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3 00:11:25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1

《国务院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实施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多头插手倒买倒卖和价格失控的现象得到遏制,对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资公司)和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

农业部直属直供垦区(含建设兵团、农垦总局、管理局、国营农场等),继续执行中央和地方直供体制,由垦区组织供应。

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中心)开展技术推广和有偿技术服务所需配套的公肥、农药、农膜(含棚膜、地膜,下同),凡列入国家统配计划的,由农资公司按批发价供货;未列入国家统配计划的,按照市场经营机制进行,可由农资公司按批发价供货,具体品种、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也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订货,按当地零售价有偿转让给农民。

中央和地方统配的化肥、农药、农膜,委托中国农资公司和省(区、市)农资公司按国家规定的收购分配政策具体执行。统配以外的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可与农资公司、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中心)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合同定购、联销、代销或自销给农民;可直供基层供销社;也可实行农民预定、淡旺季差价的办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广农工商相结合的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具体采取哪种方式,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决定。

除上述规定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会同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取缔非法经营。各级农资经营单侠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经营费用,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二、国家安排一部分企业承担统配化肥生产任务,由国家和省(区、市)计委按年度分别下达。同时,对利用外资进行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及进口备口配件、调剂解决主要原材料所需的少量化肥一并下达。为挖掘企业生产能力,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在完成国家年度统配计划的基础上,可给织来料加工。其产品可给来料加工单位用于农业生产,亦可以通过农资经营单位经销。生产企业自己组织原料生产的产品,可销给农资经营单位。

三、要切实安排好中央统配的化肥、农药、农膜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和电力供应。所需原材料属中央指令性计划的,由国家计委同地方计委专项安排。其中生产化肥用天然气、油料分别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化总公司按计划保证供应;所需燃料、电力指标,由有关部门按产量、消耗定额核报,国家按双保企业下达。其他一般原村料,由企业自行组织购进,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积极协助。地方统配的化肥、农药、农膜,可参照中央统配化肥供应管理办法,由地方各级计委下达计划,并负责安排主要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实行产品分配权和义务分级负责。

中央和地方统配的化肥、农药、农膜,由生产企业与中国农资公司和省(区、市)农资公司,分别按计划签订生产、收购合同。

四、为了保证突发性病虫害和其他灾害急用,中央、地方要分级储备一部分农药。中央储备的具体数量,由国务院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牵头,商计委、农业、商业等有关部门报国务院审定。所需储备资金,由人民银行商有关专业银行在安排信贷计划时优先解决,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省(区、市)的储备办法,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参照中央储备办法自行确定。此项储备,中央部分由中国农资公司承担,省(区、市)储备的部分由省(区、市)农资公司承担。具体方案,分别由中央、省级农业部门与农资公司协商提出,报同经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农资公司执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安排好农资系统储备仓库的配套建设。

五、为了保证流通渠道畅通,农资经营周转金要配套。对生产和经营所需流动资金,要专项安排,优先保证。具体办法,由人民银行与有关专业银行制定。有关专业银行对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包括农垦系统、农技推广部门)所需周转金核定定额,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中央和地方进口统配化肥、农药、农膜所需配套人民币资金,银行要优先给予支持。

六、要切实搞好工商衔接。凡中央和地方的统配化肥、农药、农膜(不含试验、示范和新研制膜),全部由中国农资公司和省(区、市)农资公司负责按月生产计划,及时收购、储备、调运,生产企业要按时按量交货,农资公司及时收购。逾期不能收购或交货的,由各级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非统配的产品,由市场调节。为了满足农业需求,各级政府要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企业与经营单位产销中遇到的问题。

七、中央外汇和地方、部门自有外汇进口的化肥、农药、(包括原料和中间体)及农膜、化肥包装、农用水利灌溉管原料,按照择优委托的原则,中央外汇进口的,可委托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农垦系统自有外汇进口农药的业务,可委托中国农垦进出口总公司;其他部门和地方自有外汇进口的,其委托进口单位按经贸部有关规定办理。国外捐赠的化肥、农药、农膜(料)、等农用物资,按国务院国发[1989]16号文件规定办理。

中央计划进口的化肥、农药(包括原料中间体)及农膜、化肥包装、农用水利灌溉管原料,继续减免关税、产品税(增值税),不收保证金。农资公司(供销社)、农垦系统、农持推广部门经营或有偿转让化肥、农药、农膜(料)、水利灌溉管(料),免征营业税。

八、化肥、农药、农膜及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燃料,交通、铁道部门要根据各级农资公司(供销社)和农垦系统、农技部门及生产企业申报的计划优先安排运输计划,及时组织运输卸运,保证不误农时。

九、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为了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搞活流通,必须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粮、棉交易市场的发育和粮、棉价格的逐步放开,国家粮肥挂钩、棉花奖售的专项化肥应当逐步取消,放开价格,化肥的平议差价作为价外补贴,直接付给农民。农药、农膜的价格也应相机放开。当前,各级物价部门要会同关部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按照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制定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协调好农业、工业、商业的利益关系,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大的波动,以利稳定粮、棉生产。

十、切实把农资生产、供应、进口工作组织、协调好。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到农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商品。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生产资料的宏观管理和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把工作做细做好。中央和地方的总需求、总供给的平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区、市)间及各省(区、市)内需要解决协调的问题,分别由国务院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合力地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工作做好。

对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区、市)计划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政策、规定者,以及积压农资贻误农时造成损失的,各级政府要认真查处。对将统配平价化肥、农药、农膜及其原料转为议价经营的,除没收全部非法收入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具体奖惩办法由国务院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制定。无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原料(包括边贸、地贸、易货贸易进口)的,除没收其产品交农资经营部门处理外,由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2

一、20__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指导方案

结合烟站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站的烟叶生产政策和技术方案: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烟站烟叶生产与收购,公司烟叶部按照各站烟叶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烟叶生产的指导手册——《石城县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手册》,手册详细说明了烟叶生产环节中各项农事操作的技术要点和时间安排,并装订成册,发放给烟技员和部分烟农,使烟技员人手一册,以便于正确指导烟叶生产。

2、严格合同管理

①科学分解计划:计划下达前对全镇有种烟意向的农户进行种烟能力评估,草签种植计划,县分公司种植收购计划下达后,将计划分解至种各村组、田段,优先分配给种烟大户和有技术、有资金、有密集化烤房的种植户。

②严格要求签订合同:严格按1100株/亩的标准约定种植面积,根据不同田块的预测产量与烟农约定不同的收购量,与烟农签订正式合同填实种植面积和收购量,由驻村烟技员作为市烟草公司代表在合同上签字,烟农也必须亲笔签字或盖章,坚决杜绝先种后签、多种少签、少种多签、种而不签、签而不种等现象发生。

③严格执行合同:通过以上措施,烟站严格按公司计划进行了收购,没有出现超收现象,维护了合同的严肃性。

3、积极做好特色烟叶开发

烟站作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试点之一,按照烟厂提出的要求、烟科所指导的意见严格组织标准化生产,狠抓关键技术落实:

①合理规划布局、连片集中轮作,相对集中(如湖坑村,圆田化)。

②根据中式卷烟降低焦油和烟碱含量、提高香气质含量的要求,轮换烤烟良种(品种为k326、品种为云烟87、20__年品种又是k326)。

③运用先进育苗方式方法,全面实行商品化育苗方式,以湿润育苗方法,培育无病高茎壮苗。

④采用稻草还田、撒施白云石灰、冬翻冻土、施用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结构。

⑤全面实行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揭膜培土技术。

⑥100%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确保烟株营养平衡。

⑦全面推广现花打顶、化学抑芽技术(芽尔)。

⑧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⑨实施采收烘烤分级保管技术落实,将收购工作前移,将提高等级纯度工作在采收烘烤阶段做好,减少收购中的矛盾,加快了收购进度,提高等级合格率。

同时通过实施采收烘烤分级保管攻坚计划,也有效减少了烤坏烟现象,减少了低次烟比例。

4、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烟农的技术培训。烟站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前给烟农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冬翻冻土、撒施石灰、田间“三光”、精细整地、育苗及苗床管理、平衡施肥、盖膜待栽、大田移栽、农药合理搭配使用、揭膜大培土、水分管理、化学除芽、现花打顶、全面推广不适烟叶处理技术,成熟采收、鲜烟分类、顶叶带杆烘烤、烤后烟分级扎把等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在每次培训时进行烟草有关知识和综合防治技术讲座。由公司烟叶部安排人员对烟技员进行先培训,再由烟技员下村对烟农举办培训班,使烟农能掌握农事操作的技术要点,确保各项技术推广普及。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取得的成绩

①面积落实方面

在白莲与烟叶争面积的情况下,烟叶价格仍不尽人意的情况下,烟草肥料与烤烟用煤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全县烟叶种植面积整体滑坡的情况下,烟站克服种种不利于种烟的困难,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帮助,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最终完成烟叶种植面积5900亩。为了稳定烟站烟叶生产种植面积,镇政府和该站针对20__年的烟叶生产情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烟站给予坚决贯彻执行,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确保了全年种植面积的完成:

㈠采取乡镇成员挂片,烟技员包村的方式,每月绩效工资与挂片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办法,层层抓落实强化检查与考核,激发全体员工抓好20__年烟叶种植的面积工作。

㈡加大了宣传种烟优势,保证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位,烟站印发了20__年烟叶生产优惠政策宣传单并向广大农户发放,并在各村、组、屋场公共场所张贴,同时要求各驻村烟技员采取开群众会、发信息的方式进行宣传,与广大农户座谈算好对比细帐,稳定老烟农,发展新烟农。

㈢与广大乡、村干部协同作战,帮助烟农解决种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采取实施烟水工程项目的地段规划种烟,干部职工带头、合伙种烟等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动员烤房户按烤房容量种烟,协调好土地流转,鼓励大户种植、消灭种烟空白村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一季稻田块种植等途径挖掘种烟土地潜力,总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保面积、扩面积,稳定老烟区,发展新烟区。

㈣今年在面积较难完成的情况下,烟站员工自发种植烟叶232亩,人平18亩,分布全镇各村,给烟农起到表率作用。

②烟叶烘烤方面

今年烟站在湖坑成立了烟草合作社,同时组建了专业化烘烤队伍,充分发挥烘烤工场的作用,使周边烟农放心在工场烘烤,烤后烟叶质量与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烟农满意,效果明显。

③烟叶收购方面

烟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到“三个一样”和“十个不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烟农利益至上”原则。坚持拒收大把头、低次烟扎把、掺杂使假、霉烂变质烟。认真执行收购标准,坚持对样摆把收购,真正做到平稳、公平、公正、公开收购烟叶。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加强收购监管,强化督促检查,保证了烟叶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烟农的水平。确保了烟站在20__年烟叶收购14039.058担,其中散叶收购3200担,平均斤价10.94元,上等烟比例占53%,烟叶收购历时50天。

④安全工作方面

20__年,烟站在县局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紧扣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紧扣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重要环节、重要岗位。确保了各工作的安全稳定,并通过各项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打造全体员工关心和支持安全工作的局面,确保了员工人生安全、单位财产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使烟站正常的工作秩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存在的不足

(1)部分种烟区病虫害防治不力。客观原因:今年出现长时间降雨天气,洪灾泛滥,病害发展严重,特别是青枯病,烟农无法及时用药或用药效果差,防治效果不明显。主观原因上:技术力量薄弱:烟农卫生操作意识不强,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烟田存在积水、田间卫生差、开“三沟”不规范等现象,人为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站基层人员对病害的识别能力还不够,对烟草花叶病、青枯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空腔病、缺素症及虫害等常见病不能果断诊断和识别出来,有少数病害到了较严重的程度才开始用药或少数烟农没有在烟技员的指导下就自行乱用药。此外部分烟农综合防治意识较差,认为病害的发生、发展归功于天气,采取防治措施也是无济于事,对药剂提前预防意识淡薄,见病治病的思想较为严重。由上一系列原因而造成病虫害严重的现象。

(2)少数烤坏烟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烟技员在采收烘烤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烟农的积极配合,但仍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烤坏烟情况:以烤青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密集烤房顶层烤青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密集烤房蒸片烟叶比例有上升趋势;烤后烟叶颜色暗淡;粗筋片、上部烟叶比例偏高问题较突出。除了在思想上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在烘烤技术上没有规范操作外,还存在以下几点原因:采收成熟度标准不一,存在采青现象,同时也存在采收过熟现象;合理装烤技术不够规范,密集烤房争位置装烟比较普遍;盲目使用风机高低速档位、不能正确判断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干燥程度协调同步;忽视了湿球温度在各阶段的稳定,有许多烟农都没有认识到湿球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3)砍烤落实不到位

砍烤技术是近年来烟草公司推广的一项提高上部叶质量的实用性技术,该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上部叶难烘烤、烟碱含量偏高、杂色面大、可用性不高等问题,明显改善了上部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是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效益的一项技术。烟农思想认识却不够到位,没有砍烤意识。造成砍烤不力,分析其主要原因有:砍烤烟叶下烤后茎部失水变干变硬,难于分开和运输;烤房容量不足,不能把顶叶一次性全部装下;加上烟农在砍烤期间家庭劳动力少,既忙于烟叶和白莲采收又忙于水稻种植。分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砍烤烟叶下烤后的分烟工作。

(4)大田长势不均,参差不齐现象普遍。

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田段与田段,农户与农户之中都存在烟叶长势不均现象。原因:除山区与平地有气候日照差别外,主要是施肥方法与移栽技术上的原因,膜下移栽基肥施在烟株两侧,栽后再盖膜遇雨天易流失肥料,其次是追肥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如膜下苗,扩膜扒兜过迟,导致烟苗老龄化,生长受滞)。

(5)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作有待完善

三、2013年工作打算

1、稳定面积,确保种植任务

烟叶种植面积是烟叶发展的根本,确保面积永远是烟草站不变的定律。全力抓好面积落实,为完成任务打牢了基础。全站员工尽力抓好面积落实工作,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加强与镇党委、政府的协作,联手解决面积落实中遇到的土地流转、生产资金、劳力短缺等困难,为面积落实铺平道路。早安排早部署2013年烟叶工作,在今年烟叶收购结束后,及早安排2013年烟叶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烟叶生产氛围,落实种烟田块,切实落实和加快翻耕整地进度。达到保面积、扩面积的目的。

2、合理规划,建立现代农业点

为完善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烟站2013年以湖坑烘烤工场为中心点,建立一个从解竹排、山背、庙背至寨头、湖坑、野鹅墩、黎明、扬家等7个小组集中连片的烟草现代农业示范点。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标准,严措施,严要求,实行全程规范化,阶梯式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烟农档案信息,阶段技术完成情况上墙公布,建立激励机制,奖促并举。

3、统筹安排,做好收购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好县级工作方案和制度,统筹安排好站内烟叶的收购、运输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继续全面推行预检收购。对量小的村、小组、偏远地方的烟农、种植量小的烟农的烟叶实行一次性收购,减少烟农运输费用和售烟用工。培养烟农对烟叶分级分等的能力,计划达到预检效果,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效率,使后期的预检和收购更加容易快捷。

4、提高认识,加强安全意识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3

2009年上半年,××区供销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农资、日用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发展综合服务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两社一会)为依托,构建新型流通网络,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

(一)、做好农药化肥供应,农资市场稳定。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在农资市场体现得十分突出,前期货紧价高,后期价格下跌,农民用肥习惯从过去的现用现买向春节后集中购买,农资经营既要保持合理库存,又要规避风险,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农资市场的难度大。××区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采购,增加货源,加强销售网点建设,依靠86个销售网点,方便农民就近购买放心农资,1—6月,购进化肥3.4万吨、农药236吨;销售化肥2.76万吨、农药182吨,库存化肥0.8万吨、农药308吨。满足了全区农业生产的需要,起到了农资市场稳定和货源供应的主渠道作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围绕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合作社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民按标准化开展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由于区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配合,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这种经营体制的认识提高,特别是烤烟专业合作社强力推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上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户,全区专业合作社总计已达到149户,其中,烤烟92户、香料烟1户、农产品流通56户,年销售农产品亿元以上(不含烟叶),行业涉及生猪、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特色农产品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69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活跃在全区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的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三)、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起步。全区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供销合作社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为依托,联合各类农村流通组织共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乡村流通工程”规划,确定了辛街今邦超市、石龙坪农资农家店等20个示范点,发展综合服务社6个,专业合作社10个,河图供销超市、瓦窑供销市场已进入规划设计,下半年可开工建设。

(四)、做好维稳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与人民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贫富差距大、怨言多;个别群体牺牲的利益多,失落感强,新生群体和既得利益团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老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各种矛盾互相交织,无利益关系冲突时常发生,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化解,将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供销社系统下岗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干部、资产、劳资、社保等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认真做好维稳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58人次因此就需要我们深入群众中,与他们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要说明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谅解,化解了社会热点,有效的维护了稳定

(五)、扶贫挂钩点工作。帮助挂钩点蒲缥镇大田村种植透心绿豆400亩,指导烤烟种植1000亩,解决化肥2.1吨,抗旱经费3000元,扶持瓦马乡办包谷样板化肥4吨。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4

小春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开端和基础,是关系全年粮油丰收的关键。抓好小春生产对保障粮食和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为科学推进2018年小春生产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目标

2018年小春生产的总体思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市场需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促进小春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目标:“一稳一提高”,即稳定小春粮油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提高小春生产资源利用水平、科技服务水平、供给质量效益。计划全市小春粮食面积147万亩以上,小春粮食总产45万吨以上;计划油菜面积90万亩以上,油菜籽总产16万吨以上;计划秋冬蔬菜面积90万亩以上,总产200万吨以上。力争小春季种植业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60元以上。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升播种质量和稳定播栽面积。

各地要根据气候、土壤墒情等有利条件,合理确定种子播量,提高适期播种比例,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精量播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等技术,实现一播全苗。要千方百计稳定小春作物播种面积。平坝地区要稳定稻茬小麦面积;丘陵地区要加大冬闲田土和预留空行利用,要充分利用旱地改制预留行间增种春洋芋、豌豆、胡豆等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充分利用果园和大行桑冬闲行间增种一季豌豆、胡豆等作物,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抓好田坎的开发利用,增种豌豆、胡豆、蔬菜等作物。要深入开展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扩大农机作业面积,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推进机械耕整地和小麦、油菜机播机收。力争全市小麦机播面积83万亩以上,油菜机播面积15万亩以上。

(二)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

要坚持面向市场需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四区四基地”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载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小春生产效益和发展质量,努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调整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粮经饲作物比例,集中打造平坝稻麦、稻油、稻菜轮作区,丘陵稻油、稻薯(秋冬马铃薯)轮作区,旱地麦/玉/豆、麦/玉/苕、麦/玉/菜等套作模式区,加快建设一批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广一批现代种养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优品种品质结构,稳定发展优质中筋小麦,适当发展订单生产优质弱筋小麦;大力推广双低优质高产并适于直播机收的油菜新品种;尊重消费者选择,加大推广马铃薯、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优良品种力度,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满足人们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的新要求。

(三)着力强化绿色发展和防灾减灾增效。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努力推动小春生产节种、节肥、节药、节水,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和环境友好。实施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促进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减量化和绿色化。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肥替代、深耕深施、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降低化肥施用总量和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以统防统治替代分户防治、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以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替代传统低效药械,层层建立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建制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夯实小春生产技术支撑。抓好小春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全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水平,力争全市小春粮油主产区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6%以上、绿色增产技术推广面达85%以上。加强绿色防灾减灾。强化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突出抓好种子选用处理、稻田开沟排湿和抗湿播栽、农田杂草安全防除、农区秋季统一灭鼠、小麦秋苗查治等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确保小麦药剂拌种率达90%以上;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种子包衣全覆盖;鼠密度达标农区统一灭鼠全覆盖,力争全市小春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下。同时,各地要针对稻田渍害、冬季低温、冬春干旱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今年秋季降雨多、稻田湿度大、草害较重等问题,积极落实开沟排湿、抗湿播栽和防除杂草等措施。

(四)着力推进规模经营和产业融合发展。

以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载体,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项目管理规定申报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服务,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主体,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技推广和综合服务能力。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试点,支持有资质的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公益项目,推进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购代销、代烘代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育种育苗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力争2018年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万亩。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和示范市、县建设,加大农产品初加工扶持力度,开拓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等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实行订单种植。计划全市小春订单种植面积87.5万亩,其中小麦37万亩,油菜38万亩,蔬菜(包括实用菌)8.8万亩,其它3.7万亩。以小春作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形成一批以“菜花节”等为主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和节会,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

三、强化保障措施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5

1996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取得成功,1997年在全乡大面积推广,目前旱育秧面积达95%以上,该技术省水、省工、省种,而且大大提高秧苗素质,增强其抗逆性,减少了病虫危害,降低了农药用量,既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又减轻了农田污染、节约了生产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是各项水稻生产技术中成熟实用、增产潜力大的一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旱育水管问题,其次是有的秧床施肥不足、不均[4];有的播种量大,造成秧苗素质降低、带蘖少;有的盖膜时间过长,导致伤根烧苗,膜期通风炼苗不充分,揭膜后环境适应性差。2000—2002年,示范推广水稻塑盘育苗摆秧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水稻塑盘育秧15.16hm2,该技术选用561孔塑料秧盘育苗摆栽,解决了旱育稀植难以化解的浅插问题,避免了抛秧栽培存在的不规范、不均匀等问题[5]。存在的问题是出苗不整齐、盘面秧根串绕、根系下扎多而长,秧苗素质偏弱;加之整田质量及水分管理条件不好,群众未持续采用,现在塑盘育秧仅在应急储备育秧时采用。

栽培方式2002—2006年,示范推广水稻多样性、蜂巢式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810hm2,该技术选用高秆品种阿庐糯与大可乡主栽品种合系24、合系39等间作,育秧时按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的不同生育期调整播种日期,实行分段育秧,早熟的迟播、迟熟的早播,使不同品种能够同期成熟收获,移栽时双行拉线对空栽,栽成正六边形。多样性优化栽培与净栽相比,能有效推迟和减轻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既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农田环境,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0—2011年,借力高产创建活动,推行水稻栽培技术集成化模式,配套应用水稻旱育秧、壮秧剂、配方施肥、蜂巢式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累计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6.67hm2,辐射带动186.67hm2,其中核心区9.33hm2,平均产量10314kg/hm2,较非示范区增加1326kg/hm2,增幅为14.7%;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明显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增加了水稻种植收益。存在的不足:行之有效的栽培措施推广速度慢,优质高产集成技术覆盖率不高,除物化技术外,其他技术的实际执行情况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的技术具体到田间还处于口头宣传状态,真正被采用还需要长期不懈的示范推广。目前,蜂巢式规范化条栽得到全面推广,多数群众自制钢筋式栽秧耙拉绳条栽;同田多样性混栽没能持续推广应用,主要原因是农户认为育秧、移栽、收割麻烦。

施肥方面大可乡一贯宣传推广水稻科学施肥的理念和做法,以项目实施带动施肥水平的提高。2000—2001年,实施平衡施肥项目,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20份送上级技术部门化验分析,然后按照上级技术部门拟定的四平衡优化施肥配方,落实到田块,其中,推广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19.6t、硅肥7.4t、硫酸锌0.25t;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群众的科学施肥水平,逐渐扩大水稻专用复合肥的使用面积。2008—2011年,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首先是在全乡范围内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286个,报送县农技总站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取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和土壤立地条件详细调查;其次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3414”肥效试验;第三是按照县农技总站提出的施肥配方抓好示范落实,其中使用本县配制的大可乡专用水稻配方肥(9-9-7)30t;累计示范推广水稻配方施肥技术266.67hm2,平均稻田施用纯氮比常规减少54kg/hm2,增产696kg/hm2,综合增效768元/hm2;通过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农户转变了施肥观念,改进了施肥技术,减少了不合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达到了节本增收、保护环境的目标。存在的不足是,非示范区农户习惯上按老办法施肥,一是有机肥投入不足,有的几乎是零投入,稻田有机质缺乏;二是基肥多在田耙平、移栽前表施,利用率降低;三是偏施氮肥、有的不施钾肥、锌肥,分蘖肥施氮过重;四是前期集中施肥,分蘖过盛,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中后期养分不足,成穗率、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灌溉方面大可乡稻田灌溉水源主要为库塘蓄水,自流灌溉为主,抽水灌溉为辅;全乡共有小(一)型水库4个,小(二)型水库10个,小塘坝14个,总库容863.1万m3,正常年景蓄水560万m3,稻田灌溉定额按6450~9000m3/hm2计算,水稻生产用水215万~300万m3,占蓄水量的38.3%~53.5%;2009年以来,因连年干旱,每年蓄水量均不到计划量的50%,在保证人畜用水和育苗用水的前提下,近3年水稻种植面积剧减,2009—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33.50、146.67、206.67hm2;受水资源不足及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条件限制,大面积间歇灌水难以做到,以水调控技术难以实施,如果撤水将难以复水或增加投入成本,降低种稻收益。因此,部分稻田从移栽到成熟各个生育期均有水层覆盖,使水稻根系发育差,植株不健壮,易早衰,结实率不高,抗病力下降;部分稻田有栽秧水无充足保苗水,稻田自然落干过早,若旱情不能及时解除,将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完全靠等雨栽秧的稻田常错过最佳节令,产量较低。

植保方面大可乡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虫害主要是稻飞虱、二化螟。总体上,农户对水稻病虫草的防治较为主动积极,能自行进行防治,管理精细。2000年以来,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注重生态调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天敌、人畜的负面影响,协调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做到控害保益两不误。通过宣传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毒农药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低毒低残留农药平均减少用药2次以上,水稻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提高。2002年,引进水稻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进行防治病虫害示范,该技术选用高秆品种阿庐糯与大可乡主栽品种合系24、合系39等间作(行比8∶1),多样性混栽与净栽相比,有效推迟和减轻了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对其他病虫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技术的推广,既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农田环境,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污染找到了一条途径,同时也为其他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益借鉴。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知识欠缺,只重视、指望化学防治,习惯喷保险药,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多(最多的喷药6次),造成稻谷的农药残留量增加和农田环境污染;二是施药时间不当;三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p#分页标题#e#

培训方面大可乡水稻各项栽培技术的培训主要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包括对村农科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对群众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常用的方式为以会代训和广播宣讲,并发放技术资料;2007年以来,结合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入户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项目,培训模式有所创新,注重互动性、针对性、实践性,特别是IPM参与式技术培训推广方法的应用,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提高了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存在的不足是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科技示范户也未参加。主要是水稻种植效益低带来科技需求降低、有效需求不足;加之农民多业并举,随着烤烟主导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种稻收入在农民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因此农民愿意投入的时间、精力(包括参训)均有限。

机械化方面大可乡水稻生产机械化仅在耕作环节得到稳定发展,微耕机因实用、轻巧灵便受到农民的青睐,近年来拥有量快速增加,全乡现有微耕机206台,耕犁拖拉机3台,大田耕作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稻田机耕机耙面积占70%,农机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实现了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水稻手工栽插、收割,普遍采用脚踏式打谷机脱粒,无插秧机、收割机等。植保机械使用16型手动喷雾器的占80%,蓄电池喷雾器的占20%,无柴油机动喷雾器;有电排站50个,分布在31个村小组,抽水机52台,总动力2481kW,运输机械(农用车、三轮车等)155辆。随着石林县工商业、旅游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带来农村劳动力缺失和不断推进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都需要农业机械化来补充支持,但因稻田形态保持在承包到户时的状况,每户有稻田1~3块,田块分散狭小,多数形状不规则,田间无机耕道,只适宜小型机械作业。

加工方面大可乡现有稻谷加工点29个,分布在25个村小组,其中3个为集体经营,26个为家庭经营,有碾米机29台,每1个初加工点基本上同时配备碾米磨面打糠设备,各项初加工可同时进行;稻米深加工项目只有米线、饵块,数量极少,且基本上只在县内销售,产品附加值不大,稻米深加工能力较弱。

市场方面大可乡稻米商品率低,以满足家庭消费为主,一部分销往该县板桥镇农贸市场、县城双龙农贸市场;因乡内无工矿企业,产地环境好,土壤、水源、空气无污染,稻米品质好,2011年单价在4.2~4.7元/kg,比其他品种高0.2~0.4元/kg;自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取消了乡镇粮管所,大可乡现有收购商定点收购玉米,但稻谷基本上是小生产与小市场对接,没有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销售,本地市场需求量不大,外地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经调查比较,石林县某超市挂牌出售的某外地品牌大米与该县主产的优质稻米并无明显差别,但价格却高于农贸市场0.8元/kg,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惠农政策方面2011年,大可乡执行的水稻补贴项目有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2项合计补贴1890元/hm2,补贴户数4566户,补贴面积416.74hm2,补贴金额787641.12元,各项补贴均能按时足额打到农户存折上;同年,首次实行种植业保险政策,县财政出资对水稻种植户投保187.5元/hm2,另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0万元,购买微耕机96台;自水稻“一免两补”等惠农政策实施以来,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农资价格涨幅过大,2010—2011年,化肥涨价10%~20%,涨价最多的尿素每包(40kg)从68元涨至105元,涨幅54.4%。农资涨价差不多抵销了国家的各种补贴,因此惠农政策对稳定和调动生产积极性的作用有限。

成本效益2011年,大可乡种植水稻的物资投入费用和人工投入费用均比上年度增加,如果人工费不计入成本,仅计算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灌溉、机械等物质成本,平均投入成本为8700元/hm2,平均产稻谷8550kg/hm2,稻米价格按4.4元/kg计算,平均产值为26334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为17634元/hm2,按平均用工210个/hm2计算,每日劳动收入83.9元,如果人工费(自己投工及农忙时找帮工)计入成本,纯收入为7134元/hm2,成本收益率为37.1%,每天纯利润为33.9元,如果土地折租计入成本,则收益更低;由于农户在自己土地上劳动的收益偏低,学用科技的欲望不强,一部分农户种植水稻只为满足家庭的口粮需要,既不追求收入也不追求效益,本着收得多少吃多少的想法,科技措施到位率不高,种植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农民素质方面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可乡农村人口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90.2%,有水稻科技示范户30户,平均每个村委会5户,因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村劳动力纷纷转移,至2011年10月,大可乡劳动力转移、在外打工1754人,占农业人口数15868人的11.1%,外出的主要是相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留守种田的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文化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农业意识,尤其是参与市场意识、经营主体意识、质量安全意识、经营成本意识等不同程度缺乏,对农业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受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一部分水稻生产耕作粗放、管理放松,从而制约着农民增收。随着农村留守人员年龄逐渐增长,以后种田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逐渐显现。

技术对策一是选择优质品种。发展优质稻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后劲的重要举措,发展优质稻,良种是基础和前提,应加强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的筛选示范工作,通过良种推广补贴促进统一供种,推进良种更新与普及,围绕适宜的主栽品种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二是培育壮秧。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是农民对育秧正确而深刻的评价。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健壮,秧苗素质好,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而多,有效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应因势利导巩固提高旱育秧技术,推广中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选好育苗地,培肥苗床,进行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精细管理。三是采取多样性、规范化条栽。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多项技术配套推广,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优点,使之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减少投入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是新形势下提高水稻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四是科学施肥。其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节省肥料、减少肥料危害、减轻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施肥技术应作为主推技术长期抓好抓实,使之深入人心并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五是科学管理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关系多收少收、有收无收,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稻生产而言,水多水少都有害,只有根据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点实行科学灌溉,才能稳产高产,大可乡应重点加强结胜水库灌区、坝塘河水库灌区、白龙潭水库灌区的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增加高稳产田面积。六是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其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农民科技需求的重点之一,应积极传播推广IPM理念和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农户急需的水稻植保技术成果和物化产品,着力解决过多(多次、多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农产品污染和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p#分页标题#e#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38-3

根据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方案》和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的通知精神要求,按照辽源市农业局的统一布置,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9年2月28日,组织土肥科技人员对我市目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开展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调研,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耕地质量监督

从目前来看,我市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监督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农业部门更加重视耕地质量监督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06年6月,由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申报的“沃土”工程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上报到国家农业部。此项目宗旨是检验检测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遭受污染情况,研究探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提供耕地质量监督科学依据。

2 耕地质量保护

我市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得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水土流失得到缓解、土壤肥力监测点初步形成、保护耕地质量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重点体现以下三方面:

2.1 实施有机肥补贴

在2009年实施有机肥直补首先在东丰县进行试点,2010年在东辽县、龙山和西安两区逐渐铺开。实施有机肥补贴的目的是开发现有的有机肥源,扶持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鼓励广大农民使用优质有机肥,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避免耕地质量下降。具体实施办法是要求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每亩施肥量达到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直补资金10元,农民购买商品有机肥,凭正式发票也可领取直补资金,直补资金发放由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有机肥质量、数量的监督管理由土肥科技人员负责。

2.2 建立肥力监测点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拟在东辽和东丰两县及龙山和西安两区组建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总计10个点,其中东辽和东丰两县各有3点、龙山区有2点、民营经济开发区和西安区各有1点。具体有东辽县建安镇安山村、云顶镇湾河村、安恕镇黄羊村,东丰县大阳镇六家村、三合镇蚂蚁村、二龙山乡屯基村,龙山区寿山镇大寿村、工农乡前进村,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民营经济开发区友谊村;总面积30亩,平均每个监测点3亩;监测项目为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养分动态平衡、土壤受污染程度等。

2.3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近些年,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直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保护耕地质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年在全市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或“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因此,缩小了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了高产田面积,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农业生产后劲得到了加强,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3 耕地质量建设

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非常重视现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针对我市中低产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改良难、周期长和见效慢等特点,每年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中低产田实施改良培肥。改良培肥重点放在砂土地土壤、坡耕瘠薄地土壤、低洼易涝地土壤及酸性冷浆地土壤等四种类型的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方法是加大农肥用量、实施根茬(秸秆)还田、推广测土施肥、及时深松土壤、采用客良、施用特殊肥料等一些有益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改良培肥面积平均每年在30万亩左右;改良培肥效果达到了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减小,高产田面积逐渐扩大,不良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初步缓解;另外,农业科技人员对参与改良培肥中低产田的乡镇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土肥科技人员讲课、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召开典型经验介绍会或现场会等。

4 耕地质量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耕地质量管理方面,着重对广大农民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加以引导,提倡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农业投入品,杜绝使用破坏土壤降低肥力的农业投入品。

4.1 肥料

在有机肥料选择上,重点选择腐熟完全彻底、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有害物质(汞、铅、铬等重金属和大肠杆菌)含量不超标的有机肥料;禁止使用由城市、医院、工业区等处排放的有害垃圾、污泥、污水等物料制成的诸种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在无机肥料选择上,着重选用养分含量高且全面、有害物质含量低、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较小的化肥;杜绝使用硝铵类化肥。

4.2 农药

由于农药易在土壤中残留,易造成土壤污染,为此,农业科技人员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坚决取缔目前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农药,譬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乙烷、除草醚、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一类的农药。另外,在综合防治植物病虫鼠草害时,提倡“三先三后”的防治方法,即先预防,后用药;先选择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后选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先选用绿色农药,后选择常规农药。

4.3 水源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源,其重金属、硝态物、氯化物、全盐量等一些污染物质不能超标,例如钠含量应在30-75mg/L以下、氯化物含量不超过2-55mg/L、硫酸盐含量应在4-20mg/L、电导率应在50-300之间,总盐量控制在700-2100mg/L。农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水稻种植区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农民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的水源浇灌农田,杜绝使用污水灌溉农田。

4.4 种子

大力推广使用抗逆性强的、权威部门审定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比如抗病害、耐贫瘠、抗倒伏的一类品种。其目的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和化肥对土壤产生的污染,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加速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

4.5 农具

农机具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肥料、农药、污水等农业投入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犁底层加厚、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变缓等。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技术培训中,提倡广大农户在小面积农田作业中,最好使用轻便的小型农机具,譬如手动播种器;在农田运输中,尽量减少压地的次数。

5 农业技术推广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全过程,始终优先考虑保护耕地质量前提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侧重筛选适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辽源地区近几年涉及耕地保护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已达到7项以上,其中属于传统的项目有2项、现代项目有5项,且有的项目已经荣获了省政府或市政府的奖励。具体项目有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推广、大豆畦作栽培技术推广、抗旱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及玉米侧垄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等。通过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我市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人们认识逐渐加深,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逐步完善。

6 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中进行了大胆改革的尝试,尤其在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上表现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七个转型”。第一,由浅施肥向深施肥转型。在施肥深度上,要求深施肥,深度达到10-15cm之间。具体做法是:在原垄沟浅趟一犁,然后破原垄形成新垄;以前没有浅趟一犁的农业作业程序。第二,由小垄向大垄转型。将原来的小垄(垄宽60cm)变成大垄(垄宽90cm),并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每相邻3株玉米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相邻4株玉米构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三,由稀植向密植转型。主要体现在玉米种植密度上,过去亩保苗在3000株左右,现在开始趋向亩保苗4000株、4500株或更高密度发展。第四,由耕作向免耕转型。着重表现在灭茬上,过去有除茬这道农业作业程序,现在开始不灭茬,在两茬之间或侧向播种,茬留于农田内。第五,由湿整地向旱整地转型。过去水田在整地时,事先需要大量水进行泡田,然后再整地;现在实施旱整地,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免除泡田的农业作业程序。第六,由传统播种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转型。过去播种实行人工刨埯、人工播种、人工踏实;现在推广机械播种或手动播种机进行播种。第七,由施肥次数多向施肥次数少转型。过去施肥有底肥、口肥、追肥;现在采取“一炮轰”即一次性施肥,免除追肥,个别地方口肥也免除。

7 耕地质量保护的做法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7.1 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造福子孙万代,辽源市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在领导小组内下设四个分组,即砂土地土壤改良培肥组、涝洼地土壤改良培肥组、瘠薄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和冷浆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另外,下设一个办公室。旨在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启动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回访相关农户,报送有关信息。

7.2 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网络、发宣传资料、科技人员授课、召开现场会等多形式、全方位、广渠道,向广大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民技术员、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宣传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及大豆畦作栽培技术等。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做到了“四个有”即每户有一名受训人、有一位明白人、有一份宣传单、有一盘录像带或光碟。

7.3 组建专家系统,推动土肥工作

为加强我市耕地质量的监督、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发挥土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辽源市建立了农业专家系统,成员均为在土肥战线工作达10年以上、具有较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构成。主要研究探讨适合我市中低产田改良培肥的具体方法、增产效果、所需成本等课题,另外,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也进行专项研究。

7.4 完善化验设施,搞好耕地监测

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现有化验仪器设备和化验室进行了初步完善,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修善了化验室,确定了有关专业人员。使目前土肥化验室初步可承担相关土壤化验项目,譬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项目。

7.5 开展肥料执法,确保肥料质量

每年在肥料销售旺季,肥料执法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肥料市场开展肥料执法检查,检查对象是肥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检查肥料品种系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混)肥等,重点查处是否已登记,其目的是净化辽源肥料市场,保护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不合格或国家禁止使用的肥料产品施入土壤中,避免因肥料使用不合理造成耕地污染,质量下降。

8 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

通过近些年我们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参考外地先进做法,加之开展社会调研,使我们目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8.1 领导重视,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前提

无论做好哪些工作,尤其是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一定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一事无成。耕地质量保护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土壤化验、肥料执法、化验室建设、技术培训、工作任务落实等,均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落到实处、激发人们积极性。

8.2 技术培训,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手段

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密切的工作有很多,例如耕地质量的监测、肥力监测点的建立、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变化趋势、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制定与推广、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宣传普及等等,真正让实施者全面地、细致地掌握,必须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是广大农户和土肥专业人员。

8.3 提升水平,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环节

真正把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做到耕地肥力不下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一定要提高土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尤其重点要培养具有土壤肥力监测、肥料行政执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综合专业技术的人员。具体方法是让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省或部级部门主办的一些培训班;邀请省或国家知明农业专家来辽源讲课;给专业人员购置相关一些科技资料。

8.4 完善设施,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方法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有效跟踪耕地理化性质变化趋势,正确制定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为此,市总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土壤化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新添了一些仪器设备,修缮了化验室,配置了一些化学试剂,确定了相关技术人员,建立了试验室档案。现在基本达到了能开展一些化验项目,且化验结果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9 耕地质量保护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近几年,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先进外省市相比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9.1 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文件较少

有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一些规范性文件很少,造成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或工作人员,很难制止一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解决对策是有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威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着手做好这方面工作,让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及早出台。

9.2 耕地质量保护专项资金不足

具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的单位,目前尚无专项资金用在耕地质量保护,只拿出少部分办公经费注入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这与实际需要的经费相差许多。采取办法是国家、省或地方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开展这方面工作有足额资金。

9.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化验仪器设备还不全面,化验室面积较小,特别通风通光条件极差,不利于化验人员身体健康。解决途径是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把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批下来。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7

山东省齐河县、滕州市――化肥涨价影响农民购肥投肥积极性

农业部赴山东调查组在齐河县和滕州市发现,持续上涨的农资价格,无形增加了农民种粮生产成本,粗略估算仅小麦追肥一项,就增加生产成本10元左右。因此,建议国家严格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否则将可能影响农民购肥和投肥积极性,从而影响粮食产量。

农资价格总体看,大宗肥料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与去年同期比涨幅较大。尿素比去年同期增长8%左右,复混肥料同比增长8%左右,磷酸二铵同比增长8%左右。

与去年同期比,种子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齐河县玉米同比增长10%-30%;滕州市同比增长13%-18%。滕州市马铃薯同比增长40%左右。

农资供应全省春耕备耕化肥储备比较充足,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齐河县目前已储备优质化肥3万多吨,种子400多吨,农药100多吨,农膜150多吨,能够满足本区域农民需求。据滕州市调度,全市农资供应充足,不存在肥料市场脱销的可能。

市场反应今年化肥销售市场启动相对较晚。从经销商备货看,大部分经销商持观望态度。价格不断上涨,使大多数农民都要等到施肥最后一刻才购买。对齐河县205户农户化肥购买情况调查表明,截至2月25日,只有34%的农户购买了化肥;在已经购买的农户中,70%的农户购买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相关建议一是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二是个别地区盲目施肥现象仍然严重,需要引导和帮助农民科学施肥。

河北省平山县、藁城市――农民担心肥力不够影响粮食产量

农业部调查组在河北平山县、藁城市实地调查并了解成安县、涉县、沙河市等地情况发现,农民普遍感觉化肥价格上涨偏快偏高,部分抵消了粮价上涨和直补带来的收入。

农资价格玉米种子目前零售价为4-5元/斤,与今年1月份、去年底相比基本无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上涨,增幅5%-8%不等。

当地化肥主要用尿素、复合肥、二铵。2月份尿素市面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10%-15%;复合肥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15%;二铵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20%左右。

农资供应据调查,当地县城种子、化肥均已储备,农资经销网点均有存货,存量相对较为充裕,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今年种子、化肥供应量与去年同比大部分持平。

市场反应目前农资市场供求和价格上涨尚未对今年河北农业生产带来明显不利影响,调查组在所调查的县城未发现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短缺现象,亦未发现农民因价格上涨而削减或放弃种植。与去年相比,农民春耕备肥进度未有明显变化。据统计,平山县、藁城市、沙河市均有50%-60%的农户已购置化肥预备春耕。

问题反映据农民反映,市面上部分化肥与销售商宣传的不一样。质量与标识不符,真的和假的、杂质的一起掺着卖,花了钱不要紧,就怕是肥力不够影响产量。

相关建议一是加强化肥质量监控,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等坑农、害农行为。二是适度调控化肥价格,共同保障企业盈利和农民增收。三是确保化肥供应顺畅,建立多种渠道进货备货,加大基层生产资料门市储备量。

辽宁省昌图县、铁岭县――农资涨价过快导致春耕资金缺口

农业部调查组在辽宁省昌图县、铁岭县农资市场发现,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给农民、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农资价格昌图县、铁岭县今年农资价格普遍上涨。以昌图县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涨幅在20%左右。玉米种子每斤7-7.5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5元;水稻种子每斤4.5-5元,比去年同期高出0.5元。

农资供应昌图县、铁岭县农资货源充足、品种齐全,可以满足春耕需要。目前,昌图县供销系统化肥已到货4.9万吨,全县化肥已下摆到户35%;农药已到货60吨,全县已下摆到户15%;种子基本备足,玉米种子已下摆到户48.5%,水稻种子已下摆到户55%。铁岭县春耕农资备实量已达到80%,下摆到户达到27%。

市场反应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一是农资市场销售不旺。尽管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但由于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不少农民还在观望,期盼农资价格回落。二是加大春耕资金缺口。随着农资价格上涨,春耕资金需求相应增加。今年铁岭县春耕所需资金约4.9亿元,还有1.6亿元缺口。三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农资涨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农民的相关补贴,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据昌图县、铁岭县反映,因农资价格上涨,今年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将增加50元左右。

相关建议一是从农资生产源头抓起,控制原料价格过快上涨。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农资生产经销企业做好淡季储存。三是增加农资综合补贴额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吉林省双辽市、公主岭市――生产企业要健全产品可追溯制度

农业部调查组在吉林省双辽、公主岭两市实地调查发现,农资总体供应数量充足,价格普遍上涨,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农资价格 据20个玉米品种调查统计,平均零售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2%。水稻种子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据13个品种统计,平均零售价比去年上涨了36%。

除钾肥外化肥价格普遍上涨,据两市54个化肥品种统计,化肥平均零售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1%。由于化肥上涨,农民种植玉米成本每公顷平均增加300元。

农资供应据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初步统计,现有种子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正值购种旺季,种子入户率已达60%。

化肥供需基本平衡,可以满足春耕需要。双辽市2011年化肥需要量12.7万吨,目前已入户3.8万吨。公主岭市预计需要化肥16.3万吨,目前已入户9.3万吨。

市场反应近几年,按照农业部部署,吉林省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种子执法年活动,农资市场进一步规范,经销商普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农民十分谨慎,团购现象普遍。

相关建议一是针对农资产品直接进村入户新情况,要求农资生产企业健全销售产品可追溯制度,执法部门监管重点要下移,采取从农户“倒”查的方式。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地区间调运和品种间调剂。三是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节机制,根据农资上涨情况,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四是建立完善主要农资储备制度,建议在东北地区提早投放淡季商业储备化肥,做好动用国家和省级储备种子的准备,确保用种需求。

四川省广汉市――建议出台对种粮大户的专项补贴

农业部四川调查组发现,产粮大县广汉市目前农资供应充足,但价格均呈上涨势头,农民希望国家对生产环节加大补贴,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农资价格种子价格从全县看,目前水稻种子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50%。

在广汉市金土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目前复合肥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5%,碳铵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尿素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6%。

农资供应广汉市有四川隆平高科种业和广汉大地种业两大制种公司,今年水稻种子总量供需比较平衡,目前已有80%的农户购买了水稻种子,但部分品种有缺口。

目前,由于集中使用化肥的农时季节未到,农民购买化肥的数量尚未有明显增加。经走访发现,按照常年的用肥需求,广汉市各化肥经营单位都囤储了充足的肥料。

市场反应总的来看,农资价格上涨对广汉市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有限。分散种植的农民认为,种粮主要是自己吃,虽然农资价格上涨了,该买还得买,该用还得用。

相关建议一是加大农资综合补贴的力度,减轻生产者的负担。二是适当调高粮食保护收购价格。三是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种粮土地,但政府的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都补给原土地所有者了,建议出台针对种粮大户的专项补贴政策,可按其承包土地数量给予补贴。

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明确今年粮食生产蔬菜种植计划

农业部调查组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和孝感市孝南区发现,两区县对粮食生产抓得紧,对蔬菜生产抓得实,牢固树立了粮食生产保增长、蔬菜生产保供给的目标任务。

农资价格种子和肥料价格普遍呈上扬趋势,其中种子同比约上涨20%,肥料同比上涨约15%。

农资供应调查组对2个农资批发市场和48家农资经营门店以及81个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总体上看,两区县春耕种子、化肥储备充足,市场销售平稳。

市场反应农民和农资经营户普遍反映,今年开春以来,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经营者进货价格和农民生产成本明显增加,给春耕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建议建议国家采取强有力的农资市场价格调控措施,加大对种子、化肥的生产使用补贴,平抑农资价格,确保广大农民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肥料农药采购工作计划篇8

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区农业农村局

年初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派驻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动员广大农户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筹备春耕所需资金和物资,指导农户适时开展农业生产。现将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春耕生产情况。

(一)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预计今年计划播种面积58115亩(森工24948亩;长胜乡27847亩;区街5320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玉米23945亩、大豆22055亩、鲜食玉米5000亩、谷子300亩,种植果蔬3451亩,中草药2480亩,其他作物884亩。经济作物较去年相比增加6000亩。

(二)春耕生产资料、资金准备情况。春耕生产共需柴油124吨,已下摆18.6吨;需要农药16吨,已下摆2.4吨;需农膜1.5吨,已下摆0.75吨;需种子80吨,已下摆20吨;需化肥736吨,已下摆60吨。

现已协调长胜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1700余万元,春耕生产资金已经有保障(现已没有缺口)。经调查没有农户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春耕生产的情况。

(三)农机具检修情况。岭东区共有农业机械728台套,其中拖拉机共305台(中大型290台,小型15台),配套农机具423部,现已检修机械110余台套。

(四)绿色基地建设情况。东沟小米种植面积全面落实。小米合作社已同35家农户达成了种植意向,面积300亩。目前,合作社正在规划土地,有意向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倒茬、轮作。整合技术人员和育苗棚室资源,集中开展了棚室育苗,育苗棚点火面积2600平方米,减少了运行成本,有效的发挥了技术优势。

(五)秸秆离田情况。2020秸秆作物面积42928亩,秸秆总量11790吨,秸秆可收集量10364吨。现全区秸秆未离田面积5307亩(其中,长胜乡200亩,区街240亩,林场4867亩未离田)。剩余未离田的地块,预计将在本月末全部打包离田,确保不影响春耕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秸秆离田难度大。今春回暖快,降水偏多,剩余未离田地块为低洼涝地,给离田作业及带来一定困难。

(二)虽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传统粮食种植面积仍然偏大,经济效益低,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协调服务。积极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民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春耕备耕中遇到的疫情防控、用工需求、农资供应、资金协调、运输保障、政策落实等方面问题,为企业和农民破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做好春耕生产物资筹备工作。组织农民加快订购农资,加快下摆进度。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进行监管,给各村屯下发种子、农药、化肥重要农资采购登记表,做到农民采购的农资可追源,确保不出现坑农事件。加快推进秸秆离田还田工作,确保3月末完成秸秆离田任务,确保农民如期种上地、种好地。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上聚焦发力。积极发展果蔬、杂粮杂豆、鲜食玉米、食用菌、北药等特色种植。扩大北药种植规模,鼓励种植观赏性药材花卉(返魂草、白鲜皮、紫花地丁、赤芍、白芍等)给予补贴,力争中草药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0亩(包括林下种植)。壮大食用菌栽培规模,重点培育5—10个栽培大户,积累种植经验,引导更多的农民和社区居民脱贫致富。组织成立以种植食用菌为主的农民合作社,利用房前屋后的剩余空间重点发展以黑木耳、花菇为主的附加值较高的菌类种植。积极打造“珍康东沟” “润泽农业”南果北种等地标式系列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扩大养殖规模业规模化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养殖小区,以秀丽养殖场无公害养殖畜产品为引领,形成推动规模化养殖、促进畜产品认证的良好氛围,确保现有的4家规模养殖场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量,力争增加规模养殖场2家。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市里下达的2020年畜牧业生产指标,全区大鹅出栏1万只,继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区生猪出栏0.8万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85%以上。引导发展特色养殖,重点推进 “淡水鲈鱼”“牛蛙”项目,扩大养殖规模。

上一篇:供应链采购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展会采购人员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