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范文

时间:2023-10-27 15:34:53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1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内外形象 交流适应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演出的话剧《十二》是根据美国剧作家雷金纳德·罗斯1954 年的电视作品《12 怒汉》改编。故事发生的场景只有一间房间,由12 位完全不同的人组成陪审团在该房间对一名被指控犯一级谋杀罪男孩的命运进行审议。考虑到学校女教师多男教师少,决定以原版《十二怒汉》为原型,将其改编成话剧版本全由女演员扮演,因此也将剧名《十二怒汉》改为《十二》。

初读剧本,首先吸引我的并不是四号陪审员这个角色,她是12 位陪审员中性格最沉闷的一位,不苟言笑,没有情趣,直白点儿说就是她身上看不见任何活跃的色彩。

随着坐排阶段的逐步展开,通过一遍遍的台词试读,我对剧本和人物也渐渐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然而我却发现越是对剧本对人物深入的了解,就越是感觉自己先前小看了四号陪审员这个角色。研读剧本的结果是无论读多少遍,每一遍四号陪审员给我的印象都不尽相同,她的性格总是若隐若现仿佛披着一层薄纱令人颇感朦胧、神秘。而这种朦胧和神秘足以引发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居然戏剧性地爱上了这个角色。

现笔者就出演话剧《十二》中四号陪审员一角谈谈创作心得。

1、体验人物

(1)从外在形象及性格特征体验角色。这里所说的角色性格特征不仅仅是指角色的脾气特性,还指对角色个性的深层次挖掘,是演员赖以吃透角色的根本手段。一名表演者如果塑造人物过程中仅仅只研究了人物外在形象特征及脾气特性往往就会形成类型化的呆板扮演。

再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无疑是能够帮助我们抓住角色外在形象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表演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精准地体验人物?即观察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表演艺术的创作更是离不开生活,所以它要求表演者要具备敏锐细腻的观察力。

(2)从内心视像体验角色。随着排练的继续深入,我按部就班由外在形象的再现渐渐深入到角色内心世界的探索。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住角色的外在形象之后,演员活跃而丰富的想象力就粉墨登场了。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表演艺术也不例外。虽然话剧表演,表演者是按照剧本的要求诠释角色,但剧本仅仅提供有限的文字形象,其表现力远远不如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形象来得清晰明了。表演者需要把剧本里所提供的比较简单的情境、事件、人物通过自己的创作技巧将其变得具象丰富。在话剧《十二》四号陪审员角色的创作中,剧本中并未出现描述四号陪审员生活细节的内容。那么我要如何使这个人物的出现能够显得真实可信?通过不断尝试,我总结到其实方法并不奇特,就是以想象力作为传递媒介,演员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进角色的心灵深处,合理地假想角色的内心视像。想得越大胆就会越精彩,越丰富才能越真实。

例如从四号陪审员这几句台词:“我也苦过,我的一切都是我跟我丈夫打拼得来的,通过上大学我走到了今天。”我就可以推断出她并不是衣食伸手即来的富二代也不会是享受派,应该属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演员的想象力并不只局限于静态的想象,这种想象力还必须具备强烈的动作感。因为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就是行动。想象具备动作感则要求表演者把脑子里静态想象的一切生动具体的形象通过表演技巧完美的体现于舞台间。想象要具备动作感就离不开静态想象,它需要静态的想象为其做好充足的铺垫,也就是说只有静态想象得越生动越丰富演员的舞台行动才能越活跃越积极。反之,即便静态想象得再完美,没有舞台行动将其呈现在舞台上那也只能是空想。

2、扮演人物

(1)外在形象借鉴——模仿。我认为模仿是戏剧表演艺术中角色创作之形象借鉴最有效的方法,它要求演员具备积极且稳定的注意力。

成功的模仿应该包括“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形”,多指事物表面的形态、样貌;“神”,则是事物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形是表象而神是实质,是人物的灵魂角色的精髓。透过角色的表现看到人物的灵魂,需要形神合一,需要演员拥有积极并且稳定的注意力。只重“形”而忽略“神”,或者只求“魂”不见“容”,往往就会出现即便让你照着葫芦的原型画瓢你也画不出瓢来。

模仿阶段我认为是角色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创作角色众多方法中的之一,并不是表演最终的目的。之所以需要模仿是因为我们必须将现实中的情景最大程度地还原于舞台上,再通过不断提炼加工达到使作品主题思想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2)性格化处理角色。出色的演员除了要懂得正确巧妙的形象借鉴之外,还应该学会就所扮角色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意将角色进行性格化创作。性格化是演员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时常用的方法,为了能够深刻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演员通常运用技巧把自己本身与角色之间格格不入的动作、语言和习惯加以控制、改造或隐藏起来使自己尽可能贴近角色,从而在舞台上将不同于自己本身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现在很多学习表演的人认为,只要天生感情充沛,就能塑造出形象生动的人物。其实,角色创作并非如此简单。演员对人物的扮演要想成功,就必须让自己创作的角色能被称为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我曾经的一位学生主演话剧版《霸王别姬》片段时,就囧态百出。我要求演员本段表演融入中国戏曲身段的表演方式进行人物塑造,给她的道具是一卷与舞台同等长度的红绸。扮演吕雉的学生需要将本来缠绕于自己身上的几十斤红绸由舞台中间位置体态轻盈动作潇洒地撒下乐池,动作要求既有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之美又能着重凸显吕雉独揽天下的霸气。为了保证演出过程中红绸能够顺利完成赋予的深刻寓意,排练期间该生每天都得来回扯拽几十斤重的红绸十几遍。每次排练扔完,胳膊、腿上到处都是淤青,疼痛难忍。但就这样高强度排练,演出时依然没能很好完成寄予的要求,红绸要么就是被猥琐地丢下了乐池,要么就是抛洒动作的确潇洒可红绸依然还留在原地,更别提能借助红绸体现吕雉看青春易逝,只帝业永存的霸气。很显然这是僵硬的肢体严重阻碍了自己对角色的塑造,可见舞台上演员自身基本功如果不够扎实,就会连累到表演技巧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反而成为角色创作的累赘。

(3)交流与适应。交流指的是与他人就思想、动作、情绪等方面互相给予与接受,也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对手之间思想感情、意志、情绪、动作的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了交流,戏剧才会产生冲突,相应的故事情节才能引人入胜。想要很好地适应来自各方面的交流,要求演员具备敏锐真挚的感受力和灵敏细腻的适应力。

例如,话剧《十二》中我扮演的四号陪审员和八号陪审员之间有一段验证凶杀证物(刀子)的戏,四号陪审员有这样的台词:“所有与案件有关联的人都应该认识这把刀吧?难道你是想告诉我,刚好有一个人把它从大街上捡起来,然后就来到这男孩的家中,只是因为无聊想消遣一下就把这男孩的父亲给捅死了?”短短两句台词里存在的交流就有七种:

第一有其与八号陪审员的交流;

第二有其与除八号外其余十名陪审员的交流;

第三有其自我交流;

第四有其与犯罪证物刀子的交流;

第五有其与场下观众乃至整个剧场的交流;

第六有其与舞台灯光道具等的交流;

第七有其与假想的谋杀过程之间的交流。

而且这七种交流相辅相成作用于整个验证过程。比如台词:“所有与案件有关联的人都应该认识这把刀吧?”表面上看,这是四号在询问其余十名陪审员是否认识这把刀子,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她问话的对象是所有与案件有关联的人,那必然少不了八号陪审员以及刀子的使用者那个被指控犯谋杀罪的孩子。

(4)刨除自我,切不可过于设计角色。有些表演者对表演手法的设计过于热衷,恨不得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把周身的本事统统展现出来,往往他们拿到剧本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琢磨怎么抢戏、怎么博得观众掌声。其实这正犯了舞台表演的禁忌,任何表演上的设计和处理依据都必须遵循剧本中的规定情境,一旦脱离了规定情境的设计,表演只不过是一种花哨的技巧展示而已,更会破坏整个剧目的统一性,让观看的人觉得这个角色过于浮夸。所以说我们与其花费心思去设计,倒不如认真仔细去挖掘剧本、发掘人物深层特点。而这就要求作为演员必须具备精准而合理的判断力以及缜密的思考力。

《十二》中四号陪审员一段台词:“一直以来我跟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致,但是我不同意这种投票方式,我依然不认可,所以我要改变我的投票为不赞成。我不赞成我们成为悬案陪审团却不做出任何决定,而且我确信我可以排除一切给被告定罪,我想弄清楚的是到底什么原因能让几位改变看法?”这段台词也是四号陪审员就自己参与案件讨论态度的首次转变,由原来主要听别人说转变成后来自己的雄辩。排练中我对这种转变总是把握不准人物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也不够真实,总被导演批成是乱撒狗血式的表演。更有一次排练,当我演完后,导演直接站起来点评说,刚才所有的表演虚假。正是“虚假”二字点醒了我,使我明白了之前竭尽全力喊出台词的方式在《十二》的整个故事背景下在四号人物的整体性格中是绝不可能有的,而自己之所以会表现得偏离人物本来性格,是因为就情感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判断力还有待加强。错把狰狞的嘶吼方式看成是四号陪审员情绪的宣泄,却没问问自己以四号人物的学识以及她的社会地位,会不会此时此地如此肆意放纵自己的情绪。事实上这种费力的嘶吼也反映出我走进了过于设计角色的表演误区。

通过自身的体会我认为表演中要想拿捏好角色的分寸,避免人物扮演过于夸张虚假,演员最应该克制自己演出前想得太多,设计过多,应量力而行谦虚谨慎对待。当然角色设计也不是完全不能有,切记要少而精,以达画龙点睛之妙用即可。

参考文献

①程功恩:《表演·导演基础》[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

②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作者: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戏剧艺术硕士)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2

关键词 演员;性格化;人物形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用几句话阐明了表演艺术的基本法则:“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的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这里明确提到了演员应该具备性格化的表演技能。那么什么是“性格化”呢?“指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为了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演员运用技巧把自己的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感情、动作、习惯和外貌等加以控制、克服和改造,或者隐藏起来去掉,努力使自己具有符合人物性格的感情、动作、习惯和外貌,对角色进行设计,并用鲜明熟练的技巧把设计体现出来,从而使自己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不同于演员本人,不同于上一个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用这种创造方法的演员,就是性格化演员。例如著名演员张国立,他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饰演铁齿铜牙、幽默风趣、儒雅潇洒的大学士,而在《金婚》中则演绎了一个不修边幅、拥有一技之长、为人本分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因此,性格演员的特点往往在于他们在造型上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突然出现在某部影片里,令人吃惊,因为完全不像他在另一部影片中扮演的“另一个”。

同一个演员,饰演几个甚至十几个全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每个人物形象都逼真到位,在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形象记忆。这要归功于演员在表演中运用了性格化技巧。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奥逊・威尔斯说过:“一个演员永远只能从扮演他自身的东西开始,但也从不加进他自身并不存在的东西。”这里指绝不是只扮演自己,也不是所有创造的角色都是一样的。而是说任何角色的创造都是建立在自我这个基点上,从自我出发去塑造多样性的人物。所谓的本色演员,就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心理和逻辑去理解和阐释角色,在自身与角色中求同存异,而性格化的创作恰恰打破了表演艺术的这种僵硬格局。将自身和角色融为一体,并以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全方位地精确地去复活人物,通过演员自身的形体造型、步态、手势、节奏把人物的一切内外部特征掌握和运用得如同演员与生俱来的那样熟练和自如。抛弃演员自己饰演的“前一个”人物的印象,积极地性格化地去理解和演绎“这一个”的人物形象,使角色富于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以不变之身演绎万变角色。这就是性格化在表演中的魅力所在。性格化的表演技巧在成功塑造演员形象的同时,也拓宽了演员自身发展的戏路子。

理解是演员对角色进行性格化创作的基础。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二度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借用英国19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理解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只有把握对了人物的性格基调,才能正确和深层次地理解人物。并且,理解和感受的正误以及深浅决定着角色创作的成功与否。20世纪40年代曾被誉为重庆市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在饰演李双双这一人物形象时,并不急于想去如何表演,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包围”、去摸索李双双这个人物,首先要找到李双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其他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她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等等方面进行对人物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于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时期心直口快、泼辣大胆、爽朗风趣的立体化女性形象。演员把握住人物的基调,再进行“光彩浓淡的描绘”,“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既体现出人物多方面的色彩变化,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又不至于把人物演偏了,离开他的基本性格。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当中马路的饰演者正是由于正确地理解了角色的形象,才成功塑造出一个对爱近乎疯狂(这种炙热的疯狂在别人眼里或许是种变态)的饲养员的形象。实质上,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红楼梦》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异常鲜明,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着重描绘出他们各自独具的性格特点。我们看到了人物突出的个性特点是多次地反复地显现在许多不同的事件和行动中,离开了这些事件和行动,人物性格也就无从体现了。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还取决于演员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有段论述很有说服力,他说:“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他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会有新的认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

演员要进行性格化的创造,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就必须使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使自身和角色进行双向融合,即在角色中感觉自己和在自己心中感觉角色。找到角色性格的独特逻辑,在体现上则更重视突出角色不同的地方。曾在影片《苏萨斯卡夫人》和《钢木兰花》中饰演女主角的雪莉・麦克琳也曾谈过自我与角色的融合。她说:我正在改变自己的演技。我以前是进入角色,现在我先把角色创造出来,然后把她抛到宇宙,自己躲开,再让她通过我来表演。过去我是进入角色,如今我是让角色进入我,这样来表达她自己。……但是对于我来讲,要模拟别人首先必须更了解自己,在内心深处探索,自问我对遗弃、孤独、愤怒、爱、欢乐、柔情、敌意、残酷等等有什么感受。我越了解自己内心感情,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演技。无论采取“我”进入角色,或者是角色进入“我”,总而言之,自我与角色的相融,关键在于自我内心是否有深切的感受。演员把角色的每一行为和每一思想情感的变化理解和感受到如同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只有这种心灵的交融,加上对表演技能的掌握,才可能使角色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为了进行性格化创造,演员要反复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这才有在舞台、银幕上塑造鲜明形象先决条件。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就不够了,还有一个 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性格化的创造,就需要演员对生活中各色人物形象的细致观察和不断积累。正如尤・斯特罗莫夫所说:“艺术家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即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银幕人物形象的源泉,演员对人物只有理性的分析理解和一般的感受是理解不深也演不好的。他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创作人物时理解人物、体现人物如何的决定性因素。卓别林说过:“我并没有什么使观众发笑的秘诀,我只是了解到人情的某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应用到我们的职业上来。我们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不论这人是商人、店主、编辑或者演员。”扮演华程的演员李仁堂成功地塑造了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这与他长期的生活积累以及在大庆深入生活,与大庆领导干部和大庆工人密切接触,同生活,同劳动,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节和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一个演员想使人物“复活”,就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形象感,即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物的形体、动作、姿态、表情、风度、语言、声调等等,并把这些形象的特征储存在自己的“形象仓库”当中,在需要的时候,对这些生活中的原生态形象加以提炼,例如。张瑞芳要演好李双双,起码对河南农村妇女的生活要熟悉了解。剧中李双双有一场戏要打面、切面,一场戏里她在烙饼,这些虽然只是一般的生活动作,可做好了能把李双双农村妇女的气质和她麻利、能干的一面演出来,做得不像就会破坏观众对人物的信念。看张瑞芳的表演,她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扦面、切面,动作熟练自然,非常利落,观众相信这是李双双在做饭。这些地方要靠演员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锻炼才能达到。演员要先熟悉了解所要饰演的角色的生活形象,占有大量的创作素材,才能根据剧本及人物性格的需要,经过选择、加工把角色鲜明地创造出来。这样所饰演的角色就会既有典型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并且消除了人为雕琢的痕迹,这种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是一种美学境界。

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与“化身”,必须形成内部和外部的性格化。外部性格化是人物的动作、形态、造型、语言等等一切可以被观众直接观看到的人物表现,也是演员创作的最终部分,初学者容易直接着手于外部性格化的体现,也就是对人物表象的模仿,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坠入“过火”演技的泥坑。刻意的模仿会妨碍演员掌握生动的、有机的行为线索。也给观众带来做作的印象。其实,外部性格化大多数情况下是内部性格化的结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弟子托波科夫斯基说过:“寻找外部性格化的要素,应当首先从深入形象内心世界出发。如果演员有机地掌握了形象行为的逻辑线索,那他就比较容易找到特殊的外部性格特征……”内部性格化,就是指演员设身处地地投入到角色当中,深入和揣摩角色内心,准确地找到角色的自我感受,并把这种无形的形象用外部有形的形体、动作、姿态、表情、语言等表现出来。 这种由内部性格化所致使的外部性格化的展现,消除了模仿做作的嫌疑。要使人物形象活现,就要把演员自身通过性格化的创造隐藏于角色之中,这种由内部的性格化所致使的外部性格化的自然表现,使角色在演员身上真正地活现出来。

在电影中,形象、气质的不可改变性是性格化创造的一个障碍。还有一种较难改变形象和气质者,是由于长相上的某种特点过强,或者是扮演某个历史人物或名人的类型演员。演员必须从造型上、神态上努力做到符合或贴近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名人。这样的表演任务对于演员来说应当更困难,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演员的文化修养、表演功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电影表演的这种种局限性给演员的性格化创造带来一定困难。即使这样,演员也不该坐以待毙,而要努力突破障碍,尽最大可能地开拓自己。这就是我们要谈的演员需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好地驾驭自己,更好地塑造自己。性格塑造能力强的演员在表演中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表现出创造者的特有魅力,而明星则以自身优越于别人的形象、气质、风度、情感和感觉等等魅力博得观众的喜爱。他们共同之处在于全身心地投入、掌握正确的电影表演方法和以真诚的态度体现人物,只是演员要根据自己所具有的条件、特点来进行发展。前者区别于虚假、过火的表演,后者区别于只展览自己、欣赏自己的表演。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3

一是沟通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接触的全过程。它的效果如何,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的成功与否,都具有不可否认的影响力。

二是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均证明,沟通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包括语言艺术和行为艺术,需要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一个好的艺术表现不仅需要将那门艺术的本质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还需要发挥出那门艺术的独特特点,创造出那门艺术受欣赏的新内容,并将自己独特的风格溶入进去。如名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营、生产等运作模式;名导有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明星有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风格;著名艺术专家和学者也有自己在某一科学领域的独特成就。

可以说,创造性是艺术有别于其它行业或工种的最大特点。因此,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沟通,它的创造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出更多独特的方式方法出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甚至是艰难的过程,把与工作对象的沟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情理之中。

三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仍有诸多不如意或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一为“领导强制作风”问题仍然存在,造成工作对象往往迫于权力的压力,口服而心不服。

如近年来湖南韶峰集团、涟钢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领导人触目惊心的事件。难道在这些老总们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党群、纪检等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没有及时提醒,并向其做思想政治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会没有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的领导步入岐途而熟视无睹。为什么这些事件又屡有发生呢?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碰到了“领导强制作风”。他们被领导反过来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迫于权威,违心的把错说成对,把对说成错。否则,会被贯以“不服从组织安排,无组织纪律”等“不当行为”扫地出门或调离岗位。资产数亿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被经营得倒亏数亿,拖欠员工数月工资。事件的发生,固然有下级思想政治工作者挑战困难的勇气不够等原因,但不难看出,企业上级思想政治工作者领导强制作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其二为有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言不由衷或言出不行、言出违行、言出难行。

国防大学的王长存教授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表虚情、说假话、许空愿、口是心非、言而无信之类现象着实不少”的一席话令笔者深感振憾。这些实际上是在愚弄群众,必然使自己失去诚信,使工作对象不想用心沟通或敷衍了事,造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严重地败坏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声誉。

其三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间的沟通方式方法仍有诸多欠缺。如方法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各层次工作对象的需求;方法简陋,工作效率低下;方式陈旧,不能有效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明白,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沟通艺术,无疑是摆在所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与研究,并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工作。笔者谨结合多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历,就此作一些浅薄论述。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工作对象实现很好的沟通,首先必须坚守诚信意识。

国防大学的王长存教授在回答记者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问时,曾说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要坦诚正直、言而有信,靠诚信为交流思想搭桥铺路。”笔者很赞同。

人与人相交,总是人心换人心。信服、信服,无信不服;诚信、诚信,无诚不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方法、技巧和艺术,都只有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倘若教育人的人自己没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那么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任何方法、技巧和艺术,都可能被工作对象视为玩把戏、耍花招、糊弄人。“巧作不如拙诚”。没有真诚作基础的方法和技巧,往往还不如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笨办法有效。

讲诚信,一是用真情。矫揉造作之虚情假意,只能引起工作对象的反感,不可能收到好效果。

二是说真话。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实话实说;不讲言不由衷的违心话,更不能编造故意骗人的假话。

三是求真理。思想政治工作只能靠真理的力量去征服人心,但讲真话决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必须注重实事求是,努力使自己讲的话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现在员工对讲道理有三烦:一烦“伪”——违背客观事实、欺瞒哄骗的伪道理;二烦“空”——脱离现实、照本宣科、无实际意义的空道理;三烦“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艰涩难懂的玄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一定要贴近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操作性,使人听了感到解渴、管用。用语要通俗、朴实、生动、深入浅出,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接受性,使人听了感到亲切、易懂、易记。同时,说错了话要勇于承认和纠正,这本身也是真诚的一种表现。

四是办实事。言出行随,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帮助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决不能“轻诺寡信”。

五是办好事。力所能及为工作对象办一些贴人心、暖人心、动人心的好事。“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办好事对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诚信无疑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六是做到“五常”,即“常想权力之道、常思贪欲之祸、常培律已之品、常修为官之德、常怀爱民之心”(摘自《学习导报》)。

一个人在群众中的诚信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树立起来,而是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树立“以诚才能立信,以信才能服人”的意识,以上述“五常”的标准来约束、规范和优化自身的言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实现很好的沟通必须树立围绕工作对象的需求做工作的意识。针对对象的各种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

员工的需求从宏观上分析,可分为积极需求与消极需求二种。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响应和满足员工的积极需求、引导员工将消极需求转变为积极需求。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员工的兴趣、爱好、需要及产生的问题均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也必然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

《时事报告》杂志的一份调研报告归纳了新时期人们思想上有五个“同在”:观念更新与价值取向错乱共处,对成就认同与对现实不满相随,乐于奉献与讲求实惠相伴,忧患意识与失望情绪交织,共同理想与信仰多样并存。这份调研报告所概括的道德观、价值观现状,反映了新时期影响员工思想的要素多样化了。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实现很好的沟通必须树立围绕工作对象的需求做工作的意识,针对对象的各种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

一是要做好员工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员工信息包括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年月、学习经历、学历、行政和技术职务、特长、工作经历、工作表现、薪酬、奖罚情况等。这些信息综合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时间段、不同工作环境、不同身份、不同工种、不同收入、不同工作表现的各类员工的情况,对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方法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搜集用户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的做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当前企业的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忽视或不够重视这一个问题,认为这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有需要的时候再查一下。而“临时抱佛脚”与坚持长期研究的工作效率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所在单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期受企业关注的员工,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解决的时间是不受关注员工的1/5,工作效果却是近3倍。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长期受企业关注的员工,他们也同时得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了解他的个性是怎样,知道他一步步出现思想政治问题的过程,容易掌握是哪个阶段、大致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思想出现了波动,也易找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而不受关注的员工,平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较少与其交流,难以把握其问题的根源和需求,解决问题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常是刚解决了一个问题,类似甚至是同样的问题又再次出现。这种问题的反复出现,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因此,掌握全面细致的员工信息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针对性做好与工作对象沟通的重要前提。而员工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动态信息两部分,其中后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信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到工作对象中间走动,与对象经常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但充分掌握固定的员工信息,而且可以较好地掌握和经常分析员工的动态信息,为针对性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自述与引证相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和经历的有限,不可能掌握与工作对象工作有关的全部知识。如有的对工作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从未接触过。而在企业中,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问题有许多又来自于工作。外行难做内行的工作,这是“村看村、富看富,群众看干部”等传统经验的真实写照,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现实反映。这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时,可尝试自述与引证相结合的方式。

其一为典型经验引用。向工作对象讲述其本行业的先进人物、事迹及后进如何转变为先进等,让工作对象从与自身经历类似的同行的经历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做本单位技术业务支撑中心主任田某的思想政治工作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当时,局里拟让田某任技术业务支撑中心主任,负责管理交换、传输、电源三个机房。但田某对管理不感兴趣,原因是他认为管理工作太复杂,弄不好容易得罪人。而且自己是中专文化,又只熟悉电源技术,对交换和传输这两项通信核心技术不掌握,难以管理拥有大专文化,又精通多项核心技术的属下。笔者在倾听了他的谈话后,并不立即向其说教,而是向其讲述了一个本单位原维护工程部主任尹某以十六岁、初中生的身份进局,然后由线务员、报务员、话务员再到技术员、通信工程主管的一步步自学成才和艰苦奋斗的经历。

田某听后,不禁反思:“自己是邮电学校电源专业毕业生,有扎实的电源专业技术基础,对交换和传输两项技术也曾系统学过,比起尹某来条件好得太多了”。这时,我适时地向他讲述了因为他办事稳重踏实,勤学好钻而选择他任职的意图。并讲述了企业的用人原则和分析了如何当好管理人员的一些方案。经过这种典型引用后的沟通,田某茅塞顿开,对新的职务充满了信心,结果该中心在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效率在领导更换后不降反升,连续12个月网络接通在全市名列前茅。

其二为典型现场引导。即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工作情况不熟悉,不知工作如何更好的沟通时,邀请与工作对象经历类似的先进同行,现场来做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志趣相投的两者促膝畅谈,用典型的现场感召力来感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然后再与其进一步的讲道理,让工作对象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02年,我单位分配来一名外地本科生胡某,工作一年多后,对局里分配的各项单项任务从未发展过,通报榜上他的名字后总是“零”。我找他做了很久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外地人,熟人一个也没有,无法发展业务”的问题根源基本得到解决,表示要主动上门与陌生人联系业务。随后,我又给他讲述了几点业务技巧,但我从他似懂非懂的眼神中看到他的迷惑。凭直觉和经验,我觉得既使我再讲下去,他也不可能理解更多。

于是,我找来了几乎与他同时分配来的一名业务发展积极主动的外地员工杨某,让他们一起谈谈外地人应如何在本地发展业务。我从胡某脸上的笑容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思想转变。果不其然,在我单位2004年的“欢乐生活”营销竞赛中,胡某全面完成了局里分配的4户宽带和43户小灵通的业务发展任务,发展量超过杨某近1/3,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事后,我得知,原来杨某向其讲述了外地员工如何利用在工作中与用户的联系,电话预约揽收业务;如何抛弃羞涩,主动到用户家里揽收业务;如何与局里业务发展能力较强的本地员工建立合作发展业务关系等经验。而这些,是我在做工作时很难甚至是无法想到的。

三是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化、差异化沟通方式的方案化。

这种方案化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中,总有一些沟通方案本身或稍加创新后适用于某类工作对象或某类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将方案运用后,可大大缩短沟通时限,提高沟通效率。

它的总体表现形式是:对每一次沟通都制定详细的方案,同时总结每一次沟通的经验,结合新思路,再制定出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沟通方案,然后在遇到类似的工作对象或问题时,将方案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就这一点来说,笔者觉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包括笔者所在的单位及一些熟悉的兄弟单位都存在这些问题。

其一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对象沟通时,由于事前方案准备不充分,对工作对象所提出的许多问题无法给出回答或对临时出现的意外估计不足,仓促应对。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只得“往返跑”,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其二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注重对每一次沟通及时进行书面总结,并做好档案保管工作,而仅凭记忆。时间久了惭惭淡忘,对下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又大费周折,白白浪费了以前的工作成果。

其三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沟通中只沟通不研究或不深入研究,让沟通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对象的内心。这样就发现不了思想政治问题的萌芽状态,让小问题逐渐酝酿成大麻烦。

如我单位政工办一位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吴某在做营维中心关于竞赛任务分配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由于平日沟通欠深入,当该中心向其提出为什么局里迟迟未核发上阶段竞赛的业务发展酬金?为什么加班工资如此少?为什么有时不是该中心份内的事却要叫该中心尽全力配合?等一系列可谓是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问题时,该同志纳闷了。怎么这些问题都从未听过,而且自己一个都不好回答,后悔日常沟通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及时将一些小问题解决。后来,这个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在分管部室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分管副局长,局长等众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与下,花了较长时间才基本解决。

其四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注重学习,将新的政研成果束之高阁,在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习惯用自己的那一套过时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有些已不适用于工作对象在新形势下思想的动态变化。在工作对象说出一些新问题时,用过时的观点分析其不存在或无影响。或在工作对象已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而沉默时,仍海阔天空的谈论和说教,满以为对象已经理解,其实是在“对牛弹琴”等等。

而有的政研成果对提高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很有作用,却被弃之一旁。如在近二年湖南电信各级政研论文被广泛提到的建立“大政工”格局的事在基层电信企业一直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既没形成制度化,也没有形成方案化,更没有一套考核系统,笔者深表惋惜。

因此,笔者认为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化、差异化沟通的方案化,并将这种方案化进行管理化很有必要。

所谓管理化,包括日常管理和目标管理两部分。日常管理指的是注重平日每一次沟通方案的制定及的方案执行后,根据方案存在的缺陷进行修订,并存档;目标管理指的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体系进行分次、分层等量化考核,并建立对沟通效果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办法。这些既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作对象的需要,不失为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要探索新形式、新方略、新话语。

现在的人对思想工作有着更丰富、更具体和更高标准的需求。期盼“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怎么做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

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曾说过:“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新形式、新方略和新话语”。笔者对此深表赞同,并认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新方略可尝试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

一是典型文本和日常叙述相结合。典型文本即企业的正式文本,即正式话语;日常叙述即员工的日常话语。把典型文本转化成员工的日常话语,不仅为当前世俗化的时代特征所要求,而且也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所必需。“假、大、空”的说教已不适合于这个以利益考虑为中心的世俗化时代,把主流文化的典型文本转变成员工能够听懂的日常叙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沟通适应企业转型的一个方略。

在笔者单位,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杨某向一位员工做了几个小时的教育工作,讲了很多的文件精神,该员工听后点点头,杨某以为他听懂了。哪知过了几天,几乎同样的问题又在该员工身上发生。这时,另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蒲某来做工作,他针对工作对象个性倔强、但内心真诚朴实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搬”到了餐桌上,把道理融化到席间的谈笑风生中,双方的沟通非常愉快,此后,该员工的表现一直较好。不难看出,蒲某与工作对象沟通的成功在于他很好地将典型文本和日常叙述结合在了一起。

二是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不仅要讲企业的目标是什么,而且要讲员工个人的目标是什么,以利于调动员工实现企业目标的积极性。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企业转型期尤其是企业上市期员工的价值从集体取向向个人取向转变的一个方略。从细处讲,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和问题解决相结合。存在决定意识,“衣食足而知荣辱”。必须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问题解决结合起来,首先满足工作对象的基本生存需求,然后再谈其他。

在新晃电信2004年针对铁通对固话市场的疯狂掠夺而开展的应对市场竞争大行动中。开始有的员工对每天早上07:30在局院内集合开晨会觉得影响休息,想法请假;有的员工对仅留一二人加班,其他人全部组队上门策反感到工作任务太繁重;有的员工对牺牲双休日时间上门策反感到牺牲太大,想要加班工资。但是很快,全体员工都形成了自觉意识,有的发动家人、亲戚、朋友的关系,设法阻止或延缓铁通公司的布线;有的一看到铁通公司的营销人员在某地营销,马上也在该地组织营销;有的连日常休息时间也牺牲了,在签订优惠协议时,为方便找到用户,利用清晨、中午、晚上等用户一般在家的时间上门营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该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该局的全局员工动员大会上,局长既没有讲任何大道理,也没谈奉献精神。讲的是一些大型企业的沉浮经历;讲的是企业生存与员工“饭碗”、员工“饭碗”与员工家庭的唇齿相依关系;讲的是自己和几个局领导如何晚上敲门到用户家里发展业务的营销工作。但是全局员工的心里产生了新的震撼,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为生存而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一位员工的话说就是:“企业竞争失败了,我们的面子也就没有了,‘上百号人,管理不断创新的电信企业竞争不赢仅几号人,管理尚未步入正轨的私人承包制铁通公司营业部’将成为众人嘲笑的话柄,令我们抬不起头;企业市场丢失了,效益就少了,我们‘饭’也就吃得少了;企业无法生存了,我们的‘饭碗’就没了,养家糊口更困难。”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这种观念的转变形成了该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局在与铁通公司新晃营业部近一个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胜利,直至铁通公司负责人主动带人上门来讲和。

三是价值教育和知识提供相结合。认识需求是员工的基本需求之一,加之当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企业也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把价值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不失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沟通的一个聪明方略。

我单位的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就曾反映了这个方略。当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一位三十出头的营销班组主任曾某。思想工作问题是曾某觉得后台对前台营销的支撑力度太小,反映的问题解决较慢,造成前台服务和营销的速度慢、效率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二位三十出头的管理人员。其中一位名为吴某,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发现问题总好大谈许多道理,把自己与工作对象的位置摆成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沟通关系;另一位名为刘某,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有用”原则,大凡有用的话,不管是不成文的俗语,还是平日开玩笑的杂话,他都愿谈,把自己与工作对象的位置摆成了朋友间沟通的关系。

按常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又是两人同时做,应该有好的效果。但结果用曾某自己的话说是:“吴某和刘某的话我都听得‘懂’,和吴某,我是洗耳恭听,和刘某也曾谈得笑容满面、合不拢嘴,但自己还是不知该如何做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问题,‘懂’与不懂一个样。”因为他既没有听到应将某些道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方案或意见,也没有听到如何将一些点点滴滴的扎实工作理顺成一些工作效率高的流程。

后来,思想政治者张某来做他的工作,帮助他分析前后台衔接的各项管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每个问题既分析存在的根源,又共同探讨方案,既分析过去类似的问题,又研究将来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个分析都从实实在在的事例着手,有些还借鉴了张某多年搞综合协调工作成败的实际经历。曾某听了觉得很受用,那些共同探讨的方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前台营销和后台支撑的衔接流程得到了理顺。

不难发现,吴某和刘某思想政治工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片面强调了价值教育,而忽视了知识提供,而张某与曾某之所以成功沟通主要在于张某将价值教育和知识提供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四是一般宣传和具体咨询相结合。进行一般性的宣传,对于改变工作对象的思想态度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高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具体对象的具体思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运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里。

兴趣来自需要,只有适应工作对象的需要,才能雪中送炭、旱地降雨,使之感到“温暖”、“解渴”、“管用”,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乐于接受。

打开工作对象的心锁,还要和工作对象搞好交流互动,不能“只带嘴巴不带耳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时要勇于成为“出气筒”。

其一是工作对象往往有一肚子“苦水”。一味用“我讲你听”的方式搞单向灌输,不给对方提供说话机会,不注意听取对方意见,就会使对方感到窝火憋气,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我单位一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吵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二是现在人们的视野和思路开阔了,观察和思维的独立性也明显增强了,很难再出现过去那种“一讲就通”、“一呼百应”的情况。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施加的影响不可能简单地全盘接受,而总是把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联系起来,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再决定取舍,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未必完全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原来的意图,而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其三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也未必绝对正确,工作对象的思想也并非都是错误的。工作对象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有些可能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缺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虚心倾听和吸收对方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弥补自己思想之缺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更接近客观真理,也才能缩短自己与工作对象的思想和心理距离,使对方实际地感受到我们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诚意,乐于接受我们的思想,达到主客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如我单位在做一营维中心主任田某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既指出了田某有时遇事过于激动;有时针对性营销欠缺,有时部门工作协调不注重方式方法、一味套制度、套规定;工作思维落后,喜只提问题而总不将问题与建议一起提等问题,又采纳了他提出的招聘社会营销员与营维片区经理联合营销来扩大营销的纵横范围、任务下达按基数×绩效工资系数来体现公平分配等合理化建议。

田某感到沟通很高兴,觉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似乎总能既考虑企业大局利益,又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认真思考问题,而且自己辛苦研究的方案得到了采用,从而加强了工作的动力。近年来,他带领的营维中心不但在产品(业务)承包制的多次尝试中首当其冲,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新营销经验,还在渠道建设的考核中名列全局各渠道之首。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沟通时要尊重工作对象,以平等的态度、讨论的方式、商量的口气与对方交换情况。博大宽容的胸怀、虚心诚恳的态度,鼓励启发工作对象发表不同意见,并注意及时发现、肯定对方意见中的合理因素是做思想工作屡试不爽的法宝。只有之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间的沟通成为同志间愉快有益的思想交流过程,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笔者在做本单位电营中心主任邓某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电营中心的管理很混乱,经常出现一些服务差错,而邓某更公开表示过不愿当主任的念头。笔者总觉得身为三星级服务员,而且在头一年应聘时信心十足的她不应该如此轻易放弃,肯定有一些深层次的不为人知的原因。于是笔者找她谈话,先详细听了她的关于班组不团结、个人出问题考核到班组而考核不到个人,以致个人责任不明确,不好管理等各种苦衷。然后与其亲切交流,鼓励她转变重业务受理轻业务管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改变重自己业务发展而忽视或不帮助属下业务发展的现状来加强班组凝聚力,并与她共同商量办法。工作做完后,又让她自己好好想明白,再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来。事后,她召开班组全体员工会议,经大家共同的讨论形成了一个电营中心的内部管理方案。此后,该中心服务质量逐步,由开始的全市倒数几名上升到第六名,并将与第一名的差距由5分缩小到了1分之内。

而据笔者初步统计,我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沟通采用这种方式的成功率达97%以上,而不采用或忽视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五是分清是非和耐心等待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有些情境中要抹稀泥,在有些情况下要分清是非。即使把是非分清了,还需要给人以转变态度的机会。思想问题属于员工内部矛盾,不能着急,只能耐心等待,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耐心和宽容精神来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才最牢靠。

我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田某就在处理线路支撑班内部二名同志的矛盾时没有采取上述方法而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时,这二名同志都是线务员,均为四十五六岁,每在一起工作时,都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从来不配合,造成班组工作安排很被动。田某经过了解,得知此二人是几年前为了一件不愿告人的事争吵,然后有几年未好好沟通过。经做工作后,二人在表面上看来已合好。但是在随后的工作中又往往因一些小事引起争吵和隔阂。田某无奈地反复做了几次工作,仍是不见明显效果。而且在一次线路工程施工中,由于二人配合不好,造成200对电缆接头线序搞错,白白耽误了一天工期。在一次线路维修中,也是由于二人的配合不好,造成许久判断不出障碍,而另外换一个替换其中一人后,障碍却又很快就查出。

后来,局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综合分析,觉得二人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沟通,需要时间来慢慢磨合。然后将二人分别分配在了不同的班组,让各自静下心来想想,把各自工作干好后,再找适当的时机沟通。据笔者的跟踪了解,二人现在的关系已较以前大好转。

事后,田某在总结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败因时,发现主要的失误就在于在沟通时没有足够的耐心,不知隔在二人中间的一堵“墙”属于那种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隔阂,需要暂时分开和经常沟通,再选择适当的时机撮合,这样才能既收到效果,又不影响工作。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4

在A企业已供职多年的小林,此时双手托腮陷入思考当中,内心已处在郁闷当中。对“我是一个好员工吗?”,在心里已经打了一个深深的问号。已经连续5年都是公司的“先进”,难道这还说明不了问题?可为什么升职加薪却总与自己失之交臂!到底我还有哪些没有做到?一天到晚兢兢业业,象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节假日加班就如家常便饭,每叫必到。而且是一毕业就进入到这家公司,从第二年开始就开始当先进,到今年算起来小林在公司整整待了6年整,可细细想起来,再看看一路走过的脚印,到目前为止却好象是在“原地踏步”。

对于小林并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做过什么宏伟规划,她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我做工作不出大错,听领导话,与同事友好相处就够了,还从没想到过职场跳槽,另谋高就。小林甚至于在进入到A公司六年当中,从没有过迟到过,虽然工作上偶尔因没有亮点而受到相关领导的点名,但并没有因没完成或是出大错而受到领导的批评。小林还迎合领导,只要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发出,而且在个人待遇方面,她从没有与领导沟通过,只是一味的接受公司每年增加的一百元“忠诚津贴”,她怕将这个“最敏感”的话题找领导谈了,年终“先进”就会旁落它人。

小林在平时工作中不爱发表个人见解,总用张三或李四的话来转述自己的观点,或许是让公司领导和同事觉得她是一个性格懦弱并且有点内向的人,同时也是个在工作中好说话的主儿。可她在工作之余和比较熟悉的人一起聚会或聊天时却“很疯”这又怎么解释呢?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小林在职场中给人造成的“假象”呢?

总之,小林在A公司得不到重用,让人觉得她是个“好先进”但却并不是个“好员工”,不能独当一面,只适合“泡”在基层工作,却不能委以重任。

陷入沉思与回想中的小林,“很纠结”!作为一个80后的女孩,在职场中奔波了多年,却仍然不能有一点“成就感”,边个基层主管都没“捞着”,陷入“仅仅是所谓先进”怪圈,职场的前景与光明,职场的上升空间又在哪里,六年来小林没想过,可这次小林仔细的想了,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难道小林真的不是一位“好员工”吗?   [故事分析]

文中小林的确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优点,而“好员工”却不等于是企业中的有价值员工,同时也并不是成就职场曲折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上班,为什么有的人几年后当上了经理、总监或总经理,而有的人还是一名普工呢?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职场中的“小林现象”非常之多,他们一味属于被动行为在职场进行工作,职场从来都不是“一团和气”和“安于现状”能够做出成绩的,职场人在企业或单位组织中的“先进”仅仅说明你相较于其它员工是“优秀”的,但并非“卓越”的。这也仅仅是从一个比较小的侧面体现出你的品行综合判断上是被大家认可的,但价值员工和卓越表面,它离成为你职场竞争的砝码竞争重量还相距甚远。因为决定一个员工是否升级,关键在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所以,员工在关心位子、票子、面子之前,先要想好如何提高工作价值。因为工作强度不等于工作价值,勤劳程度也不等于工作价值,学历高低也不等于工作价值,甚至经验多少也不等于工作价值。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准就是工作业绩,工作贡献。一个人要想提高工作价值,就一定要以企业为中心,以业绩为导向,为企业作贡献,这才是价值的体现。

试问,你在某企业或单位组织中象小林一样被看作是“先进工作者”或是领导认为的“好员工”,你若跳槽到另一个组织,让职场挪挪窝,还会同样被认为是这样的吗?起码不同的领导,不同的组织单位判断标准和审视角度是不同的。小林的职场“停滞不前”,也正是基于没能增加“长期价值砝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比较模糊,大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铁饭碗”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谁也不能保证在某企业、单位或组织中一劳永逸,抱守终身。

而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凸显出职场中的“长期价值”,真正去考虑你想事物改变,就得为改变做点事情。因为机会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你不准备,职场也就会象小林一样,只在小范围的“工作成绩”,却无法达到职场中的“价值成就”。那么,如果真想成为一名好员工,成就职场,笔者认为懂得做到如下几方面:   [职场支招]

梦想让目标与执行启航

要想在任何一家企业或单位组织中成为一个“有价值好员工”,让职场升华,必须先要敢想,有一个梦想,在梦想阶段,要用倒着思考的方法,然后正着去做,然后再想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点;其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想法和明确目标或职业生涯规划,并全力以赴去有序实施。

有了梦想、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计划就非常的重要。工作每天都在做,但是如果当成完成任务来干工作是做不好的,要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天都做到卓越。最远的距离是知和行的距离,不仅要牢记这些道理,关键是要付诸于行动。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就是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就好比谈恋爱,对着自己喜欢的人,怎么都不会厌倦。责任是第一领导力,热情是一种品质,学习是一种品格。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掌握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精髓。做好一件事做好的方法是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书,然后按计划实行。

当我们带着梦想,确认目标,用可行的计划,然后持续地行动,最后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障碍,会有挑战,会有挫折甚至会有失败,但价值已启航并在路上。

自信心态等待“否极泰来”

古语讲:“百日小成,登堂入室;千日大成,登峰造极”。要成就职上的“好员工”要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不会碌碌无为地白走一遭,即使干不出一番大事业,也一定能小有所成。我们大都是普通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想“我能成功”,遇到困难一定要想“我能克服”。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对自己要有一个公正的估价,不能小看自己。现实中,许多人在工作事业上获得成功,自信和勇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信,能使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能使你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能使你本来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是这样,只要领导有自信,员工有自信,就可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群体。在顺境中要拥有自信,在逆境中更要拥有自信。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把不顺看成是生活对你的偏爱,它要砺练你,它要为你提供难得的“财富”。

我们所说的自信,是理智的自信,不是只认死理的刚愎自用。人的烦恼、忧愁、迷惑,大都是因看得近而胡思乱想得多造成的。我们要有宽阔的心胸,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面对一切。要相信,职场中充满变数,否极必然泰来。

学习+专长让你独当一面

职场上,对于价值员工的成长来说,学习更是十分重要。当一个员工工作勤奋刻苦、心无旁骛时,他才会真正钻到工作中去,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成功自然也会慢慢向他靠近。一时一刻不放松业务学习,并且要做到学有专长,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或“尖子”。如果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掌握、新问题的研究,你即使是个“老职场”,也可能落伍。

在企业里工作,员工们大部分干的都是“小事”,而业务专长的精准把握会转化成为你成为“独当一面好员工”的重要保障。在本职岗位上工作出色并能独当一面,无需让人操太多心,他就会一丝不苟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要学会成为领导的希望和助力,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你自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把遇到的问题留给领导。领导有其自身的工作和责任,而员工要做的就是要帮助领导分忧解难,而不是拿一些琐事去增加领导工作。那些不论领导是否安排任务、自己主动促成业务的员工,交付任务、遇到问题后不会推脱的员工,能够主动请缨、排除万难、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是老板最需要的员工。“听命行事”不再是优秀员工模式,积极主动独当一面的员工,才是需要的。

加强好员工的“特质”修炼

在企业或单位组织中,一个长时间待在职场中的人,一个成为价值好员工,受到企业和领导赏识必然要具备好员工特质:

1、责任感强;认真、仔细是负责任的具体表现,这里特别强调仔细,你能赢是因为比别人多做那么一点,做好一点。

2、自我管理主动;一个员工如果能自发的有计划的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领导整天盯着他在干什么,或者说有什么大的问题的话,主管领导是最高兴的了。

3、逻辑思维完备;善于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或者文字说服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说什么、干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一塌糊涂,也就是凡事要说个一、二、三点。

4、形象与声誉维护:“好员工”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其他地方,他们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同时极力维护公司的声誉。因为他们明白,在别人面前,自己的形象就代表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只有把个人的实力充分与团队结合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5、善于提建议;衡量一个员工是否真正是好员工,就要看他是否给企业提出有价值、有益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反过来说,当员工在提建议时,就会去考虑如何改进和解决问题,这对员工个人而言也能起到提高和促进作用。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5

敬礼!

康立明

康文明同志:

“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的来信转给了我,委托我代为答复你信中提出的问题。据我所知,有不少超龄团员在退团问题上,也存在着和你类似的顾虑。我愿意对你提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超龄退团是不是落后的表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消楚超龄退团为什么是一种自然现象。

共青团是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它是有年龄限制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给青年以一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训练,协助党把青年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人。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是适应青年正在成长的特点,就是根据青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需要来确定的。当一个人离开了青年时期,进入成年时期以后,他的要求、兴趣和爱好就会逐渐地和青年人有所不同,团的活动也就不大适合于他们的要求了。你近三、四年来,对团的一些活动越来越不大有兴趣了,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一块活动,有些不自然,产生了退团的要求,就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这样,团章规定团员年满二十五周岁,或者保留团籍到二十八周岁以后就要退团。可见因超龄而退团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和犯了严重错误被开除出团,或因政治上消极退坡而退团都是有原则区别的。

虽然超龄退团是自然现象,但是现在还没有为全

体团员和广大群众所完全了解,有些超龄团员对退团还感到有些不自然。其实,超龄团员退团和新团员入团一样,是团的建设中的一项经常工作。每年都有一批新团员入团,也有一批超龄团员退团,也就如同学校中每年招收一批新生,又有一批毕业生离校一样。团的组织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逐渐地就会形成习惯,成为自然的事情。

另外,退团是否落后的问题,还应当从实质上来看。不能设想,一个同志昨天在团内是进步的,今天因超龄退了团,就是落后的了。因为我们看一个人的进步或落后,主要是看他政治觉悟的高低,也就是说,看他是否能服从党的领导,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于超龄团员来说,只要退团后仍然保持政治积极性,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改造思想,勇往直前,虽不是团员,也是群众中的一个先进分子,怎么能说他是落后呢!

你“从入团那天起就立志作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个愿望是好的,是政治上渴求进步的表现,也是党、团组织所欢迎的。那么,退了团以后会不会就没有了入党的希望或入党的希望少了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个人能不能入党,不取决于他是否留在团内,而在于他共产主义觉悟的高低,在于他是否具备了党员条件。党组织接收一个同志入党,首先的、基本的是考察他的思想觉悟程度,而不是看他在团内还是在团外。一个共青团员在团内时,忠于党、忠于人民,朝气勃勃,积极工作,超龄退团后,不但不退缩,而且仍然奋发努力,终于达到了党员条件,对于这样的同志,党组织是不会把他拒绝在党的大门之外的。这就是说,退团同入党是两回事,仅因超龄退团并不会影响入党。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是由最觉悟、最先进的分子组成的,任何时候党员在群众中总是少数,无论团员或超龄团员都不可能全部入党,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希望你一方面要更加努力地来创造条件争取入党,另一方面,如果因某种原因不能入党时,也要毫不灰心地继续作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战士。

超龄团员退团后,组织是否会不信任了呢?应该认识到,我们党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谋利益的党,是为共产主义而战斗的集体,离开了广大群众的共同的努力,共产主义事业的成功是不可设想的。因此,党经常教导党员要同人民群众共呼吸,要善于和党外群众共事。在我们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中,有许多党外同志担任着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教育等工作,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用,这里决不存在党只信任党、团员,不信任群众的问题。因此我们说,一个同志是否受到组织的信任,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他在实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民事业的态度和贡献。一个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远是会为党和人民所信任的。你曾经是先进青年祖织的成员,在团内受过长期教育,做了许多工作,虽然退团后作为团员身分不存在了,但是这一段政治生活的经历和收获是永远都保留着的。只要你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是会信任你的。

你希望在退团之后,能够继续得到组织的帮助,这是正常的合理的要求,团的组织应当尽可能地满足这种要求。1958年关于处理超龄团员退团问题的通知中说:超龄团员退团以后,团的组织还应该关心他们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欢迎他们自愿参加一些团的活动。这就是说,党的事业要求每个同志都能进步,你的要求和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于一个要求进步的同志,党、团组织是不会不给予帮助的。当然,组织的帮助必须与自己的努力相结合。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同志严格的要求自己,进步很快,而有的同志由于对自己放松,就进步较慢。这说明一个人进步的快慢与他的自觉程度是分不开的。有些青年同志对这点认识不够,总是把能否进步的原因,更多地归结于客观条件,而多少忽视了主观方面的因素,这样就使自己不能很好地注意加强在思想改造中的自觉性,对进步是不利的。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6

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以及城南区委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认真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学习了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以及各级党委的有关文件,撰写了读书心得和笔记。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了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全体共产党员素质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按照第二阶段的学习安排,对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兴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七条具体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反思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率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过去总认为自己无论在熟悉或不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都能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尽快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和适应工作的需要。但认真对照先进性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就不少了。工作之余,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学习之时,花在看有兴趣的读物多,花在看政治和理论的书籍少;即使读点文章,有时也只是一知半解。学习上满足于“可以”两个字,缺乏求深、求细、求精的钻研精神。由此,在有的工作中即便在心态上要开拓创新,也由于学习不到位,知识面不够宽,相关知识不够深和精而缺乏创新求变的核心动力,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

(二)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做政治坚定、立场分明的表率上,原认为这没问题了,其实不然。虽然能够坚定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由于受一些腐败现象和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远性和现实的复杂性分析不透,不能随时随地地做表率。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心态重,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监督工作中,老好人思想和等待情绪时常存在,由此造成工作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够。

(三)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上,还有很多不足,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虽然也能够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相关议案和建议、意见的督办工作,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怕管多了招人烦、自己管不了就别管的的思想。对工作的审议和建议、意见质量还不够高,效果还不理想。

(四)在作风纪律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纪律上总有身体不好是在工作上累垮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的想法,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虽然能够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但病假比其他同志多,存在上班晚到的现象。工作作风上也有拖拉现象,存在本职工作好好做,不是本职工作领导交办就做,不交办就少做;催了就急做,不交办不催的就先放放的情况。

(五)在工作上。虽然想要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多做些事,但总觉得人大的工作不能插手太多。因此,对监督工作标准还不高,只求完成工作职责,主动监督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一)从思想认识上看,主要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政治理论懂得不多、不深、不透,有的只是一知半解。理论学习的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就跟不上,不求出类拔萃、只求平平淡淡的思想就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与本职工作实际的结合就不紧密,工作干劲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信念和勇气减弱。

(二)从理想信念上看,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太大问题,其实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虽然能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但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发生冲突时,对如何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解决现实的矛盾信心不足,认为个人能力有限的思想占了主导。思想上认可党的信仰、行动上随大流的情况较多,这些都源于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及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

(三)从宗旨意识上看,表现出了对党的宗旨意识有所谈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意识不强。虽然认为为官一任就该造福一方,但总认为只有有权的岗位才该这么做。人大教科文卫委无权无地位,没有条件和能力造福群众,由此产生了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和想法。这是宗旨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四)从工作实效上看。虽然我也能够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但由于思想认识上、理想信念上、宗旨意识上存在的错误想法,从而弱化了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主观上缺乏对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和分析,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点不广,不深入,高质量、高标准的工作成效少。

三、整改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和分析评议,使我看到了问题,查到了差距,找到了原因。此时,我再次对照的规定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关要求,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我的整改措施如下: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要解决行动上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因此,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的敏感性。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具体行动,把本职工作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把理想信念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帮助,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

(二)要牢记宗旨,树立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党的立命之本,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好每件事情,真正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里,放在首位,积极反映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在监督中体现宗旨意识,真正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

(三)要立足本职,增强责任意识。建设首府中心区,这是全兴庆区的奋斗目标,是每个兴庆区党员、群众共同的责任。我要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要求出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监督工作,使人大监督真正成为联系人民群众和政府的纽带,成为政府的参谋,成为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四)要练就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一个部门工作能否干好,党员干部的素质是关键。党员的先进性也关键在于其素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足本职,力求做到业务知识通,对辖区情况明,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透,监督工作到位,努力做出好的工作业绩。

(五)要加强纪律,廉洁自律。要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克服困难,从点点滴滴做起,增强组织观念,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克服自主涣散现象。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廉洁意识,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高尚的人。

我现任城南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

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以及兴庆区委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认真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学习了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以及各级党委的有关文件,撰写了读书心得和笔记。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了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全体共产党员素质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按照第二阶段的学习安排,对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兴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七条具体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反思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率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过去总认为自己无论在熟悉或不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都能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尽快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和适应工作的需要。但认真对照先进性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就不少了。工作之余,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学习之时,花在看有兴趣的读物多,花在看政治和理论的书籍少;即使读点文章,有时也只是一知半解。学习上满足于“可以”两个字,缺乏求深、求细、求精的钻研精神。由此,在有的工作中即便在心态上要开拓创新,也由于学习不到位,知识面不够宽,相关知识不够深和精而缺乏创新求变的核心动力,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

(二)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做政治坚定、立场分明的表率上,原认为这没问题了,其实不然。虽然能够坚定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由于受一些腐败现象和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远性和现实的复杂性分析不透,不能随时随地地做表率。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心态重,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监督工作中,老好人思想和等待情绪时常存在,由此造成工作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够。

(三)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上,还有很多不足,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虽然也能够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相关议案和建议、意见的督办工作,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怕管多了招人烦、自己管不了就别管的的思想。对工作的审议和建议、意见质量还不够高,效果还不理想。

(四)在作风纪律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纪律上总有身体不好是在工作上累垮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的想法,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虽然能够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但病假比其他同志多,存在上班晚到的现象。工作作风上也有拖拉现象,存在本职工作好好做,不是本职工作领导交办就做,不交办就少做;催了就急做,不交办不催的就先放放的情况。

(五)在工作上。虽然想要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多做些事,但总觉得人大的工作不能插手太多。因此,对监督工作标准还不高,只求完成工作职责,主动监督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一)从思想认识上看,主要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政治理论懂得不多、不深、不透,有的只是一知半解。理论学习的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就跟不上,不求出类拔萃、只求平平淡淡的思想就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与本职工作实际的结合就不紧密,工作干劲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信念和勇气减弱。

(二)从理想信念上看,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太大问题,其实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虽然能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但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发生冲突时,对如何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解决现实的矛盾信心不足,认为个人能力有限的思想占了主导。思想上认可党的信仰、行动上随大流的情况较多,这些都源于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及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

(三)从宗旨意识上看,表现出了对党的宗旨意识有所谈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意识不强。虽然认为为官一任就该造福一方,但总认为只有有权的岗位才该这么做。人大教科文卫委无权无地位,没有条件和能力造福群众,由此产生了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和想法。这是宗旨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四)从工作实效上看。虽然我也能够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但由于思想认识上、理想信念上、宗旨意识上存在的错误想法,从而弱化了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主观上缺乏对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和分析,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点不广,不深入,高质量、高标准的工作成效少。

三、整改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和分析评议,使我看到了问题,查到了差距,找到了原因。此时,我再次对照的规定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关要求,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我的整改措施如下: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要解决行动上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因此,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的敏感性。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具体行动,把本职工作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把理想信念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帮助,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

(二)要牢记宗旨,树立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党的立命之本,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好每件事情,真正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里,放在首位,积极反映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在监督中体现宗旨意识,真正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

(三)要立足本职,增强责任意识。建设首府中心区,这是全兴庆区的奋斗目标,是每个兴庆区党员、群众共同的责任。我要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要求出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监督工作,使人大监督真正成为联系人民群众和政府的纽带,成为政府的参谋,成为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四)要练就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一个部门工作能否干好,党员干部的素质是关键。党员的先进性也关键在于其素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足本职,力求做到业务知识通,对辖区情况明,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透,监督工作到位,努力做出好的工作业绩。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7

[关键词]排球 运动员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训练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曾指出:“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因此,了解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意义尤为重要。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运动员的认识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过高估计己方的力量或者过低估计彼方的力量都会导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临战状态,尤其是比分悬殊、气氛紧张的场面,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水平必然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打傻了”的局面。

2.运动员的情感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队员获得信息的90%来自视觉观察,即对手、裁判员、队友和教练员的身体姿态和而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在接连失误的紧张时刻,教练员的沉着、冷静、充满信心的表情,会使队员们得到安慰和激励;队友之间的一种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口号、一个的挥拳动作,不仅可以提高本队的士气,还会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威胁。

3.运动员的意志对竞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在高水平的赛中,要使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心理变化与平日无太大差别为前提。要保持这种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意志力。在环境变化时,有的运动员紧张得手足无措,有的运动员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心理活动的指向完全集中在平日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必胜信心上。

二、影响排气运动员竞赛行为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息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2.情绪障碍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3.心理饱和障碍

在排球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产生厌倦情绪。

4.激活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

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排球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末达到时,运动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如果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泻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转贴于

三、科学的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使运动员某一肌肉群,保持紧张约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时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髓部、大腿和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2)语言暗示放松法。选择相对安静环境,运动员可坐卧在凳子上或床上,然后闭上眼睛,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时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几遍“我感到舒服”,“我轻松极了”等等。放松过后,进行自我动员,暗示“我有力量”,“我感觉良好”。

(3)模拟比赛放松法。由于参赛而造成的焦虑,可在模拟比赛下进行放松,即模拟过渡到比赛实际。例如:测验、选拨赛、问答提问等。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并默念放松。

2.想象训练法

(1)在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如队员练习正面扣球技术。在练扣球之前,把整个动作过程想象一下,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及内部语言简述自己在练习扣球中的体会,知道错误和正确的地方。

(2)借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如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照片给运动员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他们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终习。

(3)模拟想象。在训练中,运动员经常是伴随着模拟动作来完成内合想象的。因此,练习接发球时队员边练一传,边想象一攻的战术配合,特别是接一传后,就积极上步扣球,进攻结束后的自我保护等。

(4)胜利情境想象。用想象胜利情境去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使怯场或害怕失败的运动员消除失败的苦恼。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语言提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语言提示,是由运动员自己在内心进行,即为自我暗示。

如发球时,运动员在比较紧张和信心不足时,可暗示“冷静、沉着”,“一定发好球”;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可暗示“抛好球”,“击准球”;在连续失误时、可暗示“要发过”,“不失误”,在连续得分时,可暗示“要认真”,“不松劲”等等。

又如在运动员扣球前,可暗示“我一定扣好球”,“我能扣死对方”。在击球的一刹那,可将暗示喊出来,“扣死”或“嘿”,以锐不可挡的士气压倒对方,以增强必胜信心。

4.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练习,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作好准备。运用此法首先要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安排训练,其次训练要通真,从对手、场地、器材、裁判和观众都要模拟真正比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3]现代排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现代排球运动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1.

[4]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篇8

演员在进行角色的创造时,应该在自己的心中先产生角色的人物形象。焦菊隐先生把这种在创造舞台人物形象时首先在心中产生出来的形象称之为“心象”。所谓“心象”,就是演员在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对生活素材的筛选,通过想象的加工而在心中呈现出来的角色形象的蓝图。在表演创作中,“心象”建立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演员对于角色的形象构思的过程。

焦菊隐在导演《龙须沟》时提出了“心象”说,他十分重视“心象”在演员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先有心象才能够创造形象;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

从焦菊隐先生的这些见解中可以看出,演员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在心中没有构思,没有一个蓝图,没有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角色的“心象”,那么他(她)就不可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

因此,角色构思的主要任务就是演员要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角色的“心象”。演员在构思时所要建立的角色的“心象”,应该是在演员的心里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包括可以感知的角色的心灵和在演员的内心视觉与内心听觉中可以感知的角色的外部特征。

“心象”从哪儿来呢?成功地扮演了《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说:“对于《龙须沟》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了生我长我的地方。那些人,我都似曾相识;那些台词,我都是一句一句听着它们长大的。这以后,在工作中,我不断想起许多故人往事:四嫂子让我想起我的母亲,王大妈让我想起我的一位亲戚……他们都帮助我思索,领我走进规定情境。……我的杂院生活和那一些演剧经历,除了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加给我一种责任:我觉得他们要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那些生活经历已经在于是之心中唤起了角色的“心象”。

演员的形象构思应全面地包括着角色内和外两方面。可以经过较长时间培养与角色类似的内心情感体验,在一定的契机下自然地形于外,然后再逐步予以修饰调整;也可以先寻找理想范本,逐步充实其内涵,最后进行内外统一的校正和密缝。

黄宗洛扮演《茶馆》中的松二爷,从外形上看是与角色接近的,但他还是泡茶馆,看资料。为了获得人物的自我感觉,他在日常生活中就脱掉制服,改穿长袍;不喝凉白开,改沏盖碗茶,还养了只黄鸟,日夜陪伴着。他就这样穿着长衫提着鸟笼从街上遛达着去剧场排戏。看来是从外部改变入手,目的却又是为了获取艺术感觉。如果他一直穿着制服,也不养鸟,那么他的爱鸟如命、“礼多人不怪,和气好生财”的心理状态就难以体验。老舍先生的剧本规定松二爷“胆小而爱说话”,而台词又很少,为了寻找他的动作和与人交流的机会,黄宗洛就特别下工夫去琢磨松二爷的为人。他给角色规定了:“胆小、爱说话、爱打听事、又爱面子、以‘外场人’自居”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心理特征,但都在与茶客们的接触中表现在外。应该说,他的形象构思是内外统一进行的。

同一剧中的庞太监一角是由童超扮演的,他曾专门访问过由宗教事务管理局领导的太监庙,见到了许多老太监。他从一位耿太监那儿找到了庞太监为什么要娶媳妇的心理根据。他体会到庞太监心理是“非要娶个媳妇儿给旁人看看不可”,而且要比一般常人“娶”得更有滋味。这样,他就抓住了角色上场前的心理状态,一场戏的行为逻辑也就都在其中了。童超同时又十分注意外部技巧的运用,他把自己与角色的远距离看成是好事。

“庞太监这一人物的外部特征与常人的距离是很大的。这是个有利条件。因为演员比较容易把人物和自己区分开,也容易观察、掌握人物的特征。但如何把自己的常态变为人物的,这就要求演员的形体、音色、语调的可塑性”。这是很有价值的论点。

首先,童超肯定角色的外部特征与演员之间的距离是一种有利条件,而不是不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在于演员与角色容易区分而不是融合。人物的特征将由演员去观察、掌握,这正好是创造的乐趣所在。这是性格化演员的典型创造思维,与本色演员相距颇大。这类演员的特点之一就是每创造一个形象就完全变换一种外部特征,使观众不易认出他来。他以此为荣,以此为乐,常悉心钻研,力图刻画出角色与众不同的外貌来。在化身像庞太监这样的角色时就要双肩下垂,胸部塌陷,走路时膝关节不灵腿发直,满脚掌落地,足心和足趾有些紧张。语言要细声细气,阴阳怪气,尖酸刻薄,外柔内刚。没有高度可塑性就难以达到构思要求。因此,童超在形象构思时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形体、声音的可塑程度和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从演出看,童超塑造的庞太监是一个相当完美的性格化角色形象。

上一篇:祝福老师教师节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中秋节给领导的祝福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