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时合变范文

时间:2023-10-22 12:09:22

通时合变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索赔

水利水电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该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由于水利工程在设计以及工程建设上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变更修正。另外,由于其工期较长所涉及的专业科目较多,所以更加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难以预测,会使得施工条件、设计计划以及工期长短发生变化,所以施工单位要想顺利、有效地解决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就需要了解合同变更和索赔的技巧。

一、施工合同中变更索赔时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1.收集证据相对困难合同的变更索赔将直接关系着业主的经济利益,索赔款项是合同外的支出,所以只有存在明确的证据,业主才会立项批准。依据订立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想使得变更索赔的项目得以立项,就必须在会议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业主或监理指示的前提条件下,结合施工单位上报文件、现场查验确认单以及工程联系单、技术核定单等具体证据。另外,监理人员还要上报工程量统计表、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资料等。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作业自身具有连续性,所以对于大多数变更项目的相关资料来说,都是需要在具体实施以后才能进行补充。一旦证据没有及时地收集起来,因为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现场的改变,将很难进行事后补签。

2.工程合同内的施工量的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在水利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较为复杂而且极易发生变化,如果想要确定工程量的合理性,就必须对其进行缜密的分析。另外,由于实际的施工技术人员难以详细地了解施工合同,而且对于合同的变更条款也不能及时地了解,3.项目难以通过审批针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业主不是合同变更索赔项目的主要处理人。要想进行变更索赔,首先应当报告监理单位,只有监理人员确认并出具初审意见后,才能进一步交由业主。除此之外,在进行变更索赔项目审批的过程中,监理人员的意见将会影响业主的意见。如果监理人员持否定态度,业主也将予以否定,如果监理人员给与肯定意见,业主会在其给予的条件的基础上加以扣减,因此,要想完成变更索赔项目,是非常困难的。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合同变更与索赔的对策

1.科学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变更文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合同变更时,应当及时的编制变更报告,并且充分分析外部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另外,不仅要依据工程施工的设计图来制定合同的条款,还应当对可能发生变更的条款进行充分地分析,对于工程中的费用要进行合理地标价。在合同变更的过程中,一旦工程量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就需要依据变化及时地调整合同的价格,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时,合同双方要及时进行协商,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让监理工程师制定合理的价格。2.确认施工合同变更项目,制定方案如果想要变更施工合同中的某一项目,合同管理方应当进行实地的检查勘探,查看变更项目,具体检查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等,以此来确认其是否需要变更。另外,还应当查看工程的规模,管控好工程单价,避免单价偏高而使得工程规模增大或者过低而导致工程量减小。

3.针对不同的变更、索赔项目采取不同的策略只有做好变更和索赔的策略,才能使得变更与索赔工作顺利进行,具体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策略,一旦水利工程的项目达到变更和索赔的要求时,必须要做好变更和索赔项目的申报计划,其也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另外,在进行变更索赔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与业主的沟通情况进行计划的调整,从而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下一步工作。(2)不平衡的报价策略,如果想要使变更索赔工作顺利进行,可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投标时,运用不平衡的报价策略。一般来说,报价大多情况下都是由专家对具体的工程量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不同的报价。在进行报价时,适当地提高存在增加可能性的工程量项目单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适当地减少可能减少的工程量项目单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4.加强变更以及索赔过程监督,便于部门协调沟通对于水利工程开展的合同变更与索赔工作而言,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要想顺利开展,过程必定十分困难。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引基础开挖、灌浆、引水隧洞、集水井、机电埋件安装等施工项目,必然离不开合同的变更和索赔。所以,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合同的管理与控制,并增强对合同变更与索赔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依靠政府,所以政府一般是项目建设的业主,并将整个项目交给第三方进行建设,并与其签订相关合同。

5.设置专业处理部门,强化控制与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十分复杂,而且合同的变更和索赔将会伴随其中,所以,要想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建立专业的处理部门,并对其进行控制,另外还要要求专业人才能够监督和处理好变更与索赔工作。只有建立专业的处理部门,才能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变更索赔工作的质量。

6.强化变更和索赔队伍的建设在变更索赔过程中,人站主导地位,业务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项目立项的成败,这就要求变更索赔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经济、工程、法律、合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某项目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变更索赔案例

1.变更索赔事件背景原合同2008年5月进场施工,2012年12月底合同工程全部完工。实际2009年6月~2010年8月停工,停工时间达14个月。复工后原混凝土均为老混凝土面,设计温控分区调整、冷却水管布置间距变化、一期通水水温降低、单根冷却水管长度改变等与投标阶段相比发生了变化导致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的投入增加。复工后总进度计划调整,实际施工混凝土量相对于合同混凝土量减少,实际高温季节的月混凝土浇筑量相对于原合同高温季节的月混凝土浇筑量发生变化,导致温控预冷费用增加。

2.变更索赔事件描述(1)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增加的主要原因①混凝土配合比变化合同文件约定,主体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由发包人统供,大坝碾压混凝土掺合料为双掺料,而实施过程中发包人未提供双掺料,要求承包人采用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导致大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发生了变化。②混凝土温控分区调整施工图阶段设计对大坝混凝土温控分区进行了调整,Ⅰ区、Ⅱ区的范围有所扩大。由于主体工程停工时间较长,停工前浇筑的混凝土设计要求按老混凝土面处理,进一步增大了温控分区Ⅰ区的范围。总的来说,实施阶段大坝混凝土温控分区Ⅰ区范围增大较多,而Ⅲ区的范围减少较多。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坝体Ⅰ区混凝土冷却水管布设间距按1.0m×1.5m(水平间距×竖直间距)控制(招标文件和施工图要求相同),坝体Ⅲ区混凝土冷却水管布设间距按1.0m×3.0m或2.0m×1.5m控制(其中招标文件要求为2.0m×1.5m)。坝体Ⅰ区混凝土的冷却水管布设间距比Ⅲ区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间距密,同体积Ⅰ区混凝土比Ⅲ区混凝土的冷却水管套数增加,相应的冷却通水用水量增大。因此,Ⅰ区范围增大Ⅲ区范围减少,导致了冷却通水量增大。(2)设计对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的相关要求变化对比招投标文件约定与实施阶段设计文件的相关要求,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要求变化如下:①一期通水冷却水温根据招投标文件,坝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通水冷却,11月~翌年2月通河水冷却,3月~10月通13℃制冷水。根据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水管进口水温控制要求为:Ⅰ区、Ⅱ区冷却水温不超过10℃;Ⅲ区冷却水温不超过12℃。与招投标文件相比,实施阶段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对水温的要求更低。②单根水管长度招投标文件约定冷却水管的单根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实施阶段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坝体冷却水管单根长度不超过250m。③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结束标准招标文件约定一期通水冷却时间控制在21天左右。实施阶段。根据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目标均有要求,通水时间为15天~25天,各温控分区混凝土一期冷却结束还需要满足目标温度的要求(Ⅰ区23℃,Ⅱ区、Ⅲ区25℃)。当通水时间满足要求时进行测温,如混凝土温度不满足目标温度要求,需继续通水冷却,直至混凝土温度满足要求后方可结束一期通水冷却。实际施工中,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时间基本都超过25天。(3)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后得出立项依据:根据《大坝坝体与厂房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及《大坝坝体特殊部位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温控分区图、温控分区修改图和相关设计通知单等设计文件,通过与招投标文件对比,实施阶段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设计要求主要调整如下:①根据招投标文件,坝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通水冷却,11月~翌年2月通河水冷却,3月~10月通1313℃制冷水。根据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要求,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水管进口水温控制为:Ⅰ、Ⅱ区冷却水温不超过10℃;Ⅲ区冷却水温不超过12℃。与招投标文件相比,实施阶段大坝混凝土一期通水冷却对水温要求更低,实施阶段较招标阶段低1~3℃。②预埋冷却水管单根长度发生变化招标文件约定冷却水管的单根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实施阶段要求坝体混凝土冷却水管的单根长度不超过250m。实施阶段需布置的冷却水管较招标阶段增多,每立方混凝土通水冷却用水量也相应的增大。③与投标阶段相比,实施过程中大坝混凝土胶凝材用量增多,混凝土绝热升温增大,同时受主坝停工影响,停工前浇筑的混凝土设计要求按老混凝土面处理,即大坝混凝土温控分区变化,Ⅰ区范围增加,Ⅲ区范围减少,Ⅰ区通水温度较Ⅲ区低。根据合同条款39.1条变更相关规定,应给予承包人补偿混凝土一期冷却费用。

3.变更索赔过程(1)重点:谈判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计算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招标阶段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计算公式为V/300*1.2*1.2*1.15*20*21,综合流量即为2.32;公式中V表示相应部位混凝土体积,300为单根冷却水管长度,第一个1.2表示单根冷却水管小时流量,第二个1.2冷却水损耗系数,1.15表示冷却水管根数系数,即设计要求每根冷却水管长度小于300米,也就是冷却水管平均长度要小于300米,20表示通水天数,21表示每天通水冷却时间。实际施工阶段每方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为3561735/2792366=1.28m3,1.28m3<1.308m3(投标每方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无可补偿费用。为说服监理、业主给予补偿,就必须在通水量上做文章,经营和技术部门多次讨论,反复计算,最终想到提高混凝土一期冷却用水量办法,重新将需要通水冷却的混凝土进行划分,把本来可以不需要通冷却水的部位划分到需要通冷却水范围内,同时调整每月通冷却水天数和每天通冷却水的时间,最后得出的结果是:①第一次计算通水天数20天,每天通水时间21小时计算招标阶段每方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为3994675/3150276=1.268m3经过调整后计算的招标阶段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总数由2768836m3增加到3994675m3,摊入到每方混凝土中通水方量由0.88m3增加到1.268m3。②第一次计算通水天数20天,每天通水时间22小时经过调整后计算的实施阶段大坝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总数由3561735m3增加到4187667m3,摊入到每方混凝土中通水方量由1.28m3增加到1.5m3。1.5m3>1.308m3(投标单价中一期通水冷却用水量),对比合同单价分析表每方混凝土通冷水量较合同增加0.192m3,符合补偿条件。(2)难点:一期通水冷却——通10℃河水与通10℃制冷水的区别原投标文件技术条款5.5安排在每年11月~翌年2月间,利用冬季河水温度低于10℃直接用河水冷却,以降低混凝土冷却成本。实际投入冷却机组低于合同投标数量;投标阶段以招标文件提供的月平均河水为参照,实施阶段,当河水抽到水池后,经过水池蓄水、过引水钢管等与外界的热交换,实际到达冷却仓面的河水温度要高于河水2~3℃,同时采用河水冷却水,冷却水不回收,弃至基坑后又得人工排出基坑外。由于一期冷却水管大,所需水量也大,故原施工用水不能满足一期通水冷却,所以均采用冷水站供制冷水,回收后再利用,施工过程中既利于管理,混凝土冷却过程中,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4.变更索赔成果项目申报混凝土一期冷却综合补偿费用8752831.87元,业主审核金额5863969元。补偿金额分为两部分。具体如下:(1)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量增加费用(2)混凝土一期冷却通水制冷水温度降低增加费用

5.变更索赔案例总结、点评此项目通过两年努力才审批,并申请到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项目的亏损。一期通水冷却费用变更对类似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合同边界条件发生相关变化提供一种思路,主要在于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方法,并在计量与计价上达到统一。

四、结束语

通时合变篇2

关键词:CDMA 1X DTU 配变

1. 概述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中的一个重要设备,配电变压器是电力供电的最基本单元,配电变压器的监控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力需求恻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配电系统情况介绍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是配电网中将电能直接分配给低压用户的设备是低压(10KV)配电网与用户380/220V配电网的分界点配变安装与电线杆、配电房和箱式变电站,具有分散、地理环境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容易受用户增容和城市建设影响等特点。

3 配变时实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对配变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配变的运行情况,防止配变负荷严重超载导致设备的烧毁、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导致配变的加速损坏,配变长期轻负荷运行导致的不经济运行状态和大量感性负载运行导致的功率因数过低、高线损等。

对配变运行实时监测、抄取、分析、处理和控制,可以及时调整配变运行状态,合理配置配变容量,调整配变的低压智能无功补偿控制等,保证配变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完善、科学、准确的对配变实时监控,为配电自动化管理提供可靠的运行数据和历史资料,有效降低线损,为负荷预测、线损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提供准确的数据;准确打击窃电,负荷预测指导扩容安装等;为用电情况、用电性质及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分析,在进行系统增容、配变布点选择等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科学提高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4 配变实时监控通讯网络的问题与要求a、配变运行实时监控通讯组网的问题?配变由于其安装位置分布、安装地点等问题,造成设备数量多、运行环境恶劣;地理地形分布不平衡,比较分散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光纤通讯、有线电缆、电力载波通讯组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投入产出比上都不太可行,配变实时监控的通讯组网一直困扰着配变实时监控的推广、实施。

b、配变运行实时监控对通讯的要求?配变监控的数据量较大,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监控终端具有存储功能,不必每个配变监控终端同时占用一个通道与配变管理主站通讯。?需要具备选点召测通讯功能,配变管理管理员可随时召测配变监控终端的实时数据。?对特殊的影响配变运行的越限告警信号,配变监控终端要及时上传到配变管理主站。?主站、终端建设、安装、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廉。?最好可提供透明传输通道或可兼容多种通讯协议。

5 配变实时监控通讯网络组网络与方案比较

5.1 目前的通信系统传统的配电监控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有公用电话交换网,无线数传电台和光纤的方式? 公用电话交换网方案公用电话家换网络相当普及,有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就有公用电话交换网,公用电话交换网不仅可以用于通话还可以用语数据传输,但带来的问题是拨号冗余时间太长,而且链路不便于维护。? 无线数传电台方案无线数传电台适用于通讯点分散的数据监控,恰好适用于配变监控,其具有专用的数传频段,工作频率:220MHz~240MHz.但初次开通需要向当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交纳一定费用,每年再交一定的频率占用费,组网费用高;通讯距离有一定的限制(平原地带最远为50km),且受建筑物、山体的影响较大;需要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建设、维护费用很高。从现场运行情况来看,利用光纤通信时数据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这种方式在初期投资时较大,光通信设备成本非常高,工程实施难度大。

5.2 CDMA 1X通信方案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的出现,为配电监控系统提供了新解决途径。

CDMA 1X技术,一种基于CDMA移动分组业务,面向用户可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X.25连接,它有许多优势,主要是无线高技术程度很高,空中无线接口、核心网信令协议的标准非常严格、完整,而且与INTERNET实现互连互通。特别是2.5G CDMA 2000第一阶段,可为用户提供较高速率(最高速率可达371Kbps)和可变速率(实际速率在80~120Kbps)的数据信息,便于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

在电力监控系统中采用CDMA 1X网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大大的降低通信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减少了工程实施中调试通信系统的时间,降低了通信系统的维护费用。尤其对于面广、点稀的配网系统(如农网),这种通信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6 基于CDMA 1X网络配电网监控系统

6.1 基于CDMA 1X网络配电网监控系统构成配变实时监控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配变管理主站;配变监控终端(配电综合测控仪);CDMA 1X通讯通道。

其中配电综合监控系统由珠海伊特公司研制,集配变监测、无功补偿控制、CDMA远程抄表和数据分析、处理为一体的配变综合监控系统。系统采用《ET3000配电综合监控系统》作为配变测控管理软件,ETPD系列配电综合测控仪作为配变监控终端,采用宏电H7612、H7661 CDMA DTU作为数据传输通道,组成配变监控系统。CDMA 1X网络由珠海联通提供,网络工作可靠、技术服务良好。

6.2 配电综合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遥测功能,电能计量功能?统计功能?遥信功能?遥控功能?低压智能无功补偿功能,远程通讯功能6.3 实际运行情况与优化设计CDMA 1X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按流量计费,当然只要合理控制通讯流量,就能有效节约运行成本。珠海市伊特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ETPD配电综合监控系统,成功的应用了数据流量控制技术和CDMA模块定时报告、短信激活技术,保证提供可靠数据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数据流量控制技术,配变监控的应用在于监视配变运行状态,提高用电质量。对配变的监控基本上分考核和监控两个过程,需要掌握配变运行的异常数据和状态,对于稳定运行的数据,只要在允

许范围内,可以不作通讯上传处理也可。根据应用情况,在配电综合测控仪通讯控制上设计了科学的“数据流量控制器”,可根据用户需要通过设置“数 据流量管理器”死区值和越死区时限来控制数据流量,并确定越上限及下限值,“数据流量管理器” 死区值和越死区时限随时从主站下传给配电综合测控仪。采用“数据流量控制器”控制技术,可靠的保证了系统的运行,又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定时报告应用技术,配变监控系统对实时性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不采用设置心跳功能保持连接,只需要采用设置定时报告的方式,配电综合测控仪需要传送数据时直接激活CDMA模块进行通讯,主站需要通讯时,采用发短信方式激活CDMA模块,与配电综合测控仪通讯。省去保持连接的维护数据量,节约运行成本。

7 结束语

在当前能源紧缺、系统电源性缺电、全国拉闸限电、有序错峰用电的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均要求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满足用户对用电质量和用电可靠性的要求,要求加快配电低压负荷控制管理自动化水平,同时对配变低压监控、管理的科学化和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智能化提出新的需求:准确、科学、有效降低线损的配变低压监控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通时合变篇3

摘 要:文章通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了实验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经不同道次和路径等通道转角挤压的Mg-Zn-Nd合金超塑变形行为的影响。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结果表明,经过4道次C等通道转角挤压后Mg-Zn-Nd镁合金的延伸率最好;流变应力与实验温度的关系则表明,经过等通道转角挤压后Mg-Zn-Nd镁合金的超塑变形机制应为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移。

关键词:等通道转角挤压;实验;镁合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ECAPed Mg-Zn-Nd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performing tensile tes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 It is showed that After 4 passes of ECAP by route C, the elongation of Mg-Zn-Nd alloy reached 381.8% at 300℃, indicating that the ECAPed Mg-Zn-Nd alloy exhibited a good superplasticity. The curves of stress vs. temperature indicate that for the Mg-Zn-Nd alloy processed by ECAP, the dominant mechanism during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is grain boundary sliding controlled by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whereas the nucleation,growth and coalition of cavities take effect as an important accommodating mechanism.

Key words: channel corner extrusions;experiment;magnesium alloy

ECAP技术作为超细晶金属和合金的制造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利用该技术已在铜、铝、镁、镍、铁等多种合金中获得了超细晶粒组织,证实了它是一种创新的、有效的晶粒细化方法。晶粒细化不仅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而且可降低脆性-韧性转变温度,甚至实现低温或高应变速率超塑性,从而提高合金的室温成形性能,这对合金的超塑性成形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采用材料为Mg-Zn-Nd稀土镁合金,其中Zn含量为1wt%,Nd含量为2wt%。挤压变形Mg-Zn-Nd合金是通过将稀土镁合金铸锭在温度为230℃,挤压比为35∶1,出口速率2.5 m/min的条件下,进行热挤压得到的。

1.2 镁合金的等通道转角挤压

利用通道交角为90°(90°时试样在挤压过程中所受剪切力最大)、通道直径为14 mm的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及电子万能挤压机对镁合金进行1~4道次的等通道转角挤压,采用的挤压路径分别为A、BC和C。

1.3 等通道转角挤压镁合金的超塑性拉伸实验

为了研究挤压路径、试验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经过各道次ECAP处理的稀土镁合金超塑性行为的影响,在CSS-55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超塑性拉伸试验(试样尺寸见图1)。试验采用位移控制模式,试验温度范围在200℃~300℃之间,初始应变速率范围在1×10-4s-1~5×10-3s-1之间。

1.4 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和塑性流变激活能的确定

本试验采用多试样恒速拉伸法确定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即将一系列试样在同一温度下以不同的恒速拉伸至稳态变形,做出每一试样的真应力-真应变关系曲线。然后,在等应变处选取流变应力值,根据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等通道转角挤压的Mg-Zn-Nd合金的拉伸试验

如图2所示为经过不同道次和路径等通道转角挤压的Mg-Zn-Nd合金在1×10-4s-1的应变速率和不同实验温度下的伸长率。由图可见,当温度在300℃时,伸长率都有极大的提高。在200℃时,经等通道转角挤压后1道次伸长率仅为63.87%;2道次伸长率在75.1%~79.8%;4道次伸长率在96.3%~105.7%。在250℃时,经等通道转角挤压后1道次伸长率仅为86.41%;2道次伸长率在93.2%~117.8%;4道次伸长率在120.9%~129.5%。在300℃时,经等通道转角挤压后1道次伸长率仅为282.9%;2道次伸长率在296.3%~316.3%;4道次伸长率在337.8%~381.8%。

2.2 等通道转角挤压Mg-Zn-Nd合金的塑性流变激活能

在应变速率为1×10-4s-1的条件下,以真应变为0.15时的真应力作为流变应力所得到的Mg-Zn-Nd合金4道次的流变应力与温度关系曲线分别见图3、图4和图5。根据式(4),可以计算出Mg-Zn-Nd合金在1×10-4s-1的应变速率下的塑性流变激活能,分别为186.15 kJ/mol、165.77 kJ/mol和111.08 kJ/mol。一般地,对于镁合金而言,其晶界扩散激活能为92 kJ/mol。显然,经过4道次3种不同路径ECAP处理的Mg-Zn-Nd镁合金的塑性流变激活能比晶界扩散激活能大,这说明ECAP处理的Mg-Zn-Nd镁合金的超塑变形机制应为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移。

3 结论

(1)分析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可以得出,经过等通道转角挤压后Mg-Zn-Nd镁合金的4道次C的伸长率最好。

(2)流变应力与实验温度关系得出,经过等通道转角挤压后Mg-Zn-Nd镁合金的超塑变形机制应为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移。

参考文献

[1]陈振华.镁合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姚素娟,张英,褚丙武等.镁及镁合金的应用与研究.世界有色金属,2005,(1):26-30.

[3]陈远望.国外镁金属研究现状.世界有色金属,2003,(2): 46-49.

[4]熊守美,苏仕方.镁合金成形技术研究进展.铸造,2005,54(1):20-23.

[5]祁庆琚.镁合金的研究进展.上海有色金属,2005,26(1): 43-49.

[6]王智文,张治民,张星.镁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其塑性成形技术.华北工学院学报,2005,26(1):70-74.

[7]Wang Y.N,Huang J.C.Transition of dominant diffusion process during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in AZ61 magnesium alloys.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2004,35A: 555-562.

[8]Narayanasamy R,Sathiyanarayanan S,Ponalagusamy R.Uniaxial

通时合变篇4

关键词:CDMA 1X DTU 配变

1. 概述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中的一个重要设备,配电变压器是电力供电的最基本单元,配电变压器的监控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力需求恻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配电系统情况介绍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是配电网中将电能直接分配给低压用户的设备是低压(10KV)配电网与用户380/220V配电网的分界点配变安装与电线杆、配电房和箱式变电站,具有分散、地理环境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容易受用户增容和城市建设影响等特点。

3 配变时实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对配变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配变的运行情况,防止配变负荷严重超载导致设备的烧毁、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导致配变的加速损坏,配变长期轻负荷运行导致的不经济运行状态和大量感性负载运行导致的功率因数过低、高线损等。

对配变运行实时监测、抄取、分析、处理和控制,可以及时调整配变运行状态,合理配置配变容量,调整配变的低压智能无功补偿控制等,保证配变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完善、科学、准确的对配变实时监控,为配电自动化管理提供可靠的运行数据和历史资料,有效降低线损,为负荷预测、线损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提供准确的数据;准确打击窃电,负荷预测指导扩容安装等;为用电情况、用电性质及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分析,在进行系统增容、配变布点选择等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科学提高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4 配变实时监控通讯网络的问题与要求a、配变运行实时监控通讯组网的问题?配变由于其安装位置分布、安装地点等问题,造成设备数量多、运行环境恶劣;地理地形分布不平衡,比较分散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光纤通讯、有线电缆、电力载波通讯组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投入产出比上都不太可行,配变实时监控的通讯组网一直困扰着配变实时监控的推广、实施。

b、配变运行实时监控对通讯的要求?配变监控的数据量较大,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监控终端具有存储功能,不必每个配变监控终端同时占用一个通道与配变管理主站通讯。?需要具备选点召测通讯功能,配变管理管理员可随时召测配变监控终端的实时数据。?对特殊的影响配变运行的越限告警信号,配变监控终端要及时上传到配变管理主站。?主站、终端建设、安装、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廉。?最好可提供透明传输通道或可兼容多种通讯协议。

5 配变实时监控通讯网络组网络与方案比较

5.1 目前的通信系统传统的配电监控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有公用电话交换网,无线数传电台和光纤的方式? 公用电话交换网方案公用电话家换网络相当普及,有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就有公用电话交换网,公用电话交换网不仅可以用于通话还可以用语数据传输,但带来的问题是拨号冗余时间太长,而且链路不便于维护。? 无线数传电台方案无线数传电台适用于通讯点分散的数据监控,恰好适用于配变监控,其具有专用的数传频段,工作频率:220MHz~240MHz.但初次开通需要向当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交纳一定费用,每年再交一定的频率占用费,组网费用高;通讯距离有一定的限制(平原地带最远为50km),且受建筑物、山体的影响较大;需要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建设、维护费用很高。从现场运行情况来看,利用光纤通信时数据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这种方式在初期投资时较大,光通信设备成本非常高,工程实施难度大。

[NextPage]

5.2 CDMA 1X通信方案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的出现,为配电监控系统提供了新解决途径。

CDMA 1X技术,一种基于CDMA移动分组业务,面向用户可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X.25连接,它有许多优势,主要是无线高技术程度很高,空中无线接口、核心网信令协议的标准非常严格、完整,而且与INTERNET实现互连互通。特别是2.5G CDMA 2000第一阶段,可为用户提供较高速率(最高速率可达371Kbps)和可变速率(实际速率在80~120Kbps)的数据信息,便于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

在电力监控系统中采用CDMA 1X网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大大的降低通信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减少了工程实施中调试通信系统的时间,降低了通信系统的维护费用。尤其对于面广、点稀的配网系统(如农网),这种通信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6 基于CDMA 1X网络配电网监控系统

6.1 基于CDMA 1X网络配电网监控系统构成配变实时监控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配变管理主站;配变监控终端(配电综合测控仪);CDMA 1X通讯通道。

其中配电综合监控系统由珠海伊特公司研制,集配变监测、无功补偿控制、CDMA远程抄表和数据分析、处理为一体的配变综合监控系统。系统采用《ET3000配电综合监控系统》作为配变测控管理软件,ETPD系列配电综合测控仪作为配变监控终端,采用宏电H7612、H7661 CDMA DTU作为数据传输通道,组成配变监控系统。CDMA 1X网络由珠海联通提供,网络工作可靠、技术服务良好。

6.2 配电综合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遥测功能,电能计量功能?统计功能?遥信功能?遥控功能?低压智能无功补偿功能,远程通讯功能6.3 实际运行情况与优化设计CDMA 1X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按流量计费,当然只要合理控制通讯流量,就能有效节约运行成本。珠海市伊特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ETPD配电综合监控系统,成功的应用了数据流量控制技术和CDMA模块定时报告、短信激活技术,保证提供可靠数据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数据流量控制技术,配变监控的应用在于监视配变运行状态,提高用电质量。对配变的监控基本上分考核和监控两个过程,需要掌握配变运行的异常数据和状态,对于稳定运行的数据,只要在允许范围内,可以不作通讯上传处理也可。根据应用情况,在配电综合测控仪通讯控制上设计了科学的“数据流量控制器”,可根据用户需要通过设置“数 据流量管理器”死区值和越死区时限来控制数据流量,并确定越上限及下限值,“数据流量管理器” 死区值和越死区时限随时从主站下传给配电综合测控仪。采用“数据流量控制器”控制技术,可靠的保证了系统的运行,又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定时报告应用技术,配变监控系统对实时性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不采用设置心跳功能保持连接,只需要采用设置定时报告的方式,配电综合测控仪需要传送数据时直接激活CDMA模块进行通讯,主站需要通讯时,采用发短信方式激活CDMA模块,与配电综合测控仪通讯。省去保持连接的维护数据量,节约运行成本。

通时合变篇5

殷武

(西北政法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3)

【摘要】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艰难情形规则”是为了解决国际商事交易中,因经济环境异常变动所造成合同履行结果对一方显失公平而设计的旨在平衡、协调双方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具体运用。该制度在大陆法系被称为“情事(势)变更原则”或“情势变迁原则”,而我国立法上尚处于空白,因此,它对我国合同法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艰难情形规则 情事(势)变更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艰难情形规则”是《国际商事合同通则》(unidroit principles for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tracts,1994.以下简称《通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国际商事交易中,解决因经济环境异常变动所造成的合同履行困难之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具体运用,其目的在于:排除因情势变更导致的显失公平结果,平衡、协调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和经济流转秩序。“艰难情形规则”在英美法系被称之为“合同受挫”或“合同落空”(frustration of contract)1,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被称为“情事(势)变更原则”2或“情势变迁原则”,如《法国民法典》第1148条之规定及《德国民法典》第157条、第242条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中对此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它对我国合同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艰难情形”的定义及其法律特征

合同一旦成立、生效,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便产生了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尽可能地履行合同,并且不管履行当事人可能承受的负担如何,即使一方当事人遭受严重的损失而没有得到预期利益,合同都必须得到尊重履行,这是合同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称之为合同严守原则。但是,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物价飞涨的客观现状,使得在合同履行中坚守这一原则变得越来越困难,严守这一原则有时会造成明显的对一方极大的不公平;对此,英美法系国家首先开始创设了合同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之例外的规则——艰难情形规则。根据《通则》第6-2-2条的规定3,艰难情形(hardship)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履行成本增加,或由于一方当事人所获履约价值减少,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合同双方均衡的事件。”其法律特征如下:(1)它是合同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之例外。合同约束力的一般原则是合同必须尽可能的履行,艰难情形是特定情势发生后合同可以变更或终止履行而不必严守原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的规定。(2)它是一种客观的非当事人合理能预见的意外事件。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a)艰难情形是一种客观事件;(b)艰难情形不是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所能合理能预见的;(c)艰难情形是意外事件,非当事人所造成的。(3)它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合同双方均衡的事件。均衡即公平、合理。合同的“根本性改变”,指合同生效后至履行终止前,该合同赖以生效的环境或基础情事发生异常变动,造成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4)艰难情形的立法价值充分体现交易中的诚信原则与公平原则,它免除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承担情势的风险。

二、艰难情形的构成要件

从《通则》第6-2-2条的规定分析,艰难情形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客观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合同双方均衡的事件,这是适用艰难情形的前提条件。“事件”必须是指客观发生的,而非意想的。“根本性改变”是指合同生效后至履行终止前,该合同赖以生效的环境或基础情事发生异常变动,造成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并且该事件的出现必然导致合同履行结果对一方当事人极大不公平。(2)时间上,该事件发生或当事人知道该事件的发生,是在双方订立合同之后且在合同履行之中。即艰难情况须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间,当事人才能主张适用艰难情形规则。(3)主观上,须有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不能合理的预见该事件,即该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4)范围上,该事件的发生不能为处于不利地位之当事人所能控制。即事件发生是在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范围内,否则不会必然导致根本性改变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5)结果上,该事件的风险不由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承担。这是适用艰难情况的实质性条件,是该规则的归宿,体现合同的公平与正义。

三、适用艰难情形的程序

当艰难情况出现后,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必然会出现对其极大不利的履行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从立法者及社会正义、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角度来讲,都是极大的不公平。艰难情形规则是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的一种救济,但该当事人不能自行贯彻该规则,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定程序来运用该规则。《通则》第6-2-3条规定的程序是:若出现艰难情况,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1)应立即向对方提出重新谈判的要求,并且针对其要求同时说明理由。在这里,“说明理由”是其法定的义务,如不说明理由,另一方当事人则视同其没有提出请求。(2)如果重新谈判未能达成协议,或一方当事人不同意重新谈判,那么,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诉求,或要求变更,或要求终止合同的履行。(3)法院或仲裁机构接到诉求之后,运用其自由裁量权,依据公平原则可做出判(裁)决终止合同,或以恢复合同均衡作为目的,修改合同4。通过这个程序,可以使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当事人,在出现艰难情况时要求的救济得以实现。

四、艰难情形的效力

艰难情形的效力,是指适用该规则时出现的法律后果。《通则》第6-2-3条对艰难情形的效力有着明确的规定——其具有二次效力。第一次效力:是维持原合同关系,只变更某些内容,以排除艰难情况导致的不公平结果。第二次效力:指当第一次效力尚不足以排除不公平后果时,而采取消灭原合同关系的方法以恢复公平。具体说,艰难情形的二次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谈判,变更合同。即指变更合同内容,消除显失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基础上得到履行。而适用艰难情形规则变更合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5:

(1)、增减履行标的之数量。实践中增减履行标的数量可同时进行,使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都发生变更,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如在商品房买卖或货物销售合同中,如遇严重通货膨胀时,卖方可以要求买方增加应支付的金钱数额并减少自己应交付的标的物的数量,使双方履行标的均发生变动,以分担交易风险。

(2)、变更履行期限,分期或延期履行。从鼓励交易的目的出发,如果采取分期或延期履行能够消除情势变更所导致的显失公平结果的,即应采取此种方式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3)、变更标的物。因情势变更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交付原合同标的物,其如果是特定的种类物,可以允许该当事人以同一种类物替代履行。

(4)、拒绝先为履行。这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依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得先为履行,在履行期到来时,相对方因情势变更导致财产状况恶化,或信用发生危机等情况,难以做出对待给付,则一方当事人在他方不能

提供依合同而做出对待履行的担保时,可拒绝先为履行。

(二)解除合同。即解除(或终止)原合同关系,并免除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实践中,如果采取变更合同内容的方式仍不足以消除艰难情况给一方当事人带来的显失公平结果,则该当事人可依法请求法律救济,解除合同关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适用艰难情形规则解除合同,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溯及力。

五、《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艰难情形规则”对我国合同法的借鉴意义

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艰难情形”称为“情事(势)变更”或“情势变迁”,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情事(势)变更原则”或“情势变迁原则”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艰难情形规则”,虽表述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艰难情形规则”是衡平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旨在排除因情势出现导致的显失公平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而“情势变更原则的问题乃是合同的实质公平问题6,情势变更原则无非是公平原则的体现7罢了。如此好的制度在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着手起草新的统一合同法时,曾对情事变更原则十分关注。从1995年学者提出的《合同法草案建议稿》,到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合同法(草案)》审议稿第77条,都规定了情事变更原则,即“由于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动,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害,而这种变化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并不能克服的,该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商业风险不适用前款规定。”但是,这一原则在立法审议中未被通过,究其原因,立法机关的解释是:“关于情事变更制度,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就有不同意见,这次大会审议,就有不少代表提出,根据现有的经验,对情势变更难以做出科学的界定,而且和商业风险的界限也难以划清,执行时也难以操作…法律委员会建议对此不做规定。”8但从我国经济发展及商事交易活动实际运行看,迫切地需要确立情事变更原则制度。

1、我国《合同法》应确立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

(1)我国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成员国,派员参与了《通则》的起草,并已批准加入《通则》。依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我国应自觉遵守《通则》。同时,我国已经加入wto,应履行我们的承诺。(2)在涉外合同关系中,虽然《合同法》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实际上必须遵守该原则,而因合同法没有作明确规定,作为普通的非法学研究的一般商事交易者很难知晓该原则,这样在国际贸易中,极可能对我国企业、个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3)在国内的商事交易中,为了充分贯彻合同自由、公平原则,客观上也需要情势变更原则。因此,应尽快在我国《合同法》中确立情势变更原则,以弥补我国法律上的空白。

2、拟建立的情势变更原则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建议拟建立的情势变更原则制度应参照《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艰难情形规则的规定精神,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立法惯例,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诚信原则及公平原则是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情事变更原则是诚信原则及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

(2)情势变更原则的定义。目前学者有不同的叙述。通说认为:“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当事人不能预见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造成重大损害而显示公平的,该当事人可以与对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原则。

(3)情势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a、须有情事变更事实;b、情事变更必须发生于法律行为成立后,法律效果消灭前;c、情事变更须非当事人为法律行为时所能预料;d、情事之变更必须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之事由而发生;e、情事的变更导致履行合同将会显失公平。

(4)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宜对“情势变更”做太宽泛的界定,以免难以操作,建议将“情势变更”界定为在合同订立后,排除正常的商业风险而出现的不可抗力。

(5)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程序。应包括(a)赋予不利一方地位的当事人提出重新谈判的权利,要求其同时说明理由。(b)在无法重新谈判或无法达成协议时,当事人均享有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变更或要求终止合同的权利。

(6)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如同《通则》中“艰难情形规则”的效力一样,它应具有二次效力。第一次效力:重新谈判,维持原合同关系,只变更某些内容,以排除艰难情况导致的不公平结果;第二次效力:解除合同,即当第一次的效力尚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的结果时,则采取消灭原合同关系的方法以恢复公平,免除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1、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编译,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24页。

2、王利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页。

3、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编译,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24页。

4、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编译,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26页。

5、林诚二,《情事变更原则之再探讨》,载法律论文库,法律图书馆。

6、韩世远,《情势变更原则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第440页。

7、李永军,《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5页。

通时合变篇6

关键词 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 巡检操作员 综合素质

1 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变电站的综合应用。随着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进一步深入,新建变电站按综合自动化标准设计,常规变电站也大规模地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变电站采用无人值班这一管理模式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面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与维护任务设立的巡检班,对其巡检操作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较全面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掌握。

2 巡检操作员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

变电站的巡回检查制度是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有效制度。按照安全目标“三级控制”的管理模式,班组的安全目标是“控制异常和未遂”,使之“不转化为障碍和轻伤”。运行经验表明对设备的巡视检查是巡检操作员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发现设备异常情况的最直接的途径,是实现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使之“不转化为障碍和轻伤”安全目标的制度保证。

常规变电站的巡视检查有四种类型,即交接班巡视检查、正常巡视检查、夜间巡视检查及特殊巡视检查。夜间巡视检查,是晚上高峰负荷时,查看导体及连接处有无打火、烧红,发现设备过热点的传统方法。特殊巡视检查,即多在出现恶劣天气,如雷、雨、雪、大雾、高温时;或系统发生接地后;或出线或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或事故跳闸后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的巡视检查。巡检班所辖的变电站通常是十几个,因而交接班时不可能对所辖的变电站一巡视一遍,这就要求他们交接班时更加认真。作为交班人员,应该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所辖各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设备检修、试验及地线装设情况,设备新发现的缺陷等;作为接班人员,因不可能核对模拟盘及设备的实际状态(他们当然可以通过集控中心的监控屏幕间接掌握),对交班的内容则要记录详细及全面。并在接班后的正常设备巡视检查时一一核实清楚。

与常规变电站运行人员不同,巡检操作员面向的是十几个变电站。因此他们对所辖变电站的各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技术参数都应熟悉,各类型设备正常运行的标准及规范都应掌握,每一类型设备的巡视检查项目都应牢记。从巡检操作员的工作状态来看,他们常常是处于一种“待命”状态。即完成所辖变电站的巡视检查任务之后,常常处于一种“待命”的状态。但一旦设备有异常,或电网有事故,他们则要“迅速投入”,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查找分析设备异常的原因,或进行相应的电气倒闸操作。因此巡检班又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巡检班作为电力企业生产一线最基层的班组,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直接管理者。通过巡视设备发现异常,通过规范作业控制未遂,是巡检操作员工作任务最基本的职责。显然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是确保巡视工作质量的根本。

3 巡检操作员应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

变电站的倒闸操作是巡检操作员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正确迅速地完成每一操作任务也是其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一个合格的巡检操作员其过硬的操作技能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3.1 能够正确审查工作票,正确熟练地填写操作票

操作票的内容及步骤,是操作任务、操作意图及操作方案的具体化,是正确执行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有工作许可人资格的巡检操作员,还必须能够正确熟练审查工作票。大家知道,工作许可人的安全职责之一是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通常一个操作任务从接到工作票开始准备,根据工作票的工作任务,工作票开列的安全措施及工作地点,结合现场条件确定操作票的项目及次序。因此正确审查工作票,正确填写操作票是保证不发生误操作的重要环节。

3.2 熟悉各种典型倒闸操作的技术要点,对各种典型操作的危险点有充分的认识

变电站典型倒闸操作主要有:电力线路的停、送电操作;电力变压器的停、送电操作;电网的合环、解环操作;母线倒闸操作;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投退切换操作;接地线的安装与拆除等。每一典型操作都有其确定的操作顺序,有其特定的注意事项,相应地也有其潜在的危险点。例如最简单的电压互感器的操作,有确定的顺序:送电时先送一次再送二次;停电时先停二次再停一次。此顺序可防止二次反充电。二次反充电是这一操作的潜在危险点。再例如:电气设备停、送电操作,正确的顺序:停电时先停一次设备,后停保护、自动装置;送电时先加保护、自动装置,后投入一次设备。其目的是一旦发生误操作事故,保护及自动装置能及时断开断路器,而不至于由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来实现隔离,防范事故进一步扩大。不按此顺序操作其潜在的危险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巡检操作员在倒闸操作中的责任和任务是正确实现电气设备状态的改变和转换;保证变电站和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地连续运行;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不受影响。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模式,变电站断路器的操作原则上由调度端监控主站或集控中心站实施远方操作,一旦远方操作失败,再由巡检操作员依据操作任务赶赴现场。这时巡检操作员面对的不单纯是单一的操作任务,还需结合现场设备的状况,查找出设备缺陷并处理,完成相关的后续操作。所以巡检操作员在熟悉各种典型倒闸操作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所辖变电站的各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各种断路器及各种操动机构的功能与特点,熟悉各变电站的主接线及运行方式,熟悉不同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毫无疑问,防止误操作事故,尤其防止恶性误操作事故是巡检班安全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巡检操作员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正确迅速地实现电气设备状态的改变和转换,才能有效地防范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3 准确掌握各种电气设备事故的处理原则,将事故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

事故处理是特殊情况下的倒闸操作。《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事故处理的操作可以不填写操作票。从一些事故调查报告可以知道,由于发生事故的特定环境影响,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时因措施不当不仅没能将事故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反而扩大了事故影响时有发生。所以掌握各种电气设备事故的处理原则,是巡检操作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4 巡检操作员应具备较全面的相关专业的知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其显著的特点是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变电站的综合应用,实现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保护及与调度间通信等综合的自动化功能。与常规变电站二次设备不同的是:各个保护、测控单元既保持相对独立(如继电保护装置不依赖于通信或其他设备,可自主、可靠地完成保护控制功能,迅速切除和隔离故障)又通过计算机通信的形式,相互交换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协调配合工作,减少了电缆和设备配置,增加了新的功能。因此与常规变电站比较,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其技术要求的差异也集中反映在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即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方面。自然地对面向变电站运行与维护任务的巡检操作员,上述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地说一个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巡检操作员应该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应用、自动化应用等技术。

4.1 计算机应用技术

巡检操作员,在站控层角度看,首先应从操作员站(又称监控后台机)入手,通过这人机联系的主要界面,结合一次设备的巡视、检查状况,达到监视变电站运行实时参数,核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查看事件记录,分析通道通信工况的目的。操作员站为运行人员提供的人机联系界面主要有:调用、显示和拷贝各种图形、曲线、报表,发出操作控制命令,查看历史数据库,事故报警的确认,报警点的退出/恢复,操作票的显示、在线编辑和打印,运行文件的编辑和制作等功能。巡检操作员应能通过操作界面上常用的命令工具条或功能按钮达到监视、核对、查看变电一、二次设备运行工况的目的。很难想象一个不能熟练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巡检操作员,可以胜任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备巡视、运行维护的任务。

4.2 通信应用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正是通过现代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互换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协调配合工作,减少了电缆和设备配置,增加了新的功能。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设备的界面看,可以分站控层、数据交换层、间隔层设备。数据交换层,主要由通信接口,传输媒介、通信控制器构成。从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界面看,处于站控层与间隔层中间。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控制器进行通信和管理的设备主要有:a测控单元;b微机保护;c智能电能表;d微机直流屏;e自动装置:包括非有效接地选线装置、备用电源自投、低频减载装置等。

现场运行维护的经验表明, “网络通信中断”是网络设备最常见的故障。某一设备发生“通信中断”故障时,远方将失去对该设备的“四遥”功能。当变电站微机监控网络出现“通信中断”时应检查那些设备,应遵循那些处理原则,如何通过人机界面去发现这类故障是巡检操作员应具有的能力。网络通信技术一定程度的熟悉将有助于巡检操作员对此类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4.3 自动化应用技术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管理模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常规变电站必须由值班人员去分析、判断、调整、选择性的操作,由自动化技术实现。如变电站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节,电容、电抗器的投退、变压器电压分接开关的调整,由监控系统的VQC工作站来完成。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快速响应的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及选线装置来实现。备自投、微机直流系统监控及接地检测系统的应用等。熟悉这些装置的构造及原理,是巡检操作员应要求的。

5 结语

通时合变篇7

关键词: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特点;系统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变电所运行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变电所运行质量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变电所控制实际上就是由计算机与软件组成的微机网,通过对模拟量与状态量的采集、管理与统计,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特点

1.1 功能的综合化特点

变电所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之后,实现了所有二次设备的综合应用,实现了部分设备的精简与交流电电源、直流电源的取消。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微机监控对变电站中的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全面化。

1.2 结构的分布式特点

综合自动化系统属于分布式系统,其结构设计与布置都采用分布式的方式。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所有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中央处理器,能够对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与处理,进而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通过这种分布式的结构,能够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扩展,同时能够实现各个子系统的独立化,降低具备故障的影响范围与后果。

1.3 监视的屏幕化特点

变电所运用了综合自动化系统之后,实现了值班与值守的无人化,降低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就能够对变电所中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监视。一旦出现问题,还能够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纠正,降低了工作人员检查维修的工作强度。

1.4 通信的光缆化特点

在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实现通信。因此,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安全,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系统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2 变电所中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

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包含变电所层与间隔层两层,各个装置在开关柜上进行安置,这些装置包含了保护功能、控制功能、测量功能、通信功能等,各个装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通红变电所中的通信网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进行通信及监控作用。

2.1 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

在变电所运行中,要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施的监控,这就要求相关的软件、硬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中。在变电所中,电流、电压、温度等都属于模拟量,在利用微处理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模拟量进行转化,为微处理器的处理工作创造条件。A/D的输入端在对信号进行输入的过程中,信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在±10V或者±5V。在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实现的。例如在对电压信号实现数字信号转化的过程中,主要的转化途径为小电压互感器,转化完成之后形成10/3V或者5/3V的小电压信号。在对电流信号实现数字信号转化的过程中,主要的转化途径为小电流互感器,首先将大电流按照一定比例转化成为小电流,之后在通过精度电阻R将其转化成为电压信号。经过转化之后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连接端输入到CUP模块中的A/D转换器。

2.2 将转化所得的数字信号进行输入

经过上述步骤之后,将变电所运行状态的相关数据转化成为数字信号,确保计算机能够对这些信号进行识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转化所得的数字信号录入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中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变电所现场工作的环境中包含非常强烈的电磁干扰,工作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恶劣性,因此,连接现场设备与CPU模块之间的电缆线需要进行隔离工作,降低电磁干扰对CPU模块的影响。在对开关量进行隔离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输入模块中的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与输出测能够承受非常高的电压。通过这种现象能够帮助CPU对开关量状态、开关量变化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在输入模块中,光耦并不只有一路,其中包含了多个开关量,需要针对多个开关量实现输入工作。

2.3 对输入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

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完成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对相关的处理结构进行显示,从而对变电所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让技术人员通过屏幕就能够对变电所运行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出现突况时能够自动报警,提高故障处理的及时性,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与后果。在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软件系统的设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装置底层的软件设计。装置底层的软件对装置的运行性能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装置底层的软件设计工作。首先,底层软件必须确保装置基本功能的实现,例如变压器保护的差速差动功能等,不论在何种运行状态之下,装置基本功能都必须得到正确的发挥。其次,装置的人机界面具有直观性与简洁性,这就要求软件必须拥有好的界面。此外,装置底层软件还影响着装置的抗干扰性能。第二,后台高级软件设计。后台控制软件运行质量主要包括稳定性、可操作性、界面特点等几个方面。例如,很多厂家生产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无法对开关变位的不同情况进行正确的区分,无论是正常操作变位还是事故变位都会非常警报信息。在变电所的监控站中,清晰的画面与准确的数据能够对变电所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反映,让值班人员明确的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而值班人员也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对设备进行各种操作,确保设备运行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与标准,因此,监控站是整个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3 结束语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便捷、安全、可靠的优势取代了常规变电所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整个电网系统的现代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谢玉兰.结合实例浅谈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77-281.

[2]范利.CBZ-8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查庄煤矿35kV变电所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0,6:101-103.

通时合变篇8

关键词:添加剂;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WMA的原理是使用添加剂, 降低沥青在高温下的粘度, 来使沥青混合料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与施工。Sasobit是长链脂肪族烃, 熔点大约是 99 ℃, 在超过116 ℃时, 可以完全溶解于沥青胶结料中, 使胶结料的高温粘度降低, 从而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当温度低于熔点时, Sasobit在沥青胶结料中形成晶格结构, 可以增强路面高温性能。本文试图通过室内试验, 探讨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

1试验用原材料及方案

沥青采用70号 A级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为75(0.1mm)、针入度为-1.38,软化点为46.4℃,蜡含量为1.5%。 集料采用石灰岩, 集料的压碎值为19.7%,洛杉矶磨耗损失为20%,表观密度为2.718,吸水率为0.9%,坚固性为2.6%。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沥青和集料都满足现行要求。

试验时Sasobit掺量分别为 0%、 2%、 3%和4%,混合料类型采用的AC-25。Sasobit掺量的温拌沥青混合料, 其拌和与压实均采用比普通 HMA低 30 ℃的温度进行试验。对于温拌沥青混合料, 先把一定

掺量的Sasobit加入已达到 155 ℃的沥青中, 搅拌2 min至均匀, 再置于 155 ℃的烘箱中, 恒温 30 min

击实成型马歇尔试件。本次研究中,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4.0%, 来进行后续的各项性能试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劈裂试验

劈裂试验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的间接抗拉强度, 来评价材料处于弹性阶段时的力学性质。由试验结果可知,普通沥青混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0Mpa、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11 Mpa、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12 Mpa、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1.90 Mpa。普通沥青混料的破坏劲度模量为3.0Mpa、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51 Mpa、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53 Mpa、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55 Mpa。

从试验可知,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与普通HMA相比, 15 ℃劈裂抗拉强度变化不大, 其值与掺量基本无关;破坏劲度模量随着 Sasobit掺量的增加略有增大, 但整体上均比普通 HMA的小。由上可知, 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相对普通HMA变化不大, 材料韧性稍有增加。

2.2单轴压缩回弹模量试验

单轴压缩试验主要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

的必要参数。根据规范, 用于计算弯沉的抗压回弹模量的标准试验温度为20 ℃, 用于验算弯拉应力的抗压回弹模量的标准试验温度为 15 ℃。 因此在20 ℃与15 ℃这2个温度下对4种混合料进行了相应的标准试验。在15℃时,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592Mpa、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620 Mpa、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633 Mpa、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715 Mpa。在20℃时,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018Mpa、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1795Mpa、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1945 Mpa、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2167Mpa. 由图可见, 对于掺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20 ℃下的回弹模量随 Sasobit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掺量为3%时与普通 HMA的回弹模量基本接近;而15 ℃下的回弹模量随Sasobit掺量的增加变化不大, 各掺量下与HMA相比, 变化不大。

2.3 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来评价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对于WMA, 由于拌和与压实温度的降低, 可能会出现压实不足的情况, 加上沥青老化程度比普通 HMA低,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有必要对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进行试验研究, 在60 ℃下的标准车辙试验结果为: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3147(次/mm)、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4830(次/mm)、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7244(次/mm)、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为7718(次/mm)。由结果可见, 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相比普通HMA显著增大, 且随 Sasobit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原因可能是在试验温度下, Sasobit在沥青中形成晶格结构, 提高了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增强了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2.4 冻融劈裂试验

冻融劈裂试验用于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对于WMA, 由于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的降低,集料的加热温度降低较大, 会导致集料中的水分可能不能完全被蒸发而被沥青封闭在集料的开口孔隙中, 进而使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能下降。四种沥青混合料的冻融疲劳试验结果为: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为88.5%、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为69.6%、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78.8%、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为65%。可见, 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 TSR值较

HMA的低, 随掺量的变化也比较明显, 3% Saso-bit掺量时, 混合料的残留劈裂强度比达到最大。

2.5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下弯曲破坏的力学性质。 试验温度为-10 ℃时, 一般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4种混合料在 -10 ℃下的破坏应变为: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为2516微应变、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为2477微应变、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为2554微应变、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为1905微应变。4种混合料在 -10 ℃下的抗弯拉强度为: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为7.68MPa、2%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为7.89MPa、3%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为8.15MPa、4%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为8.11Mpa。可见, 掺 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10℃抗弯拉强度与 Sasobit掺量基本无关, 与普通HMA相比, 变化不大;当 Sasobit掺量较少时,WMA的破坏应变与普通 HMA相比变化不大, Sasobit掺量继续增加, 超过3%后, WMA的破坏应变急剧减小, 当 Sasobit掺量为 4%时,要求, 可见 Sasobit掺量过多会对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不利。

3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掺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比普通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 30°时, 其动稳定度、破坏应变等均可满足规定, 与HMA相比, 有更好的高温使用性能。Sasobit掺量越多, 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 但 Sasobit掺量超过 3%后, 会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有不利影响, 因此 Sasobit掺量不宜超过沥青质量的3%。

参考文献:

[1] 徐世法, 颜 彬, 季 节, 等.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 J] .公路, 2005, (7):195 ~198.

[2] 仰建岗.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现状与性能[ 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6, (8):26 ~28.

上一篇:酒店客服范文 下一篇: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