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范文

时间:2023-11-27 20:00:38

因小失大篇1

马靖壹

“第一名……第四十名,王豪然……”我听到这个成绩,并不惊讶,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大徒弟——王豪然又进了倒数后十名。因为王豪然可谓是“精打细算”。

对于玩的时间,他从来都不敢耽误,而在上课时,他从来毫无顾忌,连老师讲的问题也不认真记在笔记本上,总以为省事,占了便宜了,因此这次语文试卷他以76分的烂成绩光荣地上了“懒汉榜”。

看着他76分的试卷,我望着天边的红霞,突然想起了不久以前给我讲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实本分的人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的酒味道好,绝不掺假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有一天,店主有事出门了,店主的妻子往酒里掺水,赚了便宜——只有五两银子。店主回来后,听说此事,忧心忡忡地说:“你因为一点小便宜,就坏了我们酒店的生意,我们的酒店算是完了。”果然,不久,这店门前萧条冷落,很快关门大吉了。

听完故事,我又联系到了现实许多贪官污吏贪图一点钱财,甚至将公款据为己有,最后还是得在铁窗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更有甚者,仗着自己公款吃喝,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想着: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钱,他们必定会受到惩罚。他们只为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了长远的利益,真是鼠目寸光。

我的思路被突然打断了,我清醒过来,给王豪然说了两个实例,他也茅塞顿开。夕阳西下,我望着天边的红霞,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

指导教师

因小失大篇2

齐王不支持自己的军队

五国诸侯联合攻打齐国,齐王派触子作为将军应战。齐军粮饷不足,触子希望齐王能赏赐一些粮饷,不料竟遭到了齐王的拒绝。

在极度缺乏粮食和钱财的情况下,齐军连连败退,齐王被迫放弃都城逃走。敌军攻打到齐国一个叫美唐的地方,抢走了很多金银珠宝,吃饱喝足了才回自己的国家去。

为了一时的小利,齐王拒绝支援自己的军队,却因此被敌方的军队攻破城池,失去大量的珠宝,这就是因小失大的故事。

石牛里的金沙

秦惠王一直都想攻打蜀国,只是由于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一直也没有机会出兵。一天,秦惠王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命人把金子磨成细沙装在石牛里,故意招惹秦蜀边境的人注意。蜀国人见到装着金子的石牛,贪心四起,纷纷推着牛往家走。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石牛身下有个小小的洞,蜀人一边走金沙一边从洞里流出来。秦国的部队就一路沿着金沙的痕迹打到了蜀国。

蜀国人贪图石牛里的金沙,争着抢着想要据为己有,推回去金子也引来了秦兵,最终落得贪小失大的杀身之祸。

想偷金子丢了布

因小失大这样不划算的事情有很多,大部分都在事情发生后,才衡量出轻重,造成损失后才后悔当初为了蝇头小利做出的决定。

市场上有两个相邻的摊位,一个卖金子,另一个卖布。买布的人倒是不少,但是需要商家不停地丈量尺寸,比起卖金子的要辛苦多了。可卖布的老板看着收入日渐可观,即使工作辛苦,心里依旧很高兴。

有一天,来了一伙要买金子的人。由于担心金子的真伪,买金子的要求老板用火来烤金子。听到有人要用火烤金子,立马围过来不少看热闹的人,隔壁卖布的人也凑了过来。

在拥挤的人群中,卖布的老板看到检验后的真金放在一边,不由得起了贪心。于是,他趁着大家不注意,偷走了被火烤过的金子。卖布的老板怕被别人发现,就将金子藏在了布里面。没想到的是,由于金子温度过高,居然把布给烧着了。没一会儿工夫,布就被烧成了灰烬,里面的金块也掉了出来。

此时,警察听说市场着火,匆忙赶到,调查后发现,大火是由卖布的人偷金子引起的,当即就把他押走了。大家纷纷指责卖布的人,为了贪图一块金子的小利,却烧光了自己所有的布,结果损失惨重不说,还要接受偷金子的惩罚,真是因小失大啊!

钱博士有话说:

因小失大篇3

张云腾

因小失大,大家也许听过这个成语,意思是说因为贪图一点儿小便宜,而造成了大损失的意思。

我曾经见过一件事,就是因小失大的故事:

“老兄,借个电话。”有个人问我哥哥借电话,他打通了电话,也不知是打给谁的,他便说:“记住买馒头时买一块的,别买1块5的,回家搭公车。回去先别开灯,等天完全黑了再开,客厅有两盏灯,只打一盏,别浪费了电。看电视玩电脑屏幕暗点,要不也费电……”等他说完后,都过去10分钟了。当他还回手机时,还不住念叨:这年头,谁不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宁死做个吝啬鬼,也不去做个大方人。

说罢,他徒步往家走。原来,他就住我家旁边,听说还是个小老板。知道这一信息后,我便开始了观察活动。

几个月以来,他仍十分小气。到了晚上没停电时,也见他点着蜡烛。我不禁会说:“这才是真正的‘烛光晚餐’。”

又过了一两个月,他开始不太吝啬小气了。看来,他的雇员受到了摧残,从百十来个速减到十来个。小小厂子面临“关门大吉”,他也有口难言,本想赚小便宜的,却酿成大祸。

如今,他又有了一句口头禅:要想成大器,不要小便宜;要在世上混,不能太小气!

因小失大篇4

面对平台贷款可能因融资链断裂而发生大规模违约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一改不允许平台贷款展期的立场,从去年10月底开始不断释放信号,允许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调整还款安排。近期,市场更传出银监会已经出台展期标准,并征求业内意见。

可以预计,这一监管态度的微妙变化,将使年内发生平台贷款大规模违约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短期内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一大不确定因素也得以消弭,银行和政府都因此松了一口气。但是,困扰决策者多时的平台贷款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体系三方在如何分担平台贷款损失的问题上继续抱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必将削弱中资银行原本就脆弱的风险文化,强化地方政府的投融资预算软约束倾向,延误亟待推进的中央和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平台公司财务状况脆弱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通常较弱。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资金进行公共项目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按照银行对借款人的最低财务要求,将财务杠杆率用到极致;再加上项目子公司贷款的杠杆放大效应,平台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的比比皆是。

一些新组建或重组不久的平台公司表面上资产负债率不高,只有50%左右,其实主要依靠随意高估注入平台的土地价值来达到降低财务杠杆的目的,对于改善平台公司的现金流偿债能力毫无帮助。

更有甚者,一些名义上归属于平台公司的土地根本没有进行产权划转登记,地方政府只是承诺将土地未来处置后的净所得,以注资时的评估值为限划拨给平台公司,因此连银行贷款抵押物的作用都起不到,对银行来说堪称“画饼充饥”。

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地方政府过去几年里通过平台公司大规模集中借款投资,导致债务利息负担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平台公司投资的大量固定资产项目或者还处于建设期,或者本身就属于微利甚至公益性质的项目,经营收入的增长远远赶不上费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幅,即便加上财政补贴收入,利息保障倍数基本也只在2倍以内。

此外,平台公司为了节省利息支出或者受制于银行的贷款意愿,往往用较短期限的贷款为投产期即达数年的长期项目融资,导致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情形。

基于一般公司信用评级方法论,笔者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个体信用质量充其量平均处在“B”级水平。参照标准普尔全球公司债的五年历史累积平均违约率数据,这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在平台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时不提供任何额外的资本或流动性支持,那么在未来三年内,约30%的平台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

以2011年11月末全国平台公司贷款余额9.1万亿元估计,将有约2.7万亿元贷款可能成为不良贷款。

地方政府代偿意愿不高

平台贷款的潜在损失并不必然转化为银行体系的实际损失。从经营现金流的角度看,平台贷款的预期损失尽管已经摆在桌面上,这些损失会如何在银行体系、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分配却还不确定。

银行究竟最终会承担多少损失,取决于地方政府对平台公司的实际支持程度。从目前的情形看,指望地方政府会在已经纳入其支出安排的日常性财政补贴之外,向2.7万亿元潜在的问题平台贷款提供大量额外的财政支持是不切实际的。

这一判断并不是说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高到无法提供支持的地步。虽然压力日益增加,但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依然能够应付平台贷款当前的付息支出和少量还本压力,这是绝大部分平台贷款至今尚显现为银行的正常贷款的根本原因。

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看,即便将平台贷款全部纳入政府债务统计,按照审计署披露的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债务收入比不超过100%和当前利率水平估计,地方政府债务应当不足地区生产总值的25%,付息支出占当期财政收入的比重应在5%左右。考虑到国内地方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长期静态付息率更低。

这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债务依存水平,很难说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严重。更何况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看,中国地方政府在巨额债务之外,同样拥有大量现金流稳定的公用事业资产,倘若加以变现,相信资不抵债是小概率事件。

然而有能力代位还款是一回事,有没有意愿代位还款则是另一回事。我国地方政府的信用文化历来有所欠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收支分配制度安排的不对称,以及对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始终缺乏有效约束手段,使得地方政府通过银行借贷补足地方投资缺口,再制造坏账倒逼中央政府承担投资缺口的行为屡禁不绝、屡试不爽。

以本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帮助企业解困,有意无意地助长甚至直接导演了地方国有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各类兼并破产或重组活动。

就当前的平台贷款问题而言,以土地作为主要手段撬动大量银行信贷几乎成为地方政府快速拉动经济的不二法门,但如果观察平台公司高度集中的债务期限结构和付之阙如的还款规划,在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体制不做大的调整或者地方国有经济不进行大规模退出的情形下,很难想象地方政府究竟打算如何还款。

银行监管当局无奈妥协

正是出于这种顾虑,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采取了强硬的监管立场,一方面通过限制平台公司再融资和贷款展期,迫使地方政府增加对平台贷款的风险抵押物,从而降低银行体系的最终损失;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平台贷款的监管分类和提高损失拨备要求,迫使银行展开平台贷款的抵押物追加和还本付息条款重订工作。

过去几年,尽管国内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比率节节降低,但监管当局却在信贷损失拨备要求上层层加码。这表明监管层已经预计平台贷款将在未来几年给银行体系造成大量信贷损失,因而未雨绸缪。

监管层的措施(特别是不得进行展期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与地方政府谈判的地位,或多或少降低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敞口,表现为近三成平台贷款已经满足了银监会设定的条件,转为一般公司贷款管理。然而去年上半年以来爆出的一系列平台公司威胁违约事件,说明银监会的平台贷款风险化解思路已经遭遇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弹,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

很显然,如果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允许平台贷款大规模展期,会助长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和最终损失转嫁银行的轨道。但如果地方政府因无法获得再融资而采取不合作态度,大量处于建设期的平台贷款项目将不得不停工,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投资下滑风险,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不良贷款。

投资事前无效率、但事后追加投资却能够降低最终损失,这正是软预算约束的本质。监管当局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上,无奈接受现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监管容忍仅是隐藏问题

一刀切的平台贷款展期禁令或许过于苛刻,允许银行对平台贷款进行重组具有经济必要性。但平台贷款重组应当在银行通常的贷款重组和风险分类框架下进行,从而凸现平台贷款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银行股东、经营管理层和存款人都能够对潜在的信贷损失具有清醒的认识,促使利益相关各方采取一致的积极措施来加强平台贷款管理,并消化损失。

然而,如果监管者实施监管容忍,允许银行推迟对不良平台贷款的确认,却只会将问题隐藏在幕后。相对银行短期财务得益,对平台贷款的监管容忍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不仅打击投资者信心,而且会妨碍利益相关各方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的共识,削弱中央决策者采取有效行动的动力,最终给中国银行体系酿成巨大风险。

例如,近年来,国内监管当局在放松利率管制问题上一直谨慎从事,屡屡表示利差保护对于吸收和化解银行业潜在信用风险的重要意义。而面对银行业当前极低的账面不良贷款率,决策者的逻辑很难有说服力,国内公众舆论对中国银行业屡创新高的巨额利润及其从业人员天马行空的薪酬水平普遍不满。

首先,投资者信心将遭到打击。

如果真的实施监管容忍,银行业的信息风险将上升、透明度将降低。在监管层已花费十年时间努力提高银行业透明度的今天,这将动摇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信心。

这对投资者信心的长期打击将代价高昂。国内外投资者最终将因增加的信息风险而对银行的债务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目前正值中国政府努力构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形象,以及中资大型银行在全球债务市场上日益活跃以支持其海外扩张之际,这一风险的意义特别重大。

其次,道德风险将加剧。

实施监管容忍将放缓中资银行过去几年中不断展开的商业化进程。道德风险将加剧。一些草率的中资银行可能因此受到鼓舞,继续激进地向商业上不可行但政治上重要的项目提供贷款,但更为谨慎的银行却遭到融资成本上升的负面打击。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成本被人为降低,私人部门借款人也将面临被挤出的局面。所有上述结果将打击健康的竞争,而这是中国银行业市场所特别需要的。

第三,监管容忍的短期财务得益不高,却可能导致最终信贷损失上升。

目前还不了解有多少平台贷款可能会获准展期。假设这一数字会达到3万亿元(接近2011年末国内贷款总额的5%),监管容忍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将信贷损失人为降低800亿-1000亿元人民币,还不足中资银行2011年拨备前盈利1.3万亿元的8%。

即便是这一点短期财务得益,也可能仅仅是空中楼阁。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地方政府可能失去改善平台公司业绩的动力,中央政府也缺乏从根本解决平台贷款问题的外在动力,信贷损失反而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应尽快明确损失分担

不管是贷款重组还是监管容忍,都只是将平台贷款的风险化解问题往后递延,谈不上彻底解决。

虽然采取贷款正常重组的方法在改善透明度、至少减少银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上要优于监管容忍的做法,但依然无法真正遏制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和道德风险。至于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等思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充其量能够解决一部分平台公司的流动性问题。

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平台贷款带来的损失既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来吸收,也可以通过银行系统来吸收,但损失最终都很可能会转嫁到中央政府头上。只不过吸收损失的主体不同,对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过程就不一样,对相关当事方风险约束机制的影响就更不相同。

决策者既可以选择从资产方的信用增级入手,将损失主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内部消化;也可以选择从权益方入手,通过大规模坏账核销和中央政府注资,将损失主要在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内部消化。

就后者而言,难度主要在于如何确立对于中央政府注资规模的合理估计,以免不公平地侵占银行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技术上比较难以实施。

就前者而言,可以通过中央政府设立并加以担保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以债券发行为对价,按面值或一定折扣直接向银行收购有问题的平台贷款,从而将较低信用等级的平台贷款转换为具有高中央政府信用的债券资产。地方政府则以今后的中央财政转移收入或专项补贴为担保,向这一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继续履行平台贷款的还款责任。

这一政府埋单的思路能够快速解决眼下的平台贷款问题,但要彻底解决平台贷款问题,并防止类似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就必须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财税体制进一步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税收支制度安排,并建立激励约束兼容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制度。否则,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乱象恐怕依然难以杜绝。

因小失大篇5

我国《商标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续展注册经核准后,予以公告”。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商标到期,而办理续展注册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商标都因所有权人意识不到老商标的重要性,轻易地放弃了商标权。这对我国广大企业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纵观我国企业商标续展率低,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企业破产、倒闭,商标也随之消亡。这种情况导致商标不能续展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约为70%。商标十年一续,十年前企业还存在,十年后因经营不善、市场不好等种种原因,造成企业破产、倒闭,商标也随之消亡。二是企业没有注意到商标有效期限,错过了续展期。这些情况常出现在一些小工厂、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县区企业。这些小企业因没有专人负责商标注册证的保管,商标到期后没有及时发觉,等发觉后却已超过了续展期,想续展已来不及,只好重新申请。三是企业虽然存在,但效益不好,不愿花几千元钱办理续展注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变更、补证、评审及其他有关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缴纳费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在续展一件商标需缴纳三千元左右的费用,这一费用与办理各种专利、条形码等费用相比,还是比较便宜的。因为一次交费续展,可以使用十年,平摊下来,一年也只二三百元,但有些企业因商标意识淡薄、经营状况不好等原因,不愿掏这三千元钱进行续展注册,致使老商标错过了续展期。这种只顾眼前不看长远的现象,十分令人惋惜。四是企业承包人的各种短期经营行为,造成商标没有续展注册。承包期内我使用商标,不承包了或承包快到期了,对商标也就不管不问,不再掏钱办理续展,这种现象造成商标不再续展的也比比皆是。

以上几种行为,是我国企业商标续展率低的主要原因。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放弃老商标续展注册,都是不明智的。这么多老商标弃之不用,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部分省市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商标续展漠不关心,另一方面一些商标意识强的企业,还在盯着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老商标,期望对方续展期一过,就加以抢注。近日笔者所在地区有多家企业几次到商标事务所咨询,要求将安徽××县一件用在白酒上的××商标进行注册,这件商标很有地方文化特色,到期后又没有续展注册,只要一过宽展保护期,这件商标就会另有所属。还有一些企业商标有效期限已过,已经丧失了商标专用权,还在继续使用这一商标,这种情况不但造成了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侵犯别人的商标专用权,因为你不续展,别人如果注册了这件商标,你再使用就是侵权。

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十年前注册一个商标容易,现在办理续展注册手续也很简单,但今天要想再重新申请一件新商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为现如今我国一年就有十几万件的商标申请量,新商标撞车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且审批手续达一年半之久,这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老商标在评比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也占有很大优势。评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商标使用年限长短,老商标如果不续展,这种商标连续使用时间长的优势就会丧失。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对老商标进行续展注册,用好老商标,保护好老商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只要商标在,即使企业破产、倒闭,商标也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转让等,把老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盘活。一个商标,使用十几年,凝聚了几代工人的心血,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因企业的各种暂时困难而丢弃。失去一个使用多年的商标,也将会失去一个经营多年的市场。近期,笔者所在地区的“饮鹤泉”牌啤酒商标,因企业暂时处于困境,到期没有申请续展注册,“饮鹤泉”这一在当地家喻户晓的啤酒商标,如所有权人再不及时加以挽救,也许将可能永远地消失。

因小失大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管理;员工流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与大企业比资金、比实力。因而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往往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巨大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它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生产力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融资困难,经营管理落后,行业壁垒的存在等。在这些困难和问题中,人才流失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9年初,《中国青年报》的问卷调查就显示,人才流失已取代融资困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而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流失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企业必须为此付出高额的招聘及培训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成为了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个重要问题。因而,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影响、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现今的中小企业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留住人才,有效控制人才流失方面形成一个初步的方案,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这便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2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地位、环境、条件和实力在竞争中均处于弱势地位,人才在企业中难以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因而,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自1982年以来引进的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民营企业流失率为18.5%,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流失率,民营企业已达到14.7%和33.3%。这些人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外企或合资企业,其中,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景。

目前,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从国家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已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的员工成为真正自主的用人单位。个人已从被动地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在这种人员流动相对宽松的制度下,中小企业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同时,保持住员工队伍的稳定,避免和减少由于员工的流失而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就显得更加重要。

3 人才流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1)人才流失会造成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流失。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会带走企业的商业与技术秘密,而这些都是企业经过投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才拥有的,甚至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证。

(2)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上,造成经营成本的上升,如老员工离职后的生产损失成本及新员工的失误和浪费带来的成本等。同时,企业要重新招聘、培训新的员工,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也必然上升。

(3)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会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如果一个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过高,会使得企业员工队伍过于不稳定,从而使一些员工认为企业没有能力吸引并留住人才,并感到本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更加重了人才流失。

(4)大量的人才流失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因而当大量的员工流出企业时,企业的各项工作的衔接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同一工作由于人员的更替,新任员工对工作必然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从而也会影响到同一工作的连续性。

(5)人才流失会使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提高。人才流失大多会在本行业内发生,他们或是自己创业、自立门户,或是流向竞争对手企业。无论何种情况都有可能增强本企业竞争对手的实力。使得强“敌”弱我,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反差。

4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讨

中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人才流动观念的更新和受功利价值观的影响。组织因素就是指企业因自身存在不足而导致人才流失。个人因素主要是指跟个人要求有关的因素,如个人的收入、自我价值实现、住房、家庭、社会保障、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但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亦即人才流失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4.1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内部原因

4.1.1中小企业员工缺乏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目前,成长机会、发展机会已逐步成为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企业的首要条件,而就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来看,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景不明确。由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策略以及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严重,根本就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确。而作为企业的员工,人才的发展前景往往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因此,一些追求自我实现的企业员工就必然选择离开。另一方面,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成长空间有限。

4.1.2企业时员工管理激励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中目的不清、原则不明、方法不当,考核和评估标准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将企业的人才分类,不能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企业不能以科学的理论来认识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员工的激励措施,将薪酬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硬分离,结果使得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受到影响。

4.1.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同,轻易造成个人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4.2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外部原因

人才流失的外部原因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对企业人才流失率的影响,这又包括整个社会对员工流动的合法性和可接受程度的信念和价值观;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潜力及稳定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完善程度;竞争企业的竞争措施等,具体来说有:

(1)若整个社会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及稳定性,则受宏观经济的带动,企业也可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快的发展速度,从而可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相应增加,且能支付更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因而整个社会的员工流动率会偏低。反之,则会偏高。

(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也会对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产生影响。若整个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即相对于社会提供的职位而言,劳动力过剩。则人才不会轻易产生流动以避免失业的风险。相反,若整个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则人才可能能够比较轻易的找到更具有吸引力的职位,从而人才流失率会相对较高。同时,若劳动力市场已趋于完善,则对人才的随意流动的约束会加强,使得员工流动的随意性降低。反之,人才流失可能较容易发生。

(3)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收入差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工作、科研条件都远不如发达地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收入差别也很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5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否拥有人才,是否能留住人才已成为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胜负的关键。从企业的整体来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

5.1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摒弃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体制,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适当引进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转变用人观念。大胆使用有才干的外来人才,改变任人唯亲的状况。对留在企业里的各种近亲进行一次“清理”,能继续留用的视同外聘员工对待,根据其能力安排适合的岗位;对不能或不宜继续留在企业中工作的,要痛下决心坚决辞退。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把“人治”转变为“法治”,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权责对等。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适当放权,不应越权管理,以便为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5.2运用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策略

企业应制定出一套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并按此标准进行公开、公正、合理的考核及选拔以避免只凭印象及企业主的个人评价行事的做法。

同时,要注重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除去常见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外,还要注重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工作锻炼,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挖掘本企业员工的潜力,除了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应在员工中普及市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以使员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5.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

5.4加大违约赔偿力度以感应人才

违约赔偿是对目前人才随意跳槽的一种有效约束。企业应与人才签订明确的合同,以增强法律效应,防止人才的随意流失。

因小失大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流失;危害及对策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意味着核心技术的水平,而人才的流失无疑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甚至直接关系着企业命运。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拥有合适的人才,就代表着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人才流失对企业危害极大。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流失问题,员工的大量流失甚至已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凝聚人才,留住人才,防止员工流失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态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来看,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初步完成,大批民间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保持着百分之十五,每年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税收占全国税收的百分之五十一,社会零销售额占百分之六十。这些中小企业在发挥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更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竞争日益激烈,但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基础薄弱,缺乏强而有力的竞争优势,没有特色产品,且管理模式粗放,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往往难以生存。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下,人才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些核心技术人才甚至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命运和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大多中小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员工流失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应积极针对员工流失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员工流失,凝聚企业力量,统一企业目标。

二、中小企业员工流失带来的危害

员工流失是指企业不希望员工流出,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一种自愿流出。员工有辞职权利,所以员工流失问题是任何企业都不可回避的,想要降低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程度,企业必须想办法挽留员工,降低员工流失现象的发生可能。优秀的员工足以给企业带来质的改变,员工流失问题关系重大,企业必须提高重视。中小企业员工流失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在员工培养前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培养,这不仅会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消耗,还会产生各种费用,例如,安置费、培训费、招聘费、人工费等等。如果培训后员工流失,离开企业,企业付出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并且这些人才的流失,还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吸收,这无疑会增强对手实力。如果企业从新进行员工培养,就需要再次耗费培训成本,这无疑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另外,经过长期培养的员工多已掌握企业内部机密或企业核心技术材料,对企业内部情况有一定了解。一旦这种核心人才流失,十分容易出现企业核心技术流出,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这便会导致企业运营风险增加,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种现象在IT行业中时有发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核心技术往往是生存的根本,这些技术或机密的泄漏,便会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并且员工后期培养中多已担负重要岗位,一旦流失,必然造成岗位缺失,如果企业一时间无法找到可代替之人,就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甚至造成经营活动中断,给企业带来直接损失,影响企业整体运作。此外,员工在长期工作中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已达到一定水平,对企业客户需求十分了解,对企业业务特点和运作模式十分熟悉,这些员工的流失很有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现如今员工流失带走老客户的现象屡见不鲜,可见员工流失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员工流失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即使是当前发展迅猛的IT业,员工流失问题也十分突出,且流失的员工,多为高学历,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型和知识型员工。这些流失的员工多会跳槽到同行业企业或外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本科学历员工流失率超过百分之十七,研究生学历流失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二,博士研究生学历员工流失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五。这些员工往往是企业核心力量,自身携带大量知识和技能,具有管理经验,一旦流失十分不利于企业。中小企业想要控制员工流失,保障员工团队稳定,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三、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

通过前文对中小企业员工流失危害的分析,可以看出防止员工流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想要有效防止员工流失,中小企业应积极总结和分析员工流失原因,针对员工流失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稳定状态。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员工工作动力的产生起着决定性因素,个人因素会导致员工职业倦怠的产生,而职业倦怠是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个人因素和个人心理、自我效能、兴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员工行为往往受个人因素驱使,一些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加之工作内容枯燥、重复,便会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和动力,在这种负面情绪影响下便会想要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另外,还有一些员工认为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不符,企业制度和格局无法发挥个人能力,不利于自身长期发展,也会选择离开企业,寻找更好的平台。

2.企业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大多员工流失问题由企业因素导致。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经济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视,却忽视了员工培养,留给员工的发展空间较小,员工看不到晋升希望,工作中便缺乏动力和激情,觉得前途渺茫,最终便会选择离开企业。此外,目前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管理方式十分粗放,这不仅十分容易造成员工流失,更会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一些对手往往会利用这些管理漏洞,进行恶性挖角。

3.待遇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才对企业待遇问题越来越重视,待遇已逐渐成为人才去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类经常会在内心把工作中的报酬与付出进行比较,如果付出过高,却无法得到相应报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和不公平感,便无法安心工作,就会考虑跳槽。一些员工只有在得到想要的经济利益时,才会安心工作,如果付出与报酬不符时,这类员工往往会离开企业,选择更好的企业。竞争对手也是抓住了员工的这种心理,通过更好的待遇来挖角,毫无疑问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现象。

4.文化因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使员工认同企业,产生荣誉感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员工便会对企业产生情感,与企业达成一致的奋斗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关键措施。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情感文化建设,所以很多员工对企业情感淡薄,企业文化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员工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会轻易选择离开企业。

四、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对策

如何防止员工流失,凝聚人才,发挥企业优势,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稳定的人力资源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想要有效防止员工流失,首先中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上议程,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是防止员工流失,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时,必须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此外,为了更好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产生工作动力,应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企业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手段,对员工工作能力开发有着很大帮助。在合理的绩效考核下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大提升,工作责任心也会大大增强,且能够很好的消除员工负面情绪。绩效考核框架构建时,应结合岗位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内容应能够反映员工在工作中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状态,坚持奖惩结合原则,对工作不认真、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进行适当处罚,对优秀员工给予及时鼓励。激励应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单纯的精神激励难以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而物质激励难以使员工斗志和热情长时间保持,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员工所渴望的,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想要有效遏制恶意挖角,防止人才流失,福利待遇至关重要。满足员工一定物质需求,是留住员工的前提条件。福利待遇应结合员工实际需求,有规律的适时提高,如果盲目提高福利待遇只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此外,企业应建设透明化的晋升机制,让员工看到晋升希望,使员工产生动力,不愿意离开企业。另外,企业应加强对员工企业情感的培养,使其能够对企业产生情感,情感的产生便会使员工不会轻易离开企业。另外,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决定行动,凝聚人心,抓住员工思想,企业文化必不可少。中小企业应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从而产生责任感和归宿感,使员工热爱企业,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工作的开展。想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管理观念,坚持“为政以德”、“齐之以礼”,关爱员工、尊重员工,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以便于及时了解员工动态与心声,听取员工工作意见,容许不同声音,贯彻儒家仁爱、以德服人的精神,从而使员工心悦诚服,顺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员工渴望得到企业尊重和认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防止员工流失,留住人才的关键。只有受到企业尊重,员工才会留下来,安心工作,为企业创作利益。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经济环境下,人才成为了决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员工流失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些核心员工的流失,往往会陷入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总结和归纳人才流失原因,采用相应措施,凝聚企业力量,防止员工流失。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我国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2,13(11):119-124.

[2]马延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19(14):132-136.

[3]郭亮.我国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3,16(07):119-123.

[4]赵立勤.中小民营企业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1,15(03):116-151.

[5]闫文静.我国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识别机制及其对策分析[D].西北大学,2011,13(07):113-142.

[6]赵旺增.职业测评视角下员工流失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21(08):111-121.

因小失大篇8

下面是一小则故事: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买有用,而且是累赘,就把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碎了。

对于这个瓷器,这个人或许持有后悔的态度:为什么没有认真翻一下破纸箱呢?或许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就是一个瓷器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许还是自责的态度:都怪自己太不小心了,就这样错失一个瓷器。但不管是那一种态度,这个人都不可能再得到这件瓷器,即使再珍贵,也不可能得到,因为他错过了拥有它的机会。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一路走来,错失好多东西。譬如,错失了一件珍爱的东西,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或者一个重要的朋友等。但让我们失去这些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这些失去呢?

错失了一件珍爱的物品,原因可能是我们不小心、不曾注意过,但失去后,才知道那件物品曾对自己是多么重要。不管哪种原因,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不可能再完整的回来。失去后才会觉得珍贵,因此,对于失去的,先不要急着后悔,而是先想想以后该怎样对待对自己珍贵的物品,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错失的会是哪一件值得自己珍惜的东西。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错失实现梦想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与其整天躲在角落埋怨老天不公,不给自己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倒不如总结失败的经验,做出充分的准备,然后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其实,机会时常陪伴在我们左右,错失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一个人的心态也是决定抓不抓得住机会的重要性,如果每天杞人忧天,机会只能和自己是陌路,而不会和自己做永远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珍爱的朋友,或多或少。但错失这样的朋友又是什么原因呢?误会和不信任吧!与人相处,信任为先。知心的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难道你甘心就因不信任和误会而失去一生的财富?聪明的人,决不会这么做。朋友之间,小打小闹小误会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彼此有足够的信任,一切就都是浮云,小打小闹小误会也只是人生路的添加剂而已!

上一篇:妈妈教我一支歌范文 下一篇:大学毕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