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5 14:29:17

社团文化论文

社团文化论文篇1

一、高校学生社团分类和学生社团文化的主要特征

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定爱好为纽带,以一定的活动为内容,以社团为阵地开展的群体文化。近年来,学生社团由过去零星自由的小规模状态发展到现在的与多学科广泛交叉,朝着多层次、多渠道、多品味、多形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纵观高校社团文化的全貌,不难发现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和四个特征。

所谓四种类型是指按照学生社团的性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来确定。第一种是政治思想型社团。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等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这类学生社团往往是由一些思想要求进步的学生组成。第二种是专业学习型社团。主要是基于某一专业或某一新知识的共同兴趣而组成的学生群体。学生中的电脑协会、考研协会、文学社和英语协会等当属此类。第三种是娱乐型社团。包括健身强体的各种体育协会、愉悦心情的音乐、书画、器乐等学生艺术社团。第四种是服务型学生社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家教服务社、公关礼仪服务队都是以一定形式或义务或有偿为他人提供服务。

学生社团是多姿多彩的。上面四种类型只是粗略的、相对的分法。实际上,一个社团也许同属不同的型类。各个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不同,规模也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社团也呈现多样性。据调查,高校学生有六成以上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一个社团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上千人,其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影响之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这主要是学生社团的特征使然。其一,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学生社团不需要组织动员,也不需要行政安排。学生基于相同的爱好、志趣,由学生自己发起,经过简单的申请程序,便可组成一个社团。其二,自主性。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内容、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申请与加入均由社团自身决定。虽然学生社团要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遵守学校相关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其自主性。其三,专门性。爱好、志趣是社团赖以成立的基础和纽带。它决定了社团具有专门性。爱好不一,志趣不投是很难组成一个社团的。学生由于爱好相同参加同一个社团,由于爱好不同参加不同的社团。但如果一个人有多种爱好,可同时加入几个社团。其四,松散性。学生社团是以自愿为前提,以爱好和志趣为纽带,活动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虽然社团也有章程,对社团成员有一定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力是很限的。对一个具体活动,参不参加、参加多久,成员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同时,由于活动场地不固定,活动方式多种多样,组织结构相对松散,所以,相对班团组织而言,学生社团具有松散性。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和松散性给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发展个性、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

二、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指学生社团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为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行、能力素质、知识积累和情操培养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育导向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相互激荡的文化冲击和多元的文化选择中,他们大多具有求新、求异、敢于追求、敢于探索特点。如果说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由于学生社团紧贴学生生活,且较少外来干预,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社团活动的非功利性,学生参与完全是基于内在需要,学生在社团中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又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置于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直接指导下,所以,它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社团,就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又是锻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形式。社团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

2素质拓展功能

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素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促进了专业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人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传播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增长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才干提供重要渠道。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又能激发大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是促进学生心身协调发展。素质拓展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又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尤其是愉悦心身的社团被人们称之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由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而以体育运动为宗旨的各类体育社团又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了切实有效服务。

3凝聚激励功能

社团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人们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兴趣和爱好的纽带中,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人们团结在社团里,为社团的成长壮大而努力,为共同的事业而合作,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各项文化科技和艺术体育竞赛是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在各项竞赛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大多少不了社团的参与。相当多的活动还是由社团来组织。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之间为了争金夺银进行激烈角逐。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也让学生中各类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激励学生奋发成才。

内化自律功能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社团约束机制比较软,其凝聚力、向心力主要依赖成员的观念内化和自律意识。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规章对学生更具认同感。学生从社团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认识、思想,形成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社团文化中,一次竞赛、一个创意、一刹那的灵感都有可能烙印在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形成的内在观念又反过来外化为自觉行动,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功能在学生社团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使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学校选课制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班级被打破。学生更多地生活在公寓里,活跃在学生社团中。因此,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1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生力军。所以,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社团文化应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所谓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尤其要多开展旨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社团活动。所谓提倡多样化就是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文化精品。青年学生历来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我们既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当前,学生社团文化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娱乐性活动多,思想性活动少;大众化活动多,高雅精品活动少;文体类活动多,学术性活动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以”要求,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娱乐性相结合,注重强调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坚持雅俗共赏,打造精品,多层次,多形式,引导社团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以优带劣,以好带次,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学生社团文化就能反映青年学生多样需求,贴近时代脉搏,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其育人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实现。

2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须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管理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松散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要规范和管理。各个高校在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社团文化的引导和管理。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管理。这不但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社团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管理层面看,学生社团也还存在急待加强的任务。一是要规范社团登记程序。

社团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价值与功能

1、高校学生社团概述

高校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作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会员们的共同意愿,自愿组成的、按照其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以归纳为兴趣爱好类、理论学习类、社会公益类、以及学术科技类。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中组织,高校学生社团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具备构成社会组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即特定的目标、组织机构体系和为保证结构和管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有效性而形成的价值、规范和章程。而这三个要素又使得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例如:管理逐步规范化、活动逐渐品牌化、交流逐渐社会化、发展逐渐时代化、创意逐渐群众化等。

对于高校学生社团,普遍认为它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第二课堂。在各大高校,每一年的社团招新,被称为“百团大战”,各个社团都受到不同学生的青睐。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多、种类全,特点突出的诸多优势,构建了一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立体化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高校校园文化价值与功能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思想和方法为目标,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属于主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主流文化的共性,它是在学校校园这一特定区域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区域性;同时,校园文化又具有相应的内容结构,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制度和精神层面的规定性。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起着主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素质、精神状态、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追求、道德意识等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校园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示范功能,体现为校园文化中的优秀主体对其他人的表率作用;二是导向与凝聚功能,表现为校园文化可以制约与规范师生的行为,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将师生凝聚一起共同为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而奋斗;三是扬弃与创造功能,表现为校园文化从社会大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还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

校园文化建设时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工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学校个性,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首先,应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和精品化;再次,应依托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3、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负的使命

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高校发展的程度和品位;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骨干力量。

3.1、高校社团融入校园文化的必然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称的文化积淀,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门,而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参加社团活动是高校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学习和生活内容,学生社团活动的灵活方式、丰富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舞台;同时,社团活动对成员之间的交往能力和技能学习的培养无疑更为充分,因此,社团活动也是帮助实现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可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社团发展与之相适应,学生社团理应成为高校的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象征。

3.2、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决定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发性组织,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都多大提高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有效发挥学生社团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租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高校学生社团被称为高校德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再次,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培育和塑造的功能。一方面,学生社团活动为充实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可以融合学生们的信念情操,有利于形成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再次,学生社团文化品位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和高质量的发展。不同社团有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同社团自身文化品位的提升最后整合为校园文化精髓的重要内容,这是校园文化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4、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4.1、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高校学生社团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群体形成的自发性、群体规范的自律性等特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不足抑制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水准还有待提高,指导工作较为薄弱;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场地无保障,缺乏长久的发展机制,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团自身文化的建设,从而抑制了高校学生社团通过活动队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功能。

二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存在着一定的理念偏差,没有对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引导,没有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郑和功能;实际上,社团自身的文化建设也应当遵循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建设,如此,既能促进各个社团自身的文化建设,又能为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增添力量和活力。

4.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首先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之上,社团发展还必须遵循基本的思路和要求,坚持文化品位原则,提倡积极高雅的文化内容;坚持文化建设原则,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坚持文化特色原则,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文化创新原则,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创新的激情,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社会对接。

总结目前各大高校学生社团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在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其一,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学生社团活动切忌盲目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活动更要讲究时效性;其二,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眼前利益的关系,要保证社团建设目标与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一致,在立足长远的同时,抓好眼前活动项目得开展;其三,处理好兴趣和品位的关系,在举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活动的同时,也要在提高活动层次上下功夫,为学生思想与成才服务;其四,处理好自主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关系,社团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在当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社团建设应寻求其适合的路径:要管理宽严适度,引导学生社团规范有序的发展;要培养社团骨干,增强学生社团的素质和凝聚力;要明确发展重点,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大经费投入,增强个学生社团活动的能力和效益;要明确发展重点,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总体而言,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校各级的真正重视是社团发展的前提,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是社团发展的保证,科学管理师社团发展的根本。

5、结论

社团文化论文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校)长,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经过连续六届的成功举办后,今天又以分论坛的形式移师杭州,并且得到了在座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向前来参加论坛的仲呈祥先生、董长侠先生、陈汗青先生,以及各位院校长和各位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和在座的各位一同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作为当代有作为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我们的艺术家要用眼睛去观察,用笔去书写、记录,给历史、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的作品,无论水平高低,应是对生动的社会现实的记录,它的价值就在这里。百年以后,我们在研究这些作品时,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对当时所处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体悟。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贡献。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同样都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记录,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为什么要“三贴近”?为什么要进行“走转改”?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的体验生活,反映鲜活的内容,这些鲜活的内容正是人民群众平凡的生活的凝练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吸收营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眼进行剖析、提升,来反映社会。我们这个论坛、包括杭州发展基地,就是要给各位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开放的氛围,让大家的思想和意识无限奔驰,给大家一个广阔的空间,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社会、为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正常的文艺批评是允许的,正常的文艺批评是激发我们改进和创作的基础,激发着我们如何深入生活,反映最鲜活的生活当中的精华,是帮助我们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要吸引大家的参与,大家的参与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对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责任感和担当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基地,能够有一大批传世佳作,若干年以后,我们这里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对国家、对杭州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希望我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们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好这个基地,成就艺术创作生涯中辉煌的一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凸显。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文化蓬勃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大众层面来看,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丰富而巨大的成就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被历代文人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原本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因为拥有了“天堂硅谷”“动漫之都”等文化名片而享誉全国。杭州在文化建设上出奇制胜,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一踏进这座城市,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对文化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衣食住行,无处不在。我想,这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果用我们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可能会更加深刻。

文化建设也在影响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的事业。去年年初,在以仲呈祥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的长期呼吁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

转贴于

立为“艺术学门类”的决议,使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成为新的单独的学科门类。这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前景。而美术学科也由以往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美术教育发展的条件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今天的论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举办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文化产业和艺术教育产学研融合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精神,总结交流全国艺术院校产学研发展的经验,推动全国艺术院校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美术分论坛,是自4月6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市场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后,策划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论坛得到了各位的大力支持,汇集了来自艺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代表。各位是这些领域的专家和名师,大家的到来为论坛增加了活力,也增添了魅力。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社团文化论文篇4

引言

秉承办综合性高校的宗旨,伴同着繁荣文化的旋律,奋进的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社团联合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繁荣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开辟我校学生的视界,展现我校良好学风,维持我校学子在课后的文化建设热心,我学院将举办以社团文化展现为主的大型文化节。此次文化节情势多样,主题深入,为同学们供给了更多学习与磨炼的时机,作为职大学生课后运动重中之重的学生组织,届时文化节将面向全部校园开展,并邀请学校相关部门指示光临领导。运动将推陈出新,尽展学子风采,繁荣校园文化,为宽大学子献上丰厚的精力大餐。

一、运动主题:

展社团风采,显青春魅力

二、领导思想:

本次社团文化节旨在展现学校社团风采及效果,面向全校所有同学。通过社团集中开展运动和发展风采展现,弘扬学校丰厚的社团文化。

三、主办单位:

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社团联合会

协办单位: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各学生社团

援助单位:策划之家网、大学生精英论坛

四、运动光阴:

20xx年4月15日———20xx年5月20日

五、运动地点:

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

六、运动对象:

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整个师生

七、运动内容:

1、揭幕式

2、各社团根据所授相关主题旗帜展开相应运动,运动法子必须积极、健康。(具体运动内容由各社团自己策划,社联监督)

3、在运动期间社团联合会在运动集中区设立咨询点,收集运动信息,在各个公寓张贴栏设置运动信息箱,收集同学们写的相关文息,以便机动机动的做出相应领导,进步运动质量。

4、在社团文化节期间,对已展开的运动进行讨论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并表扬优异社团。总结前半节运动经验优化后半节文化节质量。

5、闭幕式暨总结表扬大会

八、运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运动节揭幕式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5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地点:大学生会堂

运动简介:通过社团文化节揭幕式展现社团风采,并标记第六届

社团文化运动节的揭幕。

注:运动具体实行祥见《连云港职业技巧学院第六届社团文化节揭幕式策划》

(二)、社团文化节期间运动内容

1、学术技巧放光芒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5日——5月20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承办:各学生社团

运动简介:通过开展一些学术科技类的运动或比赛,展现学校学术科技文化的荣耀。

运动方向:房屋模型制作大赛、摄影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盘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演

讲大赛、文学大赛、争论大赛等,

注:运动具体开展详见各社团运动策划

2、理论钻研显程度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9日——5月17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承办:各学生社团

运动简介:通过开展理论钻研类的社团运动,展现学校社团理论钻研程度

运动方向:社团骨干培训班、大型学术讲座、社团论坛、党团精力理论宣讲等

注:运动具体内容详见各社团运动策划

3、文体娱乐好丰厚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9日——5月17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承办:各学生社团

运动简介:通过开展文体娱乐类运动,丰厚学生校园生活,彰显青春风采。

运动方向:模特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相声小品大赛、戏剧表演大赛、大型篮球(足球、排球)比赛、长跑比赛、电影展播、书法大赛等

注:运动具体内容详见各社团运动策划

4、实践公益显文明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9日——5月17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承办:各学生社团

运动简介:通过开展公益或实践运动,彰显大学学生的奉献精力,进步学生实践能力。

运动方向:大型任务家教、清算城市牛皮癣、关爱留守(失学)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

注:运动具体内容详见各社团运动策划

5、社团风采大比拼

运动光阴:20xx年4月19日——5月17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承办:各学生社团

运动简介:通过比拼,展现学校社团风采及社团文化。

运动方向:社团风采大赛、社团风采集中展现、社团发展过程回首展、精品社团(运动)展等

注:运动具体内容详见各社团运动策划

(三)、社团文化运动节闭幕式暨总结表扬大会

运动光阴:20xx年5月17日

运动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运动简介:总结社团文化节开展情况,评选表扬年度优异社团、院系、领导老师及个人

具体内容:

九、经费预算:

1、揭幕式20xx元

2、具体运动5000元

3、闭幕式3000元

社团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 社团文化 大学文化 理工科院校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学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大学文化集中体现了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高校社团是由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爱好和追求而组织起来的群众性、自发性学生组织。高校社团文化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校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工科院校在大学文化和社团文化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两者如何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这是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文化与社团文化发展瓶颈分析

1.理工科院校文化建设困境。

理科、工科是我国大学中最大的学科,理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任。与文科类、师范类和综合类等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最缺乏的就是文化氛围,人文学科普遍薄弱和滞后,人文学术成为“弱势群体”。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称现在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大学“出现了五重五轻”,第一偏颇便是“重理工轻人文”[1]。具体表现为:人文、社科专业少,师资匮乏,尤其缺少高素养的大家、大师,文化素质教育表面化;人文社科资料、图书匮乏,文艺活动单一,水准较低,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对人文社科科研扶持力度严重不足,哲学社会科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理工科高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多数毕业于理工科院校,许多人本身就轻蔑文科,自身缺乏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就显得力不从心[2]。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过早文理分科,许多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人文知识非常匮乏,同时受轻文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对人文类课程缺乏兴趣,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混学分。他们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科学”。

上述问题不仅不利于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而且制约着大学文化建设和品位的提升。

2.理工科院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

综合来看,理工科院校社团和综合性大学社团相比,主要有以下问题与不足:

(1)社团分布格局明显失衡。

在理工科大学校园里,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方向缺乏正确引导和规划,导致社团分布格局失衡。娱乐类社团偏多,人文社科类偏少,理论学习类更少,学生参与数也很少。娱乐消遣型社团固然有丰富课余生活、有益身心健康的存在价值,但不应成为学生社团文化的主流,否则,就难以发挥社团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精神。

各社团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往往停留在满足会员浅层次兴趣爱好上,活动品质较低,没有充分融合交叉学科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文资源,社团横向交流少、内部凝聚力弱,难以形成社团文化精神。

(3)社团活动组织上缺乏持续性。

社团活动随组织者个人的忙闲而忽冷忽热、缺乏持久性。由于理工科院校自身课程特点,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大多数组织者由于课余时间少,鲜有时间周密策划,活动组织热情不高,复制的多,流于形式的多,有启迪、有创意的少,对社团成员缺乏吸引力,由此诱发新会员流失等问题。

(4)学校不够重视对社团的扶持与培育。

在受重视程度上,学生社团远比不上学生会,社团活动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自娱自乐、小打小闹,缺乏必要的智力与物质支持。为了举办一些像样的活动,社团负责人需要花大量精力在“拉赞助”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浅薄化,造成“为活动而办活动”的形式主义。

以上问题对理工科院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给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抹上阴影。

二、社团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有机部分。社团文化在彰显大学核心精神、实现大学文化功能、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工科院校文化建设中,厘清社团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价值定位,能够增强积极建设高校社团文化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社团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境界的作用。

1.社团文化彰显了大学文化的核心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大学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展现着大学自身的气质、品位与精神风貌,是一所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支柱和灵魂[3]。以人为本、多元并存、自由民主是所有大学大学精神的共性与核心。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大学文化建构的根本立足点。大学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的文化。各种高校社团的诞生正体现人性化要求,依据价值追求多元性和个性发展差异性的特点,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和追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学文化应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大学文化的发展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扩大交流、沟通融会、汲取精华、创新知识,在多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校园中政治理论类社团、学术科创类社团、文化艺术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公益志愿类社团、合作交流类社团、实践促进类社团、地域文化类社团[4]等五花八门的社团互动、协作的现象,社团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正是大学多元并存、兼容并包精神的具体展现。

追求自由、倡导民主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是学者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民主精神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只要在社团管理方面体现了适度的民主与自由,就能激发年轻学子的自主和热情,使大学生社团充满创造力和进取心。而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又能为大学文化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使社团文化和大学文化形成良性互动。

2.社团文化实现了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

大学的生存发展主要通过其文化社会功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5]。这些功能通过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加以贯彻和体现。

大学文化的第一个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传承知识、传播真理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社团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同学们强化课内知识、拓展学习能力。大学文化的第二个基本功能是培育人才。大学生社团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其人格,于无声处陶冶其情操。社团形成的良好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大学文化的第三个基本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很多社团组织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和体会社情架起了桥梁,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心与热心。

3.社团文化实现了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特色,经过长期积淀而不断传承和发展。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的,他们为实现共同意愿而开展活动,遵循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并经由新老成员的衔接而不断发展和延续下去。因此,学生社团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创造、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

由于学制限制,社团组织成员并不总是处于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而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组中。每隔几年,学生社团成员就会全部更换,而由于这种更换是分批进行的,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社团成员的高流动性和相对连续性使社团的创建宗旨、指导思想和文化传统得以一脉相承,具体活动范式有所发展和创新。这种传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传承的特点,是各学生社团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源,也是大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6]。

三、理工科院校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文化境界的重要路径

在现有学科设置和师资配备基础上,理工科院校如何提升文化境界、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呢?我们认为,借助推进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潜质不失为一条重要而便捷的途径。

1.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文化建设,促进大学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石,是大学的生存境界[7]。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追求,是当代中国全党、全社会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直接表现。当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智巧地融入大学文化之中。

大学生是时代骄子,社团骨干将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大学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社团文化,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突出政治导向,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所以,社团文化不仅应体现自己的特色,还要彰显时代前进中先进文化的要求,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文化。这种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现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避免社团活动过于功利化、低俗化,强调社团活动的时代性、进步性。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加强对社团骨干知荣明耻及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训。寻找喜闻乐见的形式,铸造人格和品格,致力建设品位高雅的高层次社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品牌铸造提升社团品质,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社团精品化战略”是高校社团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品质、显示学校文化特色的有效方式。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领导重视,健全管理。

领导重视是高校社团建设的有利条件。实践经验表明,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如果高度关注社团活动,并对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在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硬件支持,就有利于社团活动向高水平、高规格方向发展。

健全规章制度是社团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促进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理工科院校社团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使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具有可持续性。

(2)干部培养,强化指导。

特别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任免制度和奖惩机制。一个社团有无发展潜力、社团活动有无成效,往往取决于社团骨干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注重强化社团骨干队伍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有工作能力、有奉献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从而加快学校文化发展。

要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在人文气息薄弱的理工科院校尤其要积极鼓励人文社科教师担任理论学习型社团的顾问,定期参加社团活动,并将此作为绩效考评的参考指标。

(3)树立典型,培育精品。

在领导重视、制度管理的前提下,在骨干培养、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打造精品社团、突出社团特色、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就成了社团建设的目标和动力。对于理工科高校社团而言,鉴于课余时间少的特点,决定了社团活动必须贯彻“少而精”的理念,推进优秀社团品牌化进程[8]。同时,各社团应积极利用高校人文资源,弥补其人文精神之不足。校方要积极完善激励机制,评选出年度工作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干部,在活动中树立典型,在竞争中培育精品。

精品社团的榜样示范作用,可带动其他社团形成追赶超越之势,在校园中形成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精品社团富有特色和创意的高品质活动,满足了理工科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了大学文化的品位。

3.以自主创新发挥社团潜质,全面繁荣大学文化。

高校社团的发展要有自主性。学生社团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学生自己的,活动宗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社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和活动参与的自由度。在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中能更多地体现学生的意志。失去了自主性,社团就没有了生机活力。当然,社团的自主发展要以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管理规定为前提。

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重理性、讲民主、思维活跃的一代,作为他们重要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内部氛围更轻松民主、思想言论更自由活跃、同学关系更平等协调。这种打破年级限制、跨越专业视阈的集思广益、思维碰撞,有利于成员间的信息交流、知识拓宽;更有利于灵感涌动、创意迸发。而践行各种自主策划的社团活动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作用更是巨大的。

可见,自主与创新是大学生社团的活力源泉和优势特点。如果理工科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保证、维护和发展社团的自主性、创造力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能使理工科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情趣,使大学校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3.

[2]屈宏,等.浅议理工科高校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3.

[3]胡显章.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23.

[4]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1.

[5]李静.论大学生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J].黑龙江教育,2011(4):54.

[6]施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0(8):102.

[7]纪宗安,马秋枫.先进文化与大学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5.

社团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C理论;高校;社团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和社团的快速发展,传统社团管理模式遇到了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社团管理模式及创新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有效的社团管理模式,成为了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1高校社团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社团没有准确的定位,发展具有盲目性

很多社团对自身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缺乏短期的发展规划和长久的发展规划。社团在筹建之初,负责人大多有简单的想法和简单的组织框架,而缺乏规划和最终的目标;每一届负责人身为大学生,自身阅历有限,而且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战略规划。同时社团缺少人才培养机制,容易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对社团长久发展不利。

1.2社团工作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

高校社团数量很多,但是社团日常的活动和大型的活动却很少,而且从形式上看比较单调,对内部成员和学校其他学生没有吸引力。学校里很多大一新生怀着热情加入社团,但是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参与活动的频率就少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团活动单一无聊的特征。

1.3社团干部责任心不够,主动参与程度不高

很多社团干部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积极性消减,对社团活动变得懈怠。而且有些人留在社团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比如可以加综合测评的分数,这一类人的责任心不够,对社团危害很大。

1.4管理和机制不规范

管理方面,主要是社团的整体协调、监控方面不完善。对社团的活动、换届等事情监督存在难度;机制方面,主要是社团需要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社团的服务理念、组织运转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监督和规矩。没有一个完整机制的社团是不会长久的。

2C理论

2.1C理论的概念

C理论是成中英先生提出的一套新的管理哲学。所谓“C”指的是中国(China)的《易经》(Change)的创造性(Creativity)。这套管理哲学是以中国的文化历史经验为背景,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对于现代管理问题所作的思考和回答。它结合了东西方两大管理思想体系的长处,是一套能够为现代人(包括东方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新的管理科学。

2.2C理论的必要性

(1)社团管理方面,存在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极端的现象。一方面,学校及其下属管理社团的组织如社团学生联合会等强调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而忽视了人文管理;另一方面,具体的社团负责人因其阅历的局限性、社团自身的特点,只注重或者说过分注重人文管理,忽视了科学管理。C理论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既避免了只讲科学管理对人性的破坏,又避免了人文管理自身的不科学性。(2)C理论符合学生社团自身存在的特点。总体上来讲学生社团是以人为核心,以兴趣为基点自发形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它具有成立的自发性、运行的自主性和成员的群众性等特点。这些因素注定了学生社团要强调“人”这一要素。西方那种科学管理模式忽视了人的主观情感,这并不符合社团的特点,而人文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社团的长久良性发展。因此,作为两者结合的C理论便适合学生社团管理。

3C理论视角下对社团管理创新策略

C理论的管理模型借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易经》中“五行”的思想,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现代管理的领导、创新、应变、人事、决策一一对应,并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阐述C理论的管理,C理论认为这五者的和谐会使管理进入良性状态。以C理论管理模型为核心,社团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见图1)。

3.1从决策(土)角度,学校和社团要有决策意识一方面,学校和社团自身的决策要有长远性,即要有规划;另一方面,其决策要依据外部的反馈及时调整。C理论强调,土(决策)代表厚实稳定,它居于中心的地位,有无穷的包含力,发挥出金木水火这四种功能。决策作为一种原始的创造力和根源,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学生社团的管理如果缺乏决策,其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如果不随形势及时调整方向,那么同样会严重影响社团发展。

3.2从领导(金)角度,学生社团在选拔管理层时要注重人的品质金代表刚毅坚忍、刚柔并济,正如领导人应有的特质,一个好的领导管理人才,就应该像金,既忠诚,又有智慧去判断,有弹性去变通。一个有责任心、敢做敢当的社团负责人往往会使一个濒临“死亡”的学生社团起死回生,这体现出核心领导的关键作用。3.3从应变(水)角度,学生社团管理层要掌握外部和内部的变化,以提高竞争力“水”具有变化性,万物变动不拘,而我们要知道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控制这种变化。许多学生社团往往不注意变化,结果就是影响社团发展,使社团错失发展机遇。

3.4从人事(火)角度,社团要有培养人才的意识,社团内部要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培养人才,对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将人的潜能挖掘出来,要善于用人。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会让社团运转更加快捷、流畅,如果管理层内部沟通存在问题、管理层与执行层沟通存在问题而不解决,这将导致社团陷入“内耗”。一个社团,有凝聚力,人与人之间和谐,才能像火一样繁荣、旺盛。

3.5从创新(木)角度,社团应改进其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社团举办活动要勇于创新改进社团内部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自身的进步。社团活动往往吸引力不够,这需要社团多思考、多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自身的特色活动。

4结语

社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创新必须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管理和指导社团,确保社团全方位健康发展,而C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理论可以作为参考。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罗慧.激励视角下的高校社团管理创新研究[J].学生工作,2016(02).

[4]张茜茜.德育视角下高校社团管理与创新探讨[J].平安校园,2015(06).

[5]李芳哲.基于C管理模式的医院管理体系构建[J].医院管理,2014(36).

社团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社团;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自愿组建的并按照自定章程运行的学生组织。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活力的具体体现,有效地满足了大学生参于社会实践的需求,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大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着社团的性质、具体活动和发展方向,所以高校社团文化本身就具有导向功能。首先,它通过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高校社团具有自觉性和自愿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中,自觉地完成了自我教育和相互影响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里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文化也具备了政策导向功能,党团组织通过宣传来影响社团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2.创新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自觉、自愿、开放、传承是高校社团的主要特点,这样的环境对于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学生而言,能够有力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开阔,擅长交流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时候因势利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使他们行动起来,亲身去体会、发现和感悟,既能够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自我教育功能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大学生都走向了成熟,也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现代教育提倡自我教育,特别是在大学校园,缺少了中小学阶段严格的学习规定,再加上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放纵自己,所以高校社团文化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其中,不仅学以致用,也提高了自信度,从而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社团里,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聚在一起,大家彼此交流、相互熏陶、取长补短,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理论型的社团,聚集了大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加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社会化功能高校不是象牙塔,大学生终将踏上“社会大学”,所以大学生活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高校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可以说社团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里,大学生掌握了各种社会礼仪、规范、制度、方法和技能,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社团在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帮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可谓一举两得。5.文化辐射功能文化是一个共同体,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所以文化也具有辐射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又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辐射功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审美水平,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学生。

二、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1.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所以高校社团文化必须坚持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高校社团要明确社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先进的文化导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社团文化也应和大众文化结合在一起,以音乐、小品、舞台剧等大众文化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影响力,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2015年10月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国务院总理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发挥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学校领导要给社团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社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让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展现他们的风采,挖掘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3.打造品牌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品牌文化是社团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凸显社团文化的重要手段,对社团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学生社团只有打造别具一格的品牌效应,才能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打造出精品社团、经典社团。学生社团应重视品牌文化的培育与创新,开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推陈出新的特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充分认可。社团应在传统的会旗、会徽、会衫、口号等形式的基础上,发行自己的刊物,开设自己网站、论坛、微博、公众号等,定期举办联欢会、辩论会、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经常与其他高校社团联谊,积极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交流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4.建设社团制度文化,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学校社团是一个组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保障社团活动顺利地开展。首先,制度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高校和大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建设制度,实现制度的人性化。其次,学校严格把关制度建设,严格审批程序,对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再次,要规范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管理上要公平公正,加强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社团的内外形象,促进社团的发展。5.拓宽活动资金来源,为社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首先,高校管理者要重视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地为社团提供场地支持,如运动馆、体育场、音乐室、大礼堂等,便于大学生开展训练。其次,高校也应当给予优秀社团相应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一些经典品牌社团,这样不仅有利于社团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最后,社团也应该自己拓展资金来源,根据社团成员的特长与能力,拉一些赞助,销售一些自制的小商品,保障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高校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高校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社团文化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未来,高校应大力支持社团文化建设,提高社团的活动条件,提升社团的精神面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宝权:《试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夏勇子:《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3]朱军:《论和谐视野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社团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随着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逐渐呈现出独立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等,为思政教育带来很多挑战,大学校社会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带来很多方便之处,本文主要论述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先简单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学生的普遍接受以及自觉践行能力,社团活动是学生自觉组织的一种活动,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影响力等,在理论层次方面,学校社团活动属于高校第二课堂的一部分,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能够为第一课堂教育提供很多便利之处,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从认知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识和实践的动力是情感认同,大学生社团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与理论拉近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可。

高校社团制度除了具有一般的管理能力外,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规范,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能够为大学生的教育提供重要保障,社团成员通过社团的管理制度,逐渐将所包含的价值观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从社团文化方面来说,各类社团的文化虽然形式不太相同,但是基本都包含了社团精神、社团品牌、价值观以及社团文化活动等,社团文化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中。从社团人际交往方面来说,大学生想要进入社会,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团的人际交往中,学生能够获得充实的、满意的精神生活,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便利。

二、大学生社团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社团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着规模以及数量的逐渐增加,在活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规划等影响了高校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一些体育、娱乐型的社团,在实践型以及公益型方面存在的比较少,在理论学习以及学术科研方面就更加少,社团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都不太相同,但是从性质上来说,基本都是集中在文艺以及体育方面,关于研究和探讨类的活动非常少,社团性质出现一面倒的现象。高校这种单一性质和结构的社团极大的限制了社团文化的建设,不能有效的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以及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比较片面。从社团发展水平来说,各类社团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有的社团发展规模大,但是组织紊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社团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但是总体方面来说,各种类型的活动创新意识不强,形式比较简单,缺乏教育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活动质量。高校社团作为主要的教育载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规律,在管理方面虽然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逐渐重视,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对于其物质等的支持还是不足,不少高校仍然认为社团就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没有必要进行干预,没有认识到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作用,对于的支持力度有限。

三、发挥大学生社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用的方法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大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作用。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职能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社团的资金非常有限,高校在以后的管理中不仅需要高度重视社团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大力支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当然也需要进行严格审批、考察等程序,增加经费使用监管的效率。在社团文化以及内容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出社团的重要作用。

社团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充分应用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实现学生的价值认知,做到以理服人。大学生在刚进入高校中,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认识能力也是逐渐增强,因此学校应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具体化,开展更多的关于科研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统一的学校社团指导等,更好的引导社团的发展,改变以往活动繁多,但是主体不鲜明的现状。

在活动中,学校对于社团的引导还需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管着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优良的校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想要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表现好的社团进行鼓励,不时进行引导,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对现有的社团发展需要采取科学的引导,社团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实验平台,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为使学生更好适应发展,还需要成立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特色社团,为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还需要开展分类指导,在业务方面来说,由共青团以及专业教师指导发展,在德育工作上有思政教师进行指导,针对科技型的社团,更加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加社团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开展讲座以及研讨会等引导学生的教育。充分利用社团的作用,扩大学生交流信息,在社团还可以增加一些评价,使社团的缺陷暴露出来,以后后期的改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社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大学生社团的主要问题,重点论述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作用的方式,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发挥,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寻找更加适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出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章龙,刘正峰.论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对校园社团文化引领的制度路径――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分析视野[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05).

上一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场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