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英语范文

时间:2023-12-12 01:22:04

酷酷英语

酷酷英语篇1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句酷批改网;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23-03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和读作为接受性语言能力,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过程,说和写作为表达性语言能力,则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英语写作能力,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体现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四大技能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师在课上通过作文批改为学生查缺补漏,这对学生的作文形成了再次输入,这种输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然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英语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在线作文批改系统应运而生。在国外,目前存在多种在线作文批改系统,梁茂成、文秋芳(2007)曾提到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作文自动评分系统,分别是:PEG(Project Essay Grade)――重语言形式的评分系统;IEA(Intelligent Essay Assessor)――重内容的评分系统;以及E-rater――模块结构混合的评分系统。但是,国外的在线作文批改系统主要面向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并不适用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在国内,自2012年以来,师生提高了对网络平台的使用频率。句酷批改网作为一款在线英语作文批改系统,得到了各级师生广泛的使用。蒋艳、马武林(2013)提到过,句酷批改网是一款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的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通过计算学生提交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即时生成作文得分、按句点评以及批改提示等,学生可根据提示多次修改作文并提交,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在句酷批改网的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句酷批改网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是具有研究意义的。

随着句酷批改网的推广使用,人们开始研究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刘海舟(2014)对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批改网的反馈结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积极影响。石晓玲(2012)通过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线写作自动评改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了以评促学的目的。陈凤(2014)在深入研究之后给予研发人员和教师建议,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从输入理论、输出理论着手进行研究,朱国星(2007)通过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探索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涂家金、仇陈红(2008)研究发现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同,罗艳丽(2006)从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相结合作为切入点,研究发现输入和输出的融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部分研究是基于句酷批改网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部分是通过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和重要性。本课题将运用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探讨句酷批改网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二、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1985)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 Theory)。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发生,需要让学习者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i+1),而后提高语言水平。长期以来,输入假设理论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1985)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Output Hypothesis Theory),Swain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能够促进学习者注意到他想说的与他能说的之间的差距,即能激发提高有意识的学习。除此之外,输出可以进行假设验证,以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Jeremy Harmer(1988)提出,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没有输入,输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学生写作课程将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用可理解性输入去促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输出,与此同时,通过作文输出的方式检测语言输入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正是基于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研究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学生通过作文形成语言输出,作文批改对学生的作文形成了再次输入,通过修改再次形成输出,如此反复,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另外,本文研究基于新兴的网络作文批改系统――句酷批改网,分析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句酷批改网的批改方式能否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其功能与方法是否有效。基于此研究目的,将关键问题分类细化以方便解决,所以,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于句酷批改网的使用频率如何?(2)句酷批改网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3)句酷批改网的批改方式存在哪些局限性?有哪些改进措施?

(二)研究对象

为了客观地反应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句酷批改网批改方式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共选取了共60人,这些学生需在句酷批改网上提交作文并反复修改。

(三)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句酷批改网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使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以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句酷批改网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对6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58份问卷。

(一)英语写作水平

调查的问题包括写作水平、写作侧重点及写作的主要问题。接近8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较好或一般,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的认同度较高。针对写作侧重点时,学生的选择比较多样,多数学生(62.07%)侧重于意义,58.62%的学生写作时侧重于作文结构,半数(50%)学生侧重于语法,39.66%的学生侧重于用词。对于自己目前写作的主要问题,56.9%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时用词不当,半数左右(46.55%)的学生认为自己使用的句型过于简单,36.21%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错误较多,25.8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前后不连贯,整体性差,另外有24.14%的学生认为中心思想表达不清。大多数学生认为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需要提高,词汇、语法作为英语写作需要掌握的基本环节,是学生们容易混淆、最为薄弱的环节。

(二)批改方式以及批改反馈

学生对于作文批改方式持有不同的态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77.59%)的学生喜欢老师书面批改,只有少部分(18.97%)的学生倾向使用网站批改,可见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书面批改,但是,面对学生对书面批改方式的强大需求,不仅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还可能导致老师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忽视作文中的部分错误,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站批改方式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反馈,学生没有选择网站批改方式可能是因为网站无法提供全面的批改反馈。

对于批改反馈的意见,从表中可以得知,超过半数(60.34%)的学生希望得到详细的修改意见,另外少于半数的学生分别希望作文批改可以给出分数以及整体评价;点评作文词汇、句法等错误;或是点评篇章结构以及提供优秀范文。所以,无论选择书面批改还是网站批改的同学,都希望通过作文批改,可以得到针对自己作文的详细修改意见,通过适合的语言再次输入,提高自身语言输出能力。

(三)句酷批改网的使用

句酷批改网的使用包括使用频率和是否会根据批改网的修改建议修改作文两个问题。

在调查句酷批改网的使用频率时,大部分(56.9%)的学生选择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句酷批改网,极少数学生(10.34%)经常使用句酷批改网批改作文,每天使用的同学仅占3.45%。因此,句酷批改网可在学生需要时为学生解决问题。在调查学生是否会根据批改网的修改建议反复修改作文直至满意时,绝大多数(93.11%)的学生会或有时会反复修改作文直至满意,这说明学生还是认可网站批改这一新兴批改方式的。

(四)句酷批改网的评价

基于句酷批改网在使用时的整体评价,本问卷从对学生写作帮助方面、优势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着手。

对于句酷批改网在哪方面的帮助最大这一问题,多数学生选择词汇(41.38%)和语法(37.93%),少部分学生认为篇章结构方面(15.52%)、逻辑性方面(5.17%)有帮助,没有人认为句酷批改网对作文的思想内容起到帮助作用,因此句酷批改网对于学生的帮助重点在词汇、语法方面。调查显示,多半数(60.34%)的学生认为句酷批改网的优势是批改迅速,立刻给分,这也是网站批改方式相较于老师书面批改的显著区别,另外,半数左右的学生认为优势分别是可以按句点评,一目了然(51.72%),可以自动改正错误(46.55%),电脑操作时,既方便又省时(43.1%)。对于句酷批改网中存在的问题,63.79%的学生认为评判标准机械化,半数左右(51.72%)的学生认为只提供词汇和语法反馈,逻辑性和内容反馈少,这也与网站批改的方式直接相关,由此可见,网站批改作文需要向着人性化这一方向迈进。

五、结论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英语写作水平的评价偏高,但是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批改改正问题。比起网站批改,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书面批改,但是书面批改方式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无法及时满足学生对于作文批改的需求,相比之下,网站批改方式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反馈,因此,绝大多数学生会在有需求的时候使用句酷批改网,并根据修改建议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直至满意,这从主观上激发了学生的英语作文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地英语输入与输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句酷批改网的批改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帮助较大,在篇章结构、作文逻辑性方面帮助较小,在作文中心思想方面几乎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会增强对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句酷批改网作为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评判标准过于机械化的同时,对于作文逻辑性和内容的反馈较少,无法全面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即无法准确地给予作文得分。针对句酷批改网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手段进行改正。

1.从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的研发技术入手,努力提高句酷批改网对于作文批改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注重作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逻辑关系的评阅。

2.建立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的英语写作课堂模式,将教师书面批改、网站批改等作文批改方式有机结合,同时增加其他作文修改方式,如同学互评,阅读范文,全面地进行语言输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句酷批改网的批改机制激发了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英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在词汇、语法方面提高了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在线批改系统自身机械化的特点,在作文内容和逻辑性方面的批改反馈较少,需要采取系列举措弥补不足。另外,本研究周期较短,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研究可增加研究周期,扩充研究对象,更客观地剖析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armer,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8.

[2]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J].In Gass,S. and Madden,C.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Newbery House Publishers,1985.

[4]陈凤.一项关于句酷批改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理工大学学报,2014,(33):173-177.

[5]蒋艳,马武林.中国英语写作教学只能导师系统:成就与挑战――以句酷批改网为[J].电化课程研究,2013,(243):76-81.

[6]梁茂成,文秋芳.国外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评述及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7,(117):18-24.

[7]刘海舟.句库批改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163):202.

[8]罗艳丽.输入与输出融合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6,(11):143-145.

[9]石晓玲.在线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67-71.

[10]涂家金,仇陈红.提高认同――输入输出理论的辩证关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8-91.

[11]朱国星.输入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7,(9):262-263.

酷酷英语篇2

重塑?英特尔又一次符合摩尔定律的产品更替行为凭什么能担当这两个字?14nm制程工艺的第五代酷睿系列处理器为何能够持续成为媒体和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在PC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英特尔为何要急着推出新一代酷睿系列产品?会开始前,诸多疑问一直盘旋在笔者心中,直至访谈结束,脑子里不禁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英特尔真的要开始重塑PC领域了!

14nm时代的来临

较前一代处理器相比,芯片体积减少37%,但晶体管数量却增加了35%;3D图形性能提升了22%,视频转换性能提升50%,办公性能提升4%,电池续航延长1.5小时……一连串的数据让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很快便得到现场嘉宾记者的认同,英特尔在追求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成功地控制并降低了功耗和发热量。

可预见的是,无风扇设计将成为未来超轻薄产品的主流方向,类似东芝Portege Z20t这样的产品将会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当然,低功耗和低发热量的实现,也会大大推动2合1产品的轻薄化进程,并成为未来笔记本产品形态变化的基础。

核芯显卡再升级

凭借性能的不断提升,英特尔成功改变了整合显卡以往给人们的鸡肋形象,每一代酷睿处理器的升级,核芯显卡的改变总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五代酷睿处理器虽在命名划分上延续上代GT1、GT2、GT3与GT3(28W)的划分,不过具体规格上引入了6000系列。

人性化的功能设计

实感技术成功拉近了人和PC之间的距离,更能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体感游戏、绘图设计等众多方面,全面改变用户人机交互体验。除此以外,英特尔还为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加入了针对音效优化的Smart Sound技术、针对无线影音传输应用的WiDi 5.1无线显示技术,力求全方位提升用户应用体验,而英特尔语音助手技术的加入,更让用户能够实现同PC的“交谈”。

关注PC更替市场

当前二次购买和IT硬件更新换代需求成为推动IT硬件销售的主要动力,对于这部分相对熟悉产品和自身应用需求的消费者而言,其更需要能够满足个性化应用需求的产品,这使得英特尔不得不推出丰富而细致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需求让英特尔打破传统推新品的形式,一口气推出全线第五代酷睿处理器,这在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甚至第三代酷睿处理器还在售的今天,对于英特尔合作伙伴而言恐怕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不过消费市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会给芯片厂商较大市场压力,同样会给终端产品品牌厂商带来同样的压力。品牌厂商不但需要思考是全线跟进、高中低端产品都压上,还是选择主打一个方向,更需要考虑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态,以期能够全面渗透进入用户未来数字生活,最终在智能数字时代完成蜕变。

值得期待的实感技术

英特尔RealSense同样成为本次会上的重头戏,为了打造更加直观、自然、身临其境的人机交互体验,搭载第五代酷睿的多款产品配备了英特尔实感技术,让“电脑”具有感知的能力――视觉、听觉、触觉等。用户可以轻松与内置3D摄像头的电脑进行互动,例如手势控制、3D捕捉、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

酷酷英语篇3

■你能战胜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我很想知道在跑酷圈里有没有一个《隋唐英雄传》般按武艺排座次的英雄谱。然而队长小龙却给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说到排名,无论是媒体所谓跑酷第一人也好,还是圈里推举的顶级团队也罢,都是虚名。其实跑酷的精神,可以理解为是奥运精神的缩影,跑酷的过程便是自我挑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你能战胜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小龙说,很多人进了俱乐部都会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像某某一样?”或是“我要练多久才能赶上某某?”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跑酷不是竞技体育。如果说有竞技的成分,那最主要的便是与自己的竞技,是和自己比赛并且挑战自我的过程。

队长小龙没有讲自己与跑酷的故事,却一定要说说队里的瑞士队员Romain。此人中文名字是司马靖,习练跑酷两年有余,擅长跑酷中的敏捷动作。曾与 Parkour Generation、大卫、日内瓦、巴黎以及Lisses等国际队伍一起训练。他汉语说得不错,见到漂亮女孩儿还喜欢说北京话。只是搞不清楚哪里该加上“儿化音”,干脆全都加上才保险。小龙说,司马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希望民众都能了解跑酷这项极限运动。这些日子他不在,回国赚钱去了,开春儿准回来。司马靖准备留在中国,最爱说的话就是:中国“万万岁”。

酷酷英语篇4

离消费者近些再近些

由英特尔发起的酷睿“芯”秀网络模特选拔活动已于5月底启动,活动预计持续近三个月。海选胜出的50名选手将前往北京面试,20名优胜选手进驻“英特尔酷睿训练营”接受专业包装,并接受评委以酷睿“芯”标准(轻薄、力量、耐力、专注、超越)进行的全面考评,最终将有10名选手胜出。英特尔将酷睿技术的多重特性与模特选拔的新趋势创新地融合在一起。

英特尔(中国)市场与渠道总经理张文翊表示:“酷睿科技引领的创新使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在性能强劲的同时也更加轻薄、时尚。对于时尚行业来说,这一结合也在挑战人们审视时尚的传统思维方式,那些真正秀外慧中、内外兼修、勇于实现梦想的模特将脱颖而出。”这样的时尚标准也正是英特尔定义的酷睿精神。

注重创新科技的英特尔已然收起了技术专家的冷峻面孔,此前迅驰先生/小姐选秀、羽泉形象代言、与《长江七号》和《赤壁》等电影结合,都可谓是英特尔以科技眼光解读生活、为科技增添时尚色彩的试水之作。“我们现在的技术与生活和时尚越来越分不开,创新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自由,更有激情。”张文翊说。

事实上,英特尔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意愿由来已久,英特尔5月18日全球启动的“英特尔与你共创明天”传播项目就是这种意愿的集中体现。英特尔正变得更具活力,更时尚,也更亲民。对于这种变化,张文翊道出了个中缘由:“以前购买英特尔产品的用户都对技术有一定了解,我们可以多讲一些技术语言,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都从商用变成了生活必需品,消费者需要电脑,但却未必过多关注技术。我们就是要与消费者走得越来越近,把技术用平实、生动的方式传递出去。”

促熟主流价位轻薄本

方正、神舟和同方作为赞助厂商全程参与此次网络模特选秀活动。在10名优胜者中,三家企业将分别签约一名酷睿“芯”秀,作为其产品广告的形象代言人。据负责该项目的英特尔移动品牌经理张爱玲介绍,该项目预设了三个参与机会,面向所有笔记本电脑厂商开放,其中方正、神舟和同方的反应最为迅速,很快促成了这次合作。

酷酷英语篇5

1、每日英语听力:原名是VOA英语听力,包含很多小说、名著、VOA、演讲、美文、格言等资料。分为实时电台、新闻综合、考试英语、教材、四六级英语、职场英语、实用英语、少儿英语等类别。

2、沪江听力酷:是沪江官网的软件,里面包含了英语、日语、法语、汉语、德语、西班牙语六种语言的听力资料。主要都是些名著、美文、演讲、电影动漫台词等组成,可以订阅书籍,下载以便离线练习听力。此外还有酷吧,可以在吧里交流学习。

3、BBC英语听力:包括BBC纪录片、BBC儿童广播剧、VOA等。主要是英式

(来源:文章屋网 )

酷酷英语篇6

如今升学就业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时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这个社会不是只看重孩子的分数的时代了,各大高校更心向具有诸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这样的孩子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而现14――18的孩子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最高峰,身体和心理在日趋成熟,篮球作为一项室内外均可强身健体的运动在青少年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个年龄段身体素质差,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学往往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很难结合实际让学生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这使得孩子在校期间体育意识,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地促进,影响日后的发展。面对各种升学压力,中考、高考、雅思托福GRE这些看得见的沟沟坎坎,多数人选择了妥协。但是你们就没有为孩子的身心着想过么?有没有了解过孩子想要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在各种揪心的考试背后,有一种全新的以素质锻炼为主兼顾学科培训的教育行业已然兴起;短短几年已蔚然风靡中学生。北京新东方酷学酷玩篮球营在依托新东方所固有的深厚学科培训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同时,招募一批专业的篮球教练,通过数年的磨合探索开发出一套引导学生学玩结合的独特培养模式。篮球在孩子们相互传、投、抢的对抗协作过程中将团队意识、交流能力、身体耐力、爆发力、协调性完美结合起来使得孩子们在获取技能玩到嗨时依然身体强健。今天,篮球营将英语的学习带到篮球中,使得篮球在愉悦身心同时,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技能。篮球使得学习不那么枯燥,将学玩结合。孩子们在应试压力巨大的今天,也可以跟着自己的心把握运球,在动感畅快的搏杀中一展个人的魅力。酷学酷玩篮球营不仅是学习的天空,更是交流畅玩的乐园。现在的孩子或许过惯了喧嚣城市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来这里你可以品味小班授课的芳华,赢得自己表现的机会。

球场如人生。球场上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触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敢拼精神。球在场上,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提前一秒抢断,你就会多一次赢的机会。其实何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先抢到球一秒,整个球场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就是整个球场的焦点。对于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敢争敢拼,敢为人先,这样才有机会超越他人,赢得自己。

酷学酷玩云集了各地优秀的学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一点没错。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参加夏令营,不只是学习文化、提高身体素质,也为了交到知心仗义的朋友。球场上的切磋较量,生活中扶持帮助,更能深化交流,帮助孩子们成长。这种各地孩子欢聚一堂的学习不仅扩大孩子们之间的交际圈,还能聆听各地朋友的思想与感悟。孩童时代多一点的经历会更有利的引导孩子的成长。

酷酷英语篇7

关键词:《皮囊》 《十三棵泡桐》 青春残酷

一、作品介绍

“青春残酷”本是当代绘画中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青春过程中的残酷和压抑,随着这种艺术行为影响力的不断升级,“青春残酷”也逐渐发展为文学,尤其是当代青春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类作品中,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青少年成长中的爱与痛、迷失与醒悟、挫折与成长,以及在经历过残酷青春的历练后,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以更成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的过程。每一代人都会有成长的经历,从少年迈向成年的过程既令人充满向往又满怀忧惧。莫言说:“青春期最大的痛苦是压抑。这有政治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还有愚昧的原因。”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虽不尽相同,却都难免痛苦和压抑,最终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中西文化视野中的青春残酷也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本文以热门英剧《皮囊》和中国影片《十三棵泡桐》为例,分析在中西文化视野下所体现出的“青春残酷”。

二、作品比较

作为反映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作品,《皮囊》(skins)和《十三棵泡桐》分别代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不同成长模式。这两部同样描述十七八岁青少年生活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视野下“青春残酷”的异同,并反映了不同意识形态下对待成长的态度。

skins,是在英国第四频道播出的一个新晋连续剧,国内字幕组将其翻译为《皮囊》或是《英伦青春年少》。剧中刻画了诸多性格各异的青少年,每个少年的家庭表面上都看似圆满,非富即贵。然而这些少年在阔绰的生活条件下却压抑着难以名状的苦闷和烦恼,他们将苦闷和烦恼诉诸于嗑药、狂欢、宿醉,然而对于生活,他们并非全盘放弃,而是在看似嬉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依然对生活和生命纯真的心,并企图深入挖掘迷惘的成人世界。总而言之,正如片名所隐喻的那样,“皮囊”指的是精致华丽的生活环境,而焦躁不堪的少年裹挟在皮囊之中,试图彼此依偎,更希望以极端的方式挣脱“皮囊”的束缚,他们就是这样来慰藉迷乱而孤独的青春。

《十三棵泡桐》曾获2006年东京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是根据何大草创作的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而成。故事描写了小镇女孩何凤高中生活残酷的点点滴滴,比如懵懂的爱与恨、涉世未深的勇敢和单纯,而这些也是同龄人成长不可避免的记录和回忆,以此展现了主人公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关于世俗情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索。

与《皮囊》不同的是, 在《十三棵泡桐》中,少年排解内心苦闷的方法明显保守了许多,仅仅是通过打架,逃课,以及同学在烧烤摊上打发时间等方式来表达,因而,该剧中,中国青少年的苦闷显得更加内敛和沉重。我想,这也是和当时国内环境和舆论导向密切相关的.就像导演张元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中表现的一样,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活泼天性要归顺于各种“清规戒律”,以得到大红花为至高荣誉,这就像缩小版的 “青春残酷”,或者说是“青春残酷”的萌芽期,如果将两部片子串起来,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束缚于既定的规矩是我们行为标准,与西方所崇尚的民主和自由不同,个性张扬在中国从来不见得是值得颂扬的品德,这一禀性被我们保留到了青春期,即使面对躁动不安的困扰和成长带来的失落,我们也学会了小心翼翼的将锋芒毕现的锐气收敛,化作心底最挥之不去的伤痛,伴随着一生。但是,《十三棵泡桐》绝不是对现实不满的妥协,它以细腻伤感但却是清新自然的语气跟我们阐述了一个成长的秘密:青春绝然不是狰狞的童话,但却是最真实的寓言。

从上述分析中再归结到具体形象上:《皮囊》反映的是一群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看似正常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迷茫,或伤感,或颓废。每位主人公都要经历抉择的痛苦,有的人失去了自我,做了不可理喻的事情,在看似疯癫的生活状态中,不断的体会,反省,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不再迷失和痛苦。单从电影表现手法上来看,影片情节表现大胆,有大量吸毒,,狂欢,三角关系的场景。而主人公生活中的这些消极又放肆的行为,正是他们压抑的一个排泄口,影片经常出现在酒吧,这群年轻人吸食大麻致幻的场景,在迷幻的电音派对上,他们消解着自己的苦闷,在似真似幻的场景,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内心需求。或是当自己对未来或者感情有了困惑时,经常性的放纵自己,从身体的中得到解脱。而在放纵之后,主人公们却在各自的追寻中获得了解脱,有的人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有的是把悲伤转为动力,有的是借助学校心理辅导和就业辅导找到了自己方向,有的是在友情的支持下走向清醒,总体而言,在经历了“青春残酷”后,这些年轻人都能甩掉受伤的阴影,继续在人生路上前行,让观众觉得迷惘的青春后其实是清醒的未来。而《十三棵泡桐》集中展现了一个高中女生何凤的生活,影片中描述了她和几个男孩的纠葛以及她作为他人眼中的“问题学生”时的内心感情。而小说中还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暧昧情节,以及老师利用学生完成彼此的权力之争,在学生犯错之后,学校和社会的宽容度少的可怜,它让我们看见我们现在或者曾经的生活一直都是血淋淋地直到现在,流血方能得到安宁,残酷促人成长,青春不可能躲掉的一段过程,这是人类抗拒不了的事实。

三、结语

酷酷英语篇8

如果你居然不知道,你就太不“酷”了。你就落伍了,不,说“落伍”也是“落伍”的表现,应该说“OUT”!

“酷”译自英语cool,用于人,有深沉、潇洒、独具个性、气度不凡的意思;用于事物,有刺激,时尚、独特的意思。

“扮酷”是指通过装扮显出很酷的样子。

有些人非常热衷于“扮酷”,而且这个阵营还比较庞大。殊不知,有些“酷”是扮不得的。

譬如不高兴看手机短信。

虽然手机上的骚扰短信泛滥成灾,虽然有些学校的“家校通”平台有时候也会不加节制,但是,毕竟有很多“正事儿”是通过这个渠道传达的,有时候处理这“正事儿”时间还比较急促。你酷酷地说:我从来不看这些短信!那么请问:你为什么不看?你有什么资格不看?你又怎么可以不看?

譬如大冬天的偏要整个“夏装”。

譬如不愿意去应酬别人。

不排除有人对应酬乐此不疲的,每到这样的场合,他或她总是长袖善舞,热情高涨的。也确实有些人不愿意去应酬别人。或许是个性使然,或许是时间观念使然,或许是价值观使然,或许……但是,请注意我的“但是”!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你总要和形形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或频繁,或偶尔。于是,应酬成为一种必然。你不应酬别人,别人也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不应酬你,你的人际关系就糟糕了。在我们这样人情为重的社会,你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你的成功程度,会直接影响你的幸福指数。而人生在世,不就是图个成功、幸福吗?所以,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应酬别人是必须的!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把这些情形都归入“扮酷”之列。

他们为什么要“扮酷”呢?

其实,仔细想想,人都有装饰自己的需要,都希望更美些,聪明些,更有气质些。又兼虚荣之心人皆有之,故稍稍扮一点酷,弄得穿着、发型与别人不一样,言谈举止自成一格,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弄得妨碍自己,妨碍他人,甚至妨碍正常工作了,这“扮酷”就很有拿出来讨论的必要了。

毋庸讳言,古代名士、贤人中“扮酷”的不在少数。

魏晋名士中的阮籍的“善啸”,嵇康的“青白眼”,包括史书上所称道的嵇康临刑前“神气不变”,“索琴而弹之”,则既可目之为“酷”,也可称之为“扮酷”。说“酷”,是因为这些是阮籍、嵇康的标志状态;说“扮酷”,则由于这些行为颇为可疑,脱不了要借此来成全一个名士的名节,以求“风骨存焉”的功利。

诗人气质的庄子常以鲲鹏自许,洋洋洒洒,恣肆的,或多或少地有些“扮酷”的况味吧?只不过因为是成名大家,且也是真情流露,又境界高远,后人看着也就不以为忤,渐渐地只有敬佩和崇仰的份了。

上一篇:创新英语作文大赛范文 下一篇:快乐梦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