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老街范文

时间:2023-12-12 01:23:52

泰州老街篇1

泰州晚上好玩的景点如下:

1、苏泰州老街。苏中第一小吃街泰州老街位于凤城河风景区内的桃园景区,全长六百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与桃园融为一体的,富有泰州地域特色的商业街形态。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明清时期的仿古店铺群,呈现了泰州这座城市的精神性格、文化肌理和两千年的历史积淀。

2、秋雪湖风景区。位于泰州城区东北部,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规划总面积三十八点六平方公里。风景区地处里下河平原的南缘,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湖荡相连,生态原始,湿地风光独特,可谓是水的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泰州老街篇2

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

在全国人民奋起抗击疫情取得良好局面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大家服务公司与泰诚文旅集团联合在这里开展“泰爱生活,筑梦前行”爱心公益活动,为壁州部分贫困居民和贫困学生表示一点心意,希望你们笑纳。并借此机会,我代表通江大家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向高度重视今天的爱心公益活动举办的壁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壁州街道社区各位领导、网格员和居民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地问候!

大家公司创立于今年5月。在今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那些日子里,我在县委机关宿舍小区执勤,在抗击疫情的40多个日日夜夜,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社区多么需要一个能为所有居民提供生活工作全方位服务的平台,小到开锁,大到搬家,小到育儿,大到养老,生活的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精准便民的服务平台。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北街社区领导的关心下组建了大家便民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还是个婴儿,希望大家呵护她,支持她。我相信大家公司一定会成为你们的好管家、好保姆、好老师、好邻居、好朋友!

大家公司是大家的公司,希望大家有什么服务需求,我们会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直到你满意为止。

大家是管家,有事找大家!

最后,我再次代表大家公司全体员工,向壁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和社区领导表示真诚地感谢!向壁州街道居民表示诚挚地问候!祝愿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

2020.8.2

泰州老街篇3

世扬重商传统

“十个温州九个商,还有一个是会计”,一路探究温州人的重商思想,要从宋代形成的“永嘉学派”谈起。

永嘉学派形成发展于永嘉(今日温州地区),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儒家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事功”思想,主张“以利合义,不以义抑利”。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工商发达,重商与功利主义,成为温州人富经济利益进取心的传统。

温州人移民欧洲以巴黎为起点,移民欧洲的历史,可追溯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浙江沿海居民受雇到英法当后勤佣兵。战争结束后,绝大多数乘船回国,留在法国人数相当少。数十年来,各自谋生,虽部分集中在巴黎第3区的几条批发街,却如“隐身”市区,法国社会几乎没感觉到这个移民团体的存在。

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加快开放步伐以来,温州地区移向海外的人数剧增,创造了偷渡集团“繁荣”商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温州地区可以用“人去楼空”来形容,因为大家都想到欧洲去了。

法国社会学者、中国问题专家白夏,多年来一直研究温州移民问题。他说,巴黎第19区有个“温州村”,多数为温州丽岙镇人,镇上除了老小,几乎全部到了法国。居然能将一个村镇“搬到”巴黎,温州人的集体性与乡亲家族的关系网确实绵密。

为圆“老板梦”忍饥苦

每个温州老板都是白手起家,背后都有一段辛苦奋斗的过程。

巴黎第11区伏尔泰大道的黄老板20岁时来到法国,先在亲戚家借住,一来就学针车,“每天坐在针车前十六七个钟头,累了就睡在针车旁,醒来继续干活。我太太也一样。拼了七八年后,我开始做代工,替人赶货,每天推着超市的手推车取货送货。当然自己也没闲着,跟着暗无天日地赶工,直到拿了居留证,前前后后超过12年。”在针车厂或皮包厂打黑工,过的是暗无天日的日子,只知道不停挣钱,还要想办法找门路,拿到合法居留权。

有了居留证立刻开店。黄老板起先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他也学别人,以过去代工的经验找到车衣工,生意慢慢进入轨道。他一心只想扩大,终于找到伏尔泰大道100多平方米的店面。

“买铺要几十万欧元,我只好找了30多个人,总算凑足了买铺钱了。”温州人之间互通有无,以民间标会取代银行的融资借贷。民间标会有纯粹协助无分毫利息的“干会”,这是道德上义务,即所谓的“道义”。社会人际网络下所形成的金融流通系统,促使温州移民将永嘉学派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巴黎第11区的伏尔泰街早期只有几家成衣批发店,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人顶了几个店铺后,其他的乡亲朋友“见贤思齐”,到附近找店铺,一一开起成衣批发店,后来这一带的店铺便被温州人炒热。他们提着装满现金的皮箱,到法国人开的面包店、药房、肉铺、乳酪店,提出以高价收购店铺。法国传统商家老板见店铺的转让费比他们10年辛苦工作所得的钱还要多,足够退休养老,乐得立刻转手顶让。因此几年间,这一带三四条街,全开起成衣批发店,巴黎第11区估计约有五六百家。

从事装修业的张先生在法国非法居留了近10年,1997年,他因“身份合法化”政策取得居留权。此后,张先生七兄妹及妻子家的兄弟姐妹们,也陆续到了法国。张先生的妹妹在巴黎第11区经营成衣批发,其他兄弟也开店当老板。

温州人个个立志当老板,一旦有了居留权,迫不及待开店当老板,若在巴黎附近开店成本提高,就往其他省份走,短短几年,他们在法国各地的商业中心开起皮包店、快餐店、百货店。

“单一行业”引发不满

巴黎的伏尔泰街、米兰的保罗・萨比(俗称华人街),都是欧洲有名的服装批发街,同时也是华商与当地人产生矛盾的热点。在欧洲的狭窄的街道,华人小老板推着手推车满街跑、纸箱到处堆积,带给当地居民生活极大困扰。

巴黎第11区区政府曾于2004年发动罢工,抗议所谓的“单一行业”――温州人将这一带的店铺买下后,全数经营服装批发,街区失去生活机能,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地居民要买面包得走30分钟,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

于是,交通警察天天开罚单,税务单位查缉黑工逃漏税,巴黎市政府委托成立了“地产公司”,在温州人集中开店的街区优先承购所有转让的店铺。今年初又通过法案,明令禁止街区中出现“单一行业”,店铺转让限制所从事的行业等,虽未指明对象是温州移民,但巴黎第12区里昂火车站附近的“电脑一条街”、第11区的“成衣批发一条街”、第10区的“皮包一条街”,都属于巴黎市政府店铺优先承购区,其意图非常明显。

类似反弹也在意大利米兰出现,米兰市华人街一带的居民对温州批发商的观感、当地市政机构与警察所采取的对策,与巴黎第11区类似。

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到葡萄牙,欧洲的天空总有些不大不小的“反华气团”,究其原因,除了生活习惯差异、语言隔阂、与华人大量“入侵”所形成的威胁外,温州人在商业上的爆发力使当地同行在惨烈竞争后节节败退,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罗惠珍、谢晓阳)

泰州老街篇4

曾经,敢称“大”的中国城市,除了大上海,便是大武汉了。武汉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品位,如今许多已湮没于满目浮华之中,惟有那些见证过百年风云的老建筑、街道、码头和滔滔江水,始终风景依旧。

行走在武汉街头,随便找个人打听马应龙、叶开泰,热情的老武汉人肯定会自豪地告诉你:那是两块金字招牌啊!马应龙药业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叶开泰也有三百七十多年,现在属于“武汉健民”。

老了的故事把人世间的沧桑细细诉说,而风景,则是这人世间沧桑的留影和形式。四百年来,马应龙、叶开泰品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传奇故事。

四百年“眼看马应龙”

轻轨穿梭在城市半空,马氏第14代传人马彩丽又一次看到了“马应龙”巨幅广告牌,家族与中药的不解之缘,随着轻轨飞驰,一幕幕掠过。

说起“马应龙”,可能许多人会“接口”道:“痔疮膏。”“马应龙痔疮膏”作为中国治痔领域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已为不少老百姓熟悉并使用。其实,痔疮膏系列不过才创制了二十多年。“马应龙”品牌最初从眼药起家,源头一直能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马彩丽向记者介绍:16世纪中叶,出生于河北定州(今定县)的医生马金堂在古方“八宝眼药”基础上创制了“定州眼药”,其治疗眼疾疗效突出。1582年,马金堂索性开办了一个小型的眼药铺发售此药,遇到贫苦的患者还免费施与,自此开创了“马”氏基业。

马金堂的承继者马应龙以制造和经营眼药为业,将此药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

传至马应龙的后裔马万兴手上,他打破地域局限,将“马应龙眼药”由近及远推销,向北京市场进发。若干年后,药店也成为“老字号”。

1919年,马岐山南迁武汉,在汉正街开设了一家分店,招牌上定名为“马应龙眼药”。经营上量历经风险,但由于武汉九省通衢,是个做生意的好商埠,“马应龙眼药”成为汉货精品。

上世纪80年代,“马应龙眼药”传到马彩丽手里。仿佛神来之笔,“马应龙眼药”发生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一名患者在痔疮发作时难以忍受,于是,将“马应龙眼膏”涂于患部应急。几天后,痔疮有了明显的好转,连用了一个月,痔疮慢慢消失了。这名患者给马彩丽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如同一声惊雷,使马彩丽浑身一振,她立即组织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很快研制出“马应龙痔疮膏”。痔疮在中国农村流行很广。这种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病,医治这种病的药又特别少。本来以销售眼药膏为主的马应龙药店,开始生产痔疮膏,“马应龙痔疮膏”连续几年成为火爆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马应龙生记药店”,由国家“收编”,成为国有独资企业,改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1993年,“马应龙”又进行了“拉郎配”式的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武汉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虽有公司之名,却无公司之实,股东股本均没有到位,实质上还是国有独资企业。

这时,深圳宝安集团一眼看中它的潜在价值。几年合纵连横,“马应龙药业”已经群马成龙。

叶开泰的“存心自有天知”

早在20世纪30年代,汉口叶开泰就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齐名,号称中国四大中药店。

叶开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叶开泰的创始人名叫叶文机,安徽人,其父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公元1631年,正值明朝末年兵荒马乱时期,叶文机随父逃难到湖北汉口镇行医。期间,叶文机因医治好了宾州瘟疫而声名大振。1667年,其父去世,叶文机在汉口汉正街一带的大夹街第23家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叶开泰药铺”招牌。尔后又更名为叶开泰药店。

武汉三镇曾流传一首儿歌:“叶开泰,卖得快,金字招牌传九洲。论药店,它为首,卖的人参燕窝头,质既真,价又实,不欺童叟。富不骄,济苦贫,心地仁厚爱同仁;培良材,亲员工,宽雅有度;善必报,福泽长,芳名永留。”

可见叶开泰在民间被世人所推崇程度。

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老武汉人都记得,在叶开泰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写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原来是在凭良心从业。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

叶氏家族的成功,一靠济世救人,二靠科举入仕。叶家出的最大的一个官,是叶名琛(1807-1859),清代道光进士,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还被擢升为体仁阁大学士。

今年80多岁的老员工陈先生自豪地对记者说:“不是说有了官场的保护伞,什么药都可卖出去的。叶开泰的药灵不灵,要看病人的口碑。叶家炮制药品,选料要绝对正宗,制作要绝对到位。”

陈先生向记者描述:叶开泰前店后坊,20世纪30年代有员工80多人,在汉正街算是比较大的一家店铺。员工中七成为南京南乡人,一成为安徽人,余下是湖北人。有父子两代、祖孙三代在叶家帮工的,劳资关系比较协调。

1952年,政府对私营药店实行限制,规定不准生产成药,武汉市各中药店集资筹建中联药厂。叶开泰顾虑户多人众难以动作,抢先与陈太乙、陈天保两家同行大户联合,申报成立健民制药厂。到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来临,叶开泰全部申请交公,全体在职人员,概由国家统一安排。叶璧垣、叶隆侯、叶蓉斋,分别担任厂长经理,叶氏后辈大多安排了工作。现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广告节目中出现的武汉健民,其前身就是叶开泰。

人们评价叶开泰的药,一个字――灵。而且越传越神。相传一个叫化子,到过叶开泰作坊,遗留下一只缸,用这只缸泡过的药,就成了灵丹妙药。原来,这个叫化子,是铁拐李的化身,难怪药到病除。

历史上汉口大夹街一次失火,全街都烧光了,唯有街中的叶开泰药店一丝不损,完好无缺。大家议论纷纷,救死扶伤、行善积德的叶开泰药店好心有好报。

商业基因的传承

马应龙、武汉健民,两个为人熟知的名字,却有着同样不为人知的过去。他们同样诞生于明朝,长路漫漫,风雨兼程,直到今天发展成闻名全国的现代化企业。其中,有着怎样的血脉传承?

2006年有个网站的帖子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个女孩子说自己用“马应龙痔疮膏”消眼袋、黑眼圈取得了奇效,这消息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市场上一支眼霜售价少则三五十元,多则数百元,马应龙痔疮膏才几元钱。有段时间内,真正为痔疮病所苦而进药房购买马应龙痔疮膏的患者,却被告知此药脱销。各媒体像炸开了锅,

纷纷质疑帖子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这是药厂的一种炒作手段。

最后医学专家“盖棺定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有着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的功效;而眼部水肿的实质是循环不良,饮水后平躺使水代谢缓慢造成的;眼部因休息不好出现的黑眼圈实际上是气血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血瘀青紫,这属于中医“红肿热痛”的实证范畴,所以痔疮膏能起到一定效果有医理可循。

但医生以及药厂代表都郑重提醒道:由于作用部位不同,马应龙痔疮膏内包含了一些油脂成分,对眼部皮肤也许会有不良影响,不建议代替常规眼霜使用。这才使“痔疮药抹到眼睛上”的传闻渐渐平息。

记者看到,在马应龙药业的内部刊物《马应龙月刊》中,一位员工留下了这么一段话:“马应龙产品能有效去除黑眼圈和眼袋的信息非常重要,里面可能蕴含着极大的商机,以八宝眼膏的经典配方为基础,研制开发一种药准字号的眼部美容产品,我们是否可以占得先机?”

看来,“马应龙”先人传承下来的潜心钻研、追求卓越、求新求变的精神,始终在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而今的“马应龙”,已经茁壮发展为涉足药品制造、药品研发、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医院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化上市企业――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近300种,其中治痔系列除膏剂外还有栓剂、口服药与熏洗剂,同时生产止咳系列、皮肤系列、妇利类,产品远销海内外。

叶开泰也不例外,1953年6月1日,叶开泰用药店的制药部分组建为武汉健民制药厂。从此,健民人传承文明,播种希望,不断创造奇迹,书写辉煌。

“做事勤勉,治业求真,以勤治店,以真夺人;选材唯真唯优,忌劣忌假”,这是两家先辈们在创业初期留下的古训;“满足客户需要,追求零缺陷,做事一次成功”,这也是先辈们推行的品质文化。记者在马应龙药业和武汉健民采访时看到,两个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操作人员,质量意识都已经在他们的思想里生根发芽,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泰州老街篇5

泰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是从一片大海中升起的城市,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其中最为惊人的是它的发展变化,以前的泰州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从现在的样子来看很好,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发展,这几年泰州从一个中城市发展到一个大城市,听我爷爷说泰州以前和现在相比变化太大了,以前它是一个小镇,路上都是石子,而现在呢?一条条宽阔的大马路伸向远方,远看像一条黑白相间的飘带,近看就是手指伸向不同的地方。

清澈的湖水在风中尽情“摇摆”,和过往相比湖大了许多,我有时还与爷爷一起划着小船在湖中玩耍,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现在的发展,因为泰州发展了,所以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了。

泰州迅速发展的原动力是政府的政策。泰州市人民政府一直用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促使老百姓们丰衣足食,家家不愁吃不愁穿,幸福的生活在泰州这一片乐土上,我对于我能够生活在这里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爱我的家乡!

文化旅游景点是泰州发展的望远镜。泰州修建了许多文化旅游景点,如梅兰芳纪念馆,望海楼,老街,白马海军纪念馆等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地方。许多建设富有地方特色,一些场馆里还用现代科技向人们展示了本泰州光辉灿烂的历史!!

原本只有三轮车,自行车的家庭,如今大部分都换了电动车、摩托车或者是小轿车,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小区里停满了车,这是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一个代表。

泰州本来就是“教育之乡”,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泰州一直重视教育,这是泰州一直人才辈出的见证。

……

泰州的变化太大太大了,用几段简单的语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有当你亲身体会到时才会有我现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才会明白泰州的变化到底有多大,作为生在泰州,长在泰州的我感到无比骄傲!

我的家乡是名城!

泰州老街篇6

继锦泰栈之后,1906年在十字街开业的同和兴货栈,和1913年在河东区五经路开业的交通货栈,也都是开业较早的货栈。同和兴接待外埠到津的粮棉皮商和山干货商,交通货栈以纯碱、山干货存栈为主,也销售一些花生、栗子和中药材。

至上世纪30年代,天津先后开业的货栈多达近百家,货栈贸易兴盛一时。

但是来天津采购推销的药商,一般不住货栈,而是住在中药行栈。住同和兴一天要交食宿费七角钱,住交通货栈还得付药材存栈费,而且信息也不灵通。住在中药行栈,食宿、存栈全免费,药市行情随时都能了解,行栈代客买与卖,税费保险全不用付,急需用款行栈也能垫付,而且清洁安静,绝不会丢失东西,住行栈有宾至如归之感,只不过交易做成了付给行栈2%~4%的佣金罢了。

早期天津中药行栈为数不多,仅数家而已。1894年开业的公记药行,大概是天津最早的中药行栈。公记药行地址在三条石大街西口公记胡同16号,业主是天津人王寿山。王寿山大约出生于1872年,16岁时进鼓楼北上德堂学徒,六年后出号创办公记药行。王寿山经营公记药行长达61年,直至实行公私合营。合营时王寿山已经八十三四岁了,是当时天津中药业资历最老的一位前辈。

早期中药行栈,还有惠源长、宝呈祥、天聚、义和源和元春等。天聚是前文讲过的一桩骗案的受害者。1909年天聚等几家药商与怀帮商人闫永图做了价值多达八万两的赊账生意,结算之前闫永图潜逃,天聚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宝呈祥开业较早,歇业也早,现在只知1919年时期,宝呈祥经理叫李宝珍。惠源长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药栈。惠源长在北大关小洋货街,规模宏大,有铺房20间,库房75间,伙计20多人,资金数万元,是中药行栈数一数二的大户。惠源长经理,早期是霍荣轩,后来改为王润芝。义和源规模和名气比不上惠源长,义和源只有八九个伙计,万余资本,也在小洋货街。上世纪40年代初,义和源的经理是个叫杜凤池的天津人。此后年头不多,义和源便歇业了。

稍后开业的中药行栈,有同义公、信泰隆、永聚栈、同聚栈和通利公启记等几家。同义公在针市街隆顺里,经理是天津人黄彦昌,有伙计30多人,是个较大的药栈。信泰隆在针市街公安里1号,二十来名职工,经理叫张三寿。永聚栈和同聚栈也都较有规模,前者经理是赵羡清,后者经理是姚锦堂。通利公启记也在针市街,经理是安国人张义臣。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祁州庙会日见萧条,最后不得不停办。祁州庙会的行栈下处和大批经纪人,这一时期纷纷涌入津门,有的开中药行栈,有的住在行栈跑单帮。有名的安国行栈通济元,就是1937年首先迁到天津的。

通济元是安国的大行栈,在十三帮中信誉很高。天津达仁堂每年赴祁州庙会,不住别处,只住通济元。达仁堂的人一到,通济元便把达仁堂所需药材的样品,一一摆出来,报上供应商字号和价格。达仁堂的人只吩咐一声, “只要货色不比样品次,即使价格涨一成,也可照单卖进”。这以后,采买、打包、运输等一切事宜,通济元便全包了。通济元代客买卖,一切令人放心,不仅达仁堂,其他乐家老铺也都是通济元的老主顾。

通济元搬到天津估衣街,生意兴隆如前。在天津期间,通济元经理一直是安国人宋选才。

上世纪40年代,天津形成北方最大中药交易市场,各地药商云集天津,天津中药行栈空前繁荣,陆续开业的中药行栈多达六七十家。这些中药行栈大都设在针市街、大伙巷、三条石、关上、关下、侯家后等地,规模大的面临马路通街,有深宅大院,几十号职工,规模小的只有三四个人,平房小院,要进胡同去找。

当时规模较大的药栈,有这么几家:

裕兴厚,资东谢景荪,经理李顺斋,伙计22人,在针市街;天兴栈,资东王云涛,经理孟桐林,伙计20人,在三条石;义丰源,资东胡志馨,经理李冠英,伙计26人,在南阁东街;永和兴,资东范宝亭,经理刘符青,伙计33人,在竹竿巷;万福茂,资东张东鹤,经理郭志达,伙计19人,在城内义仓街;源盛栈,资东聚源堂和仁德堂,经理王秋涛,伙计18人,在法租界一号路;瑞兴隆,资东隆兴堂,经理张雅轩,伙计35人,在河北张公祠;福益隆,资东高克安,经理苗实甫,伙计33人,在鼓楼北元升胡同。后起中药行栈规模最大的一家,当属厚生药行。厚生药行在针市街恒远里,有31间铺房,50间库房,36个伙计。厚生药行经理徐范吾,小时候在哈尔滨和发祥绸布庄学徒,后来养过蜜蜂,1939年至1942年在天津与东北之间跑行商,1942年任厚生药行经理。徐范吾交际广,社会经验多,善于经营管理,是一位有作为的年轻商人。

天津当时的小药栈,为数也不少,如侯家后的荣庆厚,小伙巷的德茂恒,针市街的宏源泰,关上兴仁里的恒兴栈,关下柳家胡同的春源栈,河北小闸口的同兴栈,东伙不过三五个人。

泰州老街篇7

【关键词】地名;命名之由;地域文化

一、白银市地名命名之由

经调查分析,民众为白银市所辖县区命名时,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一)以境内的标志性建筑命名

靖远双龙乡因该乡政府原来驻地上建有一座双龙庙,庙内两根柱子上各刻一条龙故而得名双龙。景泰县五佛乡的车木峡村的原名是车门峡,因村南黄河峡壁陡峭,形状如门,附近装有灌溉水车,故名。后讹为现名“车木峡”。

(二)以自然地理特征命名

第一,根据地形、地貌命名。如景泰的草窝滩、马鞍山,靖远的鹰嘴,白银区四龙镇水川镇等。第二,以土壤颜色或质地命名。如靖远安韦小红道因土壤颜色是红色而得名,会宁七里砂河、景泰庐阳的十里砂河、石岘沟等以土质命名。第三,以所产植被命名。如靖远糜滩乡和大芦乡。大芦乡是明成化年间,人们居住在白茨沟内,此沟内长满芦苇,故称大芦乡。第四,以水文命名。有的因水的深浅得名,如靖远的嘲油澹挥械囊蛩的颜色得名,如景泰的红水;有的因水的味道而得名,如会宁土门坝苦水河。第五,以自然景观命名。如哈思山、桃花山,均因山间的景色得名。哈思是蒙古语“玉”的意思。康熙《靖远志》记载: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西离黄河,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严茂,鸟兽蕃庶,积雪冬夏不消。遥望清岚素雾,故名哈思山。

(三)以矿产资源命名

如白银,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四)以交通功用命名

白银地名中有不少带“口”字的地名,是直接以“渡口”命名的,如靖远的小口村。

(五)以境内的山水命名

第一,因山得名。如景泰的一条山镇、靖远的乌兰镇因县城南有乌兰山而得名。2005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也说:乌兰县“因乌兰山得名。”第二,因水得名。如景泰的中泉乡以及其所辖的脑泉村、尾泉村都是因水得名。景泰红水镇,因境内有条红水河而得名。

(六)以数字命名

数字表示某种地物间隔的距离,如靖远廿里铺、会宁二十里铺、五里店。

(七)纪念型的地名

第一,地名源于姓氏。以聚居家族的姓氏为聚落命名在我市较为常见,如靖远范家窑、路庄村;景泰龚家湾;会宁侯家川乡、汉家岔、康家湾、赵家岔、王马山、荆家坪。第二,地名源于年号,即以封建王朝的年号为某地命名。这种把时间专有名词用于地名的命名方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明朝时,朱祁钰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景泰,设景泰郡,景泰县由此而来。第三,地名源于历史事件。如宁会师镇、“会宁”的“会”和会宁历史上的两次“会师”有关:第一次会师是公元553年。《元和郡县志》记载:“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罄资飨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西魏前期,宇文泰作为宰相,大权在握,废帝二年即公元553年,宇文泰从长安出发,西巡来到会宁县境内,与西征的军队在此会师。当地有一富人张信,为讨好宇文泰,将家中的财物贡献出来,恭迎宇文泰的到来,宇文泰万分欣慰,认为此乃长治久安的征兆,为了纪念此次会师,于是下令置州,将州名定为会州,这就是“会州”的来历。第二次会师是1936年9月的红军会宁大会师。

(八)地名借取法。

第一,以乡、镇名或河流、山川名作为城市街道的名称。由于街巷纵横交错,街巷内又缺少不同的地物标志,于是借用别处的地名作为街巷名。白银市内南北走向的街道多用省名,如北京路、上海路、天津路等。景泰县内东西走向的多用乡镇名山川名,如中泉路、大安路、黄河路;新开发的市区则以其在老市区所处的方位命名,如白银西区。第二,以村落名为镇名。会宁头寨子镇以驻地头寨子村而得名。

(九)述志型命名法

人们为某一个地方命名时,经常在地名中寄托着某种愿望和感情,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祈盼社会安定,世间太平。地名中常见“安、泰、定、平、宁”等字眼儿,如会宁的“宁”和“安宁”有关;靖远的靖安乡,靖安是取人民生活安定之意。靖远双龙乡的永和村,永和是祈盼社会安定,世间太平之意。第二,反映道德观念或政治思想。古代为新置州、县、乡镇取名时,使用反映其道德观念或政治思想的词语,如靖远双龙乡的仁义、义和、仁和村等。第三,地名寄托人们追求吉祥、福寿的愿望。“龟”是长寿的象征,如永泰龟城;“龙”是吉祥的象征,我市以“龙”命名的地方也不少,如靖远县双龙乡、白银区四龙镇。

(十)与军事活动有关

长城是古代的防御要塞,今天,白银所辖的许多村名都与长城、屯兵有关。如景泰县的长城村,就因位于长城边墙下而得名。在长城关隘处的地名,一般都带有“口”字,如靖远县的村名小口;景泰的虎豹口。在修筑长城时,为了防御方便,还建造了很多台、墩、堡。台是烽火台,如遇敌情就发出信号,白天放烟,夜晚举火,今景泰县村名有“营盘台”,是当时烽火台的所在地。墩是t望台,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就以“墩”作为地名,如景泰县的城北墩、白墩子;堡是驻兵防御的城堡,后来,这些城堡逐渐成为村落,如靖远县的村名中有大堡子村、中堡村;景泰响水堡、红水堡 (即今景泰县上沙沃镇)。会宁境内也有很多带有“堡”字的地名,比如新添堡、中川堡、小水堡等。

为传递军事情报或公文,古时设有驿站,会宁县的郭城驿镇、太平店、甘沟驿镇和靖远县的二十里铺等是从前驿站的所在地,站、铺、店过去都指驿站。在考古中,我们也找到了佐证,从祖厉县境内发现的牛门洞文化遗址可以看出,今甘沟驿地处古丝绸之路北线,两千多年以前,祖厉县境内曾经多次设州置县,筑城立寨。《辞海》记载:明各地都设驿站;又置急递铺以递送公文。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递铺。甘沟驿时称“干沟”,自明正统五年(1440)设驿站,至今已有近六百余年历史。民国十一年(1922年),干沟驿改称甘沟驿。

二、白银市地名文化的特点

白银地名由众多不同类别的具体名称构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些地名在形成过程都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征。

(一)地名的地域性特征

地名的地域性特征与气候、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白银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少雨、风沙大;白银境内多山、戈壁和沙漠,绿洲面积小,自然屏障相对较多,河流体系凌乱,导致了三县两区地域特征相差较大,交通不便。这种条件下,古代白银所辖地区的各部落和部族,往往以某一绿洲片区作为活动区域,有的部落和部族或互不来往或相互争战或相互依赖,形成了很多城邦诸国。现在遗留的很多地名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古鹑州城”“古媪围城”“古柳州城”“乌兰镇”“迭烈孙堡”等。

(二)地名的民族语言化特征

地名的民族语言化是白银地名民族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古地名还是近代形成的新地名,很多地名都表现出民族语言化特征,尤其是古代形成的地名更是如此。这些地名都带有古代少数民族地名文化因子。白银一些地名多为蒙古族语言。如平川地区的打拉池,唐时,因这里盛产芨芨草,所以制绳业十分发达。用此草编制的蒯绳是黄河古渡口渡河必备之物,所以当时打拉池叫“打绳川”。北宋初,这一带被西夏占据,设置了“达城”,并修筑了城堡。后“达城”被北宋收复,“达城”遂改为“怀戎堡”,并置“巡检司衙门”。元代,因成吉思汗的军队雇佣的波斯(今伊朗)人组建的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为元军放马,雇佣部队放马的地方就在这一带,因而此地被元军称为“达喇赤”,即蒙语“牧场”或“牧马的地方”。因此,“打拉池”地名是由蒙语“达喇赤”演绎而来的,意即“水草丰茂的地方”。又如靖远县黄沙湾南岸的“迭烈逊堡”是一座用巨石作基础砌成的古城堡。有人认为“迭烈逊”又称“迭烈孙”、“迭烈”。“迭烈逊”三字是蒙语“要塞”之意。其实,“迭烈逊”是蒙古语的音译“De lie sum”, “De lie sum”是海(迭烈)寺庙,可译为大海寺庙。属于现在的蒙古勒津蒙古语,是最古老的蒙古语。“海”的蒙古语是“dalai”,但是,勒津蒙古语为“Delie sum”,海就是“迭烈”。逊是“xun”,则是寺庙,即蒙古语“sum”的音变,音译记录为“逊”。

(三)地名的传承性特征

地名的传承性也就是它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历史上产生的地名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之后,仍然被延续使用至今,并且还能够区分地理方位。从时段上分析,地名文化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从白银历史地名中反映出来,比如有的历史地名从一开始就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地名文化的定性还可以从少数民族语地名在民间世代传承使用中反映出来。比如,白银市的平川区自古至今一直是交通要道,矗立其上的“柳州城”和“颤州城”是两座紧紧相邻的古城,两座古城最近处仅有382米,却皆被称为“州”城,这不能不使人生出种种疑问。而从历史沿革分析,与这一带曾长期被西夏占据有关,西夏时“以堡镇号州”,故民间将这两座古城称为“州”。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历史地名都具有传承性特征。因为,一些古老的历史地名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被其他名称取而代之,我们只能称其为历史地名。

(四)地名中存在明显的古读音

语音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现代汉语中普通话的读音和古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口语中的古音在语音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今音代替,但是地名中的一些古读音由于口耳相传经常使用,没有跟上语音的变化,一直保留着早期的读音。如靖远县石门乡裴家堡村,古代“裴”读“pi”,今天方言中仍然读古音,而书面语中早己读“pei”了。

[参考文献]

[1]景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景泰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2]靖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靖远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泰州老街篇8

2、范仲淹写意雕像

3、刘国钧故居: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

4、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

5、泰州三水湾:中国夜游第一城

6、泰州老街:绵延600米

7、马洲书院;现今的马洲书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它自南宋始建,后于明代复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县前300多年,马洲书院即已诞生,那是孔子51世孙孔元虔所建。

8、靖江岳庙,天下最早的岳庙

9、靖江钟楼

10、泰州柳园

上一篇:建树的拼音范文 下一篇:广播体操比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