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一个小目标范文

时间:2023-09-21 23:10:02

先定一个小目标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1

一、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一般4-6人一组,兼顾好中差的学生,选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督促作业完成、分配学习任务等学习活动。小组长不同于“小先生”,“小先生”不是固定的,由问题的难易程度,由小组临时确定“小先生”,谁回答问题谁展示学习成果,谁就是“小先生”。

二、评选自主学习标兵、自主学习先进小组

以小组最初整体的学习水平作为基本的评估水平,通过竞赛评比、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展示等形式,给个人和小组加分,每周评选一次学习标兵,每月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并给予微薄的物质奖励,更多的是给予精神鼓励,形成竞争的局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拟定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

学期初结合英语教材以及自己的学习现状拟定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要求目标不要过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把目标分解为不同阶段且层次分明的小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每名学生都实现自己的学期目标,时时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为学习的指路明灯,教师经常检查并及时反馈,特别多注意后进生的鼓励,帮助他们通过合作,达成目标;并把好的学习方法及小组“专利”在全班交流推广,这种个性化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尝到自主学习的甜果。

四、做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题研究只有落实在课堂上,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也服务于课堂,更需要在课堂中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力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小先生”:

1、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学习习惯的引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短语设问、以旧引新、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教学手段,增加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发他们自发的参与学习,学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合作讨论,集体思考――学习方法的引领。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动脑设计对话或短文,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扩书本中的单词为短语、短句为长句、短篇对话为长篇对话,让它们长出不同层次学生自己的羽翼,把学习英语化枯燥为乐趣,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设置不同层次和梯度的任务,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可做,有相应等级的目标可完成,同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组内讨论,从而调动每名学生积极参与目标的解决,在讨论中培养多向思维,学生引领学生寻求适合于自己的任务。

3、质疑问难,鼓励参与――释疑点评的引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在教学中合理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踊跃提出疑问,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系统化,让他们通过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小组伙伴的帮助下学会释疑点评。复杂的语法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

4、“小先生”精彩展示――知识归纳的引领。小组把问题达成共识后,由“小先生”到讲台上为大家展示疑难问题,当然所展示的问题一定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或是易错点易混点、或是应该规范的解题步骤、学生特有的语言表达、词句表述等有价值的东西,大家互相补充,师生共同探讨,逐步完善,最后得出结论,提炼出识词、记词、用词方法等。老师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在这种高超的引领环境下学生形成语言知识重难点归纳和方法提炼的能力。

5、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巩固复习的引领。实施每日“小先生”制、一日小组长制,“小先生”不是确定的,是学生自己推举的,他们轮流出题,轮流展示,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者。

实验初期由老师每天出一些与本节重要知识点衔接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先组织小组长们尝试解决,让学生充分自主思考记忆,广泛交流,实在处理不了的,由老师点拨方法,彻底解决后,由“小先生”给大家讲解。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就由“小先生”每天为大家出一道习题,老师把关审核就可以了,他们出的习题自然是自己会的,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先生”展示的环节,完成巩固复习的引领,使知识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词、句等方面知识点的识记。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2

例如:在认定小学语文第七册《海滨小城》一课的目标时,对于重点目标——知道海滨小城的景色特点和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我在学前重点认定,学文中反复提醒,导学达标之后,又对照认定。而对于其他目标,如“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知道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则采用了学中认定的方式。这样,学生便对本课重点目标有了深刻印象,而其他目标也在学中逐一认定,立即达成。

二、认定目标方式要简易,方法要灵活。认定目标应该以口述为主,以简化认定形式,方便教师操作。与此同时,更要注意引出目标的灵活性,如果堂堂课教师都采用“直展示”,认定目标前总是一句“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课课如此,机械刻板、单调乏味,长期下去,必将消弱学生认定目标的兴趣,影响目标认定的效果。而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展标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认定目标。

具体说来,可采用“情景式”、“设问式”、“温故式”等等。

例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小语第四册)一课时,认定目标时就采用了“情景式”。我抓住了少年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在课前绘制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把3个目标分别放在小蝌蚪找妈妈的三道险关上,每达到一个目标就等于帮小蝌蚪前进了一步,直到最后目标达成,小蝌蚪找到妈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我采用了“温故式”来认定目标。学文前,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于狼的课文,让学生谈谈对狼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我适时地引出本课目标:“狼为什么要摇尾巴?狼的本性会改变吗”?弄懂这些问题,也就达成了本课目标。这样的认定方式,有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

认定目标方式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掌握。讲读《荷花》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前提,采用了“承启式”的认标方式: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从前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荷花的颜色、形状,这就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垫定了基矗在此前提下,我引出本课目标: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的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始积极探求目标的达成。

三、对于中高年级认定教学目标的三种方法。

(一)提前认定目标。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来看,他们已具备了自己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适合于在始教阶段认定目标。同时,提前认定目标对于“自学辅导课”也很合适。如在《粜米》一课中的几个目标分别是: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3.能通过重点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教学目标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课的教学目标最好提前认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这篇课文,收到最佳效果。

(二)课后出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起始知识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比较陌生,若提前出示教学目标,目标中涉及到某些概念、术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所以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先逐层讲授,然后再结合课堂小结,滞后出示目标,这样效果会更好。如讲《种子的力》一课时,其中一个目标是“理清文章脉络,看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并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在小学课本中,议论文出现的很少,对议论文的结构就更不了解了。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把道理讲清的,进而渗透关于论文的定义及议论文的结构等写作知识,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不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而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叙述。陈述时与教学环节结合,这样可以把教学目标与叙述过渡语融于一体。如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教育学生学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我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接着指出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是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中心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既学会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又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直奔中心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3

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指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创先进党小组、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它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项重要措施。

2、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

(1)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活力

通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创先进党小组、争做优秀党员的活动,可以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的进取精神,在党内掀起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这样,就能够在党支部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形成一个人人争上游,个个赶先进的气氛,从而使整个党支部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2)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员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开发,有利于启动党员的内动力。党员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目标,进取有了决心,必将有利于提高其全面素质。在政治上,党员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新时期党的总任务而奋斗;在思想上,党员会更加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净化自己的灵魂;在学习上,党员会更加自觉主动,不断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在工作上,党员会更加积极主动,钻研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创高指标、高效率。总之,党员会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创造优秀共产党员条件的过程中,提高其素质。

(3)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必将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在生产、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党员的作用,还会带动,影响周围群众,这样,就会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

(4)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的活力增强了,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在工作中的模范作用突出了,这就必然使党支部成为一个坚强的核心,提高地位和威信,更有力地吸引党内外群众,更有力地去推动党支部各项工作,发挥更坚强的战斗力。

3、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

(1)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内容主要有指导思想,评选条件,考核办法,评选办法,表彰办法和组织领导等。

(2)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的产生

①党支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经支委会议论后,拿出初步意见。

②指定一名委员起草活动方案。

③支委会讨论草稿,然后再次修改,最后拿出初稿。

④将初稿发至党小组或党员征求意见。

⑤集中党小组和党员的意见,修改后定稿。

⑥报党委(总支)批准。

(3)制订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须知

①标准要高。制订评选条件要依据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党员条件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不能随意降低标准。

②要具体可行。不论是评选条件,还是考核,评选,表彰办法,都要尽量做到具体化,以便于操作执行。同时要紧密结合本支部实际,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党员队伍状况,防止脱离实际,无法实施。

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制度化、经常性的活动。每年年初制订方案,都要认真总结上一年的经验,认真修订,使活动方案更加完善。

4.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

(1)制订措施

要做到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都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这项活动能落到实处。党员的措施应报党小组或党支部,党支部的措施应报—卜级党委,以便于检查指导。

(2)定期检查考核

坚持平时考核和每月集中考核相结合,做到日常对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的有关情况,随时加以记载,积累,每月根据考核内容,作出全面记录,坚持逐级考核,党支部考核党小组,党小组考核党员,每季度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对照创先争优标准,找出主要差距;分析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情况,找出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检查时,一般采取逐级检查和自检相结合的方法。

(3)半年初评

要求党员对照优秀党员条件,全面进行自我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党员之间要认真进行讲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和党小组也要对照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条件,搞好总结,并发动党员搞好评议。在普遍总结和讲评的基础上,推选出表扬的党小组和党员,作为年度评选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的基础。党支部在半年总评时,还要对创先争优的全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提出要求。党支部应将半年初评情况向党委汇报。

(4)年终总评

①评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评选方案,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长会议进行布置安排;掌握情况,收集材料,做到心中有数等。

②党员个人总结。评选时,党员对照、《准则》和创先争优的条件,进行认真检查,作出全面总结,

③大家讲评。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以党小组或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讲评。讲评时,要求党员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标准,实事求是。讲评要注意防止单纯评选先进典型,忽视对大多数党员进行教育的倾向。

④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初选出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的推荐名单,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后正式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5)命名表彰

主要由上级党组织命名表彰。党支部应做的工作有:形成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员的事迹材料(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还应形成党支部的事迹材料),找受表彰的党小组长和优秀党员谈话,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关于命名表彰方面的任务。

(6)做好总结

党支部要对全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作出总结,向党员大会报告,并要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总结一般应包括;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今后开展好这项活动的打算和要求等。

(7)传达上级党组织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学习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党支部要及时将上级党组织关于创先争优的工作报告和命名表彰决定传达给全体党员,并要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利用先进典型,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教育。

5、创先争优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党支部要以积极主动、进取向上的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以比赛竞争的形式来突出先进性,是在先进的组织中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竞赛活动。因此要把整个活动的立足点放在“争”和“创”上,党支部作为一个参加竞赛的单位,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精心组织,精心指导,真正在党内造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风气。要通过竞赛,使党支部工作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使之充满活力。

(2)要使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化

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制度规范下来,坚持下去。要建立健全考核、检查、评比、表彰等一整套制度,为这项活动经常地、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保证。

(3)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每个时期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把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积极努力作为评先选优的根本标准,从而保证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通过活动,促使党支部及党员更好地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

(4)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结合本支部党的建设的实际,把解决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作为重点。要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严密党的组织生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等列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竞赛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支部战斗力的目的。

(5)要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

首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党支部委员会至少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形势,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抓,党支部组织委员要具体抓。其次,党支部委员要在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同时,通过参加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要抓典型,带动一般。不仅要宣传本支部的典型,而且要宣传其他支部的典型,以此教育党小组和党员向高标准看齐,不断步入先进行列。

6.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

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是在党委统一组织下,依据党委制订的先进党支部条件,在各支部之间开展的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为目的的竞赛活动。

(1)先进党支部条件

先进党支部的条件主要是依据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结合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本单位的实际制订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先进党支部条件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先进党支部的条件是:

①党支部领导班子党性强,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指示,坚持改革,勇于开拓,能够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组织生活严密,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核心团结,坚强,党风端正,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②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抓得扎实,成效显著。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坚持“”制度,效果显著。党员党性强,作风正,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密切联系群众,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有一支以党团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紧密围绕生产、业务工作,联系职工思想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职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初步形成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④坚持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坚持党员标准,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保证新党员质量,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和年龄结构。

⑤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能够带领群众积极

投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所在行政单位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跨入先进行列。

(2)争创先进党支部的途径和方法

①加强党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是要健全党支部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选举,改选,党支部委员会有了缺额,要及时补选。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要建立党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制度,坚持经常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每个党支部委员的理论、政策和文化水平。三是要严格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除了参加所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外,每三个月要单独过一次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四是要搞好团结。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交心通气,交换意见,消除隔阂,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工作。五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制。除上述五条以外,还要求党支部书记当好“班长”,加强自身修养,带领“一班人”前进。

②树立力争上游的思想,发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党支部委员会首先要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克服“先进难当”、“争不争无所谓”的消极思想,明确目标,积极为之奋斗。其次,要教育党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维护党支部的荣誉,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自觉地为创先进党支部作贡献。三是要有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

③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和方法。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习,谈心,民主生活,“”等项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把党员遵纪守法,发挥作用,完成任务等情况列入考核内容,纳入竞赛指标中,使党员明确目标,积极努力。三是要运用目标分解,定期检查等方法,加强对活动的宏观指导,使活动内容更加目标化。

④要注意向其他党支部学习,经常与党委沟通情况,请示汇报。党支部开展创先进党支部活动,要力戒闭关自守,要主动到其他党支部学习好的经验,有条件的也可以走出本单位学习。自己关起门来,看不到别的党支部的进步,不了解周围的变化,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另外,党支部还要经常通过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上级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掌握新的精神,不断赋予活动以新的内容。

7.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

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是在党委、支部统一组织下,在党小组之间开展的,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为目的的党内竞赛活动。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它对团结、教育和管理党员,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指示和党支部决议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好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对于提高党的战斗力,搞好基层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先进党小组的条件

一般来说,先进党小组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支部党员大会决议,组织党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用党员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团结、带动群众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②能积极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

③组织生活严密,定期开好党小组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及时解决本小组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能调动本小组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党员的精神面貌好,进取心强,模范作用突出。

⑥积极组织党员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和决议,围绕改革和生产(工作)实际,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干部、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所在行政单位团结好,风气正,干劲足。

⑥协助党支部认真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和接收新党员工作。

⑦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本小组党员无违法乱纪的。

(2)开展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有计划有目标。年初,党支部要制订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的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评选条件、评选办法、具体要求、表彰办法等。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使各小组明确目标和基本要求,把各小组纳入竞赛活动中。

(2)有检查有初评。党支部要定期检查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及时加以指导。一般来说,半年要进行初评。初评不是评出先进党小组,而是按照先进党小组条件,对照检查每个党小组,帮助他们找出差距,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以推动这一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③有总结有表彰。年终,要根据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评选出先进党小组,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总结。总结主要是找出成功的经验,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评选出的先进党小组,要进行表彰,表彰形式有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等,对事迹突出的党小组,党支部还可向上级党委推荐,提请上级党委表彰。

(3)开展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①党支部要组织本支部各小组走出去,认真学习兄弟支部小组的经验,使竞赛活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这是因为一个党支部所属的党小组毕竟是少数,如果局限在本支部开展这项活动,容易降低标准,影响活动质量。

②要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争创先进党小组活动能否开展好,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很重要。首先,要调动党小组长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思想,力争上游,唯旗是夺。其次,要使党小组长明确方法,掌握要领,以便组织好这项活动。三是,加强对党小组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党小组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学赶帮。

③要认真搞好评选和总结。评选要坚持标准,不能搞平衡照顾。评选可采取自荐的办法,由各小组上报事迹材料,党支部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讨论决定。也可以根据年初制订的目标,采取打分的办法,以得分多少评定先进党小组。活动的总结一定要全面,既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尤其要根据一年来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出经验,提出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的意见。

④搞好有关材料的归档。党支部应把开展活动的方案,半年初评的情况、年终总结以及事迹材料认真整理好,归档入卷。

8.争做优秀党员活动

争做优秀党员活动,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党内高层次的竞赛活动。它是争先创优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搞好争创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活动的基础。它对增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优秀党员的条件

一般地说,优秀党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

③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④革命事业心强,积极进取,勇于改革,自觉地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在生产(工作)中贡献突出。

⑤有坚强的党性原则,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共产主义道德,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端正党风中,表率作用突出。

⑥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2)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①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党支部要把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日程,加强领导。要对这项活动做出全面规划,制订相应的措施,保证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一般情况下,应明确一名支委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党支部书记要经常过问,经常听取汇报。

②明确标准,树立标杆。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首先要使每个党员明确优秀共产党员的条件,并对照这些条件,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党支部可以组织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在党员心中树立起优秀共产党员的标杆,使其赶有目标,学有榜样。也可以开展争创优秀共产党员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教育党员高标准,严要求,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③督促检查,及时指导。党支部要定期检查每个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党支部要认真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④目标分解,量化标准。党支部可依据优秀共产党员的条件,确立每个党员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小项目,逐项地进行考察,然后打出分数,以得分多少作为评定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之一。

⑤民主测评,支部考核。在年终总评时,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一般可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搞民主测评,应首先把优秀共产党员的条件交给大家,防止用低标准衡量党员。党支都要进行全面考核,把工作实绩,群众意见,目标完成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最后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

⑥表彰优秀,弘扬正气。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或党委要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号召全体党员向他们学习,以此弘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激励党员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3)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防止标准不高的倾向。开展争做优秀党员活动,一定要坚持标准,这个标准不是一般的党员标准,而是比党员标准更高的标准。决不能采取“矮子里面拔大个”的办法评选优秀党员,那样必然使整个活动失去意义。

②要防止党员自暴自弃、不求进取的倾向。要帮助一些党员克服“争与不争都一样”、“与先进无缘,怎么干也无望”等一些消极思想,教育他们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努力创造优秀党员的条件。党支部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对有明显进步的党员,要及时加以鼓励,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4

内容提要: 各国政府采购法普遍含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我国《政府采购法》仅原则性地规定政府采购应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尚需细化,同时还须考虑未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承担相关条约义务的要求。德国政府采购法明确地将拆分招标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以规则-例外要求保障其有效实施。其有关规则的嬗变表明,拆分招标不会违反非歧视等《政府采购协定》规则。德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则值得我国借鉴。

一、他山之石可攻玉

政府采购规模巨大,对各国经济影响显著。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政府采购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至15%。[1]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潜力巨大,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对进入这一市场寄予很高希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之时,一些国家便要求我国一并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以下简称gpa),我国也作出了相关承诺。

2008年初,我国提交加入gpa的初步出价清单,正式开启加入gpa进程。因此,在未来加入该协定及承担相关条约义务后,我国如何充分利用其例外规定,继续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服务于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成为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法》第34条也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它们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亟待相关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为此,有关部门制定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即将出台。[3]尽管如此,“暂行”一词说明其仍需完善。特别是在遵守gpa规则的基础上,在未来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完善中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仍需继续探讨研究。而了解与分析其他主要wto成员政府采购法律的有关规定,既有助于我国判断其在gpa谈判与实施中的立场,并制定相应策略,也可为我国立法的完善提供借鉴。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德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尤为突出。[4]虽然在德国对中小企业的概念与规模划分仍存在理论分歧,但根据其官方标准,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下且年营业额不足5千万欧元的是中小企业,其中小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且年营业额不足1百万欧元。以此概念为据,中小企业占到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大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由中小企业贡献,中小企业实现德国国内净投资的45%,并提供全国超过70%的就业和约83%的培训岗位。因此,中小企业被视作德国经济的命脉。[5]德国政府明确地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几乎每一个州都制定有中小企业法,甚至一些州的宪法还明确规定,应促进和保护中小企业。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包括政府采购法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则。

二、德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叠床架屋

为研究与理解德国政府采购法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则,有必要先对其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作一简要介绍。[6]由于历史传统以及为实施欧盟相关法律而进行的拖泥带水的改革,德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十分复杂。

德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法是联邦的《预算原则法》第30条“公开招标”,以及据此制定的《联邦预算条例》以及各州及地方政府的预算条例,统称为“联邦预算法”。其具体实施办法则是规定于《建筑招标与合同条例》(以下简称vob)与《货物及服务招标与合同条例》(以下简称vol)之中。划分两个条例的缘起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当时,由于政府机构设置和分工的原因,不同的政府部门分别负责建筑工程的招标和其他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并各自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章程。这一体制被继承下来,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上述两个条例。这是德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传统的国内法体系。

为工程项目招标专门立法的方式最初也为欧共体政府采购法所借鉴。欧共体在1970年代制定的《货物采购指令》和《公共工程采购指令》,加上1992年的《公共服务采购指令》,直到2004年才一并为第2004/18号《公共采购指令》所取代。

为实施《公共服务采购指令》,德国在1997年专门制定了《自由职业服务招标条例》(以下简称vof)。1998年,德国又颁布一个统一实施欧盟政府采购法的法律,通称为《招标法修订法》;并在2001年制定《招标条例》,作为一个非常简短的指引性质的条例,用以连结《招标法修订法》和前述三个原有条例。此后,《招标法修订法》被纳入《反限制竞争法》,成为今天的《反限制竞争法第四部分》。

为实施2004年以来欧盟政府采购法的诸项新指令,德国又启动了国内政府采购法律的改革。经过数年的争论之后,改革终于在2009年完成,其结果是:第一,以专门的《公用事业条例》来实施欧盟2004/17号《欧盟公用事业指令》。第二,对于第2004/18号《公共采购指令》的实施,仍然保留划分三个条例的传统体系。其中,因《自由职业服务招标条例》原本就是为实施欧盟法而制定,故被基本保留。另外两个条例,即《建筑招标与合同条例》与《货物及服务招标与合同条例》,在基本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有条款放到条例第一部分;此外,为实施欧盟法,另设条例第二部分,虽然其规则大多与第一部分的规则相同,但第二部分专门适用于应在欧盟范围内公告的政府采购活动。概言之,《建筑招标与合同条例》与《货物及服务招标与合同条例》的第一部分适用于未达到欧盟门槛价(即不必在欧盟范围内公告的)政府采购项目,两个条例的第二部分以及《自由职业服务招标条例》、《公用事业条例》则是实施欧盟政府采购法的结果。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拆分招标

《反限制竞争法第四部分》名为“公共项目的招标”,其第1条(即《反限制竞争法》的第97条)规定了政府采购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其中第3款便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在2009年完成的政府采购法律改革中,该第3款规定是法律修订的重要内容,条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新规定是在旧规定及相关司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为更加准确和深入地理解现行规则,了解2009年修订前的第3款之规定十分必要。

第97条第3款在2009年修订以前的表述较为简短:“中小企业利益应优先通过专业分工或分批方式招标而得到适当照顾。”

据此,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被确立为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照顾中小企业利益成为政府采购活动的一个合法考量因素。相对于第97条第2款所规定的平等待遇的一般原则而言,第3款构成其例外。[7]

值得注意的是,第3款要求的是对中小企业利益的“适当照顾”。这意味着立法机构并没有赋予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中一般性的优先地位,[8]尤其不能违背第97条第5款规定的最经济标的原则。[9]那么,如何照顾为“适当”呢?立法者在借助这个模糊概念为行政与司法实践留出斟酌空间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了实现“适当照顾”应优先采取的方式,即拆分招标。

拆分招标指的是将一个采购项目细分成若干小的项目进行招标。如果按照空间或者数量的标准拆分,则是所谓“分批招标”,例如将某项地下隧道工程分成多个路段进行招标。如果按照特定的专业领域或者行业来拆分,则是“专业分工招标”,如将该隧道工程的不同种类的任务分别进行招标。

从上述第3款的措辞来看,拆分招标只是为照顾中小企业利益而应“优先”采取的措施。由此可能产生两个问题:第一,除了拆分招标外,法律是否允许其他措施的采用?第二,“优先”不等于“应该”,那么,应根据什么条件决定是否拆分招标?对于在实践中如何适用第三项的规定,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德国司法实践和学术讨论对此多有阐释,而在此基础上2009年的政府采购法改革对第3款的规定作出了修订。

修订后的第97条第3款的规定是:“中小企业利益应在公共项目招标中得到优先的照顾。项目应按数量或按专业领域拆分招标。如果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要求,多个这种拆分项目可以一并招标。”

关于前述第一个问题,尽管旧规定没有排除采用其他措施的可能性,但在实践中,拆分招标是唯一没有引起法律争议且得到有效实施的措施[10]这一实践在新规定中得到了确认。根据新规定,“照顾”的限定语不再是“适当”,而是“优先”;“优先”一词限定的不再是拆分招标这一方式,而是“照顾”。易言之,新规定一方面要求对中小企业的利益予以“优先照顾”,而不再仅仅是“适当照顾”,但另一方面,拆分招标成为了唯一得到明文规定的“优先照顾”中小企业利益的措施。因此,虽然在条文用语上与旧规定不同,新规定并没有改变而是确认了既有实践,且在法律上消除了实践中因其他方法的采用而产生的争议与疑惑。

然而,新规定的措辞可能带来新的疑问:如果拆分招标是唯一的“优先照顾”措施,那么,第3款第一句可能丧失单独存在的必要;因此,根据有效解释的原则,第一句是否要求除拆分招标之外(即在授予合同时)也优先照顾中小企业,进而违背平等原则呢?对此,有学者指出,根据修订《反限制竞争法第四部分》的立法说明,立法者仍旨在招标程序的设计上——通过拆分招标的招标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优先照顾。[11]因此,“优先照顾”一词不应解释为在授予合同时也给予优先。第3款的宗旨仍然是,让中小企业不会因为规模的原因而丧失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平等机会,合同的授予依据的仍然是最经济标原则。

四、拆分招标措施有效性的保障:规则-例外

关于依据何种前提条件决定拆分招标与否的问题,虽然旧的第97条第3款言之不详,但在其时的两个招标条例中有着进一步的规定。

原vob第4条规定,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尽可能拆分招标;分属不同手工业、商业行业的工程任务通常应按专业领域或者行业拆分招标,但基于经济的或技术的原因可一并招标。

原vol第5条则规定,只要按照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系属合适,采购人即应拆分招标,以使中小企业也能参与此等拆分部分的招标;有关安排应以避免非经济的拆分为准。

根据上述两项规定,拆分招标应是通例,不拆分招标是例外,采购人有责任作出特别的解释和说明,即拆分与不拆分之间是一种规则-例外关系。对于可以据之放弃拆分的具体理由,原有的各项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和一致。学说认为,采购人不能仅仅一般性地表示,不拆分对于达成项目的目标更有利,而是必须说明确切的理由;采购人也不能仅仅指出,拆分招标会带来额外的协调困难以及相应的管理负担,因为立法者的意图是愿意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承担这些负担。而一个德国法院的判决认为,只有当分批采购将造成不成比例的费用增加或将严重拖延项目的完成时,方可放弃之。[12]

现在,这一规则-例外在修订后的第97条第3款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以确立,并且按照该修订的条文,vob和vol两个招标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也进行了相应修改,新的vob第5条第2段与vol第2条第2段使用了与第97条第3款第二句和第三句基本一致的措辞。此外,vol的解释性说明进一步就放弃拆分招标作出了两点阐释:第一,它例举了允许放弃分批采购的理由,包括:不成比例的费用增加、严重拖延项目的完成、协调费用的降低、更容易实现担保和保证的承诺、因分批采购而造成的非经济性的拆分。对于最后一个理由,该解释特别指出,当项目本身的金额已经足够小,使得中小企业的参与本来就可行之时,再进行拆分便是非经济性的。第二,在条例第20条所规定的招标过程的记录要求中,解释明确指出,记录内容必须包括放弃拆分招标的理由。藉此,采购人的这种举证责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五、拆分招标与有关国际法规则的相符性:以欧盟法为参照

通过拆分招标的措施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国际法特别是gpa有关规则的问题,对于我国是否借鉴德国政府采购法的做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德国学界甚少关注拆分招标与gpa的相符性,但不乏对该措施是否符合欧盟法的讨论。而以欧盟法为参照分析拆分招标的合法性,既有助于把握欧盟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也能为拆分招标与gpa的相符性分析提供借鉴,因为欧盟政府采购法的原则和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与gpa相似,基于欧盟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示范效应,wto规则的解释常常借鉴欧盟法的规则和判例。

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保护残疾人就业等一样,是大多数国家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在政府采购中应予考虑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对此,欧盟第2004/18号指令第26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人可以为采购项目的执行规定附加条件,只要这些条件与共同体法律相符且在招标公告或文件中明确说明。这些条件尤其可以与社会的和环境的考量相关。”该条明确承认社会的和环境保护的因素可以在采购活动中得到考虑,却没有提及中小企业发展。[13]但该指令多次提及拆分招标,如第9条第5款。这表明,欧盟法中虽没有和德国政府采购法相似的规定,但至少拆分招标这种方式本身符合欧盟采购指令。德国在政府采购中采取此种方法,系在欧盟成员国实施指令所拥有的酌处权范围之内,与欧盟指令并不相悖。

上述指令第26条还要求,有关条件必须“与共同体法律相符”。其所指为欧盟基本法即欧盟基本条约的相关规定,其中主要涉及“四大自由”[14]特别是货物流通与服务自由的规定。德国政府采购法关于拆分招标的规定,既没有限制参加投标的中小企业的国籍,也没有限制大型企业的参与。唯一或可质疑但并不充分的理由是,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显著高于在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比重,可从这一规定获益的企业中德国企业将占更大比例。

拆分招标与欧盟法的相符性还可以德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则嬗变为佐证。在2009年修订之前的vol中,除了拆分招标之外,还有另一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其要求,在限制性招标中,作为通例,在合理范围内采购人也应邀请中小企业参与。该项规定为中小企业参加此类政府采购提供了保证,实际上赋予中小企业一种优惠待遇。与拆分招标不同,此种邀请中小企业参加的规定,在欧盟指令中没有提及,即没有通过该方式得到欧盟法的承认。尽管从法律规定上看,其并未与企业的国籍相联系,也没有要求在授予合同时优先照顾中小企业,似乎不存在对外国供应商的歧视。但是在实践中,采购人通常会邀请为其所熟悉和了解的中小企业——以常理而言,自然多为来自本地或附近区域的企业。因此,这种实践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事实上的歧视,甚至构成一国内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歧视。由于这种“符合常理”的实践可能违反欧盟法,在2009年的法律修订中,该项邀请中小企业参加的措施被删除,而拆分招标的规定得以保留和澄清。由此可见,与邀请中小企业参加的规则不同,立法者相信拆分招标经得起欧盟法的考验。

最后,各欧盟成员国适用欧盟政府采购法、在欧盟范围内招标公告,是以达到欧盟法所规定的门槛价为限的。因此,如果拆分招标导致项目低于门槛价而规避了欧盟法的适用,则也可能与欧盟法不符。对此,欧盟第2004/18号指令第9条第3款禁止为规避指令而人为降低项目价值。而且针对拆分招标,指令第9条第5款作出专门规定:一般情况下,在考虑是否适用指令时,应将拆分招标的各项目价值累加计算,如果累计值达到门槛价,则指令适用于每个拆分后的项目。因此,在遵循这些规则的前提下,拆分招标不会引起规避欧盟法适用情形的发生。

六、启示与借鉴

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措施与gpa的相符性甚为可虑,例如,中小企业应获政府采购合同的最低份额、在评标时给予中小企业投标一定百分比的优惠等规定。[15]有些措施即使没有明确限制可获得优惠的企业国籍,也有可能构成事实上的歧视。而前文分析表明,德国政府采购法中的拆分招标规定不违背欧盟法的有关规则,基于同样的理由,拆分招标这种方式既得到了gpa的承认,[16]其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亦应符合gpa中非歧视、合同授予标准等规则。因此,此种措施应为我国政府采购法所采用。具体而言,德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具有三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第一,德国政府采购立法不仅含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则性条款,而且明文规定应以拆分招标为具体措施。在我国,相关立法仅包括以政府采购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则规定,对具体实施的手段尚处于探索实验及积累经验的阶段,《政府采购法》尚未规定具体措施。在此背景下,确立像拆分招标这样与gpa规则相符的具体措施意义尤为重大。因此,我国应考虑修订《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以拆分招标的手段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法律规定需要相应机制保证其得到切实遵守。德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拆分招标是常例,不拆分是例外”,要求政府采购人明确说明和记录放弃拆分招标的理由。这些规定能够有效约束采购人,使其不能轻易规避拆分招标的要求;如果说明理由不充分,很可能在事后审查程序中因此败诉,承担赔偿责任。就我国而言,尽管拆分招标会给公共采购人带来一些协调和管理上的负担,但其应服从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符合gpa规则的需要。因此,在《政府采购法》中增加拆分招标的规定的同时,宜相应作出此种规则-例外的约束。

第三,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德国法律规定也有一个从原来的未禁止其他措施到现在仅允许拆分招标的渐进发展过程。因此,根据我国国情,我国《政府采购法》也可考虑在明确规定拆分招标的同时,暂不禁止其他措施的采用,允许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其他措施的有效性及其与国际法规则的相符性。

注释:

[1]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gproc_e/gproc_e.htm,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10月22日。

[2]关于我国加入gpa对策的总体性研究,可参见肖北庚:《wto〈政府采购协定〉及我国因应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3]“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办法即将出台”,载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http://www.chinabidding.org.cn/newsdetails_nid_8437.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10月22日。

[4]例如在美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一半的就业岗位,载美国小企业局网站http://web.sba.gov/faqs/faqindex.cfm?areaid=24,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10月22日。

[5]“中小企业政策”(“politik für den mittelstand”),载德国经济技术部网站http://www.bmwi.de/bmwi/navigation/mittelstand/mittelstandspolitik.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10月22日。

[6]关于德国政府采购的行政管理体制,参见白留杰:《德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载《中国政府采购》2007年第10期。

[7]第97条第2项规定:“应平等对待招标程序参与者。本法明文规定或许可差别待遇者,不在此限。”

[8]m.kaltenborn,mittelstandsf?rderung im konflikt mit europ?ischem vergaberecht?,in:gewerbearchiv 2006:8,322.

[9]第997条第5项规定:“应将合同授予最经济的投标。”该最经济标即gpa所规定之最有利标。

[10]例如,根据德国法院的有关判决,以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参加投标的方式代替拆分招标,不足以实现立法目的。

[11]a.kus,losvergabe und ausführungskriterien,in:neue zeitschrift für baurecht und vergaberecht 2009:1,22.

[12]m.kaltenborn,mittelstandsf?rderung im konflikt mit europ?ischem vergaberecht?,in:gewerbearchiv 2006:8,323.

[13]当然,以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由,或可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纳入社会因素的范畴,但其在更大程度上是一项经济政策。

[14]即货物流通自由、人员流动自由、开业与服务自由以及资本与支付自由,参见曾令良:《欧洲联盟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95页。

[15]参见王海滋、梁勇:《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之道》,载《中国政府采购》2008年第11期;赵会平:《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解读》,载《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2期。以美国为例,为扶持中小企业,其《联邦政府采购法》第19.5节及其他相关立法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必须向中小企业采购,联邦采购合同的23%应给予中小企业等。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5

关键词:高考政治;主观题;“四步骤”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5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看,政治主观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许多学生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存在着分析不到位、答案偏题、观点与材料脱节等现象。分析其原因,除了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外,还在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来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笔者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应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第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第二是层次要点化。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②从意义上看,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③“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步是关键工作,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紧扣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层次要点化时,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层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点,同时又不能把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来,要立足整个材料,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是要点观点化。即把所整理的要点转化成相应的哲学观点。

做这一步工作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具体范围,看题目要求从哲学常识的哪个角度回答。本题没有限定答题的具体范围,应该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去思考。第二,同一要点可能体现了多个哲学道理,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例如,“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个要点,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道理,又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这个要点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第四是观点材料一体化。即答案在表述上既要有观点,又要有相应的材料,材料要能反映观点,为观点服务。

这一步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注意材料、观点不能脱节,更不能只有观点没有材料。论证观点的材料既可以直接引自原文,也可以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例如: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就体现了这一点。

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四步骤”法为我们解答哲学主观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指导,我们在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的同时,要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6

国际战略管理顾问林正大说,“授权就像放风筝,部属能力弱了就要收一收,部属能力强了就要放一放”。正确的授权应该是相对的、有原则的,是在有效的监督控制之下的授权。没有控制的授权不是真正的授权,而是“放权”;但是如果控制得太多太严格,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权,而是“分配任务”。因此,管理者既要下放一定的权力给授权对象,让其在职责范围内享有完全的决策自由,又要对授权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检查督促他们的工作,对被授权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适时的纠正。

A企业目前拥有员工120多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创始人兼CEO王先生感觉自己的压力与日俱增,于是聘请了两位副总。

在权力分配上,王先生首先对本企业的生存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作为代工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客户关系”,这是目前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他把生产、行政两大次要资源部门分划给了两位副总,而自己紧抓销售和财务。

在授权的同时,王先生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加强对事务的控制力。例如,制定汇报制度,规定哪些事情两位副总必须要直接汇报。同时,对于具体项目的运作,王先生还会把自己期望的目标明确地告诉相关责任副总,并划定关键点。同时还设置了预警机制,规定一旦出现库存较高或者人均效率降低等情况,副总必须及时上报。

虽然不直接过问副总的工作,但王先生却会时常下到一线,与中层管理干部及普通员工交流,了解真实的企业运行状态,对于员工反映的一些事情还会调查研究,以此强化自己对公司的掌控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过渡,王先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大为减少,

腾出更多精力放到企业长远发展及人员选拔这些更应该由总经理做的事情上来。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王先生能够及时进行正确的授权,并对授权这一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控,使授权工作取得了成功。既让自己摆脱了对日常繁琐事务的管理,又实现了对授权的有效控制。那么,管理者在进行授权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授权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成功呢?

建立授权监控机制

授权不等于放权,授权以后管理者虽然摆脱了具体的繁琐事务,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来考虑更多的发展大计,但是另一方面,还必须十分注意被授权者的行动方向,增加监督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授权监控机制来实现对授权过程的掌控。有效的授权监控机制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明确授权者的监控手段;

2.规范被授权者的行为;

3.有效防范授权风险;

4.确保授权目标的实现。

结合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一下企业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授权监控机制。

约定监控方法

授权之初就约定监控的办法。授权伊始,下属一般都能理解授权者的监控措施,但工作起来之后,员工就容易觉得监控是一种不信任的干涉行为。所以,事先约定比临时通知要规范得多。一般来讲,授权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监控:

1.制度监控,是指在授权之初建立授权的管理制度、汇报制度,通过制度,明确被授权者哪些事情可以做、如何做,起到规范被授权者行为的作用;

2.流程监控,是指明确授权管理的流程,通过设置流程控制节点及流程预警机制来保证授权过程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在上面的案例中,王先生就是采用了制度监控的方式,通过定期汇报制度明确授权目标,明确在关键点时必须进行汇报,从而保证了授权的有效实施。

掌控监控次数

如果管理者大量授权,为了通盘考虑,可以减少每个任务的监控次数,并且放弃对细节的控制,把控制的重点放到目标和重要的预警信号上。授权的范围越大、期限越长,检查的频率就越低。比如福特汽车前总裁艾科卡对其直属副手的检查,时间单位是季度。在上面的案例中,王先生设置的监控次数就比较少,只是在关键节点进行监控。授权的监控次数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如表1:

设置预警信号

根据具体工作的情况,设置有全局意义的、有警示作用的关键指标。通常的关键指标有如下几种:

1.资产负债情况;

2.最高成本线;

3.销售完成情况;

4.库存情况;

5.人均生产效率。

一旦上述情况出现异常,它们会提前亮起红灯,提醒授权者立即采取措施。案例中,A企业虽然对生产和行政完全授权,但也同时设置了预警机制,一旦出现库存较高或者人均效率降低等情况,两位副总就必须及时汇报。

多方面掌控授权情况

既使授权后建立了有效的监控机制,但由于只是关键点的监控,难以使管理者对授权实施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授权后还要通过一些方法来了解授权的实施情况,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以对授权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推进,而且一旦出现偏差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在掌握工作的进度方面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掌握工作的进度和情况:开会、让员工提交报告、查看工作进度报表、与员工保持沟通等;

2.应该避免以下的做法:偷偷巡视、不停地开会

了解进度、见面就问。这些做法会让下属觉得管理者不信任他们,干扰他们的工作。

在以上案例中,王先生采用了与基层管理干部沟通交流、建立个人电子信箱等方式,通过这些方法使他能够了解到员工对管理工作的真实想法,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授权的管理。

控制目标,遵循SMART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现实的目标――一个奋斗的目标”。当一个人不知道他驶向哪个港口时,所有的风向都是错误的。如果授权目标不明确,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会使被授权人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成功的授权,应该能使员工看到远处的最终目标,具有清晰的目标导向,能把成功的欲望深深植于员工的意识中,使员工更快、更好、更有动力地完成工作,帮助企业取得巅峰业绩。

如果管理者连细节都要问下属,评价他做得对不对,甚至替他决定怎么做,那还不如把权力收回。管理者真正控制的应该是目标,包括最终目标、阶段性目标、关键指标等。管理者非但不应该主动过问细节,而且对那些喜欢大事小事都请示汇报的下属也不应鼓励,还要告诉他“这是被授权者的职权,授权者只管理正常流程的‘例外’”。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看到,授权目标的明确性对于授权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种:“小张,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的推销工作,加油干吧,公司将给你丰厚的奖励。”

第二种:“小李,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在C地区的推广,公司希望达到40%的市场占有率。如果如期实现目标,公司将给你5万元的奖励。”

结果如何?小张被授权后,四顾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小李呢?他接受的是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此项任务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小李主动调动自己的潜在能力,积极向目标奋进,授权的成效也浮出水面,业绩提升。

由此可见,成功授权的目标确定要遵循SMART原则:

明确性(Specific)

所谓明确性,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很多授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地传达给被授权者。对小张授权的目标就是不明确的,只是说“加油干吧,有奖励”,但到底完成到什么程度才有奖励是不清楚的。

衡量性(Measurable)

衡量性就是授权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对小李的授权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成功,不仅提出了清晰的市场占有率目标,而且是可以衡量的,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

可接受性(Agreed)

要确保授权的目标是可接受的,须确保对方理解到的意思与授权者想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是让对方重复一遍,看是否一致。一般来讲,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越强,双方的理解程度会越高,可接受性就会越强,反之则会越低。

实际性(Relevant)

目标的实际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如果授权的目标管理与实际情况差异太大,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后确定的目标根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如果把小李的工作目标改为完成市场占有率90%,显然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小李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那么这个目标就是不现实的,管理者给多大的授权也是没有意义的。

时限性(Time-based)

授权不是永久的,要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小张和小李的授权都提到了要在“本年度”完成目标,这就是一个时间的限制,在这一时间内授权才是有效的。

授权评估与纠正编差

由于受到企业环境、授权者心态、被授权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授权之初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这就需要定期检讨授权是否已达成了阶段性目标。如果是,则应当予以肯定和推广;如果没能达到,就应该进行检讨评估,查找授权中的不足,对授权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常用的评估手段有以下几种:

1.被授权人的状态评估:如果在授权结束后,被授权人干劲倍增,精神饱满,毫无疑问,授权是成功的;如果被授权人愁眉不展,满怀懊恼时,授权就有可能是不成功的;

2.授权的结果评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效率和业绩。二者都上升时,授权是富有成效的,二者都没有明显改观,甚至下降时,说明授权本身出了问题;

3.授权者的自我评估:当授权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开始考虑公司长远发展问题时,授权就有非凡的意义;如果授权者因此变得更加忙碌,部属的请示更多,处处需要“灭火”时,可以肯定地说,这样授权是失败的。

如果通过上述评估,发现授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一般来讲,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被授权人成了被鞭打的快牛,因为能力出色被授以重任而不堪负重;

2.被授权人能力不足,或对授权任务根本无意愿;

3.授权没能与绩效、奖惩、晋升等制度有效结合,使被授权者心怀不满。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纠正:

调整指令

有时下属无法完成标准,是因为授权者规定的目标或标准不合适,这时就要及时调整指令,而不是将错就错。

多辅导

如果下属能力不足,授权者需要多加辅导。这也有助于及时纠偏。但是要掌握分寸,应该多提建议而不是频频指令。

批评或处罚

如果是由于下属个人的不良表现导致偏差产生,就应该提出批评,严重的甚至给予处罚。

管理者真正做到了区分放权和控制放权,才能做到授权而不失控,才能真正做到领导有度。在《这是你的船》一书中,阿伯拉肖夫将安全授权解释得淋漓尽致:“当一项决策可能会伤害甚至杀害一个人、浪费纳税人的钱或是对军舰造成损害的时候,领导者就必须亲自过问。除此之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水兵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做出决策。”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7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是时代对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体现在推动历史前进、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为达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实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战略,即先解决温饱问题,继而达到小康,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立足于我国已经解决温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提出这一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这一目标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准备物质和精神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就有关于“小康”、“大同”的理想社会描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见《诗经》),是说百姓希望通过劳动过上经济宽余、社会祥和的日子。在中国历史上,小康始终是一种理想社会发展模式的标志。然而,即使在封建社会的所谓“盛世”,也未能使广大民众达到小康生活,何况“盛世”往往昙花一现,在绝大多数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王朝倾覆、民不聊生,历史悲剧一次又一次周期性地重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愿望恰恰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更加渴望小康生活。资产阶级改良家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主张通过变法改良实现“小康”、“大同”社会。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理论,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探索和努力都失败了,他们为此而抱恨终天。历史证明,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我们今天要建设的小康,与古代历史上所指的“小康”有本质的区别。全面建设小康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向,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以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任务,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是科学可行的。由于小康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民众心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小康”新的涵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富有中国特色,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这一奋斗目标可信、可行、可亲、可盼,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个目标把党的最终目标、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科学地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统一起来,因而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也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站在高处,才有远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只有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把对人民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化作为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的自觉行动上,脚踏实地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才能真正走在时代前列,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任务繁重而艰巨,这一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这种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

正确理解和准确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反映了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是实现小康宏伟目标的最重要的保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站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理解这些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从党成立到今天,党的具体工作和具体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人民服务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今天的政策与过去的政策有所不同,但精神实质没有变,仍然是要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全面建设小康要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切,归根到底是要使人民生活富足,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并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抓住这一点,才能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其次,要认识到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因此,党的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最后,共产党员在执行党的政策时,一方面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自觉地更多地牺牲个人利益;要发扬奉献精神,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上,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和教育、科技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对着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扭转地区差距扩大趋势、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难题。在国际上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 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正如同志所说:“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所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时代在前进,条件在改善,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但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增添新内容。共产党员今天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主要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建设和改革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甘于奉献;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艰苦奋斗建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第一流的业绩;要有效率意识、效益意识、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提倡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做维护团结和稳定的模范。团结历来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更必须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还要看到,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既可能因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稳定而达到现代化,也有可能因应对失当造成矛盾激化。“现代化孕育着稳定,现代化的过程却容易发生混乱”。这一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在这一阶段,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三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不进行改革而谋求发展是幼稚的空想;舍发展而保稳定是错误的、脱离实际的;只求发展而忽视稳定更是轻率的、危险的。发展和改革是硬道理,稳定同样是硬道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能否实现,是党、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能否自觉维护团结稳定,是对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考验。共产党员想问题、做事情都要从维护团结稳定这个大局出发,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团结稳定的事坚决不做。同时,还要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多做工作。广大群众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维护稳定的重要资源。共产党员要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满腔热情地关心困难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还要把代表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疏导,使群众相信党和政府,懂得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具体政策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应当也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民主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逐步解决。要向群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体主义原则和法制观念,懂得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的关系、民主和法制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维护整体利益、履行公民义务的前提下,合法地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

先定一个小目标篇8

1.建设小组

以"AABBCC"的形式确定小组成员的内涵,即每组由两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后进生组成,让小组内学生的成绩、性别、智力、个性等有着合理的差异。既保证成员之间学习的互补性,又利于形成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再进行人员微调,让各组实力相当,便于增强凝聚力,强化竞争力。

同时要选好各科组长,并跟进做好培训工作,让其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时,能切实发挥布置、提醒、督查、协调的作用,并能做好展示的记录及作业的检查、收缴等各项工作。

2.明确规则

为保证学生自学、表达和展示的权益,让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实效,必须通过认真的培训,来强化学生以下的规则意识:

①学会自控自理,专心致志学习,不随意打扰别人。

②学会等待、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反思。

③养成认真记录、比较思考、分析推敲的习惯。

④有主见、有观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避免与别人的话语重复。

⑤小组活动做到三点:按设定顺序发言,倾听每人意见,保证活而不乱;讨论有主题,做到不叉题,坚持不讲与主题无关的话;质疑有依据,能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凭空反对。

⑥明确规定展示环节中的一些领起句,如:我来说,我回答,我板演,我来做,我补充,我纠错,我反对,我评价。

⑦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查兵、兵考兵。

⑧坚持多鼓励,少批评,诚心帮扶多提醒。

3.构建模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必须建立导学模式,有规可循,才能保证学习实效。遵循预习、展示、反馈的常规流程,依据"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课改理念,可尝试构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导学模式:导学引领--独立自学--交流展示--演练提升。参照此框架,各学科老师再根据自身特点,研制出各种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型。总之,构建导学模式,要确保课前自学与预设充分,课中互动与展示到位,课后巩固与反思认真。

我们在设计导学模式时,一定要思考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或板块设计最能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情境问题,让每个板块都变成既有"营养"又"好吃"的"一盘菜",让学生想吃、会吃、爱吃。另外,问题设计要注意难度适中:一些肤浅的知识,或是轻意就能掌握的内容,一般的学生学起来是不感兴趣的;而难度偏大,随意拓展的问题也不宜设计;只有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的知识,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当然,起始阶段强调"模式"这些"规定动作",是为了"入格",当师生都基本适应后,可随机调整流程。

4.培训"师傅"

小组内各个强弱搭配的学习"对子",能否正常合作学习,结对帮扶,作为"师傅"的优生认识到位是关键。各学科老师都要给优生强化这种意识:帮助后进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做好"师傅",必须先学习、先掌握、先领会,并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沟通交流的技巧。所以辅导别人学习,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反而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坚持辅导,精于辅导,会让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能力变得更强。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再注意培训这些"师傅"的辅导技巧,让每个"师傅"在日常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充分感受到帮扶同学的成就,都能充分享受到参与课堂的快乐。

5.教给方法

改变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旨,教给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以下一些思路方法,可教给学生作为参考:

①独学是基础,对学是提升,群学是攻坚。

②细读全文,划出重点,列好提纲,找准疑难,反复思考,再问同伴。

③念三遍找主干,关键处仔细看。

④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就能驾驭它,享受它。

⑤仔仔细细地读,安安静静地想,爽爽快快地说,扎扎实实地练。

⑥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6.评价有效

为促进小组有效学习,必须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让学生个人不再各自为战,让个人成绩不再凸显。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成绩与小组成绩绑在一起,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能更自觉、更主动地融入到小组之中,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了增强评价的针对性,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评价标准略有调整:对优秀生要提高评价标准,既要评价他展示时语调的抑扬顿挫,又要评价他站位、动作等肢体语言,更要评价他表述或板演时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对后进生的评价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平时学习和课堂答题、展示中,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抓住不放,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信心和热情。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组长对组员的随机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小组的总体评价。为了促使评价的有效性,还可以采取五日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师评,期中总评,并颁发荣誉组牌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驾驭教材

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好的教法,就不会促进好的学法的形成。作为教师要想有好的教法,首先必须真正地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本学科本学段的知识框架如何,由多少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有多少个知识点,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本级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都要弄明确。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十分清楚自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准备考什么。所以不管教龄是几年的教师,备课时都要坚持先独立解读教材,然后再看教参和其他资料,不能让教参的观点先入为主,不能让教材不读就看教参的现象继续存在。教书的人都清楚,对教材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与学的设计就会有欠缺,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刻板、机械的现象,面对学生的小组活动,就会经常显得极不自然。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就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作有效引领,教师教的生涩,学生学的就会艰难。

2.目标精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实施,所以定位要准确,设计要精当。要避免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混淆的现象,实际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很大区别:教学目标面向教师,它是教师施教的路线图;学习目标是面向学生,它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制定学习目标,用语要精当、明了,学生一看就能抓住关键词,把握要领,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准备教学时,首先要思考好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学生将从中获得什么知识,教到什么程度为好,要防止对教学目标理解偏差而定位不准、或不便操作、不便检测的现象。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即为学习目标)确定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合理,二是有梯度。"合理"是指目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级段特点,又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梯度"是指学习目标之间有层次,便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为便于小组活动,教师要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学习小目标,形成若干个探究小板块,每个板块都由一个小组来"承包",各组的学科组长再把各自板块中的学习任务分配给组内的每个成员,让大家都能带着自己的任务,去查找资料,去研究探讨。这样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充分地享受课堂。

3.关注过程

一要关注自学过程。要想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落实好学生预习和课堂自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学中独立完成自己能完成的部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小组活动,参与师生互动。这样既节省了师生互动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各科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过程,注意引领学生学会自学,不仅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学,还知道遇到学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坚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然后再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习惯,提升成绩。

二要关注讨论过程。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作为学科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讨论不是为了走过场,图热闹,而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解决问题。有的课堂出现这样现象:不管问题值不值得研究,时不时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让"合作交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演戏做法,这种只追求讨论的形式,不关注讨论效果的行为是在做无用功。须知太浅、太碎、太多的问题是不宜组织讨论的;另外,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理解的情况下,也是不能随意展开讨论的;同时,有难度的问题,需要组织讨论,教师也应作精要的点拨和必要的铺垫。

4.看准火候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落实"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先学"与"后教"的火候。

"先学"就是先下水,先下水才能知深浅;"先学"就是先体验,先体验才能知难点。我们对学生的"先学",要有一个基本判断:知识呈现,教师就要想到学生的基础怎样,碰到这个难题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思维障碍,这个知识能不能让学生"先学",如果不能,教师应从哪里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才能把引桥架上。

"后教"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等待,不忙于介入,要让学生的思维在静默中发酵,教师要瞅准火候再作诱导。什么时间讲,什么地方讲,讲到什么程度,必须琢磨好。老师要在巡学中读懂学生的眼神、表情,读懂学生的茫然、需求和渴望。突破口选好了,学生的"先学"与教师的"后教"才能结合得恰到好处。

5.展示提升

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人人有发表、提问、交流、质疑的机会,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后进生,更要给予适当的关照。他们有的成绩不好,缺乏自信;有的羞涩胆怯,不敢说话;有的习惯懒散,不会思考。我们要耐心等候,用心倾听,适时诱导,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有机会去表现,去展示,去锻炼胆量,去培养习惯。让他们在展示过程中,学会敢说敢讲敢纠正,敢问敢答敢质疑。

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可让学生两人一组,互问互答,互相检查,来加深记忆理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组织展示。展示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此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富有诗意的名字范文 下一篇:关爱孤寡老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