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15:49:22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门诊;导医; 培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R 6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33-01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 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 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 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 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 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 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 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 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 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 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2.6.4 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 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 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 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 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 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 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 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 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 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 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 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 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5.3 导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若能在培训中选择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临床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能人尽其才,调动导医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5.4 建立导医培训示教室,示教室应配置电脑(电脑能进行预约、查询、审核、维护等操作)、示教床、模拟病员、轮椅车、桌子、椅子、茶杯、针线盒等便民设备以便于训练或带教练习使用。

今年国际护士会指出,护士需要安全配置,合适的护士数量是与护理工作强度和复杂性相匹配。门诊探索导医培训使用之路,是将部分非护理治疗性工作进行分解,减轻护理压力,因此,探索门诊导医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PDCA循环;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54-02

PDCA即管理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质量管专家戴明(W.E.Deming)所提出,因此又称之为“戴明环”[1-2]。为提高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益,在各项管理活动中,予以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四步循环的工作过程即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个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发现质量问题,进而改进质量,最终使得质量得以提高的过程。不论循环结果成功或失败,都是一个管理周期。如每年的护理质量管理计划,就是根据上一年质控的结果分析(患者投诉、差错事故、患者满意度等),找出问题所在及原因,从而确定当年质量目标(能否降低或提高,指标是多少),制定质量计划和具体措施,再组织实施计划,落实措施,然后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3-4]。最后对好的经验进行肯定,不恰当的标准进行修订,遗留的问题再进入下一年计划,循环往复,逐渐形成护理质量管理的循环体系,使整个工作程序化、整体化、规范化。本研究选取2012年3~12月本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12月本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其中,男186例,女134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5.5±1.5)岁。本院急诊科共有2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27.5±4.5)岁;其中,本科2名,大专11名,中专9名。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满意度问卷表,统计PDCA循环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1.3 PDCA循环的方法

1.3.1 计划阶段

1.3.1.1 先找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按“头脑风暴法”,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5-6]。挑选科室骨干人员成立小组,对现状予以全面性分析,最后总结出弊端:①对于规范的过度重视,而轻视了人性化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全员缺乏整体管理;②由于对结果过度重视,过程管理反而受到轻视;③过于看重形式,而使实效性管理被轻视。

1.3.1.2 完善组织建设,成立科室质量改进小组、质控组长、质控组员的质量管理框架。

1.3.2 实施阶段

1.3.2.1 组织各质控组组长以及各组员认真学习标准,同时不定时地考核各质控组组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质控组的检查能力。

1.3.2.2 针对本科目前存在的问题,组织各质控组组长进行计划制订和改进,并加强组织实施。

1.3.2.3 要求护士长组织科会,使得科会中人人都能够明确考核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形成一个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1.3.2.4 护士牢记各自管理职责,清楚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哪些计划需要改进。

1.3.2.5 引进激励机制,开展护理质量竞赛活动,进行考核奖罚。

1.3.3 检查阶段

1.3.3.1 自查:护士根据分工做到每日自查,包括日岗位职责及管理职责。

1.3.3.2 质控组检查: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按计划做到每周检查1次。

1.3.3.3 科室检查:护士长按计划做到每日抽查、每周重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

1.3.4 总结处理阶段

1.3.4.1 护士长在晨交班、在科室例会上评价以及进行讨论分析时,总结经验,对检查结果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并且要及时给予相关护士反馈,对于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要及时进行修正,并将考评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

1.3.4.2 持续改进全科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新问题,为重新修订标准以及计划进度提供参考。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为下一循环推动的动力和依据。

1.4 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护士及家属就PDCA循环施行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本调查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满意度评分>60分为满意。同时对实施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011年5月~2012年2月施行PDCA循环前,本院门急诊收治输液患儿325例,其中,出现输液相关安全事件3例,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92%;护士满意度为77.27%(17/22),家属满意度为75.38%(245/325)。2012年3~12月施行PDCA循环后,本院门急诊出现输液安全事件1例,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31%;护士满意度为95.45%(21/22),家属满意度为99.06%(317/320)。施行PDCA循环前后比较,护士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PDCA循环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PDCA循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会自觉得进行换位思考,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护理服务上倡导全程感动服务[7-8],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3.2 PDCA循环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PDCA循环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人人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质量管理具有高度的透明化,护士在参与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其对于PDCA循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度也得到了提高。

3.3 PDCA循环降低了护理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PDCA循环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转动,并呈阶梯式不断循环上升,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从而降低了护理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

3.4 PDCA循环促使形成了时效性的管理文化

PDCA循环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整体管理素质,逐渐形成了一个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护理管理者转变了观念,在工作要求中达到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吸纳广大护士的意见,注重了人性化及全员性管理,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的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2] 陈凤,叶青.静脉输液中运用PDCA循环培养护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701.

[3] 毛辰蓉.PDCA循环在静脉化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36-124.

[4] 罗邱芳,张筱笑,张驰.PDCA循环在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127.

[5] 刘书庆.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6] 张化夷.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技巧[J].中外医学研究,2010,25(8):108.

[7] 姚智萍,杨慧群.住院病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M].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6):51.

[8] 孙树英. 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256-3257.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3

    一、基本概况

    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观塘区,建院近30年,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疗单位,现有床位l443张,职员3028人,其中护士1280人,医生290人,医技人员269人,其他1189人。该院平均住院日5d,病床使用率112%:香港急诊病人免费治疗,门诊每人次交48元港币,住院病人交68元港币/d.

    二、急诊科人力资源及架构

    该科现有注册护士60名,医生30名,健康助理员20名,文员保洁员数名。由部门主管总负责(相当于科主任),医生为全科医生,所有科别涉及到的急症,都由急诊科医生处置香港没有技术职称,医生按业务水平高低排序为顾问医生一高级医生一普通医生,护理管理系列排序为护理总经理一部门运作经理一病房经理一护士长一护士因职务不同工资待遇差别较大,月薪高者可达十万港元,低者仅几千港元,护士平均4~5万港元。

    三、急诊科设置与设施

    该院急诊科设在一层,有单独的出入口,门前有宽敞的救护车通道及停车场。急诊门厅处设有一岗警,24h值班,专门处理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有关事宜,并负责急诊安全保卫急诊候诊厅设有病历室。分流处备有轮椅、平车及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后者供病人随意使用:分流处及各诊室设有小型麦克风,以便医护人员在任何位置都能听到求助与调配的呼叫,同时可指引病人按顺序就诊科内设有危重病人诊治室l2间,集检查、治疗为一体,独立半敞开式,有固定的医生、护士及健康助理员另设有抢救室二问,手术室一问,观察室2间,床位30张,并设有x线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护士站,文员工作室,为方便病人迅速找到有关科室,地面涂有不同色彩的指示线条指引前往该科各类仪器设备齐全、先进,抢救室内除必备的仪器药品外,另备有床边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传输系统(将急症病人心电图输送到心功能中心)多功能抢救运送床(备小型呼吸机,吸引装置)电脑分布各诊室工作站,急症病人只需将身份证在分流处电脑上一刷,即刻便可取到一份有具体时间,印有姓名,年龄、性别及身份证条形码及病历编码的病历,病历设计为表格式,书写全部用英文

    四、急诊护理工作概况

    1排班模式香港上班实,彳“朝九晚五”,即上午九时上班至下午五时下班,每周6d工作制。急诊科除白班外,3班时间分别是早班7Am一3Pm,中班3pm一9pm,晚班9pm.7Am护士每7人为一组,设一护士长,早中班根据岗位需要分别安排3组护理人员,夜班安排2组护理人员

    2.工作特点(1)急症分类及分流由于香港公民急诊就医实行免费,无需预约,故每日就诊人次较多,平均每日500人次。为维持良好的就医秩序,保证真正急症得到及时救治,香港医管局规定把急症分为五类,第一类:危殆——需立即施救;第二类:危急——需15min内救治;第三类:紧急一需30min内救治;第四类:半紧急一可在90min内诊治;第五类:非紧急一可在180min内诊治。为了正确分诊,在候诊厅设置了分流处,对每一位急症病人进行初步检察评估,其工作内容是: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4

摘要:综合医院的交通问题历来备受关注,特别是经历过多次改扩建的大型医院,由于缺乏系统科学和适度前瞻的总体规划设计,使得交通组织和功能布局都极不合理。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医院发展极为尖锐的问题,对大城市大型医院的影响尤为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解决院区内交通组织的问题是院方以及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文章结合湖南湘雅二医院改扩建工程实践,阐述了大型医院交通系统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型医院 改扩建 交通系统

Abstract: The traffic problem of General hospital has always been cause for concern, Especiall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s which have many times of reconstructions, most of them lack of scientific and moderate forward-look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and the expansion method is disorgan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layout. Traffic problem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 hospitals in large cities are more outstanding. How to make use of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is the first problem need to solv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flown line system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solu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Keywords: Large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Traffic system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1.001

一、总论

(一)城市中大型医院的复杂环境

我国医院建筑的第一次大规模发展集中于解放初期至文革前,许多著名的大型医院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的。由于经济条件及设计水平的限制,各个单体建筑间缺乏有效的联系。随之而来的各个年代的改造,也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而随意地进行,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严重制约了医院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规划建设的进行。

大型医院的改扩建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保留建筑与新建建筑的关系、建设期间的周转计划、新老建筑间医疗流程的衔接等。从一些医院的改扩建实践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医疗空间增加了,却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医疗秩序,究其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院区交通系统的设计。看似简单的路网布置和出入口设计,实际上包含了对院区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综合性思考。

(二)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

1.功能布局

医院由功能各异的不同组团构成,遵循医院特有的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依靠它们的共同作用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在总体上可分为医疗区、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三个组团。医疗区是医院能够最大发挥其职能的区域,也是三个组团中人流量最大的部分,应当位于院区交通最为便捷的部位。

2.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的关系

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是密不可分的,是“毛”与“皮”的关系。“皮”是指功能布局,“毛”是指交通组织,功能布局是交通组织的基础,交通附着在功能之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说明这种关系。功能是静态的,而交通是动态的,只有通过动态的交通联系,才能使静态的功能发挥其作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医院建筑历来强调功能性,却往往忽视了交通设计。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功能布局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在医院总体布局上多采用“门诊――医技――住院”的布局模式,但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没有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设计,对各功能之间的人流、物流、车流的设计较为薄弱。尤其是改扩建之后的大型医院,往往是医院的骨架有了,循环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而交通组织承担着医院循环运行的重任,许多医院的功能问题实际上是交通问题。

二、现状分析

湖南湘雅二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位于长沙市交通最为拥堵的中心城区。与众多城市中的大型医院一样,它面临着改扩建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交通问题是这家医院所有问题出现的症结。我们决定从交通入手,对院区各功能区域进行梳理,提出交通设计方案及规划设计方案。

(一)医院概况

在中国医学界,一直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意喻医学界的两座泰斗级医院。其中南部的“湘雅”在湘雅医学院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三所医院,当中的湘雅二医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有限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紧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院区外的交通压力巨大

院区主入口位于交通繁忙的人民路上,因为缺少院前广场作为缓冲,进出院区的车辆及步行人流与人民路上的车流交叉严重;同时院区入口位于人民路与梓园路的丁字路口对面,且院区入口一侧布置有城市公交车站,公交车、丁字路口的转弯车辆及进出院区的车辆常常发生拥堵。

2.院区内的就诊空间压力巨大

按照相应的标准计算,目前医院的土地使用面积可配置的床位数应为1780床,但医院实际开放的床位数达3000床;为满足需求,未来还需达到3500床的规模,在使用空间上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3.现状问题的尖锐性、复杂性、挑战性尤显突出

第一,功能分区不够合理: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设备的不断更新,医院规模逐年扩大,致使科室分散,功能布局凌乱,各建筑物之间缺乏联系,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工作管理带来不便。

第二,建筑物普遍陈旧老化、用房短缺:医院现有建筑大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经过几十年超负载使用,已大大超过了它们的使用年限,明显满足不了现代医疗的功能要求。

第三,医院用地十分紧张,环境较差:医院建设用地仅为96.7平方米/每床,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120平方米/每床相比相隔甚远,且用地的限制使得院内没有大面积的绿化草坪,没有较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

第四,车流不够通畅,停车面积较少:目前医院内外来车流出入口主要依靠人民路的开口,导致整个医院的内外部车流不够通畅,且因为用地条件的限制,目前医院内停车场奇缺,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医院所处地形为坡地

由南向北高度上升近7m,由东向西高差也有4m。医院现状布局按照前门诊后住院的基本形式,由南向北依次为门诊楼、急诊楼、住院部等建筑。主入口设在基地南侧的人民路上,人民路地势低,从主入口到住院部有7m的高差,导致南北院区不能连通。

2.医技部门的分散布局亦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像大多数老医院的发展方式一样,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湘雅二医院见缝插针似的在院区内陆续建设了诸如CT楼、磁共振楼、肿瘤中心楼、核医学楼等医技部门与科室。由于建设年代不同,这些科室与门急诊楼及住院楼均没有方便快捷地联系。以CT楼为例,CT楼距住院部的实际距离为150m,距最南侧门诊楼距离为220m,并且患者行走的距离大部分在室外。当病患做CT检查时,需要拿着医生诊单或是CT检查报告一次次往返于CT楼与门诊楼,当阴雨天气时,更加狼狈不堪,而恰长沙属亚热带季风区,阴雨天气较多。

3.医院主入口处常常是人满为患

门诊大厅前是高近一米的室外台阶,而且入口处没有前广场,台阶已经直接到人民路上了,病患乘车就医时都需要在人民路上下车。我们对主入口处进行了流量观测,调查发现人流车流集中在早高峰(7:45―8:45),尤以周一最高。高峰小时进入3126人次,离开1509人次,其中7点45分至8点15分进出达1500人次;加上对其他几个机动车入口的流量观测发现,早高峰小时合计进出医院近万人次,为周边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机动车流线混乱

目前医院有3个机动车入口,分别位于南侧人民路上,西侧南元宫路上以及东侧韶山路上。

由于院区地势南低北高,位于人民路上的机动车出入口不能直达院区的住院部地面部分,而是与住院楼地下一层相连通,要到达住院大厅时,需要借道住院楼地下车库的坡道才行。同时正因为这个出入口连通地下一层,它也是营养厨房的货运入口及医院医疗垃圾的出口,功能混杂且路宽最窄处仅仅5m左右,拥堵严重。

位于西侧南元宫路上的入口可以看作是住院部的机动车入口,南元宫路为一段由南向北的单行线,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此段均为上坡路段,南元宫路路宽仅6m,路边遍布着小商店和餐馆,人流比较多,通行能力差,也是时常拥堵的路段。因为是单行线,由南元宫路进入院区的车辆必须穿过院区从位于韶山路的机动车出路口出去,而韶山路与院区隔着居民区,距离有近百米了。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因为地势的原因,院区实际上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区为门诊楼、急诊楼等区域,后区为住院区域。前区地势低,后区地势高。前后两部分的机动车车道只能通过住院部地下车库的坡道相联系,人行路线则需要通过位于南北向连廊中的楼梯上下联系。这种阻断了门急诊部分与住院部分快捷联系的方式不仅给医患带来了不便,更是阻断了医院继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急需对院区的交通系统进行设计,以改变目前的窘境。

(四)正在建设情况下的新问题

随着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出现,院方对改善医院的环境质量做出了诸多尝试。一批新建建筑或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但是这些建设并不是在科学的总体规划条件下进行的,依然延续着见缝插针的建设方式,老外科楼不堪重负了,便在其旁建设新外科住院楼,新内科住院楼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建设在老内科楼的身后。这种建设方式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些建筑或已建成或已开工,已是既定事实了,这对我们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限定和制约,增加了难度。

在没有进行详细的科学的总体规划论证之前就因为面积的需要而盲目的建设,使得医院失去了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投资了几个亿的项目却没有最大发挥其改善院区环境的作用,反倒成为医院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三、设计理念及解决方案

(一)设计理念

创造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使院区内门急诊患者流线、住院患者流线、步行流线、机动车流线、洁物流线、污物流线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脉络清晰的循环网络,像人体血管一样,为医院输送给养,排出毒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新建建筑,使得新老建筑之间的联系方便快捷;制定可行的周转计划,在保证不停诊停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优化建设期间的就诊环境,缩短工期。

(二)解决方案

1.院区交通主动脉的贯通

交通组织有主次之分,我们把院区内主交通路线(机动车路线)比喻成交通主动脉,其他支线的交通路线依附在主动脉之上。院区目前缺乏这样的交通主动脉,南北的交通并不能直接的贯通,细枝末节的次要交通路线多且相互混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院区内交通拥堵和通达性差的问题。解决方案中设置机动车坡道,打通了院区主动脉,得以南北贯通,同时从主动脉中分散开来几条支线路线,分别满足门诊、住院、后勤的交通需求,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南北交通主动脉的建立直击问题本质,为解决院区交通问题提供了基础。若是院区南北因高差问题始终不能贯通的话,做再多的设计也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过去院区南北功能发挥受限,各方面的问题集中爆发,处于“半身不遂”的状态,就像人体的脊髓一样,只有脊髓建立起来了,才能使院区目前的状态得以彻底改观。

2.设置院区内广场

分析院区现状的总体布局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基地南北向纵深较大,但保留的外科住院楼将基地一分为二,南侧留给设计者的空间并不大,在这个空间中既要摆放下门急诊楼,又要留出足够的门急诊广场和住院部广场。本方案的解决方法是将门急诊楼沿人民路建设,将主入口开向北侧,原外科住院楼与新建门急诊楼围合成院内广场。这样不仅在有限的空间内开辟出可供人流疏散的大广场,同时由广场向北可达门急诊楼,向南可到外科住院楼大厅,交通流线清晰明确。更为重要的是院内主广场的设计,大大减轻了人民路的交通压力,每天上万人次进出医院的人流和车辆将不在人民路上停留,而是直达院内主广场。

院内广场的设置闹中取静,不仅仅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南北高差的问题,更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为患者开辟出安静、安全的休憩空间。院内广场的尺度宜人,富有高差变化和视线转折,是院内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标志,正如圣马可广场一样,成为院区最美的客厅。

3.门急诊楼的交通设计

门急诊楼的机动车道围绕院内主广场设置,主广场为步行广场,为了不穿越主广场,车道从外科住院楼前的大台阶下穿行。这样也可方便的到达位于外科住院楼地下一层的营养餐厅。在人民路上的弧形入口广场处分设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实现门诊人流及住院人流的人车分离。为了方便急诊患者的就诊,急诊入口设在人民路上,为南向入口,更为醒目。急诊楼旁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坡道,救护车辆运送患者后,将直接进到地下车库中而不在人民路上停留。

4.机动车坡道的设置

前文中提到由于地势的原因,基地被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北高差达6m。如何实现南北方向的贯通呢?本方案中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南北贯通,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第一种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是机动车坡道的设置。坡道由人民路上的入口小广场起坡,坡度为8%,跨越了院内主广场,到达外科住院楼的东侧,在这里与住院楼大厅标高一致。之后贯通了新建的内科住院楼,经由院区北侧到达位于韶山路的院区出入口。通过架设人民路与北区之间的机动车坡道,使这条交通路线贯穿了整个院区,成为医院交通的主动脉。第二种方式是为住院步行人流设计的,外科住院大楼前设置架空的台阶,台阶坡向院内主广场,并设置了残疾人坡道,步行人流可以通过院内主广场经由台阶到达住院大厅。实现了住院部的人车分流。第三种方式是将门急诊楼、外科住院楼和新建的医技楼通过连廊相连通。连廊为两层架空,并不阻碍外科住院楼前人流车流的通行。

5.总结

本方案运用城市立体交通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复杂地形下院区交通组织的难题;通过设置院内广场解决了大量人流拥堵,引导困难的问题,是充满内涵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比了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其他做法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种设置院内广场打通南北交通动脉的立体交通解决方案是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点,我们认为这是唯一的可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解决方案与现状的比较分析

1.规划指标比较分析

院区现状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绿化率低。建筑大多是低层建筑,且比较分散。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绿色环境不成系统。对医院现状各部门进行面积统计,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各个部门的面积都偏低,总建筑面积相差达15万平方米,其中门诊部和医技部面积的缺失最大,均相差5万平米左右。可以看出目前的状况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解决方案的建设主体就是门急诊楼及医技楼,增加这两个部门的面积。同时设置步行广场,将人流车流分开,形成属于医院内部的集聚场所,容积率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绿化率高,形成了住院入口花园、屋顶花园、干部病房花园等绿地体系。

2.功能分区及流线比较分析

院区现状功能单元过于分散,特别是医技资源分布在院区的各个地方,并且各自为战,它们之间以及与门诊、住院部都没有有效的联系。

医技部的职能、资源配置状况、使用者的行为和医疗流程决定了医技部的平面位置和建筑布局。医技部面向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各个科室服务,它的平面位置应该位于门诊和住院部之间,距离门诊相对较近,并与急诊部有便捷的联系。

规划方案中将医技资源整合在一起,符合“门诊――医技――住院”的医疗布局模式。通过医院街的贯穿功能,将原有外科住院楼和新建门急诊楼、内科住院楼联系在一起,在室内解决了病患去往各个功能区域就诊的需要。

3.交通系统比较分析

规划方案的优点:顺应场地内的高差,利用新建建筑围合出步行广场。这个北广场将人流自然的引入到场地中来,打破了之前“马路医院”的格局。避免了主入口距离城市干道过近所带来的人流和车流的拥堵。同时分散了人流,减轻了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将门诊广场和住院广场集中设置,使患者就医流线更加明确,破除了住院患者穿越门诊大厅的现有格局。

设置高架桥,打通了院区的机动车流线,使去往门诊和住院两大部门的的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周转计划

在大型医院改扩建中,周转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院改扩建施工阶段,由于用地紧张,需要拆除部分功能用房,但医院的这部分功能又不能中断,而且医院是营运机构,同时担负着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够停诊停业。另外施工期间,扬尘、噪声、用地紧张、车流、人流混杂,都会对医院的正常业务工作产生干扰。为此在改扩建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改扩建的步骤和计划是保证医院改建期间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图7)

本规划方案将周转计划分为4步:

第一步,建设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生综合楼,目前新内科大楼已经开工建设,精神卫生综合楼即将建设。

第二步,待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生综合楼建成之后,拆除门急诊楼,功能转移至新内科楼及精神卫综合楼中,新建门急诊楼;

第三步,拆除老内科楼及老外科楼,住院患者转移到新建内科楼中,保留CT楼、肿瘤中心、磁共振楼等大型设备功能房间,新建医技楼;

第四步,拆除CT楼、肿瘤中心、磁共振楼等大型设备功能房间,功能转移到新建医技楼中,原址不再建设而改造成绿化花园。

四、结束语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难度在于如何通过改扩建使医院布局整体得以优化,并且保证建设时期医院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如何解决有限空间与完善院区交通组织之间的矛盾。湘雅二医院改扩建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几乎囊括了大型医院改扩建中所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是许多其他医院无法比拟的。对它进行分析、解读和重构,可以得出一些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做法和结论,并期望通过对湘雅二医院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把握大城市大型医院的改扩建设计提供思路。

(责任编辑马孝民)

参考文献

[1]张鹏.用地紧张的大中型医院的设计探索[J].工业建筑,2006(第36卷):25-28

[2] 黄锡缪.变化中的医院总体布局[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3):3-5

[3]陆激,方庆.基地交通组织与医院改扩建中人性化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5(8):15-17

[4] 赵峰,宋绍杭.医院改扩建中的功能重组与布局优化[J].工业建筑,2006(第36卷):100-102

[5] 格伦,李艾芳,张集锋.综合医院建筑的流线系统研究[J].新建筑,2004(4):18-21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5

  门诊护士工作总结1

  一年来,门诊护理在院党政领导班子、护理部的正确领导及科室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按照护理部及科内护理工作计划开展护理工作,现将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完成情况

  一年来共完成分诊导诊26000余人次,协助门诊外科次及外科换药102人次,血气分析人次,查体8700人次。

  二、加强护理质量监控,使门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落实岗位责任制:年初针对门诊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了门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各班工作标准,使护理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首问首迎负责制。同时,积极响应本市创卫工作,严格执行预检分检工作流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本院新的《护理质量检查及评分标准》,使每位护士理解、掌握评分标准,增强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每月进行护理质控讲评,针对门诊科室分布广,护理质量难以监控的特点,每月不定期进行科室自查4~8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使科内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加强急救物品管理:每周专人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管:按通过组织学习消毒隔离规范要求,使护士掌握消毒隔离原则,科室院感护士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检查督促技术操作规程,使院感控制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三、加强环节质量的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护理操作环节控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一次,内容以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应急预案为主,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

  2、加强对门诊就诊病人的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准确、及时处理,减少了

  3、加强对节假日、双休日的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以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长、质控员不定期到科室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月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的护理业务学习各一次,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及院内“三基”培训、考核,加强规范化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科内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6次,考核合格率100%

  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上半年强化对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氧气吸入、简易呼吸器等技能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率100%。

  4、鼓励护士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学习,上半年一名护士取得山东大学本科网络教育学习机会。

  门诊护士工作总结2

  在这两个月里,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让我学到了许多。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在工作上,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贯彻“终生为念,厚德载医”的服务宗旨,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并带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对出现的缺点、差错,认真总结、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不足,明显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同事请教;在实践中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更热爱护理事业,我渴望学有所用,渴望自己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更憧憬实践能够丰富我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我自信我已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前提和基础,未来的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同时不断地完善,并为之坚持奋斗一生。

  门诊护士工作总结3

  20xx年,是忙碌的一年,是我们医院成为三级医院后的第一年, 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 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门诊全年共完成肌肉注射 12098 人次;皮下注射 3600 人次;皮 试 35395 人次;导尿 24 人次;灌肠 152 人次;血糖监测 2017 人次; PICC 导管护理 1148 人次; PICC 置管 36 人次。

  二、护理安全

  (一)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重大护理不良事件的 发生率为零。

  1、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新编《护理 工作规范》 ,并在护理部领导与大科指导下,进一步完善门诊各项规 章制度及护理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并定期督查护 理人员对新职责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

  2、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做好查对工作,确保 无重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二)加强了设备、仪器、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做好使用登记。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保证各科室工作安全有 效进行。

  (三)内科门诊、外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口腔科 门诊和皮肤科门诊增设了小抢救箱,抢救物品、药品完好率达到 100%。

  (四)对各科室的高危药品规范管理,要求做到定点、专区放置, 并且标识规范、醒目。

  (五)严格坚持护理质控检查。做到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及 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每月的护士会议对护理部、大科及科 内质控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则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 施并落实。以达到科定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三、护理服务

  (一)门诊、感染科多个科室增加了便民措施,如内、外、妇、 儿各分诊处增设了阅报栏;预防保健科增设了哺乳区;一站式服务中 心增设了爱心雨伞等,使优质护理工作更加的深入,细化。

  (二)门诊内、外、妇、儿等各科室都实行了一次分诊,病人选 择相应的科室挂号后,挂号单上就有了就诊的序号,无需再次到各科 分诊台进行二次登记,这样就减少了病人多次排队的麻烦。

  (三)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能较好的执行护理行为规范,对 病人使用文明用语,及时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

  (四)每月在不同的科室召开公休会,并对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 表,以征求病人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改善我们的 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业务素质 (一)根据各护理人员的分级,进行分层次培训及考核。每月对护 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 质。

  (二)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从而拓宽门诊 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与时俱进,更好为病人服务。

  五、院内感染

  门诊各科室加强与院感科沟通,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从 工勤到护理人员,均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消毒隔离 及垃圾分类等工作, 保证门诊各楼层地面清洁整齐, 各诊室干净整洁。

  对于个别高危科室,如口腔科、计划生育手术室、皮肤科、换药室, 做到无菌物品的消毒合格率 100%,空气培养符合要求。

  六、实习带教

  根据实习带教计划对实习同学进行有计划的带教, 让实习同学在 门诊实习期间能够尽快地适应门诊护理工作,学习分诊流程和技巧; 在出科前进行规范的出科考核。

  20xx 年已经过去,门诊的护理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 有以下三点:

  一、部分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二、 医护人员间的协调配合不尽人意。

  三、护理人员对患者缺乏主动服务 的意识,门诊护理满意度较低。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6

“大夫!”一对衣着过时的年轻夫妇抱着约两岁的孩子停在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面前。丈夫神情恳切:“能挂个急诊号吗?”“孩子怎么了?”行走中的梅雪停下来询问。“孩子咳嗽一周了不见好,门诊号已经没了。”年轻妈妈焦急地拍打着孩子后背。

“孩子咳嗽已一周,如不是紧急情况,应该去看儿科门诊,急诊只处理紧急症状。”梅雪每天要“狠心”拒绝很多这样的求医者,心情复杂。在当今医疗服务需求激增的情况下,急诊的服务范畴往往并不清晰。“急诊科有理由拒绝咳嗽一周的老患者,但若患者因未能挂上门诊号而求助急诊被拒,回到家中因痰堵窒息,那么急诊科将陷入麻烦。”

梅雪的思绪被另一个问题打断。“大夫,我在哪里拿号?”站在分诊台1旁边的梅雪为患者指引分诊台2的位置。分诊是急诊的重要环节。朝阳医院急诊科设置了两处分诊台。其中,分诊台1位于急救入口处;分诊台2位于急诊诊区处。

按照最初设计,分诊台1的护士要将患者根据生命体征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并对应在病历贴上红、黄、绿三种标签,分别表示优先、可以等待20至30分钟、可以等待两小时以上。而分诊台2帮助患者前往不同科室就诊。

医院最初的设计是,希望通过设立两个分诊台提高急诊的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然而,此时分诊台2的护士已不知去处。所有分诊室取号工作都要在分诊台1一并完成。“患者还没形成按病情轻重程度划分就诊顺序,仍奉行先到先得。”梅雪对此颇感无奈。

穿过过道,梅雪想去抢救室了解一下情况。在人来人往的过道中,一张移动抢救床显得格外扎眼。床上躺着的是名三无人员。两个月前因外伤紧急收治后,患者早已不需要继续治疗,但没有任何联系人,多次联系民政部门也未果,靠急诊科医护人员买水买饭救济,医疗费用也没有着落。这种事情并不罕见,但梅雪至今没找到很好的应对办法。“急诊科很像‘垃圾站’,需要收容和处理所有的难题。”梅雪用这个并不太恰当的比喻,形容医院急诊科面临的窘境。

当梅雪走到抢救室时,抢救室内已是一片混乱。两名医生和七名护士忙得不可开交。由于戴着口罩,对话的两个人不得不有意识地加大分贝。不过,即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再大,仍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要求。朝阳医院新建急诊科在2008年启用初,曾是国内最大的急诊科之一,当时超前规划的抢救室放置了16张抢救床。而今,抢救室成功挤下了35张床,甚至连医护工作台旁边的空间也不放过。

由于急诊室大多是危急重患者,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上着呼吸机。每名患者身边至少有两名家属陪伴。很多患者家属自力更生,更换氧气瓶。

医生张达努力协调着,终于使一名中午12点从河南赶来的急诊患者在3小时后在工作台旁边的移动抢救床上躺了下来。

看着今天35名患者的详细信息列表,梅雪叹了口气,30天前收治的帕金森患者现在还在抢救室里占着病床。若再来急救患者,抢救室真的无力接收了。“不是我们见死不救,整个医院的5个氧气瓶全在这里了,这间屋子能容纳的硬件设施已达到极限了。”医疗需求井喷式增长让梅雪感慨,2008年刚搬进新急诊科时,16张床位尚且有余。“这些年医改只顾管理医院、医生和护士,而忘记管理患者了,患者需要合理教育。”

随着交通日益发达,河南、河北的患者现在都选择第一时间到北京的大医院就诊。“北京的大医院数量与几十年前交通不发达时的数量相同,供给没有增加,而需求却大大提升。”梅雪忍不住感慨。

了解完大概情况后,梅雪走向ICU,这里的环境显然更接近医生应该和期望的工作环境。

ICU很安静,10床患者的声和9床患者的呼噜声清晰可辨。两名护士在工作台伏案书写,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在3床患者床前工作,一名护士在5床患者前填写着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表格。

梅雪走到4床患者床前,听诊后,对这位从保定慕名而来的患者说:“大姐,要试着自己呼吸,很快就能撤掉呼吸机了。”

10床患者20天前因突发心梗从朝阳区的小庄医院转来,到达朝阳医院抢救室时,呼吸已经停止,只能听到微弱的心跳。经过抢救,现在患者已可以间断地撤掉呼吸机。一名护士正在联系小庄医院,希望尽快将这位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转回。

2012年底,朝阳医院启动了医联体试点。医联体内的二级医院小庄医院和武警医院每月大约能接收朝阳医院急诊科的10名患者。尽管这让情况有所好转,但显然远远不能解决急诊科的矛盾。

“大部分急诊患者在急诊科度过危险期后,应转至相关科室接受进一步治疗,然后下转至下一级医院康复。”尽管梅雪希望患者流动能更合理,但在平均住院日的严格限制下,那些可能压床的患者成为各科室的烫手山芋。往年8月的抢救室一般收治20位患者,而今年8月的平均数高达40人。院内流动相对不足,是急诊科床位使用率高的原因之一。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7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6、进一步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门急诊每周工作计划篇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69-02

【摘要】急诊科工作应急性强,风险大,没有规律,突发事件多,纠纷发生率高,给年轻门急诊护士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门急诊22名三年内年轻护士的培养,通过建立业务能力档案管理,收效良好,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

【关键词】档案管理;业务能力;门急诊;年轻护士

Gat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young nurse professional ability records management discussion

Zhu Sha

【Abstract】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branch work emergency strong,risk big,does not have the rule,the reality to send this,dispute formation rate high,brings the very tremendous pressure for the young gat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nurse from the hear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at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22 three years in the young nurse's raise,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records management,the result was good,sharpene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strengthened the team spirit.

【Key word】record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Gat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Light nurse

我院是一所大型的综合型教学医院,病人多、工作量大,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一段时间人、中专学校的毕业生不能进入医院,而本科生又紧缺,导致护士严重缺编,为了缓解临床压力,近两年我院通过严格的考核筛选了一批优秀的聘用护士,也录用了一些本科学历的护士,缓解了医院护士紧缺的现状,但护士梯队的失衡,大批年轻护士的进入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门急诊22名三年内年轻护士的培养,建立业务能力档案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2名护士来源于急诊科9名,输液室9名,门诊导医3名,均为工作不足三年的年青护士,其中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11名,通过夜大或自考本科在读的6名,中专学历9名,现均以不同形式大专在读。年龄最小18岁,最大24岁,平均年龄21.5岁,其中19名为独生子女。

1.2 方法

1.2.1 根据科室工作性质不同,由科护士长和本科护士长共同研讨制定各科室的年轻护士业务档案内容。急诊科为:①参加大型抢救例数;②各大型仪器的使用次数;③业务学习的参与率;④各项考核成绩;⑤每周二例特殊病例记录。输液室为:①成人静脉穿刺总数;②小儿头皮静脉成功穿刺例数;③导尿、灌肠的例数;④参与突况处理例数;⑤业务学习参与率;⑥各项考核成绩。导医、候诊为:①参与突况处理例数;②业务学习参与率;③各项考核成绩;④老弱病残服务例数(以上均以周为单位)。

档案手册由护士长统一发放,本人保管,随时记录,形式不限,本科护士长每半月阅读一次,并标注评语,科护士长牵头召开护士长及22名护士每月以业务学习形式集中会议一次,互相传阅档案手册,并就手册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1.2.2 大科内每半年考核评比一次,各单元产生优胜者一名,在大科内搞全院性护理活动时,予以表彰,并在下半年度内上浮集效工资一个点数(在各科室原点数基础上)。考核内容:①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各一项;②专科理论考试卷一张:③静脉穿刺成功率,以10名患者为基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以5名患几为基数(均为实际操作);④病人及医生综合满意度调查表一份。(注:③为急诊治疗专项,④为候诊、导医专项)。评比内容:①本人业务能力档案手册的记录质量;②全院性大科内本科室业务学习的参与率,学习笔记的记录质量;③考核的综合成绩;④各科室资深护士对其实际工作能力测评表一份。

1.2.3 根据门急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爱心,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就由18名年轻护士,2名老护士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以“爱心使者”为主题的情景剧,从筹备、动员、初稿、二稿、定稿、选角、排练,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每一位台前幕后的参与者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重要的是让年青护士在创作中领悟到了服务的真谛。

2 效果和体会

2.1 急诊科工作应急性强、风险大、没有规律性、突发事件多、纠纷发生率高,占全科护理人数2/5的年轻护士进入,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在实行业务能力档案管理后,护士长对其个 体能力了如指掌,在排班上能合理搭配。安排培训计划上能因人而宜;让部分能力强的年轻护士脱颖而出,而对于个别接受能力较差,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历层次偏低的护士能做到有计划的强化训练,循序渐进。起到鞭打慢牛的作用。

2.2 年轻护士就业以后,由于角色的转换,大多以能否及早独立值班为首要目标,再加上恋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多种因素,使她们不能抓紧时间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1],实行档案管理后,有计划、有目标的使她们的日常工作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起来,让她们在每个阶段都带着相关问题、相关理念走进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得到领悟。如急诊科有一名大专学历的年青护士,档案手册以工作日记的形式记录,半年的手册记录下来,看到了她的成长过程、心路历程,也让她自己体会到理论知识的缺乏,立即报考了护理夜大本科,来充实自我。

2.3 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业务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才能知人善用,档案手册可以作为使用、培养、选拔护士的基础资料库[2]。

2.4 门急诊各护理单元,都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护士直接面对有病的弱势群体,每天24小时直面病人的救治和护理。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给门急诊护士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档案手册管理以后,每月一次集会,年轻护士在一起探讨工作中体会,寻求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互相减压。同时,通过阅读她们的手册,给管理者为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年轻护士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范玲、石丽玲.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72

[2] 刁利华、郭勇、陈意中.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进度.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12-613

上一篇:校医室每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服务员每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