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她范文

时间:2023-10-29 23:42:26

我生命中的她篇1

是第八次课程改革让我认识了晓蕾,那时我在陈家门小学,而她是来检查课改的专家。“闲花淡淡春”是晓蕾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她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温温婉婉,娇巧灵秀,就如江南的水一般深情、含蓄、细腻,古城深厚的文化气韵让她身上透着浓浓的书香味和专业感。

我从没想过我们还会有亲密接触的缘分。08年晓蕾来到江滨实验小学做校长,此时我是党支部书记,从此我们成为“革命伴侣”,在工作中相依相伴。时间让我对她有了更深的解读,她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有着不一般的“气定神闲”。

晓蕾的“气定神闲”中多了一份“闲思”。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晓蕾正是在“偷得浮生半日闲”中,放缓了教育的脚步,静心思考教育的意义何在,生命教育的真谛何在?她把江滨校园北边那座废弃的小院落,修葺一新,定名为“闲院”。从此“闲院”成了一个教育思想可以碰撞的地方;一个独立思考,生发灵感,产生智慧的地方。由“闲院”到“江花校报”“江花教学节”“江花班主任节”“江花讲堂”……一个个平台由这里搭建,一朵朵“江花”盛开如火。“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这就是她闲暇时生出的智慧。

晓蕾的“气定神闲”中多了一份静。因为静以致远,让你从她的静思中觉出了书中味,仿佛静谷幽兰,让你懂得心静理自明。当“忙碌、盲目、茫然”已经构成了一幅生活现状图画,大多数人生活在浮躁功利的现实社会中。晓蕾却能静下心来思考江滨实小十年的“消防教育特色”如何传承?这一特色与学校的“足球”传统项目有什么联系?综合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等等特色项目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就这样在回顾中她带着老师们重温办学历程,追忆教育往事,分析发展优劣,畅想学校前景。一路追寻,一路反思,在交流与碰撞中,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学校的所有特色项目都指向“生命”二字,指向个体生命的存在和状态,指向个体生命的质量和高度。以“向上”为内核的“生命教育”孕育而生并从此在江滨校园中蓬勃展开。那就是:让生命存在――自救自护,珍爱生命;让生命蓬勃――阳光运动,舒展生命;让生命光彩――笔墨书香,润泽生命;让生命丰厚――感恩自然,悦纳生命。

晓蕾的“气定神闲”更是一种沉得住气。她沉得住气是因为历练后,人生有了丰富的内涵;她沉得住气是因为她知道她的爱在哪里,未来她要做什么;她沉得住气是因为她的骨子里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她沉得住气是因为她懂得生命教育需要恒心和耐心,而这份恒心和耐心就是“沉得住气”。因为沉得住气,她从不苛责教师,而是身到课堂,逐渐让课堂从“常态”走向“情趣”;因为沉得住气,她从不埋怨学生,坚守“尊重、教化、润泽”,将《小学生生命成长手册》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考评相结合,从生命成长的角度设置了“生命芽”“生命叶”“生命花”的奖章,耐心地等待学生悄然成长为一棵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量的大树;因为沉得住气,她从不放弃她的管理团队在专业上的引领,一起倾听教师的发展需求,搭建教师的发展平台;让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生命有了规划和追求,四年来江滨实验小学市区骨干教师递增速度快,由原先19人增至39人,其中大市级骨干教师8名。正因为沉得住气,她自然而然就在浮躁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学校也捷报频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美誉度更是日渐提升。说实话,我最佩服的就是她的这份这沉得住气。

人的智慧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感悟,二是反思,而后者孕育大智慧。晓蕾的“气定神闲”正源于她的自信与智慧,因为自信、智慧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孔子说修养的最高境界“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指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也就是说一个人能不断反思自己,坚持如斯,就能积淀一个人智慧的分量。这本书的编著过程其实就是晓蕾对学校生命教育三年路程的一个系统的反思,也是她引领着所有教师及时记录教育教学痕迹,对自己这段生命历程进行一次积极的反思与再思考。从这本书中我们聆听到了她的教育理想,看到了她行走校园的美丽;聆听到了她的管理智慧,看到了生命与生命在校园内外的往来;同样,我们也聆听到了教师们对生命的理解,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更聆听到了孩子们生命的私语,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喜悦……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境界,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的一条捷径。教育者对自己的反思也必将影响着每一个被教育者。我相信在这一反思的基础上,只有记录自己曾做过的,才会有新的成长。也唯有如此,江滨实小的生命教育之路才会走得更加坚实,每一个生命也必将因充满个性而光彩四溢!

晓蕾和我,生命的往来,而我受益颇多。生命往来的又何止我和她呢?我们俩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育因生命的往来而精彩,生命因往来而丰富!

我生命中的她篇2

我在幼儿园的门厅见到这个小女孩时,她正被妈妈抱着,当看到我时,她就把头脸埋进了妈妈的怀里。刚开始,她悄悄地露出一只眼睛,好奇地观察我这个陌生人。又过了一会儿,她开始扭过头来观察我,最后,她开始直起身体正面地观察我。观察结束后,她把注意力放回到妈妈的身上,不断亲吻着妈妈的颈项,双手捧着妈妈的脸,表达着对妈妈的爱。她的生命是何等的柔软和全然的开放,尽管她让妈妈帮她挡了一阵子。

她的爸爸对我说:“过去我对孩子是理性的,现在我完全改变了,现在我开始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是爱和自由。改变之后,有天女儿对我说‘爸爸,你不是个坏人!’我太震惊了……”这位爸爸看上去明朗而斯文,过去,他可能总是按社会的需求要求自己的孩子,按一个社会化的,规范化的公民行为约束她。

离开这家人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两岁的孩子是不具备通过形象来识别“好人”或是“坏人”的经验的,而“坏人”的复杂心理和社会性思维,她更不可能明白。但究竟是什么,让小女孩高度概括并做出了“爸爸不是一个坏人”的判断呢?

生命的智慧可以透过身体来完成,感觉帮助孩子整合和思考。由于婴儿是从生命中走出来的,天然带着生命的特质,在成长过程中,必将把生命转化成一个可触摸,可应对外在物化世界的“自我”。但是,在她尚未完成这个过程的历程中,她依然会依靠生命本身来判断她之外的事物。生命给了她一个分界线,这个分界线的一边是爱的、柔软的、温暖的、喜悦的、流动的,另一边是冰冷的、可触摸的、分离的,这大概是儿童最早分辨世界的方式,当她爸爸回归到生命中的时候,她使用了一个社会化的语言:爸爸不是个坏人。实际上,她想说的是:爸爸开始有生命了。

一个正常人的世界应该是以生命的状态面对自身生命之外的世界。当我们面对自身生命之外的生命时,我们就使用生命的方式;当我们面对无生命的事物时,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理性和头脑。一个完全被拉离生命本身的人,是无法以生命的方式面对孩子的。

我生命中的她篇3

井水虽甜,但视野难免狭隘;泉水虽清,但难免踯躅于自己曾经走过的痕迹;而湖水虽静,却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壮阔;海水虽静,却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

生活是一方大的水池,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我们都是其中的一滴。

桑兰,一个听到就会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在奥运会上,看到别的伙伴硕果累累,她悄悄拭去了眼角细碎的泪水。她再也无法站在领奖台上去感受那韶华极盛的光环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病床,黑色的记忆。她再也无法去做岁月的拾荒者,去拾起那遗失的美好了。她一个人,缓慢慎重的走在着无情的世间,如同穿越过无尽昼夜。她沉睡着。

终于有一天,遥远的梦唤醒了她对未来的憧憬。她不愿只做一只睡狮了,她说她要雄起。生命是未来的帆,从此,桑兰把她所有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注入了生命这张帆,生命从此充满了无限绚丽的夏日风。

现在,我们在电视上还经常看到桑兰那绽放的微笑,饱含了生命热度的微笑。

我想对于桑兰来说,日子是生命的沙漏,每一天都是里面的一粒沙,而那些痛苦和不美好只是里面的一小粒沙,小到可以让她忽略不计,去享受快乐,享受生命,享受这个奇迹。

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真是恰如其分。我们每一天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的可能,可我们就在这危险面前一天天走了过来,并且过的充实而愉快,这怎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又怎能不将自己一百度的炽热投入到生命当中去?前些日子,学校里举办了一个歌唱比赛。在我看来,歌唱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她的准备是孕育生命,她的上台伊始是声明诞生,她的表演是生命发展,她的结束亦是生命的谢幕。各个班都在积极的准备着,我们班也不例外。在准备阶段,我深刻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我想这不仅仅是同学们对唱歌比赛这个生命的热情,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热情。在这时间就是金钱的中考备战中,同学们并不仅仅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令人疲惫的题海之中,亦将她投入到了比赛中去,声明从而变的色彩斑斓。当我们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时,每个人都在欢呼雀跃,这时,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两钟生命的温度,因为这两种生命早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又一次的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生命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它们就像坚冰一样,岿然不动。而唯一战胜它们的方法就是用自己对生命的热情去融化它们,用生命的温度打造一个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温室”。

我生命中的她篇4

我经常问自己,平凡如何成其伟大?短暂能否获得永恒?所以,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璀璨而永恒地绽放。

这些天,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名字——王瑛,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公仆,一名平凡的柔弱女子,但她铁肩担道义,柔情写大爱,点燃年轻而短暂的生命,深情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她的生命之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是那样的绚烂多彩。

说实话,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在王瑛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中,她选择了朴实、吃苦和感恩,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片美丽的巴山红叶,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血染巴山。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眺望到生命永恒的希望之光。

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起点,人们在选择时,有多少人愿意到落后、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不会忘记,二十七年前,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年轻的瑛子满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深情,离乡背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巴中这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扎根山区,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足迹遍布巴中的山山水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这片沉甸甸的土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巴中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忘记,王瑛在任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期间,是有名的“铁娘子”,坚持有案必查,查就查个水落石出,办就办个铁钉钉木。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她始终坚守党纪红线,忠诚维护人民利益,顶压力,办大案,利剑出鞘、执纪如山,一些违纪干部先后被她无情“拉下马”。同时,她又柔情似水,被她无情“拉下马”的干部是她心中始终“放不下”的牵挂,公安干警柳昆从受处分的“问题干部”蜕变为“优秀驻村干部”,从对王瑛的怨恨到对她的真切怀念,应证了王瑛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可能得罪过很多人,但是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在王瑛心中,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干部的真心爱护重于一切。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会忘记,从*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到*年11月27日离开人世,在这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拼尽生命最后一滴血,坚守着一句誓言:“不能就这样倒下,要倒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在面临生死考验时,谁愿意拿生命与工作赛跑,那不是玩命吗?但一个貌似柔弱的女子做到了常人不敢做、不愿做的选择,把生命的最后一滴汗水洒在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第一线,把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纪检监察事业,这是一个用生命践行的誓言!这是一首凝重而悲壮的战歌!这是一段灿烂而永恒的生命!

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地的群众不会忘记,在大家和小家、群众与亲属的选择中,她放弃了后者,把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她自己的幸福。城里的背二哥住进了新家,南江县水泥厂扭亏为盈,大学生黄霞学业有成,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灾后重建顺利推进,还有一座座连心桥横跨山间……如果王瑛泉下有知,这些好消息就是对她的最好告慰!她常说,群众信任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她认定自己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要怀感恩之念,做感恩之事。就在病情持续恶化,不断加重之时,她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困难群众和那些未办理完的琐碎公务。当她绽放出生命最绚丽的色彩后飘然而去,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自发地为她送行。在群众心中,她早已是最亲的人!而她生命快到尽头,才想起对家人的愧疚,一时之间百感交集。身患癌症的老母亲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揪心之痛,两行浊泪颤颤而下,丈夫过早的鬓染秋霜,儿子泣不成声地呼唤妈妈,这个家多么需要欢乐和阳光啊!

我生命中的她篇5

一般人看沙漠,都是荒芜大漠,飞沙走石似地呼号咆哮式的。三毛却刚好相反,她看沙漠是千般妩媚万般温柔。不仅因为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看沙漠,还源于她对这片热土诚挚的爱。而三毛在这些以自述性口吻记录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她用质朴的语言表现对真善美的呼唤,同时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引发人们对生存的思考。

我们在生活中真善美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真,即规律性;善,即目的性;美,则是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三毛便遵循着这一规律,在寻求生命的脉动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创造,成就了沙漠中独具魅力的奇女子。在她的作品中,大漠图景,风土人情,处处体现着美。透过美,也表现着生活中的真与善。

纵观三毛的一生:移民的身份,使她从小敏感善察;少年时的心理疾病,又使她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奉行着自己的价值观;成年后踏遍千山万水、不断追寻自由梦的经历,更使她成了“精神流浪者”的代名词。她是家庭和社会的“叛逆者”,她拥有自觉的生命意识,不愿苟且于庸碌的凡人生活,而是怀着对命运虔诚的感悟自觉地去远方“流浪”。她的边缘人身份,决定了她充满传奇的人生,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而创作的独特视角,又使她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品格。

面对贫瘠的撒哈拉,三毛说“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在这里三毛个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三毛热爱这撒哈拉土地上的一切:结婚纪念物的骆驼头骨,铺在床上的费尽心思得来的花毯子,原始古老的风俗习惯,在撒哈拉上生活的朴质人民,都是真善美世界活生生的载体。三毛在沙漠里的生活,都用她如花的妙笔一一记录了下来,真实而自然,浪漫优美而善良,成为了一部追求真善美的教科书。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凝聚在她本人和她的文字里,有了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三毛秉着一颗善良的心面对世界,她认为世界也是善意的。三毛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笔下人性的美显现着它的光辉。三毛对世界真诚,世界对三毛也是真诚的。在撒哈拉里三毛度过了最放松最浪漫的时光,她把整颗心交给了大漠,大漠也回报她以美妙和充满情趣的生活。三毛照自己的本心去生活,没有顾忌世俗的一切牵绊,所以活出了真我。

三毛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创作。“我执”的创作心态、亦真亦幻的文本呈现,真诚自然的叙述语言,都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三毛式风格。三毛谈不上是大家,但她的创作流淌着处子般的真诚,洋溢着一个平凡女人对理想人生境界不平凡的追求。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她的文字平添了一份现实生活的浪漫。她的作品视角独特,行文洒脱,自有一番别样的美在其中。

这便是三毛身体力行的自自然然、实实在在,凝聚着真善美的人生。

三毛遵循着最简单地生活箴言:热爱生命。她说:“不要说人,能看见一棵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们都会触动我的心灵。”(三毛《哭泣的骆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30)三毛对生命的热爱如斯。

生命,在一个人身上凝聚、流动和迸放,也以时间长度表现为生涯过程,并通过人的言行思想体现出其丰富的内蕴--或璀璨辉煌如玉如日,或暗淡冷寂如夜如冬,或滋润飘逸如雨如云,或滋长丰硕如禾如树……实质是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的抗衡。所以,生命的意义,就是求索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发展、自我在世界上的发挥。( 孙锦《凡尘追梦人——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J].安徽文学 ,2009(12):11)

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了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合适安顿下三毛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了它的怀抱,这是何等的包容并蓄,像母亲宽广的怀抱等着漂游不定的赤子归来。也只有在广袤的大漠中,三毛才会似艳红般绽放,只有沙漠的热度和噪砺才能让她显得饱满与奔突。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还有生命的张力与生存的热情。

三毛的父亲陈先生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作家司马中原对三毛及其作品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是这样说的: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我生命中的她篇6

“三天的光明”在我们看来非常的短暂,但对于多少人来说确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一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她却以不懈努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这是多么“震”人的一件事啊!

故事讲的是海伦·凯勒因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借助于她的老师莎莉文小组的帮助,海伦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一心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这里,海伦不但没有悲观地看待世界,反而和健全的女孩子们交上了朋友。老师们也不断帮助她,把课本印成凹字版,方便海伦理解。在课后,莎莉文老师也帮着海伦一学习。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不知费尽了多少心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

也许,讲到这里,大家都潸然泪下,被海伦的故事所打动吧。是的,海伦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克服困难。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人,竟然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悲观,不放弃,不抱怨,最终成功了!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人,比我们多付出了几倍的汗水,却领先了我们这群“聪明鸟”……难道,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们这些健全的人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有快乐的世界里,而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度过的人,却克服了先天不足的毛病,她说“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无事无补”,“笨鸟先飞”,最终,成功降临到了她的手中。我们呢,尽管身体健全,却不知天高地厚,游手好闲,真是没有经历过痛苦,不知……唉!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岂不是太渺小了?

“忘我就是快乐,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就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是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海伦·凯勒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们一起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是的,让我们像海伦·凯勒那样学会感恩,走出困境,迎接挑战,对未来的世界怀着美好的希望与憧憬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二

读完这本书,我竟会不禁怀疑,这书是否出自一名正常人之手?因为,她那生动的描写,是那么细腻;那么富有生机。她那对世界的感知,不禁使我们忘记她是一个盲、哑、聋的女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内容,时常使我心头温暖,不同于其它的名著,读起来使人黯然泪下。虽然当我们读到,她只拥有了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就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听力时为她感到同情,但是,当再看到她遇上了许多好心人时,不禁在心底为她祝福。这也足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的。

全书从海伦得病而失去听力、视力后,被沙利文老师逐渐从黑暗带到了光明,从无知走向了成熟开始,将海伦一生的经历展现给了大家。

读完这本书,海伦那坚强、乐观的形象,依然能在我眼前清晰显现。在她书中描写的一切,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残疾人几乎不可能。可她却证明给了我们看。也不难想象这背后有多么的艰辛,如:沙利文老师为了让小海伦了解水,只有把她带到水龙头旁,让她用那稚嫩的手去感觉。在冰冻三尺的严冬里,这样反复的训练,怎能不让人心痛?也就是从小的锻练,使海伦拥有了一颗坚强的心,也让她收获了哈佛的通知书。

海伦的一生也证明了我们课本中的一个道理:海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珍爱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不因为生来的残缺而碌碌终生,反而成了她生活动力,让这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不断延伸这生命的价值。就如一位先哲所说:“生命中可能会括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在本书中的结尾中,作者也向人们发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不,应该是许多人的心愿。那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残疾人渴望光明,那我们呢?我们拥有更多上天的照顾。但可悲的是,我们却没将生命发挥极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把握今天,从今天开始,延伸我们生命的价值,既使头发渐白,我们的心也要依旧有活力,人活着,不应该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更应追求生命的光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三

暑假里,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就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导致双目失明,成了一个聋哑人,真是太可怜了。她经常想,如果能给她三天的光明,使她能和正常人一样,她将干什么。做为一个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海伦也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的面对生活,勇敢的迎接挑战。最终,她成功了,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那是我们多少孩子向往的学校呀。海伦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在他成年后能失明几天,聋上几天,那他们会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因为只有在患病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健康的可贵,才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我也尝试着闭上眼睛,去感受一下海伦的生活。没有光明,没有声音,也没法用言语表达,只能依靠手来触摸,真是太可怕了。而海伦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更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更加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我做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爸爸妈妈视为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公主"。我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聪明的头脑,可以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看清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我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是海伦.凯勒多么向往的呀.可我却没有更好地珍惜,不认真学习,不好好观察,在生活和学习中,稍遇到点困难就会退缩、抱怨,感觉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是被父母逼着做的。唉,真是太惭愧了。一位失明,而且又聋又哑的人都能做到这么好,何况我们健全的孩子呢。我一定要学习海伦那种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好好学习,学会自强自力,决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四

在数万残疾人中,有一个传奇人物。也许她在未努力之前并不传奇,在数万残疾人中她普通得在普通不过了。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土斯坎比亚小城, 19个月时由于急性脑充血而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且变成了哑巴。没错,她就是海伦.凯勒。

她才 2岁不到就失去了欣赏最美的器官,这对谁都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是一个打击。在她模糊的记忆里好像有这么一段,她的父母曾不停的跟她请家庭教师。然而,她却对这些老师非常暴燥,以及各个老师都无法教下去。

终于,有个叫沙利文的老师来到她身边。起初,她对这位老师也非常暴躁,无理而沙利文老师却总微笑面对。海伦第一个学会的单词是 “water”,学这个单词的时候,沙利文就在她的身边,沙利文,借助了海伦的感官让她触摸到了水,她看上去是多么的快乐。当然,海伦学会了。同时,她感觉到了世界的美好。

后来她又学会了许多单词,如“doll”、“dog”,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国孩子都很轻易学会的单词,可是在她而言,已经是很难很难的了。或许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听不见看不到的感受,可我能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能说出某个单词,即使是现在的“一”,也是那么的难。

最后他成功了。

她常常把自己想象在一个飘满花瓣的玫瑰园中,她放弃一切杂念,她经常这样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样不浪费每一天。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珍惜生命。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想得到这个世界所有的知识。第二天,我想得到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真心,就如同沙利文一样。第三天,我想看到孕育我的生命,比如:父母,老师,朋友。

朋友们,让我们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充实的过完我们的人生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五

当我读完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后,内心深处对海伦的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一生。因为小时候她生了一场重病,之后成了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悲观退缩,而是乐观向上的、不屈不饶的生活下来,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生没有笔直的路,海伦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生活道路到处充满坎坷,她虽然没有常人一样的听力、视力和说话能力,但她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拼命劲,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爬起来,没有一丝抱怨。海伦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努力、努力、再努力。她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是那么的如饥似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永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正视生活,持之以恒地练习说话。她的这一生并不是不幸的,因为许多热心的朋友一直帮助她,鼓励着她,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俗话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好学校。海伦。凯勒正是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经历了风雨,见到了美丽的彩虹。

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意志是磨炼出来的。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付出作文/百倍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了自己手中的鲜花,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人。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使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说话能力,一生都需要别人来照顾,然而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动的他却十分乐观,在逆境中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写出了著名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如霍金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这句话一直鼓舞着他前进。

谈迁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他第一次写的《国榷》原稿被盗,下落不明,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没想到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重新撰写,此时他已重病在身了。这本《国榷》字字都包含着谈迁的艰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个事例不就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是不可能公平的,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创造奇迹。在学习上,我们要把这些强者作为榜样。平日当我遇到小小的难题时,我想都不想就叫妈妈来教,大家不应该学我,遇到困难应该自己想办法克服,这样才不会养成依赖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敢于正视困难,面对挫折不畏惧,一起做个顽强的小斗士!本领是从困难中学会的。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心得范文800字

我生命中的她篇7

以前,我认为生命的存在并没有太多意义。生命的存在,无非就是消耗了我们永不能再生的宝贵资源。同时,生命中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痛苦与磨难,生命,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无数苦痛的。

后来,德雷莎修女的一生改变了我的看法。德雷莎修女出生在爱尔兰,她义无反顾的投身爱心事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诊所、学校。她日夜守护在垂死者身旁,给以他们关怀。她不慕荣华,以助人为己任,最终成就了一番巨大的成就,为世人所传颂。她是爱的使者,为无数贫苦人送去温暖。她的一生奉献在了无数人身上,她的生命是一曲爱的赞歌,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生命是美丽的,我们要懂得欣赏”德雷莎修女说。

同样,海伦凯勒的生命也是美丽的。她双目失明,可是,她仍然没有放弃生命。她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学习着,生活着,她最终成为了作家,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克服了一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后达到了健全人也难以达到的高峰。因此,她的生命因拼搏而精彩,因奋斗而美丽。

生命,并不在于享乐,而是在于奉献。衡量一个人的人生的,并不是你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是为了他人做了些什么。

玛丽居里一生也是美丽的。美丽在她的科学探索精神上。她是人类探索的先驱。同时,她不慕名利,不申请提炼镭的专利,还将英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奖牌送给女儿做玩具。爱因斯坦对她给予了高度赞赏。

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在世界上,永存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失败者拥有了它而成功。精神使生命升华,使人生的价值升华。

生命的美丽在于精神的强大。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必将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同时,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你为世界做了些什么。正是这些,生命才变得美丽,生命的价值才得到升华。

我生命中的她篇8

无数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曾为生命的意义作过解释,但却没有定论。人活在世上,究竟为了什么,是听从于直觉的良心、他人的需要、社会的期待,还是听从于上帝的安排?谁都对生命的意义有自己看法,可是谁都无法对此做出完美的解释。

《走出非洲》是部讲述一位丹麦女性在非洲殖民地生活的影片。它通过描写女主人翁在非洲曲折的生活经历,对人们生命的观念提出了疑问,并引起了观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年轻的卡伦.布里克森,是丹麦一个富家女,她美丽、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但虚荣心较强。为了博得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不惜远离丹麦故乡而到东非肯尼亚去找在那里定居的表哥、瑞典男爵布罗.布里克森,并和他结婚。

但是,卡伦对名分的追求,却付出了感情的代价,她并不爱布罗,在感情上她非常失落。有一次她在行猎中,卡伦遇到一头猛狮,险被吞噬,幸好得一位男子芬奇.哈顿的营救,寂寞、空虚的卡伦对他一见倾心,两人迸出了爱的火花。

卡伦在非洲以经营农场来生活,她感到那里的土人十分纯朴、尤其是她的仆人和种植园农工,和他们的感情日益亲密。不幸的是她惨淡经营的咖啡园遭到火灾,几乎烧成灰烬。因此经济拮据,使她不得不卖出农场。可为了当地的土人能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她不顾自己的名份,跪下来向总督求情。与此同时,她心爱得好友芬奇也因驾机失事坠入山谷而丧生。在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告别度过了她青春岁月得非洲,满怀哀怨怅惘离开了她喜爱的非洲......

这样的结局是悲凉的,卡伦失去了他的爱人,失去了她的财产,失去了她的名份,失去了她留在非洲的权利。她在非洲这段生活,什么不复存在,唯有记忆残存。然而,这段生活确实改变了卡伦的一生,成了她的晚年重要的回忆,同时她也发现了这经历的重要意义。

农场的财富,男爵夫人的地位,与芬奇爱情,和土人的友谊,哪个是卡伦所追求和渴望的,哪个是她所痛心失去的,哪个是她短暂的非洲生命的真正意义?这部电影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它所阐述的内涵是深刻的,因而只有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像卡伦早期一样追求名利和财富的人很多,也有非常多的人像她一样渴望甜蜜的爱情,这无可厚非,这些东西在人的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没有钱,你就无法生活,如果你没有地位,你就得不到尊重,而如果你没有爱情,你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人虽然是拥有文明的动物,但其本能的欲望却不可能因此而丧失。动物们为了填饱肚子整天为捕食而奔波,他们也为了在种群中占领优势地位和的权利而互相争斗。这些都是本性。映射到人类社会来,人们拼命地赚钱,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好起来,同时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让别人尊敬自己,并且渴望找到自己的恋人,得到真正的爱情,这些都是同样的本能。所以把这些作为人生奋斗的一种目标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没有人喜欢作乞丐。然而,完成了这些是否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的生命似乎就过于简单了,我们只是为了这些而活着吗?我们拥有文明,这是我们与其他动物社会的不同,但如果我们都以那样简单的生命目标来度此一生,则原始的野蛮社会也就足够我们的发展了,自然不会有如此高级的文明。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完全证明人类存在的意义了,因为我们创造了地球事实上空前的财富,并可以对我们的未知世界开启探索的大门,但这只是宏观上的意义,它的组成基于个体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个人的生命意义。所以如果人人都以追求金钱,名利,感情这些本性作为生命的意义,那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的社会也就没有多大差异了。因而这些绝非生命的真正意义。

卡伦在非洲的生活中,金钱,名利,感情这些东西都失去了,她不得不离开非洲,但她却留下了许多东西。在非洲生活的这段时间,她让在她农场生活的土人们可以有土地来居住,并为他们提供了工作,而且土人的孩子接受了教育。即使在她倾家荡产时,她还是在为土人们居住的土地而费尽周折。卡伦是以一个殖民者的身份进入非洲的,像其他殖民者一样它的目的是追求金钱、名利、感情,但是在与土人的交往中,她渐渐明白自己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所以她竭尽全力使土人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是她的一个巨大转变,而这个转变也正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她这么做对自己毫无意义,但这并不能表明事情本身是的没有意义的,因为土人们得到了继续在自己土地上生存的权利,而这对每一个土人都是有意义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卡伦放弃了金钱和名利。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居里夫人,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在她与其丈夫皮埃尔一起寻找镭的过程中,他们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但他们仍要继续下去,这不仅凭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居里夫人很伟大,而卡伦却更生动,她曾象平凡的人一样追求物欲,过着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所以在她转变后的所作所为就给人们留下了更加深刻地印象,从而使生命意义的无与有变得明确,让人们在思考中得出了结论。

然而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从卡伦进入非洲到走出非洲,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有了结论,但却无法概括,这个问题太大了,谁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卡伦来看,她生命的意义是为土人争取到了土地;而从居里夫人来看,她生命的意义是为人类发现了镭。但她们都有共性,都是为了更多数人们的利益而付出了努力。人类是由社会性的,只有社会的存在,才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有意义,因而在社会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时候,个人的行为只有服务于社会的利益才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上一篇:彩球的设计范文 下一篇:雨中漫步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