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档案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17

声像档案论文

声像档案论文篇1

1拍摄难。一方面,表现在对城市建设原貌拍摄上难以控制。据了解,不少城建开发公司没有将开工前原貌拍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拍摄不完全。大多数单位没有从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环节进行拍摄。

导致拍摄内容不齐全完整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兼职较多,没精力去做;二是领导没有把拍摄工作纳入整体计划,没办法去做;三是对城市原貌的拍摄范围把握不准,什么位置的、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保存,搞不清楚;四是拍摄人员或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是因为计划性不周,对整个情况不了解,失掉了许多拍摄机会;五是由于经费有限,没资金拍摄。一些单位面对老化的设备,或因资金困难,无力更换,或因控办限制,无法购买,使得形态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和与之衬托的环境背景无法用陈旧的设备反映出来,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收集难。主要是多门拍摄,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随机性强。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这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在收集上,档案人员常常叫苦连天,工作往往处于被动。个别人曾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还说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

另外,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将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管理难。一方面,体现在保管上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上的不科学性。首先,一些单位在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面对一堆照片,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不是缺时间,就是缺内容,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加印费用较高,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

1执法建制守规范。

收集与管理城建声像档案的难度主要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行政命令制约,档案部门无法控制。《档案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它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档案,不管是何种载体档案,都应依法无条件地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要将“依法治档”宣传到有关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3人、财、物是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应选派有责任心,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保存更耐久。另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4前控工作是手段。

收集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档案部门除加强平时收集照片、录像档案外,还应处理好与形成档案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查询照片档案的去向,并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把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收集起来,集中保管,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另外,还应做好收集前必要的登记和鉴定工作。如,凡为工作照相的,照后都要将照片和底片一并交由档案室统一保管。否则,不予报销。

5部门配合共同管。

建议区县档案工作主管部门与政府有关城市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及管理部门加强联系,通报情况,联合拟制有关文件,齐抓共管,以保证本区域内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留首都北京原貌和各项新建工程全貌,提供珍贵翔实的照片、录像档案资料作出努力。

声像档案论文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六)建议档案主管部门参与全区各类重大活动

声像档案论文篇3

【关键词】声像档案管理;数字化;策略

声像档案的载体类型很多,常见的传统载体类型有录音、录像、磁带、影片、照片、唱片等档案,除此之外,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数字声像档案逐渐普及。数字化声像档案慢慢代替了传统胶片磁带式载体档案,打破了传统声像档案各载体之间以及与其他类档案的界限,如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声像档案,是当前声像档案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就是立足于这一课题之上,探析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新策略,以期为未来声像档案的管理理论和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声像档案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声像档案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首先对声像档案进行分类,即依据档案材质将其分为影片档案、录像档案、录音档案、照片档案和唱片档案等类别;然后对每一类分别进行整理,即采集、鉴定、归纳、整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这阶段各类别的整理方法和流程基本一致,但不同载体也存在细节上的差别,例如,单看采集,影片档案不仅要采集归档影片制作的原始材料,还要采集归档影片的文字材料,仅此两项就包含近三十项的工作;而照片档案的采集就简单多了,只收集归档底片、照片和文字简介即可;在保管上,对于不同的载体要采取不同的保管方式,对录音、录像档案由于其材质含磁性在保管时必须放入专用的防磁柜进行保存,而照片档案则要求在通用的库房中做到一般的防火、防潮即可。长期以来,声像档案的各类载体都遵循着各自固有的管理原则,载体不同其整理方法不同,很难实现与文书档案那样协调统一,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人力成本高。各种类别的声像档案均包括八个管理环节,每一步都不能省略,流程繁琐,劳动重复,同时,各类别不同载体其材质各异,这就需要技能各异的复合型人才来应对,并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各尽其能完成任务,故人力成本太高。

2.资金投入大。由于声像档案其载体的特殊性,载体不同需要的存储空间不同,有些还需要购买专用的存储设备,特别是那些产生声像档案很多的媒体单位,开辟和购买专用的保管场所和设备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

3.传统管理制约了声像档案管理理论的发展。多年来,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不太重视声像档案的管理,由于声像档案存在自身特殊性,管理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管理方法各异,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声像档案管理理论的发展,致使管理方法陈旧,一直在原地徘徊,亟待新理论新方法的突破。

二、数字信息技术为声像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已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档案界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声像档案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在:其一,新式数字载体的大量涌入,挑战传统磁带、胶片载体,在二者的激战中新式数字载体遥遥领先,逐步战胜传统载体成为声像档案的新载体;其二,面对数字信息技术的挑战和诱惑,声像档案管理人员也积极投身数字浪潮中,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声像档案实行数字化转换,如转录录像录音档案、扫描照片档案等等,实现声像档案数字化,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以上两点日趋汇合,可谓殊途同归。数字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使声像档案与文书档案拉近了距离,都成为计算机网络数据流的组成部分,声像档案不管是在收集、鉴定、整理或利用等哪个环节都由计算机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结合其它技术自动完成,这不仅了声像档案内部各类别之间相区别的理论依据,还从本质上打破了声像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的界限。

众所周知,声像档案传统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工作既琐碎又重复,还投入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界多么努力,多年来一直呈现出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的状态。然而就在档案各界人员心力交瘁踌躇不前的时候,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波及为其指明了方向,不仅解决了这一困境,还为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档案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新策略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档案馆都采取传统管理方式管理声像档案,其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声像档案一旦进入库房就只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保管,大量的声像档案不是静静的躺在库房里,就是附着在即将报损的胶片上,甚至依附在发霉的磁带上无声无息的消失。当编辑节目需要时,就不得不只身到海量的拷贝、磁带中采用手工查询方式查找符合编辑要求的几组镜头,其检索效率不仅极其低下,而且档案部门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声像档案,很多档案部门构建了声像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就是把类型各异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表、说明文字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转码、查询检索、编目管理、信息等实现全面管理。[1]依托管理系统,档案部门可以把各种载体的所有声像档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转换编辑录入,存放到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无论是材质转移、网络播放,还是查询利用,其运转效率是手工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总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其档案查询利用既快速、及时,又便捷,使长期困扰档案界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不同类别的声像档案采取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进行管理成为可能,拓展了新的管理视野。

第一,数字化采集。对传统材质的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或其他设备进行转录;对一些数码照片等数字载体的声像档案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采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把各种类别不同来源的声像档案实现统一的数字化采集。

第二,构建在线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首先把声像档案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视频类、音频类、图片类三大类别,然后再根据时间和单位职能构建在线数据库。如高职院校可以在三大类别下分别构建教学工作数据库、学生工作数据库和科研工作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数据库的构建要与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相一致。当然声像档案越多的单位其数据库的构建就越复杂,难度越大,即使如此,我们只要依据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原则进行数据库构建,数字化管理就越规范,资源共享才能最大化。

第三,统一标准,做好编目,满足利用者需求。数据库构建完毕紧接着就是编目工作,比如视频类声像档案,不仅要对每一个场景、片段、镜头、节目进行详细的编目著录,还要对制片人、编导人、主要演员等进行简介和摘述,这一系列的工作为了便于查询必须做到统一标准编目。[2]在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编目工作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既复杂又耗时,但我们必须做好著录编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给利用者提供方便,及时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满足利用者需求。

第四,有选择的存储在线声像档案,方便利用。由于声像档案需要的存储空间太大,由此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存储在线声像档案,把磁盘阵列数据库分为离线数据流磁带库和近线数据流磁带库,然后依据声像档案利用率的高低来分别存储[3]。这种存储模式不仅方便了用户的利用需求,有选择的分担了储存量,还缓解了数据库存储有限的困境,既安全又有效,不失为保管利用声像档案的良好选择。

最后,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便捷的利用声像档案。有了数字信息技术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不管是声像档案二、三次文献的开发研究,还是声像档案的检索、查阅、利用、输出,都变得那么便捷及时,实现了声像档案的网络共享,极大的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

总之,数字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数字技术的利用缩小了声像档案载体间的差距,其共性在不断增强,这无疑给声像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不难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声像档案各载体特征的作用将不再显现,更主要的趋势将是各载体的大集合,重构声像档案管理理论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勇.系统的集成和组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市场化架构[J].音像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实践,2010(7).

[2]谢方.音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及应用[J].音像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实践,2010(7).

[3]谢方.音像资料的“流态化”过程及前景[J].音像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实践,2010(7).

声像档案论文篇4

关键词:辽宁省非物质文遗产;声像档案;利用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82-02

一、明确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问题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设备不齐全,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各企事业单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软件乱和软件不齐全。在有的企事业单位里,一部分软件没人会用,使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者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的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不高。

(一)认识不到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保管利用不够重视,可能对于重大公务活动和科学研究过程进行了录像、录音和拍照,但是录完拍完后的资料保管和利用重视不够,有的没有得到及时的归档,导致归档数量不全,利用时找不到齐全的资料。

(二)制度不健全

存在无制度或者不按制度执行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档案部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但有的单位缺乏自己的管理制度和利用制度,有的单位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利用制度也不完全执行,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障,出现自由处理的情况。

(三)管理不规范

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无序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目录,有的和文字资料一起编目录,没能单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料单独编排目录;二是编排目录格式不规范;三是编排目录的方式不规范;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标示不明确,录像带、录音带未加技术编辑处理,未配解说、音乐等,没能形成完整的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四)使用效率低

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完整收集整理妥善保管重在开发以及利用。有些单位资料保管工作做的尚可,但是开发利用做的不够好,没能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五)保管条件差

存在资料受损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资料的保管比文字的保管条件要求严格,有的单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和其他的资料混在一起,使其在利用的时候查找非常麻烦。

二、营造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氛围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保护意识

人们逐渐明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概念,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增强保护的紧迫感。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宣传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宣传,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得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不断提升宣传力度,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有广阔平台,并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也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产的保护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的社会氛围。

(三)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环境

整合辽宁省文艺、曲艺和工艺等网络资源,建立辽宁省非物质声像档案文化网站。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扩大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公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名录、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代表作展览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三、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制度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辽宁省应根据声像档案管理规定,逐步制定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制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的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日常保管、借阅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1.编制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目录、卡片等检索工具。档案馆和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编制声像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利用提供方便。

2.建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借阅、利用制度,严格审批手续,根据声像档案的机密程度,确定利用范围。

3.具有专利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外单位利用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已移交档案馆的,所得专利收益,原则上应拨给原移交单位,档案馆收取保管费。

4.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原版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之外。外单位借用或复制声像档案,由档案室负责办理,并按有关规定收费,实行有偿服务。如在借用中造成损坏,则由借用单位负责赔偿。

四、确保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规划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工作,必须全盘考虑。要科学确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制定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远景规划,细化每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之有效地指导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效率

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虽然政府与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与传承,但被动的保护很难阻挡得住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在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微势头。另一方面,保护工程投入巨大,而经济产出甚微,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保护全靠政府投入将难以为继。因此,那些经济潜在价值好,市场化可能性较高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项目,应走向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建立“政府扶持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传承机制,实施辽宁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广泛征集珍贵、濒临灭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实物和资料,组织力量编辑出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名录详解》,有计划地出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丛书。

(三)完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利用的手段

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录制模式的最优选择与录制标准的最少变动。档案部门主动加强对声像档案音视频文件摄录标准的质量控制和源头干预,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拓展到对摄录器材以及摄录存储介质的挑选和购买,拓展到对摄录人员进行指导与培训,实现音视频文件录制质量与录制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顺利做好录音录像档案归档保存和利用工作的首要环节。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制作的技术平台,使其在形成之初就能满足当前标准与最新技术要求,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长期存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是全社会共同的目的。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开始重视这些濒临危机的文化遗产,这也给辽宁省乃至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利用得到提高,那么它的价值就能得到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辽宁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刘敏.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以德江傩堂戏为例[J].北京档案,2013,(6).

[2] 杜芳,王松岩.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

[3] 董励华,郑继仁.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C] //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4] 李洪喜.以声像档案管理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09,6(1).

[5] 张丽梅.馆藏档案数字化的技术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声像档案论文篇5

关键词:声像档案 档案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声像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管理好声像档案,是学校档案员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学校声像档案的管理实践,我们对声像档案管理做以下探讨。

一、声像档案的重要性

许多学校的档案员还认为,学校档案工作复杂,但主要的还是以党政、工团、教学档案等为主,所以把这几大类档案弄好就行了,上级或其他人员来检查都是以这些为主,至于声像档案,很少有人看,所以不重视,以致一些学校基本没有声像档案,或只有几张照片。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声像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图文、声音等形式对学校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如果不及时进行收集、归档,它就会永远消失,以后想查看这些资料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它的共享功能,实现信息共享,为教学教研服务。譬如我校的教师上课基本上都已用多媒体平台,教师备课、上课已采用多媒体技术,课堂中调用一些有价值的声像档案不但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对于一些常用的声像档案资源,我校除了把它们刻录成光盘外,还把它们上传到校园网中,作为教师学习和交流之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重视声像档案的分类和说明

为了保证声像档案的完整,丰富档案室的收藏,按照片或录像的内容不同可以把声像档案分为:1.校容校貌;2.重要会议;3.领导检查;4.教学研究;5.毕业照;6.文艺会演;7.运动会等,做到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归档的照片、录音带等都以时间为顺序,以文字辅助说明,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由等,因为声像档案如果离开了文字说明,就会使人看不懂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难以认定画面上的人物,更谈不上利用了。所以在声像档案管理中,每张图片只有做到文字说明清楚,才能使画面内容完整、准确,才能与图片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共同反映某一历史事实。

三、声像档案收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摄录人员素质不高,归档意识不强

一般学校没有专业的摄录人员,不少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导致摄录设备闲置,难以发挥作用。另外,摄录人员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个别人员误解了声像档案,以为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音影带等不是档案,只作为资料对待,摄录完了就算完成任务,没有归档保存意识。还有些人员认为谁录制就归谁,以个人意愿来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另外,部分主管部门在档案管理方面不规范,以致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内部保存,没有及时移交档案部门统一保管,造成档案的流失。所以很多学校的声像档案保存不全,一些重要档案就随之散失、损坏,非常可惜。

2.档案管理制度欠健全

部分学校的声像档案管理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据调查了解,基层学校的声像档案管理有的是随时形成随时归档,由档案室集中管理,声像档案完整齐全;有的是形成后次年再向档案室移交归档,但是归档声像档案不完整、不齐全;有的则是分散保存在个别部门或者个人手中,整个管理环节欠缺一个健全的管理模式。

3.保管条件差,难以长久保存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的档案室并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条件,而且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一般的纸质档案要求更为严格。因为保管条件达不到标准,致使一些照片、底片变质,录音带、录像带受损,更谈不上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利用了。

四、加强学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措施

1.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各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所产生的声像资料必须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并在工作中一一落实,确保档案质量。

2.改善档案保存条件,确保安全

根据声像档案的特殊性,确保档案室能做到恒温、恒湿、防磁、防火等。声像档案应该独立成卷,单独存放,对录音带、录像带等要实现数字化存储,确保存储质量。

以上是本人对学校声像档案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与同行一起分享心得,抛砖引玉。回顾自己十多年来从事档案工作的足迹,深感档案事业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档案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声像档案,我们要与时俱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声像档案服务,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冯惠玲.档案管理概要.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3]何嘉荪主编.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声像档案论文篇6

[关键词]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声像档案

一、目前我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缺少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缺少统一的标准,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一方面,血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大多是兼职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业务科室的人员对于血站档案的收集及完善工作的监督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借鉴现有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国家相关部门缺乏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2、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血站管理的领导对于血站采血供血的重要性意识不足,造成在决策时忽视了管理的方式及方法,另一方面,血站档案管理的科室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的收集、归档缺乏足够的重视。

3、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归档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归档及整理存在严重的问题。由于血站档案管理大多数是兼职人员,造成血站档案资料的分散管理,在立卷上难度较大,同时归档的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分散的档案在年终上交时造成了大量的工作量,容易造成档案文件的遗失,或是整理存档的误差。

二、血站档案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构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血站档案管理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时代的资源和工具运用到血站档案管理中,加强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及数据化。信息化的发展为血站档案管理的工作增添了新鲜实用的观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级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对于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不足,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潮流,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化发展进程较慢,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巨大作用。部分已经采用信息化进行管理的血站工作地区,由于在使用方法及标准上缺乏统一性,造成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的问题。

其次,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缺少基础的资金支持,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构建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无论是基础设施的配置,还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都需要经济基础做保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进行信息化构建。

第三,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同时繁重的工作量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工作方法及标准上更复杂,加大了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第四,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专业人才紧缺,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的血站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及修养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技术,同时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而这种人才非常缺乏。

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加快,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应该不断完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快血站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建设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将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化的资源,需要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文件,并存储记录,这样方便今后的查询及使用,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其次,要促进血站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血站档案管理的一体化首要任务就是要对血站档案管理的软件进行统一,血站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引进既方便可行,又符合实际应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提高血站档案管理的流程化及规范化,为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提高对数据库建设的重视,血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工作,要紧紧围绕血站工作的中心,并对专业性较强、利用率较高、比较重要的档案进行优先建立数据库,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

第四,要加大对于血站档案信息化的投入力度,首先,各部门要加强对于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了解其重要性,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要不断的完善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及安全防护工作。同时,要多渠道的筹措资金,在投入上,可以采用一次性投入或分期规划投入的方式。

第五,要加大对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对已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优秀的人才要注意重点培养,同时要加大对于人才的招聘力度,不断的为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创新声像档案管理的方法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及影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血站档案正在向着声像档案发展,声像档案越来越多,成为了血站档案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因此,如何高效、安全的利用声像档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血站声像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血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声像档案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声像档案的重要性,对于声像档案没有做到及时的记录、完整的归档,血站声像档案的保存不规范,缺少相应的记录和说明,使得声像档案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血站摄像的设备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一些设备处在闲置状态,声像设备的使用人员及保管人员总是在变动,造成血站工作无法得到及时的储备,影响了血站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在进行声像档案的归档及使用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三,血站声像档案存在严重的流失问题,一部分原始的档案由于记录及保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影响了血站声像档案的完整性,不利于血站声像档案库的建立。

第四,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声像档案的管理意识,声像档案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及统一的保存,加之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声像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第五,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者对于传统的纸质的档案资料比较重视,这种文字性的材料收集与整理也比较方便。但是,声像档案资料无论是收集,还是整理难度都比较大,加之,许多声像资料没有被采用,原始材料未能及时归档,不利于血站声像档案的利用。

第六,血站声像档案由于保存具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对于已有声像档案的保管不利,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及复制,致使声像档案流失,不利于血站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

声像档案是血站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站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伴随着血站各项工作及活动的进展,血站声像档案成为血站档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血站声像档案进行保存及利用。

首先,要加强对血站声像档案的管理,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制度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声像档案的搜集、整理、保管、移交、使用等要做出明确的规定,要制定收集管理制度,强化直接收集,防止档案流失,同时要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确保声像档案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血站声像档案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一方面,要提高领导对于声像档案的重视程度,提高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声像档案意识,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另一方面,要提高声像档案工作人员的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意识到声像档案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档案法规的宣传,提高声像档案的质量。

第三,要加强对血站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一方面,要对声像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摄录人员及档案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声像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提高声像档案管理的水平。

第四,要加强对声像资料的收集,声像资料是珍贵的记录,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及参考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声像资料的收集,既要保质,又要保量,要及时收集整理并汇总保存。同时,要加强声像档案的保管,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血站档案管理常见问题与提高[J]国卫生产业2011,08(26):123-125.

声像档案论文篇7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声像

0 引言

所谓城建声像档案,其全称就是城市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存在着一定的保存意义的照片、底片、影片、录像带、光盘及磁性载体等等,以声像为主,并且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城建声像档案能够通过图形、声音、文字并茂的方式展示出城市的建设过程,对于城市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城建声像档案能够对于城市的传统特色进行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品味的大幅度提升。接下来,本文将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难点,主要包括:档案的保存处置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不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城建声像档案拍摄工作不到位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解决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难点的对策。

1声像档案特征

声像档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文字性的纸质档案来说,声像档案通过照片、声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给人一种更为直观的印象,而且其记录的大多数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变化,在翻阅的过程中会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二是声像档案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如磁带档案在外观上并不能区分出其是原件或复印件,而在照片档案中,原版和翻版的照片也通常难以进行辨别,这些都给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带去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更凸显了声像档案的珍贵。

2 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难点

2.1档案的保存处置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在当前形势下,尽管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然而,还是面临着档案的保存处置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的问题,导致城建声像档案的损毁或丢失,这就导致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2.2不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在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具体来说,在城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城建声像档案分散在不同的作业部门,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于城建声像档案开展集中管理。与此同时,没有根据城建声像档案的种类、时间等各个方面的特性来加以分类管理,这就导致城建声像档案的价值不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地发挥。

2.3城建声像档案拍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城建声像档案收集工作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城建声像档案拍摄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但是,在现阶段,城建声像档案拍摄工作者工作技能低下的问题比较严重,这就导致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存在困难。具体来说,部分城建声像档案拍摄工作者是业余兼职人员,这就导致城建声像档案的拍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也很难确保城建声像档案的内容的有效性。

2.4档案意识不强,资源收集困难

首先,许多建设和施工单位对城建档案的工作认识模糊,意识淡薄,对城建档案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缺乏认识,出现了一些部门为了便于个人使用,而不愿将声像资料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的情况。甚至即使档案部门去收集时,他们往往也不愿交,而是经常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造成珍贵资料内容丢失甚至损坏。其次,由于城建声像档案的形成主要是多部门拍摄,随机性强。例如同一业务活动由几个部门共同参加,各部门则根据自己需要形成的相应档案材料,但由于档案归集制度不明、归集职责不清,使在归档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都不负责现象,最终导致档案材料各归东西,造成资源收集上的难以控制。

3 解决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难点的对策

3.1进一步改善城建声像档案保存条件

城建声像档案的载体存在着特殊性,所以,在保存城建声像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其特殊要求。例如,城建声像档案一定要利用声像柜来进行单独地保存,并且也一定要远离光线、磁场等介质。进一步改善城建声像档案保存条件,从而实现城建声像档案的使用寿命的增长,有利于实现城建声像档案的集中管理。

3.2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制度

一方面,必须切实提升广大的公众对于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应该大力宣传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播、电视、散发宣传小册子等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切实保证广大的公众都真正意识到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同时通过相关的制度来严格落实。对于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的城建声像档案,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来增强城建声像档案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保证档案部门能够依法跨部门收集声像档案,从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有效地集中城建声像档案。另外,针对现阶段城建声像档案保存分散的问题,必须督促各个保存单位统一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实现城建声像档案资料的拍摄、收集和保存流程的完整性。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奖惩方法来进行保障,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城建档案声像资料的归档和科学管理有序进行。

3.3加强声像档案保管技术

声像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其对于保存环境要求较高,为了长久的保存这些珍贵的资料,就必须为其提高一个恒温、恒湿、防震、防磁、防火以及避光等条件的保管环境。但我国目前的城建档案馆中声像档案的保管技术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导致部分资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损失。为了尽快提高声像档案保管效率,我们要加强声像档案的保管技术,在为其建立专门收藏室的同时,对其进行妥善保管,如将声像档案进行独立分类,利用声像柜或者密闭的柜子进行存放,并严格控制存放库房的温度以及湿度,将声像柜放在远离光线与磁场的地方。对于声像档案实行定期检查与护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3.4做好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方面,必须切实保障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资金需求。城建声像档案的采集、移交和管理,离不开大量的人员和专业设备,更是离不开足够的资金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保证城建声像档案的资金投入,并且借助于向社会进行融资等一系列的方式来保障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监督指导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现阶段,城建声像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先在各工作项目部门形成该项目的完整声像档案的集中管理。由此看来,有必要对于各个项目部门设立专业人员、专门制度和专项经费,切实保障项目部门声像档案集中采集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 结束语

声像档案论文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93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涉及城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园林绿化与交通建O等,其载体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照片、磁带、幻灯片、光盘与磁盘等,因此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管理难度相当大。如何妥善解决声像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档案归档、管理、使用的效率,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概述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记录价值的声音、图像或影像材料,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全面地记录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进程,是城市建设成就的最直观体现,在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改造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拍摄得不到应有配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所涉范围广、内容杂,且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拍摄,故工作量相当大。在此情况下,部分城建工程项目的实施者或建设单位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制订完善的声像拍摄计划,并且不愿意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导致城建档案部门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相关工程建设信息,白白错失了许多珍贵的拍摄机会。

2.2 档案收集、整理困难

由于城建声像拍摄的工作量非常大,城建档案部门难以兼顾所有的建设项目,因此部分拍摄工作需要交给相关单位独自完成,但这些单位大多缺乏专业的拍摄技巧或器材,所拍摄声像材料的质量非常差,还有个别单位将拍摄材料据为己有,不愿意向城建档案部门移交,导致这些档案的安全性缺乏保障。此外,部分拍摄单位不了解城建声像拍摄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对拍摄时间、拍摄人物、拍摄内容等未做详细的注释说明,经常是拍完就放到一边,又不及时移交归档,时间一长,没人能记得起这些档案的来龙去脉,给后续的整理和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3 人员设备不足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能否长期保存并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与拍摄器材的性能、储存载体的品质以及拍摄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城建声像拍摄不光要拍人,也要拍物,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建筑、街道、公园等,必须有配套且完善的拍摄器材,才能顺利地完成拍摄工作,但当前很多城建档案部门的设备条件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城建声像拍摄需求。其次,当前城建档案部门中专职负责声像拍摄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多数人员属于兼职,且档案部门很少组织专业的技能培训活动,导致各项城建声像拍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4 档案编研滞后

档案编研是挖掘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能够向社会提供更加系统、条理且便于传播使用的档案信息产品。但当前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编研工作十分滞后,鲜少有城建档案部门设置专门的编研机构,即便设置了编研机构,也大多是兼职人员,缺少专业技术骨干,且组织管理也不到位,导致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展不畅。

3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有效管理

3.1 增强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要加大对城建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是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在反映城市建设进程与历史变迁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地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城市建设的动态跟踪与管理,保证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实施下去。其次,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统一管理步调。建议城建档案部门主动加强与城建项目审批、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联合制定并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本地区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保障。

3.2 完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尤其是一些地方重点建设项目,通常是由政府牵头实施,涉及部门单位众多,这使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面临着很大的实际困难。对此,应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此外,各声像档案的形成单位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规范声像档案拍摄管理活动,确保档案能够稳定生成、及时移交,杜绝档案流失、档案私有化等现象的发生。

3.3 加大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投入

首先,要加大基础硬件投入,配备先进的摄录器材,满足声像档案拍摄需求,从源头上保证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拍摄质量。其次,加强声像档案专用库房建设,购置足量的档案装具,确保声像档案专柜专放,同时要优化库房环境,做到恒温、恒湿、防尘、防蛀与避光,减缓声像档案老化,延长档案使用寿命。再次,要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定期做好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声像档案管理问题,防止声像档案出现损坏。

3.4 培养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人才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队伍,以切实满足城建声像档案拍摄管理需求。首先,要定期组织城建档案部门及档案形成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活动,通过下发学习资料、集中培训讲解、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之掌握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促进档案形成、保管等环节的规范化,为提高档案质量奠定重要保障。其次,相关声像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我学习,树立进取意识,主动接触并掌握一些声像档案工作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

3.5 加大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编研力度

首先,要一改当前关门编研、闭馆自守的工作模式,积极向社会征询档案编研意见,准确把握档案编研需求,拓宽档案编研思路,同时将现行的纸质编研方式向声音、影像等多种载体形式并存的多元化编研格局扩展,实现编研工作的高层次发展。其次,要积极引进信息化编研技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辅助档案编研活动,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等,促进档案编研产品的电子化、网络化,并利用网络渠道实现编研成果的传播、利用和反馈,真正通过编研活动发挥出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最大价值。

4 结 语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城市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投入、培养管理人才、加大编研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为现代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贝育芳.浅谈珠海城建声像档案工作的建设[J].城建档案,2015(6).

[2]康力.浅析如何进一步规范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12).

上一篇:商贸服务业范文 下一篇:商业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