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9:02:52

青丝结篇1

关键词:沥青自修复,玻璃短丝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embedded restoration agent glass short silk of filling the asphalt concrete repair plan,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filling restoration agent glass short silk release of restoration agent properties, asphalt compaction process glass short wire damage in the test results and asphalt glass short wire damage to finally determine the right glass of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silk short.

Keywords: asphalt from repair, glass short silk

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把产生缺陷时在无外界作用的情况下,材料本身自我判断、控制和恢复的能力称为自修复。

沥青材料在刚开始出现老化或者裂缝的时候,如果在此时就进行修复的工作,则修复的效果要好于完全老化之后在进行修复。使用自修复的意义就在于是沥青在自身发生外界无法感知的老化反应的时候,就能够出发自身进行修复,来充分延长自身的寿命,降低路面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

近年来进行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实验室研究的研究者不少,主要有Little,Kim,和Shen,Kim和Roque,Pronk和Maillard等人。目前,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自愈合能力己被研究者普遍接受。本文研究沥青自修复的可行方案,主要依靠玻璃短丝这一载体,将其中封装入修复剂,并将其嵌入到沥青混合料当中。

用于自修复的玻璃短丝研究

本实验所用修复液玻璃短丝,载体为玻璃短丝套管,用环氧树胶内封修复试剂于玻璃短丝套管内。

1.1 玻璃短丝材料性能要求

1.1.1 玻璃短丝材料性能特点

玻璃材料:高硼硅玻璃管,具有1级耐水性能,1级耐酸性能,A2级耐碱性能

热膨胀系数:(20-300℃)3.30*10-6K-1

软化点(℃):820

玻璃短丝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玻璃短丝分布在骨料颗粒间隙之间,与沥青直接接触,不发生任何反应。由于玻璃短丝不参与铺面结构骨架构成,对铺面的结构特性无直接影响。玻璃短丝的软化点较高,不影响沥青的热稳定性。

1.2用于自修复实验的玻璃短丝制作

1.2.1修复液填充

采用沥青加热烘箱加热沥青修复剂至130摄氏度。将玻璃短丝一端浸没于修复液中,并连同修复液放置于真空抽气机中。抽出空气,修复液将逐渐填充玻璃短丝。当修复液填充至玻璃短丝80%~90%,将玻璃短丝拿出,并横置于阴凉处。

1.2.2玻璃短丝切割与封装

待修复液冷却至常温,可以按照试验所需玻璃短丝长度进行切割。本实验所用玻璃短丝长度分三个对照组,分别为0.5cm,1.0cm,2.0cm。将切割成型的玻璃短丝按组有序排列在桌面上。用玻璃棒蘸取环氧树胶,涂于玻璃短丝两端,使玻璃短丝两端口充分包裹。环氧树脂凝结成膜,并封住玻璃短丝端口,使修复液不溢出。在环氧树胶未完全凝胶之前,将玻璃短丝从环氧中取出,仅保留头尾两端的环氧树胶团。待环氧树胶凝结成胶,刮去玻璃短丝两端多余环氧树胶,并按组收归于一处。

1.3 玻璃短丝修复液释放特性研究

1.3.1玻璃短丝型号

为了研究不同内径玻璃短丝内修复剂的释放规律,实验选用了三种不同内外径的玻璃短丝做对比实验。表1-3-1-1为三种玻璃短丝的型号,图1-3-1-1为电子显微镜扫描的玻璃短丝图像。

(图1-3-1-1)

1.3.2玻璃短丝胶囊修复剂释放特性分析

实验过程

通过压实实验确定玻璃短丝胶囊长度,制作不同内径尺寸且未用环氧基树脂封口的含修复剂的玻璃短丝胶囊

静置该玻璃短丝胶囊,分别观察24h,48h,及72h后修复剂的溢出比例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表(1-3-2-1)为不同内径及长度尺寸玻璃短丝胶囊内修复剂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状况。在长度选择上,其范围都在5-10mm之间。选择这个范围长度的原因在于在压实实验以后剥离出的玻璃短丝胶囊中,长度2mm的基本上都破裂掉了。断裂后的玻璃短丝胶囊除完全碎掉的,以及剩余的玻璃短丝胶囊其长度都在5-10mm之间。所以选择对这个长度范围内的玻璃短丝胶囊进行修复剂释放规律的分析。

(表1-3-2-1)

图(1-3-2-1)为电子显微镜扫描拍照的实验中的玻璃短丝胶囊。

细管4号搁置24小时之后 中管8号搁置72小时之后刚做好的粗管

(图1-3-2-1)

数据分析

图(1-3-2-2)为不同管径玻璃短丝胶囊的平均释放率。图(1-3-2-3)为不同长度尺寸中管玻璃短丝胶囊中修复剂在不同时间的释放率对比。图(1-3-2-4)则为不同管径玻璃短丝胶囊在不同时间其单位长度释放量折线图。图(1-3-2-5)为不同长度尺寸中管玻璃短丝胶囊中修复剂在不同时间的单位长度玻璃短丝胶囊释放量对比。

在不考虑后续实验的情况下,做出定性分析如下:随着管径的增加,修复剂的平均释放率是增加的,单位长度修复剂的释放量也是增加的;相同管径条件下,随着玻璃短丝胶囊长度的增加,修复剂的平均释放率是降低的,而修复剂的单位长度释放量在6~8mm间并没有明显变化,超过8mm后释放量降低。

所以玻璃短丝胶囊的长度在6~8mm间较为有利,此外,管径较粗,修复剂的释放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管径越大,玻璃短丝的破碎概率也就更高。

(图1-3-2-2)(图1-3-2-3)

(图1-3-2-4)(图1-3-2-5)

2填充修复剂的玻璃短丝的沥青自修复技术研究

2.1 玻璃短丝的修复机理

实验所探索的玻璃短丝的修复机理为在沥青铺面将要老化的时候,沥青变得坚硬,同时随着沥青所受应力的增大,当达到沥青的最大受压极限的时候,沥青出现裂缝,随之而来的是会将嵌在其中的玻璃短丝所折断,使得其中的修复剂能够释放出来进行修复已经出现裂缝的受损的沥青铺面。

2.2 玻璃短丝自修复性能评价

2.2.1 评价指标

玻璃短丝的在混入沥青混合料的时候,会经过几个阶段:

1.与沥青混合料共同搅拌,铺在路面上后进行压实;

2.沥青变硬同时使得玻璃短丝紧紧嵌在沥青当中;

青丝结篇2

关键词:青海;高等教育;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位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及实施,青海同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有了空前未有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也给青海地区人才的数量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协调性的分析

青海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2013年全省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07.59亿元,比2012年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0%)1.3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1.12亿元,比2013年增长9.2%。2015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17.05亿元,比2014年增长8.2%。与此相适应,青海高等教育亦得到了较快发展。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70492人,较上年增加4172人,增长6.29%。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青海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保障。{校植根于社会之中,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文化引领,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准确定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对于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一)人才供需存在矛盾。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海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滞后,目前省内仅有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除师资差距外,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过多、理工科应用型专业薄弱等问题,更是青海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青海快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同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根据2015年青海省人社厅正式的《青海省2015年人才需求目录》,青海高等人才供需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矛盾。从数量上看,2015年全省人才需求总量3125人,其中医药卫生类、冶金矿山类、教育师范类、金融财会类等的需求量排前几位。但是截至2015年9月1日,青海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14910人,就业13743人,初次就业率为92.17%高校在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方面还还存在一定矛盾。

(二)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排在前三位是:沟通能力 75.76%、学习能力 66.67%、专业知识 57.58%;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既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我省高等教育在推动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由之路。

综上,青海省人才需求现状表明其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刚性需求是远远大于市场供给的,在人才市场行明显有稀缺,需要从外引进或本地培育两条途径来提高供给水平。从长远发展来看就是要着力发展高等教育。

三、青海高等教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

在推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使高等教育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首先,政府要进行战略导向,并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青海高等教育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我省或地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青丝结篇3

关键词:偶像;青春;坚持;情怀

电影《小时代1折纸时代》由郭敬明的同名小说《小时代》改编[1],是他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小时代1》在2013年登陆上映国内各大院线,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及市场效应,轻松击败同期上映的国产电影《画皮2》,夺得了当年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此后,郭敬明又导演了《小时代》系列的后三部。2015年,《小时代4灵魂尽头》票房突破1.2亿元。至此,《小时代》系列影片票房累计达15.1亿元。无疑,在电影票房方面,《小时代》是成功的。

影片《小时代》不仅在刻画剧中人物的故事,也在试图表现当代大学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从校园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中经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动荡和考验。同时,《小时代》系列电影无论从整体还是单部电影,都做到了故事完整、逻辑清晰。这也是这部系列影片能收获高票房的基本条件。

虽然这部系列影片在市场上收获了成功,却在社会舆论上出现了两极分化,掀起了多次网络骂战,如知名影评人周黎明、专栏作家和菜头、编剧鹦鹉史航等业内人士痛批此片,遭到郭敬明及《小时代》粉丝围攻。

关于这一系列影片的正面评价,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影片风格轻松明快,在青春题材影片中较有特色;二,演员选择上较为成功,如“Hold住姐”谢依霖饰演的唐宛如[2]。 而出现负面评价,主要是以下两点:一,《小时代》重场面轻情节,对浮华都市时尚元素所堆砌的场景过度渲染,而影片情节则显得矫情单薄,忽略了电影的平衡性;二,人物关系生硬,人物形象无法深入人心;三,后期剪辑连续使用蒙太奇手法,导致镜头组接突兀,混乱[3]。虽然负面评价铺天盖地,但是《小时代》粉丝们普遍认为,电影对他们的意义不同,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电影。

这样一部饱受争议电影依然能取得市场的成功和部分影迷的狂热追捧,向我们展示了“粉丝电影”的典型特征:粉丝成为了电影票房的中坚力量。那么,《小时代》系列中粉丝究竟粉的是什么呢?

一、粉丝“粉”的是书

从这部系列电影的观影人群组成结构上我们不难看出,《小时代》粉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同名小说粉丝。这些粉丝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郭敬明青春文学小说的流行风潮的影响,成为了郭敬明作品或作家本人的粉丝。电影《小时代》一经上映,粉丝们也自然由“粉”书转化为“粉”电影,因此我认为数量庞大的小说、作家粉丝是电影取得高票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粉丝“粉”的是书中的人物

小说粉丝不仅在“粉”作品,也在“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顾里,情商和智商极高,理智果敢。学习优秀,家境富有,对朋友真心相待。这样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人,当然会激发青春时期少年内心的强烈向往和认同感。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是遥不可及的,即便通过小说的描写,粉丝的对于人物形象的想象依旧是飘渺、单薄的。电影的上映和演员选择的成功,书中的人物作为粉丝们的偶像,通过电影画面以影像的形式走进粉丝的世界,仿佛从虚拟走向现实。成为了吸引粉丝进入影院无可抗拒的理由。

三、粉丝“粉”的是自己

有的粉丝不只是“粉”故事中的人物,更是在“粉”自己。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由模仿偶像开始的,观察到偶像的行为,自己去做了以后得到奖励,则发生行为的几率增加,这是外部强化。观察到偶像行为的结果得到奖励,自己也倾向于这个行为,这是替代强化。倾向于可以令自己满意的,观察到的行为,这是自我强化[4]。

例如顾里这一形象,穿着奢侈讲究,举止高雅得体,性格果断冷静。这些偶像的行为方式让《小时代》粉丝印象深刻,他们会去刻意模仿这些偶像,向往他们奢靡的生活,惊天动地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友情,从而觉得这就是美好的人生。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美丽的外表,富有的家世,生活在镁光灯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由于现实中自身经济、家庭、环境等客观和主观条件,无法达到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只能在行为上尽力模仿。这是相当一部分小说粉丝的内心经历,因为现实的原因被迫回归到了自己本身的生活状态。《小时代》系列电影的上映,让这些粉丝的想象得以具象化,在观影的同时将自己代入角色,所以部分粉丝很大程度上“粉”的是自己。

四、粉丝“粉”的是导演

很多《小时代》电影的粉丝不只是对影片内容狂热追捧,也是导演郭敬明的铁杆粉丝。知名青年作家郭敬明于2002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一路走来,在写作和杂志出版事业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收获了例如“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第一名”“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第二十七名”等诸多荣誉,也拥有了大量财富。和大多数同龄人对比他无疑是成功的。在青少年时期,很多人都有过成为作家的梦想,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小说迷。他们大量阅读青春文学小说,自己也去创作小说。郭敬明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同他们一同成长,也成为了他们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偶像。郭敬明就像是这些粉丝追梦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前进。当然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中遇到了阻碍放弃了或是失败了。当他们已经告别了青葱岁月,得知自己曾经偶像自编自导的作品上映,势必是要去看一看的。不仅是对偶像的支持,也是对自己年少追逐文学梦想的怀念。

通常粉丝的偶像情结是能够被大众所理解,但是粉丝对于“粉丝电影”的情结不一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偶像情结,这就是一种情感寄托。粉丝电影当中,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绝大部分粉丝走入影院还是针对于导演和电影剧情的。在《小时代》系列电影上映十年前,电影剧本就以青春文学小说走入了文学市场,小说的高销量以及系列连载的出现证明了有大量的作品粉丝和作者粉丝的存在。小说中剧情和人物通过电影具象化,和小说读者想象中的人物、画面的碰撞结合,吸引了大批粉丝走入影院,这是粉丝与导演审美的一次碰撞。粉丝除了追随导演和剧情,以及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的,是追随着自己心中的,想象中通过文字勾勒出的人物。当电影中大量奢华的画面出现在十年前构想的脑海画面中,发生了碰撞的时候,观众会在心中有强烈震撼。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和感觉,那是从未尝试和发生过的爱情,以及从未体验过的冒险和友情,从而从心底里产生的亲近感和羡慕感。对于粉丝而言,偶像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偶像,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只是在基于感兴趣,喜欢,崇拜之后的一种可以坚持下来的精神力量和情感依托。(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本文研究的对象指的就是《小时代》系列的粉丝受众,有评论者将这一系列电影称为“粉丝电影”,本文所谓的“粉丝”、“粉丝电影”仅指《小时代》系列电影及近几年上映的类似影片。

[2]张宝钰.娱评:彻底否定〈小时代〉本身就缺乏客观性[N].天天新报,2013-7-2(10)

[3]白瀛.中国文联报告痛批〈小时代〉“伤风败俗”“矫情而单薄”[N].新华网,2014-3-27

青丝结篇4

2011年8月20日,“南国书香节”(广州),人海如潮。其中有5000人是郭敬明的粉丝,他们都冲着郭敬明的现场签售会而来。涌动的人潮引起了主办方的恐慌,于是他们临时决定取消郭敬明的现场签售会。粉丝们大失所望,团聚在会场迟迟不肯离去。他们时而高声呐喊,时而掩面哭泣。粉丝们拉开条幅,齐呼“小四出来!小四出来!”。此情此景多像一场流行歌手的演唱会。在演唱会前面加个前缀,这个场景就叫“文学演唱会”。

谁是文学演唱会的主角?

每一场文学演唱会都必须有热力四射的主打文学明星出现在现场,这是演唱会的一般操作逻辑。在这个时代,能将一场文学现场活动演绎成一场演唱会的作家通常要具备这两个条件:第一,他的粉丝群必须是涉世未深又激情狂迷的年轻^。第二,他必须在商业流水线上从事文学生产。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作家只有一种类型:青春文学。

青春文学很火,这是零年代(2000-2009年)以来有目共睹的一个文化事实。当我们对这个文化事实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相同的视野:以商业的标准来评判青春文学的热度。这几乎是一种不证自明的逻辑。青春文学无需等待某位文学权威的点头或摇头,市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存在。韩寒曾说不喜欢别人为他的书写序言(事实上他的《三重门》是由曹文轩作序的),不管这人有多“牛逼”。如果不是来自市场的底气,他怎敢出此狂言?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其发行量都超百万册。这是今天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家无法想象的数字。

与数字惊人的发行量相联系的要素则是青春文学作家的粉丝量。“粉丝”是流行于网络世界的一个词汇,意指偶像的追随者(英文FANS)。如果我们对粉丝这个流行语进行话语的社会化转换,它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指“带有某种独特品位和倾向的消费者”。由此不难理解,青春文学的火,是在消费市场中燃烧起来的。在刚刚过去的广州“南国书香节”上,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5000多名郭敬明粉丝涌向会场郭敬明的粉丝们上演了情绪高涨的一幕,呐喊与哭声交织成片。似乎只有在流行歌手演唱会中,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发行量与粉丝量似乎构成了正相关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粉丝量是自变量,发行量是因变量。这种由粉丝量主导的文化气候不仅仅适用于青春文学,而且影响了当下一切文化领域的生产决策。笔者曾与一位出版社朋友探讨过图书印量的问题,得知编辑在判断一本书的市场前景时通常会参考一类数据:作者的博客或微博的粉丝量。

青春文学为何这么火?

理解了发行量与粉丝量的关系逻辑,我们就可以更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为何青春文学比其它文类更具有粉丝效应?而不必漫无边际地讨论“青春文学为何这样火”。

国内文化界实际上已经多次探讨过这个问题。评论家李少君认为,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青少年已成每个家庭的消费主力,只要是青少年喜欢的东西,就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种来自消费主义的观点是极具说服力的。围绕着这个核心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两个现象的描述:

第一个现象是关于“青春文学”与“”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文学的“火”与的“冷”几乎是两重天。零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当下文学现状作出了“衰微”的基本判断。这个判断的对象实际上是指。的读者已大大萎缩,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成人们已经在零年代以来日益疯狂的货币游戏中成为忙碌的生产者,他们几乎忙碌到失去消费的能力。这就导致中国文学的消费主体集中在如下两个群体: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和极少数的文学精英。这个消费结构特征甚至可以用来描述当下中国的整个市场社会:琳琅满目的商品瞄准了青少年,少数的奢侈品为富人准备着,而这个社会的生产主力却陷入了消费的疲软状态。

第二个现象是关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零年代的“青春文学”的历时比较。八、九十年代虽然出现了青春文学的热潮,如八十年代曹明华的散文集《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一共销售了800多万册,九十年代汪国真的诗集均发行十万册以上,但在那个时代,始终没有出现青春文学作家群。零年代以后,青春文学作家大量涌现,且呈风格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这表明零年代中国社会不仅出现了“青春文学”这个市场类型,而且在青春文学市场内部发生了进一步的细分。在这个细分过程中,粉丝与偶像的关系被准确定位和组合,青春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结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尽管当下没有哪一部青春文学作品的发行量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相比,但就粉丝与偶像、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零年代显然要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稳定性。

文学演唱会中的新经典机制

虽然青春文学热火朝天,却有许多人对其忧心忡忡。一种普遍的忧虑是:在文化工业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青春文学作品,大多是一些浮华的快速消费品。这些作品多是昙花一现的文化泡沫,很难对中国文学的经典化进程作出实质性的贡献。这种担心不仅仅是一部分主流作家的单向度价值判断,实际上也得到许多青春文学作家的积极回应。郭敬明在2011年香港书展上透露了他的转型意向:从青春和梦幻的写作转向人性深处的探索。我们似乎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郭敬明正在向“”的经典化标准靠近。

中国传统的观点认为,经典的诞生,是在时间流逝中自然淘汰的结果。但是现代文化学研究表明,精神产品的经典化过程总是被置于一个时代的特定的人为传播机制中进行的。以“红色经典”为例,它们是在自上而下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中诞生的。这就启发我们对这样一个问题作出想象:在这个商业统治时代,青春文学的粉丝效应是否已经内在地包含了一种经典化的机制?

大众传播是商业统治时代的核心传播机制。而青春文学无疑被纳入了这个机制的核心。我们可以不完全列举青春文学几种常见的大众传播方式:畅销书出版;举办读者见面会(类似于歌手演唱会);联手举办青春文学杂志(类似乎于明星组团);签约经纪公司,进行明星化包装(手法仿自娱乐界),如此等等,我们可以用“文学演唱会”来统称这些传播方式。

红色经典作家的经典地位是在政治化的群众运动中获得论证的。似乎我们可以依此推断:青春文学作家的经典地位也可以在“文学演唱会”中进行求证。这样,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青春文学的经典化路径:先是在商业化的大众传播中进行人气竞赛,获得通往经典化大门的入场券,而后向“”的价值预设靠近,创作出经典作品。

青丝结篇5

杨晓阳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今天的画展开幕式和研讨会开的非常成功,参加人员都是专家,大家谈的比较透彻,对李青还是有所了解的。李青在本科、硕士及赴日本留学阶段都是从事美术实践的,从他第一次举办画展到今天的展览,我都在现场。1986年李青从日本回国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一次个展,大部分作品的名称都是我给起的,我对他的艺术历程非常了解。李青在博士阶段是对丝绸之路美术的理论研究,因而,他在美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及美术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和成就,我们推崇这样的具有引领作用的美术家。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人才为国家战略的发展和民族艺术的复兴贡献力量。李青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丰富多样,涉猎面很宽,有绘画,有书法,有传统的,有当代的,有水墨的,有综合材料的,还有理论著作,在这多样的类型交错中,他同时经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以为他走了,他一会又回来了。他同时展开许多研究方向,不停地反复研究探索,这种状态的确与众不同,这也是他的一个艺术特征。另外,我要说一种现象,就是总体而言,陕西画家不爱出门,对于国内外艺术交流兴趣不大。陕西画家不说别人好,外地画家在陕西办展览获得好评的很少。但是,陕西画家也不说自己好,也不多在外地举办展览。这种现象值得思考,其得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及城市建设发展很迅速,相对而言,陕西画家是否还有些封闭?在李青举办这个展览以前,有些人仅知道他是个搞理论的,大多数人对他的创作一无所知,但是看了他的展览之后,大家都说很好、很震动、很震撼。我将这种现象提出来,仅供大家思考。

张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明辨笃行、外师造化、跨界贯通、笔墨意象构成了李青书法与绘画的关键词。明辨笃行蕴含着李青书法与绘画的学理深度;外师造化呈现出李青书法与绘画的传承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跨界贯通显示出李青书法与绘画的路径方法;笔墨意象反映出李青书法与绘画的审美意念。从李青的书法与绘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地域风格与艺术风格的高度统一。

郭线庐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李青是一位执着的艺术教育者和实践者,他指导有大量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艺术,对此他进行了长期的、多角度的考察、实践和钻研,完成了许多国家和省部级相关课题,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果。在艺术创作中,他数十年来长期深入丝绸之路沿线,扎根生活、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述和解读他对生活、对丝路文明的理解和感悟。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艺术创新者。他年轻时曾在日本学习,其毕业作品曾获得高度评价。多年来,他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创新的状态,从这次画展的作品可以看出,李青在继承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日本乃至西方艺术的表现元素,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景况下,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境,这对于当下的艺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李青的作品有一种关于丝绸之路意象的构建,他的画面看起来有厚度,有看头,你能读进去。他是一位综合型的艺术家,他既是学者,又有很好的绘画功底,同时他还有设计的理念。他的画展为我们思考在当下全球化、跨文化时代,中国画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定位,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另外,仅从艺术表现而言,我曾看过一些南方画家的太行山写生展,我对他们说,你们最大的特点是把铜墙铁壁画成软绵绵的棉花团了。他们的笔墨技法没有问题,画江南小景很好,但画西部大漠、画黄土高原、画戈壁太行还是不行。这个工作还是需要像李青这样的西部画家来做,这是一个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的问题,不仅仅是个技法的问题。

孙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在李青画展之前,我曾看过他的画册,但是看了原作之后,还是很震撼。中国书画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汉唐时期比较强悍昌盛,到了宋元明清之际,绘画开始进入文人画时期。文人画是一个很阴柔的东西,名家大多都集中在江南或内地,长安以西的画家就很少了。我在西北生活工作过,那种一望无际的雄壮山川,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几乎没有被表现过。从石鲁、赵望云之后,尤其是近些年来,逐渐有不少画家开始关注和表现西部山水,我认为这是当代美术中一个重要现象。李青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对丝绸之路人文历史和西北山川自然的热爱,呈现出一种由衷的感情流露和文化情怀。作为一位学者,李青在艺术气质、艺术表现和艺术品格上都与众不同。他的作品雄强、浑厚、大气,具有开拓和创新价值。我个人认为他的书法真的很厉害,我没有想到他在书法上下了这么多年的功夫,不比他的绘画下的功夫少。我自己也是多年都在写字,我知道这个艺术的难度。这种独特的艺术和一般的创作不同,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个性的表现,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它不仅与个人的学问、品格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高度的技巧。现在的书法界很多人没有将书法当作艺术,仅仅停留在写字匠的层面,并且十分功利化,画界也有这种情况。看了李青的书法作品其感受全然不同,他有很过硬的童子功,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大气雄强的艺术气息,其内容也都与西域大漠和丝绸之路有关,其风格与他的绘画也是一致的,确实了不起。从李青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创作中,一定不在乎什么参展、获奖或其他利益价值,应该坚持走这种道路。书法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它应该回归到纯艺术中,只有这样中国书法才能有它的前景。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青和我是同行,我研究印度美术史,他研究丝绸之路美术,以前还不知道他是个画家。看了他的丝绸之路系列绘画,使我感到非常亲切和震动。有些遗址我也去过,他不仅将丝绸之路历史遗迹表现得非常真切,更重要的是他表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东西方贸易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李青的绘画从题材到技巧恰恰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精神。他的题材多取自丝绸之路遗迹,他多次去实地考察,表现的尤为深入。当代中国画家在表现丝绸之路方面,其内容大多仅仅停留在甘肃、新疆境内,而李青的丝绸之路绘画将题材延伸到中国境外,尤其是印度、阿富汗、西亚、罗马、意大利以及尼泊尔、柬埔寨等,这样一个丝绸之路文化圈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可以说是空前广泛的。他还写过很多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著,虽然我没有读过,但知道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对丝绸之路有考察、有研究,从而奠定了他的丝绸之路绘画的坚实基础。在表现技法上,他的绘画并不是单一的写实风格,而是将西画的写实元素与中国画的笔墨写意联系起来。他具有扎实的学院派绘画功底,但他并没有完全沿袭写实的风格,而是将写实与写意、传统与当代有机地融合起来,这一点尤为重要。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现代构成的艺术因素,有些作品大胆采用综合材料,颇具艺术张力。总之,我认为李青的丝绸之路绘画本身就体现着丝绸之路的精神,体现着东西文化交流的精神,这对当代美术家的创作观念、题材的选择及技法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高天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看了李青的丝绸之路画展,我的感受是两个字:震撼。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学者能画这么多画,我觉得不可想象,这说明他是一个才情四溢的人。从展览的作品来看,我们会发现他的表现手法丰富而多样,有写实,有写意,有传统手法表现,也有现代技法的借鉴;从类型上看,有水墨画,有书法,还有综合材料绘画及学术著作。这样一个展览充分将李青的才华整体展现出来,它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绘画展览,而是一个研究型的学术展。他的探索与研究,为当代丝绸之路绘画创作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丝绸之路在当下是个热点,许多画家都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现,但是,仅仅停留在题材的转换上还是不够的。我注意到,李青在绘画上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一种如何准确表达丝路精神的可能性。这无疑为当下丝绸之路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启示。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能用丝绸之路做画展名字的人,我想一定是很有底气的人,因为丝绸之路所包含的文化含量丰富而博大。李青是美术史学界很有知名度的一个学者。据我所知,在学术研究中,李青长期以来都在挖一个丝路美术的学术深坑,坑挖深了其体会就不一样。今天看了他的画展,我认为其特色即是将学术研究与美术创作融为一体。目前也有许多理论家举办画展,但大多是即兴之作,写文章写累了,逸笔草草画两笔。但是李青的作品不属于这种范畴,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和单打一的画家一比高下。我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画作,我感到他将学术与艺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这应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苏士澍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青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美术创作与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这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他20余年来所创作的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水墨画及书法作品,这不仅是他在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展示与回顾,也是他在艺术实践中从探索走向成熟的起点。

王仲 (著名美术理论家)

李青是我敬重的学者之一。30多年来,在丝绸之路的大漠、雪山、戈壁、草原和星罗棋布的历史人文故地,都留有李青雄健的足迹。在丝绸之路这一宏大的历史命题中,李青将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融为一体,进行开拓性探索。他既是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专家,又是形象表现丝绸之路的艺术大家。在当代“一带一路”国际大战略背景下,自然更显李青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光彩和作用。

皮道坚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我和李青相识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他在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和美术考古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另外,他很早就投身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实践。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青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我就看过他的作品,那时候我就感到他不满足于沿袭传统中国画的老路,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艺术表现语言。从他现在所创作的丝绸之路水墨画来看,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李青是用中国特有的水墨语言和笔墨方式,来表达他对时代的感受,表达当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在艺术实践上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这种画风和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学术素养关系非常密切。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有当代的形式美感,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视觉震撼力。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馆长)

我与李青神交已久,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他在艺术上的走向。我读过他的许多论著,对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果是十分敬佩。他的丝绸之路水墨画具有一种历史的穿透力,这种艺术力度与他学术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十年来,李青一直在探索传统水墨画向当代水墨画的转型难题。他所创作的丝绸之路水墨画不但具有传统水墨艺术的神采和韵味,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丝路大漠的精神和当代人的情怀,形成了传统艺术和当代文化有机契合的表现语境。

戴士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青的水墨语言既有传统功力又显生机勃勃,充满时代感和当代性。这对我们的油画创作都有一定启发。

陈卫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看了李青的作品,其气象苍茫浑厚,又似有诸多内涵和故事蕴藏其中,耐人寻味。其书法落落大方,气度不凡。他将学者的知性与艺术家的审美情怀融汇一炉,彰显出一个学者的绘画特色。

张立柱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我和李青是同学,我知道他是一个天赋和才华极高的人。他的艺术涉猎面很广,包括书法、绘画和理论。一般人仅仅涉猎其中一类都难有成效,而李青在这几方面都做得很好,很有成就,他是我们这一届同学的代表和骄傲。作为老同学,我希望他在今后的创作和研究中,能够凝聚重点,再创新高。

范华 (陕西国画院院长)

李青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数十年来他执着于学术研究和美术创作,彰显出较高的艺术才华。这次画展的举办,代表着当代学院派画家对中国画的一种思考和探索。其作品凸显了中西艺术交融的特征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

赵权利 (《美术观察》副主编)

我和李青相识甚久,过去看过他的一些画作,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并且知道他外语很好。但是我还从未看过他这次展出的系列的大幅原作。这些作品以丝绸之路上的大漠、雪山、石窟等为题材,在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真切地表达了他对丝绸之路文明的感受。其作品超越了表象的真实,蕴含着一种深层的文化意识,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激情。他是一个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都投入到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人,令人敬佩。

徐亮 (《世界艺术》主编)

李青的丝绸之路画展是他多年来艺术实践的一个回顾性展示,同时也是他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交差互补、有机结合的创新实验。自1985年至今,30年来李青在艺术创作中经历了学院派、现代与传统和当代艺术的历练,最终走向了具有深层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的意象表现路径;在美术史论研究中,他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兼及文化批评,已形成了基本的学术格局和特征。这种融汇历史与现实和理论与实践的艺术抉择,乃是他生命情怀的自然表述。

陈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青丝结篇6

青龙镇贸易航线

远达东北亚东南亚海域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青龙镇设置于唐天宝五载,是文献记载中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市镇,其历史具有多重意义。

从区域社会历史来看,青龙镇历史比较悠久,是江南市镇的先驱和典型。作为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市镇港口和江南经济枢纽之一,从青龙镇出发的航线远达东北亚、东南亚海域。由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青龙镇发展较快,领先于其他江南市镇群体。同时,青龙镇本身具有早期的新兴城市萌芽色彩,并具有发达的经济文化成果,是上海的骄傲。

特别是到了宋代,青龙镇向城市发展的趋向已经非常突出,不仅当地经济发达,税收担当不断提升,都市文化形态的萌芽也伴随出现。从考古勘探结果看,宋代青龙镇聚落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是唐代的4倍,新的桥梁不断营建。监镇赵彦在任上创建镇学、建设市容,士绅精英辈出。

方志记载,华亭县城镇有60坊之多,其中青龙镇就占到36坊。当地还有瓦市勾栏等演艺娱乐场所,酒楼商铺一一涌现,代表了典型的城市化生活方式。近年来发掘所见的大量陶瓷,来自越州窑、长沙窑等畅销国内外、驰誉丝路的名窑。

不过,由于水文地理环境变迁,其所临近的青龙江和顾会浦虽经数次疏浚仍逐步淤积,最终导致贸易活动衰落。加之人口规模有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青龙镇最终没有成为县城,失去了发展成为城市的机会。

市镇港口兴衰

划分对外交流两个阶段

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地位角度来看,青龙镇在唐宋时期就参与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晚唐以来上海乃至长江流域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和贸易集散中心。这一时期,繁华的青龙镇上甚至有外国侨商居住。

青龙镇是上海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曾带动整个华亭县,并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江南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方志记载,青龙镇曾有不少寺庙,曾建有3亭、7塔、13寺院,并建有供奉妈祖的圣母祠。最新的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当年曾经充当航海航标的青龙镇隆平寺塔高达48米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名僧清拙正澄元代时期曾住松江真净寺。当时,许多日本入元僧集于他的会下。清拙正澄开创的“清拙派”,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之一。

事实上,古代上海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青龙镇港衰落和上海港兴起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上海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活动以市镇港口为中心,后期则以港城为中心;前者以青龙镇和宋朝后期的新市镇为支点,后者以上海县及其港口为主要支点。在上海镇兴起以前,青龙镇支撑和主导了几百年的上海丝路贸易活动。

结合青龙镇的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成果,上海地区拥有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晚唐以来瓷器丝绸和其他商品贸易的始发港,还是宋元明清东亚文化交流中心及佛教交流重镇。对于上海而言,凭借青龙镇等参与丝绸之路交流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而且也得以驰誉远洋、名闻中外,以至于为包括东印度公司在内的西洋势力所觊觎。

崇明宝船港遗址

见证上海参与郑和下西洋

实际上,上海地区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不止青龙镇一处,还有超果寺遗址、宝山烽堠碑、崇明宝船港、松江天后宫、崇明天后宫(净律庵)等。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有的只存地名,缺乏遗存,有的面目全非,经过历朝历代重建改建,有的仍有相对完整的古建筑。总的来看,这些遗产、遗址、遗迹、遗事都值得保护、开发和利用。

方志记载,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刘家港口条件发生变化难以停泊大船,郑和船队一度选择当时的崇明西沙天后宫前面的宝船港作为停泊地。虽然宝船港遗址具置仍需要研究,但毫无疑问是上海直接参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历史见证。从多种历史文献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还有一些来自上海的军人和医生。这些人的事迹和影响资料目前还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发掘。

今天在高桥保存的宝山烽堠碑,也是郑和下西洋及古代海运的重要历史资料。有人认为,宝山烽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行船灯塔。刻在上面的明成祖御制铭文,记录了明初利用烽堠为上海周边导航的

情况。

上海历史上还有多个天后宫址,现存松江天后宫保存了自河南路原址迁来的楠木殿,是上海天后宫建筑遗存硕果。崇明也有一处天后宫遗址,即净律庵,创建于宋朝,亦有700年历史。据传,这是崇明第一座神庙,其西向面临施翘河渔港,南侧临长江,供奉天后“妈祖娘娘”,受到渔民崇敬。渔汛期间,常有庙会,买卖海产品的人群与敬香还愿者摩肩接踵。

规划利用历史遗产

深化“一带一路”纽带联系

以此次青龙镇遗址考古为契机,上海可以全面、系统地规划本地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的维护和利用,建设一批新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等,加强相关文化产业建设,让历史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为现实和时代服务。

可以考虑在青浦区或在市区结合出土文物,以青龙镇遗址出土陶瓷文物和隆平寺塔地宫为主要展示,建设上海丝绸之路历史博物馆。同时,建设青龙镇遗址公园,再经由专家论证后,可按照宋代风格复制重建青龙镇古寺和寺塔,重建古镇坊包括古侨商区等,以供学习、教育、宣传和观光。

崇明天后宫更有必要重修,可在现有庵寺旁重建天后宫,建立海洋文化博物馆和古代西沙宝船港码头复原展示区、崇明宝船港丝路遗址公园,并在公园内适时举行纪念1424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停泊崇明的活动。为此,还可建造郑和宝船模型、郑和塑像,以积极弘扬我国航海文化和上海海洋文化,进而与“一带一路”形成紧密的历史纽带联系。

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船队出海立功的人群中,有一批来自上海的大夫。经考证,包括陈常、枫泾人陈以诚、华亭人吴仲德等。建议在市区或这些历史人物的家乡建立传统中医文化博物馆或纪念馆,并立塑像以纪念他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传播中华医药文化、开展中外友好医药交流的事迹。

此外,松江人沈度是明代书法家,在郑和下西洋带回长颈鹿之后,还创作图文上献永乐皇帝。他的《瑞应麒麟图》是我国古代书画的精品,更是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联系的重要佐证。像这样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后人注重整理文献、搜寻资料并多多宣传。

青丝结篇7

既然是木材,第一联想到的用途就是做家具,但自古以来,阴沉木制成的家具极为罕见,而特大器型则更是稀有。不过,令藏家欣喜的是,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金丝琥珀木正在成为制作孤品和特大型家具的不二之选。

如今,曾主导开发松江新城英式风貌区之泰晤士小镇的何青先生,其开设在泰晤士小镇917号的亘古斋,正在成为国内唯一的金丝琥珀木展示和制作的企业,而在何青的精心设计下,金丝琥珀木也正在开始一番精彩绝伦的涅重生。

古今结合的神奇工艺

走进亘古斋的金丝琥珀木收藏展示馆,特大孤品器型比比皆是,有高270厘米宽135厘米的顶箱柜;长295厘米宽128厘米的独板雕花写字台,长270厘米宽116厘米的独板大书案;长215厘米宽108厘米的罗汉床和直径180厘米的大圆餐桌等,金丝琥珀木之家具藏品魅力扑面而来。

仔细打量一番亘古斋的金丝琥珀木孤品,不难发现,中国古典的木作工艺在此得到了重现。就拿传统的榫卯工艺来说,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依据家具设计图样,全面考虑了榫卯的粗细紧密和力学平衡的合理性,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组合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合牢固的一个整体。”接待人员一边展示着这些孤品器型的关键部位,一边对我们解释。

在何青看来,榫卯结构的金丝琥珀木家具,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联体,材质一致,结构紧密,不易松弛,扎实稳固,经久耐用。

同样,可别小看了这些“大家伙”的细节工艺,一样毫不含糊。从柜门到柜腿,处处都有着传神且精致的雕花,有梅兰竹菊,也有琴棋书画,通灵中传递着中国古典工艺的神韵之美。“木作是中华一绝,恐怕世间难以找出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工艺行当。看过去那些木作精品,无不蕴含着工匠炽热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每个制作细节既是艺术文化的回望,又是现实生活的延伸。而雕刻一件金丝琥珀木特大型家具,需要整整一年。我们踏破铁鞋,终于在浙江东阳找到了一位大师,祖上世代皆为名匠,手艺精彩绝伦,由他亲自操刀,把金丝琥珀木的天地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何青表示。

整整一年的雕刻,绝对是个大工程。据何青介绍,这位大师初看到金丝琥珀木的白坯时,也是惊讶了好久,感叹自己多年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阴沉木,因此,传统的图案如何搭配就成为了“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好在大师经验丰富,充分结合了金丝琥珀木的大气和灵气,将传统图案巧妙结合,给世人打造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精品。

古已有之的传统瑰宝

阴沉木质地坚实厚重,耐腐性极强,我国古代人民利用阴沉木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逸周书・王会篇》记载,早在公元前1027年西周成王时期,阴沉木已成为贡品并主要用于名贵棺木。阴沉木又是上好的雕刻材料,由于其介于木石之间,雕刻起来手感上佳,雕刻出的作品上油后或黑里透亮,或黄中渗红,质感非常强,很适于表现细腻传神的作品。也正因阴沉木种类繁杂,而成大器者很少,因此,用于制作雕刻及根艺品多,很少用于家具的制作。

“阴沉木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而应将之列为珍宝的范畴。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苑,就藏有巧夺天工的阴沉木雕刻艺术品,其珍贵的程度远非一般木头所能企及。”据亘古斋接待人员介绍,1990年代前出土的阴沉木,民间多用于打造桌椅。因阴沉木形状各异,数量稀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自1990年代末以来,阴沉木的工艺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深埋地下数万年的新西兰贝壳杉,是我眼中制作特大器型家具的最好选择。”何青自信地说,“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发现贝壳杉的可加工性非常好,是良好的车削用木材,加之开榫、钉钉、胶粘和表面处理的性能都不错,就尝试制作了一些特大器型家具。”

前无古人的大胆尝试

古有“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民谚,道出了古代阴沉木最大的用途。

那时候,人们信奉神灵,认为玉石等天地精华的凝结物可以辟邪,于是将色泽深沉不惧水的阴沉木,视为驱邪镇魔的宝物。因此,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都喜欢将阴沉木器物与艺术品视为镇宅之宝,更有甚者,将阴沉木作为棺椁用材,以求保佑躯体与灵魂的平安。特别是明清时期,阴沉木成为帝王建筑殿和制作棺木的首选之材,清代帝王更是将其列为皇室专用之材,民间不可私自采用。

何青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亘古斋用的材料,都是在地下深埋数万年的新西兰金丝琥珀木,而制造明清家具藏品在世界上尚属首创。”在何青看来,这种穿越了数万年的珍稀古木制成的家具和艺术品,必定会成为藏家新宠。

传说中的凤凰,每500年就要投身于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它们的躯体也由此得以重生。同样,亘古斋在深埋地下多年的金丝琥珀木上精雕细刻,通过结合中国传统的木作工艺,让原本就有灵气的神木也经历了一番涅,于世人面前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可贵的是,金丝琥珀木的材质决定了其制作特大器型家具的价值,由于材质体形大、质地亮丽和极好的可加工性、稳定性,用其制成的艺术品、家具、根雕等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其增值潜力无疑相当可观。

Q&A

何青访谈

金丝琥珀木有哪些特点?

何青:总体来说,金丝琥珀木具有耐潮、耐蛀、耐腐,且有香味、油性重等特性,我们可以把金丝琥珀木称为“神木”,因为其兼具木之性状与神韵,因此也是避邪、纳福、镇宅的宝物。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更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如何看待金丝琥珀木制作特大器型家具的前景?

青丝结篇8

喜欢怼粉丝的耿直Boy

“互怼,这个是我们关系好的证明”

去年在会上第一次见到王青,我们被他的人气震惊到了。活动结束后的随机采访中,更是被粉丝们的一百种“安利”打败,于是促成了上一次的封面。再见到王青,他在娱乐圈闯荡了一年,已褪去青涩,口中的世界也不像从前那样简单直接,多了些不一样的色彩。然而同样的是,他依旧是“闺女”们心心念念的好“爸爸”,不像从前脸红着喊闺女,如今他开启了与粉丝互怼的相处新模式。

“你们可能太闲了!”王青在某活动现场看到几个眼熟的粉丝,当主持人问起看到粉丝的感受时,王青脱口而出,粉丝们哭笑不得。“其实每次听到她们说,青哥,我要考研了,或者努力做什么工作,我都很开心,你们终于有事儿做了。”与不少小鲜肉人气偶像不一样,王青不愿意喜欢自己的人成为专职粉丝,他希望“闺女们”有梦想可以追,和他一样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在王青的世界里,喜欢二个字会让人变得盲目,“因为喜欢会让她们规避掉一些东西,比如喜欢就要翘课……因为我耽误学习绝对不行!”看他的表情里,真的带着“爸爸”的严肃模样。

和追星的粉丝一样,王青本人也是一个“追星族”,做了艺人之后,让他实现了很多小时候的“梦”,见到很多曾经的偶像,“不过和粉丝也有不同,宝仪姐他们是我的工作搭档,哈哈哈。”说着,开始回忆起录制节目的种种,发现做艺人对自己来说真的是“神奇”的工作,能把一些“不可能”变成现实。浏览王青的微博,一半的点赞都是岳云鹏和德云社种种,更是把郭德纲和于谦视为男神,印象中该走偶像路线的他画风经常“跑偏”,时不时就甩出个段子。正是因为自带“幽默细胞”,王青获得不少综艺节目的青睐。在录制《耳边疯》时,他是在线观看人数最多的嘉宾,客串主持《十三亿分贝》更是引来众多粉丝互动,在前辈们的鼓励下,他努力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拿起话筒,回到了主持的老本行。“我当时特别紧张,大老师就告诉我,你别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就是念口播的。”虽然有点带着怼他的意思,但这样独特的“安慰”方式反而让王青放下负担,站在舞台上帅气亮相,一鼓作气念完所有台词。

习惯了互怼模式后,王青也开始放下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处事是个男人,眼里藏个男孩。”粉丝“玄机”如是评价,其实也算贴合我们看到的王青。谈笑时一副少年模样,说到眼前的事业与未来的迷茫,又秒转成熟。真实的王青和我们身边的很多男孩一样,时而叛逆,时而大胆,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像他这样走红不久便能反思并寻求改变的人并不多。这个“实力宠粉”的少年,赢得粉丝的爱后,要想真正在娱乐圈站稳脚跟,还是要有傍身的作品。王青也深谙此理,他在不断沉淀和学习,丰满自己的羽翼,厚积,然后薄发。

进击的“新演员”

“只要机会好,我都愿意去尝试”

本刊此前的视频中,王青提到“今年的工作重点转到影视”,这一句也被不少粉丝划为重点。出道至今,王青的代表作品除了音乐和舞台剧,只有两部网剧,告别了“网”红时代,王青的个人发展成为很多“理智粉”的讨论内容。“要真正进入演艺圈,青哥还是要有一些作品,另外也要慢慢摆脱自己的总裁人设,努力磨炼演技。”粉丝“青红”写道,当然,也有粉丝持相反意见,“红不红顺其自然吧,反正他有商业头脑,也可以做老板。”粉丝系偶像王青并没有因此陷入两难,他清醒地知道演员需要有大量的阅历和实践,而他自己才刚起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十三亿分贝》上还有些放不开的王青在新节目中开始释放自己。“做开场主持人的时候特别紧张,给了自己很大压力。”但后来的表现证明了自己还是有基础和积累。和综艺差不多同时进行的是当时的作品《无限斗界之暗夜双龙》拍摄以及新专辑录制。去年底新专辑《十二月》,不仅尝试多种曲风,也在单曲MV中一人饰演多种角色,霸道、妩媚、炫酷、邪魅,上演了一出完整的“独角show”。但之于王青,歌曲中的表演并不过瘾,拍一部好戏才是他的愿望。“有好的机会,无论什么样的剧本和角色,我都想尝试一下。”作为演员,王青不希望给大家留下固定的荧幕形象,他珍惜每一个机会去挑战自己,也在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新角色。

等待的同时,王青投入到新节目的录制,“本来是美食节目,但做成了冒险类节目。”在泰国吃的经历让王青实在难忘,虽然明知道这道美食难寻且营养价值高,但耿直的他还是摇摇头“真的很难啊。”除了“生存挑战”,录制期间,紧凑的行程让王青真正躺床的时候都是夜里两三点了。“虽然节奏很紧,但这趟旅程对我来说挺棒的。”进入演艺圈的这一年来,王青已经慢慢接受了这种“苦中作乐”的日子。他还在这种忙碌的节奏中坚持健身。“没准哪次拍戏就用得到了!”去年成功减肥50斤,今年就练成了肌肉男,时不时微博发下福利都能撩动一片少女粉。而这些,只有他自己明白,积攒和努力都是为了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演员,能靠人庖徽笞樱如何让人气不断积聚,还是得靠后期的作品发力。

沉淀成长的“爸爸”老王

“不只是简单,要做一个真诚而不简单的人”

正在拍摄的真人秀节目让王青收获颇丰。除了真的吃了“美食”,还结识良师益友,有了新的人生感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是组里的问题少年。”当我们以为是年龄小所以随便说说时,他一脸正经地表示“不是年龄小,是真的问题多”。在曾宝仪、刘维、陈瑶这些旅伴当中,王青算是出道时间最短的,还没有完全适应圈内节奏的他因此暴露出一些前辈眼中的“常见问题”。

“我不太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时都是自己,所以处理事情都很简单。”从小就一个人“独”惯了的王青,习惯了所有事情一肩挑,乍一进入组里,才发现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有交集,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宝仪姐会教我怎样处理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对待生活。”从前被粉丝们叫“地主家的傻儿子”,如今王青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傻”:“我之前就是做事太简单了,有点傻,心里想说什么是什么,以为这样大家会理解我。”但事实却是不可避免会招来误解。“马东老师告诉我,真诚不是坏事儿,不要把自己包起来,但凡事讲究方式方法,要做一个真诚而不简单的人。”这句话似乎成了真理,已经植入了王青的记忆深处,他时刻紧记这几个关键词。

之前聊天知道王青曾经有着“老干部”式的作息,但看了他MV的人应该会发现,这位年轻的人气偶像把“老干部”气质发挥到了极致,害羞的舞步和无处安放的双手竟让人觉得有些“呆萌”。拿起手机,他可以瞬间投入到时下流行的游戏中,放下后就立马回神到和我们的对话中,而且人生哲理和自我反思不断,时而还带着对粉丝们的“叮咛”。但对他来说,可能“鸡汤”喝得再多也不如多看几本书走几步路,“我的思想不够成熟、容易浮躁,没沉淀下来。”王青握紧拳头告诉我们,结束后就要去图书大厦“充电”。对于艺人如此耿直地剖白心路历程,工作团队一开始是有些反对的,但看了全部对话后反而接受了,他们也在和粉丝一起见证着王青的成长。

上一篇:怎样才能成功范文 下一篇:谁让我爱上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