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日记结局范文

时间:2023-11-19 18:42:26

吸血鬼日记结局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1

关键词:吸血鬼;形象;文化;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45-02

一、吸血鬼影片的文化学研究

在当前的学术文献资料中,对吸血鬼影片的文化学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详尽的。研究者从宗教、人性等角度对吸血鬼影片进行剖析。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吸血鬼电影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吸血鬼电影中的宗教价值观成为文献资料中探讨的主要层面,尤其是从西方宗教文化中对死亡观的考察、边缘人性的隐喻内涵以及终极关怀中的反问与思考。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类影片进入繁荣发展期,吸血鬼这一形象也逐渐脱离了纯粹的死亡、罪恶、黑暗等传统主题,创作者试图将“人性”灌输其中。然而,80年代时期便开始走向下坡路,直至90年代吸血鬼影片再次翻身与觉醒。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好莱坞影片中吸血鬼的时空感得以凸显,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商业元素:时尚、魔幻及强烈的戏剧冲突。影片类型也由从最初的恐怖片拓展至喜剧、动作、爱情、魔幻等类型影片。这些新元素的注入,使吸血鬼的原本的恶魔形象开始转变,显现出更多的人情味,也使吸血鬼的形象更加丰满。正是吸血鬼身上追加的这些元素也折射出人性的黑白,也让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望得到了宣泄与张扬。

在对吸血鬼影像中异教文化的探讨中就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生者’的所指是双重意义上的,即表面上的剧中人物和实际上的观众;“死者”的所指同样是双重意义上的,即表面上的剧中吸血鬼和实际上人们想象中的死亡。文化学意义上的“对话”由实际上的生者和想象的死者构成,是想象,是恐惧,是迷恋,是困惑……”在这里,作者试图向我们我们阐释在吸血鬼的影像世界中,生与死已成为影片中永恒的探讨主题,在西方宗教文化的语境背景下,对人性的探讨也凸显出其文化符号的隐喻特性。

其次,在宗教背景下的关于人性探讨。对释吸血鬼这一角色的诠释离不开对基督文化背景的理解,例如影片《德库拉》中的伯爵俨然是作为邪恶的化身,上帝的对立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信仰就成为一种关乎未来的精神考验。“上帝的绝对属性如全知、全能、永恒等被隐秘地转移到德古拉身上,这让我们看到影片考验的不仅是吸血鬼,也是通过异教文化的展现考验耶稣的信徒。”

此外,吸血鬼与流行文化也是当前文献资料中所探讨的主要领域。2008年,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的影片《暮光之城》上映,一时间引发全球追捧。而“暮光”现象作为流行文化的成功个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于是就有美国媒体戏称,“2008年,如果你不是住在南极的话,你很难忽略吸血鬼流行的升温。”2009年《暮光系列2・新月》上映时,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状况:一边是知名影评人的谩骂与嘲讽,一边则是高票房的影响力。这种狂热氛围,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都不约而同地贴上了“疯狂”、“歇斯底里”字样的标签。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教授在《文艺争鸣》中对吸血鬼流行文化的解析中谈到:“关于大众文化功能的通常说法是,它可以给人提供想象性的抚慰,以及现实当中能够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想象性解决。一个美国研究吸血鬼文化的大学教授指出,所有现在的这些吸血鬼的故事和以往的吸血鬼故事不同,它们都有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甚至到不近情理的地步。这既是这批流行的吸血鬼故事的特征,也同时是大众文化文本的基本特征。”

二、吸血鬼作为社会意义探讨的隐喻符号

在当下吸血鬼影片中,单纯地描写吸血鬼嗜血成性、威胁人类生命等血腥、暴力题材的电影逐渐减少,吸血鬼们逐渐与现实社会融合,而这也极大地扩充了吸血鬼在银幕上的表现空间。现有的文献资料中,研究者也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吸血鬼隐喻下的社会意义进行探究,其隐喻特征的分析也占据了浓重的笔墨。

吸血鬼题材电影以深入社会的笔触反了许多社会焦点问题,将当下一些热点而具争议的话题引入其中。“吸血鬼还对同性恋和双性恋做了指涉。一方面,人在转变成吸血鬼的过程中伴随着血对流的特征,这是两性欢爱的折射。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社会,吸血鬼这个符号更多地表受排挤、歧视的社会群体……”

关于艾滋病,一些文献也做出了论述,“在‘艾滋恐慌事件’中吸血鬼显得相对无辜,非常时期人们的联想往往特别丰富,吸血鬼因其暖昧性和吸血行为,难免这场浩劫。但毕竟广大的德古拉迷并不是处在艾滋病核心的同性恋或恋血癖,所以很快吸血鬼就被人们释放,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星期六晚间直播》的滑稽短剧中,德古拉在吸血前还要警惕的给受害者验血,在动辄恐慌的日本,首次相关宣传也选了德古拉做代言人―甚至连我都怕艾滋病。”在对吸血鬼形象的探讨中,研究者对其符号价值赋予了丰富的意义,这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在影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吸血鬼电影研究空间及前景展望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2

ぃ酃丶词] 吸血鬼影片;《暮色》;吸血鬼;女性视点;影像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吸血鬼题材的影片以强劲的势头席卷票房,20世纪恐怖片的老套角色换上了更为年轻的身躯,借助斯蒂芬妮•梅尔的《暮色》系列小说在顶峰公司的推动下重返人间,吸血鬼文化被推向新的巅峰,吸血鬼从未像现在这样以席卷全球的势头出现在世人面前。

《暮色》系列影片借助吸血鬼的背景来讲述缠绵悱恻的校园爱情故事,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青春期女孩贝拉与吸血鬼恋人爱德华•库伦及狼人贾可布之间的情感纠葛,在爱的召唤下,贝拉接受了吸血鬼的新身份,与恋人一起迎来永生不死的命运。远离了暴力和色情的吸血鬼的爱情故事,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气息。与以往的吸血鬼影片不同的是,《暮色》系列影片对吸血鬼恋人身份的近乎迷恋般的塑造成功地唤醒了观众的热情,铺天盖地的评论席卷各大媒体,人们对于神秘爱人的幻想和想象被成功激发出来,而这种幻想和想象又是以爱情和婚姻这样女性化的视角得以体现出来的。女性视角下的吸血鬼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角色设置、影像表现、主题阐释及美学风格上显示出与以往吸血鬼形象的巨大反差。

身份想象是《暮色》系列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使其与其他爱情片有着明显的区分,吸血鬼恋人的神秘身份以及那难以把握的命运成为贯穿故事始末的主线。该系列影片一改常规,我们看不到獠牙和嗜血的残忍镜头,更没有吸血鬼以性吸引人类的撩人镜头,唯美而又纯情的人类与吸血鬼的爱情迎合了青少年对于爱情的幻想,有着突出的女性观看的特征:其一,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创作初衷表明只是借助吸血鬼的身份来讲述一个爱情故事,文风上力求雅致细腻,电影很好地尊重了作者的意愿,在情节和主题的表现上也一改往日吸血鬼影片的风格,避开暴力与色情的传统的男性视点,不再凭借身体的性感表演来诱惑观众,而着重表现青春期少男少女恋爱的百般滋味;《暮色》系列小说兼具恐怖和言情小说的特征,女性审美倾向明显;其二,影片以贝拉的视角为主线展开叙述,人物的出场和情节的展开以贝拉的感受为主,她对于吸血鬼恋人和狼人朋友的复杂感受具有明显的女性倾向;其三,在表现手法上以细腻的情感波动来传递人物所面临的性与爱的纠结,细腻地表现了种种复杂的感受,颇具感染力,模仿女性的情感认知的模式,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第一次将吸血鬼和人类的爱情推向婚姻,一般而言,婚姻保护的对象是女性,也是女性情感的最后归属,贝拉和爱德华的婚姻不是单纯的故事结局,他们的婚姻对其他人物的命运仍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暮色》系列影片之中的吸血鬼形象在这种观看视角下,被演绎成21世纪最理想的恋人形象。

一、由恐怖到浪漫:不死之身的深情演绎

鲜血和玫瑰素来是吸血鬼影片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恐怖和色情是吸血鬼影片常用来吸引观众的两大法宝,相比之下,温情、浪漫的另类爱情故事自然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了。由恐怖到浪漫风格的转变,为吸血鬼再创银幕辉煌带来新的契机。《暮色》唯美的校园爱情深深吸引住了观众,其续集《新月》几乎刷新票房纪录也就不足为奇了。①凭着校园偶像剧的魅力征服了青少年观众,清新浪漫的校园气息经由贝拉的视线如优美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

《暮色》系列影片讲述人类与吸血鬼、狼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但如果男主角爱德华不是吸血鬼的身份,男配角贾可布不是狼人出身,这部影片的许多情节仍旧是成立的,因此,吸血鬼身份对于影片而言,只是为了给18岁的贝拉与永远17岁的爱德华的爱情故事增色。在这样的故事里,废弃的古堡、嗜血獠牙、哥特风格的人物造型以及局部照明所带来的隐晦画面与影片的美学追求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在画面、光线、布景、道具上另辟蹊径,选择了自然风光旖旎的群山和明亮的室内,在影调上又重新做了色彩设计,偏冷的色调使得影像效果区别于一般的爱情片饱和的色彩与明亮的照明。跳跃的青春活力掩盖吸血鬼腐朽的死亡味道,诗意、瑰丽的外景画面美化了二人情感的特殊性,增加了影片抒情的分量。这一切,强调了爱德华是一个和死神无关的吸血鬼,他的“素食主义”观念,他的无害的举止,只是为了向观众表明,在他吸血鬼的身份背后,仍旧只是一个可爱的校园男孩。

欲望潜意识对银幕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影片在爱德华的造型上下了不少的工夫,尽最大可能美化这具不死之身,凭借演员出色的外形和阴郁高贵的气质,《暮色》中利用特技来展现爱德华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身体以及飞奔、跳跃在山林间的超人能力。《新月》中可以瞬间出现在贝拉面前的影子,被吸血鬼族人暴打后迅速弥合伤口的超常技能以及不死的奇迹,无疑都增加了贝拉以及观众对吸血鬼不死之身的无限向往。不死,在以往吸血鬼影片之中,为观众带来恐怖的体验,但在《暮色》系列影片中,却得到了深情的演绎,以爱情,而不是死亡来表现这具不死之身,使之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电影提供了文化,其文化是以某种将身躯作为景观展现的方式出现的,而被展示的身躯有承载传达了一系列蕴涵着权力、真理和控制力的行为。”②《暮色》将吸血鬼从他本身的历史文化中拔根而起,只借用吸血鬼无限的时间和不死之身的魅力讲述的爱情幻想,像片中人物的青春一样自由自在、无所顾忌却又感人至深。

《暮色》系列影片出了表现贝拉和爱德华的爱情之外,其他的吸血鬼尽管在影片中只占很小的篇幅,却也以偶像化的造型出现,并不比爱德华逊色多少,他们的情感归属也都有所交代,按照人类的标准,在他们漫长的生命里,也是一对一的关系,相当稳定。

二、由坏人到恋人:偶像造型与情爱幻想

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给吸血鬼形象塑造注入新的生命,时尚将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进,偶像化的吸血鬼故事在银幕上占据很大的比重。在爱情故事中,吸血鬼由残酷无情的嗜血者转变为浪漫的情人,走入青年人中间谈情说爱。飞跃在山间的吸血鬼拥有更青春的身躯,几乎完全摆脱了以往吸血鬼的影子。吸血鬼的恋人身份诱发银幕内外的青少年产生情爱幻想,不由自主地会美化幻想对象,偶像造型的吸血鬼也就应运而生了。经历过死亡的吸血鬼,本身就是死神的化身,行走在人世间将人类带入黑暗;将人类纳入他们的食物链中,它们是攫取生命、偷窃生命,一次次将人类置于生死之间,以吸血鬼的超常能力,展开对奇异生存状态的丰富想象,美化吸血鬼受诅咒的生命所生存的介乎生与死之间的奇妙的时空。《暮色》系列影片中109岁的吸血鬼爱德华拥有17岁永不衰老的面容,在他眼中,高中校园里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一目了然,而他和他的吸血鬼同类在高山和森林里的奔跑和搏斗,几乎是向观众炫耀他们享有的自由,似乎是能力区分了吸血鬼和人类,而不是其他,吸血鬼不再是一个被诅咒的生命,而是拥有特权的神秘物种。

这类神秘唯美的爱情故事恰恰能够迎合青少年对异性的幻想,模糊的恋爱状态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拥有异性以及被拥有的渴望。初恋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爱人是不一样的,爱德华拥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吸血鬼都要更年轻的身体,他的俊美而神秘的外貌,成熟而优雅的举止,与校园里的学生在气质上有巨大的反差,无疑是少女梦中情人的最佳人选。对普通的青少年来说是难以抗拒的。

吸血鬼行踪不定,甚至有些诡异,更增加了其本身的神秘感,同时也使得日复一日过着重复的校园生活的在校生心生幻想,对那种充满变动的生活无比向往。吸血鬼具有读心术、催眠术等超凡的沟通能力,对既不善于表达也不善于倾听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来说,女性细腻的恋爱心理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幻想对象,这样的同伴简直是天使。

吸血鬼与血液及死亡的神秘联系也是让银幕上下青少年着迷的原因之一,这个年纪正是对死亡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与吸血鬼相爱最后总是需要面对生或死的选择,对于世故的中年人来说,是不会拿生死冒险的,而青少年在旺盛荷尔蒙的刺激下极易产生幻觉,既有勇气选择同生,也有勇气选择共死,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中老年观众所缺少的,而一个男人内心的痛苦在未经世事的少女眼中轻易就会被读解为浪漫。

《暮色》中的爱德华也是人变成的吸血鬼,但影片仍旧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探视吸血鬼内心的情感世界,反过来,在表现爱德华的校园爱情时,剧情紧紧围绕爱德华人鬼拼接身份的特殊性展开,甚至为了渲染吸血鬼恋人身份的特殊性,不惜弱化故事的叙述线,以清新、浪漫、唯美和神奇的影像美化这一角色。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吸血鬼连续剧,以《吸血鬼猎人巴菲》为开端,再次推动了吸血鬼题材在电视媒体上发展的新潮流,进入21世纪之后,更是以《真爱如血》《血色月光》及《吸血鬼日记》等连续剧使吸血鬼恋人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些具有跨世纪能力的吸血鬼并没有选择单一的“鬼”的身份、“鬼”的形象,而是尽可能地保持在人鬼之间的中间地段,观众通过它们既能够了解新一代吸血鬼的传奇世界,又可以放心地观看跌宕起伏的情感戏。

三、由肉体到精神:女性化的理智与情感

弗洛伊德认为虽然无处不在,但人类对自身的控制和压抑使得文明能够得以发展。能够升华为,的升华也能够转化为死欲,、和死欲是人类欲望的三个阶段。理智与情感的较量是对欲望不同程度的压抑,在《暮色》系列影片中处理肉体和精神的冲突时,显示出较为突出的女性化特征,贝拉的爱总是伴随着死亡的影子,和死欲几乎融为一体,而无论吸血鬼爱德华还是狼人贾可布,都尽量降低了性冲动发生的频率,对此,小说的作者毫不隐瞒自己的初衷,只想让爱情戏份发展到激吻的阶段。

作为故事片,吸血鬼影片中灵与肉的矛盾是为其设置的两难抉择,这是人类为吸血鬼设计的境遇,而狼人的加盟使得剧中人物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也更具梦幻色彩。贝拉一方面深爱着吸血鬼爱德华,另一方面,对痴情狼人的迷恋也难以忘怀,表面上看来,吸血鬼和狼人势不两立,处于竞争的敌对状态,实际上,是贝拉这样的女性对于男性幻想的两个方面,吸血鬼和狼人分别代表着情感追求和生理冲动的不同需求,影片通过二人在镜头前身体的尺度来向观众暗示其区别:吸血鬼爱德华仅在《暮色》中为了向贝拉展现自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身体而露出了胸膛,美丽的光芒赞美了他的吸血鬼身体,却也转移了观众对于身体的注意力;但是在《新月》中,狼人贾可布因为时常变身的缘故,常常着上半身,健美的肌肉向观众传递着直接的视觉诱惑。从对白和行动上来说,二者更是有着鲜明的对比:捉摸不定的吸血鬼恋人和坦率执著的狼人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男性。设置吸血鬼和狼人的竞争关系,既符合贝拉的性格、年龄和经历的特征,又很好地照顾了银幕外观众的兴趣和爱好。处于两难处境的贝拉在经历了摇摆之后,最终仍旧和爱德华在一起,情感上不再摇摆不定,理智战胜了冲动。

爱与死这两种极端强烈的情感,在青少年阶段原本就是新鲜而刺激的体验,这种体验有别于成年人的体验,他们只关注体验本身,与社会责任、婚姻及其后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遥远的距离,正因如此,才能更纯粹地感受到爱的火热和死的冰冷。他们和吸血鬼一起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向无可知晓的未来,爱或者死,是他们的命运,恐怕也是他们的结局吧。

《暮色》中的爱德华在校园里遇到贝拉,首先引起他注意的并不是由于贝拉的容貌和举止,而是因为爱德华无法读出贝拉的内心,这种超验能力的丧失给他带来一种非同寻常的不安,他不由得想要接近贝拉,探寻这一他不熟悉的女孩的内心世界。由对心灵世界的好奇逐渐演化为对心灵的主人的爱慕,在贝拉美味血液的折磨下,仍旧凭借信奉爱的力量,挣扎在灵与肉的双重重压下。承受压力的爱情往往会发生某种变形,以释放外界压力,于是在《新月》中,狼人的加入为二人以好奇为起点的爱情寻找到新的联结,既激化了原先的矛盾,又让压抑许久的内心不安找到外在的解决方式。情感戏,是内心战场的外延,灵与肉的争斗最终演化为狼人与吸血鬼的战争。情感的交融抹掉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种族界限,但在身体方面,人类、吸血鬼和狼人互为镜像,在彼此的对比中发现彼此身份的差异,这种身份的差异以身体的特技变形凸显出来。

四、由爱情到婚姻:情感纠葛的最终归属

以往的吸血鬼影片之中,人类和吸血鬼谈情说爱并不罕见,但是人类与吸血鬼的婚姻却极为罕见。《暮色》系列影片将爱情作为表现的主要内容,但是却并非仅限于爱情,婚姻在话题在影片之中举足轻重,这一点,最为突出地表现了《暮色》的女性视角特征。复杂的情感纠葛在影片的各部渐次展开,然而对于女主角贝拉而言,作者在她身上显然寄托了一般女性对情感的希冀:有复杂而深刻的纠葛,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幸福最终归属。这份执著感染了观众。于是,贝拉与爱德华在《月食》里开始谈婚论嫁,而将狼人贾可布的爱情与婚姻放在《破晓》中继续沿着故事线索发展下去,给主要人物的情感归属一个明确的交代。在得到一辈子的爱之后,作为人类的我们是不会餍足的,而爱和时间抗衡,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情侣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如此,两个相爱的人永生不死,究竟是福是祸?

画面与声响开启了一个关于恐怖传说和日常生活、死亡与诱惑的梦境,观众是被设计进电影中的,尽管他们对此毫无察觉。“电影的特性,并不在于它可能再现想象界,而是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想象界,把它作为一个能指来构成的想象界。”③电影具有“白日梦”般的效果,为观众带来观看的乐趣,那些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怪物成为银幕上最独特的景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千百年来,人们热衷于追求灵魂不朽,“灵魂不朽最初是权力的区别性标志,它在整个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则起着平等主义神话的作用,它仿佛是来世的民主,面对着尘世中死亡面前的不平等,这只不过是一个神话。即使在最信奉普救说的基督教版本中,不朽也仅仅是在权力上才属于所有人。”④尽管理性上,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情感上仍旧难以勘破对死亡与永生的迷恋。电影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故事中虚构的角色在死亡与永生间的挣扎和妥协、执迷和冷漠,实际上,则是我们不切实际的梦幻,不经意间,重复了千年。

而西方的吸血鬼题材逐渐走俏,目前打造的吸血鬼款式结合了校园偶像的气质,恰是对西方男女关系的真实写照。影片《暮色》《新月》和连续剧《吸血鬼猎人巴菲》《真爱如血》《吸血鬼日记》一起将青少年对陌生异性的渴望和幻想描述得细致入微,年轻女子渴望被吸血鬼爱上,并将她们带入神秘的未知世界。

银幕上的吸血鬼,处于人鬼之间,拥有一部分的人性,但也有着明显的魔鬼的烙印,是自由行走在人鬼之间的特殊物种。吸血鬼介乎人鬼之间的身份与人类形成对比,人类面对现代性的主体时常迷惘,吸血鬼是人类虚构的形象,面对这一角色,观众的心理是复杂的,“丧失自我,在令我恐惧的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莫名的幸福。”⑤对于观众来说,既可以解读它们的内心,也可以将它们的内心世界虚化,而这种虚化,恰恰又是人类逃离出去的自我。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生命的终结,而对于吸血鬼来说,则是一种“常态”。它们是穿越死亡的被诅咒的物种,离开了生的此岸,却并没有达到死亡的彼岸。它们的灵魂永远被放逐,永远无法到达死亡的彼岸,因此无论生或者是死,对它们来说,都是渴望达到的彼岸。这种对死亡和永生的强烈渴望给人类带来创作灵感,吸血鬼处于生死之间的特殊状态被戏剧化地表现出来,释放人类关于死亡和永生的想象,既有宗教的意味,又有艺术的感染力。

《暮色》系列影片细腻、唯美的影像叙事所表现的爱情和婚姻的视角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的特征,在角色转化、形象塑造、主题及影像表现方面与以往的吸血鬼影片相比发生了巨大的美学转变,与此同时,女性观看扭转了吸血鬼影像表现的寻常手法,创造了新颖别致的银幕语言。

注释:

① 据文汇报2009年11月25日第八版报道,《暮光之城2》周末票房夺冠,创美国电影史首周末票房第三纪录,北美票房以1.407亿美元仅次于《黑暗骑士》的1.584亿和《蜘蛛侠3》的1.511亿。

② [英]帕特里克•富尔赖:《电影理论新发展》,李二仕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③ [法]克里斯蒂安•麦茨:《精神分析与电影》,王志敏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④ [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⑤ [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隐退》,陈良梅、夏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0页。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3

――Mac

The symptoms are 1)unnerving: a taste for fresh meat―2)rare, if you please; an3)aversion to sunlight; and a passion for 4)spectral-looking, fine-boned 5)rakes. All are indications that the sufferer has been bitten by a 6)vampire.

Sookie Stackhouse, the young heroine of 7)True Blood on HBO, risks 8)doom whenever she visits with her 9)otherworldly 10)beau. And Oskar, the adolescent 11)misfit of the Swedish art film12)Let the Right One In, a favorite in fashion circles, 13)courts extinction each time he ventures out with Eli, the ageless vampire he befriends.

Sookie and Oskar are 14)in the throes of vampire lust, a pop-culture 15)contagion being spread via television, films and fiction. What began with the Twilight Saga, the 16)luridly romantic young-adult series by Stephenie Meyer, followed by Twilight, the movie,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s it a wonder?

Rarely have monsters looked so 17)sultry―or so camera-ready. “There is something so still and sexy about these young 18)erotic predators,” said Julie Plec, the writer and executive producer of 19)The Vampire Diaries, a forthcoming series on the CW network based on the popular novels.

This generation of undead 20)prowls high school hallways and dimly lighted dance clubs as menacing―and as 21)seductive―as they have ever been. The June premiere of the second season of True Blood, in which Sookie, played by 22)Anna Paquin, is reunited with her 23)fanged beau, drew 3.4 million viewers, making it HBO’s most-watched program since the 24)Sopranos25)finale in 2007.

The style world, too, has come under the vampire’s26)spell. The undead are returning 27)with a vengeance, in part because they “personify real-world anxieties,” said Michael Dylan Foster,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28)folklore at Indiana University.

“Especially during these post-9/11 times of increased 29)vigilance, representations like the Twilight series reflect a kind of conspiracy-theory mentality, a fear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secret and dangerous going on in our own community, right under our noses.”

Given all that baggage, what keeps vampires so 30)alluring?

One might point to their combination of deathless good looks and 31)decadent sexuality. Their faces, as described in Twilight, “were all 32)devastatingly, inhumanly beautiful. They were faces you never expected to see except perhaps on the 33)airbrushed pages of a fashion magazine.”

Vampirelike glamour figures strike 34)come-hither poses in a flurry of recent fashion publications. Portrayed as 35)androgynous creatures in the June issue of W, they affect killer glares, their menace emphasized by their 36)pallor. The vampire’s attraction is “all about the37)titillation of imagining the monsters we could be if we just let ourselves go,” suggested Rick Owens, a fashion 38)bellwether. “We’re all fascinated with corruption, the more glamorous the better.”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In New Moon, the Twilight 39)sequel that will open in November, the lead vampire Edward is a noble 40)swain, performing feats of 41)valor reserved for Superman. Seductive as he is, he, too, is a model of restraint. More than once in the original film Edward stops short of draining Bella, his mortal girlfriend. “I don’t want to be a monster,” he tells her urgently (though it seems she wouldn’t mind).

“Edward has rejected all humanity, but he is struggling to be human,” Ms. Plec said, adding: “There is always the question, ‘Does this person have it in him to be good,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It’s a theme that works in films and television.”

Impulse-control is an especially 42)resonant theme in the current era of conflicts and cutbacks. “Periods of war, economic downturns and cultural turmoil all give rise to the production of vampire and fantasy fiction,” said Thomas Garza,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43)Slavic and 44)Euras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nd a specialist in vampire 45)lore. “With a recession and war, the conflict has indeed seemed to turn inward, as we question our fiscal, political and moral status. ‘Have we been too excessive? Do we need to be more restrained?’ We seem once again to be questioning these very fundamental value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newing a 46)flirtation with the dark side. Emily Rose, a performance poet in Chicago cataloged vampire’s 47)exquisite charms: “the 48)wantonness, the gorgeousness, eternal youth, 49)invulnerability and, of course, the night life―staying up way past your bedtime.”

Surely there are worse things. Ms. Rose said. “Having somebody 50)clamp onto your neck and51)drain you ― that doesn’t seem so scary anymore.”

“It wouldn’t be on my top 10 list of ways not to die,” she added, “especially if that vampire is at all attractive.”

以下症状令人胆战心惊:嗜鲜肉――可以的话,要半生不熟的;讨厌阳光;特别钟情于外貌“鬼里鬼气”,身材瘦削的放荡公子。这些症状都表明患者被吸血鬼咬过。

HBO电视台的连续剧《真爱如血》中,年轻的女主角萨姬•斯塔克豪斯每次与她那“异世界”情郎会面时,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还有,瑞典艺术电影《血色入侵》里的那个孤僻少年奥斯卡――现实中他的形象其实颇受时尚界的青睐――每次跟永不变老的吸血鬼朋友艾莉一起外出时,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对吸血鬼的渴望折磨着萨姬和奥斯卡,而这股“吸血鬼热”,作为当下的一种流行文化,正通过电视、电影和小说散播开来。由斯蒂芬妮•梅尔创作,充满“血色浪漫”的青春系列小说《暮色》掀起了一股新潮流,紧跟着是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暮色》, 两者引发的“吸血鬼热”已风靡各地。

这是一种奇迹吗?

很少怪物能看上去如此性感――或者说如此上镜。“这群年轻的嗜血尤物隐隐透露出安静和性感的特质,”《吸血鬼日记》的编剧和执行制作人朱丽叶•普莱克说道。《吸血鬼日记》是CW电视台即将推出的电视连续剧,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

这一代的活死人游走于中学的走廊里和灯光昏暗的舞厅里,一如从前地散发着危险与诱惑的气息。在六月份首播的《真爱如血》第二季里,由安娜•帕奎因扮演的萨姬和她那长着尖牙的情人团聚了。这吸引了340万的观众收看,使其成为自2007年《黑道家族》大结局播出以来HBO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时尚界也被这股吸血鬼魔力迷倒。活死人强势回归,这部分是因为吸血鬼是“现实世界中焦虑的化身”,印地安那大学民间传说研究部的助理教授迈克尔•迪伦•福斯特如是说。

“尤其是后‘9•11’时期,四处加强戒备,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暮色》系列小说,反映了一种阴谋论心理,反映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害怕就在自己的社区里,自己的眼皮底下暗涌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危险事物。”

考虑到那些精神上的包袱,那还有什么使吸血鬼如此魅力无穷?

有人可能会指吸血鬼身上兼具不老的容颜和颓荡的是他们的魅力所在。正如《暮色》里所描述的,“他们的面孔都超乎凡人般地惊艳。这些面孔,你也许只能在经过润饰的时尚杂志上才可以看到。”

打扮成吸血鬼的尤物摆出诱惑的姿势,如疾风般占领了近期的时尚杂志。在六月号的《W》杂志中,这群尤物雌雄莫辨,目露凶光,而惨白的肤色使他们更具威胁感。吸血鬼的吸引力在于“想象自我放纵,化身魔鬼的那一切,”时尚先锋尼克•欧文指出,“我们都对堕落着迷,越着迷,越是感到快乐。”

将于11月上映的《暮色》续集《新月》中,男主角吸血鬼爱德华是一名高风亮节的情人,所表现出的勇举可媲美超人。他,不仅帅气迷人,也是个节欲典范。在第一部电影里,好几次他想要吸凡人女友贝拉的血,但都及时地悬崖勒马。“我不想成为魔鬼,”他急切地对她说(虽然她并不介意)。

“爱德华拒绝所有的人类情感,却又挣扎企求人性,”普莱克女士说,她还补充道:“又是老问题:‘他有能力成为一个好人,做出正确的决定吗?’这是电影和电视作品爱发挥的一大主题。”

在当今这个冲突不断,节衣缩食的年代里,“控制冲动”是个特别容易引起大众共鸣的话题。“战事纷争、经济衰退、文化骚动都促使吸血鬼类作品和魔幻小说走向繁盛,”奥斯丁得克萨斯州大学斯拉夫和欧亚研究部的主席、吸血鬼文化专家托马斯•加尔扎说道,“随着经济衰退和战争的出现,冲突似乎转为内部化,我们开始质问财政、政治和道德现状。‘我们是否太过火了?我们是否需要更克制些呢?’我们似乎再次质疑这些非常基本的价值观。”

同时,对阴暗面的撩拨又被重燃。芝加哥的表演诗人艾米莉•露丝把吸血鬼的独特魅力归纳为:“放荡形骸,奢华惊艳,青春常驻,坚不可摧,当然,还有夜生活――夜深仍可不眠作乐。”

当然, 也有更糟糕的一面。露丝女士说:“被紧咬脖子和吸干血已经不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了。”

她还说:“这肯定不会列在我那‘十大要不得之死法’上,尤其要是那个吸血鬼异常英俊的话。”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4

《冰与火之歌》

改编自原著:《冰与火之歌》

系列小说作者:乔治·R·R·马丁

这个恐怕地球人都知道,HBO打造的这部奇幻史诗巨著正是改编自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七部小说(仍在编写中),凭借基本忠于原著的风格和出色的改编,HBO让世人臣服。奇幻小说大师乔治·R·R·马丁不仅仅是写书写剧本而已,他在《权力的游戏》第三季中还有客串演出。目前,《权力游戏》的第三季已经结束,但是它所带来的话题却远远没有结束。相信这部剧集将出现在接下来各种各样的盘点榜单上。《权力的游戏》已经获得第四季续订,预计将于明年4月1日回归。

《西镇警魂》

改编自原著:《沃尔特·龙迈尔》

作者:克雷格·约翰逊

故事讲述了在怀俄明州一个小镇的警长沃尔特·龙迈尔的故事,原型取材于约翰逊的畅销小说,主人翁由澳大利亚演员罗伯特·泰勒演绎。A&E电视网去年的新剧《脱狱之王》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今年他们乘胜追击,推出了一部更加强硬和粗粝感很重的剧集——《西镇警魂》。整个风格和腔调有点像偏老版本的FX热门剧《火线警探》。主人公龙迈尔丧偶1年,将内心和精神上的伤痛用冷酷的面孔和高深的睿智封存。妻子死后,在他女儿的敦促下,他重新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活力,为整个社区的治安奉献自己的力量。该剧第二季将回归,届时将有更多的谋杀案、秘密和背叛。

《真爱如血》

改编自原著:《南部吸血鬼》系列小说

作者:莎莲·哈里斯

这部改编自畅销书《南方吸血鬼》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上。当日本将人造血液产品化,并在大街小巷贩卖之后,吸血鬼开始走进人类的圈子,首次迎来和平共处的时代。其实,《真爱如血》的故事早已为美国人所熟知,多年前当女作家莎莲·哈里斯的《南方吸血鬼》系列出版时,就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更是拿走了推理、惊悚、奇幻、浪漫等各类大奖。先不说这部剧集究竟优秀与否,但它乱炖似的将各种神秘主义传说混搭一团,再加上每个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出重口味血腥大剧一直长红不衰,这份高人气就确保了它长播至今。

《吸血鬼日记》

改编自原著:《吸血鬼日记》

系列小说作者:L·J·史密斯

早在斯蒂芬妮·梅耶写出了贝拉和爱德华的故事(《暮光之城》)十年之前,史密斯手下的吸血鬼题材——伊丽娜和萨瓦托瑞兄弟间的爱恨情仇早已成书,最终这一系列小说被CW相中改编成了热门剧集,至今仍是CW的台柱剧。

《吸血鬼日记》是由L·J·史密斯创作的成年吸血鬼恐怖系列小说。故事以伊丽娜·吉伯,一个在两个吸血鬼兄弟间左右为难的高中女孩为中心展开。这部系列最初在1991年以三部曲出版,然而来自读者的压力使作者写了第四部《暗黑归来》,并在第二年出版。L·J·史密斯在停笔几年后的1998年宣布一部稍有改动的、以戴曼为主角的三部曲命名为《吸血鬼日记:归来》将继续发展这一经典的系列故事。

《嗜血法医》

改编自原著:《戴克斯特·摩根》

作者:杰夫·林赛

本剧改编自杰夫·林赛的小说《戴克斯特》。剧中的主角戴克斯特·摩根白天是迈阿密警局里的一名快乐的法医,但是这份职业只是他真实身份的一种掩护。每当黑夜降临时,戴克斯特就释放出他内心那头嗜血的怪物,去追捕那些自以为可以逍遥法外的罪犯。Showtime这一经典剧集将于今年夏天完结,成功步入第8个年头。Showtime将在今年结束掉这部非同凡响的连环杀手系列剧。迈克尔·C·豪尔饰演的连环杀手兼警局血液鉴定专家戴克斯特最终的命运如何,着实令人期待。

《美少女的谎言》

改编自原著:《美少女的谎言》

作者:莎拉·谢菲尔德

ABC家庭频道出品的《美少女的谎言》是根据女作家莎拉·谢菲尔德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青春偶像电视剧。有人说该故事是少女版的《绝望主妇》,也有人说该故事是另类的《绯闻女孩》。莎拉·谢菲尔德是美国的畅销书女作家,毕业于纽约大学,并在布鲁克林学院获得创新写作的艺术硕士学位。据说,“美少女的谎言系列”取材于她在费城真实的生活经历。

《谎言游戏》

改编自原著:《谎言游戏》

作者:莎拉·谢菲尔德

鉴于《美少女的谎言》获得的巨大成功,ABC家庭频道跟进打造了这部根据同一位作家小说改编的同名剧《谎言游戏》。故事讲述了被领养的孩子爱玛发现自己是一对双胞胎之一。但不同于爱玛的是,她的双胞胎姐妹苏顿生长在富裕的家庭中,过着十分理想的生活。二人相认后苏顿主张互换身份,让爱玛进入自己富裕的家庭,而苏顿要去揭开生母的神秘身份。就在苏顿因故不能如约与爱玛汇合后,爱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暴露身份,她就有希望得知苏顿的去向,甚至解开两个人的身世之谜,但这也会让她的安全受到威胁。

《妙女神探》

改编自原著:《芮作丽和爱尔斯》系列小说

作者:苔丝·格瑞森

本剧根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作者苔丝·格瑞森(其父是中国移民)的系列悬疑侦探小说《芮作丽和爱尔斯》改编。波士顿的一个女侦探和一名性格相对内向却穿着时髦奢华的法医搭档破案的故事,该剧已经演变成为了TNT收视率上的王牌剧集,首播创下了760万的收视,成为该电视网电视剧集首播收视率历史排名的第2位。

《火线警探》

改编自原著:《火线》

作者:埃尔莫尔·伦纳德

FX旗下的《火线警探》是一部现代西部警匪剧,该剧是根据2001年埃尔莫尔·伦纳德撰写的小说《火线》改编的,剧中的美国联邦执法官瑞兰俨然是个当代的美国南方牛仔,举止文雅,戴顶宽沿帽,还有一手快速拔枪的绝活。这部剧的每个角色都应该在名字前加上“彪悍”二字——背个火箭筒的极端分子,摇身一变成狙击手的白领,为了泻怒不打麻醉给病人拔牙的牙医,拿枪拿得很顺手的家庭主妇等各种平民化的剽悍角色充斥在剧中。

《苍穹之下》

改编自原著:《苍穹之下》

作者:斯蒂芬·金

这或许是这个夏天最令大家期待的美剧之一。《苍穹之下》是斯蒂芬·金的最新长篇作品,故事讲述缅因州一个小镇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像苍穹一样笼罩,里面的居民从此失去了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人们不知道这个穹顶是谁安排,何时和怎么来的,不过很快内部善恶人士之间就开始爆发冲突,而且随着恐怖气氛的传播,小镇的壁橱中甚至有骨架出现。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当地居民为生存而爆发了争夺资源的内斗。与此同时,他们必须动用一切手段来查明事情的真相。

《铁山树丛》

改编自原著:《铁山树丛》

作者:布赖恩·麦格里维

继《纸牌屋》后,Netflix又推出了这部由恐怖片导演伊莱·罗斯执导的《铁山树丛》,该系列剧基于布赖恩·麦格里维的同名恐怖小说改编,主要以黑暗的奇事、青春期的欺骗和贪婪的关系为背景,探讨了怪物的本性。故事背景设定在破旧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钢铁小镇,一名年轻的女孩被发现死在了一所原来是炼钢厂的地方。当地人怀疑凶手是富家子弟罗曼或谣言当中的狼人皮特,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两个寂寞的年轻人结成同盟,一起去调查案件的真相。从目前来看该剧第一季饱受争议,没看完的观众板砖不断,看完的有的甚至称它为“神作”。

《行尸走肉》

改编自原著:《行尸走肉》

漫画作者:罗伯特·柯克曼

《行尸走肉》是由美国著名漫画商IMAGE于2003年10月出版、以每月一卷的形式连载至今的一部僵尸题材的黑白漫画。编剧是IMAGE麾下“五大天王”之一的罗伯特·柯克曼,根据其改编的美剧《行尸走肉》是电视史上第一部正宗的僵尸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收视率扶摇直上,有当今第一美剧之称。如今第三季正在热播,在这一季的故事中,人们曾经非常依赖、生活舒适的“家园”——某荒废监狱没有了,执行制片人加里·安妮·赫尔德表示:“人们将会逐渐发现,在世界末日中根本没有一个安全的天堂。”随着剧情的发展,瑞克及其团队成员们将会离开监狱,再次走上寻找栖身之所的征程。

《金麦侦探社》

改编自原著:《金麦侦探社》

作者:大卫·巴达西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5

在这个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能通过网络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青少年在接触繁多芜杂的信息之时,知识渠道更多元,价值评判更多元,道德标准更多元,这也让教师都会明显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师:将近10年一换的课本和一日刷新N次的网络信息形成鲜明对比,书本知识和观念已经成为陈词滥调;现在的学生已经进入操控信息的自由王国,原本在知识领域内控制“高精尖”信息的教师,常常会受到学生“无情”的挑战和质疑;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不再得到学生甚至家长的认同,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成为了5天和2天的拉锯战。

面对愈演愈烈的现实,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所说,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在“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在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之时,社会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在这个“后喻文化”时代,教师应该既能向学生学习,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对于教授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可以选择把陈词滥调照本宣科,也可以连结生活,走近学生,师生互动,刷新课堂。那么,在初中思品·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如何借助网络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点滴渗透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理解新知,提高综合能力,最终解决现实问题?如何让教师成为一位课内外的学习引领者?以下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期同行教正。

一、 让生活“点燃”课堂

十年以来的课前五分钟演讲,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十年来,学生从原先的资料匮乏,思路狭隘,只会背诵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或者背诵一个家长里短的新闻事件,逐渐开始学会利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视频、图片来进行演讲,开始把一个孤立单调的故事背诵转变成为一个完整事件的立体展示或深入剖析,开始从单一历史话题转变成为涉及到流行趋势、热门话题、时尚文化等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个别能力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做成专题讲座、小纪录片或者时尚新闻。学生往往会涉及到街头文化、流行音乐、时尚人物、鬼神文化等等,教师对于演讲内容不必过于严苛,越宽松,学生的智慧越能展现。例如有这样一次关于吸血鬼故事的相当精彩的学生演讲:

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学生首先通过语言渲染,把大家带入到一个诡秘而又令人兴奋的意境,同学们被浓烈的氛围吸引住了。接着,演讲的学生让同学猜测演讲主题,很多同学都能猜出,演讲氛围高涨。之后演讲的学生展示了美丽高贵的吸血鬼从一个妖艳美丽的女人瞬间变成恐怖恶魔的视频,刺激了大家的神经,让大家产生思考:吸血鬼为什么可以瞬间变幻,他们到底是什么变的,他们是否存在……演讲的学生顿了顿,开始娓娓道来:“吸血鬼的祖先是该隐。亚当与妻子夏娃同寝。夏娃怀孕,生下该隐(Cain)和亚伯。亚伯是个牧人,该隐则是个耕田人。到了向上帝供奉的日子,该隐拿了些土地的产品献给天主;亚伯则献出一些精选的乳羊。天主看中了亚伯的供品,而没看中该隐的礼物。该隐很生气。该隐对弟弟亚伯说:‘我们到野外去吧。’当他们到了那里,该隐就动手把他弟弟杀死。后来,天主知道了这个事情,很是愤怒,给该隐下了一个诅咒,把他驱逐。上帝惩罚他终生流浪,只能以吸血为生,虽然永远不会死,但他必将受到所有世人的追杀。该隐的后代就形成了现在的吸血鬼家族……”

讲到这里,很多学生都有些释然,因为这是圣经故事里的事,似乎和我们离得有些远了,然而演讲的学生话锋一转,开始讲吸血鬼一代代的传承、吸血鬼的生活习性、新一代吸血鬼的产生过程等等,讲得活灵活现,似乎吸血鬼又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有些骚动,有个别同学忍不住提问说:“如果这么容易出现吸血鬼,他又永远不死,人类不是要灭亡了吗?”最后,演讲的学生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如何可以杀死吸血鬼……

整个演讲非常成功,学生显得非常渴望更多了解吸血鬼的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对演讲有一个简单的评价,并根据自己的所知所感对演讲进行深入和拓展。

二、 让课堂“点亮”生活

如何把课堂内容与社会上发生的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积累、反思的事。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过于芜杂繁多,其中很多还是仅供一乐的娱乐信息,而课本的知识往往比较生涩,和现实联系较少,较难记忆和理解。两者的有机结合,既能丰富课堂,又能帮助记忆、加深理解。例如,经济概念枯燥乏味,一直是学生很难理解、听过就忘的内容。关于价值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为了让这一内容生动形象,课文将之比喻为“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而且举了一个例子:2006年,陕西某地芹菜菜农自毁菜地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关注,紧接着,又传来“菜花价低伤农”的消息,而之前还曾出现“卖瓜难”等事件……虽然教材编写中已经在极力联系生活了,但是这样的例子相对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来说,却显得如此苍白而不够贴近生活,也无法真正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而且,对于这样的事件,政府职能部门的作为也往往限于文件、政令,依然离学生很远,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对于该内容的教学,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既生动有趣,也适合初中生的学习。

课堂内,教师首先拿出一袋东西,告诉学生今天一起吃香蕉。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领到了一根香蕉,当他们吃香蕉吃得正欢的时候,教师播放了一段猪吃香蕉的视频,并且告诉学生:“你们吃的香蕉还没有猪吃的香蕉好呢,因为猪正在吃品质极佳的台湾香蕉。”学生感到万分惊讶,为什么台湾香蕉要喂猪吃呢?有的说为了猪肉质量好,有的说只是个别拍着玩的视频……答案很多,这段视频无疑已经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于是教师马上出示一段新闻:台湾香蕉盛产,销售不畅,价格大跌……看着堆积如山的高品质香蕉,学生唏嘘感叹。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大家可以从供和求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播放了一段台湾当局大力动员各部门采购香蕉、“大吃香蕉”的视频:台湾当局作秀能力极强,如领导人一口气吃5根香蕉,表情滑稽;媒体炒作如何做香蕉大餐,香蕉炸着吃、蒸着吃、放汤吃、搅拌吃等等。学生在哈哈大笑之时,明白了可以通过需求调控价格。当然这个做法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另外一个提高需求量的方式就是大陆购买台湾香蕉,一下就可以解决几百吨香蕉。通过这一事件的引入,学生渐渐明白了台湾当局在生产环节上的不作为与缺乏对农民的辅导,是造成香蕉严重过剩的真正原因;而台湾媒体开放的报道,让学生立体地看到了“看得见的手”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加深了他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6

——题记

四月末的清晨,天阴的很重,整个天空似乎被一层层白雾笼罩着,望不到天际,好像马上就要有一场大雨如约而至。整个小镇静悄悄的。这样的天气虽然阴郁,但心里是喜欢的,雨天似乎总是与情绪契合,因而一直喜欢它。

时间还未到正午,天空真得下起了大雨,天一会儿明,一会儿暗,雨滴拍打着窗户,劈啪劈啪地响,大雨落在地上,击溅起水花。我独自撑着伞,走过那被雨水冲刷地湿滑地石阶。忽然地就有个熟悉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多年前,也是个下雨天,我想出去却没有带伞,你马上叫住我说,“披上我的衣服吧!”衣服很大很大,上面有熟悉的烟草味,我把自己裹在里面,感觉像是你的怀抱,那样的温暖相依……情景闪现,我暮然怔了怔,时光已走过了很多年。

这么大的雨,还有小孩子在雨中欢快地嬉戏。如此情景就会让我想到小时候,一下雨就会和小伙伴们去雨中踩水玩。

如今,也真得再没有那样的兴致,但下雨天依然是我的最爱。每逢下雨,只想躺在被子里,看书,听音乐……那对我来说,是最享受的事。

前几天,连续把电影《暮光之城》的四部都看完了,其中的台词与旁白很是经典,印象颇深。影片的背景是在美国东部的华盛顿附近,一个总是在下雨的名为福克斯的小镇,讲述的是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故事。美丽真情的少女贝拉与帅气深沉的吸血鬼爱德华,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从此,开始了一段人类与吸血鬼的情感演绎。

为了贝拉的安全,爱德华宁愿选择离开。为了爱德华,贝拉也宁愿选择死亡。“我从末想过怎样死去,但为了心爱的人而死,似乎是个不错的方式。”——贝拉的真情告白,感人肺腑。“你就像是我的毒品,你是我专有的海洛因。”“跟你在一起的时光永远嫌不够,但让我们从‘永恒’开始。”……爱德华对贝拉的深情表白,动人心魄。

影片的爱情故事总是浪漫唯美,现实的情感纠葛却多是曲折无奈,少了些许的浪漫,多了些许的沧桑。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有些现实中的爱情故事却真的比影片还要精彩离奇。影片的结局,导演可以控制。但现实的结局,却不是人可以左右的。

宿命的安排,无人可以摇摆。

人,进进出出,沧海了曾经。

情,来来去去,颠沛了流离。

景,梦梦幻幻,染指了年华。

沧桑年倦,若梦如烟。无论经历过多少风雨与坎坷,痛苦与快乐,依然相信那“永恒”的誓言,唯美的浪漫,持久的情感……

似水年华,不愿自己变成那个连自己也不喜欢的样子。静水流深的日子,希望还是那个初见的自己,那个最初的模样。

文/青鸟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7

《神必谷》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柱子、英子、大爷和大叔他们聪明、勇敢地与敌人战斗的经过。

当我看到那几个伤天害理的日本鬼子,用枪瞄准柱子的时候,我心急如焚,想到要是柱子被枪打中的话,那就没有人去救他们村里的人了。看着柱子,我想起了一个小英雄——王小二。王小二把敌人引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柱子就像王小二那么伟大、勇敢、顽强。他为自己村子里的乡亲,而不顾生命危险。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当我看到柱子与英子是那么的团结,在困难前都能勇敢地面对时,我感到非常的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个伙伴去山上玩,我们在玩的时候碰到了一条蛇,我害怕极了,就把我的小伙伴推到前面,挡住了自己。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和软弱啊!我要向柱子和英子学习,做一个勇敢的男孩。

当我看到那个鬼子把柱子抓住的时候,心都快跳了出来,都为柱子捏了一把汗。在狡猾残忍的敌人面前,我以为柱子必定凶多吉少。如果柱子死掉的话,那这部电影的结局一定让大家失望,然而他却脱离了危险……想起来,当时的社会是那样乱,中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中国是那么的贫穷和落后,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苦。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来简直的天差地别。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它。

最后的结局实在是太精彩了,他们战胜了日本鬼子还把洞里的全部炸药给搬走了。这部电影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柱子的勇敢,他一点都不害怕日本鬼子,敢于同日本鬼子作斗争。他聪明机智,把日本鬼子打得惊慌失措。啊!亲爱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真的了不起!你们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你们的付出,没有你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勤奋学习,将来像你们一样,报孝祖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神秘谷观后感(二)

从电影院出来,《神秘谷》那精彩的片断仍历历在目。故事讲的是一位叫柱子的小英雄帮助一位叫英子的小女孩千里寻母并协助八路军捣毁敌人军火库的事。

看了这部电影,我对柱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若不是柱子见义勇为,英子就落入鬼子的手里了;若不是柱子机智勇敢,日军的军火库怎么会被捣毁?

我与柱子的岁数不相上下,但却缺少他身上的勇气。有一次,我一个人去爬阳山看日出,但一想起"居住"在山上的特殊人群就望而生畏。可那美好的日出实在太诱人了。最终我鼓足勇气,自己安慰自己:不就是坟墓嘛,难道还怕"他"走出来?一路上,我总觉得身后有人一直跟着我,这不由得令我倒吸一口冷气,生出一把冷汗,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于是我调转马头,飞也似的向着山下冲去。直到山脚下,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细想自己的爬山经历,再与影片中的柱子一比较,真是让人汗颜。

在感叹柱子机智勇敢的同时,回过头来细想,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无忌惮地做坏事,原因何在?我想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贫穷,政府的无能。这使中国人的脸上一次次地烙上了耻辱。圆明园被毁、藏经洞被盗、无数无辜百姓被杀……直到现在,还有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血腥事实。

吸血鬼日记结局篇8

我想今天是最后一晚了,决战紫禁之巅,后天一早出发,去你梦想所在的地方。

无论有多远,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迟早都是要到达的地方。我想我再也不会害怕,而是现在他的面对,说出以前心里那些不敢说出来的话,告诉面前的所有人我并不是懦弱的胆小鬼。

最近我在看吸血鬼日记,也是第一次看欧美电视剧,可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国产片儿和欧美的不同。中国的电视剧,演出来的都是梦境,把所有的主角都偶像化神圣化,术似乎全身上下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而坏人就只知道做坏事没有一点反悔之心。甚至都无聊到下一秒剧情演什么都可以预测的到。而欧美的电视剧怎么大大不同,就比如说吸血鬼日记这部连续剧,本来艾琳娜和斯特凡 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情侣,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不断插入的回忆,演到二十几集的时候剧情就开始出现反转。结局如果不看更是猜想不到的,因为欧美的电视剧充分体现的是现实是人性,每个主角还是配角,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西方的这种思维模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只要我看到了一种宏大的模式观,以及关于未来的发展观。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却始终只是个发展中国家而没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目标,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都只能模仿而不能超越他们。如果我们仔细的反思一下,从每个小小的细节来看,是不是因为思维方面的问题呢?

改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确切的去改变,就已经盲目的改变了。其实我们中国现在发展的以很好,我们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各方面的优越性,做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已经表示很幸运很满足。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满足的状态,其他的国家一直都在发展,稳中求进是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目标,我们也是一样的。

上一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范文 下一篇:诚实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