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范文

时间:2023-11-14 07:54:29

失街亭篇1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中的《失街亭》一文选自《三国演义》。本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课文从“失街亭”和“斩马谡”这两个情节中,通过对蜀、魏两国争夺街亭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肃执法、勇于自责、赏罚分明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轻敌、脱离实际、刚愎自用、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诸葛亮和马谡的性格特点,在学生熟练掌握故事内容、理清情节线索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什么?

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描写的传神逼真。学生们在细读品味中,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研读体会下,总结出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

2.马谡立军令状并失街亭,按法当斩,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关羽在赤壁大战中,也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却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为何一个被赦,一个被杀?

对诸葛亮斩马谡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要有一个合乎“人性”和“人情”的全面认识。有的从“情”的角度去分析;有的从“义”的方面去探讨;也有的从“天命”的角度去阐释,因诸葛亮夜观天象,曹魏气数未尽,故有意让关羽成就这件千古美事。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诸葛亮都是一个感情丰富、有七情六欲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身前身后事、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何尝不赏识马谡的忠贞骁勇呢?但军令如山,不可儿戏。这就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多元,让同学们真正走进智者诸葛亮的精神世界里,受到情和理的熏陶、感染。

对以上问题的把握,还只是停留在文章的浅层。为了突破本文的难点,还需挖掘出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可针对街亭失守的原因,思考以下问题:

1.刘备临终时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却为什么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给马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结合《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①马谡乃蜀中良将马良之子,自幼熟读兵书,懂得行军布阵之法,诸葛亮赏识他的军事才能。②诸葛亮七擒孟获,威震西南,采用的是马谡“心战为上”的好建议;诸葛亮曾采用马谡的“离间计”,使曹魏君臣不和,诸葛亮趁此出祁山夺得陇西三郡。③“司马懿倍道而来”,强敌压境,形势危机。马谡主动请缨,替主分忧,并立军令状,英勇刚毅;街亭失守,毫没推卸,自缚受罚,不乏铮骨之气。可见,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诸葛亮的这一决策也有其合理的部分。

2.街亭失守,马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之责,但对手司马懿骁勇善战、精通韬略,非等闲之辈,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此,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结合三国时的社会现实,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地理条件,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将各种知识整合,分析挖掘出文章的另一层面:①西蜀偏居西南一隅,无力和具有先进文化底蕴的中原强国抗衡。②西蜀伐魏,不仅路途遥远,且有秦岭大山的天然屏障,交通不便,粮草不济,无异于以卵击石。③诸葛亮用马谡的“离间计”,虽夺得陇西三郡,但客观上激化了蜀、魏矛盾,司马懿再次出山,亲率强兵猛将一路杀来,蜀军败在必然。④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实际执政者,重攻伐,轻农织,六出祁山,不功而回。

3.诸葛亮毕竟是一代贤相,旷世英才,是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那他为什么“知不可为而为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文章的新意,就要大胆质疑,不迷信古人,尤其是对已成定论的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除了决心“兴复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外,在魏国崛起、吴国虎视、偏居西南的蜀国处于风雨飘摇之时,为使先主创下的基业在后主手中延续下去,诸葛亮不得不采取“以攻为守”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其良苦用心,天地可鉴,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历史上的智者诸葛亮。

可见,街亭失守,直接责任在马谡,他没有按诸葛亮的谋略去布阵;而间接责任在诸葛亮,他草率从事,用人不当。但事实上,西蜀无力北伐中原,街亭失守是不可避免的。可以推断,其他蜀将如魏延、赵子龙者,最终同样守不住街亭,只不过坚守时间的长短不同罢了。因为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某些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是一滴能够折射太阳光辉的水珠,但那耀眼的光芒毕竟是一时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有机地统一起来,创作了不朽名篇《失街亭》。我们如果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话,也同样能够挖掘出文章所留下的缺憾或即新意来。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本表面,对教材新意的挖掘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失街亭篇2

我们先把有关的文字引过来:

孔明挥泪日:“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日:“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日:“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日:“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一哭:因“情”不想杀但不得不杀而哭。这次哭是由马谡的“泣”引起的,而在这之前孔明还“变色”,还“叱左右推出斩之”。马谡所哭,重在一个“情”字,“丞相视某如子”,由此勾起了诸葛亮难舍的情愫:“吾与汝义同兄弟。”父子也好,兄弟也罢,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感情甚笃。在感情方面,孔明是下不了这个手的。但又不能不杀,所以才有此哭。

二哭:因“才”不想杀但不得不杀而哭。这次哭是由蒋琬的劝阻引起的。蒋琬说马谡是智谋之臣。确实,孔明此时不能不想到马谡在七擒孟获和反间司马懿与曹睿关系时所建的智谋之功。马谡绝非司马懿所言的“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这样一位曾在几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大战役中堪称首席智囊的人物被杀是可惜的,虽然立了军令状。立了军令状就必须杀吗?不见得。赤壁大战时关羽华荣道放了曹操也是立了军令状的.不也没杀吗?但大敌当前,执法必严。不杀马谡,“何以讨贼也”?看诸葛亮的语气多么强硬:“合当斩之。”语气又何其果断而坚决!一定要杀,没什么商量余地。

三哭:痛惜、内疚、自责多种感受交织在一起,可谓百感交集。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解剖。有人认为还在哭马谡,这是不妥的。因为诸葛亮已经说了,“吾非为马谡而哭”。孔明首先为自己“不该用而用”哭。当初若不用马谡,一是他不会死;二来街亭也不一定失守,则蜀国大业可成,先帝之灵可告慰。街亭之战是一场不该败而败的战斗。

孔明还为自己“该听而未听”哭。孔明没有听刘备的告诫,结果落得今天这样的地步,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本对蜀国十分有利的战局。失街亭这个重大失误责任固在马谡,但根本原因在他诸葛亮本人。孔明这次是“大哭”且“不已”,足见对自己失误的深深自责。这种自责之强烈,更源于愧对先帝的“三顾草庐”之恩,愧对于先帝白帝城“托孤”的遗嘱。

诸葛亮对蜀国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那根本的动力就是刘备的临终嘱托。他手下的谋士主簿杨有一次曾经问孔明:“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而今,眼看先帝终生瞩望的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伟业即将完成,可是因为失街亭而功亏一篑,岂不痛哉?

所以,“三哭”要而言之,前两“哭”是哭马谡,搀杂着责己的成分;后一“哭”是哭自己,搀杂着痛惜之意。

失街亭篇3

关键词:孟良崮;粟裕;;战略;战术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78-01

1947年2月,发动的内战进入第二年,由于前一阶段作战不利,集中45万兵力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在此次大会战中,我军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获得大胜,从而打破了国军妄图在山东境内歼灭我军主力的意图,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之战。孟良崮之战中我军全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整编74师全美械装备,是用来拱卫首都南京的近卫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的军队,它的被歼在解放战争初期给予、给整个军事集团造成沉重打击,大大提升我军士气,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整74师为什么会兵败孟良崮呢?我想从军团的战略战术、整编74师师长的为人以及我军的战略战术等多方面分析其原因。

第一,要想了解整编74师就得先了解师长这个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因见学生运动软弱无果,故而投笔从戎,考中黄埔军校四期,和、胡琏是同期生。是从一名连长逐渐提升到师长位置的。整74师兵败孟良崮和师长的指挥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因为的狂妄冒进、贪功心切导致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进攻决定,又正是因为他的有勇无谋又做出了一个愚蠢的退守决定,最终导致精锐的整编74师被歼灭在孟良崮地区。很多人认为身经百战、狡猾过人,也非常器重他,所以委任他为整74师的师长。可事实上却不尽其然,抗战时在74军军部任过职和有过接触的吴鸢就说:“事实上他当一个营、团级军官是可以的,要当军、师长则是难以胜任的。”[1]“他平日不务实际,专好附庸风雅,喜骑马,练字,收买古董字画。室内悬挂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的画像,俨然摆出一副儒将的风度。”[1]“在作战紧要关头,拿不出办法,有时只晓得‘冲’。充分表现出‘一介武夫’的样子。”[1]作为汤恩伯1兵团的主力,率领整74师大举进攻,很快就占领了郯城、新泰、蒙阴,之后野司侦察科抓到一个国军军官,粟裕有意让侦察科长押着这位俘虏在野司驻地―坦埠的西王庄兜了几个圈子,然后吩咐看守佯装松懈,让其逃走。这位军官逃回去后,立即向报告了华野司令部的位置。做梦都想立大功晋上将的,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指挥师脱离重兵集团,直向坦埠扑来。此时也不用脑子想一想,粟裕这位共军名将怎么会犯如此低级之错误,轻易的将自己的指挥部曝露出来,况且仗打到现在,整编74师也一直未遇到共军的主力,没有大的交火,天上岂有如此大之馅饼让你轻易的就抓到、粟裕!此例充分证明不精于谋略,不懂策略,这点似乎还不如马谡。刘备评价马谡是徒有其表,可似乎连其表都没有。其次,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在发现遇到共军主力时做出了退守孟良崮的愚蠢决定,正是这一决定导致整74师被困孟良崮以致被全歼,也因此丢了性命。听从了智囊李运良(既非黄埔又非陆大出身的东北军人,以善观风色、齿伶俐为所信任)的建议,退守孟良崮,认为有险可守,不像垛庄容易四面受敌。但没有考虑到孟良崮是个无草无水光秃秃的穷山更没有认识到现在的人民,已不是以前“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而是拥有强大炮兵群的精锐部队了。此时25师师长黄伯韬都看不下去了,打电话给:“钟麟兄,你那个师装备重,车辆多,怎么能去孟良崮呢?孟良崮无遮无蔽,无水无草,部队怎么办呢?”鼻孔里冲出一股胆气,“这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想是否读过《三国志》,马谡失街亭的道理是否明白。正是因为无水无草,整编74师由于饥渴而一片混乱,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起来,部队失去战斗力,马谡失街亭的历史便再一次的上演。

第二,国军的战略战术。得知整74师被我包围之后,心头里是一阵的高兴。“他说:74师久历战阵,装备精良,且左右援兵都较靠近,这正是同共军决战的绝好时机!”[2]遂一方面命令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离整74师较近的李天霞的83师和黄伯韬的25师尽力支援整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人民于孟良崮地区。可蒋恰不想短于人事,与李天霞存在着矛盾,李天霞不但不尽力解围,反而幸灾乐祸,率领83师大部且战且退,远离了孟良崮。25师黄伯韬倒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但是黄崖山主峰被我军夺取,黄伯韬无奈无法前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整74师被我军围歼。

第三,我军的战略战术。孟良崮之战可谓充分体现出了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思想。我华东野战军集中了全部9个纵队的兵力来打孟良崮之战,其中5个纵队直接围攻整74师,另外4个纵队分别阻击增援部队,任何再训练有素的部队恐怕也经不住这么多人的围攻。而王必成的6纵从的背后突然杀出,出其不意,夺下垛庄,切断了整74师和25师、83师的联系,闭合了围口,完成了对整74师的包围,各个纵队又分别有效阻击了国军的增援部队,这使得我军最终获得了孟良崮之战的胜利。

最后,我想提到一点的就是整编74师不愧为国军中的王牌,部队训练有素,战术动作纯熟,装备精良,火力极猛,士兵体力强,战斗时格外凶猛。3.2万余人最后被俘2万人,我军在这样的优势下也未能歼灭敌人的大部。在战斗刚结束,发现上报的歼敌数为2.5万,与整74师的编制3.26万人还差七八千,结果搜索之后才发现整74师还有7000余人隐藏在山谷之中,而且是有条不紊的进行集结。试想整74师如果不是因为的愚蠢被围,而是和我军正面交锋,恐怕此战尚需另当别论。

作者单位:李浩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张玺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

参考文献:

[1]吴鸢.我所知道的[J].文史精华.2003.12

失街亭篇4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 市的生与死》中写道:“当 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 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 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 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但是很多 城市主政者更喜欢沉闷,热闹意味着混乱、不 可控制、肮脏。所以,小贩要赶走,报亭、公用电 话亭要拆除,狗市、猫市要从地图上消失。只是 生活在这类整洁城市的居民将要承受很多不 便,因为如果买一份报纸都要寻寻觅觅几条 街,多数人不会觉得这是一种好生活。

赶完小贩拆报亭

在城市整洁度的竞赛上,各地开始将部分 注意力从小贩转移到报亭。2008年,郑州市铁 腕整治报刊亭。同一年10月初开始,乌鲁木齐 市邮政局的117座邮政报刊亭被拆除61座。 2009年,无锡为了迎接一个世界性论坛,几天 之内拆除1241个亭棚车点,城管打出的口号是 “迎论坛、优环境、树形象”。今年,根据广州市 报刊摊亭综合治理布点规划,广州的东风路这 样的主干道上从6月开始就没有报亭了。广州 的街坊感慨:“报亭拆了,树砍了,老街坊散了, 街道宽了,但市井没了,广州味也没有了。”

在这一批街头净化运动中,重庆因为 1770亿元改造主城区市容而格外引人注目。在 这个“千军万马”整治城区环境的阵势中,包括 三峡报刊亭、爱心亭、IC电话亭在内的2000 余个亭棚将减量40%,而且报亭将在主干道消 失。让报亭经营者郁闷和不解的是:为什么经 营七八年的报亭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不合 法了,成了“占道经营、脏乱差、影响市容”的典 型?重庆市民也开始意识到买一份报纸的困难,通常需要寻寻觅觅几条街。有重庆市民激 愤地说:“你还买啥子报纸嘛,在家喝喝小酒、 唱唱红歌就行了嘛,或出来在银杏大道上散散 步。”(为建设“森林重庆”,坊间盛传,道旁树 由土生的黄桷树换成气派的银杏树,所以,有 “银杏大道”之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迅速激发 了市民对主政者的不满。

脏乱差的背后也有生活的合理性

与国内其他许多城市的报刊亭经营不 同,重庆的三峡报亭可以卖饮料等报刊以外 的小商品。并规定了“二八开”的模式――80% 的产品必须是报刊,20%的产品可以是其他 小商品。这主要也是为了保证经营者的收入, 2003年,三峡报亭是重庆市的“十大民心工 程”之一。

7年下来,有些报亭演变成小面馆、烟杂 店,对于市民来说,几年来习惯了在报亭买一 份报纸,顺带买包烟带瓶水,报亭的多种经营 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下雨天,报亭的“违建雨 棚”下总是有人躲雨等绿灯。脏乱差的背后也有 某些生活的合理性。

在路边的小亭子吃碗小面的重庆式生活, 是不是就比罗森超市、7-11、星巴克组成的都 市生活更不舒服呢?这该由普通的重庆人来 回答。2009年重庆市城镇职工上半年的工资 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1356元,吃一碗重庆- 小面只需3元,星巴克最便宜的气泡矿泉水是 18元。这个城市的人喜欢在嘉陵江边光着膀 子喝夜啤酒,并且把骨头丢得满地都是。重庆 最火爆的快餐是土产的“乡村基”,因为它辣, 符合本地的重口味,也因为价钱比肯德基便宜 三分之一。总之,重庆不是北京、上海,更不是 大连。

亭棚车点关系脆弱的中下阶层的生存

遍布大中城市中的报刊亭一开始都是 “民心”工程,主要解决下岗职工、贫困人群以 及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报亭的存废关系脆弱的 中下阶层的生存。去年3月2日,因为经营多年 的便民亭被,无锡崇安区的一名女子 服安眠药自杀。在她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 多年来含辛茹苦地做些小买卖,合法守法地经 营,从未违法过,用以维持家庭。我还多次被评 为先进个体户。谁知本月26日凌晨,一夜之间 将我全家赖以生存的便民亭野蛮暴力拆除,情 景触目惊心,我实在无法生存下去。我对不起 丈夫,对不起女儿、儿子。我没有办法,只能一 死了之。”无锡在2009年的这场暴风雨式行动 中,共有1241个亭棚车点被拆除,关涉上千户 家庭的生计问题,而在此之前,相关的安置、补 充和重建措施都没有出台。

在重庆被拆的报亭附近,原先的摊主并 未完全退出这个行业,他们开始摆摊卖报纸, 通常在地上铺块塑料布,城管来了,他们卷起 塑料布迅速消失在人群中。当城市没有提供 更多的生存机会时,很多人只好选择不合法的 方式。

不拆的可能性

电话亭曾经是中国城市街道中最好看的 摆设。只是还来不及积淀出文化,便被手机的 兴起淘汰了。而且目前公用电话亭的存在对电 信运营商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麻烦,维修成 本高昂,“一块有机玻璃600多元、一个话筒 300多元、一个读卡显示器200多元”。而街上 有太多破坏狂,酒鬼和小偷。

拆除似乎是所有解决办法中最简单易行 的,但也意味着浪费资源。2001年,英国电信 (BT)停建并拆除部分公用电话亭,旋即遭到文 化保育人士的强烈反弹。红色电话亭是几代英 国人“最私密的天堂”、“透明的忏悔室”。对 自己历史很执着的英国人,最终找到了折中的 办法。英国电信所属的4000多个公共电话亭 部署无线宽带的热点接入,有效地利用了60% 的公用电话,并进一步将无线网络延伸至很多 社区。

在中国,貌似必然被淘汰的公用电话亭 在某些街区仍旧发挥着作用。广州外来务工 人员聚集的天河村附近,天荣中学门口的那 两部公用电话,一到傍晚就被陕西面馆、桂林 米粉店、巴适川菜馆的服务员占领。用手机拨 打长途电话每分钟在0.2-0.3元之间,而用 公用电话折后长途每分钟只需0.16元。这些 来自农村的打工者,除了给亲人报一个平安之 外,还可以闲聊几句,纾解乡愁。通常临街小食 铺会营业到凌晨,作为公用电话的使用者,桂 林米粉或者陕西面馆的店员总是会对公用电 话留个心眼。

由陌生人构成的城市为犯罪提供了条件, 但是由电话亭和它的使用者之间所构成关系 却让人想起简・雅各布斯所说的街道安全模 式:“城市公共区域的安宁不是主要由警察来 维持的,尽管这是警察的责任。它主要是由・ 个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 一个有着自觉的抑制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 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因为护卫公用 电话扩散而成的社区安全保护网络或许已在 不自觉中形成。

另类消失:拆除交通灯,指示牌,消 灭斑马线

就在中国人拆除报亭、赶走小贩,妄图把 所有的道路整饬得像高速公路一样的时候, 荷兰的弗里斯兰省(Friesland)却进行了一场 反常规的道路革命。将马路变窄,多车道变单 车道,有些地方只准直行不准拐弯,道路变得 更复杂,让司机被动减速。然后拆除交通灯、指 示牌,甚至消灭斑马线,让司机主动减速。就像 共享空间之父荷兰工程师汉斯蒙德曼在接受 《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如果你希望人们的行 为像在教堂里一样,那你就得盖教堂。”当司机 以30码的速度在街区平静地行进时,他会感 觉自己是社区的一员,而不是一个偶然经过的 路人,可以不负责任地当马路杀手。更为深远 的意义是,如果开车越来越麻烦,或许人们会 更愿意骑自行车。

失街亭篇5

??《三国演义》

街亭的失守,我认识到两个问题:

一是纸上谈兵。

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但在打仗时,不听别人的劝告,执着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的决定,“山上屯兵”。让司马懿有机可乘,围攻马谡,夺取街亭。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轻率所致,他也难辞其咎,最终不得好下场。

其实在战国时期,就有前车可鉴。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历史总是在人们的不留意的时候重复着。

某招聘广场的部分摊位,除了学历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应聘者用英语与招聘人员交流。不少负责人告诉前来的记者,很多应聘者的学历高于要求,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不少,但能流利地与工作人员交谈的屈指可数,大多都是结结巴巴的,如果他们不说,都不知他们过了六级……这不是现代版的“纸上谈兵”吗?

二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街亭的失守,诸葛亮、马谡都验证了这句话的准确性。

“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若当初诸葛亮遵照刘备的遗言,不重用马谡,街亭就不会失;若街亭不失,或许蜀国的历史会截然不同。

马谡在实施行动前,若听取王将军的忠告,街亭就不会失。

古人所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

某商人在服装界里,大展鸿图,独占鳌头,让他挤进百万富翁。可后来,他认为既然在服装界能有如此辉煌成绩,那在其他行列必定也能占一席位。于是他决定挤身电子行业,他与合作伙伴商讨时,只得到绝对的反对;与家人商量时,只得到零星的支持。他始终执着,成立了一家电子公司后,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他将他经营服装的方式硬搬到经营电子业中,也不顾公司里成员的反对,最终他一败涂地,连自己的家业也赔了大部分……

失街亭篇6

可是,如今的曲水亭街上已觅不见曲水亭的踪影了――远不止没了一个亭子,就连临街的小河也不那么弯弯曲曲了。

城市在一天天长高,而一些老街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当年的风韵。在这一点上,老街就像美女,美女的容颜总是要被岁月的刻刀偷袭,留下的,是深深浅浅的皱纹;老街的风流也总是要被时光的车轮碾碎,留下的,是人们斑斑驳驳的回忆以及在回忆中所能触摸得到的那份历史的沧桑、凝重和温情。

绝色的美人即便迟暮了,我们从她的眉宇之间也能依稀地看到她当年迷人的神韵,曲水亭街也是如此。临街的小河虽然不那么“曲”了,但河两岸的杨柳依然婆娑。漫步河边,依然能给人以恍若到了江南的感觉。杨柳掩映之下,一座座老房子鳞次栉比。老房子坐落在老宅子中,老宅子的门是木头的,上面的漆已经剥落,可铜门环还在。这条街的历史和文化仿佛就浓缩在这门环里,扣启它,老街的神韵便会像这扇门一样吱吱呀呀地向人们打开。

有关曲水亭街的记载可远溯北魏。郦道元在有名的《水经注》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所萃其上。”“流杯池”就是今天的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东流便为曲水河。曲水亭则北邻百花洲,南靠府衙后门。据记载,该亭原是三间小房,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又有小桥渡客,亭门悬挂着清人郑板桥撰写的一幅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杨,一弯流水。”后来小房倾圮,亭主将其建在水中,形为木制敞厅,四面回廊环绕,花格透窗,远远望去,犹如翠绿丛中盛开的一朵芙蓉,仍为茶室棋社,亭门楹联曰:“历下亭中坐怀古,鹊华桥畔静观棋。”鹊华桥原在曲水亭街北头,今大明湖门坊的一侧,高达数米,只有行人可以通过,传说站在上面能北眺鹊、华二山,曾是泉城一大景观。

曲水亭和曲水亭街一度是文人荟萃之处,“曲水流觞”一词说的便是文人们在此诗酒聚会之事。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文人墨客们都要相邀聚会于曲水河畔。这一天,人们要在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洗濯之后便开始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具体情形大概是这样的:将盛满酒的“觞”(古代的一种酒杯)放在托盘里,再将托盘放在曲水河上,托盘漂至某处会因种种原因停下,只要它停下了,那么坐在河边的人就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再吟诗一首。如吟不出或吟诗不佳,就要被罚酒。据说,曲水亭街的这种诗酒盛会一直流行至清朝。

曲水亭街既然荟萃了这么多文人,文人们当然会留下歌咏它的诗了。清乾隆年间,嘉定人王初桐曾经官至齐河县丞,留下了一部《济南竹枝词》,其中关于曲水亭街的诗是这样的:“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漂过片片花。”

曲水亭街如此聚集“文气”,当然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它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西邻济南府学,也就是文庙。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9-1077),元至正六年(1346年)曾大规模改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此后,历代重修计30余次,现仅存影壁、大城门、泮池、五孔桥、大成殿等建筑。据说,文庙曾是山东省祭孔的地方(全国祭孔在曲阜)。

除了供文人雅士吟咏风流,曲水亭街当然也少不了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乾嘉时代的董芸曾长期居留济南,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作《广齐音》一百首,其《百花洲》云:“百花洲上百花桥,小市青帘柳外飘。多少吟魂招不得,白 风起晚萧萧。”百花洲毗邻曲水亭,可见,当年这曲水亭街上的居民是有水边招魂续魄的风俗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曲水亭街也不再为文人雅士所“垄断”,平民百姓也乐得到此来消遣。据济南的一些老人讲,解放以后,他们还常跟大人一起聚在亭子里下棋、聊天、品茶。1958年以前,曲水亭街还不是现在的柏油路面,而是由青石板砌成,也没有现在这么宽,刚够过去一辆人力车。沿街的小河里清澈见底,青藻飘逸。夏日走在岸边,凉风习习。俯下身来,把手伸到水里,就会有游鱼、跳虾从指间划过。从西南面的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迤逦流过来的泉水,就沿着那条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北,再折向东。

到了1958年,政府改建曲水亭街,平了关帝庙,拆除了曲水亭。路面铺上了柏油,大道直通大明湖。那条临街的小河自然不再像以前弯弯曲曲了,更没有人在这里喝酒吟诗了,曲水流觞的风俗也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今天,我漫步在曲水亭街上,心中涌起了许许多多的感慨和追思,面对这些千头万绪的想法,我一时很难表达,只好用早年写过的一句诗来概括:“年轻时,老街也曾风流过。”我想,用它来形容曲水亭街或许不算唐突吧。

Qushui Pavilion

Qushui Pavilion and Qushuiting Street were once the places where the ancient literati got together. In the old times,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third lunar month every year, the literati came to the riverside of Qushui. On that day, the people cleansed themselves beside the water in order to avoid bad luck. After the cleansing, they would put a “shang” (a kind of ancient wine cup) filled with wine on a salver, then put the salver on the Qushui River. The salver would stop for many reasons. When it stopped, the people sitting beside the water would drink off a cup of wine and recite a poem. If the individual couldn’t recite one did it badly, he would be punished by having to drink much more wine. It is said that this kind of poem and wine pageant had been handed down right up to the Qing Dynasty.

失街亭篇7

对弱势商贩而言,占道摊点是养家糊口的饭碗。

它们相互对立,却都关乎民生。

在城市化大潮中,如何处理这对矛盾?

“游击战场”

2009年9月的一个早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盘溪六支路。

“新鲜的‘瓢儿白’,三角五一斤”、“美国大片,《越狱》第三季”、“名牌衬衫,跳楼甩卖”……各种叫卖声敲打着行人耳朵。长约1000米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箩筐、扁担、桌子、板凳。100多个小贩在这里兜售蔬菜、水果、油条、光碟……

一个菜摊上,62岁的张堂万做成了当天第一笔生意。这位眼睛有残疾的老菜贩将一口袋西红柿递给顾客,并从顾客手中接过了钱。旁边,28岁的大儿子张勤正将一堆黄瓜摆上菜摊。三岁时,张勤遭受严重的烫伤,左手从此无法伸直,走路也一瘸一拐。

张堂万一家五口,有四个是残疾人。三份低保和这个月入1000元的菜摊,构成一家人的生存基础。

8点过,街边菜市场的生意仍在持续。

在占道摊点的挤压下,原本宽约十米的车道只剩一半能通行。驾驶员猛按着喇叭,汽车依然像蜗牛在爬。

突然,街口出现一辆皮卡车,上面印着“城管执法”。叫卖声戛然而止,小贩们抱起货物,往偏僻小巷夺路狂奔。

数十秒钟之内,喧嚣的街道恢复平静,只剩下一地垃圾。

第二天,这一过程又会重复。

变堵为导

2010年5月,凌晨3点,张勤躺在床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天花板。

“完了。”他喃喃念道。

几天前,张勤刚和女友领了结婚证,准备这几天办喜宴。现在他没了心情――街道办事处通知:为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所有占道摊点必须拆除。

“不摆摊,一家人吃什么?”张勤觉得生活一下子没了希望。

在整条街道,和张勤父子一样的摊贩有240多个,他们大多是来自江北城、化龙桥等拆迁片区的残疾人、下岗工人和低保人员。他们要养活上千家属,却被“门槛费”挡在正规市场门外。

吸引他们的,是六支路周边11个社区、数万群众形成的市场。这个片区只建有一座小型菜市场,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于是,街边菜市场自发形成,摊贩和城管之间的“游击战”随之展开。

在整个江北区,街边摊点接近2000个。

2010年4月,江北区启动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转入主干道治理,占道摊点成为首要整治对象。

“居民需求、城市环境治理、低收入人群生存条件三者纠结。”江北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唐立新说,“处理占道摊点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堵’。”

石马河街道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宏友深有同感。他和同事曾参加过多次环境整治行动,但行动一结束,街边摊点又会冒出来。“很多摊贩被处罚过,但却‘屡罚不改’。”李宏友无奈地说,“他们也要吃饭。”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如何解开这个“结”?

“帮助低收入人群就业,是根治街边摊点的关键!”为此,江北决定变堵为导――2010年7月14日,江北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重庆市江北区临时占道经营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决定由政府投资建设新型售货亭和商业摊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户等向街道申请,通过廉价租赁进行经营。

按照部署,石马河街道在社区附近规划了14座售货亭和四座大型农贸市场,一场引导街边摊点“入市”的行动随之展开。

“三赢”政策

2010年整个8月,石马河街道城管办公室里,常出现一位逢人便骂的中年妇女――她的街边服装摊刚被拆除。

“如果你家里确实困难,可以申请街道规划的摊区。”李宏友反复告诉她。她递交了申请,可还是不相信,每天继续骂人。一个多月后,申请通过,她得到位于通用农贸市场的摊位经营权。这下,骂声变成了感谢。

整个夏天,这样的故事在石马河街道重复上演。在清理街边摊点的同时,城管工作人员还要宣传“入市”政策。

“申请批准之前,很多人都不信。”李宏友说,“过程很艰难,却能给困难群体带来希望。”

张堂万也递交了申请,希望能经营一座售货亭――一种统一规划设计,从事电话卡充值、冷饮和报刊售卖等综合服务的微型商亭。

2010年9月18日,街道投资的第三座社区市场――山水丽都农贸市场开张营业,130多个占道摊点入驻市场,集体“转正”。两个月后,南桥丽景市场启用。它们以超市标准设计,营业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街道为此投入上百万元。今年,当地95%的街边经营户将会“入市”。

而在整个江北区,70座新型售货亭和135座规范化社区农贸市场正在陆续投入使用。

现在,盘溪六支路的街边菜市场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散落的烂菜叶、塑料袋、废包装纸等垃圾。

失街亭篇8

情思街心风亭

游延年

华灯初上之时,我每次来娄底,总喜欢独自滞留在街心的这座风亭前,或凝思感叹,或触景生情……

曾几何时,这里也是娄底名望的象征。那时,无论天南地北的人,只要说一声去街心公园,就能如愿所致。尽管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园,仿制的琉璃瓦顶矮墙圈出一片空间,这个风亭依伴在绿树丛荫的小山之下。妻子那年带薪考上娄底师范读幼师班时,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了。每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基本上是在这公园中愉快地度过。说实话,当时我们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买票进公园确实有些心疼。但妻子说,只要能让儿子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一切都美好,就是勒紧裤带也心甘情愿。

物换星移几度秋。在世事纷繁,养家育儿的时光里,我们不知不觉地消磨着年轮。白发渗头,浪漫不再。偶然间,我发现街心已是沧海桑田。公园变成了平地,只有那座风亭还独立在繁华的娄星广场的一角,仿佛在记载着昨天,见证着今天和向往着明天。望着这渐然失去风光的风亭,我曾经深情地为之感叹:泪眼凝望云楼,眉若钩,独倚红梁思念重寒秋。情难断,意更乱,几许愁,恰似一江春水涌心头。( : )

夜幕降临的时候,霓虹灯一闪一烁地,映衬着这个风亭朦胧中的轮廓。与娄星广场的主景区相比,它更是显露出了惨淡和寂寞。主景区那边,湖光波彩,曲桥蜿蜒,林荫幽径,游人如织。尤其是那节奏明朗逗人欲舞的音乐,让灯光辉煌的广场愈加动感起来。而这座没有任何灯饰的风亭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一对摇着扇儿的老年夫妻。

我主动递了一支烟给那老大爷,搭讪地问,您俩为什么也喜欢这儿。他们说,这里清静。我们正聊着,忽然响了一个炸雷,暴雨也随之而来。雨中有三、四个人冲进了风雨亭,他们一边抖着身上的雨水,一边忿忿地嘟哝着:那边要是多几个风雨亭的话,就不会淋成落汤鸡了!看着他们落魄的样子,我悠然间有了一种新的感觉——人生正象这风雨亭一般,既有辉煌灿烂的时候,也有孤影独怜的处境。但不管怎样,只要它还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独有的价值。

上一篇:感谢语范文 下一篇:名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