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0-04 09:52:36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1

[关键词]《乱世佳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

《乱世佳人》是由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改编成的电影。[2]它讲述了在美国内战时期,一位南部庄园主的女儿的成长经历,这个小女孩从以前的不懂事慢慢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新女性。这位女主人公斯佳丽之所以能够养成独立的意识,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背景非常复杂,只有凭借着顽强的、乐观的精神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影片中巴特勒这样一个银幕形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放荡不羁,敢于嘲弄世俗,他非常具有商业头脑,总是能够把握时机,找到挣钱的门路。他一直深爱着斯佳丽,虽然得不到回应,但是他还是非常执著。他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朋友和家人的关爱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部影片是西方史诗情节剧电影中的珍宝。无论从故事的内容、叙事的结构以及审美风格等方面都有精湛的表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西方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还可以体会社会特征的真谛。[3]

一、以“历史故事”的视角展开叙述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是美国维克多·弗莱明导演在1939年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改编拍摄的。这部影片主要以女主人公斯佳丽以及她的家庭遇到的各种遭遇为叙事中心,开始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美国爆发的南北战争,规模比较大,战事也比较残酷,性质属于一场内战。这场战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少灾难。电影《乱世佳人》用电影的语言形式再次向人们呈现了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场面以及在战争中人物的形象。比如有火光冲天、断壁残垣的恐怖场面,有四处逃难的百姓,还有经过战争伤痕累累的士兵,等等,这些逼真的场景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南北战争的情景。[4]

编导将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作为文化背景主要是为了表达战争下人物的悲惨命运不仅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影片首先对比了塔拉庄园和奥克斯庄园在战争前后不同的景象,比较了影片中人物的不同的命运。这里影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战前,塔拉庄园拥有广阔的田野,显得十分富裕,庄园看起来很气派。羊马欢叫、鸡犬相闻的场景让人特别喜爱。主人和仆人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人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战争后的情景让人看了觉得非常伤感,人们没有了以前的物质财富,奥克斯庄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塔拉庄园也失去了以往的富足,被洗劫一空。这场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5]主人公斯佳丽经过战争的摧残,心灵受到了很大打击,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折磨。这场战争几乎将斯佳丽打垮了,使她遭受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也一度饱受折磨,以前那个单纯高傲的公主早已经被人们遗忘,这场战争一方面使她变得坚强,敢于和多舛的命运进行抗争,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位意志坚强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使她变得贪婪,疯狂地追求财富,像是变了一个人,特别冷酷无情。更有甚者,她可以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残忍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和奴隶,她可以不顾世人的看法用金钱雇佣犯人。这场战争成就了她坚强的性格,也使她有了变态的一面。

二、西方英雄传奇的表征

(一)斯佳丽的银幕形象的塑造

《乱世佳人》这部影片中斯佳丽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主要核心思想表现了美国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部影片中斯佳丽被赋予了智慧、热情、坚强的性格特点。斯佳丽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会坚强地面对,纵使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帮她的亲人和朋友,她依然能够独当一面,她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自信、勇敢和执著,帮助她成为人们心中非常敬佩的一位坚强女性的形象。斯佳丽身上具有一种英雄的气质,这一种性格正是人们想要的一种比较完美的人格特征。这样一位女性形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活下去的动力,也是人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斯佳丽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性格特点以及有这样的人生发展历程,原因在于她生活在美国的历史时期。[6]尤其是生活在历史战争时期,她学习的是美国的文化,在她身上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生活经历的影子以及美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斯佳丽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英雄主义人物,体现了美国民族的群体个性特点。斯佳丽身上拥有的坚强不屈、执著追求的个性品质,反映了美国人民共同具有的心理品质。

斯佳丽这样的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斯佳丽身上具有多种性格,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斯佳丽身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能够带给人一种希望,她那种敢于竞争的精神非常值得人们学习。斯佳丽的欲望非常多,她对于事物的追求是无休止的。斯佳丽的多重性格主要表现在她智慧但是狡猾,既真诚又虚伪,既热情又冷酷,既坚强又软弱,既平和又疯狂,既利人又利己。[7]这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没有时代的限制,更没有民族和阶级的阻碍,所以这样性格的人物形象容易和人们心目中的完美的性格特征相呼应,这样的人物形象非常具有感染力。为了追求一些物质的东西,斯佳丽承受多少痛苦,她的追求没有止境,她的痛苦也就没有终结的时候。斯佳丽因为爱情的痛苦,变得挣扎纠结的过程预示着西方英雄传奇故事中又多了一位鲜明的人物形象,斯佳丽情感的冲突和精神的矛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的本质特性和情感特征。

(二)巴特勒银幕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中巴特勒这样一个银幕形象也给观众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特勒是一个玩世不恭以及桀骜不驯的人,他深爱着斯佳丽,当斯佳丽向阿希礼表白被拒绝后,巴特勒非常生气,将一个花瓶狠狠地打碎在地上,这样的举动表现出了巴特勒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电影情节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巴特勒的形象逐渐变得明朗,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品质,深深地留在了观众的心里。巴特勒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目光敏锐,善于把握商机,遇事头脑比较灵活。他一直在深深地爱着斯佳丽,默默地关心着斯佳丽,一直渴望得到斯佳丽的芳心。人类的情感非常复杂,人类的形象也多种多样,该片的男主人公巴特勒把人类的性格以及形象塑造得非常到位。一方面,他身上的精明以及狡黠的经营理念,让我们看到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影子。另一方面,他用少数人没有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对世事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被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迷惑。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南方人都觉得战争会很快结束,而且还能战胜对方。但是巴特勒却不那样认为,他非常了解北方和南方在军事业和制造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他断定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战争结果并不像南方人想得那么好。因此激怒了南方人,他懂得在乱世中如何保护自己,此时他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商机,那就是北方的药品运送到南方,这样不但赚到了一定的金钱,还给南方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巴特勒有着广阔的胸怀,对朋友两肋插刀。只要朋友在危难的时候向自己开口求助,他一定全力以赴地帮助自己的朋友。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喜欢张扬自己。但是他却拥有满腔的抱负。他是一个可以让人依赖的人,可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女主人公斯佳丽之所以能够走出自己的牢笼,主要是受到了他的影响。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斯佳丽不能做到,斯佳丽这一类型的人是不能做到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可是,巴特勒这样的一个人物可以真正面对自己,可以战胜生活中的苦难,他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这样一个有勇气、有聪明才智的男人,既敢于嘲笑世俗,又对生活充满了喜爱之情,渴望一种纯真美好的生活姿态,追求一种令人神往的人间真爱。巴特勒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他不但能够细心地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能帮着照顾朋友家的孩子,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一个自己深爱的妻子,还有几个特别可爱乖巧的孩子。他对斯佳丽的一片痴情没有得到回报,所以将自己的爱全部给了自己的女儿。当初巴特勒和思佳丽结婚的时候,黑妈妈并不喜欢巴特勒,但是巴特勒并没有因此抱怨黑妈妈,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打动了黑妈妈。巴特勒身上虽然带有一种放荡不羁,但是在梅兰妮面前,他从不显露自己的这一面,因为梅兰妮身上具有的宽容、仁爱以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令他欣赏。巴特勒这样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上无不透露着西方文化精神的表征。

三、结 语

《乱世佳人》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优美的艺术画卷,也向我们阐释了西方文化精神的内涵。影片中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鲜明的形象令我们一直难以忘怀。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死离别的场景扣人心弦,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故事情节耐人寻味,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深刻,我们的情感受到了洗礼,我们也会对人生有一轮新的思考。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以前的家园再美好,一旦经过战争的硝烟,都会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以前的宁静,虽然环境因为战争的原因发生了改变,但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不能变,一定要坚强面对生活,重新开始,重建美好家园。我们对剧中人物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而且为他们感到伤心和难过,但是历史的发展,必然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在苦难面前,他们那种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即使遇到苦难,也要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

[参考文献]

[1] 祝峻森.中西电影艺术史上并峙的双峰——史诗巨片《乱世佳人》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比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05).

[2] 杨文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看《乱世佳人》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2012(19).

[3] 吴钧.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银幕人物画廊中王熙凤与郝思嘉形象[D].济南:山东大学,2004.

[4] 李志红,孙秀芬.东西方佳人的爱情婚姻观[J].时代文学,2011(11).

[5] 李静敏.电影《乱世佳人》主要人物赏析[J].电影文学,2012(06).

[6] 何春耕.中西文化精神的表征——史诗情节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乱世佳人》艺术审美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6(04).

[7] 贾丽.乱世开出的强势之花——《红楼梦》中王熙凤与《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形象比较分析[J].2010(02).

[8] 胡文飞,樊莉.任性率直与坚强务实的人格演绎——试论电影《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人际意义构建[J].电影评价,2007(10).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2

关键词: 中西电影 跨文化交际教学 电影 冰山理论 对比

一、前言

目前,跨文化交际在现实生活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本质要求,还是时代的需要。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群体接触时,很容易受到文化冲击而产生交际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掌握对方的文化常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其浮于表面的现象而难以触及其本质,这就是我们时常提起的“冰山理论”:表面现象是“八分之一”,而情感、思想及文化底蕴是“八分之七”。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电影的取材和场景都来源于生活。优秀的原声影片是承载着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除了有地道的口语表达,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源语国家社会、生活、宗教及文化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英语原声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获取文化知识,学生在“半真实”的环境中能真实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利用冰山理论对比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冰山理论简介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文学作品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八分之一),水下的部分(八分之七)则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在文化中,水面的“八分之一”主要指表面呈现的东西,包括人、事物及行为等;水面下的“八分之七”指隐藏于文化内部的因素,包括观念、习俗等。“冰山理论”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简约的艺术。即略去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认为海明威提倡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不能混为一谈。

(二)《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异同

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分别拍摄于1939年和1946年,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的电影。鉴于此原因,两部电影从历史背景、拍摄方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可比性。

1.从历史背景而言,两部电影都是讲述的战争故事。《乱世佳人》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传奇故事,其中既包含黑奴解放运动的因子,又囊括美国由北向南蔓延的新兴资本主义运动;《一江春水向东流》描述的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抗战故事,侧重点在于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

2.从电影的拍摄方法而言,两部电影都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一,两部电影都是根据时间线索来进行拍摄的,即对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都遵循战前―战争中―战后;二,两部电影都明显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拍摄电影。例如,《乱世佳人》展示了很多幅塔拉庄园和十二橡树庄园在战前和战后截然不同的场景;而《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很多的类似对比场景,最明显的是在王丽珍继张忠良抵达上海后,在何文艳的住所举行的宴会上,与宴会上风光无限的张忠良相比,在何公馆当女仆的素芬则显得贫穷落魄,只能厚着脸皮向厨师讨要剩饭剩菜给家里挨饿的婆婆和孩子吃,这时窗内的繁华奢靡和窗外寻找孩子抗生的素芬形成鲜明对比,真正符合了“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唱词。

3.两部电影都沿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戏剧表现形式。《乱世佳人》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和线性叙事方式,以女主人公斯佳丽和几任丈夫之间的感情纠葛为明线,以新兴资本主义和南方旧贵族的斗争为暗线,阐述了一个生动的战争浪漫故事,折射出了以“from rages to riches”为中心的美国梦和美国国民精神;《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中国戏剧的传统叙事方式,用字幕清楚地交待出人物、事件和场景,并按顺叙的方式逐一铺开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极少跳跃。正如导演蔡楚生所说:“我们中国人的艺术有我们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我国的小说、诗歌在事件介绍、人物出场、情节处理方面都简洁而明了的,都是有因有果、层次分明、线索井然的;写诗作文,有所谓‘起、承、转、合’,节奏十分清晰明朗。我们的广大观众,不喜欢看如同某些外国作品那样跳跃很厉害,故弄玄虚的东西。”

(三)以冰山理论为基石来看两部影片的文化因素

作为影视文化,影片中的人物属于浮现于表面的“八分之一”中的文化因子,同时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等来体现隐藏的“八分之七”。女主角素芬和斯佳丽都经历过战乱中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都在战乱的缝隙中艰难地求生,都有坚强的一面。但斯佳丽叛逆坚韧,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素芬集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于一身,是一个难得的孝媳慈母。不同的外部表现必然有其内部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深层次的原因。首先,美国的个人主义根深蒂固,它深深影响了斯佳丽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事业观。这也是斯佳丽可以不顾他人眼光肆无忌惮地爱恋艾希里、勇敢地成长为新兴资本主义中一员的原因;其次,美国当时正处于南方农奴经济与北方新兴资本主义交战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决定了斯佳丽这个人物的个性塑造,这符合美国式英雄的成长经历;最后,《乱世佳人》也通过斯佳丽从战后不名一文到家财万贯的经历,展示了美国梦的精髓――“from rags to riches”和美国人所崇尚的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和个人成就等。而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素芬则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遵循孝、悌、忠、恕、礼等,将家庭置于生活的中心位置,以致于在得知丈夫叛国叛家后,愤而投江自杀;《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的东方家国故事,其悲惨的结局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精神。

三、利用电影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电影主要从听、说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语言的运用场景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利用电影欣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通过欣赏各自题材的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让学生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有效避免交际失误。

以《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先安排学生分别查阅这两部电影的大致内容、拍摄背景、主要人物等,以加强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了解,查阅资料时既能掌握一部分词汇,也能加深对历史背景的认识,一举两得。

其次,在学生充分了解影片背景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双字幕放映。教师应在出现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词汇用法的了解。例如,在《乱世佳人》结尾部分,瑞德在离开斯佳丽时,两人进行的经典对白(“R”指瑞德,“S”指斯佳丽)

R:“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

S:“I can’t let him go,I can’t!There must be some way to bring him back!I can’t think about it right now,I will go crazy if I do!I will think about it tomorrow!”

瑞德对斯佳丽说的话中,“not give a damn”是一种口语用法,意为“毫(或满)不在乎,根本不管那一套,漠不关心”。教师可以事先只给出英文词组,让学生根据当时的交际场景猜想这个词组的意思;然后进行讲解,并进一步使用例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组的运用。例句:Dorothy Parker wrote:I shall stay the way I am Because I do not give a damn.(多罗茜・帕克这样写:我要做我自己,因为我不在乎。)

从电影中的交际场景和例句的使用语气可以发现,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组时,一般是一种凛然、无畏的感觉。

斯佳丽的台词中有一句是“I will think about it tomorrow!”。从当时的交际场景看,斯佳丽说出这句话时并没有因为瑞德的决然离去而放弃他,她是勇敢的、坚强的。从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式英雄的内涵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至此,我们对比《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可以发现:她们同样被爱人抛弃,一个决定去勇敢面对和争取,一个却饮恨自尽。这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英雄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冲突、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等。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既能丰富英语词汇,提高英语水平,又能通过掌握文化而大大提高交际能力。

电影观看后的课堂讨论环节也至关重要,此时教师应当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充当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写的影评和观后感拿出来讨论,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主动构建影片中英语使用的交际意义,并通过中英文电影的文化对比,挖掘其深入的文化内涵,将其运用与跨文化交际中,以文化促交际,从深层次消除交际障碍。

五、结语

中西电影同中有异,既表现人类文化共性的一面,显示出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命运等主题;又展示人类文化差异的一面,产生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文化。因此,通过观看原声电影,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进步的同时,也可以在一种“半真实”的环境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璐.试论原声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 [J].民族论坛,2010,(8):60-6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3.

[3]刘燕茹.浅谈原声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141.

[4]赵晓晓.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4):37-38.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3

[关键词] 电影评价;《乱世佳人》;人物郝思嘉;解读形象

一、郝思嘉的家庭背景与出身

决定了她最根本的性格特点 (一)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的特殊性

电影《乱世佳人》的故事背景与原著《飘》的故事背景相同,开始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夕,南北战争的背景贯穿于整个故事,为整个故事情节的连接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影《乱世佳人》中通过连年不断的战争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引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动态的混乱,为之后郝思嘉的强硬的性格铺下了基础。南北战争时期的郝思嘉形象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纠缠,其性格中的刚硬与坚韧让她成为世界小说界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二)郝思嘉的家庭背景影响了她最根本的性格

《乱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家庭背景雄厚,其父亲是一个大庄园的庄园主,从小优越的家庭条件让身为女性的郝思嘉具备了不拘一节、豪爽的男人性格。而郝思嘉的母亲是一位终生规范的淑女,从小对郝思嘉的培养也使郝思嘉身上带有着正宗的大家闺秀的气质。因此这样的家庭背景与家庭教育培养出了郝思嘉那种敢爱敢恨直白的性格,在那个虚伪文雅的年代,郝思嘉与上流社会的交流显得格格不入,与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思想完全不同。这样与时代所叛逆的性格也造成了郝思嘉对阿希礼的执著与痴念,为整部电影情节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叛逆的性格使郝思嘉的形象成为“奇葩”

在郝思嘉的个人词典中,装柔弱与装高雅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家庭的原因使得郝思嘉拥有了豪爽的男人性格,在当时的社会中,女人永远流行着柔弱高雅的气质风尚,比如在用餐过程中不大口咀嚼,甚至不吃饱,在运动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在电影中的郝思嘉对于这种现象表现出不屑与反感,由此可见郝思嘉的性格中隐隐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叛逆,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叛逆,对父母期望的叛逆,最终造就了郝思嘉敢作敢为的性格。在当时的年代,敢作敢为可谓是离经叛道,也正因为这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秉性脾气,在对待阿希礼的爱情上,郝思嘉产生了不理智的情绪,最终造成了郝思嘉未来悲惨命运的开始。

二、爱情造就了郝思嘉,也改变了郝思嘉

(一)对阿希礼的爱情贯穿了整部电影,造就了痴情到底的郝思嘉

阿希礼是《乱世佳人》重要角色,对剧情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郝思嘉爱的男人,却并不爱郝思嘉,阿希礼只爱他的表妹,他的这一表现严重伤害了郝思嘉的感情,在爱情中,郝思嘉表现出了不成熟与不理智,在阿希礼订婚后,郝思嘉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想要以这种方式向阿希礼复仇,但是殊不知在这样的爱情里,受伤害的永远是她自己,不久后,这个男人去世了,使郝思嘉成为年轻的寡妇。阿希礼在郝思嘉的心中仍是最爱的人,但是还夹杂着复仇的情绪,在郝思嘉的未来感情中,对阿希礼的爱情与痴情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让她失去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呵护,最终失去了最爱她的男人,而在最后时刻,郝思嘉才认识到原来阿希礼对自己真的毫无感情,认识到自己的可笑,后悔对瑞德的轻视,最终郝思嘉决定等待瑞德的归来,将自己的痴情转移到最爱自己的人身上。

(二)瑞德的爱情让郝思嘉感受到了爱,改变了郝思嘉

在郝思嘉的爱情中,经过了数个男人,白情的阿希礼,英年早逝的前夫,从妹妹手里抢到的弗兰克以及最爱她的,给她幸福的瑞德先生。在一个晚宴上,郝思嘉在谈论南北战争期间,瑞德第一次登场,与郝思嘉进行了讨论与争吵,郝思嘉独特的见解给瑞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在之后的接触与交流中,瑞德逐渐爱上了这个奇女子,对郝思嘉来说,瑞德的体贴让她对爱情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及在庄园遭难期间,瑞德对她的帮助与扶持让郝思嘉产生了依赖的情绪,最终瑞德深吻求婚让郝思嘉“沦陷”了,在婚姻生活中,郝思嘉与瑞德生了一个小女孩,瑞德对郝思嘉的照顾也做到了无微不至,婚姻生活相当幸福圆满。但是郝思嘉在心底对阿希礼仍是念念不忘,伤害瑞德的感情,注定了他俩婚姻的悲哀。

(三)对阿希礼的执著伤害了瑞德,体现出郝思嘉的不理智与自私

郝思嘉对阿希礼的痴情体现出了郝思嘉的性格坚韧,但是过分的执著最终伤害的只是她自己。在与瑞德幸福的婚姻生活中,郝思嘉对阿希礼的感情也没有改变,最终被瑞德发现,让婚姻出现了问题与裂缝,两人不断争吵,在争吵过程中,郝思嘉失去了她肚子里的第二个孩子,让瑞德对郝思嘉的感情有所缓和,但是好景不长,或许是上天的折磨,瑞德与郝思嘉的第一个女儿在骑马的过程中摔下马,不幸夭折,这对他们刚刚缓和的婚姻无疑是晴天霹雳,瑞德与郝思嘉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彻底破裂。从此可以看出郝思嘉对于自己对阿希礼感情的自私伤害了瑞德,伤害了原本圆满幸福的婚姻。

三、郝思嘉坚韧的性格让她屡败屡战

(一)在庄园毁灭的初期,郝思嘉选择了承担重建庄园的任务

电影女主人公郝思嘉家里拥有一个大庄园,是著名的名门望族,但是由于南北战争的掠夺与破坏,郝思嘉家的大庄园被抢劫,并被烧毁,让郝思嘉的父亲患上了精神错乱的疾病,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身为大姐的郝思嘉的身上,郝思嘉自此立誓不再让家人受到贫穷与饥饿,走上了经商之路,在这过程中,郝思嘉做过木材买卖,也因为生意遭受过贫民的袭击,但是她并没有从此被击倒,而是选择继续面对,通过自己坚韧的性格的坚持,继续进行经商活动,为自家庄园的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郝思嘉在经商过程中体现出了女强人的姿态

在经商活动中,由于家庭经商的影响,郝思嘉对经商活动展现出非凡的天分与兴趣,在南北战争结束后,郝思嘉经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经商之路,并且与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结婚,达到经商的目的,弗兰克是大木材商,很快郝思嘉就成为一名实在的商人,进行脚踏实地的经商,一次郝思嘉受到了袭击,而她并没有耽误生意的进行,表现了她的经商手段与能力。

(三)对生活的挫折与打击,郝思嘉选择继续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郝思嘉的坚韧的性格造就了她屡败屡战的脾气,对于生活的挫折,她从来不轻易服输。在阿希礼拒绝她的时候她没有被打垮,在自家庄园被掠夺烧毁的时候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去重新振作家业,在弗兰克身亡的时刻她没有崩溃,而是选择继续经营木材厂,就算到了电影的最后,郝思嘉发现一生所爱的阿希礼并不关心自己,最爱自己的瑞德也离自己远去,她也并没有被击倒,而是选择在自家庄园等待瑞德的归来。由此可见,郝思嘉的坚韧性格是难能可贵的,是推动全电影剧情进度的重要因素,郝思嘉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四、郝思嘉形象性格中的复杂性

(一)在郝思嘉的性格中存在着自私的态度

郝思嘉作为一名南北战争时期的女性,在其心中也存在着自私性强的特点,而这种自私性也是造成郝思嘉悲剧情节的重要因素。因为她的自私,在向阿希礼表达爱意被拒后,她选择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以为可以进行复仇,但是最后却使自己成为一个年轻的寡妇。因为她的自私,她三番五次向阿希礼表达自己的爱意,想要和他抛弃一切去私奔,但是总是被拒绝,而她却总是“锲而不舍”。在郝思嘉去经商拯救自家庄园的过程中,郝思嘉抢了她亲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以他为跳板来发展自己的经商之路,这一点可以充分表现出郝思嘉的本性是自私的,为了目的达成可以不顾任何事情。在郝思嘉与瑞德的婚姻中,郝思嘉也存在着自己的自私,瑞德对郝思嘉感情真挚,但是郝思嘉却在心中仍然爱着阿希礼,这是导致他们之间婚姻与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郝思嘉的性格中存在着严重的自私态度,这种自私的性格伤害了她自己与身边的人。

(二)在郝思嘉的性格中存在着乐观的心理

郝思嘉从小生活在大型庄园的环境中,从小生活富足,养成了她乐观自然的生活态度,小说界与电影界把郝思嘉誉为“猫一样的女人”,是一个男子的豪爽与女子的阴柔相结合的奇女子,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热爱与乐观,对郝思嘉来说,“世界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这样的乐观精神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重新站起来,让郝思嘉的骨子里存在了一种打不倒的精神,也为郝思嘉的人生增添了多种多样的色彩。

(三)在郝思嘉的性格中存在着刚强的一面

郝思嘉作为女人,却含有男人的性格特征,让她在性格方面存在着男人的刚硬与豪爽,这样的性格也让她在与人交际中受到不同人群的欢迎。与瑞德的相识就是在一场宴会上,在那场宴会上郝思嘉对南北战争夸夸其谈,让瑞德认识到了郝思嘉迷人的魅力。还有在郝思嘉自己庄园烧毁的时候,郝思嘉面对一片狼藉的家里,发誓不会让自己的家人再受饿,决定自己挑起家里的大梁,这样坚韧刚硬的性格是使她继续努力的动力来源,而面对可以依靠的弗兰克时,郝思嘉不惜伤害妹妹的感情去抢到了弗兰克,进行经商,这样孤注一掷的性格表现出郝思嘉的刚硬性格。而郝思嘉的刚硬性格给她带来的是经商的顺利,也带来了家庭生活的无奈,可以说,郝思嘉的刚硬性格是一把双刃剑,给她带来了利益与好处,相反的也给郝思嘉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五、结 语

作为电影《乱世佳人》的主要角色,郝思嘉为世人展现出了一个在南北战争期间夹杂在家族复兴、混乱爱情之间的奇女子。对爱情,她执著到底,对阿希礼的爱情直到电影的结尾才真正结束,对待爱自己的人,她总是把握不住,因为对阿希礼的爱情而伤害了真正爱她的瑞德,所以她在爱情方面是不理智的。对生活,她有着刚强向上、乐观对待的态度,对家族庄园的毁灭,她选择的是肩负起复兴的责任,而不是逃避,这样铁娘子的性格使郝思嘉的魅力倍增。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形象,让电影的观赏性与深究性倍增,让费雯丽所扮演的郝思嘉形象不可超越,塑造为了真正的经典。

[参考文献]

[1] 周洪洁.生活的强者:重读《飘》中郝思嘉的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7).

[2] 崔冠华.《飘》中郝思嘉的性格美解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9).

[3] 陈小瑜.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4] 秦宏.从文化差异透视女性的不同命运――王熙凤和郝思嘉比较研究[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5] 姚金红.解析《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05).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4

一、女性主义概述

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流派,起初,女性主义指的就是在政治、法律以及家庭等各个方面,女性企图争取与男性一样平等地位的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高度关注,并且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表示不满。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与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她们指出:在男性文学作品中,存在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其形象的扭曲与臆想。西方第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是《一间自己的屋子》,该部长篇散文是由弗吉尼亚·伍尔芙著作的,作者在作品中提出,女性应当将屋子当中的天使给杀死,即消灭无私、妩媚、蠢笨无知的传统女性形象。而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著作的《第二性》,则被誉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该部作品之中明确指出:社会造就了女性全部的女性特征。[2]与男性相比较,女性在体力方面天生就较差,因此自动归类到弱者,不敢奢望自由;而为了将女性弱者的地位加以稳固,男性又在法律上做“手脚”,女性则甘于服从男性。女性主义理论得以发展为学科化,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凯特·米勒特,而伊莱恩·肖瓦尔特、桑德拉·吉尔伯特等人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女性主义对于男性所主导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它体现了女性由最初的寻求平等到自我价值的达成,到女性争取自治自理权利的一个发展历程。

60年代是女性美学,70年代是妇女批判,80年代是性别理论,到当今时代,女权主义文论已历经长达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由起初的试探,发展到后来的极为激烈的抵抗,由最初的无知、彷徨发展到之后的深刻反省,一路走过来可谓是十分艰难。但是,在其文学作品中,却有不少揭示“父权制”独裁统治的现象,对当时男性稳居霸权的社会予以了极大的打击,从中也展现了妇女为了获取自我、自由以及自治权利的不懈努力。女权主义艺术由最初的女性本身逐渐转变为对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追逐与关注,同时也能够发现女性的社会关系、社会性别等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编写的《乱世佳人》,于1936年出版,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该小说后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女主角斯佳丽身上能够清晰地发现女性主义的影子。[3]

二、《乱世佳人》中斯佳丽女性主义的分析

《乱世佳人》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内战时期,其中包含了极为深厚的生活内容,故事发展起伏跌宕,故事女主角的生活经历极为复杂。起初斯佳丽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父母无限关爱,生活优越,之后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失去了父母的宠爱,之后的生活又极为困苦,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最终成就了一名性格矛盾的南方佳人,在其性格中包含了独立、天真、烂漫、虚荣、贪婪,既坚强又很脆弱,既冷酷、自私又开朗,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可以不择手段夺取。

(一)战争中的女强人

美国内战爆发之后,斯佳丽安宁、美好的生活就被这场战争所打破,它就像是一场狂风肆虐的龙卷风,将斯佳丽从最初美好的生活转到无比凄凉的境界。她清楚了解到:要想在这个“狂暴而更难的时代”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展开艰辛、激烈的抗争。

斯佳丽在费尽周折回到陶乐庄园之后,发现庄园已经被战争所摧毁成为一堆焦土、废墟,亲朋好友已经离自己远去,其亡灵似乎还在天地间游走,“国”破家亡且在劫后余生后,斯佳丽惊魂未定,她站在一块已经完全废掉的野菜地上看着这个悲惨、肃杀的世界,在埋头于土之后做出一个决定,她站立起来对天指誓:“从今以后,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诈骗、谎言抑或者是杀人,我都不再忍受饥饿。”斯佳丽在经历过战争的摧残之后,其隐藏在身体中的女性意识被激发起来,她将传统的、陈腐的女性思想给抛弃,不再遵守男尊女卑,并且利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加以说明,向其发出挑战。斯佳丽在抛弃传统的女性思想观念之后,为实现自身价值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将一个锯木厂买下来,然后凭借自身的力量经营,击败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男性竞争者,使自己的事业慢慢壮大起来。

她成功的事例说明了:女性是具备和男性一样的聪明和才智,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自私自利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给这样的社会以强烈的震撼与冲击。

(二)斯佳丽的爱情与家庭

尼采曾经指出,对于一个“爱”字,对女性与男性而言其所包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男性来讲,爱就是掌控、独占她,进而使自身的生存力量更加深厚、更加强大;而对于女性来讲,其意义则截然不同,爱就是对自我的放弃,无条件将自身的灵魂与肉体都奉献给男性。在斯佳丽的爱情当中,她自始至终都是女王,以女王的身姿俯视自己身后的追求者,斯佳丽一生中有过三次婚姻,四个男人,起初斯佳丽深爱着艾希利,然而最终她才意识到,她的爱情、她的幸福并非是他,而是白瑞德。

为了获得艾希利的爱情,斯佳丽抛开自己女性的矜持、打破传统礼教,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然而在十二棵橡树的夜宴之上,斯佳丽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即他将和米兰妮结婚。之后,她由爱转恨,早艾希利一步嫁给了查尔斯(米兰 妮的弟弟),她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报复艾希利,他抛弃了自己对他的爱情,斯佳丽直到查尔斯最终战死在战场时,还是没有爱上查尔斯。而米兰妮与艾希利结婚之后,斯佳丽依然没有放弃争夺艾希利的爱。他们三人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当艾希利与斯佳丽拥抱被别人所发现之后,在艾希利的生日宴会上,斯佳丽盛装出席,然而即使在她盛装包裹之下依然无法掩饰自身对米兰妮的愧疚。然而,斯佳丽对艾希利的爱情,仅仅只是一种冲动,其中更多的成分是对自身示爱失败之后的不甘心理。作为老南方贵族的代表人物,其与塔拉庄园一同附和了斯佳丽对老南方的留恋与回忆。

斯佳丽在对天指誓要为土地为抗争之后,其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贫困,她不但需要种植粮食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必须确保不被北方佬所侵略,而最为关键的是她要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准备三百税金,进而保证塔拉庄园不被北方佬夺走。在这种情况下,斯佳丽又一次将自己的婚姻作为筹码,和自己妹妹的未婚夫结婚,进而从其手中获取现金一千美元,这样能够暂时缓解自己的困境。她的第二次婚姻是为了保全塔拉庄园,保证全家人不用忍受饥饿。由此可见,斯佳丽前两次婚姻均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爱情,在斯佳丽的价值观念中,婚姻不包含任何神圣色彩。[4]在婚姻中的斯佳丽,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没有履行传统女性的职责,而是打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同时与男性世界相对立。可以想见,即使和艾希利结为夫妻,斯佳丽依然是独立的,依然不会扮演好“家庭天使”的角色,依然会对男性话语权发起挑战。

斯佳丽在经历了最初对艾希利的执著追求、南北战争,在战败中重建家园,经历了自己和白瑞德所生的女儿宝妮以及米兰妮的死亡,在这个时候她才真正了解到,自己最爱的人就是自己一直抵触的人,进而最终实现了其全部人生阶段的发展历程。然而,白瑞德已经无法忍受她的自负和自私,在白瑞德给予斯佳丽充分的宠爱和自由时,她依然执著对艾希利的爱情,最终导致白瑞德对这样的她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从本质上而言,斯佳丽独立、自强的个性,打破了传统思想中的男女关系,女性不再只是男性的应从者,而是依靠者。[5]她不愿相夫教子,不接受丈夫对自己的保护,这使得她的第三任丈夫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身为丈夫所应有的价值,进而选择离开斯佳丽。可见,在战争时期,女人被允许进入广大公众之中,然而在进入到和平的时代之后,女性们最终依然得回归到家庭生活当中,担任“家庭天使”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女性。

三、结 语

《乱世佳人》这部影视作品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女主角斯佳丽,并非是一个完美、善良的人,其在面临生活的巨大转变时,不向艰苦的生活与不幸的命运低头,不断和困苦的处境作斗争,勇敢、坚强;同时,斯佳丽又是贪婪、虚荣且自私的,她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与当时时代对女性的定位相比,斯佳丽所做的一切皆已经超出了其所规定的“淑女规范”的范畴,并未被其所制约,和男权所主导、掌控的社会展开斗争。斯佳丽让广大女性清楚意识到,作为一名女性应当坚强、独立,自尊自爱。此外,对斯佳丽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并非是一种主动性的对抗,是一种自我解放行为,是无意识的,这与女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相符。女性只有不断在生活中加以磨练,方能深刻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发展。《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就是如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佳人”。

[参考文献]

[1] 胡志红,胡湉湉.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05).

[2] 赵君波.试论《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J].科技信息,2009(19).

[3] 牛冀莲.战争中的铿锵玫瑰——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乱世佳人》斯佳丽的形象[J].大众文艺,2009(01).

[4] 乔耀琼.浅议《乱世佳人》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5] 刘飞.《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5

苏青:一边努力一边等待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苏青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冥冥中自有安排,只要努力着,便可安心等待”。她说她不是崇尚宿命,只是相信只要时刻努力,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苏青最渴望等到的,是那些可以洗涤内心的角色,她能在其中成长,也可借这些角色重生。

苏青因演出《美人心计》中皇后张嫣一角被观众所熟知,此后片约纷至沓来。就在人们以为演艺圈又多了一个纯情美女时,一部《生死大营救》又让人们看到了她非同寻常的爆发力,苏青将剧中刘丽的勇猛、睿智、果敢诠释得让人过目难忘,此后,她在《乱世佳人》《倾城雪》《铁血男儿》等众多作品中,均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苏青回忆,《美人心计》开拍前,经纪人带她去见编剧于正,当时只有妙人那个角色还空着,所以他们径直就奔那个角色去了。可一番畅谈之后,于正觉得苏青更适合演张嫣皇后。没辜负于正的期望,苏青将淡雅脱俗的张嫣演绎得入木三分。剧中张嫣对周将军的痴情,让人们看到苏青至情至性的演技。苏青感慨地表示,观众凭这个角色认识她,而她也从这个角色身上发现了表演的美好。

此后,苏青接拍了《倾城雪》《王的女人》等剧,其中《倾城雪》中的李明娟一角更让人们看到了她演技的跃升。苏青很喜欢《倾城雪》,李明娟命运跌宕起伏,极具看点。父兄欠下赌债,竟想出卖明娟的馊主意,虽说明娟被好心的道观师父收留暂且躲过一劫,却因为失去希望想上吊求死,幸好关键时刻被董洁饰演的江媛媛所救。但命运多舛的她最终还是被父亲卖给白公公,江媛媛气愤难平,在他们大婚当日特意羞辱白公公,不想却让李明娟的生活更陷困境。

剧中有场李明娟被白公公虐待的戏最让苏青难忘。那场戏表现的是李明娟向江媛媛通风报信,却被白公公得知,因此对她严加拷问。那场戏里苏青不但要被人绑着手坐在冰桶里,嘴里还要被白公公一个劲地塞萝卜丝饼。“本来那场戏没有塞萝卜丝饼这个环节,但当时现场正好有工作人员买来吃,大家觉得加上这个环节整场戏会表现得更虐一些,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设计。但那两个萝卜丝饼真把我恶心到了,从此对横店的萝卜丝饼再没兴趣了。”苏青笑着回忆。

随着故事的高潮迭起,李明娟最后进了青楼,当起了老鸨。相比前半部分明娟的隐忍,苏青觉得后半段更难拿捏。她和编剧曾反复讨论,研究如何定位这个不同身份的明娟。“最后我和编剧讨论出来的结果是,这个角色不能失了本性。在我眼里,李明娟很像巨蟹座的女人,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的演绎也比较符合她的个性,所以哪怕成了老鸨,还是会体恤姐妹。所以,李明娟最后被塑造成了一个性格内敛的单纯老鸨。”

苏青坦言,李明娟的命运跌宕起伏,这让她有机会赋予这个角色更多的层面。特别是李明娟进入青楼后,她便着力将这个人物坚强的一面一点点渗透给观众,让其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其实我也有坚强、勇敢、男孩子气的一面,只是以前的角色更偏向于清秀温婉的性格。这个角色让我有机会将自己的另一面释放出来,所以演起来感觉非常过瘾。”

《乱世佳人》迎接新挑战

和命运跌宕起伏的李明娟不同,《乱世佳人》中的张小蝶被苏青塑造成了乱世中独立成熟的佳人典范。《乱世佳人》故事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国恨家仇,续写着经典却不乏惊艳的儿女情长。张小蝶生活优越,有爱她的父母和兄长,但从小体弱多病,脸上还有一块胎记,以致性格内向,不愿与外界交流。她的相貌虽然不算倾国倾城,但是诚实务实的人物性格和善良机智的处事风范还是赋予了她不小的个人魅力。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苏青就喜欢上了这个对朋友真诚、对医术执着、对爱情珍视的乱世佳人,并下决心要将这个人物丰满鲜活地表现出来。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苏青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张小蝶精通医术,所以苏青不但苦背药名,还看了许多医疗方面的视频,就连自闭症的书也没少看。“张小蝶虽是富家千金,但因为脸上有胎记,不愿意与外人接触,我想她内心一定是封闭的,所以希望从这方面去了解角色。”

剧中,张小蝶和唐嫣饰演的莲心情同姐妹,两人无话不谈。偏偏她们都对罗晋饰演的重阳产生了情愫,于是,一出真假难辨的三角恋情就此上演。苏青笑着说,她在剧中的感情戏并不虐心,因为张小蝶的这份爱里面,默默奉献的成分居多,她只想着对方幸福就好。只有一场她背罗晋的戏拍得“虐腿”。“那场戏要求我穿着7公分的高跟鞋,背他走一段路。我也不知自己哪里来的一股神劲,硬是按导演的要求完成了拍摄任务。可放下他后,双腿便抖个不停,完全不听使唤呢!”

借《铁血男儿》塑造内心世界

无论演出怎样的作品,苏青都渴望有所突破。从《美人心计》的张皇后到《乱世佳人》的小蝶,再到《铁血男儿》的章妙菱,她—直努力着,坚韧地走着每一步。苏青认真地表示,入行以来,她拍每部戏都要求自己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因为再好的角色,如果少了精神层面的诠释,都只会是空壳。

接拍《铁血男儿》那会儿,苏青还在拍摄《倾城雪》。收到电子版剧本后,她一晚上就整个看完了,可是越看心里却越没底。一来这是部枪战戏,二来和她以前的角色反差太大,她担心自己不能完全把握。回北京后,她又接到《乱世佳人》的剧本,因为当时这两部戏在时间上有冲突,她便决定接演《乱世佳人》,放弃《铁血男儿》。

苏青说,要不是后来经纪公司的领导一再鼓励她接演《铁血男儿》,说不定她真会错失这个好角色。“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胆怯而不敢去触碰,才会想到放弃吧!后来《乱世佳人》的拍摄时间推后了,正好能兼顾两部片子。能演出这样的好角色,想想真是幸运的事呢!”

为了拍摄《铁血男儿》,苏青付出了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全素颜出境,第一次短发造型,第一次年代戏,第一次穿军装,第一次骑马,第一次拿枪……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但真正决心接演之后,这些挑战反倒成了最大的动力。在苏青眼里,《铁血男儿》中的章妙菱是那个年代很另类的女子,她留洋归来,其思想完全超出了她身处的时代,可以说是新时期女性典范。剧中,她对夏明翰爱得极为痴情,因为爱他,她不惜放弃婚姻,背叛家庭;因为爱他,她脱下洋装上山当起了女土匪;同时也因为爱他,她最终成长为一名无产主义革命战士。

剧中,杀苟连长那场戏让苏青印象最深刻。短短几十步路,要表现出人物整个过程中的内心煎熬,难度很大。沈好放导演对苏青说:“这些步伐加上你的台词,一定要表现得有力度,你就想着报不了仇就是死也光荣。”可他的这些话反而把苏青说懵了,一连试了好几遍感觉都不对。正感无助的时候,沈导小跑到苏青身边,对她说:“有种东西叫气场,气场强大可以压倒对方,你平常恨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来。”苏青眯着眼冥想了一会,突然—下子就找到了感觉,一条便过了。苏青说:“拍戏有时候真不能想复杂了,跟着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给予的回应来交流是最重要的。最初几场戏拍得不好,我就是太钻牛角尖了。”

还有几场在山洞里拍的戏,苏青也觉得挑战性十足。那几场戏主要表现的是她被土匪绑架的戏份,全部在一个200米深的山洞里完成。山洞里点的是煤油,—上午的功夫鼻孔就会被熏得乌黑。“从开拍就盼着到午饭时间好能爬上去透透气,上洗手间也得爬上去,真的很挑战适应力。”

在片场的时候,苏青很珍视和对手戏演员在互动中擦出的火花。“很多时候,观众看到的小动作小感觉都是演员在拍戏时,由一瞬间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剧本上其实没有体现得那么完整。”在《铁血男儿》中,有场戏她要举起**向敌人扫射,可苏青根本拿不动那把枪,导演便拿了根隐形绳帮她把**吊起来。可真到开拍时,她自己也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劲,大吼一声,硬是端起了机枪,非常顺利地完成拍摄。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6

在世人眼中,地处北非、具有双重属性的非洲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苏丹,多年来深受贫穷、落后、饥饿、疾病、瘟疫、战乱、难民之苦,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一提到苏丹,人们不免将其与“贫穷、疾病、战乱、饥荒”等词汇联系起来。其实,这样的印象未必准确。吴富贵在苏丹的亲身经历和著述,向读者展现出这个北非国度特有的魅力。

这块联系着亚、非、欧三大洲、隶属阿拉伯世界、地处北非的苏丹共和国,从古至今,便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饮食习俗、而令四方动容。这块血统和肤色多样化、气候异常酷热、信仰伊斯兰教、诵读《古兰经》、赞颂先知和真主()的土地,始终是人们遗忘的角落,一向被视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时光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块昔日战乱频发,头戴多年数顶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战乱帽子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结束了长达21年战乱,北、南双方共同签署了和平协议。在中国石油工人的帮助下,竟然从漫漫黄沙之下勘探、开发、开采出数以万桶乌黑发亮的石油。从此,苏丹告别了没有石油的历史,摘去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走进石油输出国家的行列,成为非洲国家中新兴的石油产出国、非洲国家中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自此,非洲这块未开垦的石油处女地,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大捞美元赚取外汇的最佳之地,人们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苏丹已接待和接纳过来自世界亚非拉美近200多个国家的外国元首、政要、商人、企业家、财团与投资商,前来就经济、贸易、油气勘探、开发、开采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在世人把目光投向苏丹,进而走进苏丹与其在经济、贸易、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数年间,王燕、吴富贵同样跟随着众人的脚步,在2003年之前后走进苏丹,走进这个北非国度,开始长达9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旅行。在苏丹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看景色,还有社会层面的观察和体验。短短若干时日,他们在与苏丹上至部长,下至百姓等各界人士的零距离接触中,在因工作之便,走访周游苏丹众多州府,亲历感受、亲眼目睹苏丹共和国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之后,感慨万千,结集成书。苏丹的大江南北,尼罗河上下,美丽的非洲自然风光、动植物旅游风物、人文市井、风土民情、民族艺术、民间文化、历史性名胜古迹、现代标志性建筑打动了他们的心。

鉴此,中苏建交花开53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现代阿拉伯语学者,他们认为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亲眼所见著书立说。作者与苏丹的情感经历了由不了解,到深入了解,再到迷恋苏丹历史文化的过程。苏丹百姓民风淳朴,自然景物、城市、乡村、海滨风光多彩多姿。历史文物厚重感强,现代化城市建筑美观大方,颇具非洲阿拉伯伊斯兰风格。53年真情历程,53年耕耘开拓,走张骞、郑和之路,步唐代大旅行家杜环的后尘,作者用亲历后的文字和照片铺设一条新的中苏友好丝绸之路,立志成为中苏建交53周年友好交往中读懂苏丹的人。

正如苏丹文化部长和苏丹驻华大使在序言中所说,《发现苏丹之美》一书,是供世人了解苏丹历史与现代文明及美好未来的真诚导读。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读过这本书的人,等于去了一趟苏丹,去过苏丹的人再看这本书,等于去了10趟苏丹。目前,作者已同苏丹著名汉学家和苏丹出版社约定,计划将此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在苏丹共和国出版。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7

最有缘无分的情侣

织田裕二&铃木保

定情影片:《东京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白领间的爱情故事。莉香深爱完治,而完治对感情却始终举棋不定,最终,完治选择了暗恋对象理美,放弃了莉香。

那个夜晚,在东京迷离的霓虹灯下,莉香给了完治一个吻,轻轻地,在脸颊上。这样的镜头还有谁的心绪不会被撩拨。何况,清澈可人的莉香和老实憨厚的完治,即使缘尽缘灭,我们也会为当时还没有多少名气的织田裕二与很具明星风范的铃木保的表现喝彩。爱一个人,真的需要理由吗?

备选影片:《剪刀手爱德华》约翰尼・德普&维诺娜・赖德

最经典的情侣

费雯丽&克拉克・盖博

定情影片:《乱世佳人》

好莱坞最经典的银幕情侣之一,《乱世佳人》也被认为是好莱坞最经典的爱情教科书之一。女主角斯佳丽与男主角白瑞德在影片中的告别之吻不仅成就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海报之一,并且被浪漫之都法国的观众评选为电影史上最浪漫的亲吻。影片中两位主角跨越了战乱、人性弱点甚至历史的感情纠葛也让观众见证了爱情忠贞的力量。但是他们互不相爱,《乱世佳人》问世七十年来无人敢于翻拍,无论是想要致敬还是挑战,在人看来都是自不量力,不是故事和手法,而是再也没有那样―对男女能够超越。

备选影片:《泰坦尼克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菜特

最牵肠挂肚情侣

英格里・褒曼&亨弗里・鲍加

定情影片:《卡萨布兰卡》

这部拍摄于1942年的影片是电影史上最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影片之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英格里・褒曼扮演的伊尔莎仍旧眼神飘忽不定,让人难以捉摸她究竟会选择身边哪个男人。影片结束的时候观众才恍然大悟,这种眼神其实混合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在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的浪漫中,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亨弗里・鲍加硬汉式的沧桑和英格里・褒曼沉默中的娇柔把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影片脍炙人口的插曲《时光飞逝》,让观众不禁开始感叹情感的无奈和矛盾。

备选影片:《花样年华》梁朝伟&张曼玉

最好莱坞式情侣

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莉

定情影片:《史密斯夫妇》

影片中夫妇二人,分别隶属于两个特务机关,而接下来他们的任务是:暗杀对方。好莱坞的情节下,影片中火光与调情并飞。与其说是去看里面的高科技装备的不如说是去围观被称之为好莱坞最性感男星和女星的。这也让安吉利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走到了一起。

备选影片:《风月俏佳人》茱莉亚・罗伯茨&李察・基尔

最大众化情侣

朱茵&周星驰

定情影片:《大话西游》

一部无厘头的影片竟然造就了无数经典爱情对白以及经典银幕情侣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形象。《大话西游》的魅力在于把爱情放到―个很低的位置,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普通人的思维逻辑表达出来。而紫霞仙子和至尊宝凄美上演的那段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看得人们心碎不已,而且从她们嘴里讲出来的台词也成为许多观众倒背如流的爱情格言。影片中朱茵的复活还有与周星驰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影射了现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幻想,让大家在感动的同时,要懂得珍惜。就这样,一段充满传奇性的爱情,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打动了所有人。甚至回到现实,有些影迷仍然希望周朱二人兜转过后,能继续携手,拥有美好的将来。

备选影片:太多了,SOHI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柏拉图式情侣

梅格・瑞恩&汤姆・汉克斯

定情影片:《西雅图不眠夜》

影片讲述了不少年轻人渴望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爱情。男女主角一直未曾见过面,甚至数次擦肩而过,直到结尾两人出现在纽约帝国大厦上时,这段恋情才真正开始。虽然两人的对手戏只有10分钟,但这个特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也一再为影片中的奥妙缘分着迷。汤姆・汉克斯的深情大男人模样,配上梅格的甜美善良形象,成为这对银幕情侣成功的秘诀。

备选影片:《芳芳》苏菲・玛素&文森・佩雷兹

最含蓄情侣

张瑜&郭凯敏

定情影片:《庐山恋》

作为“”后的第一部爱情影片,《庐山恋》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归国女华侨、流利的英语、色彩斑斓的时装、自由炙热纯真的爱情以及俊男靓女的出演,再加上影片中美丽的庐山风光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氛。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的接吻镜头,虽然在今天看来只是蜻蜓点水,但在当时却成为相当轰动的经典场面。

备选影片:《初恋这件小事》平采娜・乐维瑟派布恩&马里奥・毛瑞尔

最野蛮情侣

全智贤&车太铉

定情影片:《我的野蛮女友》

虽然其后很多影视作品皆有模仿“野蛮女友”的影子,但始终超越不了该片创下的辉煌纪录。纯真、憨厚的“新好男人”车太铉加上泼辣、娇俏的“野蛮女友”全智贤,两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爱,也开创了最佳“野蛮情侣”的先河。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8

[关键词]坚韧;苦难;善良;人物性格

自电影出现以来,现实世界中缤纷的人生百态就映射在影片中各色的男性人物或女性人物中,而女性形象无疑是电影世界中最有魅力的星光,她们往往是电影作品的灵魂所在。美国电影创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她们或温柔婉约,或机敏狡黠,或妩媚动人,或坚韧不屈……在这里,我们主要以《乱世佳人》为例,深入分析美国电影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美国电影中女性的爱情观

《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斯嘉丽生活在一个复杂混乱的时代,经历了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在战后秩序混乱的环境中艰难求生。她出生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家中,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她活泼可爱,率性而为,父亲十分偏爱于她,这使得她更加骄纵任性。斯嘉丽美貌非凡,很容易吸引男孩子的注意力。在她的脑海中,她本就应该受到异性的追捧,人们都应心甘情愿满足她的要求。她爱上了艾希礼,十分相信自己的魅力,笃定艾希礼一定也是爱自己的。在她得知艾希礼即将订婚的时候,失落多过了伤心,固执地觉得艾希礼是不得已才另娶她人。为了报复艾希礼,在随后举行的舞会上,她对每一位异性都殷勤热情。即便她并不喜欢这些人,但她仍想用他们的逢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试图报复艾希礼。她勇敢地向艾希礼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满怀希望地等待艾希礼的热情回应。而现实使斯嘉丽生平又一次失望了,艾希礼拒绝了斯嘉丽。骄傲无比的斯嘉丽羞愤不已,但她仍然坚定地爱着艾希礼,不想放弃。她性格中的骄傲自负与她对待爱情的执著坚毅在此时矛盾地交织在一起。斯嘉丽穷其一生都在飞蛾扑火般地追求这段感情,并始终勇敢地为爱人牺牲。她把爱情作为一件最神圣最纯洁的事,可她自己的感情却是有些盲目甚至有些愚蠢的。在许多年的时间里,这份感情一直是她面对生活带给她的种种磨难的倚仗。只有艾希礼能让她在一次次的绝望之中仍直面苦难,能给她对未来的希望。

美国内战爆发之后,艾希礼应征入伍,他临行之前恳求斯嘉丽代为照顾自己的妻子。斯嘉丽并不喜欢玫兰尼,但因为艾希礼还是勉强答应下来,她愿意为了爱人做出这样的牺牲。玫兰尼即将分娩的时候,她与斯嘉丽所在的亚特兰大即将沦陷于北军之手。战争的火焰切实地蔓延到了斯嘉丽的身边,周围的人都逃离了危在旦夕的家园。只有她孤立无援地留在危险的地区照看玫兰尼,忠实地履行她对艾希礼的承诺,最终使玫兰尼脱离了生命危险。在这段时间里,斯嘉丽身上的光芒愈加明亮,她对爱情的纯真与热忱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即便这份感情仅仅存在于斯嘉丽的幻想之中,但她依然坚定、义无反顾地付出。

现实中的斯嘉丽理智而实际,但在感情问题上却始终是一个追求浪漫与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即便她迫于现实有过几段婚姻,但她的心从不曾动摇过,始终坚定地爱着艾希礼。影片的最后,她终于突破了自己心中的迷雾,看清了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巴特勒,可惜为时已晚。她奉爱情为信仰,但是只有一腔孤勇。

这样的女性在美国电影中是爱神与美神的结合体,她们在确定与异性的爱情之前,往往要先确定个人尊严的保障。她们认为,真正纯洁、神圣的爱情是建立在灵魂的对等的条件之上的,并且愿意为了真挚的感情勇敢地牺牲付出。这样的爱情观,在美国女权主义时期代表了许多女性对心目中美好爱情的希冀。

二、美国电影中女性的“典型美”――完美、纯净 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母亲出身高贵,来自于法兰西帝国的古老世家,她如同圣母一般,温和有礼、仁慈善良、仪态万方。她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教导着斯嘉丽,希望她的一言一行都完美地符合古老贵族对女子的要求。在女性权利与地位都得不到保障的旧时代,女子一定要天真无知、纯洁娇俏才能得到男子的认同。斯嘉丽的母亲曾对她说,即便女孩觉得男子的观点见解十分肤浅、幼稚甚至是愚蠢的,也要表现出十分钦佩的态度来,以此来满足男人的虚荣心。

像斯嘉丽母亲这样的女性无疑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美”,在绝对的男权社会中的正符合掌握着决策权的男性的要求。 她们兼具美貌与温驯,满足这两点的女性总会得到男权的奖励与恩赐,得到权利与美满的生活。相反,满足不了这种要求的女性则会被其所在的环境厌弃,不得不游离在男权社会的边缘地带。这种“典型的美”将女性束缚在一个屈服、无法主导自己命运的位置上。在这些女性的一生中,主导她们命运走向的最终仍是男性的决断。正如斯嘉丽的母亲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反对而错失心爱之人、阴阳两隔,不得已嫁给不爱的人,是其毕生之憾。

电影中的另一位女性玫兰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与女主角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电影将她的品格塑造得近乎完美。她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她所属的那个时代、阶层的最好代表,也代表了许许多多同一类型的银幕女性形象。

玫兰尼成长的环境自然而然地赋予她标准南方女子的温婉贤淑。她同属于她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战后回到陶乐庄园后,生活变得前所未有地艰难,而联军的受伤士兵成群地涌入这里。大笔的开销让斯嘉丽十分恼火心疼,吩咐仆人不许供应太多食物。玫兰尼刚刚生产完,身体极度虚弱,但仍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伤员。在人们争论是否要为北军的坟墓除草时,玫兰尼在北军的坟墓上放满了鲜花。这不是殷实富足时的锦上添花,故而绝不仅仅是流于表象的慷慨。这是来自内心的仁慈与宽宥,这份有力的“慷慨”超越了自身利益的局限,超越了国破家亡、痛失亲人的刻骨仇恨,在充满纷争的动荡岁月里,为战后的满目疮痍添上了一抹瑰丽闪光的暖色。

毋庸置疑,玫兰尼是勇敢的,它来源于玫兰尼对爱人、朋友、家庭的维护之情。艾希礼等人因为参加三K党的行动而被怀疑、追捕的时候,玫兰尼机敏灵活地配合巴特勒,使丈夫化险为夷。当斯嘉丽杀了一个企图侵犯她的北方佬时,她冷静地帮斯嘉丽处理尸体、掩盖痕迹。当她珍视的一切受到威胁时,玫兰尼娇小单薄的身子里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使人惊叹、敬佩。她所表现出的沉稳、机敏远超寻常女子。而正是像玫兰尼这样看似平凡普通的无数的南方女子,用她们独特的动人之处在充满苦难的黑暗年代给了许多人信心和精神上的慰藉,引导着战后的南方贵族突破重重阻碍,在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家园。

三、美国电影中女性的骄傲反叛

随着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平等和自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眼下她们所受的不公平的待遇。这些勇敢地撼动旧世界制度的女子所有的骄傲、叛逆的精神启蒙着后世女子。电影人也开始逐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女性形象。影片女主角的身上就体现了叛逆、打破陈规的女权主义精神。《乱世佳人》中的主角斯嘉丽天性热爱自由,无拘无束,不愿受人约束。在那个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斯嘉丽往往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她不愿无条件地违背自己的意愿遵从于男人,更不愿意按照那些在自己看来十分愚蠢的方式行事。斯嘉丽霸道果决的天性更使得她在不自觉中去支配、干涉男子的行为。影片中女性角色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正逐渐清晰起来。美国电影中的这些女性在自己的生命中,始终不受流言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遵从自身的意愿。这也体现了美国现实社会中女性对把握自己命运的渴求。

战后的美国南方社会局势动荡,充满了不稳定因素和变数,形势对曾经的南方贵族阶层十分不利。新的掌权者随时会出台政策扰乱他们现有的生活。经历了战争残酷硝烟的南方满目疮痍,曾经美丽宁静的家园已被毁坏殆尽。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斯嘉丽不惜众叛亲离也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斯嘉丽狡诈精明,发挥自己所长,用自己的方式与男人们竞争并成功地打败对手。生意在她的精心筹划下发展得愈加顺利,这份成就使斯嘉丽对自己更加自信。斯嘉丽所代表的这一类桀骜不驯而叛逆的女性坚信女人完全可以独立,在生活上并不需要依靠、仰仗男人。电影银幕上的这些女性骄傲反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帮助她们创造性地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四、美国电影中女性的坚韧与乐观

坚韧与乐观常常被赋予美国电影中的女性,这一可贵的品格在美国的文化氛围里一贯被欣赏,它与美国梦所宣扬的精神相契合。而坚韧与乐观在《乱世佳人》中女主角斯嘉丽的性格中也是十分突出的一部分。造物主赐予了这位女性姣好的容貌,也赐予她许多苦难波折。当战争的烈火在美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时,斯嘉丽过去静谧安逸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她原有的生活轨迹被完全打破。佐治亚州沦陷的时候,她因为对艾希礼的承诺而没有随亲人朋友们一起逃到安全的地方避难。她孤零零地以一己之力面对着战争的残酷与极度的恐惧,帮助玫兰尼平安生产。随后巴特勒帮助她回到陶乐庄园,她满怀希望地以为到家后可以得到父母双亲的庇护,又可以做回无忧无虑的贵族千金。现实残酷地打碎了斯嘉丽的幻想,婀娜雅致的庭院被战火变成了一片焦土,荒凉破败。她最最敬爱依恋的母亲也已离世,曾经精明刚强的父亲承受不了丧妻的打击变得浑浑噩噩。面对着贫穷与饥饿,斯嘉丽求生的欲望无比强烈。她勇敢地承担起家族的责任,燃烧着斗志,决心一定要熬过这些艰难的岁月。

斯嘉丽从前倚仗的一切都已经丧失殆尽,这时的斯嘉丽只相信土地,她终于明白父亲在她年幼时教导她的话:“这世界上唯有土地是永恒的,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她与旧日里忠心的黑人奴隶一起,试图恢复陶乐庄园从前的风采。娇嫩柔软的手与黑人奴隶的双手一起劳作,渐渐变得粗糙晦暗。她精明果断地抓住机会,建造了自己的工厂,经营手段高明,即使在身体极不方便的时候也凡事亲力亲为。

残酷的现实迫使斯嘉丽不得不成熟起来,她的人生里充满了苦难,然而她从未有一次向命运妥协,向命运低下她骄傲无匹的头颅。她始终充满希望地憧憬着未来并为之奋斗。经过岁月的洗礼,斯嘉丽早已不再是娇贵天真的贵族小姐,封建礼制教导她的她早已不再相信,它们在她充满苦难的人生里从未帮助过她。这些饱经风霜的女性凭借自身不息的奋斗得以保全自身,乃至承担家族的责任,她们坚韧乐观、追求独立、向往自由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五、结 语

美国电影史上有许多女性形象,其中以《乱世佳人》中的女性较为经典。斯嘉丽忠于爱情但狭隘自私、狡猾骄纵,而玫兰尼善良而勇敢,完美纯洁。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时代的缩影,也是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们多元化、真实感强烈的性格特点,也映射了美国丰富多彩的社会风情。

[参考文献]

[1]周卫,杨波.2010年以来青春电影的女性形象探析――以新生代女性导演的影片为例[J].戏剧之家,2015(04).

[2]张颖.为什么要寻找异质性:从“文本协商”看中国30年代的女性情节剧[J].当代电影,2015(05).

[3]万静.论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为例[J].戏剧之家,2015(10).

[4]尹鸿,梁君健.“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J].当代电影,2015(03).

[5]赵晶晶.个人主义与阶层童话――金依萌电影的文化价值分析[J].当代电影,2015(06).

上一篇:三月桃花雪范文 下一篇:成功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