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中的较量范文

时间:2023-11-20 03:49:11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1

一、“夏令营”培训市场的经营现状

(一)夏令营培训主要种类。目前,夏令营培训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知识学习型夏令营。该类夏令营主要以知识培训和学习为主,如快乐英语、奥数夏令营、记忆力培养夏令营等;二是游学型夏令营。该类夏令营一般由旅行社发起,专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知名学府、革命圣地,游览祖国山河,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名校氛围;三是素质拓展型夏令营。通过对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进行军事化封闭管理,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品质,拓宽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四是综合型夏令营。部分夏令营融合上述三类夏令营特点,既有知识培训和参观旅游,又有素质拓展和军训锻炼。

(二)夏令营培训持续时间。暑期夏令营的持续时间因其本身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素质拓展型夏令营持续时间最长,多在3周以上;知识学习型和综合型夏令营居中,持续时间多在2-3周;游学型夏令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多在1周以内。

(三)夏令营培训收费情况。调研发现,不同经营主体组织的夏令营培训活动,收费标准差别较大。以市为例,同样为英语学习类夏令营,**全国连锁培训机构举办的“疯狂英语夏令营”为期3周,收费高达6000余元,而市**普通培训机构组织的英语夏令营,同样为期三周,收费为2000元。此外,夏令营收费还因其自身性质不同而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综合型和素质拓展型夏令营收费较高,游学型夏令营次之,知识学习型夏令营收费相对较低。

二、“夏令营”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主体鱼龙混杂。近几年,随着青少年学生暑期补习班、游学活动等的兴起,进入夏令营培训市场的经营主体越来越多,既有教育培训机构,也有管理咨询公司等社会培训机构,还有部分中小旅行社,也借助暑期学生“培训热”机会短期介入组织各类游学活动,复杂的经营主体严重扰乱了培训教育市场秩序,部分组织机构本身并不具备组织夏令营的经营资格,在吃、住、交通等方面无法保障,在组织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其所组织、开办的夏令营活动通常水平不高。

(二)收费标准存在虚高。由于目前夏令营收费缺少“法定标准”,部分组织机构打着“贵族化”的旗号高价收费。调研发现,**贵族夏令营组织青少年暑期打高尔夫、体验西餐等,五天时间收费为9800元。更有个别旅行社组织“旅游教育”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一个周的时间收费达2万元以上。

(三)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夏令营的参与者绝大多数为青少年,其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夏令营活动多数在异地进行。同时,部分活动组织承办机构人员力量、资质能力有限,夏令营活动期间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营员走失、中暑、生病,溺水、滑跌、交通、食物中毒等现象较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四)货不对板涉嫌欺诈。部分旅行社推出的集修学、旅游于一体的夏令营旅游团,价格比平日旅游线路收费高,但消费者在为孩子报名参团后却发现享受到的服务和培训与收费明显不符。部分消费者反映所谓“游学型夏令营”其实是“游”而不“学”,多数时间是坐着旅游大巴,跟着导游走马观花浏览一些名校周边的免费景点。国内修学游也存在同样问题,夏令营成了旅游的翻版,出现孩子逛免费景点,家长花高额费用,学习收获较很少的现象。

(五)消费投诉难以处理。由于接受夏令营服务的多是中小学在校学生,受年龄、阅历、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等因素影响,这部分群体自身维权意识较弱,自身利益受损时通常不懂得搜集相关证据。同时,当前夏令营市场尚没有较为明确的价格和服务标准,各地消费者协会处理此类投诉较为困难,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三、引发“夏令营”培训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

(一)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夏令营市场准入设限,经营主体进入夏令营市场的门槛较低。部分行业主体不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也缺乏组织夏令营活动的经验,加之其自律意识缺乏,直接扰乱了整个夏令营市场的经营秩序。

(二)职能部门监管受制。目前,夏令营短期培训市场还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分头进行监管时,由于限于各自单方面的职责所限,每个部门都无法监管到位。部分夏令营培训机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非盈利性组织成立为名义,逃避工商部门备案登记和日常监管。同时,夏令营机构也不再文化局的审批范围之内,文化局也不负责其具体监管。因此,对于目前社会上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的夏令营,包括工商在内的职能部门暂时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夏令营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监管真空地带,在很大程度上放任了该类短期培训市场的混乱经营。

(三)组织者层层转包,致使服务质量下降。部分缺乏资质和实力的夏令营活动组织单位,中间往往进行层层转包,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然后转给本地旅行社。旅行社收取一笔不菲的"团费"后与外地旅行社联系,将参观、讲座等相关事宜统统"外包"给当地旅行社。外地旅行社为赚钱,往往尽力压缩开支,简化活动内容,夏令营的活动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四)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调研发现,多数参与者缺乏维权意识,未与组织方签订严谨的消费服务合同,在权益受损时不知也不懂如何投诉,即使投诉也往往因为缺乏有效证据而难以挽回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组织方违规违法经营。

四、立足工商职能促进“夏令营”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准入门槛,严格登记标准。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夏令营市场准入标准》,明确必须由懂教育、负责任、有能力的机构来办夏令营,严格准入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夏令营的准入门槛。

(二)推广格式合同,保护消费者利益。建议由工商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夏令营入营合同》样本,对组织方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方式予以明确,并对组织方的收费及服务时间、服务种类予以细化,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三)成立行业协会,提升自律意识。建议在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下成立夏令营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通过协会经常性举办各种法律法规培训班,以促进行业自律,强化经营主体诚信意识。使各类夏令营活动组织主体认识到只有立足长期发展的战略,树立规范经营、诚信办营的思想,才是经营正道。

(四)加强教育引导,培育领军品牌。建议联合教育、文化、物价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联合监管作用,加强对夏令营市场的教育引导力度,逐步规范夏令营市场经营秩序,努力培育行业领军品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消费教育,畅通投诉机制。建议通过媒体宣传、消费讲座、消费警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揭露一批违法夏令营活动,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夏令营市场,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教育消费观,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同时,完善投诉举报渠道,畅通12315热线,鼓励消费者及时举报投诉夏令营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2

“这三个星期从周一到周四满满的整天课程,是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给我们上课。我平时英语算可以的,但依然有差不多一半听不懂。”即使如此,小萱依然非常兴奋,“伯克利分校是美国最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庞大的图书馆,而且不止一座,跟人家比,我们学校的条件简直太寒酸了!”这次夏令营相对比旅游,学习占更大比重,只有周末没有课,也没有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他们都自行结伴出去转了转,却体验到美国西海岸的安全问题,“因为是暑期,加州这边有大量的中国人、日本人、法国人来游学,所以聚集了很多黑人和墨西哥人,仅我们在这儿的3周就发生了3起黑人抢劫事件,让我们心有余悸。”让小萱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中国人太多了!除了我们团,还有好多来自中国各地的夏令营,在机场就碰见两个来自上海的夏令营。因为加州这边也放暑假,美国孩子都不在学校,有时感觉一天遇到的人2/3都是中国人,太恐怖了,以为还在国内呢!”

正如小萱所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价格昂贵的国际夏令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产家长的选择。9月1日开学日,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在讲着各自参加国际夏令营的经历。

夏令营,从陌生到熟悉

今年夏初,美国旧金山空难事件,有参加国际夏令营的中国高中生不幸遇难,这让游学夏令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空难的悲剧,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家长为孩子报名夏令营的热情,今年暑假夏令营项目依旧火爆。

从7月份开始,各类“游学夏令营”的广告便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这些夏令营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国外学校发出邀请的,有学校自行组织的,有培训机构或留学机构组织的,甚至还有社会机构或群众团体与学校联合举办的……“美国顶尖学校圆梦亲子游学营”“加拿大东西海岸全景游学行”“14天悉尼全真英语营”等,在新东方教育、巨人学校等知名培训机构的网站上,夏令营的项目多到数十项。

这其中,以学习考察为目的的夏令营很受家长和学生们的青睐,据一家外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夏令营从每年1月份就开始进行招生工作,每年的报名人数能超过1万人。有些夏令营很早就已经报满名额,把学员们顺延到秋令营去了。

夏令营对于80后来说还是一个很“洋气”的外来词,可对如今的90后、00后来说,已经成为学习生涯的一部分。夏令营的初衷是通过一系列相关课程,让孩子们学会在自然环境中关心别人,在克服困境中建立自信,在团队竞赛中与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能力。如今夏令营有了更广泛的含义,一些以大中小学生甚至研究生为主体的类似暑期学校的活动,有时也被冠以夏令营的名称。

其实国内夏令营从建国后就开始出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期;而国际夏令营自从2000年出现在深圳至今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在这10余年里,国际夏令营带给了中国无数的家长和孩子向梦想出发的动力和希望。

在西方,“夏令营”和“游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纯正的夏令营在语言环境、师资素质和类型分界上具有严格的要求,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可以让营员们到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通过亲自体验而学习和理解非母语或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同时强化提高外语水平,提高语言能力,开阔国际视野,体验多元文化。而游学只是简单地将旅游和学习叠加在一起。来自加拿大的邦合国际夏令营首席教育交流官斯科特・克莱恩(scott cline)指出,中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夏令营更像是旅游,“一群中国孩子一起活动,可想而知,他们能有多少机会讲英语,跟不同的人社交呢?更多的时候只是他们在不同的建筑前面拍照留念而已。”

尽管如此,家长们依然认为孩子们参加夏令营所取得的收获和体验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整个人生。正如兰乔圣菲文化传播顾问所形容的那样,当孩子们把在夏令营中收获的体验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时,他们都会慢慢地发生积极的转变。从这个意义而言,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形容优秀的夏令营是美国为世界教育界所作的最大贡献之一。

尽管国人还理解不了夏令营的深刻意义,但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由于国内教育所存在的种种令人不满之处,导致了在国人眼里国际夏令营跟国内夏令营有着天壤之别,于是,国际夏令营升温了每个夏日的热情。

国际夏令营,升温每个夏日

2013年的夏天,正逢郭正同学的本命年生日,作为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父母为他报名参加了加拿大夏令营。据他介绍,由于名额有限,学校在很早的时候就下达通知,还对报名的学生进行筛选。为了得到这次机会,郭同学恶补了英语,特意学习了很多关于加拿大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以至于升级考试都没能太好地复习,没考出理想的成绩,但是他觉得得到这次海外夏令营的机会比年级考试要重要得多。

通过这次夏令营,之前从来没有离开父母5000米以外的郭正同学仿佛一夜长大,而这种长大的代价有欢笑,有泪水,有思念,也有思考。

对于郭正同学来说,整个夏令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想家。出发之前,父母特意把他的手机号开通了国际漫游,但是到那儿之后,却发现收到的短信是一堆乱码,据说是手机型号的问题。郭同学也很无奈,只好当自己忘记带手机了,“于是,那些天就把自己想象成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不过,跟《鲁滨逊漂流记》比起来,我还是幸运得多。”从郭同学自我调侃的话语里,明显感觉到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

“我在那里能发现很多很好玩儿的事情,比如下了飞机,在机场,我用英语问工作人员洗手间怎么走,那人用挺流利的汉语告诉我前行左转;比如我在营地跟小伙伴们做拓展活动的时候,悄悄地教那些加拿大学生说中文,他们随后便现学现卖地跟老师们得瑟了起来;我所寄宿的那家女主人每天上班出门之前都要跟她那已经15岁的儿子拥抱吻别。这在我们很多同学看来很奇怪,至少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跟自己的妈妈那样亲近过……”正说着,郭正的父亲来接他放学回家,笔者顺便跟着郭父聊了聊。

郭正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30多岁才得一子,宠爱有加,对郭正寄予了厚望。在郭正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到清华北大这些知名学府参观。进入中学,开始参加海外夏令营,每年的暑假期间都被安排了很多的活动,觉得挺有价值。

如夏日温度般不断攀升的价格是否值得

无可否认,夏令营具有普通的军训、旅游等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和意义,它和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家也正是瞅准了家长对于这一点的认可来做文章,国际夏令营自然价格不菲。

十天的美国中学考察营,价格在3.4万元左右,行程包括与4所私立中学老师交流,参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此外还包括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白宫等景点的参观。

同样是美国十日游,旅行社报价在每人两万元左右,产品内容也包括上述几大著名旅游景点的参观。而夏令营就多了一个“游学”的项目,价格则高出很多。

美国名校之旅、剑桥大学修学游……听上去多么美好的游学活动,本质都是在旅游。家长往往会被国外名牌大学的威慑力所震住,以为走进去看一看,听一听课,仿佛将来就能够真正成为那里的学生一样。这是一种望梅止渴,但是每个人都心存幻想。加之政府部门对夏令营的名字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于是,商家们便动用了很多让人听起来觉得很高端、很有档次的文字来命名夏令营,比如“欧洲艺术之游”“少年领袖考察”,几个字便能让家长跟学生心甘情愿地掏钱上路。至于这条路所花费的那些钱值与不值,恐怕家长并未作过多思考。

付玉是河北沧州人,在2000年的时候以当地的市场价位为基准,参加了一次新加坡夏令营,花费为5000多元。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已经算是高端消费了,如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然是万元起步。10多年过去了,现在新加坡的夏令营,最低也在3万元了。何况那些美国、英国、欧洲的夏令营呢!

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夏令营并不是由一般的旅行社所主办,而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在负责。即便是旅行社有类似的业务,也多数是和教育机构合作,是合作方,并不算是主办方。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可以有优惠,但教育机构的夏令营路线价格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很少有大幅打折优惠。

张先生在去某旅行社工作之前,一直在国内某著名夏令营基地负责招生工作。据他比较,夏令营的工作比旅行社要累得多,要操心的事情也多很多。比如年龄较小的营,平均一个老师要全权负责至少2~3个孩子,大到他们的住行,小到他们的衣食,事无巨细,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老师的责任。这种责任更多地源自家长对夏令营的种种美好期望,期望通过夏令营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让孩子变成什么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对价值的期望,而使得家长们很难去平衡价值与价钱之间是否对等。

郭正父亲跟笔者算过这样一笔账,“他肯定是有收获的,如果我们单纯地跟团出去旅游的话,肯定是一家人一起去。3个人的费用估计5万块钱是不够的,而我们又不能联系到当地的学校,只能去看一眼当地的旅游景点,看看就回来,那样的话,我觉得才不值呢!现在我们花三四万块钱,什么都不用考虑,学校都给安排好了,倒是挺放心的。”

当笔者询问是否认为夏令营的价钱增长过快的时候,郭父很无奈地笑了一下,“现在什么东西不是在涨钱啊?”

的确,大部分家长都跟着夏令营的市场价位在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在孩子身上花钱,不能以心疼不心疼来衡量。当然也有与期望不符的情况。

媛媛自幼学习钢琴,加上天资聪颖,初一的时候就已经过了专业八级。正巧当年暑期有个美国夏令营,老师介绍说其中有一项是可以参加美国某钢琴比赛的一个评选,如果成绩突出,有可能获得奖章或证书。说不定在中考的时候,凭借此项就可以得到不少的艺术加分。这对于媛媛来说吸引力巨大,但是面对好几万块钱的费用,对于家庭条件很一般的媛媛父母来说非常纠结。

媛媛的老师每天都会提醒媛媛抓紧时间报名,不要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媛媛妈妈也经常收到来自老师、学校以及所谓国外主要负责机构在华工作人员的电话及短信,架不住这种电话攻势,媛媛终于报名参加了夏令营。

据她回忆,在美国的十几天里,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是在观摩学习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其余的时间都是在走马观花地各处逛,买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以及帮亲朋好友同学们代购物品。至于那个比赛,好几年过去了,她也不确定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举办的,所邮寄过来的一纸证书在中考结束后,高中学校并不予以承认,也没能起到加分的作用。此时,媛媛及家长才发现,当年花费将近5万块钱去参加的夏令营,其实有点儿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准则,冤与不冤,值与不值,看以什么样的心态与标准来权衡,不奢望每个参与夏令营的营员都像郭正父亲那样乐观面对,但也不希望看到每个人都像媛媛一家那样后悔。

安全,不仅仅是身体

更是心灵的一种感官体验

今年7月初,一架韩亚航空公司航班在旧金山着陆时失事,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飞机上141名中国乘客中,有70名前往美国参加夏令营的中国师生,其中两名中国花季少女罹难。空难发生后,也将人们对海外夏令营的质疑推向风口浪尖。

于是安全问题在这个夏日格外引人关注。这里所指的安全不仅仅是人身安全,还包括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感等各个方面。

想家、失落感,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被遗弃感,都会是孩子在参加夏令营期间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小林同学在今年夏令营期间想家想得尤为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到国外后,生活不习惯。从小到大,在家吃饭就比较挑食,睡觉认床,环境一旦发生改变,她适应起来就比较困难。也正是知道她这一点,所以父母才决定让她去努力挑战自己的弱项。道理虽是如此,但是身体机能的水土不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整个夏令营非但没能给小林带来愉快的经历,反而让她对夏令营有了很大的本能抗拒和不安,“因人而异吧,或许我永远也达不到赵同学那样。”小林自己总结出的这个结论到底包含了多少层面的内容,恐怕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最能体会。

正像小林所说的那样,赵同学异常享受整个夏令营的过程,无论是上课还是旅游,她都乐在其中,很用心地用相机记录下很多瞬间。她所寄居的家庭也有一个跟自己同岁的女孩子芙瑞达。两个人关系处得很好。她教给芙瑞达如何编织中国结、包饺子。芙瑞达趁着父母去上班,偷偷叫肯德基给赵同学“改善伙食”。直到回国后,她们俩还一直在网络上保持着联系。据悉,芙瑞达的中国结已经在她学校里开卖了,赵同学还开玩笑说,应该跟她要提成呢!

夏令营本质就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来自心灵的感官,只有当内心有了足够的踏实感,才有可能享受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件大事小情,也才会让自己得到成长的历练。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句智慧提炼,发展到今天,出门、出城、出国愈演愈烈。如果对中小学生作一次问卷调查,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类似夏令营这样的活动,更何况是国际夏令营,更是爱在心头,无法抗拒。

孩子们喜欢就决定了夏令营的市场,尤其是国际夏令营市场发展迅猛。尽管良莠不齐,“虚火旺盛”,却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势如破竹,节节高升。

像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在火爆的表象背后隐藏了大量的非正规操作,所以在报名参加夏令营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准备,要挑选正规的、有相关资质的、并具有一定品牌口碑的组织机构。如果可行,最好找几个参加过该项夏令营的营员或家长来详细了解情况,不要一味听取商家的单方面宣传。另外还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点、生活习惯等,尽量制订最符合自己孩子的路线。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3

刘胡权:夏令营活动在我国兴起的时间短。中国少先队建队之初,第一批少先队员到苏联去参加黑海夏令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夏令营。当时的夏令营是由国家出资的公益性活动,是免费参加的。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参加,具有奖励性质。1992年,中国和日本在内蒙古草原上举办了一场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中暴露出来中国独生子女在生存方面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国内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结束之后,国内夏令营的组织者就不再只是共青团、教育部门,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夏令营才开始发展,出现了大批收费低廉的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开始由精英青少年走向普通青少年,夏令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近年来,由于没有从业资质认证的主管部门、组织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等原因,使得夏令营在举办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扩大了夏令营的知识性特征,使得夏令营变成了补习班、学习营,对学生进行“假期集训”,暑假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文学爱好者夏令营其实就是补语文课和写作课;数学思维夏令营就是补奥数和数学;英语夏令营就是补英语;艺术夏令营则是培训孩子的艺术考级。在这里,夏令营充当了一个很好的幌子,可以为主办者营利,可苦的是孩子们。夏令营虽有知识性的特征,但不能绝对化,不能成为学校生活的翻版,尤其是学校生活弊端的翻版。否则,孩子们暑假的快乐何在?

二是消解了夏令营的教育性,使得夏令营变成了单纯观光的旅游团。以国内的修学游为例,一些机构推出的所谓北大、清华修学营,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北京旅游线路再加上两所知名学府。参观清华、北大校园对于主办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而且在这些大学住宿,费用还比在外面便宜。但沾上“修学”概念,价格往往能高出好几成。国际的修学营也是如此,比如一些机构推出的澳大利亚15日夏令营行程中,孩子真正接受口语培训和教育的时间只有6个上午计16个小时左右,大多数时间都是乘坐大巴跟着导游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些免费景点。因为国外正规院校培训费较高,一些旅行社为了省钱,就让夏令营的孩子乘坐大巴外出“兜圈”耗时间。以学习为重要目的的夏令营变成了以游览为目的的“观光游”,如此所谓的“修学营”就是在消解夏令营的教育性,扩大其营利性。

三是遗忘了夏令营的公益性特征,使得夏令营变成了高消费的“贵族培养营”。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打着培养未来精英旗号的“贵族营”,如“未来领袖高峰会”夏令营、高尔夫夏令营等。这些夏令营硬件条件好,收费高昂,目标高端。孩子们住星级宾馆、吃四菜一汤的营养配餐、24小时有专人陪同、在高尔夫球训练场里进行练习……身份从学生一夜变成贵族。这与夏令营的初衷――“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是完全相悖的,它培养了一种贵族心态,会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使孩子认为“一切都可用金钱来衡量”,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四是取消了夏令营的趣味性,使夏令营变成了盲目的“吃苦营”。与“贵族营”相反,现在的夏令营也有向其对立面发展的趋势,“吃苦营”在一段时间内也非常流行。让孩子体验艰苦生活、学会节俭节约,当然是良好的初衷。但是,如果过分扩大,变成以吃苦为目的,尤其是以惩罚性的吃苦为主,就会丧失夏令营的真正目的: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承受力,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断地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这其实应当是“苦中有乐”的过程,它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战胜自然的自豪感、拥抱自然的亲近感。一味地只吃苦,使孩子们的活动毫无乐趣,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背离了夏令营的初衷。

应当指出的是,夏令营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问题存在在所难免。虽然目前夏令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夏令营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还是有很多夏令营很好地体现了其教育性、公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它们代表了夏令营今后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师》:据我所知,夏令营是源自国外的camping活动,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外夏令营的情况?

刘胡权:夏令营是最早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校外教育机构充分利用暑假组织的“常规性”活动。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关于夏令营的词条界定:夏令营是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可见,寓教于乐是夏令营的最大特色。

美国早期的夏令营开展的时间不等,从1、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到18岁之间。早期的夏令营会开展登山、健行、帆船、钓鱼等户外活动,强调营员间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一般都有自己的营歌、营旗、主题等基本元素。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特色的夏令营,如有的夏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有的开展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有的则是以发展青少年的天赋或特殊兴趣为宗旨,例如艺术夏令营、音乐夏令营和其他专门从事棒球、骑马、网球、帆船等运动的夏令营等。

夏令营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教育性、公益性、群众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夏令营的根本特征,其中教育性是其本质内涵。判断夏令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即教育的效果。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没有教育的夏令营,只能是“空壳”的逛大街和游山玩水。夏令营必须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的原则,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否则会遭受商业的“围剿”而淡化甚至丧失其公益性。同时,夏令营活动要寓教于乐,不能成为学校生活的简单再现,否则只是“换汤不换药”。

《中国教师》:那儿童心目中的夏令营是什么样子的呢?举办夏令营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呢?

刘胡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曾对2 000多名孩子做过专项调查,孩子们反映最想要的夏令营是:离城市越远越好,最好能在大自然“疯”玩;能够认识许多小伙伴;没有压力和负担的;能学到在学校里“没有”的东西和自己喜欢学的东西;内容越丰富越好等。可见,孩子们所期望的夏令营就是一种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给孩子成长“补充营养”的活动。

参加夏令营,除了让孩子休息放松外,本身就是“要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生活的生活”。夏令营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在夏令营中,孩子们体验自然、体验友情、体验磨砺、体验生存,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人格品质的培养。夏令营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机会,可以使少年儿童在短暂的日子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夏令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夏令营中孩子们应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他们成为“四有”公民奠定基础。

《中国教师》:那现在所谓的“夏令营”有哪些类型?都是由哪些机构来承办?都以什么形式来吸引家长和孩子呢?

刘胡权:对于夏令营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标准。从内容的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综合性的夏令营和专题性的夏令营。综合性的夏令营内容综合,没有细分,如快乐成长夏令营、“寻根之旅”夏令营、社会体验夏令营等。专题性的夏令营内容细分为各种专题,主题突出,如少先队干部夏令营,“小胖墩”夏令营,残疾儿童参加的夏令营,以创新、勇敢为主题的夏令营,由文艺、科技、美术、摄影、体育爱好者参加的夏令营等。目前以专题性的夏令营居多。

从资费的维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公益性夏令营和商业性夏令营。公益性夏令营主打爱心、环保、安全牌,商业夏令营则包罗英语、运动、减肥、心理、才艺等各个方面。前者收费合理,凸显公益;后者以营利为目的。前者是单纯的教育产品,后者是带有教育色彩的经济产品。目前以商业性夏令营居多。

从现实运营的角度看,夏令营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素质拓展营,如以运动、减肥、艺术、心理素质培养为主题的夏令营;第二,超越课堂的学习类夏令营,其中以英语夏令营最为火爆;第三,增长见识的游学类夏令营,如海外游学夏令营,以语言学习、开阔眼界为卖点。

夏令营以前在我国只是由共青团及其所属的少年宫、青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营地等机构组织主办,90年代之后逐渐放开,形成了现在共青团、教育部门、旅游部门、企业公司、私人等承办的格局。目前,以共青团、旅游部门和企业公司承办为主。

一是由共青团组织主办。共青团作为青少年的群团组织,自然承担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夏令营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重要载体。我国夏令营一开始就在共青团及所属的青少年宫、青少年营地开展。他们有着良好的口碑,安全等有保障,收费合理,家长也比较放心。

二是由教育部门主办。各地教委及所属学校也曾是组织举办夏令营的主力,但是因为夏令营是群众性的活动,涉及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教委及所属学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目前的夏令营良莠不齐、监管规范不力,使得教委及所属学校对夏令营敬而远之,都不太愿意出面组织夏令营活动。

三是由旅游部门承办。近年来,旅游部门把学生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体,把夏令营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夏令营和旅游部门开始联姻,旅游业开始在夏令营中伸展拳脚。现在,旅行社把“夏令营”作为旅游的营销口号,以“夏令营”的名义来包装和推广旅游产品,并附着一定的教育概念,如“拓展孩子视野”“与名校学子对话”等,使得旅游团堂而皇之地变成了“夏令营”。

四是由企业公司承办。夏令营利益的驱动使得许多教育科技公司、文化公司等趋之若鹜,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上述从事夏令营的机构有的是自己单独主办,有的则是联合举办,比如旅游部门或企业公司联合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夏令营。

《中国教师》:那么,夏令营到底有怎样的吸引力,能够使得这些机构蜂拥而上?

刘胡权:现在各类夏令营开展红火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夏令营的成本其实很低,不少地方的名校和博物馆对学生都是免费的,学生参观景点多为半价或免费。主办方尽量将学生安排在学校宿舍而不安排在酒店,几个孩子挤一间屋,吃住成本很低。因此,主办方的利润空间非常可观。一个北京五日游,从每个孩子身上至少能赚取上千元利润。大多数机构组织的夏令营,中间往往经过层层转包,按人头收取不菲的回扣后,又转给旅行社,旅行社也要赚钱,就拼命压缩开支,简化活动内容,降低标准。一些旅行社或公司打着夏令营的旗号,以营利为目的不断抬高夏令营的价格,使得高收费已经成为目前夏令营市场的顽疾,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夏令营却缺乏实际的内容和足够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名称花哨的夏令营,让人感到名不副实。

办夏令营不仅投入少、利润高,而且办夏令营基本不需要办手续,不需要任何部门的审批,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夏令营是比较容易上手而且收益颇丰的活动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与教育无关的培训机构、企业、旅行社、风景区,甚至几个人搭个“草台班子”,都可以打出夏令营的旗号,而一旦挂上夏令营的牌子就会身价倍增,夏令营也因此就变成了大家蜂拥而上的“夏令赢”。有相关人士指出,夏令营项目的关键是“给夏令营安上一个能够吸引家长的名目,然后就可以打广告、收钱”。一哄而上的竞相逐利,使夏令营活动良莠不齐。高昂的收费背后是主办方利益的驱动,原本公益性的夏令营渐渐变味成了商业味十足的消费。

《中国教师》:其实很多家长在报夏令营之前就知道其中的虚假性、商业味,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了“集中营”呢?

刘胡权:夏令营之所以商业味十足,这么有市场,除了自身投入少、利润高的特点外,也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有关。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全面素质的发展,渴望把孩子培养成现代型人才。他们已经意识到不仅仅要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还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暑假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在暑假里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学一点或者拓宽视野、提高综合能力,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提前走了一步。家长是宁可孩子们参加各种培训班,也不愿孩子们待在家里“游手好闲”。再有一点,在暑假里,家长们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假期把孩子扔在家里很不放心,而夏令营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恰好能够解决家长们的这些心理隐忧,能够解决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一种需求。因此,家长费尽心机为孩子选择各种夏令营,乐此不疲地把孩子往这些辅导式的夏令营里送。他们有的是希望孩子能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有的则是希望孩子能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为今后考上一所重点学校打牢基础。也正因为家长的这种心态,才使得这些本该禁绝的补习班屡禁不止。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发出禁令,但它们穿上夏令营的外衣照样红火。商家正是抓住家长望子成龙、舍得花钱让孩子在假期里多学点东西的心态,才使夏令营逐年越办越多。

家长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态,与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是分不开的。虽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这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也体现在校外教育中。夏令营活动自然难以逃脱被渗透的命运。夏令营这个市场的形成及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教师》:虽然社会对夏令营的质疑声重重,当前各式的夏令营还是火爆依旧,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在虚假夏令营的滋生中起到什么作用?

刘胡权:虚假夏令营不可能自己生成,家长、教师、学校、校外机构、教育部门等是夏令营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共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虚假夏令营的滋生。

对于家长来说,上面已经提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在暑假补习知识,不落在人后的心态,直接为商家所利用。如一些夏令营机构为了营销,巧妙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打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发智力受用一生”等口号,普通家长和学生都会被这样的广告语吸引,不知不觉掉入了商家的圈套,为一些所谓的“高端”“精英”“成功”的产品大把掏钱。

对于教师来说,一般夏令营会给带队教师一定的好处,比如招满15个孩子可以免1个教师的费用。这就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教师成为其利益共同体。

对于学校来说,合办是通用的手段,主办方会给校方可观的回扣。近年来,由于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学生出行的安全问题,作为过去举办夏令营活动最大主体的学校,如今都不太愿意出面组织夏令营活动,而对于那些需要远足的夏令营,校方更是敬而远之。也许正是学校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启发和诱使了社会上众多的组织机构,将赚钱的目光瞄向了原本无辜的夏令营活动,使得夏令营市场变得更为混乱无序。

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虽然夏令营的举办涉及教育、物价、旅游等各个部门,但举办夏令营是一种民间商业活动。现在教育部门能控制得了的,主要是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教育部门能要求学校提出关于夏令营的内容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备案。但由于目前夏令营的主办方五花八门,教育部门也无权管理,而且学生在放假期间有自主选择参加活动的权利,管理部门无法干涉。

对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文化公司来说,夏令营就是一味原材料,自己随便再加上点什么作料,炮制一番,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夏令营就“新鲜出炉”了。逐利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考虑夏令营内容的教育意义。

《中国教师》:我们一直在推进学生减负,但是一般减负都是针对学期学习来讲的,很少有人关注寒暑假的减负。而虚假夏令营霸占了学生大部分的假期,这会不会阻碍我们推进学生减负、素质教育?

刘胡权:暑假,本是孩子们自由玩乐、彻底放松的大好时光,他们对暑假充满了期待。在暑假,他们就没有那么多负担了,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可是,家长的“一番苦心”却使孩子们对假期的热情又回到了“冰点”。

如今,不少假期辅导班在“减负”的呼声中都打着夏令营的名义开办,“动感英语”、“奥数夏令营”、“手风琴夏令营”、“物理夏令营”等变相演化成了英语、数学、艺术、物理等主要科目的培训班。它们比起正规的夏令营,少了一番体验性与趣味性;比起正规培训班,又少了一份认真与严谨。有的学生笑称自己的暑假已经完全成了“第三学期”,学之不精,玩之不快。原本以为放暑假了,就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可是,语文、数学、外语、钢琴、美术这些平时的学习科目,暑假也一样都少不了,学生不是参加辅导培训班,就是自己要做作业加强练习。暑假里学生的负担不是减少了反而是增加了。

夏令营,原本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前面已提到如今夏令营“变味”有的甚至异化成为学习营、旅游团、贵族培养营和吃苦营等,远远背离了夏令营的初衷。我们真心希望夏令营不要成为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中国教师》:夏令营存在诸多问题,那夏令营是不是就应该就此消失了呢?您认为我们要怎么让夏令营回归本源?

刘胡权:尽管当前的夏令营存在“变味”现象,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限制其发展。夏令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还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作为让夏令营越办越好。

国家目前还没有对夏令营活动主管部门、主办者资质条件、主题内容选择、相关参与主体权利与责任等进行明确界定,致使夏令营处在无序发展状态。因此,政府在为青少年举办夏令营活动上还应该有所作为。政府必须尽快规范夏令营的管理,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首先,应明确规定一个主管单位对夏令营进行管理;其次,要明确主办者的资质条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联手制定相关规章,对举办夏令营的部门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对夏令营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考核;最后,应成立一个夏令营联盟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美国有夏令营联盟),加强夏令营的专业化运作,共同商讨制定夏令营的主题、内容,制定营地的安全标准、人员资质标准等问题。

主办方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暑期夏令营是专门为中小学生设计的主题活动,经营者要在进一步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夏令营活动,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爱好等具体条件,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丰富产品内涵,实现寓教于乐。要注重身心体验,安排细致周到,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真正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畅游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要确保活动安全,并应将安全问题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有一整套详细的安全制度。此外,对于要收费的夏令营项目,主办方要在活动开展前向主管部门实行事前备案,并向家长学生明码标价,明确告知学生及家长夏令营的活动内容、收费标准等事项,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信息,欺骗、诱导学生参加夏令营。

社会媒体要承担起对夏令营的监管责任,不能采取“一棍子打倒一大片”的做法,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事实说话。

家长要理性看待夏令营。夏令营本身就是独立的教育过程,孩子们在夏令营中体验自然、体验友情。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一个既可锻炼孩子的能力,又可学知识、长见识的夏令营。家长在选择夏令营时要理性,有针对性,多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性夏令营。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4

一、出发前的准备:

夏令营的医疗保健,首先要注重一个“防”字。要拟定出周密的计划,精心安排、认真组织。

1、出发前要熟悉每个营员的身体情况,写好备忘录,对晕车晕船、体弱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凡患风湿性心脏病、传染病或严重慢性病者则不能参加。要给营员们上课。介绍卫生常识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外伤、蛇虫叮咬伤的自救、互救措施。

2、夏令营大多在山上或海边。山上气湿低,海边天气变化无常,所以外出前要指导每个营员备齐长裤、长袖衬衫,带好雨具(最好是薄型雨衣);带上水壶,以保证外出时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一律要穿球鞋或旅游鞋,不能穿高跟鞋,以适应登山、远足和保护踝关节的需要。还可让营员们自带少许常用药品,如人丹、黄连素、速效感冒片、风油精等。

3、夏令营所到之处要及时和当地医疗、气象机构取得联系,了解宿营地的流行病情况,周围是否是血吸虫等疾病的流行区或疟痰高发区: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近期是否有雷电、暴风雨、山洪等恶劣天气或灾情,气温如何,这对医疗保健的有的放矢起着重要作用。

二、随从医生备用药品、器械(见附表)

袁中药品剂量,为医生所备药品总剂量(以100人为例)。此外。要备齐碘酒、紫药水、红汞、酒精、无菌敷料、消毒棉棒、绷带、体温表、医用剪刀、针灸针等。

三、随队医疗保健的一些体会

夏令营的医疗保健,重点在“防”。

1、对有晕车晕船史或体弱的营员,出发前要预先服用乘晕药。由于旅途过度疲劳,不能很好休息,营员体质下降,一些原无晕车、晕船史的人也会发生晕车、晕船,这就要及时服药。如乘坐几辆车时,要特别注意给每辆车都要发给备用防晕车药。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有些人为怕晕车、晕船而在早晨干脆不进,仓,认为这样就无物可吐。其实,早晨如不进食,造成身体虚弱,反而更容易造成晕车、晕船,而且由于早晨未补充能量,也会使白天的活动受到影响。

2、对于有感冒前兆及腹泻倾向的人要及时给以预防性服药。复方新诺明,既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也可治胃肠炎引起的腹泻,根据我们临床运用的经验,效果较好,可同黄连素互补使用。

3、如果遇到汪河湖海,下水游泳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当地流行病情况,是否有疫水存在。此外,还要注意避开城市下水道和工作排赦废水的地段,以免有害化学物质或城市生活污水中大量致病茵侵入人体而致病。在大雨之后河水浑浊时不要下水游泳,因为此时农田里带有农药、。粪肥的污水会涌入江河,危险人体健康。也不要在养鱼的池塘里游泳,因为做鱼仓饵的粪肥含有大量致病菌和寄生虫。游泳者上岸后应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用清水漱口,防止感染沙眼等疾病。

4、对年龄小的营员要每天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指导他们保重身体。年龄小,极易兴奋,有时夜间整夜整夜地不睡觉,这时就要强迫他们入睡。必要时给服些镇静剂。另外,外出活动时要指派专人带好小营员。所有营员外出必须佩戴夏令营标志,以便于识别,能够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5、夏令营外出时要备些润喉药品(如四季润喉片、咽喉消炎丸等),因为营内的各级负责人有大量的组织、指挥、督促等工作要做,而众多的讲座、参观、晚会也需要一些人去宣讲、讲解和主持,这些人因旅途疲劳再加上讲话过多而出现咽干、咽痒、声音嘶哑等症状,此时那些利咽、消、润喉的药品就是他们厚爱的对象,往往爱不释手。

6、每日傍晚,当营员们疲惫地回到驻地时,要尽量洗个热水澡,洗裕后可双人互相搓背,方法是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此法常做,可清热,防治伤风感冒,亦可治腰背酸痛,效果尚佳。如果无条件,也要想办法用热水泡泡脚,这对恢复疲劳有很大的益处。

7、有许多人,固连续劳累,体质下降,再加上受凉、感冒,引起慢性副鼻寞炎的复发而出现头疼、鼻塞等,可预先备些呋麻滴鼻液、去痛片等。

8、对极易发生的踝关节扭伤,推拿、按摩后加压包扎是最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5

他们的目的地大部分是美国,去那里参加夏令营。

海外夏令营是如今中国中产家庭的新时尚。父母们在微信、QQ群、论坛和各种线上线下场合交流海外夏令营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把它视为一种教育必需品。很多时候,话题自然会延伸到留学—海外夏令营被看成是留学的前奏。

ACA的一份数据显示,超过6万名中国学生在2011年赴美参加夏令营项目,是2010年的3倍。ACA是美国中国学院(American Chinese Academy)的简称,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机构面向中国学生举办夏令营项目。而环球雅思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市场的年增长率维持在30%到50%。

2013年夏天,陈布衣在纽约度过了5个星期。从6月29日开始,他参加了美国私立高中Salisbury School的夏令营。上午学习数学、科学、第二语言和创意写作,下午则是阅读和各项运动,晚上还留作业,和他在中国的课业并无太大不同。

但陈布衣觉得这种生活还不错,老师看起来比较像朋友,周末还有机会被带去波士顿这样的地方吃比萨和购物。最后,他代表全班在结业典礼上发言。陈布衣参加的夏令营里共有80个学生,其中15个来自中 国。

陈布衣的妈妈徐燕青是个全职太太。她为这个活动付出7万多元人民币。

这些海外暑期项目的时间通常为2至8周,大部分集中在英美两国的高中和大学,内容通常是观光游览加上语言学习,有的还会以主题的形式,比如足球、室内音乐、机器人、环境保护等等,费用从2万元至10万元不等,甚至更高。

中国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有能力也愿意为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而支付高价。据统计,上海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万元,居全国榜首,较2011年上升近8%。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北京和江苏分别为3.6万元和2.9万元。到2020年,中国年收入在8万至12万元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一半。

越来越多的服务机构正在试图向这群家长争相推销各类夏令营产品。从新东方、英孚、环球雅思这样的语言培训机构,到海外留学中介公司甚至是旅行社都在争夺这片市场。

在一个叫做Finding School的网站上,创始人张溪列出了美国300多所私立高中的信息,其中153所提供夏令营产品。张溪从哈佛硕士毕业之后一直生活在波士顿,在他看来,利用信息不对称提供服务是留学中介最核心的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网站打破了这种不对称,“许多中介到这里来了解信息,我们有点像大众点评网”。

自2010年成立至今,Finding School有超过1.6万名注册用户,其中大约5%至10%是中介机构。

中国新一轮留学热潮起源于2005年。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开放门户报告》(OpenDoors Report),这一年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为6.2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仅为0.1%,而2007年和2009年发生了两次井喷,分别较前一年实现19.8%和29.9%的增长,到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9.4万。

在张溪的记忆里,最初是2008年不少朋友来询问美国高中的情况,然后他发现更多中国面孔出现在美国私立高中的校园里。这个现象也引发了CNN和《纽约时报》的关注,他们引用美国国土安全局的数据称,2006年,持中国护照在美国就读中学的仅为65人,5年后这个数字增加了100倍,变成了6725人。如今,约有2.5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就读各类私立中学。

2009年,“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高中学生中流行的俚语,指虎妈代表的总爱比较并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目标的母亲。这和留学人群的低幼化直接相关:最早的留学目标是大学本科,而后下降到高中,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初中乃至小学都是受欢迎的信息搜索对象。

留学低龄化的趋势直接推动了夏令营市场的繁荣。夏令营被视作为将来的留学进行探路和铺垫。好处不言而喻: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语言能力,同时开阔眼界,还能亲自体验欧美的课堂,为将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张溪将留学低龄化的原因归结为国内教育环境的逼迫下家长们的无奈选择。这些家长的年龄通常在35至40岁之间,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有在外企工作甚至海外教育的背景。和他们的父辈不同,这些父母不再把高考当作决定子女未来的唯一出路,海外教育正式作为选项之一被慎重考量。

“海外游学市场的剧烈变化就发生在过去5年间。”英孚教育游学专家陶玉红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游学”这个词就是1993年英孚将自己在欧美的产品“Language Travel”翻译并引入国内的。

10年前,“游学”是英孚用来对夏令营产品进行营销推广的新概念,而今已经为关心一切周边话题的父母所熟知。陶玉红曾经3次担任领队带着学生去欧洲参加夏令营。当时,团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是企业主。他们更关心目的地是不是知名的城市,有没有安排参观地标性建筑和景点,会不会品尝当地的美食等等,对于孩子究竟有多大收获则显得不那么重要。“那个时候的游学更像是高端出国游,家长们并不在乎其中学术性的部分。”陶玉红说。

当时市场上提供这类产品的机构也非常有限。2008年起,随着留学热潮的持续发展和签证政策的放开,很多机构纷纷开拓海外游学业务。如今,英孚每年有100多个位于全球各地的课程中心提供游学课程,而新东方每年游学项目的规模约在1万人次左右,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手册上罗列了百余种主题项目。

这些游学产品在形态上更接近欧美本身的夏令营(Summer Camp)。特点是根据孩子兴趣点设置的主题,通过游览开阔眼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元素包括是否和外国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住在寄宿家庭还是学校宿舍、有没有特色活动。

在陶玉红看来,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对欧美大城市的兴趣要大过一切。“我们有些产品是永远没有中国人会报名的。比如一个在马耳他的夏令营,整个营地就在海滩边,非常漂亮,欧美学生对Beach根本没有抵抗力,但中国人更喜欢波士顿、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她提及另一个颇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夏令营中心─美国的佛罗里达。“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离迪士尼乐园也不远。”

英孚1965年即从游学产品起家,第一项业务是带瑞典学生去美国夏令营。如今,这个公司向家长推销的产品特色是和苹果公司联合开发的iPad教学,以及多年积累的海外资源优势。只要有人报名,信息都会同步到报名者选择的目的地的课程中心。夏令营开始之前,英孚工作人员就会和寄宿家庭以及当地的工作人员Email联系,孩子们出国之后,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等等各种渠道即时获知孩子们的情况。

“中国人偏爱一站式的服务,需要全程陪护。”陶玉红告诉《第一财经周刊》,70%至80%的欧美游学的目的地是由家长决定的,他们普遍把游学称为未来留学教育的投资。由于低龄儿童越来越多,英孚已经设定了8至10周岁的少儿课程,保证车接车送,寄宿家庭筛选也更为严格。在欧美,游学项目的参加者一半都在12周岁以上。

尽管如此,一些家长仍然不满意这种既定的产品模式。尤其是那些有着留学打算的父母,他们希望给夏令营附加更多教育目的。不少家长曾经跟张溪抱怨,短短几周时间从根本上提升语言能力意义不大,而走马观花参观空荡荡的学校大楼也有点浪费钱。

但同有公开排名信息的大学相比,中国家长对美国或英国的高中几乎一无所知。旺盛的需求催生了新的产品类型。不少中介同顶尖的大学或者高中签约,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其硬件设施作为营地,甚至同校方合作推出专为中国学生设立集语言学习、学校参观和课外兴趣为一体的暑期课程。这类打着名校标识的项目往往被这些迫切的家长认为是海外留学的一条“捷径”。

必益教育的创始人William Vanbergen是最早来中国招收中学生参加英国暑期课程的人。他毕业于英国伊顿公学,利用这层关系,2005年他同校方合作专门为中国学生开发了伊顿暑期课程,为期3周,针对13至17岁的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化,还有演讲和戏剧等特色课程,光学费就需要每人1万美元。

“这种夏季课程能让中国学生有机会获得顶尖的英式教育体验,让他们决定是否下一步要继续进行留学方面的投资,时间和金钱两方面都是如此。”Vanbergen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伊顿公学之后,他又同另外一所著名的英国私立中学切特豪斯(Charterhouse)合作,面向中国学生推出更低年龄段的暑期项目。

这类欧美高中或者大学自办的5至8周的夏季学校(Summer School)现在更受家长的热捧。它们课程学术性较强,有时甚至能修到学分。“这种暑期学分课程作为一种申请名校的前奏,不仅能增加中国学生欠缺的国际背景以及专业学术能力,而且这些学分是受美国大学承认的,在之后的大学期间可以免修一部分课程,相当于大学的准备课程。”飞渡教育教学总监范琛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飞渡教育最初以“香港SAT考试团”出名,目前主要是针对于留学美国本科的教育规划服务。范琛把这些暑期课程看作整个留学市场产品中最高端的一块,而且是整体留学服务链条中的一环,并不是飞渡的主营业务。飞渡充当的角色是收集信息,帮助学生申请,还有提前准备托福和雅思考试。不少类似飞渡这样的机构都推出了打包式服务,提供从国内的语言培训班、暑期海外夏令营最终到海外留学的一站式服务。

事实上这些欧美高中自办的夏季学校在学校自己的网站上就能申请。但由于高中不像大学那样有公开排名可供参考,家长们很多时候反而更加依赖中介的推荐。这也是张溪要在自己的网站上加入153个夏季学校课程信息的原因。

“我认为夏季学校的流行是中国家长更加理性的一种体现,毕竟海外留学的风险高代价大,夏季学校等于是家长提前以较小的成本让孩子去体验欧美的教育环境再做选择。”张溪说。

平氏教育咨询机构的合伙人兼高级顾问孙津蕾2012年曾经帮助3个青岛重点中学的初一学生申请了美国北野山中学(NMH)的夏季学校项目。这一项目的学费大约7000多美元,吃住都在学校,不包括来回机票。

孩子们到达学校后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愤怒的母亲随即找到孙津蕾理论。“学校看起来又偏僻又荒凉,还有牛羊和草坪,校舍看起来也很陈旧。”这位母亲责怪她为何推荐了这样一所高中。但事实上美国的私立高中生源大部分为郊区化的中产阶级子弟,又由于体育设施齐全,占地面积非常大,不可能建在繁华的市中心。

夏令营结束后,3人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一位性格开朗外向的男生打定主意要去美国念高中,父母在假期迅速将其从重点公立中学转到了当地一所国际学校提高外语水平。另一个成绩很好的女孩因为害怕不适应美式教育的风格,无法继续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备受关注,决定暂时搁置原本坚定的留学计划。还有一个男生干脆放弃了高中留学的打算—因为他的语言跟不上。

“我几乎从来不为学生推荐那些游学项目,因为我们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夏校,让那些犹豫中的父母和孩子体验美式教育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降低后期留学风险。”孙津蕾说。

在从事教育咨询之前,孙津蕾是台湾鼎新集团市场营销部的员工。2006年她和远在纽约定居的好友江南为了帮朋友的小孩找合适的美国高中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又以“平章”的笔名在新浪博客开了一个有关去美国读高中的博客,日均浏览量居然能达到400至800人,还有不少家长在文章后留言询问。

2008年,他们合作出版了《去美国读高中》。书中专设一章介绍美国高中的夏令营项目。下半年,孙津蕾和江南就接到了第一个客户—一位浙江大学的教授希望将儿子送到美国读高中。她们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这也可以当作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来做”。

不同于留学中介,教育咨询公司提供的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基于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校信息收集、辅助申请等。这类咨询机构在国外非常普遍。“美国没有中介概念,只有教育顾问的概念,是非常体面的行当。”张溪说。这些教育顾问不会推销产品,不会写申请函和推荐信,在他们看来这甚至违反职业道德。

在欧美,夏令营或者夏季学校更多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欧洲父母送孩子游学更多是培养一种冒险精神、独立能力和社交技巧。中国家长则普遍把游学看成未来留学教育的投资,是一种探路和打基础的行为,目的性非常强。“中国学生在申请海外学校的时候往往考试成绩不错,但缺乏课外活动以及国际化背景,而海外夏令营恰好弥补了这部分缺陷。”范琛说。

徐叶青打算明年再选择美国西海岸的某所学校让陈布衣再去参加一次夏令营。按照计划,他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准备去美国读高中的紧密流程。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6

【背景资料】

因特劳根艺术高中坐落于美国密执安州特拉维斯市区西南部约16英里的英特劳根艺术中心(Interlochen Center For Arts)内。艺术中心被美丽山峦和自然的湖泊所围绕。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嘈杂与繁忙,有的是恬淡田园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因特劳根就像一个伞状的中心,将艺术学院(Interlochen Arts Academy,包括音乐、戏剧、舞蹈3个专业)、夏令营(Interlochen Summer Arts Camp)和因特劳根广播电台(Interlochen Public Radio)3个重要的机构罩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教学、实践和传播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模式。在这里,舞台戏剧艺术、视觉造型艺术、音乐艺术等各个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诸如业务教学、夏令营艺术实践和广播传媒等各种活动,相互穿插、互补,弥补了职业高中只重技术专业而忽略全方位艺术培养的缺憾。这里的学生在人品、艺术视角和专业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因特劳根艺术中心成立于1928年。当年,威利斯・潘尼通、约瑟夫・麦蒂和塔杜斯・基汀3人用1万美元启动资金筹备组建了因特劳根高中管弦乐团艺术夏令营。他们成立该艺术团夏令营的宗旨就是希望音乐教学能有一个活动实践的平台,让学习音乐的中学生通过夏令营活动真切体验到演奏实践和互动交流的魅力。夏令营主办人邀请了奥斯比・加波利罗维奇、奥华德・汉森等指挥家和作曲家,指导因特劳根夏令营的演出和教学。第一年的夏令营活动就吸引了来自美国25个州的115名高中学生并在组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支高中交响乐团和由60人组成的第一支合唱团,成功演出10场音乐会,拉开了因特劳根音乐夏令营的序幕。由于音乐指导均为美国一流音乐家,夏令营成立当年就引来了全美关注的目光,第二年的参加人数增长到了230名,夏令营所获得的公共捐赠款也逐年增加,并于1931年升级成为部级的音乐夏令营。

当地时间2月23日上午8时,吴雨芯、彭天朋等6位中国学生早早来到因特劳根艺术中心“The Shed”排练厅,与80多位学生一起排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乐》。

中国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远在美国因特劳根艺术高中(Interlochen Arts Academy)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没有回国探亲,而是选择了在学校寻求拓展艺术生涯的更高目标――准备美国名牌音乐大学的面试。说到其中原因,曾经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的彭天朋表示:“这是因为因特劳根艺术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备考氛围非常好。”

三位一体

如今,因特劳根已经拥有了32位来自中国的青少年留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5岁到20岁之间。据大部分中国学生反映,他们之所以选择该校,最主要是因为看重这里起跑国际名校的优势;另外,更多自由选择专业的空间也成为留学生们在这里追逐专业梦想的一个理由。根据因特劳根艺术中心提供的数据:1948年曾经有一位中国学生参加了因特劳根的艺术夏令营活动。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来自上海的林天风(音译Tian-Feng Lin)进入了因特劳根艺术高中留学,并获得了1989年的美国国际范・克莱本钢琴比赛大奖。2000年之后,每年中国学生在因特劳根的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3年的两名留学生,逐年增加到了2005年的7名,2007年的13名,2008年的23名以及2009年的32名。

目前,美国现有高中3万多所,分公立和私立两大类,公立约占85%左右,私立约占15%左右。公立高中与私立高中的区别是:公立高中的经费来自政府,学校收费比私立便宜很多;从规模上看,公立高中一般有几千名学生,私立高中只有几百学生;尽管公立高中也有名校,但优质的私立高中走的是“小而精”的办学路线,云集一流的生源、师资队伍。因特劳根艺术高中吸引人们视线的,还不仅仅在于它高品质的教学质量,更在于它集教学、实践和传播的三位一体的独特立体办学优势。

实践与教学互动

在探访因特劳根艺术中心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因特劳根艺术高中的成立远远晚于1928年的夏令营项目。也就是说,该学院艺术高中的各个专业是建立在夏令营运作基础上的,这也使得该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实践性艺术类高中。

现任因特劳根音乐高中的校长凯德里克・莫温博士(Dr. Kedrik Merwin)说:“每年因特劳根的夏令营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2000多名优秀的高中学生,夏令营中的大师课、演出、展览、交流等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夏令营期间的大师课更受到营员们的青睐,由于我们邀请的全部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士顿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的知名教授前来教学,使得学生有机会熟悉和了解各大名校的音乐教学风格,为他们搭建一个起跳国际音乐名校的跳板。另外,在教学上,我们非常注重学生技能和音乐风格的培养,让学生在这里两年的学习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音乐学院和夏令营是两个联系非常紧密的体系,有很多优秀学生都是因为首先在夏令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然后决定留下来学习。此外,因特劳根夏令营不仅仅是优秀艺术学生的乐园也是家长以及低龄孩童的艺术乐园。夏令营面向8至18岁的学生,低龄的艺术孩童也有机会在家长的带领下体会艺术教育带来的乐趣。许多不到13岁的孩童往往可以在这里,通过年长孩子的艺术行为看到自己未来艺术奋斗的目标。同样,家长们也可以随孩子们一同体验夏令营训练的艺术成果。此外,我们夏令营的另外一个项目――成年夏令营项目(Adults Arts Programm)也为成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可以说,因特劳根夏令营是一个度假式的艺术天堂。”

比较国内音乐学院附中和因特劳根艺术高中的办学模式,记者发现: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艺术学院的附中拥有夏令营和专业学院两个体系同时运作的学院。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国内过于注重个人技术而忽略为学生营造艺术实践氛围的办学模式,这也让国内艺术教学在市场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今天渐渐失去了竞争力。因特劳根的教学更注重音乐风格、结构和技术的整体把握。中国留学生们尤其喜欢美国音乐教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环节。迈克尔・康罗德博士(Dr. Michael Coonrod)在因特劳根音乐学院执教钢琴近40年,他说:“2003年,我刚刚接受中国学生时,发现他们不善于跟教师沟通,而且过度注重技术问题,特别是手指练习。其实,把握技术环节和音乐演绎之间质与量的平衡非常重要。毕竟,技术是为音乐艺术的表现服务的。”

因特劳根艺术中心副院长帕特里克・卡塞尔(Patrick Kessel)的一席话令记者印象极为深刻:“尽管因特劳根艺术学院是一所私立的住宿艺术高中学校,但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培养人才。艺术学院与夏令营结合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教学和艺术活动在同一个校园里形成有机互动。夏令营的运作也不是单一和短期的行为,而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长期而整体的行为。”

高质量的教学和实践让因特劳根获得了更多的赞助。去年,尽管密执安州因为底特律的汽车工业遭受重创,但因特劳根的夏令营资金来源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3000万美元的捐赠资金,让今年的夏令营项目尤为坚挺。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7

论文摘要: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英语实训,在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更要大力开掘校内实训,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快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多媒体的应用,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及举办英语夏令营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潜,发挥出通行做法的潜在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设在校内的,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训练场所。高职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能实现普通课堂无法完成的能力训练。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训练场所,还应该成为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培训基地。

一、建立多媒体情节模拟实验室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置身于良好的语境中。教学内容新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这一切。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束了单一文字教学局面,可以图、文、声、形并茂地传授知识,可以看到生动的视觉背景,听到高质量的英语和音乐。

在多媒体情节模拟实验室中,选择英语实训材料是一个重要问题。在选择材料时,可根据经济落后地区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确定。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较差,但有很强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甄选那些难易程度中等,比较容易掌握,而且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如日常商务英语、日常英语会话等。如果学生今后的就业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和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内容,教师可选择那些范围涉及广泛,和高职专业有关且难度较浅的资料,如英语谈判基础等。WWw.133229.COM如果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用到一些日常生活用语,日常生活需要的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甄选那些接近生活的实训内容,如腾讯qq、msm等聊天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日常语言环境,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外语电台来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利用搜索引擎选择英语精读与泛读材料,发送电子邮件与国际笔友进行交流等。

二、举办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等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等活动都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互助平台。在校内创办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以英语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媒介,把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相识的学生聚在一起,不仅让他们在温和、愉悦的氛围中结下深厚友谊,也在交流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并且英语能力会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提高。在举办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中,以下问题应引起注意。

1、持之以恒

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是一个长期活动,不易坚持。若偶尔举办一二次很容易,但如何使之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并且办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为了保证活动次数和质量,教师应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前就确立好这个阶段所有活动的具体时间,并且有一个明确的构想,并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这样就可以在整个学期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实行,使学生和教师都没有逃离的理由。

2、合理安排时间

在繁忙的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已经把自己的时间排得很满,因此英语角活动不应举办太频繁,一周一次为宜,而且应选择在周末课程比较轻松的时间。英语俱乐部则可安排为一个月一次,并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这样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简单的交流中提升大家对英语的使用能力。

3、保持新鲜感

每次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应安排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教师或外教,也可以从外校聘请一些教师来与学生交谈,这样就可以保持活动的新鲜感,使学生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活动。英语角活动中应该请外教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国朋友来与学生进行对话,发现并改正学生英语发音的不准确和偏差,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更符合国际化要求。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因为学习技巧、方法的得当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4、精心策划活动内容

在每次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话题的选材中,要找那些贴近生活、易于交谈、相对热点的话题。在英语角活动中,还应适当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安排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谈,有据可依,如就业问题、影视动态、新闻热点等。在英语俱乐部活动中,可让学生表演一些英语短剧等。

三、举办夏令营活动

英语夏令营是传统的夏令营活动之一,其所设计的英语学习课程,旨在丰富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举办夏令营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夏令营的地点和时间

夏令营地点的选取应采取就近原则。因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学生经济条件一般,太远的地点并不适合他们中的大多数。时间应选择在假期,这样既可使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也可使学生在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夏令营内容的设计

夏令营活动中,要求参与人员进行英语自我介绍和英文小故事的讲解。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参与成员的胆量,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显现出真我风采。另外,还要安排一些新颖、有趣的英语活动。

3、与外界合作

夏令营可以选择与一些企业的员工一起进行,听他们讲述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个案,这也是对高职学生本身工作能力的一种培训。也可将企业定为夏令营的实训单位,在企业中,让高职学生参与企业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能力。

夏令营中的较量篇8

“苦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初夏发病,盛夏加重,待“秋凉”后不治而自愈。一般而言,“苦夏”并非什么大病,女性耐热能力差,不适应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这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低潮抑制状态,心肺功能下降,胃肠消化功能减退,食欲差而致营养不良,由此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

女性易苦夏之因

据权威的医学统计:女性比男性、城市居民比农村、长年坐办公室比体力劳动者更易患苦夏症。女性为何容易“苦夏”呢?其原因有三:

1 女性的生性感觉敏锐,能觉察到微妙的气象环境因素和人体内激素分泌的微弱变化,且女性分泌的“应激”激素少于男性,故她们对气象环境因素的调控能力差于男性。

2 女性思维敏锐,多愁善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易触景生情,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种种负性不良反应。从生理上讲,女性的免疫、抗病系统较为敏感而脆弱;又因平时较少强体力锻炼和吃苦耐劳锻炼,故她们对外界环境(如夏季的闷热、潮湿)的抵抗力就较差。

夏季气温升高,扰乱了女性原本脆弱的人体机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失调,继而体温调节中枢也发生障碍,产热和散热功能紊乱,于是导致了功能性低热。更有少数女性还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和浮肿等一系列妇科症状。虽然多方治疗,几无效果,但一入秋,气温下降、“秋凉”宜人时,苦夏症状就不治而愈。

3 女性身体和气候相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夏秋,天气炎热、汗流浃背,电解质(尤其是钾)丢失过多,导致体液不足,血液中电解质含量下降,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神经肌肉松弛软瘫等症状;另外,进食后需要胃肠道消化、吸收,按理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但由于大量出汗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减少了胃肠道血液,导致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造成营养缺乏,如此恶性循环更加重了苦夏的症状。

“苦夏症”重在预防

1 加强心理调适,营造一个舒适、凉爽的居室环境;合适的饮食调理、多食苦味;适量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等。

2 多食苦味蔬菜。夏季是四季中新鲜果蔬应市最多的季节,最常用的苦味食物有

苦瓜、啤酒、苦菜、苦杏仁、茶水、百合、黄瓜、蒲公英,以及咖啡和可可等。苦味食物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生物碱、苦味苷和尿素类等,具有清热、燥湿和泻下功效,可有效地对抗“苦夏”症状。

苦味可调节胃口:中医认为苦味能刺激人体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食时令人津津有味而食欲大振。盛夏人体消化道障碍、食欲减退时,苦味最能“矫正”和恢复正常味觉,食欲正常,营养就充足,这是解决“苦夏症”的根本。

上一篇:苏秦之楚范文 下一篇:幸福的两个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