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范文

时间:2023-11-29 05:25:41

如诗篇1

文:行云流水

/

我的心事

是静夜里飘渺的风

无从寄托

我的爱情

是一封被退回的邮件

孤独地躺在被遗忘的角落

/

我的诗歌

是没有声音的语言

你可听见我的述说

我的文字

是我心中开出的最美的花朵

你可看见它的凋谢

/

当文字和眼泪一起落下

当思念和柔情

在梦中再也开不出一朵花

我又如何把我的心事表达

我知道

许多的爱情经不起

时间和岁月的风吹雨打

/

不用看见

你是否知道我已泪如雨下

当眼泪流过心灵

心中是否会开出一朵凄美的花

不用说话

你是否听见我千言万语的表达

梦中是否会飘过一片艳丽的霞

/

当所有的往事

都变成了风中的故事

当昔日的恋情

都化作了秋天的童话

当收获的季节

我收获了一本

翻过去却再也翻不回来的日历

如诗篇2

高处的是学问家引经据典的著作。等按数字顺序把各条注解都参考钻研一遍,品诗的兴致也淡了一半。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

低处的是“唐宋诗词三百首”一类,家家都有,从小即读,摇头晃脑,滚瓜烂熟。但时间一长,几乎能忘个干净。

当然,这也是一种借口,掩饰和诗歌的无缘。

安意如算是诗词歌赋的知音,那些古诗词在她笔下有了字字珠玑的容颜。三本书,这个小女子几乎横跨整个诗歌史迹,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清代独步一方的纳兰容若。她所拥有的洞穿能力是惊人的。

当然,写出这些旖旎文字之前,是非得耗费大大的工夫埋头钻研那些高低学问的。但在她这样的“小小”年纪,苦功之外,必有独特性情才能出挑。

《人生若只如初见》里有一段隐约提到:翁美玲1984年自杀,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遗言。感慨美人清嘉的同时,安意如顺便说出那年自己还没出生。算下来,今年她也不过二十出头。而她所背靠的成长年代,正和古典文学渐行渐远。所以,她也算是个异数,和那些古灵魂有那么点通灵的意思。

凭一颗诗心,喂养了一双慧眼,能看到发生在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这才是安意如的本事。

这颗诗心,安意如自己已经做了注解:因为懂得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不迫地理解。

安意如放下了钻研的态度,松弛地平伏在诗词的海面上,任它荡漾,心向往之,而游弋之。

因为先有内心的定数和索求,她才没有沉迷字词本身,而总能保持静观的姿态,在用情倾吐之外客观地评判。比如她评价纳兰容若情思虽美,却是作茧自缚之人。可见她的冷冽平静。

平静的人,懂得平易所以动人的道理。平易动人,恰恰是安意如解读古诗词的最大法宝。那些只言片语的短句注解往往只告知一段形态干枯的历史,仿若纸人。安意如对他们吹口气,纸人就有了魂,成为温润的影像,动起来。

她也不局限于所谓正确的历史,而把正史和野史捏合起来,添上场景、风物、服装、演员和对话。每一首精简好词都被她改编成了一部影剧,把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演绎了一番。在写金朝词人元好问时,借着“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的诗句,她就导演了一幕荷塘知音的小剧:夏日清晨,元好问散步到荷塘,听一个老人讲了莲塘并蒂花的故事。随即写下诗词,老人句句在心,唱将起来。有情有景,元好问和老人一问一答,心领神会。, 于是,那几句词:“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缥缥缈缈,穿越百年,入了心坎。

如诗篇3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感悟诗情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特别是古诗,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瑰宝。而《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将古诗词教学提升到更高层次,意在让学生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艺术价值,人文涵养中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炼含蓄的特点,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使能背出古诗说出诗意来,也毫无诗情画意,古诗那美好的意境已荡然无存。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理解其诗意,感悟其诗情、诗境,真可谓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厌烦。于是,我向“名师课堂”学习,特级教师们的课无疑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给我指引了方向。

一、导语渲染入诗境

案例: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长相思》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读课题)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再读课题)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齐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只有把学生带进诗境中,才能缩短他们与久远事物的距离,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把孩子带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情境渲染“以导激情”,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引领孩子进入情境。特级教师王崧舟正是用动人心弦的导语仿佛将孩子们带进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灵中,我想此时,孩子们读起来也会声情并茂。

二、紧抓诗眼明诗意

案例:

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这首诗当中有一个诗眼,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生:是“喜”。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发狂。

师:狂,发狂,喜到手舞足蹈就是“狂”。“狂”是来形容“喜”字的,“喜”是这首诗的诗眼。(生齐声读题)

师:河南、河北原来是叛军的老巢,根据地被收复了,说明叛军彻底被消灭了,说明祖国得到统一了。“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个消息是什么消息?

生:(纷纷大声说)好消息。

师:喜讯来到了,这个消息来得快不快?

生:(齐声说)快。

师:你从哪一个字看出快?

生:(大声说)忽。

师:这个喜讯来得太快了,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朗读第二句)

师:流的是什么泪?你说。

众生:流的是高兴的泪。流的是激动的泪。流的是兴奋的泪。

师:“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感伤的、痛苦的、哀怨的、愤恨的泪。此时是兴奋的、激动的、喜悦的泪花呀。

……

师:“漫卷诗书喜欲狂”,请你告诉老师,诗人为什么要喜狂欲?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还要发狂吗?

生:因为他晚上做梦都想官军平定乱军,所以听到这个喜讯高兴得想发狂。

师:他一喜叛军得到平定。这是一喜,二喜呢?

生:二喜国家得到安宁了。

生:三喜是他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生:四喜是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师:他怎么不喜欲狂呢?(齐声读三、四两句)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歌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神府,可以把握诗的灵魂。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过:“诗眼的咀嚼,是诗歌教学的着力处。”抓住诗眼展开理解,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习起来轻松有效。正如孙双金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抓住诗眼“喜”,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分别悟出了诗里表达“喜”的情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品味到“喜”字用笔之妙,它贯穿了全诗的感情。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案例: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长相思》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和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他的家乡,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

师: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 )

古诗是一种精练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诗人往往在字数有限的诗句中容纳丰富的内容。这些对于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诵读中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体味其中美好的情感或深刻的思想感情。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让学生想象诗人在故园的情景,并通过语言的渲染,让学生想象了一副副充满温馨快乐的天伦图,可马上笔锋一转,一个大大的“碎”字压在了“故园上”,同时,老师语言渲染“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让学生陡然一阵心伤,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诗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只要我们语文教师重视古诗教学,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古诗,学会古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就一定会实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喜人局面。

参考文献:

[1] 郭玉福.读古诗悟诗意品诗情.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32期

[2]周少英.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第3期

如诗篇4

这是多少常人常日的常态,我们总是仿佛忘记疲惫地往前赶,往前赶,任由欣喜、低落、愤怒、悲伤在不可预知的时空里将我们吞噬。然后,我们也许忘乎所以,骄傲自满;也许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也许愤愤不平,呼天抢地……所谓境随心转,绝非唯心,所谓风动幡动和心动的故事,绝非无稽。过什么样的生活,无非是你的心与情,好好经营而已。

不如我们尝试一下,过一种更有味道的生活?是一种美好心灵、深情重义的内在修为而蔓延、浸润、创造出的诗画芬芳。窃以为,可以“心清如玉,义重如山”来成就属于你的诗画生活。何谓心清如玉,无非希冀我们的心,能如美玉之温润,之通透,之灵动,摒弃恐惧、狭隘与黑暗。言及义重如山,无非寄望我们的心,重情重义,在这个追名逐利、光怪陆离的时代,依旧葆有古时江湖侠客的义薄云天。

以如玉之心投身工作,细致如玉之纹理,通透如玉之光泽,坚韧如玉之质硬。八小时之内,包括超时的部分,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养家糊口,立身立业的堡垒。如若难爱,便求倾心,问心无愧做好手头之事,常思常试做新日常之事。玉不琢不成器,你我皆知,何不放下浮躁之心,看得通透,想得通透,细雕慢琢,自成器在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一份份条分缕析的表格台帐,一次次群智群力的头脑风暴,一回回越挫越勇的激流勇进,一夜夜抗风抢险值班室的灯火通明,一通通精确无误的调度指令,缤纷闪烁着属于美玉的光芒。

以如山之义对待同路,默默如山之无言,持重如山之沉稳,可靠如山之坚固。八小时之内,包括超时的部分,我们的同路,是上级,是同事,是下属。如若难相知,便求重义。面红耳赤拍案而起无妨,三观不合性格迥异无妨。只要当你分身乏术时,有一句“我来帮你”;只要当你低落无助时,有一句“我在这里”;只要当你怅然若失时,有一句“我来帮你分析”,足矣。美好总是可遇不可求,我如此幸运。在班组的那段日子,我的老班长手把手教会我业扩业务,我的好同事手把手教会我线损分析,我的好搭档列举不同具体案例,教会我处理与客户的矛盾纠纷。在部门的这几年里,我们时常为了一份方案的提出到完善不停争论;也会在组织生活会上看似剑拔弩张,却帮助彼此认识了不足;也曾泡在温泉汤里引吭高歌,争显厨艺;更曾为了某项工作的创意推进皓首穷经,动用你的,我的,他的,她的资源和能力,各显神通。我们总说,我们可以争吵,但不要忘了相亲相爱。至此,我们部门那些可爱仗义的哥哥姐姐妹妹叔叔阿姨的“音容笑貌”又轮番挤到我跟前。

以如玉之心善待父母,温和如玉之温润,耐心如玉之雕作,纯真如玉之质朴。我们日日成长,父母日日老去,我们却总是不经意间把温柔留给了别人,把烦躁和伤害留给了我们生命的缔造者和呵护者。不管他们反应多慢,双眼渐花,手把手,一字一句,我们教会他们移动支付、微信聊天。不管他们经济是否宽裕,我们独立后,也不忘给父母“孝敬钱”。不管他们说什么不过节日,不需庆祝,我们总是提前准备好应季的衣物、自己的手作、他们曾经不经意间提及的想要的物件,就像儿时他们对待我们那样。在父母面前,长大的我们习惯隐藏不安和忧伤,但他们总能敏感参透些什么,小心温柔地试探、安慰。

以如山之义相交朋友,重品如山之高傲,长情如山之绵延,求精如山之奇丽。人生最难逢知己,得三两知己,余生足矣。志同道合抑或臭味相投,你一言我已明了接后三句,知己朋友的美妙,非亲身不可体会。我卧病在床,你驰车十公里,寻买那种市面上极少见的好药。你捉襟见肘,我二话不说,掏出能力范围内的财物助你于困顿。我赛场失利,你默默倾听,电话那头我放肆的哭泣。你喜结连理,我高兴的呀,反复回味你们甜蜜的笑颜。

如诗篇5

我试图找寻惨白记忆里的一束光芒。

耿耿不寐,

只有低泣的情歌还一如既往。

眷念作诗秋肠断,

相思填词春心伤!

幽怨又在蔓延滋长,

一宿惆怅,

如诗篇6

是啊,我想做怎样的诗人呢?

如果我是诗人,我想像李太白那样自由。飘逸。我向往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的气势。向往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壮志豪情与豪迈。向往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的纯真的情谊。更向往他“斗酒诗百篇”的洒脱,自由的性格。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用诗句抒发自己的灵感,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流芳百世的名篇。

如果我是诗人。或许我会选择苏东坡那豁达开朗的个性与潇洒风流的气度。林语堂评价过他∶一个诗人,一个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觉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然不积攒一文钱。但却觉得自己富比王侯。他多才多艺,好学深思。我们何尝不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黍民百姓的好朋友。这是一种多少高尚的境界啊,这境界绝非普通人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那别具一格的诗篇,难道不另我们所陶醉?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果我是诗人,我还要学习杜子美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欣赏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清风细雨。感受他“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爱国情怀。像他一样用诗的语言震撼人们的心灵!

如果我是诗人,我也希望像郭沫若那样豪放热情,“我们并不怯懦,也并不想矜持,然而我们相信,我们终要战胜敌人,我们要以血以肉新筑一座万里长城!”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催人奋进。我们应该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如诗篇7

一、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诗歌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必须先要通过感性的(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能听到或看到或感受到的形象)。因此,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

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以个体出现,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五句话中,第一、三、四句分别构成三幅不同的画面,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再如余光中的《乡愁》,该诗仅用四小节、十六句、八十八个字,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并相应地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典型的意象,却唤起读者更广阔的联想空间,不仅表达了对故乡、故人的思念,更有对祖国统一、民族命运的思考。诗虽短容量却大,可以说是凝练美的典范之作。

二、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不过先要有这么个概念:诗歌中意象的意义绝对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一般有它的三重意思,就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这是诗歌之所以含蓄,之所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透过意象这个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去推测本质的(一般化的、抽象化的、理性的)情志,《有的人》中的意象,对其意义作如下推测:骑——压迫、剥削,“啊,我多伟大”——狂妄自大,俯——忠诚老实,做牛马——勤恳、无私、任劳任怨。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生就能自己推测出来了。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其不单单呈现了一段相思文字,更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意境;不是单纯地直抒思乡之情,而是采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来表达,显得深沉悠远,情深意浓。诗人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巧妙地选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鲜明而独特的典型意象写乡愁,使乡愁不再是审美中的表象,而是可感知的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情”与“景”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能从中领略到一种十分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不仅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他们写出的东西有诗情画意,让他们说出的话含蓄、耐人寻味,够得上文明、够得上有水平。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是意象,都应取它们的比喻意义进行推测理解:沉舟——沉沦不前的人,千帆——众人竞争向上的局面,病树——受挫折萎靡不振,万木——众多的人;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个体与整体之间相反的两个面——你沉沦、萎靡不振,社会却仍然是相互竞争、向前发展的。可引导学生造句:把改革开放比作“千帆”“万木”,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基础好的学生能造出如下类似的句子:如果改革开放是千帆竞渡,我决不会做沉舟;如果改革开放是万木争春,我决不会做病树。

如诗篇8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春天,百卉萌动,草叶发芽,河边的柳树由黄变绿,冻住的河水也化开。一眼望去,便是满眼嫩嫩的绿,像毛毯一样整整齐齐的铺在地上,毛茸茸的,星星点点的野花是它的点缀。就如白居易所吟诵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几个孩子正在这如诗景色中玩耍呢,躲猫猫、踢足球、赛跑……玩累了,头并头地躺在软软的绿毯上,眯着眼睛感受温暖的阳光……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将大部分美丽赋予春天,而春姑娘也尽情挥画笔描绘春的本色,一笔一笔点染人间繁花似锦,一笔一笔令江山溢彩流韵。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初夏,炎热的天气好像一点星火就能熊熊燃烧的,大树也葱茏起来,将太阳遮得密密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打出了斑驳的光影。下雨了,天气变得闷热,这也有乐子。在老家大院里躺在一张椅子上,拿扇子轻轻地摇着,听门外的雨声淅淅沥沥,随口吟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瞧,那几个大汗淋漓的乡下孩子,端着一瓢冰凉的井水,先喝一口,接着“哗啦啦”从头往下浇,那叫一个凉爽!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深秋是红色的,枫叶林里如火的红,能将微冷的天气变得暖和起来,让人觉得夏天似乎还没有过去。风一吹,鲜红鲜红的枫叶在空中翩跹、打转。看着如此美景,禁不住喃喃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步三晃的孩子,欢喜地抓住一片红的心颤的枫叶,脚下一滑,便坐在了厚厚的枫叶堆里,枫叶四散飘落,他咯咯地笑。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红叶悄悄地飘走,冬披着一身白雪缓缓而来,只是解下了外衣轻轻一抖,雪便化做鹅毛轻轻降落,带来刺骨的寒意。伸手接几片雪花,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一样?随着雪融化的冷意,诗句从口中溢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瞧啊,那两个小女生已经堆出一个雪人来了,纯白的身子,木棍充当的两臂、泥土画出的笑脸以及她们从家里偷偷拿出的胡萝卜。她们搓着手,跺着脚,把眼前这个雪人看作是最完美的雕塑品,也许是想起了那个“雪娃娃”的故事吧!我想,他们今晚会在梦里与雪人相会。

上一篇:规矩和爱范文 下一篇:沙滩上的脚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