解数据库,就可以只在一个点上访问到准确的数据信息。攻击者一旦窃取到数据库的访问权,就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查询命令方便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如信用卡号、客户资料、报价单、价目表等机密商业信息。电子商务在数据库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表现在非法入侵者对数据库的攻击,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的修改,删除或重放(指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从而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3.2. 网络通信面临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在网络通信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电子交易信息在网上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或重放。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受硬件设备或软件的缺陷的限制,使信息传输过程得不到保障;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受到恶意破坏的威胁(如病毒威胁),信息破坏。包括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问题而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与谬误;以及一些恶意程序的破坏而导致电子商务信息遭到破坏。

4、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防范技术

为了满足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利用安全技术为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提供可靠的安全服务,具体可采用的技术如下:

4.1. 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是通过密码技术实现电子交易安全的形象说法,是电子签名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力图解决互联网交易面临的几个根本问题:数据保密、数据不被篡改、交易方能互相验证身份、交易发起方对自己的数据不能否认。“数字签名”是目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电子签名方法。它采用了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它还能验证出文件的原文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变动,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4.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档外部网络的侵入。目前的防火墙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

4.3.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监视和跟踪系统、事件、安全记录和系统日志,以及网络中的数据包,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在入侵者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进行报警、阻断等响应。

4.4. 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酌情选择上述加密方式。

4.5 安全认证技术

安全认证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认证,信息认证的目的就是要确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确认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过。

4.6 防病毒系统

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途径多、速度快、方式各异,对网站的危害较大。因此,应利用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防病毒策略,构建全面的防病毒体系。

5.主要的安全技术

5.1虚拟专用网(VPN)

这是用于Internet交易的一种专用网络,它可以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安全的信道(或隧道),用于电子数据交换(EDI)。它与信用卡交易和客户发送订单交易不同,因为在VPN中,双方的数据通信量要大得多,而且通信的双方彼此都很熟悉。这意味着可以使用复杂的专用加密和认证技术,只要通信的双方默认即可,没有必要为所有的VPN进行统一的加密和认证。现有的或正在开发的数据隧道系统可以进一步增加VPN的安全性,因而能够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可用性。

5.2数字认证

数字认证可用电子方式证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文件的完整性(如一个发票未被修改过),甚至数据媒体的有效性(如录音、照片等)。随着商家在电子商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加密技术,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可信的第三方,以便对有关数据进行数字认证。

目前,数字认证一般都通过单向Hash函数来实现,它可以验证交易双方数据的完整性,Java JDK1.1也能够支持几种单向Hash算法。另外,S/MIME协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可以被集成到产品中,以便用户能够对通过Email发送的信息进行签名和认证。同时,商家也可以使用PGP(Pretty Good Privacy)技术,它允许利用可信的第三方对密钥进行控制。可见,数字认证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5.3加密技术

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现在,一些专用密钥加密(如3DES、IDEA、RC4和RC5)和公钥加密(如RSA、SEEK、PGP和EU)可用来保证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非否认服务。然而,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密码学界有一句名言:加密技术本身都很优秀,但是它们实现起来却往往很不理想。现在虽然有多种加密标准,但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针对企业环境开发的标准加密系统。加密技术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个兼容性问题,不同的商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另外,加密技术向来是由国家控制的,例如SSL的出口受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限制。目前,美国的商家一般都可以使用128位的SSL,但美国只允许加密密钥为40位以下的算法出口。虽然40位的SSL也具有一定的加密强度,但它的安全系数显然比128位的SSL要低得多。据报载,最近美国加州已经有人成功地破译了 40位的SSL,这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以外的国家很难真正在电子商务中充分利用SSL,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推出128 位 SSL的算法,弥补国内的空缺,并采用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

6、展望

安全是电子商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平台和安全管理策略将不断发展和改进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人员必须在精心的安全分析、风险评估、商业需求分析和网站运行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

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必须保密,还必须确认与之交易的实体不是冒牌货。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安全解决方案必须确保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无论是在存贮、发送和使用时。此外,安全解决方案还必须保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完整性。

易传全文篇8

1.每一次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决策变得更为快捷和准确。

大众传播媒介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每一次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快捷,这主要体现在贸易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技术手段上。

17世纪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通讯工具和手段,其中报纸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新式传播工具也在古罗马帝国和中国唐朝出现了。这时,报纸主要用于为地中海和尼德兰地区商人们提供商情、船期和海外其他情况,信息源即是海外或国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上百年。这样,商人们决策时就有了较多的信息,从而使得决策更为准确。所以说,大众传播工具一开始就直接和国际贸易有联系。随着印刷传媒的发展,其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功能对国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提供各种国际经济信息,报道国际经济领域的最新事态,评述国际经济新近变动的重大事件,预测国际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各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为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到了20世纪,广播和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量更大,而且不受空间的阻隔、国界的限制,覆盖面广,这就为贸易决策提供了更快的信息服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在20世纪发展非常迅速,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掌握越多越新的信息在激烈的商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子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恰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20世纪末,网络的出现使得全球各国、各地区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的虚拟空间。网络使大众传播领域又发生了一次根本性变革,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上的信息具有极大丰富、多媒体形态、迅速及时、全球传播、便于检索、交互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可以为贸易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网络与贸易的直接结合,如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等,从而使得贸易过程更为快捷。

2.国际贸易促进大众传播的效果。

国际贸易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促进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实现。这不仅体现在有形和无形贸易本身所蕴含的商品与服务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而且体现在贸易渠道的通畅也使得大众传播的效果更易达到。因为当今世界各国间的力量对比已由过去的主要是政治的对抗,转变为主要是经济和科技的较量。经济实力决定着一国的综合国力,关系着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无疑会对各个国家传播自己的文化与理念带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外贸实力增强,会提高其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谈判力量,这对大众传播的实践和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在相互融合中发展

1.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与手段。

(1)很多大众传播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客体(标的)。随着国际贸易中无形贸易的发展,报纸、期刊、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不再仅仅扮演为贸易提供信息的角色,而是日渐成为贸易产品的一部分。影视服务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就是佐证。

影视服务业,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的媒体传递及其服务,它带给人们的是对信息的直接汲取、对艺术的直接欣赏。目前,世界电影服务贸易市场广阔,交易量大,据统计年进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国家达83%。而且,各国对进口影片的依存度高,国内生产量与国内放映总片数之比超过10%的国家也仅有30个,可见,大部分国家严重依赖进口电影市场。在国际电影贸易中,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如1992年美国电影占领了英国电影市场的95%,法国的2/3。1996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70%。1995年到1996年欧洲同美国在电影、电视领域的贸易逆差从48亿美元增加到56.5亿美元①。美国电影在我国进口电影中也占据主导角色。1996—1998年我国共发行进口影片149部,其台片37部、外国片112部。在外国片中,美国片62部,占55.3%②。

另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境外进口电视节目,而且进口的数量占整个电视节目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间,有的甚至达到83%,可见世界电视服务贸易也广泛存在于各国之间。从全球来看,进口节目的绝大多数来自美国,以及相当少的一部分来自西欧和日本一些地区,如拉美3/4的进口节目来自美国。我国引进的外国电视节目情况也表明美国节目占主导地位。1994—1998年,我国引进有线节目共478部3593集(其台53部1062集)。外国节目中,美国占269部1238集,占全部外国部分(425部、2531集)的63.1%和48.9%。1990—1998年,我国引进无线节目共790部10268集(其中包括港台133部3376集)。外国节目中,美国占266部2348集,占全部外国部分(657部6892集)的40.5%和34%③。所以可以说,国际影视贸易十分活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大众传播媒体(网络)与国际贸易直接融合成一种新的贸易方式——网络贸易。网络这一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将整个世界联在一起,改变着一个社会的认知结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为网络贸易敞开了大门,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亮点。“网络贸易”、“网络商务”这些新词在新闻媒体上也频频出现,越来越引人注目。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及其服务功能的日臻完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网络贸易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贸易的竞争思维和行为,而且会日益成为信息化时代全球商界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

网络贸易是在1994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贸易方式,然而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快商业周期循环、节省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等优势,其发展速度让人吃惊。据统计,全球网上贸易交易额1996年只有23亿美元,1997年就为2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2001—2002年可能达到3300亿美元,2003到2005年可望增长到1万亿美元。另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到2002年,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际贸易将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按现在网络贸易的发展势头,未来十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有1/3通过网络来进行。可见,网络贸易前景广阔。

2.国际贸易也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途径。

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互通有无,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人民在国内市场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高质量、多品种以及花样、规格繁多和性能优良的商品。此外,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人民还能得到他国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文化生活水平,达到共享人类文化的目的。可见,无论是有形的国际贸易还是无形的国际贸易都是人类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种途径。

在有形国际贸易中,贸易标的是有形的货物,我们通过货物的进出口,不仅达到了物质方面的交流,而且能达到精神方面的交流,因为每一商品本身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正是从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诸多商品中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外国游人也正是从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中享受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展望未来的国际贸易,无论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交易方式等方面都将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这必然会使大众传播的途径更为通畅。

在无形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对大众传播的作用体现得更为充分。如国际技术贸易,它是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贸易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和享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技术知识。国际电信服务贸易对大众传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很难想象,没有电信服务业的发展,人类今天的交流与传播会是什么样子。国际影视贸易是国际贸易与大众传播结合得最紧密的一个领域,我们正是从许多进口的影片、电视节目中了解着国外的风土人情,了解着世界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国际影视贸易的日益活跃,必然更好地带动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

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WTO及其他国际组织也都在积极寻找方法来规范这种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如就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达成了协议。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且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交流,也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这是文化传播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目标。

可见,大众传播对国际贸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一次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国际贸易变得更为便捷。同时,国际贸易交易对象与范围的广泛性不仅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内容与效果,而且正在逐渐容纳大众传播媒介为其贸易标的。可见,大众传播与国际贸易正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二者也必然在此过程中长足发展。

注释:

上一篇:月是故乡明全诗范文 下一篇:沉珂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