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元使安西范文

时间:2023-11-26 15:27:29

送二元使安西篇1

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送二元使安西篇2

元二:大兄所言为是。哎,今日一别,不知是否有缘在相见,大兄对小弟那等深情厚意,我一定会铭记在心。

王维:哎……现在可真谓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来,让我们现在尽情地诉说。你看,你将要离去的这天,老天也在为我们的元二谊而哭泣,看来,我们的元二谊是真的太深了,所以你这一别他日定会使我寝食难安。

元二:大兄莫悲,这雨会让渭城的街道与房屋变的干净,不也暗示了我们他日会再相见吗?

酒保:两位宾客,你们的情谊可真可谓是天之动容,连我这见识浅陋的人也被你们给打动了,但你们也莫悲伤,我想人生难免与亲爱的人有所一别,无论早与晚还是会分别,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元二:小弟所言极是,大兄你莫悲伤了,让我们现在举起手中的酒杯,痛快地喝个够!

送二元使安西篇3

论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经验功能,及物性,诗歌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又作《渭城曲》或《阳关三叠》,是唐朝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出使安西所作的一首赠别诗。诗中作者运用婉转含蓄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绵绵细雨润湿了轻尘,朋友即将远行,潮湿的空气凝结了多少离愁别绪;“柳”与“留”谐音,道不尽心中难舍的情怀。“朝雨”,“客舍”,“柳色”,本是春意盎然之景,却悄无声息,勾画出离别时悲凉的景象。后两句借酒抒情,表达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结句更是直抒胸臆,难舍难分之情表达得畅快淋漓。前人对此诗的评价就非常高毕业论文ppt,唐汝询认为,“唐人饯行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这首诗情真意切,可为送行诗之上乘。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小句经验功能理论出发,对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及其五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作者分别为:杨宪益和戴乃迭、文殊、郭著章、孙大雨、许渊冲),以考察该理论在诗歌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理论研究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最基本的意义成分是具有功能的成分,是语言的各种功能的总体构造建构或实现了意义[1]。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小论文。概念元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得到体现的。[2]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把世界的经历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形成一套可控的过程类型。韩礼德所说的过程原则上包括三个要素,即过程本身,过程中的参与者以及与过程相关的环境因素。过程是及物性系统中的核心成分,它与参与者和环境呈现卫星状的辐射关系,一个过程可以关系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参与者和环境。[1]

韩礼德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涉及“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2)心理过程,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感知者”,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3)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三种。在归属类中毕业论文ppt,有一个表示“属性”的成分以及该属性的“载体”;在识别类中,被确定身份的实体称为“被识别者”,起确定作用的实体被称为“识别者”。在任何一个识别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一个实体是“价值”;4)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5)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讲话者”把“讲话内容”传达给“受话者”的过程;6)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2]

二、对原诗和译文逐句的及物性分析比较

1、“渭城朝雨浥轻尘”

 

 

  过程

参与者

环境

  物质过程:浥

动作者:朝雨

目标:轻尘

地点:渭城

杨、戴译[5]

物质过程: has settled

动作者: A morning shower

目标: the light dust

地点: in Weicheng

文殊译[6]

物质过程: has settled

动作者: the morning drizzle

目标 :all dust

地点: At Weicheng

郭译[7]

关系过程:(Identifying): is

被识别者(价值): What’s got Weicheng’s path dust wet

被识别者(标记): the morning rain

地点: in this town of Wei

孙译[8]

物质过程: doth moisten

动作者: The fall of morning drops

目标: Its dust light

  许译[9]

物质过程: is raised

目标: No dust

地点: on pathways wet

送二元使安西篇4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诗句领会诗人表现手法及感情。2.理解送别诗特点,把握诗中意象内涵。

【教学方法】批注阅读法、情感诵读法、比较诵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学:1.古诗新唱《游园不值》《春夜喜雨》(播MP3音乐)。2.古诗大比拼(看图读诗、诗句接龙等)。

一、激情导入走进主题

(播《送别》曲)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师生同写)也就成为我国古诗中永恒的旋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中,寻觅古人送别朋友之法,去感受那份殷殷别情、悠悠离意。

二、回顾古诗“四读”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方法?(屏显“四读法”,生齐读。)下面请用四读法学送别诗中名作――师生同写《送元二使安西》。

三、品析送别诗中名作

(一)一读知诗题,明作者:仔细观察,你能从老师写诗题时获得什么信息?诗题该怎样读?元二要去哪?谁来送?(简介王维。)

(二)二读正字音,通诗句。1.读准字音。指名读诗。(明确“舍”的读音。)2.读通诗句。同桌商议,用“M”划古诗朗读节奏。3.按照节奏读诗句。(屏显:画好节奏的本诗。)

(三)三读解字义,晓诗意。1.看图(屏显:地图),看注释,知背景。2.结合注释,同桌互说、互听、互补充、大致了解诗意。3.师生合作,全班交流诗意。

(四)四读悟诗情,想意境。1. 读好诗题,走近诗境:诗题《送元二使安西》该如何读?(学生自读、互读、齐读、师范读。)2.研读古诗,读中悟情。(1)依照平仄,感情诵读:唐朝诗人遵循平仄规律作诗,请按此规律(屏显:正确标示的古诗),自由反复朗读“渭城朝雨……”你们仿佛看到、感受到什么?(2)情景再现,感悟悲凉:(示图,配古琴曲《苏武牧羊》)这是渭城到安西通往阳关的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共3000多公里,满目荒凉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艰难、坎坷……)(3)举杯相送,一咏三叹:是啊,一想到朋友将远赴安西,孤身漂泊,王维端起酒杯对元二说――学生一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马车即将起程,王维又劝元二――学生二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此时王维纵有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只得把无奈、把不舍全融入酒中,再提议――学生三读咏叹:劝君更尽……(板:酒)3.想象意境,凸显主题:此刻假如你是元二想对王维说出了阳关还会有这客舍、杨柳吗?还能喝到这酒吗?(边说边擦掉板书:王维、柳、客舍、酒。)这一路,就没陪元二的了吗?有,是“情”――再读全诗 (板:情)4.情感朗读,升华主题:配古筝曲《阳关三叠》读本诗,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四、同主题链接自主读

1.简述送别诗的由来。(屏显:略)2.学法迁移,合作学习:自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 赠汪伦》,同桌按四读法品、议:谁送?送谁?何时何方式送?3.小组汇报,师生互动。(1)汇报:谁何时何方式送谁?(2)链接:诗中为何只见“孤帆”无“友情”字眼?

五、梳理“寻”送别诗特征

(1)回顾所学,自主填表。(如下)(2)师生合作,完善表格。(屏显:九首送别诗,让学生找规律)送别诗是古诗中的一类,从大量送别诗中发现(以诗句为例):

六、积累运用送别名句

1.分组朗读诗句。(屏显:送别诗名句)是呀,人生自古伤离别。古人可折柳相送,以歌相送,用目相送,借酒相送,但唯有真情相送(指板书),才会有这送别名句(生读)。

2. 送别名句今用:你即将小学毕业与好友离别,会用哪句诗互劝?

七、升华主题唱响诗魂

同学们,离别是诗是歌,离别总是情!请在《阳关三叠》的乐声中传唱《送元二使安西》,悟离别浓情,铭记这千古佳话吧!

送二元使安西篇5

1、西出阳关无故人上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2、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来源:文章屋网 )

送二元使安西篇6

一、以学定教,学情学趣很重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在小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与知识关系不大,却是他们大语文观的起点,也是他们未来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我从三年级接手这个班开始,就让孩子们大量地积累背诵古典诗词。在老师的熏陶下,我们班的孩子对古典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以学定教,找准教学重难点

“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之一: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会的。

所以,在第一课时,我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按照“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和悟诗情”的“诗歌五步法”来自学。通过自学,我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了学生不会的问题。于是我大胆地将学生不会的问题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三、以学定教,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检查自学情况,分为检查读诗文和检查解诗题、知诗人

在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所有的同学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有一部分孩子还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第二课时的开始,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我设计了“汇报自学情况”这一环节。

片段设计一:

昨天,孩子们按照导学案自学了这两首古诗,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预设:

(1)我会读诗歌的题目

学生讲了诗题的意思后,老师追问: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之”和“使”互换可以吗?

(2)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

生:第一首,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第二首,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师:带着我们的理解,大声读诗题。

(3)我知道了诗人的相关情况

(板书:理解了诗歌题目,了解了诗人――解诗题,知诗人)

这正是基于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老师扮演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鼓励者、讨论探究的合作者及孩子发表独特见解的支持者这一应有的角色。

第二部分: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感悟它们蕴含的情感

(一)在处理这两首古诗时,我们的基本模式都是学生先质疑,再讨论解答

“后茶馆式教学”中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之二: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我大力提倡学生在自学中自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则悟,不能悟则生疑,能生疑则质疑,能质疑则解疑。

(二)根据“导学案”所暴露的问题,将两首古诗教学的先后顺序上进行了调整

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理解和感悟起来都要困难一些,于是我决定在第二课时先教学这首古诗。这首诗学生不会的问题主要是:“轻尘”“柳色新”是什么意思?“王维为什么要劝元二再喝一杯酒?”“西出阳关为什么就无故人了?”

我设计的是当学生们提出问题后,老师先请学生讲。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讲得非常清楚,那老师就不需要再讲;第二种就是当学生讲得不清楚时,应秉承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老师必须是“茶馆”里一名热心的服务员,为学生学习尽可能地提供资源,提供各种便利,为他们的学习服务。比如:解决“西出阳关”为什么就“无故人”了?这个问题,老师准备这么处理。

片段设计二:

我能解答。

1.刚才的问题中,有哪些你能帮他解决?(生答)

2.师讲解生讲得不到位的问题。

(1)“渭城”的位置

(出示地图)请看,西安,就是唐王朝的首都长安,王维和元二在此同朝为官。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命令出使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于是,王维从长安一路送别元二,走啊,走啊,走到现在的渭河以北,古时候称之为――渭城。所以,诗中有这么一句(生齐声读):“渭城朝雨轻尘”。因此,这首诗也叫《渭城曲》。

同学们,常人相送,送到渭城就不能再送了。渭城以西的路实在太难走了。他们走到渭城,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夜里,他们只做了两件事:(请生答)饮酒畅聊至天明,所以诗中写(生齐读):“渭城朝雨轻尘”。

(2)“阳关”的情况

出了渭城,再往西走,元二就走到了现在的甘肃敦煌,古时称为阳关。

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汉代,皇帝再次筑起一道城关,称为――阳关。直到唐朝,这里仍然战争不断。这就意味着,一旦出了阳关,元二就远离了故土、故人。所以诗中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诗中有阳关一词,所以它又叫《阳关曲》。

阳关之外是什么样子呢?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这样描写那里的环境。(出示高适的古诗)

读完诗后,师问生前往安西的路,是什么样的路?

(3)感悟诗情

元二将在这条路上走3000多里,即便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需要走半年之久!因此,诗中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千言万语化作杯中酒,王维举起酒杯:“亲爱的朋友,干杯!”这酒中除了辛辣味,你还品出了什么味道?

这么多的味道,一杯酒怎么能盛得下啊,让我们再次举杯!

师:这是一杯祝福的酒,生齐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壮行的酒,生齐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饱含朋友深情的酒,生齐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诗要把心放进去,要把情融进去,听老师读。

师范读(配《阳关三叠》)+生读(从“渭城”开始读)

事实上,此一别也真的成了永别!五年后,诗人王维去世,当身在远方的好友元二闻讯后,再诵此诗,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慨?(师转身擦掉黑板上的诗歌),学生再次读(背)。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更强调合作学习

如果《送元二使安西》我设计得更多的是“师生对话”的话,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学习,就更强调“生生对话”。设计中以四人小组互助交流学习,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因为前一首古诗的学习,有老师方法的引领,学生们此时一定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议”。只有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争论中,才能真正体现有效中的“后茶馆式”,促进课堂学习的有效。反馈时,我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已经解决的问题就不再提出,而提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片段设计三:

1.我们再探讨另外一首诗。请大家现在四人小组中提出疑惑,看能否解决。

2.由小组汇报仍存在的疑惑。

预设:

(1)“故人”是谁?

(2)“西辞”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是“孤帆”?

(4)“碧空尽”“天际流”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的问题,谁能替他解答?

生解答。

教师预设帮助生解答:

①当孟浩然扬帆远航之后,李白站在江边看到的是一幅流动的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师:所以诗中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开始李白眼里只有一艘船,当这一艘船也消失在蔚蓝的天边时,李白为什么还不走呢?

生:依依不舍――读出你的依依不舍!

生:惆怅――读出你的惆怅!

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惆怅读这首诗――学生读!

师: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引导学生读、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结:刚刚我们就是用(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这两首送别诗。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大家可以运用它来学习更多的古诗!

对整个重点部分的学习,我都是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交流的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具有弹性,旨在适应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特点。

四、以学定教,拓展延伸

在教学的尾声,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积累其他送别诗,前面已经提到,在老师的熏陶下,我们班的孩子利用课前精彩三分钟、队会、朝会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有的孩子更是能一口气背一百多首古诗。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延伸”的结尾,这也符合“以学定教”的原则。

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学生将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幸福地栖居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让老师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快乐。

送二元使安西篇7

数百万中外游客云集洛阳,让这座“千年”更显繁华。而位于该市e河区启明北路和310国道交叉处的洛阳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简称通河园区)的热闹景象却也不输于市区。前来交易的车辆排成了长龙,堆得小山样的冬瓜在明媚的阳光下泛着白光,青翠碧绿的黄瓜使人垂涎欲滴,玛瑙般的西红柿玲珑剔透……

园区总经理闫安徽对记者说,通河园区是南菜北调、东菜西输的重要集散地,到这里经营的客商来自山东、安徽、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湖北、海南、浙江、云南、上海等省(市、区)以及河南本省的郑州、焦作、三门峡、平顶山、南阳、济源、周口等城市。

洛阳市农副产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金丁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系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人,从1992年起就在洛阳经营蔬菜。他一开始在洛阳市西工蔬菜批发市场,1996年西工蔬菜批发市场被取缔后,转入中原蔬菜批发市场。2013年,中原蔬菜批发市场被取缔,他才来到通河园区发展。他经营的蔬菜有100多个品种,是洛阳市蔬菜品种最全、交易数量最大的批发商户之一,年交易额达到3000万元左右,日交易量最大时达到54万元。像郑金丁这样的大户在通河有10多家,分别来自河南的南阳、平顶山、洛阳市洛龙区的李楼乡以及安徽等处。郑金丁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经营,他在山东、云南、四川、海南、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都派人常年驻扎进行联系,以精、细、特菜和反季节蔬菜经营为主。除此之外,郑金丁还在通河园区经营一个干果调味品商行和一个冻品海鲜商行。他告诉记者说:“我从事蔬菜经营以来,从未做过坑害消费者的事。蔬菜关乎人们餐桌上的安全,作为一个商人,我们不仅要讲诚信,更要凭良心!”

金老三,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崔寨乡人。通河园区自开业以来,他就带着全家7口人来这里经营蔬菜。他有两辆卡车,每年经营蔬菜3000余吨。他的经营模式是从产地运过来直销,一般都从湖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份拉菜。

李前进,河南焦作孟州市城伯乡人,系城伯乡人吴寨村前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社内有村民70余户,土地300多亩,用来种植苦瓜、黄瓜、西红柿、丝瓜等无公害大棚蔬菜。他每天都要向通河园区运送蔬菜300多箱,16000斤左右,价值2万多元。合作社的村民每户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他对记者说:“通河市场环境非常好,没有人乱收费,没有人故意刁难,更没有人克扣我们的钱财!”

在通河园区,李前进只是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商户比比皆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近千名附近的村民在通河发了蔬菜财。

张开臣,洛阳市e河区东关人,专门在通河市场做土豆与洋葱生意,每年营业额达7000万元。

李长运,今年38岁,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高塘乡李大寨村人。他于20年前来洛阳做蔬菜批发生意,先后在洛阳的中原菜市场、李楼菜市场经营大蒜与生姜,通河园区开业时他带领4个孩子和老婆过来了。李长运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平均每天卖出大蒜3吨,交易额1.2万元;生姜5吨,交易额3万元。目前,他不但买了汽车,还在洛阳市买了两套房子。在通河市场,像李长运这样的安徽临泉县老板还有20多个。

河南省汝州市民王玉现在通河园区开业初期就来了,他以经营杂菜为主。4月21日下午,记者在通河园区采访时,王玉现的5000斤蔬菜已经卖了大半,车上只剩下大葱、蒜苗和香菜和菠菜四个品种。当天上午因为下雨,菜价遛了下来,头天还是1.8元一斤的大葱,当天成了1.5元一斤,头天还是1.2元一斤的蒜苗,当天成了1元一斤。他说,菠菜在几天前还是1.3元一斤,当天成了0.5元一斤。

记者在通河园区西头采访,发现一位50多岁的安姓大姐买了一三轮车的蔬菜准备离去。记者上前询问她,这些是批发回去卖的还是自己用的。她笑着说,她是洛阳市东花坛君河湾建筑工地的厨师,每天都要来这里购买200多斤蔬菜回去做菜使用。记者问:“工地附近还有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她说:“有是有,但我不愿意到那些地方去买。因为通河园区的蔬菜品种多,价格便宜,绿色环保,买了放心!”

位于通河市场A区11排1号的洛阳信誉杂粮大米批发中心也是个洛阳市农副产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老板叫丁建立,是洛阳本地人。该中心成立于20年前,虽然其先后在洛阳的东花坛和中原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多年,但其经营的杂粮品种也只有6个。自从该中心搬到通河后,生意如朝阳东升,红红火火,杂粮以及大米的品种猛增到100多个,仅豆类就有30多个品种,日交易额由原来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10多万元。

洛阳大张盛德美、丹尼斯、西城量贩等连锁超市,每天都要从通河市场批发蔬菜10多万斤,以供应洛阳市民。

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冷藏体系和销售网络以及便捷的配送服务,全市农副产品经营一直受到制约。通河物流园区由此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中原首席、豫西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保障优化生产供应,拉动城乡经济发展。其主管单位是洛阳通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5月10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董事长刘长河先生是洛阳有名的实力派企业家,市人大代表。通河物流园区是洛阳市人民政府为整合农副产品市场而批准引进的大型农批项目,占地556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米,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2011年列入河南省农副产品战列储备重点工程,同年列为洛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其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有三层商铺1800套,24座交易大棚,10万平方米配套仓库,4万吨冷库。与其配套的设施有电子商务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监控中心、商住酒店、综合办公楼等。通河园区是一个集市场、水果、水产、冻品、粮油、副食、调味、干货等“业态”,和市场交易、冷冻仓储、物流配送、食品加工、检验检疫、电子结算、远程商务、物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一站式、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通河园区远离工业集聚地和城市密集圈,紧临二广高速及310国道,距洛阳邙山飞机场不足十分钟路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通河园区项目预计分为三期完成。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基础设施有三层商铺420套,交易大棚20座,服务区商铺39间,配套仓库3万平方米,恒温冷库5000平方米,小型冷库75个,道路硬化4.5万平方米,以及配套的电子商务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监控中心、综合办公楼等,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体系。该市场的三期工程已经于2014年3月动工,预计在2015年12月竣工。

刘长河先生告诉记者,通河园区自2013年1月试营业以来,已经入驻商户1100余家,入住率为98%,日市场经营量为2000余吨,日均交易额为1500万元人民币,年吞吐量为150万吨。

通河公司于2013年成为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后,先后荣获全国农批市场行业“百强市场”、全国综合类农批市场“五十强市场”和“保障城乡供应全国优秀市场”称号;2014年被河南省授予“十强市场”、“文明诚信市场”称号;2013年春被洛阳市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又荣获洛阳市“文明诚信市场”称号;2013年12月被河南省列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批零对接”与“电子商务创新”项目试点单位;2014年3月当选为洛阳市农副产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

通河公司为构筑豫西地区农产品安全稳定工业的“护城河”,借助“三个试点”的有利契机,投资5700万元完善市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批零对接(公益配送)和检验检测”战略。如今,该公司正式开通了“通河商务网站”和“400免费订购热线”,实现了资源共享,近远程配送,网上交易;完成了银行卡与通河会员卡联网结算系统对接。市场业务正在稳步向生产源头和零售终端同步延伸,先后与当地20家农产品生产合作社与基地建立了供销关系,在洛阳市区内建立了20家便民菜店,先期订购便民直通车30辆,有效平抑了市场物价,方便了社区市民消费。该公司在洛阳市农业局地指导下,成立了检验检测中心,对进出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全程实施监控,完善了货源追溯功能机制,有效地保障了豫西地区农产品的安全供应。提前进入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规模化运营之列,为实现年交易额120亿元、利税1亿元、企业利润3.5亿元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通河园区成立以来,坚持“让商户发财、求生存发展”的宗旨,以“服务洛阳、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以道德和责任做好农产品安全供应这个天大的事情;讲良心,守诚信,为百姓,承担了洛阳及周边地区7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交易量、交易额连续两年双居洛阳第一。市场内汇聚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业务辐射整个豫西地区并进入到山西、陕西境内,是豫西北地区名符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

通河园区上线的蔬菜品种近2000个,服务家庭1200余户,服务企事业单位20个,服务部队3个、院校3个,供应餐饮企业16家,拥有三级批发商户21家,通河配送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通河物流有三个特点,一是更惠民:因为与种植基地、供销社签约直供,减少了流通环节及损耗、降低了成本――通河的产品以低于其他农贸市场和超市10%-15%的价格供应市民;二是便民:市民只要通过网络或者400免费电话订购,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会根据订购信息自动生成采购配送指令,通过集约化分时配送系统,将农产品及时配送到社区门店或客户指定地点;三是更安全:利用冷链运输技术、完善门店网络与配送体系,扩大农产品的新鲜周期,凭借园区对配送农产品的溯源管理全覆盖和二次检验检测,可做到质量追踪。

刘长河董事长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洛阳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全部建成后,不仅成为带动豫西北地区农产品大流通的超级绿色航母,而且在直接或者间接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业、养殖业与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可安置10万农民就业。届时,将会为服务洛阳百姓、繁荣洛阳经济、维护洛阳稳定、促进三农增收、解决农民就业等作出重要贡献!”

洛阳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史秉锐满怀喜悦地对记者说:“通河园区是洛阳市民真正的菜篮子、米袋子,百姓们每天吃着从通河园区走出的蔬菜及米面油心里格外踏实!”他希望通河园区为全国前100强的农产品企业设立展示窗口,让通河园区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送二元使安西篇8

介绍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start 作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39 更新时间:2009-2-4

怎样投稿 免费注册 会员登陆 会员中心 找回密码 作文投稿 学习论坛 数学学习 英语学习

欢迎教师投稿

我喜欢的古诗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渭城的一场晨雨轻轻打湿了尘土,客舍一片青青,杨柳格外清新。后两句写出在这离别之时,诗人请老朋友再饮一杯离别酒,要知道,出去这西边的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千古流传的诗句。

这首诗写得很细腻,让人一看脑海里就浮现出当时的送别情景,让人不舍……

上一篇:四川汶川大地震作文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寒假生活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