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大专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2 01:28:45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1

充分利用业界和母体学校资源,开设多个毕业设计组

(一)开设多个毕业设计小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辅以建筑设计或简单的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设计。这种做法对学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然而并不是毕业设计唯一的选择。作为在省内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至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施工企业为主,占总人数的50%左右;此外到设计、基建管理或房地产、造价咨询、检测等企业就业的各占10%左右。其中施工、房地产、造价咨询单位对学生的工程估价或成本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懂技术的同时能有很好的经济意识和工程概预算能力。由于与母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在毕业设计环节上采取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的策略,不仅能有效避免与母体学校在培养层次和师资上的冲突,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而且能切合自身的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与学生工作岗位的差距。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学生就业方向,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形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进行分组,分别是: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毕业论文。近几年来的分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形式,其中选择施工组织和工程投标报价的约各占50%,只有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等少数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形式。

(二)对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合理利用自有教师、母体学校教师、业界工程师或业界专家,并考虑各组不同的特点为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对人数较少且母体学校也有相应组别设置的毕业设计组,由母体学校共同组织。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组,将学生编入对应的母体学校毕业设计组,适当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并指定自有带队教师全程跟踪,负责联系、服务及组织工作。在没有影响母体学校教学组织的情况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自有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需要集中指导的人数较多的组,则由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独立组织,通过聘请母体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等方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组采用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每组的指导教师由本系选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选派的工程师团队共同组成,双方各指定一个负责人,企业方负责人优先选取有高校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各有侧重与分工。本系教师负责选题、相关理论、程序步骤、纪律等把关工作;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合适的工程资料及对工程惯例、规范等实践的把关工作。论文组则由母体学校具有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进行指导,由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参加实习或到实验室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辅导。

慎重选题,确保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充分训练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关乎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成败。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题重复,不能做到每人一题;题目过大或过小,导致不能按期完成或工作量不饱满;题目陈旧过时,不符合工程实际;题目涉及面太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系在省内高校和业界做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向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高校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寻求工程界的支持。此外,在毕业设计环节分多个组、与企业合作也对扩大选题范围、结合实际选题方面有很大帮助。以建筑结构设计组与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情况。结构设计组选题由母体学校组织,分为:教学楼、综合楼、旅馆、高层办公楼、高层商住楼多个不同的小组。结构形式涉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有的组还要求进行结构隔震设计等。建筑结构组的毕业设计从建筑方案做起,由建筑学和建筑结构两方面的教师合作指导。由于组数多,给学生提供的参数不一样,且每个学生所做的建筑设计方案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能保证每人一题。在工作内容上,包括建筑总平面、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自选)设计;结构基础、框架、楼梯、楼(屋)面板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要求提交手绘图纸、计算机绘制图纸、手算计算书、电算结果等。工作内容丰富,工作量饱满。投标报价组的选题中取自造价咨询公司以往做过的实际的工程项目。由于有企业支持,采取真题假作的形式,题目数量多、切合实际且能每届更新。3~5名学生共用一套图纸,并对每位学生设定不同的参数。任务主要包括工程量核对与计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计价、交互审核等。还要求学生结合施工方案的编制,总结在计量、计价、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并撰写报告。设计过程既包括手算,也包括电算和上机计价操作等。

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实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各阶段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2]。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在毕业设计环节组织上相对缺乏经验,指导教师来源不一,构成较为多样,部分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立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和过程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做好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管理机制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教学与管理两条线,全系动员共同做好毕业设计组织工作

独立学院外聘的教师往往热衷教学和对学生的辅导,却不擅长教学管理。实际上毕业环节的教学管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此本系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除了指导教师外,还有学院尚不具备辅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等。年轻教师参与到母体学校组织、或有业界专家参与的毕业设计组,主要负责该组的联系、服务与过程控制工作,并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增长经验;教学秘书负责在本系设组的指导教师的考勤与联系、服务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考勤、维持纪律,以及对缺勤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既加强了毕业设计管理上的人员投入,使各组的过程控制都在掌握之中,也为自有师资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进度安排,实行毕业答辩环节准入制度

将毕业设计任务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进度安排与要求。在每个阶段开始前,先以上课的方式集中讲解本阶段的任务、要求、关键问题,在该阶段结束时及时验收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每个阶段,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学生予以警告,当有3个以上阶段进度不符合要求时,取消该生毕业设计答辩资格。

(三)对学生考勤,推广实施可追溯的过程记录制度

以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计算书等过程文件作专门记录,在辅导结束时,在记录本上当天完成的内容下方签名。提交时将教师签名的页面折起。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签名次数、两次签名间所完成的内容、记录本书写情况和修改记录、正稿与草稿的对应情况等,来判断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否存在突击、是否及时检查修改、完成过程的独立性等。对缺勤次数多的学生予以警告、扣分等处理,直至取消毕业设计资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杜绝了考勤时冒名顶替,或者个别学生应付点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即使是不够自觉的学生,也能较踏实、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记录本作为毕业设计资料上交,一方面成为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依据;另一方面,给学生签名也能反映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在辅导结束时签名,客观上要求辅导教师不能早退,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督促与制约。师生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能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与认可,给下一届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同时也有利于与母体学校和业界的良性互动及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务部门都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3-4]。但是由于教务部门本身并不参加毕业设计的具体管理,独立学院不同的专业在专业特点和毕业环节的组织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由各系自主制定毕业环节成绩评定方法,教务部门予以把关和审批的方法更切合实际。至诚学院所推行的重心下移、对各系实施类似“事业部制”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系的主动性,有利于基层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专业特色的形成。经过分析,土木工程系认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主要考察3个方面的内容:成果完成的独立性、上交书面成果的质量、对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思维、拓展能力。考察方式为过程跟踪、成果评阅和组织答辩。该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方法有如下4个步骤。

(一)评价成果完成的独立性

成果完成的独立性由教学管理组打分和答辩组打分共同组成,见式(1)所示。α=0.7α1+0.3α2(1)式中:α为独立完成程度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完全独立完成的为1,找或抄袭完成的为0;α1为教学管理组给出的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α2为答辩组根据学生对自己所提交成果的熟悉程度,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所打的分值,取值介于0~1之间。教学管理组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进度快慢、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计算方法见式(2)所示。α1=0.3β1+0.4β2+0.3β3(2)式中:β1由考勤次数折算;β2由各阶段进度分折算;β3由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结果折算。三者的取值均介于0~1之间。通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打分,反应学生内部对各自完成独立性的认可程度,也为了解课余时间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等现象提供线索。

(二)计算成果质量分值

上交书面成果质量的分值由指导教师组确定,在答辩前给出成果质量分值X1。由于毕业设计在指导上采取答疑并辅以集中讲解的方式,教师轮流值班针对不同阶段的逐个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该专业并没有要求指导教师独立给出评阅成绩。而是通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分工评阅,并集中商讨完成本组学生成果质量评定。对成果质量的评分标准根据各组要求提交的成果有所不同。涉及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深度、逻辑性、计算准确程度、图纸表达情况及绘图质量、设计说明书等文字内容的表达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的形式等。此外,考虑到虽专业毕业设计任务重,相关的图纸、参数多,前期没有参与指导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阅,因此没有安排非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三)考察学生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

通过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该专业对毕业答辩非常重视,答辩委员会由本校教师、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答辩组从两个方面打分:一是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自己所提交的成果的熟悉程度,分辨是否存在找、抄袭、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打分,得到α2;二是对书面所不能反应出来的问题,如对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的深度、灵活运用与独立思考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到该项成绩X2。

(四)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

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见式(3)。X=α•X1+X2(3)式中:独立完成程度系数α与书面成果质量分值是相乘的关系;X1的分值介于0~80之间;X1的分值介于0~20之间。计算出总分后,对拟评优秀与小组答辩有疑问的学生,最后再进行大组答辩,以慎重给出优秀与不合格的成绩。出勤只代表“出工”,并不能代表成果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考勤次数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的方法不合适。通过考勤发现问题,并着重在答辩或阶段性成果质量考核中确认学生成果完成的独立性,将独立性系数与成果质量得分相乘评定成绩有助于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鼓励独立思考与自主完成。

结语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2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ion project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graduation project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from sever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graduation project;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32-02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预演。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一条纽带。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1]。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因此本人总结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公立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民办独立学院成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另一途径。独立学院全部办学经费自筹自支,故招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数配备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就业的不公平,社会风气不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工作却不错;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校都得让其毕业;个别情况还出现花钱买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造成极坏的影响。

1.3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相对教师比例增大,对毕业设计指导不得不外聘教师来完成。有的教师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教师有自己的公司,做买卖搞经营;导致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有的教师专业应用水平较薄弱,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加上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毕业设计上,这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 客观外界因素对学生影响 毕业设计阶段刚好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时间,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学生为了能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得不屈从于一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实习的不合理要求;还有考研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抽出时间参加考研复试等等,这些现象打乱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5 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有差距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与外界联系较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少,设计内容相对实际工程简单,导致用人单位反映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若被聘用,需要单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样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能力的锻炼有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足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学生没有单位要的尴尬局面,必须在毕业设计阶段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1]。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建议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不是在学校里做,而是在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造价部门、监理单位等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是实际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1]。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把企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租用企业办公室,增添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购买规范图集及专业参考书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1]。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与其它各专业配合及与外界关系协调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感。另外,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情况,企业单位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好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或去单位实习相矛盾等问题。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检查和促进作用。

2.2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与选择 根据目前已签署了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总工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依据现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考虑到学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真题真做”的方式既要保证所做工程内容完成时间,又要保证质量。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考虑那些建筑规模(面积、层数)相对较小(7000m2以下,六层以内),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结构构件布置较规则的建设项目;对于较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拿出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针对选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方面的兴趣,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院系从宏观上根据对选择每个题目的学生人数,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情况,师资力量情况进行调控,尽量达到均衡合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2.3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设计每个题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自有教师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校外指导教师担任,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解决校内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多年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副高级以上职称,“双师型”的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论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负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严谨,认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

2.4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控制

2.4.1 提高认识,积极准备。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运算、绘图、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规范和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题目的选择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完成。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搜集熟悉相关资料,对所要做的工程内容和使用的规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查阅规范、手册、图集的能力,为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做准备[2]。

2.4.2 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及时监督检查。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进度等基本要求。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应针对实际项目的特点,讲授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项目开始后,教师应每天坚持定期到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过程采取“多环节”的指导方法[2],即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指导教师检查一部分。只有当指导教师检查认为学生这部分工程内容完成的没有问题了,才允许学生做下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所做的工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无原则性错误,避免前功尽弃,延误工期。如果由于学生某些计算内容错误,反复地修改,造成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老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加班加点,保证满足实际工程进度要求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涉及到与其它专业配合、交圈的地方,由单位总工或负责人出面协调处理,保证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成果准确无误,确保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认识。

2.4.3 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严格考核。毕业设计成绩按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如下:由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占40分,毕业答辩成绩占60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数24分以上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小组成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总工或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每个答辩小组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1人,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1人。毕业答辩时,先由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成果10分钟左右,接着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计算书所完成的内容和绘制的设计图纸进行提问,学生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答辩老师根据学生仪态,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3 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几年教改经验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使得我院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真题真做”方式[1],使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实际工程的训练,最后的设计成果完全达到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合格标准。在2007~2013年期间,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联合主办了五次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11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都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探讨[J].建筑结构,2008(9):375.

[2]胡圣军等.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6(2):108-109.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3

在上世纪90 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 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课题组预测,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 低速增长,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000 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定位与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大学毕业生供求呈现新格局

高校年毕业生就业需求量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可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总量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7600 万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750 万人,仅为前者的10% ;在本世纪前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1.3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3400 万人,上升为前者的1/4 ;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约为1. 4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将接近7000 万人,预计占到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数的一半。

上述情况表明,在第一个十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前10% 的高端白领岗位(在城镇就业岗位总量中的前10% 为高端白领岗位,20% 为中初级白领岗位,其余70% 为技能型、操作型的蓝领岗位);在第二个十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端岗位就业,另外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主要转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和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在未来十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端白领岗位就业,还有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就业,其他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须转向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

高等教育毕业生总规模与全国白领岗位补充需求数比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00 年包括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内的白领岗位总人数为7500 万人,比1990 年净增了1800 万人;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2600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1400 万人,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54%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只能满足30% 的需求,呈明显供不应求的状况。

2010 年全国白领岗位总人数扩大为9700万人,比2000 年净增2200 万人,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3400 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4800 万人,已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1.4 倍;由于部分具有工作经验的成人高等教育和中职毕业生参与白领岗位的竞聘,获取了一定比例的白领岗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白领岗位的竞争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课题组预测,2020 年全国白领岗位数将比2010 年净增2800 万人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数,未来十年总补充量为4600 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预计将达到1 亿人,扣除少部分专升本和本升研重复计算的人数后,实际需就业的毕业生数为9500 万人。

从三个十年比较来看,由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就业需求,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转向蓝领岗位就业成为必然趋势。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职业分布的变动趋势

(1)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存量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中的白领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比例逐步上升。

过去20 年,白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1990 年的1100 万人增加到2010 年的5208 万人,增长了4 倍;而蓝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则由1990 年的103 万人猛增为2010 年的2347 万人,增长了22 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白领和蓝领岗位数比值由1990 年的9:1 变化为2010 年的7:3, 今后这一比值还将进一步缩小。

(2)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增量趋势来看,白领的增量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增量比例快速上升。

2001-2010 年白领岗位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比前十年增加了752 万人,而蓝领岗位的大专及以上人才增加了1326 万人,相当于前者的1.8 倍。这一情况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本专科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转向蓝领岗位就业,这有利于提升一线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构成和综合素质。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行业分布的变动趋势

(1)从分大类行业人才存量来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总量中,机关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上升。

从1991-2010 年,机关事业单位的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700 万人增加为3500 万人,增长了4 倍;农、工、建、交、商等经济行业企业的大专以及上人才总量由500 万人增加为4100 万人,增长了7 倍。1990 年机关事业单位与经济行业、企业的大专及以上人才拥有量比值为6:4,到2010 年反转为4.5:5.5 ;预计2020 年将进一步变动为3:7。

(2)从分大类行业人才增量来看,全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量中,机关事业单位增量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增量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

2001-2010 十年间,机关事业单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434 万人;同期,经济行业企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1681 万人,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 倍。上述情况表明,今后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的八成以上将面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部门就业,而去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及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以上分析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供求出现了新格局,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拓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由过去主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多数高等学校毕业生由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二线城市就业,转变为面向以企业为主的经济部门和中小城市、乡镇就业。

鉴于以上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应由前一时期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提高质量为重心的内涵发展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通过人才需求预测,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实现转型发展。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有人提出,近几年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毕业生供过于求和就业难的现象,有必要缩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我们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最成功的发达国家和转型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最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40 年代,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到了70 年代,又第一个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再以韩国为例,在上世纪80 年代末,人均GDP3000 美元时毛入学率就达到了34%,位于新兴转型国家的最好水平,并在1995 年进入了毛入学率52%的普及化阶段。上述两个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都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效仿。

二、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和人才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只有30%,与美国82% 和韩国91% 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 年我国在业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0.1%,远低于美国的41% 和韩国的37%,只有继续坚持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才能缩小这一差距。

三、从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可能条件来看:1、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毛入学率达到85%),广大青年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后,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规模年均递增40 万人左右;2、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2442 所,另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348 所,高等教育的校园、校舍面积和其他办学条件均有很大潜力,具备可供发展的空间。

我们认为, 2012 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为3700 万人,已提前达到了《教育纲要》原定的2020 年3550 万人的规划目标,数量和规模发展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而由于规模扩张较快,以及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市场出现了局部就业难的现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由前一段时期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型到内涵发展模式,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任务。

在今后十年期间,应对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将每年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控制在2% 以内,公办普通高校本科生保持现有招生规模不再增长,将有限的增量主要投放到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与合理分

工。根据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供求状况,优化学科结构,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

过去十二年间,普通高等学校大理科(理、工、农、医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数占本专科总招生数的比例由1998 年的56.8% 下降到2010 年的51.0%,其中大理科专业本科招生数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更是由1998 年的62.3% 下降到2010 年的49.3%。而同期,大文科(哲、经、法、教、文、历、管、艺术)专业本专科总招生数增长了6.2 倍,高于本专科总招生数增速(5.2 倍);大文科专业本科招生数增长了6.2 倍,高于本科总招生数增速(4.4 倍)。大理科专业的招生速度相对于大文科专业的招生速度较慢,反映在人力资源上的现象是:涉理工类岗位人员高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的提升幅度小于涉文科类岗位人员的提升幅。我国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工业化国家,其发展重心仍将是实体经济。

因而,对各高校而言,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优化各学科

专业的招生结构。

合理调整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也是教育转型的当务之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占当年城镇新就业人数的比例, 由1998 年的18% 上升为2010 年的49%。同期,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毕业人数分别增长了6.6 倍、5.5 倍、6.3 倍。这些情况表明,整个高等教育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面向高级专门人才岗位为主转变为面向中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岗位为主。其中,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高级专门人才为主,中级专门人才为辅;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中级专门人才为主,部分高级与初级专门人才为辅;高职高专生的培养目标以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并重。以上可作为高等学校各级学生培养目标的大致参考,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学科分工和教育质量等可做出适当调整。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毕业生多数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在新世纪的前十年转变为三分之二面向经济行业和企业;在未来十年高校毕业生去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将下降为五分之一左右。鉴于以上情况,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重点面向经济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单位,并注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4

根据xx大学《关于集中实践性教学工作的若干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级各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对我院xx级本科生七个专业方向11个班学生的毕业实习作如下安排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和地位

毕业实习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的、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其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完成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实习环节合格者获得10学分;按xx大学规定,毕业实习不能免修。

二、实习时间

xx级各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均安排8周,跨学期实施,具体日期为2012年12月18日起,至2012年3月28日止。

三、组织办法

1、组织领导

本次毕业实习由院xx届毕业生毕业实习领导小组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秘 书

2、毕业实习的指导

各专业方向设负责人,并指定若干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指导

(1)证券投资方向负责人

(2)期货投资方向负责人:

(3)保 险 学方向负责人:

(4)投资银行方向负责人

(5)经 纪 人方向负责人

(6)信用管理方向负责人:

(7)传媒经济方向负责人

·市场工作计划书 ·教学工作计划书 ·会计工作计划书 ·招商工作计划书

·服装店工作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 ·企业计划书 ·培训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模板

3、实习学生的组织形式

(1)本次毕业实习的xx级本科生学生共499人,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办法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种实习方式。

(2)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要办理相关手续,包括本人申请、对方单位的接收确认函等。

(3)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联系实习单位;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统一的编组安排。

(4)学生的实习地点和单位确定以后,必须保持稳定。集中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准以任何理由调换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的同学确有需要可以更换一次实习单位并及时向学院报告备案。

四、工作程序

1、编制实习教学文件

2012年12月10日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本次实习有关文件的编制。

2、布置实习任务

2012年11月30日前,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向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介绍本次实习教学大纲,说明实习目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确定实习地点、实习单位:

2012年12月6日前,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将选择分散实习方式的学生分组名单报教学部。此后,学院有关领导、部门、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和实习学生共同多方联系,确定集中实习学生的教学地点和单位。

4、动员大会

2012年12月中旬,学院在500人报告厅召开动员大会,领导小组成员、学团办领导、xx级班主任及全体学生参加。

5、返校时间

学生实习结束后,返校时间为2012年3月29-30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校,必须提前请假。请假时间不超过2天的,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超过两天的,必须向学院分管实习工作的副院长请假,并准备好有关请假原由的文字材料、证明备查。凡无故不按时返校者,一律按旷课计,不能获得实习学分,并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3月30日晚7:30由学院分管实习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学工部领导、班主任参加,在500人报告厅召开xx级全体学生大会,检查同学返校情况,同时布置毕业论文工作。

6、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2012年4月2日—4月12日由各专业方向实习负责人组织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4月13日报教学部。

五、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内容

1、教师指导: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应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作好考核工作;对分散实习的同学应通过书信(含Email)进行联系检查和指导。领导小组分别在2012年1月17 日和2012年3月14日召开阶段情况分析会,并形成简报报xx大学教务处。

2、学生周小结: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必须写一份小结,自己保存;实习结束后交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周小结必须结合实习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汇报本周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3、学生书面(含Email)汇报:所有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向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在2012年1月15 日前和2012年3月1日前做二次书面(含Email)汇报;并由实习指导教师留存,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4、学生实习报告:学生必须在实习的最后两周内写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撰写。可以就3至4个在实习过程中体会深刻,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论述,也可以就此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

5、学生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好《毕业实习鉴定表》中“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栏目,并要请实习单位领导或实习指导者在《毕业实习鉴定表》上签署意见及鉴定,并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后带回。

6、学生可提供的其它材料: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与专业有关的调研、策划、谈判、论证,在征得实习单位的同意后,可以将为所在单位撰写的各种策划书、市场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谈判纪要等有关文字材料作为实习报告的附件交回学院;如果涉及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可以复印其封面、目录等部分内容,并让实习单位出示你参与该项目的证明(须有单位公章、日期、实习单位领导签字)。上述材料与实习报告一起,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7、成绩评定: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必须上交周小结8份、《实习报告》、《毕业实习鉴定表》。专业方向负责人在4月1日—4月12日内,组织有关教师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档,做好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评定,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优秀、不及格者将严格审查。

六、工作总结

实习工作结束后,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应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实习做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学院领导小组在4月20日左右召集各小组做总结,最后写出总结报告上报、存档并召开总结大会。

七、毕业实习注意事项

1、参加分散实习的同学必须把《毕业实习管理委托书》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或指导者。

2、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开始实习后,应及时请实习单位填写《实习单位回函》。《实习单位回函》务必在2012年1月5日以前(以投递时邮戳日期为准)寄给本班班主任,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xx大学融智学院(邮编:400067)。不按时寄回者,实习成绩作不及格计。

3、每位同学必须认真阅读所在专业方向的《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领会其精神,按要求进行实习;并将《毕业实习大纲》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的领导或指导者参阅。

4、请用16开本子撰写周小结,以便收回检查。

5、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要注意为实习单位保守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各种机密。

6、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请注意收集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料,按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7、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或特殊情况,请及时向实习单位领导、学院领导、班主任、专业方向负责人汇报。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

一、前言

考研、考公、直接就业,这三个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未来,除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借鉴提取前人的建议。本课题采取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嘉兴地区的我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他们就业后所得出的经验,为即将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生提供意见,从而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

二、嘉兴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现状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据嘉兴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上趋向务实,招聘不再只追求学历,而是更侧重于工作岗位需求。本调研组根据问卷采访结果和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年——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从就业率方面看。通过走访和问卷,本调研组搜集到的数据显示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第二,从职业类型方面看。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6%,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其他职业的占2.2%。

第三,从职业幸福感方面看。无论是从事教师、公务员,还是其他职业的被调查者,均对自己的岗位满意度较高,该现象尤其在教师行业中更加明显。

第四,从在职压力方面看。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方面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

第五,从工资待遇方面看。提高工资待遇一直是众多教师的期盼,据本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反映:在地区分布上,嘉兴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在浙江省范围内偏低,尤以嘉兴市的海盐县最低,地区差异较大。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2001年——2010年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情况,被调查者资料可分为三部分:政教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以及工作反馈。现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的样本中,男性比例为54.2%,女性比例为75.8%。从工作年龄来看,拥有6年到9年内的工作年龄的最多,占调查总认识的82.2%,工作年龄1年到3年内的和3年到6年内的分别占13.3%和4.4%,所占比例较小。结合生源地为嘉兴的政教毕业生情况来看,03届到06届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最多,这三年平均每年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达到12人,06年之后骤然减少,因而工作年龄6年到9年的基数最大,所占百分比最多。从职业现状调查情况上看,从事政治教师的所占百分比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5%,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从事其他职业的占2.2%。

(二)工作现状

2001届至2010届嘉兴籍贯政教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分为教师和公务员两大队伍,教师当中又分两部分分别执教高中与执教初中政治。

调查显示,77.3%的职业的获得是通过招聘会,结合调查数据,教师职业的获得都是通过招聘会;而有15.9%的公务员是通过先从教后考公的;只有6.8%的公务员是一毕业直接考公务员考上的;政教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主要为高中政治教师,其次是初中政治教师、公务员。

(三)工作反馈

教师方面的学长对在校政教专业学生的建议是更倾向于多读书,而公务员的学长则更倾向于要多锻炼自身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单纯积极参加学生会各种活动是不提倡的,在校学生应追求多方面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对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得出该专业已就业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所需具备的自身素质,从而为广大在校生提供奋斗的目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依旧有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如若就业,工作比较稳定,但是发展空间较少。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上无涉及到商业方面,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

综合以上,我组成员提出了如下建议:

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动力,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的优势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修养,要有能说会写的特长,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才有发挥的余地。

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生应该在辅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如:粉笔字板书的书写、课堂的设计方面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要结合现今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现今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实际,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育实习阶段,毕业生应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在有经验的同事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各种技巧和技能,将大学学习到的师范技能和各种能力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效率。

切实加强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实内在修养,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并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工作单位需对毕业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对其专业成长进行促进。

随着现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校生应创新就业形式,寻找就业的新路径。如:可否突破专业限制向经商方向发展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腾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08年10期

[2]陈梅梅《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3]黄勇樽《政教专业高师生职业准备调查研究》《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S1期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矛盾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兴国之策,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骤增,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一)就业环境日趋紧张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1000万人,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人左右[1]。从高校毕业生规模看,总量大、增幅高是突出特点,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最大群体。据劳动保障部连续几年对全国103个城市就业市场抽样表明,需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约占总岗位的22%左右[2]。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而高校毕业生则达到559万人,超过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时期预计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趋紧张,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待业毕业生数量庞大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2003~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2万、280万、340万、413万、495万、559万。2003~2007年大学生就业总况如表1所示[3]。

从上表可知,待业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总量大,从2006年起截止当年的9月1日,未就业人数已超过100万,2007年为143.5万,未来几年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这样严峻的就业局面不仅给大学毕业生造成一定的恐慌,而且对在校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情绪、社会安定和社会心态都产生了不良影响[4],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三)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压力集中体现在“地域”、“行业”上不均衡。从地域上看,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和大中城市就业;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毕业生仍过于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业,2007年有54%的已就业本专科毕业生选择在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就业,其中在广州、佛山、深圳3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3,造成部分地区人才密度过大,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而基层和贫困地区尤其是50个山区县却人才难求 [5]。从行业上看,大中城市的许多热门行业和岗位已渐趋饱和、供大于求,而社会急需的艰苦行业和一线技术岗位,却苦于人才难求,以至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二、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暴露了高校在教学模式、专业结构、就业观念、学生素质、就业市场、就业指导体制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具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快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教育体制改革仍滞后于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设置尚未完全市场化,不是为“销”而“产”。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科学预测,不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而是片面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师资力量进行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设置,专业及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加大了就业的压力与难度。

(二)大学生能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是,部分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造成毕业时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就业观念与市场现实的矛盾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依然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部分毕业生盲目跟随潮流,不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择业,而是片面追求到大城市、发达地区、收入较高、相对稳定的地区和单位就业,不愿去落后地区发展,对一些小企业也不感兴趣,认为基层单位待遇低、工作繁琐、辛苦,到基层就业对自己来说是大材小用。这种就业观念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现实和社会需求给予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的角色定位形成反差,人为地自设就业障碍,使得就业门路变窄,致使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两种矛盾的现象同时存在[7]。

(四)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的矛盾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已由“统包统分”转向“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形成,信息、网络、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毕业生主要还是通过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熟人介绍等比较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 信息渠道比较窄。一些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所有这些现象与现行的市场就业方式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大了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成本,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

(五)自主创业毕业生比例低,创业意识淡薄

自主创业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就业方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然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却很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2007年广东省自主创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共计564人,虽然比2006年增加了207人,但也只占当年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0.25%,就业、考研依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毕业生自身条件因素的限制,也有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不完善的因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比较薄弱,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如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师资严重缺乏,大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当成讲座来讲,尚未形成体系,另外还受创业扶持政策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等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形成。

(六)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少,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部分高校就业工作经费没有按标准核拨,就业工作所需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院(系)一级就业经费严重不足。由于人手紧缺,就业指导人员大多只是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制约了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高校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三、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高校应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经常开展市场需求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科学确定各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就业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必须应对市场需求,根据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设置,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用先进的前沿的学科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把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推进创业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提高学生的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合作之路

政府可制定相关的政策作为导向,鼓励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产教结合、产学结合,推进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学生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校企合作开办“冠名班”,强化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大力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指导和培训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同时不要拘泥于课堂,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成功校友作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组建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网上探讨平台;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并从学科建设、职称评定、身份待遇等方面为就业指导人员建立完善的制度,着力打造一支由学科专家、一线指导教师和管理者共同组成的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效纳入综合考核各级领导业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三到位”,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人员与配备,确保就业经费按要求核拨并向院(系)一级倾斜。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

积极开展网络就业信息服务。利用远程面试技术搭建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通过多样化招聘形式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实现各大行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网上直接洽谈。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重视网络系统建设,整合各类岗位需求的信息资源,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定期举办网上求职招聘活动,使网络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渠道。

(三)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就业市场

发达国家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就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上,而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使国家、地方、学校的就业信息联成一体,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8]。借鉴国外经验,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逐步取消有障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切实加强对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的监督,凡录用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必须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委托人事、委托招考、招聘、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与、人才推荐、人才派遣等服务;加快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扶持各类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的协作市场;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也联网,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四)完善扶持政策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完善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创建无担保创业小额贷款;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开展创业实训,推进创业基地建设等等;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有关部门要大幅度地简化设立企业的登记程序,免收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五)与时俱进,更新就业观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期望必须与社会需求的现实和谐一致,才能顺利谋求职业。高校要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应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由挑地区、挑单位变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国营单位转向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艰苦行业,就业地区由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寻找解决生存问题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六)利用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流向基层的导向机制,制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如:设立艰苦专业基层就业奖学金;免除助学贷款债务;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和相关收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和非公单位就业的人事政策;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为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大学生就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就业”的问题,诸多因素决定了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就业工作系统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鲁. 在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1-29)[2007-2-2]

[2] 周济.在2008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07-12-5)[2007-12-11]

[3] 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 人口学刊,2008(1):10-14

[4] 林存华,杜纪委.建构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 世纪桥,2007(4):10-11

[5] 李小鲁.在广东省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3-25)[2008-4-3]

[6] 韩平,倪方树.和谐社会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 上海百货,2007(14):15-16

[7] 王芳,苑立武,邢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6-7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金梅(1969-),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德建(1962-),男,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8-02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1.

成教大专毕业总结篇8

 

对医学护理学专业而言,毕业论文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规划的主要组成内容之 1。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应用医学护理学及 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思维认知方法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积极 性,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考核依据。因而, 对毕业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并实施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 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 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_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 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 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 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_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 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 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 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 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 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 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 论文影响较大。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 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 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 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 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 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_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 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 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 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 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 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 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 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 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 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 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 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 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 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 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 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 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 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 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 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 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 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 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 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 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 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 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 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 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 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 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 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 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 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 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 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 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 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 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 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 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 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 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 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 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 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 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 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 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 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 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 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 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 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 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 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 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 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 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 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 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 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 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 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 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 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 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 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 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 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 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 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 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 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 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 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 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 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 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 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 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 节大约历时 2 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 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 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 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 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 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 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 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_ 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 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 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 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 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 献。

 

3结语

 

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改革,建立有效的动 态监管体系和积极的反馈途径,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 质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答辩的问题较为重视,答 辩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同时,其论文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 步,在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科研设计、实验要素、科研 资料、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 体会。通过这一创新改革,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增强 了导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 作,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大学本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上一篇:商务英语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专两年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