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阅读范文

时间:2023-09-29 10:37:24

四年级英语阅读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1

【关键词】英语有声读物 高职英语阅读 输入假说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前言

Krashen (1985) 提出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包含五大假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假说、习得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五大假说中的理论核心内容――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Krashen 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Faculty)。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

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E在其《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一书中写道,生活在一个非英文的环境中,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听懂英文,并从中积累语感和阅读基础,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而她的一对儿女正是这种独特英语学习方式的受益者,她的儿子在四岁时就能将美国小学二年级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书一字不落地朗诵出来,女儿在念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700多页的《哈利.波特》英文版第5集。

这些英语学习成功的个例无不说明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职学生在没有体会到英语阅读的乐趣时就被迫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以应付考试,以至于很多学生步入大学时仍然没有读过除英语教科书、考试阅读题以外的阅读材料,更不用说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了。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一直在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模式,让他们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选取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四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6周的基于英语有声读物的阅读跟踪调查,目的是通过实验,评估和判断基于有声读物的英语阅读如何影响高职学生的独立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动机,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参与到英语阅读活动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阅读兴趣,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阅读研究的四名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表(A-1)

研究对象 性别 专业 年龄 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英语阅读历史

学生1 女 装潢艺术设计 18岁 比较浓 阅读过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如书虫系列1、2级、《英语学习》《21世纪报》等书刊、杂志。

学生2 女 装潢艺术设计 17岁 一般 除偶尔阅读《21世纪报》外,基本没有接触过其他英语书刊、杂志。

学生3 男 软件

技术 18岁 没兴趣 除教科书外没有阅读过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学生4 男 软件

技术 19岁 没兴趣 除教科书外没有阅读过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调查初期,笔者了解到四名学生中学生1的英语阅读量最大、阅读速度最快、阅读兴趣最浓;学生2能看懂简单的英语报刊文章,但阅读过程中过分依赖字典,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学生3和学生4缺乏阅读主动性,认为英语阅读是一件既枯燥又费神的事情。尽管四名学生的英语水平与阅读经历各不相同,但经过为期十六周的实验观察,笔者发现阅读兴趣不太浓的其他三名学生都从英语简易有声读物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并开始自主阅读。

吉姆・崔利斯在其畅销书《朗读手册》里写道: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这一则简单的阅读公式也在四名学生中得到了验证:在为期16周的跟踪调查中,这四名学生每周通过笔者所挑选的简易英语有声读物的阅读,每人平均完成20本有声读物的阅读量,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流利程度以及理解力都得到了相应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而他们对英语阅读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第五周时,学生2可以自信地担任英语课堂的领读,学生3和学生4也开始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并开始对有声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各种英语读物,并向同学谈论自己阅读过的有声读物,他们甚至还以所阅读的有声读物为蓝本写英文小故事。作为无声阅读的替代形式,参与阅读活动的学生发现有声阅读与无声阅读结合会降低文本的难度,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可以大量阅读适合他们水平的读物。通过阅读和听力的双重语言输入,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也大大增强,读得越多听得越多,他们越愿意去读、去听,英语输入的量越大,学习者也就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该门语言。

二、研究实施方案

有声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摆脱有声阅读,逐渐学习并习惯默读,无论何时准备读书都能够保持沉默。在有声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阶段性的目标在一步步完成,并帮助学习者逐渐成为成熟的阅读者(杨蔚君、吉玲竹2011)。笔者认为有声阅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听导读,听读结合,加大语言输入量,为后续的默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有声读物的选择。Nuttall(1996)在阅读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选择阅读材料的三个原则:合适程度(Suitability)、可利用程度(Exploita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合适程度指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利用程度是指材料是否能满足阅读课的目的,是否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等。可读性主要指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如词汇量)。在选择有声阅读材料时,笔者按照Nuttall选择阅读材料的三原则,并针对四个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了三套有声阅读材料。

研究对象各阶段阅读材料表(A-2)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第一阶段(1-4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3000词纯英文版)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

第二阶段(5-8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1-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上(5本)+神奇树屋系列(1-4册)

第三阶段(9-12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9-16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5-8册)

第四阶段(12-16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II》(3000词纯英文版)5本+神奇树屋系列(17-24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第1级下(5本)+神奇树屋系列(9-12册)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这套有声读物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方便学生抓住核心词汇;配有练习:方便学生检验阅读效果,把握语言点。《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3000词读遍天下书(纯英文版)》由美国作家执笔,以3300个最常用的单词写成。语言现代、地道、标准、原汁原味,而且通俗易懂。神奇树屋系列分为8辑共32册,附赠中英文原版CD。该系列读物讲诉的是两个一动一静、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妹,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堆满书的神奇树屋,神奇树屋就像时光机器,带他们到一个个不同的时空旅行。乘坐着神奇树屋这架时光机器,读者可以跟着兄妹俩去到史前时代的恐龙谷、和骑士探访中古世纪的城堡、到古埃及破解木乃伊的秘密、跟着海盗出海寻宝……每一本有声读物的阅读都是一次紧张刺激的冒险。这样的读物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鉴于学生1已有两年英语阅读经历,故安排给她的阅读任务相较其他三名学生要多。

2.有声阅读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指导教师(笔者)在整个阅读实验中充当 “支架”作用: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指导者、阅读资源的评价者和提供者、阅读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及学生反馈信息的管理者。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1级上和下的的20个故事风格迥异、引人入胜,有些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阿拉丁和神灯》、《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在阅读英文版本之前,如果学生对文本比较陌生,笔者会建议学生快速阅读中文故事情节,以激活背景图式。在阅读英文文本前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听英文文本配套的录音,最后一步才是阅读英文文本。对于生词,在不影响全文意思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跳过或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三、结语

利用英语简易有声读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为其后续英语学习提供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动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把关并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开启阅读之旅。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许多英语手机阅读软件或专注英语阅读的微信公众号也大量涌现,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将更多阅读方式纳入英语阅读教学,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他们后续的英语学习也将会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Krashen,S.T.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oxford:Heinemann,1996.

[3]Vygotsky,L.S.Thoughts and Language[M].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62.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2

 

关键词: 英语阅读 文学篇章 阅读策略 过渡与衔接

 

1.引言 

 

英语阅读(Extensive Reading)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技能之一。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课程(Literature)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知识课程之一,根据教学大纲,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见,文学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跨越四个学期,其目的既是培养一种英语技能,同时又是通过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历史与文化等,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体验这些文化背景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现在各高校英语专业所使用的英语阅读教材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为例,探讨英语专业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学篇章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向高年级文学课程的过渡与衔接。 

 

2.文学篇章的阅读教学 

 

2.1阅读篇章类型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以下简称《泛读教程》)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教材旨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大学生词汇量,介绍基本的阅读技巧。该教程阅读材料题材广泛,涉及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课文长度从第一册的1200词增加到第四册的2400词,注意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训练学生见“树”又见“林”的能力。其中选取的课文不乏英美文学中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比如美国作家方面,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Chrysanthemums);英国作家方面,有D·H·劳伦斯的《木马赢家》(The Rocking-Horse Winner),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等。这些文学作品篇幅不等,风格各异,有的是长篇经过改写,保持原著的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有的是节选,有的是短篇原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直接感受英语文学的魅力。 

 

2.2教学步骤和方法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认读;朗读;阅读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阅读能力正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获得乐趣、拓展视野、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一、正确理解认读、朗读和阅读的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语言技能中“读”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即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以三年级为英语学习起始年级的,三、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一级目标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目标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二、正确理解认读、朗读、阅读之间的关系

(一)认读、朗读、阅读贯穿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一不可

1.培养学生词汇的认读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拼读方法,根据拼读规则认读单词,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认读单词能力,扩大词汇量,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听录音,模仿标准地道的语言,传授一些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与节奏,培养语感。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英语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较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以一定的阅读速度来正确理解英语书面材料,掌握一定的信息。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即“眼看脑想”的过程。阅读即默读(silent reading),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改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二)认读、朗读、阅读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

1.在小学阅读教学的不同年段,认读、朗读和阅读应有所侧重

以三年级为起始年级的小学英语教材(PEP)的阅读内容的编排具有系统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是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主要安排了字母、词汇和核心句型的认读(Start to read);四年级是过渡阶段,安排了组句阅读和小短文阅读(Read and write),使学生通过阅读组句或小短文复习所学语言,体验较长文段的阅读过程,为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基础。五年级和六年级的阅读文本(Read and write/Let’s read)是分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贯穿的篇章,文本形式也比较丰富。

2.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认读、朗读和阅读应有所侧重

阅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阅读前(Pre-reading)是阅读的准备阶段,包括文化背景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也可以通过提问、游戏、图片展示等铺垫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开展单词游戏、对话表演等复习语言知识点,或创设情境巧妙呈现文本中的部分生词让学生认读,要注意这时的认读生词只是为了排除阅读障碍,不能把每个生词都让

学生认读、每个句子都解释清楚。

总之,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要明确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从认读、朗读到阅读,循序渐进,并将听、说、读、写活动恰当地融入阅读教学中。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4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学习 READ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英语阅读模式进行过研究(Anderson & Pearson,1984; Carrell & Eisterhold, 1983; Rumelhart, 1977; 刘雪岚,1998;麻柏林,2004;韩刚, 2006; 黄源深, 2002; 王初明, 2009; 文秋芳, 周燕,2006;徐黎娟,崔文琦,祝平,薛春瑜,2012;黄远振,兰春寿,黄睿,2013)。其中,刘雪岚(1998)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阅读策略进行了探讨;麻柏林(2004)提出了五步式课外阅读模式,建议教师应帮助学生由“放羊式”阅读模式逐渐向“展评式”阅读过渡;徐黎娟等(2012)针对四级后课程中听说读写进行了论述。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3到4人小组学习模式被提倡使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黄远振,兰春寿和黄睿(2013)提出了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并主要借鉴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的框架,将该模式不只局限应用于文学体验阅读的教学,而是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大学英语四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中READ由Reading(阅读)、Exploring(探索)、Assessing(评价)和Developing(发展)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分别对应阅读学习中的四个要素,本研究所使用的课外阅读READ体验阅读模式同样包含这四个要素。

二、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首先随机抽取国内某普通本科院校2011级通过英语四级的2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29份,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学生是否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刊、杂志提高阅读能力,其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学生只有13人,占很小的比例。请看表1:

表1 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通常不在课外读英文报纸杂志的学生竟然高达48.9%,有时会读英文报纸和杂志的占30.6%,这两者加起来就是79.5%。或许这个比例能够反映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大二学生在通过英语四级后的英语课外阅读状况,也或多或少说明了为什么这类院校学生的六级通过率一直不高。由于此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往往将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四级阶段的教学中,四级后的这个学习群体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正是本研究选取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2.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是,课外阅读READ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已通过英语四级的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研究设计

首先,由于本研究所选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大二下学期之前已经通过英语四级,因此在该学期进行了四六级分班教学,即已经通过四级的学生被随机分到52个六级班学习,这就给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机会。本研究在抽取的两个班级中首先进行了前测,了解了两个班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情况,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了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水平相当。其次,本研究对两班学生分配了相同的课外阅读材料,即2012年全年9月份至2013年4月份的经济学人(economist)中精选的80篇文章。所不同的是,针对实验班学生,我们应用了阅读READ模式,让学生自己分组,并将学生的阅读、探索和评估阶段的表现情况打分,该分数计入学生的期末平时成绩;针对控制班学生,我们依然给他们使用同样的阅读材料,并定期抽查完成的情况,但不会将教师的评价分数计入平时成绩。经过三个月的实验,我们使用了同前测难度相当的阅读理解题重新测试。

4.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工具是spss19.0,利用该工具,我们可以获得新的阅读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利用spss19.0对两班学生前后测成绩进行P值、T值的分析。实验班前测、后测实际参与人数分别为23、26,去除无效数据后,前测、后测的样本数为23,且两次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前测、后测成绩对比结果见表2、表3。

表2 配对样本统计量

表2是实验班前测、后测配对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每一组样本的均值、样本容量、标准差和标准误差。

表3 配对样本检验

表3是实验班配对样本T检验的最终结果。前测、后测的平均差值为5.65217,差值的标准差为1.43364,差值的均值标准误差为0.29894,置信度为95%时差值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共同构成了该差值的置信区间(-6.27213,-5.0322),统计量的观测值t为-18.908,自由度df为22。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由于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因此认为前测、后测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实验班阅读成绩提高显著。

控制班前测、后测实际参与人数分别为29、30,去除无效数据后,前测、后测的样本数为28,且两次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控制班前测、后测成绩对比结果见表4、表5。

表4 配对样本统计量

表4是控制班前测、后测配对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每一组样本的均值、样本容量、标准差和标准误差。

表5 配对样本检验

表5是控制班配对样本T检验的最终结果。前测、后测的平均差值为0.6132,差值的标准差为2.35339,差值的均值标准误差为0.48438,置信度为95%时差值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共同构成了该差值的置信区间(-1.86663,0.56432),统计量的观测值t为-1.434,自由度df为15。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由于概率P值为0.349,大于0.05,因此认为前测、后测的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控制班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大学英语四级后课外阅读READ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实验班与控制班成绩差异显著是由于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推断,该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任务型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和后期调查问卷,发现课外阅读READ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并且使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更加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Anderson, R.C. and Pearson, P.D. (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arrell, P.L., Devine, J. and Eskey, D.E. (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UP, 1988.

[2]Carrell, P.L. and Eisterhold, J.C.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1983, 17(4):553-573.

[3]Rumelhart,D.E.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I Dornics.(eds.).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C].Academic Press,1977:56-82.

[4]陈光伟.英语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58-61.

[5]韩刚.流利英语阅读之路[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6]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13-17.

[7]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11-19.

[8]刘雪岚.阅读的策略――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32-33.

[9]麻柏林.“五步式课外阅读模式”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69-102.

[10]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5):53-59.

[11]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12]徐黎娟,崔文琦,祝平,薛春瑜.大学英语四级后课程设置的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学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8-71.

[1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

形势分析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的颁布,使我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入新的阶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设计了四级考试新题型试测卷,并决定于2005年6月较大规模的试测后,全国所有高校将全部采用四级新题型。新题型的出炉,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并将对整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迎考对策提出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大部分高校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和大学生的学位挂钩,因此如何迎接挑战,取得理想的四级成绩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解决的课题,而四级试题的阅读部分在整张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提高四级阅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以往学者谈论这个话题时多从语篇理解着手,笔者认为这种理解虽有其道理,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生克服难题。论文参考网。

为详细了解阅读在四级考试中的比重和构成,我们用下表做一简要说明。

表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体型的阅读构成及比重

 

试卷构成 测试内容 测试题型 比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43-02

小学英语学习者年龄相对偏低,具有喜欢探索、爱活动、善模仿等特点。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至于何时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多心存困惑。就学生而言,低年级自主阅读的训练相对缺乏,直接导致小学中高年级接触篇幅较长、生词新句型较多,内容不断加深的英语文本阅读材料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少,手头阅读材料少,找到适合阅读的资料难,难以唤起阅读兴趣。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英语文本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此以往,易导致恶性循环,阅读兴趣缺失,更谈不上对阅读或写作技能、策略、方法的掌握。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并持续保持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结合多年一线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现阐述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将对英语的阅读需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才会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才会逐步建立并培养起阅读的自信心。

(一) 精心挑选及拓展阅读材料

英语阅读如何才能令阅读者产生愉悦感?要实现这个目的,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重中之重。那些充满想象力,富有童趣并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活泼且内容健康向上的阅读材料或文本是最好的选择。近年来,我校英语教师致力于小学英语中、高年段阅读文本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以课本所学的知识为出发点,编写和收集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积累成册的阅读文本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和启发性,学生乐读乐学,教学效果良好。整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对文章的赏读过程,而不是死板地为读而读或单纯为了做题考试而读。

(二)阅读阶段应适当给予指导

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英语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素养,但学生文本阅读水平尚浅,适时适度的阅读指导必不可少。通过诸如背景知识的渗透和阅读过程中生僻词句的适度使用,让学生排除畏难情绪,由简到繁,逐步增加英语阅读的自信心,达到阅读效果。

(三)阅读课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是小学生共同的特点,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生动有趣且直观形象,是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乐学、爱学的高效途径之一。多媒体的运用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可以根据图片进行文本内容再构,更可以利用视频等手段对文本想象进行还原,并通过音频、视频的直观手段欣赏到最纯正地道的英文原声,从而营造英语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一)在阅读前进行有效问题创设

初次接触文本,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What's he like? Read and write》中,我安排学生观看一段无声录像,录像中呈现几个机器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景, 然后提出问题:What is his name? What is the robot like ? What can the robot do ?学生兴趣盎然。问题的解决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在激烈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输出,在吸纳他人意见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很快理解语篇的意思,从而产生高质量的阅读。

(二)在阅读中高效问题设置进行效果监测

在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认知后,深层次的问题可通过讨论或小组交流的方式去解决,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如:

1.试着给所阅读文章拟个切合文本主题的小标题。

2.能否联系上下文猜出几个拓展生词的大意。

3.找出文本的重点句型。

4.完成读后的填空、判断或选择题。

通过教学小组讨论与展示,分享彼此的感受,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得到激活,创造性地将阅读活动进行升华,对课文的理解走向纵深,小组合作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效果很明显,阅读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在阅读后进行发散性的延伸和拓展

阅读后教师可利用一些口头或书面的活动形式,如复述、缩写、改写、对存在悬念及意犹未尽的课文或喜欢的段落进行续写,进行课本剧扮演等。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表演欲望强烈且极富想象力,遇到喜欢的内容,学生都会积极制作教具,准备和排练,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本课所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等语言形式,在肢体感官协同运转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深层次的英语阅读动机,事半功倍。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贵在日常积累。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阅读氛围

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教师应不断巩固英语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并充分利用教室及课堂中的一切可用设施不断为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搭建平台,助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家校联手打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氛围。如:

1.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演讲内容。

2.办好英语手抄报,并以此为平台创办每个班、每个年级的专属英语小报。学生自主编撰、自主管理,可面向全班、全年级征集英文稿件,刊登英语小故事、英语诗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

3.每周利用一节课或每节课利用几分钟,播放经典儿童英语节目,学生喜爱的英文儿歌、歌曲或卡通片。

4.办好教室内的英语角。比如,教室一角英语图书角的设立,师生间、生生间互相推荐难易程度适中的读物,真正实现英语阅读资源共享,板报英语学习园地的开辟,实现群策群力,每小组定期推出经典的英文名言警句与大家交流分享。

5.组织英语课本剧社,定期进行汇报演出,将相关资料整理搜集并定期通过家长会、微信平台与家长交流分享。

(二)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形式

实践证明,兼具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阅读材料,更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们喜欢的有动物故事,如:Three little pigs;有耳熟能详的经典英文童话故事,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有常识性的小短文,如: How to save water,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小笑话,如:Tom's excuse;歌谣和有韵律的小诗歌也是学生的最爱。只要为学生喜闻乐见,进入学生阅读视线的文本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阅读材料输入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故阅读材料的输入应把握程度,由易到难,三四年级时进行简单句群的阅读,五六年级涉猎阅读篇章逐渐增加难度,并随着教学的深入加入特定的时态类型,如:可以选择反映某人一天生活情况的文本作为一般现在时的补充阅读,学习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教学现在进行时,可选择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或野外露营的场景小短文;而一些趣味童话故事,如“Snow White”等则适用于学习过去式后进行阅读。

四、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分层阅读

进入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小学生的英语成绩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尝试把阅读材料供给分层次进行: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可以先进行基础材料的阅读(基础材料是与课本内容相当的短文,是对所学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对中等水平以上学生,可以提供发展类型的文本(发展型文本是在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短文的内容、长度、难度略有加深)。无论何种类型的阅读训练,都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最大限度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渐加大阅读量,逐步加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三四年级学生开始英语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应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几年实践,实验年级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对阅读兴趣渐浓,遇到文本不会发憷,能很快上手阅读。通过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语感不断加强,开阔了学英语的视野,加深了对英美文化的了解,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回凤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重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6,(3).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7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 优秀生 中等生 学困生 差异性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紧密相关,英语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的阅读行为,可以使学生在其语言能力范围内接触大量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全面了解新疆尉犁一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了解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和不同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的差异性,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1年6月对新疆尉犁一中八年级四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新疆尉犁一中是新疆巴州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学生水平范围广,各成绩等级都有覆盖,因此,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可做以参考。

(二)调查内容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制定。问卷的设置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策略的应用等。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共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类题型,其中,单选题13题;多选题4题,共17题。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即抽样,在问卷调查中,每个年级重点班和普通班各占50%,在同年级重点班和普通班中,调查对象的人数相同,且每个班级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因而保障了调查对象分布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为了使调查对象清楚地了解此次调查的意图,在发放问卷之前,笔者向被调查者对该问卷做了必要的讲解。

(四)问卷及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的目的,问卷收集后,对157份有效问卷依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生(80分以上),中等生(60-79分),学困生(60分以下),并以这三个等级,分别统计处理所得数据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三、数据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文章对能够突出中学生阅读状况和凸显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阅读方面差异性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数据背后的观点。

(1)每天英语课外阅读时间

数据显示,优秀生有21.43%的学生每天会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中等生有9.38%,而学困生只有3.70%。优秀生有57.14%的学生会花费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中等生43.75%,学困生只有14.81%。整体而言,大约80%的优秀生每天都会有1个小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大约90%的中等生会有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积累,但是,有一半的学困生只会花费不到30分钟,有30%的人从来都不会有课外英语阅读。众所周知,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会有质的飞跃,那么对学困生来说,每天一定量的课外阅读积累是很重要的。

(2)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重要性

英语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作用的大小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动机。57.14% 和28.57%的优秀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大的作用。37.50%和56.26%的中等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有大的作用。同时20.37% 和51.85%的学困生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或有大的作用,只有大约7%的学困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不大或者不清楚课外阅读的作用。所以,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

(3)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动机

数据显示,90%以上的优秀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兴趣所在和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和兴趣所在,约有70%以上中等生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所以大多学生内在的,自发的,主动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学困生,有50%的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是老师要求和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被动的机。

(4)课外知识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影响

由图可见,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课外知识对阅读理解有影响,同时反映了学生对于文化的意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者学习观念中对文化层次的重视和需求侧面反映了其对知识层次的满足情况,优秀生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够意识到课外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科学、教育、艺术、医学、 体育,英语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等课外知识,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学生应在诸多领域都应该广泛涉。如果学生知识面太狭窄,缺乏对各种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会导致对阅读材料内容的一知半解,影响阅读结果。

(5)学生课外阅读材料覆盖范围

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能够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无形地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由表可见,大多学生对幽默,故事很感兴趣。优秀生对文学也比较感兴趣,30%的中等生对文学,人物传记和科普知识也有较多关注。此表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阅读的深度等。广泛和深度的阅读要求也丰富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对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

(6)学生课外阅读所遇的困难

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所有学生 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困难,此图反映了学生所遇困难的不同比例。对于优等生来说,缺少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支撑课外阅读所占的比例最多,为71.43%,次之则是缺少适合的英语阅读材料,为42.86%。而大多的中等生,近80%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词汇量不足,语法不好,阅读速度慢,有3.13%的人认为自己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对于70%的学困生来说,自身的英语水平导致课外阅读材料看不懂,没有兴趣,或者词汇量不足, 语法不好,阅读速度慢;同时也有约50%的同学认为是作业多,没有时间或者缺少文化背景知识。

(7)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

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反映了学生阅读水平。阅读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阅读策略和有效选择与应用阅读策略,而阅读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由图数据,有50%多的优秀生能有意识的应用一些阅读策略,20%的学生也能根据阅读经验,熟能生巧的,无意识的使用阅读策略。这两种情况在中等生的比例分别是40.63%和43.75%。然而,对于学困生而言,有57.41%的学生是不清楚何为阅读策略。

(8)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由此图可看出,不论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大多学生都认为老师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策略指导,学生都很注重方法策略的学习,只有一小部分这对阅读方法策略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指导,并使学生明白阅读方法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次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尉犁一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阅读方面表现的异同。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优秀生和学困生在英语课外阅读的突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日常阅读积累,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掌握与应用,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这些异同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反思作用和启示。基于上述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作为参考。

(一)对于学生

1.激发内部动机

学生应该认识到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发掘对课外阅读的积极的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1)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和激励学生自觉选择英语课外阅读,这一点,对于学困生尤为重要。

2.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积累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二语习得有赖于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学生输入并理解比当前语言多的语言材料,还有个公式:i+1。克拉申强调大量输入。通过大量输入,学生会不断地接收输入的语言知识,并加以巩固和掌握。所以学生很有必要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形成量的积累。大量阅读材料的输入,会调动学习者自发地,积极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阅读越多,理解能力就提高越快,在大量阅读中,熟能生巧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积极总结方法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是直接应用于阅读过程中,用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方法或程序。(2)学习和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实践至关重要。学习和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有量的积累,方法策略的学习使用,以及自己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例如,预习,做读书笔记,丰富课外知识等等。对于中等生,要想突破瓶颈,必须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对于学困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的第一步。

(二)对于老师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合适的阅读材料的要求是难易度和广泛度。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Development,ZPD),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克,2003) 。(3)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对于学困生,难度适应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对学习课渴望。此外,为扩大学生阅读的广泛度,教师应提供材料内容丰富,涵盖各种文化知识,学生应该对社会的诸多领域都应该广泛涉猎,如,天文、地理、历史、 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医学、 体育,政治、经济、军事等,丰富的课外知识,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对学生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例如,小说,诗歌,信件邮件,便条,请帖等,丰富的阅读材料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

2.传授阅读策略,正确引导,授之以渔

根据调查数据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策略对阅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不单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语言的技能训练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阅读方法与策略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在阅读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如,阅读策略中的精度策略,泛读策略,快速阅读,自寻回忆线索策略,关键词法,自我暗示策略,超额学习策略,尝试回忆策略等等,并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和有效使用会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一个飞速的提高,尤其是对勤奋阅读,但却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学生一个反思、总结和学习的机会,以及一个突破自身瓶颈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需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得到阅读能力的飞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沈德立主编.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韦小满译[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四年级英语阅读篇8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测试 效度理论研究

一、引言

成功的测试不仅能够肯定学生已取得的进步,而且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检测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效度是测试评价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整个测量工作的核心,是测试的相关人员要测试保证的最基本的测验质量特性。Bachman将语言测试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根据测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确定。(2)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根据测试项目和其所反映的理论关系决定。(3)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源于一项测试在反映学习者水平方面与其他外在评估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上。(4)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其高低根据测试能否准确地预测学习者将来的学习成绩而定。(5)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指测试中根据观察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达到预先设想的衡量知识或能力的程度。

对语言测试的效度进行类型划分,将效度这样一个抽象的专业术语具体化,便于在语言测试的设计及评价过程中更多地追求具体的有关效度的指标,便于在语言测试的研究领域对不同类型的效度展开探索和研究,便于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语言测试的效度。阅读理解测试无论是在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中,还是在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中的分数都占有足够比重,因此效度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研究成为效度研究领域的主流之一。

二、国内阅读理解测试效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回顾

1.阅读理解题型与效度的研究

(1)主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效度实证研究

赵欣[1]的研究假设是简答题比多项选择题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效度高。研究采用2*3的实验设计,以120名中学生为被试,以阅读理解测试题和问卷进行测试,同时收集对教师的访谈及被试上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等材料。结果发现:在两种测试方式中,多项选择题不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简答题就能很好地区分,所以结果显示,简答题更有效度。

(2)阅读测试中题目类型、策略与分数的关系——TEM—4考试阅读项目的答题效度研究

邹申[2]的研究虽然也是有关题型与效度的研究,却与上述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邹申有关题型与效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零假设——在阅读策略(调查对象的答题方式)和题目类型(根据考试规范编制)之间没有关系。该研究材料包括TEM—4阅读试卷和阅读策略列表。实验分预测和实测两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4种类型(主题、细节、释义/解释、推理)的题目中,释义/解释类问题最能使学习者运用阅读策略。

2.阅读理解测试的构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早期,构念效度进入效度验证领域。本节选取的文章是高校英语专业期末阅读测试的理论效度,也就是构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3],该研究正好填补了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的效度研究的空白。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外国语学院抽出92名大二学生。研究的工具是期末阅读测试和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测试。数据来源是这两次测试的成绩,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研究表明高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期末阅读测试基本上考查了理论上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有的构念效度,同时与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相比,证明两者有一定的效标关联效度。

3.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张慧的硕士论文[4]以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中新增快速阅读部分为研究对象,在Bachman & Palmer(1996)提出的交际测试合成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交际性快速阅读理解测试任务,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进而对所得数据分析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对比,评价其内容效度。研究显示新增快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不同的测试题型考查了考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内容效度。

三、国内近十年研究现状小结及研究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与评估的研究一直围绕效度展开。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是一项保证测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同时,随着效度理论的不断演变,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当前的效度观还涉及效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成分,因此效度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从本文综合的国内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有大学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研究,还有对小规模的、形成性测试(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的效度研究。而且研究的着眼点有题型(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与效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的研究,而这几种效度在Weir(2005)中被称为传统效度的分类,同时Weir(2005)提出了“基于证据的效度验证的理论框架”,包括基于理论的效度、环境效度、评分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后果效度等五个方面。因此,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还期待在上述理论框架下有更全面、更充足的研究。

2.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在阅读理解效度研究中,都要通过实验搜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的分析则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统计手段,总之,都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理有据的数据。此外,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结论对阅读理解测试的设计和阅读理解的教学都有着长远而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3.至从2006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八级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阅读理解的题型及分数解释的方法都进行了明显的改革。有关这方面的效度研究目前只集中在内容效度研究,因此,对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欣.主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效度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邹申,张艳莉,周越美.阅读测试中题目类型、策略与分数的关系——TEM—4考试阅读项目的答题效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19—22.

[3]勇巧玲.高校英语专业期末阅读测试的理论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D].鲁东大学,2007.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 下一篇: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