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23:38:58

名家书法

名家书法篇1

在这43位书法名家中,广西占有一席――这就是周榕林。

艰难困苦 玉琢于成

1942年,周榕林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榕湖边的一个书香人家。也许正因如此,父亲为他取名为“榕林”,希望他日后像榕湖边的榕树一样独木成林,冠盖一方。他的父亲是桂系将领,常年征战,戎马倥偬,教育子女的责任全落在母亲身上。在母亲的诱导下,周榕林初识字便诵诗颂词、执笔习字。从此,在他的人生长河中,墨色便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色彩。

周榕林的父亲周竞,是广西第一届学生军第一大队队长,是李宗仁、白崇禧麾下作战参谋,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战、昆仑关大战等著名战役。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竞作为第四十六军一八八师参谋长奉命参加内战,于1946年山东莱芜战役中,与师长海竞强(白崇禧的外甥)一道成为人民的俘虏,命运之笔给他写上了一段愧疚于人民的历史。

周竞被俘后,自料必死,但结果却大出其所料。他不仅未死还获礼遇,共产党送他到佳木斯军官大队学习。1948年,派专机将他接到北京,还礼送他和海竞强返回广西。

共产党以德报怨,放虎归山,周竞投桃报李,诚心以报。他返回广西后,退守广西的白崇禧委任其为桂西军政委员会少将参谋长。1949年4月,渡过长江,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是年底,在解放大军兵临广西之际,白崇禧还命令属下部队作最后一搏,若抵挡不了时则退据越南,以待时机。已经觉悟了的周竞决心回归人民,毅然率部起义。解放后,他担任了广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和省政协委员。从此,年幼的周榕林随父母移居南宁,在省政协机关大院里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的快乐时光。

与周竞一家相邻的是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每当马万里作画写字时,少年周榕林便主动为之压纸研墨。这样,马万里便成为周榕林的启蒙老师。之后,他又千里迢迢前往上海,投入书法大师李天马门下,成为大师的入室弟子。

1960年,周榕林高中毕业,18岁是人生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他壮志满怀地编织着自己的翰墨之梦,他报考广西艺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但因为家庭出身是军官而被拒于校门之外。他记起了一位哲人的话:“梦破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周榕林决心走自学之路。但是,背负沉重“黑锅”的周榕林在“极左”年代,要找一份固定工作谈何容易,他只能在一所街道办的小学做代课教师,月薪28元。其时,他的毛笔字和绘画已有相当水平,有幸成为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字幕员和南宁制药厂产品包装设计员,但都是临时工性质。对此,他并无太多的遗憾,他除了书法以外,胸无廊庙之志。这样,他心安理得做了20多年的临时工。

周榕林的精神世界只有书法,他对于书法就像宗教信徒般的虔诚。他每日鸡鸣即起,在晨光曦微中泼墨挥毫,从不间断。他无钱买宣纸练字,便利用木工刨木刨出来的直条刨花代作宣纸写字。他欣喜地发现,木刨花对墨的吸纳渗透可与宣纸媲美。他将这一发明成果向他的翰墨朋友展示,同道们皆戏说他是“中国刨花书法的创始人”。

历经了20多年的修炼,他终修成正果,功成大道,步入了他毕生追求的书法殿堂。1988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圆了他的翰墨梦。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览,被选送日本、奥地利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曾荣获全国墨海荟萃书法大奖赛一等奖。泰山艺术博物馆、陕西博物馆、西安碑林、莲花山碑林、河南神墨碑林、河南翰园碑林等书法秀地,都收藏了他的作品或刻制为石碑,列于碑林,千载保存,流芳后世。

198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认定他“自学成才,有书法专长”,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199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签发聘书,聘任时年48岁的周榕林为广西文史馆馆员。

录用公务员规定年龄必须是35岁以下,出任文史馆馆员则必须超过60岁以上。这两项年龄的界线对于周榕林都不符合,公务员这条界线他大大超过了,而文史馆方面他又远远未达到。

年龄的“红线”有时会变成“绿线”。它既刚也柔,它的刚性无情可言,它的柔性则表现在特殊的需要和条件的特殊。周榕林成为幸运的“破格者”。

翰墨飘香 溢向海外

1984年,周榕林个人书法展览在桂林文化宫隆重展出,观者如潮。在人流中一名日本观众观摩再三,流连忘返,不断向讲解员打听书法家的资讯。当讲解员送给他一份周榕林书展作品介绍时,他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周榕林书法,大大的好!”在旁的周榕林见状,趋步上前,拱手致礼:“在下周榕林,请多指教。”

“啊,您就是周榕林君,幸会,幸会!”他边说边拱手自我介绍:“敝人平冈龙磨,来自日本兵库县洲本市。”说完双手递上名片。

接下来便是吃饭,茶道,把盏言欢。原来,这位日本人是个中国书画收藏家,他已是第3次来桂林,他是从中国报刊中得知周榕林举办书法展览的消息专程而来的。

让周榕林惊奇的是,这位日本人是一位书画中国通,说起中国书画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他说他的收藏品包括有多名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启功、沈鹏等。他还说,他近年发现了中国广西有个周榕林,其清丽俊逸的行书令他神往,欲得为快。周榕林被这位虔诚的日本人感动了,便将自己出版的《古诗五十首行书隶书字帖》及手稿送给了他。平冈龙磨大喜过望,揖拜道谢。

国外书法爱好者珍爱周榕林书法,国内爱好者同样不乏其人。周榕林家里悬挂有一幅特殊的书法,其文曰:

龙舞凤耆壁生辉,

茶馨情浓客如归;

一斋有容藏大雅,

八桂飘香育书魁。

题款:“榕林方家教正九桓2006年6月7日”。

九桓,是时任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诗中“八桂飘香育书魁”句中的“书魁”,指的就是当代书法家周榕林。

说到周榕林与张九桓的诗书情谊,还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广西编撰了一套《中国―东盟经贸双语词典》丛书,该丛书由自治区主席陆兵作总序。丛书对加快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促进广西与大湄公河区域国家的合作将起到积极意义。丛书主编曾听驻东盟各国的大使们说过周榕林的书法好,便找到周榕林,希望他为词典丛书题写扉页,周榕林欣然应允。何以大使们称赞周榕林?原来,广西外事办曾将周榕林的书法作为礼品送给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和文莱大使馆,自治区党委一位领导也曾将自己的诗作请周榕林撰写后送给诗友――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

2005年6月16日,刚就任中国驻泰国大使的张九桓在广西外事办副主任顾航陪同下,专程登门拜访周榕林,宾主一见如故,欢快交谈。张大使将自己的诗集《张九桓诗集》送给周榕林,周榕林回赠了一本《周榕林书法精选》给张大使。

2006年2月,自治区外办主任顾航赴泰国访问,张九桓便委托他带信回去给周榕林。张大使写道:“去年6月作客府上,得以欣赏大作,聆听高论,如沐春风,至今难以忘怀。先生书法秀雅飘逸,如行云流水,若修竹幽兰,怡神悦目赏心之至。如蒙惠赐墨宝,则不胜感激。”周榕林在《张九桓诗集》中选了一首《菊》诗,悉心书写赠予张九桓。6月,张九桓因公回国,在途经南宁时抽空两次登门拜访周榕林,并赋题上述诗句相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榕林淡泊名利,行事低调,不喜张扬,但“粉丝”众多,遍布海内外。在庞大的“粉丝”队伍中,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比比皆是。其中,有两位山东和河南的书法爱好者,在当地碑林观赏了周榕林的书法后,竟然不辞千里奔波,南下广西,寻寻觅觅,最后在南宁拜见了周榕林,还抱得墨宝回归。一位湖南书友“粉丝”每年均定期携带书法习作及妻儿到南宁小住十天半月,登门向恩师周榕林求教。

1990年仲春,一封来自美国加州的中文信,越过万里重洋,寄到周榕林住所――

榕林道长:日前广伟兄转赠阁下书法展览之介绍资料,甚为赞赏。尤以阁下行草书法更是洒脱活泼,至为何爱,特书数言,聊表仰慕之意。阁下倘有机会来美访问,敬祈及早赐示,稗便安排畅聚一番。

专此即颂

新春安泰

陈树柏拜

1990年2月5日

此信行草书体,才情横溢,周榕林连读了两遍,虽双方素昧平生,但语恳情切,寄书者究竟何许人也?

原来,信中提及的“广伟兄”是周榕林的好友赵广伟。他原是广西一家中医院的医生,数年前移民美国后开了一家按摩诊所,用中国的按摩推拿和针灸为美国人治病。东方古老的“岐黄之术”,治愈了不少西医治不好的奇难杂症。陈树柏慕名前来求医,颈椎病大为好转。就医间,他在墙壁上惊喜地发现了赵医生从祖国带来的周榕林书法。暗叹:此字只应中国有,异邦能得几回见,出国数十年,这位酷爱中国书法艺术的龙的传人,有幸在异国他乡见到极具“二王神韵”的书法,如何不神往。

他反复观赏,“Great!(太好了)啊啊,英语不行!”他摇摇头,如此清丽优美的书法只有用中文才能形容:

如玉树临风,

丰神俊朗。

若春风杨柳,

婀娜多姿。

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书信。

陈树柏是受美国总统青睐的美籍华人教授,曾任美国总统老布什的教育顾问,布什总统还任命他为美国最高荣誉奖学金――富尔百特委员会委员。该奖学金委员会现有委员5人,全是美国最具权威、最顶尖的科学家,陈树柏是现任委员中惟一的亚裔委员。他每年负责全美五六百名申请学者、教授的甄选工作。

东方彩虹在西方闪烁,陈树柏大长了中华民族志气。1991年中国新华社评选“十大杰出海外华人”,陈树柏名列其中。

1980年,陈树柏应邀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持“图论及其应用”讲学班。在北京期间受到邓小平及其他领导人的接见。1982年,陈树柏再次应邀回国讲学,再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谈话。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录鲁迅诗赠

陈树柏先生

林若星女士

邓小平

一九八年九月

这是邓小平书赠陈树柏夫妇的墨宝,此墨宝和周榕林的书法同挂在他的别墅会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陈树柏得陇望蜀,他再请周榕林以他夫妇俩的名字为其在美国加州硅谷的别墅题名,曰“柏星园”。他要将它放大后嵌在外墙壁上,让每个在他家门走过的美国人和华人至此驻足:哦,这是中国人的家园。

1997年9月,陈树柏专程到南宁登门拜访了周榕林。神交已久的翰墨朋友握手致意问候,宾主畅聚。陈树柏兴致勃勃,在周榕林书房中即席泼墨挥毫,一幅水平很高的书法展现在眼前――

敬业乐群正以处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谨以先严庭训以为榕林道友共勉

丁丑仲秋陈树柏敬书

阳春白雪 曲高和众

周榕林书法,雅俗共赏,受人喜爱。

多年以来,多家报刊在报道周榕林书法艺术成就的同时,都一致地对其书法进行品评。今摘录二则,以飨读者。

1992年1月10日香港《文汇报》报道:“周榕林书法功力深厚,尤其行书,用笔超逸,潇洒秀丽,有‘二王神韵’,隶书苍朴遒劲,精气韵均佳。看他的作品,令人觉得有一种怡然自得的享受。”

1992年9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墨香欲醉人》为题,称:“看周榕林书法,似有墨香扑鼻而来,幅幅大手笔,纵横开阖似山似海,气势夺人心魄,不由人不叫好!”

“有‘二王神韵’”,这是对周榕林书法最为贴切的评价。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1650多年来被历代推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酷爱此帖,收在宫中,日夕玩赏,死后携于地下,殉葬于昭陵。历代书法家为使书魂不灭,竞相临摹,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千年以来名家的摹本而已。

即便不是真迹,周榕林亦视之为神品,心摹手追,临写千遍,终得“二王神韵”。

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名家书法篇2

生命中,有一种潜质,叫挥洒。性情中人的挥洒更具有诗人般的迷醉……

知道男人“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气吗?那昂首一饮的壮观,不得不令人倒吸一口气的惊叹!这是我看到綦宏伟先生画一般的书法深有感触的。

偶然邂逅,他画一样的书法,令我瞳孔失去自控的放大,独特!独特!好独特!仿佛看到他鬼斧神差,纵横捭阖放浪形骸的画笔在空中和宣纸之间的聚合,令我一路追踪,一番艰苦卓绝,终于和綦先生相识。

尽管我不懂书法,这不要紧,我相信美的物象会有美的眼睛相随。綦宏伟先生创新书法,看不到任何模仿的痕迹。创意的骨架更没有“似曾相识”的依赖。独立完整的风格令人耳目新,自有作者神秘的解读密码。无需“认字”。他不需要看读者的脸色,他的洒脱在于情致和诗意高度融合并恣意的滂沱,他好像非常着意给这个时代留下新鲜的墨迹。

看他的小楷,那是基础的原点,静研细作“天道酬勤”的真功夫,需要用凝脂般的细腻去触摸。看他的草书,感受到种肆意的气势!“凭栏挺立、玉树临风”的洒脱,又如一斤老白干下肚,便是“我舞影凌乱”的醉态。我更惊诧他对汉字的独立构想,这不就是毕加索的画,在书法中的演绎吗?这不就是他心随笔运的DNA吗?这不就是当代世界艺术的通用符号吗?不易被感动的我,深深沉浸在他艺术创造和观念中……

令我这个远离祖国,久居南美的华人,满眼单色的翠绿,着实的受到强烈冲击。宏伟先生的书法之所以特立独行,像骑士一样剑走偏锋,源于他的综合素质远远高于平常。挫折,孤独,沉静,爆发等经历注定他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挺进艺术高度的前程。

在文字的交流中,我同样在骑士的文童里领略到一种属于他自己的风格、这对艺术创造犹为重要!在这个世界上,艺术的登峰造极,无不依靠思想的构建,文化的注入,不拓展进步的空间就意味着衰亡!也许创新的起始会像生机勃勃而青涩的果实,真因为如此才会有无限的憧憬和拭目以待。

“綦氏书法”将我带入一个超凡入圣的境界。他的《云雾萦绕》作品令我意念出一部灵异的小说;《无可奉告》红与黑的色差,就像进入迷离的艺术宫;《无须》令我想起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国立美术馆珍藏的《星光灿烂》、《麦田上的鸭群》……

名家书法篇3

由于家里穷,王柏学15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不得不在家里帮忙做农活。小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家庭的生活重担。那时村里开始流行一股打工潮,王柏学看到他这个年纪的同乡出去打工都赚了不少钱,就决心出去看一看,闯一闯。

1992年王柏学和几个同乡的兄弟来到长春,瞅着漂亮整洁的城市大道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心想如果能在这个地方生活一辈子那该多好,他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赚钱。

由于学历太低,他只能去做一些粗活,干着最低层的工作。但就算如此,能找到工作也都不容易,所以工作时特别卖力,洗碗筷,送外卖、卖果汁、护理病人……粗活、脏活累活他都干遍了。王柏学有时还兼做几份工,可这些工作不仅累而且工资很低,让在农村锻练出强健体格的他都吃不消,他觉得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感到未来有些渺忙。几年来的打工生活毕竟让王柏学开阔了眼界,头脑也灵活了许多,他开始琢磨,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许赚钱不一定会少。于是他便四处做市场调查……

王柏学有一次,陪朋友到字画店去闲逛,一个商人要买的书法作品,老板说没有,这位商人说:“能不能仿制一幅价格可多出。”老板遗憾地摇头,深表歉意。王柏学猛然醒悟,这是一条绝好的商机。名书字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瑰宝,名家作品价值不可估量,但这些只限于收藏。有更多的人希望挂几幅名人字画在办公室或家中居室,提高文化层次,但又买不起,怎莫麽办?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如果能仿制出来名人书法作品就太好了,价格低又不失高雅,即美观又能欣赏,平常百姓都能接受市场还是一个空白,空间巨大。王柏学果断地踏上了求师探索之路,去武汉,到桂林,遍访名师,潜心研究,终于开发出用高科技仿制古今名家书法作品的技术,可将名家书法作品集、报刊、照片等名家作品进行同比放大(大小无限制),完全用墨汁和宣纸仿制出来。仿制出来的名家作品逼真、自然、美观,保持了原来风格和笔韵。与书法家用毛笔真正书写的效果相同,书法家都难辩真伪。在二个月时间里,共创作了《沁园春.雪》、《长征》等作品18幅,作品一亮相,就夺人耳目,深受用户喜爱。市古玩成字画店以每幅15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且还要订货。其他仿名家字画也大量收购。同时,还可根据用户提供的原书法作品可为其装裱。每天都能收到定单。

这个项目还没推广,就有国内的新老客户蜂拥而至,前来购买字画作品的、交流的要学技术的,源源不断。只要有人来,王柏学会尽地主之宜,以礼相待,来者都有一幅书法作品相赠。

四川乐山市的李强来信说:“以前靠打工赚了多少钱,买卖又不好做,自从去你处学了仿制书法技术,现在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真的没想到,这次还真的选对路了,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这将是我生存的本领”。

湖北当阳的张奇:经朋友介绍前来学习后回去在10天内就出了作品,现已有6人帮忙制做。

安徽蚌埠的文新安:第一次来考查,没能做决定,购买了二幅作品回去做市场调查,一个月后,又前来学习并直接带走设备,现收入丰厚。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云南的张帆和黑龙江的宋文清,这二位都是农民,是一前一后前来学习的。两人学习特别认真,互相交流学习,接受能力很快,两天即掌握了仿制和装裱全部技术。回去后通还多次来电话沟。现都已经在当地开展了业务,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一位湖南湘潭的白立臣打来电话,因身体残疾前来不便,王柏学便让他采用函授的办法也可学会并达到效果。他用快件发去设备及相关资料、图片实样。现在他已能独立操作,每月都有可关的收入。除此,王柏学还多次去电话指导、交流,并于3月份利用到南方出差的机会,顺便到他家里看望了他,带去了新的名人作品图样。

仿名家书法作品成本不高,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一般每小时可出一幅作品。王柏学深深地知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竟争中独领、业绩卓著。王柏学最常说的一句大众话是:“我是从没钱的时候走过来的,深知没钱有钱的滋 味和痛苦。现在,我原同大家一起发展, 让大家都有事业可做。”办这个项目,无需书法基础,小学文化程度即可。投资风险小、无竞争、收益大,只售出几幅作品即可收回投资回报率高。对于经济困难的技术上会全力扶持,经济上予以照顾,残疾人减半。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成功、让大家致富。

地址:130031吉林省长春市马良书画店三组 (临河街3227-1号)王柏学

电话:0431-4656623/7761528

名家书法篇4

[关键词]宋代货币;钱币书法;古钱文字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30—03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高峰时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其绘画、书法、雕塑、印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作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与艺术风尚相统一的钱币,在此时也呈现出多样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钱币种类、数量、质量是古代造币史上的一个顶峰,从钱币文字的艺术风格上还体现出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人的思想观念。宋代钱币上的文字是研究中国书法、文字和社会风俗不可多得的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宋钱文化和不可多得的钱文书法是中国货币文化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货币流通及钱币文化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钱币作为沟通商品交换的媒介,对发展商品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历朝钱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铸造技术、工艺美术、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宋代是我国古代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时期,开国之初,政府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使大量的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创造了空前财富与繁荣。宋太祖鼓励民间“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以终天年”。宋神宗则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得商贸高度发达,钱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宋神宗时,全国铸币600余万贯,大大高于唐代“开元盛世”32万贯的年铸币量。两宋时期,在全民的商业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以铜币为主流,兼用金、银、谷帛、铁钱和纸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

宋代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其一,最早发行了纪年钱。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起,钱背文字开始纪年。淳熙元宝背面标有“七”字,表明此钱铸于淳熙七年(1180),比欧洲纪年钱早了300年。其二,最早发明了纸币。北宋真宗年间,由四川富商首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三,年号钱最多。从北宋太平通宝到南宋淳熙元宝300年间,皇帝改元频繁,共铸行了49种年号钱。其四,宋钱的出土量也是最大的。各地时有发现宋钱窖藏,湖北黄石的西塞山,一次就出土了11万公斤钱币。其五,最先创造出由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御书体”钱币。宋太宗赵光义开始自提钱文淳化元宝,而宋徽宗赵佶更是以独创的“瘦金体”书写钱文。其六,钱币的流通区域性明显。当时的中原、华南、华北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铜铁钱并用,广东则兼用金银,此外,全国各地皆流通纸币。其七,钱币面额复杂,名称变化多。宋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当百、当五百等不同面额,经常是一纸命令把十钱改作当五钱行使。宋钱的宝文名称不一,增加了混乱。其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等,铁钱有珍宝、之宝、洪宝等一二十种之多。其八,钱文书法多样。有创新、复合、对称等特点,且多出之名家。书法或秀丽妩媚,或苍劲挺拔,神采飞扬,气象万千,形成了宋钱书法艺术的特色。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活困难,人们也没有收藏概念,发现出土的古钱币被当作废铜烂铁卖掉。1985年前后,定西市博物馆从陇西、会宁、临洮等县的废品收购站陆续回收了大量古代钱币。这些古钱币多为窖藏出土,绝大部分为宋代钱币,使用痕迹明显,磨损严重,钱文模糊,但也有少量轮廓饱满,钱文非常清晰,如新铸一般。宋代钱币存世量很大,甘肃省各地时有发现。2000年,陇西县首阳镇一砖厂取土时发现一处存有3000多公斤的宋代钱币窖藏。2006年,会宁县某建筑工地发现一处宋代古钱币窖藏。2012年6月,河政县也发现发掘一处古钱币窖藏,重量达2000多公斤,其中以宋钱居多。

宋代书法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锐意创新,涌现出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特别是宋人在行书上取得的进展,令人叹为观止。宋以前的钱文多用篆书、隶书,由于这两种书法笔画比较固定,难以发挥书法潇洒遒劲、磅礴奔放的气势。宋钱书法是当时社会习尚和书法水平的反映,宋钱钱文采用真、行、草、篆、楷体等多种书体,比以前各朝代制的钱币文字更有生机。翻砂铸钱技术水平的运用和提高,使文字更流畅多姿,富于生气和活力,书法家也能在方寸之间任意驰骋,发挥其想象力。

最能体现宋钱书法艺术特色的是对钱。对钱(见图1)是宋代自始至终铸行的一种钱币。所谓对钱,就是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它们的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只有书法形式不同。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二体成对,有的是楷书、篆书二体成对,有的是隶书、篆书二体成对。即完全一样的一种钱,用两种或三种不同字体书写。对钱是我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有人估计,宋代的对钱有800种之多。

名家书法篇5

驱车千里,来到位于银川市城北30多公里的影视城,走进牛尔惠的工作室。墙上挂的“返璞归真”四字斗方,透出大家气派。但见一位满头黑发、脸色红润、身着唐装的年轻人,正手握悬管,挥毫疾书,给参观者作诗写字。仔细端详,他的字一笔一画都很到位,别具一格,正如一些书法大家评论的那样,熔汉隶、魏碑、泰山金刚经于一炉,自成一体――“牛体”。著名作家张贤亮评价牛尔惠说:“他的字,古朴,凝重。看到他的字,让你看到了历经百年风雨雕蚀后的碑文,有一种历史的厚重与珍重。他最可贵的是,克服了当今书法家刻意雕凿的浮躁,保持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约半个小时,牛尔惠写了十几幅字,打发了客人,我们也享受了半个小时的乐趣。书法中有音乐、有舞蹈、有气功,使人心旷神怡。

说明来意,和牛尔惠先生交谈了一小时,他乡遇故知,亲切融洽,谈笑风生。

通渭的贫苦,是出了名的。牛尔惠1970年就出生在这贫困年代最贫困的通渭县东北部山区陇山乡黄花村的农家,吃洋芋蛋喝清菜汤长大,直到十多岁还在半饥饿中上学。1990年,从定西教育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因工资低,还按时发不下来,不能养家糊口,便于1993年弃教从工,来到银川。他先在一家公司打工,因公司效益差,也挣不了多少钱。两年后,他把妻子接来,从亲戚朋友处借了1万元,在银川郊区承包了一座蔬菜温棚。因为在老家没种过菜,又不懂科学种植,产量不高,还不能应时,卖不出去,没有多大的收益。一到春节,他只好在街头摆地摊,写春联,送福字,送吉祥。润笔费没有定价,随主人来定,给也行,不给也行。2002年3月,银川镇北堡影视城的一纸招工广告出现在街头,牛尔惠眼前一亮,前去报名。影视城的董事长张贤亮见到牛尔惠,便问他有什么打算,牛尔惠快人快语地说:“搬砖和泥,干什么都行,我能吃苦!”等了几天,本想搬砖和泥的打工仔,被安排到了一个颇为讲究的艺术工作室,张贤亮给他的任务是作诗写字卖字。

在宁夏,人们说影视城有两位奇人,一是张贤亮,二是牛尔惠。张贤亮卖文化,牛尔惠卖书法,各展风流。

著名作家张贤亮一手创办并担任董事长的华夏影视城有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中国的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在西部影视城拍摄的电影已达70多部,如《一个和八个》、《牧马人》、《红高梁》等等。华夏影视城成为宁夏的一张大名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们戏说,高人张贤亮卖荒凉,而张贤亮斩钉截铁地说是“卖文化”。

牛尔惠在影视城的“集艺阁”,每天作诗写书法四五十幅,最多的一天达60多幅,边作边写,每一首都不重复,且文采飞扬,飘荡着一股灵气。牛尔惠的书法作品过人之处是藏头诗,只要你报上姓名、属相,他把你从头到脚打量一番,一首藏头诗就成了,而且对你的学养、特长、心愿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赞不绝口。写毕,还说文解字,给你讲解一番。一次,科学院院士胡守斌,教授夏秉荣试他的才能,前后4分31秒,两首诗便出手。给胡守斌写的是:

胡琴月抚涌清泉,

守贤博智高科攀,

斌怀韬略天地运,

祥龙神州跃九天。

给夏秉荣教授写的是:

夏风徐徐绿圃园,

秉烛夜读览圣贤。

荣茂景椰泛桃李,

志承栋梁昌国安。

两首诗和书法写就,两位客人喜形于色,称赞不已。

一次,饰演的特型演员王铁成来影视城,索牛尔惠的藏头诗和书法。牛尔惠不到3分钟写成一幅横幅:

王侯将相翰墨缘,

铁树艺坛蓓蕾绽。

成为国栋名恩来,

志泽世人华章篇。

王铁成非常高兴,举起作品,二人合影留念。

最让人惊叹、最能显示牛尔惠才华的一幕是2004年夏的一天,我国派往国外即将赴任的28位外交官来宁夏参观,经自治区政府推荐,前来向牛尔惠求字。张贤亮既高兴又怕出丑,捏着一把汗。牛尔惠从容应对,略一询问,微微一笑,挥毫就写,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短短67分钟,写完了28首诗文和书法,当最后一首写就,外交官们惊喜得一齐鼓掌,表示赞赏。一位外交官感慨地说:“真是奇才啊!外地人写藏头诗,动用了一班人马,你们影视城就一个人。写得这么好,其价值就在于刹那间的灵气。”

几年来,牛尔惠的书法作品不但传遍全国,还传到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家书法篇6

2、晋:徐夫人(王羲之的老师)、书圣王羲之、王献之;

3、唐:草圣张旭,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李世民;

4、宋:苏轼、米芾、蔡京(瘦金体)、秦桧(宋体)、岳飞;

5、元:赵孟(兆页);

6、明:唐寅、文徵明、祝枝山、文徵明、徐渭;

7、清:郑板桥、八大山人、傅山(傅青主)。

名家书法篇7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冯远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冯远中国画选》、《冯远水墨人物选集》、《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冯远》、《冯远画集》等。

探赜索隐,求实创新。

贺《中国书画》杂志百期。

    ――冯远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武春河

武春河,1944年生,河北徐水人。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辽宁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社长。高级编辑。现为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会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武春河书法选》、《嘤鸣集》(合著)、《武春河书法艺术》、《耕砚斋书作四种》、行书《五部经典》(《周易》、《道德经》、《金刚经》、《坛经》、《心经》)及诗集《耕砚斋杂咏》、《耕砚斋杂咏乙集》等。

春风雅量,秋水文章。

《中国书画》百期志贺。

――武春河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赵长青

赵长青,1953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著有《飞翔的乐章》等四部诗集。

翰墨声高远,道法自天成。

为《中国书画》百期题。

――赵长青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王家新

王家新,别署晏园。1967年生,祖籍辽宁。财政学博士。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主编有《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著有诗词集《颐园诗草》、《北溟鱼》及书法集《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王家新》、《王家新书法艺术》、《晏园艺事》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贺《中国书画》一百期。

――王家新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苏士澍

苏士澍,1949年生,北京人。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书法丛刊》主编、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获新闻出版署第十届“韬奋出版奖”。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等。

金石书画,典雅风流。

书贺《中国书画》百期。

――苏士澍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胡抗美

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出版有《胡抗美诗词书法集》、《胡抗美书法集》、《胡抗美书法作品》、《当代书法名家•胡抗美卷》、《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胡抗美》、《中国书法家精品集•胡抗美卷》、《胡抗美书学论稿》、《胡抗美诗词集》等。

丹枫落日野桥晚,断雁湿云江路秋。

     ――胡抗美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张旭光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生,河北安新县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出版有《楷书》、《行书》、《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法》、《行书临摹•创作》(光盘)。

会古通今。

《中国书画》百期志贺。

――张旭光

《中国书画》百期•顾问、委员、名家题词周京新

周京新,1959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通州。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周京新画集》、《中国当代名画家手稿•周京新》、《当代高等院校中国画名家教学系列•周京新课稿》、《画室探访――周京新的艺术世界•水墨雕塑》、《水浒人物八十图》、《二十一世纪主流画家人物画创作丛书•周京新》、《周京新•艺术生活创作》、《感觉无限》、《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周京新卷》等。

八方聚气,四海舒风。

《中国书画》杂志百期志贺。

名家书法篇8

观赏其书法作品,不难发现他在艺术上继承创新的痕迹。就隶书而言,袭秦简汉韵,笔力遒劲,线条灵动;丰姿逸宕,气韵古穆;巧于章法,疏密有度。足以见得他对《石门颂》、《乙瑛碑》、《华山碑》、《武威汉简》等碑版用功之深,会古通今而自成一格。他的行草书,笔墨奔放潇洒,骨健形美随意,颇具“二王”遗韵,“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给人以清新、自然、流畅之美感。其正书作品,颜筋柳骨,气度浑朴,结体谨严,正中含奇,一派和睦安详之气象。更可贵的是他善于从高古的汉隶中吸取营养,消化后融进自己对壮美和浪漫的追求,写出的章草灵秀清雅,天趣盎然,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书法是拟人的艺术。刘熙载曾云:“贤者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沉毅,奇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书如其人,书乃心画也。保华戍边卫国28载,青春奉献于国防,现工作在国家行政学院,身居专家学者之中,其书刚柔相济、文武相融之气溢于楮墨。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保华书法之笔墨皆以其性情为本,他作书既谨守法度,保持一种盎然的古典情怀,同时,又畅叙幽情,体现出一种闲适高雅的人文精神,使性格气质与书法墨迹构成奇妙的内在呼应,成为他人文精神的艺术折射。此即《书谱》“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者也。

书法讲求字外功。保华书迹中有内在的书香气,更有不经意处的金石气,这与他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他幼承家训刻志于翰墨,长期以来,坚持于书法之外用功看书学习,善从古文诗词、音乐、绘画中汲取古今中外之精华,博览古今典籍,多师教养,尽窥众妙之门,深谙古书法之中正变之源流和书之三昧。

昔人论作书:“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用功勤。”保华同志孜孜以求。其心澹泊而宁静,其书厚重而洒脱,细细品来,给人以“渐入佳境”之妙。

笔墨当随时代。保华在书法创作上,治学严谨,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遴选的古今诗词,多以名家名篇入题,或浩然正气,或清秀隽永,有低吟浅唱,有箴言警句,有之读如琴声之悠扬,绕梁三日,余味无穷。

艺术因人生而丰富,人生因艺术而灿烂。保华同志正以文武兼备、德艺双馨之才气,为构建和谐社会书写儒雅新意。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将军书法家)

边保华艺术简介

边保华,字守和,笔名一方,号养心堂主。1958年4月生,研究生学历,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兼职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名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艺书画对外发展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师从佟韦、李铎先生,擅长行草、隶书。

上一篇:中秋节诗范文 下一篇:考研英语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