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00:18:54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国务院扶贫办培训中心副主任任铁民、处长刘少锋、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主任张晓军、副主任刘亚东、中国科协扶贫办副主任李彦捷以及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技协等23家涉农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彦捷副主任主持。

任铁民主任充分肯定了2011年中国科协扶贫办在吕梁开展的科技扶贫工作,并对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就《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说,扶贫工作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吕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张晓军主任对各个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多年来吕梁科技扶贫工作情况和今年扶贫工作计划。他表示,将在国家、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业大纲指导下,努力团结发动各个学会、协会及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工作,按照既定方针政策为各个单位在吕梁科技扶贫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

对于今后工作,张晓军主任提出要把握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围绕国家、省、市的大业大纲;二是继续突出科协系统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特点;三是突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及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上,中国科协农技中心扶贫处副处长陈建中向与会人员汇报了2011年吕梁科技扶贫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计划。与会单位结合2012年自身工作重点,就如何与吕梁扶贫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对中国科协扶贫办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李彦捷在讲话中指出,全国学会吕梁科技扶贫工作座谈会已经连续举办五年,按照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要求,组织动员各全国学会、有关科研院所共同参加山西吕梁的扶贫工作,符合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扶贫的具体要求。会议及时反映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联合协作的平台,向有关全国学会领导汇报扶贫工作,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提出年度工作计划。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加强了扶贫办与合作单位的联系。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察布查尔县以锡伯族为主体各民族聚居,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以及其他民族人口比例为5∶4∶3∶2∶1。2001年被确定为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边境线长72公里,是一个边境县,境内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都拉塔口岸,已经开关通货。全县总面积448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余万亩,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县辖13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经济服务中心,63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妇女8.38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48.4%,女劳动力13024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7.3%,副科级以上女干部55人。县妇联现有干部5人,其中2名妇儿工委专干,乡镇场妇联干部15人,村妇代会主任63人,机关妇委会干部55人。今年,获得州级以上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有10个,其中县妇联获全国妇联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一年来,自治县妇联始终坚持“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以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为突破口,以围绕稳定大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保障,以“三大主体”“五大工程”创建活动为载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版权所有!

一、狠抓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妇联组织能力

能力建设是做好妇女工作的基本保障。县妇联本着建设学习型、思考型、服务型、发展型、开放型、创新型妇联组织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于年初在全州率先开办了察布查尔县妇联网站,为自治县的妇女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妇联现代化办公的进程。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19人次到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自治区妇女干部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县妇联亦以会代训的形式实地培训妇女干部121人次,有效提高了妇女干部的理论素质、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为了使妇联工作更加有序、有效、科学、规范,县妇联明确工作分工,健全了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有关制度,并结合妇联工作实际制定了县妇联绩效考核办法,奖罚分明,以奖为主,调动了妇联干部的积极性。全体妇联干部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一年来,我们及时上报各类信息60篇,被伊犁日报等新闻媒体采用33篇次;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文字材料,完成各类调研文稿4篇,受到上级好评。在县机关效能70多个公众评议单位中排名前10位。

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跟党建,将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建总体规划,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做到了妇联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年初与组织部一同召开工作会议,表彰了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72个;年底一同检查,检查结果报组织部,作为评定乡镇党建工作的依据。同时乡村妇女组织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通过联建的方式在把致富女能手培养成女党员、妇女后备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女党员,在文明街道的创建,家庭电教播放点的设立,扶贫帮困,发展庭院经济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干部,使一批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增强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提高妇联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县妇联本着突出主题、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三八期间,举办了先进妇女事迹报告会,来自农村的三学三比女能手、劳务输出女经纪人、村妇代会主任,来自城镇的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家庭教育的成功人士,企业的女精英上台现身说法,上百人倾听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三八“惠农杯”广场文体活动,县直企事业单位及附近乡镇场的28个代表队600余人踊跃参加踢毽子、拉拔河、摇大绳、套圈等健身活动,围观群众达上千人。

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各族妇女的积极性

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群众的参与,妇女也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发展。我县各级妇联着力加大妇女培训力度,联合扶贫、社保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6期,其中有以水稻、棉花、甜菜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有以缝纫、刺绣、理发为主的技能培训,有近万名妇女参与培训;先后举办各类观摩会、现场会9场,组织400余名女能人、妇女后备干部赴县内外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其中县妇联组织召开的动员全县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女性、新生活、新农村”现场观摩会为自治县妇女投入新农村建设拉开了序幕。各级妇女组织积极争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女能人,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民主管理意识。

调整三学三比领导小组成员,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在各自的工作职能范围内体现社会性别意识。尤其是在实施巾帼扶贫行动当中,县扶贫办与妇联联合实施养鹅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妇女特长,挖掘庭院潜能,到目前为止,妇联已协同扶贫办发放鹅苗15913只,成活率达63.1%,预计贫困妇女养鹅一项,今年可人均增收50元。同时,县妇联协同发展计划局与财政局将妇女扶贫项目纳入计划,争取到国际农发基金项目609万元,计划2007年元月份执行,这必将会为农村妇女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劳务输出工作成绩喜人。今年,县妇联从实际出发,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动员妇女外输内转,培育女经纪人,一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培育女经纪人154人,其中通过供销社和工商局注册已获资格证的15人。通过妇女组织和女经纪人组织转移女劳力8286人,其中外输2480人,内转5806人,占到全县劳务输出的70%,劳均创收850元。海奴克乡是自治区级插花扶贫乡,在乡妇联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下,内转摘红花、拾棉花的妇女达2000多人,拾花成为海奴克乡人均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拾花价格上存在的问题,乡妇联出面予以调节,有效维护了拾花妇女的权益,实现了组织、宣传、引导向跟踪服务迈进。

妇代会+协会是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蔬菜协会、刺绣协会、女能人协会、女经纪人协会开始从有形走向有行,孙扎齐乡的女经纪人协会在乡村两级妇女组织的组织引导下,帮助贫困户解决用工困难,外出参观学习、座谈交流,丰富的活动内容使协会对妇代会更加信赖,妇代会的工作也因协会的主动工作有了提升。绰霍尔乡的蔬菜协会会员在观摩完王传慧的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之后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

拓宽渠道,大力促进各族妇女创业就业。一是以巾帼技能培训点为载体,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服饰等的制作、开发培训,截至目前,共有3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学成技术并自主创业;二是以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就业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妇女就业空间,全县共有1187名妇女长期在外务工,人均月工资850元;三是帮助城镇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妇联努力做到安置一名妇女,稳定一个家庭。208名下岗妇女已有180人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86.5%。

三、狠抓各类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化先进文化建设。

美德在农家工作初见成效。美德在农家工作是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项有效载体。其中示范引导非常关键,为此,县妇联提出每个乡抓一个村,每个村抓一条街道,每条街道至少要有10户典型家庭,要注重参与的广泛性,做到家家学,家家做,家家议,家家评,家家乐,村委与家庭签订治家协议,召开道德评议会,举办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评选美德之家、民族团结之家、学习之家、环保之家、三学三比之家等各类典型家庭,淳朴的民风,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示范街道随处可显,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注重典型引导,推出了一批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先进典型。精心做好“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推进家庭生活文明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家庭成员知识化向前迈进,使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逐步健康发展。“三八”节期间全县各级妇联组织表彰了300余名文明模范家庭,使全县妇女学有榜样,赶有模范。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妇女学法、守法、争创和谐家庭。

巾帼文明岗创建向纵深推进。县妇联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岗位建功、岗位创优为重点,在自治县妇女中开展了“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今年积极申报自治县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单位有10个,申报州级巾帼文明岗的单位有3个。我县的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正向纵深推进,创建领域由窗口服务单位乡机关事业单位拓展,由单一的岗(组)向街(区)延伸,参与行业不断增加,示范效应日益扩大。组织巾帼志愿者大力开展扶贫救助行动,为孤残儿童送去衣物、学费,为贫困重症妇女送去一份爱心。今年共救助贫困妇女儿童72人,累计救助资金16.2万元。

四、以普法宣传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维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普法宣传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普法宣传年的各项工作。今年是全国妇联系统的普法宣传年,县妇联自年初就拟订了专门的维权工作计划,利用三八、六一、一二.五普法宣传日设立咨询台,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土地法等各类牵涉妇女基本权益的法律法规,举办了“惠农杯”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于8月底邀请州法院的黄险峰法官进行妇女法专题讲座,在县妇女网开办了维权驿站栏目,对家庭暴力现象进行网上调查,解答妇女关心的疑难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树立社会化维权意识,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充分发挥妇女儿童投诉站(点)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力度,进一步保障各族妇女的基本权益。今年县妇联系统截至目前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195期,有85%的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其余案件移交到有关部门;二是县妇女工作委员会充分整合资源成立了“半边天”维权服务站,来自公检法司等维权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60名同志成为第一批志愿者。自维权服务站成立以来,各单位能有效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妇联来信来访案件的结案率。三是基层妇联创新维权机构,与相关部门一同成立了“矛盾调处中心”,联合办公,不仅提高了案件的调解成功率,而且提升了妇联版权所有!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县妇联与疾控中心合作,在维吾尔族妇女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800份,受教育群众达24000人。

启动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以平安家庭为基础统揽各类家庭创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县妇联于下半年下发了《关于在各族妇女中深入开展“平安家庭”活动的安排意见》,对全县今后三年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计划在三年之内通过努力使参与家庭达90%以上,达到标准的家庭达80%,努力实现每个乡镇(场)至少有一个村(社区)成为“四零”村、社区(零家庭暴力、零治安案件发案率、零黄赌毒现象、零恶性意外事件)。各乡镇的工作已陆续展开,察布查尔镇发放了致各族家庭的一封信,良繁场对达到创建要求的家庭进行张榜公示。全县今年共评选出平安家庭650户,有效激励了家庭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五、以两纲中期监测评估年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妇儿工委工作

落实各项制度,由妇儿工委主任召集成员单位会议四次,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中有检查、有督促,年底有总结、有评估。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做好统计监测分析,完成了准确详实的《两纲》中期监测评估报告和实事求是的实施《两纲》工作汇报材料,接受了州妇儿工委的督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六一节前夕,妇儿工委办组织教育、卫生、保健、公安、民政、物价等单位对全县32所公、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公共卫生、安全设施、幼儿健康、收费等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限期整改,对有进步的幼儿园提出表扬,对较规范的四所幼儿园授予示范幼儿园的称号,为优化儿童成长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动员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维权志愿者队伍,为基层妇联和妇女提供各类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依托项目,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认真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1至3季度共接送孕产妇97人次,义务为农村妇女宣传健康知识48场次,受益妇女达3000人次;“利民工程”阔洪齐乡琼塔木学校的建设项目竣工已投入使用,使该地方的儿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争取到春蕾女童项目,完成了北京英才房地产公司和中国儿基会捐助的40名春蕾女童的申报工作和蓝天空军部队对考上大学的古朵儿继续支持的填报工作。引进全国妇联的“全手工绿色洗衣”项目,不仅解决了2名妇女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众多妇女当中营造了绿色环抱的理念。

举办了庆六一幼儿文艺汇演,有12所幼儿园的550余名孩子在市政广场参加了表演,展现了新时期儿童的多彩生活,观看家长达到2000多人,为儿童展现才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家庭道德实践活动月期间,对“双合格”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的育人典型在县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在家长学校广泛征集家庭教育文稿,营造了浓厚的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尤其是阿娜尔罕的心愿被伊犁晚报登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近期,县二小的家长学校特邀州党校的老师为全校家长授课,深受少数民族家长的欢迎。

综上所述,今年的妇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一些问题:1、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需要加大力度;2、干部素质有待于提高,尤其是村级妇女干部和妇儿工委的联络员;3、农村妇女工作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的体会到:1、妇女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2、发展是硬道理。妇联组织只有引导妇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维护权益,才能得到广大妇女的信赖;3、妇联只有发挥各协调小组和成员单位的作用,妇女工作才会全面推进。4、妇联组织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提出正确的工作思路。

二00七年的工作思路:

1、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全体妇女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好五大工程,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共同努力。

2、坚持先进核心文化,以平安家庭建设为基础,以和谐家庭建设为总抓手,广泛开展“三进家”(法制教育进家、科普知识进家、和睦之风进家)活动,全面推动各类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树立平安家庭、和谐家园的理念。

3、确立两纲实施过程当中的重难点指标(婚检率低、学前教育的双语教学、改水改厕),有意识的作好宣传动员工作,配合责任单位共同推动目标的顺利实施。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学好精神抓住纲、打好脱贫翻身仗》,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新时代追赶超越重点工作,打好年底脱贫攻坚翻身仗。刚才,贺荣、广智、梁桂、引安、新柱等同志分别对有关工作进行了通报、点评和安排,永康同志介绍了西安市追赶超越“擂台赛”和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建军等六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请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按照省委要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精神高潮

党的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大会上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凝聚全党智慧、反映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走向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涵盖各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核心内容。

第一,确立了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作出了一个政治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第三,提出了一个科学判断,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基点。

第四,明确了一个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为全党同志在新时代更好肩负历史使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第五,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就是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立下了任务书、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

闭幕之后,省委迅速传达学会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先后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等多个场合,带头学习宣讲精神,强调为陕西学习贯彻来陕视察重要讲话提出了新要求,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神上来,认认真真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和平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的明确要求,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切实用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首要,就是把学习宣传贯彻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对各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的现实检验。尤其要深刻领会和平书记讲的,拥护核心、维护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从灵魂深处坚决维护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陕西落地生根。

大学习,就是把开展“大学习”活动,作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陕西行动。要突出“六个聚焦”,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通过有规模有声势的大宣讲大宣传、有深度有内涵的大梳理大阐释、有结合有探索的大贯彻大落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促发展,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省委、省政府对陕西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扩大开放,切实增强陕西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巩固和发展陕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抓住报告这个纲,理论联系实际,在深学细学、宣传宣讲、聚焦聚力、入心入脑、真懂真用、落地落实上下功夫。要带着使命学,牢牢把握贯穿报告始终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担当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富民强省的美好愿景奋斗不息、战斗不止,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带着感情学,悉心体悟贯穿报告始终的真挚为民情怀,心系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脑海里扎根、在思想上开花、在实践中结果。要带着问题学,系统掌握贯穿报告始终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学而用。一句话,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我们不仅要自己学明白,还要给群众讲明白,更要带领群众干明白。

第二个大问题:准确研判形势,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等工作思路,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部署,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场攻坚战等工作安排。对当前的陕西而言,我们贯彻落实精神,最重要的行动,就是把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继续推向前进。

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部地区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我们推进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那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好全省各项事业、不断满足三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逻辑终点。而这个逻辑过程和实践要求,就是奋力“追赶超越”、就是践行“五个扎实”、就是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从而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三季度,全省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好气势、好态势、好趋势,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追赶超越”态势良好。比如,全省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增长8.1%,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地方财政收支分别增长18.6%和17.7%,税收由去年同期负增长,转为增长27.9%。再比如,企业效益明显增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高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6个百分点。又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5.3%,增势强劲。还比如,对外贸易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其中出口增长了55.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五个扎实”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非能源工业同比增长9%,汽车制造业迅速壮大,增长51.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7.5%。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武功、礼泉两县进入全国农产品网上销售50强。秦岭国家植物园、昆明池七夕公园建成开园,渭河等主要河流、湖泊水质持续改善。32个重大文化项目持续推进,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7%。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4万人,民生领域221个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沿黄公路正式开通运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难题”破解有力。新动能持续加快聚集,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3%。关中经济稳中向好、陕北经济稳步回升、陕南经济继续领跑,三大区域分别增长8.1%、7.8%、10.1%。600个省级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相继与阿里巴巴等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都实现了由负转正。“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启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9家,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成绩弥足珍贵、来之不易,但问题不容回避,制约我省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全省总体发展水平提升。比如,经济结构依然不够优化,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尚未有效形成;三大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治污降霾任务十分艰巨,部分水系断面水质恶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发展潜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追赶超越“前甩后追”的形势依然严峻。前三季度排在我省后面的江西、重庆GDP总量仅比我们低477和893亿元,排在前面的北京、辽宁则高出我们4367和1437亿元。我省区位、科教、文化、人才、军工等方面的优势潜能释放不够。外贸企业实力较弱,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等等。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历史任务,我们既要着眼长远、持续破难攻坚,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对于第四季度全省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都已经作了安排,这里,我强调三点。

第一,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陕西发展有很多含金量高的利好政策。比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增强我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我省推进脱贫攻坚;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有利于我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等等。同时,之后,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未来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东西双向互济、省际深度合作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东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这些都孕育着共进共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按照和平书记强调的,紧盯部署,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化机遇为优势、变有利为有效,为追赶超越增添新的动力。

第二,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十以来,反复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当前,越是全省追赶超越进展顺利,我们越是要注重把握发展内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越是要关注各方面主要矛盾的演进和变化,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要注重防范市场风险。市场环境不优,人们就会对市场失去预期、对发展失去信心,就会落入不管党委、政府作出什么努力,都只会招来怀疑目光、质疑声音的“塔西陀陷阱”。省委考虑,在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明年将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为各类企业在陕投资兴业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注重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要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增量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经验,更有沉痛教训,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做到防治并举、标本兼治。三是要注重防范社会稳定风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深入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切实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严防发生,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四是要注重防范安全风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不仅事关人民福祉,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尽管今年以来,全省安全形势总体趋好,但是安全基础仍较脆弱,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夯实安全责任,落实防范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三,下硬茬改善生态环境。今年以来,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下狠心、动真格、出重拳,措施之严前所未有,追究之严前所未有。但是,客观地讲,我省环保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的空气质量目标是优良天数增加5天,PM2.5下降3个百分点。但从监测情况看,前三季度全省优良天数同比减少3.4天,PM2.5浓度同比上升1.9%。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良天数同比减少8天,PM2.5浓度同比上升4.9%。这一增一减、一升一降,充分说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最近几天,大家都切身感受到,雾霾已近在眼前。报告讲“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讲“要加快建设美丽陕西”,就必须真正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场攻坚战”之一,把治污降霾作为今冬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冬防全面攻坚行动”,严格环保督察,确保冬防任务全面完成。

第三个大问题:聚焦年底大考,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

在10日上午省委常委会上,以及9日晚审阅我今天这个讲话稿时,和平书记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精神,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所有贫困人口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和平书记结合贯彻精神、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一贯要求的重申和深化。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结合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连续数月集中整改、持续攻坚,以7月份国务院巡查、8月份九三学社民主监督调研、9月份副总理视察分别给予充分肯定为标志,脱贫攻坚工作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广大扶贫干部在一线的辛勤付出。在此,受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所有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好局面来之不易,好势头更需巩固。做好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坚决打好年度“收官战”,坚决打赢“国考”翻身仗,力争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为此,要切实做到以下四点。

(一)切实强化“十大遵循”。大家都注意到,在十八届七中全会、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一中全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反复强调“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10日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仅党的前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总书记几乎逢会必讲脱贫攻坚,密度之大、态度之坚决,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学习党的报告。报告中用了一大段篇幅,对十以来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概括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

第一,讲承诺。就是报告指出的“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对陕西来说,作为的家乡,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就是拥护中央、维护核心的最大政治,就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担当。

第二,讲合力。报告提出了“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的明确要求。对陕西来说,就是要按照和平书记强调的“举全省之力”的要求,汇各方之能、集全民之智,把资源要素向扶贫领域倾斜、把精兵强将向扶贫领域集中、把社会力量向扶贫领域汇聚。

第三,讲科学。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陕西来说,就是要牢牢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精准识别、做好基础性工作,精准施策、针对问题出实招,精准落地、提高政策有效性;把“精准”方略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

第四,讲保障。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对陕西来说,就是要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政协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夯实“五级书记”和“一部八办两组”责任,实行月通报、季检查、常态督查暗访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

第五,讲统筹。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对陕西来说,就是要从系统性、全局性的高度,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注重加强政策供给、制度供给、资源供给,巩固和发展我省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

第六,讲治本。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陕西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这三个辩证关系,靠“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靠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靠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第七,讲优势。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陕西来说,就是要抓住难得机遇,深化苏陕协作,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对接,完善交流沟通机制,延伸合作层级,扩大合作领域。

第八,讲重点。报告强调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对陕西来说,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既定部署,聚焦11个深度贫困县、482个深度贫困村,集中攻坚、强力突破,确保同其他贫困地区一道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九,讲目标。报告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对陕西来说,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向中央签订的军令状,拿出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让三秦百姓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十,讲作风。报告强调要“脱真贫、真脱贫”。对陕西来说,就是要继续发扬“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陕西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发挥“十条铁规”威力,拿出最实的干劲、最硬的作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以上十个方面,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要贯彻到我省脱贫攻坚全过程、各方面,引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健康有序推进。

(二)提升科学考核水平。强调,对脱贫攻坚“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这次会前,就如何完善我省的考核机制,我专门向和平书记作了汇报。和平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全省的头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要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坚持科学考核、严格考核、优化考核,并讲了七点具体意见:第一,在考核目的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重在发现问题,以问题促整改、以整改促提升。第二,在看待排名上,不能唯名次,但也不能不讲名次,没有排名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第三,在改进方式上,要继续坚持以往好的考核方式,同时注重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客观全面公正反映工作实效,提高考核效率,减少考核成本,减轻基层负担。第四,在组织形式上,今后市际间交叉考核要与“国考”接轨,各考核组要由省直部门牵头主导,各市抽人参加,混编分组实施。第五,在典型宣传上,要注重通过考核发现过硬典型,加大挖掘、宣传和表彰力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第六,在结果运用上,要按照“三项机制”的要求,明年“国考”之后,提拔重用一批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各级干部。第七,在追责问责上,要正确处理“省考”与“国考”的关系,“省考”充其量只占40%,而“国考”要占大头,出了问题要一票否决,并逐级追究责任。同时,为了确保“国考”期间基层干部队伍稳定,我省的村“两委”换届安排在“国考”之后进行。

以上七点意见,充分体现了和平书记一贯强调的“既要干好,又要考好”的要求,根本用意是让我们真下功夫、下真功夫,靠扎扎实实的工作接受方方面面的检验。刚才,新柱同志通报了全省第三季度市际交叉考核情况。根据排名,省委、省政府已对前三名的汉中市、西安市、商洛市和前十名的平利、佛坪、?邑、蓝田、城固、南郑、柞水、临潼、丹凤、洛南进行了通报表扬,对榆林、渭南等市进行了约谈或提醒谈话,对后五名的甘泉、白河、宜川、潼关、白水进行了约谈,对后六到十位的渭滨、华阴、眉县、延川、华州、澄城进行了提醒谈话。从反馈和谈话情况看,排名靠前的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迎接“国考”仍需背水一战,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一鼓作气,力求更好;排名靠后的普遍感到压力很大,表示不甘落后,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扎实整改补课,力争后来居上。应该说,这一轮反馈、约谈,对各地震动很大,达到了激发干劲、鞭策后进的初衷和目的,一定会为我们打好翻身仗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三)抓好八项重点工作。10月中旬,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2017年冬季行动方案》,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的任务,指向精准、责任明确,是我们全力迎大考、打赢翻身仗的总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八项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我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整体水平低,与中央提出的接均水平要求有较大差距。对此,和平书记强调,凡是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要求的我们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凡是外省能干的我们都要积极学习借鉴、拿来为我所用。近期,省政府已决定设立融资平台,实行“省级统贷、县级承贷,省级贴息、县级还本”。这项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国土厅配合,确保11月底前融资平台建成运行。同时,省发改委要尽快拿出项目建设规划,协调督导实施。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国电、省地电、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等部门要全面做好村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贫困村通动力电、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实施。各县区要同步于11月底前选好融资承接平台,做好资金承接、使用和项目建设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狠抓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根本之举。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产业扶贫融资平台已经建立,产业方向已经明确,发展模式已经清晰,发展动力已经找到。下一步要做好“统”的文章,把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平台融资、小额信贷资金、互助合作资金和国企投资等资金统筹起来,把国企合力团、校地协作、民企帮扶、人才科技助力脱贫等力量整合起来,把“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大产业扶贫格局。

“三变”改革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手段,是推进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业”。无论怎么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全力打造股份农民,做到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目前,我省多地已经出现了不少像赵家峁村一样的“三变”改革亮点。下一步,要把握好以下“六个要点”:

要点之一,把明晰产权作为基本前提。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底数,对各类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科学确定可变资产,理清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责任,明确集体成员资格和收益分配对象。

要点之二,把选好产业作为重要基础。“三变”改革的实质是把市场机制和资本模式引入农业,发展壮大产业。各地要深入分析评估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发展有基础、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科学确定主导产业。

要点之三,把培育经营主体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三变”改革,好的经营主体来承接是关键。要通过联合抱团、引进企业、新建自营等方式,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把真正懂市场、有经验、会经营的人引进来、用起来。

要点之四,把共建共享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做大蛋糕,全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聚焦主导产业深挖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分好蛋糕,利益分配要尽可能地照顾贫困群众,实现经营主体有收益、贫困群众有分红的共赢局面。

要点之五,把资金支持作为坚实保障。按照副总理“扶贫的钱只能用于扶贫,其他的钱都可以用于扶贫”的要求,要以县为主体,统筹整合各类资金,特别是财政投入到农村的资金,尽可能以股金形式投入到“三变”项目中。要主动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集体资金、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与“三变”改革。要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三变”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要点之六,把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动力。能否建强基层党组织,不仅事关“三变”改革、事关脱贫攻坚,而且事关乡村长远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无论是改革强村、还是乡村振兴,没有一个好的支部、好的支书,都无从谈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问题、根本大计。对此,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最近,商洛市正在积极探索吸引本村大学生回乡充实村“两委”班子的办法,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刚才介绍了相关情况。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要对各地这方面的有益实践及时跟进、总结推广,结合明年村级组织换届,指导各地切实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三是狠抓安全住房保障工作。坚持宜搬则搬、宜改则改,抓紧工程进度,完善配套建设,保证建设质量。今年的脱贫户中,属集中安置的搬迁对象,年底前必须达到入住条件,完成交钥匙工作;属分散安置的搬迁对象,确保年底前入住;列入危房改造范围的,必须全面完成改造工作,全部入住。决不能因为搬迁、危改工作不到位,而影响今年的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工作任务完成。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一大亮点。要紧盯国家计划和今年脱贫退出的搬迁对象,以“冬春大会战”为抓手,打好项目建设“突击战”,对接“国考”标准,抢抓有效工期,抓进度、促建成,抓配套、促入住,不拖全局后腿,不降政策标准;打好问题整改“歼灭战”,严格落实搬迁对象、住房面积、国家补助、群众自筹、还款机制等方面政策,由省国土厅负责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突出问题年内消化、不跨年度;打好稳定脱贫“持久战”,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就业是核心、产业是根本,强化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促进扶贫产业、就业等政策措施对搬迁群众全覆盖,确保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居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入住标准,到2020年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狠抓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政策兑现是“国考”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群众满意度。当前,要围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小额信贷等政策,着力提高知晓率、兑现率。比如,健康扶贫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尽管各级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群众政策知晓率不高、救助措施落实不到人头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我们要汲取去年“国考”丢分的教训,消除盲点、消除死角,把已经确定的救助标准、“两手抓”“六个全覆盖”、政策宣传等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再比如,扶贫小额贷款从二季度开始,呈现获贷率上升、利率下降的好态势,但从国务院扶贫办通报情况看,我省仍存在有效获贷率不高和政策惠及面不广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政策宣传不够的原因,也有相关部门协调不到位、措施不配套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近日,省扶贫办、省金融办、陕西银监局研究形成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导引》,要不折不扣、实实在在抓好落实。

五是狠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国考”必考内容。在三季度交叉考核中,我们将11个深度贫困县单列排名,目的就是让这11个县同台竞技、比学赶超。对11个深度贫困县、482个深度贫困村来说,当前,要尽快编制完成高质量的攻坚规划,县级规划必须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省级备案,年底前在省内主流媒体公布;村级规划,由县级负责编制,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市级主流媒体公布。同时,对看准的事要抓紧干、尽快办,不能停留在等规划、等政策上,确保年底前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对省市相关部门而言,要按照中省要求和指挥部的分工,在12月中旬前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能落地的倾斜支持政策,特别是省级部门在编制明年工作计划时,要优先保障落实深度贫困攻坚规划的项目资金。年底对省直部门的考核,这是重要内容。

六是狠抓苏陕扶贫协作深化推进。从今年起,东西部扶贫协作将作为脱贫攻坚“国考”指标,对协作双方都要进行考核。我们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一方面,按照和平书记9月28日在省扶贫办调研时的要求,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要尽快完善省内工作机制,抓紧出台相关意见。各相关部门、市县要加大力度,推进已确定合作事项的落实。江苏一大批精兵强将在我省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有关市县要为他们提供良好工作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按照两省结对帮扶的框架协议,有关市县要主动上门与江苏方面对接,积极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需要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和市县要加强协调沟通,确保此前两省已确定的16个协作项目在“国考”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近期协商形成的28项具体协作事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是狠抓脱贫攻坚特色亮点打造。今年以来,我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下一步,需要在落实落细、深化拓展上下足功夫。要进一步提升“3+X”帮扶体系成效,无论是国企合力团,还是参扶高校和医疗机构,都要每季度公开晾晒一次帮扶成绩单、每半年考核排名一次,对成效不明显、排名靠后的,该提醒的提醒、该约谈的约谈、该诫勉谈话的诫勉谈话。要进一步提升就业扶贫成效,着眼建立以公益岗位为牵引的多元就业体系,持续推进公益专岗扶贫,各地要借鉴汉中市就地、就近、就便开发公益岗位扶贫的做法,解决一些贫困劳动力“走不出”“走不远”的问题。省直各部门和西安市要通过适当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吸纳更多贫困家庭大学生稳定就业。要进一步提升干部帮扶成效,各市县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印发的《指导意见》,合理整合“四支队伍”帮扶力量,使大家分工协作,各展其长,各用其才。12月中旬前,要对帮扶干部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提高帮扶工作能力。同时要关心关爱一线帮扶干部,请省委组织部研究改善帮扶干部工作生活条件的具体政策,大的原则是外地能给的我们都要尽可能地给,让一线辛勤付出的帮扶干部感到温暖。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新民风建设,在全省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提升、教育引导树德、村规民约自治、文明模范创建、公益救助暖心、司法保障护航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总结推广大荔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治理水平。

八是狠抓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还是在10日上午的省委常委会上,和平书记原原本本传达了在中央纪委《关于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开展明察暗访的情况》上的重要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解决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改进工作作风,尤其要解决好扶贫领域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刚才,贺荣同志再次传达了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省委常委会的要求。大家要在前一段工作基础上认真进行“回头看”,彻底整改到位,在“国考”中坚决不能丢分。这项工作由省纪委牵头,省扶贫办、审计厅配合,扎实开展好专项治理。要把资金管理和使用问题作为执纪监督重点,做到制度、监督、查处“三管齐下”,确保资金使用不出问题。针对一些市县存在的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移民搬迁资金“趴窝”“挪窝”现象,各市县要认真落实近期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制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导引》,按照五种资金使用方式,加快拨付报账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关于移民搬迁资金,请省国土厅负责制定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依规加快支出拨付进度,确保国家稽查和“国考”不出问题。省上决定,从下周开始,以扶贫资金使用为重点,开展一次专项督促检查。要前移监管关口,提前做好防范,资金使用到哪里,就监管到哪里,实现从事后调查向事中监督转变,不能等出了问题才追究责任。要加大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查处力度,既查直接责任,又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经发现,追查到底,绝不姑息。

(四)坚决打赢年度翻身仗。现在,离明年元月上中旬的“国考”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次“国考”,对陕西来讲,非同寻常、关系重大。去年“国考”我们没有考好,如果今年再考不好,那就不仅是工作上不过关,更是政治上不过关。今年的“国考”时间更长,从一周延长为半个月;覆盖面更大,由几个点拓展到每个市至少去一个县;内容更全面,扩大到“五个一批”、苏陕扶贫协作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今年的“国考”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基于此,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决定,首先在省扶贫办班子成员中实行包联市及联系重点工作责任倒查制度,各市各部门也要建立包联追责机制,“国考”中一旦出大的问题,将一并追究责任。

说句心里话,这不是要和谁过不去,而是责任所在、形势所迫。全省上下前面努力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了那么多,都憋着一股决战决胜、争创一流的心气。但目前全国脱贫攻坚你追我赶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稍不留神、稍一松懈,不但“第一方阵”的目标会落空,甚至会被后面的省份追上。特别要看到,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进入决胜的关键时期。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松劲歇脚,越要咬紧牙关,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胜、不能败!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决心、是信心、是勇气、是毅力。这里,我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西安市,由二季度考核倒数第二跃居到三季度正数第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靠的是敢于担当、敢下硬茬,靠的是瞄准一流、拉高标杆,靠的是夯实责任、严明奖惩。第二个例子是?邑区,党政主要领导8月4日才到任,仅仅两个月零几天的时间,就由二季度考核倒数第三跃居到三季度正数第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认识到位、行动自觉,靠的是党政同心、其利断金,靠的是上下一心、三军用命,靠的是知耻后勇、哀兵必胜。第三个例子是平利县,连续两个季度考核排名第一,靠的又是什么?靠的是精准方略、绣花功夫,靠的是苦干实干、作风过硬,靠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靠的是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我讲这三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西安、?邑、平利能够做到的,其他市县同样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得到。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事在人为,那就是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那就是作风硬、脱贫赢!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建立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促进农村卫生事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共同协调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卫生人员技术素质和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改善环境卫生,

—2—

使农民群众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争取到2**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2**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和1/5,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实现与小康相适应的初保工作目标(详见附件)。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研究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和完善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初保工作的投入,并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的增加而增加。

(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其他重大疾病,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促进精神卫生,减少各种心理疾患,做好老年保健。

(三)实施农村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体系,完善功能。重点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县、乡(镇)、村卫生机构明确各自承担的初保任务,使农民能够经济方便地获得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内容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四)加大对农村药品监管的力度,通过规范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行医和用药行为,推广使用村级基本用药目录,规范杀消措施,保证一次性医疗器械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

—*—

器械流入农村市场。

(五)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2**)》,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努力实现《两纲》中卫生相关目标。

(六)依法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公共卫生的监督与监测体系要从城镇向农村延伸,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安全,使对农民健康危害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七)通过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积极推进文明卫生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劳动生产和生活环境。

(八)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我县的活动,针对本地主要卫生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九)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贫困救助、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树立典型,逐步推开。

(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四、实施策略

采用加强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以典型带面,整体推进的策略推动初保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初级卫生保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实施初保规划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奔小康工程和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在同级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卫生、宣传、农业、水利、建设、环保、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文化、广播电视、计划生育、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承担初保政策的制订、规划管理、监督、评估、实施和协调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初保的组织实施和调查研究,组织评审等工作,充分发挥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

(二)建立初保工作督导制度,加强对初保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各级政府要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并接受其对初保工作的监督和建议,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社会舆论和农村居民在初保实施中的监督作用。建立分级监测和评估制度。

(三)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认真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管”等政策,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

革,实行院长竞聘,通过严格准入、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巩固和发展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四)部门协作,各尽其责。初级卫生保健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积极承担自己的任务才能完成。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协调各部门落实各自的职责,将有关内容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主动承担责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初保的各项任务。

(五)完善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增加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制定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的优惠政策。按公共财政要求,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使初级卫生保健得以健康发展。

(五)分级管理

1、县级:根据省初保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初保实施方案。负责本辖区初保管理考核与督查、达标的初审工作,定期召开初保总结会议,表彰先进,促进初保工作的不断发展。

2、乡级: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初保实施计划和初保预算,提出实施初保政策的具体办法,组织实施各项具体指标,制定初保有关管理办法和职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职责,加强对初保项目指标任务的督查。收集和上报初保工作有关信息和资料,促进初保工作任务的落实。

(六)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2**年为初保规划实施试点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2**年为全面实施初保工作阶段。要求2**年**%的乡(镇)启动实施;2*5年1*%的乡(镇)启动实施。

第三阶段(评估阶段):2**-2**年为初保评估阶段。由县申请,设区市相关部门初审,合格上报省初保办。

五、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发改部门要把初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好初保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调配农村卫生资源,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投资。

财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农村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的规定,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补助的范围和方式,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主要用于乡村卫生机构的定额和定项补助;要设立初保专项经费,并使初保经费投入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

卫生部门要做好辖区内初保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负责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的技术指导,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落实预防保健措施。加强卫生监督,在初

保实施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规范服务。积极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的协调工作。

农业部门要把实施初保纳入农村小康生活建设目标,从政策上支持农民增加合理的健康消费,在推广沼气的同时积极建造卫生厕所。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监测,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利部门在解决人畜饮水条件的同时,提高人饮用水卫生标准。

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和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逐步把农民健康保障纳入社会保险范畴统一管理,并积极开展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方法的试点工作。要支持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初保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引导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

建设部门要把开展初保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将农村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积极指导农民搞好新住宅的卫生厕所配套建设。建设部门在审批农民住宅建设中,将建造卫生厕所列为必备条件。

民政部门及扶贫办要在贫困地区和特困人群中协调建立医疗救助帮困体系,支持贫困地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老、少、边、穷地区地方病、妇女儿童疾病、传染病的防

治工作,并列入扶贫工作计划。

教育部门要搞好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领导下,在自治区人防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市人防办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作十字方针为指导,树立“当好东道主,服务南博会,创建文明城”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防业务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业务工作打好基础。

(一)以班子建设为龙头,努力抓好机关建设

我办党、政领导始终重视,并努力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政领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凡重大问题能召开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在日常工作中互相通气、共同协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准确性,办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征求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为了抓好人防办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廉政建设的方案,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廉政建设,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好。在职工的心目中树立起了高效、实干、民主、廉洁的良好形象。为机关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抓好思想作风建设

一年来,办党组和办机关党委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根据市委的布置,结合人防工作实际,配合当前的中心工作,继续开展“三优两满意”活动。以创“三优”文明机关,做“两满意”公仆为载体,以创建“四心”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忠诚、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和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诚信文明机关,当好东道主,为南博会多作贡献为主要目标。努力开展创建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各部门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不断转变思想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优良的思想作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树立人防的良好形象。由于工作突出,6月份我办被推荐在全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四心工程”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面推动整个人防系统的理论学习

根据市委的部署,我办党组统一思想,在人防系统及时布置开展“干部教育年”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好东道主,服务‘南博会’,推进大开放,建设大**”这个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人才强市”意识以及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进一步提高人防系统干部队伍素质,为我市率先在全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推动今年人防工作“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根据人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周密计划、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党组中心学习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动基层,积极完成市委组织部、市委干教办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党组中心学习组在坚持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党组成员还轮流参加市委党校的培训。支部书记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写一篇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庞贤佳、陈汉斌等领导分别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四篇论文。通过学习,使人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有新的进步,工作效率有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新转变。

(四)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抓好党建工作

一年来,积极贯彻、落实《**市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切实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年初,办机关党委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并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将党建工作量化、细化,还制定了考核标准。指导、督促各级基层党组织进行贯彻落实。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防机关党委决定“七一”期间开展“迎七一,庆建党八十三周年”的“七个一”活动。即:①召开一次学习宪法法和“两个条例”动员会;②写一篇学习“两个条例”体会文章;③进行一次学“两个条例”和《保密法》知识的测验考试;④发展一批新党员;⑤上一次党课;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教育活动;⑦组织一次“”检查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促进了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成绩突出,在6月底,我办机关党委分别获得了市直机关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五)以落实制度和党纪教育为中心,抓好廉政建设

我办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党风党纪和政风政纪教育,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并落到实处,做到政务公开,廉洁勤政。办党组在认真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办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认真开展“树正气,反腐倡廉”活动。严格做好班子廉洁自律工作,带头提倡节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树立了一个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领导的形象。办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周安排时间下基层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办领导年下基层时间三个月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和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认真解决职工住房和福利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

(六)以完善制度为重点,抓好机关准军事化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防办和人防办关于加强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的指示,我办在2002年“研讨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机关的准军事化建设。2003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办又获得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为了保持先进,继续前进,今年我们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方式,经反复讨论、研究后进行了补充、修改,逐步完善,使各个职能部门、各级领导的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先后修改、完善20项规章制度,为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七)加大人防宣传力度,树立人防形象

我办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人防宣传,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同时还选送宣传报道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宣传报道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时宣传我市人防建设的新成就、新动态,积极宣传《人民防空法》,积极向全国各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一年来共投稿60篇,获采用发表的稿件52篇,其中在《人防信息》发表4篇,《广西人防》发表10篇,其它报刊发表38篇,完成自治区人防办下达的投稿任务。

另外,我办全年出版《**人防简报》10期,用稿40篇。2004年,广西电视台、有线台、**电视台先后8次播放了反映我办“两个文明”建设新成绩、新动态的录像资料。通过开展人防宣传,普及人防知识和各项政策、法规,增强了人民的国防意识,树立了人防的新形象。

(八)综治、计生、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效果良好

按照市、城区综治办的要求,我办继续把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和计生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创建安全文明庭院、安全文明户结合起来,加强对办公大院和宿舍区的治安管理及整治工作,落实综治工作机构与人员。注重抓好安全文明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文明意识,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向群众宣传,使综治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我办未发生治安案件,没有参与黄、赌、毒和“”的人和事,是城区的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在计生工作中,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工作方针,计生办的同志深入基层,深入住户,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和计生知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举办计生知识培训班,组织妇女进行体检。努力提高全体职工、家属的计生意识和自觉性。由于工作到家,一年来我办未出现任何违反计生的现象,计生“四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是城区的计生先进单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办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检查,发现苗头立即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年内人防系统各基层单位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九)积极开展普法教育

根据市普法办的部署,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及时抓好普法教育工作,并对全办的普法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及时定购上级规定的学习书籍和资料,通过普法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到10月底已全部完成了年度普法考试任务,参考率达100%,成绩优秀率达96%。

(十)档案、保密工作严守规范,确保安全

我办历来都十分重视档案和保密工作,做到机构、人员、制度落实,设施完善。几年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档案室目前继续保持一级的水平。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和完善保密机构,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认真执行保密法规,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保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部门、部位以及活动和项目的保密措施。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保密工作的检查,一年来未出现任何泄密、失密事件。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十一)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其他工作

1、根据市政府的布置,积极完成春季造林植树任务。按时完成缴纳今年的教育基金,全办共缴纳近2万元。另外,还组织人员参加市直工委、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有关庆典和仪式等活动,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协助“南博会”和**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各项任务。

2、按时完成《**年鉴》的撰稿任务。

3、积极参加捐献衣物支援灾区的活动,全办共捐献衣物500多件。为帮助困难职工捐款共3000多元。

4、积极开展扶贫支教和定点扶持帮困村工作。根据市支教办和扶贫办的要求,办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会同联合支教、支农的单位领导多次深入支教点和扶贫点与当地政府、学校、村委共同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年来为隆安县敏阳中学的学生饭堂改建工程捐款4万元,为马山县古零镇六合村的修路工程捐款2.5万元。

二、拓开思路,真抓实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人防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并举,提前完成任务

人防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投入大,要求高,我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工期保证的原则,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文明施工,提前完成了目标计划。今年的主要工作有:

1、全年收取人防工程结建费超额完目标任务。

2、完成“0209”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面道路施工工作;完成“9908”工程建设;完成新华街二期人防工程、裕丰商厦至百货大楼段和钻石广场至民族商场地段地面道路和顶板施工工作。

3、在工程审批工作中,掌握政策做好全年结建地下室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区人防办规定报建程序审批,对各报建单位、从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4、依据国家的人防定额,对各项人防工程的预、结算进行了严格的审核,顺利完成了任务。

5、积极推广、应用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工程建设档案,按要求收集齐全、认真整理、妥善归档。各种报表均应用计算机来完成。各项报表做到了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按时上报。

(二)认真抓好人防工程维护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年初,自治区人防办下达给我办全年维护人防地下工事4万平方米的任务。我办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办属有关单位和五个城区人防办。由市办有关领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程科和平战管理处人员对维护管理的计划进度和维护质量以及人防工程内部的防护设施、各种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每季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逢天气突变和重大节假日加强检查的制度,不断完善维护检查的记录、备案制度。重点对容易引起火灾的电线线路设备、易燃易爆物品、通风排水设备进行检查,排除火灾事故隐患;对容易遭到洪水侵袭威胁的人防地下工事采取了加固措施,对部分工事漏水、裂缝进行封堵、排水、抽湿、维修等。对个别工事已过期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对一些可能发生事故隐患的因素及时检查,及时整改,全年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及时完成制定全市人防工事的防洪抢险方案,成立了以陆健主任为组长的防洪抢险领导小组,成立了七个专业保障小组,办领导分别兼任各组长,组织了一支抢险突击队;还拨出资金,做好抢险物资、器材方面的保障,确保人防工事安全渡汛。

(三)人防指挥工作全面规划,进展顺利,有新突破

1、与市教育局研究部署年度全市中学“三防”教育工作并下发了《2004年“三防”教育工作要点》,全市所有中学开设“三防”教育课程。下发教学课本和资料14280本,教学音像资料36套,《中国人民防空》杂志670本,有效的促进全市中学“三防”教育的开展。到11月中旬,全市已完成中学“三防”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考试及格率达99.86%,优良率达到81%。在今年自治区人防办、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进行的全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检查评比”活动中,我市人防办、市教育局荣获“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先进单位”,全市有5所中学获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一等奖;12所中学获二等奖;18所中学获三等奖;35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先进个人”。

2、完成了**市2004年防空袭演习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年度工作安排,为了配合全市警报试鸣,增强全市人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我办和**军分区机关在市防空演习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了全市几十个单位,1500多人进行年度防空袭演习工作,这次演习是**市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防空演习。具有投资大、人员多、项目全、标准高等特点。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市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8月30日,演习如期举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广西军区、**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等领导,以及中南五省人防重点城市的人防办领导,广西各市的有关市领导、人防办领导,还有**市各部、委、办领导等,近2000人到场观摩指导。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有关领导认为:这次大规模的防空袭演习,在广西以至广州战区都是第一次,为整个战区带了好头,做了榜样,提供了经验,为**、为广西争了光。

3、部署开展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工作。

年初与**军分区司令部研究部署年度人防业务工作,联合下发了《2004年开展人防业务工作意见》,给各城区和几个人口疏散接收县下达了年度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和城区地面指挥所建设工作计划。五个城区根据本城区的特点陆续到对口疏散县开展疏散基地建设活动,其中工作比较突出的城北区2004年,疏散、接收双方就基地建设召开了两次协调会,疏散、接收双方根据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济建设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促进人口疏散基地建设的发展。今年以来,城区除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赴基地活动外,还要求辖区单位、团体响应城区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到“第二故乡”开展“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辖区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南烟集团等近10个单位、团体20多次来到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基地群众看病、检查身体上万例,解答群众种养科普、法律、卫生健康、计生知识50000多人次,发放科普知识、法律、卫生健康、计生、人防等宣传资料10万多份,发送计生、科普用品、为基地群众修理电器、自行车,深受基地人民的欢迎。同时组织和发动城区经济能人和科技人员到基地乡镇农村指导经济建设,增进了城区人民同基地人民的感情和友谊。12月初,城区将组织辖区科技、医务、文艺的专家、工作者再次到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

新城区党委、政府领导制定定期回访制度,党委、政府、军事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每年到对口接收安置县、乡镇交流1~2次。2004年6月,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联谊活动小组到宾阳县大桥镇开展战时人口疏散基地联谊活动,听取大桥镇领导介绍大桥镇近年来大桥开展“三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参加了大桥镇招商引资,市场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参观大桥镇人民武装部软件、硬件建设。2004年8月宾阳县大桥镇组织联谊活动小组到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回访。办事处领导先后介绍了建政街道办事处的基础情况,介绍了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听取了建政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今年8月,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和大桥镇人民武装部双双被自治区政府、广西军区评为先进基层人民武装部。

兴宁区情系疏散基地群众,做好疏散基地建设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基地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赢。今年7月中旬得知上林县境内普降暴雨,引发山洪爆发,造成洪灾,给上林县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困难,兴宁区党委、政府发动辖区单位群众为灾区群众捐款15多万元,4.5万元直接捐给上林县,其余上交市民政局统一安排,捐款较多的单位有城区政府机关、广西一磅金直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运德集团和**银河有限公司。辖区内的部分较大单位以组织开会、过党团活动日的形式到实地察看疏散点,运德集团与上林县旅游局共同开发大龙垌水库旅游区在今年的二个旅游黄金周已显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融洽了与疏散基地群众的关系,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建设,达到疏散基地建设与社会建设双赢的目的。

5、结合演习,抓好“群众防空组织专业队”在岗训练工作。

本年度的群众防空组织专业队在岗训练工作又有新的特点,主要是配合“8·30”防空袭演习的科目进行训练,通过演习训练,各专业队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对保障演习成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取得演习效果和训练效果的双丰收。

(四)坚持制度,落实规范抓好通信警报建设

1、抓好通信值勤。总机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值班员责任心强,语言规范,交接班有记录。全年接转电话2300人次,一年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接转畅通。

无线电台坚持每天2次同区办及有关各市人防办电系,并完成了每月5天的主台值班,确保了无线通信的正常运转。

2、开展专业训练。按照“人防通信训练大纲”和自治区人防下达的训练指标,组织专业学习和训练。先后组织通信干部训练180小时,通信技工及其他人员训练200小时。训练方法采取了集中上课与自学相结合,以勤带训,先基础科目训练、后综合课题训练等方法进行,为了提高应急处理情况的能力,先后两次组织野外拉距训练。训练中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3、做好通信设备维护和管理。

重点抓好备用设备和库存设备的定期检查测试和填写预检预修登记,抓好有线和无线通信的维护管理,坚持每周一、三、五对各种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对配电间发电机进行检查维护。

做好防空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测试。从6~8月,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警报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保养和测试,并在防空演产现场安装了2台警报,使全市防空警报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了今年8月30日全市防空试鸣的成功举行。

4、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一是通信站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并设有安全员。二是坚持每周一、三、五对各种通信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三是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分析。一年来,没有出现不安全因素,无任何事故发生,各项通信、警报设备的完好率和警报器鸣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五)克服困难,面向市场,努力开拓平战工作

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平战工作难度增大,一年来,我办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努力探讨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发利用人防工事,不断提高“三个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

在平战工作中,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把完成任务的成绩与奖罚挂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实行量化管理,通过研究分析,突出重点,将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并根据具体情况分解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总结完成情况,有效保证了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三是热情为用户服务,深入商场反复做好用户的思想工作,为用户解决实际困难,并制定一些优惠措施,稳定了用户,不断提高工事的使用率。

另外,我办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发挥优势,拓开思路,扎实工作,积极创收,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战备工程公司,完成总产值xxxx万元,实现税利xxx万元,同比增长超过50%。人防设计院在努力完成人防工程设计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承揽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六)财务、物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果良好

在财务、物资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不断完善各项财经制度,坚持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未出现经济问题,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1、认真执行《人民防空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人防经费管理规定,坚持“一支笔”原则,严格报账程序:认真执行《人民防空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人防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人民防空会计制度》,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规的现象。

2、积极筹措人防建设资金,落实政府财政负担的人防经费,有效地落实了《人民防空法》和促进了人防事业发展。

3、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按时足额向区办上交管理费和报送会计报表,上报的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报送及时。

4、坚持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报销程序,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杜绝各种不规范的经费开支。

5、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对下属单位进行财务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6、抓好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了人防工程建设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开支按计划、按标准定额进行,一年来未发生违规现象。

8、加强对全办国有资产的管理,开展了较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9、认真做好财务档案工作,按规范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及时归档。做到收集齐全、装订整齐、妥善完存。

(七)落实人防法规,依法开展监察

人防法规是促进人防建设,保障人防事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一年来我办执法人员,面对着检查范围广、点多、线长的困难,不辞劳苦地深入各个工地、工事,依法行政,公平、公开、公正执法,未发生错案投诉现象,既维护了人防的合法权益,又宣传人防法规。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1、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一些用户的经营状况不太理想,效益不佳,导致了不能足额、按时交工事使用费,平战收入受到影响。

2、城区人防办未能按规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另外,在职人员兼职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防工作的进度。

对上述问题,我办领导十分重视,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措施,理顺关系,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2005年度人防工作思路

2005年是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和加大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市乘着“南博会”的东风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人防事业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苦干,在继续保持2004年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2005年的总体思路是:以防空演习为龙头,以人防工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136”工程的契机,全面提高人防工作的“三个效益”,以优异的成绩和崭新的面貌全面展示人防系统的新风彩。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理论学习和勤政、廉政建设,抓好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完成年度目标工作打好思想基础。

(二)在人防业务建设方面

1、继续抓好防空袭演习工作。根据市委李纪恒书记的指示,在2005年再搞一次比2004年规模更大、项目更全、标准更高、效果更好、影响更大的防空袭演习。为此,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早安排、周密计划、认真筹备,把这次新的演习搞得更好。

2、继续抓好新华街二期工程的建设,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成,2006年投入使用,及时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

3、利用我市“136”工程的契机,抓好人民路、民族大道(新梦之岛路段)人防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初步设计,下半年动工建设。通过扩大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我市人防工事的总量,尽快达到上级要求的市内人均工事面积的标准。

4、抓紧引进资金建设人防工程。

多渠道引进资金建设人防工程既是《人民防空法》的要求,也是加快人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改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陈腐观念,广开渠道、多方引资,以改变过去单一依靠自有资金建设大型人防工程造成的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又为引入外来资金建设人防工程进行有益的探索。

5、继续抓好通信警报建设。在抓好维护管理的同时,不断扩大警报音响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各类设备科技含量,不断完善控制手段的技术水平,确保战备通信的畅通和全市警报试鸣的顺利进行。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双轨制”;第一书记扶贫;精准扶贫;“双轨政治”

中图分类号:F126;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4-0008-08

随着中央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任务也日益艰巨。“攻坚敢啃硬骨头,改革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等成为各大报纸对扶贫脱贫最常见的表达,国家也在不断持续推进扶贫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成为中央政策在扶贫领域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5〕24号)等相关文件不断出台,文件对选派第一书记的重点范围、基本条件、主要职责及任期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中央治贫精神,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出更为详细的文件来响应中央的政策。尽管地方具体施政策略有差异,但通过第一书记开展脱贫致富的总体目标和精神却是一致的。第一书记制度是国家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与扶贫工作无缝对接的新模式,通过第一书记健全村级领导班子,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建构出党建引导和统筹扶贫工作的新机制,最终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扶贫攻坚战。总言之,国家设置的“第一书记”扶贫新制度开启了依赖“输血”的外部刺激而激活、发展和孵化村庄社会自身的“造血”功能,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动力在扶贫领域中形成一股合力,相互嵌入,联合治理,最终共同推动扶贫脱贫愿景的实现。那么,这一新举措和新形式可以抽离出一个什么样的学术概念呢?该概念在贫困研究领域中是如何形成的?其取得的效果和不足分别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一、何为新“双轨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预示着国家管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实践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一方面表明了国家治理在理念、价值观、具体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的有效性积累,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国家治理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和适应性过程。新型治理理念、方式和模式的逐渐兴起并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蔓延、渗透和扩张,贫困领域也不例外。将治理视角与扶贫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李小云从治理视角将中国扶贫治理主要模式分为基于市场的发展型治理和基于权利的保护型治理,进而指出政策中的不足,“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强化针对穷人的瞄准机制,同时发育有效链接政府和穷人的中间型制度载体。事实上,政策的最终效果已经不再取决于政策在顶层如何设计,而更多地取决于乡村底层的制度发育以及各种扶贫资源的公平转递”[1]。他进而提出综合治理的扶贫方式,需要对贫困进行包括社会保障兜底,资产补转移与增值,自然资产价值化,收入多元化以及扶贫方式改善等。邢成举、李小云进而引入“精英俘获”理论,具体研究了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问题,他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分析扶贫政策的瞄准及传递问题[2]。而如何强化信息收集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同样也是治贫领域的重中之重。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实践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3]。因此,技术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同时也附加了诸多职责。在精准扶贫“压力型体制”[4]和问责制下,技术被植入精准扶贫政策中,并扎根于基层社会,最后巧妙地升级为一种宏大的治贫思维。技术治理的初衷是为扶贫脱贫之路嵌入新的元素以实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治贫的方式,确保治贫的流程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治贫领域中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增加科技对扶贫的贡献量等目标。王雨磊以精准扶贫为例,探讨了国家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建构和实施数字治理技术,以及基层治理行动者如何在具体的地方情境中生产出相应的数字信息[5]。以上学者将贫困置于治理视域下进行考察,这启示笔者继续在治理范畴内进一步拓展扶贫治贫问题。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扶贫脱贫的现状来开展研究,而本文更注重从中国本土的特殊学术历史遗产中吸取精华,这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该用一个什么具体概念来总结当前这种新型、大规模且深入的扶贫脱贫实践。

费孝通最早将“双轨政治”用于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分析,他认为维系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双轨政治的存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是通过两条平行的轨道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轨道,它以皇帝(君主)为中心建立起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由官员与知识分子来实施具体的治理,最后可以到达县这一层(皇权不下县);另一条是基层组织自治的民主体制的轨道,它由乡绅等乡村精英进行治理,绅士阶层是乡村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而宗族是士绅进行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6]275293。最后他得出四点结论: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是有着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两层;地方公益由自治团体管理不受中央干涉;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一直在运作,效力很大;自治团体由地方人民授予权力,不受中央干涉。他认为正是“双轨政治”造就了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绵延不绝[6]280281。虽然费老对双轨政治的论述已过去了60多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基本国情地情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仍是一笔十分重要的学术遗产,对本文的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受此启发,本文提出新“双轨制”的概念,并将之运用于对中国扶贫领域的解释。

新“双轨制”既包括国家治理的一轨,同时又包括基层治理的另一轨。第一书记代表国家治理的一轨,中央政府的政治愿景是想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进而实现治贫和发展的政治目标,让第一书记充当领头雁角色,这是国家在治贫领域中进行的改革新尝试。而村支书则代表着基层政治的另一轨,是改革开放后设置的政治制度,当两者以“书记”的共同称号相遇时,新“双轨制”在扶贫领域中彰显出巨大的扶贫价值。具体而言,新“双轨制”指的是国家嵌入到基层社会中,社会力量反嵌到国家政策,两股力量通过第一书记扶贫的制度设置和村级组织的中间载体而共同作用于贫困,使贫困得以逐渐消除。与费老的“双轨制”有所不同,新“双轨制”在精准扶贫战略下被赋予了诸多新内容,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1.将第一书记制度和村支书制度视为贫困治理中的“双轨”,并注重对双轨交汇点的研究。费老的“双轨治理”指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双轨,强调地方自治的重要性。而本文将第一书记制度和村支书制度视为贫困治理中的“双轨”,将第一书记嵌入其中的村级组织这一中间型载体视为双轨的交汇点。关注双轨交汇点,呈现出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之间相互嵌入、互动和博弈的复杂机理。2.强调“共容利益”,一种新型的合作治理文化的形成。费老分别强调了中央治理与地方自治的重要性,强调了两者间的“机械耦合性”,但对两者互动关系的关注较少。而本文更为凸显在脱贫致富的共同目标下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国家治理力量与以村支书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力量两者的“嵌入式耦合性”,强调两者的互动关系。此外,合作文化还体现在村民的有效参与上。在中央的政策号召和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国家、第一书记、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共生型网络,这成为治贫的有效保障。地方社会并不是对国家宏大规则的消极适应和接受,而是一种积极营造自身规则的实践过程,将国家力量镶嵌在自身系统中,并作为改造自身的一股巨大力量。国家和农民在贫困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彻底重塑,被赋予了重新结合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协商和对话的机制,彼此互惠、合作、交换和信任,更加强调了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种紧密且共荣的新型关系结构,使得地方和国家处于一种利益相关的同构性发展境遇中。3.贫困消除工作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治贫并非使贫困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而是表现出一种过程的特性。与费孝通过度强调“双轨政治”对政权稳固的作用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双轨制”力图通过重塑基层权力格局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脱贫治贫的政治任务,然而在权力争夺下扶贫困境也相伴而生。国家文件明确规定第一书记与村支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第一书记被赋予了较大的权力,拥有来自国家合法性的认可,而村书记拥有地方的认可,同样拥有较强的权威。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在不同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或构型[7],因此,在同一个场域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时而合作,时而竞争。因此,新“双轨制”指涉同一场域中出现的国家政治力量与基层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于贫困问题,两者在实现有机联系和结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张力,即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在开展联合贫困治理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力竞争。

二、新“双轨制”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建来践行多元化的政治目标,这是国家改革的新尝试。当作为国家代表的第一书记与作为基层代表的村庄一把手的党书记相遇时,新“双轨制”的治贫格局就得以形塑。新“双轨制”在扶贫领域中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演化的阶段和过程。那么,新“双轨制”是如何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制造贫困―被制造贫困的持续性累积―新“双轨制”成型这三个阶段来概述。

(一)制造贫困

只有产生了贫困后,对贫困的治理才会发生。那么,贫困是如何产生的呢?缪尔达尔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研究贫困问题,他将“软政权”视为贫困的根源,认为“如果没有更大的社会纪律,南亚几乎没有迅速发展的希望”[8]。号称“贫困经济学家”的阿马提亚・森从自由与发展等较高层面来研究贫困,认为贫困就是个人选择自由的生活方式的能力被剥夺。他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这是识别贫困的通行标准[9]。尽管两位学者对贫困的研究视角不同,但他们共同之处是将贫困视为一种需要改造的客观事实。然而,与他们从事实主义分析理路不同,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认为与其说贫困是一种社会事实,还不如说贫困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有学者描绘出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贫困。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的名著《石器时代经济学》描绘出一幅跟现代所谓的文明社会相对立的“原初丰裕社会”,即原始社会的人类有着更充裕的闲暇和更强烈的幸福感,因为他们不必过多地“努力”就可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这是一个没有贫困的社会。波德里亚认为“丰盛不是建立在财富之中的,而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交流之中的……在原始交流中,每个关系都使得社会更加富有而在我这个‘区分性’的社会中,每个社会关系都增加着个体的不足,因为任何拥有的东西都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刻被相对化了。在原始交流中,它是通过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本身才获得价值的”[10]。从萨林斯和波德里亚的研究来看,原初社会是没有贫困这个概念的,言外之意,贫困是被制造出来的。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本文中的制造贫困指的是政府对农户进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人为区隔,而农户自愿认同的过程。显然,制造贫困包含着作为贫困制造者的主体对基层社会的区分以及农户自愿对这一区分的默认。

制造贫困在方村本文的田野调查点在广西来宾市方村,方村是一个壮族村落,贫困人口众多。地名和人名皆经过了匿名化处理。同样是经历了政府“权威判断”和村庄“主位认知”的过程。就前者而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长河中,方村利用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开展日常生活和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性表述。土地成为他们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虽然土地并不十分肥沃,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村民日子的稳定性、生活的幸福度和大量的闲暇时间。虽然,他们偶尔也会面临如斯科特所说的问题,“有些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11]。然而在村庄长期形成的互帮互助的传统惯习下,村庄能够很顺利度过较为艰难的岁月。因此,贫困在方村的族群记忆中并没有出现过。随着现代化潮流的席卷,国际社会将全球划分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社会,同样,中国政府的东中西的划分格局也被确立起来了,为了实现缩小差距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方,成为“贫困”典型的代表。方村也不例外,囿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经过贫困村的识别和认证,方村很快便被命名为“贫困村”,戴上了“贫困帽”。因此,具有区隔意义的“贫困”就在村庄社会中被制造出来了。就后者而言,当贫困被制造出来后,要实现贫困的再生产和维系,贫困必须被贫困对象所认可。在政府采用一系列权威认证系统和命名表达系统对方村进行贫困村“确权”后,村民则对这套系统保持默认、认同甚至支持这种划分。如果说政府的“确权”是一个外部自上而下输入的过程,那么,村庄的默认也就在最大程度上将这种被制造出来的贫困得以“在地化”,成为村庄系统中的一部分,逐渐融入到族群的记忆中,并最终嵌入到整个村庄发展的历程中。

(二)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

当贫困被制造出来之时,很快便得以默认并不断扩散。如果说贫困只是被单纯地制造出来还不足以构成对其进行治理的话,那么,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则是治理贫困的一个关键要件。在方村,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机制主要有两个,即村民间的传染机制和代际间的遗传机制。

村民间的传染机制指的是当贫困被制造出来后,贫困就通过公共广场、水沟边的谈话及屋檐下的闲聊等渠道在村民与村民之间进行传递,当这一话语传遍整个村落时,贫困的累积效应也就在村民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在贫困被制造之初,村民先后短暂性的经历了一些文化上的不适和纠结后,也就慢慢地适应并认可了这种状态。村庄戴帽,人人戴帽,当村庄戴上了一顶贫困帽,似乎贫困帽也就戴在了每一位村民头上。在方村的戴帽初期,文化上的震惊主要发生在老一辈的村民(主要指40岁以上的人)身上,经历了贫困文化震荡期的村民在慢慢学会调适,并口口相传,最终贫困被村集体认可,并嵌入到村民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成为地方性规则系统的一部分。这样,贫困就在横向层面得到了高度认可和持续性累加。当诸如“我们这里真穷”“我们需要救援”“祖祖辈辈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等贫困话语在方村中流传开来时,村民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甚至祖先的智慧也被抛之脑后,邓正来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习得的应对生活世界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定义为“生存性智慧”[12]。当现代化的贫困概念彻底排挤、压缩和取代传统优良智慧时,村庄也就陷入到贫困的漩涡中。这是被制造贫困通过村民间的传递机制而实现的一种累加效益。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当贫困以代际相传的方式进行向下传递的时候,贫困也就得到了一种新的持续性累积效应,这是一种纵向上的累积,这里称之为代际间的遗传机制。方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偏向,因此,村民在生育孩子数量方面较汉族村落多,每家生育有2~4个孩子。因此,他们对贫困的持续性积累效益也就更加明显。贫困的接力棒越多,贫困的累积效益也就越好。当七八岁的小孩子口里常说着“我们早就是贫困村了”“我爸爸说我们是贫困村,会得到很多补助”和“我们祖先就是很贫穷的,这个地方很苦”等时,这是通过父代不断地向子代传递的贫困信号。因此,贫困的持续性累积也就在代与代之间通过代际间的遗传机制实现了纵向层面的累积。从贫困的识别,到贫困累积到一定峰值时,对贫困的治理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第一书记制度的产生

自贫困问题产生以来,中国社会对贫困采取多种治理策略,并在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在贫困的改革临近“深水区”时,中央政府采取以设置第一书记的制度来实现治贫。当方村被作为一个贫困村被制造出来并经过了贫困的不断累加后,基层的贫困就倒逼政府对其实施治理。

早在第一书记制度前,方村就有市环保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港行处两家单位分别挂点以新农村指导员的身份进行帮扶。但是帮扶的结果只是赠送给贫困户一些衣物、生活用品和在“六一”儿童节赠送给学生一些书包和文具等之类的东西,扶贫只是采取给点钱和发点物质的形式,几乎没有多少效果。村民对此的总结是“我们是从来都没见到人的,他们也只是走走过场,挂了一个点而已,他们的人都是很拽的,村庄并未得到多少实惠”。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帮扶运动,方村的贫困状态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治贫效果并不明显。与其说是治贫,还不如说是“走秀”。2012年,方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中央政府关于第一书记扶贫大政方针的提出。在中央政策号召下和治贫体制性压力下,第一书记制度也迅速在方村推广开来。方村属于广西卫生职业学院挂点帮扶的贫困村,这是来宾市组织部下文分配的指标。市政府对第一书记人选、职责、管理和权限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第一批次的第一书记的标准仅仅是中共党员即可。刚刚推行新政时,单位及个人大多出于观望状态。因此,来宾市政府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政治动员和利益诱导的策略。在政治动员方面,政府通过开会、媒体宣传和说服等方式动员学校、公务员等单位和个人积极报名参加。在利益诱导方面,政府对第一书记做出了相关的升迁说明。周书记虽一直在城市长大,但他也积极报名参加。政府赋予了他诸多政治上的优待,在其确认担任第一书记时就地从副科提拔为正科。在结束扶贫任务后,周书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学校的重用,其政治生涯一片光明。政府对第二任书记的要求较为严苛,标准也大大提高。在保持之前中共党员标准不变的基础上,附加了副科及以上职务的级别框定。由于第一批次的书记得到了较好的政治待遇,因此,第二批次中,报名的人很多。文件中仍然写有“对第一书记优先重点提拔”的政治待遇,但却享受不了就地提拔的特殊待遇。黄书记是广西大学MPA硕士毕业,其报名参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他对公共治理和公共管理比较感兴趣,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基层社会中,也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同时也可以锻炼交流、沟通和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二是想通过做出一定成绩,广结人缘,构建出一定的人脉关系,希望最后得到一个提拔的机会。就周、黄二任书记开展的扶贫工作而言,两任书记主要围绕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来开展工作。周书记的主要功绩在于揭开了方村兴修水泥路的新篇章,他在任期间,修了一l长达4公里的村级水泥路。此外,他还通过向学校和社会募捐获得了一些资源用于村庄建设,如整修方村小学教师宿舍楼,给方村小学配置电脑室和图书室,给村里贫困户免费赠送一些衣物等。黄书记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两手抓”,即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村级道路的继续修建和水利的完善。黄书记在周书记的基础上又完成了4公里的修路任务,将水泥路从方村通到了邻村;对部分巷道进行整理并硬化。通过申请项目,黄书记得到了市组织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村委大楼进行了翻修。在产业扶贫方面,生姜种植是黄书记提出的产业扶贫方式,2014年上半年在村里推行,至今有1年多时间。然而生姜的产量虽好,但销路却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了国外市场冲击时,本地生姜因个头小品相不好成为销售阻碍,这就迫使黄书记利用微信圈在朋友中展开人情推销。养黄羊是即将开展的计划,经过考察和比较,黄书记认为黄羊是比较适合在方村生长的,而且不愁销路,因为来宾市羊存栏不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三、新“双轨制”的实践效果

(一)新“双轨制”的扶贫绩效

新“双轨制”指的是一个场域中出现了两股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当第一书记真正被下派到村庄时,村支书与第一书记的关系结构就构成了中国特殊基层政治结构的一部分。新“双轨制”治贫架构的形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主要源于一方面第一书记不熟悉村里情况,需要借助村支书来联系群众,打好群众基础。当第一书记降落到方村时,鉴于对村情的不熟悉,需要借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周书记说:“我们这些挂职的应该摆正位置,我们是村里的一分子,要把自己当成是里面的一员,这样,才能在村里做事。我们这叫合作愉快”。黄书记说:“第一书记是下派来指导‘两委’工作的,在权力金字塔上理应排在第一”。然而,他并未这样做,而是实施了变通。在村干部走向的联系牌上,黄书记始终是被排在最后一位的,拿黄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包揽而不是y揽,不这样做,我们这种外来的干部很快就会被赶走”。第一任第一书记下村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搞调研,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以便于理清工作思路并制订工作计划。黄书记摸底调查进行了2个月,有时由村干陪同步行到村民家,有时由村干部骑摩托车带路。在开展修路工程时,会涉及到占地,由于方村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想要村民同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方面的思想工作需要村干部的配合。黄书记在修村级路时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村民怨恨较多。村干部会利用传统的舆论资源开展说服工作,他们会通过将修路与子孙后代利益联系起来给村民施压,很快群众积极赞同修路,最后连占地的赔偿也没有要。可见,长期在基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村干部拥有劝服村民的一套绝招。

另一方面是村支书的政治资源没有第一书记丰富,需要借助第一书记争取项目,对第一书记形成一种较强的依附。村支书在面对新型的项目制和背后强大的关系资源时,会显得十分乏力,他们需要借助第一书记来增加申请项目的经验,并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几乎每一次申请项目,村支书都会与第一书记一起,渐渐地村支书通过申请项目能力得到了锻炼、对项目流程日渐熟悉,人脉关系也得到积累。因此,围绕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和村支书在扶贫界面开展起了联合治理的新形态,在扶贫绩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上级政府的本意是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并进而通过党组建设来治贫和发展,让第一书记发挥扶贫和村庄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第一书记与村里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无形中,第一书记被赋予了较大的权力,拥有来自国家合法性的认可,如黄书记所说“第一书记在政治上是领导者,是得力的领导者,是特派员,是上级派来的”。布迪厄提出“场域”概念用以表征出同一个场域中存在诸多竞争关系。同样,在方村这样一个基层社会微观场域中,除了合作外,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竞争性的微妙关系,如周书记所说“挂任并非任职,而是全面负责,尊重村领导班子成员,才能做好工作”。因此,在同一个场域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开展联合治理的过程中,有合作,也有竞争。

(二)新“双轨制”的不足

当村支书的治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权力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后,与第一书记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黄书记所说的“他们感受到了能力的提升后,就显得很傲慢了,有时候不听第一书记的,有些事绕过第一书记而自行决定”。在经历了长时段依附于第一书记的情况下,要想重新树立在村民中的威信和合法性认可,村支书便开始独立作战。这种独立作战多拥有村民的期待。村民虽然认为第一书记和村支书是“党兄党弟”,但在具体事务上有所区别的,“小事找村支书,大事找第一书记”似乎成为村民对双方书记在权力上的一种区分,第一书记权力和能力始终是大于村支书的。村庄的评价直接将村支书推向边缘的权力位置。尽管周书记尽量处理好自己与村干部的关系,“一定要跟村领导搞好关系,才能了解群众,建立比较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做到合作愉快”,但在周书记所说的合作愉快下体现出一种浓浓的火药味。要想扭转这样态势,村支书不得不摆脱过度依赖第一书记的状况,转而独立作战。然而,从结果来看,村支书独立作战的能力不仅未能得到提高,反而在制造一种分化的政治,并最终影响到治贫的效果。下坎村修3公里屯级路事件就将两位书记的关系推到了一个十分僵化的境地。黄书记本想通过向扶贫办争取项目来修路,由于没有联系到人,黄书记打算推迟申报。然而,突然有一天,村支书告诉黄书记说路修不成了,让黄书记亲自写报告。黄书记还一脸纳闷:自己并未写申请上去,为何告知不能修路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9月份,村支书认为自己有能力申请项目了,他跟村主任就将修路的报告打上去了,但是扶贫办不同意,退回了村支书的申请报告。最后才出现了村支书找第一书记的事情,村里认为黄书记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这给黄书记出了难题。因此,修路也就在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微妙的关系中被扼杀掉了。此外,双头政治的微妙关系还发生在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和养羊基地等方面。精准识别工作存在将之前由村支书认定的贫困户的风险,因此,这会有损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据黄书记和村民说,之前贫困户认定会掺杂人情成分。因此,如果识别出来的贫困户与之前相差甚大,这项工作将会给村干部直接带来权力上的损失。因此,在识别工作中,尽管政府规定村干部的唯一作用在于入户带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村干部会通过使眼色、说方言和打手势等动作来引导村民如何应对。

在村民的话语系统中,他们认为第一书记的到来大大改善和提升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其携带有大量的扶贫资源,似乎整个村庄建设像面团一样发酵起来。村级路、屯级路、巷道、沟渠和老人活动场所等皆得到了发展,尤其是两位第一书记接续性的修好了从方村到邻村的长达8公里的村级水泥路,这被村庄视为最大的功绩,因为这是村里第一条水泥路,解决了村里运输和行走艰难的问题,开启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前端性问题,这甚至被村民计入村庄大事记中。然而,村庄也只是在基础设施等硬条件上有所改善,其他方面却一如既往,甚至衍生出一些新问题。村民和村干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期盼第一书记的到来”。村庄朴实的想法是让第一书记带来更多的扶贫和发展资源,让村庄尽快摆脱贫困。当在任第一书记并不能带来多少资源时,村民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任书记身上,他们更多地希望下一届书记是来自一个有实权、有钱的部门。然而,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第一书记制度不但没有建立起村庄可持续的内生性发展动力,反而诱导村庄完全将发展动力寄托于外部力量,不仅未能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方式激活内部发展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内源性发展动力及对自身发展的不自信。而对于扶贫代言人的第一书记本人而言,他们通过该制度得到了较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本。如周书记的就地提拔和事后的重用,两年后他还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和“来宾市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称号。黄书记虽未结束任务,但是其在学校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也是可预见的,院领导对其工作能力和业绩十分赞同和认可,可想而知,他的政治待遇也将会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然而,两任书记看到了自己给村庄带来的改变,但他们更多的会对这种制度带来的扶贫绩效进行打分和评价。两任书记给自己的打分并不高,尤其在跟一些强领导和部门挂点的村相比时,他们时常会露出技不如人的无奈之感,同时也会对该制度进行反思。当谈到自己所在单位的支持时,两位书记会时常说,“扶贫还是要看实权部门了,有钱就会好办一些的,反正我是实现不了,我的后盾单位也就那样了”。两任书记皆来自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具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尽管“娘家”给予的帮助非常大,但第一书记从“娘家”带到村里的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当谈到这种新的制度设置时,周书记说:“我是无能的,根本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少好处。国家寄希望于我们在短短几年内就让一个村庄脱贫致富,这是不太现实的”。黄书记说:“第一书记对村里而言是一种希望,但有希望就有失望。村里面将扶贫资源用完了也就完了,再等待下次扶贫资源的到来。通过产业扶贫,可减轻政府压力,但是要做到产业扶贫,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周、黄书记更多的是在对这种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反思,他们透露出该制度在扶贫上的一些固有缺陷。

(三)新“双轨制”的完善之途

新“双轨制”是对新型治贫格局的一种总结和概括,然而其也蕴含着潜在的风险。为了完善新“双轨制”,就公共政策意义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在顶层的制度设计上,赋予第一书记更多的资源和资源配置权。对于那些第一书记本人及后盾单位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应该给予较多倾斜。(1)可以通过将扶贫资源坐实而有效保障第一书记在治贫方面占有更多的主动性和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形成一种激励机制;(2)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平台和中介作用,使国家的政策表达与农民的需求两者在第一书记这个扶贫平台上得到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构建起一种良好的基层秩序;(3)政府采取项目制的形式进行扶贫资源输送和分配时,要注意淡化和减少“跑项目”运动,减少这个过程带来的精力分散、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和投机心态。通过完善制度设置来合理均衡地分配项目资源,调整个别贫困村“小池过满”的状态,有针对性地偏向常年处于贫困境况的地区,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在扶贫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摆脱扶贫中短期功利行为,将扶贫资源的增量盘切实做实、做大。一个可行的建议是将扶贫效果作为基层社会(尤其是县乡二级)行政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增强属地管理的支持力度和责任感,形成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将治贫效果作为行政官员个体考核的关键参考要素,形成利益激励机制。

3.增强乡村政权的治理能力,真正实现权力的整合效应。乡村政权是重要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中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并提供资金跟知识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在扶贫中的职责、权限和位置,增加两者的互动和沟通渠道,最大程度减少两大权力主体的内耗,实现权力的整合效应。因此,让第一书记真正嵌入到村级权力结构中,成为权力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通过权力整合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强大的基层治理主体和扶贫主体,并助推国家扶贫目标的实现。

4.通过第一书记增强基层社会活力,开发村民自身脱贫潜能。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9]。他指涉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行动能力来摆脱贫困状况。因此,增强基层社会的行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基层社会活力,激活村庄内生性公共资源,提高对抗贫困的自主行动力,这才是脱贫的根本。可行的方式是将项目资金直接对接到村一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资金和项目的使用由村集体决定,可成立村级议事会或理事会,通过村民集体议事来决定资源的使用和化解矛盾,增强基层社会脱贫致富的责任感。

四、讨 论

基于费孝通的“双轨政治”,本文提出新“双轨制”的概念,用以发现中国在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中新思路和新方法。新“双轨制”特指第一书记扶贫脱贫制度的“一轨”与村书记制度的“另一轨”在治贫领域中的互动、交汇和博弈。本文分析了新“双轨制”在扶贫绩效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呈现出其遭遇的系列困境,并从国家、地方政府、乡村政权和基层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提出完善新“双轨制”的相关建议,期待为相关部分提供决策参考。

同样,新“双轨制”是笔者对中国扶贫工作新型的制度形式的一种尝试性概括的努力,期望能够为中国扶贫提供一种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的学术研究框架,用以深化、拓展和完善贫困的相关研究。此外,这一框架还可以对、社会风险及公共服务等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提供借鉴,然而,这种尝试性的研究仍显得十分幼稚,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01106.

[2] 邢成举,李小云.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9):109113.

[3] 吴国盛.反思科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35.

[4] 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8.

[5] 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 社会学研究, 2016(6):119142.

[6]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Pierre Bourdieu.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J].Sociological Theory,1989(1):1425.

[8]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谭立文,张卫东,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29.

[9] 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5.

[10]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福,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657.

[11] 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程立显,刘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前言.

[12]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9.

Abstract: The First Secretary system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new mechanism which makes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be the fighting fortress for the poor through the villagelevel leadership, and builds the Party to guide and coordinate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ubletrack politics” on China’s political ecology analysis put forward by Fei Xiaotong,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doubletrack system”, which refers to the intersection, interaction and embedding between the new “double trac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and village clerk system. The new “doubletrack system”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dilemm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the system from the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rural power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s societ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new “doubletrack system” is a tentative summary on th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t can provide a strong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other topics.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旅游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025.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31%,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这些数字的取得,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展现了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1、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按照自治区“十一五”旅游规划战略要求,我市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即:一个中心——自治区最大的旅游区域中心和集散中心;三条旅游带——大青山休闲度假旅游带、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带、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五大系列——休闲度假系列、农家乐旅游系列、工业旅游系列、冰雪旅游系列、红色旅游系列。通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向着把我市建成“京津夏都”、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消夏避暑胜地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市旅游局对全市旅游招商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将资源类型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编制成呼和浩特中英文旅游招商手册,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招商会,向社会发放招商手册进行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编制专门的网页,介绍招商项目,使我市旅游招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

3、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和整理。2010年我局对全市旅游重点开发项目进行了逐一调查和整理,编制了旅游重点项目开发表,并对上报的项目从可研、立项,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把关,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自治区旅游局和发改委,确定了2010年各旗县区的重点项目,上报市政府。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今年市政府确定的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我局对全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随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4、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调研,筹建呼和浩特市旅游项目库。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旅游资源的第一手信息,对全市资源的类型、目前情况、开发前景等进行归类、我局决定建立旅游资源项目库,目前我们完成了前期工作,正在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此外,2010年我们还对全市各旗、县、区旅游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各地在旅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予以了帮助和指导,使其工作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开展。同时还对旗、县、区编制旅游规划进行了重点指导,参加了托县、回民区、土左旗、清水河等地景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三)以人为本创新旅游发展观念,服务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1、创新旅游规划理念。注重谋划大旅游,使旅游规划从以生产为导向的旅游产品规划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规划,从旅游产业中某一要素的单项规划转向大旅游,涵盖六要素的综合规划。根据我市旅游发展的形势,今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提出了修编大纲,还根据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聘请专家编制了《中华黄河博览园总体规划》大纲。同时指导和林县、新城区、回民区编制《大青山—杀虎口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大青山精品旅游带总体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使呼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更具科学性、规范性。规划中都把保护资源放在首位,禁止一切形式的破坏性开发,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同时也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的出现,为呼和浩特旅游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新旅游产品。由于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今年我市的旅游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开拓我市旅游市场,我局遵循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原则,大力发展了民俗旅游、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自驾车游等旅游产品。同时,为了更好地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今年我局专门针对端午、清明等节日,编制了不同的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出行。通过这些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十一”及端午、清明小长假自驾车出游和家庭自助出游占到我市接待总量的60%左右,自驾车、散客游的增长不仅对游客的人均花费的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和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进一步映现出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良好成长性。

3、旅游成为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推进器。游客集散中心成立一年来其主要功能集中在拓展“一日游”线路、引导规范我市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为旅游企业和游客做好服务等三个方面。从成立到现在,通过一系列包括公益游、旅游宣传促销及各种媒体宣传,游客集散中心的知名度有了一定提高。为旅行社进驻创造了重要条件。下一步,将近年来我市优秀旅行社引驻大厅,实现与优秀旅行社的初步合作,为旅行社和游客创造新的服务平台。“12301”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共采集了涵盖呼市九个旗县区,内容包括旅游商品信息、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餐饮场所信息、旅游目的地交通信息、住宿场所信息、旅游景区信息、娱乐场所信息、旅游线路信息、旅行社信息、特色美食信息10大类,采集了500余条内容全面、出游参考性强的各类信息要素,为市民出游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

(四)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扩大

1、积极参与举办各种活动,打造和提升旅游品牌。2010年我局克服了资金严重短缺、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重重困难。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2010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圆满的完成了全市旅游特装的搭建与参展工作,受到了组委会的表彰。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全国旅游城市(部分)协作会、第二届蒙古风情旅游那达慕暨第二届“绿色旗帜”草原音乐会、内蒙古民族歌舞演出活动。配合自治区旅游局共同组织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端午节组织了“情系端午•白石踏青——呼市农家乐活动启动仪式”,策划组织实施了玉泉区旅游文化庙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中日经济协作会议观光分科会议等活动。目前,正在组织进行“三赛一节”活动,即2010呼和浩特市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市导游员大赛、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呼和浩特首届冬季旅游购物美食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经过多渠道的宣传,提升呼和浩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来我市旅游。

2、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努力开拓旅游市场。2010年我局积极与中央驻区、自治区、呼市三级媒体协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优势,共计发稿900多条。在《呼和浩特日报》刊登了《第21届全国旅游城市(部分)协作会议旅游局长图片及寄语》专版;我局邀请搜狐网、央视网、千龙网等全国12家知名网站,集中采访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宣传我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奖励的优惠政策,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各类网站争相转载。每月根据旅游统计月报的分析,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月报统计结果和客源分析,得到了各新闻单位的广泛关注。

3、积极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旅游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近几年我们一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旅游促销模式,不断拓展旅游客源。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全市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北方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展、天津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北京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国内大型交易会,充分利用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推介会推介我市的旅游产品。在“走出去”促销的同时,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的办法,共同与韩国首尔、越南胡志明市、山西忻州市、太原、海南省、西柏坡、野三坡、北戴河区等旅游客源地联合召开旅游产品推介会,为双方企业搭建平台,共同推介旅游线路。

4、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全面树立自治区首府的旅游形象。2010年,我局积极协调机场、各航空公司、铁路、汽车站等各部门,重新更新了呼和浩特市情介绍。协调机场、贵宾通道、候机楼游客等主要出入场所,放置旅游指南、地图、折页等宣传品。在机场入口更新擎天柱广告牌。市内主要社会宣传媒体《魅力》杂志定期宣传旅游产品。逐渐形成以主要活动场所为主,其它宣传阵地为铺,全方位的大旅游宣传格局。

(五)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旅游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局积极指导伊利工业园、乌兰夫纪念馆、大召申报国家4a景区,其中伊利工业园已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4a级景区。我们还对席利图召等景区进行了3a级景区创建的指导工作,目前都已经过了自治区旅游局的验收。

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内蒙古锦江国际大酒店于5月份被国家旅游局的正式评定为五星级酒店;内蒙古奈伦大酒店、呼和浩特市阳光大酒店经过我局的初评,目前正在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三星级酒店整改、申报工作。加强对星级酒店的管理复核工作,10月至11月,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二、三星级饭店进行了年度复核。从而进一步规范并提高了星级饭店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星级酒店的市场整体形象。

加大对全市旅行社的服务、管理力度。认真开展了2008年度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并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2008年度年检工作先进单位”;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初审上报呼和浩特市通程等10家国内旅行社,并都得到了自治区旅游局的正式批准;按照国家旅游局缓解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有关要求,完成对全市149家国内旅行社暂退质保金工作;成功组织“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之“旅游企业宣传展示活动”;做好10家组团社有关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团的审验工作;邀请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专家就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对全市旅行社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并在内蒙古、呼市广播电台作了专题节目,从而加大《旅行社条例》在社会的宣传力度。按自治区旅游局的相关要求,组织全市旅行社开设了质量保证金专户,指导他们准备了相关的材料,顺利的完成了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换发工作。草拟了《旅行社星级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从而强化对旅行社的服务与管理,重塑旅行社整体的市场形象。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13家,星级饭店33家。旅行社174家,旅游市场规模逐渐壮大。

2、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今年我们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截止目前,已先后组织日常检查147次,联合检查3次,专项检查2次,个案检查4次,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依法检查旅行社224家次,景区(点)13家次,星级饭店4家次,非星级饭店1家次,旅游汽车公司1家次,带团导游300人次,接团旅游车300台次;依法查处无证经营的“黑社”3家,违规旅行社11家,违规导游25人次;依法对25名违规导游给予ic卡扣分处理,累计扣减78分;查出旅行社安全隐患400多处,下发整改意见书100多份。

认真受理、处理旅游投诉。截止目前,共接到各类投诉59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有26起,已受理的有33起,其中投诉旅行社的有27起,投诉导游的有5起,投诉社会饭店1起。已处理投诉33起,为游客理赔金额为港币15000元,人民币37305.8元。其中个案理赔金额最多的是港币15000元,最少的是人民币5.8元。投诉结案率100%,满意率100%。收到游客表扬信1封,接到游客答谢电话20多次。在处理投诉过程中,我们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协调督促,重事实重证据,及时化解矛盾,对每一起投诉的处理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既不纵容被投诉者也不盲从投诉者,避免了因投诉处理不当而引发及其它不良事件,受到了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一致好评,维护了我市旅游声誉。

3、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2010年,我们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及各旗县区旅游局质量管理员200多人参加了全市旅游质量管理员培训班,聘请大学教授、自治区旅游局等人员就旅游质量、旅游有关法律、法规、旅游投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此外,根据《导游员管理条例》及自治区旅游局的有关要求,我们认真完成2008年度导游员年检工作;颁发2008年度《导游员资格证书》并组织资格证换发导游证(ic卡)工作;推荐段小平等10名导游员为自治区级优秀导游员;协助自治区旅游局完成《金牌导游说红旅》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等工作。组织并圆满的完成2010年度全区导游员考试呼市地区的报名工作;精心筛选并组织了6名导游员参加了全区首届金牌导游员大赛活动,有其中4名获得了全区十大金牌导游员的称号,另外两位导游获得了全区优秀导游员的称号,充分展示了我市导游员的素质与风采。

4、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针对今年严峻的旅游安全形势,我局在年初召开了全市旅游企业安全动员大会;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旅游行业春季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6月份,为了以良好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迎接昭君文化节、民交会和首届全区文明城市(区)评选活动;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迎接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和首届全区文明城市(区)评选活动的通知》,并与安监、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对部分旅游企业进行抽查。8月28日又召开了全行业旅游安全与服务大会,对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及“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之后,先后两次分六个组对全市所有旅游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倡导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维护了旅游市场的秩序,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5、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旅游局及我市关于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要求,制定并向旗县区旅游局、星级饭店、景区(点)、旅行社等下发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局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和《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关于加强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旗县区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预案,并上报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的具体联络员。目前,重点正在对旅游星级宾馆、国际组团社及规模较大的国内旅行社进行监控与检查。杜绝h1n1流感病毒在旅游行业的重点场所进行传播,从而确保我市良好而健康的旅游环境。

(六)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势头较好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接待质量高、服务信誉强的农家乐接待户,我们对全市“农家乐旅游接待户”进行了多次调查指导,根据实地走访情况,确定了11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同时为了规范、指导我市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建设,我们编制呼和浩特农业旅游指导意见,下发给各旗县区旅游局,为当地的农业旅游提出建议。今年在端午节和旅游旺季分别会同土左旗旅游局、赛罕区旅游局举办了“端午节踏青即农家乐一日游启动仪式”和“赛罕区桃李山庄大杏采摘节”,为农家乐旅游市场增加了新的看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家乐”旅游接待户154家,共接待游客近86万人次。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把我市农业旅游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基础。

(七)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机关整体战斗力

1、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专题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打造一核双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及我局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市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完成了调研和自查阶段的相关活动内容。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带头发言,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旅游工作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一是在理论学习上,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学习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结合起来;与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是在工作实践上,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旅游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机关党建主题活动相结合;与“三创三落实”活动和建立社区长期共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思想认识。

三是在解决问题上,局领导带队深入旅游企业、旗县区进行调研,了解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服务的全过程。

2、加强班子建设。

建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旅游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局党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明确各自的责任,对集体决定事宜,落实到人,明确目标和完成时限。三是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管理决策能力。今年,我局共组织党组学习24次,中心组学习12次。四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3、加强党建工作。

按照市直党工委的要求,对党建工作目标进行认真分解量化,使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支部成员身上。2010年,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理论集中学习24次,出勤960人次,总时间超过58小时,完成学习体会文章78篇,完成个人读书笔记2万余字。

4、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为了进一步落实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我局在年初就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工作计划”,将党风廉政各项任务细化分解,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认真开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服务型政府”专项活动。2010年,我局全年没有违纪案件发生。

5、提高行政效能,构建“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旅游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市旅游局审批办的积极作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旅游服务平台。2010年,旅游局审批办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内容包括4大项7个小项,今年8月,7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由旅游审批办统一办理。为了更好地为旅游企业和办事群众服务,旅游局审批办制定了《旅游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旅游审批窗口工作运行制度实施细则》、《旅游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实施细则》等三项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全体工作人员在虚心学习其它窗口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争创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即“一流的服务思想、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服务形象、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群众评议”。在受理审批工作中,旅游局审批办努力完善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对进驻窗口的审批程序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重新设定窗口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办理要件,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真正做到阳光政务、阳光服务。2010年,审批办有一名同志被评为“政务服务标兵”,窗口被评为“政务服务红旗窗口”。截止11月底,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近千件,按时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100%。

6、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

组织机关人员积极参加全市各类培训班,全年共派出工作人员80人次赴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考察,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7、做好信息、督查和扶贫工作。

2010年,呼市旅游局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信息、督查、扶贫及社区共建等项工作。全年共报送信息100余条,督查专报十余篇,调研报告3篇。接到人大建议3件,政协提案3件,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问题逐一认真落实和答复。今年,我局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和安排,对武川县得胜沟乡大顺城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我局领导多次深入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并拨出3万元用于得胜沟乡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对农家乐接待户的补贴,使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发展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从今年起我局与玉泉区小黑河乡鑫盛社区进行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与玉泉区小黑河乡鑫盛社区的领导多次座谈、沟通、召开联席会、派干部赴社区挂职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社区共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把手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我局为属于鑫盛社区范围内的利强农家院制定了农家乐发展规划,明年将积极为此项目争取资金给与扶持。今年局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博爱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捐款6900元。

过去的一年,我市旅游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旅游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增长能力、综合竞争实力不强;旅游产品总体上仍呈现弱散状态,没有形成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旅游管理体制不畅、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旅游经费投入不足,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旅游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市旅游业全面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全市旅游工作,对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我们重点开展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我市旅游业跨越式的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提升传统观光产品,形成品牌产品的同时,努力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建立旅游诚信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三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决定和对旅游企业的奖励优惠政策,四是努力拉长旅游消费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和富民能力,增加旅游就业,改善民生。五是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把我市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认真贯彻落实《呼和浩特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指导。深入乡镇、深入农村,重点研究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重点指导,典型引导、市场运作等多方面措施,培育5户以上的“农家乐定点接待户”、5-10家“农家乐定点接待单位”。完善充实“呼和浩特乡村旅游指南”,方便市民农家乐出游。

(三)加强旅游促销工作,促进国内外旅游人数持续增长。

2010年,我们将努力建设以旅游形象推介和旅游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全市旅游营销网络。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引导,充分调动企业促销的积极性,使旅游促销更多的走商业化运作的路子。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旅游演出内容。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旅游项目招商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周边国家、地区旅游促销活动。积极争取举办第二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旅游采线会等大型旅游交易会。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旅游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继续推进旅游精品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确保全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努力打造中华黄河文化博览园、乌素图生态旅游区、敕勒川(哈素海)生态旅游区、乌素图生态旅游度假区、野生动物园二期工程等一批全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从项目的立项、建设、资金申请、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工作。努力做好a级景区创建工作,确保3-5家景区能够创建国家a级景区成功。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对招商手册内容进行充实,并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交会、招商会等,要拓宽招商渠道,通过多种媒介和途径进行招商,使我市旅游开发能够得到资金保障。

(五)深化旅游服务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积极推行行业标准,严格星级饭店的评定与年度复核工作。继续在全市酒店行业开展“绿色旅游饭店”的评定工作。积极做好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及换发导游证工作,继续做好导游员岗前、年审等培训工作。发展3家以上社会饭店进入星级行列。

做好《呼和浩特市旅游促销奖励暂行办法》贯彻与实施,做好日常登记、核实与监督,确保政策发挥作用。做好创建全国旅游强县的指导与服务性工作,力争有所突破。继续举办全市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通过赛事的宣传、组织,激发企业的岗位练兵及技能比武活动,从而切实推动岗位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继续加大市场检查力度。重点做好“春节”、“十一”和“昭君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监督管理。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旅游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甩团”、“扣团”、“零负团费”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破坏正常秩序的非法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对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购物点在旅游安全、卫生防疫、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督促。

(六)加强旅游教育培训,促进旅游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完善旅游行业表彰机制,树立一批旅游行业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有计划的组织a级景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统计等各类培训。加强对社会导游的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导游的岗位技能、诚实守信、文明服务,进行培训。

(七)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自治区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旅游局及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会议精神,以“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为主要任务,进一步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加强宣传促销、行业管理,加强规划指导、精品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旅游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工作总结

(一)旅游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年,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025.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31%,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这些数字的取得,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展现了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1、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按照自治区“十一五”旅游规划战略要求,我市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即:一个中心——自治区最大的旅游区域中心和集散中心;三条旅游带——大青山休闲度假旅游带、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带、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五大系列——休闲度假系列、农家乐旅游系列、工业旅游系列、冰雪旅游系列、红色旅游系列。通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向着把我市建成“京津夏都”、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消夏避暑胜地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年市旅游局对全市旅游招商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将资源类型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编制成呼和浩特中英文旅游招商手册,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招商会,向社会发放招商手册进行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编制专门的网页,介绍招商项目,使我市旅游招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

3、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和整理。**年我局对全市旅游重点开发项目进行了逐一调查和整理,编制了旅游重点项目开发表,并对上报的项目从可研、立项,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把关,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自治区旅游局和发改委,确定了**年各旗县区的重点项目,上报市政府。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今年市政府确定的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我局对全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随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4、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调研,筹建呼和浩特市旅游项目库。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旅游资源的第一手信息,对全市资源的类型、目前情况、开发前景等进行归类、我局决定建立旅游资源项目库,目前我们完成了前期工作,正在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此外,**年我们还对全市各旗、县、区旅游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各地在旅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予以了帮助和指导,使其工作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开展。同时还对旗、县、区编制旅游规划进行了重点指导,参加了托县、回民区、土左旗、清水河等地景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三)以人为本创新旅游发展观念,服务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1、创新旅游规划理念。注重谋划大旅游,使旅游规划从以生产为导向的旅游产品规划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规划,从旅游产业中某一要素的单项规划转向大旅游,涵盖六要素的综合规划。根据我市旅游发展的形势,今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提出了修编大纲,还根据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聘请专家编制了《中华黄河博览园总体规划》大纲。同时指导和林县、新城区、回民区编制《大青山—杀虎口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大青山精品旅游带总体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使呼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更具科学性、规范性。规划中都把保护资源放在首位,禁止一切形式的破坏性开发,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同时也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的出现,为呼和浩特旅游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新旅游产品。由于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今年我市的旅游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开拓我市旅游市场,我局遵循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原则,大力发展了民俗旅游、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自驾车游等旅游产品。同时,为了更好地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今年我局专门针对端午、清明等节日,编制了不同的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出行。通过这些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十一”及端午、清明小长假自驾车出游和家庭自助出游占到我市接待总量的60%左右,自驾车、散客游的增长不仅对游客的人均花费的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和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进一步映现出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良好成长性。

3、旅游成为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推进器。游客集散中心成立一年来其主要功能集中在拓展“一日游”线路、引导规范我市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为旅游企业和游客做好服务等三个方面。从成立到现在,通过一系列包括公益游、旅游宣传促销及各种媒体宣传,游客集散中心的知名度有了一定提高。为旅行社进驻创造了重要条件。下一步,将近年来我市优秀旅行社引驻大厅,实现与优秀旅行社的初步合作,为旅行社和游客创造新的服务平台。“12301”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共采集了涵盖呼市九个旗县区,内容包括旅游商品信息、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餐饮场所信息、旅游目的地交通信息、住宿场所信息、旅游景区信息、娱乐场所信息、旅游线路信息、旅行社信息、特色美食信息10大类,采集了500余条内容全面、出游参考性强的各类信息要素,为市民出游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

(四)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扩大

1、积极参与举办各种活动,打造和提升旅游品牌。**年我局克服了资金严重短缺、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重重困难。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圆满的完成了全市旅游特装的搭建与参展工作,受到了组委会的表彰。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全国旅游城市(部分)协作会、第二届蒙古风情旅游那达慕暨第二届“绿色旗帜”草原音乐会、内蒙古民族歌舞演出活动。配合自治区旅游局共同组织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端午节组织了“情系端午?白石踏青——呼市农家乐活动启动仪式”,策划组织实施了玉泉区旅游文化庙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中日经济协作会议观光分科会议等活动。目前,正在组织进行“三赛一节”活动,即**呼和浩特市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市导游员大赛、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呼和浩特首届冬季旅游购物美食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经过多渠道的宣传,提升呼和浩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来我市旅游。

2、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年我局积极与中央驻区、自治区、呼市三级媒体协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优势,共计发稿900多条。在《呼和浩特日报》刊登了《第21届全国旅游城市(部分)协作会议旅游局长图片及寄语》专版;我局邀请搜狐网、央视网、千龙网等全国12家知名网站,集中采访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宣传我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奖励的优惠政策,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各类网站争相转载。每月根据旅游统计月报的分析,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月报统计结果和客源分析,得到了各新闻单位的广泛关注。

3、积极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旅游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近几年我们一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旅游促销模式,不断拓展旅游客源。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全市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北方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展、天津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北京冬季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国内大型交易会,充分利用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推介会推介我市的旅游产品。在“走出去”促销的同时,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的办法,共同与韩国首尔、越南胡志明市、山西忻州市、太原、海南省、西柏坡、野三坡、北戴河区等旅游客源地联合召开旅游产品推介会,为双方企业搭建平台,共同推介旅游线路。

4、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全面树立自治区首府的旅游形象。**年,我局积极协调机场、各航空公司、铁路、汽车站等各部门,重新更新了呼和浩特市情介绍。协调机场、贵宾通道、候机楼游客等主要出入场所,放置旅游指南、地图、折页等宣传品。在机场入口更新擎天柱广告牌。市内主要社会宣传媒体《魅力》杂志定期宣传旅游产品。逐渐形成以主要活动场所为主,其它宣传阵地为铺,全方位的大旅游宣传格局。

(五)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旅游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局积极指导伊利工业园、乌兰夫纪念馆、大召申报国家4a景区,其中伊利工业园已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4a级景区。我们还对席利图召等景区进行了3a级景区创建的指导工作,目前都已经过了自治区旅游局的验收。

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内蒙古锦江国际大酒店于5月份被国家旅游局的正式评定为五星级酒店;内蒙古奈伦大酒店、呼和浩特市阳光大酒店经过我局的初评,目前正在按照《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三星级酒店整改、申报工作。加强对星级酒店的管理复核工作,10月至11月,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二、三星级饭店进行了年度复核。从而进一步规范并提高了星级饭店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星级酒店的市场整体形象。

加大对全市旅行社的服务、管理力度。认真开展了2008年度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并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2008年度年检工作先进单位”;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初审上报呼和浩特市通程等10家国内旅行社,并都得到了自治区旅游局的正式批准;按照国家旅游局缓解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有关要求,完成对全市149家国内旅行社暂退质保金工作;成功组织“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之“旅游企业宣传展示活动”;做好10家组团社有关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团的审验工作;邀请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专家就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对全市旅行社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并在内蒙古、呼市广播电台作了专题节目,从而加大《旅行社条例》在社会的宣传力度。按自治区旅游局的相关要求,组织全市旅行社开设了质量保证金专户,指导他们准备了相关的材料,顺利的完成了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换发工作。草拟了《旅行社星级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从而强化对旅行社的服务与管理,重塑旅行社整体的市场形象。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13家,星级饭店33家。旅行社174家,旅游市场规模逐渐壮大。

2、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今年我们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截止目前,已先后组织日常检查147次,联合检查3次,专项检查2次,个案检查4次,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依法检查旅行社224家次,景区(点)13家次,星级饭店4家次,非星级饭店1家次,旅游汽车公司1家次,带团导游300人次,接团旅游车300台次;依法查处无证经营的“黑社”3家,违规旅行社11家,违规导游25人次;依法对25名违规导游给予ic卡扣分处理,累计扣减78分;查出旅行社安全隐患400多处,下发整改意见书100多份。

认真受理、处理旅游投诉。截止目前,共接到各类投诉59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有26起,已受理的有33起,其中投诉旅行社的有27起,投诉导游的有5起,投诉社会饭店1起。已处理投诉33起,为游客理赔金额为港币15000元,人民币37305.8元。其中个案理赔金额最多的是港币15000元,最少的是人民币5.8元。投诉结案率100%,满意率100%。收到游客表扬信1封,接到游客答谢电话20多次。在处理投诉过程中,我们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协调督促,重事实重证据,及时化解矛盾,对每一起投诉的处理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既不纵容被投诉者也不盲从投诉者,避免了因投诉处理不当而引发及其它不良事件,受到了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一致好评,维护了我市旅游声誉。

3、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年,我们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及各旗县区旅游局质量管理员200多人参加了全市旅游质量管理员培训班,聘请大学教授、自治区旅游局等人员就旅游质量、旅游有关法律、法规、旅游投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此外,根据《导游员管理条例》及自治区旅游局的有关要求,我们认真完成2008年度导游员年检工作;颁发2008年度《导游员资格证书》并组织资格证换发导游证(ic卡)工作;推荐段小平等10名导游员为自治区级优秀导游员;协助自治区旅游局完成《金牌导游说红旅》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等工作。组织并圆满的完成**年度全区导游员考试呼市地区的报名工作;精心筛选并组织了6名导游员参加了全区首届金牌导游员大赛活动,有其中4名获得了全区十大金牌导游员的称号,另外两位导游获得了全区优秀导游员的称号,充分展示了我市导游员的素质与风采。

4、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针对今年严峻的旅游安全形势,我局在年初召开了全市旅游企业安全动员大会;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旅游行业春季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6月份,为了以良好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迎接昭君文化节、民交会和首届全区文明城市(区)评选活动;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迎接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和首届全区文明城市(区)评选活动的通知》,并与安监、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对部分旅游企业进行抽查。8月28日又召开了全行业旅游安全与服务大会,对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及“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之后,先后两次分六个组对全市所有旅游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倡导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维护了旅游市场的秩序,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5、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旅游局及我市关于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要求,制定并向旗县区旅游局、星级饭店、景区(点)、旅行社等下发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局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和《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关于加强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旗县区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预案,并上报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的具体联络员。目前,重点正在对旅游星级宾馆、国际组团社及规模较大的国内旅行社进行监控与检查。杜绝h1n1流感病毒在旅游行业的重点场所进行传播,从而确保我市良好而健康的旅游环境。

(六)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势头较好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接待质量高、服务信誉强的农家乐接待户,我们对全市“农家乐旅游接待户”进行了多次调查指导,根据实地走访情况,确定了11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同时为了规范、指导我市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建设,我们编制呼和浩特农业旅游指导意见,下发给各旗县区旅游局,为当地的农业旅游提出建议。今年在端午节和旅游旺季分别会同土左旗旅游局、赛罕区旅游局举办了“端午节踏青即农家乐一日游启动仪式”和“赛罕区桃李山庄大杏采摘节”,为农家乐旅游市场增加了新的看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家乐”旅游接待户154家,共接待游客近86万人次。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把我市农业旅游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基础。

(七)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机关整体战斗力

1、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专题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打造一核双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及我局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市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完成了调研和自查阶段的相关活动内容。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带头发言,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旅游工作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一是在理论学习上,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学习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结合起来;与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是在工作实践上,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旅游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机关党建主题活动相结合;与“三创三落实”活动和建立社区长期共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思想认识。

三是在解决问题上,局领导带队深入旅游企业、旗县区进行调研,了解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服务的全过程。

2、加强班子建设。

建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旅游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局党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明确各自的责任,对集体决定事宜,落实到人,明确目标和完成时限。三是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管理决策能力。今年,我局共组织党组学习24次,中心组学习12次。四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3、加强党建工作。

按照市直党工委的要求,对党建工作目标进行认真分解量化,使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支部成员身上。**年,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理论集中学习24次,出勤960人次,总时间超过58小时,完成学习体会文章78篇,完成个人读书笔记2万余字。

4、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为了进一步落实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我局在年初就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工作计划”,将党风廉政各项任务细化分解,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认真开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服务型政府”专项活动。**年,我局全年没有违纪案件发生。

5、提高行政效能,构建“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旅游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市旅游局审批办的积极作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旅游服务平台。**年,旅游局审批办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内容包括4大项7个小项,今年8月,7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由旅游审批办统一办理。为了更好地为旅游企业和办事群众服务,旅游局审批办制定了《旅游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旅游审批窗口工作运行制度实施细则》、《旅游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实施细则》等三项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全体工作人员在虚心学习其它窗口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争创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即“一流的服务思想、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服务形象、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群众评议”。在受理审批工作中,旅游局审批办努力完善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对进驻窗口的审批程序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重新设定窗口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办理要件,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真正做到阳光政务、阳光服务。**年,审批办有一名同志被评为“政务服务标兵”,窗口被评为“政务服务红旗窗口”。截止11月底,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近千件,按时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100%。

6、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

组织机关人员积极参加全市各类培训班,全年共派出工作人员80人次赴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考察,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7、做好信息、督查和扶贫工作。

**年,呼市旅游局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信息、督查、扶贫及社区共建等项工作。全年共报送信息100余条,督查专报十余篇,调研报告3篇。接到人大建议3件,政协提案3件,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问题逐一认真落实和答复。今年,我局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和安排,对武川县得胜沟乡大顺城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我局领导多次深入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并拨出3万元用于得胜沟乡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对农家乐接待户的补贴,使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发展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从今年起我局与玉泉区小黑河乡鑫盛社区进行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与玉泉区小黑河乡鑫盛社区的领导多次座谈、沟通、召开联席会、派干部赴社区挂职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社区共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把手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我局为属于鑫盛社区范围内的利强农家院制定了农家乐发展规划,明年将积极为此项目争取资金给与扶持。今年局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博爱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捐款6900元。

过去的一年,我市旅游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旅游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增长能力、综合竞争实力不强;旅游产品总体上仍呈现弱散状态,没有形成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旅游管理体制不畅、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旅游经费投入不足,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旅游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安排

**年是我市旅游业全面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全市旅游工作,对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我们重点开展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我市旅游业跨越式的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提升传统观光产品,形成品牌产品的同时,努力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建立旅游诚信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三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决定和对旅游企业的奖励优惠政策,四是努力拉长旅游消费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和富民能力,增加旅游就业,改善民生。五是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把我市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认真贯彻落实《呼和浩特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指导。深入乡镇、深入农村,重点研究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重点指导,典型引导、市场运作等多方面措施,培育5户以上的“农家乐定点接待户”、5-10家“农家乐定点接待单位”。完善充实“呼和浩特乡村旅游指南”,方便市民农家乐出游。

(三)加强旅游促销工作,促进国内外旅游人数持续增长。

**年,我们将努力建设以旅游形象推介和旅游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全市旅游营销网络。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引导,充分调动企业促销的积极性,使旅游促销更多的走商业化运作的路子。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旅游演出内容。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旅游项目招商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周边国家、地区旅游促销活动。积极争取举办第二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旅游采线会等大型旅游交易会。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旅游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继续推进旅游精品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确保全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努力打造中华黄河文化博览园、乌素图生态旅游区、敕勒川(哈素海)生态旅游区、乌素图生态旅游度假区、野生动物园二期工程等一批全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从项目的立项、建设、资金申请、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工作。努力做好a级景区创建工作,确保3-5家景区能够创建国家a级景区成功。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对招商手册内容进行充实,并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交会、招商会等,要拓宽招商渠道,通过多种媒介和途径进行招商,使我市旅游开发能够得到资金保障。

(五)深化旅游服务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积极推行行业标准,严格星级饭店的评定与年度复核工作。继续在全市酒店行业开展“绿色旅游饭店”的评定工作。积极做好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及换发导游证工作,继续做好导游员岗前、年审等培训工作。发展3家以上社会饭店进入星级行列。

做好《呼和浩特市旅游促销奖励暂行办法》贯彻与实施,做好日常登记、核实与监督,确保政策发挥作用。做好创建全国旅游强县的指导与服务性工作,力争有所突破。继续举办全市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通过赛事的宣传、组织,激发企业的岗位练兵及技能比武活动,从而切实推动岗位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继续加大市场检查力度。重点做好“春节”、“十一”和“昭君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监督管理。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旅游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甩团”、“扣团”、“零负团费”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破坏正常秩序的非法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对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购物点在旅游安全、卫生防疫、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督促。

(六)加强旅游教育培训,促进旅游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完善旅游行业表彰机制,树立一批旅游行业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有计划的组织a级景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统计等各类培训。加强对社会导游的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导游的岗位技能、诚实守信、文明服务,进行培训。

(七)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年,我区被省计生协确定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单位以来,在省、市计生协的直接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机构。区成立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计生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人口计生局局长、协会副会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宣传、教育、卫生、劳动、妇联、团委、计生、街道(镇)等相关单位领导为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区先行试点单位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和金霞街道华建电子有限公司也相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二是经费保障。试点过程中,区政府先后增拨经费12万多元,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师资培训。在选派骨干到省计生协参加培训的基础上,我区先后举办了3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72人次。通过培训学习,师资队伍基本掌握了“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先进的互动教育理论和方法,能够以主持人身份面对目标人群开展教育活动。二、扩大宣传教育,营造浓烈舆论氛围2007年1月23日,我区在人群较密集的长江路举行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启动仪式”,打响了青春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第一炮。活动设有专家咨询、义医义诊、发放有关计生政策、《青春与健康》知识等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同时举行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启发式”互动有奖问答,场面十分热闹,吸引了近千名过往流动人员、附近的学生、广大计生工作者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在活动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多份册,各类避孕药具3000多盒。为营造有利于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氛围,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计生“三栏”、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和流动宣传车,广泛宣传开展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二是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型活动进行宣传和倡导。如2007年5月29日会员活动日,在龙湖工业区内,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面向企业青年员工、社区青年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现场为青少年朋友解疑答难;2007年9月8日,在流动人口密集的金霞街道龙湖村,举行“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大型咨询活动。三是通过印制各类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卡、系列读物等宣传资料,免费派发到广大群众家中,提高了该项目的知晓率,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三、由点到面,循序推进根据我区实际,我们首先选择一个学校——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和一个街道——金霞街道作为先行试点单位。(一)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一是利用学校多功能电教室作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阵地,每周分三次向全校学生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设立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图片展。在学校展厅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青春健康知识宣传栏,供广大青少年学生参观学习。三是开设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阅览角,供学生阅览。四是增设“悄悄话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知识的咨询。五是采取互动教学,提升培训效果。改革过去课堂教育模式,突破以往听讲座、满堂灌等生硬的灌输知识的方式,强调互动方法的运用,注重生活技能的培训。课堂上我们拆去了讲台,搬走了课桌,老师不再是那么严肃,而是以主持人形象出现,运用小组讨论、快速联想等互动活动向青年朋友传递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使学生们在平等坦诚、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培训内容的印象和记忆更加深刻。在培训内容上,以青春期健康、生殖与避孕、预防艾滋病、性病、人际关系、拒绝等内容为主。在课堂评估时,大部分青年朋友都表示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感兴趣,容易接受,收获匪浅。一年多来,先后举办了15场活动,参加人数1200多人次。项目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增进了青春健康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二)金霞街道。为切实推动青春健康教育项目进企业,我们结合近年来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外来青年员工多的特点,率先在台资企业华建电子有限公司设立先行点。该公司现有员工2000余名,其中又以未婚女性居多,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为了确定项目实施重点,我们在该公司随机抽取450名青年员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及服务需求。调查结果发现:该公司青年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异性有过亲密关系,但他们对怀孕、避孕、预防性病/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识还相当贫乏,也不了解计生部门为他们提供的相关服务,这种情况使他们在面对风险时处于不利境遇。因此,我们把项目的实施重点放在让青年员工从正规渠道获得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信息及相关的生活技能。一是发挥街道计生服务中心、“悄悄话室”和青年服务热线的作用,解疑答惑。二是定每周五为固定读书日,街道图书馆、婚育学校、服务中心,全天候向华建电子有限公司青年员工和社区青年开放。三是举办青少年生殖健康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对大家共同关心的生殖健康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四是举办了多场主题为“关怀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互动式活动,参加人员近2000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2007年12月1日,区计生协专门对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金霞街道进行了问卷调查,派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1183份,据统计能正确掌握问卷中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达到1130人,占了95%,在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中接受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教育面达100%,华建电子有限公司达90%。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人口快讯》、《汕头日报》、《汕头都市报》等多次专题报道。项目实施一年来,成效明显:一是青少年行为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调查问卷显示,接受培训的青少年婚前降低了10%左右,未婚流产的发生减少了5%左右。二是学校、老师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在刚开展青春健康项目工作时,学校部分老师心存疑虑,怕搞不好会引起负面效应。但从一项调查中发现,有95%以上的学生希望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自认为“都懂”的学生仅占了65%左右,这两个数据对学校的触动很大,与其让似懂非懂的孩子凭自己的感觉去摸索,不如给他们亮起一盏明灯,免得误入歧途。随着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和老师逐渐解除了疑虑,普遍认为青春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并顺利渡过青春期,对学校德育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是企业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试点工作的台资企业华建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我们,原来他们认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份外负担,现在认识到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年员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该公司积极性很高,今年来多次主动要求街道到他们公司开展活动。目前,辖区的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广东汕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外贸中专学校等单位纷纷上门要求到他们单位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四是加强了计生协与相关部门在倡导、计划、实施和评估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展示了各级计生协的风采,扩大了计生协在全区、全社会的影响。我区“青春健康”项目试点活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基层单位对项目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青少年朋友对涉及性方面话题时态度仍较矜持甚至回避,师资力量不足等。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着力创新活动载体,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全力推进“青春健康”项目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文明龙湖作出新贡献。健全机制政策帮扶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大埔县计划生育协会大埔县地处粤东北部,辖14个镇,1个国营林场,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53.67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0.97万人。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计生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三结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少生快富项目,引领计划生育家庭走上奔康致富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切实抓好“三结合”工作我县一直重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每年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级党政领导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一是机构健全。县、镇均成立了“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二是机制完善。县委、县政府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建立健全和落实了“三结合”工作县负总责、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三是投入到位。县财政每年都将计生“三结合”项目资金列入年初预算,确保扶持资金到位。四是发挥计生协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我县基层计生协充分发挥会员多、关系广、易沟通的优势,积极开展“三结合”帮扶活动。计生协通过参与计生“三结合”实践活动,也增强了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组织能力。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计生协组织270个,会员小组1847个,会员3.2万人。二、抓好“三结合”示范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三结合”项目活动中,我们注意抓点带面,通过示范点和省、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建立了一批“三结合”项目点,引导农民走“希望在山,少生快富”的道路。2007年,我县被定为省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点,在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资助30万元的基础上,我县计生协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县财政拨出配套资金20万元。为把资金用好,把“三结合”项目抓好,我们按照省计生协的要求,结合实际,精心制订项目工作计划。一是认真开展调研,确立项目实施单位。经过多次调查研究,确定湖寮、高陂、茶阳、百侯、大麻、枫朗等六个镇为“三结合”项目实施单位,决定把种植红肉蜜柚、马蹄、笋、烤烟和种桑养蚕等列入“三结合”项目重点生产项目。二是认真制订好项目三年工作计划。我们在湖寮等6个镇挑选了100户农村纯生二女结扎户和计生困难户作为“三结合”项目的重点扶持户,采取政策、资金、种苗、技术扶持等方式,帮助农户制订好项目三年工作计划,确保扶持户在三年内达到脱贫致富目标,家庭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三是举行隆重而简朴的“三结合”项目扶持资金发放仪式,扩大项目的影响力。2007年5月,我县计生协在枫朗镇举行省扶持“三结合”项目资金发放仪式,2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了活动,40多户扶持户现场拿到了3000元的扶持金。四是加强技术指导。“三结合”项目实施镇的农技站每季定期举办种养技术知识培训班,为扶持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协会会员也积极参与技术帮扶活动。茶阳镇计生协理事谢颂光是镇农业技术员,经常配合村计生协会员到田头指导烟农栽培及烘烤技术,指导果农施肥和果树病虫害的防治等。一年来,项目共扶持对象100户,直接参与人数400多人,投入资金50多万元,种植蜜柚、茶叶、烤烟、桑、马蹄、笋等经济作物1612亩,养猪、羊等570头,年人均收入增加830元,人均收入比实施项目前增加22%。示范点的建设,带动了全县计生“三结合”项目的蓬勃发展。全县各镇(场)计生协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致富项目、组合形式和发展规模,办起了陶瓷、茶叶、蜜柚、金针、种桑养蚕、马蹄、笋等各种经济实体。目前,全县共创办“三结合”项目192个,项目受益计生户2037户,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比项目活动前人均增加收入800元。三、部门配合,政策帮扶,推动“三结合”工作深入发展我县把“三结合”项目作为依托和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计生困难户落实政策帮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信息帮扶等“四帮扶”措施,帮助计生对象户实现“生一个孩子,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个项目,富裕一个家庭”,推动了全县“三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一)部门配合,政策帮扶。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制订优惠政策,对计生户发展生产给予优先优惠帮扶,提供良好的政策保证。县农业局制订了对持市“优惠卡”的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计生困难户实施“四优先”的优惠措施,即办证优先、项目安排优先、资金扶持优先、免费培训优先;县国土资源局制订了“三结合”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订了凭市“优惠卡”优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免收职业技能培训费,免费推荐就业优惠政策。据统计,自*年以来,县农业局为2017户计生户送技术、推广新品种,免费为1918户计生户上门服务,免收农业技术培训费;县国土资源局为1038户计生户优惠提供生产用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免费为2380户计生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二)找准项目,积极引导。根据我县农户居住“山、散”,山多田少,东西南北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的特点,我们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布局上,实行东茶、西果、南瓷、北烟;在发展项目上,把扶持发展茶叶、红肉蜜柚、烤烟、桑蚕等种养业作为计生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县、镇拿出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计生户予以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种养所需的种苗款或提供生产所需的种苗。*年以来,县农信部门向425户计生户提供了12.75万元优惠小额贷款。县、镇计生协会积极行动,到点到位,为帮扶户献计出力,指导计生户调整生产结构,选准致富项目,帮助解决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县计生户新种茶2321亩,红肉柚1320亩,烤烟7320亩,种桑1701亩,养蚕8505张,养猪近5378头,养“三鸟”近7万羽。(三)结对帮扶,带动发展。我县把开展“三结合”活动与县直单位扶贫挂钩结合起来,与“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开展一次送科技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二是到挂钩驻点村开展一次送生产资金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困难计生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求全县各级领导以及党员干部分别结对子帮扶1户计生困难户,签订《结对子帮扶意向书》,筹措帮扶资金或提供生产资料,帮助结对子户发展经济项目。三是举办一批农村技能培训班,帮助所驻村的贫困计生户,选送中、青年农民到技校、职校等参加技能培训,或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教授到驻点村开班培训,帮助其提高种养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四是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开展一次为育龄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活动。同时,各级计生协也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动员农业专业户、企业家等社会“强人”、“能人”结对子帮扶计生户,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计生户发展经济项目。据统计,全县共结对子帮扶计生户1690户,落实帮扶资金20多万元,帮助发展各种经济项目248个,使1.3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枫朗镇黄兰村计生困难户连庆忠、管丽花夫妇,前几年每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在县统计局局长的结对子帮扶下,发展种养业。目前,养猪300多头,种桑20多亩,年纯收入达8万多元,较快地走上了致富之路。近年来,虽然我县计生协在开展计生“三结合”项目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等工作中仍存在办法不多、投入不足、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展好“三结合”项目活动,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共建荔湾和谐人口广州市荔湾区计划生育协会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定》精神,围绕“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完善“生育关怀”机制,丰富“生育关怀”内容,创新“生育关怀”载体,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生育关怀”行动,营造了“情满荔湾,和谐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拓宽思路,构建荔湾特色的生育关怀行动近年来,我区各级协会通过开展“组织建设年”、“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等活动,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去年初,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热潮中,我区明确把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纳入构建和谐人口、和谐荔湾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计生协组织的优势,使生育关怀成为促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群众生殖健康的重要工作方式。经过积极倡导,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人口计生局、区计生协、民政局、工青妇等13个相关部门,成立了“荔湾区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情满荔湾,和谐人口”行动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把计生关爱、生育关怀有效整合起来,提升了管理服务工作的内涵。方案确定了六大具体行动:一是对独生子女特困家庭进行帮扶的“五类”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行动;二是对计划生育女孩困难家庭、“空巢”家庭进行帮助的“亲情牵手,关爱女孩”志愿者服务行动;三是以已婚育龄妇女为主要关怀对象的生殖健康幸福家庭指导行动;四是为符合政策生育的外来人员提供特惠分娩服务和“六免费”计生生殖健康服务项目的“可爱的荔湾我的家”流动人口生育关怀行动;五是创新计生宣教工作的“国策教育进校园”行动;六是关爱计划生育工作者的“情牵计生人关怀行动”。为推进生育关怀行动,我们建立了必要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区政府出台了《荔湾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工作方案》,走“财政投入为主,多措并举,多方支持”的路子,区财政设立了帮扶专项经费。计生协也开展了计生困难家庭助困、助医、助学、助工的“四助”活动。全区共有234家企业单位和1200多名计生志愿者以对口帮扶、资助等形式参与对3千多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四助”活动。二是建立宣传倡导机制。我们把“生育关怀行动”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组织会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包括有多部门参与的六大行动启动仪式、各公共场所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作粤剧小品、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品、资料、举办专题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展评等形式,在全区营造了“生育关怀”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各基层协会把自愿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经常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建立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全区29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里,以上门服务、按需服务和集中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计划生育群众送心灵慰籍、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送健康。华林街计生协组织“邻舍义工队”,采取“家帮家”的形式,对困难家庭、“空巢家庭”开展上门清洁卫生、陪聊天、随叫随到、家庭辅导等亲情化的互帮互助,共计为35个计生家庭提供了互助服务,在社区中形成了计生关爱、人文关怀的良好气氛。二、亲情服务,广泛开展“三关爱”活动一年多来,我区各级协会在“情满荔湾,和谐人口”行动这一活动平台上,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提升能力,广泛开展“三关爱”,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根据我区实际,我们将帮扶重点放在“五类”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即独生子女父母双残特困家庭,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特困家庭,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单亲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孤儿。以重大节日送慰问金、慰问品、发动各方参与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工“四助”活动。助困——协会运用“幸福工程”筹集基金,10年来共为幸福工程筹集捐款151万多元,受惠的计生困难家庭达1万多户。逢源街道耀华社区计生家庭的曾金玉原是农业户口,4年前丈夫病逝后,生活已十分困难。后所租房子又被业主收回,更是雪上加霜,只好送独生子到乡下读书。基层协会了解情况后,立即伸出援手,为她申请迁入城市户口,帮助解决租平价住房、孩子入学及家教辅导、就业等困难,逢年过节都上门送慰问金、慰问品。曾金玉激动地说:“协会就是我在广州城里的娘家。”助学——发动团体会员对困难家庭孩子上学提供资助。如逢源街计生协携手慈善组织,为扶助计生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设立了“希望工程”助学金,两年来共为150户计生困难家庭的独生子女提供按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每学期100、120、150元的助学帮扶金。助工——为困难家庭再就业“牵线搭桥”。南源、西村等街道协会设制了“计生特困家庭劳动就业推介表”,发动团体会员企业向困难家庭对口提供就业帮扶。“好又多”西村店、市蔬果公司实行了每季一次向本街道计生困难户优先提供就业招工,共招聘了469人次。助医——协会与辖区内医院携手,为到医院就诊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减免诊金、治疗费减半。西村街增步社区计生户李志萍,因独生子患白血病,数次入院的医药费需十多万元,而夫妻双双无业,计生协发动会员两次捐款共得善款2万多元,为她解决燃眉之急。二是关爱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各级协会制定了“可爱的荔湾我的家——新荔湾人口服务行动计划”,为流动人口提供亲情化的服务。区协会制作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卡”,既温馨又实用,不仅有流动人口计生属地管理和服务须知,还有本区居住出行的相关信息;针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由于收入较低难以承受住院分娩费用的需求,与区妇幼保健院联合推出“流动人口特惠分娩服务项目”,让符合政策生育的外来人员享受自然分娩基本收费980元的特惠,去年共有45位外来育龄妇女享受了特惠分娩服务。各街道协会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共51场次,举办计生电影专场、生殖健康专家讲座等共36场次;特别是在春节前后抗击雪灾行动中,区、街道协会为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慰问关爱活动,使流动人口切身感受到“新荔湾人”的归属感。我们还积极发展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为流动人口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去年3月西村街一名河南籍保安员在执勤时英勇牺牲,协会立即发动捐款,当善款送到保安员家里时,其家属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三是关爱计生家庭独生子女。我们开展了“一保两教服务”。一保是开展独生子女综合保险服务,我们把这项服务作为育龄群众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一项强有力的保障,区、街道各级协会均指定专人负责,做到送宣传、办投保退保、帮索赔“三及时”,使广大计生家庭确确实实得到实惠。2007年全区无业人员14岁以下独生子女参保30131人,参保率86%,获理赔1185人次,赔款12.47万元。两教是广泛开展“社区亲子同乐”活动,帮助独生子女父母掌握与孩子感情沟通技巧;与民营早教机构合作,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情满荔湾和谐人口”六大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去年8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李斌到我区调研时,高度评价了六大行动,她说:“在新时期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口计生家庭的关爱,特别是荔湾区,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情满荔湾,和谐人口”六大行动,处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计生家庭和计生群众的关爱。在新时期,确实要改变我们的工作观念和措施,在城市里包括在农村,单纯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管是不行的。”三、多方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合力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区将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纳入全区人口计生总体工作规划和协会年度计划,细化工作指标,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街道和部门年终进行专项奖励。在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计生协会大力倡导下,各相关部门努力将生育关怀行动融入、渗透、结合到有关部门工作之中,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各尽其责,整合资源。各相关部门、各街道计生协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为契机,把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关怀措施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生育关怀”长效机制,并纳入各单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之中。区团委和计生协联合发出倡议,已组织1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卫生医疗、卫生清扫、心理陪护及家电维修等青年志愿服务队,进居入户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义务服务;区计生协与人口计生局、教育局联手,在13所中小学建立了首批“人口国策教育进校园”示范基地,在市四中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性文化节“青春健康教育”进中学现场观摩活动;区卫生局发动各医院免费为无业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普查、优惠普治,受惠群众达一万多人次;区贸易促进会逐家宣传,发动民营企业老板为困难女孩捐资助学。多方参与、社会互动。我们把生育关怀行动作为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积极性的重要载体,探索“政府部门领导,协会具体操作,民间积极参与”的模式,引导企业饮水思源,反哺社会,让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协会先后召开“幸福工程手牵手”——企业与贫困母亲恳谈会、举行“幸福工程”捐款仪式等,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参与。金花街协会会员谢女士4年来坚持每年为“幸福工程”捐款,累计4万元以上。区财政局、劳动局等单位以及多家民企纷纷伸出援手,认养多名困难户的独生子女。古今拍卖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对28位计生困难家庭孩子提供每月100元认养费及包每日两餐,每年送500元“生日红包”,或提供学费和上学用的自行车、羊城通、文具等的扶助。计生家庭的独生子女陈世由,因父亲病逝母亲失踪,成为孤儿。在协会的关心下,古今公司给了他一个“新家”,不仅包一日三餐以及所有学费生活费,还安排人员充当“家长”参加“家长会”、为他辅导功课、带他参加公司员工体育休闲活动。小世由在“新家”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年多来,我区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以“情满荔湾,和谐人口”为主题的生育关怀行动,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和谐文明荔湾做出新的贡献。开展“三项帮扶”活动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稳发展潮安县计划生育协会近年来,我县在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计生协作用,在落实好省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政策、市计生家庭节育奖励措施和潮安县农村独生子女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八项优惠扶助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生协这一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帮扶资金近500万元,全方位开展“三项帮扶”活动(即:对口帮扶、专项帮扶、统筹帮扶),为近1000户农村计生困难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县形成了“生多生少不一样”的强烈经济利益反差,促使更多群众从“要我执行计生政策”转变为“我要执行计生政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重视,推动“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县人口计生局和县计生协关于开展计生帮扶活动的设想汇报后大加赞同,认为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民心工程”,有利于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有很强的利益导向意义,要求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持。首先是成立计生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各一名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担任“三项帮扶”活动正、副组长,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县计生协常务理事分别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其二是县政府专门制订出台计生帮扶活动的《褒扬办法》;第三是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以计生协会员为主体的社会热心人士参与“三项帮扶”活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主持启动仪式,要求县直各部门、镇、村各级主要领导全力支持,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县计生协常务理事不仅带头捐款,还经常带领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领导下基层、进企业了解情况,向民营企业家宣传帮扶活动的意义,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县政府还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活动经费。二、广泛发动,筹集“帮扶”资金由于不少民营企业家对人口计生工作仍存在偏见,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对此,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引导,积极争取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和支持。首先是主动走出去。县人口计生局和县计生协领导主动登门拜访当地一些有威望的民营企业家,向他们宣传人口形势,宣传开展“三项帮扶”活动的重大意义,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口计生事业,支持我们的工作。其二是请进来。我们利用县、镇计生协换届的契机,将全县7家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老板聘到县计生协任荣誉会长,各镇、村计生协也推荐238位企业家担任村计生协理事,经常请他们参与协会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计生协的了解,从而成为人口计生事业的义务宣传员,成为“帮扶”资金的支持者。由于宣传发动到位,思想工作到家,“三项帮扶”活动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社会捐款踊跃,成效较为显著。三、规范理财,管好用好每一笔“帮扶”资金我们制订了《潮安县计划生育协会接受捐赠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帮扶捐赠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县计生协设立“人口福利基金专户”,由县财政部门代管,所有捐赠资金存入该帐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帮扶计生特困家庭,接受县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对每一个拟帮扶对象的基本条件、帮扶项目和申请程序,我们都制订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做好详细、全面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县人口计生局联合县计生协发出调查表,镇、村根据计生对象的实际情况填报后登记造册,逐人建立计生困难户“帮扶”档案,由县计生协统一编号保管。做到逐级审查,层层把关,最后由县计生协集体讨论决定,会长签批,并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避免任何单位及个人侵占、私分和挪用。四、落实帮扶,温暖计生困难户自开展计生“三项帮扶”活动以来,全县已有1060多人积极参与捐款帮扶活动,接受捐赠493万多元,受惠的计生困难户近1000户。据统计,2005-2007年,由计生协搭桥,个体或群团组织“对口帮扶”计生困难资金近330万元,帮扶561人(户);专项帮扶72户计生特困家庭,每户每月发给200元的补助金,帮扶资金51.84万;“统筹帮扶”活动,共筹得资金112万元,已发放89.15万元,帮扶365户,每户最多5000元,最少的500元。计生“三项帮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医疗援助。一共落实65万元,为205户计生特殊困难户解决“看病难”等问题。如归湖镇金光村村民王介生患小儿麻痹症,失去劳动能力。王介生婚后生育二个女儿并落实了结扎手术。2007年妻子又患子宫瘤无钱医治。县计生协得知情况后及时把5000元帮扶金送到王介生手中,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二是贫困援助。一共落实96万元,解决了87户计生特殊困难户的实际生活困难,其中帮助15户解决了“居住难”的问题。如江东镇东光村纯二女结扎户林惠金因经济十分困难建不起房,县计生协联系县挂钩牵头单位县政协进行帮扶,几位协会会员也捐资2万多元为他盖起了7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添置部分家具。新居落成时,他专门请人写一幅对联:恩情似海,住新居感谢政府,进吉宅全靠协会。三是扶贫助学。一共落实55万元,解决了105户计生特困户子女的学费问题。如铁铺镇坑六村纯二女结扎户刘合全遭受天灾,读高中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县计生协及时把5000元帮扶金送给他们,避免了孩子失学。四是推荐就业岗位或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一共落实15万元,解决了100名计生特困对象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县人口计生局、县计生协拿出帮扶资金,联合县劳动局为纯二女户或其子女培训电脑、会计等劳动技能,并协助推荐到企业工作。五是扶持发展生产,帮助脱贫致富。一共落实125万元,解决了210户计生特困户的生产问题。如万峰林场径仔村纯二女结扎户文锡薯,家庭负担重,生产生活困难,我们把他列为首批帮扶对象,文锡薯用5000元帮扶金更新家庭式小作坊的茶叶加工设备,搞规模化生产,提高了茶叶加工生产效率,年收入由原来3000元提高到现在20000元。六是慰问和奖励*—2007年度落实结扎的纯二女户。一共落实137万元,慰问和奖励300人。为了激发社会各界的帮扶热情,县计生协对关心、支持县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参与帮扶活动的计生协会员和社会热心人士,逐人建立“爱心档案”,详细记录捐赠者的捐赠数额和扶贫济困情况,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县政府授予相应荣誉称号,经捐赠人同意后,在全社会进行公开褒扬。目前有5位企业家被县政府授予“潮安县人口福利事业特殊贡献者”,有8位企业家被县政府授予“潮安县人口福利事业贡献者”,有37位社会热心人士被县政府授予“潮安县人口福利事业热心人士”,共有121个单位,118名企业家和社会热心人士上了光荣册。各镇按规定,也分别对有较大贡献的捐赠者给予褒扬,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帮扶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帮扶救助氛围。“三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一大批计生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救助和扶持,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的关怀,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人口计生事业的积极性。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扩大帮扶方式和帮扶载体,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为计划生育家庭谋利益。把国策送进校园伴青春风采飞扬阳江市江城区计划生育协会阳江市江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我区是阳江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常住人口56万多人,现有中、小学136所(其中中学20所),在校学生85174人。我区*年分别被省计生协和市人口计生局定为“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项目点和阳江市“青少年人口与青春健康宣传教育”试点单位,区计生协联合区人口计生局和区教育局,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中小学开展活动,探索出一条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与预防艾滋病、“关爱女孩”和人口国策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构筑宣教新平台,开辟宣教新天地多年来,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主要针对成年人群,未成年人群相对比较薄弱。我们认为,如果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灵纯洁、可塑性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事前预防式”的教育,牢固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宣教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儿童和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可以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辐射影响,成为国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在校园开设人口国策与青少年生殖健康课,构筑宣教新平台,开辟宣教新天地。为了抓好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我区成立了由分管计生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人口计生局与区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人口计生局、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妇联、团委、总工会等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江城区青少年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发了《在青少年中开展人口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邀请市计生医院的专家,组成“青春健康项目”专家组。二、部门参与,整合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各部门都把这项工程视为自己的份内事,认真履行职责。如教育部门将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纳入健康课教学大纲,并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青春伴我成长”学生征文活动。区总工会、妇联和团委联合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增长青春健康科学知识。区关工委利用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培训班,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区卫生医疗单位开设了少男少女门诊,开通热线,专门为在心理、生理上有问题的青少年诊治和解惑答疑。区计生协和人口计生局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如“5.29”、“7.11”世界人口日等节假日,围绕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关心母亲、关爱女孩、预防艾滋病等主题,开展了系列大型宣传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开讲座并组织相关部门和家长、老师、学生进行座谈,举办知识抢答、生殖健康知识咨询、专家义诊、万人签名等活动。各社区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以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站和社区婚育分校为主要阵地,将宣传教育服务延伸至家长学校、社区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各街道社区都设有“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专栏,建有社区生殖健康图书角,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广泛宣传“青春健康教育”,做到了生殖健康知识和社区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三、积极稳妥地推动校园人口国策与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制订方案,开展试点。*年5月,区计生协、人口计生局、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到北京市宣武区参观学习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讨论研究开展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联合印发了《在青少年中开展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制订了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项目文本,对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求,运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扎实推进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在阳江市第二中学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区全面铺开。培训师资,因材施教。*年9月,我区邀请北京市宣武区两名有丰富青春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温方、杨文兰到阳江二中现场授课,培训师资。全区中小学120多名师资骨干参加了培训学习,400多位初中学生家长参加了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班的录像都制成DVD发给全区各中小学观摩、研究、推广。我区还选送了部分师资骨干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学习,受训的师资骨干又对其他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同时,区教育系统还举办了三期“人口与青春健康项目”师资培训班,全区培训教师280多人,做到了每校有4名以上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我们采用了北京市宣武区为实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青少年教育工程而编写的《青春健康指导主题活动教案》,从“迎接青春期”、“生命的奥秘”、“青春期心理”、“学会自我保护”等八个主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在每一个主题中,我们都巧妙地融入人口计生方面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人口国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我是男孩,我是女孩”这一主题中,除了讲述男女性别差异外,还深入探讨了性别角色在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在“学会自我保护”主题中,我们将早婚有违政策、早孕有害健康的道理融进去,既让学生领会了“主题”又宣传了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形式多样,力求实效。我区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采用互动参与式进行,通过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的朋友和参谋,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在性、早恋等敏感话题上,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避而不谈,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害羞,而是坦率面对,通过讨论交流达到了解,通过了解达到爱护自我和尊重他人。除了课堂辅导之外,各学校还多种形式进行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一是利用学校的墙报、板报、展板、校刊等定期出版人口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专栏,发动学生写读书心得并张贴交流,如阳江二中的《青春飞扬》校报已编印10期共30000多份。二是开展手抄报创作和比赛,发动学生围绕性和生命健康、国策与家庭等主题,每人每学期创作一份手抄报,让学生自己成为宣传员。三是举办主题班会、演讲赛、抢答赛、辩论赛、座谈会和专家讲座,发动青少年学生踊跃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四是学生与家长联动,安排“我的家庭”、“我在成长”等家庭作业,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互相教育。五是开设心理热线和“心之桥”信箱,在学校卫生室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六是开办家长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后两个月内,组织学生家长参加有关的讲座,请专家给学生家长讲“如何与孩子谈性”等教育课。我区开展人口国策与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项目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领导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成为多方受益的项目。特别是通过教育培训,学生不再困惑与迷惘,超过90%的学生认为对青春期知识有了更确准的了解;知道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意识到对人的危害和患上艾滋病的后果,学会了拒绝和预防性病的方法,明白应该关爱艾滋病患者。同时,项目活动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目前,人口国策与青春健康教育课已成为我区各中、小学的必修课。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部门协作,把人口国策进校园、进学校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抓紧,抓出更大成效。

上一篇:十四五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档案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