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寒蝉范文

时间:2023-11-15 16:36:25

若寒蝉篇1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例句:赵氏曰:我把你们吓得噤若寒蝉。

若寒蝉篇2

放学了,我走进了爸爸的办公室。脸上有的只是失落;书包里有的只是一张张失意的试卷;而试卷上有的只是一片红色,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把我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令我恕难翻身。

晚饭过后,爸爸见我心情不好,便与我一同去公园散步。

天色渐暗,可那云却依旧那么白,旋于空中,把月亮遮得若隐若现,更显凄凉了。远处得柏树,一排排整齐地站立,像一对等候命令得士兵;像丑恶的老巫婆的扫帚;又像许多的魔鬼,睁大着眼睛,对我虎视眈眈。

忽然,柏树丛中传来了一阵怪异的声音。我们怀疑而探,它像工厂里刺耳的锯木声,像烈日炎炎下“魔鬼教练”的哨声;又像不幸少女的哭诉声,令人不觉有了寒酸之意。

听爸爸说,这就是蝉的叫声,他还说蝉的一生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四年,而钻出地面后只能够活五个星期左右。顿时,我肃然起敬,蝉的欢乐时光竟是如此短暂,可他的歌声却又是如此的响亮。

蝉依旧鸣唱,可给我的感受却大有不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有堪冷落清明节……”这是多少的悲伤与凄惨。

我想:人生短暂,欢乐时光是最重要的,我又何不把时间用于欢乐而不是一味的“以物喜,以己悲。”呢!

此时,月亮缓缓地钻出了云层,皎洁的月光使校园显得亮了许多。这时柏树却又是如此的清幽、美丽;远处的蝉声却又是如此的委婉、动听;我的心情却又是如此的快乐,这儿的一切都将美丽,最终构成了一幅秋夜听蝉图。

若寒蝉篇3

(一)血热

1.临床表现:见于青壮年人,好发于夏季。皮肤瘙痒,触之灼热,遇热尤甚,遇寒则轻,搔破呈条状血痕。口干心烦,情绪急躁则痒甚。舌红苔薄黄,脉数。

2.病因病机:青壮年血热禀赋,过食辛热或情绪烦躁,引动风生而致身痒。

3.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4.方剂:止痒息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生地10~15g,当归10g,丹皮6~10g,赤芍10~15g,玄参15g,白蒺藜10g,蝉衣6g,防风10g。

方义:生地、当归、丹皮、赤芍、玄参凉血清热,白蒺藜、蝉衣、防风消风止痒。

加减:心烦口渴加知母、黄芩清热,身痒灼热加苦参、地肤子清利。

5.变通法:可用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医宗金鉴》)加减,药如荆芥、蝉衣、防风、知母、石膏、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胡麻仁等,以祛风泄热为主。

(二)血虚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者,秋冬为多。皮肤干燥,遍布抓痕,夜间痒甚,经常搔抓处出现苔癣样变化,皮肤脱屑如糠秕状。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血不养肤,血虚风燥。

3.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4.方剂: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

药物: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天花粉10g,生黄芪10~15g,胡麻仁10g,刺蒺藜10g,蝉衣6g。

方义:当归、熟地补血,黄芪益气,生地、天冬、麦冬养阴,花粉、胡麻仁润燥养肤,刺蒺藜、蝉衣祛风止痒。

加减:若病久入络加桃仁、红花祛瘀,皮肤肥厚加丹参、姜黄活血,血虚加旱莲草、何首乌养血,痒甚加皂角刺、苍耳子祛风止痒。

5.变通法:阴血亏虚者可用当归饮子(《济生方》)加减,药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养血祛风。

(三)风盛

1.临床表现: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搔破出血,日久不愈,皮肤呈苔癣样变,状如牛领之皮。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2.病因病机:肌腠不密,风邪外侵,郁久生热。

3.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4.方剂:乌蛇驱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羌活6~10g,蝉衣6~10g,防风10g,荆芥10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乌梢蛇6~10g。

方义:羌活、蝉衣、防风、荆芥祛风,银花、连翘、黄芩清热,乌梢蛇搜络止痒。

加减:痒甚加钩藤、蒺藜祛风止痒,见血热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5.变通法:风热者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蝉衣、防风等,清热祛风。

(四)风湿

1.临床表现:多发于长夏之季,青壮年居多,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皮肤湿烂,导致湿疹样变。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病因病机:素体湿邪内蕴,复感风邪外侵,风湿相搏热郁皮肤而致。

3.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止痒。

4.方剂:全虫方(赵炳南经验方)合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全蝎6g,皂角刺10g,白蒺藜10g,威灵仙10g,苦参10g,白鲜皮10g,黄柏6g,苡仁15g,赤小豆15g,车前子10g(包)。

方义:白蒺藜、威灵仙祛风,苡仁、赤小豆、车前子、白鲜皮化湿,苦参、黄柏清热,皂角刺、全蝎透络解毒。

加减:发于下半身加牛膝,上半身加荆芥,局部抓破感染者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

5.变通法:如湿热内蕴,胸胁苦满,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清热化湿。

(五)风寒

1.临床表现:多发于冬季,皮肤瘙痒多见于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寒冷诱发或加剧,逢热或汗出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2.病因病机:素体阳气不足,风寒外侵肌腠,郁结不去而致痒。

3.治法:祛风散寒止痒。

4.方剂:麻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3~6g,桂枝6g,白芍6~10g,荆芥10g,防风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6g。

方义:麻黄、桂枝祛风散寒,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甘草调中,姜、枣和胃。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祛风止痒作用。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益气,阳虚加附子、干姜温阳。

5.变通法:若气虚不足,风寒外侵者,可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药如黄芪、防风、白术、桂枝、白芍、甘草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参 考 文 献

[1]喻文球,黄泰康.中医皮肤病性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0.299-300.

[2]徐丽霞.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河南中医,2002,22(3):75-76.

[3]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高晓芬.唐定书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思路与经验[J].四川中医,2005.

若寒蝉篇4

季节在表白着,黄叶在风中摇曳着,伴着寒凉的风。茫茫的秋雨,随风在飘洒。不时地飘向身上,脸上,衣服上。那冻冻的感觉,在深深地警醒着,秋,正一步步地踏向深处。走尽了秋的深,就来到了冬的酷。

冬,四季的尽头。以期说是寒冷的开始,不如说是春天到来时的前奏。在一季的漫长里,在冰天雪地的凝眸中郑重地盈育着新春的萌芽。

默默的时光,默默的走。在日夜不停地流逝的时光里,我,生活着,沉浮着,寻找着。而阳光是那样的默默,空气是那样的默默,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默默,人生的旅途也是那样的默默。默默的路,默默的想,默默的走,默默的歌与泣。遇到开心的事,享到欢欣的意,就放开心扉,推开心窗,尽情地放肆着自己,使心绪得到发泄,使精神得到沐浴。与三五知己,好友亲朋,陶冶于人情世故,放荡于海阔天空,谈笑于霞朵秋暮。而压力来了,也还是那样的默默。默默地思考着化解的办法,默默地追索着压力的成因,默默地将压力记在纸上,默默……如若太重了,眼眶里也会流出湿湿的汗。

在莺飞草长,生命蓬勃,春意盎然的暖春,我默默地把妩媚的春光尽收眼底,把百花争艳,花香鸟语的妙句搁浅在心;把“东边日出西边雨,疑是无情却有情”的美丽轻轻地挂在树梢;把“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与静远镶在春晖里。

当夏意溶溶,暖流阵阵,灿烂的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在夏蝉的身上,我在聆听“高柳乱蝉嘶”。看孩子们在捕捉夏蝉的灵活动作,听孩童们在玩弄夏蝉的童心童言,望夏燕在阳光下那闪闪的飞翔。在纷呈的蝉歌里感受夏日的情韵,在热滚滚的气流里咀嚼夏的迷痴,在飞翔的意念里感触燕子在雨中的坚毅。

而当下,深秋意剪剪。藉秋风摇响窗前悬挂着的风铃,心的沃野便感知了秋的憔悴与凋零。虽不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与凄戚,但却是飒风摇衰草,落叶离枝头,黄花低头去,凄凄鸿雁赴天涯。

舞着时光,我在默默地追赶着四季的脚步,且紧紧地伴随着四季的凋零与欣荣。岁月虽蹉跎,但我却是坚定而默默地前行。

冬天已经在窗外窥探,包裹里藏匿着深深的寒与冰。当它把包裹打开时,寒梅的笑靥上便用霜与雪来化妆,那粉红里衬着雪白,怒放在寒风凛冽的天地间,是何等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而我没有寒梅那样的风骨,只是凡夫俗子一个,在混混的人世间,度着默默的时光,走着默默的人生路。远路上,我期盼着,山水在我心,前程为我歌。

若寒蝉篇5

言之有理

现代研究表明,蝉蜕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该药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对于荨麻疹这类过敏性疾病,临床证明是有效的。

荨麻疹可归在中医“疹”的范畴,就是取其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肺主皮毛,故皮肤疾病,常从肺论治,而疹发病,又与外感风邪有关。由于蝉蜕性寒归肺经,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对于风热型疹(类似西医所说胆碱能荨麻疹),临床表现皮疹色赤,遇热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蝉蜕不适用于遇冷加重或冬季常发的风寒证型疹。对动物蛋白有过敏的患者也需慎用。

运用注意

一般来说,使用蝉蜕的基本用量是3~6克,可以入煎剂,也可研末冲服。

王先生采用的丸剂,是中医常使用的剂型之一。利用炼蜜的缓释特色,延长药物在人体的作用时间,且容易携带,口味也较汤剂容易接受。许多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汤药气味浓、苦味重,往往难以坚持,或者是出现些许不适的症状,丸剂中药就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并不提倡患者在家自己制作丸剂。因为丸剂制作环节较为复杂,从选料、研磨成粉、过筛、炼蜜、合药、搓丸、干燥,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无法很好掌握。而且自己在家制作,无法避免每个环节中细菌、霉菌滋生的可能性。若是顾虑市售的中药丸剂品种有限,无法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可以请正规中药房代为将方剂加工为丸剂,以兼顾针对性治疗和制剂质量保证的优势。

经验之谈

若荨麻疹反复的发作,超过三个月,即为慢性荨麻疹。荨麻疹本身就是一个顽固的疾病,病程越长,治疗起来相对需要更长的时间。其发病和自体免疫功能有关,人体处于超敏状态是该病发病的关键,中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使得人体的超敏状态会转变为正常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当体内大环境改变,如发育、妊娠等,荨麻疹也有可能不治而愈。

这里介绍一个荨麻疹治疗的验方: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一起煎水服用,或用于泡茶也可。可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可以作为轻型荨麻疹的保健辅助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还是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特别要提醒的是,部分严重患者如发生喉头水肿,不及时控制会危及生命,故不可一味采取验方自疗。

延伸阅读

“发病日记”帮助预防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个过敏性疾病,寻找其过敏源对治疗有很重要意义。常见的过敏源包括:

1.食物,如:鱼、虾、蛋、牛奶、蕈类等;

2.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等;

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4.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等;

5.动物和植物因素:如花粉、尘螨、蟑螂;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

若寒蝉篇6

所以,对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能表达相近的情感。

树木类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厂“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还有《折杨柳》的曲子,以音乐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有生命力是松柏的特点。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噌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曲调有凄凉之音。孪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通过芭蕉把伤心、愁闷的感情一古脑儿倾吐出来。葛胜冲《点降唇》:“闷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多比喻离愁别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亲人未归,不免让人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梧桐

象征凄凉、愁苦、悲伤的情感。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叶梧桐叶落时。”秋时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子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秋滋味。

花草类

象征着坚强和面对逆境的不屈不挠。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与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表示隐逸、高洁、脱俗。

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于它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借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红豆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之情。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的爱情信物,《南州记》中称其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动物类

蝉比喻人品行的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满读者心中。

杜鹃

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蹄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么鲜幻,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种声音很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鸿雁

表示孤独和思念之情,也有音信和消息之意。

鸿雁,即书信,表示对亲人的思念。《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讯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鸿雁也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归北,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出使南朝陈时,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燕子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寄居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冥冥花正开,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若寒蝉篇7

关键词:白鲜皮;咳嗽;杂病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13-03

白鲜皮是临床上一味极常用的中药,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纵观临床各家医案,不外乎以其治疗湿热疮毒、风疹瘙痒之类的外科皮肤疾患。然笔者业师张喜奎教授结合其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认为白鲜皮非但可以治疗皮科疾恙,而且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疑难病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有幸忝列其门墙,侍诊其左右,深感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之妙,故今不揣浅薄试总结业师运用白鲜皮经验如下。

1祛风散热,宁嗽止咳

外感咳嗽多以L邪为先导而伤于上焦之肺。“风为阳邪”,日久易劫灼津液,伤及气血,多见干咳少痰或痰粘而黄,咽干,口渴,舌红少苔等症。《神农本草经疏》中指出“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因此业师在治疗上多拟祛风散热,宁嗽止咳之法。《神农本草经》言白鲜皮“主咳逆”,《兵部手集方》指出:“疗肺咳,有白鲜皮汤方,甚妙”,《玉楸药解》亦言其治咳嗽上气,清代医家张隐庵言白鲜皮能治风热之证且能益肺而止咳逆,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1]。故业师临床上治疗外感咳嗽时只要有热象者多用白鲜皮以祛风清热,宣降肺气,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均可遣用。成人每日用量20 g,小儿酌减,其效果尤佳。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咽痛或咽痒,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12 g,苦杏仁12 g,桑白皮12 g,蝉衣9 g,白鲜皮20 g,浙贝母12 g,连翘15 g,金银花15 g,鱼腥草30 g,板蓝根15 g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风燥咳嗽证见:干咳咽痒,口干,或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9 g,苦杏仁9 g,桑叶12 g,炙杷叶9 g,瓜蒌12 g,浙贝母12 g,麦冬15 g,沙参15 g,白鲜皮20 g,蝉蜕9 g,以疏风润燥,化痰止咳;若为阴虚咳嗽则本方去蝉蜕减轻祛风之力加百合15 g,天花粉9 g或地骨皮9 g等以增强滋阴清热之功。若见无明显原因而经过反复治疗咳嗽仍不愈者,则多与机体过敏有关,此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本品20 g,往往效佳。

2疏风利尿,降浊解毒

中医学将慢性肾炎归属于“水肿”、“虚劳”、“腰痛”、“慢肾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风水”、“肾风”病名,说明风邪是导致肾病和影响肾病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2]。本病的根源是脏腑虚损,只有在肾虚时风邪才有可乘之机,风邪致肺失宣降且其性开泄亦可致水谷精微不循常道,流溢于小便而出现蛋白尿。现代医学指出慢性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其发病与外源性的抗原激活补体密切相关,疏风常可达到现代医学所述的抗炎作用,因此疏风常是该病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3],此外业师还认为肾炎病程中常伴浊毒内蕴的表现,故在治疗中业师始终重视疏风降浊解毒。白鲜皮《本经》言:“主淋沥”,《玉楸药解》指出:“白鲜皮清金利水,治黄疸溺癃”,故白鲜皮除具有疏风清热作用外亦有利尿解毒降浊之功,凡肾炎之水肿、蛋白尿夹有风邪者和由肾炎进展所致肾衰而出现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或因其侵犯肌表而皮肤瘙痒属浊毒内蕴者,业师甚是喜用白鲜皮而且常配伍蝉蜕以增强其疏风解毒,利尿降浊之力。因为据近年报道,用蝉蜕配苏叶、益母草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作用[4],同时国医大师朱良春言各家本草均未有对蝉蜕之“利小便”有过记载,唯独张锡纯述及,证之临床确有效验[4]。一般成人每日用量为白鲜皮20 g,蝉蜕9 g。肾炎水肿之风水夹郁热者,业师常以白鲜皮、蝉蜕合越婢汤与五苓散化裁;肾气不足,阴虚水停者,常以白鲜皮配黄芪,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蝉蜕,石斛,茯苓,泽泻,车前子,桑寄生,川断,三七,白茅根,鸡内金以益气养阴,利水消肿。若肾衰属阳气衰败,浊毒内蕴者,药用大黄,炮附子,黄芪,白条参,杜仲,桑寄生,茯苓,泽泻,鸡内金,甘草,再配伍白鲜皮,蝉蜕,地肤子之属以祛风燥湿,解毒止痒,其效尤佳。故业师在治疗肾病时运用白鲜皮、蝉蜕之广泛自有其理。

3散风解毒,凉血止血

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属中医学的“血证”、“紫斑”、“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明代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疡医》中曰:“夫紫癜风者……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气血相搏,致荣卫否涩,风冷在肌肉间,故令色紫也”。风性主动,血随风动,故血不得藏,流不归经而出血亦是“风伤荣”的成因之一,可见风邪在本病中的重要性。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常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肾藏精,精能化血,故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多是幼儿先天肾精亏虚,外风引动而起,治疗上应充养兼以散风清热止血。潘超美主编的《看图速认中药》书中亦有记载以白鲜皮细末外敷治疗外伤出血,说明白鲜皮确实有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5],故业师治疗此证儿童患者常以六味地黄丸合白鲜皮、白茅根化裁,以滋肾疏风,清热止血。方拟:熟地黄6 g,山药6 g,山茱萸6 g,黄芪12 g,黄精9 g,白鲜皮9 g,白茅根9 g,三七3 g,谷麦芽各6 g,鸡内金6 g,若本证伴有皮肤痒痛及咳嗽者,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清热之属更是必不可少之药,故白鲜皮的止血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清热除湿,祛风通痹

痛风多近于中医痹证中的风湿热痹,治疗上常以清热祛风,除湿通络为原则。白鲜皮《本草纲目》言:“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肺气不宣则三焦水气不调,津液失布则肢节失养而不可屈伸,白鲜皮禀太阴阳明之精气,上可宣肺通利三焦水道,下可燥湿健脾,使水津四布,筋脉得以濡养[6]。《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以石斛配木瓜、牛膝、桑白皮、石楠叶、白鲜皮、黄柏、茯苓、菖蒲,则主诸痹及逐皮肤邪热痱气冷痹弱。《药性赋》言:“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神农本草经》亦言其:“主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可见白鲜皮祛风通痹之功自古已有述及,业师用药每每讲究有理有据,故治疗痛风时常以之白虎加桂枝汤合白鲜皮化裁治疗。有湿热者常于上方中加薏苡仁20 g,土茯苓20 g,山慈菇15 g;肾虚络淤者加杜仲12 g,狗脊12 g,桑寄生12 g,川断12 g,鸡血藤20 g,葛根20 g,怀牛膝9 g;阴盛格阳而痛不可近者则加附子通阳散寒止痛。

5疏风清肝,燥湿止泻

泄泻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症。此病基本病机为脾病和湿盛,同时主病之脏还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白鲜皮具有疏风清肝,燥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小鼠消化道溃疡作用[7],故业师对以下几种夹有热邪的泄泻常加白鲜皮以提高疗效。1,寒热错杂病位在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2,寒热错杂病位在下焦,方用乌梅丸化裁,此二证加用白鲜皮,以其与黄连、黄芩同用则苦寒泄降,清热和胃,祛风胜湿;合干姜之辛温则辛开苦降消痞结;3,气郁致泻,土木不调之泄泻,方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化裁,白鲜皮与柴胡、薄荷等疏肝解郁药合用以增强透达郁热之效;其与辛散之防风合用则疏风清肝助脾之力更著;4,湿热内蕴之脘腹痛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化裁,白鲜皮伍葛根祛风升阳止泻;伍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

6结语

实际上,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除了可以用于治疗以上诸证外,还广泛运用白鲜皮治疗以下疾病,譬如带下病,《傅青主女科》言“夫带下俱是湿症”,而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的清热燥湿之能于此证最宜,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白鲜皮,常取效验;黄疸病,《药性论》曾明确提到白鲜皮“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业师据此发挥,用其治疗湿热蕴蒸型黄疸,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皮肤疾病,事实上以白鲜皮治疗皮肤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然笔者业师活用经方,常以桂枝汤配伍大剂量白鲜皮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病,不可谓不令人称道。

如上所述,笔者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确实十分精当,认为白鲜皮在主要发挥清热祛风作用的同时亦兼有止咳、利尿、降浊、止血、通痹等功效,其所涉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其中不少见解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妙,已经远远超越了白鲜皮仅能用于疮疹瘙痒等旧论。此外,笔者业师不落俗套,认为白鲜皮不仅可用于热证,也常用于寒证,重在随证灵活配伍,遣方之时或去其性而存其用,或弃其用而扬其性。上文对笔者业师临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做了粗陋的总结,足可见临证运用中药不可仅执一端,深入体会运用中药对于临床应诊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2,9(2):95-96.

[2]张喜奎.肾脏病六经辨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17.

[3]米齐悦,杨丽平,占永立.风药在慢性I小球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特点[J].中医杂志,2015,56(2):167.

[4]朱良春.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4.

[5]睢大员,于晓凤,李淑慧,等.白鲜皮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6):608.

[6]朱燕中.《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7.

[7]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2,9(2):97.

若寒蝉篇8

1、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敬辞。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错用如“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2、涣然冰释:本意是:像冰遇热笑容一般。后来则用来比喻疑虑、误会顿时消除。错用如“春节刚过,北海公园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乍一看“涣然冰释”好像是冰消雪化之意,句中无论用“涣然冰释”的本意还是比喻意都意义不通。

3、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说,大臣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说,灯艾口吃,一开口便是“艾艾”。后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常会误用指说话吞吞吐吐或不愉快的神情。如“如今,他脸上早已没有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自信。”

4、弹冠相庆:一人当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常被误用为一般的庆贺。如“当校长宣布三(1)班获得本届运动会的团体总分第一名时,全班同学弹冠相庆。”取得比赛佳绩而庆贺,应用褒义词。可改为“欢腾雀跃”。

5、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与“景物”无关。错用如“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6、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常误用为例:开学已经四天了,他仍然久假不归,家里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7、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用错的原因是因为成语中有“笑”和“大方”几个字,望文生义,错误的理解成笑得很甜,很大方了。如“她谈吐文雅,贻笑大方。”

8、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亦作“付之一哂”。错用如“他为我送来了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这里理解为“我很感激地给他一个笑容”就大错特错了。

9、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10、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厅堂、卧室”。

11、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往往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如“秋雨湿透了衣衫,他的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上一篇:环保句子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