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7 12:17:37

c语言教学论文

c语言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移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借助移动互连技术,使用移动计算设备(智能手机、PDA、移动电话等)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移动的内涵包括: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和有线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也是移动的;内容上是互动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双方实时交流,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依靠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双向“移动”,教与学相互促进,才能更充分的体现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实现方式上是数字的,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远程学习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 。

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通常作为高校教学的一种辅助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管理和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交互”通道,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高校移动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分为三大类: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以及存储移动学习模式[3]。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具有使用费用低,设备普遍支持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通信数据少并且可用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指导、激励和支持等作用。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和存储移动学习,需要建设WAP站点,提供能够支持移动设备访问和下载的学习资源,着重选取能够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和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存储移动学习和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将是目前在高校中最切实可行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4] [5]。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毕业论文范文,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因其较复杂的语法、编程等知识,依然是众多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

C语言程序课程知识点琐碎,概念繁多,理论不易掌握;概念抽象且复杂,包含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需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才产生较好学习效果;对应的规则繁多且易混淆,使用较为灵活,容易出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布不均衡,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讲得不够充分,学生编程思路不清楚;实验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自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7]。

C语言程序课程的这种特点,适合采用移动学习作为其辅助教学方式。针对C语言理论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课后发送定时短信,提示预习摘要求较高,不好的缩进格式影响其呈现效果,结构化风格使得程序占用篇幅往往较长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制约移动设备的可读性。

3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移动学习方式如下:总体原则,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移动学习方式为辅,移动学习方式充当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延伸,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方式,主要采用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方式,配合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空间、论坛,以及存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前案例,提出驱动式问题,相关预习提示,课后设计相关重点回顾,知识点延伸,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对于短信不能很好显示的内容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或者放在相关网站上,以消息的形式提醒学生查收。软硬件支持:考虑到学生普遍拥有设备的程度,将移动设备限定在普通移动手机,软件使用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EFetion_campus)[10],可以支持PC端向移动手机的短信群发,通过飞信、群、语音、邮箱、空间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网、移动网间的无缝互通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使用日程提醒,邮件提醒等功能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移动学习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

图1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图

3.1功能模块介绍

移动学习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能够参与到C语言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以及实验指导等方面。

3.1.1短消息学习模块

(1)课前预习提示。可将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发送给学生,也可发一典型程序,加驱动式问题,发送到邮箱里,同时设置邮件提醒功能。

(2)课堂内容回顾。对前面课程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提醒其回顾。

(3)作业提示、阶段测试。也可仿照上述短信设置方式,定时群发给所有的学生。

3.1.2移动学习空间或论坛

移动学习空间既可以方便学生在线浏览,也要努力适应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访问,其资料下载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也要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论坛,实现学生自由交流空间。在移动学习论坛上定期设置讨论专题,既可以是关于某个错误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相关程序选题集思广益,还可以是对当前教育进行探讨等等。

(1)课堂内容延伸。可提供诸如:MSDN使用介绍,帮助学生自如设计C/C++程序等;CSDN论坛介绍,提供同资深程序员交流学习的平台。

(2)常见错误提示分析。提供调试程序基本步骤,常见错误解读及可能出错原因。

(3)课程设计选题。设计相关程序选题,使其能够体现课程各个阶段的进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测试空间。提供一些历年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学习。

(5)教育思考。定期对教学进行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一些高校精品课程网站链接。

(6)资料下载。课程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如PPT课件、多媒体课件、部分课程的录音、录像等;有关课程的各种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课程设计任务库、程序设计案例库、试题库等都可以作为下载的资料。

3.2移动学习内容设计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同时需要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在针对某一门课程实施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时,设计过多的短信内容,或者发送较多的次数,都将会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带来过重的信息负担。配合C语言程序课堂教学,在课前课后发送两条飞信,每次不超过5页,对于无法以短信内容呈现的资源就发送到邮箱,同时以短信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查收。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程序对格式要求较严格,一个程序案例通常占用较多篇幅,此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较为合适,同时在相关论坛上设置讨论专题,根据学生回答设置最佳答案,统计学生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参照。图2为课前预习的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图2 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把课程内容按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模式进行组织,整理出每章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毕业论文范文,并概要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若干测试题目,学习者可以通过短信息随时随地自由学习、复习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试。设计短信内容时需考虑程序格式问题,屏幕显示行数,尽量控制在8行*5屏=40行,每行8字以内,不要以图片的形式发送(涉及彩信资费问题)。

另一方面,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提供文档、PPT课件、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适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学习者只要把这些资源通过教学网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当他们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车上等地方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浏览这些学习内容,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担高昂的移动通讯费用。但是供下载的资料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设备支持程度,还要考虑移动学习的片段性特点,对其中的部分资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使其适合移动学习方式,主要处理原则,按知识点,将文档,影音资料都处理成片段,确保一个片段一个知识点,每个片段持续10分钟左右。

4 实验分析

借助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上述大部分移动学习方式都可以实现,从PC端到手机客户

端可以方便的实现短信群发,只要不超过一定数量,免费且易于操作。学生也分常乐意参与到这种形式的移动学习中来,非移动用户除了在接收短信受限之外,也可以加入飞信校园版PC端,可以共享资源。实验证明,使用移动学习方式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同学兴趣高涨,能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进度甚至出现超前现象,另外一部分同学上课时也在查看手机,学习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沉迷于手机上网。这种现象提醒大家不仅应该注意实施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便利性和危害性,能够主动的去寻求有益的资源来提高自己。

使用飞信实现移动学习还有以下必须注意的地方:(1)飞信中涉及大量广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2)短信数量过大,易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要限制性的使用。(3)需警惕不法分子盗取飞信或手机号,进行诈骗。可以利用飞信的二次开发功能,屏蔽其他模块,使其更适合校园使用。

移动学习对学习者也要有一定要求毕业论文范文,比如说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动机等[8][9]。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但不能排除其对研究生,博士生及在职人员充电的作用,所以还是要做好移动资源的建设工作,注意打上数字签名保护知识产权。

5 结论

当前,移动学习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将移动学习方式引入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将其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来,还属于尝试阶段。移动学习给教学改革注入新鲜活力,其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仅依赖教师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的大力配合,还依赖于软件平台的设计。本文所使用的飞信校园版,受到发送短信条数,广告绑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不仅要考虑课程特点,还要考虑软件的使用规则,不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在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还要建设实施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不仅要适合移动终端在线浏览,还要能够与校园各个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适应程序设计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2]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

[3]王建武.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张珑,王建华,张军,邸佳奇.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0(6):34-37

[5]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6]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

[7]顾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概念体系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

[8]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徐楠.M_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http://efeixin.10086.cn/product/category_15.html

 

c语言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C语言;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42-0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编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第一门课程,是学生建立编程思想、掌握编程方法技巧及后续学习其他编程语言课程的基础学科,也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科目。C语言具有高级语言语法简单、类型丰富、结构完整、表达能力强、适于模块化设计的优点。但也因为C语言抽象、逻辑性强,数据种类繁多、表达方式多样、语法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有畏难情绪产生,逐渐失去兴趣。因而,C语言成为了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为提高C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C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改善C语言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为广大C语言教师教学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1 C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作为程序设计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编程语言――C语言,在教学中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缺乏C语言学习兴趣。由于各高等院校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高中阶段有接触过C语言,而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接触过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轻松一些,没有一点计算机编程语言基础的同学,接受起来就要慢些,如果讲解过快,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进而对C语言课程失去兴趣。

1.2 C语言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初学者有畏难情绪。就C语言本身而言,抽象难懂,其语法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表达式丰富、编程风格灵活,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结合。对于初学者来说,繁琐的概念和大量理论数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另外,许多同学了解到现在流行的程序设计开发语言是Java、C#、C++等语言,觉得C语言在以后的应用中会很少,因此轻视C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C语言单一的编程界面,跟DOS差不多一样的黑色窗口,也使得学生对这们课程容易失去兴趣。

1.3采用单一多媒体方式授课,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接收效果不理想。目前,C语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大屏幕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减少一些理论概念和程序的板书环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C语言课程课时相对较少,而教学任务繁重,这样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就能有效保证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教师往往大量灌输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学生忙着记笔记,记理论数据,而真正能理解消化的甚少。另一方面,C语言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利用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1.4 上机课时偏少,教师人员配备不足,效率低下,难以收到预期效果。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不当,理论课程安排偏多,上机实践课程偏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只会做题,不具备自己编程自己调试能力。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只是照着书中的例题,现成的程序,来调试结果。缺少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编程并上机调试验证的能力。另外,上机实践课中,一般只有一名教师,不能一一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也导致上机课的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2 解决C语言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

2.1 注重学生编程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因而教师在C语言教学中,要侧重没有基础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课上进行细致讲解。由于C语言是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语言,也是后续编程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要认识到C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授课。其宗旨是学生能透彻掌握C语言的数据概念、语法结构和编程思想,能运用C语言熟练编写一些小程序,并上机调试验证。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按照C语言的重要性、C语言的特点的顺序进行抽象讲解,容易使学生觉得C语言课程枯燥乏味。为改变这一现状,要化抽象为形象。在介绍完几个概念、语法结构的同时,顺带引入几个小程序,并启发学生运用C语言来进行编程。具体的案例,可以采用学生平时能接触到的并容易感兴趣的例子,比如编写一个小游戏程序等。这样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动脑思考,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的思想。进而提高C语言学习兴趣,灵活学习和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2.2 引用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C语音教学中,一般都是先讲解理论知识,如介绍C语言是一些概念和语法知识,再讲述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编程中的具体运用。在实际授课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下,大量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不利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针对此种问题,可以采用引入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和任务驱动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着重讲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顺带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对C语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编程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目的。

2.3 增加上机实践课时,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人员足够的教师跟踪指导,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编程的能力。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课时安排上,要适当加大上机实践课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上机编程调试。上机调试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机实践课中,可以考虑根据上机调试程序的学生人数的多少,配备足够的教师跟踪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在编程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如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等),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错误并加以改正。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进行编程“示范”。让某个学生上台调试,调试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如该生在上机中出现编程和调试错误,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规避一些常见编程调试问题,提高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C语言初学者来说,一个学期的上机实践课并不能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数据类似和算法,也不能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为提高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能力,可以引用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又要和各章节内容有联系。如可以选择游戏类的题目。在课程设计阶段,可以模拟软件开发小组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成较大项目的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结语

综上,由于C语言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当,使得C语言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上文着重针对C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决C语言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一飞.关于C语言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2]李小光,康莉,罗尚民.C语言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c语言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计算机C语言 教学问题 对策

【课题项目】项目信息: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6校级教改项目: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1-02

前言:所谓C语言,其主要归属于计算机高级语言范畴,随之社会发展的进步,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可。C语言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语言技术,是计算机教学的必修科目。C语言能够用来编写系统程序也可以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但实际的C语言教学中,常常由于教学理念以及方式的落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评价不科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教学质量不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不断提高C语言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C语言概述

(一)C语言概念

C语言是一门通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范围广。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无需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下可操作运行的编程语言。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虽然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多个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二)C语言特点

1.是一种高级语言

C语言是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的工作单元。

2.是一种结构式语言

C语言具有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即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就是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都是独立的。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方便调用,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

3.使用指针操作

C语言可以直接进行靠近硬件的操作,但是C语言的指针操作不做保护,也给它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这方面做了改进,在保留了指针操作的同时又增强了安全性,受到了一些用户的支持,但是,由于这些改进增加了语言的复杂度,也成为一种缺陷。

4.代码级别的跨平台性

C语言使几乎同样的C代码可用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UNIX等等;也适用于多N机型。C语言对编写需要进行硬件操作的场合,优于其它高级语言。

(三)C语言的优势与缺点

1.优势

C语言具有很多优势,简洁紧凑、灵活方便;运算符丰富;数据类型丰富;表达方式灵活实用;而且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对硬件进行操作;同时,生成目标代码质量较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表达力强等等。这些都是C语言得以广泛应用的强大优势。

2.缺点

C语言存在很多优点的同时,避免不了的也有自身的缺点。同样需要辩证的对待。首先C语言在数据的安全性上有很大缺陷。其次,C语言的语法限制不太严格,对变量的类型约束不严格。最后,C语言比其他高级语言更难掌握,也就是说,对使用C语言的人来说,需要对程序设计更熟练一些。

二、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通过上述C语言特点特征的了解,不难看出若想做好C语言教学。首先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1]其次,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还很传统,过于注重强调自身在教学开展中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C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2.教学方式陈旧

C语言这门课程灵活性很强,语言功能也十分丰富。逻辑性与抽象性相对较强,不容易理解和学习。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知识点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主观意识的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但就目前的C语言学科教学来说,教学方式还过于陈旧,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听,记笔记,划重点,参加应试考试,并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教学。教学效果仅限于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真正的潜能难以被挖掘,致使教学的开展陷入僵局。

3.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计算机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大。在计算机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可被利用资源素材,一般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从广泛意义上说也会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总之,教学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等等。但当前的C语言教学中,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均无法满足教学与学习的需要。基本的教材资源远远落后于当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虽然教材中涵盖的内容都是成功案例,成熟产品,但却远远无法媲及新技术的更新。此外,教学硬件设备过于陈旧落后,多媒体等基本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慢,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

4.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全面

在教学中,科学全面的进行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2]教学评价不断研究教师教授的水平,同时也考察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但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当前的C语言实际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只是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成绩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想法与实际应用水平,教学评价不全面,不科学,缺乏发展性。因此,大多数学生与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统一联系不够紧密,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三、促进C语言教学发展的对策

C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C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对策,具体如下:

1.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C语言教学中在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指引教学活动的正确方向。因此,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得硬性要求模式的统一化、标准化,在学生培养中,必须在保证必要共性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不过分责备学生的短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3]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C语言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需要在时展背景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要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更要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W模式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力、想象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使用的或者是最好的,必选要根据学生学习个体差异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随时创新,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课程设计

在C语言的教学实际中,注重课程设计也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要突破以往只注重知识、经验积累的局限教学,把积累、迁移、促进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作为课程设计指标。并将课程分为形式课程与环境课程。所谓形式课程是在教育者的直接参与或指导下完成的,而环境课程则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要由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同时以问题解决为主。设计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细节,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等等。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要有行计划、有组织。最终达到课程教授目标。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更好的应用和实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及重点,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合理建立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考核和学生评价标准对于C语言教学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切记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教学质量好坏往往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因此,为了真实的反映教学效果,必须把成绩和能力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最后,在学生的考核中,要摒弃以成绩评价一切的落后评价标准,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C语言的教学水平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解决各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C语言的学习及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尉.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246.

[2]祝贺.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154.

c语言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C语言;编程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40-04

C语言是目前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功能[1]。同时,C语言概念简洁、语句紧凑、表达能力强、程序结构性和可读性好,很多院校都将C语言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开设。但是,由于C语言灵活性大以及内 容抽象等特点,加之授课对象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语言的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

学生由于对概念理解模糊、逻辑思维理解能力不强,导致普遍认为C语言很难学,甚至是畏惧C语言编程。该文针对C语言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学生这一特殊教学对象,结合对C语言的学习体会、教学过程及C的实践应用对C语言在独立学校的开设进行教学探讨。

1 语言的介绍

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它既可用来写系统软件,也可用来写应用软件。C语言的祖先是BCPL语言。C语言既保持了BCPL和B语言精炼,且接近硬件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过于简单,无数据类型等的缺点,C语言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多种数据类型[2]。开发C语言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降低用它开发的软件对硬件平台的依赖程度,使之具有可移植性。

C语言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号和数据类型,语言简单灵活,表达能力强等特点。C语言的主要特点如下。

具有低级语言功能的高级语言:C语言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能进行位操作,能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可以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因此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的功能,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C语言的这种双重性,使它既是成功的系统描述语言,又是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3]。

模块化和结构化语言:C语言用函数作为程序模块,以实现程序的模块化;C语言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如if...else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switch语句和for语句),语言简洁、紧凑。

可移植性好:C语言不包含依赖硬件的输入输出机制,使C语言本身不依赖于硬件系统,可移植性好。

执行效率高:C语言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

2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C语言成绩设计要在独立学院开设并且办好,首先需要对授课对象也就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4]。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相较于本一、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是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 如英语、数学基础底子薄。学生渴望获得优良成绩,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部分学生自律性差。所以,掌握好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一特殊授课群体,更加需要教师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机方面都需下足功夫。

3 理论教学

在C语言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有直观的感性认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对理论讲授教案精心设计安排,使学生体会到C语言程序设计在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具体理论教学中,力求做到概念准确、简洁、易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C语言并培养阅读及编写程序的能力。

3.1 激发兴趣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首先打消学生对C语言的陌生及恐惧,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作用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通过具体引例使学生进入C语言课程学习。其次,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精心设计教案以及灵活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 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C语言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之中。

3.2 培养能力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工具,学习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从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实际理论教学中,通过结合各种语法规则和格式等细节讲授C语言程序内容。下面从主要从阅读程序能力和编写程序能力来探讨。

3.2.1 阅读程序能力

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格式规定比较多,一般情况下,教师针对这些语法的使用情况,利用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从教师自我做起,课堂上书写程序规范,严格要求学生。

2)课堂上带学生所阅读的程序要难易适中,覆盖面要广。

3)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模块化。

4)采用举一反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

5)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讲多练,全面提高学生设计程序能力。

但是由于学时有限,为了更好的掌握C语言,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及推荐一些学习C语言课程较好的教材、习题册或是学习网站作为参考资料,使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C知识和技巧之外,在课下可以阅读到大量别人的程序,然后才能使学生加深对C语言各种语句的使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技巧,最终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3.2.2 编写程序能力

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是学习C语言最终目的。然而编写程序最重要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算法。在实际教学中,如while循环结构,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计算从1到n的n个自然数的累加,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i,n,s;

printf(“Please input n:”);

scanf(“%d”,&n);

i=1;

s=0;

while(i

{

s+=i;

i++;

}

printf(“sum=%d\n”,s);

}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结果

在这段代码中,循环开始时初始状态的设置是由变量i和s的初始化操作来完成的。循环的执行条件是i

在使用while语句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对初始状态的描述需要完整、准确。在上面的例子中,不仅要正确地设置循环控制变量i的初始值,而且要正确地设置累加变量s的初始值,即将其清零,否则计算结果将是错误的。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对的循环求值应最终导致循环结束。如果在中不包括读取输入数据等对外部条件的判断,则在循环体中必须有影响求值的操作,而且对的影响要导致循环结束。在例中,循环执行的条件是i

通过上述自然数累加和题目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while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而且可以使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拓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上例求自然数累加和拓展到如何编写奇数累加或是偶数累加来启发学生,在启发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提问,调动学生的编程兴趣,引导学生跟进思考,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程,并使学生形成一种编程的思维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独立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非常好。

4 实践教学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只依靠课堂学习和看书就能很好的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应当十分重视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和上机运行程序。上机的时间愈多愈好。学习C语言时有一点应当注意:对于我们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差,学生之间差异较大,自学能力低等特点,教师应该强调学生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开始时不要钻牛角尖,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死抠。有一些细节,随着对C语言的了解逐步深入和实践经验的逐步丰富,会自然地掌握的,而有一些细节则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熟练掌握。

4.1 上机调试程序

在C语言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关于编程工具的熟练使用,以及调试和修改程序的能力。目前,使用较广泛的C语言编程环境是VC环境[5]。在上机课上,根据理论内容进度,合理布置上机内容,包括基本功能实现,新功能的添加以及尝试变换条件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利用编程工具提供的调试功能,对有错误的程序进行反复的运行和调试,最终得到正确的运行程序,同时总结经验,只有这样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4.2 C语言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学C语言是一种入门语言,它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我个人理解就是面向对象的语言,它里面最终实现对象的功能还是过程式的。如果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用来培养一下逻辑思维、学些编程的基础概念,假设以后会涉足到计算机这方面的话,有一个良好的理论和思维基础。但是在计算机领域,C语言仍是今天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它主要是面向底层的,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对硬件的操作。日常用户所能常见的C语言程序主要是各种硬件驱动程序、嵌入式程序(例如一些车载导航系统、微型手持设备等)还有大部分操作系统也主要是由C语言写成的,当然C也在单片机中有很多的应用[6]。在大三大四阶段,学校就会组织一些学生参加多种部级、省级电子大赛,很多优秀作品基于单片机或是嵌入式系统的并用C语言编程实现功能,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7]。这样将C语言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对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将来步入工作岗位都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C语言课程是独立学院设置的培养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一门基础语言,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为将来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或是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和内容,提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掌握基本算法和编程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不辜负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寻求,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照华.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技术,2012(3):251-252.

[3] 王海燕,韩萌.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科教论坛,2007(6):25-27.

[4] 彭斌.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J].教学探讨,2008(36):196-197.

[5] 沈军.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新思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4):15-16.

[6] 马忠梅,籍顺心,张凯.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c语言教学论文篇5

参考文献:

[1]裘宗燕.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2]StandleyB.lippman.C++Primer中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6.3.

[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6.

[4]钱能.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沈美明.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9.

[6]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翟乃强,隋树林,汇编语言与C语言及VisualC++混合编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24(B09):136~138.

[2]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

[3]钱春英,浅谈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一些技术[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50~52,55.

[4]郭晓梅,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及应用[J].南京农专学报,2002,18(4):49~52,62.

[5]普拉塔.CPrimerPlus(第五版)中文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斯马尔迪诺.教学技术与媒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2010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77-79.

[2]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50-52.

[3]林旺.孙洪涛[J].基于软件应用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2-127.

[4]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7-12.

c语言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C语言;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对分课堂;实践教学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语法精炼、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适于模块化编程等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高效、易控制计算机硬件等特点[1]。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其作为理工科入门级的程序设计公共课程,除计算机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均把它作为通识课程来实施教学。然而,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所学专业的学习中去[2]。因此,如何结合理工科专业自身特点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使之既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能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是目前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对于自动化专业来说,学生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和工作中的实践应用都离不开C语言,如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等智能芯片就是以C语言为基础进行设计开发的。自动化专业C语言的课程讲授,要更加注重学生C语言编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自动化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自身特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知识结构差异等多种原因,目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2.1授课内容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目前,在大多数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中,C语言的教学与专业课的学习是采用完全割离的方式进行的,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C语言课程,到第四个学期才开始陆续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在传统C语言教学中,通常以“VisualC++6.0”软件为编译环境,介绍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控制语句、数组、函数等基础知识,此外,还会对指针、结构体、共用体、甚至文件进行详细地讲解[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语句等细节的讲授,缺少对算法设计的练习,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以至于在学完整个课程之后,学生也不知道C语言在其专业中的具体用途,学完后很快就会忘记。这样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2.2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C语言能否学好将直接关系到自动化专业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通过C语言的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算法思想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C语言的定位只局限于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授课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其价值仅仅体现在等级考试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有的作用。2.3实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C语言是大学入门级的程序设计语言,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其前期的知识储备只有少量的信息技术知识,但C语言中却会涉及很多的概念和复杂的语法知识。学生普遍反映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但大部分院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往往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吸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计算机和自动化两个专业教研室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3.1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向专业靠拢。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出发,打破传统C语言的课程结构,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为宗旨,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5大模块,模块化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任务,完成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整个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既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又能将具体知识与后续的专业课相结合,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向专业靠拢。单片机等芯片开发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因此在C语言的授课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简单的单片机开发案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自动化专业到底可以干什么。例如,在学习完循环结构之后,给学生演示用C语言来控制实现的跑马灯程序,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循环程序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应用的。3.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在理论讲解时,其语法规则复杂繁琐,而在上机实验时,抽象的算法程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根据教学模块内容不同、授课环境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3.2.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在讲授新概念、新的语法知识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的一种教学方法[4]。比如,在讲授变量定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进行提问: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人?人数是用什么数来表示的?学生一般会回答人数是用整数来表示的。接下来教师进一步进行提问:那么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怎么体现出人数是一个整数呢?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我们可以告诉计算机,用整数来表示人数。顺理成章的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就会出来:我们怎么告诉计算机呢?这样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出变量定义这个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建立起所学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快的得到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即学即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3.2.2案例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对于基本语法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让案例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创建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每个模块中精心设计的案例展开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3.2.3对分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变成积极主动地和老师一起思考,还可以采用对分教学法。对分教学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为:教师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由教师进行整体的讲授,另一半时间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5]。采用对分教学法时,整个教学过程被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阶段来完成[6]。教师在课堂上只对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难点进行整体的讲解;接下来学生利用为期一周的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对于这一周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3.3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编程能力必须要通过不断的上机实践才能得到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实验课来看,实验课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认为编程无从下手,整个实验课课堂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上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3.3.1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针对上述模块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程序设计。在设计实验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将每次的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内容,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尝试去完成选做实验。3.3.2理论授课进机房。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每周先在教室进行2次理论授课,再在机房进行1次上机实践。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于所学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上机实践。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尝试将理论课也放在机房进行授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一台电脑,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学生立马进行编程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抽象的语法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3.3.3教学软件辅助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拥有电脑,可能会出现学生利用电脑进行课程学习以外的行为,因此课堂纪律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机的控制。这里,我院采用的是长城电子教室系统,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电脑进行严格的监控。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通过该系统对学生进行电子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广播教学,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程序,可以利用广播教学教会学生跟踪调试程序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编程过程中,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调试自己的程序,及时发现程序中的逻辑问题并解决问题。3.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C语言考核是闭卷笔试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生期末考试虽然得分很高,但是编程能力却一般。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在本次教改中,我们逐步加重过程考核的比重,降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重。学生最终的成绩由卷面成绩和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50%,过程考核成绩占5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每次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出勤、上机表现和实践报告组成,占过程考核的30%;另一部分由综合实践组成,占过程考核的70%。在综合实践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提供若干个项目题目供题目选择。学生由3-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各自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完成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程序调试,撰写综合报告,并制作PPT进行综合答辩,最后根据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由教师给出综合实践的成绩。通过这种综合实践的方式,能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最大程度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自动化专业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授学生如何学习编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将C语言的教学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通过连续两年对我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试点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明显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本文提出的教改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动化专业的、并且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丽敏,邵长友.基于自动化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76.

[3]胡艳华.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改简论[J].计算机教育,2011(20):49-52.

[4]余炳辉,孙娟.《C语言》课程教改浅论[J].学术论坛,2009(27):222.

[5]王飞飞,张素真.“对分”在C语言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6(29):109-111.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c语言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 程序案例 计算思维 流程图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是这门课的特点,怎样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这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有益的,通过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C语言程序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和创造性地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强调学生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首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解清楚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什么学习编程或程序设计)。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有如下三方面的讲解,学习基本的编程知识、培养求解问题的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应融入问题求解中;问题求解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2)结合《C语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试题库包括笔试试题库和上机试题库。试题库按章节分类,题目类型以程序设计为主。笔试题型有单项选择、程序分析、程序填空、程序改错和程序设计,上机题型有程序改错、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

(3)利用Visual c++6.0工具进行C语言程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VC是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开发工具。VC程序的两种模式是WINAPI方式和MFC方式。应用这两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的设置

上课内容安排不尽合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编程实现的示范性,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教师编写代码和程序调试的过程和运行结果。上课安排内容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学习基本知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案例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并且案例留有思考空间,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比如在第一次课告诉学生C语言的十四种语句,既让学生对C语言有全面的认识,又消除学生对C语言的畏难情绪。C语言的语句概括起来只有十四种,即定义变量语句、赋值语句、返回语句、函数声明语句、函数调用语句、分支(选择)语句(共三种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共三种循环语句)、break语句、Conitnue语句和复合语句。所有的C程序,都是由其中的某些语句组成的。在具体介绍这些语句的时候,一定要完整清楚地列出各种语句的语法格式。以后讲C程序的时候,会提问学生这个程序中包含哪些C语句,学生比较容易看明白C程序的语句组成,帮助学生很快读懂程序,有利于改正学生编写程序时的常见语法错误。

4.实验指导书建设

学习C语言的很多学生都认为概念易懂,程序难写,其实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实践和练习。依据主教材结构和实际需要,上机课结合课本《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指导》进行相关和有趣的案例的程序运行。学生分析算法、画出流程图到写出程序,并亲自运行出结果,会给学生很大的成就感。要将计算思维的方法应用到程序设计,设计各种算法以实现功能,并拓宽思路,掌握C语言的概念和编程方法。

5.案例设计与计算思维相结合

学习C语言,目的不是仅仅懂得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编程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C语言学习分成以下三个循序渐进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入门,主要介绍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数据的表达方式、基本表达式语句、C语言程序的运行方式等。这部分可以设计由简单表达式语句组成的按顺序执行的程序。第二部分是程序的基本结构,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简单算法表示方法,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这部分能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设计简单的算法,根据算法编写程序,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是程序设计方法和手段的提高,主要介绍程序的模块化实现方法和更多的程序设计方法。这部分能采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掌握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对问题进行分解,灵活地使用指针、结构、文件、位运算等方法编写程序。

6.案例设计实例

编写程序计算学生年龄的递归函数:已知第一位学生年龄最小为10岁,其余学生一个比一个大2岁,求第5位学生的年龄。分析得到的递归公式如下:

age=10(n=1)age(n-1)+2(n>1)

在递归公式中,使用数字1为回归的条件,使用IFELSE语句决定是递推还是回归。

根据问题得出流程图和程序为:

只有写出递归算法的数学公式,才能编写出递归函数,从而很容易根据递归问题描述写出递归公式,进而写出递归程序。

7.结语

“基于问题求解的C语言”教学模式,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的技能型人才,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借助流程图表达算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更好地掌握C程序设计的核心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丽娟.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魏书堤,赵辉煌,邓红卫.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教学案例设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

[4]但志平,汪东,王安慧,任小燕.地方高校C语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

[5]杨柳,钟诚.C语言教学新思路[J].大众科技,2014(5).

c语言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C语言”课程 实践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51-02

在电子类专业中,“C语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方便尤其是应用面较为广泛,但与此相应的是,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也较高。理论上较为抽象、概念上较为复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却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探索如何有效提升“C语言”的教学效果意义重大。为改善“C语言”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电子类专业“C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情况,从现状问题入手,展开探讨,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电子类专业“C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之间衔接少时间跨度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C语言”与其他课程相比算是较为新奇的一门课程,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过“C语言”后就可以编程,但现实往往差强人意,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会做题。而真正的应用能力、编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C语言”编程是一个需长期且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用任务来驱动教学或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它能够把“C语言”及时地应用起来,现场去体验其奥妙之处。然而,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场景较少,究其原因就是与之衔接的课程较少,学生对于编程的需求没有持续下去。其次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很少考虑衔接性。比如“C语言”与单片机两门课程的教学时间相隔较长,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时,基本忘记了“C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

(二)课程教学方法不符合工科的教学规律。C语言是一门工程应用工具课程,最佳的学习方式是一边做一边学,把学习的内容放入小的项目中去学习。而大部分的院校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本为主,对“C语言”的数据类型、所用的控制语句、指针、数组、结构体、函数等做重点讲解。在教学过程别重视语法、数学算法、程序的构造等内容的讲解。此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解题有很大的能力提升。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被培养出来。学习过程枯燥无味,不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C语言”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学生自觉性不够高。对于机械式的学习,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是为了能够通过等级考试。对于学习“C语言”有什么优势他们也不太清楚。而较强的编程能力正是需要不断去锻炼和尝试。但每个人不可能去一直做一些题目,或对着Turbo C去练习一些代码。因此对“C语言”的学习也会变成考过试就忘记的一门课。学生不会主动去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对策分析

(一)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作为电子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对于“C语言”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一些课程如单片机、EDA、ARM等嵌入式系统编程作基础。因此不管是对于教还是学主要以目标为导向,分析“C语言”的应用特点和场合很有必要。

为了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本教改项目中将单片机控制的机器人引入“C语言”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驱动机器人完成某个小任务中通过编程来学习C语言的实际应用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原有“C语言”实验环节的基础上,作一个微调整,将原有课程中4学时用来引入单片机和机器人的初步认识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单片机的简单功能、引脚结构还有对应的编译软件Keil、C51的库函数等的使用;对机器人的构成,常用的电路进行认识和使用。在介绍机器人之前对于较基础的“C语言”内容要有所掌握,比如输入输出、数据类型等。例如,引入一个小的任务:通过认识电路结构后,让学生通过编程去控制LDE的发光间隔。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while(1)

{

P1_0=1; // P1_0 输出高电平

delay_nms(500); //延时500ms

P1_0=0; // P1_0 输出低电平

delay_nms(500); //延时500ms

}

}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while循环过程在程序中的巧妙应用。在逐步介绍机器人的过程中,慢慢会让学生体会用自己所编写的程序来驱动机器人作不同的动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用单片机作为“C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应该考虑且要有意识地避开单片机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定时、中断等需要用到大量特殊寄存器的复杂用法。在内容设计方面尽可能做到与“C语言”所学内容的有效高度融合。

第二阶段,在课程设计上下工夫,趁热打铁将“C语言”中所学的内容综合有效的用运起来。在任务设计上分成几组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编程去完成。因为有了实验的基础和对“C语言”的整体认识,此时学生已具备使用“C语言”的能力,但需要一个平台来给他们展示和体验。课程设计中,将机器人的大量功能调动起来,加以(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51页)不同的辅助传感器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通过机器人的红外引导在程序中能够判断识别线路进行路线规划完成任务;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进行障碍避让,完成迷宫穿梭。类似任务可以给学生布置很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有挑战性。这样他们对于“C语言”编程的奇妙之处才得以体会,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辛苦但是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读懂程序变成会编程序,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能够坚持学下去。

(二)积极进行课外引导完善第二课堂。电子类专业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外制作和参加一些相关的比赛是对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更为有效的检验。一是以系部或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较为有趣的课外制作比赛。以单片机为核心用“C语言”进行编程。对机器人的功能可以进行高一级的开发,适当介绍单片机的一些高级功能和寄存器的用法,加以教师辅导。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完成更为高级的任务。二是与后续课程有效衔接,在课外参加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制作,或是参加电子制作比赛等。实践证明凡是编程能力较高的学生不是考试最为优秀的,而是经过多次不断尝试编程,而逐渐具备能够熟练应用“C语言”编程能力的同学。通过不断探索,力求能够达到“做中学,学中赛,赛中会”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C语言”有不断学习的兴趣,提升电子类专业学生的编程技能。

总之,“C语言”实践教学应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景波,等.“C语言”课程中融入“单片机”内容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2]熊中刚,等.基于单片机的“C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3]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周 斌(1981― ),男,山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李 和(1973― ),男,湖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射频无线通信。

上一篇: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