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范文

时间:2023-10-10 00:53:58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正确使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对于运算性质中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出示一组城市景观画面,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从第一代30吨的电子计算器到现在的微型电脑,体积变了,计算速度也快了。引出课本中的引例:

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设问:你会列式计算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学会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说明:通过本课情境设计,目的是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本章探究的愿望,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然后切入本节内容。

二、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问题:1.什么叫作乘方?2.乘方的结果叫作什么?

通过设置一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概念

1.10×10 ×10=10( )

2.a・a・a・a・a=a( )

3.a・a……a=a( )

问题: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作什么?

问题:说出am的乘法意义,并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法形式:

(1)103 (2)(-2)4

设计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问题: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算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1)25×22 (2)a3 ・a2 (3)5m ・5n

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乘方的意义及乘法结合律得出这三个式子的结果。

(1)25×22=25+2 (2)a3 ・a2=a3+2 (3)5m・5n=5m+n

问题: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课题板书:同底数幂的乘法

三、知识探究,揭示规律

问题:猜想,当m,n为正整数时, am・an=?(板书)

am ・an=(aa … a)(aa…a)(乘方的意义)

■ ■

= aa…a (乘法结合律)

=am+n(乘方的意义)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引导学生说出推导的过程及根据,使学生充分理解乘法性质。

师生共同总结: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问题: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对这条乘法性质作一些解释和说明,并用新知识验证引例结论:

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am・an・ap(m、n、p都是正整数),然后回答得出结论:

am・an・ap=am+n+p(m、n、p都是正整数)

设计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提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新知应用,加深理解

问题:算一算

出示课本例题:(1)x2×x5 (2)a・a6 (3)2×24×23 (4)xm ・x3m+1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题并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一点评。

问题:辨一辨

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b5 ・b5= 2b5 ( ) (2)b5+b5= b10 ( )

(3)x5・x5=x25 ( ) (4)y5・y5=2y10 ( )

(5)c ・c3=c3 ( ) (6)m+m3=m4 ( )

学生以比一比的活动形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填一填

(1)x5・( )=x8 (2)a・( )=a6

(3)x・x3( )=x7 (4)xm・( )=x3m

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并进行适当的解题小结。

设计说明:在本环节中,主要突出学生通过相关练习,加深对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理解。

五、拓展新知,拓宽思维

问题:想一想

计算:(结果写成幂的形式)

(1)(-2)4×(-2)5= (2)53×(-5)2= (3)(a+b)2・(a+b)5=

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完成本题.教师指名回答。并及时小结:公式中的a可代表一个数、字母、式子等.而且进行计算时,就先把不同底数化为同底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问题:议一议

已知:am=2, an=3,求am+n=?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转化思想入手,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条件,从而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逆应用。

小结:am・an ?葑am+n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难点,从底数的含义及乘法性质的正、逆应用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自我检测,及时巩固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x4・x6=x24 ( ) (2)x・x3=x3 ( )

(3)x4+x4=x8 ( ) (4)x2・x2=2x4 ( )

(5)a2・a3-a3・a2=0 ( ) (6)x3・y5=(xy)8 ( )

(7)x7+x7=x14 ( )

2.若xm+3・x2=x7则m的值为____。

3.已知2x×2y=25则正整数x , y的值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4.已知2x=8,2y=16,则2x+y=____.

5.探索思考: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1)(23)2=23×23=2( )

(2)(am)n= a( ) (m、n为正整数)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运用乘法性质正确解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探索思考题的设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七、小结收获,布置作业

1.我的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知识方面: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方法方面:在进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了数学归纳的常用方法:特殊-一般-特殊,那所对应的是例子-公式-应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2

一、 幂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数字游戏,它是源于生活的,“幂的运算”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如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有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1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再比如课本上的例2:一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是7.9×103 m/s,求这颗卫星运行1 h的路程.再如“幂的乘法与积的乘方”中如何解决黑板上写不下100个104的连乘等,使大家体会生活数学中的“大数值”.同底数幂的除法与科学计算中的负指数也有很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课本例4在显微镜下,一种细胞的截面可以近似看成圆,它的半径约为7.80×10-7 m,试求这种细胞的截面面积.还有纳米与微米换算等,让大家感受微观世界中的“小数值”.

二、 幂的运算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幂的运算”中有大量的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实际是通过“做一做”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让同学们体会感受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合理性,并让同学们能说出每步计算的依据,逐步从合情推理向演绎推理过渡.并让同学们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大家的演绎推理的能力.让同学们在“做”(即计算)中学法则,在法则运用中体会计算.

三、 幂的运算中各个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在“幂的运算”中有这样四个法则:

1.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an=am+n(m、n是正整数).

(1) 先弄清楚底数、指数、幂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含义.

(2) 它的前提是“同底”,而且底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如:(2x+y)2・(2x+y)3=(2x+y)5,底数就是一个二项式(2x+y).

(3) 指数都是正整数.

(4) 这个法则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即am・an・ap・…=am+n+p+…(m,n,p都是自然数).

2. 幂的乘方法则:(am)n=amm(m、n是正整数).

要掌握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区别,如(x3)4=x3×4=x12与x3・x4=x3+4=x7.

3. 积的乘方(ab)n=an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主要强调的是指数相同,并要与幂的乘方区别开来,积的乘方乘方后相乘,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4. 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m、n是正整数,m>n).

和同底数幂相乘一样要强调底数相同,不同的是指数相减.而且它们之间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四、 幂的运算中法则的逆用

大多数同学在运用上述幂的运算法则时,正向运用问题不大,但进行逆向思维时,却困难重重.但这些法则的逆用可以进行简便计算,化繁为简.

如:(1)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积的乘法的反用:若am=6,an=7,求a2m+n;

(2) 幂的乘方的反用:若5a =3,求25a 的值;

(3)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反用:若am=3,an=6,求a3m-2n.

五、 幂的运算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幂的运算中除了上面讲的整体思想和逆向变换思想外,还有转化思想.例如:若2×8m×16m=410,求m的值.本题左边形式上不符合同底数幂的乘法,通过转化为2为底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公式.再有分类思想,如课本复习题第9题: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1,求a、b.本题要对a、b进行分类.当b=0时,a为不等于0的数;当b不等于0时,若a=1,则b为任何整数;若a=-1,则b为任何偶数.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3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

2.通过一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叫底数,叫指数,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

.

提问:表示什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与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这样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当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都是正整数)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

(1)(2)

例2计算:

(1)(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②③

④⑤⑥

(2)计算:

①②③

④⑤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2)(3)

(4)(5)(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表示“”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则.

(2),则.

(3),则.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

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

P941,2.

参考答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4

【关键词】类比 新型高效课堂 自主构建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29-01

伴随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中也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不同的教学思想催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数学老师们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能学到数学知识,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学到研究数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自主的数学学习能力。这里我向大家介绍“类比学习”法: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知识内容的相似或者知识结构的相似,研究方法的相似,让学生通过类比曾经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或研究方法,研究策略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因此它是一种构建高效新型课堂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片段1:上《分式》这一章时,在学完分式的定义后,老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1.从一般和特殊的角度来看,分数与分式有什么联系?

生答:分数是分式的特殊化,分式是分数的一般化,也就是推广。

2.小学里我们研究分数大致路径是什么?

生答:(1)分数定义(2)分数性质(3)分数乘除及乘除混合运算(4)同分母分数加减(5)异分母分数相加减(6)分数混合运算 (7)分数的应用。

3.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况,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分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分式呢?

应该采用怎样的步骤来研究分式呢?

生答:(1)分式定义(2)分式性质(3)分式乘除及乘除混合运算(4)同分母分式加减(5)异分母分式相加减(6)分式混合运算(7)分式的应用。

这样,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类比构建知识的学习方法,明确了目前的分式是从分数推广而来,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对本章的学习有着十分明确的指导作用。对研究《分式》的目的,大致路径及研究方法都有了很好的把握,不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后面每节课介绍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时,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都能明确课时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

片段2:在人教版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一章教学中过程中,在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完成后,14.1.2《幂的乘方》教学过程按如下程序进行:

1.首先复习幂的定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研究过程如下图:

即四个小步骤:①特殊的同底数幂相乘②底数的一般化③指数的一般化④同底数幂最一般的情形,底数指数都是字母表示。

3.提出如下问题:

师: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幂的乘方,哪位同学能帮我们举一个具体的具有幂的乘方的形式的数学算式。

生:(35)4

师:我们能进一步简化这个式子么?请自己动手化简,完成后可以小组内交流(一人上台展示化简结果及过程),还可以思考幂的乘方有什么规律么?

生:(35)4=35×35×35×35 =35+5+5+5 =320

师:同学们认为这个结果正确么?

生:正确。

师:类似于同底数幂乘法的研究过程,我们这里探讨了特殊的幂的乘方的算式。大家可以看到,幂的乘方中也涉及到了底数和指数,我们在研究完具体的幂的乘方的算式后,怎样进一步对同底数幂进行研究呢?

生:对幂的底数一般化,取一个字母,比如a。

通过上面的教学过程,通过借鉴同底数幂的运算的研究方法,学生的研究热情被调动起来,学生不但有了研究的方向,也有了自主研究的方法。这样,学生自主研究,自主研讨,交流就成为了可能,并落在课堂的实处。长期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的提高就会成为现实。

片段3:在人教版八下18.2.1《矩形》第二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矩形的判定。老师可以按下面的程序进行提问:

1.我们是如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呢?研究路径是怎样的呢?

2.矩形的性质有哪些?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看的?

答: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另外从角来看,四个角都相等且是直角。从对角线来看, 对角线相等。

3.小明的爸爸想看看自己新做的相框是不是矩形?有哪些方法?你能帮帮他么?

4.借鉴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案,对于判断一个四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你认为应该如何展开研究呢?有哪些方法?

5.如何验证你的方法正确与否呢?

这一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借鉴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案,通过类比让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矩形性质逆命题的寻找及修正完成本课矩形判定的教学。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真正将研究几何判定定理的方法内化,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相比于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在能力方面,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菱形,正方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内容的学习时,必将会自觉运用找寻逆命题这一有效武器进行探究。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5

1.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有理数的乘方

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类推,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他第一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二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三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十天将吃到面包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体的棱长是acm,它的体积是多少?

猜想:4个a相乘怎么写?5个a呢?n个a呢?

引导:显然这样的书写和计算都很麻烦,人们在社会和科学的实践中,通常都是寻找一种既简洁又美观的表达形式和方法,这里自然会想到能否找到一种既简洁又美观的方法表示n个a相乘呢?

教师启发学生联想,4个a相乘表示为a4,5个a相乘表示为a5,那么n个a相乘表示为an

引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及写法读法.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如下几点:

(1)乘方是一种运算,跟加减乘除运算一样,加法的结果叫做和,减法的结果叫做差,乘法的结果叫做积,除法的结果叫做商,而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乘方运算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正确,强调底数写正中间且大,而指数位于底数的右上角且小.

(3)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加括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3.例题解析,总结规律

例1.(1)指出下列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并指出他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2)(-3) ×(-3) ×(-3) ×(-3) ×(-3)可以记为()

(3)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4)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探究讨论:-52与(-5)2 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

( -52 读作 5的平方的相反数,表示5的平方的相反数

(-5)2 读作-5的平方,表示2个-5相乘

-52=-25 ;(-5)2=25 )

例2.计算

(1)53(2)(-3)4(3)-34(4)25

例3.计算

(1)21 22 23 24 25

(2)(-2)1 (-2)2 (-2)3(-2)4 (-2)5

(3)11 14 17 18 12015

(4)01 06 08 09 02015

观察例3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

总结规律并板书: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本身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作业

【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同底数幂

当前教学发展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且与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刀切”等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和潜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创造了空间,建立起一种使学生学会创造和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这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具体来说,在知识观方面,其认为知识是学生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非简单且被动地接收信息,重在体现为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结合经验背景来建构完成;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于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观方面,建构主义注重让教学随着学生的思路及接受方式去进行,在了解学生原有经验知识的前提下,找出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对于知识的理解,重视以学生自己的认知方式去进行,最终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中建

构主义的运用与点评

1. 课前预习,导入问题

师:前面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等,结合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现在来完成这几道题的计算,并反思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

计算:(1)(3ab3c2)5;(2)a2・a・a3;(3)[(2a-b)4]2.

点评 ?摇在新课导入中,这种“唤醒”以往知识的常规做法,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利于引出本节内容,体现了相关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建构主义认为,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应注重使学生获得预备知识和必要经验,教师应借助“以题理知”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在幂运算方面知识储备的唤醒,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师:苏州水资源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其却出现了饮水苦难的情况,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人均水资源的状况. 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水资源总量为2.8×1012 m3,若将我国总人口按照1.4×109来计算,那么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为多少?

生:(2.8×1012)÷(1.4×109)=.

师:会计算吗?(等了一会儿,没人回答)

师: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相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不是不能计算,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一边a=54,总面积S=57,如图1所示,另一边b的长是多少?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长之积,已经给出了一边的长度,那么另一边可由面积除以已知边的长得出,列式为b=

师: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观察上式,我们可将其转换为b=57÷54=53,这样,大家看看这一算式有什么特征呢?大家总结一下.

生:是底数相同的两个幂相除.

师:很正确,这种运算将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观察不能代替运算,所以请各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去算一下这一式子,待会儿相互交流方法.

(经教师观察发现,共出现了三种算法,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算法)

方法三:因为53×54=57,所以b==53.

师:这样,我们总结出了常见的三种解题算法,它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又有什么启发呢?大家思考一下.

生:方法一是依据幂的意义,具体计算时,需要进行整体处理;方法二是依据幂的意义;方法三是根据乘法与除法为互逆运算,通过对公式的逆用来解决的.

师:很好,那么,这几种方法中哪个更简单、便捷呢?

生:第三种.

点评?摇 在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更注重在社会环境中完成认识活动,这里的引入采用了双情境导入式,分别为数学问题情境与实际问题情景,是一种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置身对应的情景之中,去探寻同底数幂除法的算法过程.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就算法进行互相交流,继而总结出一般规律,优化处理问题的思路,易于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 研究探索,猜想法则

师:运用前面提到的第三种方式,同学们解决一下如下问题.

计算:(1)28÷23;(2)(-3)5÷(-3)2;(3)3.

解析 (1)由于25×23=28,所以28÷23=25.

(2)由于(-3)3×(-3)2=(-3)5,所以(-3)5÷(-3)2=(-3)3.

(3)由于.

师: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幂由几部分组成?

生:由底数和指数两部分组成.

师:上述三个题目的运算结果表明指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幂的底数不变,大家可以试着总结一下吗?

生:商的指数由被除数的指数减去除数的指数得到,且底数不变.

师:那同学们能猜想出同底数幂相除的一般运算法则吗?可以试着总结一下.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师:恩,很好,归纳得很不错.

点评?摇 借助于让学生自行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实现了其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并努力创新自己的所学,有助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顺学习的内容及结构. 教师应当注意所举例子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从而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达到理性认识,利于后续学习的展开.

3.?摇推演论证,得出法则

师:数学学习讲求逻辑性,接下来,我们要对前面的猜想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

板书如下:am÷an,即m个a的乘积除以n个a的乘积,也就是(m-n)个a相乘再乘以n个a,然后再除以n个a,根据乘法运算,抵消了n个a相乘,所以结果为(m-n)个a相乘,我们可以将其写为am-n.

师:对于am÷an=am-n,同学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用文字描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运算法则,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回忆一下,是否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类似呢?

生:老师,我发现很像同底数幂的乘法,即am×an=am+n,概括来说,就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师:截至今天,我们学了同底数幂相除,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若是底数不同的情况,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生:可以转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进行计算.

师:大家来计算一下下面两道题.(2)315÷313=315-13=32.

点评?摇 学习环节实现了对学生各种感官参与的调动,并有效地结合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更完善地建构新知识. 新数学结论的猜想和后续证明,使得特殊到一般这一思想渗透进学习过程,这一方式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合理学习.

4.?摇习题训练,应用法则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例题学习.

例1?摇 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并改正其中有错误的.

(1)a8÷a4=a2;(2)t2n÷tn=t2;(3)m5÷m=m5;(4)-z6÷(-z)2=-z4.

接下来,生答师评,大概讲明(3)的易错点是忘记m的指数为1;另外,(1)(2)的易错点是把指数相除;(4)则应关注符号.

例2?摇 计算:(1)-2)x7÷(-x)3;(3)(a-b)18÷(b-a)7;(4)47÷83;(5)(a+b)18÷(-a-b)7.

例2让学生分批板演,重在考查学生对底数为多项式、单项式等方面的计算和独立运用法则的能力,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学生的计算情况对其错误进行评析,使得学习过程更为系统.

师:现在我们回到本节课最初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计算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呢?

生:(2.8×1012)÷(1.4×109

师:所以,我们知道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0 m3,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虽然是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的淡水资源大国,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就人均方面来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从小争当节水的主人.

点评?摇 在此环节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是整个教学训练的前提,教师应当认识到所选题目质量的高效性,题目不是越难越好或越多越好,应讲求适合性,用这种方式避免学生陷入“题海”而重复、机械地训练. 上述教学中,题目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呈现出了问题的变化形式,有效结合了知识点,采用了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形式,更注重对学生以往知识的整合. 教师给予有效反馈,并非以往教学中的简单判断正误,教者的课堂把握比较到位、恰当,注重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判断、交流等能力,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自身体验,利于后续学业的完成.

结束语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7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成了“炒冷饭”;二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复习,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但是,这种重新学习不是简单重复,不是机械运用,甚至不是单纯的查漏补缺。

笔者认为,复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再认识”,要有更多“温故而知新”的内涵。复习教学,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方法的提炼升华,同时提高思维与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此外,从方法层面看,复习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讲授式都不合适。下面,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的复习课为例,谈一谈笔者的做法。

一、寻找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课始,先让学生回顾本章所学的基本知识:梳理幂的运算性质时,不是简单地写出公式,而是从名称、符号表示、文字叙述及推导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由此,体会幂的运算性质与乘方的定义之间的联系,自然地根据正、负整数指数幂联想到积、商的乘方;进而,梳理10的正、负整数指数幂与进位制的关系,完善科学记数法,并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联系丰富而又源流明确的认知结构,是迁移应用的基础。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回顾、梳理,对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自然地构建出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如果单纯地由教师罗列知识框架,而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体验,则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认知结构的巩固度。

二、辨析错误案例,认清知识本质

回顾完基本知识后,教师呈现如下两道辨析题: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追问:(1)这些式子的每一步做的是什么运算?应使用哪个运算性质?(2)运算性质使用得对吗?为什么?(3)正确答案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辨析,进而牢固掌握幂的运算性质这一核心知识。

清晰而正确的认知内容,是迁移应用的保障。上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作业中具体的、反面的案例的辨析,间接渗透对抽象的、正面的知识的复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立体,从而消除模糊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此外,以明确的、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作为驱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解,让学生聆听,则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认知结构的清晰度。

三、正确解决问题,提炼思想方法

辨析完核心知识后,教师呈现如下两组练习题:

学生解答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解题过程和结果。由此,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依据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对第一组题,不管底数是数、字母、还是式子,都要先统一底数,再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统一底数时,可能要用到积或商的乘方法则、负指数幂的意义等知识。(2)对第二组题,可以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法则或幂的乘方法则。

数学思想方法,是重要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数学学习认知和迁移应用的“引路人”,是数学能力和素养的集中体现。上述教学中,第一组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转化和整体思想的价值,第二组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求异和逆向思维的价值。此外,两组题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类问题的多个方面,体现出思想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的价值,也可以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比较、概括。因此,解题教学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从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提升学生认知结构的概括度。

同底数幂的乘法篇8

首先,导入环节,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拉紧注意之弦,上课铃响后,可能还有一些学生仍沉浸在课间愉快的玩耍中,个别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则以比较慵懒的状态来迎接老师,还有的昏昏然不知道要上什么课,这时教师以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并迅速走到学生中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n个a,n是正整数)呢?在小学对于字母a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连续两个快节奏的问题下来,教室里已站立了好几名学生,其余的学生向站着的学生行注目礼,而只有少数充分准备好的同学回答对了问题,大大舒了一口气坐下去,一下子就像秋风扫落叶似的,大家心底起了一丝凉意,肌肉、精神都紧张起来,全都打起精神迎接老师的提问,并暗下决心。以后上数学课前要认真预习,就这样,两三分钟下来,学生的注意力被调动起来,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

接下来,我们知道,再好的二胡拉久了也要换弦,上了十几分钟课,乘方的概念讲完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涣散,这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语言、表情、肢体等方面的交流,提高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走到学生中,不经意又有目的地迅速点一名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提问:“请你复述一下老师刚才提的问题。”这时他肯定答不出,教师再迅速提问另一个开小差的学生:“请你将例4的题目念一下。”(事实上这节课的知识根本就没有例4)他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就会发现没有,于是在大家的笑声中,学生马上意识到刚才是不是走神了呢?很快地,全班学生又开始收紧注意之弦来认真学习,然后,教师迅速给出三组计算题(题略)让学生计算,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 横向观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i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 纵向观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并板书吗?其间,教师十分亲切、自然地对四五名学生进行提问,听取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学生自行完成以下练习:(1)(-3)2,(-3)3,[-(-3)]5;(2)-32,-33,-(-3)5。

教师先要求3名学生上台做,再进行点评,这样反复强调,可加深学生对乘方知识的理解,也能拉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最后,内容都讲完了,学生绷紧的神经可能又放松下来,准备下课,此时,教师点名让学生再回忆,做出小结:1 乘方的有关概念;2 乘方的符号法则;3 括号的作用。

上一篇:新闻通稿范文 下一篇:个人成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