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世家范文

时间:2023-09-25 14:35:06

陈胜世家篇1

范增的悲剧,到底怎样理解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传世的一般解释

范增的悲剧,因为汉高祖的一段具有总结意义的发言,两千年来几乎形成盖棺定论。《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之争结束之后,汉高祖君臣讨论胜败原因,汉高祖认为大臣高起、王陵的发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说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把自己善用“三杰”与项羽不用范增对照起来,认为这是胜败关键,形象确实鲜明。从此以后,讨论楚汉战争胜败得失,刘邦善用人才是得,项羽不善用人是失,这就成了基本结论,最为关键证据便是范增的弃用。

在《史记》的记载中,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一种原因,项羽弃用范增,与刘邦集团的离间计大有关系,而建议和实施这个计策的都是陈平。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正酣,刘邦集团在侧翼不断取得胜利,但在主战场,始终都是项羽更占优势。尤其是刘邦在荥阳长期遭到项羽的围困,粮道被切断,“汉军乏食”,刘邦计无所出,差点听从郦食其的建议,重新分封六国之后。此计被张良否定之后,汉王再出新计,企图用缓兵之计求和。“请割荥阳以西和,项王不听”。用割地的办法换取和平,但遭到了拒绝。据《项羽本纪》,这个计策差点成功,因为项王本人已经同意了,但是亚父范增反对,跟项王说:“汉王眼看就不行了,你今天同意,一定会后悔。”结果,项羽听从了范增的主张,刘邦的计策再次落空。《高祖本纪》于是写道:“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对此,《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更详细,其文如下: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t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t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范增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人生。看来,汉王集团的离间计获得成功,如此简单的挑拨离间迅速成为项王与范增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项王丧失了一个重要谋士,距离自己的最终失败自然不再遥远。这也是范增离开之前所谓“天下事大定矣”的确切含义。

比较而言,汉王集团的离间计,对于范增与项羽的关系而言,最多属于外在因素,而范增与项羽的关系实存更加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战场决策而言,认识有不同、判断存差异,本来都属于正常情况。鸿门宴上,范增就主张杀刘邦而项羽不忍,这次汉王割让荥阳,项羽就被范增说服,就合作而言,两人并非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项王怀疑范增,看起来是上了汉王集团的当,如果仅仅如此,范增应该有极大的解释空间,就范增的一贯表现而言,他每每对刘邦表现出极大的仇恨,总是希望用尽快的办法消灭刘邦。项羽再笨,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反而去怀疑范增与刘邦集团有关系呢?

范增与项羽,此前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尤其是在重大的价值观上,他们的冲突是很明显的。未来,如果继续合作下去,即使是项羽最终胜利,他们的破裂同样不可避免。而在范增看来,项羽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并没有努力挽救双方的关系,毅然转身离开。对于两人未来的破裂,项羽应该也有清晰的判断,也不求范增解释是否与刘邦集团有关,任其离开。楚汉战争的结局,是众多因素造成的,项羽与范增的关系破裂,在诸多原因上究竟占据多大的份额,虽然无从证明,但至少不是什么重要原因。

二、秦汉之际的政治与社会

秦朝的迅速崩溃,让秦汉之际的中国立刻呈现出过渡性的面貌来。秦朝带来的社会新气象还没有全面占领人们的头脑,而传统的贵族后裔又乘势而起,仿佛历史即将返回战国一样。陈胜是秦朝灭亡的第一位推动者,但即使陈胜也打着具有传统意义的旗号,“张楚”政权反映了楚地的期望。

然而,陈胜的响亮口号中,不仅有“张楚兴”,还有“陈胜王”,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是新气象的标志。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秦朝的普通臣民,是否可以称王呢?陈胜是受到拥戴的,称王不单单是陈胜一个人的梦想。但是,当陈胜失败以后,有关陈胜称王的正当性问题就被提出来了,而很有代表性的质疑者正是范增。《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道:

居}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xu)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项梁如今拥有较大的势力,是借助了陈胜的势头,《史记》把陈胜写入“世家”,就是考虑到陈胜在灭秦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后来刘邦不忘陈胜的功劳,所以特置人为守墓。但是,范增却不考虑陈胜的功劳与否,只关心陈胜的出身是否有资格称王。他认为,“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甚至决绝地说“陈胜败固当”。看来,陈胜属于楚国国民,所以范增认为他应该立楚王之后。对于项梁,范增并不认可项梁世代为楚将的影响力,而是把影响力归因于楚王,人们蜂拥而至,就是因为项梁可以立楚怀王,而项梁也应该“从民所望也”。

范增有强烈的楚国情结,更有浓厚的楚王情结,他甚至把自己的这种情感看作是民众共同心愿。陈胜起事之后,六国之后纷起响应,一时间战国局面再现。六国之后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与秦朝斗争中,六国之后充当核心人物有一定的必然性。陈胜起事,自称扶苏和项燕,也需要利用大人物的名声号召天下。但是,这种情形是否是人心所向的反映呢?当然不是,否则六国也不会有前车之颠覆。范增的误判,可用陈婴事例证明。《项羽本纪》有这样的记载: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陈婴可以称王,因为拥戴的人群希望他称王。但是,陈婴听从了母亲的意见,而这个意见的出发点是安全,不如去追随别人,这样胜败都能左右逢源。当然,陈婴母亲也说到陈婴家没有富贵传统,所以担当不起大名。这里,也反映了一般人心目中存在着的社会等级观念。不过,陈婴最后选择项梁,可不是范增说的那样是因为项梁可以立楚王,而是“倚名族”,以完成他母亲的安全部署。

比较陈婴的母亲和拥戴陈婴的少年,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社会上的两种观念同时并存。东阳县几千少年杀县令拥戴陈婴,要立陈婴为王。他们根本没有顾忌陈婴是否祖上有富贵传统,他们的行为才是社会主流。这与陈胜起事之初宣布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点显然是相通的,可以看作是历史新时期的新观念。

如果按照范增的观点,陈胜称王是不正确的,因为陈胜不属于王族。但是,当我们回顾陈胜称王的过程时会发现,当初陈胜称王另有理论根据,而出身问题根本就没有涉及。《陈涉世家》记载陈胜进入陈地之后: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地三老、豪杰,就是地方代表,认为陈胜功劳很大,一是诛暴秦,二是恢复了楚国的社稷。陈胜的政权是“大楚”,陈胜连楚国的王室都不是,但当地民众还是承认他是恢复了楚国社稷。“功宜为王”的说法最具理论性,因为立有大功,就应该称王。这是当地民众的观点,一定与陈胜的想法一致,与拥戴陈婴的少年也一致,这才是当时社会的代表性观点。反观范增,他所秉持的正是传统贵族制度下的正统观点。

三、项羽的思想阵营

陈胜是一介农夫,奋起造反而称王,范增的反对意见如上所述。那么项羽呢?在范增说服项梁的时候,项羽还是普通的人物,可能还没有人想征求他的意见。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为秦朝的主力部队统帅,“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秦朝的主力是被他消灭的,秦末反秦势力都以项羽为共主。司马迁评价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灭秦,这个历史功绩是人所共知的。

但是,项羽的思想阵营所属,却是较少讨论的。秦亡之后,项羽大分封,而封与不封,关键就是有功无功。《项羽本纪》记载道: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追随项羽的诸将各自封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然而,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项羽在这个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观念。天下初发难时,曾经立六国之后为王,项羽解释说那是策略,为的是更有利于“伐秦”,但是灭秦真正有功劳的,是“诸君与籍之力也”。项羽,名籍字羽。项羽认为自己与诸位将军才是灭秦的功臣,所以“立诸将为侯王”,而项羽的这个想法与做法,自然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因为这反映了大家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家的利益。

分析项羽的说辞,跟陈地三老豪杰劝说陈胜称王时所言几乎别无二致,也是“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立功说这一套。在项羽的言谈中,“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就是勉强给义帝一块封地,毕竟他这几年是名义领袖。如果认真按照功劳封王,义帝是不够资格的。此时,当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范增应该也在附近。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与范增共同商议挤压刘邦的战略空间,不让刘邦当汉中王,只封他为汉王。按照已知范增的观念,其实项羽也是没有资格称王的,真正有资格的只有楚怀王,即义帝。很明显,这是范增与项羽很重大的思想冲突,虽然没有冲突的事迹。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我们发现刘邦和项羽这对政治上的冤家,在思想上却是同路人。楚汉战争刘邦胜利后,需要一系列政治安排,于是“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自然只有刘邦有资格当皇帝。然而,刘邦还是客气了一下,说我听说都是贤者为帝(“吾闻帝贤者有也”),我不敢当。于是群臣用以下的说法来劝说他:

“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这样的话语十分熟悉,原来项羽说过类似的话,豪杰们劝陈胜说过类似的话。连你手下有功的人都已经封为王侯了,如果大王不当皇帝,大家都无法自安,所以宁死也要大王当皇帝。最后人所共知,刘邦即位成为汉朝第一代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的呼声。现在看来,秦末汉初,这是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仅是造反者的口号,也是所有奋斗有成者的心声。王侯将相无种,有功者为之。对比之下,坚持六国君王血统论的人,不仅是极少数,而且是失败者。我们所知,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范增。范增孤独凄凉、渐渐淡出的背影,已经不是他与项羽的关系问题,那是历史的必然性,自然而然地在他身上散发出来。

政治论成败是不可避免的,而社会观念摒弃血统论,代之以社会功勋论,当然具有历史意义。如果从思想史考虑,这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秦汉之际在政治上特别鲜明地迸发出来。因为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完成了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的最后一跃。平民出身的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布衣将相”,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如此重大的历史变迁,历史学家们当然早有注意。班固在《汉书・诸侯年表》序中写道:

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汉朝是没有半点历史基业的,刘邦手提三尺剑而建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因为此前所有的政治功业,“皆承圣王之烈”。此前的中国是贵族政治,只有贵族成员才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而平民百姓最多充当观众。秦朝统一六国,建立新的一统江山,但秦朝有几百年的秦国作为历史基础,同样是承圣王之烈。

秦汉之际的历史巨变,清代历史学家赵翼的论说,至今仍有价值。他在《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一文中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巨变,至是始定。”布衣即平民,平民与贵族相对。赵翼认为,从封建诸侯的贵族政治到西汉以后的平民政治,先有布衣将相之例,再有布衣将相之局。人所共知,汉初的布衣将相与布衣帝王是同时出现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秦汉之际的历史巨变,中国读书人了若指掌,却熟视无睹。看看欧洲,他们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之前,长期保持贵族政治传统。对比欧洲,中国提前两千年左右告别贵族政治,无论是中西方,这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与文化大课题。

陈胜世家篇2

木兰诗文言文阅读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

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阅读题:

1.(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 独 射 也为 国 与 身 亦 皆 知之。

木兰诗阅读题答案

1、D

2、B

3、C

4、C

5、A

陈胜世家篇3

陈胜字涉,河南登封人――辞海里的画像很像秦俑,不知道是谁抄谁――贫雇农出身,没受过教育,但是有头脑,爱思考。种着种着地,他拄着锄头就不动了。就在大家又开始抱怨陈胜以思考为名行偷懒之实时,他说出了日后传诵千古的六个字:“苟富贵,毋相忘。”

名言作者当即遭到广大贫雇农的嘲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满,一心想着改变,这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必要心理准备。这句话没主语,但实际上陈胜的意思是“我要是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做大事的人需要这种自信。

接下来陈胜批评他的嘲笑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话听着豪迈,但是不大符合人物的身份。或许,中国历史里的人物语言大都来自写作者的加工。

陈胜在大泽乡领着一群穷苦人起义了,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没几天,自立为王。有人劝他:革命尚未成功,咱们还得努力,您刚占了这么点儿地方就宣布称王,会让天下人觉得您自私,不利于团结。等到一鼓作气打进咸阳,再称王就水到渠成。陈胜对这种说法很不高兴,让那个人闭嘴。

陈胜的将军葛婴在前线打仗,找到了一位楚国王室后人,立他为楚王。本来陈胜举事的时候打的是复兴楚国的旗号,国号也取作“张楚”,意思是张大楚国。就在葛婴以为做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时,他听到了陈胜称王的消息。他又忙不迭地满怀歉意砍下了楚王的脑袋。

“我就这么一刀。”葛婴回来给陈胜讲故事,绘声绘色。陈胜耐心地听完,拍拍葛婴的肩膀:“你干得很好。”随后冲左右摆摆手。葛婴满怀不解地被砍下了脑袋。陈胜认为,葛婴虽然杀了楚王,但是不忠之心在先,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有两个人完全理解陈胜的心思,一个姓朱,一个姓胡。这哥儿俩经常跟陈胜咬耳朵,一个咬左边儿,一个咬右边儿,陈胜硬是不觉得吵。两个人把陈胜的头像刺在胸脯上,头像的原型觉得这行径可以推广。他任命这哥俩儿全权监督自己的臣下,检查他们的日记,监听他们的电话,发觉有异志者就地正法。如你所知,很多人没有异志也掉了脑袋,因为他们跟朱、胡二人的关系别扭。

将军们在外面拼杀,陈胜在新落成的宫殿里畅想未来。看着墙上挂着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条幅,陈胜心里,美!那是朱、胡二人请来的著名书法家的墨宝。

有一个以前一块儿给人家种地的穷哥们王二来看陈胜,在宫门口大呼小叫。“我跟陈涉,你们根本不知道。”王二的嘴撇得跟个烂柿子一样。看门的人不理这一套:衣冠不整者一律不得入内。

王二没办法,只得在陈胜可能经过的路上碰运气。饿了三天后,他的运气来了。“狗剩儿,是我啊,我,王二!”陈胜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小名儿很不舒服,但是觉得让这个乡巴佬见识一下狗剩儿的今天应该很刺激,就把王二带回了宫里。

“啧啧,狗剩儿,你阔了,啧啧。”王二质朴的话语给陈胜带来了满足,他决定让王二住一段时间。王二本性憨直,为了显得跟陈胜熟,把陈胜的陈芝麻烂谷子跟宫里的人抖了个底朝天,并立志写本《往事并不如烟》之类的书。王二的深情回忆最终招来了陈胜的大砍刀。

陈胜的老丈人来看他。陈胜坐在王位上,眼睛看着鼻子,鼻子对着心,哼哼哈哈,不咸不淡。老头儿一怒之下不告而别:“什么东西!日子长不了。”

老预言家一生中就说对了这一件事。陈胜当了六个月王,能人跑光,手下兵变,被自己的司机杀掉。陈胜用一百八十天逐渐展示了一个贫雇农的本色。在《汉书》里,班固改变了司马迁的做法,把陈胜跟项羽放到一块儿,有道理。

陈胜世家篇4

在语文备考中,背诵一些重要的古文知识,对中考语文的考试是有帮助的。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三峡南北朝: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黔之驴唐代: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3马说唐代: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a href='//xuexila.com/fanwen/shiji/' target='_blank'>事迹迫找曰埂L?a href='//xuexila.com/jieri/dahan/' target='_blank'>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5陋室铭唐代: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6陈涉世家(节选)两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7桃花源记魏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8与朱元思书南北朝: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陈胜世家篇5

惊喜:老父寻回小女,亲情失而复得

2013年6月12日,陈学章带着妻子谭珍的临终遗愿踏上了艰难的寻女路。

27年前的那个冬夜,谭珍产下第四个孩子。陈学章和谭珍是江苏海门乡下农民,原本就穷得揭不开锅,老四的降生令全家面临计划生育罚款。夫妇俩无奈决定送出小女儿找他人抚养。谭珍的表姐卢兰说自己一个同学嫁到哈尔滨,想抱养孩子。听说对方“双职工,家庭富裕”,夫妻俩动了心。

4天后,卢兰将孩子抱走。此后,每每想起被抱走的小女儿,夫妻俩难免暗自垂泪。1990年,陈学章夫妻到海门经营水产生意,生活逐渐有了起色。2013年,谭珍被查出肺癌晚期。弥留之际,她拉着陈学章的手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送走女儿,你要把她找回来,全家团圆……”陈学章含泪点头。

陈学章很快找到卢兰,几经询问得知:原来,当年女儿根本不是被人抱走抚养,而是被卢兰以500元的价格卖掉了。陈学章犹如五雷轰顶。他顾不上找卢兰讨说法,按照线索,辗转找到位于哈尔滨郊区的买主,却被告知,女儿5岁那年被转手卖到北京怀柔区。得知女儿两次被卖,陈学章心如刀绞。

在寻亲志愿者程志峰的指点下,最终经过DNA对比,陈学章锁定家住北京怀柔区益田小区的万胜丽。2014年2月,在大儿子的陪同下,陈学章来到北京怀柔影视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小女儿。只见一个小烧烤摊前,28岁的万胜丽用火钳扒开炭火,一边往烤串上撒辣椒粉一边咳嗽。陈学章的心一阵痉挛。

万胜丽在怀柔农村长大,初中没毕业养父就去世,从此辍学四处打工。多年来,她当过服务员、在影视城当过群众演员,最后在这里经营烧烤。听前来认亲的陈学章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万胜丽冷冷地问了一句:“你们找什么?”陈学章难过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你在北京无依无靠,跟我回海门吧。你的哥姐都等着你回去。”万胜丽不为所动。

父子俩一直在烧烤摊旁陪到凌晨。万胜丽收摊后,陈学章讨好地帮她推车回出租屋。万胜丽租住在一间胶囊房,一套130平方米的房间被木板隔成8间屋子分别出租,万胜丽的“家”只放得下一张床、一个小衣柜。

当晚,陈学章态度坚决地对大儿子说:“一定要想方设法将你妹妹接回海门。哪怕她不愿意在海门生活,能回去住一段时间,给你妈上个坟也好。”

此后的几天,父子俩每天都去看万胜丽,陪她出摊。看到寒风中她徒手推车,哥哥陈方里马上去给她买了棉手套、棉护膝。迟来的关怀和爱终于打动了万胜丽。2月6日,万胜丽答应和父亲一起回海门过年。

在回家的火车上,父子俩从万胜丽的口中得知:小时候她在第一个家庭里受尽虐待,到了第二个家,养母没多久也生下孩子,她成了保姆,年仅9岁就给全家人洗衣做饭。养父去世后,她在同学的建议下在寻子网做了登记,但从没奢望过家人真的会来找她。

看着年纪轻轻的女儿因过度劳累手指关节粗大,背微微佝偻,陈学章的心揪成一团。他同儿子商量:“这些年你和两个妹妹结婚我几乎花光了积蓄,如今,你小妹妹回来,我也没有什么钱,想把玉蝉送给她做见面礼。”那只玉蝉兄妹三人都知道。那是20年前,陈学章曾在海边救起一个溺水老者,对方为表达感谢赠送给他的。父亲一直不曾离手。陈方里表示尊重父亲的决定。

万胜丽到海门后,大姐送来羽绒被,二姐拿来磁疗枕。大哥陈方里还拿出5000元钱作为见面礼。见儿女们相处如此融洽,陈学章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大年初一,陈学章带着四个儿女去给妻子烧香。随后他当着大家的面,将玉蝉送给万胜丽。万胜丽此后一直跟父亲住在位于解放中路锦绣花园的房子里,白天帮父亲去大洋水产批发市场做生意,晚上陪父亲散步、看电视。那段时间陈学章的心情特别好,每到周末,他就给儿女们打电话,要求他们必须回家一起吃饭。如果不是万胜丽偶然间发现那只玉蝉很“值钱”,可能这种幸福会一直延续下去。

震惊:重金的考验,亲情饱受摧毁

2014年4月的一天,万胜丽看央视《鉴宝》节目,竟然看到与自家那只一模一样的玉蝉!经专家鉴定,这只玉蝉市场参考价高达200万。她这才知道,玉蝉属于秦汉时期权贵人家的陪葬品,因玉器的雕工线条极其简约,一般不超过八刀,被俗称为“汉八刀”。万胜丽赶紧叫来父亲,激动地问:“你以前知道吗?咱家的玉蝉是件宝贝啊!”父亲满脸惊讶地摇头:“当年有人出过三万元,我没舍得卖,没想到这么值钱。”

第二天,万胜丽拿着玉蝉到古玩市场打听。几个老板都说价值上百万元。她不敢多待,赶紧抱着宝贝回家。随后的日子,万胜丽寝食难安。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该如何处理?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她忽然接到大姐陈方迎的电话,得知大姐夫刘尚军肾衰竭住院。大姐泪流不止:“要做透析,注射丙种球蛋白,每天的费用在2000元以上……”父亲二话不说,取出仅有的一万余元积蓄,大哥和二姐也想办法凑钱。万胜丽也取出全部积蓄一万八千元钱,给了大姐。

几天后,万胜丽到病房给大姐送饭。大姐忽然一把抓住她的胳膊问:“那个玉蝉还在不在你手上?我听人说都上电视了,值好多钱。”她支吾道:“还不一定是真的假的呢。”大姐大叫:“咱拿去找专业机构鉴定一下不就行了吗?”大哥陈方里也说:“如果只值两三万元钱,爸送给你就算了,如果值几百万,肯定咱兄妹几个都得有份儿。而且眼下尚军看病需要钱,如果是真的就赶紧卖了分一分。”

万胜丽心里“咯噔”一声。多年来,陈家亏欠自己太多,玉蝉分明是父亲给她的,凭什么他们说分就分?而且这么多年她和哥姐并没有很深的感情,没有义务帮他们。

2014年底,大哥陈方里等兄妹三人委托姑妈去找小妹万胜丽,帮大姐解燃眉之急。万胜丽明确告诉姑妈:“我和哥姐没有什么亲情可言,我的财产不会分给他们。”年前,陈学章打电话征询兄妹几人在哪里吃团圆饭。陈方里和两个妹妹都表示不愿和万胜丽吃团圆饭。万胜丽抢过电话,轻蔑地哼了一声:“好像谁求着跟你们吃饭似的。”随即挂断电话。

当天晚上,陈学章看着老伴生前的相片喃喃自语:“大半辈子咱都在想团圆,可是女儿找回来了,还是没法团圆……”

2015年大年三十早上,陈方里和两个妹妹气势汹汹地冲进房间,一把抓住万胜丽的衣领怒问:“你把玉卖了?”万胜丽火冒三丈:“卖不卖关你们什么事!”没想到,陈方迎上前一巴掌打在万胜丽脸上。万胜丽一手捂着脸,另一只手跳起来抓她头发。兄妹四人扭打成一团……

悲痛:玉碎人亡,惊醒满堂儿女

陈家的这个年在闹心的气氛中过完。万胜丽提出回北京,父亲问她:“非走不可吗?”被这么一问,她又有些可怜老父亲,搬走的事被拖了下来。其间,陈家三兄妹轮流上门找万胜丽理论。一次在饭桌上,万胜丽再次跟陈方里吵起来,一旁的父亲当场起身,把一桌子菜给掀翻,大哥这才收起拳头。最后,一家人不欢而散。

2015年5月7日,大姐夫因病去世。得知消息,万胜丽心里感到些许内疚,不敢去参加姐夫的葬礼。大哥来接父亲参加追悼会,她躲在卫生间不敢出去。为此,大姐认为万胜丽冷漠无情,称是她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要求父亲把万胜丽赶出家门。大哥带着二姐也来了,扬言要和万胜丽断绝关系。三人请求父亲至法院,要回玉蝉。万胜丽看到,父亲脸色苍白地瘫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三人离开后,父亲敲开万胜丽的房门,老泪纵横地说:“你能不能念及手足情,分一点钱给他们,别让你妈死不瞑目。”万胜丽告诉父亲:“玉蝉真的没卖,我就是不服气,宁愿不认他们也不会分他们半毛钱。” 陈学章的声音变得很轻:“那你拿出来给我看一眼,我就相信你。”她打开行李,小心翼翼地将玉蝉捧出来。谁知父亲忽然抢过去狠狠摔在地上。顿时,玉碎了一地。

万胜丽愣了半天,最后收拾好行李,冲父亲大叫道:“我一直是孤儿,我没你这个爸,我没有家。”说完摔门而去。万胜丽走后,陈学章给陈方里等三人都打了电话,让他们和睦相处,有机会还是要把小妹找回来。最后一个电话陈学章打给小女儿,万胜丽直接挂断。

2015年6月18日凌晨2时,陈学章跳楼自杀。

玉碎父亡,这一结局惊痛了儿女。万胜丽泪流不止,怎么也没想到老父亲会走这么决绝的一步。她一生遇到的都是寡情之人,唯有父亲让她感到亲情的温暖,可是自己回报给他的却是如此冰冷的争斗。想起父亲一年前带她回海门时欣喜的样子,万胜丽如万箭穿心。陈方里和陈方圆也从利益之争中清醒过来,痛哭失声。

陈胜世家篇6

【课标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王朝仅存二世历时15年就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声名显赫的秦王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设计意图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课本,阅读材料,思考归纳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之一:沉重的赋税;

秦的暴政之二: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秦的暴政之三:残酷的刑法;

秦的暴政之四: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官逼民反  陈胜、吴广起义

视频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是遇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被处死。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1.结合课本和《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口号、经过和结果。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合作学习: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会。因为秦朝的暴政是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肯定也会有他人起义。遇雨误期只是一个诱发因素,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快速发展,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声势浩大,但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大,起义很快就失败了。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这场战役里包含了哪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你怎样看待项羽的这种做法?

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由文臣萧何张良和武将韩信辅佐的刘邦直捣黄龙,进军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以此为标志,秦朝灭亡。所以说,是谁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刘邦。

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

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2.讨论:

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质疑导学:学完了第9、10课,请试着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总的来说,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课堂小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得民心而得天下。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

陈胜世家篇7

自那之后,我就对这同名同姓的陈胜上了心:课堂上我就挑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背诵基本篇目也让他来展示。虽然回答的问题不尽全面,但每一次我决不吝对他的表扬,尽力挖掘他答案中的闪光点。而且他在被课文时,声调就像戏剧演员在表演一样,其富有特色的腔调让人忍俊不禁,而这时他也总是涨红了脸,懊恼之情溢于其上。而我便会用一本正经的表情告诉他:“你背的很流利,如果能放慢速度,像读课文一样把课文背出来就好。”后来他虽然还是用他那喜剧演员的腔调,但我们师生已做到了面不改色,而他便也能在这样的气氛中流利地表演完他的课文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他渐渐的向我敞开了心扉,我知道了:原来他对历史上的陈胜也很是熟悉,他姑姑给他取名陈胜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可惜他未能名副其实。听着他底气不足的介绍,我知道我对他的特殊关照还远远不够。怎么能让他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自信去面对呢?通过对他多方了解,我决定就从陈胜这个名字入手。我在班内发动学生来了解陈胜这个少有鸿鹄之志、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富于反抗精神的陈胜王。在这期间我充分让陈胜展示他所知道的历史史实和典故。果然同学们对他和历史上的这位反秦第一人同名同姓很是羡慕,更深深佩服于他知道的那么多历史故事。那一阵我注意到他的头高高的昂了起来,脸上带了极易察觉的一丝微笑,衬得他脸上的那道疤也不是那么的明显了。与人交谈时虽不是口若悬河但至少敢与对方正视了。

看到日渐活泼的他,我很是欣慰。有一天我不经意间听说,陈胜的历史考了满分,创造了他自己的乃至全班的奇迹。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知道陈胜战胜了自己,获得了他学业上的第一次成功,我更相信他还会获得属于他的无数次成功的。偶然的我又发现他回答问题背课文的腔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虽称不上字正腔圆但也是一板一眼了,甚至是从容了很多。

接下来我着重加强了对他写作能力的提升。记得初一时他的作文是一段到底,全文只有一个标点符号就是实心点。我在作文的形式上不厌其烦的给他纠正,现在他的作文虽有了外在的改观,但内容总是一个历史故事加一个固定的模式(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或我明白了什么)。如何提高?我决定还是得鼓励他、放大他的闪光点。终于我发现有一次他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我们的作文要求很是契合。当着全班同学我读了他的不尽成熟的作文,并大力表扬了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号召全班同学读历史,增加自己的历史厚重。一时间全班掀起来读历史的热潮,陈胜的历史故事书受到了全班同学的青睐,人人以争读历史书为荣。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趁机知道大家如何用历史故事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更多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去讨论如何具体用一个事例。我观察到陈胜每次都听得很是认真。又过了一年,我发现陈胜的日记作文会写得扣题了,而且还能就故事谈自己的见解了。全班的作文也能引经据典,深刻地多了。这真是一件双雕的好事。

初三上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学习了《陈涉世家》。在学习时陈胜出尽了风头:介绍有关史实、翻译课文、背诵某些名段,甚至补充陈胜的作战细节和称王后的故事。看着他眉飞色舞的自信样,我有时都无法和第一次见面时的那个陈胜联系起来了。

陈胜世家篇8

当秦二世得到陈胜起义的消息后,立即派使者前去打探消息。回来的使者向秦二世报告,陈胜反秦起兵。

秦二世召集朝中博士、儒生,询问此事,楚国戍卒陈胜已经攻下蕲县(大泽乡隶属蕲县,在今江苏宿县东南),你们看该怎么办·博士、儒生三十多人回答,身为臣民,绝不允许拥兵作乱,拥兵作乱就是死罪,杀无赦!希望陛下尽快发兵剿灭。

秦二世一听,气得脸都变色了。

正在秦廷待诏的叔孙通一见秦二世脸色陡变,立即上前说。说得都不对!说得都不对!始皇帝统一天下,四海一家,六国郡县的城墙一律被拆掉,兵器全被销毁。如今明主在上,法令完备,官员奉职,地方服从中央,哪有人敢造反·这不过是一些鼠窃狗偷的家伙,何足挂齿(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秦二世一听,龙颜大悦,连声说,好,讲得好。其他博士,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秦二世下令,把说造反的儒生通通抓起来,说盗贼的儒生全部放回。首倡盗贼说的叔孙通赏二十匹绢帛,一身衣服,正式任命叔孙通为博士。

叔孙通一出宫,和叔孙通共事的人都抱怨他,先生怎么能这样讨好皇上(先生何言之谀也)·叔孙通说,我该怎么说·我都差一点脱不了虎口!说完,叔孙通立即收拾行装潜逃回薛地。项梁率兵到达薛地,叔孙通立即投奔了项梁。

此后,项梁定陶战败被杀,楚怀王熊心到达彭城,收缴项羽、吕臣的军队。叔孙通看到楚怀王行情看涨,改投楚怀王。项羽入关,将义帝强行迁到南方,义帝手下的群臣看到义帝被放逐,纷纷离开义帝,叔孙通也离开义帝,加入到如日中天的项羽阵营。汉二年,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西楚国国都彭城,叔孙通看到项王都城被刘邦攻占,汉王势力大增,于是叛楚降汉。

刘邦称帝,叔孙通因为建立朝仪,成为西汉开国大臣。

汉十二年,高帝刘邦想废嫡长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叔孙通极力反对刘邦废立太子,并且说,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意思是说,你要强行废立,我先死在你面前。当然,刘邦没有强行废立,叔孙通也没有死在刘邦眼前。

秦二世时,叔孙通如果讲了真话,极有可能被杀,他选择了讲假话:领导喜欢听啥咱说啥呗。刘邦废立太子之时,同一个叔孙通竟然以死胁迫当今皇上。为什么叔孙通在秦二世面前那么怕死,到刘邦面前就那么不怕死·其实,叔孙通才不会为讲真话而死。叔孙通遵循的是权力法则:面对握有生杀大权的皇帝,你想听啥我说啥。想听假的,有;想听真的,也有。需要判断的只有一条:领导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对领导讲真话是忠于职守的表现,但风险实在太大。叔孙通敢在刘邦面前讲真话,而且不惜以死相胁,是因为他看透了刘邦,对刘邦这样的皇帝讲真话,甚至顶撞刘邦,都没有风险。

秦二世是个昏君。

昏君不明大势。他不知道陈胜、吴广的起义是一场足以毁灭秦帝国的大地震,引发的全民大起义是无法抵挡的。

昏君不愿听真话。他不愿承认有人起兵反秦,也不愿有人在他面前讲这是一场足以毁灭帝国的大地震。

昏君无自知之明。秦二世过于相信秦帝国的强大。强秦灭掉了六国,二世胡亥杀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这一切皆缘于秦帝国的强大,缘于皇帝的权势。帝国的力量,皇帝的权势,使得秦二世不愿听真话。

上一篇:妹妹小说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