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蚊趣事范文

时间:2023-10-16 23:26:57

捉蚊趣事篇1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在家猜谜语。爸爸出谜语了:“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我冥思苦想着。忽然,我灵光一闪:“哈,我知道,是蜘蛛,是蜘蛛。”爸爸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真聪明,回答正确。”我正沉浸在欢乐中,忽然,脑海里闪出了一个问题:谜语上的“单捉飞来将”,难道是说蜘蛛只吃活的东西?我疑惑不解地去问爸爸,爸爸冲我神秘地笑了笑,说:“来,我给你做个小实验。”

爸爸从墙角捉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盒子里,然后在盒子扎了些小孔,又捉来一只死蚊子,放在小盒子里。等做完了这些工作后,我们便仔细观察起来。蜘蛛对死蚊子置之不理,向别的地方爬去。“难道蜘蛛不吃死蚊子吗?”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天,我和爸爸又来到盒子前仔细观察。我发现死蚊子还在原来的地方,可是盒子的右上角处多了一张蜘蛛网,而蜘蛛,就在网上安静地趴着。“昨天的死蚊子没有被吃掉,是因为蜘蛛还没有织网吗?”我又产生了疑问。我把死蚊子放在网上,但蜘蛛还是一动不动,不理不睬的。爸爸用笔轻轻触动了网的边缘,蜘蛛好像有反应了,向颤动的方向爬去,但爸爸一把笔收回去,蜘蛛就停下来了。

看着眼前的现象,我恍然大悟:“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发现猎物的。”

只要学会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的有趣的自然现象了。

捉蚊趣事篇2

海蜇 海蜇主要生活在近海海域,为了抵御人类及其他动物的攻击,它练就了独特的“防身”本领:它的身体表面长着许多极为敏感的细毛发(即触角),攻击者只需碰到其中一根,海蜇便会瞬间“爆发”,在1毫秒之内向目标发射出一种有毒液体,让攻击者措手不及。

跳蚤 跳蚤起跳神速,在0.7~1.2毫秒内便能完成起跳,如此敏捷的反应,造就了它死里逃生的王牌技能。它的脚部一直“上”好厚厚的蛋白质“弹簧”。平时“弹簧”处在压缩状态,一旦发现危险,脚部的“弹簧”瞬间舒展,如扳动开关,腾空而起,早早溜之大吉了。

蜂鸟 分布在西半球的蜂鸟,在飞行中肌肉的异步收缩(昆虫翅膀振动的来源)仅需8毫秒/次。如此快的肌肉反应速度,完全是生活需要:它的一生,除了睡觉几乎都在空中飞翔,为了确保瘦小的身躯不被大风刮跑,翅膀不得不保持40~80次/秒的拍打频率。

大齿猛蚁 这种生活在哥斯达黎加森林里的热带蚂蚁,其颚头肌张合可在13毫秒内完成。反应速度是它赖以生存的本领:一方面,它需以捕捉土壤里的跳虫为生,而跳虫跳跃反应时间约4毫秒;另一方面,紧要关头时,它可在任何一小块平滑而又足够重的石子上以惊人的速度合拢颚头骨,并借助反作用力将自己向后弹射,逃之夭夭。(王贞虎)

蚊子不怕雨

蚊子常只有雨滴般大小, 但同样大小的雨滴却是蚊子的50倍重。有趣的是,即使下着瓢泼大雨,蚊子依然能安然无事地飞行。重力加速度下的雨滴,怎么就没让蚊子一命呜呼呢?

最近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得出结论——在与高速下落的雨滴的较量中,蚊子胜在自己轻量级的体重和强大的外骨骼。研究人员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蚊子在模拟降雨中飞行的情况。发现在雨滴与蚊子的撞击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像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上墙,两败俱伤的情况;却像是气球被拳头击打时,气球迅速弹开并毫发无损。

研究人员表示,在与雨滴的撞击过程中,轻量级的蚊子就如搭了一趟“顺风车”,在碰撞后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与雨滴几乎同样的速度,导致雨滴几乎没有损失动量,传递给蚊子的动量也就非常小;此外,蚊子强壮的外骨骼帮助其抵消了与雨滴撞击而产生的部分能量;最后, 蚊子的长翅和长腿,就像“有长尾巴的风筝”,促使它在“顺风车”落地前及时脱离。

对蚊子这一奇特本领的研究,为人类开发空中自动搜救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微小型的搜救设备,将更容易在暴雨中保持完好无损,从而提升设备的耐用性。 (鹅掌楸)

舌尖上的树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美味的食物一直是大多数人所追求向往的。那么,下面这些“美食”你尝过吗?

开胃酒 非洲东部生长着一种叫“休洛”的酒树。它的树干常年分泌出香味馥郁、含有浓烈酒精的液体,如在树上挖个小洞,美酒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当地居民常约上亲朋,带上下酒菜,在树下取酒痛饮。

餐前冷盘 在欧美国家,时常可以看到树上悬着一颗颗“鸡蛋”,那可不是人们挂上去的,这些“鸡蛋”是一种名为蛋树结的果实。这种果实,形似鸡蛋,味似甜瓜,营养丰富。当地居民将其做成冷盘,深受欢迎。

主食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一种树终年常绿,叫“西谷椰子”。当地居民从树干中刮出淀粉状物质,经浸泡、沉浆、干燥,便形成洁白圆润的“大米”,也就是世界闻名的“西谷大米”。

在马达加斯加的山区,生长着一种面条树,其果实为条形的“须果”,长约2米,富含淀粉。果实成熟时,当地居民将它割下,晒干收藏,水煮后加上佐料,便成为味道鲜美的“面条”,可口。

餐后甜饮 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有一种长着挺拔躯干和婆娑扇叶的常绿乔木——糖棕树。当糖棕长出花序时,当地居民将其黑乎乎的像一根根细长鞭子似的雄花割开,丰富的糖水就会涌出来,这便是口感甘甜、富含糖分的东南亚“甜茶”。

(甜小七)

“不死光”之谜

从20世纪20年代末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至今,国内外众多科学家都在极力探索和研究宇宙起源之谜,但一直未能有重大的突破。

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可以追溯到最遥远的时间——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景象,那是一些燃烧着的发光体。据研究,这些发光体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随着第一代恒星的出现而大量产生。

而最为神奇的是,这些发光体历经了岁月长河,却依旧光焰明亮。这使得人们对这些“不死光”的神秘能量来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人们暂时无法直接分辨,科学界只能通过SST监测分析在太阳系内和系外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对这些发光体进行研究和推测:这些“不死光”最有可能是来自剧烈燃烧的核燃料。

NASA表示,即将于2013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会告诉我们,这些发光体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些不灭的光源来自哪里,从而进一步解开神秘的宇宙大爆炸之谜。

捉蚊趣事篇3

游戏篇

飞在童年的蜻蜓

朱仲祥

每年一进入五月,在蝉鸣声响起之前,在放牛或者玩耍的时候,就能够看见一只两只嫩嫩的可爱的小蜻蜓,出没在草丛中或庄稼地里。它们像小精灵一般,忽闪忽闪地飞舞在池塘边,或轻悄悄地歇息在草尖上。它们圆溜溜玻璃球似的眼睛,长长的麦秆似的尾巴,透明的薄薄的翅膀,总是吸引我欣喜的目光。

一到六七月的盛夏时节,故乡的蜻蜓就多了起来,田地里,池塘边,树林间,到处都是它们肆意飞舞的身影,大有占据昆虫霸主地位的意思。这其间,有种纤细如草茎的蜻蜓,绿色的身子,狭长的翅翼,飞起来灵活自如,无声无息,惹人怜惜。最惹人注目的是一种被我们称为“霸王蜻蜓”的,身子足有三寸,鼓鼓的眼睛,有力的翅膀,绿色的身子,挺直的尾部,飞起来不可一世霸气十足。最多最普遍的是一种蓝黑色、约两寸长的蜻蜓,它们身子不壮不瘦,灵巧自在,也最不惧怕人,常常是你走到它跟前了却还不飞走,因此被捉住的几率也大得多。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红蜻蜓。它们浑身都是鲜红色的,包括翅膀都带有浅浅的红色。在一片葱绿色的夏天,它们的出现如身着红裙子的少女一般,飞到哪里都引人注目。因此,我童年的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追逐着红蜻蜓的身影中度过的,看它们在清晨或黄昏飞舞,看它们在小河畔或树林间歇息,看它们轻盈地扇动翅膀,看它们伫立在新荷上沉思。它们的身子那样娇小,它们的色彩如此诱人,它们的眼睛水样澄澈,它们的飞舞天使般优雅高贵。

捕捉蜻蜓是童年爱玩的游戏。捉蜻蜓的最好时间是清早,因为那时雾气重,空气湿度大,庄稼或野草上露水也较多,蜻蜓很容易沾上露水打湿翅膀,影响它飞行的速度。因此在清早,蜻蜓们总是三三两两站立在庄稼或野草尖上,如参禅打坐的老僧一般一动不动。我总爱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去追逐目标,一旦发现了自己中意的蜻蜓,只消悄悄走到它身后便可手到擒来。每当看着这可爱的精灵,在自己的手里使劲扇动翅膀地扑腾,那一刻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它们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有时也很规矩地待在你手里。你便可利用这个机会观察它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细节。我最爱看的还是蜻蜓的复眼,圆溜溜的像水晶像玛瑙,那时就总是担心它们闭不上眼睛怎么睡觉。当然我捉蜻蜓还有一个功利的目的,就是请它们帮我捉蚊子。据大人们讲,蜻蜓是捉蚊子的高手,我便捉了它们回去放进蚊帐里,然后饶有兴趣地看它们在狭小的空间里飞来飞去,将蚊帐里的蚊子追得无处逃生。更让我好奇的是,关了灯后它们依然能够不停地飞行,但这时是否还看得见蚊子就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有蜻蜓相伴的夜晚,我睡得很香。

(选自《视野》2013年第2期,有删改)

一句话点读

儿时的我们,都想拥有一对翅膀,或者像天使的那样羽翼丰满,或者像蜻蜓的那样轻盈透明。五彩的蜻蜓,你装饰了我们童年的梦!

成长篇

致童年

山东省潍坊市镇中学

八年级二班 刘书

“考试结束,请立即停笔……”那一刻,心中弥漫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情绪,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再见了,那些快乐的童年。

那一天,我们离开,那些曾经相伴的人,不会再整整齐齐地坐满一个教室。毕业了,在那个美妙的夏天。

我们再也不会为了去春游,而绞尽脑汁与老师商量。

我们再也不会在上课铃打响之后,想着再玩一会儿。

我们再也不会玩踩影子、木头人、跳皮筋,这些陪伴过我们童年的游戏。

是的,再也不会了!

忽然,忘记了那是一个怎样的夏天,仔细寻找,才发现,在时空隧道的那头,站着自己模糊的身影,留有稚嫩的脸庞,还有最初见到的同学,最初交到的朋友,第一堂课开始的那一份紧张与期盼,所有的最初,定格成了一幅记忆的图画,开启了从此以后的故事,这故事长得能让我们在赤道上绕几个圈,长得让年少的我们忽然之间成熟许多。

白天,长了又短,短了又长;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从此只留在记忆之中。

我们都曾有一张稚嫩的脸,阳光照耀着我们,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蜗角虚名如何蒙蔽他人,愿我们,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幸福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的每一天。

【指导教师:杨明明】

一句话点读

童年的时光珍贵而短暂,还好,我们青春依旧,请留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声音:不怀旧,正年少!

梦想篇

如果全世界的甜食都是我的糖果,那该有多好!

如果全世界的玩具都是我的玩具,那该有多棒!

如果全世界的大人都是我的父母,那该怎么办?

如果全世界的学校都变成我们的马戏团,那会怎么样?

如果全世界的小精灵都变成我的朋友,那该多好玩!

――庸《绝对小孩》

点读

捉蚊趣事篇4

我们在生活中有无数的发现,每次的发现都需要通过实践而得出结论.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发现是—壁虎的尾巴会“掉”!

我喜爱科学,特别是动物类,所以,我经常捉一些小动物来“研究”。一天,我吃完晚饭后,发现一只壁虎在墙上,它的舌头一伸,便吃掉了一只一只蚊子。我想:这壁虎多有趣,捉它回来“研究”一下吧!于是我便行动起来,我瞄准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小壁虎,当我正要伸手去捉它时,它却一下子逃了,以我的性格是绝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就穷追不舍,把房间的门都关了,要与小壁虎“决一胜负”,我们大战了数十回合,我看准机会,一手按住小壁虎的尾巴,谁知它却使出“金蝉脱壳”。掉了尾巴就向柜底奔去。我捡起它的尾巴说:“想不到你身手敏捷,但始终都败在我手下。”我喜出望外,马上告诉爸爸:“我战胜了小壁虎,这是我的战利品!”爸爸定睛一看,笑着说:“傻孩子,这并不代表你赢,是你输了,小壁虎根本没有死,是你自作聪明。”我问:“为什么?”爸爸说:“因为壁虎的尾巴掉了可以再生出来,就想蝾螈的肢、螃蟹的足那样可以再生。”

科学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发现,用心观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会发生!

捉蚊趣事篇5

一、抓住教育机遇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课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能死抱住预定的计划不放,为教而教,而应该有一双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眼睛,善于捕捉周围生活中的教育机遇,灵活有效地生成教育活动。一天早晨,我们带领幼儿到草坪上去活动,满草坪的蚯蚓粪,幼儿却视而不见。为引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我故作惊讶地说:“咦,昨天还是平平整整的草地,今天早晨怎么起了一个个小疙瘩?”有幼儿说:“小疙瘩的土碎碎的,肯定是有人用小棍子戳的。”我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现成的答案,只是淡淡地说:“是吗?我们来用小棍子戳戳看。”我的话音未落,聪明机灵的于雷急切地反驳道:“不对,是蚯蚓钻的。”孩子们争论起来。于是,教育活动“泥土下的蚯蚓”生成了。孩子们用铲子挖蚯蚓,用小瓶、纸盒饲养蚯蚓,每天三番五次地观察饲养的蚯蚓,讨论“蚯蚓吃什么?”“蚯蚓眼睛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就这样,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抓住周围生活中有利的教育机遇,灵活地生成教育课程,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二、做幼儿活动的伙伴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因此,在幼儿自由探索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幼儿活动的伙伴,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参与个人、小组、集体等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动,积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探索环境。挖蚯蚓时,我为幼儿提供多把小铲子,让幼儿自愿分组集合,轮流挖蚯蚓,拾蚯蚓,满足幼儿亲自参与活动的愿望。有幼儿看到活蹦乱跳的蚯蚓,不敢用手捡,我上前捡起蚯蚓,捧在手心,还欣赏地说;“多可爱的蚯蚓,整天埋在泥土里松土,真是人类的好朋友。”以自身的言行、情感感染幼儿,幼儿争着告诉我:“老师,我又捉了一条红蚯蚓!”“我捉了一条又长又粗的!”为观察研究蚯蚓奠定了情感基础。捉蜗牛时,幼儿自由分散于墙边、草丛、树根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到处寻找,每发现一只蜗牛都如获至宝,惊喜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孩子们一道置身于大自然中,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员,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孩子们都把我当着他们的朋友,争相和我与同伴交流。这种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多重互动,激发了幼儿主动交流、表达、探索的兴趣,孩子们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三、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在合作探究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天午餐散步活动中,高超发现了地上的蚂蚁,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像被磁铁吸引一般,立即围了上去,纷纷议论:“蚂蚁要干什么?”“蚂蚁在搬运什么食物?”……一天吃副餐洗手时,孩子们看到厕所墙角的蜘蛛网,又在讨论:“蜘蛛吃不吃蚊子?”“它怎样吃到蚊子?”……该是午休或进餐的时间,孩子们却在津津乐道地研究蚂蚁和蜘蛛,怎样处理幼儿活动和作息制度的矛盾呢?我们根据《纲要》精神:“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我们不囿于严格的作息制度,对作息时间作临时调整,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支持、鼓励其他孩子都参与其中,尽兴地交流探索。每天游戏活动时间,我们都让幼儿自愿选择活动内容,幼儿可以自由地去草地、花园、种植园地观察捕捉昆虫。这种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鼓励幼儿多通道收集、扩展信息。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前,我们单纯追随幼儿兴趣,使教育活动出现了表面热闹的现象,幼儿不能深入进行探索活动,只是蜻蜓点水。实践中,我们不断反思教育行为,改变教育策论,注意把激发幼儿兴趣与鼓励幼儿参与多通道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欲望。如:在幼儿观察、捕捉蚂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记录幼儿的有关问题制作成调查表,让幼儿与家长一道收集有关图片、查阅相关资料,幼儿在调查访问、翻阅图书、查阅电脑、收看电视等多种途径中获取了大量信息。回到幼儿园,幼儿又观看蚂蚁课件,讲述蚂蚁故事,交流调查获得的信息,等等。这样,多通道的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让幼儿获取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使幼儿终身受益。

捉蚊趣事篇6

1、井底鸣蛙 井底虾蟆 黾穴鸲巢 蛙蟆胜负 埳井之蛙 蝇声蛙躁 云龙井蛙 沉灶生蛙

2、在水面上,在太阳下,小青蛙们在荷叶上蹦来蹦去,“嗖”的一声,已由这边的荷叶上蹦到那边的河对岸了,你看,有几只在那边用它们的大眼睛找害虫呢。“哦!吃掉了一只!”一只青蛙在为它的同伴鼓掌。还有几只“扑通!扑通!”地跳下了水,只见它们都向一个方向游去,远远的听见它们在说:“小宝宝出来啦!快来看呀!”

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春雨也滋润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碧绿的柳树荡漾在河边,再加上粉红色的桃树和雪白色梨树,把春天变得五颜六色。小青蛙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们醒来了,它们张开大嘴伸出舌头,把害虫当作早餐,饱饱地吃了一顿。

4、小青蛙的家在绿草丛生又有水的池塘、水沟、稻田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青蛙就开始了歌唱“呱、呱、呱”,“呱、呱、呱”先是一只、两只、三只……后来它们开始了大合唱,十分热闹。

5、青蛙吃苍蝇、蚊子、蝗虫、小飞娥等害虫,一天大约能叫120只,半年下来就能吃15000只,这是多么大工业功劳哇!就连青蛙的幼虫---蝌蚪也能消灭计多害虫哩!真不愧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的好助手呀!

6、正当白天蛙声响起是,便知道是要下雨了,等蛙声停止时,便淅沥哗啦地下起倾盆大雨,农民伯伯们望着这大雨正高兴,当害虫想吃庄稼时,青蛙想庄稼地守护神一样站出来保护它。当庄稼想喝水时,青蛙便想天使一样为庄稼带来一场雨。

7、青蛙不仅是庄稼的保护神,还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有动听的蛙声,人们就有了丰收的希望。难怪辛弃疾曾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着名诗句。也有现代诗人张志真的《悯蛙》一首:长夏原野青青黄,田间蛙类抓虫忙,祈求买卖田鸡客,莫让青蛙餐桌亡。

8、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并且用皮肤辅助。所以我们所说的青蛙是两栖动物。如果你够心思的话,就会惊奇的发现,蝌蚪长得很像小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栖类和鱼类是近缘的关系,所以蝌蚪长得如此像小鱼。

9、在交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水中进行。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变态发育动物。在水中进行繁殖是为了提高受精的机率。当然在水污染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我们走到青蛙跟前,就会看到雄蛙的鳃边有一对气囔,所以只有雄蛙才可以鸣叫。

10、青蛙会“搬家”吗?有的同学也许回答:“青蛙是动物怎么会‘搬家’呢?其实我们都知道青蛙必须在水质优良、温暖、清洁的水中才能繁衍,之所以有“搬家”现象,就可以说明当地的水环境受到了污染,青蛙必须迁移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集体“搬家”的现象。

11、河面上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了,原来是一群小蝌蚪游来了。又有一群小青蛙跳到了水里,它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电线倒映在水中,多么像五线谱啊!小蝌蚪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这里变成了一首天然的“乐章”。

12、沉灶产蛙 春蛙秋蝉 井底之蛙 臼灶生蛙 坎井之蛙 两部鼓吹 蛙鸣蝉噪

13、小青蛙可是捉虫高手,它捕食很有趣。它的眼睛对活动的昆虫最敏感。有一次,我在草丛里发现一只白色的飞蛾在绕圈飞,青蛙猛地一跳,把长长的舌头从嘴里翻出来,一卷,飞蛾就成了青蛙的美餐。

14、青蛙是名副其实的”捉虫专家“。它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物,只要它们一出来活动,青蛙就会立即抓住它们,把它吃掉。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能吃掉60多只害虫,从春季到秋季的6-7个月,一只青蛙就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可观了,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15、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和水里的孑孓,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只要一遇见害虫,青蛙的舌头就迅速翻射出口外,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它是有名的捉虫能手。

16、青蛙很喜欢躲在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乐的时候是大雨过后。每当这有一只叫,旁边的也随着叫了起来。几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之外,像一曲交响曲。

17、一只青蛙一天最少能消灭30只害虫,最多可达200只以上。如果你捕杀一只青蛙,就等于杀死一个庄稼的小卫士,也等于让几万只害虫逃之夭夭,更加放肆地伤害庄稼了。失去了青蛙这个好朋友,是多么可惜呀!没有了青蛙,谁来保护庄稼呢?

18、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庄稼的保护神“。它头上那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能让它看清庄稼的天敌,但捉虫全要靠它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它一发现食物,就会张开大嘴,不动声色地把头往那儿一伸,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粘住然后吃掉。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带有深色要纹,腹部是白色,能帮它逃脱天敌的血盆大口。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

20、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深绿色或黄绿色的衣服,露着白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扁又宽,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大眼睛,长着大嘴巴。

22、它的头尖尖的,一双大眼睛向外突出,没有脖子,身上就像披了绿色的外衣,肚皮雪白雪白的。

23、青蛙喜欢吃小昆虫,观察他捕食动作可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上的大树后面,仔细观察。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什么。忽然,一只蚊子飞过来了。只见青蛙向上一窜,舌头一伸,又落在地上。小蚊子不见了。青蛙又变成原来的样子,等待着食物来。

24、一只飞虫在荷塘上悠闲飞着,青蛙蹲在荷叶上紧紧地盯着,飞虫发现了青蛙,青蛙连忙闭上了眼睛,小飞虫以为青蛙睡着了,于是在它头上飞来飞去,突然,青蛙一蹬后腿,纵身一跃,张开大大的嘴,把飞虫一口吞掉了。

捉蚊趣事篇7

1、井底鸣蛙 井底虾蟆 黾穴鸲巢 蛙蟆胜负 埳井之蛙 蝇声蛙躁 云龙井蛙 沉灶生蛙

2、在水面上,在太阳下,小青蛙们在荷叶上蹦来蹦去,“嗖”的一声,已由这边的荷叶上蹦到那边的河对岸了,你看,有几只在那边用它们的大眼睛找害虫呢。“哦!吃掉了一只!”一只青蛙在为它的同伴鼓掌。还有几只“扑通!扑通!”地跳下了水,只见它们都向一个方向游去,远远的听见它们在说:“小宝宝出来啦!快来看呀!”

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春雨也滋润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碧绿的柳树荡漾在河边,再加上粉红色的桃树和雪白色梨树,把春天变得五颜六色。小青蛙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们醒来了,它们张开大嘴伸出舌头,把害虫当作早餐,饱饱地吃了一顿。

4、小青蛙的家在绿草丛生又有水的池塘、水沟、稻田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青蛙就开始了歌唱“呱、呱、呱”,“呱、呱、呱”先是一只、两只、三只……后来它们开始了大合唱,十分热闹。

5、青蛙吃苍蝇、蚊子、蝗虫、小飞娥等害虫,一天大约能叫120只,半年下来就能吃15000只,这是多么大工业功劳哇!就连青蛙的幼虫---蝌蚪也能消灭计多害虫哩!真不愧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的好助手呀!

6、正当白天蛙声响起是,便知道是要下雨了,等蛙声停止时,便淅沥哗啦地下起倾盆大雨,农民伯伯们望着这大雨正高兴,当害虫想吃庄稼时,青蛙想庄稼地守护神一样站出来保护它。当庄稼想喝水时,青蛙便想天使一样为庄稼带来一场雨。

7、青蛙不仅是庄稼的保护神,还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有动听的蛙声,人们就有了丰收的希望。难怪辛弃疾曾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着名诗句。也有现代诗人张志真的《悯蛙》一首:长夏原野青青黄,田间蛙类抓虫忙,祈求买卖田鸡客,莫让青蛙餐桌亡。

8、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并且用皮肤辅助。所以我们所说的青蛙是两栖动物。如果你够心思的话,就会惊奇的发现,蝌蚪长得很像小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栖类和鱼类是近缘的关系,所以蝌蚪长得如此像小鱼。

9、在交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水中进行。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变态发育动物。在水中进行繁殖是为了提高受精的机率。当然在水污染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我们走到青蛙跟前,就会看到雄蛙的鳃边有一对气囔,所以只有雄蛙才可以鸣叫。

10、青蛙会“搬家”吗?有的同学也许回答:“青蛙是动物怎么会‘搬家’呢?其实我们都知道青蛙必须在水质优良、温暖、清洁的水中才能繁衍,之所以有“搬家”现象,就可以说明当地的水环境受到了污染,青蛙必须迁移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集体“搬家”的现象。

11、河面上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了,原来是一群小蝌蚪游来了。又有一群小青蛙跳到了水里,它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电线倒映在水中,多么像五线谱啊!小蝌蚪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这里变成了一首天然的“乐章”。

12、沉灶产蛙 春蛙秋蝉 井底之蛙 臼灶生蛙 坎井之蛙 两部鼓吹 蛙鸣蝉噪

13、小青蛙可是捉虫高手,它捕食很有趣。它的眼睛对活动的昆虫最敏感。有一次,我在草丛里发现一只白色的飞蛾在绕圈飞,青蛙猛地一跳,把长长的舌头从嘴里翻出来,一卷,飞蛾就成了青蛙的美餐。

14、青蛙是名副其实的”捉虫专家“。它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物,只要它们一出来活动,青蛙就会立即抓住它们,把它吃掉。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能吃掉60多只害虫,从春季到秋季的6-7个月,一只青蛙就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可观了,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15、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和水里的孑孓,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只要一遇见害虫,青蛙的舌头就迅速翻射出口外,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它是有名的捉虫能手。

16、青蛙很喜欢躲在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乐的时候是大雨过后。每当这有一只叫,旁边的也随着叫了起来。几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之外,像一曲交响曲。

17、一只青蛙一天最少能消灭30只害虫,最多可达200只以上。如果你捕杀一只青蛙,就等于杀死一个庄稼的小卫士,也等于让几万只害虫逃之夭夭,更加放肆地伤害庄稼了。失去了青蛙这个好朋友,是多么可惜呀!没有了青蛙,谁来保护庄稼呢?

18、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庄稼的保护神“。它头上那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能让它看清庄稼的天敌,但捉虫全要靠它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它一发现食物,就会张开大嘴,不动声色地把头往那儿一伸,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粘住然后吃掉。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带有深色要纹,腹部是白色,能帮它逃脱天敌的血盆大口。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

20、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深绿色或黄绿色的衣服,露着白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扁又宽,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大眼睛,长着大嘴巴。

22、它的头尖尖的,一双大眼睛向外突出,没有脖子,身上就像披了绿色的外衣,肚皮雪白雪白的。

23、青蛙喜欢吃小昆虫,观察他捕食动作可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上的大树后面,仔细观察。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什么。忽然,一只蚊子飞过来了。只见青蛙向上一窜,舌头一伸,又落在地上。小蚊子不见了。青蛙又变成原来的样子,等待着食物来。

24、一只飞虫在荷塘上悠闲飞着,青蛙蹲在荷叶上紧紧地盯着,飞虫发现了青蛙,青蛙连忙闭上了眼睛,小飞虫以为青蛙睡着了,于是在它头上飞来飞去,突然,青蛙一蹬后腿,纵身一跃,张开大大的嘴,把飞虫一口吞掉了。

捉蚊趣事篇8

披上狼皮 躲避天敌

人类有“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但却没有写出“披着狼皮的羊”的故事,不过放眼整个动物界,却时刻上演着“披着狼皮的羊”的真变故事。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千奇百怪、伪装手段高明的动物。有一种白浆果蝇会给自己的翅膀涂上条纹,来模仿跳蛛(一种蜘蛛,白浆果蝇的天敌)的腿,这样,白浆果蝇的整体猛地一看像一只跳蛛,正是由于这种模仿,白浆果蝇躲过了跳珠的捕食。研究者曾把白浆果蝇和别的果蝇一起放在跳蛛面前,跳蛛则只是捕食别的果蝇,根本不理会白浆果蝇,跳蛛显然是把白浆果蝇当作同类了。当研究者用颜料把白浆果蝇翅膀上的条纹涂掉以后,白浆果蝇很快就被跳蛛发现而沦为其腹中餐了。

狐假虎威 阴损之极

虽然果蝇们觉得跳蛛很可怕,但跳蛛碰到蚂蚁,也会怕得要死。尽管跳蛛的个头比蚂蚁大,但蚂蚁的攻击武器更厉害,跳蛛碰到蚂蚁若不赶快躲开,死亡的肯定是跳蛛,因此,一般的跳蛛见到蚂蚁就像老鼠见了猫,撒腿就跑。跳蛛的这种惧怕心理却被它们的一种同类蚁跳蛛利用了。蚁跳蛛长得非常像蚂蚁,其他跳蛛若是遇见蚁跳蛛,二话不说,逃为上策,即使是正在孵卵的跳蛛“夫妻”也顾不上它们的孩子了,显然它们是把蚁跳蛛当作真正的蚂蚁了。蚁跳蛛生成这副模样,当然可以骗过蚂蚁的眼睛,但它们的目的竟然不是躲避蚂蚁的进攻,而是为了捕食。用自己的这副凶样吓走护卵的其他跳蛛夫妻,之后蚁跳蛛就会抱着跳蛛们的卵饱餐了,甚至吃不了还兜着走。

披上羊皮 吃喝不愁

有一种叫羊毛蚜虫的害虫,喜欢用油蜡状的“羊毛”裹住柔软的身体来保护自己。而且蚜虫一般都被蚂蚁当作“奶牛”来放牧的,如果哪只不知趣的捕食者胆敢靠近,蚂蚁就会理科冲过去狠狠地咬上几口。但草蜻蛉的幼虫却依然能够尽情享用这种羊毛蚜虫美食。它们是怎么办到的呢?当研究人员把全身光秃的草蜻蛉幼虫放入蚜虫堆之后,它第一时间就是把自己伪装起来,忙活着拔取蚜虫身上的毛,粘到自己身上。当把混在蚜虫堆里的草蜻蛉幼虫身上的“羊毛”人工摘除后,马上就有蚂蚁赶到,咬上几口,驱逐出境。人类曾编过狼披上羊皮骗过猎人,偷偷捕食羊的故事,但这只是故事,而草蜻蛉披上“羊毛”扮演羊毛蚜虫,却是真实而每天都在发生的情景。人类也不免感叹草蜻蛉幼虫的这一招可真绝,所以经常借助草蜻蛉幼虫来防治羊毛蚜虫。

混住羊群 进退自如

草蚊子的幼虫身体很柔嫩,必须寻找危险小的地方作它的栖身之所。哪里危险最小呢?草蚊子思考的结果是,呆在蚜虫堆里,周围全是美味,不愁吃喝,而且蚜虫还可以掩护自己。草蚊子幼虫的天敌是草蜻蛉幼虫,草蜻蛉幼虫既捕食蚜虫,也捕食草蚊子幼虫,饥饿的草蜻蛉幼虫有大量的蚜虫可吃时,就不会注意到草蚊子幼虫,而吃厌了蚜虫的草蜻蛉幼虫要想换换口味,则需要花大力气把一只只蚜虫甩到一边去,才能暴露出草蚊子幼虫那柔嫩的身体。而一般情况下、在草蜻蛉幼虫驱逐蚜虫的时候,草蚊子幼虫早已发现敌情,逃之夭夭了,因此草蜻蛉幼虫要想吃到草蚊子幼虫是很难的。“羊群”不但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避开天敌的“围墙”,以及充分的逃跑时间,可见,草蚊子幼虫用“羊群”掩护自己的这一招妙计多么有效!

整容潜伏 手段用尽

上一篇:观察日记小狗范文 下一篇:又是一年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