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0 04:09:27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现代工业园;发展趋势;用地控制;规划设计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合理规划现代工业园分区,提高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

用地控制是开展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合理的规划用地,才能保证整个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用地划分。用地划分是对工业园区建筑用地边界和面积的确定,也是完成用地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生活服务区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只需要满足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即可;在工业建筑用地规划中,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在规划工业用地过程中和实际建设中存在差异,降低投资方的经济效益。

在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投资规模和配套产业的不同,合理规划建筑厂房的面积和形状,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依据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各类产业的分布为依据,整体规划工业用地。长安汽车集团在修建空港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在修建厂房过程中,一期修建的三栋建筑的基底面积都超过两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同样如此,在完工之后,整个工业园建筑厂房面积超过40ha,对整个工业用地的划分也随之增多。在用地控制工作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流通,也可以采用多层厂房形式,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多工业园中有一部分工业用地是用做修建标准厂房的,通常情况下,只有资金相对不足、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进行标准厂房设置工作,保证厂房能满足本企业的交通要求和厂区容量要求[1]。

要完善现代工业园区交通控制。所谓交通控制是指对园区内部停车场数量和道路密度的控制。工业用地是工业园区的主体,交通面积相对较小,但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发展,道路等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通常情况下,工业园区道路面积所占的比重应该在15%左右,道路的密度应该控制在5-7km/km2之间,主干道的间距在800-1100m之间,支路间距一般不超过450m。工业园区道路控制要遵循园区的实际情况,满足工业园区的具体要求,达到实用性和节约性这两个目的。

二、现代工业园区规划的具体要求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工业园区的不同要求,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保证规划工作的准确性。但在规划工作中存在很多共性,这是规划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划布局尊重自然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自然环境相接触,尊重自然是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中重要前提。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取土地填平方式,要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的自然性,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海南国际科技园就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规划之初,规划人员仔细的探查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之后,提出了“依坡就势”的建筑原则。岗地位于用地的中心地带,用于修建管理和服务中心;用地西侧和南侧土地较平坦,用于厂房建设用地;东侧为洼地,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始植被,并建设了休闲公园;园区东南角是坡地,用于修建住房。整个规划建设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同样使该园区实现“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要求

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工业园区的实际要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在规划工业园区道路过程中,要以工业园区实际生产能力和人员流动能力等因素为参考,保证道路承载能力符合园区要求,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园区工作[3]。若道路规划与园区实际不符,会造成以下问题:首先,若道路面积规划过大,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投入;其次。若道路面积规划不足,会影响工业园区正常运转能力,直接影响到园区企业经济效益。

例如厦门明达塑胶工业园是当地大型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很多厂房的面积都达到数万平方米,货运车辆很多,在道路规划工作中就应符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增加了道路密度,保证了整个工业园的运行。又如重庆某工业园区中规划有足够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表面上保证了园区中员工交通通行,但对于该工业园而言,这种规划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地区,通常情况下园区员工在上下班期间都乘坐通勤车,对非机动车道路的需求很小,因此在规划中可以适当拓宽机动车道,减少非机动车道所占面积。

(三)合理规划基础设施

在现代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整体规划和配套设置规划。整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另一方面就是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包括园区给排水规划、电力规划、通信规划、燃气规划等方面。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要遵循“依赖性就近原则”,应该将园区内有重点需求的企业布置在提供原料供给的最优位置,减少原料供给速度和难度[4]。在规划园区基础设施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在贴近城市的一侧可以修建排水设施,依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工程量。在园区规划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工业园区实施自我管理。

三、结束语

现代工业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经济活力,但对规划师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工业园建设与当地自然风貌的关系,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又要减少工业生产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开展工业园区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应用实际,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提升整个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保证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资源、高效分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清明,徐建刚,陈启宁.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功能组织分析-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0(11):96-97

[2]李守旭.“现代・人文・科技”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J].建筑研究,2012(10):223-225

[3]常高峰,宁斌,李万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7):45-46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2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状况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

(一)循环性

1.物质循环。目前工业发展所依赖的石化、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但工业生产总是在不段地消耗这些资源,同时经过生产和消费等环节后又大量地产生废物,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工业体系内在的物质循环。

2.合理用能。能量虽然不能循环使用,但是可以根据能量品质的不同实现阶梯用能、回收生产过程的废热或利用废物充当能源,合理用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3.信息共享与反馈。现代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可以被无限分享,信息的传播将部分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同时也是生态工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链接性

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必须首先考虑园区成员间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是否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和事物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和废物最少化;园区的组织是有着市场供需关系的成员在地域上邻近,园区成员间是否具备供需关系以及供需规模,供需要的稳定性均是影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链原则要求工业园区成员的匹配,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关键是企业、行业的匹配。

(三)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是建设园区生态工业链网结构的基础。以经济价值作为唯一目标将使生态工业的多样性大打折扣。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多样性,首先要目标多元化,它确保了工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生态、社会等多重目标,政府在制度政策的过程中可考虑将这些内容涵盖进去。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骤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要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规划综合性、战略性、动态性,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1.园区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区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企业、污染的废弃地区或当前运行的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2.现状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和分析园区以及周围区域内当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现有行业和企业状况,物流、水流和能流,废物产生和处置,现有生态工业雏形,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可能的废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产业链等。

3.规划目标确定:针对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方案设计阶段包括:

(1)总体框架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从而给出园区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主要的工业链、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

(2)产业发展规划: 主要产品或行业的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3)链接项目筛选和入园项目指南: 根据企业或区域各生态工业链情况,筛选适合的链接项目补充不足,如果项目需要进入园区及考虑园区今后发展需要应制订入园项目指南。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内容

(一)系统集成

1.物质集成

物质集成主要是根据园区产业规划,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并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调整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尽可能考虑资源(包括水、油和溶剂等)回收利用或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

物质集成可从三个层次来体现生态工业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要实施清洁生产;在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优化园区内所有物质的使用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在园区之外,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形成辐射区域,使园区在整个经济循环中发挥链接作用,拓展物质和能量循环空间。

2.水系统集成

水系统集成是物质集成的特例。水系统的目标是节水,应考虑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传统上,将水的质量水平分成饮用水和废水。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宾馆、学校、小区出现了所谓的“中水”(相当于工业上的循环水)回用概念。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可以将水细分成更多的等级,例如超纯水(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去离子水(用于生物或制药工艺)、饮用水(用于厨房、餐厅、喷水池)、清洗水(用于清洗车辆、建筑物)和灌溉水(用于草坪、灌木、树木等景观园艺)等。由于下一级使用的水质要求较低,因而可以采用上一级使用后的出水。例如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环水―第二次浊循环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封闭水循环等技术,都可以在生态工业园区中跨企业采用。

3.能源集成

能源集成不仅要求园区内各企业寻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实现效率最大化,而且园区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在某些情况下,园区总能源消耗量甚至可能减少50%。一种途径是能源的梯级利用。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园区内根据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

4.技术集成

关键技术种类的长期发展创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园区内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绿色管理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为此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从产品设计开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依据生态设计的理念,引进和改进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应用高新技术、抗风险技术、园区内废物使用和交换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以满足生态工业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资源、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术系统。

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其他生态工业项目如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西潞城煤炭生态工业园项目,四川沱酒集团生态工业园,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大连环保工业园项目,温州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海南环保工业园项目,江苏宜兴环境科技生态工业园项目等类似的项目正在进行,可以说生态工业园在我国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李有润;沈静珠;胡山鹰.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发.化工学报,2001.

[2]吴峰;徐栋;邓南圣.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与实施.环境科学学报,2002.

[3][美]劳爱乐;耿勇著.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叶子青;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宏观构想。中国科技论坛,2003.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3

相关概念。1)工业生态学。工业生态学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致力于工业园区的生态网络和生态链的建设,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2)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指从地理空间角度,以景观为尺度,对生态流、生态过程与生态变化进行衡量,减少城市与工业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3]。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概况

1早期过于分散或集中的发展布局

初期工业园区发展多依托城市市政规划,机械的功能分区割裂了城市各个功能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产业过于集中或分散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网络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功能区,它的生产区、辅助区、商业区及管理区,各分区的布局应根据地块的级差价值及自然地形地貌有序规划实施,实现既有利于生产又同时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值。

2现阶段逐渐呈现整体规划布局的生态模式发展

我国“十五”环境科技工作将发展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区作为重点开展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4]。生态工业发展(EIDs)的概念使用也逐渐多起来,工业园区的发展遵循着城市生态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起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整体化规划模式使得园区在城市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失空间的自然有序性,重视土地价值,使各功能区合理匹配市场经济环境和城市功能用地。

生态城市设计原理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运用

1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设计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是由体现生态学原则的园区设计来实现的,其规划设计原则要充分体现:1)生态性原则。设计首先就要考虑园区的各成员间是否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形成类似自然的生态链,或者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内部封闭循环和废物是否最少化。所以企业行业的匹配是生态园区的设计关键。2)循环性原则。解决循环性原则的关键是实现工业体系内的物质循环,同时又能实现废物资源化配置。3)高效性原则。园区的通道包括公路、轻轨、铁路和管道等应靠近废物、废水或能量的利用者或供给者,保持良好的通达性,有学者认为生态工业园区的理想规模是100英亩~200英亩(1英亩=4046.865m2)。

2生态城市设计原理的运用

1)基于生态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规划理念。如苏州工业园区在满足工业布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比邻的主干道及河道,对于沿主干道布置的建筑群有了较高程度的要求,让高层厂房面向主要公路,拥有良好的景致和有序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注重生态城市设计的工业布局有利于各功能区之间形成良好的生态隔离带,着重考虑工业对居民的不利影响,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呈间隔式交叉布置。这种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工业企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污染情况,分别考虑与地表水体及风向的关系,将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下游;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2)基于生态城市设计的景观公共利益先导理念。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先进的设计理念。12km2的金鸡湖与园区规划融合在一起犹如园区的眼睛,环湖的开放式公共绿带真正实现了园区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渗透。园区的景观生态更兼具了生态处理修复功能的特性,直观层面,可以通过相应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策略对部分工业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利用,从而建立起新颖的城市生态公园;中观层面上也可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镶嵌理论对园区的绿色开敞空间进行组织与设计,从而形成有机的生态造景系统;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园区的景观规划更应先行纳入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统一规划,做到园区的绿地规划和其他功能区的协调、统一。

3)基于生态城市设计的道路设计理念。道路生态城市设计在设计目标、功能、设计手法、植物群落特征、动物种群类型、生态稳定性、植物造景的养护和管理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如苏州工业园区道路缓冲带的设计,沿道路或河流有一定宽度限制的绿化带,这种缓冲带能提高景观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4)基于城市设计的生态基础设施应对原则。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自然绿地系统,而更广泛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与教育等生态服务的城市绿地、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5]。绿色生态城市设计强调对工业园区的生态保持和恢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工业排放的污染会对园区的自然环境、土地、河流等造成长期的污染。首先针对工业污染,必须要立足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污染的治理和防护当作重要解决问题,严控污染源,提高排放标准,缩小污染源头;另一方面,利用植物造景、自然景观对已经形成的污染进行生态修复,尽量创造污染物利用的闭路循环系统。如天津开发区近几年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45km2,绿地率达到27.6%,每公顷绿地每年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350t,减少降尘60t,兴建污水处理厂,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也体现出生态工业园区的理念。中水回用工程全面展开,形成污染的闭路循环系统。

结语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4

项目建设是指园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及其他开发项目。项目签约进区后,园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征地、拆迁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企业进区立项后,园区办事处和园区国土规划建设局按各自职责及时制订征地拆迁方案,及时向上办理征地手续,并做好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工作。

2、各方配合,齐抓共管,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加快制订拆迁实施计划,加强园区拆迁、评估、实施的协调工作,全力推进拆迁工作。

3、根据进区项目的设计容量,进场时间等需要,结合园区实际,做好与自来水、供电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开工前,达到“三通一平”。

4、进区项目涉及到长江岸线的,由园区口岸管理部门配合企业做好防洪、航道、通航、岸线利用等方面的协调、评审和报批工作。

5、做好项目建设进场的配合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加快进区项目的建设速度

按照园区项目投入推进会的精神,进区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约定,按时进场开工建设,加快投入速度,使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早见效,最大限度缩短投资回收期,争创企业和园区双赢局面。

1、进区项目所属企业在与园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必须将项目建设的开工计划、建设进程计划、资金投入计划、生产计划、达标达产计划等上报园区管委会,由园区相关部门督促、检查项目建设的计划执行情况。

2、进区项目所属企业在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园区相关文件后,在没有遇到不可抗力的前提下,推迟开工建设,则要受到相应处罚:若超过项目建设约定的动工日期半年不开工的,项目建设投产后不享受园区规定的优惠政策;超过一年不动工的,收取土地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开工的,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项目建设开工后,项目所属企业应按照相关“投资协议”和“土地预出让合同”,在建设期内,将约定的投资额足额投入到位。若投资额未足额到位或外资未按约定期限到帐,且无园区认可的正当理由的,则不得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

4、项目建设开工后,所属企业应按“投资协议”和“土地预出让合同”的约定期限按时投产。若延长建设期或没有按约定时间达标达产的,则相应缩减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期限。

三、加快进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1、及时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

进区项目在取得土地证后,国土规划建设局应跟踪项目所属企业在一个月内上报总平面规划布置图、企业围墙方案、主要建筑的立面方案(特别是沿道路建筑)。方案申报后,在10个工作日完成方案的审核工作,并报请管委会审定。

项目规划总平面方案审定后,项目所属企业应抓紧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完成后向园区国土规划建设局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建设局在接到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审核发放,并帮助做好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相关协调节工作,帮助企业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证,抓紧开工建设。

2、加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

(1)、进区项目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后,必须严格按照园区管委会批准的总平面图进行建设。有关征地、围墙及建筑的测量、红线划定,应由具备合格规划放线资质的测量单位现场实施。放线时应认真做好放线记录,并通知园区国土规划建设局现场验线。符合要求后,园区国土建设规划局签发验线记录。涉水工程项目,则通知园区口岸管理部门现场验线,符合要求的由口岸部门签发验线记录。

(2)项目施工阶段,园区规划建设局应对项目的建设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定期检查,严格监督。

3、及时组织工程规划验收

进区项目各项建设工程竣工后,园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必须及时组织规划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园区规划建设局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并帮助企业及时办理房产登记等手续,确保进区企业正常投产。

四、实施进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推动进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项目建设开工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等方面实施“三同时”管理,对统计上报等日常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1、环境保护管理

根据《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建设,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治污染以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否则,不准投产。严禁以试生产为由排放污染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环保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2、安全生产规范管理

根据《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项目建设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并具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初步设计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已竣工投产而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必须限期整改。项目建设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园区安监科责令其改正。未按期整改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消防管理

根据《省消防条例》的规定,项目建设的防火设计,应当根据建设规模和火灾危险程度,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分级审核。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同意的工程防火设计内容。项目建设竣工后,应当由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参加验收,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违反上述规定的,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对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万元以下罚款。

4、统计上报等日常工作规范管理

根据国家《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各项目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应设置统计职能机构。大中型项目建设,由于其组织管理要求高,统计任务重,应当专门设置统计部门。统计任务较少的小型项目建设可不单设统计部门,但为保证统计任务的完成,应当在财务、计划等有关职能部门中指定人员专门负责统计工作。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5

    一、增添和配备各种硬件设施,配合环境教学和环境宣传工作的开展。

??本学期,拟根据垃圾分类收集的主题指导下,为班级和幼儿园大环境配置用于分类和收集垃圾的环保垃圾箱。虽然由于社区环保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垃圾的最后收集仍然不能达到分类化。但是,我们在幼儿园里首先创设一个这样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知道垃圾是可以分类的,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并学会简单分类垃圾,养成习惯。

??另外,本废物利用原则,每班每办公室设置回收箱,将本班或本部门不用及用剩的资源集中共享,让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投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二楼办公室开设一个专门的回收中心,各类回收物品分类摆放,便于使用者领用。回收中心定期清理,让不能用的物品过滤后处理,保持回收中心整洁

??二、家园结合,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孩子成长离不开的重要环境。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家园结合,家园同步。因此,本学期,教学部的环境教育工作将重点研究如何让环境教育走入家庭。

     首先发动各个班的孩子做自己的家长工作,开展“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每班形成自己的倡议书,发动家长在倡议书上签名,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第二,发动孩子成为小小环保督察员,在家庭中督促环保行为的执行,对不环保的现象提出批评,让孩子有责任感,增强其行为的自觉性。

     第三,每班开设互动性的环境教育园地。有环境教育宣传内容,内容可以是老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孩子和家长收集的;有表扬窗口,定期表扬表现良好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环保行为,也可以表扬配合较好的孩子的父母家长等。把园地建设成每一个都关注的窗口,让有效信息在这里得到传送。

??三、加强和社区的合作,让环保工作走向社区。

??今年是莲花北住宅区建成十周年,本年度,我们要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让孩子们进入社区,让环境教育工作进入社区。

??首先,带孩子们感受社区的美好环境,和社区管理员的辛勤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参观小区的各种环境教育展览活动,让孩子更多地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知道保护环境是全世界人都在关心的事情,从小树立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意识。

     参与小区的绿色建设活动,成为小区环境教育工作的积极拥护者,并承担环境维护职责。

??四、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本年度,我们的宣传工作主要以主题形式进行,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争创绿色班级,争做环保小卫士”等宣传活动,孩子们将在宣传活动中陈列自己的环保作品,表演自编的环保小节目,进行环保小问答。旨通过此类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让家长了解到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从孩子抓起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主动性。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80-03

1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发展的最佳组合模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思路,目前正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也将是我国继过去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基本理论综述

2.1 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它不仅强调园区内的各成员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源,同时强调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员相互受益的网络,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趋于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

2.2 空间布局

布局是指对有关事物和事件的全面安排,包括空间布置和时间安排两个层面的含义。空间布局由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可分为空间功能研究、空间结构设计、空间形态研究、空间要素布置、空间层次分析等,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产业空间的布局、绿地空间的布局、居住空间的布局等。

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实质是生态产业的空间物化,它既将物理空间作为自己的活动平台,也对物理空间特性提出专门的要求。由于国内外还未在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领域有专门的研究,目前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但这一领域又是城市规划学科进入生态工业园区研究最直接的锲入点。将空间的形态、结构、功能作为研究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的重点,以期从城市规划学科的本质上把握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发展的内在关系。

3 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讨

3.1 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循环性

物质循环目前工业发展所依赖的石化、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但工业生产总是在不断地消耗这些资源,同时经过生产和消费等环节后又大量地产生废物,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工业体系内的物质循环,构筑工业共生系统。

(2)链接性

设计生态工业园必须首先考虑园区成员间在物质和能量的使用尚是否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或食物链。因此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的关键是企业、行业的匹配。在区域已有的企业中或者区域外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中找出已有或可能的废物流动关系,通过专家分析,筛选出类别、规模、方位上相匹配的设计或改造方案。

(3)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是建设园区生态工业链网结构的基础。以经济价值作为唯一目标将使生态工业的多样性大打折扣。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多样性,首先要目标多元化,它确保了工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适应性。

(4)地域性

生态工业园区要根据当地实际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获得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工业园区不是封闭的个体。它通过生态链将周边区域内的企业纳入到整体生态工业大循环中来,使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共同繁荣。

3.2 规划步骤

(1)了解地方对规划的要求,调查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概况,初步论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

(2)建立园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应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参加,组织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组,并成立专家顾问组。

(3)对区域和企业的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优势、不足和风险所在,在此基础上确定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确定若干具体目标,然后逐步细化,列出完成总体建设目标的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并分析各任务间的关系。

(5)分步骤、分区域地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具体任务的规划,其中包括园区产业定位、园区企业选择或改造、生态链设计、生态链网络构建、景观生态、生态社区等。

(6)确定规划任务顺利进行的保证内容,一般应包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制度、有关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及措施、园区建设的支持体系、入园项目的招商评价系统和园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7)园区建设的投资和效益分析,应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园区和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都是可行时才能着手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

(8)制定项目后评价制度,以监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3.3 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要素

(1)工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首要而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做好生态工业系统的构建。即是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及生态工业网络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构筑企业共生体、构筑生态工业链、提高生态工业园及生态工业网络中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或网络的稳定性。生态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等,在规划设计生态工业园或网络中具有综合指导作用,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构筑企业共生体、构筑生态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或网络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而是集物质流、水、能量流、信息流等的高效生态系统。

(2)景观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应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园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对原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提出景观最优化利用方案,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3)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同时它也应满足园区员工的居住需求,在此这意义上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同时也意味着园区居住区的生态化,形成生态型社区。工业园区内的社区不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被看作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台的复合生态系统,要达到这样

的目标,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工业园社区的规划和建设生态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支持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营离不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持系统。其为工业园区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流畅运动创造必需的条件,从而使工业园在运行过程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为在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支持系统已在相当程度上代替了自然生态中部分功能,其质量的高低对整个系统功能的运行具有规定性作用。

3.4 空间组织方式与循环产业链建立

生态工业园区最本质的特点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周边资源的有机结合。作为以生态循环再生为基础的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既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以最优的空间和时间形式组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的交换,从而使企业与社区付出最小的废物处理成本,并且通过对废物的减量化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改善环境品质,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组织方式与产业链耦合过程中,分析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关系至关重要。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生态工业的产业链存在清晰的主次关系,每个生态工业园复杂的网络内部都由主导产业链统领整个网络,并有次要产业链进行补充和完善。

3.5 紧凑的空间布局建立

紧凑布局、节约用地必须作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一项技术性政策。实际上,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中,紧凑布局、节约用地与循环经济、设施共享要求是一致的。将企业群落成片布置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短捷性,有利于企业间的协作和副产品、废弃物的交换。节约用地可通过提高建筑系数、利用荒地、造地和在山地环境中灵活布局等方式来实现。

对于在既定范围的工业园区,节约用地用地关键在于减少工厂用地面积。反映空间布局是否紧凑、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筑系数的大小。在园区使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运用合理紧凑布置手段,使建筑系数提高,就是空间布局中节约用地的关键。

3.6 交通组织方式建立

在追求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优势的市场里,仅仅是地域上的邻近已不足以确保现代企业竞争力。生态工业园区的高效性还在于园区内部各成员间通过交通组织紧密高效的合作。工业,园区道路应功能明确,便捷通畅。结构清晰,主次分明。道路的形态影响着交通运输的通畅性,同时还影响着工业园区地块的划分,为了保证线形的流畅和工业用地的完整,工业园区道路的规划形态宜采用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形,直线道路通达性好、通行能力强。使人视线集中,远处对景效果给人以期待感。曲线的道路线形饱满,行车顺畅,可以适当限制车速,比直线和折线的道路更能适应地形的起伏。

在道路网络形态方面。工业园区一般宜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它使园区用地划分整齐,便于工业企业的布局,使园区的交通均衡、灵活,交通组织简单,从而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在山地地区,为了确保工业用地的完整性和与自然地形的有机结合,多数工业园区采用了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方格网+自由式”的道路网络形态,在保证主要干道线形顺畅的前提下,使支路顺应地形布局,既满足园区整体交通体系的便捷需求,又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

3.7 其他方面建立

(1)生态环境空间优先化

现代工业区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正比的。一定面积和质量的生态环境空间不但增强了工业区的环境自我持续能力,而且对提升工业区档次、加强提高引资力度大有裨益。如我国的浏阳工业区生态规划中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空间的规划,园内除生态工业区、生态居住区和商业服务区外。规划了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绿地等三种生态环境空间等。

(2)与社区的结合

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完全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商业区,或者包括一个寓得很远但却是唯一能处理在园区现场不能处理的稀有废料的企业。如菲律宾拉古纳的生态工业园区帮助所在社区发展了一片叫做阿亚拉的土地。在这片大面积的土地上,他们联合开发了一个集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和各种公用设施在内的新区。

在阿亚拉地区南部,利马高科技园区把工业区和附近的商业区和居民区相连,但又通过修建围栏使其与周边的商业区和居民区相分开以便于管理。同时工业园区的员工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周围商业区提供的购物、饮食、娱乐服务。附近还有一所国际学校、一个教堂和一个医疗中心,可供当地居民和园区员工使用。

4 结语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环保科技园; 静脉产业园; 循环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1-0068-03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Park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MA Rui-chen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over development on the expens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our earth is facing severe problems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 shortage.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re both aware of the mentioned problems and are dealing with it by drafting various policies and also planning circular economy parks. This paper 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re formulating in the plans of constructing circular economy parks.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parks; venous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引言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逐步得到政府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构建环保产业园区,政府给予相关的扶持有助于此行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区的概念在于促进产业间投入与产出面之间关联性,进而扩展至都市主要生活圈之连接,远程目标为将产业发展融入自然生态之循环体系中[1]。

台湾建设环保科技园区期望能透过质量、能量平衡及循环再利用的观点,连结园区内各产业的运作以强化生产机能,并配合低污染排放目标规划,开创与自然共生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进一步促进区域性生态化理想,创造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生活愿景与远景。因此,设置生态化即循环型的环保科技园区,除可促进废弃物的资源转换再生利用外,也可带动民间投资设厂,解决工业区闲置土地与失业率问题,并带动新兴环保产业,解决当前产业发展困境,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知名厂商来台设厂,藉技术交流合作来提升台湾环保产业的技术能力。

台湾在应各界对环保科技园区的需求基础上,加之台湾“环保署”认为扩大计划对各主办县市有激励作用,经“行政院”于2004年3月11日同意制定园区建立计划[2]。园区总面积123公顷,总经费约62亿元台币,从2004年至2011年,由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单一园区面积需达到20公顷以上,包含量产实证区、研究发展区、支援设施区、管理中心及教育展示区,引进园区的产业以环保及能源产业为范畴,可以归为以下6大类:与清洁生产技术相关联、回收再生资源以创造生态化、应用再生资源以转换成再生产品、开创具有新兴与策略性的环保技术、再生能源产品与系统制造及关键性环境保护相关产业。

大陆在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其中定义静脉产业[3](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从试行标准确定的指标来看,静脉产业园区具有生态工业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区别于传统的生态工业园区。其主要特征为:(1)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2)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3)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4)技术与制度相整合。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虽然名称叫法不一,但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和大陆的静脉产业园的实际本质和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环保科技园区与静脉产业园区中各方承担的权责

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区的推动是通过“环保署”、县市政府与民间厂商共同努力来完成的。“环保署”、主办机构(县市政府)与厂商及研究机构等三方面负责配合的权责大体如下:

(一)“环保署”权责

“环保署”主要权责为政策的拟定,提供主办单位与进驻厂商经济上的协助与诱因,协助主办单位规划引进产业的整体方向。故“环保署”先设置委员会并拟定环保科技园区推动计划、作业及管理要点与补助款执行要点等,作为将来园区营运监督查核与对主办机构绩效考评的依据。“环保署”也协助主办单位拟定招商文件范例,诱导主办单位在正确的方向上考量适当的招商范围与对象。此外,“环保署”协助主办单位提业分析资料、招商名录、办理国内外招商说明会及主动拜访有意向厂商并进行说明等。

(二)县市政府权责

主办机构(县市政府)主要权责为提供土地作为园区的建设,设置专责管理单位,负责园区规划与兴建、规划具有区域性特质的产业群落,积极招商,并积极进行园区行政作业一元化的规划与作业办法流程的建立。以此作为改善行政效率以及将来营运与对入区厂商、研究机构绩效考评的依据。使环保科技园区在既定的方向上推动,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三)入区厂商及研究机构权责

厂商及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企业以及研究计划的生态化规划、建厂、试车、量产以及研究计划的执行、工厂的营运并接受监督与辅导等。

在大陆的部分,政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园区管理中发挥作用。宏观方面,政府制定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为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便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的正确管理和宏观调控。同时,政府提供适当的扶持政策如资金补助、研发支持、土地特批、税收优惠等以调动企业进园的积极性。微观方面,园区委员会作为直接隶属政府的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处于被动参与的角色。总体来说,在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方面,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但在有效管理和监控方面还存在不足和疏漏。

三、对入园企业的优惠扶持措施

(一)台湾“环保署”提供了多项鼓励优惠措施[4]

1. 土地租金补助费:依入区厂商实际承租或购地的土地面积,补助20%土地租金。

2. 生产补助费:以补助每厂初设资本额10%为原则,以2500万元台币为上限。

3. 研究补助费:入区厂商、研究机构于每年9月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经核定后,每案以补助申请经费50%为原则。属先期研发者每案补助以500万台币为上限,每年补助研发案10案为原则;属于属试量产者以每案补助1000万台币为上限,每年补助试量产案5案为原则。

4. 其他的一些优惠措施。依照相关的法规办理,如依据“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的相关财税优惠、优惠贷款等措施。此外,园区推动行政管理一元化,将协助园区厂商取得各项优惠奖励以及可大幅缩短行政作业所需时间等。

(二)大陆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以河北省为例)

大陆对于进入园区厂商在所得税、土地用地、信贷等方面都有优惠扶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规章制度,各地区不同。河北对再戈再生静脉产业园区提供的优惠政策包括[5]:

1. 第一年、第二年免征园区一切管理费,只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三年按5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四年按8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五年按10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

2. 缴纳国家税金享受国家鼓励低碳经济、静脉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3. 租赁费第一年免征,第二年按照标准缴纳。

总体来说,尽管大陆制定了一系列财政信贷优惠政策,但很多并没有都落到实处,效果也不明显,缺乏直接性的财政补贴。静脉产业目前仍是本大利微的产业,有些项目可以盈利,有些项目必定亏损,需要经常性的财政补贴。

四、园区招商宣传措施

台湾为提升园区的绿色产业发展,以及宣扬循环城乡建设的理念,并使一般大众、学术、环保团体及相关产业厂商从认识开始,了解到耳熟能详的阶段,行销手法占相当重要的角色。园区整体的宣传大致分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宣导策略,前者针对社会大众、学术、环保团体及相关产业厂商等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宣导方法。针对社会大众方面,规划一系列的报纸广告及相关岛内及岛外宣传品。为扩张宣传成效,利用平面及电子媒体进行专题报导,辅以广告强力推广园区,甚至举办亲民活动,让民众进一步了解环保科技园区的目的及规划。

总而言之,园区招商宣传工具可以分为: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刊登、制作并电子报、制作中英文手册及宣传品。

大陆对于静脉产业的宣传并没有成为体系,主要是各园区自己举行一些宣传活动,包括印制张贴海报和发放分类宣传手册资料到居民小区;社区利用黑板报、循环讲座开展日常宣传;举办一些知识问答和签名活动等。但总体来说宣传力度不够,对静脉产业没有普及认识,大众的理解多数停留在废品回收的水平上,无法达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程度。

五、大陆静脉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台湾环保科技园区的开发与地方建设相配合,以创造“永续生态共同生活圈”,采取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策略:由“环保署”提供土地使用与引进产业的诱因,县市政府提供设置园区的土地,并负起兴建、招商及营运责任;另为奖励县市政府提供土地与招商工作,补助经费辅导其建立循环性永续生态城乡计划,促进辖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建设符合永续发展的远景,进而降低总体排放量,并创造优良生活环境技能。园区建设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园区建构,二是为循环型永续生态城乡建设,各项建设均以营建和生态法的理念从事建设工作,而大陆各地的静脉发展产业园区在策划和逐步推进过程中建设实施进度明显滞后。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园区建设途径中存在利益冲突、多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静脉产业园区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大多数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由一个或几个企业来主导策划、运作。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市、区、乡镇以及多部门利益冲突和多环节协调问题,企业无法较好地协调土地、规划、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由于土地、环评等问题造成项目实施滞后。

2. 土地性质和总量受到城市规划、不同级别政府领导战略思路不同的制约。目前,国内的静脉产业园区往往是依托已有的固废处理设施向外拓展形成。但由于固废设施数量较多而占地面积较大,而土地可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定为其他类型用地,要改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需要经过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论证。在土地置换、土地性质改变和土地权属改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政府部门战略思路差异的制约。

3. 尚未完善静脉产业园区的管理机制。大陆各城市的静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的规模,主要靠政府强制实施,推动其发展。其他发展的主体例如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责任与义务界定不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管理,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没有形成市场导向机制,没有充分的调动企业参与、推动的积极性,企业未能真正成为实施静脉产业的主体。

(二)对大陆建设发展静脉产业和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

1. 明确政府、园区管委会、入园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政府适当放权,通过制定法规,政策引导等方式主导园区运行;园区管委会更多地负起静脉产业园的具体管理工作,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逐渐建立起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发展运行模式。

2.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立法框架,形成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来共同构成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完善静脉产业有关法规,制定、保障并促进与静脉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各责任主体之间责任、权利关系。

3. 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静脉产业发展的初期,其产生的效益不能完全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需要对一些园区发展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对静脉产业发展实行优惠政策。

4. 加强宣传,形成社会氛围。发展静脉产业,不仅仅是政府与企业的事,每个公民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消费模式。

六、结语

静脉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预估到2020年,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年产值可以达到6000亿美元,这当中我国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可以达到400亿美元[6]。一般情况下,单个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无力建设高效且覆盖面广的回收系统来充分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废物原料,而建设静脉产业园可以对各类废物回收、拆解和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整合,保障废物的正确回收、资源再利用及环境管理常态化。因此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地建设静脉产业园区,不论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还是保障环境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台湾“行政院环保署”.零废弃政策研订――专案计划书[Z].2004:I-23.

[2] 台湾“行政院环保署”电子报[J/OL].(2004)[2011-11-25].http://epa.gov.tw.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S].2006.

[4] 陈重信.废弃物管理三十年纪实[M].台湾“行政院环保署”出版,2007:III-8-3.

[5] 再戈再生静脉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政策[EB/OL].(2010-6-17)[2011-11-25].省略/newsinfo.asp?id=508.

工园区环保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市政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显著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得密切关注。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市政园林规划与设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通过启动园林绿荫工程,充实道路、游园景观工程,推进园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

1 城市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1.1 保护生态与环境

经过多年的城市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了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甚至于完全脱离了自然,,以至于城市的环境的严重恶化,相对应的也就阻止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使得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提高,还通过人工绿化的方式扩展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和空间,为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建立了坚固的后盾。

1.2 提高城市化程度

城市中的绿色主体就是园林绿地系统,而绿色植物又是关乎人们生存、文明、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城市中占据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园林绿化的实行和园林规划的不断规划使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地提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城市中园林的规划、绿化间接上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1.3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植物都是具有特有的光合作用的,具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成等作用,而园林绿地正是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在城市中不仅能够阻挡、吸收、过滤污染空气,还能够较少空气中因为人后密度大产生的过多的细菌,以及减轻噪音污染等,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作用。

1.4 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相对于物质的需求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都是有着规律的生活,而且工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又美观又实惠的取出就要数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带了,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2 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3 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4 市政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5 结束语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降噪、保持水土等功能,此外,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给城市注入生命力、丰富文化生活。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此外,要扩大精细化管理的覆盖面,提升园林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和管理效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建设部《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严格管理树木伐移和绿地占用审批,最大限度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有计划有安排地做好市政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切实做好道路与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工作,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春黎.浅谈市政园林规划设计[J].民营科技,2010,(3).

上一篇:收费站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商混站环保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