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比特日记范文

时间:2023-10-17 14:22:10

丘比特日记

丘比特日记篇1

不容乐观的是,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多国科学家发出警告,马丘比丘及其周边受地质构造缺陷的影响,正面临缓慢移动、下陷和坍塌的危险,不同地点的地层松动和断裂,可能使马丘比丘毁于一旦。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和扩张,也对古城保护造成困扰。

开往马丘比丘的“云中列车”

秘鲁有众多铁路线穿梭于安第斯山脉之间,最初是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后,为了采矿和伐木运输的方便,驱遣印第安奴隶兴建的;19世纪,大批被贩卖到秘鲁的华工曾参与其间。从利马到帕斯科山(Cerro Pasco)和瓦卡酉(Huacayo)的铁路,穿过海拔 4818米的蒂克利奥(Ticlio),在中国青藏铁路开通之前,曾是世界铁路的最高点。因此,安第斯山脉间的这些铁路线也被称为“穿云铁路(Paso Nube)”,行进在这些铁路上的列车被称为“云中列车”。

有一条铁路线从库斯科通往马丘比丘山脚下的阿瓜卡连特(Agua Caliente),全长123.5公里,车程约4小时,运行的火车叫做“秘鲁列车(Peru Rail)”,由欧洲著名的“东方快车”公司(Orient Express)建造并经营。垄断经营带来高额利润,这条铁路每年平均载运110万名游客,全程分为三种票价:豪华车厢五六百美元,包含马丘比丘门票、巴士往返票、餐费以及列车上的节目表演和导游服务;普通车厢一百多美元,比较简陋,只提供光滑的革面硬座;经济车厢只有秘鲁公民才能乘坐。

我们早上7点半离开库斯科,前往印加古道火车站(Estacion del tren de Inca Trail)搭乘“秘鲁列车”。汽车从坡罗依(Poroy)向北去,经过钦千罗(Chinchero)、乌鲁班巴等镇,这些因马丘比丘的发现而兴起的古镇,散落在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的那些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成为往来旅行者落脚歇息的地方,较之昔日皇都库斯科,这些小镇反而成为高消费的地方。一个普通面包,大小、色泽都不如库斯科超市里的好,价格却高了10倍。当地居民远离城市的喧闹,每天只是为来往的游客提供饮食,年复一年,倒也过得滋润。

车子继续沿河在山中穿行,山上有一些瀑布涌下,宽窄不一,依山势奔冲,或直挂或平铺。上到山顶,毛绒绒的红穗头小芦苇铺满整个山坡,湛蓝清亮的乌鲁班巴河在低处奔腾,吊桥飞越在河水上空。接近印加古道火车站时,公路已到尽头,汽车不能继续前行,要走过吊起的木板桥去车站。悬崖峭壁上的火车轨道清晰可见,真是名副其实的“过山车”。

“秘鲁列车”的车身比中国火车小一号,车窗大敞,与外面的景色相通。这趟火车每天10班,每班6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坐56人。火车在乌鲁班巴河谷间穿行,这个“神圣的山谷”所在的库斯科东北边缘的山脉,是太平洋与大西洋流域的分水岭;乌鲁班巴河汇入亚马逊河后,蜿蜒流转经历秘鲁境内的伊基多士(Iquitos)和巴西的马瑙斯(Manaus),最后注入大西洋。一些谷地间有印地安原住民的村庄,人们像远古时代的祖先一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山坡上种植玉米、放养牲畜。火车随山势的高低起伏缓缓行进,到达最高点——海拔近4200米的圣特雷莎(Santa Teresa)后转为下行,海拔一路下降到1800 米,山谷越来越窄,人烟越来越少,风光也越来越美:高山纵谷、绿树白雪、水流湍急,色调冷暖交错。

行驶82.5公里后,火车停靠在印加古镇奥扬泰坦博(Ollantaytambo) ,这里是徒步登山的起点,可以花四五天走完43公里长的印加古道,去往马丘比丘。据说当年古印加人就是沿着这条石砌的陡峭小路爬上石阶,越过小溪,穿过森林,途经一些哨卡、驿站、祭拜台、瞭望塔及奴隶们耕种的梯田,到达“空中之城”马丘比丘。岩石古道宽不足1米,一侧依傍群山,一侧临着四千多米深的峡谷,抬头是雪山,低头可见热带雨林。

下午五点半,火车抵达终点站阿瓜卡连特镇。

阿瓜卡连特意为“热水”,这个小镇是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的中转站,游客们都在这里过夜,准备第二天进入马丘比丘的装备。为了赶上去往马丘比丘山门的早班汽车,第二天黎明我们就起床排队买票。从阿瓜卡连特到马丘比丘的山门,是一段达8公里的Z字形山路,汽车迂回向上,到达2400米高的山顶,神秘的马丘比丘褪去面纱,出现在我们眼前。

谁发现了“失落之城”

一个本无人烟的地方,一座印加城池奇迹般地凸起,不在河岸边,而在高崖顶。

这座印加古城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团。“马丘比丘”只是古城遗址所在地一座山峰的名字,“马丘”克丘亚语意为“老的”,“比丘”意为“山”,另外还有一座“新峰”,古城遗址存在于两峰之间,像一只展开双翼的大鸟。古城三面是峭壁悬崖,居高临下,形势险峻,南边最高处是唯一供人出入的城门。远观古城背后的山峰,像是一个人躺着仰望天空的侧脸,传说中,就是这张脸默默守护着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的海拔比库斯科低约1000米,气候也不那么冷,热带丛林从下方包围着古城,植被丰茂,乌鲁班巴河在山下绕城而流,幽谷秘境,有羊驼悠然。废墟石墙与梯田海市蜃楼般在高空呈现,看上去就像逝去的印加岁月一样虚无缥缈。

海拔2700米的太阳隘口(Inti Punku)是印加古道徒步的终点,断崖直壁层出不穷。印加时代,这是一片外人极难进入的区域,连接马丘比丘与皇都库斯科的,只有群山间那条狭窄的小道。印加帝国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后,一部分印加王族逃进安第斯山区的密林,隐藏在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山谷,也有人说是隐藏在马丘比丘,隐秘丛林中艰险的高峰,是他们最后的藏身之所。但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马丘比丘可能早在西班牙人占领南美洲之前就已被废弃了。

当年,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最后时期的记述是:1532年,大约有2万印加人逃进丛林,建立了新首都比尔卡班巴。他们居住在这遥远的要塞中,许多年不让西班牙人接近他们。直到1572年,比尔卡班巴被攻克,印加帝国的末代皇帝被杀死,比尔卡班巴也随着这个帝国的覆灭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印加帝国灭亡将近340年后的一天,西班牙人早已退出南美大地,美国耶鲁大学一位讲授拉丁美洲史的年轻历史学家希拉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带着一个探险队,在库斯科西北方的安第斯山里寻找古书上说的比尔卡班巴。这个地段是他在考察探险活动历程中遇到的最令他胆怯的区域,山峰陡峭,山间小道上云雾弥漫、荆棘丛生,岩石路面艰险、湿滑,乌鲁班巴河的急流在下方600米的深渊中奔腾,河谷两岸是巨大的花岗岩峭壁,种类繁多的娇贵兰花和树状蕨类植物漫山遍野。雨雾中,这一切像一场梦境。

宾厄姆的探险队在安第斯山里沿着乌鲁班巴河向西南方向走了5天,疲困交加。就在他们以为探索又要以失败告终时,发现了另一条山路,并由此迎来了他们一生中最好的运气。这天晚上,他们住在一个克丘亚人的小旅店,店主告诉宾厄姆不远处有一座印加废墟,劳累的探险队员们不相信,也不愿冒险前去。宾厄姆却放不下,冒着雨,与店主及秘鲁政府派给他的一位警卫员,手脚并用爬过乌鲁班巴河上一座由几根光溜溜的圆木绑在一起的吊桥,又沿着陡峭潮湿、多有蛇出没的小径向上爬行了很长一段路,发现了那座废墟。第二天,他带着探险队员沿乌鲁班巴河向北走,行至距离马丘比丘不到100公里的一个叫“鬼魂平原”(Espíritu Pampa)的地方,在丛林低洼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印加城市遗址,这就是比尔卡班巴。

1915年,宾厄姆以《失落的印加城市》(Lost City of the Incas)为名,出版了有关马丘比丘的考古学报告,在全球引起轰动,但同时也引起秘鲁人和印加后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个遗址最早是当地人发现的。长期住在中南美洲并研究库斯科的法国女探险家西蒙娜·维斯巴尔(Simone Waisbard)也坚称,最先到访这里的是另外一些探险者,他们曾于1901年7月14日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遗址的一块岩石上。

最令秘鲁人和印加后人不能容忍的是,宾厄姆带走了在马丘比丘发现的所有文物,将近5000件,全数运回美国收藏,部分文物直到21世纪初才第一次在美国展出。秘鲁曾要求归还这些文物,但尚未成功。宾厄姆被许多人当作文物的掠夺者,也有人认为,马丘比丘是因为宾厄姆的著作才为世人所知,他是否真的是最早的发现者已不重要。

太阳照耀马丘比丘

“失落之城”沉默了几个世纪之后又鲜活亮相,慕名而来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入。

宾厄姆看到的马丘比丘,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兴盛时期的壮观风貌依稀可见。街道虽狭窄,但规划井然,各具特色的建筑有140座,由109个石梯连接起山坡和城市,共3000阶,全部用整块的巨大岩石凿成。

印加王自称是“太阳之子”,印加人将城市建在高山之巅,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他们极爱太阳,夕阳西下是他们最担心的时候,生怕太阳会一去不复返。马丘比丘遗址以东7公里处的太阳门(Puerta del Sol),建在海拔3800米的山巅上,比库斯科更高。据说每年9月21日,从马丘比丘眺望日出,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会准确无误地穿过太阳门,照耀整个马丘比丘城。太阳门西北有一座石塔,形状像一朵开放的马蹄莲,塔石约2米高,长方形的大石盘上有刻度,中心凸起一根石桩,石桩的阴影随着太阳一天的起落转向不同方位。印加人用它来计算夏至与冬至的时令点(solstice),称其为“拴日石”(Intihuatana)。

主神庙(Principal del Templo)是马丘比丘最重要的神庙之一,只有三面围墙,巨石墙基上的石块经过细致打磨,东西墙上透空的窗子,一扇代表夏至,一扇代表冬至,到了哪个时令,太阳初升时,第一缕光线便先从哪扇窗照进来。神庙开放的一面对着拴日石,那巨石石盘也是一个祭坛,在时令到来时献祭牲畜。

主神庙旁边是“三窗庙”(Templo de las Tres Ventanas),庙里的三扇巨石大窗排成一条直线,庙中央有一根石柱,用来支撑屋顶,石柱边的一块阶梯石刻,据说代表天地宇宙。当年,每逢夏至或冬至,印加人都要在此举行太阳节庆典。印加人颇费心血地将历代印加王制成木乃伊,让他们死后仍住在原来的宫殿里,并保留宫殿的设施与奴仆,就为在太阳节祭天时把他们抬出来,祭拜太阳父亲,为太阳重新回来而祈祷。有朝一日,他们全部都要升天去见父亲,“拴日石”其实也代表着一个心愿:留住太阳,拴住太阳,永不遭受太阳的遗弃。

印加的各种石头建筑令人十分迷惑不解。一座又一座的巨石古墙、宫殿、神庙,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甚至还有33个角的怪石,与周边的石头拼接得严丝合缝,没有使用任何黏合物,大小石块间却插不进去一个刀片、一张纸。重达20吨甚至200吨的巨石如何采集和搬运,也是到过马丘比丘的人百说不厌的话题,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Tips

古印加“文字”

古印加帝国没有文字,以结绳记录各种重要事件,这种记事用的绳结被称做奇普(Quipu),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受到相关的专门训练。西班牙人入侵后,奇普被当作“魔鬼产品”烧毁。后来,有700多个奇普在陵墓中被发现,多数出自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400年间。科学家曾经破译过其中一个绳结,那是一座印加宫殿的地名:普鲁丘科(Puruchuco)。美国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里·乌尔顿(Gary Urton)认为,奇普是一种会意文字,它通过绳索的粗细、结的间距、缠绕方向、连接组合方式、主副绳数量、颜色及棉或毛等线绳材料类型、质量等方式表达信息,记录的可能是一些会计报表、军事数据、日历等。如果奇普得到破解,许多谜一样的历史往事也许就会得到昭示。

探寻秘鲁的其他秘密

徒步雨林深处

相较巴西,秘鲁的热带雨林更加原汁原味,可在马努公园和伊基托斯两处体验。深入热带雨林最好由向导陪同,尽量着长衣长裤,不要穿拖鞋,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亚马逊雨林中的木屋只有部分可提供独立卫生间,入住时要确认好。木屋通常自己发电,供电时间有限,且没有热水,稍作停留即可。

泛舟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地处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平均水深100米,最深处达256米。湖上的浮岛芦苇丛生,已在此繁衍了数百年的乌鲁斯人会带着质朴的笑容与你拥抱,不妨坐在松软的芦苇浦上听他们讲讲祖先的故事。

俯瞰纳斯卡地画

纳斯卡地画位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图案,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已经存在了2000年,至今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一现象。观看这一震撼奇景,可以乘坐容纳5~7人的小型飞机,飞行时间大约35分钟。

走进秘鲁博物馆

博物馆是打开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窗口,探秘秘鲁,不妨去秘鲁国家博物馆瞧瞧。博物馆位于利马圣博尔哈区,共九层,建于1976年,外形和内部结构极具特色。利马另一处私人博物馆也不可错过——位于蒙特利科区的黄金制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馆,展品以私人收藏为主,一部分为16世纪以来的世界各国兵器、军服、铠甲等;另一部分是秘鲁出土的各种金、银制品、木乃伊、服饰、雕刻、陶制品,时间跨度为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

徒步印加古道

DAY 1:从库斯科(Cusco)出发前往KM82,即印加古道徒步(Inca Trail)的起点,需要准备好护照,Inca Trail对入关人员有限制,每天只允许通过500人,其中包括300名背夫、向导和厨师等,实际上游客只有200人能通过,旺季时更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途中在Llactapata调整,营地设在Wayllabamba。

DAY 2:抵达Llulluchapampa驿站,海拔由3000米升至3800米,可作短暂休息。目标为高峰Warmi Wanusca Pass(Dead Woman’s Pass),营地设在海拔3600米的Pacamayo。此段徒步难度大、耗时长,对体力有一定挑战。

DAY 3:以下坡路为主,但距离最长,约为16公里。自Pacamayo营地向上约海拔3780米时,可以参观Runkuracay古迹。营地设在Winay Wayna,有酒吧和浴室,尽可能在天黑前赶到。

DAY 4:需要在5点之前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可到达马丘比丘遗址(Machu Picchu)。途中位于Intipunku的太阳门(Sun Gate),只有徒步者才有机会欣赏。

丘比特日记篇2

一、简介

章丘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济南市的一个县级市,县城在济南东50公里处。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上,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

作为一名章丘人,章丘方言的特点是l和r不分,不包括黄河地区和高官寨西边地区。本文记录了章丘方言中l和r的发音情况,并通过实验论证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丘方言中的r音与l音的发音情况:章丘人所发的r音与l音是不是相同的。

二、英语l和r音的比较

根据peter ladefoged的定义卷舌音(retroflex)在共振峰上的分布一般降低在第三和第四个共振峰;而边音的共振峰结构与元音的共振峰结构相似,但是其共振峰在相邻的250hz, 1200hz和2400hz。高层的共振峰在强度方面大幅度降低[1]。在英语中,l被称为“通音”。音l很特殊,因为舌尖上升并触到上齿或上颚,但是气流从舌头两边自由穿过。音r更难描述,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同的说话者用不同的方式发这个音[2]。而章丘方言中,章丘人干脆用与r发音比较近似的l代替。

首先我们先介绍英语中l和r发音的共振峰。let中的l音与其他几个音不同的事在图示上箭头指向的地方有一个区别明显的空白。在箭头之前在一个非常低频率处有一个微弱的共振峰条,而且在1500hz处也有一个微弱的共振峰条。紧接着箭头之后,共振峰有很高的强度(深色条状处),并且有明显的不同的频率。相同类型的变化模式也出现在高于3000赫兹之上的地方。这些变化的出现是由于在发音时突然改变,即舌尖与上颚相接触,然后由于元音与上颚分离。retch中的r音的显著特点是第三共振峰出现在非常低的频率。所有的共振峰在这个单词词首开始上升,但是正是这第三共振峰是最主要的。不管什么时候当一个单词中有一个r音存在,第三共振峰将会在2000赫兹以下,甚至有时会低到1500赫兹,如例子中所示[2]。

三、章丘方言中关于l和r的比较

实验对象:章丘人,研究生学历,英语专业,普通话良好。

实验内容:将其对三个词组“热气vs. 快乐”、“日光vs. 起立”、“如果vs. 炉子”分别用章丘话和普通话进行发音。并用praat软件对其声谱图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测试章丘方言中,章丘人对于r音位的发音情况,是区别于l音的特殊音位还是l这个音位。章丘方言中是否存在一个处于l和r发音部位之间的音位。

我们通过对比普通话中“快乐”的“乐”字声谱图和章丘方言“热气”中的“热”字声谱图得到:“乐”字的声谱图中,l的发音在箭头之前在一个非常低频率处有一个微弱的共振峰条,而且在1500hz处也有一个微弱的共振峰条。紧接着箭头之后,共振峰有很高的强度(深色条状处)。而章丘话中的“热”在的r音同普通话中的r音图形正相反,在r音起始时第一共振峰比较明显,而第一共振峰上面则有空白区。图形与“乐”字大致相同。(注:由于章丘话中的“乐”字多读成luo音,而l受后面两个元音的影响较大。我们现在只分析l和r后面带单元音的情况。)

丘比特日记篇3

成语:狐死首丘拼音:húsǐshǒuqiū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魂牵梦萦拼音:húnqiānmèngyíng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蒹葭之思拼音:jiānjiāzhīsī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剪烛西窗拼音:jiǎnzhúxīchuāng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刻骨相思拼音:kègǔxiāngsī

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暮云春树拼音:mùyúnchūnshù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典故: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念念不忘拼音:niànniànbùwàng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典故: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念兹在兹拼音:niànzīzàizī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典故: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白云孤飞拼音:báiyúngūfēi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白云亲舍拼音:báiyúnqīnshè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春树暮云拼音:chūnshùmùyún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典故: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睹物思人拼音:dǔwùsīrén

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典故: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甘心首疾拼音:gānxīnshǒují

出处:《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归正守丘拼音:guīzhèngshǒuqiū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寒泉之思拼音:hánquánzhīsī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鹤唳华亭拼音:hèlìhuátíng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典故: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秋水伊人拼音:qiūshuǐyīrén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室迩人远拼音:shìěrrényuǎn

出处:《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典故: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首丘之情拼音:shǒuqiūzhīqíng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涕零如雨拼音:tìlíngrúyǔ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典故: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天末凉风拼音:tiānmòliángfēng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典故: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望云之情拼音:wàngyúnzhīqíng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畏威怀德拼音:wèiwēihuáidé

出处:《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典故: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成语:西窗剪烛拼音:xīchuāngjiǎnzhú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拼音:yīrìbùjiàn,rúgésānqiū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丘比特日记篇4

是什么使情人节变成现代的商业化模式的?

情人节已经越来越商业化,以至于逐渐失去了最初的传统文化,变成送礼节了。很难说是什么定西或者什么人导致的,如果真要找,那应该是一些商家的炒作吧,利用情人节大肆炒作和礼品的促销,从最初的情人节贺卡销售到现在琳琅满目的礼物,使情人节送礼和请客吃饭成为主要的庆祝方式。送的礼物也从最初的一张贺卡或者一朵红玫瑰花,变得越来越昂贵,高档的手表、首饰是越来越普遍。

现代的情人节已经是商业化的了。有很多人甚至将花钱作为表达爱的方式,花钱的多少视为表达爱意的浓厚程度。当然,这也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追求和价值观的改变有关的,商家的炒作只是作为一个过度的桥梁。

为什么丘比特会成为情人节爱的象征

情人节本身源自于西方,在西方的古希腊神话里,丘比特是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儿子,是爱的不朽象征。神话中,丘比特是个裸体、长有一双翅膀、手拿弓箭的男孩形象,他的弓箭射向人的心脏,能使被射中的人爱上身边的男人或女人。所以,很容易将丘比特与情人节联系起来。

很多单相思的人呢,面对着暗恋的对象,才是真正希望丘比特出现的人, 希望丘比特出现,在暗恋对象身上射上一箭,然后对方就深深的爱上自己了。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丘比特比爱神更适合作为情人节的象征。

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哪一天?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情人节是指公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时间是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部分人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时间实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也有小部分人把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成是中国情人节;

此外,处于各种原因,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每逢14号(公历)都被称为不同的情人节:

1月14日:日记情人节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

5月14日:黄色情人节、玫瑰情人节

6月14日:亲吻情人节

7月14日:银色情人节

8月14日:绿色情人节

9月14日:音乐情人节、相片情人节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

11月14日:橙色情人节、电影情人节

丘比特日记篇5

他就是人称央视“另类”名嘴、获得过年度电视新人奖的阿丘。别看阿丘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和自信。正是基于此,他一路过关夺隘征服了美丽姑娘徐欢宇,娶她为妻。

一个机智幽默的小个子

阿丘真名叫邱孟煌,今年37岁,祖籍广东汕头。

阿丘是出了名的才子,会编小品、演小品。1989年阿丘从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分配至南宁棉纺印染总厂当了一名政工干部。1992年,才华横溢的他被调入南宁艺术剧院,成为一名编剧。

1992年底,南宁市工商银行准备参加全区行业系统的文艺比赛,邀请阿丘去写剧本。那天在排演节目时,阿丘指着台下一个戴着大眼镜、还没有化好妆的女孩开玩笑说:“你们工行没人了吗?让你来主持,这么丑。”

这个女孩叫徐欢宇,在银行从事法律工作,听了阿丘的话,她当时觉得好没面子,心想:“你小小的个子,长得古里古怪的,还有资格说别人?”她忍住气,没理他。不一会儿,等她摘下眼镜换好衣服上台后,阿丘长长地“哇”了一声:“原来你这么漂亮啊!”

阿丘和徐欢宇就这样认识了。论条件,徐欢宇要比跟她同龄的阿丘强好多。虽说阿丘当时已是小有名气,但徐欢宇比他名气还大,她的父母都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才生,她从小受到艺术熏陶,曾在《405谋杀案》等电影中演过一些角色,在全区的一次业余主持人大赛中还获得过第一名。

1993年,阿丘受广西电视台综艺节目《冠杰园地》的邀请担任主要策划。阿丘设计了一组每集五分钟的系列舞台情景剧,因为节目组没有合适的女演员,阿丘就邀请徐欢宇来,于是两人搭档饰演一些夫妻、恋人的角色。

有一次,两人在演夫妻对手戏时,阿丘偷偷对徐欢宇说:“你看这戏,越演越像,莫非是把我们未来的生活提前预演了不成?”徐欢宇的脸一下变得绯红:“哼,别自作多情了,快想办法把你的个子长高点再说吧。”

有一次阿丘带徐欢宇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在一大帮人当中,个子最矮的阿丘反而成了主角,他被前呼后拥着,一副老大的作派。徐欢宇惊喜地发现,阿丘天生就有一股凝聚力和号召力,别看他个子小,可是他的人格魅力很吸引人,和他在一起,她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她的心理天平开始向阿丘倾斜。

阿丘人缘好是出了名的,他独居的单身宿舍就有八把钥匙放在其他朋友手中。徐欢宇有时去找他,他不在,却能在屋内遇到一些陌生人,这让她不免有些尴尬。

那是1993年底的一天中午,徐欢宇午休时来到阿丘的宿舍,庆幸的是,这次一个人也没有,困倦的她竟然靠在阿丘的床边睡着了。

不一会儿,阿丘回来了,当他看到徐欢宇熟睡时那安详的面庞时,感觉她像一朵静静绽放的睡莲。自己的宿舍不仅潮湿,还有些脏乱,爱干净的徐欢宇能如此安静地在这里熟睡,这给了阿丘超乎寻常的感动。

徐欢宇醒来后,喃喃地对阿丘说:“你把那些钥匙都收回来吧。”这句话给了阿丘最明确的暗示。几天后,阿丘拐弯抹角地将朋友手里的所有钥匙都收了回来,朋友不解地问:“好好的,怎么要收回呢?”阿丘向朋友做个鬼脸:“我被人软禁了。”朋友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说好30岁之前决不结婚的阿丘,被人征服了。

从责难到喜欢的高傲岳母

就在两人热恋之际,徐欢宇的母亲突然给女儿找了一个男朋友,是一位加拿大华裔青年,人品、模样都不错。小伙子从加拿大到南宁时,初次见面就给徐欢宇送来了求婚戒指。虽然徐欢宇对那人印象不错,但她还是婉转地拒绝了。在她看来,如果把身高、容貌、学历等这些条件逐一打分,可能这个小伙子满分,而阿丘不及格,但她相信,阿丘就像股市中的潜力股,有着一定的升值潜力。更重要的是,她爱阿丘,爱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阿丘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感到压力,相反变得更加自信了,徐欢宇不由得暗暗钦佩他敢于挑战的勇气。

随着两人恋爱的公开,各种议论也纷至沓来,最占据上风的声音就是徐欢宇怎么会如此没有眼光,就像买股票一样,买了阿丘这样一只垃圾股。

不久,在徐欢宇的带领下,阿丘首次登门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

徐欢宇的父亲是广西戏剧界第一位一级导演,对于阿丘的登门拜访,老人家倒没说什么。可徐欢宇的母亲显然对他不甚满意,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系,在香港生活过,这些经历让老太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些西化,土里土气的阿丘她根本就瞧不上眼。

老太太将阿丘单独叫进自己的卧室,关起门问:“你们是怎么认识的?”阿丘有些局促地回答:“是我追的她。”说这句话时,阿丘自己都感觉有讨好老太太的嫌疑。谁知话音刚落,徐母的口气就严厉起来:“我特别不喜欢‘追’这个字眼,你用了‘追’这个字,那我女儿在你眼中是不是一个猎物呀?如果追不上,你是不是还会寻找下一个目标啊?”老太太咄咄逼人的口气,令一向伶牙俐齿、聪慧幽默的阿丘十分尴尬和难以应付。站在门外的徐欢宇更是焦急不已。

那天徐母和阿丘整整谈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令阿丘如坐针毡。徐欢宇不时到门口偷听两人的谈话。母亲问阿丘:“我女儿哪一点值得你喜欢?”阿丘说:“她各方面都很优秀,比如演戏,为人处事……”母亲又说:“那你错了,你只看到她好的一面,并没有看到她的缺点,这对你们今后的发展很不利。”阿丘一时无语。门外的徐欢宇越听越着急,只好做饭,饭熟后她才顺理成章地以吃饭的名义将阿丘解救出来。

阿丘悻悻地结束初次的登门拜访。之后阿丘不时跟着徐欢宇回家,一次,两次……原本态度强硬的未来岳母,对阿丘的态度慢慢有了改变。

有一次,阿丘跟着徐欢宇来家时,徐母正心情不好,于是一向爱搞笑的阿丘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给她演了段喜剧,直把徐母逗得前仰后合。

徐欢宇的母亲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准女婿,阿丘只要一周不来,她就问徐欢宇阿丘在忙些什么,也不来给她“演戏”了。

看到时机成熟,有一天徐欢宇突然对阿丘说:“孟煌,我们结婚吧!”阿丘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温柔文静的女孩的决定:“欢宇,你可想好了啊,我身高是男人中的残废,除了一张嘴皮子外,要啥没啥啊。”“孟煌,你什么都不必担心。如果爱情是股市,如果别人认为你是一只垃圾股,那么我宁愿是你的持有者,你有太大的升值潜力。我敢断定,讥讽你的人,一定是没有眼光的股民。”

然而,真的面临婚嫁了,阿丘不由得有几分退缩,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90年代城市家庭必备的东西他一无所有,只有9平方米大小的一间宿舍和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面对阿丘的顾虑,徐欢宇真情地对他说:“孟煌,不要怕,只要有爱,两人的心灵就可以搭建起一个家。”

1994年春节前,两人到街道办事处办理了结婚手续。

徐欢宇姐妹四个,她是最小的女儿。令她意外的是,自打阿丘进入这个家后,妈妈对他好得不得了。每每一大家人聚会时,老人家总是偏向阿丘。这下可好,别的女婿都不干了,老太太就说:“你们都比他大,再说阿丘和我还算是同行呢,我们有共同语言哪!”

1995年阿丘要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岳母知道后,为阿丘的事忙得不亦乐乎。她先是通知系主任,说阿丘是自己的女婿,要适当照应一下;又带着阿丘找到别的老师安顿好住宿等事宜。看着岳母为自己忙前忙后,阿丘特别感动。

在她眼里他是一只“潜力股”

1999年3月3日,阿丘和徐欢宇的女儿出生了,取名一诺,意为一诺千金。女儿的出生无疑给他们夫妇带来极大的欢乐。

2001年,阿丘作为广西的笑星进京参加由北京电视台与湖南经济电视台合办的大型综艺喜剧栏目《南北笑星火辣辣》的演出。本来他只是参与表演,但节目组听说他不仅有正高职称,是国家一级编剧,作品还获过“曹禺奖”和文化部的“政府奖”时,就邀请他给节目组帮忙,于是阿丘就留了下来。当编剧,当编导,当策划,有时缺笑星了,他还要给剧组跑个龙套什么的,阿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在北京混了两年。

2003年初,阿丘感觉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就快掏空了,于是有了回家的想法。就在他打好行李去买机票的路上,一个意外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打电话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制片人李伦,他告诉阿丘,台里即将制作一档新栏目《社会记录》,想让阿丘来试试做节目主持人。阿丘一听是央视,心里“咯噔”一下:就我这模样也能混到央视,这不是在做梦吧!

原来,节目组的人在广西电视台看过阿丘主持节目,发现他在镜头前指手画脚,走来走去,很有个性,语言也特别诙谐幽默,是难得的人才。

4月27日,是《社会记录》主持人试镜的时间。去之前,阿丘按惯例又给妻子打电话。徐欢宇在电话里告诉他不要把结果放在心上,只当过程好玩就行,也别想着可能性有多大,并说:“孟煌,你已经是我手中的绩优股了,什么也不要担心,能往前走最好不过,就是回来,我们一家人照样是幸福的。”

带着妻子的鼓励和玩玩的心态,阿丘如约而至。试镜开始时,阿丘吓了一跳,竞争对手不是东方电视台及各省台的主持精英,就是正规广电专业的毕业生,开口字正腔圆,在镜头前挥洒自如。阿丘不解地问李伦:“有这样的人才,还找我来掺和个啥呀?”

20分钟的试镜,阿丘没敢太发挥,还出了不少汗,连说不行不行。李伦却说:“不错,不错,别回家,等我们的通知吧!”

两天后,电话终于来了,阿丘胜出了,并要他赶紧去新闻评论部开会。见面后李伦就说了一句话:“以后咱们就一起干了。”

有一天,主任梁建增突然对阿丘说:“你刚来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听了三遍也没记住,干脆你叫‘阿丘’好了。”阿丘连说好啊,于是央视就有了这个日后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2004年阿丘被《新周刊》评为年度电视最佳新人,从而也使得他这个“小不点”在央视越来越受器重,一举成为一名“另类”的央视名嘴。

随着阿丘人气扶摇直上,徐欢宇周围一些起初并不看好他们婚姻的朋友和同事不时跟她开玩笑:“当初这样一只‘垃圾股’,怎么你买进后就成了‘绩优股’呢?”徐欢宇笑答:“他本来就是‘潜力股’嘛!”

丘比特日记篇6

财政向农村覆盖

“路修好了,就是给我们送来了真金白银!”垛庄镇西车厢村村民巢红军对章丘的惠民政策深有感触。原先山路坑洼不平,进趟城用两三个小时,没有发财门路,一家人过着穷日子。前年,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他买了辆农用三轮车跑起了运输,第―年收入就达到了5000多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修这十几公平的路,巢红军和他的左邻右舍却没花一分钱,完全小市里和镇上投资:

中共章丘市委书记陈先运说,章丘近日万人门山有84万农民,仅免征农业税一项,财政支出就达到1.2亿元,压力确实不小。但没有农村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小康社会就是――句空话:“山于历史原因,对‘三农’欠账太多,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最直接也最容易见效的就是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让农村和城市一起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章丘的决策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从吃水、修路、改造电网、上学、医疗等直接制约农村生产发展、影响农民生活的问题入于,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

2004年,章丘在全省率先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税,为全市农民减轻负担5960万元,同时市财政转移支付6000万元,确保镇村发展正常运转。2005年,章丘又投资2700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困难学生书本费、补助生活费。

目前,章丘已彻底解决了南部山区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完成了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路网改造也成效显著,村村通硬化路达到99.4%。

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对智障困难户等弱势群体实行补贴;新建章丘中学、实验小学;新建4处高标准敬老院,力争3年内实现五保老人财政集中供养;解决了1:2个无房户房屋新建问题;加大财政投入,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2%。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彻底解决了财务管理混乱的难题,仅此―项就为农民直接减轻负担650多万元。

政策向农业倾斜

2006年2月16日章丘召开新农村建设“十百”工程誓师大会,出台了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规定》。在“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小规定,章丘将按照公共设施补助比例高,家居项目补助比例低的原则,安排2亿元资金,帮助“10个示范村”、“100个建设村”进行新农村建设。重点对工业小区、畜禽养殖小区、各类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市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支撑项目建设进行补助;枣园街道办事处曹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守新说:“有了政府的扶植政策,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就上去了!”

连续3年,章丘的一号文件都姓“农”,搭建起情倾“三农”、反哺“三农”的政策框架。市甲拿出大量惠农政策资金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施每月80―100元定补的制度,并决定用3年时间集中扶持南部山区开发,完成179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同时对失地农民变一次性补偿为永久收益,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为解决区位、基础等原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给镇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平台,章丘着力实行园区政策共享,引导各乡镇以省级明水开发区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他们规定,乡镇引进的项目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实现税收仍归乡镇所有,以不断壮大乡镇财力。针对村级财力不足、无钱办事和债务负担重的难题,章丘鼓励村级发展民营经济,规定村办改制企业、新发展民营企业所交税金地方留成新增部分的50%奖励到村,从而充分调动起村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目前,章丘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亡的村(居)已达到9日个。

服务向农民延伸

张绍迎是章丘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从2004年开始,他几乎每周都要到相公庄镇相四村农业科技示范园跑几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与他一样,该市农口部门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都被下派到基层包村、包基地、包项目。配合开展的“科技入户”工程,市里与他们签订“五个一”合同,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所包农村和农业协会引进一个新品种、抓好10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卜的科技带头户、建设完善――处协会等合作组织,力争通过“服务到农户、奉献在田间”,达到科技为农业增效、服务为农民增收的目的。为增强农民技术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章丘在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所,投资300万元建成全市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实行信息联网,免费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等三大培训工程。2005年,以政府投入为主,通过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共培训农民3万余人,组织就业和劳务输出1.9万人。章丘农民工资性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5118元。

城里的专家“上山下乡”,打通了致富群众的技术渠道,而农民真正变“市民”,还必须增强农村、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因此,章丘市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比较效益。他们按照“一镇一业、一村――品”的产业布局,发展起刁镇、相公庄的工业经济,垛庄、文祖镇的旅游经济,黄河、官庄乡的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经济,形成了奶牛、大葱、食用菌等10大特色产业,去年,章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75元。

丘比特日记篇7

在黄河之滨的封丘大地,映入眼帘的金银花,就像一簇簇盆景,装点着一望无际的田间。在这里,勤劳的农民用智慧利用中药明星“金银花”取得了致富经。

黄德镇贾庄村的一块地头上,67岁的贾文章老汉正忙着给金银花剪枝。他告诉记者,从1979年承包地开始,他和老伴就种了金银花,30多年从没间断过。“金银花好种,值钱,易保存。这两天价格不错,我就把去年存的干花拿出来,这1亩半地产的200多斤干花卖了两万多块钱。”

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守勤介绍,贾庄村共有153万平方米耕地,其中100万多平方米种了金银花。村里好些人靠种金银花发家致富,近100户农家都买上了小轿车。“不过去年价太低了,一公斤才几十块钱。今年价格有回升,现在每公斤能卖160元。但还是不能和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十一公斤卖几百块钱,那时俺封丘金银花不叫金银花,叫‘金不换’。”

“春夏开花时,从叶腋间生出两朵并蒂小白花,随后花色由白转黄,黄白相映,非常好看,因此被称作金银花。”封丘县分管农业的副县级干部蒿良万告诉记者,封丘县栽培金银花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封丘古属魏地,西晋《博物志》有“魏地人家场圃所种,藤生,凌冬不凋”之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忍冬在处有之,封丘较佳”的字句。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实地考察了封丘的气候、土壤、光照、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认为这里最适合金银花生长。2003年3月,封丘金银花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使封丘金银花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知识产权级保护。

目前,封丘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金银花1000万千克,年平均销售收入10亿元,并在全国形成“五个之最”:人工大田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最佳。封丘金银花因此被国内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定为药源基地,并出口到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封丘金银花就像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的封丘人民,落地生根沐风雨,旱涝寒暑仍葱茏。”封丘县委书记李晖说,封丘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金银花作为振兴封丘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突出抓好生产基地、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深加工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封丘金银花已经成为国内金银花产业的风向标,封丘金银花不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封丘名片、河南品牌、中国亮点。可谓“凌寒堪与梅为伴,花海扬波汇金银”。

封丘金银花质量甲天下

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让“封丘金银花、质量甲天下”美誉延续。

见到封丘县贾庄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保彬时,他正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指挥着将金银花苗和做盆景的金银花树装车发往外地。

刘保彬1992年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返乡任教三年后,便种起了金银花,并潜心研究金银花品种改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决心改行,就是看好了封丘金银花品质好,用途广泛、前景广阔。我最初就是靠种十几亩金银花,在村里面第一个盖楼房,第一个买轿车,第一个用上空调暖气。”刘保彬自豪地说,为了带动其他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在2002年和8名骨干成员成立了“贾庄金银花协会”,2009年又成立了合作社,吸纳了800名社员,“合作社在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农药施用等方面全程指导,同时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让社员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跟专家们谈论金银花时,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封丘金银花、质量甲天下。”在封丘工作了30年的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副站长周凌云介绍说,现在金银花主产区主要包括河南封丘、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相比之下,封丘金银花直立生长,鲜花肥大厚实,干花碧绿鲜亮,药用成分高且分布协调,具有“直、大、高、碧”四大特点。

“八个环节”保持领先品质

封丘金银花品质如何保持住多年领先地位?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文国介绍说道,关键在紧紧抓住土、肥、水、种、密、保、管、烘八个环节,摸索出了单株栽培、计划密植、整形修剪、环剥断根、烘干加工等国内领先技术,同时以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为依托,邀请中国药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知名专家学者组建金银花科技推广中心,使科技推广网络覆盖县、乡、村。

利用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快构建金银花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

从事金银花经销20年的岳新青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发走了几百千克金银花。他说,封丘有封、刘、崔、恒四家大经销商,每家每年经销量都有几百吨。

他现在收的主要是存货,主要发到山东、安徽、河北、广州等地。一个月后就到了头茬花收获季节,到时全县几百小商贩都会下到地里组织货源。

不过在岳新青看来,做初级经销只是赚点“辛苦钱”,种植金银花的农民也只赚到一小部分。160元一千克收的封丘金银花,进入药店等销售终端身价会翻上几倍,要想多分享利润,还是要延长产业链,在深加工上做文章。

结合两大优势实现“三化”

近年来,不仅广药集团、康美药业、金陵药业、佐今明药业等大型药企先后在封丘建立药源基地,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也纷纷入驻封丘,在建设种植基地的同时,进行金银花产品的深度研发。

在位于封丘县黄德经济开发区内的河南中天食品有限公司展台,记者看到了包装各异的金银花面、金银花茶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料都来自于中天在封丘建的333万平方米种植基地。

“你看,我们将优质金银花茶用小袋重新包装,一泡装2.5克,一盒80克能卖200多元,附加值提高了四五倍。”中天食品公司总经理陈晟杰指着一盒包装精美的金银花茶说。

“现在我们有金银花有机茶叶,金银花面粉、挂面,金银花凉茶、饮液等100余种产品,下一步,还将推出金银花泡腾片、口含片、口服液、保健颗粒等新一代保健品,以及金银花牙膏、肥皂、洗发露、润肤露等高新日用化妆品,让金银花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一个质的飞跃。”陈晟杰信心满怀地说。

记者了解到,封丘县正利用金银花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整合金银花产业资源,依托现代科技,加快构建金银花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实现金银花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努力把金银花产业培育成封丘新的经济增长点。

“封丘金银花,忍冬长生藤。愈疾乐世珍,健身祛百病。清香惊陆羽,芬芳透碧澄。美丽姐妹花,益寿又养生。”

丘比特日记篇8

――安德烈・纪德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已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可就这么强的国家,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解体了。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是议论纷纷,各执一词。长期存在的“特权”在解体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职务名册”的特殊权力

特权,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力。苏联的特权最初开始于斯大林时期。斯大林运用手中分配干部的权力,创立了“职务名册”制度(官职等级名录),名册一共分为3类:第1类包括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各局首长、大工业企业领导人等;第2类包括各部、局的副职以及其他相当职务;第3类包括地方上的领导干部。

按照“职务名册”的制度,斯大林掌管着无限的权力,大部分官员的任用是由斯大林的亲信所控制的组织来决策的。而斯大林本人控制着名册的第1类和第2类,有时还会控制第3类。就这样,全国各级的主要领导几乎都被斯大林掌握着。如果有幸册上有名,获得的就不只是一定的职务,更享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不仅如此,这些册上有名的领导的官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终身制。如果册上没名,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名字入册,哪怕是第3类也可以。

虽说“职务名册”的职位属于终身制,可就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对这种终身制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任期制和轮换的制度。但由于此制度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并遭到很多高层的反对,所以就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这种任期制和轮换制就被全面否定了。

“职务名册”所形成的那些特权阶层也顺其自然地享受起不同的特权:免费的高级别墅、专用的汽车、免费的早午餐、休假换蛐菁俾梅选⒁搅撇怪,还有特供商店的购买资格,等等。在叶利钦的自传中提到,“连我这个政治局的候补委员,仅仅这样的级别,都可以享受3个厨师、3个服务员、1个清洁女工,还有一个花匠……”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她的《仅仅一年》一书中描述:“佛洛希洛夫、米高扬、莫洛托夫的住房和别墅摆满了地毯、高加索的金银武器和贵重瓷器,他们的别墅变成了富丽堂皇的大庄园,有花园、暖房、马厩,当然,这一切都是用国家的钱来维持和经营的。”

当民众处在物质的匮乏中时,苏联的这些特权阶层仍然享受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

20世纪的70年代,在前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有个被市民羡慕的“小白桦”商店。这个商店并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只有苏共中央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这些特权阶层的人可以在这个特殊的商店里买到国内罕见的物品:鱼子酱、鳇鱼、鲑鱼和出口的伏特加、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英国呢绒、法国香水、德国晶体管收音机、日本录音机,等等。

不同等级的不同待遇

虽说那些“名册”上的高官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但等级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就不同。所谓职位越高,享受的待遇就越高,也越丰富。

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中写道:“根据这个制度的等级―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中央委员、人民委员、各局的首长等,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权。战争之前,享有这种特权的范围相当小,但特殊待遇本身是非常优厚的。在战争以后,特权开始扩大,从斯大林到集体农庄主席,按照级别享受这些特权:黄金地段的高级住房,免费占用别墅,专用汽车(领导人和妻子、儿女都有,有时一人几辆供选择),专职司机,免费早餐和午餐,假日去休养所,往返休养所、疗养所的大量路费,补助,医疗费、不用排队就在特供商店里购买紧缺的商品和进口奢侈品,以及其他的特殊供应。”

曾经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利加乔夫说过:当他担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后,第二天就给他配备了高级轿车。他提出换一个档次低一点的轿车时,竟然遭到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训斥,说他这样是搞特殊,破坏了机关的风气。

叶利钦在自述中也揭露过苏联特权的严重性:全莫斯科享有各类特供商品的人约有4万,且有等级之分。叶利钦称那些“部长”或“政治局委员”这一级别的人为“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他还说:做到这个级别,就可以享有一切。

特权阶层们待遇虽然高低不同,但和平民百姓相比,仍然是天壤之别。他们在普通百姓水深火热的时候,仍然享受着国家给他们的权力和金钱,尽情挥霍。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访问苏联后写了《从苏联归来》,在书中提到:“在苏联特权高层的餐桌上既有冷盘:各种火腿、腌制的或熏制的鱼,热菜有虾烧鲟鱼肉,奶油棒鸡以及诸如此类。而平民百姓却在路边,手拿一块垫着草的生肉向路人销售,有的就拿鸡或类似的东西。他们没有钱付摊位费,当执勤人员出现时,他们拿起东西就跑。”

特权阶层的高官们住着免费的华丽的别墅时,苏联人民住着低矮简陋的房屋。《从苏联归来》中记载:“那里每四个人合住一间长二米多、宽二米多的房子,每人每月两个卢布租金。”在特权阶层高官们享受美味佳肴时,苏联人民除了面包之外,有一条干鱼就觉得满足幸福。

特权阶层的“钱袋”制度

特权阶层除了拥有平民见都没见过的特供商品和特殊待遇,还拥有高于平民50倍以上的工资待遇。在1945年4月,苏联政府规定在机关、企业、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实行工资制。

工资的数额一般规定为2200到3000旧卢布,最高的数额可以达到4000到5000旧卢布。后期钱的数额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没有列入工资单,而是用封口的纸袋,同工资一起发放,这就是所谓的“钱袋”制度。“钱袋”金额一般根据职务从几百到几万卢布之间不等。而领取“钱袋”的官员必须严格保守秘密,如果透漏消息就要遭到严厉的处罚。

莫洛托夫曾说:“我现在无法准确说出给我多少工资,因为变了好几次。而且战后根据斯大林的倡议,采用了钱袋制。用这种封着的小包给军事和党的领导人送钱,很多的钱。当然,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数目不仅太大,而且过分。我对此不否认,因为没有权利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仅仅一年》里也描述了父亲斯大林的工资情况:“父亲不知道他一顿晚饭值多少钱,还有他的各处别墅、化验等所值若干,因为他是从来不用掏钱的。他的生活全部由国家包干。每个月从苏共中央、国防部、部长会议及其他由他当荣誉成员或象征性成员的机关源源不断寄来的工资袋,他看也不看,就塞进抽屉里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00美元,而部长每个月的“钱袋”就大约为2000新卢布。赫鲁晓夫上台后,决心在薪资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他废除了“钱袋”制度,并规定了部长每月工资最高为8000旧卢布,副部长7000旧卢布,司长4500旧卢布,副司长3000到4000旧卢布。当时的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康斯坦丁诺夫原来的工资为15000卢布,现在被降为5000卢布。虽然高官降了薪,但收入仍然比普通百姓的300到350卢布的工资高出很多倍。

虽然赫鲁晓夫坚持改革,但触动了其他高官的利益,导致改革的结果很不成功。那些“名册”上的高官们,要求罢免赫鲁晓夫,支持勃列日涅夫上台。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完全依靠了特权阶层,恢复了领导干部的继承性,在原有的特权制度上更增加了新的特权制度。

特权阶层在斯大林时期诞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连高官们的家属也都跟着沾光,享受了特殊的权力和待遇。

特权引发了“驸马案”

正所谓有了特权,就有了关系可以。他们之间相互推荐人选并且任用,他们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所谓树大好乘凉,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年仅25岁就当上了将军。苏联时期轰动一时的“驸马案”也是仰仗亲人的特权关系进行贪污受贿。

“我现在已是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了,可坐的还是那种破伏尔加车,实在有失体面。不过,这对我来说倒不算什么,可别人看来,我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婿,还在坐这种车,那样与他的脸面是否有些过不去?”这正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以下简称丘尔巴诺夫)对谢洛科夫部长所说的话。

从丘尔巴诺夫成为勃列日涅夫的女婿那一天起,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岳父岳母身上,什么事都照顾的很周到,时间久了,勃列日涅夫喜欢这个女婿胜过了喜欢自己的女儿,并在短时间内,使丘尔巴诺夫晋升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

得到岳父岳母的关爱,丘尔巴诺夫越来越横行霸道,他不但仗着岳父勃列日涅夫的关系肆意妄为,无所顾忌,而且他每次都会依仗权势,收获大额金钱。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所以每次到一个地方,人们都会巴结他,让他尽情享乐,而且在他临走的时候还会送上特产和“红包”。

有一次,丘尔巴诺夫到中亚的一个州检查救灾工作。中途他到加兹利镇的一个商店里,店员根据他的言谈举止知道此人是个大人物,便向丘尔巴诺夫诉说这个地方的商品短缺,影响了百姓的生活。随后,丘尔巴诺夫装出很生气的样子,并对州委第一书记卡里莫夫说:“我要向中央报告这个严重的问题。”就在当天晚上,州委州政府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丘尔巴诺夫,并在宴会结束后为丘尔巴诺夫准备一个装有一万卢布的信封。直到接到信封,丘尔巴诺夫才转怒为喜,答应那件事不再追究。

据资料记载,丘尔巴诺夫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共收受贿赂约110万美金,是普通苏联工人270年的工资。不仅如此,他还收受很多贵重的礼物,如高级地毯、精致茶具、文物珠宝等。

由于关系和地位在,“驸马”丘尔巴诺夫想要的别人不敢不给,但有时他也不免要给比他位高的人送礼。

1980年11月13日,是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的70岁寿辰,丘尔巴诺夫和很多内务部的人一样,想要趁此巴结部长。可送礼的钱,丘尔巴诺夫是不想自掏腰包的,他便假借给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人送礼,用国家赠送外国贵宾礼品的钱购买了一块金表,但第二天,这块价值四千卢布的金表却出现在谢洛科夫的手腕上。

虽说丘尔巴诺夫一直是平步青云,但就在他的岳父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由于他长期贪污受贿、,丘尔巴诺夫被押上了被告台。就在1988年12月30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丘尔巴诺夫有期徒刑12年,并没收了他全部的财产。

上一篇:幸福家庭标语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中秋节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