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范文

时间:2023-11-10 22:55:41

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篇1

将严格限制战略金属出口

中国是钨、锑、锡、钼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国。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所需稀有金属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品及相关的能源与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矿山开采和出口贸易的秩序有待规范,大量矿产资源廉价流向国外。

“近年来,国家对小金属出口采取了系列调控政策。”潘家柱介绍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就将部分稀有金属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对这些矿种的开采、冶炼、加工、出口等作出了规定。

2000年以后,为了规范稀有金属开采、出口秩序,有关部门则陆续出台了系列举措,包括按年度对钨及钨制品、锑及锑制品出口供货企业资质进行审定,核定其出口资格等。2004年以来,以前鼓励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已逐渐取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也指出,近年来国家规范出口的措施不断推出,比如配额许可证管理,增加出口关税等。

“由此可见,政策出台的频率和力度都是过去难以企及的,可以预测,纳入宏观调控的产品种类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赵玉敏说,今年,国家重在提高出口的门槛,明年则会向规范化方向转化。“以前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导致配额倒卖屡禁不止。”她表示,2006年利用增加出口关税手段则在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上都加大了政策的执行力度,预计将来这会成为最主要的调控手段之一。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财政部去年已同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讨论过哪些稀有金属该进行战略储备、储备的量应该是多少。

无法掩盖的破坏

中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制约着现代高科技发展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金属锆主要用于核工业反应堆、航天航空工业和武器制造,其中全球90%的锆在中国加工;铟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的领域,全球80%的铟都产自中国,70%的铟出口日本;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亿美元,占总金额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3亿美元,占10.26%,排在第二位。此外,钨及钨制品出口总额7.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亿美元,占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88亿美元,占12.10%,排在第三位。其它稀有金属如铍、铬、锗、镓(含铟)等稀有金属出口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亿美元,占61.8%;出口美国0.55亿美元,占10.94%。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各种稀有金属矿和煤矿一样陷入了开采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我国的大量战略稀有金属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一些地方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得失,对稀有金属开采滥挖乱采,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以铟为例,这种稀缺资源全球储备不过若干吨,其中80%都出自我国。虽然在全世界来看,铟都属于稀缺资源,但我国的铟资源却相对比较丰富。1995年我国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不过,我国的铟开采出来却大多销往了国外,特别是日韩。日本的消费量占到全球的70%,所以中国基本上90%以上都是出口,而且铟主要是用在液晶显示屏。目前中国采铟的企业过百,出售竞相压价,它的合理价位应该在3000-5000美元,而国际价格仅1000美元上下。最低时竟然贱卖到50美元一公斤。同时,日本正在利用我国稀有金属生产、出口管理上的漏洞,化整为零,用比国际更低的价格,加紧分批从中国各个小厂零星采购铟。

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

加强储备、对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属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调控,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着手做的事情。比如说美国,尽管他们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的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们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有可能抛出储备,打压价格。

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稀有金属出口和战略储备管理体系,而我国相对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尚无明确的时间表。

潘家柱对此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明确稀有战略金属的法律地位,为建立战略金属资源保护机制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发挥国家储备在市场和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调节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出口管理,如细分海关编码,完善出口配额管理体系,进一步确立进出口贸易市场准入机制,继续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加大打击稀有金属走私违法行为,制定和贯彻国家稀有金属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

目前,国内稀土金属初级产品已全部取消出口退税,并增收5%-15%的出口关税,同时全部禁止加工贸易。中国五矿化工商会副会长严邦松表示,国家对稀有金属行业未来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治理,将会继续细化稀有金属的宏观管理,加大对初级产品的调控力度,对深加工产品实施鼓励政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表示,国家未来对稀有金属的贸易政策调整上,除了加强原有的出口配额、进出口资质认证等措施外,关税政策的调整将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她分析,影响稀有金属出口政策调整方向的因素首先包括中国要从初级产品供应国向高附加值产品供应国转变,其次我国是世界一些稀有金属的主要供应国,有些品种中国的市场份额上占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但长期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规模无序扩大使得中国战略资源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并未体现出来,此外还有资源储备和环保的需要。

潘家柱表示,未来锡的需求会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过去5年中国锡消费的增加量就占到世界总增加量的75%,锡市场的前景看好。而由于发达国家对钨的需求较为平稳,近期国际钨市场估计不会有大的起伏。

稀有金属篇2

【关键词】日本;稀土;战略储备

一、日本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和金属资源战略储备

(一)日本对稀有金属的需求

稀有金属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尤其是稀土,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用量不多,但不可缺少,是不能代替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日本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科技产业如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稀土资源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表1:日本主要稀有金属的消费动向

资料来源: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

(二)日本稀有金属的储备战略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规定国家和部分有关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稀有金属,日本把最顶尖的高科技产业急需的资源—稀土资源纳入储备对象。(详见表2)

表2:各国的稀有金属储备状况

资料来源: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

二、中国的稀土政策和储备情况以及潜在的问题

(一)中国的稀土政策和储备情况以及市场政策调整

2010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披露: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5.5%,但中国的稀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均为零。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稀土类储备仅能维持15-20年,未来可能还需要进口。在开采稀土的同时,我国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所幸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反思廉价出口稀土的危害,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加大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的调控力度,提高稀土出口关税等。

(二)调整稀土战略并不威胁任何国家,包括日本

稀有金属篇3

Scarcity is the most typical feature of rare metal resources, corresponding to which is their high price. However, metal at the price of paper is now a popular description for rare metal resources in China.

处于全球经济异常艰难生态之中的国际贸易神经倍显脆弱。日前,美国和欧盟就中国政府限制钨、锑、稀土等九种稀有金属原材料出口的措施高调“发难”,声称将共同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提讼。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首次收到的关于中国出口政策方面的控诉,也是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向WTO 中国的首例贸易纠纷案。该案一旦展开,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有可能迅速升级和恶化。

欧美再度联手

从传统的贸易制裁到新型的技术救济,美国与欧盟在历史上联手对中国“发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不同的是,这一次金属材料出口案乃是有史以来欧美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投诉案。

出于减少中国与欧美贸易顺差的良好初衷,中国政府自去年以来先后决定对对部分工业原材料如焦炭、稀土、硅、滑石、黄磷、锡、钨和锌等出口加征出口关税,其中黄磷出口征收70%的关税,对矾土征收15%,对焦炭征收40%,对氟石征收15%,对镁征收10%,对锰征收15%-20%(依产品而定),对金属硅征收15%,对锌征收25%-35%(依产品而定),并实施配额制管理,同时对铝钒土、焦炭、氟石、金刚砂、锌等原材料出口采取数量限制。这一举动引起了欧美的高度警觉,并在日前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贸易磋商的要求。

欧美认为,中国政府对于以上产品征收的关税幅度高于中国入世协定允许的上限,并且超出了入世承诺的限定范围。这种观点无疑得到了欧美实业界的广泛认同和追随。美国钢铁生产商协会等钢铁界五大组织皆发表声明,支持政府向WTO提出申诉。

分析发现,欧美共同对中国公开“亮剑”的理由有四――

首先,欧美认为中国对金属材料的出口管制制造了非公平竞争,即通过向境内工业企业低价供应原材料而提供实质上的竞争便利,从而使欧美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其次,随着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在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看涨的前提下,中国试图通过提高金属材料关税以达到“囤积资源”和“谋求暴利”的目的,而这种做法有违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精神。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黄磷、氟石、镁和等主要金属材料的最大出口国,提高这些产品关税的直接后果就会扰乱国际原材料的的正常供应秩序,抬高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第四,中国对于金属材料的关税管制直接损害了欧美国家的利益。在美国看来,中国政府限制出口的行为伤害了美国钢铁,铝和化学品制造商以及其他行业,造成的贸易损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而欧盟认为,由于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直接损害了欧盟下游产业,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完全切断了欧盟产业的关键性投入。欧盟称,2008年,欧盟对这些商品进口额约为45亿欧元,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钢铁、制铝、化工。欧盟内部潜在受影响的行业大约占欧盟工业生产的4%,相关就业岗位50万个。

中国理直气壮

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历数中国限制金属材料出口之不是,一向喜欢颐指气使的欧美可以编织出数不清的理由,但是,作为原材料的拥有国,作为理论上占有主动权的出口国,中国政府对相关资源作出出口管理的抉择完全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经济行动,而且具有非常充分的实践依据。

首先,中国限制金属资源出口主要是基于该类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自然特征,以谋求对本国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虽然目前中国的许多金属资源在世界上储量第一,但由于过量的开采和不可再生,许多资源的存续周期正在明显缩短。据中国国土资源部报告称,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里,2000年有45种,但到2020年只能剩下6种。无独有偶,有资料显示,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再过30至50年,中国将从钨矿、锑矿、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藏将可能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矿藏也将在20年内开采殆尽。而根据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给出的数据,如按现在水平开采,钼还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显然,中国适当限制出口稀有金属是为了提高现有矿产资源全球优化配置效率,应当算得上是市场经济理念在高端国际经济关系层面上体现。

其次,资源开发的外部性与对环境的破坏性需要中国放慢相关资源的开发节奏。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阶段,这一过程既受资源的匮乏制约,又受环境的约束,后者尤其更为明显。事实表明,在中国,焦炭、黄磷、锌冶炼、金属镁、锰、金属硅,皆被划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仅以焦碳开采为例,目前中国的焦炭产能超过3亿吨,占全世界60%左右,而焦碳所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相当很严重。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蔓延下去,不仅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加重环境的污染程度,一定程度了延缓了全球温室减排的进程。

第三,控制金属资源出口量是中国通过调节资源价值从而平衡国际贸易的理性之举。中国的确为金属资源的出口大国,甚至有的还处于垄断地位,但在国际市场中依然没有定价权,并且宝贵的稀有金属被大量“贱卖”。以稀土为例,目前作为稀土价格风向标的镨钕产品只有8万元一吨,中国稀土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一般在1%至5%之间。无独有偶,虽然贵金属铟80%都出自我国,但其国际价格仅1000美元上下,与3000-5000美元的合理价位相距甚远。之所以如此,就是中国金属资源开采与出口贸易的无序与恶性竞争。因此,恢复资源的本来经济价值,让资源的定价权回归到自己手中,中国必须对资源的开采和出口进行调节与控制。

符合国际规则

对于欧美来说,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和忽视他人利益历来是其擅长的做法。因此,虽然中国对金属资源的出口管理有许多可以摆上桌面的理由,但欧美都会视而不见。他们为自己申控中国所寻找的依据是,中国政府限制金属资源出口违反了国际贸易法则和“入世”的承诺。其实不然。

首先,中国政府的做法并没有违反联合国所框定的国际贸易法则。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第四条(5)款规定:“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个国家都有权采取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手段,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任何一国都不应遭受经济、政治或其它任何形式的胁迫,以致不能自由地和充分地行使这一不容剥夺的权利。” 同年,联合国大国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第二章第二条进一步确认了一国的上述权力,其中第1款明确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

其次,中国政府的做法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定。应当承认,尽管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是以促进自由贸易为宗旨的组织,但这个组织的规则管辖的范围主要是缔约方限制进口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要求各个缔约方对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平等的国民待遇,并不是管辖各个缔约方限制本国资源出口的措施。而根据《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第7款明确规定,如果WTO成员认为,某一种资源或者某一种资源性产品甚至这种资源性产品的加工性的出口如果过度,带来本国资源的枯竭,或者是环境污染过度的严重, WTO成员国有权对这种资源的生产、销售、出口采取相应的出口管制和出口限制。

再次,中国的做法并没有违背加入世贸易组织的郑重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6为“实行出口税的产品”清单,此清单包括钨、锌、锡、铅、铌、钽、钒、锑等金属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金属及其合金、废碎料和粉末,还有铝、铜、镍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因此,如果硬说中国违反自己的承诺,实是毫无根据。

最后,中国做法符合各国惯例。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几乎是WTO所有成员的一致性行动。如美国的石油资源丰富,但美国国内却限制美国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出口,美国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但却明确规定联邦绝大多数木材不准砍伐出口,而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很早就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同样,加拿大不许出口祖母绿宝石,日本连可再生的木材都禁止出口。

背后客观镜像

包括针对中国征收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和限制外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抗议在内,欧美自中国加入WTO后已经三次联手向世贸组织中国,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政府面对对手的进攻姿态既不要惊慌,更不要奇怪,而应当沉着冷静地认清贸易纠纷背后的本来面目。

首先,欧美的控诉之举并不会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形成实质性影响,至多导致两败俱伤。由于资源的出口权或者话语权为我所有,中国在与欧美的谈判过程中首先就居于先势夺人的优先位置,加之中国的做法合情、合理且合法,因此,中国败诉的可能性极小。即便是因为这一纠纷双方陷入激烈的贸易战,受损的也只能是双方。资料表明,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年均双边贸易额超过4550亿美元,而中美的双边贸易额去年也达到了约41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即使要报复中国也会进行最大程度的克制。

其次,欧美的控诉之举实质是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产物。由于遭受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欧美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而伴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其内部保护主义势头日渐盛行。一方面,欧美频频对中国钢铁等产品挥舞反倾销等贸易保护大棒,另一方面,欧美又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要求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敞开市场大门。特别是面对失业飙升,美国奥巴马政府要兑现竞选中的承诺,其必将对美国的贸易伙伴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认清了这一点,中国政府就应当与其进行不卑不亢的抗争,谋求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平衡。

再次,欧美控诉之举是中国国际竞争力提高而遭人嫉妒和排斥的反映。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的出口占世界第二位,在2008年仅次于德国,甚至有分析预测,2009年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进口也超过德国,成为世界进口第二。显然,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生猛形象将展现在国际舞台上。而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中国将受到竞争对手的拦截与围堵。以欧盟为例,在2006年10月份欧盟的首份对华贸易政策文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之后,日前欧盟在向中方提出磋商要求的新闻公报中,以新闻背景的形式再次提到中国是欧盟对外贸易政策最大的单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国在进出口问题对欧盟有所“冒犯”,欧盟就会以此为由向中国“发难”。

最后,欧美控诉之举代表着其在全球争夺重要原材料的战略意图。在国际范围内,大宗原材料一方面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日渐加剧,这种情况迫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快了在全球获取和收藏战略资源的步伐。如去年11月份,欧盟委员会了一份新的战略文件,建议欧盟针对一些主要工业国和资源富产国展开战略性的“原材料外交”,在所有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及监管对话中加入有关原材料供应和可持续管理的内容,同时,新战略还提出,欧盟应锁定第三国扭曲原材料贸易的行为,并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包括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迫使对方纠正。显然,欧盟此次欲将中国推上WTO的被告席位置,就是贯彻其资源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之尴尬

在全球稀有资源藏量的排行榜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稀土,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一,钨,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一,铟,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一,锗,中国国储量居世界第一,钼,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二……,庞大的储量铸就了中国稀有金属在国际贸易棋盘上的生猛形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镁和镁合金出口国、最大的氟石出口国、最大的黄磷出口国、最大电解锰出口国、最大工业硅出口国……。然而,资源大国并不等于资源强国。扫描中国稀有金属的市价生态,我们感到更多的是苦涩与无奈。

稀缺是稀有金属资源的最典型特征,与此相对应地应当是其价格的昂贵,但是,人参卖成了萝卜价、金属只卖出纸价钱却成为了人们对目前中国稀有金属资源价值的形象描述。以稀土为例,中国的储量占全球的90%,出口量为全球的80%以上,这种绝对的市场优势理应造就高价位生态,但从1990年至今,中国稀土出口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超导等材料对稀土资源呈几何级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不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被无情打压。不仅如此,拥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国家理应获得主导资源价格的话语权,而令人遗憾地是,尽管中国很多稀有金属占世界的储量基本都在70%以上,但我们在国际稀有金属的定价权方面依然直不起腰杆。

稀有金属篇4

parison on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chalcocite and pyrite with or without bacteriaRUAN Renman,ZHOU E,LIU Xingyu,WU Biao,ZHOU Guiying,WEN Jiankang

3.Effect of rare-earth element Sm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6Al-1.2Y-0.9Nd alloyLI Quan'an,LI Xiaofeng,ZHANG Qing,CHEN Jun

4.Optical and acoustic phonon modes confined in gallium phosphide nanoparticlesZHANG Zhaochun,ZHANG Neng 5.Investigation on the 773 K isothermal section of La-Fe-Sn ternary systems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CHEN Xiang,ZHUANG Yinghong,CHEN Yungui

6.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pinel compound LiNi0.5Mn1.2Ti0.3O4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LIU Guoqiang,GUO Qingshan,LI Xiaoxia,WU Qiuyang

7.Microwave synthesis of La1-xSrxCo1-yFeyO3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ZHAI Xiujing,SHI Weixi,FU Yan,ZHANG Nan

8.Bonded Terfenol-D composites with low eddy current loss and high magnetostrictionTIAN Jianjun,ZUO Zhijun,PAN De'an,ZHANG Shengen

9.Effect of rapid quench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0.6Ce0.4Ni3.6Co0.65Mn0.4Al0.2Ti0.05(FeB)0.1 hydrogen storage alloyZHANG Peilong,SONG Xiping,WANG Xiuli,PEI Pei,LUO Guiping,TU Jiangping,CHEN Guoliang

10.Effect of fabrication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in-plane anisotropy and magnetostriction of Fe-Ga thin filmsWANG Bowen,HUANG Wenmei,CAO Shuying,DU Yong,HE Yuehui,HUANG Baiyun

11.Effect of Ti content on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Zr1-xTixMn2Ce0.015 alloysJI Yali,LIU Xiaopeng,MI Jing,GUO Xiumei,Li Zhinian,JIANG Lijun,WANG Shumao

12.Effect of reduction-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VSb3W-Al2O3 catalyst for propane ammoxidationWANG Guojun,ZHANG Shunhai,MIAO Xiaochun,GUO Yun,LU Guanzhong

13.Effect of nitriding-sulfurizing composite treatment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itanium alloysWANG Lijie,XING Yazhe,WANG Hongbo,HAO Jianmin

14.Dynamic fracture toughness of TA15ELI alloy studied by instrumented impact testLIU Rui,HUI Songxiao,YE Wenjun,XIONG Baiqing,YU Yang,FU Yanyan

15.Thermomechanicai coupli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isothermal ECAP processing of Ti-6Al-4V alloyLI Miaoquan,ZHANG Chen,LUO Jiao,FU Mingwang

16.Enhancement of Ti-Cr-V BCC alloys on the dehydrogenation kinetics of Li-Mg-N-H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WANG Jingchuan,LI Zhinian,LI Hualing,MI Jing,L(U) Fang,WANG Shumao,LIU Xiaopeng,JIANG Lijun

17.Effect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amond/Ag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GAO Wenjia,JIA Chengchang,JIA Xian,LIANG Xuebing,CHU Ke,ZHANG Luman,HUANG Hai,LIU Meng

18.Grain refinement and mechanism of CAl0.5W0.5 compound in Mg-Al alloysLIE Baozhong,FAN Yanping,PENG Qiuming,MI Guofa,WANG Limin

19.Numerical simulation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in semisolid slurry preparation by A-EMSZHANG Zhifeng,CHEN Xingrun,XU Jun,SHI Likai

20.Preparation of semi-solid AlSi7Mg alloy slurry with big capabilityLI Sha,MAO Weimin

1.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vanadium from alkaline media by strong alkaline anion-exchange resin 717HUANG Jinwen,SU Peng,WU Wenwei,LIAO Sen,QIN Huiquan,WU Xuehang,HE Xiaohu,TAO Liujia,FAN Yanjin

2.Effects of rare-earth elements on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46Zr47-xAl7Mx (M = Ce, Pr, Tb, and Gd) bulk metallic glassesXIE Zhiwei,ZHANG Yongzhang,YANG Yuanzheng,CHEN Xianzhao,TAO Pingjun

3.Effects of Sc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c alloysSUN Yingying,SONG Min,HE Yuehui

4.Mechanical behaviors of alumina ceramics doped with rare-earth oxidesYAO Yijun,LI Chuncheng,WANG Ling,JIANG Xiaolong,QIU Tai

5.Microstructure modification by La2O3 and its effect on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as-cast ZL107 alloyWAN Diqing

6.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reinforced by in situ synthesized TiB + TiC fabricated on Ti6Al4V by laser claddingLI Jun,YU Zhishui,WANG Huiping,LI Manping

7.Discrepancy of the magnetic behaviors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on the Co/FeMn and FeMn/Co interfaces with ultrathin Pt spacerLIU Yang,FU Yanqiang,JIN Chuan,FENG Chun

8.Enhanc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nisotropic NdDyFeCoNbCuB powder by applying magnetic field at high temperature during hydrogen desorptionLUO Jianjun,P.De Rango,D.Fruchart,MEI Jinna,HU Rui,LI Jinshan,ZHOU Lian

9.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orphous MgTixNi (x=0,0.1,and 0.2)hydrogen storage alloysLIU Suqin,ZHAO Wenjuan,HUANG Kelong,HUANG Hongxia

10.Synthesis and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K-doped LaCoO3 perovskite materialsManjunath B.Bellakki,C.Madhu,Tobias Greindl,Sandeep Kohli,Patrick McCurdy,V.Manivannan

11.Prepar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2O3 microtubules prepared by sol-gel template methodCHANG Chuanbo,ZHANG Cunrui,WANG Wenyan,LI Qiaoling

12.Preparation of anatase TiO2 with assistance of surfactant OP-10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YI Jin,TAN Chunlin,LI Weishan,LEI Jianfei,HAO Liansheng

13.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2MnSiO4/C nanoparticles via polyol processLIU Wengang,XU Yunhua,YANG Rong

14.Sol-ge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1.3Al0.3Ti1.7(PO4)3 sintered with flux of LiBO2WU Xianming,LI Runxiu,CHEN Shang,HE Zeqiang,MA Mingyou

15.Preparation of CuInSe2 films by ultrasonic electrodeposition-selen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surface morphologyWANG Yanlai,NIE Hongbo,GUO Shiju

16.Fabric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highly transparent Nd:YAG ceramicYANG Hao,QIN Xianpeng,WANG Shiwei,ZHANG Qitu

17.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ltra-fine TiCN matrix cermets by vacuum microwave sinteringZHANG Hou'an,YAN Dike,TANG Siwen

18.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of Ti-5.6Al-4.8Sn-2.0Zr alloyLI Miaoquan,LUO Jiao,PAN Hongsi

19.Creep mechanism of as-cast Mg-6Al-6Nd alloyWU Yufeng,DU Wenbo,ZHANG Yinan,WANG Zhaohui

20.Rheo-diecasting of AZ91D magnesium alloyXU Jun,LIU Guojun,ZHANG Shaoming,SHI Likai,FAN Zhongyun

1.Effects of E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prepared via the EMS processMA Yutao,ZHANG Xingguo,LIU Hongbin,MENG Linggang

2.Influence of Mo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based cermetsWANG Xingqing,HE Xiaoxiang,GUO Hailiang

3.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aNi5 compound from first principlesWU Yeqiong,YAN Mufu

4.Synthesis and sintering of indium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by citrate-nitrate combustion methodWANG Haiwen,XU Xiujuan,LI Xiuhua,ZHANG Jianrong,LI Chunzhong

5.Study on dynamic fracture behavior of TA15ELI ahoy under mode-Ⅱ loading by caustics methodLIU Rui,HUI Songxiao,YE Wenjun,MI Xujun,XIONG Baiqing,YOU Zhenping

6.Effects of silver powder particle siz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g-Yb2O3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CHEN Xiaohua,JIA Chengchang,LIU Xiangbing

7.Synthesis and thermal expansion of 4J36/ZrW2Os compositesWANG Xin,ZHANG Jianfu,ZHANG Yanghuan,ZHANG Jinglin,LU Fengshuang,WANG Xinlin

8.Fabrication of Ti3AIC2 ceramic material by mechanical alloyingGUO Shibo,KANG Qiping,LIU Jun,QU Xuanhui

9.Surface hardening of Fe-based alloy powders by Nd: YAG laser cladding followed by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with WC-Co cemented carbideWANG Jiansheng,MENG Huimin,YU Hongying,FAN Zishuan,SUN Dongbai

10.Fabric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Fe2O4 nanorodsWU Yue,SHI Changhong,YANG Wei

11.Fabrication of ZnO-based thick film varistors with high potential gradientKE Lei,JIANG Dongmei,MA Xueming

12.Microstructure and hot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win-roll-casting AZ41M magnesium alloyWANG Shouren,WANG Min,MA Ru,WANG Yong,WANG Yanjun

13.Effects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acidic electroless nickel depositionJIN Ying,YU Hongying,YANG Dejun,SUN Dongbai

14.Preparation of microsized silver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by a wet-chemical methodCAI Xionghui,ZHAI Aixia

15.Effect of surface recrystallization on the creep rupture property of a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ZHANG Bing,LIU Changkui,LU Xin,TAO Chunhu,JIANG Tao

pressive and energy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losed-cell magnesium foamsJI Haibin,YAO Guangchun,LUO Hongjie,ZU Guoyin,LIU Letian

17.Superplastic elon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fine grained magnesium alloy ZK60LEE Shyong,CHIANG Chihte,LEU Jyhshyan,CHEN Yunghung

18.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Al-Zn-Mg-Cu-Zr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YAN Liangming,SHEN Jian,LI Zhoubing,LI Junpeng,YAN Xiaodong

19.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orged Al-7.1Zn-1.1Mg-1.6Cu-0.14Zr alloy after two-step ageing treatment at 120 and 170℃WANG Shaohua,ZHANG Xingguo,YANG Shoujie,FANG Canfeng,HAO Hai,DAI Shenglong

20.Erratum to: Effect of atmosphere on the synthesis of potassium titanateLI Jie,WANG Yong,WANG Lina,SUN Tichang,QI Tao,ZHANG Yi

1.Perovskite-type oxygen-permeable membrane BaCo0.7Fe0.2Nb0.1O3-δ for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coke oven gas to hydrogenZHANG Yuwen,LIU Jiao,LIU Yong,DING Weizhong,LU Xionggang

2.Amperometric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gold nanorods and chitosan comodified Au electrodeLI Yingying,WANG Xiaoxia,DONG Xiang,HE Zhipeng,ZHANG Haiqian

3.Microstructur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ZnO-B2O3 added (Ca0.254Li0.19Sm0.14)TiO3 ceramicsLU Yin,LI Haitao,LI Qian,ZHANG Boping

4.Arc erosion of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 break operationJ. Swingler,A. Sumption

5.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t-WO3/C catalysts for direct ethanol fuel cellsWU Feng,LIU Yanhong,WU Chuan HtTp://

6.Electrical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 of a Ce-doped W-Cu contact materialHU Kewen,CHEN Mianzhi,YE Heng

7.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2Fe14B/α-Fe nanocomposite magnets with yttrium additionCHEN Zhi'an,SUI Yanli,GUO Zhimeng

8.Rare earth effec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FeNiCr coatingsLIANG Bunü,ZHANG Zhenyu,WANG Zhiping,CHEN Baiming

9.Damage mechanisms during lapping and mechanical polishing CdZnTe WafersLI Yan,KANG Renke,GAO Hang,WU Dongjiang

10.Effect of atmosphere on the synthesis of potassium titanateLI Jie,WANG Yong,WANG Lina,SUN Tichang,QI Tao,ZHANG Yi

11.Hydrothermal growth of well-aligned TiO2 nanorod arrays: Dependence of morphology upon hydrothermal reaction conditionsLI Yuxiang,ZHANG Mei,GUO Min,WANG Xidong

12.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Ti-45Al-8Nb-(W,B,Y) alloyDING Xianfei,LIN Junpin,HE Jianping,YE Feng,CHEN Guoliang

13.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β α (α2)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in a Ti-Al-H alloy systemDING Hua,HAO Shiming

14.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Al4V powder compacts prepared by magnetic pulse compactionLI Min,YU Haiping,LI Chunfeng

15.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rate on transitory internal friction during revers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for Ti50Ni27Cu23 alloyLI Yonghua,QI Guangxia,WANG Zhongtang,LI Yuhai,DENG Ziyu

16.Recrystallization of SRR99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Kinetic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ZHANG Bing,LIU Changkui,HE Yuhuai,TAO Chunhu,LU Xin

17.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5Y-5Gd-xNd-0.5Zr magnesium alloys at different statesLI Yongjun,ZHANG Kui,ZHANG Ya,LI Xinggang,MA Minglong

18.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n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Pb-Ag alloysJIA Guobin,LIU Yuanyuan,YANG Bin,LIU Dachun

19.Microwave assisted atmospheric acid leaching of nickel from laterite oreCHE Xiaokui,SU Xiuzhu,CHI Ru'an,YU Junxia

20.Effect of acidic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n Cr(VI) removal by activated carbon from aqueous solutionZHOU Hualei,CHEN Yunfa

1.Recovery of V_2O_5 from Bayer liquor by ion exchangeZHAO Zhuo,LI Xiaobin,ZHAO Qingjie

2.Decomposition reaction kinetics of Baotou RE concentrate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at low temperatureWANG Xiuyan,LIU Jiemin,LI Mei,FAN Huili,YANG Qishan

3.Enhancement of room-temperature magnetoresistance in La_(0.6)Dy_(0.1)Sr_(0.3)MnO_3/Ag_xSONG Qixiang,NIU Xiaofei,WANG Guiying,TANG Yonggang,CAI Zhirang,PENG Zhensheng

4.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a effects on precipitates of a new 22Cr-14W-2Mo superalloySONG Xiu,WANG Lei,LIU Yang,MA Huiping

5.GaN/PMMA nanocomposite: 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LIU Weibin,ZHOU Hualei,FANG Chunying,WANG Mingwen,ZHANG Yingtang,CHEN Ziyu,CHE Ping

6.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the 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ITO films by sol-gel methodLIU Jiaxiang,WU Da,ZHANG Nan,WANG Yue

7.Preparation of new sunscreen materials Ce_(1-x)Zn_xO_(2-x) via solid-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tudy on their propertiesWU Wenwei,LI Shushu,LIAO Sen,XIANG Feng,WU Xuehang

8.Effects of Ti_(0.5)Al_(0.5)N coatings on the protecting against oxidation for titanium alloysRU Qiang,HU Shejun

9.Production of TiO_2 from CaTiO_3 by alkaline roasting methodWANG Yuanbo,QI Tao,CHU Jinglong,ZHAO Wei

10.Influence of rare-earth ions on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dFe_2O_4 ferritesAshok Gadkari,Tukaram Shinde,Pramod Vasambekar

11.Wear characteristics of spheroidal graphite roll WC-8Co coating produced by electro-spark depositionWANG Jiansheng,MENG Huimin,YU Hongying,FAN Zishuan,SUN Dongbai

12.Fabr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in HEPES bufferCHEN Rong,WU Jiliang,LI Hui,CHENG Gang,LU Zhong,CHE Chi-Ming

13.Synthesis and study of λ-MnO_2 supported Pt nanocatalyst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XIE Jia,LI Xiang,YU Zhihui,ZHANG Lijuan,LI Fan,XIA Dingguo

14.Influence of silane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gnesium alloy AZ31 with thermally sprayed aluminum coatingsZENG Rongchang,CHEN Jun,KUANG Jun,ZHANG Jin,WANG Ying

15.Electrochemical codeposition of typical α + β phases Mg-Li alloys from the molten LiCl-KCl-MgCl_2 systemYE Ke,CHEN Ye,ZHANG Milin

16.Characterization of γ' precipitates in a nickel base superalloy quenching from aging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ratesLI Hongyu,SONG Xiping,WANG Yanli,CHEN Guoliang

17.Effect of the duty cycle of pulsed current on nanocomposite layers formed by pulsed electrodepositionM. Aliofkhazraei,Sh. Ahangarani,Sabour Rouhaghdam

18.In situ synthesis and phase analysis of low density O'-sialon-based multiphase ceramicsXU Xiongwen,LIANG Hui,LI Xiaolei,JI Huiming,LU Huixiang,WAN Yizao

19.Effects of Na/K ratio on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a_xK_(1-x)NbO_3 lead-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ZHANG Qian,ZHANG Boping,Li Haitao,SHANG Pengpeng

稀有金属篇5

物以稀为贵。稀有金属以其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一物难求而被世人视为稀贵产品。我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比较齐全,钨、锡、锑、稀土、钼、铟、钛等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是国际市场重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但因一些政策制定缺少前瞻,过度开采,大量出口,导致保有储量不断下降,在世界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加强稀有金属资源控制,遏制开采的无序与混乱,加强出口管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已迫在眉睫。

稀有金属出口配额逐年下降

据商务部的部分稀有金属2011年出口配额数据显示,钨及钨制品的出口配额为1.57万吨;锡及锡制品的出口配额将被限制在1.89万吨;锑、钼和铟的出口配额分别为6.03万吨、2.55万吨和233吨;镁砂出口配额185万吨。通过与2010年的出口配额对比发现,多数工业品的出口配额总量保持了2010年的总量水平,钨、锑、白银、滑石2011年的出口配额量有所提升,锡、轻重烧镁的2011年出口配额刚有所下降。

2011年之所以出现稀有金属品种配额的上调,主要是由于2009年处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配额申请总量受到一定影响,如今的配额量只是恢复性反弹。为了考虑到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在正在起草的稀有金属专项规划中已明确,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

业内学者也表示,稀有金属出口配额总量年均降幅2%至3%,将导致中国稀有金属出口量大幅减少,出口价格大幅提高,稀有金属生产企业的利润逐步提高,存货价值大幅提升。然而,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总量的缩减幅度很可能大干其他稀有金属。

十种小金属即将纳入国家收储

近年来,随着有色金属消耗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我国稀有金属出口量呈上升趋势。我国稀有金属产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储量锐减的现象却日益突出。

据国外公布稀有金属储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钨的储量为9100万吨,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5%;我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为43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多年来,全球80%以上的钨、90%的稀土需求都是由中国提供。由于过度开采,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正在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43%左右。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钨、锡、锑,其基础储量与当年实际开采量之比,即静态保证程度分别为14年、12年与6年,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稀有金属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份额的情况下,却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钨精矿的价格据专家测算,目前最少也该在每吨20万元以上,可现在由2006年的最高位每吨14万元跌到6万元左右,与它本应有的真实价值相差很远。另一方面,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出口多为未锻轧金属和其他初级产品,进口多为稀有金属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把原料低价卖出去,然后把高价产品买回来,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珍贵的稀有金属资源。近日,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对稀土、钨、锑、钼、锡、铟、锗、镓、钽和锆这十种金属进行战略收储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验收状态。

国家对稀有金属进行国家储备,统一收购、统一出口、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市场供需平衡,达到维持价格稳定运行的目的。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控制出口,合理利用。严格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加大对开采的全面整治,严格审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手续,对证照不全、设备落后、破坏生态环境,采掘中存在污染与浪费等现象的,应进行重新整合或坚决取缔,以此提高稀有金属资源的利用效率。

稀土储备制度有望明年建立

稀有金属是高科技产品和军事武器的关键原材料,在国防、航天、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国内弃之如敝屣的同时,国外则早已展开对于这种稀有资源的争夺,日本、美国等稀土使用大国早已展开或明或暗的较量。

早在1983年,日本便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储备对象包括镍、铬、稀土等10种稀有金属。此外,1985年,日本着手建设占地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国家储备仓库,同时将储备物资分批转移到国家储备仓库。坊间有传闻称目前存量够日本用上至少20年。

据有关数据统计,日本99%的石油、73.3%的煤炭、99%的铁矿石以及100%的镍、锰、钛等稀有金属均依靠进口,其中,83%的稀土来自中国,由此掌控了国际定价权。

在2009年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多名院士呼吁我国尽快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强化资源保护,以夺回国际定价权。徐光宪表示,多年来,供求失衡、互相压价,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有关专家表示,一旦中国稀土枯竭,本国产业将陷入停滞状态,但国外许多国家仍握有可观的储量,即可反制于中国,这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和资源安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强对稀有金属资源的战略储备,防止稀有金属的流失。日前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适度研究提出《稀有金属管理办法》(草案),完善稀有金属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稀有金属储备制度或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台”。国土资源部也公开表示,中国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并有望全面展开。

稀有金属篇6

【关键字】稀土,金属陶瓷,微观组织,改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金属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型的材料。既具备了陶瓷的优点,也保持了金属材料的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金属陶瓷涂层存在着强度硬度不高,耐磨性低、以及涂层剥落等问题,而稀土对金属陶瓷涂层微观组织有改性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缘故稀土的改性技术在金属陶瓷涂层制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稀土对金属陶瓷涂层微观组织改性作用也在不断的研究中。本文对稀土对金属陶瓷涂层微观组织改性作用研究现状作一定的讲述。

细化晶粒

在金属陶瓷涂层的结晶阶段中,稀土元素与氧、硅、氮、硫等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熔点非常高的,稳定的化合物,增加了形核质点数;稀土元素降低晶粒长大的驱动力,从而限制晶粒长大;并且稀土元素帮助涂层涂层枝晶快速形成,加剧分枝,减小枝晶的间隙,使得涂层组织致密且均匀。

在涂层结晶过程的形核过程中,稀土元素与硫、氧、硅、氮等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高熔点稳定的化合物,提高了形核率,从而使晶粒变细。实验中发现这一现象,在等离子喷涂镍基金属陶瓷涂层中分别添加La2O3以及La2O3和CeO2的混合物之后,稀土元素与其它元素反应生成高熔点、稳定的化合物,其中部分的化合物作为金属陶瓷在结晶过程中的晶核,使晶核在数目增加,晶粒变细。研究还发现,添加La2O3能使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显微组织细化,稀土容易与氧、硫和硅等元素反应生成稳定的高熔点化合物,在熔覆过程中,部分化合物能作为形核核心,提高形核率,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马运哲等将二氧化铈加入到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中,发现铈元素与其它元素反应生成稳定的高熔点、稳定化合物,能够提高形核率。铈还起到了使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和临界形核半径减小的作用,使得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形核质点数目大大增多。沈以赴等研究发现,使用用激光熔覆的制作工艺制备稀土硅铁涂层,稀土氧化物、稀土硫化物、稀土硫氧化物这些由稀土与杂质作用合成的夹杂物能够使晶核数量增多;同时,由于稀土元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富集促使已形成的枝晶熔断的缘故,还会导致晶核数量增加而使晶粒细化。

在晶粒长大这一过程中,稀土元素偏聚于晶界或相界处,产生界面元素富集现象起到了降低晶界表面能量,限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在等离子喷涂镍基金属陶瓷涂层中分别添加La2O3以及La2O3和CeO2的混合物,发现结晶过程中为了保持晶粒具有最小的表面自由能,稀土粒子经常无规律的分布在晶界。当晶粒长大,处于晶界的稀土原子及其化合物对晶界产生拉拽作用,限制晶粒的长大。许伯藩等在激光熔覆TiC/Ni复合涂层中添加CeO2,发现在涂层结晶过程中,固溶的铈元素偏聚于晶界或相界处,减小晶粒长大的动力、限制晶粒长大,有效地细化和球化晶粒。

稀土元素还能够起到加速金属陶瓷涂层枝晶的形成,减小枝间分距,加速分枝的作用。将La2O3添加到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中,会发现不加时涂层的二次枝晶间隙是4.30μm,但是加入稀土后二次枝晶间隙减小到3.33μm,这就是稀土元素减小枝间分距的表现。潘应君等在激光熔覆镍基TiC金属陶瓷复合层中加入稀土La2O3 做实验,发现不加稀土时,复合层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粗大的树枝晶和枝间共晶组织,大小不规则的块状硬质相不均匀地分布在枝晶基体之间;加入少量稀土后,细化了熔覆层的枝晶组织,硬质相呈细小颗粒状分布在枝晶基体中,组织更致密均匀。

赵高敏等人的研究发现,加入La2O减弱了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组织生长的方向性,增大了枝晶分散度,减小了枝晶间隙,阻碍了树枝晶生长,减少了二次枝晶间距,细化了晶粒,组织趋向均匀。许伯藩等在激光熔覆TiC/Ni复合涂层中添加CeO2,发现CeO2在分解后,部分Ce元素富集于液固界面的液相侧,使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倾向增大,加速了树枝状晶的形成,加剧了分枝,减小了枝晶间隙。

三.净化组织

在细化晶粒问题上提到过,在在金属陶瓷涂层的结晶阶段中,稀土元素与氧、硅、氮、硫等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熔点非常高的,稳定的化合物。同时,会上浮变成熔渣排出,这一过程会对金属陶瓷涂层组织产生净化的效果。

K L Wang研究发现涂层组织夹杂物含量明显降低的一种情况,就是添加稀土La2O到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中,能够使得涂层组织更加致密,夹杂物的含量从原先的百分之1.52下降到百分之0.35。这就是稀土元素与氧、硅、氮、硫等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熔点非常高的,稳定的化合物,上浮变成熔渣排出使得夹杂物降低的原因。

马运哲等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净化组织的方式,他们在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中加入二氧化铈,发现铈元素极易与合金中的氧、硫、磷等杂质元素形成高熔点的稳定化合物,在凝固过程中,它们率先凝固而漂浮在液态金属表面形成残渣,从而使熔覆层夹杂物的数量降低,起到了净化组织的作用。脱溶进入内应力区或晶体缺陷中去。稀土具有很强的脱硫能力,容易生成RES,RE2S3等稀土硫化物,从而减少硫对涂层性能的不良影响。

降低基体材料对涂层的稀释作用

稀土元素能够通过增加涂层材料的熔化潜热,缩短凝固时间,并减弱元素的扩散和运动,从而降低基体对金属陶瓷涂层的稀释作用。

金属陶瓷涂层的性能受基体材料对涂层的稀释作用的较大影响,当金属陶瓷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合金元素的扩散时间较长的时候,所形成的扩散过渡区的厚度比较大,从对合金层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当扩散过渡区过薄时,就不能保证界面间的结合强度。

赵高敏等人发现在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中加入La2O3后,稀释率大大降低了。因为稀土聚集在晶界处,使得合金元素过渡区的宽度变小了。所以,将La2O3加入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能使金属陶瓷涂层的强度和硬度有显著的提高。

五.改善涂层组织力学性能

同时稀土能通过强化金属陶瓷涂层组织晶界,减小微观粒子平均承受的摩擦力从而达到改善涂层组织力学性能的目的。Z Y Zhang在等在等离子喷涂镍基金属陶瓷涂层中添加La2O3,赵高敏在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中加入La2O3都发现能够将涂层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并且能减小它的波动范围。

结束语

稀土可以改善金属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解决当下金属陶瓷涂层存在的强度硬度不高,耐磨性低、以及涂层剥落的一些问题。本文列举的改性作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金属陶瓷涂层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随着金属陶瓷使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稀土对其涂层微观组织改性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加深稀土对金属陶瓷涂层微观组织改性作用的研究,并且将成型的研究用于实践,应用到制备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马运哲,董世运,徐滨士,韩文政.CeO2对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中国表面工程. 2006(01)

[2] 杨智华.等离子弧堆焊条件下ZrB2陶瓷涂层的原位合成技术的探索[D]. 天津大学 2009

[3] 肖川.等离子弧原位合成TiB2涂层的组织和高温性能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4] 匡建新,汪新衡,刘安民,李天生.稀土对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影响[J]. 与密封. 2007(06)

[5] 宣天鹏,闵丹,霍影.稀土金属Y对真空熔结Ni基涂层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J]. 摩擦学学报. 2005(02)

稀有金属篇7

【关键词】稀土 硬质合金 物理力学性能

综述

稀土元素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和 电子 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其作用倍受关注,普遍认为其为“未来的元素”。在金属材料方面,稀土一直是人们寄以希望的提高其性能的改性强化材料。国内外对稀土的研究很早就进行了,国内已成功地应用在钢铁制造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

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族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以及它们相似的钇和钪共十七个元素。稀土元素化学性能很活泼,与氧、硫的亲和力很强,其化合物也十分稳定。椐资料报道,在硬质合金中添加微量的稀土氧化物,即使没有使硬质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下降,但却导致硬质合金的切削性能的下降,如其分布在机体内不均匀,有偏聚,也可成为氧化物夹杂,故稀土氧化物在硬质合金基本上没有的到应用。可见,添加方式和混合效果直接关系到硬质合金物理力学性能的好坏,通常添加微量元素有以单质、氧化物和固溶体(中间合金)形式加入,中间合金形式加入方法广泛应用在黑色和有色金属合金冶炼方面,而硬质合金通常是以稀土金属和氧化物形式加入。氧化物形式加入不可取,而稀土金属在粉末状态加入,制取和添加工艺难度较大,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目前常用的是稀土钴的混合粉作为添加剂,应用效果良好。

1 实验过程及应用效果

(1)混合粉配比:yt5re(细颗粒wc、tic-wc饱和固溶体和co以及稀土钴添加剂,ce加入量为钴含量的0.5%),配制成wc-5tic-10co-re硬质合金的实验料粉。

(2)球磨:经湿磨(乙醇介质,球料比3:1),真空干燥。

(3)其它;加入成型剂压制成形。a标5mm×5mm×30mm抗弯试样和粗加工刀片。然后经(1470-1530)℃40min真空烧结。

(4)测试结果:

ts℃ 1420℃1450℃1470℃

hra89.589.9 89.7

бbb(mpa)168019101850

ρ13.013.0 13.1

(5)使用对比结果(98w-fe-ni-co棒材切削):

与常规yt5比较:耐磨性提高3倍,崩刃下降2倍,寿命3.2倍。(测试期间生产统计数)

2 结果分析

上述结果表明,在硬质合金中加入稀土ce能够有效地提高合金的强度、耐磨、抗冲击等性能,从而提高合金的使用寿命。

组织结构决定合金性能,从ce的加入对组织产生影响方面进行解析。

(1)ce在合金中的分布状态和作用

经金相观察,ce与钴相固溶,造成了co相的晶格畸变,从而强化了粘结相。另外,与原材料带入的有害杂质硫、氧结合成化合物,从而净化了相界面。因为硫、氧的存在阻碍了粘结相和硬质相、硬质相与硬质相的接触连接,降低了结合强度。减少硫、氧的危害,必然提高了粘结相与硬质相wc的润湿效果。另外有资料报道,稀土相还可以溶解部分其他有害杂质,同样也减低了这些有害杂质对合金的危害。这说明稀土金属在合金中能够起到净化粘结相和晶粒表面,增加粘结相与晶粒之间的润湿效果和降低有害杂质影响的作用。据报道,稀土的加入还有助于w等元素溶于黏结相,起到了“弥散强化”作用,因此,使稀土合金的抗弯强度大大的提高。

(2)稀土金属ce在在真空烧结方面的作用

从实验结果表明,在各个温度的烧结过程中,合金的晶粒度细小均匀,没有明显长大的现象,说明稀土金属能够有效的抑制合金晶粒长大,稳定烧结工艺,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合金产品。

(3)稀土金属的优化合金组织结构的作用

从金属金相图谱中看出,在400℃上下有同素异晶体转变,即高温稳定的α-co(fcc结构)固溶体转变成低温相β-co(hcp结构),α是立方体系有十二个滑移系,显朔性。β是六方晶格有三个滑移系显脆性。稀土的添加使co相的α-co为主相,稳定fcc晶体结构,有利于提高co的朔性。这一点已在应用中刀具的崩刃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金相的观察中也可以看到,是抗冲击性能明显提高。

3 结论

(1)稀土元素能够提高硬质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且效果明显。

(2)稀土元素在硬质合金中可优化合金组织结构和净化相界面。

(3)稀土元素能够细化合金晶粒,稳定烧结工艺,降低烧结温度的敏感性。

以上是从宏观的性能表现和微观的晶体结构粗浅地分析了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的作用和影响,稀土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作用可能并非这么简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 文献

[1]尤力平.稀土学报,1990(8)4.

[2]贺从讯.稀土学报,1994(12)3.

稀有金属篇8

今年以来,大宗金属产品进入了“多事之秋”。先是利比亚的政治危机,市场担心不断高企的油价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而高油价又往往与通胀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滞胀”的担忧使得市场担心大宗金属的需求,同时也引起了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最终使得大宗金属的价格普遍下滑。接着又发生了日本9级地震,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进一步蒙上阴影。因此,3月中旬,有色金属板块明显跑输大盘。

但是,大小金属分化的特点却更加明显。今年以来,小金属价格出现集体“井喷”,而小金属个股的表现也强于大盘。即使是日本地震短期内对小金属板块构成利空,但是小金属板块的个股仍旧持续热度,走势平稳。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如期起锚。美联储表示,鉴于美国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的步伐依旧缓慢,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量化宽松意味着: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注入货币刺激经济,将从此成为一种常态手段。

东吴证券指出,对流动性泛滥的担忧激发了通胀预期,泛滥的流动性迅速波及了金融市场一切有价值的投资标的。顺理成章地,金融属性强烈的资源类商品的价格率先出现了波澜壮阔的上涨。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CPI维持高位,对货币政策造成较大压力。现在货币政策正在回归常态,2010年央行已经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动用差别准备金率并两次加息。但是,根据历史经验可以判断,在加息初期,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预期和内外利差的存在将吸引热钱快速涌入,流动性仍将保持宽裕。

山西证券福州杨桥东路营业部总经理助理陆东认为,全球低利率和流动性宽裕的环境带来的投资需求仍是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不过有色金属各板块的走势可能存在差异:基本金属中短期受制于全球流动性、地缘政治及欧美经济体的需求等宏观因素影响;小金属则中长期看好,小金属更多的是受到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各主要产地国对于小金属品种的政策保护的影响。小金属的战略价值重估

金属分为基本金属、贵金属及小金属。基本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锡、镍;贵金属包括金、银、铂等;小金属则包括锑、锗、铟、钨、镁、钻、钒、钛、铬、锰、钽、钼、稀土等二十余种。

在资源升值的盛宴中,金融属性强烈的铜、黄金等大宗金属产品获益匪浅。但是,具备战略意义、对未来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小金属资源也面临着价值重估。尤其是部分小金属价格不高,仍然具备广阔的价值重估空间,而较弱的金融属性也使得这些资源价格的上涨更为稳健。

长城证券表示,历史上的石油、铁矿石,乃至今日的稀土均已证明:牵动经济发展命脉、国家安全的资源代表国家利益,具备战略价值。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希望,新兴战略产业的崛起将使得相关的一切稀缺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目标。政府对稀缺资源的保护力度将日益强化,供应面将持续收紧。

我国对稀有金属的政策亦不断出炉,除了对已进行保护的品种加大力度之外,整合对象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上海证券报》报道,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对稀土、钨、钼、锡、铟、锗、钽、锆等十种稀有金属进行战略收储的研究工作。其中,除了稀土、钨和铟之外,其余小金属品种都是首次进入国家层面的收储计划。

而且小金属在应用领域难以替代,也不易循环使用,这进一步加剧了其供应安全的问题,刚性需求将存在。尤其是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新能源、电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小金属也面临着难逢的契机。

从供需两方面看,都指向一点:具备战略意义的小金属景气周期已经打开。而2010年的稀土价格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整合下持续上行,就是小金属魅力的明证。

投资小金属

2010年,小金属的持续牛市行情已经让锑、稀土等多个品种现货价格创出新高。进入2011年,在稀缺资源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小金属价格出现集体井喷。其中锗、锑、铟等成为今年来涨幅最大的小金属品种,不到三个月,涨幅普遍高达20%,且有价无市,行情火爆。在证券市场上,小金属股票的表现也都强于同期的大盘表现。

陆东认为,目前来看,投资小金属股有两大思路。一是从产业政策的角度。首先,中国作为小金属和稀土的重要资源拥有国和出口国,自去年以来,多部委密集出台了多项对于小金属多个品种的保护政策,正在对行业做出规范。其次,政府对优势小金属供应的缩紧和小金属收储政策,都从中长期看都对小金属品种价格及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利好。

二是从下游的应用角度。在“十二五”规划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大型风机、变频空调、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规划发展,使得稀土、钨、铟、锗等小金属下游呈爆发性增长,价格的上行空间打开。

上一篇:职业技能范文 下一篇:教学技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