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时间范文

时间:2023-10-05 09:19:19

忘记时间

忘记时间篇1

时间忘记了,忘记了教会我如何去爱。

幸福总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而我们只是小心的合起手掌默默地祈祷幸福的小人儿,单纯清澈的瞳孔里爱的种子轻轻地发芽。

时间忘记了,忘记了教会我甜言蜜语。

妈妈偶尔站在镜前拔去那日益增多的白发,嘴上嗔怪她越老越爱美了,腿上却跑去帮忙,简凡的动作里不易表达的言语慢慢传到。

时间忘记了,忘记了教会我如何软弱。

早已放开儿时紧拥入睡的布娃娃,却又在无人的时候悄悄地从衣柜里拿出来抚弄着它,长长的落地窗帘被风调皮的吹得忽起忽落,黑暗寂静的房间里女孩暗暗地嗫泣。

时间忘记了,忘记了教会我如何遗忘。

印制讲究、散发着淡淡香气的日记本上只有一行字:残缺的记忆,残缺的记忆。不是不愿提笔,而是不愿记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用心在聆听,认真用心的走过记忆里的每一分每一秒。

是时间忘记了悠扬的乐声,是时间忘记了鲜艳的花朵,真的是时间忘记了……

爱的藤蔓缓缓地蔓延,摩天轮升到最顶点的时候,我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

——后记

忘记时间篇2

有什么可以不可能?记忆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而时间左右着我们的记忆。

有什么不可以忘记?人是容易忘记的动物,即使我们脖子上那个硕大的东西有时还管点用,可惜我们仍然在不停的忘记。开始怀疑,有些事情发生过吗?甚至,连怀疑都不复存在。几幅若隐若现的影象,令我们诧异,不过很快我们会自动删除那些不清晰的东西。

他们说,记忆里总有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好象身体的一部分。我没心没肺得认为有什么不是时间可以冲刷干净的呢?也许我还不曾经历过什么深刻吧,我相信有些人一生都不曾经历。我反倒觉得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恩赐吗?忘却,是最好的洗涤剂,我们是需要被洗涤的。

我是喜欢记录的,过一个星期看就好象看别人的故事,我喜欢看故事。或者证明我身边发生的事情,证明有些事情曾经发生在我的身边。需要点痕迹吧……

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烦恼一天的,反正会忘记,太快了。高兴的事情就暂且记得吧,在忘记之前希望又有另一件,西西~~~

忘记时间篇3

造成过累的原因很多,工作、家庭、情感、人际关系等等,还有就是现代生活节奏的过快。汽车、电脑、传真机、快递、电子邮件、MSN・・・・・・所有省时的科技产品都是一种“压缩时间”的工具。这一切在为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现代人处于一种长期追赶的状态里,总是在为没有充足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感到焦虑。渐渐地,让人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似乎只要慢一点点,就会被社会抛弃。这就使自己进入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让你身边的一切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长期生活在时间不够用的压力之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心情沮丧和郁闷。心脏病专家弗朗西斯科・博萨斯说:“心情郁闷与快节奏生活存在必然联系,这大大增加了人们患心脏病的概率。”

如何逃离这个紧张的怪圈?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刻意放慢自己的脚步。慢生活并不是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得到调整,找到平衡。目前,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掀起了一场积极抵制做“时间奴隶”的运动,号召人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让生活更加人性化。为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享受慢的乐趣,不要一味地跟时间赛跑。

告诉你一个好方法:定期忘记时间

拿出半天或整天时间不安排任何工作,把所有涉及到时间的东西――手表、手机、闹钟,甚至电脑、电视、广播等等,都统统丢开。然后让自己跟随感觉走,回到纯粹而自然的状态中,一觉睡到自然醒,慢慢地品尝美味的食物,跟家人好好聊聊闲话家常,或跟你的小狗好好对话。如果想跟朋友联系,别再用电脑、短信作为沟通工具,你可以认真地写封信,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墨、纸慢慢一一写下来。

这一招是美国记者卡尔・奥诺雷率先提出的“找回你失去的时间”运动所提倡的。这个运动每年都要举行,并已经向美国国会建议将每年的10月24日命名为“官方无手表日”,号召大家扔掉闹钟和手表,找回那些被工作挤占了的业余时间。

忘记时间篇4

关键词 延时间隔,线索类型,学习判断,遗忘判断。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在元认知领域,存在大量有关记忆(remember)的元认知机制的研究(Dunloskv&Nelson 1992;Kelly&Jacoby,1998;Benjamin,Bjork,&Schwartz,1998:Rhodes&Castel,2008),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于遗忘(forget)的元认知机制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人的记忆系统而言,不仅准确预测会记住哪些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预测将会遗忘哪些信息也很重要(Friedman&Castel,2011),特别是人们对遗忘的控制,将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决策(Dunloskv&Bjork。2008;Metcalfe&Finn,2008;S0n&Metcalfe,2000)。在了解人们是否知晓自己的遗忘能力时,对遗忘的元记忆监测进行考察是有效的切入点。学习判断(judgmem oflearning,JOL)是元记忆监测判断的重要形式,是指个体对当前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Nelson&Dunloskv,1991)。既往研究多采用该任务,在被试学完项目后,给予记住或者遗忘的指导语,让其预测在间隔一定时间后能否记住(JOL)或遗忘该项目(judgment of forgetting,JOF,Finn,2008)。最后,让被试回忆所有项目,然后比较预测成绩和实际成绩的差异,以此考察人们元认知判断的等级和准确性。

以往关注延时间隔影响遗忘判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们是否能够知晓遗忘与延时间隔的关系。有研究发现(Rawson,Dunlosky,&McDonald,2002)被试在预测遗忘程度时能够考虑延时间隔的差异,表明被试能够知晓遗忘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但也有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Ko-riat,Biork,Sheffer,&Bar,2004),当要求被试预测5分钟后能记住多少单词时,预测准确性较高,但是当要求预测1天后或者一周后的记忆成绩时,被试的预测表现出高估。有趣的是,当要求被试预测时考虑影响“遗忘”的因素而不考虑“记住”时,预测值准确性得到提高,这表明线索会影响人们对延时间隔的估计。上述研究表明在记住和遗忘线索下延时间隔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不一致,而且受到“记住”和“遗忘”线索的影响,比如Finn(2008)发现被试在“遗忘”的预测框架下获得更多的参考信息来指导后续的学习:Friedman和Castel(2011)也发现人们在遗忘的线索下能给出更准确的预测。但是Kornell和Biork(2009)的研究未发现遗忘线索的益处,他们让被试重复学习同一材料达到4遍时,让被试预测每遍的记忆和遗忘情况,结果被试对记忆和遗忘的预测值没有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多而提高:Rhodes和Castel(2008)考察了知觉因素的显著性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发现被试在记忆和遗忘线索下的表现一致,没有发现遗忘线索的益处。

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Koriat等人(2004)对遗忘预测的研究主要考察的是总体JOL(针对所有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并未考察逐项JOL(针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而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往往采用逐项JOL任务,一方面该任务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层的了解人们如何做出预测,逐项JOL可以提供多个预测值,而总体JOL只能提供一个值。另一方面也能更准确地获得预测的准确性的高低。其次,该研究采用了两种实验材料:有意义和无意义词对,这种词对的意义也许会掩蔽延时间隔的作用。最后,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许与实验设计有关,Rawson,Dunlosky和McDonal(2002)使用的是被试内设计,而Koriat等人(2004)使用的是被试问设计,这导致人们对延时间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为此在本研究中拟采用无意义词对,把延时间隔设置为被试问变量,考察在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人们对逐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鉴于已有研究发现“记住”和“遗忘”线索影响人们的预测,并存在不同结论。为此本研究拟考察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

2 方法

2.1 被试

济南大学60名大学生参加了此次实验,年龄19-23岁,男女各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未曾参加过类似实验。将60名被试随机分配到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每组20人,单独进行施测,完成实验任务后给予一定的报酬。

2.2 实验材料

实验选用80对线索一目标配对词,请30名大学生对每对词之间的联想强度进行判断,最后基于语义关联选出40对无意义词对用于正式实验。词对之间的联想强度为1.102-1.959,平均数为1.52,标准差为1.01;词频(参照《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为0.00008-0.0091。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线索类型:记住和遗忘)×3(延时间隔:5分钟、1天和1周)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内变量为线索类型,组间变量为延时间隔。因变量为JOL、JOF值,实际记忆程度、遗忘程度,相对准确性和绝对准确性。

2.4 实验程序

实验使用E-Prime编程,实验过程分为词对学习、JOL/JOF判断和回忆测验三个阶段。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有一段练习帮助被试熟悉实验要求。

学习阶段:在分辨率为1366×768的显示器屏幕的中间位置上随机呈现40对无关词对,每个词对的呈现时间为4s,要求被试尽量学习并记住词对,以便在后续测试中当呈现第一个词时,他们能够回想起第二个词。

判断阶段:每个词对呈现完后。随机呈现记住(绿色“+”)和遗忘(红色“+”)的线索,要求被试针对不同延时间隔(5分钟、1天和1周)后的记忆和遗忘情况做出JOL或JOF判断。被试使用0-100量表,对JOL判断,0%表示完全不能记住该项目,100%表示完全能记住该项目:对JOF判断,0%表示被试不能忘记该项目,100%表示他们肯定能够忘记该项目。鼓励被试使用整个量表值来做预测。

测试阶段:被试学习并判断完40对词后,分别于5分钟之后、1天之后和1周之后,对相应组被试进行自由回忆测试。对于5分钟后施测组,在判断阶段结束后让被试做5分钟的计算作为干扰练习。

3 结果

3.1 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与实际记忆程度

被试在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实际回忆成绩见表1。

为了解延时间隔对JOL和实际记忆成绩是否有相同的影响。并比较JOL和实际记忆成绩的差异。对数据进行2(测验类型:JOL和实际记忆程度)×3(延时间隔)的混合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延时间隔和测验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7.18,p=0.002,η2=0.20,说明延时间隔对JOL和实际记忆成绩都有影响。多重比较表明:预测1周的JOL值(0.49)显著低于预测5分钟后的JOL值(0.62),预测1天后的JOL值(0.57)与其它两种延时间隔下的JOL值均无显著差异。就回忆成绩而言,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0.29)显著低于延时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实际回忆成绩(0.47),p

3.2 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与实际遗忘程度

被试在3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值和实际遗忘程度见表1,对数据进行2(测验类型:JOF和实际遗忘程度)×3(延时间隔)的混合方差分析,发现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6.84,p=0.002,η2=0.19。多重比较表明,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F值(0.57)显著高于5分钟条件下的JOF值(0.46)。延时间隔为1天时的JOF值(0.50)与其它两种条件下的JOF值均无显著差异。对实际遗忘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85)显著高于5分钟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65)。延时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0.78)与其它两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延时间隔对遗忘判断和实际遗忘程度有相似的影响,说明人们在预测信息的遗忘时能够考虑延时间隔的作用。

3.3 JOL和JOF的相对准确性的比较

相对准确性(relative accuracy)也称“分辨度”(resolution),是指被试预测不同项目回忆成绩的区分能力,一般使用Nelson(1984)所推荐的Gamma相关对其进行考察,对研究中每个被试在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回忆成绩进行Gam-ma相关分析,结果发现Gamma平均数为0.42,标准差为0.35,与0做显著性检验:t(59)=9.12,p

对研究中每个被试在三种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F和实际遗忘程度进行Gamma相关分析,结果发现JOF的Gamma值的平均数为0.29,标准差为0.46,与0做显著性检验:t(59)=4.75,p

对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的JOL和JOF的Gamma值进行2(线索类型)×3(延时间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延时间隔主效应显著:F(2,57)=3.50,p

3.4 JOL和JOF绝对准确性的比较

绝对准确性反映了人们对自己能否正确回忆一组项目的预测能力,通常用预测值减去实际成绩得到的预测偏差来衡量。我们计算了被试在不同延时间隔条件下的预测偏差,并进行2(线索类型)×3(延时间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延时间隔主效应不显著(F

3.5 JOL与JOF判断等级的比较

为了与JOL能够在同一量表上进行比较,用100减去JOF值(Finn,2008),以此来比较两种判断等级的差异,并对二者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1,59)=6.79,p

4 讨论

研究在记住和遗忘的线索下考察了JOL和JOF能否监测不同延时间隔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给予不同延时间隔的JOL判断值随着延时间隔的增大而降低、JOF判断值随着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升,延时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L和JOF值与延时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L和JOF判断值有显著差异,这与实际记忆程度降低、遗忘程度加深的总趋势相一致。同时,被试对短时程(5分钟与1天)内的延时间隔差别不敏感。而被试的实际记忆和遗忘程度与JOL和JOF在总体趋势上相吻合。

从JOL和JOF的相对准确性来看,无论是哪种延时间隔条件,基于记忆角度的Gamma值都要高于基于遗忘角度的Gamma,5分钟条件下:0.46>0.33,1天条件下:0.29>0.15,1周条件下:0.52>0.38,即记忆视角下的元认知监控精确程度要高于遗忘视角下,对更容易回忆起来的项目,被试给出了相应较高的JOL值。这一结果与Koriat等人(2004)和Serra和England(2012)的研究结论一致,他们也发现遗忘线索削弱了相对准确性。这也许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对自己的记忆情况进行预测,而较少对自己的遗忘情况进行估计。

就元认知判断的绝对准确性而言,本研究发现在预测遗忘程度的视角下,被试对自己的遗忘程度表现出整体低估,这与预测记忆程度的视角下,被试对自己的记忆程度表现出整体高估相对应,说明人们在监测自己的遗忘能力时非常不自信。Komell和Biork(2009)在其研究中也发现相似的模式,他们认为遗忘线索也许让人们在预测未来测验成绩时更加保守。与此相反,Finn(2008)发现对“遗忘”的预测相比对“记住”的预测表现出较好的绝对准确性;Koriat等人的研究(2004)也发现当要求被试考虑判断的基础(框架)时提高了人们的判断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许还要归于当前研究和以往研究所用方法的差异,或者是因为研究所用被试的个性差异(Stankov&Lee,2008)导致的,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该问题。

5 结论

忘记时间篇5

【关键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英语词汇 记忆 遗忘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是长期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 人脑经历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学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 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 孰不知, 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 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 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 它可以存贮1015 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 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 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 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 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 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因此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他于1885 年出版《论记忆》一书,这本书是实验心理学史上最为卓越的研究成果之一,在这本书中,艾宾浩斯第一次提出了遗忘曲线的概念。

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 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 次;为了记住36 个无意义章节, 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 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 次!这个实验数据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出启示:一是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背诵来保持记忆对抗遗忘; 二是理解了的知识比没理解的知识记得更牢靠。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 得出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因此, 艾宾浩斯曲线可以指导我们提高背诵的效率。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背书效率呢?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 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 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 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 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 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 对于我们来讲, 怎样才叫做遗忘呢, 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 也不能回忆起来, 或者是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 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 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 转天又丢几个的, 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 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 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 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 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而且, 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 记住12 个无意义音节, 平均需要重复16.5 次; 为了记住36 个无意义章节, 需重复54 次; 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 个音节, 平均只需要重复8 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凡是理解了的知识, 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因此, 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 学习要勤于复习, 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 遗忘得也越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 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 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 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 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 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如果要回答一个人一个小时可以记忆多少个英语单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只是由一个人的记忆力(短时记忆)来决定。如果要回答一个人一个月可以记忆多少个英语单词,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如果您曾经参加过英语四级、GRE等等考试,经历过英语单词记忆的话,您就会有这样的感慨,开始几天感觉还蛮不错的,过了十天八天,就开始感觉进入混乱状态了,哪些单词已经记得了,哪些单词还需要复习,需要在什么时候来复习呢?这就是《满氏记忆通论》提出的所谓“双重遗忘”现象。什么是“双重遗忘”现象呢?一重是忘记了曾经记忆过的英语单词,二重是忘记了什么时候去复习快要忘记的英语单词。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 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 那么就如顺水扬帆, 一日千里; 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 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想要高效率的记住更多的单词,关键是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适时复习计划”。只有做到每个单词的记忆最轻松,复习次数最少,每次复习花费的时间最少,每个月记住更多个英语单词才有实现的可能。“适时复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适时复习计划”。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或者是记忆不同东西的时候,“适时复习计划”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由自己的遗忘规律来决定的。“艾宾浩斯遗忘原理”为找出自己的遗忘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 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参考文献:

[1]乐国安. 心理学教授误记忆魔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EB /OL].2002 /11 /21.

[ 2]韩永昌. 心理学[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22- 125.

忘记时间篇6

1、原本是迫不得已要忘掉一个人,现在是拼命回忆,却找不出什么当初要忘掉他的理由,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忘记,而是大脑自动把他删除了。

2、忘记你,很简单,只是时间问题,我会做到的。

3、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早已忘记了,但是被你伤害的那小我私家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

4、人是活在别人的记忆里的。当所有人都忘记你的时候,你也就不存在了。

5、有些事是永远无法转头的,缅怀而无从回望。有些话,不说出口,并不意味着不能相识。有些人,不见,并不等于两两相忘。

6、其实忘记一个人挺简单:不要见,不要贱。

7、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想你,什么时候才能把你忘记。把你忘记了,我是不是就不会再难过;把你忘记了,我是不是就会很开心;把你忘记了,是不是生活就会好一些;把你忘记了,是不是就可以过上新的生活?我该怎么把你忘记?本想忘记你的,但你的身影总是在我心里徘徊,真不知是你不肯离去,还是我不肯忘记。

8、忘记那个人,不如忘记自己,告诉自己,不是怕他忘记,而是怕他有一天重新把你想起。

9、忘记一个人怎么会需要一辈子?因为,你根本没有试着去忘记,()而是一直在怀念,在期待,在做梦!欣赏与深思忘不掉的,不能忘的,就让它在心里占据一个位置。

10、请允许让我慢慢忘记你让我也感到疼痛。

1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2、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每个人的电话本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打,也永远不会删的号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提,也永远不会忘的人……

13、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

14、忘掉那久违的记忆,如同沐浴春风般生活。选择性遗忘,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忘记时间篇7

我怎样可以忘记他?我很想忘记他,但我就是没法忘记他。

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

为什么要那么痛苦的去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让你忘记他。

现在,我请你千万别想着一头粉红色的笨大象。

请问,你想到的是什么?

你立刻就想到一头粉红色的大笨象了。

你愈努力想去忘记,你愈是无法忘记。

仍然爱着他,忘不了他,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必觉得惭愧。

有些人明明忘不了,却自欺欺人说:

我已经忘了他。

然后,只有和别人一提起他,她就无法控制自己。

有一天,你会忘记他的。

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有一天,你从浴室洗了一个澡出来,扭开唱机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你忽而想起,你曾经爱过一个人,啊,原来你爱过这个人,那仿佛是很遥远的事,你已经一点感觉也没有了。这就是忘记。

有一天,别人提起某某,你才猛然想起,你曾经爱过这个人,现在已经不记得了。这就是忘记。

忘记时间篇8

笔者个人理解:“心亡之人”,也许心在逃亡的路上比人更忙,所以古人造“忙”字为“心亡”;“亡心之事”也许事非但没有忘记,人反倒记得更清,所以古人把心丢了造字为“忘”!不得不喟叹的是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更是含意丰富,让“心亡”与“亡心”把人与事之间的复杂关系,轻而易举只需拆分两个字,然后将其分别置于左右不同的位置,就能把其看似完全不同但又彼此隐含的意义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此说来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逊色于自诩为见多识广的现代人。

俗话说:心亡之人,常有事做,亡心之事,常有人做。

也许因为忙碌,所以人们常常会忘记,但是有时也会因为常常想要忘记,人们才会需要真正去忙碌。

有人说:忘记是一种忙碌,而忙碌更是一种忘记。如果说忘记是一种忙碌,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忘记,需要用心、用脑去忘记,所以心很忙;但是如果说忙碌更是一种忘记,又该怎样理解呢?是不是因为忙碌了,所以心没有了记起过去的空间了,所以更是一种忘记的好办法呢?譬如生活中那些“亡心之事”常常看似在岁月的流逝中已经淡然了许多,而当赋闲下来或偶尔有停顿的空间时,又会把那些自认为已经沉淀在心河里的记忆再次清晰起来。所以,让心一直“流亡”,忙碌无疑是搁浅“亡心”之事最好的方法!

忙是一种充实,忘是一种清福,所以如今无论是“亡心之人”,还是“心亡之事”,该忙的忙,该忘的忘,这样心才能找到应该的归属,才能让“心亡”之人如今活的更好,让“亡心”之事偶而想起时才会更美;让“心亡”之人再忆“亡心”之事时,真的能够做到已经淡然、已经释然!

上一篇:语录范文 下一篇:秋天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