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名言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3:15

简爱名言篇1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简洁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立春的这一天,一大早,简洁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人种了一粒不知名的种子,执拗地想破土而出,让她的心一直痒痒的,老想着找人大吃一顿,给它施施肥料。所以,当晚上有朋友说请吃火锅时,她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吃火锅的朋友有几位,其中一个年纪约30岁的男子,脸孔陌生。简洁到达时,他正在说他新买的一套房子:“……找了两个装修设计师,设计的效果都不太满意……”

在一家室内装潢公司任职的简洁,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世俗职场女子,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赚钱机会。她赶紧自我推荐。

男子便笑了起来,递给她一双筷子,说,边吃边谈吧。

就这样,简洁认识了司徒明。

司徒明单身,眉目清晰,服饰整洁,举手投足谦逊有礼,给简洁的第一印象尚好。席间俩人言谈甚欢。司徒明总是全神贯注地听着简洁的话,以至于,简洁隐约地察觉,他有一种迫切地想要了解她的意思,这让潜伏在她心里的那粒种子蠢蠢欲动,也让她有些惴惴不安。

火锅宴结束后,司徒明竟答应给简洁一个机会,让她负责设计他的新房。

简洁很欣喜,笑容倾囊而出。司徒明看了便笑,说:“希望我们合作愉快。”然后,他用一个浅浅的拥抱与简洁告别。

在司徒明浅浅的拥抱里,突然,简洁心里的那粒种子按捺不住地破土而出,怯生生地在她的心里轻摇着,仿佛在说,简洁,火锅不是肥料,他才是肥料。

简洁望着司徒明的背影,捂着胸口,才明白,原来,在这个立春之日,老天爷竟然在她心里种下了一粒名叫“爱情”的种子。

爱上了,一切都成了自然。后来,当司徒明的房子装修完工的那天,不记得是谁先向谁示好,也不记得是谁先拥抱了谁,在司徒明已装修好但还没有床的卧室,就在铺着大理石的地板上,司徒明娴熟地唤起了简洁身体的热情。但是,却在俩人缠绵得最激烈时,司徒明突然说,这个疤痕看起来真刺眼,怎么了?

简洁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在她自己的小腹上,有一个巴掌大的疤痕。

简洁的手,本能地迅速落至小腹上,刚才司徒明给她带来的愉悦,仿佛突然间就被掩在了手心里,刹时变成了暗哑的余音。

因为,那个巴掌大的疤痕,原来是一朵百合花的文身图案,而百合花里文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叶喜言。

・ 2 ・

简洁认识叶喜言,是在两年前。

两年前,简洁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子,在另一座常年四季飘绿的城市工作,叶喜言就租住在她的楼下。

每天,有时早上,有时傍晚,简洁都能和叶喜言在楼道上相遇。那时,简洁刚来这座城市才两个月,没有男友,父母远在老家,工作利益纠缠颇多的同事终究难以成知己,而一个单身女子的寂寞与无助,仿似一场又一场的大雨,时常在深夜里把她浇得透心凉。于是,外表俊朗、见了简洁总是热情地打招呼的叶喜言,很快俘虏了简洁的心。

简洁决定要在自己的小腹上文身时,是在她和叶喜言同居的第三个月,而原因,源于一个手机短信。

那天晚上,简洁正在翻看一本时尚杂志,她的一个男客户给她发了一个手机短信,言语颇为暧昧。坐在她身边的叶喜言探过头,看见了,一脸的不高兴。简洁赶紧解释,说这个男客户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没有别的意思。叶喜言不相信,他涨红了脸,说:“简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恐怕你没对他说过你有男朋友吧?”

简洁愣了愣。因为,叶喜言猜中了。虽然简洁爱叶喜言,但此时,她的事业也正是往上升的时候,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她以为,伪单身更能有助于她的工作。

但是,正如叶喜言接下来所说的,若你爱一个人,就应该给他安全感,而不是在亲朋戚友、同事客户的面前否认他的存在,“你并没有真正地爱我,我感觉不到爱情的安全感,我很失望。”叶喜言说。

简洁却认为,叶喜言仅凭一个“短信事件”就证明她不爱他,给她戴上一个莫须有的爱情罪名,她不服,和他争吵。吵着吵着,叶喜言突然指着茶几,说:“这个女人为了证明她的爱,会把爱人的名字文在身体上,那么,如果你能像她一样,把我的名字也文身在你的身体上,我就相信你!”

茶几上,正是简洁刚才翻看的那本时尚杂志,它摊开的那一页上,刊登着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的一张文身照片……

叶喜言涨红着脸,怒发冲冠。简洁看着他,想,他是爱她的,可她不也是爱着他么?他说的对,爱一个人,就应该给他安全感。而现在,她所能想到的给予他安全感的事情,就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在她的身体上文上他的名字。

于是,叶喜言的名字,就这样被简洁以文身的方式,文上了她的小腹。一切都是她心甘情愿,就连那朵百合花,也是她自己选的,“百合花代表我们会白头偕老。”她对叶喜言解释。

叶喜言紧紧地搂住了她,说,是的,我们会白头偕老的,一定。

可是,简洁和叶喜言都忘记了,生活总是有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就在简洁文身的两个月后,叶喜言原来的工作搭档跳槽,换了一个新的工作伙伴。

叶喜言新的工作伙伴,是一个年近30岁的离婚女子,漂亮成熟,犹如一朵热情芬芳的木谨花,迅速淹没了简洁在叶喜言心中的芬芳。

争吵开始多起来,每一次争吵,叶喜言总说,那个女子的成熟给了他一种安全感。这句话,对于简洁,是筋疲力尽的痛。然后,一天傍晚,她下班归来,房内,叶喜言所有的衣物用品无影无踪,只在茶几上留下他的一张字条,上书:“对不起,我走了。”

简洁抚着小腹上的百合花和上面的“叶喜言”三字,哭成了泪人。――她在自己的身体上文身,以为能给他所说的爱情安全感,但最后,感觉不到爱情安全感的,才是她。

抹干眼泪后的简洁,即使去文身店洗了小腹上的百合花和“叶喜言”3个字,但仍然在小腹上留下疤痕。

・ 3 ・

简洁离开那座常年四季飘绿的城市,不过是为了忘却。而小腹上的疤痕,成了她心底的隐痛和身体的秘密,她不愿意向人提起。

但司徒明的问话,重新掀起她的记忆,面对他的询问,她只愿意轻描淡写地回答:“没什么,就是一个疤痕而己。”

司徒明抚摸着简洁小腹上的疤痕,怜惜地笑,不再询问。但简洁却看见了他眼里的不相信和疑惑,她的心一沉。

与叶喜言分手的两年里,简洁不是没有遇到示好的男子,但她始终对爱感觉淡薄,拒绝的时候也就直截了当,直到遇见司徒明。

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一百个人或者就有一百个答案罢。那么,她爱司徒明什么呢?她的答案是说不清。她只知道,她对他动心是在立春那一天,动情是在后来的交往中,他是她这两年来惟一令她动情的男人。可是,现在,司徒明在看见她小腹上的疤痕时所流露的神态,让她开始对这一份情产生不安全感。她想起叶喜言,想起叶喜言的不告而别。那一瞬,简洁的手不知怎么的,就按在小腹上,对自己与司徒明的这份情产生的不安全感,哗啦啦地扑向她的心中。

我和司徒明之间的爱情,恐怕也会落得像与叶喜言一般的下场罢?而没有安全感的爱情,能维持多久?简洁心情沉重地想着。

简洁选择了逃避。

工作,是她赖以为生的支柱,她不想再一次把它丢掉,但公司在外地有办事处,所以,她申请调动。

一个星期后,简洁的申请被批准。老板说,简洁,你怎么知道那个办事处的负责人要出国?你申请的真及时,很聪明,公司需要你这样的女人。简洁笑笑,心想,一个不能捉住自己爱人的心的女人,真的聪明吗?

然后,简洁像叶喜言一样,只给司徒明留下一张字条,不告而别。她以为她和司徒明是没有将来的,就像和叶喜言一样。

・ 4 ・

但是,生活确实总是有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每对情侣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将来:或者分手,或者婚姻。

司徒明找到简洁时,她正在新租的房里整理行装。

为什么?真的想甩了我吗?司徒明说。

简洁笑笑,说,不为什么,只是觉得,和你在一起,没有了安全感。

司徒明睁大了眼看简洁,好一会儿,才“扑”地笑出来,说,你凭什么说我不能给你安全感?而且,安全感是自己给予的,如果你想它安全,你完全可以用心去做到,除非你不想它安全。

简洁愣了,一刹那,茅塞顿开。

因为,司徒明关于爱的安全感的表白,恍如一支强力胶水,把简洁的心洞粘合在一起。

和叶喜言在一起时,她在小腹上文身,给叶喜言安全感,但最后,叶喜言仍然说她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那是因为,他本来,就不想给予自己安全感。而与叶喜言的前情造就的身体秘密,让她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与司徒明的感情,那么,如果她因此而对这场爱情丧失了安全感,下一次爱情不也一样么?

这时候,司徒明抱住了简洁,他说,简洁,我爱你,如果你觉得婚姻能给你安全感,我现在就向你求婚!

简洁笑而不答,她把司徒明的手按在她的小腹上。于是,有绵长、温厚的深情从简洁的小腹里焕发出来,在她的体内流淌,她愉悦地想笑。

简爱名言篇2

人的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把自己置身书的国度,让精神暖暖地发出灿烂的光芒。下面是小编整合的《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共同阅读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1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2近段时间一直在拧一些乱乱的文字,看得乱流突袭,开始发觉在生活中讲话都失去语感。于是产生了懒惰情绪,不愿意再在艰涩晦深的问题中继续停留,转而回身读一些小时候所看的东西。第一本看的,便是《简爱》。

《简爱》是这么一本东西。我的英文水平,是可以读原文的,但是看着那令人目眩的动辄三四行的长句,往往就望而却步。手头一个版本是黄源深翻译的。感觉还不错。随看随翻。在午后阳光和一杯乌龙茶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做到了神游物外,逃避现实,重新回到初一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的记忆中。

我在读初一前,看的大多是古书,或者白话文。所以我现在能用现代语写作和勾引MM,启蒙者是我初一暑假读的那一堆西方文学着作。这一点,我认同王小波的话:真正的现代汉语,是一群伟大的翻译家留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是我语言的老师。

对于《简爱》,早先我是完全被它的语言所打倒。如痴如醉,魂牵梦萦,有段时间张口闭口都在学那种英国式优雅的口吻。小时候图个好玩,没对情节具体参悟,在心目中这就是一部完美华丽的诗歌。是记忆花园中最后的秘藏。但是重新读过一遍之后,语言的流丽依旧,却在情节与构思中发现了一些别的。

听过一个说法,就是《简爱》发表之初,有人认为它和《呼啸山庄》出自同一人手笔。如果现在来看,我得承认的是,《呼啸》的水平,怕是在《简爱》之上多矣。语言方面我没资格去斤斤计较——英文还没到如此水平——仅仅论及结构和流势,如此而已。

我在重读《简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令我不安的东西。那些东西附身于小说的夹缝之中。我之不安是在于:我已对其产生隐约的不满,而我又不想去忤逆我曾经至爱的经典。无论如何,我在行文之中,发现了一些不令我愉快的东西。

《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其作者的自尊与平凡——或者说,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这一形象无疑是不朽的经典。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这个形象始终在用一种类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论——他们对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经使我快慰,现在却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简爱,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觉到的是:她对于高层贵族的鄙薄与一种近乎敌视的态度,有些刻意了。反过来说,我从中读到了自卑的情绪。

简爱是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女子。开头用了太长的篇幅来叙述她幼时的情景。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在叙述简爱这个人物时,夏洛特不曾将自己离开这个躯壳,所以她也没有用全知角度叙述。如此一来,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认定是她的意见。那么,我在简爱中,看到的是某种情绪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传奇的爱情——惟其传奇性,昭示了某种不真实与幻想性——和最后一个几乎有点硬凑的结尾。她遇到了JOHNRIVERS。虽然前头有笔,但还不是那么自然。夏洛特对于简爱的处理,开头非常真实,中间段非常精彩,但是隐伏着不安,到了结尾,则几乎归于俗套——一个我料到的俗套。最后无疑是皆大欢喜,带一点感伤。她的铺垫和衔接很完美,几感觉不到瑕疵。但是我隐约间感到的是,这是一个人间女子编造的故事。它已经缺少了令我战栗的小说结构——更多的时候,我读到了简爱离开山庄,就没再读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许我就会在那里结束。因为之后的一切,在我看来,比之于前,是很拙劣的。

比较于《呼啸》的急风暴雨,《简爱》的安静,其实倒象是装出来的。夏洛特和爱米利一样,其实是内心很TOUGH的人。她们的心必须在疾风中飞扬,因为过于容易受伤。爱米利一飞冲天,写下了真正浩荡的文字。而《简爱》,则在某种内在情绪的矛盾下,写出了一个自己在不断斗争的故事。这一方面,有些象雨果同样自我斗争的《九三年》。

《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3在文学,有许多的经典名着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4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我收到了阿姨送给我的特别礼物:一本书。书名叫做《简·爱》。这是一本让人看了感受颇深的书,才读了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坚强不屈、自强自立的人。简·爱从小就生活在舅妈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可她没有绝望。最终因为不服管教,而被送进了一家“慈善学校”,在那里虽然也受到了同样的迫害,但却得到了良师益友的真诚帮助和教益,逐步成长为一位很有爱心,具有丰富学识的女性,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时,经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并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共坠爱河,最后,他们俩幸福地在一起了。

我很喜欢《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写到的一句名言:“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事实上的确如此:每个人的心灵一样丰富,每个人的心胸一样充实。虽然有人富有,有人贫穷,但每个人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每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所以,我们不能埋怨上帝对我们不公平,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我也非常喜欢简·爱这个人物。虽然她受尽了别人的冷眼,歧视,迫害。但她坚强不屈,从不叫苦,不叫痛,也没有恨别人,并且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乐观开朗地去面对它。她也是一位善良有爱心的人,她喜欢的罗切斯特为了救自己的妻子而失去了一只眼睛和胳膊,另外一只眼睛也不好了,并且妻子也没有了。而简·爱并没有嫌弃他,厌恶他,和他幸福地度过了每一天,与此同时,罗切斯特的眼睛也在慢慢恢复。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像简·爱那样的人,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乐观开朗、坚强不屈的人。

《简·爱》是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这本书宣扬的是一种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这种精神人人都需要,它会让看过这本书的人变得勇敢,坚强,学会去战胜困难!

《简爱》读后感心得优秀范文5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儿书放松一下,是最惬意的。上次妈妈买给我的一本书还放在书柜上,书名是《简·爱》,书的封面是崭新的。

这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名著,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热爱生活,以德报怨的人。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里,后来,她被送进慈善学校,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她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仍旧坚持学习。

毕业后,她又回到舅母家,对舅母仍是毕恭毕敬,接着,她去到菲桑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负责教育罗切斯特先生的女儿,与罗切斯特先生擦出了爱的火花,但在他们结婚当天,简·爱意外发现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并没有死,而是疯了,并且被关在庄园里。简·爱为了罗切斯特先生的名生离开了庄园。

之后,罗切斯特的疯妻纵火,让庄园毁于一旦,罗切斯特先生也因此致盲,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回到庄园,与罗切斯特先生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我很喜欢《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的一句名言:“你能够真心忏悔,这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人只要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知道悔改,就是好的。所以,当我们做错事时,只知一味的后悔,过分的去苛责自己是没有用的,只有认真悔改,努力去想办法弥补,才是最清晰明智的举动。

我也非常喜欢简·爱这个人物,她寄人篱下的痛苦激发了我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舅母让我明白要以德报怨;当她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没死而选择离开时,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光考虑自己而忽略别人……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告诉我: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风浪和波折,我们唯有像简·爱一样积极乐观,大胆勇敢地去征服,才会走向那避风的港湾。

简爱名言篇3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在女性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细致入微的感受与观察。在简·奥斯汀的文学世界里,更是以细腻多情的文字书写着一个个关于女性的小天地。儿时的简·奥斯汀生活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小城镇里,在这里,她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院校式教育,受父亲热爱书籍的影响,她在家中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这样的经历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少年时期的简·奥斯汀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21岁时已经成为英国文坛家喻户晓的名人。简·奥斯汀用她的文字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她的生活也同样充满了激情与爱情。1796年,20岁的简遇到了汤姆·勒弗罗伊,两人坠入爱河。父母以及亲戚的反对让他们必须做出决定,为了勒弗罗伊的声誉,简最终放弃了与他私奔的想法,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 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简·奥斯汀最受人推崇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6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她一生为英国文学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巨著。

简·奥斯汀的小说中有着敏锐的社会观察、妙趣横生的言辞和一些愚笨、可憎的人物,这使她获得了众多“粉丝”,其作品的吸引力经久不衰——到今年,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已经出版了200年。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风格以轻松幽默的模式见长,在一幕幕充满诙谐喜剧效果的故事发展当中,读者轻松地感受到了文学所带来的美丽,尤其是在18世纪末,在漫天遍野的感伤小说横行的时代,简·奥斯汀创新性的小说创作风格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所写均为自己熟知的生活,大都是苏格兰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描写的生活圈子很小,但她的观察细致入微,构思睿智合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她的写作风格朴素无华,情节巧妙跌宕,耐人寻味。100多年来各国读者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

简·奥斯汀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奥斯汀清晰精准的描述手法具有莎士比亚的风格,《傲慢与偏见》和《爱玛》的女主人公会让我们想到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主人公。自莎士比亚以来,无人能像奥斯汀那样自始至终以独创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人物在思维和语言方面各有特点。奥斯汀作品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她的作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与莎士比亚一样,她培育了我们的心智。

二、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刻画

爱玛·伍德豪斯外貌美丽高贵,天性浪漫,一心向往奢华浪漫的贵族生活,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几种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多21个年头。在爱玛身上可以看到周围人的许多通病。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代,很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世俗的原因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对于自己最初的梦想却是渐渐地遗忘。而爱玛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总是能够在逆境中更加快速地成长,爱玛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英雄式人物,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依旧是学习的榜样。漂亮、高学历、有思想、独立、有品位、清高、理性但是单身的女生,即剩女。财产与爱情,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如此纠结的东西,简·奥斯汀理清楚了,她的高尚、执著、真诚、热情和信念让她穿越了真爱。不是人人都应效仿这种选择,是不迫于生活的态度让她守护了爱情的尊严和女性的尊严。正如简·奥斯汀小说《爱玛》中所说的:“世界上这一半人的乐趣,那一半人永远不会懂。”这个经历充沛、热情开朗的姑娘无论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怎样的艰辛和苦难,都会通过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击败所有的困难。也正是源于她这样的性格,生活总会给予她美好的机会。 “爱玛·伍德豪斯是个聪明、漂亮、又有钱的姑娘……”小说《爱玛》的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话就用如此直白的语句把女主人公概括了一下,也把她推到了一个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我们似乎觉得,小说人物在开篇时总是有诸多缺点需要感悟,而不能那么优越。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也发现爱玛的确有很多缺点:任性、骄傲、看不起人。这对于19世纪初期比较保守的英国乡村或许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在那个门第观念很强的时代,有着3万英镑富裕家产和资深乡绅背景的爱玛的确有这个权利去随心所欲地乱点鸳鸯谱,去自恋自己的才智和眼光是无与伦比的,去看不起或者厌恶一个个普通人。而对于现代人,可能多少会觉得这样一个整天靠散步、闲聊、娱乐打发时间的人靠了些祖上传承的财富和名声,如此自以为是地随心所欲虚度光阴,并非如何的得体,如何的“体面”。

幸好有乔治·奈特利先生,一个相貌、财富和家族名声都无可挑剔的人,可贵的是他的品德又是无可挑剔的,一个十足的绅士。从奈特利先生的身上,终于领会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绅士。或许相比那日不落帝国的无限荣光,盎格鲁撒克逊的男人们流传至今的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却依然可以寻觅到不少踪迹。

或许是奈特利的杰出,或许是奈特利的正确,爱玛面对这位亲戚时,能够相对地放下了大小姐脾气,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但,必须意识到,爱玛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显示出了她的优点,那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认错。承认错误,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多人未必做得到。有多少人,特别是女人,是能够检讨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它呢?终究爱玛也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灵,一个沐浴良好环境下的是非观。她会犯错误,但她能改正错误,所以她又是完美无缺的。而对于爱情故事,简·奥斯汀的笔触又是如此嘲弄的。从《傲慢与偏见》到《爱玛》,偏见、谎言、自以为是充斥着情节,就是如此的琢磨不透吗?或许就是如此吧。而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会发现其实爱情也很简单,奈特利自己说在8年前就爱上了爱玛,领悟到是在半年前,而真正表白却是在最后。同样的,爱玛也是如此。两个没来由的“独身”主义者或许早就彼此吸引,却被些莫名的情感左右而不愿意承认。幸好最后没有错过,有了个好的结局。可是人生中就未必了。

《爱玛》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本英国的青春小说,但在浪漫当中又不乏现实的意义,爱情还是需要门当户对的。爱玛以为牧师爱上了某某小姐,直到牧师快要结婚时爱玛问他为什么不娶她的时候,牧师说我怎么会看上她。牧师看上的是爱玛,但他每次向爱玛示好的时候偏偏都有某某小姐在场,结果导致了一连串的误会。比如有一次爱玛给那位姑娘画了一幅画,结果牧师大加赞赏,爱玛误以为是牧师对那位姑娘有意思,但事实是牧师在拍爱玛的马屁。这些看似奇奇怪怪的事情是发生在那里,爱玛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渐渐清楚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观也逐渐产生。

简·奥斯汀,一个英国味道十足的作家,其作品描绘的也多是些19世纪初期保守的英国乡村里中产阶级的生活。阶级观点不去评论,从文学角度来说,奥斯汀的细腻文字也让人佩服,一句句问话后,总能有个比想象中更精妙的回答。而前后的铺垫,英国式的幽默,又让小说非常丰富。和很多名人一样,简在200年后的今天或许已经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甚至在一战时,她的小说成了抚慰伤员的精神良药。因此,她获得的荣誉是完全受之无愧的。

三、新时代女性价值观

爱玛为别人撮合,自己却不想结婚。当然,她的撮合每次都是旨在为女伴找到一个好归宿。这倒没什么,可是后来当哈丽埃塔爱上奈特利先生时,她竟然认为哈不配。在简·奥斯汀的另外一本名著《傲慢与偏见》中,Elizabeth与darcy先生的结合可以说又是一个灰姑娘故事的翻版。作者简·奥斯汀对当时的“门当户对”、婚姻以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蔑视,对自由恋爱赞美,当然,还有对两位主人公的赞美。 在《爱玛》中,爱玛聪明、富有、性格开朗,凡事一切幸福的东西她几乎都拥有了。但她的等级观念太强了,像贝茨小姐她都瞧不起似的,嫌啰嗦。后来还是奈特利先生提醒她,她才做了弥补。另外对埃尔顿先生,希望他娶哈,后来又希望弗兰克娶哈,可怜的哈丽埃塔简直成了供她摆布的玩偶,奥斯汀也对此未加褒贬,这使笔者有点疑惑。难道说奥斯汀的这本书成功仅仅是因为她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吗?

本文从女性道德完善和女权主义的角度研究了奥斯汀所塑造的人物——爱玛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指出爱玛的道德完善过程是和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密切相关的。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在《爱玛》中初见端倪,主要体现在爱玛对于自身权利的驾驭,男女主人公互相间的教育作用和爱玛对于婚姻的独特见解。但在小说结尾,奥斯汀似乎完全放弃了爱玛的女权思想,把她转变为一个传统顺从的妻子形象。这一转变是奥斯汀所处的时代给小说带来的局限。把《爱玛》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研究使我们对于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女性成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对当代女性青少年的成长研究有着深刻的借鉴作用。

四、结语

作为言情类题材,《爱玛》在语言方面要比台产琼瑶戏睿智、精美许多。绅士淑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不用多说的,爱玛是BBC电视作品中的新女性代表,能言善辩,独立自强。以今时今日的眼光来看,她在高度封闭的社交圈里游刃自如,最大的悬念不过是,一个声明不可能爱上谁的淑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人。

[参考文献]

[1] 张艳茹.精神上的强者生活中的弱者——评《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9).

[2] 吴朗.攀“龙”附“凤”的一部悲剧——读《包法利夫人》札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4).

[3] 陈继英.方寸象牙上的精美雕刻品——论简·奥斯丁小说《爱玛》的人物刻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

简爱名言篇4

关键词:《项脊轩志》;诗意美;人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13-01

一、灵动浓郁的诗意美

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原是百年老屋,狭小仅方丈、室内十分阴暗且破败漏雨。他对老屋进行修缮,使其不上漏;“辟窗”、“垣墙”、使小阁子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对周围环境加以美化。文中有两处自然景物描写,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饱含浓厚的诗意美。

经修缮后的项脊轩大为改观,情趣不可胜数。窗扇垣墙、兰桂竹木令庭院倍添光彩。白日,庭阶有小鸟啄食,人至不去。月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抒写了作者对项背轩的喜爱、眷恋之情。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意境幽美,抒发了作者因修缮项脊轩而生的自足自乐之喜和斗室读书之乐、追求功名的踌躇满志。

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言有尽而意无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作者婚后曾与其妻在轩中共度许多美好时光,几年后,其妻死,人去屋空,室坏久不修。后虽修过,“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经年之后,重返故里,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依旧,枇杷树已“亭亭如盖”,“亭亭玉立”之贤妻却过早香消玉损。简短的景物特写表达了对爱妻恒久深沉的怀念,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着无限的悲情。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美

《项脊轩志》中所写之事都是平常小事,所怀念的女性:祖母、母亲、妻子都是平常之人,归有光却通过日常琐事的描写展示了她们的个性,凸现了其心灵美。祖母慈祥、幽默;母亲勤劳,慈爱;妻子贤淑,聪慧。作者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平常事,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作者幼年失母,听老妪讲述母亲当年对儿女的关怀,“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母亲善良仁慈,对待下人“抚之甚厚”,老妪有感于母亲对儿女的慈爱之心和对下人的仁厚之心亦随之哭泣。祖母到轩中看到作者闭门苦读,“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亲切的话语中充满幽默和赞许。“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细致的动作描写,把祖母对孙儿的爱怜、期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贤良淑德的妻子与作者志同道合,常到轩中“问古事”、“学书”,像作者一样安于贫贱、志趣高洁。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读者在品读文章时也能看到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归有光形象。其甘于清贫,在简朴的书斋中勤奋苦读,怡然自乐的性格和志趣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平实简洁的语言美

归有光反对 “以琢句为工”的文风,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矫时弊,以不事雕琢的文笔记叙日常生活琐事,自有风味,尤为真切感人。《项脊轩志》语言平易质朴,简洁蕴藉,叠声词的运用具有音乐美。

全文不足八百字,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平淡自然而情深意长。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将抚今追昔、怀念亡人的悲痛注入平和冲淡的语言,将家道衰落、壮志难酬的悲伤蕴于清淡朴实的文字,“平淡”有味,含蓄隽永。

文中用叠声词来摹声、绘景、状物,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清静的庭阶“寂寂”、月下桂树随风摇曳,“姗姗”可爱、枇杷树“亭亭”如盖。双迭字的运用,写景状物更形象生动,富有音乐美。

四、真挚深厚的情感美

《项脊轩志》对家庭琐事的抒写,展现了浓浓的亲情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崇高的祖母之爱,伟大的母亲之爱,温馨的夫妻之爱使文章溢满浓浓的亲情。然而,不幸的是疼爱他的母亲早逝,关心鼓励他的祖母已亡,伉俪情深的妻子也离他而去,而重振家门、成就功名的愿望却未能实现。这一切让他悲痛不已,怀念亲人的深哀巨痛和坎坷不得志的抑郁感伤又使文中充满深沉的悲情。

听老妪讲述母亲疼爱儿女的往事,“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并期待、鼓励自己博取功名,“长号不自禁。”念及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宁回来传述诸小妹关于阁子的话,无限伤感,“吾妻死,室坏久不修。”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简约含蓄,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株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着他对妻子永久的深沉的怀念,作为怀念伊人的象征长青于文学的殿堂中。

作为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推崇《史记》和唐宋散文,反对复古派文风,提倡散文应以朴素简洁取胜,其文也平淡简洁。他赞同李贽的“童心说”,主张为人写文均要真,“独出于胸臆”。写真人、抒真情,使其文格外真实感人。

参考文献:

简爱名言篇5

国际大腕们更是没话说,小贝,C罗,个个都是名牌争抢的对象!家财万贯,怎么能算奢侈?都是皮毛罢了......让我们一起把眼擦亮,看看这些不差钱的体坛名人们到底有多“败金”!

香水

明星范例:齐达内 品牌:迪奥

很多人都不知道齐达内在早年时代代言过迪奥的Eau Sauvage香水,但这的的确确是曾发生过的事情,这位沉默寡言的大师级人物当时还有头发, 他最爱的香水就是这款“清新之水”,还带动了当时男用香水热。

当年齐达内还不是大师,但却已经非常喜欢迪奥这个奢侈品牌了。而这款香水粗狂的外型更是他爱不释手的缘由。单看外表这款香水瓶身棱角分明,犹如军用水壶一般,而且线条宽大无比,就是男人的格调。齐达内选择的所有物品都与经典有关,这款香水是在 1966年推出的,到现在仍然是热卖的商品。经典气味与感觉让齐达内怀旧的想法永不落伍。

皮包

明星范例:阿加西 格拉芙 国足 品牌:LV

阿加西与格拉芙是网坛绝配夫妻,他们两人的生活低调不失儒雅,简约却不简单,不约而同爱上LV的包包也是他们愿意做代言的原因。

LV的包单看都差不多,但细细品味每一款的细节处理就能看出与众不同。阿加西夫妇带着孩子走在大街上,并不喜欢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打扮的花枝招展,引人夺目,他们喜欢低调,淡淡的幸福,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如此喜欢LV的包的原因。

看似简单的包却蕴藏着无限的遐想,简单的花纹并不是粗糙。阿加西夫妇一直非常推崇环保的品牌创意,这一点上正巧与路易威登的主题相一致,这也是路易威登为什么选他们夫妻做代言的原因了。路易威登的包只能说永恒就是经典,难怪连戈尔巴乔夫都对LV品牌爱不释手。

再仔细研究一下中国球员尤其是国家队球员的出行装束,不难发现他们可以组成一家规模不小的“LV专卖店”:从手拉LV旅行包,到LV钱包,以及LV腰带,简直让你目不暇接。有人戏言:LV品牌最合适的代言人就是中国男足了。10万人民币以上的LV旅行包,买的时候眼睛都不会眨一下。3000美元的一个钱包,弹指一挥间就揣上扬长而去。每到国外的一个城市,国足队员去的地方首先是LV专卖店。

内衣

明星范例:永贝里 品牌:CK

永贝里代言CK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他最爱的私人收藏也是内衣裤,而Calvin Klein正是他的最爱。永贝里自己坦言,那种贴身舒适的感觉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

作为Calvin Klein的代言人,永贝里健美的身材,狂放不羁的气质,代言的第一年就为CK男士内裤带来25%的增长率,很多阿森纳球员从刚开始嘲笑他,到最后央求他免费弄到这种舒适的内裤。

而在他代言的日子里,他的宣传海报遍布全世界,照片上的永贝里更是大胆出位,姿势撩人,引发了大批明星对这个品牌的追捧,很多时尚男星都因为永贝里的个人魅力去购买这个牌子,他也开启了球员代言男士内衣的先河。当然,这个品牌的香水也是时尚界流行的品牌。

腕表

明星范例:罗迪克、姚明、莎拉波娃 品牌:劳力士;豪雅

腕表是男人们的最爱,而绅士的手腕上都有一块劳力士腕表,那些体坛大腕儿同样,他们最爱的也是劳力士。罗迪克,费德勒与萨芬都是劳力士腕表的追随者,这几位在网球场上争得不亦乐乎的对手,在劳力士旗下却成了战友。

尤其以罗迪克为首,他爱劳力士甚至超过代言费,仅仅50万美元就成了劳力士代言人。而网球天王费德勒自然偏爱本土品牌,只要有正式场合,必有劳力士戴在手腕上,以增加自己的身份与品味。

豪雅男表也是男人的梦幻。姚明最爱的是豪雅表,因为他们都在不断创新,永不休止地追求绝对完美。每一次投篮都可能决定着胜败,每一秒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瞬间,因此分分秒秒都必须精确无误、不容许有丝毫偏差。时间在流逝,豪雅表也针对姚明的特点设计出了姚明限量款外表,在11点的位置上突出刻上“11”,表盘还有姚明的中英文签名和蓝球标志,从而带动了一大批NBA球员的追捧。

男人爱表因为品味与风度,女人爱表因为能拿腕表当作首饰。莎拉波娃就是豪雅表的追捧者,这位俄罗斯美少女经常佩戴一块18克拉钻石的豪雅腕表,这是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女人都昏倒的腕表。莎拉波娃与表的潜在意识非常吻合,她漂亮华贵,再加上腕上手表作为点缀,更是璀璨夺目。

耳环

明星范例:莎拉波娃 品牌:蒂凡尼

由于体育赛事的特殊性,很多饰品不方便在比赛过程中佩戴,耳朵饰品对赛事的干扰最小,因此我们得以发现体育明星们光芒闪烁的耳朵,女星爱戴长长的大大的耳环,男星们则无一例外地戴上了钻石耳钉。但莎拉波娃却是一个例外,与全球顶级珠宝商Tiffany &Co签约的莎拉波娃,从去年的法网公开赛开始全程佩戴由Tiffany(蒂凡尼)著名珠宝设计师佩里蒂设计的18K金波浪耳环呈长形柳叶状,这一价值5000美元的耳环融合了金属天然的美以及设计师精心的雕琢,醒目的同时却不会给耳朵增添重量。

男装

明星范例:贝克汉姆 卡卡 品牌:阿玛尼 BOSS

贝克汉姆被誉为当下最成功的男人之一,这正好吻合阿玛尼的品牌概念,不仅仅是时尚和奢侈,更多的是对于成熟与成功的诠释。贝克汉姆不论作为父亲还是丈夫都有自己温柔的一面,而在足球场上摇身一变就能成为球队的领袖。

阿玛尼也是很多男士的最爱,几年前设计过英格兰世界杯队服让贝克汉姆也开始痴迷,他坦言一直都是阿玛尼的忠实粉丝。让他代言阿玛尼的内裤可谓是天作之合。

同样,作为米兰城的新代表,卡卡的潜在价值不容忽视,而他俊朗的外表更是给自己加分,这自然逃不过大师的法眼,阿玛尼本人一直觉得卡卡非常有魅力,气质与品牌非常搭调,笔挺的阿玛尼西装穿在卡卡身上更是点睛之笔,能让整个人脱颖而出,潇洒至极。

除了阿玛尼西装,BOSS西装也深受体育明星的喜爱。阿隆索作为F1车坛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对时尚品味的追求同样与众不同,Hugo Boss就是他的最爱,而因为这个喜好他也成为了Hugo Boss名副其实的西班牙地区代言人,就连他转会其他车队,Hugo Boss仍然与他续约,让阿隆索过足了一把BOSS瘾。

简爱名言篇6

一、她们是“天使”:简和“我”的形象设定

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中,妇女们对自己的理解往往脱不出“天使/恶魔”的框架,这种理解与男性的评价相关。《蝴蝶梦》与《简?爱》也毫不例外,其中被设定为“天使”角色的分别是“我”和简。她们虽然最终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与心上人相伴终生,并被他们称为“我的天使”,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使”的爱情就一定完美。

在《蝴蝶梦》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我”的名字,“我”只是一个相对他人而言的“我还活着”的符号。这种“无意识存在”的定位,使得“我”在小说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小心的状态。“我”的情绪总是受到丈夫及其前妻的影响和控制。庄园烧毁后,“我”和丈夫德温特漂流异乡,过着所谓的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但是,“我”并不轻松,仍然需要察言观色,以免使丈夫陷于痛苦的回忆中。“是他阴沉的脸色,使我戛然停止了朗读……凡是容易惹起伤感的东西,只能让我独个儿起悄悄咀嚼回味。”[1]7“我”终究只是一个对男人而言从属的“存在”。这个角色始终都没有得到解脱。在《蝴蝶梦》中,并没有介绍德温特爱“我”的原因。“我一头平直的短发,稚嫩而不敷脂的脸蛋,衣裙均不合身,还穿着自己裁制的短褂,像个羞怯失措的小妞儿”[1]10,完全一副“女学生”模样。也许,正是这副“女学生”模样吸引了德温特,但,这不是爱。德温特的前妻吕蓓卡的才艺和胆识没有几个男人可比,甚至曼陀丽是因为她而闻名,这对她的丈夫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在男权社会里,哪个男人愿意比自己的妻子差呢?这够压抑窝火了。再看德温特的姐姐,“比阿特丽斯个子很高……粗犷得像个男子”[1]97,可见,他的姐姐也并不“弱小”,和这样的女人一起长大,德温特肯定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他遇到了“我”,一个温顺听话的“女学生”,“我可以为德温特奋斗,为他去说谎,提出伪证,赌咒发誓”[1]312。因为“我”,德温特可以找到“男权”的感觉,而“我”会像家中的小狗一样去讨好他。因此,小说中的“我”只是那个时代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在努力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中,不断地迷失与绝望,于是最后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

《简?爱》中的简则幸运多了。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罗切斯特对她的爱。那么罗切斯特为什么爱简呢?因为她和别的女人不同,“我相信你当时感觉到了你和你那严厉,易怒的主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点”[2]320。这表明简是罗切斯特“另一个更好的自我”。这在小说中也有暗示,简?爱读《英国禽鸟史》,她最喜欢的是鹰。而罗切斯特呢,他的相貌甚至算得上丑陋,却有着一副运动员的身材,身材短粗,跟鹰一样具有力量感。从这点上看,他们两人确实是相似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英国不断地殖民扩张,这种侵略霸占的形象与鹰的特性相吻合。可以说,简与罗切斯特的相互爱慕隐含对英国霸权侵略的一种肯定。然而,此时的英国政治上虽在扩张,道德上却相对保守。妇女只能在初等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是成长为 “家里的天使”,其自我价值是通过成为男人的好帮手、男性世界的忠诚附庸来实现的。可简呢?“如果她用那个鞭子揍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去,我会当面把它折断。”[2]51这么富有反抗精神的火暴脾气,怎样与社会权威妥协呢?勃朗特是用柯勒?贝尔这个名字推出小说的,这样一个男性名字有着绝对的好处。就算简的性格与当时要求的女性形象不相符,但是男人们可以认为他们的同胞塑造了一个可以与他们在精神上对话交流的“天使”,她不仅聪明并且还与他们兴趣相投。“她”像极了“他们”。然而,简毕竟是个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她的性格违背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标准,那么她就必须完成既定身份的皈依,才不至于从“天使”变成“魔鬼”。因此,简会在经济独立时,却又回到了身体已经残缺的罗切斯特身边。“由此可见,基督教一神论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利比多机制的投射,妇女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缄默的。”[3]

二、她们是“魔鬼”:伯莎和吕蓓卡的形象设定

较之简和“我”的妥协,《简?爱》和《蝴蝶梦》中的“魔鬼”设定――伯莎和吕蓓卡,她们的反抗就近乎歇斯底里了,带有强烈的悲剧意味。因为她们没有话语权。

不管是伯莎还是吕蓓卡,我们找不到一点丈夫爱她们的迹象。在《简?爱》中,罗切斯特说道,“我以为自己爱上她(伯莎)了。”[2]311“她社交圈里的男人们好像又都在巴结她而妒忌我。我被刺激得迷惑了,我的感官兴奋了,因为无知,年轻,缺乏经验。”[2]311就是这样“无知,年轻,缺乏经验”,这桩婚事却使他获得了三万英镑。而伯莎,也随之成为这桩婚姻的牺牲品。在《蝴蝶梦》中,吕蓓卡确实出众,可德温特怎么解释为什么娶她呢?“奶奶对我说:‘一个妻子得有三种美德:教养,头脑和姿色。她三样具备。’我相信奶奶的话,或者说曾逼着自己信以为真。”[1]29两个男人不断表明她们是“魔鬼”,尽管男人们因为她们获得了利或名――罗切斯特获得家产,德温特因吕蓓卡经营的曼陀丽而出名。而她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她们一个疯了,一个死了,疯子的话不可信,死人不能说话。她们没有话语权。

更大的悲剧在于,她们曾经爱过丈夫,但是丈夫却不爱她们。这种“冷暴力”折磨着她们,使她们的行为更接近男人们命名的“魔鬼”范畴。《简?爱》中,我们只知道伯莎婚后的凶蛮和毫无来由的脾气,这是罗切斯特说的,但也是他说的,“她讨好我,拼命展示她的魅力和才情来取悦我。”[2]311蜜月后,罗切斯特得知伯莎有遗传病史,这使得本来就戴着宗主国有色眼镜看待伯莎的他更加冷漠,企图与“边缘人”伯莎划清界限。此时,伯莎在这种“冷暴力”下病情恶化,可是她的丈夫将她囚禁在暗无天日的阁楼上,由一个像男人一样强壮勇猛的女仆专门看守着,她无从发泄自己的不满,只有趁看守人不注意的时候跑下楼来伤人毁物。伯莎最终成不了“天使”,她代表的“魔鬼”是被男性所压制的女性的愤怒和挣扎,她向男权统治者发起了最决绝的进攻――以自己的生命重创了权威的罗切斯特的受人尊敬的绅士形象。

在《蝴蝶梦》中,即使吕蓓卡是一个带有野心与侵略性的女人,但是她终究是个女人,有着女性特有的心理――爱与被爱。这从她得知自己患有绝症时看得出来,即便她再坚强,也同样需要倾诉,于是她给表哥费弗尔留言约见,说有事相谈。从时间上看,如果不出差错,她一定是告知病情。只是这一晚,她并没等来表哥,却等来了自己的丈夫――这个让她因爱生恨的男人。于是,面对出现在小屋门口的丈夫,她故意激怒他,使他对自己开了致命的一枪。这一枪在丈夫眼中是杀害妻子的罪证,而在她眼中不过是个玩笑。她始终带着胜利的姿态,无论生前或死后。也是这一枪使她沦为彻底的“魔鬼”。她死了,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她的丈夫可以在曼陀丽对着现任妻子尽情地痛骂她,只是,这曼陀丽是她的“杰作”。无疑这是个莫大的讽刺。

伯莎、吕蓓卡以她们极端的行为给男权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永世的“魔鬼”称号。“在父权制象征秩序里,妇女不仅被摒弃于知识与权利之外,而且被拒斥于言辞‘这一唯一真实的法则之外’。”[4]63在这样的背景下,女人的个性,想法似乎无足轻重,甚至可能是危险的,正如伯莎、吕蓓卡一样。

三、“天使”爱“魔鬼”:女性角色间的联系

既定体制下的女人都试图成为人人称颂的天使,只是天使的高度实在难以维持。于是她们不能不疑惑自己心中也有个作乱的恶魔。换句话说,所有的女人都患“精神分裂症”。她们既想遵从父权社会提出的理想和标准,又试图忠实于自己真实的感悟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天使”与“魔鬼”应属于同一“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的不同两面。

勃朗特在《简?爱》中有意无意地寻求双重心理,经常设置“两个人物”,一个代表能被社会接受或者说是传统人物(简),另一方面把自由、有罪的自我具体化(伯莎)。童年时代的简在某些情况下是毫不驯服的,但是她发现这样并没有为她获得任何权利,甚至使她遭受更大的痛苦,当她被关进红屋子时,镜子中的自己,“看上去真是个幽灵。”[2]9这次事件使简承受了心理的严重创伤,“直到今天我还感到它的余波。”[2]1等进入洛伍德后,简学会了自我分析和控制情绪,却同时失去了自我个性。作者对于后来八年生活的叙述省略,充分表现出了简的某种“非存在”性质。阁楼上的伯莎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存在”,这是相对于红屋子事件后的简的“非存在”而言的。可见,《简?爱》是矛盾的,作者也是矛盾的。勃朗特力求为女主人公寻求一种心灵的平衡与和谐,既让她保持独立的自我,又不否认女性的传统需求,有时甚至让她扮演在女性主义者眼里是极为传统的角色。所以简刻意抑制了心中怒火,最终学会保持沉默,这符合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因为“上帝通常只对男人说话”[4]58。而伯莎作为独立的自我,她拒绝采用传统的象征女人声音的话语,最终,她放了一把火,连同庄园的烧毁,她永远地成为“魔鬼”。

《蝴蝶梦》又译为《吕蓓卡》,这是前德温特夫人的名字,而“我”则是现任德温特夫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却是一个统一体,她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刚好体现了女性所具有的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的冲撞。“我”所代表的是一种由男权社会所决定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天生的温顺与对男性的依靠性。而吕蓓卡却带有强烈的反抗性质,对于男性的嘲讽与自身的放荡不羁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倾向。在潜意识里,“我”从不敢将自己与吕蓓卡比较,“我”一直对吕蓓卡是仰视的。“我”试着像吕蓓卡一样坐在晨室里写信,但是对比吕蓓卡的字体,“我生平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字迹竟如此歪歪扭扭……这笔迹只有一个二流学校的劣等生才写得出来”[1]93。尽管小说中的吕蓓卡道德沦丧,但是这种评价是男性口中发出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吕蓓卡天生就带有男性的野心与侵略性,她聪明能干,毫不费力地控制着整个曼陀丽庄园,控制着她的丈夫以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鄙视和嘲笑所有被她征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女性解放的代表,也是与男权社会相斗争的女战士。她只不过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在她眼中很多男人根本不及她,她不想学会对男人的尊重和顺从。“她谁也不爱,她鄙弃所有的男人。她是超乎男女情爱之上的。”[1]374但她毕竟不是男人,她终究不能像个成功的男人一样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吕蓓卡只能是个叛逆的“魔鬼”。

最后,借用一下奥康纳的话,对于那些听觉不灵的人,你得大声叫喊;对于那些快失明者,你只能把图画得大大的。伯莎和吕蓓卡“牺牲”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包含女性主义,需要一种要求打破男性为主导的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女性心理、女性审美来进行表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她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她们只是女人!

简爱名言篇7

1.(2016·宜宾)下列名著中的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挑起陆地上人们的战争,他是一个故意引起事端、不怀好意的人。

B.《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蝉》里的蝉是一个心胸宽广的施舍者,而蚂蚁则是好逸恶劳的形象。

C.《水浒》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点拨:A项尼摩船长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是反抗压迫的战士;B项《伊索寓言》中的蝉是好逸恶劳的形象,而蚂蚁是勤劳的形象;D项祥子后来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之徒。

2.(2016·新疆建设兵团)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武松大闹飞云浦”“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B.《童年》中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点拨:A.“武松大闹飞云浦”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3.《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豪爽、讲义气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愚忠的一面。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因为他们的投降路线。

4.(2016·丽水一模)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

示例:林冲,人称豹子头,原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看守大军草料场。高俅派亲信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雪夜杀敌,迫上梁山。后成为梁山重要将领。(内容与原作相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5.名著阅读。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女儿和妻子。

6.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7.(2016·宁波模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示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8.列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1)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2)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3)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4)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9.(2016·丽水二模)《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和如何给病人开方等种种表现的文章是什么?文中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范爱农是鲁迅的挚友,但是,这对朋友最初的相识并不愉快,真可谓是“不打不相识”,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他们最初相识是在日本的横滨,作者去接到日本留学的范爱农等十几人,关检时,关吏从他们的行李中翻出了一双绣花鞋;坐火车去驻地时,范爱农一行人没完没了地让座以示尊卑,火车一开,竟然倒了四五人……对此,鲁迅先生心里十分不满,连连摇头。而这“摇头”也引起了范爱农的反感,认为鲁迅先生看不起他们。

10.(原创题)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了一场。这辆车的命运:后来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而把车卖掉了。

11.(1)《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该作品有两个女性形象,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个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终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12.(2016·湖州模拟)《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13.下面列举了《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个情节,请按照格列佛游历的顺序,将其排序。

①遭遇风暴,被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意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②被放逐到“慧骃国”,因为该国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想留在这里的愿望无法实现。

③随航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用一泡尿把火扑灭。

④格列佛所乘船遭贼劫持,格列佛伐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地召唤任何灵魂。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

14.《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示例: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15.下面的叙述与《简·爱》原著有不相符之处,请改正。

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被简·爱拒绝了。

圣·约翰并不爱简·爱。

16.(2016·温州模拟)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精神品质:示例一:追求平等。

举例:“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

示例二: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示例三: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示例四:追求真爱。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1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18.走进《名人传》。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减……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1)上面语段中,“我”是贝多芬,“这种疾病”是指耳聋(失聪)。

(2)在《名人传》序中,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请结合作品说说你从中呼吸到的“英雄们的气息”。

示例一:《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展现了他们伟大的心灵,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鲜花和欢乐,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示例二:面对挫折与苦难,贝多芬凭借坚强不屈的精神,扼住命运的喉咙,实现了征服与超越;米开朗琪罗敢于直面内心深处无止境的痛苦,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以其博大而深沉的爱,抚慰着大众的心灵。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好人啊,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得多么安静!多谢上天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童年》,作者是高尔基。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除《三国演义》外其余三部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水浒传》)。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事例或诗文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要评述,40字左右。

人物:示例一:诸葛亮

简评:在《隆中对》中,通过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推心置腹的交谈,他心系天下、高瞻远瞩的胸怀跃然纸上。

示例二:诸葛亮:《出师表》通过诸葛亮出师之前的谆谆嘱咐,充分表现了他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希望。

21.名著阅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2.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阿长(长妈妈)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野)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范爱农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简爱名言篇8

关键词:英文电影 片名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40-02

一、引言

电影能传递信息、抒感,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电影“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它无法像书籍、报纸一样列在案……吸引观众的往往首先是名字”(何宁,1998:37),因而电影的片名对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外国电影特别是英美电影在我国广为流传,如何成功地做好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语翻译,对于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发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翻译原则

很多电影译名令观众觉得韵味深长,而有些电影译名却让人觉得不知所云。这说明,电影片名的翻译是需要满足一定原则的。

包惠南(2001:92)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中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这说明电影的片名翻译需要一些原则。笔者认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遵循信息、文化和审美三个原则。

1.信息原则。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里的信息不单是指形式的消息,它更包括原文的语气与风格。因此一个贴切的译名不但要在意思上准确,还要在风格和语气上忠实原题。

例如,美国电影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在我国台湾被译为《飞越杜鹃窝》,让人觉得很茫然。其实整部电影与杜鹃窝没什么关系,讲的是一名男子在精神病院里的故事。“Cuckoo”的确是“杜鹃”的意思,但这里的“cuckoo’s nest”却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医院――精神病院。译为《飞越疯人院》就能更好地概括电影的内容,并在中西方观众中产生相似的心理反应。又如这样一部电影名叫Ghost,在我国内地被直译为《幽灵》,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让人毛骨悚然,认为这肯定是一部恐怖片。其实,这部电影是爱情片,讲述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故事。一位年轻男子在死后其幽魂仍然无法抑制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设法与她重逢再会。译为《幽灵》就容易误导观众,而意译为《人鬼情未了》才确切地传达了电影的原意,也更贴近影片的内容。

因此,无论直译或是意译,能够传达影片确切的信息,是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原则。

2.文化原则。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电影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可避免地反映其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翻译一部电影的名字时,需要我们理解不同语言中的文化背景。以美国电影Seven为例,字面上看来,它应该翻译成《七》。但是“七”是什么呢?是指七种物品、七个人还是七件事?其实,西方宗教常采用“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宗教仪式,数字“七”对西方语言有着深厚的影响。这部英文电影是一部反映圣经中所列出的七宗罪过的恐怖片,Seven是Seven Sins的简写,影片译成《七宗罪》,这样就巧妙地转换了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文化,使影片主题便于理解了。

1995年荣获奥斯卡6项大奖的经典影片Forrest Gump,没有采用音译《福雷斯特・甘普》,而是译为《阿甘正传》,就是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经典译名。借用鲁迅的《阿Q正传》点出这是一部人物传记题材,而“甘”字又点出了主人公的姓氏。“阿甘”这个中国式的称呼亲切上口、深入人心。

可见,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就是让中国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电影。汉译过程中,巧妙地结合中国文化、因地制宜,往往就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3.审美原则。中国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审美期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来说,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尤其喜欢那些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四字词组。大量西方电影的四字格中文译名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如:Fugitive《亡命天涯》,Eraser《蒸发密令》,Happiness《童年往事》,Beautiful《美若天仙》。而体现在内容上,观众习惯于那些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和联想意义的词,如“淑女、君子、情”等。以下几个例子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经典音乐喜剧片Bathing Beauty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个非常迎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的译名。“芙蓉”在中国民间常用来形容举止文雅的女子,而“出水”体现了“bathing”在片中的真正含义。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数十个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突然音乐转为柔和,人群散了开来,一颗新星从水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霎时间,“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展现出来。再以电影The Bodyguard为例。译成《保镖》,就只能让人想到主角是个保镖,以为内容定是与厮杀追打有关。可意译出来的《护花倾情》,不仅丰富了片名的内涵,同时也是非常贴切的,“护”暗示主角有保镖,“花”暗示主角身边还有一位迷人的女士,而“倾情”则说明片中可能有恋情发生。这样的译名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一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三、翻译方法

由此可见,电影片名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要让观众过目不忘,这就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除了要遵循信息、文化和审美三个原则外,还要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注意翻译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直译是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合乎译文规范的情况下,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地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翻译。直译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原名的信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翻译方法。我们不难找到许多采用直译的电影片名。例如描写战后在火车上邂逅的一对青年男女在葡萄园中相爱的电影A Walk in the Clouds,片名就直译为《云中漫步》,影片中的葡萄园取名为“云”,绿荫一片,云雾缭绕,男女主人公漫步园中,浪漫而富有诗意。该译名既忠实了原片名,又浪漫温馨,符合爱情电影的特点。直译的英文电影片名还有:

Basic Instinct《本能》

Pearl Harbor《珍珠港》

The Brave Heart《勇敢的心》

Love Story《爱情故事》

The Graduate《毕业生》

Dance with the Wolves《与狼共舞》

这些电影都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从词汇到语法结构、句子形式,大体上不作改变,译法简单易懂,但又能准确表达影片的内容。

2.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有时不得不舍弃原文字面意思,而对原文的表现形式作一定的变动,这就是意译。(陈宏薇,1998:94)其实,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王焰、郑贤贵,2005),即正确把握影片内容,抓住原文的意义,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与原名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要求。

例如,以片中主人公名字为电影片名的电影Sommersby,被译成《似是故人来》。单单“似是故人来”这五个字就足以让具有怀旧情结的中国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了,让人想起《西厢记》里的一句:“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而“故人”却“似”是而非,“似”字称得上是点睛之笔。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的丈夫有着惊人相似的面貌,他在友人故去后以女主人公的丈夫的身份回到她身旁,最终以Sommersby的名字接受死刑的判决。这样一个传奇凄美的爱情故事配上这样一个婉约动人的中文片名实在是意境深远。以下的英文电影片名都是运用这样的方法翻译的:

Next《遇见未来》

Breaking News《大事件》

French Kiss《情定巴黎》

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Music of the Heart《弦动我心》

My Best Friend’s Wedding《新娘不是我》

由此可见,意译即只保持原文内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如果电影片名翻译一味保持原文形式,过分追求直译,就会让人觉得难懂,无法引起观看欲望,但通过增词或扩展手段来处理则会保留原意的前提下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3.音译(Transliteration)。音译,即按照英文电影的片名读音直接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很多英文电影以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它们反映该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为中国观众所熟知。例如: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Jane Eyre《简爱》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

Troy《特洛伊》

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茱丽叶》

4.直译兼意译。有些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兼意译的方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Speed是美国于1994年拍摄的惊险动作片,我国直译为《速度》,讲述的是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上被装上自动兼遥控炸弹,使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不能减速或停下来,特种警察队员Jack毅然上车与无辜乘客一起同匪徒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港台译名为《生死时速》,在直译基础上加了意译,充分体现了影片内容,且明了、生动、传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译名。又如,The Waterloo Bridge的译名为《魂断蓝桥》,可谓是英文电影翻译中的上等佳作,如果直译,则是滑铁卢桥,容易让观众与滑铁卢战役混淆。而魂断蓝桥,则是根据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情节而进行翻译的,收到了奇佳的效果。使用直译兼意译方法的其他例子还有:

E.T.《ET.外星人》

Home Alone《小鬼当家》

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

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图不眠夜》

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

5.另译或别译(Creative interpretation)。在直译、音译、意译均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原片内容、甚至失去原片的韵味和特色时,就可以以原片为基础,另立译名。

例如,Pinocchio是欧美国家老百姓熟悉的一个童话人物,但直接翻译成“匹诺曹”,很多中国观众就不一定知道,而译成《木偶奇遇记》却能让中国观众对故事人物、情节有所了解。很显然,“木偶”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自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更加离奇了。

又如,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壮志凌云》的英文是“Top Gun”,直译的话很容易将它误译为“最厉害的枪”。而事实上在美国,如果你稍微对军事感兴趣的话就知道“top gun”其实是美国海军F-14舰队战机训练学校的代码,而整部影片所表现的是该校培养意志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译为《壮志凌云》不仅体现了主题,而且朗朗上口,让观众耳熟能详。使用另译的方法的其他例子还有Pocahontas《风中奇缘》、Rebecca《蝴蝶梦》、Halloween《月光光,心慌慌》等等。

四、结语

以上所举例子均为已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取得一定社会效应的电影。这些影片采用了较合适的翻译方法,因此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由于在文化理解上的欠缺,目前一些电影在译名上选择了不够恰当的翻译而无法取得其应有的票房效果。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在忠实于原片的基础上,做到符合汉语文化特征,达到文字优美、生动传情,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Nida,E.A.2001.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2001(4)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

6.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何宁.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纵横谈[J].上海科技翻译,1998(3)

8.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

9.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10.王红卫.跨文化交际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9):250.253

11.王焰,郑贤贵.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5(6):74-76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上一篇:中篇故事范文 下一篇:丈母娘的幸福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