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范文

时间:2023-10-17 12:38:57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1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24-02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与之相适应,各地新建上百所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还有许多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升格为本科院。据不完全统计,扩招以来的十多年中,有超过600所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这些新升本科院校中,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由于新升本科院校是由专科升格而来,教师普遍欠缺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对本科办学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本科教学的规律理解掌握的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学经验。具体表现为不熟悉本科教学的大纲和内容,对本科生的学习需求不太了解,难以很好地驾驭本科课堂。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们早已适应了专科教学,有些做法已经成为习惯,有时会原封不动地带到本科课堂中。升本之初,有许多学校本专科学生并存,有的教师直接将用于专科生的那套教学做法用于本科生教学,没有考虑二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有些本科才有的教学环节(如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以前没有经历过,更是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当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前进的,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样如此。随着升本时间越来越长,教师会在教学中积累经验逐渐适应本科教学,但是被动地适应本科教学与主动地胜任本科教学还是有区别的。新升本科院校如果要快速发展,教师也必须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只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多学习多吸纳,才能快速进步。

2.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本科教学需要。本科教学与专科教学是有差别的,新升本科院校原有教师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新升本科院校为了师生比等指标达到要求,通常会在升本前几年突击招聘,快速扩大教师队伍,这严重地影响了师资水平。因为新招聘教师有些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并且硕士或博士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基本功急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数众多的青年教师是新升本科院校未来教学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代表着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但是很多青年教师不是来自师范院校,虽然大多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专业水平进展缓慢,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3.对教学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升本后,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本科生与专科生存在差异,也想到要确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但是仅仅认为本科生综合素质高、自学能力强,于是简单地采取增加本科生课堂教学内容、多安排些课后自学内容的做法,以此作为与专科生教学上的区别,并且认为本科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强,对他们的管理也有所放松。还有的教师认为本科教育要与专科不同,就要加强理论教学,不再像专科那样在动手能力训练上投入太多精力,从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类型确定为应用型,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仅不应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反而应加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学历、职称结构总体水平偏低。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学历、职称总体偏低的原因,一是原有老教师职称尚可但学历偏低,而新进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可以达到硕士或博士,但职称偏低;二是新升本科院校通常没有高级职称评审权,需要参加高教系统的统一评职,与老牌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评职准备时间短,积累的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较少,在评职时处于劣势,因此新升本科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职称结构。

5.科学研究能力较弱。长期以来,作为专科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导致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对职业能力、行业需求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科理论前沿的关注不够。并且原来专科办学时申请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锻炼。新升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由专科时的“产学结合”或“工学结合”转为“产学研结合”,对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所提高。学校升本后,本科教学工作也需要教师在专业方面有较宽阔的视野,能够引入专业前沿知识,并且教师需要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如果科研水平不够,指导能力较弱,很难在选题、写作、答辩等方面给学生有效指导。

二、促进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升本科院校教师既有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也有提高学历、职称的需求,此外还有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的需求,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升本科院校应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哈尔滨金融学院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提出“凝聚共识,履职尽责,内涵升本,提高质量”的主题,活动目标就包括解决教育思想观念和理念相对落后和陈旧的问题,确立大学理念、培育大学精神、建设大学文化,解决教师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只有消除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此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新升本科院校往往科研实力薄弱,切忌重理论轻实践,也不应急于扩大规模、上层次(建立硕士点),应充分发挥原有的善于培养学生较强应用能力的优势,努力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新升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学历职称水平的提升。除学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外,教师个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既要有总目标,也要有具体目标,既要有短期目标,也要有长期目标。首先确保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品质;其次要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再次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对于青年教师应重点培养教学能力,可以采取听课助课、实践锻炼、外出进修学习、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班、组织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快速提高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对于中年骨干教师可以为其海外访学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参加远程课程培训,扩展视野,提高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对于老年教师应重点提高科研能力,可以采取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课题申报辅导讲座、设立院级课题等多种方式,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为有提高学历需求的教师创造条件,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积极支持教师提高学历。

4.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新升本科院校应以专业为单位建设教学团队,设立专业带头人,围绕专业建设,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培养措施。选派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或在本专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高校去访学提高或攻读学位。根据需要从行业聘任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加入专业教学团队,以便与老师沟通指导和相互交流。在推动专业建设的同时,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

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升本后应加强校际交流乃至国际交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到同类院校交流考察,不仅教师能够拓宽视野,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还能够为科研工作创造机会与灵感。如果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浓厚了,科研成果就会越来越多,不仅为今后自己评定职称进行了积累,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论文选题,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更好地驾驭课堂。

6.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能够引导教师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借助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是否在工作中履行了职责、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进行评判,从而正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同时,可以发现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积极对策,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快速提升办学质量,实现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国华,易佑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探析[N].邵阳学院学报,2005,(06).

[2]柳洪琼.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结构定位探讨[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舒礼平.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4]李翠芬,苏文龙.基于数学模型的教师职称结构均衡发展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02).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专升本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李江红(1976- ),女,河南荥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39-02

20世纪末,我国出台了针对高职毕业生的专升本政策,受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密切关注。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以及提高就业率,把组织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作为重要工作,部分家长和学校用学生的专升本考试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教学效果。同时,举办专升本考试也可以填补本科院校的招生不足和经费短缺的情况。专升本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拟从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职学生专升本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学生、家长、输出和接收学校以及国家政策制定层提供参考。

一、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积极主动,但偏离了办学初衷。生源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但由于办学层次较低,特别是近几年高考生源不断减少,许多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专升本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肯定。较高的“专升本”比例不仅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也成为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的亮点。如北京吉利大学在2009年高职专升本总结中说:“我校专升本成绩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反映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我校学习。”①此番言论说出了多数高职院校的心声。现行的专升本政策使高等职业院校偏离了办学初衷,对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大多数高职学生参加升本考试的目的是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清晰的职业生涯目标。近年来,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盲目增设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许多学生为逃避就业压力暂时选择专升本。这些学生大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对就业缺乏合理定位,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希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或行政事业单位,但这些理想岗位对员工学历层次的要求都在本科以上,这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

3.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专升本的成效。首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扩建,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硬件设施滞后、师资队伍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质量不高的高职毕业生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转而参加专升本考试,影响了本科学校的生源质量。其次,目前我国专升本招生体制不健全,影响了专升本教育的成效。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专升本报名比例和招生计划的制订、命题与考试组织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本科院校和学生没有任何自,许多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因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与理想本科院校失之交臂,部分应用型本科专业很难招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严重影响了专升本教育的成效。最后,专业设置衔接不当,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较吃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较大区别,本科院校强调理论性,高职院校则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学生在报考专升本考试时,经常是几个甚至多个高职专业对应一个本科专业。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对专升本专业设置缺乏及时、实际、细致的了解,不愿将更多的专业设置权力下放,本科院校也无权根据现实需要灵活调整升本学生的专业课程,导致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低。

4.本科院校虽积极响应,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出于补充生源、吸纳资金等目的,许多本科高校虽然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但没有真正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是按照学校原有本科教育的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和管理。接受职业教育三年的学生,又要回头进行普通本科教育的学习,从而导致许多优秀学生脱离了职业教育体系,造成职业教育人才的严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问题

面对专升本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和家长、高职学校、本科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进行理性思考。

1.高职学生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理性选择是否参加升本考试。职业生涯规划由五个要素组成:知己、知彼、决策、目标、行动。专升本并不是每一个高职学生的最佳选择,是否要升本应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理性选择,不能盲从。知己就是对自己进行认知,全面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性格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知彼就是了解国家的专升本政策、推荐条件和考试科目,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本科院校及升本专业,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业支出,等等。只有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才会不偏离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高职院校要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改革教育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专升本疏导机制,指导学生改变传统观念,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理性对待专升本,让学生认识到专升本并非成才、成功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巩固职业基础和掌握技术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完善就业指导体制,指导学生理性选择未来道路。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就业信息反馈。同时,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减缓升本压力。再次,高职院校要对专升本学生建立学习指导机制。由于专升本考试采取理论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往往忽视学校正常的专业学习和实训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在要求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保证教育质量。最后,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不要由于争夺生源、盲目跟随市场需求而开设不擅长的专业,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影响学校的发展后劲,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优势专业上,把优势专业做大做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3.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应的政策,为高职学生提供有效的供给平台。首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开始上移,专科以下层次的人才需求萎缩,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备受欢迎。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专升本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和体系,应当把人才培养定位在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层面,开展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遴选合适的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教育,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借鉴国外经验来规范高职教育,建立职业教育学位授予制度,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制定完整的高等职业体系,分为专、本、硕、博四个学历层次,并授予不同的职业技术学位。通过以上政策和措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设置高职型本科专业,提升专升本学生的质量。高职本科是侧重于技术应用的本科层次教育类型,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文提到的由于专业设置衔接不当而造成的专升本学生学习吃力现象,在理工科表现得尤为明显。普通本科与高职本科应是平行发展的,分属本科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证高职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质量,就要根据市场需求,专门设置与专升本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相对应的高职本科专业,而不应再让他们接受普通本科专业教育。再次,创办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拓宽供给途径。目前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应通过创办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向本科层次延伸。通过有计划地将一些办学实力强的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职学院,避免职业教育规模的隐形萎缩,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不变。最后,拓宽畅通专升本渠道。面对专升本热潮,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疏导分流”。目前除了专升本以外,还有许多途径可以拿到本科学历文凭,比如现代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形式,这些教育形式和高职教育具有更多的共同点,从本质上说也是职业教育。拓宽畅通这些专升本渠道,可以缓解高职学生的专升本压力,消除对高职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和冲击。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成人学历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这些文凭的含金量,使之在公务员考试、职称、工资、就业等方面真正具有同等效力。

4.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在向本科层次延伸。如美国从1969年开始授予职业技术学位,许多公立大学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转学,高等教育领域转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升本教育。英国实行了“双证书”教育制度,自1994年以来,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职业教育设有博士学位,各级学历(学位)证书也被多级职业资格证书所取代。法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也开始效仿并实行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多学历层次职业教育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专升本教育形式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和家长、高职院校、升本院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理性对待专升本,积极探索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

[注释]

①参见中国教育在线网2009年4月30日的“北京吉利大学2009年高职专升本比率创历史新高”一文。

[参考文献]

[1]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

[2]郭志强.高职在校生专升本调查与思考――以威海职业学院为案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靳浩.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升本供需问题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10154142.

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jg0ODZtZVplUnNGeXpuVzc3TVYxMjZIcks5R3RESXJaRWJQSVI4ZVgxTHV4WVM3RGgx

VDNxVHJXTTFGckNVUkw=,2010-05-01.

[4]教育部.高职院校升本科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EB/OL].http:///bkzc_2915/20100917/t20100917_522836.shtml,2010-09-17.

[5]刘君,张韦韦.专升本走向何方[J].教育与职业,2008(22).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3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专升本后对本科学校文化不够了解;参加学校活动不够积极,愿意参加专科院校活动和校外活动,不愿意接触新同学;专升本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信任度不太高,总认为自己是“后娘养的”孩子,和高考进入本科的学生有距离;专升本学生在校成就感一般;专升本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高职专科院校,为了加强专升本学生的归属感,本科院校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班貌,有团结精神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鲜明特色的班集体等,在客观上对专升本学生归属感的形成有一定意义,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也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教育上,本科院校的软硬件建设都发展很快,发展成果共享原则的指导下,专升本学生与原校本科生在饮食、住宿、授课、娱乐、升学、就业、医疗、接受抚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校园服务。但是,专升本学生还是没有表现出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对本科院校的热情。当然,这里也有个历史原因,在专科院校学习时,有部分学生一心只准备专升本的考试,既不担任班级干部也不关心班集体,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没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锻炼,这种消极行为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笔者曾对近几年升本的156名学生进行过调查,认为法学本科课程设置较好的占76%。认为本科课程与专科课程衔接较好的占52%,认为学生管理和就业安排较满意的占49%。

二、法学专业学生较之其他专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现行教育制度是法学类的专科生专科毕业时要发专科院校的毕业证书,升入本科院校后成绩合格的颁发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专升本学生的本科毕业证书与高考直接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所持的毕业证书有很大区别。普通高校“专升本”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误解,有时甚至是歧视,很多招聘单位在用人时直接就写明拒绝接收专升本学生或者写明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变相拒绝专升本学生,还有些单位的人员不太清楚学校的一些情况,将专升本学生与函授本科、自考本科学生归类在一起,忽视人后续进步的可能性,认为高考没考好,没读上好学校、好专业、正规本科的学生都存在些问题,带有个人的偏见;法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还与其他专业有所差别,法学毕业生瞄准的就业单位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而进入这些机构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媒体也多次报道过,很多公务员岗位都是几百人选一人,多的甚至几千人选一人,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也是人们心中认为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现实表现,与之相对比的是依法治国建设任重道远,基层单位甚至基层的执法单位多少年甚至从来就没有过专业的法学毕业生。

职业教育应定位于本科层次,同时构建高职法学专业学士学位相关事宜,使高职教育有自己的独立学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立法学类专业高职教育体系从专科到本科的模式,高职法学教育能够通向法律职业;积极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使得高职教育体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进入普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生方面知识的学习,由应用性转为应用研究型人才。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现有的专升本制度,是高职院校向普通院校输送生源,学生由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向研究型人才过渡,但是,从专升本的学生很显然大部分缺乏研究型人才的理论功底,高职专升本学生升本之后的两年原有技术不能进一步提升,逐渐倒退,理论研究无明显进展,结果成了“四不像”既不是熟练技工,也不是初级理论研究者,这是不恰当的转型带来的问题,最后只拿走一个本科文凭而已,达不到专业培养的技术要求;对于高职理论研究还是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践设备配备以及高职技术研发,高职院校都优于很多本科院校,对于法学类专业也是如此,法学类的专科院校多为行业办学,专业相关资源优于普通院校,师资队伍不逊于本科院校,唯一缺点就是不能颁发本科文凭,而本科毕业又是进入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进入法律职业需要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报考司法考试的学历要求最低就是本科教育。为了使法学学生能在优秀的法学学习环境下多受到熏陶,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法学高职院校直接攻读本科。高职教育独立设置到本科,既巩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也促进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我国的教育形式种类比较多,现行的制度是各种学历和学习过程之间没有兼容,使得人才建设不够科学,不利于人的成长。推进学习成果的转换制度,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需要各学校之间加强开放性,在设计自身制度的同时,兼顾其他学习形式和学历状态的培养,有很多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学分银行的建设,将各种形式的学习转换成可以互换的分值,高职教育内部学分互认,可使学生选择自己想上的学校,增加学习不同专业的机会,对于构建法学高职本科的培养机制也提供了方便条件,可以使得不同院校的“专升本”学生能够学分互认,集中于教学质量优秀的、整体实力雄厚的高职法学院校培养高职法学本科人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的学分互认,能够方便高职教育体系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生方面知识的学习,由应用性转为研究型人才,也可以使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进入高职体系学习,这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交叉的状态,即形成了横向沟通、纵向相接的立交桥。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4

【关键词】新升民办本科; 转型; 挑战; 对策

1.前言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本文通过探讨民办高校实现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升民办高校转型的应对思路和有效举措,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观;以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实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优质教学团队等等,这样才能促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

“转型”一词,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内的一种大规模、系统化和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是指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在发展方式和对学校的定位等一些关键层面实现系统化的根本性转变。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在学校定位上的转型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传统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努力建设一些新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实现学校学科结构优的化;二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向综合化的转型,着力于应用型专才的培养;三是在学校的发展方式上,侧重点由原来的外延扩张转变为内涵发展,新升民办本科本校的转型必须通过扩大招生、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增设专业等方式来完成。

3.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3.1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开展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力量。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表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更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的转变,是高校的历史责任,更是高校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想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和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离不开心声民办本科高校不懈的努力,因而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在新的经济转型进程中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3.2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虽然已经成长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教育强国来讲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还很弱,质量不够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在实现大改革和大发展的前提下进入到大提高阶段,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得到更大的提高。我国的民办高校是我教育事业实现发展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力量,民办本科高校同样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转型。

3.3是我国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时间很短,加之相关法规政策滞后、管理经验的不足,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具体来讲,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资金渠道比较单一,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基础建设不叫薄弱,因而办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特色也不够鲜明;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办学的规模,难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专业的设置与其他歌高校趋同,偏重于成本较低的文科类专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民办本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所遇到的挑战

4.1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

民办高校升本后,对学生的各项专业要求更高,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将学生集中起来教育,是针对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省内自学考试的相关机构提出来的要求,成绩不再用来衡量各个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质量优劣,而是这些高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参加工作,能否找到中意的好工作,以及学校是否可以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机会已经成为检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各高校以此为标准来做出本高校学科建设的调整,特别是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

4.2组织结构和学生日常管理方式必须进行变革

当前,社会上对本科高校已然形成一种固化的区分标准或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类似于国家所制定的标准那样清晰和明确,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并且发生着一些作用的,比如说这种标准希望这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最起码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向一个“大学”的标准靠近,这就需要新升民办本科高校不断地加强自身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这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任务中心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应有的持续学习、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目前,部分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已然在强调出勤率,这还是在沿袭过去的做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区分专科教学与本科教学差异,从实质上实现升格,还应该在组织结构和学生日常管理方式做出新的探索和转变。

4.3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升本后,高校要想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的有实力的大学,教师的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了民办本科高校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升格后的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创立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些教师多是本科学历,这就使这些升本院校面临着高校教师的学历问题,迫使这些学校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同时大力招收优秀研究生人才,这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必须应对的首要问题。

5.新升民办高校转型的应对思路与举措

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实现转型,是一项紧迫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社会、政府以及投资方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包含着内容、理念、环境、技术以及制度等诸多层面。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既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从自身角度来讲,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是在之前规模扩大的基础之上,转型为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科学管理和特色培育,真正提高民办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

5.1转变观念,树立、落实科学的教育观

科学教育观的核心命题是以人为本。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想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必须解决民办高等院校的定位不准、教育质量较低以及恶性的招生竞争等问题,这就要求新升民办本科高校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换言之,即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做为教育的重点,,在教育实践中始终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做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

5.2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人才教育的风向标。目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对专业的设立不太合理,不利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同时也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把市场的需求做为人才教育的风向标,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及时地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对已有的专业进行适时适度的适应性调整,对一些社会需求较少、报考率较低的冷门专业进行合并、停办、转向等方式的调整。

5.3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活动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工作的重心,事关高校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质量与办学的水平。当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首要任务是把教学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中心,增加教学的投入,强化内部教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及时地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不断地充实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建设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喝多民办高等院校中,教学方法依然比较落后,因而要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一些其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鼓励教师研究和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后,要加强专业实践,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5.4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机构最为重要的资源。目前,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流动频繁、结构不够合理等。师资队伍的素质、数量以及教学能力能力,直接影响着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要想促进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必须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提高办学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新升民办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关键所在。

6.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升民办本科高校要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实现转型,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追求卓越,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毕业生,保证新升民办本科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阙明坤.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01):87-91.

[2]张建雷.新升本高等师范院校转型问题探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7.

[3]傅大友.关于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06):29-34.

作者简介:谈笑,女,山东青岛人,1980年11月生,硕士,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5

关键词: 自学考试 专接本 培养规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1]。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自考“专接本”是自学考试在新的发展时期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而确立的教育考试改革项目,通过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同时进行、适当延长专科学制的手段,为在校专科生提供全日制学历提升教育,按照主考学校相应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促进专科生文化知R水平的提升。

1.自考“专接本”的特点

在自学考试发展中改革创新较好的一个案例是自考助学[2],自考“专接本”的全称是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是主考学校和专科学校整合优势办学力量,有组织地为考生进行课程辅导的一种自考助学方式。一般是从三年制专科学校在校生的第三学年或五年制高职院校在校生的第五学年开始组织实施自考“专接本”教学。

1.1全日制在校学习。

自考“专接本”虽是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性质,但是体现了学校助学特征,和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自考即考生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自考“专接本”采取的是在校专科生全日制在校学习的方式,任课老师为专科学校或主考学校教师,严格制订考试计划、教学计划;学生在校期间,按照规定必须建立党团、班级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教室、宿舍、实践实验场所等所有教学生活资源都安排在专科学校。因此,自考“专接本”是“不出校门”的在校学习,采取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这一特点与成人学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其他学习形式明显区分。

1.2与“专升本”的区别。

“专接本”与“专升本”的显著区别在于:首先是文凭性质不同,“专升本”是成人高等教育,“专接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放的学历证书版式、内容也不同;其次是考试录取渠道不同,“专升本”是获得大专文凭之后通过成人高考的途径进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专接本”是在校专科生自愿报名,注册入学;最后是学习形式不同,“专升本”一般为业余及函授学习,目前很少有脱产学习,授课地点一般为各成人高校、普通高校的成教部门及其设立的校外教学点,而“专接本”是全日制在专科学校学习。

1.3自考“专接本”培养规模现状。

按照常理推断,自考“专接本”入学方式简单、在校学习便捷、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年限较短的优势应该导致这一改革项目受到在校专科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近年来,自考“专接本”的新生注册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招生数量严重滑坡。从教育管理顶层设计看,这一教育改革项目的出发点是帮助在校专科生提升学历和学习能力,感受大学文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然而,良好的设计意图没有导致该项目长久地蓬勃发展,这一现状值得教育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探讨。

2.自考“专接本”培养规模减小的原因

2.1“专升本”带来的激烈竞争。

“专升本”虽是选拔性考试,但报考人数多,各成人教育招生院校招生计划也相应增多,所以“专升本”录取分数线相对不高,录取率很高,入学难度较低。“专升本”入学后,所有课程为招生院校或教学点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评分,因此学生学习过程压力较小,较容易完成学业。目前,各用人单位及职称管理部门都注重学位的取得,而“专升本”的学位授予率普遍高于自学考试,导致大量考生报考了成人高考。另外,“专升本”的学制是两、三年,而“专接本”的学制为两年,所以在学习时间长短上,“专接本”无多大优势。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注册“专接本”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学,他们会选择参加成人高考的途径就读“专升本”,这一“退路”给“专接本”学生的学习信念和“专接本”项目的招生、培养流程带来一定冲击。

2.2“专转本”的生源分流。

“专转本”是在校专科生通过特定的考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学习,其毕业后获得文凭为普通高等教育系列本科文凭。“专转本”的录取人数和比例虽极其有限,但文凭性质为普高本科,理所当然比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含金量高”,对在校专科生吸引力极大。

我们发现,在专科学校专科生一入学,大量社会培训机构或教育中介机构就利用考试难度大、需要课外辅导的特点,抓住专科学生想转普高本科的心理,大肆打广告,让很多在校专科生一入学就被吸引进去,缴纳了较高的培训费。虽然最终能顺利录取为“专转本”的学生是极少数,然而学生只要交了培训费,一般会坚持到底,全身心投入“专转本”的课外辅导,致使他们放弃“专接本”学历上升通道。

2.3自学考试通过难度较大。

自学考试的每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考试,且各专业的课程门数都在15门左右,课程数量多,学习压力较大。自学考试为通过性考试,完成学业的结论不是计算所有考试课程总分,而是每门课程成绩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这就要求学生无论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都不能偏科,任何一门课程不通过就不能毕业,考生需要认真刻苦、坚持忍耐、自我突破才能完成自考学业。

自学考试考生的学习素材只有教材和大纲,所有考点均在指定教材上体现。这意味着考生若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把每一门课程的指定教材钻研透,还要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

2.4实习、就业与学习的矛盾。

自考“专接本”是专科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接读自学考试本科,这个时期学生基本上都处于专科学习阶段的实习期。自考“专接本”的教学计划原则上是不能影响专科阶段的教学,所以“专接本”学生都面临着本科课程教学和专科实习的时间冲突。在自考“专接本”的实际办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只要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多数都会凭借专科学历找工作,这会分散本科阶段的学习精力。归根结底,考生及考生家长选择就学的原因多是更好地就业,所以学生往往长时间纠结在学习和工作选择上,甚至个别学生在未完成“专接本”学业时已选择退学。

3.做法与对策

3.1设立新专业,扩充覆盖面。

自考“专接本”主考学校的职责之一便是确定对接专业,因此主考W校必须在充分调研拟设立专业在校生学历需求、专科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多专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大胆开始“专接本”新专业。此举可以直接扩大“专接本”的对接人数与地区覆盖面,对增强“专接本”办学影响力有极大的好处。新专业的设立,对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学科体系的完善起到补充作用,同时可以为社会行业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的专门人才。

3.2用“通过率”稳定招生规模。

自考“专接本”项目的成败,课程考试通过率是关键。较高水平的通过率才能对在校专科生产生吸引力,才能保证自考“专接本”保持健康发展态势,更是专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南京医科大学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专接本”为例,该校此专业的对接人数从2015年的620人增加至2016年的920人,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左右,正是建立在护理专业“专接本”所有课程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的基础上的。

提高课程考试通过率的有效手段是围绕自考教材和考试大纲,狠抓教学质量。专科学校必须协调好实习安排和其他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统一在校学习。主考学校必须安排专家教师对专科学校的教学师资实施有效培训,多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3.3招生宣传重实效。

首先,强调招生宣传的主动性,主考学校必须从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举办自考“专接本”项目起,立即主动与开设相应专业的专科学校积极沟通对接。另外,可以通过每年公布的相关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人数,直接检索可以对接的专科学校,主动联系,加强宣传。主考学校和拟对接专科学校工作人员应与学生及学生家长面对面宣讲“专接本”的优势和主考学校的特色,积极回答学生及家长的提问,保持信息通畅。

其次,在整个“专接本”宣传过程中,主考学校和拟对接专科学校应始终强调“专接本”的文凭为自学考试文凭性质,并展示文凭、学位证书样张,让学生和家长一目了然,坚持合法、合规招生和办学。

另外,应在宣讲中注重“专接本”与“专转本”、“专升本”的客观对比,说明优势,鼓励学有余力的在校生在校期间就读“专接本”。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大“专接本”的宣传力度,让专科学校在校生了解自考“专接本”。同时,注重专业教师团队的宣传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在专科学校任课教师中介绍“专接本”,与学生联系紧密,宣传效果明显。

3.4建立申报与审核、激励与退出机制。

在专科学校申请专业对接过程中,主考学校应该加大调研与审核力度,不能无条件接受对接。只有生源基础较好、教学设施齐全、师资条件完备的学校才能获得对接。同样,鼓励专科学校在学生申请就读“专接本”时进行审核、筛选,往往是设立一定的对接条件或入门门槛后,学生及学生家长更对“专接本”感兴趣,这有利于“专接本”工作的良性发展。主考学校应结合各专科学校自考“专接本”对接人数与教学效果,对工作做得好的专科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直接给予奖励。对于“专接本”对接人数少、管理手段跟不上的专科学校建议退出“专接本”对接,直接做好扫尾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Z].1988-03-03.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6

专升本可以报考几个专业

统招专升本报考学校是有限制的,只能选择一所院校的某个专业,虽然开始在网上报名的时候可以选择几所院校,但是由于全省考试时间相同,所以即使报名了多所院校,最后也只能参加一所院校的考试。

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

根据专升本考试政策,考生允许跨专业报考,但是仅是允许报相近专业。相近专业:2个专业中所学的课程有一部分相同就是相近专业,或属于同一个院系下面的同类专业。

很多院校之所以限制不准跨专业报考,是因为专科生和高考直接考进本科的学生相比基础薄弱,很多专升本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不好,导致挂科等影响毕业。所以高校都不愿意接受跨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文科类的学生没有基础无法学习好。

但还是有很多院校条件较为宽松:

有些专业只能报指定的,如:医学类专业里面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等,只能按学校要求报,不能跨专业的。

文科类专业不能报理工类,也就是一般只文科类专业可以跨专业报。

关于跨专业的具体情况以院校的判断为准,建议大家在决定之前先咨询报考院校。

专升本专业的报考基本原则,升本专业和专科选择专业跨度不要太大,建议本专业升本。不建议跨专业升本的原因,其实是希望选一个和专科专业近似的专业来学习,这样报考的时候难度不大容易考上。

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感兴趣的专业会更有耐心,更有想学习的动力,这对我们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这里说的熟悉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对自己有帮助有过一段时间学习,可以很清楚知道重点在哪里。第二种熟悉指的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但是自己有去了解,去自学过这方面知识觉得自己很喜欢。

也有很多同学说专升本选择院校要看专业,专业好学校怎样无所谓。这么想没有问题,因为一个好的院校既然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那么至少也说明了他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会在升本期间学到什么,但是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的认知,产生视野局限性。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7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无论是在学科还是专业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等教育规模粗放式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差较远等,因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口号,并率先在部分高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公共安全图像技术等专业统一归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使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口径有了大幅度的拓宽。过去十几年,由于市场上的电子热潮,国内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据统计,截止2012年6月,我国大陆开设名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总共有597所[2]。由于开设高校众多,培养条件参差不齐,培养出来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近十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升本科院校,也纷纷加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的队伍中。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避免简单重复,如何做出特色,让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是当前新升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升本院校的办学现状以及学生特点分析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以各地级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校,在这个时期内升格为本科办学层次。据统计,2007年前十年中有100多所师专或高专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升格为本科学校[3]。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有一所以上本科院校的格局。尽管在办学层次上提高了,但是对于很多新升本院校来说,无论是在教师队伍还是办学条件都面临着一系列额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队伍问题。对新升本的大多数院校,升本前的教师队伍是以本科学历为主,只有少数拥有研究生学历。升格成本科院校之后,出于对教师学历的要求,很多院校都加大了对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才的引进力度。现阶段,大多数新生本院校的教师队伍都逐步完成从以本科学历为主体向以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体的转变。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新升本院校的教师队伍仍然是在原专科学校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的基础上升本后大量引进从高校毕业的年轻硕士。这样的教师队伍特征有好的方面但同时也有不足。好的方面在于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大都精力充沛,可塑性比较好。不足在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且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上都有待提高[4]。

其次,在办学条件以及办学模式方面,由于新升本院校都是在原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都要经历把原专科办学思想及办学模式过度到本科办学思想及模式上来,逐渐改善硬件设施,配置与本科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实训条件。对大多数新升本院校来说,现在还处在升本后的第一或者第二个五年建设周期,缺乏成功的办学经验,只能在模仿既有高校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

二、基于新生本院校特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苦练内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教学的主导者,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以其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阅历为学生授业、解惑。因此,教师是否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阅历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且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因此,如何使学生在经过大学教育后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现代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要真正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师队伍的要求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5]。特别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部分人才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服务,而不是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因此,应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各种专业技能的实训,使学生具备传统本科人才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双重特征,真正地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生动、形象地讲授相关的知识。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教师的科学研究功能相对弱化,因此,更应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工夫,使新进教师接受一定时间的企业实际管理与操作训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特别对于大多数刚刚从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生产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学校的师资培训的时候应当适当地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新进教师到生产一线接受适当的工程训练。

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不断的引进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之外,应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教学能力的强化训练,可以通过实行老教师带年轻教师的导师制以及把年轻教师派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际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培养。一般来说,大多数老教师们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指导是迅速提高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对于新生本院校来说,选送教师到高水平的大学进修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做好专业定位,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和传输、自动化等领域。现在我国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非常多,而且单个院校招生的数量比较大。如何在众多的高校中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特色化,是新生本科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对百色学院来说,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实践,我们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严谨、务实、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奉献拼搏的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电子信息行业中从事各类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应用设计、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具体的实现措施一是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技术等理论课程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电子市场调研、电子综合设计、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等集中性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电子工艺装配、课程实验、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实践教学知识结构体系。三是设立实践创新平台与公共实践、专业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各类工程、程序设计竞赛、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在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制定上上下工夫。首先,在课程教学体系上,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改变过去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做法。对专业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学生随时可以到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辅导。所涉及的通常是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利用国家以及省级电子涉及大赛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其次,在理论教学内容上,突出本专业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增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射频电路设计、移动通信终端设计等专业课,使教学内容与当前电子信息发展前沿接轨。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如前所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中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实训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时量少、知识点多等客观因素所限,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重点地讲授。

对有条件的课程,可把理论课堂安排到具体的实践实训车间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使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的一张试卷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JAVA语言程序设计,可以把考核方式分为平时的讨论参与情况、上机操作情况、理论掌握情况等模块加以考核,而不是传统的用文字考察动手能力。综合各方面学生的表现,得出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

总之,考核绝不是课程学习的目的,而仅仅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手段。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考核应当跳出传统考试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把实基本理论知识与际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要始终坚持强化工程的观点,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结论

本文在分析新升本科院校学院办学特征以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讨论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得出如下结论:(1)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在贯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实训力度,体现该专业的工程性;(2)加快教师群体的实践能力培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转变考核方式,是加速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强.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思考[J].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6):204-205.

[2]李海军.有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析与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S2):147-150.

[3]傅大友.关于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29-34.

[4]姜雪红.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310-313.

可以专科升本科的学校篇8

关键词 专升本 辅导员工作 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New Thinking for Counselors' Working under Conditions of

Institutions Upgrading to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ANG Jing

(Commercial College of Guizhou,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Upgraded tertiary institutions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s a better platform, however, gave the perennial front-line fighting in the Student counselor challenges. Multi-temporal changes brought on campus, changes i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groups, all have counselors work have brought new changes and new challen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upgraded high tertiary institutions to respect their mentality counselors, work ethic, and put forward new ways of thinking.

Key words upgraded tertiary institutions; counselors' work; new thinking

1 高专院校专升本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变化

(1)多校区带来的辅导员心态上的新变化。在原有的单校区工作环境下,大多数工作可以通过和学生直接的面对面沟通中完成,辅导员也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既节省财力又节省时间。然而,多校区则会打破原有的这种工作方式,辅导员会在校区间不停“奔波”,财力和时间成本同时增加。另外,在学生数量上本科院校将会比专科院校大大增加,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很可能会产生倦怠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自身心态的变化和调整。

(2)多校区带来的辅导员工作时空上的新变化。专升本后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校区增加,原本的单校区管理工作会变为多校区同时进行。在原本的单校区条件下,辅导员对于学生可进行大量的集中管理且时间充裕,很多事情甚至可以亲力亲为,既能保证管理质量又能保证管理效率。然而,随着专升本后校区数量的增加,辅导员必须在校区间穿梭,管理工作也由之前的集中变得分散且距离大大增加,这在无形当中大大增加了管理的财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管理效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3)学生群体的新变化。随着高专院校专升本的逐步完成,学生主体也将由专科生变为本科生,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辅导员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特点也将随之变化。专科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自制力上较为欠缺,所以高专院校辅导员更多进行的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而本科学生则在这些方面要明显优于专科生;在思维活跃程度、思想成熟度上本科学生也比专科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学生群体特征的新变化,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及方式方法等也必须有相应转变。

(4)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模式的新变化。在原有的单校区条件下,辅导员可以有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很多事情还可以亲力亲为,如通过大量参加学生活动直接与学生进行沟通。然而,随着跨校区管理情况的出现,辅导员必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规模必然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一个辅导员在专科阶段最多同时管理三至四个班级大概200人左右,与学生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多,也基本上能做到与每个学生沟通和熟悉,然而到了本科院校阶段,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一个年级接近三四百人的规模,几乎不太可能做到与每个同学都了解与熟悉。以上两种情况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辅导员与学生原有的交往模式。

2 高专院校专升本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对策

(1)辅导员自身心态的新转变。针对专升本后工作环境和方式的变化,辅导员可能会因为无法很快适应而出现倦怠情绪,这对于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有消极影响的。因此,辅导员必须要首先调整好自身心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会面临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从客观上解除辅导员工作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从主观上调整自身心态去尽快适应多校区工作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并且针对新变化积极寻求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上的转变,以更好更快地做好专升本后的学生管理工作。

(2)辅导员工作理念的新转变。要转变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方法,首要的就是转变工作理念。改变以前对专科学生事事参与甚至事事包办的观念,对于本科学生应该更多地在其学习和生活上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大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以充分激发其自身潜能,强调其自主管理的能力。这种工作理念的转变,一方面更能够适应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起到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目的。

(3)辅导员工作方式的新转变。随着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多校区带来的辅导员工作时间和空间上的新变化必然要求辅导员转变工作方式。辅导员不可能也不应该再采取以前的“面对面”式的工作方式,凡事亲力亲为,这必然会增加辅导员工作的成本与难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针对这一新情况,辅导员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现代传播和沟通媒介,如微博、微信平台甚至视频通话等先进快速的传播途径,将多校区对管理效率的影响降到最低。

(4)辅导员工作方法的新转变。随着辅导员工作方式由“面对面”转向新媒体传播媒介,即不再采取以前亲力亲为的方式,相应的工作方法也要进行转变。第一,打造一支得力的学生管理团队。辅导员应该注重培养一批思想好、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学生管理团队中相互分工又互相协作。辅导员应该懂得放权,更多地应该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管理,对整个年级实行网状分层管理模式。一方面,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强度与压力,真正做到抓重点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第二,针对多校区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管理制度。如针对辅导员不能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况,可以实行辅导员网上定期答疑或交流制度、网上班会制度等等,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和思想情况。通过培养得力的学生管理团队以及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专升本后多校区带来的管理效率问题。

综上所述,高专院校升为本科院校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多校区管理、学生群体以及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模式等方面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专科院校的辅导员来说则是挑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积极转变以前的工作定势,从辅导员自身心态、工作理念、方式及方法上努力寻求改变及创新,加强对学生特征的了解,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以便能更好地适应高专院校专升本后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小暑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