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个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9:51:31

探春的个性篇1

关键词:理家;反抄检;壮志难酬;巾帼英雄。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向我们展示了一群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其聪颖高雅可比黛玉,稳重端庄犹似宝钗,精明能干不下凤姐。敏锐、机智、自尊——这就是探春形象的主要特征。

作者设计了“探春理家”和“反抄检”两场戏,把探春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微妙的人物关系和众多的形象对比中展现其性格特征……

理家的探春

探春理家,是作者让她“初出茅庐”。管家的凤姐病重,给了探春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当探春接过理家大权,横风狂雨便扑面而来,那一帮平素就“眼里没人、心术利害”[1]、连凤姐也常敢“难上一难”[2]的媳妇们,“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个年轻的姑娘”[3],便故意刁难,想看她二人的笑话。不料探春以其过人的精明和干练,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挑衅的吴新登家的,吓得“众媳妇都伸舌头”[4]。接着便“太岁头上动土”[5],驳回了凤姐让给赵姨娘添些赏钱的指令,巧妙地“杀猴给鸡看”[6]。随后又当众减免了凤姐执政时定下的家学里重复的例银。这一连串举动有力地树立了自己的尊严和威望,使得大小奴仆们无不慑服,个个小心谨慎、俯首帖耳、精心侍奉。连凤姐也心悦诚服,连声赞叹:“好!好!好个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使得……又比我知书知字,更利害一层了。”[7]

探春想干出一番事业,开创出一种新局面,对陈规陋习既不能因循照搬,又不能彻底否定,必须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上,既要特别清醒又要魄力十足。探春正是既清醒又很有魄力的人物。她既不让改革弊端和谋私利沾边,同时又找几件与体面人物有关的事来开刀。探春理家的根本方针是“兴利除弊”。在兴利中除弊,在除弊中兴利。虽然除弊只是废了公子们的八两学杂费和小姐们的二两脂粉钱;兴利不过是承包了园中的破荷叶和枯草根。即便如此,还是给荣国府带来了一线生机,用宝钗的话来评价就是:“善哉!三年之内,无饥谨矣。”[8]

有论者称,探春理家作的那些小改革,是“补天”而不是“改天”,是“巴结上爬的封建正统派”,体现了曹雪芹“补天”的消极思想甚至使这部伟大作品显出了“思想上的缺陷”和“艺术上的不足之处”等等。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他放在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红楼梦》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出现了宝玉、黛玉这样不满封建的叛逆人物,对封建意识形态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怀疑,但这种不满和怀疑只是自发的、朦胧的,半自觉或不自觉的,它和自觉地有志“改天”,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由于历史局限,曹雪芹不可能明确提出“改天”的思想。

《红楼梦》以描写贵族家庭的生活为主要内容,那么,同为封建阶级人物中的忠实与奸佞、有志除弊兴利的改革者和安富尊容不顾坐吃山空的败家子之间,还是有好坏之分、贤愚之辨的。这正如我们论及历史上的“忠臣”和“奸臣”一样:如果我们认为“忠臣”的行为因为巩固了封建统治而是有罪的,而“奸臣”败坏了江山倒是有功的话,那就会得出“赵高有功而岳飞有罪”的荒谬结论。在贾府那些安富尊容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只知拼命挥霍、中饱私囊、极力挖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墙脚的人们中间,独有这位“庶出”的未出闺阁的三姑娘,冷眼观察,默记在心,看出了这个大家族“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中却也尽上来了”[9]的危险趋势,并利用理家的机会,锐意进行改革!虽然规模不大,收益也不算显著——省下来的钱还不够贾赦买一个侍妾嫣红的钱,更不足应付周太监一次敲竹杠的银子。但我们不应该嘲笑她的收效甚微和不能最终挽救贾府的败亡,而应该重视和珍视这一点志在改革的决心和魄力——犹如衔石填海的精卫:收效虽微,其志可嘉!

探春理家时,还遇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障碍——她的生母赵姨娘。以吴新登的媳妇为首的奴才们想借赵姨娘之弟赵国基的死将探春一将,结果却灰头土脸的讪讪而退。刁奴刚被击退,胡涂妈妈又进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10]探春气得说王子腾才是自己的舅舅!多有论者称探春不认生母而依附于王夫人,想飞上高枝,“显出了反动阶级的本质”。这种观点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表面上看,探春只认王夫人为母、王子腾为舅舅,不承认生母赵姨娘和死去的舅舅赵国基,的确是畸形的、乖常的,过于寡情了。对探春不认生母行为的谴责,也是不无理由的。但同时也应看到:探春对赵姨娘的驳斥,是非常理直气壮的,结果赵姨娘只是唠叨一阵便灰溜溜地去了。为什么赵姨娘在不认自己的女儿面前会如此气短呢?恐怕要从赵姨娘之为人说起。据作品里介绍,她是个目光短浅、胸襟狭窄的小人。更为严重的是,她处处有坏心肠,起鬼点子,是个自己无能而又时刻想害别人,心理阴暗、险恶的家伙。探春非常清楚这一点——从她对赵姨娘的几次“训诫”中就可明显看出。假慈悲、真残忍的王夫人是《红楼梦》中让我切齿的人物之一,我对她的厌恶丝毫不下于赵姨娘!然而王夫人的残忍是因其“愚庸”而又当权造成的,就动机而言她的撵金训儿、赶晴雯,并不知会将她们置于死地。而赵姨娘则是那种处心积虑地要去陷害别人,将别人置于死地以利己的人。假如她和王夫人易地而处,其杀人必不少于王夫人。因此,我们固然没有理由对罪恶昭著的王夫人寄予任何同情,同时,对一赵姨娘这种邪恶阴险的性格,也决不应因其出身奴隶就可以额外宽恕。

如此阴狠恶毒的赵姨娘能有怎样的“母爱”呢?这个“母爱”如果说探春根本不接受的话,贾环可说是全盘接受了,那效果是尽人皆知的——贾环人物狠琐,一肚子坏水,“作践脂粉”,引起了园中除彩云之外几乎所有女孩子的憎恨和厌恶;而宝玉,则对园中包括探春在内的一切姐妹都给予无限的尊重和体贴,也赢得了包括探春在内的姐妹们的钟爱。因此,探春“舍弃”了赵姨娘和贾环,而站到了王夫人、宝玉的一方,既合于封建宗法之理——维护“嫡’、“正”是合法的、正当的,符合封建观念之“理”的,同时又合于舍恶就善、舍非就是、舍丑就美的这个“理”。

因此,探春对生母赵姨娘的严厉斥责,也就不能仅仅说成“忘了根本,只拣高枝飞”[11]——这是赵姨娘的见解!我们应看到其中也有其“合理”的成分,不可一概抹杀的!假如探春没有那样做而是全盘接受赵姨娘的“母爱”的话,恐怕《红楼梦》中就会少了一位敢说敢为、办事练达的奇女子,而多了一个目光短浅、阴险毒辣的庸脂俗粉……

反抄检的探春

抄检大观园是荣国府种种危机的集中暴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中,进一步表现了探春的清醒和魄力,敏锐和卓识。

因“绣春囊”而引起的抄检大观园,是邢夫人向王夫人发动的一次进攻。王夫人在这次进攻前张皇失措,匆忙作出同意抄检大观园的决策,这正是她极其低能、愚蠢的表现;平日不可一世,号称“三头六臂”的凤姐,在这次进攻前也慌了手脚,“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12]作为邢夫人心腹的王善保家的,既是抄检的主谋者,又是抄检的执行者。她狗仗人势、唯恐天下不乱。翻箱倒箧,气焰何等嚣张!当王善保家的横冲直撞,所向无前,只有晴雯顶撞了几句,其他人都噤若寒蝉之时,只有探春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挺身而出,打了她一巴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伸张了大观园女儿们的郁闷之气……

为什么抄捡?除了王夫人和凤姐,谁也没想到。抄检者没想到,被抄检者也没想到,只有探春敏锐地觉察到了。抄检的后果是什么?也没人想到,不仅王夫人没想到,聪明过人的风姐也没想到,只有探春意识到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13]由现在抄检大观园预料到将来抄检荣国府;由外头一时杀不死预料到自相残杀才会一败涂地。这两层对比预料,把抄检大观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而今到将来的一切后果都看透了。事实证明,探春的预料是明智的、准确的。理家时的探春是雄心不已、踌躇满志的;反抄检时却清醒地看透了百年望族必然没落的趋势。因此她一方面严阵以待,坚决反抗;同时又感慨万千,伤心落泪。敏锐的探春已经明白了:虽然顶了不可一世的王熙凤,打了不识时务的王善保家的,但反抄检她个人的胜利,却阻挡不了家庭败落的颓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抄检,宝玉、黛玉、惜春等都不置可否、默然受之,唯独探春袒护丫鬟、顶撞凤姐、怒打恶仆,这是什么原因?个中缘由值得一探。

心理学家 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任何理智健全、精神正常的人都不甘心忍受自卑情结造成的心理压力,都会自觉(有意识)或不自觉(无意识)地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摆脱它,即超越自卑。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超越自卑的意识,可简称为超越意识。”[14]自卑情结和超越意识,正是探春内在心理机制的核心。

探春的自卑情结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首先是出身问题。探春是赵姨娘所生,是庶出。庶出比正出地位卑微,这是封建时代“天经地义”的事。其次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15],可惜是个女孩。女性生在那个时代本来就很可悲,而探春偏偏又比一般女性多了层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受和悲哀。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16]再次,贾府元、迎、探、惜四姐妹中,元春的帝妃身份也是对“三春”的无形压力:“三春争及初春景”[17]。但“三春”却不可能都像元春那样“显富尊容”,因此在探春的潜意识里,必然隐藏着不及元春的自卑阴影。以上三重因素构成了探春的自卑情结。

探春会怎样调适自己的自卑情结呢?《红楼梦》塑造人物善用陪衬法:用贾赦陪衬贾政,用刘姥姥陪衬贾母,用平儿陪衬凤姐等等。探春的陪衬人物则是迎春。迎春与探春有着基本一样的自卑情结,但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她们化解自卑情结的方式不同:迎春选择了对一切听之任之、与世无争的消极超越方式,因此她的性格便软弱而且有些麻木;探春选择的是积极超越方式——她充分利用社会、家族赋予自己的一切自然优势去努力化解自卑情结。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化优越情结以克服自卑情结,这便形成了她敏锐、机智、自尊、自强的性格。反抄检时发生在秋爽斋中的冲突便是探春这种心理和性格的充分展现。

当凤姐带人来到秋爽斋时,探春早己“秉烛开门而待”[18]。她对这次抄检的看法与众不同,态度极其强硬。她存心打击抄检者,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因此只命丫鬓把自己的所有东西一齐打开,专请凤姐抄阅,却偏不许搜查丫鬟们的箱奁。她并非怕抄出丫鬟们的私病,而是故意违拗抄检者,给她们难堪,从而体现自己的尊严和力量。她痛斥这种抄检是“自杀自灭”行为,把一肚子悲愤尽情撒在凤姐头上,又严惩了调唆主子、挑起抄检并且胆敢藐视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恶奴王善保家的。在这场冲突中,探春不只是利用小姐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凭着超群出众的胆略和见识、敏锐和机智、自尊和自强,才敢于这样磊落强悍、痛快淋漓地尽灭抄检者的气焰。这种冲突展示了探春自尊自强从而超越自卑的内在心理机制。

探春的悲剧

在宝玉的形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崭新思想的萌芽和被冷酷地毁灭;在黛玉的形象中,我们看到的是:高洁情操的表现和被无情的摧残;探春形象显示给我们的是:大志的被压抑和高才的被断送。宝玉的崭新思想和传统观念是水火不容的;黛玉的高洁情操和封建礼教是针锋相对的;探春的大志高才既没有和传统观念不容的因素,也没有和封建礼教对抗的色彩。宝黛是封建主义的叛逆,探春却不是。但曹雪芹不仅把探春列在薄命司中,而且还排名第四——她不但是个不幸者,而且还名列前茅!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19]——这是曹雪芹构思探春形象,表现探春悲剧的思想基础。这两句判词包含三个因素:才志、末世、运消。才志和运消是个人因素,末世是社会因素。个人和社会形成无法解决的矛盾,也就必然酿成无法挽救的悲剧。

探春清醒地看透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种种弊端,但她不甘心看着自己的家族崩溃。她对这个封建大家族是又恨又爱——因为恨它,所以它的弊端看得特别犀利和清楚;因为爱它,所以整治弊端的态度是坚决的,手段是严厉的。爱和恨不是矛盾而是统一的。不是恨生出来的爱,而是爱生出来的恨——爱到极时恨始生。探春的心始终和封建贵族大家庭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但腐朽透顶即将崩溃的封建末世,不但不重用和珍惜高才大志的人,反而把她送到遥远的异乡,只有千里东风与她相伴。这是探春的悲剧,贾家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末世与人才冲突的必然结局。“运偏消”,一个“偏”字,道出了曹雪芹对探春宏图未展、壮志难酬的无限同情,体现了艺术家对腐朽末世的强烈愤慨。

曹雪芹把诗人的激情交给了林黛玉,贤人的素质交给了薛宝钗,能人的心机交给了王熙凤,治国安邦之才、经天纬地之志交给了贾探春。贾探春是 《红楼梦》里唯一要挽救封建贵族大家庭免于覆灭的命运,支撑封建主义大厦即将倾倒的危局,驾驭航船闯过惊涛骇浪的有远见、有抱负的壮志难酬的巾帼英雄!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 777 页。 [2]同[1]。

[3]第 771 页。(以下所引均出自同一版本,不再注出)[4]第 772 页。[5][6]第 774 页。

[7]第 778 页。[8][9]第 786 页。[10]第773—774 页。[11]第775 页。[12]第1053 页。

[13]第1055页。[14](奥)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年版。

[15]第 78 页。[16]第 773 页。[17]同[15]。[18]同[13]。[19]同[15]。

参考文献:

[1] 张毕来:《漫说红楼》,北京:人民文学出报社,1980年版。

[2] 张毕来:《谈<红楼梦>》,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3] 陈 诏:《<红楼梦>小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

[5] 白 盾:《探春论》,见《芜湖师专学报》,1983 年第 1 期。

[6] 郭树文:《探春理家新探》,见《北方论丛》,1992 年第 3 期。

探春的个性篇2

在大观园中,探春可以说是除了宝黛之外才情较高的一位,论能力,曾与宝钗一起管理荣国府。能力不比凤姐差,书中将她比作一朵玫瑰花,又红又香,但却有剌。凤姐在对待贾府三个带“春”字的女孩中,对她最怵,连宝钗也认为她是姐妹中的拔尖人物。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是对她最好的评价。

探春性灵敏锐,做事敏捷,心地敏慧,因此贾府的人送给她一个绰号“镇山太岁”。探春有着与生俱来的“威仪”倘若有人惹到她,她就会像老虎一样,伸出爪子扑向你,毫不客气,探春博览群书,处理严谨,虽是姨娘生的,又是庶出,可是谁也不敢小瞧她,连持权横行的凤姐也让她三分。书中第二十六章有个片段,此正值宝钗走来,平儿告辞出去,训斥外面的婆子说:“睢见三姑娘的厉害了吧,连二奶奶的话她都敢反驳,你们还不老实!”平儿回去和凤姐说了探春的事,凤姐笑着说:“好个三姑娘,虽是庶出,却十分厉害,我正好有个臂膀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这是拿开端,以后也好管事,你可千万不要和她犟。”凤姐的话语间不攀让我们感到了探春的敏!是的曹雪芹就是在书中塑造成了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探春之所以高出凤姐,关键是探春知书识字,说白了也就是她文化素质高,所以凤姐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厉害。

“自古红颜多薄命”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我们营造出了“悲”的氛围,大观园中,四个女孩:元(原)、迎(应)、探(叹)、惜(息),曹老先生刻画了四个薄命的女孩,可在高鹗的续集中,探春却被远嫁出荣国府,远离了荣国府那腐朽奢侈的生活,可见高鹗对探春同样的喜爱。

探春之“敏”还有庶出的敏感,她反对惜春的唯唯喏喏,厌恶迎春的默默忍受,讨厌这种弱者的行为,觉得那是极其胆小怯若的表现!因此每当有人触及她的出身,她总是不惜一切去反抗,这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出她极为敏感的一面,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这样的身世不能不伤害探春的自尊心,但她却极力维护自己的威严。你看,当王善宝家的挨了她一巴掌后,她大怒:“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面上,你又年纪大了,才对你客气点,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由着你们欺负?……”

声色俱厉,义正词严,这维护的不仅是她个人的尊严,更是整个家族的尊严。

探春说过:“自己但凡是一个男人,就要到世上干一番事业”这是一种多大的气魄与风度呀!

探春向往着美好,可却被封建所束缚,她虽是庶出,却生来不甘,尽量改变别人的看法,让人不敢小瞧她!

探春!一个刚强却值得同情的人!一个敏惠、敏捷、敏感的人!让人不禁仰慕她。

探春的个性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 ;应用

The research study i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Sun Famei

【Abstract】the research learning is based on student's independency, explorative study, based on the students' life and social life choices and determine the research project, mainly with individual or group cooperation way of learning.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and practice, get personally direct experience, form a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hav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knowledge to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research learning, teachers are the organizer, the participants and directors.

【Key words】research learning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本文以“青春期”教学为例,采用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学生建构问题――推测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以课程形态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较多,作为学习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甚少。

生物学是探究性很强的一门实验科学,其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2.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

2.1 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情境,或限定一个探究范围,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举实例、讲故事、出示实物或标本、出示图片、放录音、放录像、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如学习《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的第三节(主题:青春期;专题: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内容时,我举了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觉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例。即一位中学生给某期刊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中学生,正是特别爱美的年龄,从去年开始,我的脸上长出许多带黑头的小痘痘,好长时间不见好,于是我就开始挤、抓,甚至都出血了,现在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并且毛孔变得很粗,我真的很伤脑筋,您能帮我想办法吗?接着问:假如这位中学生向你倾诉,你将如何回答呢?这位学生脸上长出的许多小痘痘是什么?这与人体发育的哪个阶段有关系呢?作为中学生,你是否也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有某些明显的变化呢?你知道多少有关青春期卫生的知识呢?并提出“四要四不要”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四要:要自主思考;要探索;要在笔记本上写关键词或画草图;要提问题。四不要: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处理探究活动中的个别方法问题,能很快抓住要领。

2.2 学生构建问题。

在教师提出探究领域之后,学生要对领域之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这个环节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始的关键。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质疑,要发散思维,要作出联想,甚至要大胆地推测、猜想,学生构建的知识和问题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学生对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建构以下几种问题:①脸上长出许多小痘痘,可能是青春痘吧。②脸上长出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呢?③脸上长出小痘痘,是不是过敏所致?另外,对于青春期身心变化的问题,学生可能思考并且建构以下问题:①与以前相比,我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②这些变化都与青春期有关吗?③为什么青春期会发生这些变化呢?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3 推测问题症结。

通过问题的建构,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但是还有一些疑惑、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经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钥匙。如何找到关键点呢?这里,教师一定要讲究提出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有效地提问,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如认为脸上长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这个猜想显然不正确,但是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或解释表达出来。然后,可采取强调问题的关键词:中学生、脸上、带黑头的小痘痘等方法,让学生逐渐领悟自己推测的错误,并联想到关键点――青春痘。又如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体在形态、结构、发育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你在心理上、思想观念上有何变化?”这是一些很笼统的问题,很难让学生通过确切的信息、资料来解答,应将提问所涉及的范围缩小至最佳,让学生可以非常明显地知道需要什么信息、资料来解答。如果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高、体重、体形方面有何变化?你的生殖器官有哪些明显变化?有何异常现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成为对当前有用的科学问题,是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当找到以上问题的关键点后,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进一步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进行正确解释。

2.4 解决问题。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后,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了了,需要什么信息、资料也十分明确了,学生就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的关键词写在笔记本上,准备表达与交流。教师要察看学生写的关键词,了解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状况和收集信息资料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是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通过同化,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以学员的身份参与讨论,组织讨论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及时给学生激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会解答的难题才可以由教师提供信息资料。经过讨论得出了答案:①脸上长出小痘痘,既不是皮肤病,也不是过敏现象,而是青春痘,又叫痤疮(或叫“粉刺”)。②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挤和抓,否则会感染,还会留疤痕。③脸上长青春痘不要吃或少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品等。至于青春期为什么脸上会长出青春痘、怎样预防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答:由于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发育增强,因此皮脂分泌增多。如果皮脂不容易排出,就可能发生青春痘。另外,当学生找到身高、体重、体形、卫生等问题的关键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经过多方面交流,就能够形成共识。

通过实践发现,探究问题由笼统到具体,缩小至最佳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一定程度的解答,不同层次的学生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从而感到成功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在交流与表达中,学生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培养了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别人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科知识得以巩固和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探春的个性篇4

“绣春囊事件”后,多年来操劳紧张的女强人凤姐,终于有了吃力不讨好的挫败感,而意志一旦溃散,疾病马上就会缠上身来。

治疗职业倦怠期的良策,是让合适的人临时发挥。在《红楼梦》里,这样的角色是三驾马车――李纨、宝钗和探春。

探春有才干和热情,大刀阔斧改革,兴利除弊;宝钗则深谙人情世故和各种明暗规则,她的作用是完善细节;而李纨沉稳内敛,能给予她们俩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看起来这三驾马车的组合相当完美。

探春是《红楼梦》里最有才干的人之一。与之比肩的,不过贾母、王熙凤、宝钗、平儿、鸳鸯这不多的几个人。此次理家时她的大刀阔斧、兴利除弊能体现她的强悍,她推行的厉行节约、产权改革能体现她务实的才干。但我觉得有一个细节,却更能展示她身为一个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

探春理家初期,就遇上了大难题,有人挑唆赵姨娘因为被探春削夺其兄弟20两丧葬费而来大闹。上任伊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竟是自己的生母闹上门来当众羞辱,这种尴尬和委屈是双重的。

作为一个正常女孩子,探春大哭了一场,但却并未因此心灰意冷或是败下阵来,她几乎是在瞬间情绪失控之后,就调整好自己,再次以沉稳自如的管理者姿态出现,将理家事业进行到底。

而此时,探春的舅舅尸骨未寒,她已经斩钉截铁与之划清界限,她唯一承认的舅舅,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这是探春无情的一面,但也是一个铁腕管理者必须有的一面,要杀伐决断,要站准队伍,就要罔顾一些琐碎人情,只会一味温情脉脉的女孩,必然不可能成为顶尖的管理者。

探春是个优秀的管理者,却并不精通人情世故,她的个性和管理方式,是过于清明和强硬的一类。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此类人往往下场凄惨。他们满腔抱负、毫无私心、从不利己、大刀阔斧、除旧革新,但在决策中却不顾及现实人情,漠视群众利益。这样的人,往往既得罪了上层既得利益者,也得不到下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属于吃力不讨好一族。若有良好的条件,他们能干出一番惊天伟业。但现实常常会粉碎他们的梦想。

宝钗这样的人,天生是个干副手的好料子。她太冷静理智,缺乏一个主政者的杀伐决断。但她心思缜密,了解人性,又不会感情用事,在单位中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会不那么刀光剑影,显得更人性化。而且她又深谙人情世故,懂得以小恩小惠抹平矛盾。有她的提醒和调整,探春的改革才能进行下去,才不会遭遇强烈反弹而早早夭折。

李纨看似毫无作用,实际却深具一个一把手所独有的气度和作为。她的不作为,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有大智慧,她支持探春的改革,也赞同宝钗的小恩惠和识大体,她在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开口,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而且,她还有种春风化雨般的亲切和幽默感,更深受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上层的信任――只有这样的人,才配整合起一个团队。

但从一开始,三驾马车就是个临时政府,从根本上也注定了她们不可能长久。李纨是面慈心软的大菩萨,向来游离于贾府各种是非之外;宝钗处事圆滑,只求独善其身,打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而探春虽具智慧才干,却是未出阁的小姐,很快会成为别家的人。

所以这样的代替只能是临时发挥,不会给凤姐的职业生涯带来任何威胁,所以她能够安心旁观,静心养病,遥遥向临时继任者们致以应有的敬意和支持。

探春的个性篇5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9、《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20、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21、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探春的个性篇6

关键词:87版《红楼梦》 艺术特色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自成书以来人们对它的关注就没有停止过, 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以其精雕细刻而又自然归真的风格感动了当时的观众,对现在的影响依然很大。本文拟以第32集“伤别离探春远嫁”为切入点,分析87版《红楼梦》的艺术手法。

一、跌宕起伏的整体构思

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87版《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从整体把握还是具体的细节设置,都显示了创作者的匠心,第32集“伤离别探春远嫁”集中表现了这一点。该集内容相对集中,从探春远嫁的原因演到探春出发。从整体来看,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探春远嫁的原因;2.宝黛爱情的高潮;3.宝玉探望探春;4.迎春哭诉不幸婚姻;5.探春痛别家园。很显然,1、3、5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探春的远嫁之事,中间穿插宝黛的第一次握手和迎春回娘家哭诉自己不幸的婚姻。细说来,朝廷在西海沿子打了败仗,魏大哥的父亲战死,南安王爷被俘。为了救回王爷,朝廷决定议和,要南安王爷把妹子嫁给番王,南安王爷自然是不愿意,于是,南安太妃要认义女――探春代嫁,探春的遭遇让观众为之同情、惋惜。但是,接着却是宝黛二人在长期的误解和猜疑之后的第一次携手,观众又为之一喜,下面则是宝玉到秋爽斋与探春临别前的长谈,揭示了家族浮沉的悲剧,过渡相对平缓,然后,就是迎春那一番前所未有的婚姻惨境的控诉,人们再一次陷入凄惨的心情,这也为探春痛别家园的悲剧色彩又铺垫上了一笔。最后就是探春在城外离别家国。整集在情节上有张有弛,能放能收,使得观众随之喜随之忧,沉浸于其中。

二、双线并进的局部结构

该集不仅在整体上构思巧妙,在每个单元内部也精心设置,其中第一单元探春远嫁原因这一单元采用了双线发展的形式。第一条线是指贾府内部发生的南安太妃来访的事情,第二条线是指贾府外宝玉薛蟠等人在郊野的谈话。一开始,是探春到怡红院看宝玉,二人正在聊天的时候,外面薛蟠跑来找宝玉,两人见面的空隙里小厮碰见宝玉,报道南安太妃到来的消息,可谓巧妙,安排得可谓见缝插针、滴水不漏。宝玉、薛蟠见面,薛蟠谈到朝廷在西海沿子战败,魏大哥的父亲战死,南安王爷被番兵活捉。两人出去找魏大哥。同时南安太妃进贾府,郊外则是魏大哥与宝玉薛蟠见面,贾府内是周瑞家的找到探春通知她南安太妃单要见她。这边是探春满怀心事地前去见太妃,外面是有人来告诉宝玉等人朝廷要议和。

家里是太妃见到探春上下打量,外面又谈到朝廷要和番,要把南安王爷的妹子嫁给番王,然后把南安王爷换回。南安太妃不舍,要认个义女,家里则是探春及贾母等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然后是宝玉回府,南安太妃满意离去。两条线索交错前进,一个讲原因,一个在表现,镜头的转换为人们设置了一个个悬念,让人思考下一步的内容,很具吸引力。假如换取另一种拍摄方式,南安太妃直接进贾府,向贾府诉说这件事,贾府的人被迫同意,或者是直接派人来宣布,都觉得太过单薄,远没有现在的丰富、丰满。

三、多眼神、少语言的表现手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演员都是对眼神的运用达到一定境界的演员。在这一集中,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在听到要认义女远嫁的消息之前,都是满怀心事,但还是应酬自然。探春则紧张疑虑。探春行过礼,王妃上下打量,眼神里透露着满意,探春则低头寻思,到底是什么事呢?听到远嫁的消息之后,众人的眼神更是可圈可点。探春惊呆了,眼神是呆滞,是不相信,是晴天霹雳。王妃则含泪无言恳求,贾母含泪看着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女,无奈、心痛,邢夫人的眼睛向一边瞥了一眼王夫人,表现了失宠者对受宠者一派有人遭难时的幸灾乐祸。王夫人的眼里含泪,对探春的同情不舍,同时又有点冷,似乎是对邢夫人的回应。当贾母对探春说“三丫头,快给太妃磕头啊”,事情成为定局,探春的心沉到底,神色黯淡;太妃则眼神里透着紧张,她不愿意怎么办?当探春泪光闪闪磕下头去,太妃则满意微笑,放下心来。整个过程,只有最初见面时贾母“三丫头,快来见过太妃啊。”太妃的“快起来”,结束时的“三丫头,快给太妃磕头啊”三句话,而那些丰富的内容都是通过演员的眼神表现出来的,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说话少还表现在次要演员台词较多,主要演员的台词相对较少。以第二单元的宝黛二人执手前紫鹃与黛玉的一场戏而言,在将近三分钟的时间里,黛玉只说了三句话,12个字,其他都是紫鹃的独白,但是这一段独白充分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关切、挚爱,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其中的“有一年到头苦自己的,不如两个人干脆捅破了窗户纸”也为后面两人执手从黛玉方面提供了心理基础。这种手法的运用为主要演员发挥演技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也避免了主要演员大量地说表明彼此心迹的台词容易引起观众腻味的可能。从整集来看,多数情况下主要角色都是动作、眼神多,语言少,却又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余地。

四、细节描写的方法

探春作为这一集的主要人物,她的表演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以眼神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外,探春表演者东方闻樱还以动作表现人物心理。探春从宝玉屋里出来,在院子里散步。这时周瑞家的来传话:北静王妃要见她,当她听到只见她自己时,她的双手仍然放在胸前,似乎在想是什么事呢。然后慢慢地向竹林那边走去,走着走着慢慢地放下了一只胳膊,想想似乎还是不得要领,最后是两只胳膊都放下来,快步向竹林那边走去――不管有什么,我独自去承担,这一套动作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探春敢作敢当的性格。

还有一处,就是探春要走了,她走出秋爽斋,正要下台阶,赵姨娘和贾环迎面走过来,探春就在台阶上站住,迟疑一下,然后缓缓走下台阶,这里的感情有多么复杂也许只有她本人才能体会。母亲不计前嫌,自己的疏远、冷漠与悔恨,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过往的嫌隙都瓦解冰消,与亲生母亲相拥而泣,第一次叫了一声“娘”,是一个人在最脆弱的时候的自然情感的流露。下台阶其实是探春心理的外化,一直以来对母亲俯视的态度变为亲情的平等,是再也见不到生她养她的人的一种留恋,也是一种诀别,那是人性的回归。

最后,送别的场景细节也颇有意味。探春要走了,赵姨娘一直看着探春,当探春磕头,缓慢起身,转过身要走时,赵姨娘颜面流泪,当她看到宝玉跑过去,她也要从上面下来,却被王熙凤狠狠地拉了一下,赵姨娘害怕地缩回来,她斜着眼看了王熙凤一眼,正看见王熙凤瞪她,那极其胆怯的眼神真是演到了家,分明是王熙凤的积威的影响,才有那种怕到骨髓里的眼神,这正符合赵姨娘一贯的作为。

五、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第32集中,宝黛去探望探春回来,两人走进暗夜中的花树下,画面上中间是一点灯笼的光,周围是暗夜之中的花树,两人在一番试探与矜持、推让后,终于握住了彼此的手,心心相印,那灿烂的春花是爱的美好,是一抹爱的亮色,但那灯光分明是暗夜包围中的,那灯笼之光也是微弱的,这爱太微弱了,黑暗能一下子就把它吞噬掉。这也许象征了那样的社会里这种纯洁的爱情的无力与弱小,整个社会的力量之强大,用得可谓不留痕迹,却又不得不让人佩服。

当然,87版《红楼梦》也不是白璧无瑕,它保留了一些戏剧的程式化的东西,使得有些地方不够生活化,一些演员的僵硬、不自然等,但总体看来,87版《红楼梦》还是一部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钟喜红:《浅谈名著《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小说评论》,2009.S1。

[2]陈心浩:《不写之写――试论〈红楼梦〉的空白艺术》,《名作欣赏》,2007.20。

[3]曹涛:《试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红楼梦学刊》,1998.3。

[4]孙占琦:《〈红楼梦〉语言艺术四谈》,《红楼梦学刊》,1995.3。

[5]洪克夷:《〈红楼梦〉的结构艺术》,《红楼梦学刊》,1987.1。

探春的个性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8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始终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更要把思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来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其一,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指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其二,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即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其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如何采用这些策略:

1.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直接制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去解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提供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学生有了老师提供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学起来也就会信心十足,得心应手。

如在七年级语文(上)《春》的教学中,我就抛弃了过去那种传统教学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自主式五步教学法”:首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展示春天的景象图片。接着让学生学习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春》,看看他怎样描写春天的?然后要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取小标题,看看课文围绕“春”写了哪些景物?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用优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喜欢作画的学生,就画一幅自己喜爱的春景画;也可以诵读一首写春的诗词。最后就是展示作品学生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的用语言

元多,开始明白半小时的赔笑脸和‘Sorry’未起半点作用,而她的话却越说越难听。”这里的“Sorry”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际的汉语言对话语境中似乎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个词语。

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有的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这节课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条件, 让学生设身处地,在艺术享受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探究性阅读”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强调的是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我认为教师必须从教的方法上着手,正确、合理、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以引领式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提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探究、沟通、交流,互相帮助解答质疑,互相配合进行展示,当堂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没有问题探究或问题少的情况,又解决了如何深入探究的问题。由此提倡教师运用问题探究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如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一课,上课时我先放变色龙在自然界变色的片子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一位学生说:“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另一学生又说:“对,他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热烈讨论探究,你一言我一语,各小组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初步结论是,奥楚蔑洛夫是根据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色,变了五次。为了进一步感悟,我又让学生品析感受最深的语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奥楚蔑洛夫变的是对事实的态度,不变的是他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格。问题由此解决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去提出问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探究性阅读。

3.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以学生个体研读为主,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读喜欢的内容,教师予以启发和点拨,或组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用个性化的语言说出来。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过程中师生互相分享彼此成果,教师此时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巧妙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个性化的评价激活学生独具色彩的智慧。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空间,创造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课外预习课文,疏通词句。上课时,在激趣引入后依次按“读文―释义―译句”的步骤进行,难懂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探究。然后设计两个问题:1.文章介绍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找出有关语句并归纳列表。2.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后动手画五柳先生肖像画和他的简陋的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讨论非常热烈,第一个问题基本上在组内完成,第二个在点拨后小组再交流作出总结。然后就是展示作品,学生们所画的五柳先生穿着破烂的衣服或饮酒,或读书,或写文章等,形态多样。学生情绪高昂,我趁机又问学生,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喜欢他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学生的话匣子又来了,抢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和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得到解放。显然课堂就是学生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脸上都充满了笑容。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课堂变成个性化阅读的乐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彼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探春的个性篇8

引导文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推崇。

引导文教学法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工作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能够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策略模式。因为它旨在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所以很适合应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国中职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中的三大学习板块之一,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应用能力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它与引导文教学法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职业素养等方面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将引导文教学法的方法步骤贯穿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非常符合教学质量要求。

一、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实践活动能力的内在要求

引导文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老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育素材和学生特点加以分析,理清学生学习的重点,从而将教学任务剖析成若干个学习任务。如在“春联觅趣”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的目标加以分析,把本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学生的刚好过完农历新年的特点结合起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要注重学生可行性强的操作任务。学习任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综合实践与语文素养相互结合,还要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文化传承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实现。这是引导文教学法对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行动性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

二、提供信息资料,授予鱼不如授予渔

在引导文教学法中,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及一定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料,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样知识的探寻和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春联觅趣》中,老师根据策划的各个环节,预料到学生会碰到的问题,提供了百度、谷歌等网址;在社会探觅的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环境或许不太了解,除了家乡的古迹古建筑以外,老师还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地点,如本地风景名胜――凤凰山、何仙姑家庙等,老字号商店――六盒斋文房四宝名店、黄振龙与徐其修凉茶名店等、增城博物馆或增城图书馆等;在挖掘经典春联背后的故事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如《楹联丛话》《名联趣谈》等,并通过互联网和拜访前辈亲友,聆听他们讲述关于对联的故事。

三、设计引导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

在行动导向策略中,老师要注重分析学生探究的重点,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理顺,形成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研究。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将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策略模式下,《春联觅趣》的研究重点可以分拆成如下引导性的问题:

(1)你知道春联是什么吗?春联的由来?春联所写的内容一般表达人们的什么愿望?它的表达有什么要求和技巧?

(2)你见过春联吗?春联是什么样子?你能找到春联传统性的样式和创新性的样式吗?古今春联的变迁过程是怎么样的?你认为它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

(3)在你的身边有什么著名的春联?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如果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有趣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准备好与同学分享。

(4)你知道书写春联要准备什么工具吗?你能用这样的工具书写对联吗?把你书写的对联和同学交流。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以外,更要考虑学生行动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到行动的意义所在,又要考虑到行动的可行之处。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将对春联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得到的质的保证,体现出行动导向策略模式的有效性。

四、制订工作计划,突出行动落实评价

在行动导向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计划来体现,突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分拆学习任务,制定出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使学生的行动在活动计划的导向中达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同步进行。另外,老师在为学生设计行动工作计划时,要注重通过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行动落实,把活动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实践中。老师以此来制定与每个活动环节相适应的评价方案。如《春联觅趣》中学生的学习涉及到课内课外的范畴,因此工作计划可以从四个步骤来进行,同时配搭上相应的评价方案:

第一步,课前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关于春联的知识;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春联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对比查阅的资料,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成果。

第二步,本课时使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通过互联网或到名胜风景、大街小巷搜寻春联的样式,搜集著名的春联及挖掘背后的故事,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故事,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第三步,尝试创作春联,要结合春联的特点,突出自己的个性,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第四步,尝试书写春联,用自己准备的工具在课堂上书写对联,在小组内选择好的作品作小组间的展示比拼,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送给你的老师或长辈。

五、注重总体效应,评价行动实效

行动导向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的行动实效,特别关心学生的实践行动能力的提升。通过引导性的活动安排,把学生个人的活动能力和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结合起来,指引着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参与,从知识的学习、探究、整理、评价,课堂形式从课内到课外,把知识的探究延伸到生活环境中去,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又是让学生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

上一篇:作文总有一种期待范文 下一篇:夸夸自己的家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