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范文

时间:2023-10-01 23:13:19

寻陆鸿渐不遇篇1

一、抓住正面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正面描写,古典诗歌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人物的正面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虽然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不比小说人物刻画得细腻传神、形象丰满、完整全面,但是,诗歌是精炼的,每句话都经过了诗人的精雕细琢,诗人通过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亦或是人物的语言、典型的细节,就可以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思想情感。

比如,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人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第一句“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冲”字是动作描写,展现了戍边将士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句通过“卷旗”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再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第二句中的“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了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第四句,作者想象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借助他人的声音、语言,再次表现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分析侧面烘托手法

侧面烘托又称间接描写,分为以物托人、以人托人、以景托人三种。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直接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注意环境、周围景物、周围人物等描写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比如,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陆鸿渐隐居之地的环境、景色,后半部分写诗人不遇陆鸿渐的情况,整首诗没有一处着笔于陆鸿渐,却写出了他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隐逸人士的形象。前四句中“野径”“桑麻”“篱边菊”“未著花”等景物描写表明了陆鸿渐居住的地方很幽静,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蕴。

另外,“”是“花中的隐逸者”,而陆鸿渐家外篱边未开的更凸显了他的隐士风韵。后四句中“无犬吠”“问西家”“山中去”“归时每日斜”,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再如,戎昱的《塞下 曲》:“北风凋白草,胡 马日VV。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首联是自然环境描写,体现了边塞地区苦寒的环境特点,目的是烘托边塞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颔联中的“秋来”“夜后”通过交代时间侧面烘托了人物形象;颈联描写了边塞战士长期而艰苦的戍边生活,烘托出了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塞将士形象。

三、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非常有帮助,所以学生要特别关注诗歌的题目和后面的注释,这些都会给出一定的暗示。

比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无奈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使他壮志难酬。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后,仍然心系国家,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报国无门,在这种生活中他创作了很多爱国诗词,《诉衷情》便是其中一首。了解了陆游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就能很容易分析出作者是将自己的形象直接在诗中表现出来,通过一个被弃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寻陆鸿渐不遇篇2

2、原文:《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皎然 【朝代】唐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3、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寻陆鸿渐不遇篇3

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

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年

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新台币

1985年

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年

获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

第198名

2001年

鸿海以1442亿元新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

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年

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深±Jll郊外龙华工业园,犹如“紫禁城”一样的庞大厂区内,惠普的笔记本电脑、苹果公司最酷的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摩托罗拉手机……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端科技产品正源源不断被和它们同列世界500强的鸿海集团富士康工厂生产出来。

龙华工业园的雇员多达30万人,占地2.3平方公里,似是城镇多于工厂几乎相当于中国大陆一个县城的规模。这一切都在生动体现着鸿海精密创建人郭台铭的雄心壮志。

在这个国际知名大厂纷纷将产品制造外包到低成本地区的时代,能将这些巨头的电子产品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郭台铭的手笔无人能及。几乎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大陆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代工巨人”。

即便如此,60岁的台湾人郭台铭一直保持低调,若不是近来接连发生的“跳楼门”,郭台铭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专访。他的公司也深深打下郭氏烙印,被视为“最不透明的公司”,没有“跳楼门”,神秘的厂区也不会对外开放。白手起家的低调台商

1975年,台北三重河堤旁的五金模具店内,一位小伙子缩在狭窄的模具机器旁,他的摩托车引擎仍在发动着,停在外面。

他一手奉上点燃的香烟,堆满笑意奉承着店内师傅。“拜托你们了,先生们,模具请一定要在今天赶出来,客户明天就要了。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将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去看电影!”

这个名为郭台铭的小伙子出生于一个公务员家庭,1950年出生于台北,郭台铭的父亲在战乱时代由东北辗转来台。

和大多数台商一样,郭台铭的偶像王永庆有着卖米起家的传奇故事,而他自己的创业故事也十分传奇。这一年是他创业的第二年,资本额只有30万元新台币,专门承接一些黑白电视旋钮的生意。

这段日子被郭台铭称为鸿海最艰苦的时期,除了要对模具师傅陪笑,鸿海的老干部们清楚记得,郭台铭也要陪笑送礼给客户,而客户收了礼却连人都不请进家坐坐。

1970年代,台湾经济即将腾飞的时刻,郭台铭嗅到了创业机会。

1974年,他以母亲“标会”(台湾一种民间集资方式)中标下来的10万元新台币开始他的企业经营之路。但是创业之路并不顺利,母亲和朋友借助的第一笔资金很快用光。其他股东也纷纷退股,郭台铭只有硬着头皮向岳父借了少许资金,买下一间既有厂房,继续经营他的“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这一年,除了创业外,并不太耀眼的郭台铭还邂逅了首任妻子林淑如,二人家世背景悬殊。郭台铭家境不算好,毕业于普通的中国海专,而林淑如则是富家千金,是台北医学院的校花,还是药学系的高材生。

这样的富家千金下嫁穷小伙的故事在那个时代的台湾并不多见。但此后的经历证明了,林淑如并没有看走眼。

1981年,当其他同业还留恋家电业的时候,商业嗅觉敏锐的郭台铭则看准计算机信息业的前景,带领鸿海从家电业跨入计算机市场,转型生产个人电脑“连接器”。1982年改名为“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资本额已经达到1600万元新台币。

台湾宏基创办人施振荣曾有过只买得起“单程机票”、毅然闯美并拉回客户的故事,而郭台铭也有类似的闯美经历,直到1985年鸿海成立美国分公司。

当时郭台铭为了使公司进入全球市场,自己拎着皮箱去美国。他回忆,在美国期间他曾雇用一个美国人做行销经理,此人同时也是他的司机蒹英文口语教师,这间美国分公司就这么两个人。买不起机票,他和这位伙伴开着车,带着模具蓝图向美国的大公司客户展示并争取订单。跑过美国32州后,郭台铭能对丹尼斯连锁餐厅的菜单倒背如流了。

事业有成后,郭台铭回忆,曾有一次他有一个多月没有拿钱回家,后来在半夜回家时才发现小孩因为没有牛奶喝而哭闹不休,但林淑如为了避免增加郭台铭的压力,只喂小孩米汤,自己饿着肚子,也不愿向郭台铭诉苦。看到这些,他只能难过流泪,并发愤一定要成功。

1991年郭台铭的企业成功上市,1995年进入计算机机壳市场,只花不到10年时间,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台式计算机机壳都出自鸿海制造。

这个平民创富的故事,让郭台铭成为一个深植台湾、市井小民都知道的成功经营者楷模,树立起苦干创业者与工作狂式的企业家形象。

不过,相比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张忠谋和施振荣等著名企业家,同样是白手起家、创造出巨额财富的郭台铭很长一段时间依然默默无闻。

台湾一位媒体人曾回忆,1994年,一个半导体业界的记者会中,郭台铭静静坐在台下聆听,记者会结束后,郭台铭脸上堆满笑容向他递出名片,嘴巴只吐出一句话:“有空到公司来喝茶。”

当时,这位记者并没有特别留意郭台铭是哪一号人物,不过,现在他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情,心中总是对当初没有趁机好好与郭台铭建立关系感到万般懊悔。鸿海早已摇身一变成了世界500强,郭台铭更成为台湾首富,当中的变化非常人所能想象。

而在大陆郭台铭也一直到2005年成为台湾新首富后才渐渐被人所知,这一年,其鸿海帝国在大陆早已成为代工业的佼佼者。

鸿海帝国和“紫禁城”

进入1980年代后期,台湾传统产业已无生存空间,随着订单增多和在台湾的生产成本飙升,加之两岸间持续数十年的紧张关系开始缓和,大陆开始了经济改革,郭台铭看中了深圳这个大陆改革前沿。

郭台铭于1988年在土地和劳动力都很便宜的大陆开办了首家工厂。他在深圳宝安区西乡镇黄田村成立鸿海精密(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又在宝安区龙华镇成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以说鸿海帝国正是在中国大陆创立的。而郭台铭也成为红极一时的台商,尤其是其公司成为世界500强后,更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引资的重要说服对象。

经营上,郭台铭确有过人之处。麦实创投董事长、前戴尔计算机亚太区采购总经理方国健对于郭台铭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到印象深刻。他曾回忆,1995年戴尔计算机创力、人麦克・戴尔(Michael Dell)首度到深圳参观,打算在深圳和马来西亚槟城中择一作为戴尔的亚太区营运中心。郭台铭得知消息,亲自下海、全程陪同,甚至还拜托方国健把送机的机会让给他,以一个董事长的身份却展现出超级业务员的拼劲,最终居然以诚意与拼博精神成功抢下戴尔的机壳等产品订单。

如今,鸿海已成为戴尔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而郭台铭台湾办公室内至今还挂有戴尔公司创始人的照片。

就在戴尔决定把业务交给郭台铭的同一年,郭台铭在深圳拿下了一块更大的地皮,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富士康龙华科技园。

分析人士认为,从1985年刚挤进台湾制造业“一干大”的传统模具公司,到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这和郭台铭利用大陆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有绝对关系。而这一低成本生产优势的基础,正是其特殊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富士康”式的管理模式,此后成为大部分台商共有的模式。

随着鸿海的规模一天天壮大,类似龙华科技园式的大规模厂区越来越多,要想凭一己之力直接管理这家公司,几乎是不可能。创造鸿海帝国除了郭台铭不断争取戴尔等品牌的代工机会外,还有位于深圳、廊坊等地的一座座被媒体称为“紫禁城”的科技园区。除客户外,很少有外界人士能涉足这里。参观该园区的记者会被挡在一些保密区域之外,并且仅限于在一些指定的地点拍照。

20余年来台商不断西进,而郭台铭的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可以称得上是标本。截至今天,富士康分布路径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90年代转到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再顺势向北伸向山东烟台、环渤海的秦皇岛;2005年以后,富士康在大陆的渗透趋势,已从沿海转向了以武汉、山西为代表的中西部……

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富士康的利润依然很低。由于缺乏自身品牌与技术,光靠低廉人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很低。以iPad为例,零售价每台499美元,但代工费用估计仅11.2美元,利润率极低,必须靠数量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郭台铭以自身个性作为基础,培养了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只有大量廉价劳工及土地等生产资源并不够,还必须透过严格的生产流程及成本控制,才能取得更多国际品牌的大量订单,进行产业链底端的组装作业。

规模与活力,二者存在内在矛盾。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要保持高效作业,势必导致对个性的抑制。尽管有医院、书店、运动设施、网吧,园区内的街道两旁还有银行、邮局、连锁零售店和餐馆,常有一条横幅上宣传公司卡拉0K比赛,与园区外的街道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个封闭式厂区内采取的是半军事化管理。

富士康的科层等级森严,企业文化更高度强调执行力。一位富士康干部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称,在富士康的一个重要存活法则是,只要上级让做一件事,你的回答只能有四种选择:嗯,是,好,OK。

富士康内部流传的一个段子能鲜明反映出这种思维:一天,郭台铭召集各高管开会,说“我们年底前要造出一个宇宙飞船”,众下属异口同声答“一定完成”。尽管人人皆知该目标不能实现,但各高管还是随即召集各中层干部开会,并逐级分解任务、制定时间表,于是,每个车间、每天流水在线的工人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宇宙飞船”的零件。

而郭台铭并不认为这种段子是在讽刺他的管理模式,“我总对员工们说,集体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与在台湾创业时期和员工打成一片不同,这个庞大的“代工帝国”,无可能让个人有幸得到特别眷顾,更不用说是和高层的直接交流。在大陆的富士康到处弥漫着郭台铭的个人色彩,极富个人魅力的郭台铭在下属中很有威信,郭台铭与中国政府官员的合影被放大镶嵌后悬挂在显眼处,而在厂区书店内销售的各种郭台铭传记中,也能看到他的照片。

几乎所有富士康员工都知道“郭台铭语录”――“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在富士康厂房里,随处可见此类“郭语录”,连楼梯间隔也不忘记张贴。 2008年7月26日,台北,台湾首富郭台铭与舞蹈老师曾馨莹

举行婚礼。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富士康规模不断扩大,至1996年富士康的销售额已达5亿美元,初具规模。此后一路飙升,至2006年达到340亿美元,2007年突破450亿美元.富士康成为高效率、低成本、准时交货的代工模范.接单、抢单无往不利,也因此缔造鸿海集团的全球代工龙头地位,“代工帝国”由此造就最典型与不典型的台商。

“一只皮箱走天涯”式的台湾发家样本,进军大陆后又成为台商迁移标本,郭台铭成为最典型的台商。

更重要的是他的“富士康模式”,被很多台资企业与大陆外商及本地企业模仿、复制,可以说奠定大陆“世界工厂”地位的推手之一正是这种“富士康模式”。

缘于“微利且高竞争”盈利模式的“富士康模式”,固然让台商们得以从容降低运营成本,在劳动力市场的“新大陆”创造巨额财富,却也让大部分台资企业被刚毕业的大陆大学生公认为是待遇最不好的企业。“抠门”成为台商的标签,台资企业也成为大陆口碑最不好的外商之一。

富士康也不例外,其在深圳为工人提供的基本工资只有900元人民币,这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没有强迫加班,但工人想多赚就得加班。

但富士康与其他台商不同的是,它融入太多郭台铭自身的性格。

虽然大部分台资企业不会主动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但是不少台商会欣然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无论是在各地两会上还是各种两岸交流活动上,他们的发言会被证明两岸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富士康是个例外,郭台铭本人处处透露出独行、不顾外界印象与评价,也不开放信息的特点。

台湾资深节目主持人萧裔芬曾在2004年专访郭台铭,有趣的是,引发媒体圈热议的不是郭台铭说了什么,而是“萧裔芬为什么可以访问到郭台铭”。

直到富士康“跳楼门”事件爆发后,为证明自己并非血汗工厂,富士康才大规模开放媒体进厂采访,客观记录工人工作和生活状态――富士康显然比同行要显得大方许多;工厂为工人提供餐食补助,大多数工人住在厂区围墙之内的免费宿舍中。

2006年,英国一家小报曝光龙华的工人待遇糟糕,特别是那些为苹果公司生产I Pod的工人。在这篇英国报道之后,鸿海又遭到《第一财经日报》等大陆媒体的抨击。

事后,富士康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两位记者编辑个人提起一场创纪录的额高达3000万元的名誉侵权案。虽然此案后来以和解收场,但是郭台铭也因此进入公共视野。

这并不是郭台铭第一次与媒体惹上官司,在台湾,只要遇到新闻报道有损于鸿海,郭台铭动辄兴讼。一名台湾的周刊记者更因被控恐吓取财,和郭台铭长期抗战,对簿公堂。郭台铭曾经用半戏谑口吻点名报社“再不修改报道方向,你们上市就把你们买下来”。

只有其妻林淑如在世时能给媒体一些安慰,从未在鸿海有过正式职位的林淑如完全没有“老板娘”作风,有时她会对媒体记者代夫致歉:“对不起,我老公脾气不好。”

2007年,郭台铭接受了自己已经置之不理长达5年之久、众多企业家求之不得的美国著名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但是在这次专访中,郭台铭依然强调,过分抛头露面会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并有可能疏远自己的客户。他说,他恨自己的名气。

除了与媒体关系不好外,郭台铭还不断要求各事业群全力建构专利壁垒,如今已拥有的一万多项专利,蓄积了控诉竞争对手的实力。众所周知的是鸿海集团拥有比台湾大型律师事务所还大的法务团队,各拥专长的律师、法务人员来自各国,总数达500人以上。

只有一年一度的股东说明会上,媒体才会了解到从来不举办企业每季例行的法人说明会的鸿海和富士康的获利、配股及股东红利不差。在每年鸿海所举办的“尾牙抽奖”上,媒体才会了解到郭台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抠门”,鸿海会颁出巨额股票作为奖品,以2010年为例,鸿海总计抽出3900张、市值高达新台币5.24亿元的股票,最大奖为2690万元。当晚各创造50名百万富翁和13名千万富翁。

不过,与媒体鲜有互动的郭台铭却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方国健曾透露,当年麦克・戴尔访华时,郭台铭就是以安排戴尔与他熟识的地方政府官员见面为交换,获得驾车送戴尔去机场的机会,从而获得戴尔认可,获得订单。

除了与大陆地方政府关系紧密外,郭台铭与马政府的关系也十分良好。2008年下半年,的民调低迷之际,鸿海子公司回台上市、在高雄设运筹中心及投资千亿元新台币造镇,一连串扩大对台湾投资的计划。台湾媒体称,这是以行动表达对的支持,是抢救马政府两岸政策。 5月26日,郭台铭在深圳富士康媒体见面会上。

但是郭台铭并不善于奉承,他曾因不满意产业政策,拍桌痛斥台湾政府,还放话要将鸿海总部迁出台湾。西进大陆后,他面对地方政府也不改性格,好几次传出有打断领导发言的事情。

郭台铭这种独特的处事原则虽然饱受批评,但也给自己带来特殊的影响力。

萧裔芬在专访完郭台铭后回忆,专访郭台铭远比她当年在香港“九七”前夕采访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要艰难。但是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多数上节目的政商名人会开名贵汽车、在随从人员呼拥中来上节目,而郭台铭却是一个人开着休旅车。“他也不会在不理解电视台作业的情况下提出高傲而无理的要求;相反的,他倒是东看西看,并且因为电视台办公室中一些机器的机壳产自鸿海之手而感到兴奋。”萧裔芬说。

或许是因为鲜少接受采访,使得郭台铭每次出现在电视机前说的每句话都成为“金口玉言”。2003年,台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时,其一句“没有乐观的理由”曾让台股一日之内大幅下挫。

这就是郭台铭,一个最典型也是最不典型的台商。

“跳楼门”后的富士康

在富士康接连发生跳楼后,厦门一位台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台商群体良莠不齐,台湾人“抠门”、“好色”等不良印象多因为这一群体。

在这位台商看来,虽然员工接连自杀发生在任何企业都会是大新闻,但是发生在台资企业,大陆媒体批评尺度往往会更加严厉。“刻板印象太深了,尤其是郭董的公司,从2006年来,他就一直风波不断。”

虽然大部分台商抱团力挺郭台铭,但是舆论认为,台商多半也是出于自己的公司发展模式与富士康类似,而非与郭台铭私交良好。大多数媒体认为“富士康模式”应该转型,富士康悲剧是中国现阶段依赖外资、廉价劳动力和加工出口贸易之经济发展模式的悲剧缩影。

郭台铭在2008年也曾试图让富士康在产业转型上有所作为。对于目前在全球拥有十数个大型基地的富士康而言,不断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迁徙已经不是最好的办法,这令其开始考虑更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和布局。

富士康已经提出,其未来主要精力将放在如何利用大陆的资源寻找新兴产业,以及实现“科技的富士康”的宏大蓝图上。

在富士康“跳楼门”频发前,他们手下工人的待遇要好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也是公司能够吸引到新工人的原因之一。用工高峰时园区每天招聘的新员工多达3000人。

据报道,郭台铭每天工作16个小时,到了晚上依然驾驶着一辆配备了自行车铃的高尔夫球车在龙华园内巡视,数十年如一日。他会时不时停下车,或是抽查生产线的运转状况,或是帮助工人维修设备。

此外,与王永庆等岛内著名企业家一样,郭台铭也十分关注慈善事业,他曾承诺最终将捐出个人财产的九成。

但是郭台铭并没有因此获得良好口碑。“跳楼门”发生后,虽然有长期研究台商的学者表示台商对大陆成为世界工厂贡献良多,随着大陆物价上涨、陆商也兴起,代工模式的毛利日渐微薄,不透过压力管理、讲求―密码―动作的效率,很难达成获利目标,但在更多人那里,富士康的管理模式、郭台铭的个人言行,甚至连同台资企业也成为众矢之的。

经济学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在接受本港《大公报》采访时分析,珠三角地区不管是低端的港资加工业,还是像富士康、本田这样的世界500强大企业,为了确保更低的生产成本,都停留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管理水平,显然已无法满足“90后”打工者的社会和精神需求。

郭台铭曾以清朝的乾隆皇帝为戒,乾隆后期清朝逐步走向衰落,在他看是因为“乾隆控制整个中国长达60年,在位时间太长”。所以,他早有表示“我想休息休息,把更多机会和责任留给年轻人”。然而2005年后,一系列生活变故不得不令郭台铭改变提前退休的计划:他结发多年的妻子2005年去世:2007年,他内定的接班人弟弟郭台成又因久病不治.最终离他而去。

有分析称,在郭台铭没有交出鸿海实际经营权之前,他很难改变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个人作风,但不论他和富士康或者鸿海是否被喜欢,作为商人,郭台铭只有一个目标:企业赢利。“跳楼”带来的舆论风暴,到底会改变什么,无人知道。

寻陆鸿渐不遇篇4

关键词:现代文学 《围城》 苏文纨 人物审美

《围城》中塑造了一大批女性形象,她们的存在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众生百态的人类原貌。钱锺书先生自言:“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1]从中可见,他要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物的众生相,暴露当时的知识分子空虚、无聊、自私甚至是虚伪奸诈的本性。本文试图从苏文纨这一女性切入,主要分析她单向恋的失败以及失败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着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找出些合理的解释。

苏文纨是“方鸿渐爱情、婚姻甚至人生的破坏者,还是方围城人生观念得以形成的启发者与促成者,在方鸿渐围城人生形成过程中她是最关键的人物。”[2]在大学的时候,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而现在呢,她倒觉得,“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她身为女博士,反觉得崇高得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她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人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颇有意利用这航行期间,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在她看来,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她本以为自己留学归来,有知识有文化,会很抢手,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得力的贤内助,可是没想到,她的高傲性格非但没有打动方鸿渐,反而让方鸿渐投入到另一个女人的怀抱,这个女人是个混血人种鲍小姐,鲍小姐只轻松一句话就把方鸿渐钩住了。不仅在一个生活放荡的女人鲍小姐面前败下阵来,而且还败给了自己的表妹唐晓芙。她喜欢的是方鸿渐,可是却不明说,总要等对方开口,总是在暗处争风吃醋。她本来是想让方鸿渐和赵辛楣互相争抢自己,谁知这只是自己的空想。得知方鸿渐喜欢的并不是自己,便竭力阻止他和唐晓芙的宴席,最后还将他的一系列的丑闻,包括那天晚上如何引诱自己,包括他的假学历的事情一股脑儿地添油加醋地全部告诉了唐晓芙,而唐晓芙在完全没有辨识的情况下,断然拒绝了方鸿渐,苏文纨的这一举动不仅毁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的好事,而且也断绝了自己和他的关系。

不仅如此,苏文纨还是个学术上的骗子,而且是个圆滑的骗子。关于这一点,在有关扇子的题诗这件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明是自己改编的德国十五六世纪的民歌,却硬要冠以王尔恺的名字,以期获得众人的赞赏,没想到却被方鸿渐道出是偷的,这时候,“苏小姐道:‘我就不记得欧洲文学史班上讲过这首诗。’”我们不得不佩服苏文纨的圆滑和厚脸皮。在后来收到方鸿渐的道歉信后,承认了自己是参考的,但是并不承认在德文中有这么一首诗,则再次表明自己并不是剽窃德国的那首诗。她的圆滑可见一斑。

再后来,她和方鸿渐感情破裂后,很快就选择了曹元朗作为丈夫,做起了走私的营生。她是个现代社会下的新女性,在国难当头,她并没有做出什么心忧天下的事情也没有扶贫济弱的打算,她反而是来往香港和内地,走私货物,发着国难财,中饱私囊,一心关注着自己的生活,毫无国家天下的概念,这不得不让人对她诟病。

她最终没能和方鸿渐走到一起,原因很多。而最后方鸿渐选择的是孙柔嘉,她在和孙柔嘉的对比中败下阵来。尽管孙柔嘉也是个有知识的现代女性,但是她会在适当的场合巧妙地示弱,她会假装自己很无知,什么都不懂,比如她拿陆子潇的求爱信来问方鸿渐,以傻来博得方鸿渐的同情和青睐。这一点上,她比苏文纨要高明得多。苏文纨,论学历,论相貌,都比孙柔嘉出色,可是,在还未被西方思想彻底灌输的中国现代社会中,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是成为很多男性的择偶标准。就是方鸿渐的父亲也这样说过,“女人念了几天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而在国外留学数载的方鸿渐,他的意识里也跟他父亲想得一样,他曾对唐晓芙这样说过,“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才把才学看得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姐对富翁的崇拜。而真聪明的女人绝不用功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首先苏文纨在学历上就比自己的假学历来得高,这不得不让方鸿渐望洋兴叹、望尘莫及。同时,她还很孤高,目空一切,比如在轮船上的一幕,在甲板上,方鸿渐向她走来,本想和她说说话,可是她的一句“快去吧,不怕人等得焦心吗”,就把对方推向了鲍小姐的怀抱,而当方鸿渐走后,自己又怅然若失,这不明摆着自己作践自己,明明自己很喜欢他,不明说,还非要别人低三下四地向他表白,故作姿态。

还有一出戏剧性的场景就是方、赵、苏三人在赵辛楣家相遇的场景。苏文纨一心讨好赵老太太,对赵辛楣也是百般温存,唯独对方鸿渐恶语相向,冷嘲热讽,甚至对孙柔嘉还令眼相待。这正反映了她的高傲,本来是自己被方鸿渐甩了的,现在却故意装出一副自己甩了方鸿渐的样子,有意跟他疏远,以求得自己内心的舒心踏实。这种高傲的性格在这次的相遇里又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除了她自身的原因,还有方鸿渐屡次的含糊,给了她朦胧的错觉。因为除了最后一封信,方鸿渐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之前从来没有做过一点点的否定,就拿那天晚上吻她的事情来说。苏文纨示意他坐下来,他却说,“我要坐的远一点――你太美了!这月亮会作弄傻事。”而后来竟然在苏文纨的法文命令下,吻了她,对苏文纨的引诱他本不想接受,却又不拒绝,这种感情的事情本应该斩钉截铁地说清楚,可方鸿渐也许是心太软,也许是说了怕苏文纨伤心,就一拖再拖,逃避面对,反而给苏文纨留了不少念想。除此之外,方鸿渐还在遭到鲍小姐的抛弃之后,感情极度空虚的情况下,去苏文纨家登门造访,他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可以看出,方鸿渐是短暂地将苏文纨作为慰藉心灵的工具,等到他寻找到下一个目标唐晓芙之后,便狠心地撇下苏文纨不顾。这不得不承认是方鸿渐欺骗了苏文纨在先,所以我们读者不可一味地去指责苛求苏文纨。苏文纨只是单纯地喜欢方鸿渐,只是在不可得的情况下,添油加醋了一番,女人间的嫉妒导致了她做事情缺乏了理智。方鸿渐仅仅只是因为时时表现出心太软这一特点,就会被很多人理解成容易受制于女人的弱点,因此对他多了份同情,殊不知,苏文纨一心爱着方鸿渐,到头来却没有收获自己的爱情,却因嫉妒心太重而被许多人诟病。上述的这一点分析,相信对这一过激的观点能有个全面的认识。

汤溢泽认为,“《围城》一边是调侃女人,但更多的又是向女人身上无情地大泼浊水污泥式的谩骂。”[3]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围城》书写的目的并不是要调侃谁要骂谁,文章里也没有一些偏激的语言,一直都在很客观地很冷静地在讲述着故事,它也只是单纯地在写人,揭露人性的灰色的一面,并将它展现出来。若说是谩骂,这个字眼形容得有点太极端了。因为作为女性的苏文纨,在作家笔下,也充满了怜惜的情愫,也是个值得同情的人物。

自古以来就是夫为天,她仅仅是个女人,“只要是女人都会渴慕并向往爱情,而这正是苏文纨在男权话语社会中的悲剧,也是女人的悲剧。”[4]她的悲剧就在于她太想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了,以至于她再怎么努力,都难逃女人悲剧的婚姻宿命。从古至今,女人的职业便是经营婚姻,而婚姻的领导权却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因此,女人只有控制了男人,才能在婚姻中取得稳固的地位,尽管苏文纨是个现代新女性,但是传统观念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思想在苏文纨心里根深蒂固,她不可能去僭越这个礼数,她明明自己爱着方鸿渐,她宁愿费尽心机,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也不愿光明正大地向方鸿渐表露自己的心迹,不管怎样她都等着方鸿渐来主动开口。只是在爱情失败后,她走上了极端。与其说苏文纨爱着方鸿渐,不如说是苏文纨爱着这份爱情的理想,当这份爱情的理想不能实现,便是个悲剧,而这份爱情理想若是实现了,便是又一个“孙柔嘉”,一个新的企图通过牢牢控制自己的丈夫从而达到改造丈夫目的的“孙柔嘉”,最后又将会是个悲剧。

注 释

[1]钱锺书.围城・序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黄志军.苏文纨:形成方鸿渐“围城”人生观念的关键人物[J].安康师专学报, 2004(5)

[3]汤溢泽,李建南.《围城》女性形象跌落的滑铁卢[J].文艺争鸣,1999(4)

[4]张德刚.苏文纨的“围城”[J].现代语文,2010(8)

参考文献

1.文中文本引用源自钱锺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寻陆鸿渐不遇篇5

憎恶出名 九成财产付诸公益

12连跳 吞噬1/3企业利润

布局内地 富士康打造新格局

他缔造的全球最大最成功的科技代工制造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高达600多亿美元,在财富500强中排第109位,他用近乎军事化的方式管理着80多万大陆员工,他自比成吉思汗,但他却不知道如何让一名年轻工人放弃自杀的想法,以及怎样应对洪水般的社会舆论的道德拷问。

或许只有处在郭台铭的位置上,才能部分理解这位一向强悍傲慢的60岁老人此刻所面临的“郭氏困境”。

2010年10月8日,郭台铭迎来他人生第60个生日。

对于郭台铭来说,这真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本命之年。在历经一系列事件使得富士康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新闻关键词之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郭台铭没有了往常的强悍与傲慢,两鬓斑白的他更多的时候显得憔悴和不安。

尽管遭遇现阶段巨大的人生挑战,但这位一手缔造鸿海集团的掌门人富于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对于自己的打拼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白手起家 英雄莫问出身

1975年,在台北三重河堤旁的一家五金模具店内,一位小伙子一手奉上点燃的香烟,一边堆满笑意奉承着店内师傅,“拜托你们了,先生们,模具请一定要在今天赶出来,客户明天就要了。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将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去看电影!”这个面对模具师傅陪笑的小伙子就是郭台铭。

郭台铭是家中长子,1950年出生于台北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其父郭龄瑞是台北县永和市派出所的一个小警察,从小对儿女采取军事化教育,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今天郭台铭管理公司也采取同样的准军事化管理,无疑深受其童年经历的影响。

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求学期间,他曾在橡胶厂、砂轮厂和制药厂打工,靠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起了业务员。和大多数台商一样,郭台铭的偶像王永庆有着卖米起家的传奇故事,而他自己的创业故事也十分传奇。

上个世纪70年代是台湾经济即将腾飞的时候,时年24岁的郭台铭遇到这样一个机会:一位朋友告诉他,自己认识的外商有一批塑料零件的订单,想找公司承接生产。郭台铭想,有现成的订单,顺势办一个这样的厂肯定赚钱。就这样,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招聘了15名员工,在租来的70平方米的厂房里开了张。

但是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公司成立之初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30万元资金很快亏光。1975年,合伙的朋友们决定“撤退”,郭台铭硬着头皮向岳父借了钱,独自支撑着。当时黑白电视机在台湾刚刚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旋钮做起。为了保证准时交货,郭台铭不得不跑进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陪笑脸,说好话,拜托工人们帮忙赶工。

这段日子被郭台铭称为鸿海最艰苦的时期,除了要对模具师傅陪笑,鸿海的老干部们清楚记得,郭台铭也要陪笑送礼给客户,而客户收了礼却连人都不请进家坐坐。

终于在1977年,鸿海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放弃了两个“更大的赚钱机会”――炒地皮和买原材料囤积,而是买来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发展技术实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开拓内地 廿载造就“代工巨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其他同业还留恋家电业的时候,商业嗅觉敏锐的郭台铭则看准了计算机信息业的前景,带领鸿海从家电业跨入计算机市场,转型生产个人电脑“连接器”。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资本额达到1600万元新台币。

为了使公司进入全球市场,郭台铭自己拎着皮箱去美国。他回忆,在美国期间他曾雇用一个美国人做行销经理,此人同时也是他的司机兼英文口语教师,这间美国分公司就这么两个人。买不起机票,他和这位伙伴开着车,带着模具蓝图向美国的大公司客户展示并争取订单。就这样,郭台铭于1985年在美国成立的分公司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1991年郭台铭的企业成功上市,1995年进入计算机机壳市场,只花不到10年时间,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台式计算机机壳出自鸿海制造。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与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这样著名的企业家相比,同样是白手起家、苦干创富的郭台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则显得默默无闻。直到2005年,郭台铭成为台湾新首富后才开始为人所知,而此时,其鸿海帝国在大陆早已成为代工业的佼佼者。

1988年是郭台铭迈出人生关键一步的一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传统产业已无太大生存空间,随着订单增多和在台湾的生产成本飙升,郭台铭决定前往土地和劳动力都很便宜的大陆开办工厂。他看中了深圳这块靠近香港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此先后成立了鸿海精密(深圳)有限公司和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今天,在深圳郊外的龙华工业园,惠普笔记本电脑、苹果的iPhone和iPad、摩托罗拉手机……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端科技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被和它们同列为世界500强的鸿海集团富士康工厂生产出来。

龙华工业园的雇员多达30万人,占地2.3平方公里,在这个国际知名大厂纷纷将产品制造外包到低成本地区的时代,能将这些巨头的电子产品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郭台铭的手笔无人能及。郭台铭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大陆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代工巨人”。

憎恶出名 九成财产付诸公益

企业日渐壮大的郭台铭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苦来自于他缺乏“灰度”的性格和长期与媒体的交恶。

虽然大部分台资企业不会主动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但是不少台商会欣然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无论是在各地“两会”上还是各种两岸交流活动上,他们的发言会被证明两岸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富士康是个例外,郭台铭本人处处透露出独行、不顾外界印象与评价,也不开放信息的特点。熟悉鸿海的台湾记者,没有人不知道郭台铭有一份“黑名单”,都是曾经写过郭台铭认为对鸿海有负面影响新闻的记者。郭惩罚这些记者的方法,就是不让他们参加一年一次的股东会以及尾牙――那是他一年中难得的两次曝光机会。

台湾资深节目主持人萧裔芬曾在2004年专访郭台铭,有趣的是,引发媒体圈热议的不是郭台铭说了什么,而是“萧裔芬为什么可以访问到郭台铭”。

若不是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将郭台铭推向风头浪尖,一贯低调的郭台铭几乎不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直到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后,为证明自己并非血汗工厂,富士康才大规模开放媒体进厂采访,客观记录工人工作和生活状态。在会见海内外200多名媒体记者后,郭台铭还主动带记者参观社区、厂区、车间、宿舍楼、员工关爱中心等,郭台铭所到之处刮起阵阵“旋风”,被媒体记者围堵追访。

2006年,一家英国小报曝光深圳龙华的工人待遇糟糕。在这篇英国报道之后,鸿海又遭到《第一财经日报》等大陆媒体的抨击。事后,富士康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两位记者编辑个人提起一场创纪录的额高达3000万元的名誉侵权案。虽然此案后来以和解收场,但是郭台铭也因此进入公共视野。

事实上,这并非郭台铭第一次与媒体起冲突,在台湾,只要遇到新闻报道有损于鸿海,郭台铭动辄兴讼。一名台湾的周刊记者更因被控恐吓取财,和郭台铭长期抗战对簿公堂。郭台铭曾经用半戏谑口吻点名报社“再不修改报道方向,你们上市就把你们买下来”。

“我对钱早就无所谓了,现在是想为中国做点事,为中国培养一批人才。”郭台铭曾公开表示,他计划在退休前要为中国培养出3万名有国际化视野和技术能力的工程师、管理者。在员工培训上,郭台铭堪称大手笔。“我希望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的IT企业、科技行业、制造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富士康培养出来的!”

早在以双亲名字成立永龄基金会前,郭台铭便默默捐款行善多年,且所有经费均来自个人。除多年来捐助慈善事业,郭台铭在2008年更宣布将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根据估算,郭台铭财富高达1800亿元台币,若捐出九成,金额超过1600亿元台币。此举将创下华人次高与台湾最高个人捐款纪录,仅次于华人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在全球富豪捐款排名第六。

12连跳 吞噬1/3企业利润

在富士康,工人们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沿着固定路线上班,穿着同样的工装,在冰冷的机器前重复同样的动作。

富士康就这样在深圳运行了22年。只是,当85后、90后员工登场,并迅速成为一线工人主体时,富士康的平静不复存在。

郭台铭并非没有意识到代工产业的特点与人性的冲突。只是在郭台铭以及富士康许多人到中年的主管看来,这12名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跳楼员工,压垮他们的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健康、情感等等压力,在他们所经历的人生中,根本不是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在50、60甚至70年代人表现并不明显的冲突,遇到了中国特殊的85后、90后,一切都不同了。相较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娇气、也更有欲望。两者的冲突以非常惨烈的方式呈现世人面前。

12连跳,注定让虎年成为郭台铭最刻骨铭心的本命之年。在大陆纵横捭阖22年之后,郭台铭及其富士康面临着最强的震波。

“关爱”举措随后纷纷出炉,用郭台铭的话说,“其速度与猛烈程度将超出你的想象。”

最具冲击力的是:从2010年6月1日起,富士康集团对企业作业员、线长、组长薪资进行调整,员工整体薪资水平提升30%以上。――仅十几天前,“加薪”还被富士康管理层认为“绝无可能”。6月6日晚间再度宣布,从10月1日起,深圳地区经过考核的一线员工以及线、组长,基本薪资将由1200元人民币调高至2000元人民币,上调幅度达到66%。这一幅度,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疯狂吗?郭表示:“第5跳后,我重新思考,发现90年代的员工要的是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工作。”

然而,这一动作背后,郭台铭要背负的是无以言加的压力。富士康深圳各厂区大约45万人,一线员工底薪从900元升至2000元,等于新增1100元。而中高层的薪资调整应该不会低。粗略计算,深圳厂每月将新增人力成本近5亿元人民币,每年将新增50亿元。

如果全国其他工厂员工薪资升幅比例一样,80万左右的人力,吞噬数字势必更多。外资机构分析师表示,富士康每年或将损失大约1/3净利润。

郭台铭为何“疯狂”加薪?外界估计涨薪带来的50亿人工成本又如何化解?

善于成本控制,是鸿海(富士康母公司)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一大关键,面对外界的担心和质疑,郭台铭淡定作答:“太小看鸿海了”!只是,此一役非比寻常,这个一贯能创造神话的“传奇”商界人物,这一次又要怎么续写传奇?

布局大陆 “万马奔腾”拼苏宁国美

在宣布薪资调整后不足两个月,富士康又有了新的举动。

7月25日,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对成都及郑州两地的6400万美元投资计划。至此,长达两个月的富士康内迁之争终于落幕。因机顶盒、平板电脑、手机等产能需求,鸿海集团将投资富泰华精密电子(成都)1200万美元、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2000万美元、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2000万美元、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1200万美元。

据悉,鸿海在这两个地区都是首次投资。按照鸿海的解释,这两个地区将成为国内的“重点区域”,成都将以平板电脑和机顶盒为主,而郑州将以手机为主。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版图已经基本清晰,形成了三大生产群体。北京、郑州和廊坊将主要进行手机生产,重庆和成都则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机顶盒,而对生产条件要求较高的苹果则继续留在深圳生产。此外,一些中型业务群也将逐渐内移,PCB(电路板)将移到秦皇岛,光电设备移到晋城,游戏机则落在烟台。

富士康于2009年推出“万马奔腾”计划,计划未来两三年内,在全国打造1万家以上的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产品)及家电渠道连锁店,并鼓励员工通过创立小型分销网络参与其中。据悉,即将开业的新店与国美、苏宁属于同样性质的卖场,店内不会销售富士康生产的电子代工产品。

按照郭台铭的设想,富士康若能在大陆开足万家3C连锁店,其渠道规模将远超现在的行业龙头――国美和苏宁。分析人士表示,“做了没处卖”是富士康面对内地市场的最大障碍,也是很多家电、IT制造商共同面对的巨大障碍。郭台铭大力推进“万马奔腾”计划,是希望构建电子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环,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吃,获取更高的经营利润。

有业内人士分析,富士康选择郑州主要是从“万马奔腾”计划出发,郑州地处中原,对“万马奔腾”的供应链将十分重要。富士康通过内迁,重新梳理了业务版图,形成了局部的规模效应。而富士康将围绕产地加强通路的建设,如果“万马奔腾”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富士康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

感情世界 高调又不乏神秘

郭台铭前妻林淑如是台北医学院的高材生,也是同学们公认的系花。但当年郭台铭这个穷小子只有专科毕业的学历,家境也不好,两个人在家世背景上实在太悬殊了,不过林淑如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她不但接受了郭台铭的追求,而且不顾父母亲的反对,下嫁给一文不名的郭台铭。

在鸿海的草创初期,林淑如陪着郭台铭在工厂打拼,她会亲自下厨煮饭张罗所有员工的饮食,当郭台铭资金短缺的时候,林淑如多次向娘家调钱。林淑如陪着郭台铭走过最艰辛的岁月,让郭台铭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冲刺,自己却罹患乳癌,2005年3月12日逝世,年仅55岁。

这之后,郭台铭的名字曾先后与关之琳、刘嘉玲等老牌女星牵扯在一起,登上报纸娱乐版头条。但他始终以“朋友关系”、“礼节性举动”来解释。后在鸿海集团所办尾牙活动上,风头正劲的“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担任嘉宾。她不但与郭台铭大跳探戈。更在郭台铭拿着扇子走到台下问她“感情、事业何者重要”时说:“我对拿扇子的人非常有兴趣”,让全场员工欢声雷动。

但2008年7月26日,郭台铭再婚的结婚对象竟然是普通舞蹈老师曾馨莹。两人相差24岁,她是郭台铭口中“身上闻不到钱的味道”的女性。婚后,郭台铭和曾馨莹夫妇已经向台北地方法院办妥“分别财产制”,两人的财产将各自有所有权及管理权。岛内传媒普遍解释,郭台铭是要释放曾馨莹肩头拥有财富的困扰及压力,唯恐自己台湾首富的头衔,压得另一半喘不过气来。

曾馨莹曾经坦诚对外表示,以前追她的男生无法驾驭她,而郭台铭对事业的专注与责任感更吸引她。这个说法,已经充分答复了“你为什么要嫁给郭台铭”。

缺乏“灰度”性格两极分化

“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这是郭台铭的一大用人法则。据称,郭台铭骂起下属来毫不留情,虽然脏话只限于“他妈的”,动作仅限于摔杯子,不过声音洪亮,气势逼人。而且他只骂最亲近的人,如果一个低阶主管犯错,他很少直接指责,而是把其上司传唤来,骂个狗血喷头,面色苍白的低阶主管就一直站在旁边。“那滋味真是比骂我难受多了。”一位有过这种“惨痛”经历的课长说。

有媒体评论称,郭台铭是一个缺乏“灰度”的人,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弱的软肋。他敢做敢想,快意恩仇,因缺乏灰度,常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特点,既严苛又宽容,既节俭又慷慨,既暴躁又温和,既狡诈又单纯。这是一个发脾气时令人做梦都不想遇到的老板,也是一个在发奖金时令人做梦都希望遇到的老板。

寻陆鸿渐不遇篇6

【关键词】宋词;游子;意象;雁

意象,既可指物化后经“约定俗成”所固定的符号,也可以指蕴含于作者构思并表现于作品中的一种图像。宋词中的游子意象由众多伴生意象构成,“游子”的内层之“意”体现于外层的“象”,意与象相互谐和。

在宋词中,“雁”是构成游子意象的重要物象之一。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路途遥远且充满艰辛。游子们或因雁而引发怀乡思人之情,或将对故乡和故人的想念寄托于雁上,雁亦成为了游子孤苦漂泊的真实写照,是游子形象的象征。

引发游子思怀之情的雁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欧阳修《清商怨》)。游子看到天际缓缓飞过的大雁,“愁思望处满”,秋思秋愁引发了强烈的归乡欲望,向梦中寻归,却无奈“枕孤人远”,“梦未成归”。“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登高遥望的游子,见到鸿雁飞来,心生无限思念。“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室中人的沉抑的情绪正在凌织中,突然听到孤雁高亢的哀鸣,加剧了游子的孤独感,仿佛预告着离人终不能返。又如“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游子独宿孤馆,“凄凉只恐乡心起”,此刻的雁鸣使“天涯客”不禁潸然泪下,“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洪适《长相思》)。

在游子羁旅之感的抒发中,“归雁”、“断雁”的意象尤为常见。“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抡《烛影摇红》),词人常因雁的南归转而联想到自己无法归乡的现实处境,正所谓“雁归人不归”(黄N《阮郎归》),“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陈亮《浪淘沙》)。“断雁”的意象,如柳词《曲玉管》中的“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玉蝴蝶》中的“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断鸿的哀鸣极易引发游子在羁旅行役中的孤苦之感,“雁声嘹呖,双落行人泪”(赵子发《点绛唇》),大量的游子词中都有关于雁鸣的描写:“断雁孤鸣”(吕胜己《柳梢青》),“秋色雁声愁几许”(《浪淘沙》),“天外渐觉,归雁声远”(陈允平《绕佛阁》),“风急雁声高, 露冷蛩吟切”(陈著《卜算子》),“过万里、 西风塞雁, 数声哀咽”(吴潜《满江红》)。

征鸿也是另一个入词的意象,“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赵师侠《卜算子》),“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陈亮《好事近》),“短书频寄征鸿翼”(石孝友《醉落魄》),“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吴潜《青玉案》),“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卢祖皋《乌夜啼》)。

“雁来人忆家”(苏庠《菩萨蛮》),雁使人联想到遥远的故乡,联想到亲人的信息。一行雁影,几声雁鸣,足以勾起游子无限的乡愁。雁作为节令的代表物象,使游子们见则思归,有道是“江南雁识归时节”(晁补之《千秋岁》)。

在许多词作中,雁之意象与其它意象进行简单搭配,便营造出了感伤与思乡的氛围,游子的强烈情感呼之欲出。如“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曹组《点绛唇》),“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踏莎行》),“幽恨一帘烟月晓,恐明年、雁亦无寻处”(李南金《贺新郎》),“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蒋捷《贺新郎》),“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朱敦儒《柳梢青》)。

寄托游子思怀之情的雁

游子的思怀之情往往和书信联系在一起。鸿雁传书的典故为人所熟知,故“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在游子词中十分常见。

词人们以雁指代书信,“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倪《临江仙》)。游子们或盼信来,如“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倪《临江仙》);或惧信来,如“手捻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彭耜《十二时》),作者思乡心切而不能归,转言害怕音信传来的消息,其实并非不希望音书来,而是已思归到了极致。游子们在思乡怀人的时候心事万千,偏偏如此心绪无处可诉,本欲“一纸素书,拟托南来征雁”(赵鼎《秋夜旅怀》),却“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摧归作么回”(向子N《鹧鸪天》),“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袁去华《八声甘州》),“水远山高,雁沈鱼阻,奈信音难寄”(晁元礼《醉蓬莱》),“江南有雁无书到”(贺铸《西笑吟》),这是“有书无雁寄”(苏庠《菩萨蛮》)的无奈。

“试约鸾笺,传素期良愿,南云应有新雁”(晏几道《碧牡丹》),在宋词中,“游子”的思乡之情往往借由“思妇”之口而出,此类词作中的“雁”作为寄托闺中人思人念远的物象而出现。“雁来音信无凭”(李煜《清平乐》),“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柳永《曲玉管》),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无凭”,说明即便看到眼前“冉冉飞下汀洲”的雁,也并未收到远方游子的书信,这种既没有音讯又无法见面的无奈与惆怅,与游子的心境和情感是一致的。“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柳永《甘草子》),“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写的是女子对征人的牵挂,看到雁从北来,不知是否能收到心上人的音书。实则表达了羁旅中的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更有甚者,熬不过相思之苦,竟想要“凭过雁,寄侬来”(刘一止《江城子》)。这类词中也有用“雁”代指游子的,如“无情一去云中雁”(晏殊《木兰花》)。

“鱼”也常在诗词中用来作为传送信使的代称,“鱼与雁,通消息”(唐圭璋《满江红》),因此鱼和雁两意象并用的诗词也很多。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 蝶恋花》),“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刘学箕《鹧鸪天》),“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周邦彦《瑞鹤仙》),“鱼封远、雁书渐歇”(方千里《浪淘沙》),“鱼依密藻,雁过烟空”(曹勋《选冠子》)。

象征游子的雁

游子孤苦的羁旅际遇和雁迁徙时所需经历的困苦相似,因此也有一些词作直接用雁象征游子:“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卜算子《周紫芝》),“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陆游《好事近》),“断雁西边家万里,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程垓《凤栖梧》),“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花似故人相见好,人如塞雁多离别”(韩元吉《满江红》)。

词人们将离愁别绪、对故人及家乡的思念寄寓鸿雁,在哀哀雁鸣中感慨相思之苦、羁旅行役之悲,孤雁亦成为了游子的化身。“雁”所承载的思乡情结使其成为游子意象的重要构成物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艳梅 杨淑平,《论宋词的审美意象》,《松辽学刊》,1996年 第4期。

[2] 杨艳梅,《论宋词意象的文化品格》,《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第1期。

[3] 黎小瑶,《宋词审美浅说》,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第一版。

[4]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第一版。

寻陆鸿渐不遇篇7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赛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高一海底两万里2021暑假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第二部作品。当我捧起这本书美读时,我就好像走进了奇妙而神秘的海底世界。

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个行动敏捷的“庞然大物”,人们认为它是一条独角鲸,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阿龙纳斯教授要把它除掉,最后,知道了这条独角鲸是一艘鹦鹉螺号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上的船长尼摩是一位国籍不明的人,他把阿龙纳斯教授、阿龙纳斯教授的伙伴尼德·兰和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康塞尔一起囚禁了起来,没让他们离开潜水艇。

之后,他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发现了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尼摩船长心地十分善良,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有一次,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潜水服的储蓄罐里只剩下一丝空气了,但是尼摩船长并没有吸最后的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空气给了阿龙纳斯教授,他为了别人而牺牲了自己,他的壮举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心生感动和震撼!

有一次,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去采珠,他们在途中看到了许多稀有的珍珠,尼摩船长带着阿龙纳斯教授去了一个海底岩洞,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珍珠,这颗珍珠是尼摩船长自己养的,阿龙纳斯非常佩服尼摩船长。

还有一次,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看见了一个巨型海马,他们到了小艇上,尼德·兰猛地用鱼叉叉那只海马,海马挣扎了一番就死了。回到船上,阿龙纳斯教授还和他们一起吃了一顿海马肉呢!

……

终于有一天,阿龙纳斯和他的伙伴一起逃出了鹦鹉螺号,但是,阿龙纳斯很想念善良多才的尼摩船长。

读完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作者写作的高超技巧,它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我喜欢看《海底两万里》这部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铮铮傲骨为祖国》一文,文章中的主人公——徐悲鸿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徐悲鸿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确,人万万不能骄傲,但不能没有骨气。他为了给我们中国人争气,学习非常努力。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的时候,一个外国学生藐视在那里留学的中国学生,傲慢地说:“生来就是亡国奴的料,即使从之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听了,差点把肺都气炸了,他争锋相对:“那咱们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天才,谁是蠢才!”徐悲鸿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学习更加刻苦努力。后来,在多次竞赛活动中他都得第一,他的画技轰动了整个巴黎。这使那些外国人不得不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心里感到十分激动,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小的时候我没有傲气,但是我也没有傲骨,在学习方面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是低头屈服,就是坐在那发呆等着老师发落,自己不会也不敢去问老师,总是被困难吓倒。虽然老师多次批我,但我总不能彻底改掉。我这样没有恒心、没志气、没骨气,太对不起父母和老师了。现在想想我的学习成绩到今天这般田地,原因完全在于我。

如今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向先辈们学习,做一个铮铮傲骨的人,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争了一口气。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能领略到徐悲鸿的铮铮傲骨。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前些天老妈带我去书店买了好几本书,其中有我早就想读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我原来在书店只看了两页就被迷住了,这次终于美美地抱到怀里,一鼓作气读完了。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憾,它让我领略到那蔚蓝而深不可测的大海的魅力,还让我认识了一群可爱又义气的船员,和一位值得尊敬的仆人,他对主人龙纳斯教授是那样的忠诚,所作所为令我深深的感动。作者用他那细致入微的笔,把我们带入神秘的海底,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美妙的冒险。

阿龙纳斯教授被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去寻找令人不安的“独角鲸”,教授在广大的人群中认识了捕鲸手尼德兰,并共同踏上了寻找“独角鲸”的旅程。在一次被“独角鲸”撞击后,阿龙纳斯教授落水了,他的仆人康赛尔也跟着跳下了水,两人不知不觉落到了“独角鲸”身上,并被早已在上面的尼德兰救了。谜底终于解开,原来令人害怕的“独角鲸”居然是一艘潜艇。后来艇里的人发现了他们,把他们带入艇里,他们的海底三人行就这样开始了。

由于船长喜欢龙纳斯教授的书,所以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并和他们一起游历各海域。船长渐渐相信了教授,还告诉他这艘潜艇是靠核发电的(也就是现在的核潜艇)。在这次不简单的旅行中,他们在海底森林打猎,并在打猎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生物,由于阳光的折射,他们又看到了美丽的海鹅,后来又遇到凶猛的鲨鱼,多亏船长出手制服了鲨鱼,他们才得以脱险。真的是惊险刺激又好玩啊!经过托雷斯海峡时,船不幸搁浅了,他们上岸找食物和水果时,遇上了土著人,结果土著人对他们穷追不舍,最后还是潜艇上的电让土著人害怕撤退了。船长预言两点四十分潜艇可以起航,结果船长的预言真的实现了。离开海峡,他们来到珊瑚王国,观赏美丽的珊瑚,然后去看采珠人的生活……

我在想,如果我是龙纳斯教授,或者他的仆人,身外茫茫大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会像他们那样镇定吗?我想我可能做不到。但是,读了这篇小说,我知道,只有智慧和勇敢才能改变逆境,懦弱和退缩对我们身处的逆境,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雪上加霜。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假期里,我最喜欢读的书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这是一部科幻冒险小说,读这本书不仅能同主人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许多的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和地理地质知识。

书里面讲了在1866年在美国的某片海域出现了一只海怪,于是,美国政府派了战舰“林肯”号、捕鲸大王尼德·兰、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阿龙纳斯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林肯”号的所有船员一起去捉海怪。但是,他们在海面上一直行驶着,连海怪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在一天早上他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尼德·兰发现了那只海怪!

于是机械师丢下机器,伙夫丢下锅炉,厨师丢下汤勺,大家全部都聚集到甲板上去观看。随后,舰长下令全速追击,必须追上海怪!可最后,他们被海怪掀起的两股巨浪打翻了,“林肯”号随着海浪漂到了别的地方。阿龙纳斯、尼德·兰、康塞尔落到了潜艇“鹦鹉螺”号的甲板上。被六个蒙面大汉拖进了舱里。

在“鹦鹉螺”号上,他们认识了艇长尼摩,参观了“鹦鹉螺”号和奇妙的海底世界,还参加了海底葬礼,与章鱼、鲨鱼、土著人展开了搏斗、在此期间,尼德·兰一直在筹划怎样逃跑。更疯狂的是,尼摩艇长竟然还驾驶潜艇撞向一艘战舰!最后,尼德·兰一行人成功逃出了鹦鹉螺号,回到了陆地上。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康塞尔的忠诚、沉稳、执着、随从,读到了尼德·兰崇尚自由的愿望,还读到了尼摩艇长的才华过人、机智勇敢,以及阿龙纳斯的勇于探索和知识渊博。我很佩服尼摩艇长,但是在他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优点,也有我应该掘弃的缺点。优点是他学识渊博,才智过人,能在危急情况下做出正确而机智的措施,并且用自己的知识打造了“鹦鹉螺”号,能和船员们平起平坐,以身作则,勇敢果断。缺点是他内心充满了仇恨,有些冷酷和固执,不过在故事中,也展现了他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所以我很敬佩他。

这是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说,大家有兴趣也读一读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海底两万里》描述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说了这么多也该进去看看了。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最令我记忆由深的海底的那些植物和动物,物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

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

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多么希望我也能驾驶着“黑鹰旋”号也去到海底永远的去旅行那么我认为这样一个人获得才有意义,不是只仰望别人发现的成果,而是自己去发现你在实在,让别人把你仰望。

寻陆鸿渐不遇篇8

2012年10月12日,香港东城区裁判法院对涉及郭炳江、郭炳联以及许仕仁等5人在内的新鸿基贪污案开庭,但是由于案件错综复杂,未下审判结果,将案件延至2012年1月25日再审。郭氏兄弟、许仕仁等这些香港政商两界的风云人物,最终是会被无罪释放,还是将遭遇牢狱之灾,现在还难以定论。

自2008年老大郭炳湘被迫离开董事会,现在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也相继离职,董事职位暂由儿子代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郭氏成员二代接班人全部提前“退岗”,平均年龄不到60岁。

尽管郭氏兄弟始终声称这件事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影响,新鸿基董事会成员却已经有一半被迫离职。新鸿基的市值也在不断下跌,从案件发生到现在的跌幅是2008年郭炳湘被迫出局时的两倍。

如果追本溯源,新鸿基“内战”的起因还是创始人郭得胜在财富和权力传承问题上留下的隐患。

财富和权力传承

像很多欧洲家族企业那样,郭得胜在去世之前,成立“家族信托基金”,将所持的新鸿基股份交给信托公司管理,指定妻子邝肖卿为基金人,并规定后代不能将股份变卖或分割,只能享受股份带来的收益。郭得胜利用信托基金的方式管理家族财富,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财富由于后代的变卖和分割而减少;二是预防后代为争夺财富而发生内讧。

郭得胜对财富的分配无可挑剔。可是,家族企业的传承不仅仅只是财富的传承,权力的传承也同样重要。

郭炳湘曾向媒体披露三兄弟在企业里的分工:身为主席的他负责决策,并管理酒店部门;老二郭炳江负责建筑部、工程部门,专门负责农地及旧楼收购、大型项目投标等工作的发展部;法律专业出身的老三郭炳联负责集团的法律及财务部门。而关于内地地产发展的中国部,则由三兄弟分区域共同管理。

假如仅从能力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分工当然没有错。在早18年间,新鸿基也确实在三兄弟的合作下迅速发展,湾仔新鸿基中心、中环广场、IFC等等香港标志性建筑也纷纷拔地而起。在1992年,新鸿基的资产总值成功超越长江实业,一举坐上香港地产第一的宝座。

可是,如果从股份与权利的关系来考虑,就比较容易发现郭得胜犯下的错误,尽管这是一个很小的错误。

郭得胜在去世之前,成立“家族信托基金”,指定妻子邝肖卿为基金的人,基金收益由三个兄弟平均分配。因此,尽管郭炳湘身为董事会主席,但是在股份上面不占优势,两个兄弟的股份加起来相当于他的2倍。而在股份制公司里,往往谁拥有的股份越多,谁享有的公司职能就越大。因此,郭炳湘的企业权利与他的股份份额并不匹配,假如两个兄弟联起手来,将对他的地位带来很大的威胁。而郭母邝肖卿作为基金受益人,对新鸿基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尽管新鸿基在传承过程中存在隐患,但是如果没有意外,三兄弟或许依然会亲密的合作下去。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三兄弟必须为他们“与生俱来”的财富接受因为意外带来的考验。

郭炳湘被绑架

1997年,郭炳湘遭遇一件意外事件,可以说从这件事开始,新鸿基从此不再安宁。

这一年9月,郭炳湘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埋伏在深水湾道的劫匪劫走,劫匪向郭家勒索14亿港元赎金,通过一个星期的谈判,最后以7亿港元达成协议。据说在这一个星期里,郭炳湘被劫匪衣服关在一只木箱子里,每天只给叉烧饭和水喝,而且经常被劫匪提出来暴打一顿,这对郭炳湘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郭炳湘被赎回后身心俱损,在之后的1年多的时间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无法过问公司事务,逐渐跟不上新鸿基的步伐。而在这段时间里,新鸿基在老二和老三的运作下,依然运作正常,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影响。郭炳江和郭炳联初尝“皇权”的美妙,并且开始意识到,如果没有大哥郭炳湘,或许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个时候,郭炳湘在两个兄弟心里的角色开始转变,由曾经的一条路逐渐变成一堵墙。是路,自然要沿着他走;是墙,自然要推倒他。

如果没有深水湾道绑架案,也许此后的所有恩恩怨怨都不会发生,而郭炳湘依然会坐在董事会主席的位置上……

郭家兄弟失和

经过1年多的休养,郭炳湘渐渐从伤害中恢复过来,开始重新插手公司事务。可是,不知道是由于现在的郭炳湘不再是曾经的郭炳湘,还是现在的新鸿基不再是曾经的新鸿基,郭炳湘与新鸿基之间冲突不断,其实主要是和两个兄弟冲突不断。

2007年,郭炳湘打算以15.8亿港元收购铜锣湾快捷假日酒店,但是郭炳联和郭炳江认为新鸿基一向只做大型综合体项目,像这种只涉及到单栋散收物业的交易不符合新鸿基的运营风格,并且觉得酒店回报太低,不适合收购。

随着讨论的进行,双方由最初的业务上的讨论逐渐上升到猜疑指责,最终郭炳湘凭借董事会主席身份强行签字。

随后,在新鸿基当时最重要的项目――九龙地铁站上盖项目上,三兄弟发生更大的争执。郭炳湘选定的酒店管理公司和租务公司遭到两个兄弟的反对。暴怒之下郭炳湘对外表示,曾经郭炳联负责租予瑞士银行的写字楼定价太低,暗指有内部人士从中收取回佣。这场争论最终同样是郭炳湘凭借主席身份强行签字,但是,兄弟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再无挽回的可能。

2008年,新鸿基元老陈巨源手下有人向郭炳湘报告陈巨源在土地收购上收取贿赂。调查后三兄弟在陈巨源的处理问题上再次出现分歧,郭炳湘表示应该辞退以绝后患。但是,郭炳联和郭炳江以保持高层稳定为由希望其继续留任。最后郭母不得不出面,念及陈巨源为新鸿基工作多年的份上予以留任,但是实权尽被剥夺。

在陈巨源问题上,始终具有最终决策权的郭炳湘开始感到权利受挫,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面前的危机。

郭炳湘出局

意识到危机后,郭炳湘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开始设法扩张自己在公司里的势力。可是,试图扩张势力的郭炳湘没有把妻子和已经成年的儿女引进董事会,也没有向公司元老级人物李兆基或者郭母寻求帮助,而是想要把情人唐锦馨引进董事会。

假如说深水湾道绑架事件是郭炳湘被迫离开新鸿基的开始,那试图引唐锦馨进入董事会便使这场家族之争迅速走向终结。其中郭母邝肖卿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于情人唐锦馨,相传其父唐全也是香港界的著名人士,与郭家世代交好,而郭炳湘和唐锦馨更是从小玩在一起,相互之间早已萌生爱意,只是由于遭到郭得胜的反对,最终才没有结成伉俪。可是,在郭炳湘身心受创休养期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不是妻子李天颖,而是少年情人唐锦馨,据说唐锦馨陪他滑雪,陪他打高尔夫,陪他坐着轮船环游世界。除去情意绵绵,唐锦馨在投资方面也颇具慧眼,因此深得郭炳湘的赏识与信赖。郭炳湘多次请求母亲见她一面,以承认两人的关系。可是郭母对唐锦馨破坏自己儿子的家庭,而且不断插手新鸿基事务的做法早已深恶痛绝。

现在,郭炳湘公然提出引唐锦馨进董事会,于钱于权,为两兄弟和企业其他利益团体所不容,于情于理,又遭到郭母、李兆基及妻子儿女的强烈反对。自此渐渐走上孤境,最终落得扫地出门的下场。

2008年2月,新鸿基公告称: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因个人理由即日起暂时休假,期间不会履行行政总裁职务及职责,不会从事或参与任何行政职务,亦不会代表公司作出任何承诺,他的职务由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江及郭炳联分担。”

2008年5月,新鸿基董事局举行会议,决定罢免郭炳湘的主席兼行政总裁职务,改由郭母邝肖卿接任。郭炳湘转为非执行董事。对此,郭炳湘向法庭提交申请,禁止董事局罢免其职务,结果败诉。

2010年10月,郭母以“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身份公告,对其持有的42.09%新鸿基股份进行重组,将涉及郭炳湘的内容变更为“郭炳湘家人是其中三分之一股份权益的受益人”。至此,郭炳湘完全被排除在家族之外,从此再无翻身的可能。

郭炳湘反击

作为郭家的长子,郭炳湘自幼受到父亲郭得胜的悉心培养,深得父亲待人谦厚、不怕吃亏的为人经商之道,其在新鸿基版图扩张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荣誉集他于一身。是香港太平绅士,与李泽钜、梁振英等人同为全国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委。可是,莫言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待人谦厚,不怕吃亏的郭炳湘被完全排除在家族之外后,既不再谦厚,也不肯吃亏,他开始反击,向着他的整个家族反击。

在新鸿基内部的权利之争中,郭炳湘企图引入情人唐锦馨对抗自己的兄弟,对抗郭母,对抗企业各级元老,只是他反击的开始。

郭炳湘被迫离开新鸿基后,并没有沉沦下去,依然活跃在香港、大陆地产界,在多个项目上频繁出手。2010年底,郭炳湘接受新鸿基多年“宿敌”长江实业集团董事李泽钜的邀请,参与长江实业的亚皆老街项目的投标,并且担任项目投资公司董事。郭炳湘的这一行为无异于“叛逃”。令各界对香港大亨势力版图了如指掌的观察人士大跌眼镜。这是郭炳湘的第二次反击。

可是,郭炳湘的反击并没有到此为止。除去在商界活动频繁,郭炳湘还积极关注香港特首选举活动,异于郭炳江、郭炳联以及其他大亨的是,郭炳湘所支持的并非唐英年,而是梁振英。梁振英意外当选后不久,涉及多数高层人士的新鸿基贪污案便相继发生。

据内部消息称,自从郭炳湘离开新鸿基后,其安插在新鸿基的亲信陈铁坚始终在搜集内部资料,并在廉政公署拘捕陈巨源时,向廉署提供大量机密资料。虽然这一传言并未得到证实,但是在郭炳联、郭炳江等人被捕后,作为哥哥的郭炳湘并没有表示担心,并且还将作为此案的特赦证人指证两位兄弟。毋庸置疑,郭炳湘的证词非常容易把两个兄弟送进监狱。

香港史上最大的贪污受贿案并没有判决,新鸿基内部的战争也还在继续,郭氏兄弟最终将何去何从,新鸿基这只地产大鳄又将游往何处,答案尚不明确。但新鸿基的现状无疑敲响了企业传承问题的警钟。

新天地置业集团总经理彭培强

上一篇:漂亮女孩范文 下一篇:好时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