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12-05 16:57:25

海鸥的资料

海鸥的资料篇1

“上大学一直用海鸥这个品牌,再用护发素,效果真的不错。毕业后就来上海工作,现在不知道去哪买了?求救!”

这是豆瓣网“国货护肤”小组中一名叫“智涵”网友的留言,在这个《关于海鸥洗发膏!我要说!》的帖子下面,和智涵一样询问去哪里购买海鸥洗发膏的网友不在少数。在多数人都在使用飘柔、海飞丝和潘婷等洋品牌的今天,这群追求购买海鸥洗发膏的消费者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海鸥老的不是品牌,是产品

海鸥洗发膏是上海家化旗下的洗发用品品牌。出乎意料的是,在如今的上海家化企业网站上,却并没有相关海鸥洗发膏的介绍和产品展示,莫非曾经拥有很高品牌知名度的海鸥洗发膏已经不再生产了?

“海鸥洗发膏现在还在生产,没有在企业网站上展示是因为海鸥现在并不是我们主打的品牌。”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秦奋华对《广告主》这样说道。他表示,目前上海家化主推的品牌是六神、美加净和佰草集,海鸥洗发膏并不在其中之列。

有消息称,上海家化准备在明年年初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品牌双妹重新推向市场,那么同是老品牌的海鸥洗发膏,是否这次也借机一起实现品牌复兴呢?对此秦奋华给出的回答是:不会。

在秦奋华看来,老品牌能不能复兴,要看其品牌资产的状况决定。如果品牌资产不良,即使复兴老品牌,对于企业销售业绩的提升也没有多大作用。而且他还认为,与其说现在海鸥是老品牌,不是说它是个老产品。

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和人一样都是有寿命的。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秦奋华表示,科技的发展使得新洗发产品不断出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海鸥洗发膏作为上个世纪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现在我们还在生产海鸥洗发膏,只是为了维持小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直到这种产品完全退出市场为止,这是一种维持策略。”消费者买的不是发膏,是怀旧

在老一代消费者的记忆当中,海鸥洗发膏是一种浅蓝色的、装在一个圆圆的塑料盒子里的洗发膏。因为是固体形态,消费者在使用时必须要从盒子里挖出一块来,在膏里加点水,用双手揉出沫沫,然后才能抹在头发上冲洗。

显然,和现在的液体洗发液和挤压式的瓶包装相比,海鸥洗发膏在使用的便利性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海鸥洗发膏,更多的还是出于怀旧。一位叫“镜子”的网友对《广告主》的回答就很有代表性:“买来只是为了怀旧,一闻那味儿就想起r小时候的大澡堂子……”

“洗发膏,海鸥的吧?”这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为故事背景的电影《爱情的牙齿》里,一位暗恋女主角的男生对其说的一句台词。怀旧的洗发膏,如今似乎只是影视作品中反映时代背景的・个文化符号而已了。

海鸥的资料篇2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老人生前喂海鸥、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描绘了一位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海鸥送餐的普通老人。这位老人看似普通,但却做出不寻常的行为。

课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得知这位老人是社会的草根阶层,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0多块,仅够维持他生活,但“海鸥老人”——吴庆恒爷爷却慷慨地拿出一半,给海鸥买食,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盒的金沙江牌香烟。

多么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啊!他的这颗爱护动物的心不正是我们很多人所没有的吗?当我读到“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时,我顿时泪如雨点,我被海鸥对老人的那种令人震撼的感情所打动了。而在老人去世后,他一定还牵挂着他的鸥群!这位老人做了平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这不正与那些只为眼前利益,随意猎杀动物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在广西的思恩镇某个果园,有一个护林员,他有一条狗,他对狗十分爱护,有一天,护林员正在除草,就在此时,一条毒蛇向他扑过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小狗猛地扑过来,与毒蛇进行搏斗,最后,它们同归于尽了。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震撼,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动物也是有情感的,也是会知恩图报的,只要你对它好,他也一定会对你好。“任何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我们不能再伤害了所有动物之后才感到后悔。

让我们行动起来,善待、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让他们的心和我们一起飞翔!

长师附小小学6年级 邓建斌

海鸥的资料篇3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1

 

今天,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老渔夫的乐观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文中主要讲了一位老人靠打渔为生,在一次出海打鱼时,一连84天都没有捕到鱼,到了第85天,老人终于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与大鱼斗争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将大鱼杀死。可在回家的路上,却遭到鲨鱼的攻击,老人又开始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但最终大鱼被鲨鱼吃了,老人带着鱼叉疲惫地回了家。

 

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可到第85天,他坚持下海捕鱼,这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乐观、坚强,我想换做是我,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当我读到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才获得的战利品被鲨鱼吃的只剩骨架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仍是个英雄!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正是缺少老人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吗?

 

老人的信仰让我时刻铭记于心--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它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不畏失败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2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老人,以打鱼为生,一生打到了很多鱼,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想到大海深处,去捕大鱼。

 

后来老人去了,在去的第一天,果然捕到了一条大鱼,老人明知这是一条比船身大很多倍的大马哈鱼,却依然跟它耗着,和它搏斗,整整三天三夜,老人终于把它捕上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件事,需要你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你才做了几天就厌烦了,这不行,应该长时间地做下去。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习老人的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比如说,一道题,你明知道它难做,要是退缩了,那可不行,应该主动去做它,想办法做出来。这样才对,才好。

 

在生活中,还要学习老人不畏惧的精神。老人连鲨鱼都不怕,敢勇敢地和它拼一拼,难道我们还怕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吗?你怕困难,困难就不怕你;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在生活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老人那种乐观的态度。有一次,老人的左手抽筋了,恰恰在这里,一群鲨鱼来了,鲨鱼不断地撕咬着马哈鱼,老人最终用右手赶走了鲨鱼,他说:“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用得是多么恰当啊!可见老人是多么乐观,我们也要这样!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刻画出了一个乐观、不畏惧、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老人。读了之后,我才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无能,但我不能总这么渺小,这么无能!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3

 

今天我读了美国作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一位老人常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的骨架。

 

这是《老人与海》。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服,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做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4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父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就会放弃,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但是在《老人与海》中,瘦弱的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他永不放弃,最后得到了成功。我明白了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人充满信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5

 

今天,我读了《老人与海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海鸥,海鸥飞的很热闹。忽然,看到一个老人,他很朴实,衣服、蓝布包都用的褪了色,连喂鸟的塑料袋用的也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很爱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送餐,他在人少的地方喂海鸥,他把食物放在栏杆上,海鸥都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来吃它的食物,他给每只海鸥都起了名,他说:“老沙,独脚起来一下。”只见水上就跃起两只海鸥。不久之后,有人告诉我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放到了海鸥面前,海鸥就低声鸣叫、低飞,围着这个照片飞来飞去,过了很长时间我们该收起照片了,海鸥像炸了营似的,都朝这边飞来,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白色旋涡中走出来。老人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来看待,久而久之,海鸥对老人产生了感情。老人每月工资并不多,还得买四、五元每斤的饼干来喂海鸥,剩余下来的钱才是自己一月的生活费,这些充分表达了老人对海鸥的浓浓情意。老人的这些奉献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他还给每一只海鸥起了一个亲切又朴实,能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字。他根据海鸥外貌的不同特征,起了不同的名字。这说明了老人喂海鸥的时间多名长久,每只海鸥的外貌特征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独脚,就是只有一只脚,停下了只能靠扇着翅膀保持平稳的那只。海鸥和老人在一起时间长久了,海鸥就通人性了,老人叫独脚、老沙起来一下,只见水面上就有两只海鸥飞起来,海鸥能听懂老人对它的呼唤。为报答老人对海鸥的养育恩情,老人去世时,海鸥排成两排站在老人面前进行悼念、“翻飞盘旋、低声鸣叫”,海鸥对老人的去世很悲痛,因为老人的去世,它们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具有深深的浓情厚谊。

 

让我们都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吧!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6

 

本文的主要人物就是《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像亲人一般的伟大的爱。这位老人每个冬天都要去看望海鸥们,而他自己已经把海鸥们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而他自然给每位儿女取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有“独脚”“红嘴”“老沙”“公主”而且海鸥们也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所以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他为了让海鸥吃好,他自己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食物,而自己却节约下来给海鸥吃。可见老人与海鸥的情意有多么的深呀!可是最后,老人去世了,当大家把老人的遗像抬过去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然后它们竟然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老人喂海鸥的照片,瞧海鸥们吃得多欢呀!可是老人的背已经弯了下去。

 

海鸥的资料篇4

山中来了老虎,兔子能否接着吃草?在跨国巨头血拼中国滩头之际,在杨元庆、马云们四处出击之时,老字号能否干出新名堂?如果只按照市场占有率的实际统计,回答就基本是否定的,但天津的“海鸥”却跳出了这个概率。

全国原有38 家表厂,而现在惟一留下来作为中国名牌的只有“海鸥”。古人计时用沙漏、日晷等,差不多有5000 年历史。“海鸥”也就区区50 年,却被评为手表行业的“中华老字号”。叩问老而不倒、历久弥新的独家秘诀,掌舵人王德明大摇其头。

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一段痛苦而又悲壮的经历。

孤注一掷

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

王德明1995 年刚接手时,正逢日本厂家疯狂降价,“海鸥”一年亏损2000 多万元,一只表芯成本八九元钱,只能卖四五元钱。冬天没有煤烧,工资开不出,拖欠职工医疗费。那时,有谁会提起,中国第一只手表就诞生在这里?又有谁会预想到,金凤凰有朝一日竟变成了土鸡。厂长贵姓王,却被人叫做黄厂长。

最难受的是企业处在艰难的谷底,面临着退出。退出,意味着企业从此消失,这可是国有企业。当时整个集团公司分两块,一块是“发展”的, 一块是“退出”的。王德明一直在“退出”里开会,自然是个受气的小媳妇,但这位媳妇有点儿倔,不想退出,反而要做个像样的婆婆:“当时我不服气,我觉得我的企业还有市场。”真有市场吗?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到?到底谁的眼睛是雪亮的?

王德明钳工出身,视力尚好,19 岁进车间。早就得知他喜欢机械,历来对精密设备饱含感情,采访时记者特意说:“在大众眼里,机械这东西冰凉冰凉的。”话音未落,王德明马上接口说:“一动它就不凉了。”生命在于运动,机械也一样。“海鸥”再难,只要动起来,就有生机。当时涌动在他心中的是一种情怀:“几十年,几代海鸥人才给我们创造了‘海鸥’这个品牌,不能在我手里把它干没了。”

不信“海鸥”不能飞,当然,也要证明自己到底姓什么。那年他47 岁,以他的年龄和企业当时的状况,已经不允许在经营方向上出现错误,一旦犯错,再无改正的机会。当时电子表市场正旺,厂里正在大上电子表,他却说了和当时的形势相背离的话:上机械表,下马电子表。他的理由是:电子表日本人优势占尽,没有条件和日本人竞争;机械表瑞士有高端,但中端有很大的需求,就是机械自动表,瑞士人没有能力做这么大。

这算是高见吗? 一片反对之声。王德明又说,“海鸥”是从精密机械加工做起的,有自己的优势,不要丢掉自己的金刚钻。这也不是高见,又来一片反对声。反对你反对,事情我要做,需要说服的就去说服,不能说服的也不争论,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要对准市场需求,就得调整产品结构。做你该做的,是搞企业的本分。

搞机械自动表,关键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芯和外观,用技术拉动品牌,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设计来赢回消费者。光看准市场需求还不行,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是没钱。

很多人都有一个商业梦,但很多人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没钱,王德明也没有钱。他在厂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以联合开发房地产的方式,得到一笔资金,孤注一掷地全部用于自动机械表开发。管理干部降低工资,当时他就拿生活费200 多元钱,一次下岗2200多名员工,只有400 多名在岗,冬天只能保证暖气管道不被冻裂。

早在1955 年,100 元经费,一间小屋,我国自制第一只手表艰难出世,王德明他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历史何曾相似。

舍去一条尾巴以活全身,这是很多生物的生存法则。背水一战的事实很快就证明,冬天过后是春天。公司终于扭亏为盈,2002 年下岗职工全部回来,周围100 多万平米的楼房都是“海鸥”在供暖。现在,世界三大经典手表“海鸥”都能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能够商品化,这在国际上是很少见的,即使是瑞士,一个表厂也不一定3 种表都能批量生产。

做表的境界

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10 万元,超过了一辆夏利。

风景这边独好,“海鸥”在瑞士开了9 个销售点。当王德明携带刚研制的双陀飞轮表亮相巴塞尔之时,瑞士一家制表公司第五代传人曾经问:“这表的机芯是你们做的吗?”王德明说:“是的。”“全部是你们做的吗?”“是的。”这位瑞士朋友感叹道:“瑞士表恐怕难一统天下了。”

没想到还会有今天。曾几何时,几个大老总对王德明说,做牌子没有用,“海鸥”只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但王德明觉得只要去精心雕琢培育它,美誉度就会出来:“经营者在最困难的时候,要舍得为它付出。”南方有家表厂知名度和美誉度曾经都有,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了,结果风光不再。王德明说:“企业家成功是性格使然,不仅是对问题看得清楚不清楚。在看得清的人中,关键得有毅力。”

主张“毅力为王”的王德明,现今做的可是奢侈品。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10 万元,超过了一辆夏利。在他眼里,奢侈品是一种追求,一种雕琢:“没用的地方做到极致就是奢侈品。”表是一种文化,给你5个亿两三年你造不出来,是材料、加工、精度、设计、人才、技术、管理的积淀。首先要设计出来,但设计出来不一定能造出来;所有零件做合格,你也不一定装得出来,必须通过人工的调校,这就是高档复杂机械表。王德明说:“高档机械表更看重的是:精巧复杂并具有创意的机械结构、高超的工艺技术含量和追求完美的动感艺术。”

天高任鸟飞。天津将要投资11 个亿发展“海鸥”,3 年左右达到年生产1000 万只机芯的规模,而全瑞士目前一年只生产700 万只。王德明坚信:“‘海鸥’应是国内第一品牌,‘海鸥’还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这不是全部。业内人士说,中国人做表是为了谋生,日本人做表是一种责任,瑞士人做表没有计划,是一种兴趣使然。王德明发现,这样的分野目前还是存在。在做表的境界上同国际接轨,让海鸥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王厂长更深的心结。

海鸥的资料篇5

关键词:上海租界;刘呐鸥;源泉探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因着它的中心地位,在国内成为南北关系焦点,在洲际成为东西关系焦点”[1]。她是冒险者的“乐园”、殖民者的“天堂”,这个“东方巴黎”的神奇崛起使人们领略了都市的魔力,它集东方的神秘与西方的繁华于一身。伴随着殖民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都市生成了一种屈辱的繁荣,中国传统的乡村封闭性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从社会结构到人的文化心理的开放和扭曲,中国的新感觉派首次以审美的眼光去打量这个都市,开创都市书写的先河,使小说与都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新感觉派的鼻祖刘呐鸥正是在此时登上了文坛,书写着异样的上海,他曾经说过:“文艺是时代的反映,好的作品总要把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描出来的”[2]。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描写租界上海的特质,把活动于上海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租界人的孤独。

刘呐鸥(1905~1940)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后转入日本就学,1926年到上海插读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结识了戴望舒、施蛰存等人。他创办“第一线书店”,并发行同人杂志《无轨列车》(1928年);编译日本小说集《色情文化》(1928年),出版个人小说集《都市风景线》(1930);1929年9月与施蛰存等人创办水沫书店并发行《新文艺》。他将日本新感觉派引入中国,并且通过翻译、创作、出版杂志书籍等方式加深人们对新感觉派的了解和兴趣,使更多的作家加入到新感觉的写作队伍中,促进了中国新感觉派的发展和成熟。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的小说创作,施蛰存就曾说过刘呐鸥是“三分之一的上海人,三分之一的日本人,还有三分之一的台湾人”[3]。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是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他不像新文学作家那样,从小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深厚的国学根底,他的游学经历使他深受欧风美雨的侵染,异域文化的感染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再加上上海在租界的影响下形成的畸形繁荣,都给刘呐鸥以感官的刺激,使他把这一切付诸笔端。

早在刘呐鸥小说创作之初,就曾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褒贬不一,有些从小说的社会意义、反映社会的现状及影响等方面,对作品提出了批评;也有些从文学本身阐释的内涵出发,给予了好评。时过境迁,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的小说创作终于成为封存于历史图书和时代文化的一个历史个案,成为评论家手下众说纷纭的概念。八十年代,严家炎先生对新感觉派的价值挖掘使这一流派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刘呐鸥的小说创作也被重新提及。九十年代以来对刘呐鸥的研究更加深入,有的从文化角度进入(如李欧梵、李今、吴福辉、李永东等),有的进行文本研究(如许道明、黄献文等),还有对刘呐鸥作品及生平史料的收集整理(如康来新、彭小妍等)。鉴于以上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以租界上海为背景分析刘呐鸥上海书写的源泉。

刘呐鸥的小说是租界上海特定的产物。他们的生命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刘呐鸥的在上海的精神感悟。上海租界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西碰撞中成就了上海都市,使它成为世界五大国际性都市之一,带有近代资本主义特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的文化心理受到巨大的打击,艺术作品的精神状态是周边环境总和决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着作品的表述方式。人们受着外来思潮的影响,西方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到叔本华的“人生即痛苦”,再到海德格尔的“此在即烦”,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人在创造世界的同时自身就有无所依傍的孤独感,正如尼采曾预言,随着上帝之死,虚无、虚无主义的胜利将构成未来世界的历史。刘呐鸥是个敏感的人,他能嗅到租界上海外来思潮的气息,于是充斥在刘呐鸥作品中的多是物质文明的糜烂,是人生活在都市中的精神空虚与痛苦。

外在气候的影响下主体自我必然有一种本能的反映。由于上海租界特殊的殖民地位,租界人思想的虚无感就会扩大化,于是他们只注重当前的存在,尽情的狂欢。这种殖民体验来自于作家本身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但是他们又无力改变现状,只有活在当下书写孤独、异化的人们。刘呐鸥总是注重表现个体的心灵,在个体的精神中发现特殊的时代语境。同时他也大胆的描写都市中沉醉的个体,与五四启蒙所提倡的“人的解放”有某种精神上的相通,刘呐鸥小说的描写深入人性,写出灵魂的深处,从深刻的自省出发,表现了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的人性的孤独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租界上海是消费的,享乐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狂欢与寂寞。

刘呐鸥短暂的一生辗转三地,台湾和日本只是他人生的驿站,而租界上海则是他心灵的栖息之地。虽然说他的创作方法来源于日本的新感觉派,但是他只不过用别人的外衣来装点自己的精神,骨子里还是自我对生命的体验。刘呐鸥表面的物质欲望书写,更深层的是精神上对现实的一种反叛。他着重刻画都市男女情感的苦闷,及在这种苦闷的笼罩下,欲望成了另一种反抗的工具,只有把造恶的世界完全暴露出来,新生的幼芽才会破土而出,刘呐鸥率先尝试了这种方法,正是对都市淋漓尽致的关照,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上海租界的物质繁华刺激刘呐鸥对都市整体的文学想象,都市表面的光怪陆离、五光十色,正映衬了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孤寂,“寂寞感是他创作的源泉,有这一份寂寞感,才能捕捉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时,同时把笔端指向内心”[4]。书写都市的喧闹与物欲,正是表达自我心灵的体现,刘呐鸥的小说反映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对世界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审美体验,只有源自心灵的作品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作为新感觉派“能手”的刘呐鸥,他的小说作品虽然不多,但是他的文字处处充盈着都市体验,为以后的都市小说创作开启先河。他小说中的人物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显现出茫然无措、孤独寂寞的窘态,在各种压力下最终导致身体的堕落与异化。他向人们展示出租界上海在新旧文明猛烈撞击下都市人精神碎裂的现象,揭示出现代生活的本质,并开掘了人们灵魂深处的感觉体验。(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注释:

[1] 李天纲:《文化上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9页。

[2] 刘呐鸥:《刘呐鸥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211页。

[3] 陈子善:《侧记施蛰存先生》,《深圳商报》,2003年10月18日,第C04版。

海鸥的资料篇6

曹维峰,天津大学仪器仪表硕士研究生,时任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档机心创作二室主任,被天津市收藏家协会钟表相机专业委员会聘为技术顾问。2003年7月入职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技术中心,从事手表机心研发工作10年。现工作于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发方向是高档复杂陀飞轮机心与新材料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设计研发的产品获得了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其中的三项发明专利获得了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度天津市专利金奖。自2009年以来,在专业杂志和网站负责专栏,定期发表技术类文章。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陀飞轮已经失去了宝玑大师原创时的设计理念,它更多的只是代表了高级制表的工艺以及具有美感的机械动感表现力,不过精益求精的制表师们仍然期望能够传承宝玑大师的精华,立体旋转陀飞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从事十年陀飞轮的研发工作,始终有个梦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最喜欢的陀飞轮项目中。终于在我进入海鸥表厂第十个年头,立体旋转陀飞轮将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出来的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写此文目的是与广大表友们分享我的研发经历,从概念到现实的过程,特别是我为这款立体旋转陀飞轮起名为“奇翼陀飞轮一号”的灵感初衷。

立体旋转陀飞轮的概念

立体旋转陀飞轮存在多个框架轴并且是串联在一起的,本质上可以说有多少根框架轴就有多少个陀飞轮被整合成为可以实现立体旋转的多轴陀飞轮。如果是双轴陀飞轮,那么存在内外两个陀飞轮框架和旋转轴,机心的动力通过外框架传输入至内框架的调速机构,使得双轴陀飞轮整体开始运转起来,比如独立制表品牌GREUBEL FORSEY双轴陀飞轮。如果是三轴陀飞轮,那么相比于双轴陀飞轮来说中间又多了一层陀飞轮框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比如独立制表品牌BEXEI三轴陀飞轮。

将平面旋转的单轴陀飞轮扩展成为立体旋转的多轴陀飞轮,其目的是将机械表最核心的部分——调速机构的运动方式从二维空间提升到了多维空间,使其运动轨迹变得更加复杂,最大的优势在于陀飞轮抵消地心引力的能力被提升,结果是立体旋转多轴陀飞轮机械表的走时精度也会随之被提升,这是每一位制表大师的终极目标。此技术革命性的突破了宝玑大师传承了200多年的陀飞轮技术,它更加体现了当代制表大师运用现代科技所表现出的能力和实力为创新所用

技术特征

1. 机心最大直径为φ33.8mm,厚度为6.35mm,共42钻。此机心外廓尺寸适中,为外观设计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2. 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频率为21600次/小时,延续走时至少55小时。机心在有卡度摆轮游丝系统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将海鸥具有专利技术(专利号CN201532533U),同时也是国际制表业属于高端配置的无卡度摆轮游丝系统搭载于奇翼陀飞轮。此技术具有的技术优势是克服了有卡度摆轮游丝系统自身结构的弊端而产生的等时性误差,通过调节设置在摆轮上的砝码,改变其转动惯量已达到微调手表精度的目的;

3. 内轴框架为全新研发设计的同轴式飞行陀飞轮,旋转速度为每1分钟转动一周。同轴式陀飞轮属于经典的陀飞轮构造-摆轮被设置在陀飞轮框架的中心,摆动轴心线与陀飞轮的旋转轴心线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摆轮做到最大化,保证了计时精度达到高水准,同时飞行陀飞轮构造可以充分展现陀飞轮悬浮的动态美感,给人完美的视觉体验。海鸥根据现有的成熟技术发明了同轴式陀飞轮必备的特殊擒纵机构(专利号CN100587627C);

4. 承载内轴陀飞轮的外轴框架旋转速度为每2.5分钟转动一周。外框架轴的旋转速度是最能检验双轴立体陀飞轮达到国际水平的参数,原因是此轴的速度越快说明了双轴陀飞轮整体的结构复杂度越高,并且立体陀飞轮的最大优势是为了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力,体验无穷的机械动态美感,那么越快的旋转速度就越可以把此冲击力实现最大化,让人有更丰富的满足感。此结构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也申请了PCT国际专利(专利号CN102809919A);

5. 内轴陀飞轮框架与外轴框架采用特殊轻质材料制成,符合如今瑞士高端制表的潮流。这类新材料体现了高科技给陀飞轮带来的最新鲜“血液”,它们的应用可以让陀飞轮“身轻如燕”,将内外框架的重量降到最低,最直接的效果是把陀飞轮整体减负确保了在较低动力的输入下稳定的运转,这样对于动力的要求降至最低,带来的优势是计时精度达到高水平并且稳定,而且对于走时的延续性有了很大的扩展空间;

6. 奇翼陀飞轮整体框架的零部件数量达到了137个,而重量只有0.68g,这得益于新材料的大量应用,说明了高科技带来的高效实惠,立体旋转的运转轨迹最大直径为12.5mm;

7. 奇翼陀飞轮的最核心零件通过新设备制造可以让陀飞轮实现立体旋转的锥齿轮和作为外轴支承的立体支承架和支承轴;

8. 内轴框架的旋转轴与外轴框架的旋转轴以90度设置,外框架的旋转轴与机芯轴心线以90度设置。旋转轴以双90度设置的优势是降低陀飞轮结构的设计难度,引进新工艺提升零部件的制作工艺性;

9. 外轴框架在机心动力驱动下360度翻转,带动内轴陀飞轮整体框架自转的同时围绕外轴轴心线公转,使得擒纵机构和摆轮游丝系统的运动轨迹相比于传统的平面陀飞轮更加复杂。因其在抵消地心引力方面效果更加明显,使得走时精度可以达到进一步提升;

10. 首次在机心中使用了经典的“黄金套筒”宝石镶嵌传统工艺。此工艺的最大亮点是把宝石轴承先镶嵌于经过传统工艺的人手工精饰打磨而制成的黄金套筒内,再镶嵌在夹板上。这种装饰性很强的工艺对于机心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设计初衷

在立体旋转陀飞轮的策划阶段,我就考虑以海鸥品牌元素作为设计重点,将“海鸥”引申为“翼”元素融入立体旋转陀飞轮整体框架的设计之中,寓意是“展翅翱翔,实现梦想”;同时配以“奇”——新奇与奇特来进一步修饰,从而确定了“奇翼陀飞轮一号”(Wing Tourbillon 1)这个名字。外轴框架两端的支承轴宛如翅膀的造型,而陀飞轮夹板形状也是以翅膀作为原型设计的,使得外轴框架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寓意里的“展翅翱翔”;“实现梦想”由内陀飞轮框架表现,最上层夹板的造型是星型,代表星空,寓意“梦想”。

动感之美

我在设计“奇翼陀飞轮一号”带有寓意的双轴陀飞轮框架的时候,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和谐的搭配来充分展现陀飞轮旋转起来的动感之美?最后,我得到的答案是1.外轴框架为开放式结构,内轴陀飞轮在无遮挡的状态下,以飞行模式自身旋转的同时在外轴框架的带动下翻滚旋转;2.两端外框架轴以“翅膀展开”的造型带动以“翼”为元素而设计的外框架不停地转动,体现了“翱翔”的寓意;3.代表“梦想”的内轴陀飞轮以悬浮的状态自转加公转。

研发历程

我于2009年开始策划立体旋转陀飞轮项目,并制定设计方案。在这期间,我参阅了大量的与多轴陀飞轮相关的资料,包括专利文献、图片资料和专业方面的书籍。我感觉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国内制表几十年来从未涉及过的手表用锥齿轮搞明白,为此我专门购买了很多相关锥齿轮的专业书籍研究,并且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文献,经过大概一周的时间基本弄明白了锥齿轮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有了这方面的理论基础,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双轴陀飞轮框架以及机心的整体设计了。2010年至2011年,我确定了设计方案并且带领项目团队完成了编号为ST8520双轴陀飞轮机心图纸的绘制工作。2012年此项目开始样机试制,于2013年3月份完成零部件的配套,3月28日第一只ST8520双轴陀飞轮机心试装成功,标志着海鸥的陀飞轮技术从平面进入了立体的新时代。4月25日在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海鸥双轴陀飞轮腕表正式亮相。

研发规划

奇翼陀飞轮的研发取得了初步成功,下一步的规划是把我从2009年在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的课题研究——新材料硅制作的零件在此款陀飞轮上应用,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提升手表的性能。硅材料在手表上的应用,特别是在手表核心-调速机构上的应用代表了手表技术的最前沿。它在国际上已经存在了近十年,而在国内仍然是空白。海鸥与香港中文大学强强联手,结合两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研发过程中深层次的技术交流,通过多年努力才完成了这个项目,首要攻关课题是硅质游丝。游丝对于手表来说相当于人的心脏,传统的游丝采用金属制造,存在的弊端是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导致表的走时精度下降。由于硅属于晶体对磁场免疫,并且还具有对温度不敏感、抗震、抗腐蚀、造型完美以及重量轻等特点,可以很完美的满足了手表工艺技术上对于游丝所有的基本要求。截止到2013年,海鸥所研发的硅游丝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同时硅材料制作的擒纵机构以及陀飞轮框架也进入了项目攻关阶段。

海鸥的资料篇7

        一、关爱溢课堂——评出“热情” 

教师应凭借自己的教学功底、文化底蕴、良好的口语素养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评价中的人本关爱,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擅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课堂上自然笑声阵阵,趣味盎然,高潮不断。例如我在教学《蜗牛》时,刚一上课,我就发现孩子们情绪不够积极,怎样调动他们上课的热情呢?我就说:“老师最近听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能猜出歌名来吗?”接着我就唱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有些孩子还跟着我唱,我就及时表扬:“看,咱们班的歌星诞生了!”“唱得很好!”“男女生赛歌好了。”课堂气氛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快乐地唱着、笑着。我顺势引出课文。

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巧抓“意外”——评出“精彩”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应随机地以学定教。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采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抓住“意外”做文章,巧妙引导,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颇具个性的心灵体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课前未重视的,也许恰恰就是学生最有感触的,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三、小处有洞天——评出“细微”

        大纲明确地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要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 

在教学《山村的早晨》一课时,学生读课文“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小河舒展着腰肢,炊烟袅袅地上升。”然后我问:“哪一段你觉得更美?美在哪里?”学生抓住“缤纷、嘤嘤、欢快、袅袅”这几个词语来说,我又追问:“袅袅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见到什么东西是袅袅上升的?”学生议论纷纷:“爸爸点燃的香烟、点燃的蚊香……”一边说,孩子们还一边用手比画着烟气袅袅上升的样子,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美读课文。细微之处反复品读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并教给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品味字句,感情朗读。

四、润物细无声——评出“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问:“老人与海鸥一文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学生说:“情。”我又说:“不仅是‘情’,是老人赞美海鸥的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找一找。”学生找到说:“情义。”我又问:“不仅有情, 还有义。你是怎么理解‘情义’的呢?”学生回答后,我总结:“不仅有感情还有义气在里面,才叫情义。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文眼走进这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哪些情义?老人关爱海鸥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请快速读, 并把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有学生说:“我看到文章这一句话:‘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 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海鸥的样子都差不多, 但老人听到海鸥拍一下翅膀就知道哪是老沙,哪是独脚,这也说明老人与海鸥感情特别深厚。”我及时评价:“这句话往往被人疏忽, 你却有一双火眼金睛。这么多海鸥在一起飞翔一般人是分不清的,老人却分得清清楚楚。老人与它们多熟啊!为什么这么熟啊?他喜爱它们,他倾注了情感。”通过老师的点评,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了课文。在最后练笔的环节,让孩子们写一写老人在天堂里再次看到飞翔的鸥群的情景时,孩子们的文笔充满了深情。

海鸥的资料篇8

【关键词】《安井夫人》;佐代;小说;森鸥外

《安井夫人》这部历史小说中佐代这一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以及小说本身到底应定位是“历史原貌”小说还是“脱离历史”小说这两个问题一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佐代形象的问题,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小说中的佐代的形象,森鸥外运用了自由创造的手法,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小说没有明确的佐代形象很难把握。翻开《安井夫人》的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献身、牺牲、睿智、无偿的爱、忍耐等多种对佐代形象的赞美之词,首先我们就从这些学者对佐代形象的赞美开始分析。

1、自我毁灭的无偿的道路。对佐代来说,那遥远的地方并非他物,正是是眼前这条自我毁灭的无偿道路。这种无偿的道路,来源于她那睿智而高贵的美本身,同时无论这是否为佐代有意识的行为,这都是佐代对睿智本身的无限向往。i

2、无偿的爱的精神。与其说佐代自觉地舍弃了那些功力的、物质的欲望,倒不如说是那超越了因袭关系的无偿的爱占据了生活中的一切。那充满献身精神的生和死让爱的距离没有界限,并显示出了超越有限个体的永恒性。ii

3、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可以明确的是她所体现的不仅是“忍耐”还有向着某种与“忍耐”完全不同的更高层次的东西所展现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牺牲。我们姑且称其为“献身”。……可以说从佐代的生活状态和作品中所描绘的“献身”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鸥外的某种目的在里面。iii

4、自我否定、无私的精神。《安井夫人》中森鸥外所塑造的佐代否定了体内的自己,可以说这即便不是她自己有意识的行为,也是她向着某种更加超越性的东西进行的自我宣言。而且正是她这种自我否定既无私的精神才使这成为可能。佐代的献身和牺牲正是那种精神的体现。iv

5、哲学者的目光、崇高的目光。森鸥外在佐代身上所给予的共鸣还有另外的东西。那就是“向着遥远方向凝望的目光”。这与《妄想》中老翁所具有的炯炯的眼睛相同,都是期待永远的,绝对的事物的哲学者的目光、崇高的目光。v

这些对安井夫人的赞词似乎没有止境,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安井夫人》中的佐代形象存在着造型不足的缺点。而对佐代形象最为集中的描写莫过于小说中“我”对佐代一生的总结。

佐代是怎样一位女子呢?她冰清玉洁,一生身着粗布陋衣服,侍奉俭朴的仲平。

她不辞辛苦地侍奉丈夫,却从未提过任何要求。她不仅心甘情愿地身着粗布陋衣,而且从不要求居住毫宅大院,也不曾奢求铺张排场,甚至不曾奢求吃美味佳肴,赏奇景趣事。

无人相信佐代不懂奢华,也无人相信佐代恬淡到了毫无物质和精神需求。佐代确实应该胸怀不同凡响的夙愿,其他一切在此前卑如草芥。

佐代希望得到什么呢?坊间贤明人士会说,她希望丈夫飞黄腾达。作为笔者,我也无法予以否认。然而,若说佐代如商人投资牟利一般向丈夫付出辛劳和忍耐,只是未得酬报身先死罢了,我却难以苟同。

佐代必定对未来某物还有憧憬,并在瞑目之前,用她那美丽的视线注视遥远的未来,甚至连叹自己辞世实乃不幸都来不及,甚至没能彻悟自己憧憬的目标究竟为何物。vi

栗坪良树就曾提出“我”的感怀只不过是“我”所固有的浪漫且感性的推测而已。vii此外,小林幸夫也曾进行评价说论者的赞词都是基于“我”的“疑问”和“推定”而成立的,也就是所谓的佐代的“幻象”。viii所以“我”说的劳苦、物质欲望、丈夫的荣达、不同凡响的期望、不幸甚至凝望着远方的视线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可见,无论是哪种佐代形象,都是在基于森鸥外本人的创作意图之上存在的。与其说诸多学者研究的是小说中佐代的形象,倒不如说是在分析研究森鸥外对佐代这一历史人物的再塑造所传达的意图。

森鸥外曾在《历史原貌和脱离历史》的前半部分说到“我在翻看历史资料时,产生了尊重史料“自然”的想法。而且也变得不愿改变它了”但是此后,森鸥外在推进这种历史的自然和“历史原貌”的过程中,渐渐地感到“不喜欢改变历史的“自然”不知不觉中却被历史所束缚了”“在这种束缚之下感到憋闷”并开始思考从这种束缚之中解脱出来。此外,相对于安井息轩的史料,佐代的资料很少,或许任何人都不能描绘出现实生活中的佐代是什么样子。这一点森鸥外也不例外,所以笔者认为针对佐代的描写鸥外通过“脱离历史”的手法,添加了自己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加以创造。因此,上述针对佐代的赞词也只不过是论者们对森鸥外创造的佐代形象进行的分析而已,并非真正的佐代形象。

但是从史典资料《安井息轩先生》中所记载的息轩的封建的妻女观我们还是可以从侧面推测出佐代的大致形象来。

先生并不希望找一位有学问的女人做妻子,对此先生有下面一些主张。

女人如果明知了世间的道理会怎样呢?结果一定是侮辱自己的丈夫,轻视自己的公公婆婆、最后成为一段孽缘。其中就有学习西学的女子。西学不归五伦正道、不注重品性修养、将识得世间道理当作一种学问。其所宣扬的是尊重女子而轻视男子……。女子应该努力做到的是走贞德温顺的道路、做好酒食事宜、织补、针线等家事。ix

从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安静息轩对女性一生及女性的生活方式的见解。并且他所提出的是彻底要求女性遵守三从四德的封建妇女观。而佐代作为拥有这样一种女性观的男人的妻子,可见她必然是与息轩的女性观相符合的女子,既封建的三从四德的女性。笔者认为,森鸥外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有所领悟的才是,而此时正处于“想要摆脱历史束缚”的森鸥外,怎样处理佐代的形象问题就成了难点所在。最终,他对佐代的塑造上采取了“脱离历史”的手法,究其缘由,除了“感到苦闷”外,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便是当时“新女性”的产生。

森鸥外在开始执笔《安井夫人》的时候,对被称为“新女性”的女性解放运动家们的动向十分关注,并于大正三年十三日在《番红花》创刊号上发表了随笔《番红花》,此后更是以O.P.Q的笔名发表了《海外通信》对海外的妇女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介绍。

可见,森鸥外在创作《安井夫人》之时,正处于新女性运动十分高涨的时期,这时以一位女性为题材进行创作无疑更顺应潮流,但是正处于“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矛盾期的森鸥外在佐代形象塑造问题上必然会有所苦恼,历史中的佐代显然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妇女,她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也定然与新女性所追求的大相径庭,因此,若想与时下新女性的主题相协调就要对佐代形象进行重新塑造。相比于安井息轩,佐代的资料相对较少,这也为森鸥外佐代的创作提供了便利。这样一来,就有了“历史原貌”的安井息轩和“脱离历史”的,主动选择自己婚姻的佐代形象。

注释:

i 稲垣達郎.「『安井夫人ノート.「関西大学国文学.1951年.

ii 分銅惇作.「安井夫人(近代小説鑑賞、三).「国文学言語と文芸.1962年 .

iii 山崎国紀.「『安井夫人—超克への意識.「森鴎外—基層的論究.八木書店. 1989年.

iv 津田洋行.「『安井夫人論—その「歴史離れの意味するもの—.「明治大学文芸研究.1981年.

v 浦部重雄.「『お佐代さん考.「愛知淑徳大学国語国文.1983年.

vi《 安井夫人》.森鸥外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453页

vii 栗坪良树.安井夫人—主观意见二、三 [J].1984年.

viii 小林幸夫.佐代的真正面目——安井夫人论[J].1987年

上一篇:妈妈对女儿说的话范文 下一篇:雨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