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2 14:05:46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1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来源,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英国的女性主义语言学家詹妮弗?柯茨提出的女性用话语建构友谊的五大策略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女性朋友间的谈话特征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验证了五大策略分析法对于电视剧语言的适用性和文学语言作为语料对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可行性。

一、引言

在女性意识普遍觉醒和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很多研究者对女性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经过对前人研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作者发现,以往的研究可归为三大类:(1)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性的语言特征,比如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会话层面等等;(2)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父权社会的影响上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3)从男性与女性语言特征的对比角度来研究性别对于语言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前人使用的语料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前人或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友谊问题,或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问题,很少有人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试图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会话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电视剧中女性朋友之间对话的文体特征进行研究,并揭示促使她们形成这些特征的深层原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本文以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来源,以英国的女性主义语言学家詹妮弗?柯茨(1996)在《女士交谈——建构女性友谊的话语》中提出的女性用话语建构友谊的五大策略为理论框架,分析女性朋友的谈话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女性朋友间交谈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②这些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都有哪些?詹妮弗?柯茨的女性用话语建构友谊的五大策略对于中国语言研究的适用性如何?

(2)研究语料。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是由刘心刚导演的都市爱情片,故事围绕四个大龄未婚的死党闺密在感情历程上分享着彼此的爱恋,安慰着彼此的伤痛,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故事。剧中每集都有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故事,剧中处处充满了四个闺密坐在咖啡厅、家中客厅、美容院、高档餐厅、聚会犄角等场合的密切交谈的场景。因此,作为研究女性朋友间谈话特征的语料,它是比较好的素材来源,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从这部36集电视连续剧的dvd版中任意选取6集中的四人交谈对话场景,共12例,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詹妮弗?柯茨的交谈资料文本改写规则,转写并标注出这些谈话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如意群、停顿、重叠、话轮、音调、省略、语气等,然后利用詹妮弗?柯茨的五大策略作为分析框架,解析了女性朋友之间对话的五大特征。

三、研究发现

通过对转写材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女性朋友间的谈话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性交谈话题的内部结构。女性朋友间的谈话话题非常的生活化、随意化,但大部分都直接来源于女性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家庭、情感和生活琐事,并且她们善于非常连贯的从一个话题转入另一个话题,这体现了女性朋友在谈话中能够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相关分则,且其中各个话题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采用了(故事+故事+…+讨论)或者(故事+讨论)的形式,但有时也会出现(纯故事)或者(纯讨论)作为一个话题的现象,但并不很多。

(2)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本研究发现,女性朋友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方面,统计结果与詹妮弗?柯茨的结论稍有出入,总体说来数量不多,这可能是与模糊限制语容易拉大谈话者之间的距离有关,也可能和电视剧语言注重欣赏性和简练性有关,但它们往往也可以表达多种功能。

(3)重复现象的频繁出现。重复是女性朋友交谈的基本特征,在不同层次上发挥作用。女性谈话中的重复现象,体现在单个词语、语义,句子语法结构、主题等几个方面,建构了文本的连贯,又表明了女性朋友的对话坚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及她们之间和谐、一致、亲密的关系特征。这也证明,在交谈中适当的重复别人的话语有助于培养亲密无间的友谊关系。

(4)合作话语。在分析中我们发现,话轮往往在各个交谈参与者之间平均分配,各个交谈者不仅自身贡献话语,而且还会积极的思考参与,帮助对方共建话语,甚至在谈话中出现异口同声的语言重叠现象,这都说明了女性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积极的交流心态,以及在交谈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话语的特征。

四、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

女性朋友间的谈话特征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形成的深层原因:首先,从历史根源上说,男女的生理差异导致他们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劳动分工,男主外女主内,逐渐形成了男性主导的父权社会,女性成为附属的第二性,长期的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在说话的方式上更加注重合作和礼貌。其次,从社会的影响方面来说,社会对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和性别期待,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受到不同的教育,受到长辈们不同性别期待的严重影响。最后,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社会地位越低就越倾向于遵守社会规范。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从心理上来说,社会安全感相对来说较低。另外,作为下一代的教育者,为了给孩子更多正面的教育和影响,她们的话语也会更加的礼貌,这都导致她们往往也会主动遵守社会规约。

五、结论和启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分析了女性朋友间谈话的五大特征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而且验证了詹妮弗?柯茨的五大策略分析法对于电视剧语言的适用性和文学语言作为语料对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可行性。该研究将会对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女性研究以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詹妮弗·柯茨(2006),女士交谈一建构女性友谊的话语

[2]何自然.&冉永平(2002),语用学概论(修订版).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2

关键词:童话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6-01

童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小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童话去认识儿童,用童话来训练儿童语言文字的能力,童话教学模式在现今以及将来都有很大的价值性,给教学者、孩子、家长都带来了很多的益处。这种教学模式削减了文学性语文的枯燥乏味,使之更有趣味性,更适合孩子去学习。

1 童话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1 童话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尤为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心理成长的建设,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的心理建设,还能帮助小朋友理解知识点,促进学习的效率性,在整个童话模式的教育过程中,小朋友们也能愉快的学习,体会不同童话人物的人生、心理动态、情感变化。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1.2 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无形中变化的,他们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的丰富程度也比较深。在小朋友欣赏一个童话故事视频时,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丰富了他们的眼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来说是有个性的发展的,同时,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得儿童的心灵更加的健康,认识到的东西更多,审美的视野更开阔。

1.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英语需要语感好,学语文同样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童话在我们小学语文中也同等重要,童话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锻炼小朋友灵活力跟敏锐力的方式,在小朋友阅读童话故事,理解童话故事里的情节时,小朋友会跟着故事的情节走,也会产生很多的为什么,会联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也会通过阅读而增加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

1.4 童话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小朋友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果加上好的引导,创造力也会由生为一种新的技能,但小朋友的人知力跟辨识力不够强,就意味着需要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去引导,而童话教学就很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去理解童话、去想象童话,在很大程度上比大人更富有创造力。在儿童最富有想象力跟创造力的时候,让他们去接触更多的童话作品,从中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跟想象力。

2 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酸的和甜的》。

故事是以一环节一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大概的故事情节时: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对待“葡萄是酸味的”这个说法表示不太赞同,大家各执己见,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在没有尝试之前都不能因为别人的说辞而完全相信,应该自己大胆的尝试,因为只有自己尝试后,才会知道到底是真的酸,还是假的酸,假的酸的话,又是不是别的什么味道呢?这些都要自己去试验、去感悟、去体会。

从案例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们去朗读、去理解、去表演,也适当的对童话本身元素的渗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也包括对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跟理解。

案例二: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三课《小学语文特级教案与课时作业新设计》。

(1)匹诺曹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匹诺曹在回家后,肚子有些饿,四周都没有东西吃)

(2)匹诺曹看到一个鸡蛋,想做煎蛋?

(但匹诺曹什么都不会,连煎蛋都煎不好)

(3)匹诺曹大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匹诺曹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木匠杰佩托对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案例二的设计体现了童话教学中的核心:点出了“知错能改”的意义,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没有什么灵活性,其他的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为老师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童话的韵味大大加强,让教学得到显著的效果。

案例三: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让同学们先朗读文章,然后分小组,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并得出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后,每个同学要说出自己脑海里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从案例三当中可以得到结论,要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去思考,给他们充足的想象,并陪着他们一起去开发创造力,也要让孩子学会在童话想象中去总结,用完整的童话艺术标准加以衡量。

3 结语

我们平时说的文学教育,都过于强调文学知识的培养,强调对人类文学经典的学习,童话在小学生的小学阶段了对小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的主要文学样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教学意义还来自它独特的文学体材,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建设,运用夸张、修辞、充满幻想的写作手法跟写作技巧来编写适合小学生欣赏的童话故事,与此同时,教学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让学生们心中的疑虑减少,让他们接触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对此,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得小学语文更具有开放性,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童话、用童话,对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乐.多媒体技术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应用与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9):347-347.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3

谈论团结友爱话题仅仅是几分钟。而付出友爱,体验友爱,则将伴随我们一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团结友爱主题国旗下讲话,仅供参考。

团结友爱主题国旗下讲话(一)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友爱,共荣辱》。

提到“团结友爱”,同学们都不陌生;那到底什么是团结友爱呢?团结友爱就是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克服困难,朝共同的目标努力。

我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在校园里,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同学就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时,当你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劳动时,当你和伙伴们共同解决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你是否感受到了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和团结带来的快乐?团结同学,与人真诚交往是每个学生应具有的优良品质,也是健康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与人合作的意识,这种合作意识产生于从小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好交往中。

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在班级中,在校园里,经常有那么几个同学,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和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又去欺负低年级同学,这些行为,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 其实,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团结的一个基础。

团结友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当你与同学一起合作,顺利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团结友爱带来的快乐呢?在我们身边,团结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习上,大家互相帮助,课间有的同学虚心请教,有的同学耐心讲解题目;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自愿当小老师,指导同学背书……还有,在各种班级比赛中,大家出谋划策,一起努力这无不体现了团结友爱精神和集体荣誉精神。

同学们,谈谈友爱仅仅是几分钟。而付出友爱,体验友爱,则将伴随我们一生。一次游戏,一次班级活动,一次打扫卫生,都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协作。付出一份友爱,你将收获两份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吵闹,不说脏话,不取笑他人,不欺负弱小,让友爱的甘泉滋养我们的心灵,让团结友爱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让我们在和谐、团结、友爱中茁壮成长!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团结友爱主题国旗下讲话(二)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学期已过半,在这几个月的生活中,你一定有颇多的感受吧?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上课时, 当你和朋友们一起玩乐时,当你和伙伴共同解决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你是否感受到了团结友爱带来的那份快乐呢?

其实,在生活中伴在同学们左右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而同学之间就是兄弟姐妹,彼此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礼让,应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咱们民中的同学都很团结友爱,比如冬运会的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这里我且不将细说。但遗憾的是,校园中那种不团结友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看看每天打饭时,那些插队的人,心安理得,面无愧色,这样的人,不懂友爱;别人休息、学习或工作时,毫无顾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设身处地地考虑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干扰,这样的人,不懂友爱;稍有不顺,张口就骂,不考虑这些污秽的语言带给周围人难堪,这样的人,不懂友爱;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人短处为乐,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不懂友爱。这些行为,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

同学们,来民中的目的是什么呢?“革心致远,博学弘治”,良好的学习坏境离不开你我他的团结友爱,让我们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让友爱的力量为青春添上精彩的一笔吧!

团结友爱主题国旗下讲话(三)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团结友爱,从小事做起。 中国有句古话“同心成玉,协力成金”。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团结友爱的强大力量。那到底什么是团结友爱呢?团结友爱就是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克服困难,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团结友爱是一种高尚的礼仪。我们的祖国不仅是一个泱泱大国,而且还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礼”体现着文明与修养,“礼”是一种风度与美德,也是教养的标志、高尚人格的表现。礼仪是一种心灵美的表露,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就可以表现出来,一句简单的问候,可以拉近两颗疏远的心,一个淡淡的微笑,可以为你获得一个愉快的心情。

学校是充满友爱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团结友爱能产生力量,团结友爱会诞生希望!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在班级中,也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有同学在别人休息、学习或看书时,毫无顾忌地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考虑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干扰,这样的人,不懂友爱;有同学稍有不顺,张口就骂,不考虑这些语言带给他人的难堪,这样的人,不懂友爱;有同学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人短处、取笑他人为乐,这样的人,不懂友爱;有同学在买饭时拥挤、插队、不讲秩序,这些行为,都是不懂友爱,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

那我们要怎样做到团结友爱呢?团结友爱,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比如,你遇见老师时主动问好,与老师同学交往中要多用礼貌用语,当老师同学生病时,你问候一声;当同桌忘带课本时,你把自己的书移到课桌中间;当同学摔倒时,你扶起他,当同学不认真听课,你悄悄地提醒他一下。等等这些,都是团结友爱的具体行动。

我们全体同学要学会讲团结友爱,要会关心人,团结人,不与同学闹矛盾。有了矛盾,应从自身找不足,要学会同情人,帮助人。在学习上,成绩好的同学应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要主动上前帮助,要学会尊重人、信任人、不揭人短、不给别人起绰号,不猜忌人,坦诚待人;宽容让人,如果别人误伤自己或者错怪了自己,不要得理不饶人,要允许人家改正错误。

同学们,谈论团结友爱话题仅仅是几分钟。而付出友爱,体验友爱,则将伴随我们一生。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团结友爱”这一传统美德带到日常生活中,带到校园里,让友爱的甘泉滋养我们的心灵,让团结友爱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二课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成长记录》,并准备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B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自由谈)在战争时期,一个孤儿院里的孤儿,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好朋友,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读书。估计学生会问: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说“她是我的朋友?”等。

引导学生抓住“迫在眉睫”这个词语,知道“她”是一个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的小女孩;“我”是愿意把自己的鲜血献给小女孩的阮恒。

3.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习生字。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运用方法,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课文的预习部分给我们提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按照预习要求开始自学。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还可以把你不懂的内容画出来,准备和大家一起讨论。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交流汇报。

a.献血前,“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从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提出问题同大家讨论。如:沉默之后,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小手?阮恒举起手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两次“举”起手,有什么不同?

b.献血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教师可进行如下板书:

啜泣捂住摇头呜咽

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又由“呜咽”而“低声哭泣”,表明他越来越痛苦,可他又为什么想竭力“制止抽泣”?

4.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总结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是怎么提问的,帮助学生概括提问的方法。

1.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提问。

3.由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提问。

4.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a.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c.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d.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引导出示问题: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5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语文综合阅读课上同样适用。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主动探究法、引导点拨法、实践模拟法等。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能用多种形式表现阅读收获,并通过课堂练笔促进思维深化。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设计了《漫话友谊》一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走近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堂课的开始,我便把学生变成了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一边静静地聆听《相逢是首歌》这首优美的曲子,一边欣赏相逢、相识、相拥等各种清新、感人的图片。抒情的音乐配以视觉上的冲击带给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因此,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也就油然而生。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我适时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自由畅谈自己身边的友谊,这样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而他们也就成了课堂上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之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认识来初步总结“友谊是……”这个中心话题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感悟友谊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引领学生去亲历和感受文本,生成属于学生自己的、鲜活的智慧。

学生友谊的心扉敞开之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适时播放视频《高山流水》的故事。“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面对如此感人的情境,学生感由心生,纷纷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接着,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分组采用录像、表演、手抄报、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阅读收获,主要是关于友谊的成语、名言、古诗、名篇等。

瞧!《伟大的友谊》《荀巨伯探友》《永远的记忆》等经典的名篇、名段都被他们挖掘出来了,他们搜集的古诗词更是不胜枚举:《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通过交流,学生更是获得了大丰收。当学生达到了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时,我再让他们谈“友谊是……”这个中心话题,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情感随着班得瑞的钢琴曲《童年》娓娓道来,带给大家无尽的遐思。

在感悟友谊这一环节中我尽力让师生间、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交流沟通,让大家在潜心观看、亲身讲述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人格因友谊的存在而得到升华。

三、体验友谊

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对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的回归”。因此,在“体验友谊”这一环节我通过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对友谊进行体验、认知和感悟。我出示了综合性强而又具有典型性的有关友谊的问题和一张极具启示性的漫画:小红抄课代表的试卷,这算真正的朋友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此外,我还出示了以下话题让学生讨论:1.朋友应当是雨天为我打伞、夏日为我遮阳,饿了为我买零食的人。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喜欢谢霆锋,讨厌周杰伦,可是我的好朋友竟然喜欢周杰伦,他可真不够朋友。请发表一下你的见解。

我尝试性地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出示问题的见解。学生在探讨中明确了交友的原则,懂得了真正的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彼此的尊重、互相的宽容和理解……有了明确的友谊观之后,学生在柔缓的《秋日私语》音乐声中再畅谈“友谊是……”这个中心话题时,不仅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更多了一份理性的认识。比如,“友谊是朋友间最真诚的话语,而不是阿谀奉承”“朋友间误会解除后的相视一笑”……

四、珍藏友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走近友谊,到感悟友谊,再到体验友谊,一路走来我们不断地探寻友谊的真谛,想来指引自己前行的道路。其实,回眸沉思,不禁感慨,友谊就植根于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去珍藏。

因此,我将学生在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了幻灯片,并配以吕方的《朋友别哭》的伴奏。看着昔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朝夕相处的校园都将成为永远的记忆,学生百感交集,依依不舍的留恋,无言的感动,莫名的忧伤……内心情感的闸门再难关闭。所以,我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拿笔在事先做好的友谊书签上抒写内心的感受。这正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宣泄,自我心声的流淌。因此,学生在与母校临别之前对母校、教师、同学的句句肺腑之言也就喷涌而出,感人至深。此时,伴着《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首柔缓抒情的钢琴曲重申“友谊是……”这个话题时,学生的认识已然达到了极致。师生共同吟唱的《朋友别哭》更让友谊的印记珍藏于每个人的心底而无法抹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使学生了解了友谊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在交流中提升对友谊的认识,从小播下美好友情的种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升华对友谊的理解和认识,以情促思,以思促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6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品味作品中表现的新型生命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欣赏画面,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播放风光片,板书课题《山中访友》。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将要去拜访一位怎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所猜之友)

教师总结: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

1.听录音朗读,找出生字词。

2.思考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B.这些“朋友”各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C.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三、自由品读,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让他们边读边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想一想: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同学之间可自由讨论。

2.(播放“山中朋友”的图片)将景物分组,构成画面

①古桥;②树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悬崖、云雀;⑤石头、落叶、小花;⑥老柏树、蚂蚁。

A.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画面欣赏,并在文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语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B.说一说:你喜欢这些“朋友”的理由,注意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

3.思考、讨论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

明确: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四、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经过一番接触,山中的许多朋友把同学们也当成了知音,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大家想听吗?

教师示范:“你好!游人弟弟,我从那遥远的雪山来,一路艰辛,一路歌唱,聆听过高山的吟唱,沐浴过花儿的芬芳,吮吸过小草的芳香。你渴了吗?让我用大山的甘露为你解渴;你累了吗?让我用大地的清泉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练一练:请同学们也来扮演景物,入情模拟,把朋友的心里话说一说。

(策略应对:在学生解读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从句式、修辞、内容等方面引导,引领学生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统一。)

五、表情朗读,体验升华

1.配上音乐,师生朗读全文。

2.总结。

六、课外建议

1.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走走,去触摸大自然。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7

习作首先要训练说话。在低年级段,我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有时间说话,有目的说话。

1. 五句话方案。这是我在一年级下学期实施的一项活动。具体方案是:每个学生从星期一开始在早读课上对同桌说一句话,如:“我在路上看到一朵野花。”第二天,在第一天说话的基础上加上一句,如:“我在路上看到一朵野花,花的颜色是蓝色的。”以此类推,在五天中能说满五句话的学生,可以领取一颗“光荣星”,在双休日能写出五句话的学生,可以领取一颗“智慧星”。在每天的倾听中,我及时纠正学生说话唆、意思不完整的毛病。在实施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语言的魅力,他们的童言像珍珠一般晶莹。

2. 故事熏陶方案。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总喜欢听同一个故事,一段时间后,他竟能从头到尾地复述,故事中那些优美的词语、句子他都能记住。受此启发,我买了故事磁带,每天中午让学生听同一个故事,一星期后让学生复述。没想到效果真的不错,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复述中他们能惟妙惟肖地去模仿故事人物的语气,还能从故事中学习一些词语。有时,有的学生在讲故事时漏了一些词语,其他学生连忙提醒。我不失时机地问:“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从故事熏陶中训练了语感,积累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

二、 激情绘本,飞舞的童心

在二年级时,我们班成立了家长图书基金会,由家长会委员购买了大批儿童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蚯蚓的日记》《你真好》等,同学们立刻被绘本吸引了。绘本有着广阔的画面空间、想象空间,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从而进行表达。利用绘本资源,学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作,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1. 续写画外“话”。松居直说:“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学生在读完《你真好》后都意犹未尽,有学生问我:“老师,薄片龙死了吗?霸王龙又会怎样呢?”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续写。学生一听都兴致勃勃地写起来,有个学生写道:“薄片龙死了,霸王龙好伤心呀!他再也没有朋友了。一天,他发现了饥饿的兔子,他把自己摘的红果子给了兔子。小兔子不怕霸王龙了,还和霸王龙成了好朋友。”可见,学生在续写中发现了写话的魅力,感受了成功,感到写话是件自然而快乐的事。

2. 创写画外“话”。如果把画画和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对自己创作绘本都充满兴趣,有的还制作了漂亮的封面。我至今还保留着有个学生创作的《帽子妹妹找朋友》的绘本:“帽子妹妹想要找个圆圆的朋友。尖尖的塔说:‘帽子妹妹,我做你的朋友。’帽子妹妹不答应。高高的山说:‘帽子妹妹,我做你的朋友。’帽子妹妹不答应。我说:‘帽子妹妹,我做你的朋友。’帽子妹妹答应了。”瞧,学生的语言多么灵动!当我回首走过的路,非常感谢绘本,是它帮我打开学生通往文字美丽世界的大门,是它在学生心中播下创作的种子。

三、 真情流淌,精彩起飞

1. 从生活中提炼“真”。许多学生一提笔就觉得没东西写,事实果真如此吗?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习作,他们已经与父母、朋友、同学一起生活了3000多天,可写的东西很多。比如写人物,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写,而是让他们在确定所写人物后,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这样,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就能留心,在动笔写时已是胸有成竹了。我还曾经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的一天生活,特别是生活中的细节,当他们以审视的目光看待生活时,果然有了新的发现。《我家最辛苦的

人》《不爱吃鱼的妈妈》等一批好文章也就随之而生。

2. 从话题中提炼“真”。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需要那些能触动他们心灵的话题去打开。我的语文课堂每星期都有一节“话题作文”课,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文章。如“亲情话题”: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接着,让学生依次放弃一个人。在这个话题中,有些学生写道:“我的手在抖,当我的笔停在爷爷的名字下时,我仿佛看到爷爷正在给我削桃木剑。因为那年我发烧了总不退,邻居奶奶说我‘撞鬼了’,要挂桃木剑。我在妈妈和爷爷之间选择了妈妈,可是我的心在疼,我哭了,即使我知道这是游戏,可是我还是难过。老师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我真的懂了。”

有了好的话题,就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真情的习作才有生命力。如一次上课听写,我报的全是班里同学的名字,其结果是没有一个学生全对,还闹出了许多笑话。我让学生在笑声中思索,有的学生说:“六年了,我们竟然连朝夕相处的同学的名字都写错了,真惭愧。”这时,让学生以《难忘的一课》为题写作,学生的文章真是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篇8

[关键词] 俄罗斯经典电影;会话策略;合作原则

Grice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它们有别于严格的语言规则,并非不可违反。在日常会话中,人们经常违反这些规约,会话含义一般也是在这种情况中产生的,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违反这些准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需要视具体情况分析。准则的违反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说话人可能悄悄地违反某一准则,在有些情况下,他可能会将听话人引入歧途。第二,说话人宣布不愿意遵循合作原则。他可能通过说诸如“无可奉告”“我不想回答”等明确表达他的态度。第三,说话人面临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为了维护一条准则,不得不去违反另一条准则。第四,说话人有意违反某一准则,即说话人知道自己违反了这条准则,同时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这条准则。Grice称之为对准则的“藐视”。当说话人“藐视”一条准则时,听话人有两种选择:一是认为说话人在说谎或认为说话人说了一些与话题无关的话,总之他认为说话人没有遵循合作原则,最终导致交际中断;另一选择是假设说话人是遵循合作原则的,既然有意合作,又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一定是为了传达一些符合合作原则的信息,并且说话人也相信听话人能够推导出这些信息。一般说来,听话人都会做第二种选择。正是第二种选择才使得说话人可能表达一些含蓄的含义,听话人才有可能理解这种含蓄的意义。(何兆熊, 2000: 158)

上述四种情况中,前三种情况并不会真的产生会话含义,只有第四种情况是通过违反准则真正产生会话含义。本文结合上述这四种情况,对俄罗斯经典电影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的情况进行实例分析,重点研究在第四种情况中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形,描述交际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会话策略表达言外之意,顺利完成自己的交际目的。

一、违反数量准则的会话策略

数量准则关注话语本身,要求话语必须承载适当、完整的信息量。会话接受者通常是根据会话发出者的问题传达适量的信息,有时也会发生信息量过多或缺乏的情况。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说话人可能悄悄地违反这一准则,将听话人引入歧途。例如:(1)对话选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卡佳:好吧。可能我确实是自作自受。我只有一个要求:请你帮我找个医生。

鲁道夫:我说你怎么又来了,我上哪儿给你找去?说呀,上哪儿给你找去?这是你们女人的事情。我能干什么呢?你到厂里去,到门诊部去。他们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健康。噢,对了,我们的医疗保健是全世界最好的。我播出要迟到了。别哭了,听着,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会给你打电话。好了,那我走了。再见!

这段会话发生在卡佳和男友鲁道夫之间。卡佳怀孕了,想让男友帮忙找个医生给自己做手术。男友不但没有正式回答问题,反而越说越多,先说到这是女人的事情,又说让卡佳自己去门诊,接着联想到门诊有义务解决劳动者的健康问题,一点点、悄悄地转移话题,随后说到自己上班要迟到了,必须马上离开,溜之大吉。男友在会话中为了逃避、推卸责任,不动声色地违反数量准则。

2.故意违反数量准则来表达含义。说话人有意合作,并让听话人明白他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就是为了传达一些既符合合作原则,又能让听话人自己推导出言外之意的信息。例如:(2)对话选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卡佳:咸黄瓜做得好吃极了。我整个晚上都在吃咸菜。

柳达:你想吃咸菜有多长时间了?

卡佳:没多长。

柳达:我说卡佳,你可别耍滑头。有事吧?

卡佳:你指什么?

柳达:我说的是什么你心里明白。

卡佳:是。

这段会话发生在好姐妹卡佳与柳达之间。在朋友的婚礼上卡佳无意间透露出现在非常喜欢吃咸黄瓜,身为好姐妹的柳达感觉到卡佳很可能是因为怀孕了所以才喜欢吃咸菜,于是出于关心的目的追问卡佳喜欢吃咸菜多久了。卡佳感觉这个问题很敏感于是违反了数量准则没有清楚回答问题而是含糊其辞说“没多久”。随后柳达提醒卡佳不要隐瞒事实,直问主题,可是卡佳依旧闪避其词不回答,假装不明白柳达的问题,以这种违反数量准则的方式回避问题。但是从会话的结尾可以看出,面对柳达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提问卡佳最后还是默认了,尽管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会话双方已经完全知道了卡佳的真实情况,并了解了卡佳的难言之隐。面对卡佳的一再回避问题、违反数量准则,柳达没有放弃追问是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卡佳有意违反数量准则是因为有难言之隐,卡佳在会话中的态度还是合作的,只是她不愿意直接说出口,而是希望姐妹在会话中体会出真实的含义。(崔国鑫, 2009:165)

3.说话人为了维护一条准则,不得不去违反另一条准则。这种冲突经常发生在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之间。例如:(3)对话选自《办公室的故事》。

萨莫赫瓦洛夫:哪个诺瓦谢里采夫?

卡卢吉娜:啊,一个总是没精打采的,对工作缺乏主动性的干部,我们这儿有很多这样的人。

在这段会话里,卡卢吉娜为了回答萨莫赫瓦洛夫的问题对诺瓦谢里采夫的品质和工作态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符合了质量准则“一定要说真话”的要求,却违反了数量准则“不能把对双方未要求或不期待说”的也都说出来。

在日常交际中,会话参与者经常会遇到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当交际的一方想要表达自己真实看法的时候,他可能或多或少地超出了另一方的预期,违反了数量准则;或者,一方想要准确地、适量地回答另一方的问题时,他不得不面临增加或删减自己对此话题的真实看法,违反质量准则。因此,交际者只能权衡利弊选择有利于交际意图的会话策略了。

4.说话人宣布不愿意遵循合作原则。不论会话参与者的一方提出何种话题,另一方通过“无可奉告”“我不想回答”等话语明确态度,这必将导致交际中断,此种极端情况很少发生。

二、违反质量准则的会话策略

质量准则要求会话参与者所说的话真实,有足够证据支撑,不要说虚假的话。由于质量准则往往涉及交际者的道德、品质,因此,通过违反质量准则传达含义的交际不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说话者有时为了考虑到听话人对事实的承受程度,说出一些和实际情况不符的话。比如医生为病人诊断出癌症,为了不让病人绝望、有勇气生活下去,往往医生从感情上是不会将真实的情况直接告诉病人的。二是,说话人有时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说出一些和实际情况相反的话,让听话者去猜测他的真实意图。例如:(4)对话选自《办公室的故事》。

卡卢吉娜:怎么?您认为就不可以给我送这束花?

诺瓦谢里采夫:可以。我可以给您送花。不过总得有个理由啊。比如您的生日或是三八妇女节。不过,我不可能这么做。不能。

卡卢吉娜:你老是说谎?

诺瓦谢里采夫:我没有说谎。我没有给您送花。

上段会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违反质量准则的例子。诺瓦谢里采夫确实一早买了鲜花,放在了女局长卡卢吉娜的办公室里。可是当局长把他找来询问的时候,他却矢口否认。无论局长怎样询问他,他就是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说假话。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真心地喜欢上了自己的上司,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统计工作者,他自认为是没有资格追求局长的。可是,他真心地希望卡卢吉娜能够积极地生活,想让她知道还有人关心她、在意她。诺瓦谢里采夫是出于对局长的真心喜欢才这么做的,但他没有勇气当着局长的面承认自己对她的好感和送花给她,只能违反质量准则说假话不承认。(崔国鑫, 2009:168)

三、违反关联准则的会话策略

在日常会话中一般违反关联准则分为无意和故意两种情况:一是,无意违反关联准则,那可能是心不在焉、没有听清对方话语所致,也可能是心理过于紧张、高度激动、兴奋而导致话不切题。尽管说话人可能会在对话中插入自己所关心的内容,违反关联准则,但这并不影响会话整体的顺利进行。二是,故意违反关联准则,那一定是另有意图,目的是为了传达其他的意思,取得特别的效果。有时,会话参与者为了回避尴尬、生厌的话题、为了婉转拒绝对方的邀请、为了含蓄表达自己的不快,会故意地将话题转移。例如:(5)对话选自《办公室的故事》。

奥利雅:您好,尤里•格里高利维奇!

萨莫赫瓦洛夫(冷漠地):你……你想逼我从窗户跳进办公室吗?这样不好吧!

显然会话中萨莫赫瓦洛夫并没有回答奥利雅的问候,而是用非常冷漠的态度对待奥利雅。因为奥利雅曾是他的恋人,两人如今再次见面,奥利雅对他重拾旧情,一封封地给他写情书,这件事使得统计局谣言四起,身为副局长的萨莫赫瓦洛夫对此非常不高兴。作为领导兼昔日恋人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奥利雅,伤害彼此的友情,但又不能任凭奥利雅这样继续犯错误,因此采用了违反关联准则的方式委婉地向她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奥利雅明白他话语的真实意义,体会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四、违反方式准则的会话策略

在日常交际中,有时也会出现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情况,说话人不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去说话,而是婉转、迂回地表达含义,这使得听话人感到其中必有缘故。例如:(6)对话选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朋友的母亲:啊,这是我们全家去疗养的时候拍的。你今年夏天去克里米亚疗养了么?

卡佳:嗯。

朋友的母亲:听说,今年那儿很冷?

卡佳:可以这么说,也说不上……

朋友的母亲:是跟往常一样。

卡佳:是的。

在这段会话中,在回答朋友母亲的问题“今年去克里米亚疗养了么”时,卡佳的回答违反了方式准则,由于她并没有去过克里米亚,因此她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用语气词搪塞过去,紧接着朋友的母亲又问道“克里米亚是不是很冷”,她只能再次违反方式准则,使用了一种既不否定也没有肯定的方式回答问题。她这种回答尽管违反了方式准则,但是巧妙地维护了对质量准则的遵守。这样的回答尽管有些含糊,但是她的态度是合作的,听话人也能够接受,而且她维护质量准则的行为也表现了她对听话人的尊重,使会话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语言的确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所以“最重要”,就是需要在语言范围内理解交际手段,而非通过交际手段理解语言。(刘利民,2006:1)通过对俄罗斯经典电影中会话的描述我们发现交际者为了实现交际目的经常会使用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策略,这有利于促进会话的畅通和交际的继续,有助于实现交际的合作与成功。

[参考文献]

[1] 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A].P Cole(ed.) Syntax and Semantics(Vol.9)[C].Academic Press, 1975.

[2] Земская Е.А.и Шмелев Д.Н.(ред.)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его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и.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M].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93.

[3]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刘利民.哲学视域中的语言问题[J].外语学刊,2006(06).

上一篇:云台山导游词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