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过桥范文

时间:2023-11-26 02:20:44

兰兰过桥篇1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起来到附近街区走走。早上再来看我们入住的旅馆,才看清这个旅馆并不小,本是街中心的一栋大楼。大堂本也不算小,但是隔出了一边作咖啡屋,所以显得像个过道。走出旅馆大门,就是一条不长的斜坡街道,对面也是一栋大楼。左转弯向前走,前面是一个十字街口。十字交叉的两条街道都呈斜坡状,坡度还不小。我们先后沿着两个方向走走看看,一个总体感觉就是:奥克兰的光景似乎比悉尼要暗淡得多。在奥克兰好像没有水平的街道。街面房子的底层大多是架空的。早上,街上行人不多,车辆也少。上坡走路总显得费力,然而总有绿茵茵的草坪伴随着我们,生气勃发的绿草给我们增添了更多新鲜的氧气,也增强了我们的活力。湿润的海风时时拂面而来,早起的人们无不感到神清气爽。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用早餐的时光了,我们也就回旅馆去。

吃过早饭,我们去观赏奥克兰的港湾风光。奥克兰在新西兰北岛,西北面是怀特马塔港(Waitemata Harbour),西南面是马努考港(Manucew Harbour),东北面是豪拉基湾(Hauraki Gulf)。地形狭窄,宽仅26公里。整座城市环绕着怀特马塔港和豪拉基湾两岸建设。所以奥克兰的特色就是港湾的风光。这座城市是建在火山灰堆上的,境内已熄灭的火山喷口和火山峰约有50座,所以火山喷发后的遗迹亦是奥克兰的一大特色。

奥克兰港湾风光之一就是奥克兰海港大桥(Auckland Harbour Bridge)。海港大桥跨越怀特玛塔港,全长1020米,离海面高度为43米。大桥分三段,中间一段是主桥,主桥两端是引桥。主桥为中承式钢桁架拱桥,引桥为钢桁架连续桥。据介绍,过往该桥的车辆很多,高峰期每天有11万多辆车从桥上经过。这大桥就像奥克兰的动脉,通畅的循环系统使奥克兰富有生气和活力。

奥克兰港湾风光之二就是海港大桥两边的帆船和游艇。据说奥克兰每三人拥有一艘船,到海港大桥的桥头一看,你就会觉得名不虚传。港面上满是帆船,近处桅杆林立,远处帆影重重。大桥和林立的船桅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海面画卷。我们本可以乘上帆船领略港湾的风光,然而我们没有,我们更注重想象的意义。要是我们眯起眼睛,想象着自己乘上帆船在海面上游弋,不就有八仙过海或者是赤脚大仙腾云驾雾去瑶池赴会那样的感觉吗?

奥克兰港湾风光之三就是桅杆塔影遥相应。站在桥头向东南方向遥望,一座高塔矗立着,就好像远处又竖着一艘很大的帆船的桅杆,只不过这桅杆的上部置有一个很大的盘子。其实这是奥克兰的天空塔(Sky Tower)。奥克兰天空塔高328米,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高层建筑,它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悉尼塔(AMP塔)都要高。天空塔是奥克兰的地标之一,它与周围的建筑物一起组成了巨大的天空城。天空城里有各种娱乐设施,其中包括赌场。人们可以登顶观景,也可以玩蹦极。据介绍,天空塔共有三部透明玻璃电梯,每15分钟可载255人到达天空塔顶层的观望台。电梯的上升时速18公里,仅需40秒钟的时间,就可把您由底层带到观望台。除了电梯之外,当然也有楼梯,楼梯共1267级。游客完全可以考验考验自己的体力与毅力,一步一步登上1267级阶梯。

奥克兰港湾风光之四自然是港湾边上的绿草地和隐在林木之中的别墅。下面我就说说乔治湾(Judges Bay)的景况。乔治湾不大,但是港湾岸边的堤坝却不低。堤坝外有一段滩涂,滩涂外是湛蓝的海水。堤坝上是公路,公路的两旁是花带,这花带其实就是隔离带。我们走在公路上,如同在花间闲步。公路的内侧是绿草地,看起来有点像公园。绿草地上,有好几个人在骑车,也有一些人在开展别的健身活动和娱乐活动。草地连着小山包,小山包上林木掩映,林木掩映中,现出各种建筑,大多是别墅。据介绍,每个海湾都有绿草地,在奥克兰的人们是很悠闲的,草地上总有人在活动着,当然活动的人也总是不多。每个海湾都会有山坡,山坡上大多林木茂盛。在林木掩映中,也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别墅。当然在有些山坡上,也会盖起高楼大厦。生活在这里的人,面对大海,感受着大海的潮涨潮落,感受着阳光照耀下的海面的泛金闪银,当然也感受着海风带来的各种气息。

兰兰过桥篇2

近一个小时的闲逛,莫兰去得最多的便是斜桥河,听上一辈的老人讲,斜桥原名古泉桥,桥下有五泉,又称五泉桥。单孔石拱,因与两岸不垂直,所以当地百姓喜欢叫它斜桥。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谁家小伙子与姑娘要相亲,介绍人就会说去斜桥河吧,因为斜桥两岸店肆林立,随便缩在哪个角落,就有一个明处一个暗处的意境,可在正式见面时先瞄上一眼。

莫兰找对象很是疙瘩,这不行那不中的。有一次,她被母亲骗到斜桥河,说是帮她看上了一件衣服,要带她一块来买。她兴高采烈来了,兴致勃勃地试穿着,可谁知她穿上衣服准备照镜子时,看到店堂门板后伸出一个脑袋来,还冲她笑。她吓了一跳,觉得那人鬼兮兮的。在场人挑明说这是帮她介绍的对象,她一听,扔下衣服转身就走。她的恼火一是为母亲把她骗来的这种做法,二是觉得那小伙做事不正大光明,尽管大家说那小伙怎么怎么好,她就是两个字,不中。

时过境迁。如今,莫兰儿子都上了高中,老公是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一副清瘦的模样,斯斯文文的。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养尊处优的女人就是不一样的,每次莫兰气定神闲地走在大街上,总会引来一些羡慕的眼光。她人也随和,不摆架子。每经过一个店堂,熟识的,就笑笑搭讪一下,不熟识的,她也会报以一笑,生长在小镇的人,通常会有这样的好性格,低头不见抬头见嘛。

斜桥河边上,有个叫琴琴的缝纫店,专门帮人做修修补补的活。店主琴琴四十来岁,敦厚老实,针线活做得极好,换个拉链,改改大小,拆开来又缝上,简直是不露痕迹,所以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远远超过那些帮人做新衣的缝纫店。

莫兰是个会持家的女人,双休日如果没有特殊任务,就在家洗洗缝缝补补。如今这年头,能安心宅在家里做一些女红的人真是少得可怜,可莫兰却很享受这样的主妇生活。不过,有时忙累了她也会冲男人说:下辈子不做女人了,你们男人一有空就到外面野去,吃喝玩乐的,把女人留在家当老妈子。男人就笑,说:没人硬拉着你做呀,你也玩去呀。听着男人说话的腔调,莫兰心里更不平衡,然后会说:记牢了,下次,我就出去,去玩,去野,去混。男人挑衅:去呀,去呀。他是最了解她的,她永远只是说说而已。

茶几下有一个抽屉是莫兰的宝贝,那里放着做女红用的针头线脑。莫兰的双休日通常上午是以洗为主,下午就坐定下来,整理衣柜,假如毛衣有个小洞要补、棉毛裤的牛筋松掉要换、内衣袖管长了要剪短,她都会一一拾掇好。有的要大动干戈的,她就干脆拿到琴琴那里。

那天午饭后,莫兰又去琴琴店,她老公在网上买了条裤子,穿着长了点,她要去改改短。琴琴正埋头给一条裤子打补丁,让她等等。莫兰就坐在边上看琴琴的针脚一圈圈把裤子的膝盖补上椭圆形的大饼。这时,莫兰注意到一个男的在外面打电话,四十来岁,一头浓密的头发修理得清清爽爽,一身工作服虽旧了点但洗得干干净净的。琴琴把裤子从缝纫机上取下时,就对外面打电话的男子说了声:好了。男子点点头继续打他的电话。

不一会儿,男子收线,问琴琴多少钱?琴琴说,十块。莫兰一听,两块补丁十块钱,价格也不便宜呀,在她看来,这条裤子根本就没有补的必要。她的古道热肠让她顾不得矜持了,就走近一步与男子搭讪:这样的裤子,我家里有,每次理出来扔垃圾箱着实可惜,不知你在哪个地方?不然我帮你送点过来。

男子一听,有点犹豫,轻声说了句:我住在新民桥的那个工地上。莫兰说:新民桥,我知道的,我去阿姨家就要经过新民桥的。男子把裤子装进马夹袋,转身离开时,他又回头对莫兰说了句:让你送来多不好,不如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我来拿。

莫兰一听,直肠子就绕点弯,笑笑说:还是我给你送到工地吧,你叫什么名字?她怎么能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一个不认识的人呢?

“阿牛”。阿牛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撕下一角写上他的手机号,恭恭敬敬递给莫兰。

莫兰接过纸片,放进口袋,说了声:好的,到了工地我打你电话。

当天下班,莫兰吃过晚饭,就理了满满一包男人的裤子,还有两条耐磨的外套。趁着天色还早,她驱车去新民桥。只一会工夫就到了,在写有安全作业等字样的告示牌前,莫兰泊好车,从后备箱取出那包衣服,然后从口袋里摸出手机。阿牛的电话她在出门时就摁在手机上了,现在只需摁下重拨键就可以了。可当莫兰环顾四周,觉得此地行人稀少,再看工地上,起吊车在空中一会升一会降,像一不小心就要砸下来的感觉。莫兰抬起的脚不由停下了,她脑海里想到前阵子晚间新闻里报道的一个打工仔好心收留老乡,结果被老乡谋财害命的惨剧,还有前几年轰动的一个著名女作家被杀案,凶手就是一直被她照顾的老家老师的孙子。生活中,这样农夫与蛇的故事太多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莫兰回到车上,准备原路返回。

可自己明明是答应人家的呀,而且对方很诚意地留了手机号,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想到这,莫兰又走下车,快步走向工地边上的两间临时房,找到一个看工地的老头。老头在炒菜,看到莫兰,伸出半个脑袋问:干吗的?莫兰把那包衣服放在窗台上,说了句:麻烦你把这包东西给阿牛。老头“噢”了一声,从头到脚打量着莫兰。莫兰扔下“谢谢”两个字就小跑着回到车上。

第二天,莫兰用公用电话给阿牛打了个电话,问他收到与否。对方显然已拿到这包衣服,连着说:谢谢大姐。莫兰没用自己手机打,就是不想把号码留给对方,她也不想用单位电话打,因为单位电话有“这里是××法庭”的等待音,她不想让对方知道她的身份。

转眼,进入冬季。那天,莫兰又理了一大包衣服,都是保暖性极好的那种。她脑子里已经想好,这次不再送到工地,她就趁中午去斜桥河逛时把衣服放在琴琴店里,让阿牛自己去拿。

此后,因为有斜桥河琴琴的联络点,莫兰理衣服更起劲了,她甚至给要好的小姐妹打电话,让她们把不穿的衣服整理给她,她要去送人。

阿牛每次收到衣服后,都会在琴琴那留一张纸条,告诉她这些衣服都给了工地的谁谁了,谁谁穿了哪件衣服还去照相馆拍了照寄回家里呢。还说,在他们工地,大家都知道有她这么一位好心人。

有一次,莫兰去斜桥河的修鞋匠那里换鞋跟。琴琴老远叫她,说守了莫兰好多天了。原来,阿牛放了一包山货在琴琴店里,是专门给莫兰的,里面还有一张纸条。纸条的大致意思是说这些山货是家乡的土特产,是工地上的老乡们凑的,他们想表示一下谢意。纸条上还说,大姐家里如果有体力活,请尽管招呼,不要客气之类的话语。

莫兰家的马桶最近有点漏水,夜深人静时,那嘀嗒嘀嗒的声音真折腾人。莫兰跟男人说换一个吧。男人嘴上应承可就是没有行动。莫兰催急了,男人就说管道工为这么点活都不大起劲,他正在找熟人呢,可时间一天天过,就是没有人来弄。为此,莫兰没少与外科医生怄气。半夜,那嘀嗒嘀嗒声又清晰传来时,莫兰便想到了阿牛。她想,如果给阿牛打电话,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赶来出手相助的。但她终究没有给阿牛打电话。她不想让阿牛认识她家,不想一来二去与他走得近。尽管对方很真诚,还不时送些土特产来。

春节临近。莫兰看着家里堆起来的各种年货。她又想到了阿牛,想到工地上那些民工。于是,她挑一些放在一个大的纸箱里,然后封上好几条封箱带。她之所以要把箱子封得严严实实,是不想让琴琴看到她把这么高档的年货拿去给外地人吃。

说来奇怪,自从与阿牛有斜桥河之约后,莫兰的行善从最初的旧裤子旧衣裳演变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她都会想到阿牛,想到工地上的那些民工。

那天午后,莫兰又去了斜桥河。老远,她就看到河岸上围了很多人,原来,一个老头掉河里了,只见落水的老头身穿一件羽绒服,脸朝上,四肢死命地扑腾着,不停地喊救命。由于河水又深又急,岸上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在水中挣扎。这时候,一个男子边脱衣服边冲了过来,只见他一个纵身,跳入河中,奋力向老人快速游去。很快,他用左手搂住老人的胸,将老人的头靠着他的肩膀,拖着老人游到附近一个河埠头,在众人的帮助下,男子将老人扶上了岸。随后,老人被赶到的警车送往医院。

阿牛。尽管,男子身上都挂了水,头发也湿得不成形,但莫兰还是一眼认出了阿牛。不一会儿,老人的家属也赶来了,他们在人群中寻找那位好心人,可好心人却不知去向。这时的莫兰,再也按捺不住了,她摸出手机,对老人家属说,我认识你们要找的人,我有他的手机号。

第二天正好是双休日,莫兰毫不犹豫地打了阿牛电话,告诉他,她家的马桶坏了,要换个新的,问他能不能帮忙弄一下。电话那头的阿牛一口答应,还说这点活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于是,他们相约十分钟后在斜桥河见,两人一起去挑马桶。果然,阿牛是个行家,对每款马桶的优缺点都能说上一二,莫兰想原来一个马桶也有这么多名堂呀。

莫兰家住四层楼,当阿牛一口气把马桶背上楼时,莫兰心中有了莫名的惭愧。她想到了中国那句老话: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自从那次斜桥河相遇后,她诚心诚意帮他,是本性;但时不时提防他,是本能。谁叫他是外地人呢?

阿牛问水阀在哪找的时候,莫兰还在走神。但一想到那个纵身一跃的身影,莫兰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外地人哪一点比本地人差?

兰兰过桥篇3

兰州要收路桥费,理由何在?争论好像很热闹,其实收费部门的总会计师才算说到根本:“兰州市政建设缺钱”。没钱就要收钱,这是什么道理呢?但这个道理很硬,你没有钱,不能去抢别人:政府没有钱,却可以收费。

收费当然要找依据。于是找到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条例中有一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收通行费。兰州没有一座长度超过1公里的桥梁,也没有任何隧道,但兰州有道路啊,政府认为这就是有“大型桥梁、隧道等”中的“等”,可以收费了。政府缺钱,但并不缺为自己找依据的能力。

国务院法制办说,解释这个“等”字,要由省一级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所以,如果甘肃省政府或甘肃省政府法制办不提出解释的请求,兰州就可以根据这个“等”把路桥费收下去了。我才知道,一个地方的行政行为是否合乎法规,哪怕是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制定法规的部门也可以不予理会的。

荒唐还不算完。甘肃省政府批复的兰州路桥费期限是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但兰州的车主们现在已经必须“自愿”缴纳2010年的年费――征收点要求车主必须一次缴纳两年费用。只缴2009年的不予办理。

2010年的日子还没开始过呢,省政府会不会批准2010年收取路桥费也没准儿,但钱已经要先行收取,因为收费部门坚信“路桥费”不会取消。就提前预收了。兰州路桥收费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已经表示了,“可以征收到2028年”,到时候还收不收,要视还贷情况确定。我看完全可以确定,既然收费与否视乎还贷,2028年的时候还贷情况很不理想也可以预期。“缺钱”是一个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有钱”呢?可以收到2028年,没有一次收到这个时间,就算是体恤民情啦。

政府缺钱,所以就要收费。你要去问名目,问合法性,我看这就很有些迂腐。名目还不好找吗?有些乡村的政府缺钱,养任何牲口、种任何作物都要缴“特产税”;至于合法性,兰州路桥费抓住了一个“等”字,你说“等”不能这样理解,政府说要这样理解,制定法规的机关又不说话,自然就要以收费者的理解为准了。

兰兰过桥篇4

完事后,小李怎么想都不是滋味,觉得对不起家里的老婆小兰。小兰十九岁就嫁给了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他那个乐啊别提有多么灿烂了。孩子长大到六岁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家园到京城工地打工。

快过年了,老板把工资发了下来。他想,整天的看着那路边的发廊妹子穿着入时,打扮妖冶,万种,一定会很够味。干什么都讲究个专业,谁都知道很多发廊不仅是专业洗头,还按摩还那个。他经受不起诱惑,就作出了那个事情。做完后悔是男人通病,钱花了,也就那么回事,和妻子没多大区别。

小李越想越觉得花那钱不值得,还对小兰不忠,于是在自己建设的桥的一个柱子上方写上“小兰,我找小姐了,对不起,请你原谅!”。

回家过年了,小李把钱往床上一丢,边吃边喝给小兰讲北京见闻。小兰听得入迷,他讲得也玄乎。小兰说什么时候你也领我去见识见识。小李说,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小李在晚上搂着老婆说,等你到北京了,我让你看一下,我给你写的情书,写在一个桥梁的柱子上,不过你要原谅我,不要说我写的不好。

小兰甜蜜地说,俺就知道你在外面惦记着俺,死东西,算你有良心。

过完春节小李就来北京了,不幸的是没有几天就被吊车碰到头部当场死亡。

小兰拿到老乡送回的骨灰盒当场晕厥了。

小兰整天想,他会给俺写什么样的情书,文化又不高,但是不管他写什么俺都喜欢。想想她就哭,十分怀念丈夫小李。

情书成了小兰的心病,于是她带上孩子来到北京。

小兰到了北京,找到同乡打工的工地,请一个老乡帮忙,让她爬上桥柱子,看看他到底给自己写的什么。

柱子太高,她上不去,同乡原先也在那个工地,知道必须借助攀爬的工具才能上去,没二话找来工具就和小兰走了。

在去大桥的路上,小兰给同乡讲了情书一事。同乡想就为这个来趟北京?不值得,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必定是个念想问题。

同乡民工爬上了桥,看见隐约的字迹:“小兰,我找小姐了,对不起,请你原谅!”

同乡愣住了好一会,小兰在下边催问,大哥,孩子他爸爸写的是啥呢?

同乡民工对她们说,我下去和你说。

同乡民工下来说:就一行字。

小兰焦急地问:是啥呢?

同乡民工说,他写的是,小兰俺爱你,俺想你了。

兰兰过桥篇5

[关键词]兰州;黄河河道;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29-03

城市是地球表面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共同促成一个城市及周围历史地理格局的变迁。就兰州这一典型的带状型河谷城市(图1)而言,地理背景和人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水陆交通和城址位置范围的变化。从地形图上来看,兰州南北两山蜿蜒起伏,犹如两条长龙环拱整个市区,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地理面貌。不仅如此,这里也是河流汇集之地,黄河上游的几条较大支流,大夏河、洮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在这一带相继注入黄河,具有“控河为险”的战略地位。

秦以前,兰州为羌人、匈奴人活动区;汉代置金城郡;隋置兰州总管府;唐置兰州领三县,属陇右道;宋自吐蕃收复后,仍为兰州,属秦凤路;元隶属于陕西行省巩昌路;明初降州为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清为兰州府。尽管兰州的历史沿革时间跨度较大,但其历史地理格局变化有规律可循。黄河穿城而过,河道变迁是影响城市交通、位置的基础因素;加之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其定位的不同,兰州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地理格局。因此,本文选取西汉、隋唐、北宋、明清这四个典型历史阶段,通过分析水陆交通和城址位置范围的变化来梳理兰州这座城市的变迁过程。

一、城之初建――西汉金城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其下金城县即位于今兰州市西固区,为兰州建置之始。

此时,金城郡是一个依托于优越的自然地理背景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军事重镇,是西汉经略西域重要通道上的要塞,同时也是隔绝北面匈奴和西南面羌人的屏障所在。有学者将此时兰州的作用界定为“扼控河湟和河西走廊两条大道”、“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确有一定道理。金城郡以及河西四郡在丝绸之路上都具有重要的扼控意义,河西走廊为匈奴和羌人的间隔区域,而兰州则是从渭河谷地通向河西的第一站,且有黄河流经,是通向河西走廊的重要门户、渡口所在。

西汉在设置金城的同时,也不断利用形势之便打通从金城通往四周的交通路线。金城在此时形成的交通网络,确定了的城址,为日后兰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陆路交通(图2)而言,以金城为中心沿河谷主要开辟了四条交通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陆路交通网,其中有的道路还与今天的交通线相重合。这四条交通线是:秦陇南道(金城―长安),羌中道,即吐谷浑道(湟水谷地―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西域南道),唐蕃古道(湟水谷地―唐古拉山―),乌鞘岭道(经河西四郡通西域)。

从渡口(图3)而言,西汉时期最主要的渡口为石城津渡口(金城渡口),位于汉金城县北,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地处庄浪河注入黄河处。《资治通鉴》卷104记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八月,前秦苟苌率军从石城津渡过黄河,会同梁熙攻克前凉缠缩城,进而军抵姑臧(武威)灭前凉。”可见当时石城津渡口就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从城址位置(图4)而言,兰州沿河发展的地域主要有两块盆地――金城盆地、西固盆地。西汉时期,黄河的古河道位于Ⅰ处(图4),今兰州城关区所在的金城盆地还是河道及河心滩广布的地方,不宜建城。而西固盆地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就确定了兰州发展的初始位置和范围。在此后较长的时间,金城盆地处的河道逐渐北移,从而促使了城址位置和范围的变化。

二、城之始兴――隋唐兰州

隋唐时代兰州的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动,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金城郡为兰州,属陇右道,领五泉、广武、狄道三县,州治五泉县,辖今兰州市城关区,即前文所述金城盆地。

唐设兰州,是政治军事斗争发展的结果。兰州位于西域两都护府和长安之间,西南面临近吐蕃,可作为唐代经营西域和防御吐蕃的基地。

唐代设置兰州的重要地理基础在于黄河河道北移至Ⅱ(图4)。西魏时,黄河南岸平川逐步扩大,滩地不断地和南岸地面相连接,逐渐形成金城盆地,具备了设县的土地资源。随着金城盆地的形成,位于今城关中山桥北岸1公里范围内的金城关渡口出现并日显重要。《元和郡县图志》载:“金城关,在州城西。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由此,金城关城市聚落于公元6世纪取代西固盆地成为整个兰州盆地的主要城市聚落。此时期为兰州城市发展的始兴期。

三、城之拓展――北宋兰州

北宋时,兰州是北宋抗击西夏和防御吐蕃的前沿阵地,受到了宋、西夏长期的争夺,继续延续西汉以来军事重镇的地位,加之河道继续北移至Ⅲ(图4),兰州的交通和城址再次有了变化:

第一,黄河架桥初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迫切需要,历史上依靠渡口乘舟楫的渡河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渡河便利与安全,宋初在今七里河入黄河处的吴家园附近架设浮桥,后因此处“河流湍急,堤坝弗固”,难以驻守而废弃。还有一处为金城关桥。宋重修唐金城关渡口,钟傅主持修建浮桥。在今庄浪河汇于黄河处,搭建了一座把拶桥,它的建立缩短了兰州通向青海的行程,“从把拶桥到湟州止九十里”。

第二,城池向北扩展。北宋时黄河河道北移至Ⅲ(图4),已基本与今日之河道重合,这说明河道北移于此时定型。为把守渡口,宋代向北拓展筑城。又因金城关渡口离兰州古城较远,于是宋在今金城关对岸另建成一新城,废弃了古兰州城。新筑城的具置学者有异议,但确定的是城址滨河而建。

四、城之定型――明清兰州

明清时期,兰州被纳入当朝版图内陆,不再是边疆重镇,因而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由政治、军事转向经济。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兰州成为茶马互市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清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五茶马司,其中庄浪司驻平番(今永登县),甘州司驻兰州,均属今兰州范围之内。

经济贸易繁荣对交通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明代开始在宋金城关的基础上建设桥梁。《兰州府志》载:“皋兰县镇远桥在西北城外黄河上。”经明代几度迁徙,最终于洪武十八年(1385)移建于城北白塔山下。镇远桥建成后沿用至清末,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改建为铁桥,即今天的中山桥。

明清两代,古河道淤塞,黄河继续北移。后来兰州城经多次向东扩建,形成今日城市的基本轮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西汉至明清,在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陆路交通和渡口、桥梁等水陆交通携带城址位置范围发生一系列变化。西汉开发西固盆地及陆路交通,城市初具规模;隋唐经营金城盆地,城市逐渐兴盛;北宋向北筑城,拓展了发展空间;明清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地位上升,城池经多次展筑后最终形成。

兰兰过桥篇6

我们考虑设计制作两个回转轴,把合在叶片轴孔上,钢丝绳挂在两个回转轴上,靠300t主钩吊起转轮。在翻身过程中,转轮绕着这两个回转轴,从倒装位置翻转180°到达正装的工作位置。回转轴的设计比较特殊。通常情况下,回转轴的轴线与法兰把合面是垂直的。本机转轮是5个叶片,如果按常规设计,两个回转轴把合在各自的叶片轴孔上后,它们的轴线不在一条线上,而是成144°(或者216°)夹角。这种情况,即使能把转轮吊起来,由于钢丝绳要打滑,都无法进行正常翻身。我们采用了新颖的斜法兰轴设计方案,即把合法兰的轴线与挂钢丝绳部位的轴线成72°夹角。这样,在转轮翻转过程中,两个吊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转轮翻身过程中不憋劲,没有因钢丝绳滑移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在重新设计的转轮翻身工具中,除提供两件特殊法兰(也就是上面提及的回转轴)外,我们还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吊耳、大小支座、导向杆、压板等辅助零件。

2转轮翻身步骤

2.1几点说明

经计算,在转轮翻身过程中,副钩承受的最大重量为57.1t,这超出了桥机50t的承载能力。通过与安装部门沟通,在转轮翻身时,采用120t汽车吊吊装辅助吊点(吊耳I、II、III)。通过核算,在考虑各种安全系数后,120t汽车吊可以抬吊62.08t的重量,完全可以满足转轮翻身的需要。受安装场地的限制,转轮的翻身在厂房大门入口处进行。因此,还另外提供一个项15小支座,安装于厂房大门入口处用于放置转轮。

2.2转轮接力器缸盖、泄水锥、叶片不参加翻身。(3)转轮翻身重量(包括吊具)大约为190t。

3转轮的起吊翻身步骤

两个特殊法兰(项7、项8)用产品螺栓把合在叶片轴孔上(中间间隔一个叶片孔),这时从上往下看,挂钢丝绳的两个吊点在一条直线上。在另一侧把合项1吊耳1,这三点挂钢丝绳。同时用项3螺栓M140×4×300、项4压板I、项10压板、项11螺栓M20×90、项12螺栓M24×50固定有关零件,以防止它们在翻身过程中窜动。见图中的B向视图。用300t桥式起重机将转轮从项9支座吊装到翻身位置,平稳放置于厂房大门入口处项15小支座上,转轮与小支座之间采用3台100t千斤顶进行支撑。转轮翻身过程中,为减小特殊法兰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在特殊法兰上焊接一段内径为510mm的钢管,翻身时钢管在特殊法兰上转动。将120t汽车吊挂在项1吊耳I上。同时采用120t汽车吊项1吊耳1及300t桥式起重机将转轮从小支座上起升至离支座约500mm高,如图中位置3所示,然后在小支座上垫上一层方木。缓慢下落120t汽车吊大钩,由于转轮重心不在两个特殊法兰轴线上,转轮会发生偏移,最终偏移到如图中位置4所示。在图中位置4时,安装吊耳Ⅱ、Ⅲ(项13、项14),120t汽车吊吊装吊耳Ⅱ、Ⅲ(项13、项14),300t桥式起重机吊装特殊法兰。缓慢起升120t汽车吊大钩,配合300t桥式起重机对转轮进行翻身,翻身过程中120t汽车吊、300t桥式起重机需交替缓慢进行动作。翻身过程中要注意控制120t汽车的实际载荷。用120t汽车吊及300t桥机将翻身到位后的转轮放置于小支座上。拆除120t汽车吊吊钩,换为300t桥机的吊钩挂吊耳Ⅱ、Ⅲ。用300t桥式起重机将转轮吊装至离地面4.5m高,移动桥式起重机将转轮吊装到安装间的项9支座上。完成转轮的翻身,拆除吊具,安装叶片、接力器缸盖、泄水锥等。转轮装配做动作试验。

4结语

该工具构思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通过电站工地4台机的使用,该工具完全可以满足转轮翻身的要求。该工具的成功使用,解决了电站转轮翻身的难题。同时,水电站转轮翻身工具的设计运用成功,对采用单桥机、单吊钩转轮翻身的轴流转桨式电站具有很好的借鉴经验。该成果已先后在四川的铜街子电站增容改造和安谷电站中推广运用。

兰兰过桥篇7

“上龙头崖看去”有人提醒,随即我们爬上龙头崖,坐在龙头石顶上,遥遥俯视,这山脊沟壑中的田园、农舍、树胄、小溪等一览无余,那平日里看不清的角落,此刻都在月色辉映下尽收眼底,那真是一幅意境深远古朴典雅的山村月夜画。

惹眼的是那些弯弯的梯田,顺弯顺梁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缠绕着,每一个梯田每一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也都是那样的圆,偶尔一丝风过,满田就荡漾起漫弯满梁的碎银子。思绪,如今山村这日子过得,连银子都到处乱扔随处可放了。

“看,田里有人”,顺着同路人喊声的指向远远望去,这静美的月色画卷里出现了许多动点,那是在犁泡冬田,耕牛拉犁在前农夫扶把在后,一步一步前行,隐隐约约还可听到哗哗的水响声和农夫的吆喝声。这月色,村里的人们还没休息,辛劳地翻动着明年一弯田地的银光。最有趣的,是在这时候有小女子出屋在院坝里,朝着梁上呵喂:“爹,吃夜饭啦!”喊声刚落,“吃夜饭啦”的清脆声就在整个凤凰山峦中迭荡,脆声未息,接着又是“好咧”的粗旷声音继续回响。

诱目的是山村甜美的人居,皎洁的月光下,那些院落、农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镶嵌在竹树林中,显立在梁脊山包上,是那样的梳梳离离、飘飘然然,又如此地大大方方。无论你远眺还是近看,院落、农家的瓦房上,都泛着一绺一绺的银辉,又一绺一绺的幽蓝,房下窗户里的灯,透出橘红橘红的光,这橘红的光是从窗户里射出来的,与银色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梦一样的竹枝剪影,悠悠地在细风中摇曳,异常地醒目和温馨。有些房顶上还有间隔着的亮瓦,也透出点点橘红的光,像是散落在瓦房上上的小星星,把个幽蓝的瓦片映衬得更加幽蓝。

挑睛的是这里星罗棋布的大榆树,它那伞状一样张开着的树冠,月光下不再绿,不再黑,是银色的,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面小小的镜子,反射着月光,闪闪烁烁着,波光粼粼的。这些大榆树散立在山冈、村口、梁脊、沟头和院前,是那样的和蔼可亲,那样的雍容大度,那样的豪然气派,守扶着这山村里的一切。这时,闪烁着银色光斑的榆树里,偶尔传出几声鹧鸪鸟的叫声,把整个山村、田园、农舍、院落啼鸣得格外地宁静而幽蓝起来。

迷人的是那一条条潺潺东流的小溪,它那瘦长瘦长的、银亮银亮的、绕来绕去的身躯,在月光下格外逗人。它从山林里探出头来,急忙钻进一片竹林里,藏了好久后,忽而又从一坝田边跑出来,亮出扁扁身子,又赶快躲进一弯树丛,歇息一阵,它又从一家农舍跳了出来,像一条条缠绕飘逸的银带,更像一个个顽皮灵气的孩童。溪水里,月光显得更为明亮,水声荡漾起水花,把荧荧一溪水揉成细细碎碎的光斑,点点又点点,粼粼又粼粼,顺着小小的堤,贴着矮矮的坎,随着弯弯的道,转来绕去,一路轻歌地跑出村口,信心十足地奔向远方。

赏心的是那道道溪上的座座小桥,它总是在小溪的窄处,院落农舍的密处跨越着。不知多少年,它的身躯就这样诗意般地弯着,从小溪的这边,弯弯的弯到小溪的那边,在月光下,显得有点朦胧,成了山水田园的背景,静静地弯在那儿,连着地,连着山,连着心,连着情,连着月色撩人的夜晚。这是多么靓美的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月夜图啊!

月亮在升高,山村、田园整个地静下来了,只有近处农舍的院坝还可以隐约看见几只狗和猫追赶着、嬉戏着,并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咪吠声。是啊,在这样的月光月色月夜下,牛已进圈,鸡已归窝,勤劳的山村人们,已经关灯,开始进入梦乡。

“我们也该回家了”车师傅催促道,就在这样的月光月色月夜下,恋恋不舍地坐上车。“山村之美,要在月光下才能真的明白。”我们由衷地感叹!

小山梁

兰孜时常叫“嘿”的是他的后娘。

兰孜的母亲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去世了,“嘿”就进了他家的门。

后娘的“嘿”,进了兰孜家,才知道他父亲是个病壳壳,重活干不了,就是手边活也做不了多少,而治病还得花钱。“嘿”只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尤其看到眉目清秀的孩子兰孜,就啥话没说,默默地承担起家的责任。犁地、挑粪,种菜、打谷,洗衣、做饭,找钱、治病,“嘿”就一直这样无声无息地操持着这个家。

五年后的七月,兰孜在全县初中升高中统考成绩排名第七,这在山旮旯的村里,还是第一个考上全县重点高中的。“嘿”伏在病危的丈夫床前,说得泪花直流。兰孜的父亲微微动了嘴唇,说不出啥,笑意的眼角淌下泪痕。不几天兰孜的父亲就病逝了。“嘿”仍是东借西赊,为他父亲办了一个还像样的丧事,“嘿”就落了一屁股的债。

后娘的“嘿”,没给兰孜生下弟弟或妹妹,村里人都猜到是啥原因。村里人都为兰孜可惜,要是他父亲晚三年死,那他准能考上大学;“嘿”下半辈子没点依靠,村里人都想到她一定会改嫁。兰孜也想到:若是后娘还留在家,债钱、学费、农活,那她还得受半辈子的苦;若不留在家,那自己考上县重点的高中、重点班就读不成了。

忧虑徘徊,兰孜这几天钻在地里锄回茬苞谷草,拔稻田里的稗子,挖山里能卖钱的药草。那晚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对后娘说,“嘿”,你还是离开这个家吧。“嘿”很惊然,低着头,轻声地问,你不认我这个后娘了?说着说着眼眶里就噙满了泪水。兰孜一听就感觉后娘误解了,赶紧跪下说,不,不,我是不想再拖累你了,我已经长成大人了,能出去打工了,父亲看病和安葬欠的钱,该由我来还。“嘿”又惊然地笑了,擦去泪眼,扶起兰孜说,我当你要赶你的后娘走呢!我既然嫁给你父亲,他就是我的丈夫,欠债还钱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傻孩子,你该想的是好好读你的书,只要有我还活着,就要供你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飞出山里的鹰鹞来。兰孜低着头听着,没有再说话。

地里的活,母子俩默默地干着。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天还没开亮口,兰孜提了一个包,悄悄去了城南的汽车站。可是还没等他上车,就看见后娘“嘿”跌跌撞撞跑来了,老远就挥着手,大声喊着“兰孜、兰孜”。她还没跑到汽车站门口,突然跌倒在地上,只见她双手撑起身子爬起来,又朝汽车站跑去。兰孜看到“嘿”那样,忍不住也迎着后娘跑去,近了又站住说,“嘿”你回去吧,我能找到活干的。“嘿”的额头摔破了,血一滴滴地淌下来,仍站着说,孩子,跟我回家吧,说着就去拉兰孜。兰孜甩脱“嘿”的手,说自己真的不想再念书了。这时,“嘿”扑通一声跪下来说,孩子,如果你不读书了,我今天就回去陪你父亲算了。

就这样,兰孜上了县里重点高中。

两个月过去了,周三的那天中午,兰孜提早在教室里做数学题,这时进来一同学对他说,校门外有人找他。兰孜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口,见到是后娘“嘿”。“嘿”的头发虽然梳理得还整齐,但瘦瘪的脸就像干裂的花栎树皮,佝偻的腰也驼得厉害,穿着的衣服竟是补丁连着补丁,蓝花布的裤子短得露出了疤痕累累的小腿,一双黑色的布鞋竟露出了一双大脚趾头。恰巧正是上学的高峰时,校门口围满了同学,好像都在瞅着他,他的脸“唰”地像火烤一样的红了。“嘿”看到这情形,赶紧说,我给你送钱来了。然后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钱,全是一元、二元、五元的。接着说,这十几天农闲,我到城里卖了些山野菜,然后还捡了点破烂卖,就三四百块钱,拿着用。

兰孜意想不到,“嘿”竟然找到学校来,是那样的寒碜,看到同学异样的表情,他冷着脸一言不发。“嘿”见他的脸色不对,关切地问,兰孜啊,你该不是病了吧?兰孜赶紧挽着“嘿”的手,推开人群,大步走出学校,咬紧牙根,没露恶意,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嘿”你――今――后――别――再来学校找我,再来,我――就――辍――学,出去打工。

“嘿”望着兰孜那从没有过的脸色,瘦弱的身子不禁发了颤,暗淡了出神的目光,傻望了一会儿后,点了点头,没说啥,就离开了。“嘿”走了十几米远,兰孜站在那,望着她佝偻的背影,心里有点酸酸的。突然“嘿”又转回身,小跑到兰孜跟前,从口袋里又掏出十块钱,塞到他的手上说,长身体别吃得太省,肚里没油水,念书就没精神。兰孜明白这是后娘留着回去坐车用的,可他想说,留着十块钱你回家坐车吧,三十几里路啊!可是,没等他说出口,“嘿”早已快步走出好远了。兰孜怔怔地望着,后娘那渐渐远去的佝偻的背影,自己的眼眶挤满了泪花。

从此,“嘿”再也没去学校了。每两月,兰孜按时回一次乡下的家。假期,补完课,也回乡下帮帮“嘿”做些农活,尽量找些能变成钱的产品卖到城里,挣点学费,减轻点“嘿”的压力。

高考的学期到了,“嘿”叫兰孜不要回家,叮咛他专心学习,考出乡村第一个大学生,为乡里争气,为他死去的父亲争光。还说需要的钱和东西,会叫村里的人按时送到学校去。那阵子,兰孜看到的后娘“嘿”,头都快要佝偻到膝盖了。

冲刺高考,兰孜是豁出去了,认真按照学校安排的倒计时迎考训练,还比别的同学早起晚睡地加强温习,真没回到乡下过一次。只是收到后娘“嘿”按时让村里进城的人捎来的钱,还有一些补身体的东西。

两天高考慎重面对,三天后对照标准答案,兰孜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分科代课的老师都说他,高考成绩准是全校中的前几名,准能考上全国的重点大学。

欣慰满意的兰孜,想到了乡村,想到了半年没见的后娘“嘿”,于是把自己仅剩的三十元钱,花去二十元钱买了一小盒蛋糕,那是酥软而甜蜜的,是“嘿”从来没想过、更没吃过的,他说他一定要让后娘“嘿”高兴一回。

当他兴致勃勃,喜笑颜开地回到乡下的家时,门上却挂着锁。他四处寻问上坎下屋的大婶大叔们,“嘿”到哪里去了?大家都板着冰冷的脸,不同他搭话,甚至不愿理他。

这时,上坎屋的小牛,指着对面山坡上一个新起的土包说,你的后娘“嘿”死了,就埋在哪。兰孜一听一看,心,马上痉挛成一团,惊疼而有些发抖地说,不,这不可能。高考前五天她还让村里人给我捎来两个鸡大腿呀!我这……上坎屋的刘婶见他有些茫然,很平静地说,你后娘真的死了,都埋了好几天了。她得病半年了,你在学校哪能知道,她也求我们决不能告诉你,她最怕因为自己影响你考大学。她托我们把猪卖了、鸡卖了,捎给你的钱物都是死之前交代给我们的,她怕你起疑心,还让我们隔一段时间捎一点。她嘴里满都是你,最想见的更是你,她还说等你考上大学了,可以把房子卖了交学费。她咽气时一直叫着“孜儿,孜儿”的,死不闭眼。刘婶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

下坎屋的张婶眼里早已嵌着泪花,接过话头说,那天,我靠在你后娘身边,手抹着你后娘的眼睛,说等孜儿考上大学,一定会回来看娘的,你后娘才闭上双眼。

“娘――娘――娘――”兰孜大声喊着,顾不上说句感谢刘婶张婶的话,扭头就向对门小山坡跑去。

兰孜跪在后娘的坟前,抽泣地喊,娘――娘――,娘能听得见我第一次这么叫你吗!我从没喊过一声娘的娘你听见了吗!他不停地喊,不停地磕头,头磕在地上咚咚响,磕得坟包新土~~落,磕得小山梁颤颤抖。

清石河桥

山路上,凉爽而又甜润的晨雾。晶莹闪亮的露珠在九月沙沙的脚步声中,苏醒了。

要远离故乡,开始新生活。心,像霞晖里跃入蓝天的鹰鹞,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这花、这草、这鸣泉流水,这绵延远去的山峰和这迤逦而下的山道,一切都是那样的明丽、鲜艳、赏心、悦目。

父亲在身后,消瘦的体形还佝偻着背,有些吃力地跟着。两肩轮换背着母亲给我缝制的包裹,不时送来一两下苍迈的咳嗽声。我好些次慢下脚步,想从他手里接过包来,但没有用,父亲的脾气是不等到不能再送时,是不会依我的。

翻过了几道山梁,又横过砭砭路,眼前就是清石河桥。山里这一带的人总是在桥上,拍肩挥别,或张臂迎接,倾诉衷肠。父亲站在桥中,远远望了一眼对岸──那柏油路将是载我而去的路,随后转过头来拍拍我的肩,又抚摸下我的头。

“歇一火吧。”父亲说。我靠在石栏,股股离愁涌了上来。父亲总是侧着脸对我,但我清楚看到父亲脚下的石板上有两处湿点,还冒着热气,哪是泪痕,我的心顿时揪疼起来。

“清同治12年,我们这老山里上京考出个州宫,便筹资命县令在城里修了文峰塔,这两丈宽的桥也是他的功德。”父亲在桥上指了远方又指回桥侧镂着《青石河桥》阴文的青石板,告诉我。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这时翻起古来。“算是他对教育养育他的这一方山水的报答吧!听上辈人说,没这桥前,三根木桩撑两根棒棒,来往惊险得很。遇上大风雨季,桥冲垮,人淹死是常事;现在有公路通到山里,这桥更派上用场了呢!”父亲用手摩挲着栏杆上的石塑龙头,深情地打量起来,像是在读古旧的县志。“解放那年,我和你赵二伯上三官殿小学,脚在这桥上每天几趟来回几十里,不辞劳苦。高小他少考几分,回家哭着要跳桥,是我死活拉住了他的。求学心诚,感动校长把他收了。如今在县中学教书,总算这山里又多一个有出息的人了。”

桥使父亲想当年,竟有无限地感慨。我只知道父亲是若有所思,可我当时没有全懂。

清河水晃动出太阳的粼粼,跳动出桥周围金色的生机。父亲把沉重的包裹挎在我肩上,又拍了拍我:“进大学堂别忘了写封信,要什么尽管说,家里有我,好好念你的书,奔你自己的路去吧!”

父亲回身擦了擦眼。我在远处等车的路口回望山里,见父亲那干瘦的手还在他身子的上方,挨着桥栏慢慢向我摇动。

兰兰过桥篇8

关键词:宝兰客专;系杆拱;纵横向;设计

1、概况

宝兰线客专为一次双线,武威路中桥位于R=2000的圆曲线上,线路高度受站场布置控制。跨越甘肃省兰州市武威路,跨越角度为87°42′14″,武威路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现状宽度为12.0m,较为繁忙。

2.主跨结构及设计资料

2.1桥梁跨度LP=80.0m,矢跨比1/5,拱轴线方程。吊杆间距6 m,采用双吊杆。系梁混凝土采用C55, 桥面宽,拱脚处16.60m,跨中15.00m。

拱脚处梁高3.1m,跨中梁高2.5m,截面形式采用单箱三室。拱肋采用外径为1.0m 、壁厚为20mm钢管形成拱肋,缀板厚度20mm,缀板外间距70cm,钢管外间距2.8m,拱肋矢高16.0m,钢管的钢材采用Q345D,拱肋内灌注微膨胀C55混凝土。

2.2二期恒载 包括线路设备重,人行道栏杆及扶手,电缆槽、挡碴墙、竖墙、防水层及保护层。取200kN/m计算。

2.3温度力 按整体升温25℃,降温25℃计算。

2.4限界计算: 表1

3.系杆拱计算分析

3.1拱肋计算

3.1.1拱肋截面换算

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截面,两侧各设置1道“K”撑和“一”撑。

图2 拱肋截面图

考虑缀板,拱肋及拱肋内混凝土的换算容重:

=23.8kN/m3

考虑钢管内其余杆件:23.8×1.3=30.94 kN/m3

3.1.2拱肋的稳定检算

平面内稳定参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5.2.13条计算。

计算得平面内稳定系数为33.8

平面外稳定采用MIDAD Civil2012软件计算,计算得平面外稳定系数为7.5

3.2系梁计算

3.2.1系梁纵向计算

采用桥梁结构分析系统BSAS软件对系梁部分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控制条件及计算结果:

表2

3.2.2系梁横向环框计算

1、单元划分及加载图示,纵向采用1m长

4.结语

本桥受制于城市道路及铁路线路高程控制,结构高度严重受限。采用一跨跨越的系杆拱结构,造型美观,结构简单,施工环节较少,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桥快。文中详细设计过程,计算分析了结构、截面、稳定性等,对站场附近同类桥梁起到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范立础.桥梁工程(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3] 马胜双. 京沪高速铁路跨济兖公路钢箱系杆拱桥主桥方案设计 [J].铁道标准设计,客运专线铁路桥梁设计论文专辑.

[4]谢小兰. 豁口特大桥LP=42m系杆拱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0.

[5]魏 建,李岩. 成都枢纽三环立交双线铁路系杆拱桥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6(2).

上一篇:静静的深夜范文 下一篇:同学之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