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吟范文

时间:2023-11-20 04:24:24

梁园吟篇1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据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头戴峨冠、满腔忧愤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行吟在武汉东湖一带;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题诗;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新近,为了迎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的到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楚大夫屈原,“东湖游船”组织了一次画舫上再现“屈原行吟”的活动――身着锦袍,手拿竹简的“屈原”站立于“东湖游船”雕梁画凤的画舫船头吟诗作赋,沿着沙湖水路巡游了行吟阁、沧浪亭、橘颂亭、屈原纪念馆……众多“屈原文化”的建筑和相关景点,让游客们“穿越”到了古代。

船行东湖,再现“屈原”巡游

现在,无论是武汉本地还是外地的游客,均选择乘坐“东湖游船”开始“东湖”游览的行程。首先,游客们乘船欣赏完“东方威尼斯”楚河汉街的水上风情,再驶入据称为亚洲最大城中湖的“东湖”看海,眺望绵延、广阔、优雅、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最美“武汉天际线”。

“东湖游船”一直注意挖掘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打造、拓展旅游文化的新亮点和旅游产品的新模式。船上导游介绍;“东湖”行吟阁上的阁名取自《楚辞・渔父》:“屈原流放,遨于江潭,行吟泽畔”。行吟阁的正南方伫立着一尊白色的屈原塑像,屈原站在1米多高的大理石基座上,峨冠博带,翘首昂视。借“端午”到来之机,“东湖游船”在“楚河汉街”中心码头策划、举办了“屈原行吟”的文化互动式活动,该项文化活动还邀请了来自中国专业旅游媒体联盟单位成员、专业摄影家和许多热爱楚大夫屈原的游客,伴随着《离骚》中所描写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着古代服饰的“屈原”,乘坐张灯结彩,装饰古朴的画舫经过45分钟的水上“行吟”游赏,游船抵达了“东湖”磨山梅园码头。有来自“武钢”的一位游客感叹地对记者说:“今天,我们能够与世人仰慕已久的‘屈原’一起‘行吟’沙湖和东湖,内心中对楚大夫屈原油然而生了一种崇高、敬仰之情。”

触摸历史,感悟东湖之魂

“旅发投东湖游船”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将在“端午”节期间,推出“触摸‘楚文化’灵魂,重温‘屈大夫’精神”的文化互动游系列活动:首先,游客游览武汉地标、中国最具建设特色的“楚河汉街”――这儿是世界上最长的滨水商业步行街、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然后,再乘坐“东湖游船”开启再现“屈原行吟”文化之旅――船头立着头戴峨冠,身着宽袍,腰系阔带的“屈原”吟诗作赋。

据称,屈原对武汉“东湖”可谓“天长地久无尽时,此爱绵绵无绝期”,他来此地所写的“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过夏首而西浮西兮,顾龙门而不见。采鄂渚而返顾兮,挨秋冬之绪风。登大坟以望远兮,聊以舒吾忧心”的诗句,对“东湖”钟爱之情溢于诗句的字里行间。

船上的导游介绍:“东湖”33平方公里的水域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城中湖,其间散落着120多个岛渚,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绵延,34座山峰环湖林立,10000余亩山林辽阔葱郁。“屈原行吟”文化游活动期间,游客们乘坐“东湖游船”除了能够与“屈原”水中相伴相行,在轻松、优雅的古乐声中,在《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吟诵声中……观赏包粽子、投粽子等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习俗的展示,从中感受深厚的“荆楚文化”以及“屈原文化”底蕴。

同时,游客们还可以一路上观赏到诸多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景点――落霞点缀的“长天楼”;高洁素雅的“碧潭观鱼”;鬼斧神工的“老鼠尾”;主席之爱的“梅岭一号”;人文之处的“武大凌波门”;魔力奇妙的“乌石”;八里磨山的“园中园”……其外,游客们还能够看到中科院水生所、电影乐园、汉秀剧场、放鹰台……还要穿过许多风格、样式各异的桥梁――双湖桥、烟霞桥、歌笛桥、云中桥、放鹰桥、沙湖大桥。除了日游,夜游景色更是吸人眼球,夜幕下灯火阑珊的“汉街”倒影播撒在摇曳的“沙河”水面上,制造出了一个炫目神秘、华丽斑斓的美丽奇幻世界。“东湖”的秀山丽水浸润、丰满了“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又为“东湖”增添了耀人的光辉。

梁园吟篇2

渐入梁园问水程。霁日满江寒浪静,春风绕郭白蘋生。

虎丘野寺吴中少,谁伴吟诗月里行。

州城全是故吴宫,香径难寻古藓中。云水计程千里远,

轩车送别九衢空。鹤声高下听无尽,潮色朝昏望不同。

梁园吟篇3

关键词:康美课程;探索实施;润泽生命

学校地处重庆两江新区公租房,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名称为康庄美地小学,自2012年学校建成之处,就把“康・美”作为核心文化。几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康美课程的建设,现在我们认为,康美校本课程是指以“每月一事”为主题六学年循序渐进的德育课程;以“低段读写绘、高段整本书共读”为整体的儿童阶梯阅读课程;以培养学生爱好、练就特长的艺体课程和以培养科学素养、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下面介绍课程建设中有亮点的几个地方。

一、德育课程之:新生入学“点灯仪式”

按手印、签姓名、拍入学照、点蜡烛、走迷宫……每到一年级新生入学之时,学校都精心准备,为学生、家长举办别样的入学庆典。

为让每一个踏入康美园的孩子有个崭新的开始,学校赠送给孩子们一件印有康庄美地小学校徽的T恤衫和一个写绘本;让孩子们进入校门就走大红地毯;让他们在“今天我上一年级啦!”的背景墙面前拍入学的第一张照片;让他们到主席台签名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点灯仪式正式开始时,学校校长带领行政团队点亮全体一年级教师手中的明灯,老师们手捧象征传递希望的明灯伴随音乐《向着明亮那方》,为孩子和家长表演诗朗诵《教师之歌》。随着最激动的时刻到来,孩子们在校长的带领下,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手捧着蜡烛漫步在“KM”(康美)乐园里,感受入学的神圣时刻。

点灯仪式之后,孩子们回到自己教室进行“亲子话语”活动。最后,孩子们在爸爸妈妈写有祝福语的绘本上按下自己的手掌印,寓意许下了勤奋阅读、快乐学习的愿望和诺言。

二、德育课程之:一年级入学课程

每学年开学第一周,为缓解一年级新生的畏学情绪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举行为期一周的“以儿童课程为核心”的入学课程。入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实施。一是儿童课程,用学生喜欢的童谣、儿童诗、绘本、电影等形式润泽一年级刚入学新同学的心灵,用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内在魅力感染学生,改掉过去的说教和灌输方式。二是规则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就餐、如厕、整理、队列、听课、午休和文明7个规则作为一年级小孩应该掌握并遵循的规则。

1.用儿童课程润泽孩子幼小的心灵

儿童课程主要集中在上午第一、二节课进行实施,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完成。如写绘作业《画画最棒的自己》,通过一周的学习生活,孩子明白了怎么做才是对的,什么样的自己才是老师、同学欢迎的孩子。

2.规则教育,激励学生迈向小学学习生活

规则教育课程主要安排在午间和下午进行,由当堂课教师负责实施、班主任老师全程参与,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每班老师第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就及时对学生进行就餐习惯的教育和训练,让小孩在校的第一顿午餐吃得开心,吃得安静。体育老师对小朋友进行队列训练,要求做到“静、齐、快”,并反复组织学生从走出座位、排好队走出教室,然后成集合队形进行训练。

开学一周的第五天,每个班都举行暮省仪式,老师们和孩子们一道总结一周的生活,表扬典型,每个孩子都得到规则卡,意味着向下周的正式学习出发。

实施“入学课程”后,公租房的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上卫生间没乱解手的情况了,而是主动冲洗;就餐时同学们很讲秩序,不再是入学前的“漏”嘴巴了;听课时睁大了天真的双眼,渴望着知识的到来。

三、阅读课程之吟诵课程:语文教学的艺术之旅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吟诵,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方式,区域内外却缺乏系统研究和实施。2015年春期,由黄维老师领衔的“吟诵工作坊”成员,一边加强自我学习,一边准备专题培训,于3月、4月、5月开展了“吟诵与语文教学”系列专题研讨活动。为进一步实施吟诵课程,吟诵工作坊在新学期之处编印了吟诵校本教材《康美吟诵》。

四、艺体课程之龙舞课程:本土文化在校园传承

龙舞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本土地域文化,以让学生学习龙的文化,实践舞龙的技艺,体验龙的力量,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目的而开发实施的一门校本课程。

2012年秋期学校新进一名体育老师田野,他来自铜梁,小学时期就学过舞龙。恰逢学校开展课辅课程选题工作,他主动提出开设龙舞课程。在2013年12月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龙舞作为压轴节目,给来自教育局、社会各界及家长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2014―2015学年中,学校先后派出体育老师和部分班主任到铜梁、深圳学习舞龙技术动作,加强师资建设,充实龙舞课程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开展龙舞课程,2015年秋期成立了“龙舞工作坊”,专门负责龙舞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龙舞课程已经进入班级课表,由专职教师担任教学。

梁园吟篇4

旷望延驻目,飘摇散疏襟。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石榞遍天下,水陆兼浮沈。

自我登陇首,十年经碧岑。剑门来巫峡,薄倚浩至今。

故园暗戎马,骨肉失追寻。时危无消息,老去多归心。

梁园吟篇5

春秋时魏惠王建都大梁开封,他鼓励黎民百姓垦田种植,并大兴水利,修凿鸿沟,灌溉良田,营建宫殿园囿,使之成为中原著名都会,在当时确实为魏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兴建水利旷世稀有,成千上万的民工开挖河道的场面恍然如昨,鸿沟即成,水波荡漾,杨柳夹岸,舟船逐浪,魏惠王真可谓作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政绩。可是到了秦灭魏时,开挖的沟渠,就成了秦军用以灌城的工具,使城内百姓生灵涂炭,魏都变成了一片废墟。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开封建立了北宋王朝,开封便成为“富丽天下无,人口逾百万”的世界一流大都市,形成了北方水城的奇美风貌。城中河流密布,连接连巷,舟楫往来,欸乃声声。城中四条水系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分东西南北四方分流,汴河作为重要的运输通道衔接南北,是开封的交通经济的大动脉。对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形象地描绘。有水的城市才会有韵致和灵性,城市有水才会感到风光秀丽,风光无限。六十年前,解放大军攻克开封,古都热泪如注,喜庆得救,从此古都汴梁,翻开了新的一页,三河五湖纵横交错,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另据官方消息,开封市“十一五规划”期间,包公湖至龙亭湖的河道也已经开始拆迁,不久的将来,城内城外则是五湖四河织成的古都汴京新水系图,游船如梭渡客去,杨柳夹岸笙歌来,新世纪北方水城将会更加耀眼夺目。

开封不但水美,古迹胜景也遍布全市,龙亭巍巍壮观,显现着皇帝的威严;铁塔玲珑秀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大相国寺一佛千手,皇家祭拜之地,如今虔诚的黎民百姓如织,祈求神灵佛祖的保佑;州桥仍是故名,却非旧物,往来人如织,时光不会倒流;包公刚正不阿,往事逾千年,何须回首?唤今日之人民公仆,以古为镜,廉洁从政,造福黎民;看潘杨二湖,清浊分明,人心似水,自然倾向清流。

开封也是人杰地灵的城市,有很多伟大诗人学者在这里行吟,李清照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美好的时光,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曾在这里留下不朽的文字,其中李白的梁园吟更是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梁园吟篇6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梁园吟篇7

当露珠映出第一抹霞彩,

您的身影,

已出现在教室的门口;

深夜,

当山谷中停息了最后一声鸟鸣,

您的身影,

还伴随着淡淡的灯光。

三尺讲台,

挥洒出您人生的全部激情;

细长的粉笔是船桨,

优美的手势是航标,

慈祥的面庞是前进的马达,

孩子们在爱的阳光沐浴下,

羽翼渐渐丰满,

试着飞向蓝天!

是您的汗水和辛劳,

换来了满园的芬芳;

是您 的无私和奉献,

谱写了新的篇章。

您乐于当园丁,

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

您甘于当明灯,

为黑暗中迷途的人们指明方向;

就像一支蜡烛,

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

啊,教师!

清苦中显示出您的清高,

平凡中孕育着您的伟大。

有一支歌永远为您吟唱,

永远为您祝福!

“似园丁,汗水浇水桃李蕊;

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

梁园吟篇8

开州十二景屹立在开州城北部,十二景中的宿云亭、隐月岫、流杯渠、琵琶台、盘石磴、葫芦泽、绣衣石、瓶泉井、桃坞、茶岭、竹岩等十一景都在盛山之上,只有梅溪蜿蜒流淌于山脚。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考功员外郎韦处厚被贬开州刺史,居开州三载,闲来游吟于盛山,寄情于山水,托志于云月,吟咏出盛山十二景诗,白居易、张籍等文人墨客为之动情笔和,后联成大卷,韩愈为之序。由此,历代相传,开州区“盛山十二景”随韦处厚、张籍等“十二景”诗而名声远扬。

盛山十二景:

1986年辟盛山公园,在建设刘帅纪念馆、大觉寺、艺术长廊、岩观音的同时,根据韦公盛山十二景诗寓意陆续新建盛山十二景。游人行至松林坡,歇足于长近1000米、宽7至8米、青石龙柱支撑的艺术长廊,品评那仿古逼真、亭阁台榭、雕梁画栋的通幽楼廊。长廊中仿清三层亭,气势恢弘,迎来八仙祥云缭绕,众仙俯视通幽,依次得阴阳八卦其位,如磐石金钢,示游人出入八卦迷宫。你若记得自己的生辰属象,可到十二生肖去寻找自我。游人称长廊似龙,透过首尾看方亭棱角,腾龙源于凤凰头,脉落刘伯承元帅纪念馆。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防溺水黑板报范文 下一篇:艾青现代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