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识范文

时间:2023-09-20 00:00:12

博闻强识篇1

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4、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5、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6、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7、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8、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9、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10、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11、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2、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13、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14、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15、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6、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17、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8、杅杅富人:杅杅:广大。学问的渊博,就象富有的财产。

19、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20、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21、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22、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23、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24、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25、通今博古: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26、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7、儒林丈人: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28、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29、大知闲闲:知:通“智”;闲闲:广博的样子。指才智极高的人知识渊博,眼界深远。

30、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31、多闻阙疑: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32、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33、知今博古:贯通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34、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35、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36、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37、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38、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39、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40、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41、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42、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43、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44、铄懿渊积: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45、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46、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47、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48、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4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50、老师宿儒:年纪大而学问渊博的人。

51、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52、铄古切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53、矜奇炫博:以奇异和渊博而夸耀、自负。

博闻强识篇2

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接受习惯和传递习惯的改变,使得微博传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地位受到了挑战。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创新的文本报道形式、丰富的新闻报道语言以及泛华的新闻内容等。微博传播自身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有利于新闻信息传播快速、及时、有效,符合受众在信息化时代下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但就近两年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微博传播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素,直接影响了微博传播新闻效率。本文将着重探讨改进微博传播的有效对策,促进微博更好的服务于新闻传播、服务于受众。

一、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影响

在近年来的“微博年度报告”中显示,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我们已经步入微博时代,微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但就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表现来看,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素,直接影响微博传播效果。下面是对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弊端总结:

(一)信息影响力受限制

由于微博用户通常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一些用户选择直接复制链接进行信息传播。这种方式的新闻信息传播,不能很好的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造成信息被忽略,直接影响信息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现代化社会中,这中微博信息发布方式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降低了新闻信息传播效率,从而影响了信息影响力,直接造成新闻信息传播范围缩小。

(二)信息碎片化严重

微博传播新闻信息具有一定不连续性,微博用户在采集和发布新闻时,呈现一种动态的碎片化状态,另外因受微博字数限制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发布信息从而补充大量的后续片段,因此微博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受众需要较长时间和持续耐性才能完成对这些碎片信息的全面阅读。同时,由于微博中专业把关人的缺失,信息可畅通无阻地得以发布和传播,定程度上会引起受众的误读。

(三)微博谣言传播广泛

微博用户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发性和自主性较高。由于微博平台的开放性,使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假新闻”现象,甚至造成谣言的大面积传播。例如,从2009年的“艾滋女”事件,到2011年的“食言抵御核辐射”事件,再到2013年“习近平北京打的”事件,由于微博用户的无中生有,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微博用户的广泛,以及发布信息的便捷性,为微博谣言提供了传播基础,直接影响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正确性以及判断性。

二、改进微博传播的有效对策分析

为有效规避微博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弊端因素,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微博传播有效率,促进新闻信息传播真实性和及时性,实现微博更好服务于受众。

(一)创新新闻采编及发布形式

微博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此,为促进微博的传播效果更为显著,首先要从新闻采编入手。新闻采编手段要具有创新性,充分结合微博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适当应用“犀利”手法进行新闻事实背后真实现象的抨击。就目前微博发应用布行形式来看,虽然有了“长微博”的发布功能,但受众在进行微博新闻信息浏览的过程中,还是会侧重于段微博的浏览,即节省时间,同时便于受众更快领会新闻中心主旨,达到新闻信息阅读的目的。因此,在微博新闻采编方法的应用研究中,要着重对短小篇幅新闻信息的采编进行技巧研究,提高受众接收新闻效率。例如,《广州日报》在新浪微博的信息发布中,对部分新闻信息采用幽默简短的方式进行传播,如在气象预报中称“雷雨行踪飘忽,出门可能中枪‘冰筒挑战’,小伙伴出门前一定记得带伞”。这种新闻信息的发布形式具有较高的新颖性,容易受到受众的关注,实现信息传播价值。

(二)促进微博信息全面化

为改善微博新闻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现象,要尽可能的实现通过“140”字的短微博发布,为受众有效传播具体的新闻信息重点。阿多尼和梅尼把真实分为主观真实、符号真实和客观真实三种类型,客观真实是指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指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主观真实指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人类的传播活动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论微博内容如何零碎,均是由微小的事实单元构成的,需有效组合加工这些信息碎片,从而建构更加全面的、完整的新闻内容并将其传播。另外,微博碎片也体现出不同的解读倾向,这也为受众提供了观察事件的多个角度,避免了从单一角度出发武断地去观察和思考新闻事件,解决了微博140字内容所不能解决的新闻深度问题。

(三)降低微博谣言影响

由于微博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很容易造成谣言的大面积快速传播,因此要降低谣言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要加强微博信息管理力度,一方面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管理,例如,目前我国出台的“新浪微博社区管理条例”,通过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新闻信息传播行为。通过法律法规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谣言的传播率,杜绝“秦火火”类似事件的发生。我国目前规定在未知新闻信息真假的情况下,任意转发信息超高500次以上,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这个规定的发布直接目的在于提醒微博用户在进行新闻信息转发和直接发布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广大用户负责。其次,是要加强微博用户的防范意识。谣言的大面传播与微博用户自身的辨识力差有着重要关系,微博用户对谣言的判读能力不高,在尚未进过准确判断后就进行信息的传播,一方面影响了用户自身对新闻信息获取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推动了谣言更为广泛的传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微博用户相关知识的科普力度,提高用户对谣言的防范意识。

结语:

博闻强识篇3

从服务的提供来看,博客具有空间免费、界面友好的特点;从内容及结构来看,博客具有文体自由、三维立体的特点;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博客具有个体凸显、结群自愿的特点。①正是以上特点,赋予了博客鲜明的新闻传播功能。

在社会学理论中,功能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显然这种作用或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明确提出了关于功能的两对重要概念:一对是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一对是显与隐。所谓正向功能是指要素对系统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是对系统的“贡献”;负向功能是指要素对系统的消极作用或影响,是对系统的“损害”。②下面仅就新闻传播中博客的正向和负向功能作一分析。

新闻传播中博客的正向功能

相对提升了新闻来源的可靠性。在BBS和IM交流中,由于交流平台的及时性和随意性,信息者很少考虑个人形象和社会责任,使网络新闻来源很不可靠。如果说BBS是自由搭乘的公交车,那么博客就是各自驾驶的私家车。在博客里,每个新闻主体有稳定的网上家园,需要长期地充实内容,表达自我。为了考察社会,形成认识,塑造自我,首先,他们要面向自己,真诚地叙说和思考,而后这些“未经编辑的声音”被他人真实地听到。其次,Blogger(开博客的人)要在自愿关联中相互监督,取得认同,这在客观上促使Blogger为自己的形象负责,提升了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再次,随着稳定关联之间情感的加深,信源责任感也会得到强化。

再次加强了新闻内容的渗透性。网络的及时性和多维性使它具有适合深度报道的特征,博客的出现,进一步为网络增加了强烈的渗透力。因为博客是“零进入门槛”③的技术,为每个公民提供记事、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因陀罗网”,新闻来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个Blogger是一个小雷达,扫描着周围的世界,同时又被“因陀罗网”扫描,这使一些隐蔽的社会事件、现象能被及时发现。另外,博客使新闻传播途径扁平化,绕开了“把关人”的阻隔,有利于表达鲜活的事实或感受。

有力支持了新闻制作的合作性。博客是个性表现的舞台,是了解他人的看台,同时又是群体合作的平台。网络新闻中,新闻主体明显分化、泛化,而博客将在分化的基础上完成新闻主体新的整合,这种整合通过新闻主体的合作和新闻机构的主导作用来完成。博客不仅为新闻合作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更通过自愿互联、争取信任提升了合作的质量。在网络新闻主体的交叉合作中,新闻机构将充分利用博客技术,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新闻机构可以凭借博客和随机个体、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更可以利用博客建立专业性很强的记者和新闻机构之间业务合作的平台。这种专业合作平台将构成整个网络新闻合作中的核心支架,支撑和组织新闻合作的进行。

新闻传播中博客的负向功能

冲淡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传统新闻传播中的信源基本上就是专门的新闻机构,这些机构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力求新闻具有真实性,并在传播中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可通过“议程设置”来引导舆论,平衡社会关系,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新闻机构的专业人员不仅熟悉新闻制作的业务,更能从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政策法规等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新闻具有很高的社会导向价值。而“草根记者”由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组成,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政策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很难保证新闻传播保持健康的价值取向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更重要的是摆脱了原先二级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束缚,个体价值观得以自由传播,各种传播动机得以实施,新闻的社会责任从而被冲淡。“木子美现象”就是这样一个有力的例证。

减弱了主导媒体的传播效果。主导媒体主要关注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报道别注重新闻的社会责任。传统新闻传播中,主导媒体在新闻采访、制作和等环节都具有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博客融入新闻传播之后,任何人都可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人会利用博客的开放自由散布邪说,编造歪理,迷惑视听。这使主导媒体的庭院外响起了嘈杂的声音,价值标准、立场观点很难统一,传播效果自然也就不再直接而明显。更糟的是,无论主导媒体还是个人博客,它们传播的新闻对绝大多数受众来说都很难考证,博客的新闻传播进一步让受众感受到这一点,因此,在多种立场和观点的新闻报道中,很容易让人们失去对主导媒体的信赖。

增加了新闻舆论的导向阻力。主导媒体传播效果的减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分散。根据西德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E.N.Neumann)的研究,大众传播媒体要获得强效力,必须通过累计性、普遍性与和谐性的结合来达到。④博客打破了新闻传播以前的和谐状态,减弱了主导媒体有力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同时,认识水平、立场观点各异的博客新闻,能够满足各种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理解,这样即便是同一事实,不同的受众也会按照他们已有的立场观念选择性地接受不同的新闻报道,进而形成不同的判断,结果受众被分散成了立场观点相异的群体。主导媒体新闻导向力的减弱和博客新闻传播的分散作用使社会舆论很难高度集中、统一,这有时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而面对博客的开放自由,社会舆论导向的高效一致无疑遇到了新的阻力。

注释:

①石新茂.博客: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新生力.三联书店,2001.8。

②(美)默顿著,林聚任等译: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眼M?演,三联书店,2001.8。

③张顺军.博客与新闻传播,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

④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博闻强识篇4

1、不过,克雷杰夫人博学多闻,她的图书室里收藏了伏尔泰及其他法国大师的全集。

2、在这种心灵酷刑之下,单纯无知识的贞德无法与黑衣人博学多闻富论证功力的思想抗衡,亲手毁掉自己的信仰,死在完全的绝望与恐惧中。

3、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以梨洲之博学多闻,若海门所选绪山语录不可靠,梨洲必当有所辩驳。

4、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

5、这个夏季节日源于古代中国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员屈原。

6、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7、人民教师,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教育者,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博学多闻,遵纪守法,唯有如此,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8、他装出一副博学多闻的样子,其实懂得很少。

9、以王俭的博学多闻,喜欢隶事这种矜奇炫博的游戏,自是理所当然,他本人也确实每以博学自矜。

10、因此,博学多闻是史家最基本的素质。()

11、事实上,除了世尊曾明言叫人不要学数学以外,似乎博学多闻还是世尊相当重视的一个项目。

12、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3、要创造神话,你必须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

14、在创作中表现其博学多闻,是自然而然的。

15、法师13岁那年出家,他也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在日本得到博士学位,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许多学院。

16、一个人是否博学多闻,精识强记,最能从其历史知识中表现出来。

17、你有需要总是可以请我们的酉长协助,他相当博学多闻。

18、后来在鲁国他只是因为博学多闻才受到贵族们的尊重的。

19、爱因斯坦王子:我是爱因斯坦王子。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20、我们的历史老师博学多闻,教学颇富创意,是我遇过最棒的老师。

21、因为他深知一个受托照管基督羊群的人,应当博学多闻。

2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博学多闻,为人师表,应不断完善自我。

23、在世尊观人的项目中,是否有福气,是否守戒律,是否博学多闻,是否有智慧,是否善于言词表达等都是相当重要的。

24、无论你是一位博学多闻的美食家,还是一个烹饪新手,你也会被邀请参加首席厨师的比赛中——比赛刚刚开始!

25、从本质上讲,徐铉和张洎,杨亿和钱惟演,都是以博学多闻取胜,但徐铉等人生活创作于北宋统一之初,南文北进只能在政治上不平等的情况下悄然进行。

26、你真是博学多闻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博闻强识篇5

1、不过,克雷杰夫人博学多闻,她的图书室里收藏了伏尔泰及其他法国大师的全集。

2、在这种心灵酷刑之下,单纯无知识的贞德无法与黑衣人博学多闻富论证功力的思想抗衡,亲手毁掉自己的信仰,死在完全的绝望与恐惧中。

3、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以梨洲之博学多闻,若海门所选绪山语录不可靠,梨洲必当有所辩驳。

4、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

5、这个夏季节日源于古代中国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员屈原。

6、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7、人民教师,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教育者,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博学多闻,遵纪守法,唯有如此,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8、他装出一副博学多闻的样子,其实懂得很少。

9、以王俭的博学多闻,喜欢隶事这种矜奇炫博的游戏,自是理所当然,他本人也确实每以博学自矜。

10、因此,博学多闻是史家最基本的素质。()

11、事实上,除了世尊曾明言叫人不要学数学以外,似乎博学多闻还是世尊相当重视的一个项目。

12、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3、要创造神话,你必须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

14、在创作中表现其博学多闻,是自然而然的。

15、法师13岁那年出家,他也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在日本得到博士学位,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许多学院。

16、一个人是否博学多闻,精识强记,最能从其历史知识中表现出来。

17、你有需要总是可以请我们的酉长协助,他相当博学多闻。

18、后来在鲁国他只是因为博学多闻才受到贵族们的尊重的。

19、爱因斯坦王子:我是爱因斯坦王子。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20、我们的历史老师博学多闻,教学颇富创意,是我遇过最棒的老师。

21、因为他深知一个受托照管基督羊群的人,应当博学多闻。

2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博学多闻,为人师表,应不断完善自我。

23、在世尊观人的项目中,是否有福气,是否守戒律,是否博学多闻,是否有智慧,是否善于言词表达等都是相当重要的。

24、无论你是一位博学多闻的美食家,还是一个烹饪新手,你也会被邀请参加首席厨师的比赛中——比赛刚刚开始!

25、从本质上讲,徐铉和张洎,杨亿和钱惟演,都是以博学多闻取胜,但徐铉等人生活创作于北宋统一之初,南文北进只能在政治上不平等的情况下悄然进行。

26、你真是博学多闻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博闻强识篇6

国防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新闻报道,是近年来涉外新闻报道点鲜明、方式新颖的新闻案例,本文以其报道文本为例进行分析。2013年11月23日,国防部权威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信息之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表示不承认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政府和军队媒体迅速展开新闻报道和跟踪说理,并展开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报道覆盖,其新闻传播与报道角度和侧重点值得我们分析。

总体而言,新闻报道在引论引导与说理时,要在对新闻报道整体逻辑线把握的基础上,拓展其强关系新闻背景铺陈,以国际惯例穿插并辅之以现实描摹,还要兼顾外部声音,以之作为说理的补充与佐证。

快节奏:抢滩网络议程

面向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在符合逻辑说理的同时,要首先保证其对于网络平台的占有率,对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占有百分比。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除了网络版新闻报道的及时更新,以@军事记者为主的微博用户也积极进行新闻报道,从而通过信息来源客观扩大其声音。

2014年1月23日18时37分,@军报记者了话题标签为#快讯#的徽博信息,其主要内容是:#快讯#【中国空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保持常态化空中巡逻】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23日表示,在近日一次远海巡逻中,空军出动多型飞机,对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多型外国军机进行警戒监视、查证识别、跟飞取证和语音警告。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两个月来,空军一直保持常态化空中巡逻,加强有效管控。此微博为附件附加型微博,其附件为长微博,对报2014年1月23日“中国空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保持常态化空中巡逻”的新闻进行了全文集成,该微博原始路径界面获得转发512次,点赞63次,评论75次。

这条微博的原始创作者是@军报记者,在传播过程中,@新浪军事、@头条新闻、@网络新闻联播、@头条新闻等新闻资讯类微博平台作为二级传播主体,其直接转发量也比较可观。一方面,资讯类微博平台及时对@军报记者的新闻进行转载,扩大了原始信息的波及面;另一方面,官方微博快速的反应模式、良好的互动记录,客观上加深了受众对微博信息内容的认同度。在微博的传播中,@军事记者积极与受众互动,及时回复受众关切的问题,并形成新的传播原点。

我们进一步看,微博的转发与评论倾向与用户认证比例、转发层级、性别比例、微博活跃度、粉丝数量甚至地域定位都有密切关系。对中国空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保持常态化空中巡逻这条新闻的转发和评论中,普通用户占据用户数量的94%,说明该微博对于普通用户的影响较大。在转发层级上,一级转发层级占比38%的比例,二级转发层级占比为48%,三级转发层级占比为12%,也就是说,二级传播元在信息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大于原始微博。

强关系:新闻背景铺陈

新闻报道的背景材料是新闻价值的间接体现,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强关系的背景铺陈不仅能定位其时空坐标,更能为其说理提供必要条件。背景铺陈并不是新闻结构的独立层次,但其对主题材料起的提示、比较、注释等作用不容轻看。在背景铺陈上,对立背景、矛盾背景、假设背景、正面背景、辅助背景等可以交替使用,力求实现对读者认知的先期引导,而具有明显逻辑线索的对立背景、矛盾背景、假设背景对于新闻报道的展开具有强力的牵引作用。

在描述划设防空识别区的迫切性上,网易新闻采取了对立背景铺陈的方式。其《中国应设防空识别区擅闯战机可击落》一文,就强调了日本自卫队2013年11月1日至18日进行陆海空三栖夺岛演习的意图,并指出,“日本不断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并以此为借口不断扩充军备,挑衅言行不断升级”。虽未直指防空识别区的划设问题,但其充满冲突与对立的信息铺陈,具体生动的周边国际局势描述,为后文中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建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假设背景的逻辑引导性也非常突出,《国际先驱导报》引用共同社等日本媒体的推断和预设,称“中国人民正在研究设定一个防空识别区,此举可能会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将设定防空识别区,这一区域将会与日本在东海的防空识别区相重叠”。这种假设方式也为后续的逻辑展开埋下了强关系基础,使得新闻报道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软条件:国际惯例贯穿

涉外军事新闻报道绕不开复杂的国际局势,也往往涉及到国际法或者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国际法依靠有组织的国际强制机关加以维护,具有强制性;而国际惯例又称国际习惯,是指“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在效力上是任意性的准强制性的混合,在国际交往中往往指不成文的法律规范。涉外军事报道要格外注重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遵循,为国内外受众认知判断提供法理依据,稳固宣扬自身行为的正义感和合法性。新闻报道贯穿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对新闻说理而言是逻辑和情感的双重劝服。一方面,遵循国际法为新闻报道宣扬的行为价值奠定了法理基础,在逻辑上可经得起推敲;另一方面,贯穿国际法精神的新闻报道也为受众认知和情绪表达提供了道德高地和感情空问,客观上促进了理性表达对情绪化表达的取代。一般而言,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在新闻报道中的贯穿方式,主要表现为历史事实陈述、国际法规解释、他国行为比照等。

在寻求划设院空识别区的法理依据上,相当一批信息完整地介绍划设防空识别区属于国际惯例的新闻报道先后出现。部分报道还从法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强化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中国广播网《张军社:世界各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已60多年》,强调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先例,并着重强调了中国周边国家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历史存在。文章详细比照了他国行为,对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非律宾、越南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事实进行对比,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争}义空间,让中国划没防空识别区在法理和道义上“天经地义、无可指摘”。

硬条件:实际现状说明

如果说国际惯例贯穿是新闻报道说理的软条件,那么对现实状况的说明就是其逻辑上不可缺少的硬条件。实际现状说明与国际惯例贯穿具有明显的牵连关系,这组“应然”概念与“实际存在”相一致或不一致都具有很强的说理作用。应然概念与实际存在相符合,说明法理与实际一致,软硬条件兼具,新闻报道的说理作用在于强化受众认同心理,辅助受众完成从概念的认知到接受的过程;应然概念与实际存在不相符,即法理与实际不符,硬条件缺失,则新闻报道的说理作用在丁.唤起受众的抗争情绪,通过比对让受众自发形成对当前新闻事实的认知和价值判断,让“合情合理”的愿景成为受众希望表达的观点,从而引导社会民意以及国际社会认知的变化趋势。

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报道文本中,新华网、中国广播网多次报道“中国空军识别查证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外国军机”这类消息,并援引空军发言人申继科的观点,确认有效监控“防空识别区”的“实际存在”;新华网还报道了“济南启用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纪念邮戳”的新闻,部是确认存在的表现。中国广播网更是直接摆明观点,称“防空识别区重在实质性行动使周边国家认同”。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中国对“防空识别区”的实际管控的现状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使得新闻说理的现实条件日臻成熟。

挪用外部声音补足

挪用外部声音的理念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涉外军事报道的新闻说理上,挪用外部声音是对国内受众的认识确认,也是对国际受众的疑虑化解。事实上,挪用外部声音也是平衡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平衡报道是一种理想状态,从传播动机和传播结果上看,不可避免地有主观、故意造成的失衡,也有客观、无意导致的失衡,且主观失衡比例很高。因此我们在挪用外部声音时,既要保证观点的相对完整,也要保证说理的逻辑清晰,倾向明显,沉稳老练地把握我们的说理逻辑线。

博闻强识篇7

关键词:微博 公民新闻 负效应

微博及其重构的新闻形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第五媒体”的崛起,由新技术率先导演的传播变革空前地改变着新闻传播的形态。不论从技术还是内容角度而言,微博新闻(以下简称“微新闻”)可谓公民新闻的新生形态,是(包括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在内的)社会个体通过大众媒介发布特殊时空中经历或掌握的新闻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区区140字内的微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采集、编撰、传播的陈规,为社会大众开启了公民新闻多维度传播、交互式反馈、跨时空跟踪的全新模式。

诚如麦克卢汉认为的那样,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作为一种基于Web2.0的新型媒介形态,微博(即微型博客)不要求大的篇幅,言简意赅,一般而言微博要求不超过140个字符,然而这种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信息发布者。

然而,在大多数人为“新闻3.0”时代的到来集体雀跃之际,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新的媒介形态,某种意义上也夹杂着大众传播立场所谓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的存在影响着“微新闻”乃至公民新闻的健康发展。

微新闻的负效应

微新闻的病毒式、个性化传播往往是以屏蔽新闻视野的开阔为代价的。鉴于微博对于新闻线索、事件、人物、评述的发布传播、阅读反馈简单易行,较之博客更能吸引草根阶层的积极参与和信息分享,对于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具有技术性推动作用。可以说是微博技术降低了微博工具的使用门槛,推动了微博传播的迅猛发展,进而也逐步修改了新闻文本的传统范式。

尽管微新闻搭载病毒式传播加口碑传播构成了微博的类似“云传播”的特点,这极大地促进了受众与信息的贴近度,然而正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与批评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基于微博这一媒介形态的微新闻,无可置疑地存在着内容上的局限。最为直观的现象就是它也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

所谓信息茧房,按哈佛大学法学院桑斯坦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指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每一个网民都只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因为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只喜欢和他们圈子中的人交谈。他认为人们应该置身于任何信息下,而不应事先被筛选,这样才能防止社会分裂。微博作为一种社交网络,正是通过“follow”来为用户定制所需的信息,微博的形式既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快捷,也导致了新闻视野的狭隘。特定的关注对象、特定关注对象的特定喜好,以及基于共同趣味的相惜等于自制了一间信息茧房。

新闻性的群体无意识现象。对于未经证实事件的围观甚过对于新闻本质的关注。微博的简易操作和低门槛进入制,致使劣质内容泛滥成灾,久而久之,将会使网络公民新闻逐渐陷入低俗状态。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决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这些东西在一个理性的人的身上必然是缺乏的。因为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是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

大多数情况下,“围观”的言论和辩论的素质都比较低,有些只是起哄而已。由于微博门槛低、随意性大、字数有限,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可能只能起到提供线索的作用,而不能完整、真实地报道新闻。如果将微博当做一种媒介来使用,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发布一些重大信息,可能导致流言传播,而且可能几分钟内就能传遍全球。新浪的执行副总裁陈彤坦陈:“微博相比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来说,速度太快了,每一个人都是准实名制的发言,怎样保证信息安全性,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与此同时,微博还带来了信息过剩,这是很多新媒体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传播者的潜在意图侵蚀了新闻的本义。长期观察、研究互联网发展的学者胡泳认为,微博也许为民众参与公共讨论提供了基础,但只有“围观”改变不了中国,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本身也有许多问题。由于中国特殊的信息流通环境,以及门户网站的商业运作手法,微博世界本身也是不平等的。

微博拥有者理论上是一种相互关注与追随的关系。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信息快速流动,微博成为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但是,在精英微博和草根微博之间,二者的关注并非对等。草根微博往往成为精英微博的转发者和跟随者。

由于具有自身背后强大权力、网站讨好的技术支持,精英微博往往把持且主导着微博上的热点话题。表面上,微博的低门槛加上无所不在的到达率,增加了草根的话语权,可实际上,这些受到精英们暗示和传染的情感与思想集合成一种无意识人格,暗示的观念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着明确身份与性格的个人已经消失,他融入群体,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微新闻在眼下有一种沦为商业性营销工具的趋势,不少的传播者是出于商业考虑来屏蔽正常视听、“制造新闻事件”。譬如,微博可以采取更加复杂而隐蔽的技术手段对一些敏感话题即时搜索结果进行屏蔽。微博用户的信息知晓权和发布权在搜索引擎中受到很隐蔽的限制。与此同时,大量的所谓商业意见领袖通过微新闻进行自我营销,大量企业或品牌通过微新闻吸引眼球,新闻的真实性逐渐被商业意图所掩盖。

亟待提升的传媒素养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分析指出,未来微博将持续快速增长,并从精英走向草根,从“围观”名人到网络社交。届时,微博对中国传统舆论格局和新闻传播的冲击将会增加。基于对微新闻负效应的分析,全社会应该建立微新闻的改进性机制,提高新闻公民的传媒素养。

对网络公民新闻持积极态度的学者很多。但是,公民记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当前微博的粗制滥造是微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现阶段“网络公民新闻”还不会有颠覆性的发展,而“公众参与式新闻”将会成为网络公民新闻的主流。通过微博互动,使公民更自觉主动且乐于参与到社会的公共事务中来,在公共讨论与交流中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公民素养与良知。

不可否认,网络公民新闻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事实上,网络围观就是一个打基础的工作,它培养网民的参与意识。在围观过程中,锻炼网民的公共参与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应给予公民记者及公民新闻更多的宽容和重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并推动公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可利用微博拓宽信息渠道,通过合理民主的监管来防止公共事件中恶性谣言等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界出版社。

3.兰天:《走有中国特色微博通路——新浪“围脖”》,《通讯世界》,2010(1)。

4.许卓:《微博客传播优势及发展前景》,《新闻前哨》,2010(1)。

博闻强识篇8

关键词 报道权;言论自由;记者开博

中图分类号 G21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6-0003-01

博客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业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博客作为一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高、互动性强等优点。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底增长5 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记者在互联网上也是较为活跃的群体。

1 记者话语:公共和私密的结合

记者也是广大网民中的组成部分,其博客也是表达记者作为普通网民心声的重要手段。博客,成为记者继其所从事的媒体之外又一个言论和观点的空间,只是这个空间秉承了博客本身的特性,已经私人化和个性化。

记者因其从事的职业所决定,其博客内容必不可少的与某些特定的新闻事件有关系。从基本的写作目的来看,记者撰写博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非规范性,记者的博客是对新闻幕后的新闻、新闻采访手记、新闻报道述评、新闻采编反思等以新闻信息为核心,以新闻周边信息为延伸的报道方式。记者博客以互联网为手段,从记者生涯的视角记录、传播和转载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在其传播内容的性质上,必然的远离了太多的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化。

记者开博客,必然有其专业的视角,源于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记者在撰写博客时依然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守着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博客文章不受时间、程序和版面的限制,记者可以畅所欲言,做到真正、客观的还原事实真相。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他们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以文字形态进行表达的文章,亦能够引起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根据二级传播的理论,信息首先是由媒体,然后获取信息的受众由于其知识结构和阅历的差异,导致信息传播效果千差万别。而一部分知识结构档次较高,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就担任起舆论领袖的角色,将信息进行二度的解释,传播给那些知识和教育欠缺的受众,形成二级传播。记者博客能够在其私人的空间上再次发挥公共利益守望职能,就是因为记者不仅是媒体的使用者,更是信息进行第二次传播过程中最为有效的舆论领袖。记者通过其信息获取、传播和使用的接近权,通过博客影响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关注,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媒体的利益守望功能。

2 报道延伸:话题的延展性

根据笔者对新民网、人民网等网站的记者博客分析,可以看出,记者博客的内容除了记者本身的个人生活之外,绝大部分的是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分析,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对自己报道的文章的转载,对社会某些焦点话题的深度分析。博客可以实时更新,具有便捷,维护简单,互动及时的特点,容易在受众、新闻事件和媒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记者所具有的新闻敏感度和职业素养,使记者在撰写博客时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热点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反应出老百姓的心声,什么样的报道方式才能让老百姓容易接受。“三贴近”要求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新闻报道要立足于老百姓的实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因此,博客不仅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新闻媒体,更是一种具有三贴近优势的媒体。

3 报道拓展:内容的深度性

记者博客在进行新闻报道和传递消息时,也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植入到博客中,无论是一句话新闻、消息、简讯还是深度的新闻报道都会在博客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运用。以记者为职业群体形成的各种博客圈子的建立,又将记者报道新闻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大量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职业相近、相同的记者在圈子里交流采访心得,共享新闻故事,又将报道的方式和特色进行了深化。记者是一项苦差事,但记者的经历却又是丰富多彩的,在新闻采访中所获得的一些一手的,又颇有趣味性的故事不方便在传统媒体上得到报道,但在网络上却又另有一番洞天。只要是网民喜欢读的文章,在博客上就能找到市场。只要是传统媒体因版面限制不能报道的问题,博客上都能进行深入的报道。

数字化、无纸化、多媒体、超链接,这4大元素珠联璧合形成了博客报道的技术支撑。以博客为代表的传播方式,综合了传统的媒体手段中最优秀的特点,集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4种元素,呈现出多媒体的和播放的“超强组合”。将传统媒体的编辑――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和视频编辑合而为一。而且,超链接的出现又增加了博客所传递信息的丰富性,使博客报道呈现出新闻的专题性和报道的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4 报道聚焦:议题的设置性

博客作为特殊的媒体,也具有设置和影响受众议程的作用。在某个特殊的时间段内,记者的观点和文章如果代表了广泛的网民的心声,这个博文就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关注,继而进行广泛的传播和转载。记者的博客通过连续性跟踪报道,圈子内的加精、评论和转载,博主本文对博文的加精、推荐和置顶等都可以提升稿子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起到日程设置的作用。

在报道方式上,一方面,记者博客的话题与社会热点话题具有鲜明的一致性。记者博客具有媒体和个人日志的双重属性,是连接社会热点和媒体的重要渠道,因此,媒体报道中的社会热点都会博客中的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另一方面,记者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故事,虽然不一定都有成为传统媒体进行报道的新闻价值,但依然有较大的可读性,但这些故事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也可以通过连载、评述来倡导社会上的公平、正义、道德等,通过巧妙地设置议程来引导受众对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圆柱体积范文 下一篇:垃圾分类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