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2 20:43:13

过控实训总结

过控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Profibus 实训系统 Wincc 项目教学法

一、课程设计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是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实用的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以能力逐步提高为方向。该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对自动线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之后,确定了该课程需涉及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共有三个学习情境,14个教学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往的重理论附加上机实训的课程不同,本课程是建立在以工厂现实的情景为缩影的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这样即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工厂的具体情景。教学内容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本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条件

该课程是建立在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线实训系统。即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模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最新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的下载程序并运行系统。各模块也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上位机能对自动线上的各模块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加工模块。一个工件加工顺序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尺寸测量模块。一个尺寸精确测量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栅测量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恒温控制模块。一个恒值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它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质地颜色分检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堆垛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立体化仓库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三、教学情境设计

为了确定企业的需求和自动化专业方面人才所以掌握的技能,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冲压、油漆、焊装及发传等主要车间,发现这些车间在电控方面都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上位机监控和总线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所需技能后,确立了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PLC的程序设计、Wincc组态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的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和项目组成

四、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实施,师生共同解决项目运作中的难题;(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功能演示,答辩与测评。项目评价阶段,聘请厂内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结果、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老师和专家们一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任务由传统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设计项目、准备材料、引入课题、布置任务、引导帮助和总结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任务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调试、项目答辩六个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与社会人性化能力的“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主体,老师给与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该小组由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和老师共同组成,对该项目进行测试、答辩和验收。

2.评价过程

(1)学生答辩、自评、互评;

(2)验收作品,并对作品指标进行测试;

(3)提交项目报告书,包括电子版Word文件以及汇报验收的PPT文件;

(4)提交学生自评表,项目评价小组给出的评语评分表

3.项目评价评分标准

表1 项目评价评分标准(50分)

六、结束语

目前,其它院校还未开设《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本着新颖、实用的原则来建设这门课程。现有的实训系统和合理的课程项目模块,是该课程存在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2]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6).

过控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调控员;调控一体化;岗位培训;培训体系

一、调控员培训形式

(1)内部实施阶段式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一名调控员的培训按阶段可分为实习培训阶段、在岗培养阶段以及管理提升阶段,根据每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突出学习侧重点,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密切跟踪培训效果,每阶段组织严格的晋岗考核,为每位新人制定老师,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既能确保培训的质量,还可以使调度运行经验和调度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经过多年的完善、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第一,实习培训阶段。制定严格、科学的新人培训计划,培训周期一般为8个月。其中,基础知识培训4个月,包括电网初步认知(网架结构、运行方式要点)、电厂实习(机炉电三个专业的学习)、输变电知识认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野外线路杆塔)、监控应用平台掌握等;调度、监控业务学习4个月,包括调度倒闸操作、电网安全校核分析、事故处理、电网方式和继电保护知识等。培训计划中明确了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安排了严格的阶段性考试,实现从学生到调度员的良好转变。第二,在岗培养阶段。本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周期一般为2~4年,培训对象为副值和主值调度员、监控员,重点是提高调度员对电网运行的熟悉、理解和掌控能力,以及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第三,管理提升阶段。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主值调度员和调度值长,培训周期直到其离开调度岗位。(2)坚持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承,促进调控全员共同进步。通过编制并及时修订各类工作标准及核心业务流程,指导各项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把前人办过的事、处理过的电网故障、从事过的管理性工作,任何与调度运行专业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汇编成册。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是为每名调控员建立培训档案。二是实行实习调度员交接班制度。三是对历年来电网故障和异常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3)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多层级题库,提高培训效率。调度及监控专业覆盖面大,涉及知识较为繁多,组织各发供电单位共同编制与调控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类教材,并建立涵盖省调值班员、地调值班员、省调管辖厂站值班员、地调管辖厂站值班员4个层级的题库。(4)坚持“持证上岗”管理,严格保证各级人员业务水平达标。树立“大电网、大安全”的理念,在强化内功的同时,加强各级运行人员的管理,切实提升厂站值班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编制培训教材、开办直调厂站人员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加大调度运行岗位培训力度,同时要求凡是与上级调度发生业务联系的调度、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前考取上级调度下发的“上岗证书”。(5)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河北南网省、地广域互联仿真培训(DTS)系统”是新一代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它实现了与EMS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调控人员的潮流建立和演习方案编制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应将此类系统广泛应用于调度员培训、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分析、事故重演和分析等方面。通过各单位DTS系统互联,实现演习中省、地两级电网数据一致,保证演习的实战性,稳步、同步提升各级调度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二、调控一体新形势下的培训模式转型

(1)逐步推进调控业务融合。一是促进监控值班员努力提高监控业务水平,培养设备的在线监控和状态初步评估能力;二是促进调度员培养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和加强与监控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制定《调控专业融合工作方案》和《调控岗位学习手册》,编制各岗位应知应会学习提纲,指导调度员和监控员互相学习。通过事故总结分析和反事故演习等手段,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调度员对现场设备从认知到熟悉了解,监控员对电网整体概念从了解到熟悉掌握,实现人员的融合和业务的融合。(2)持续强化调控人员内功。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一专”就是首先要达到现任岗位专家级别的水平,满足运行值班的要求;“多能”即不仅懂调度、会监控,还要懂得专业管理、能够组织协调,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力量。

三、结论

新形势下的调控员培训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挥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把握形势发展,创新培训管理模式,业务水平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并重,全面提升调控运行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坚.电网运行及调度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过控实训总结篇3

影响和制约企业教育培训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理念的制约

1.对培训投入的认识存在偏差。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将企业教育培训纳入战略规划,视教育培训成本为战略投资。企业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基本方针和任务,按照规定投入培训资金,但对投入的认识不够,45.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增加企业负担。高层缺乏对资金的理顺、调控和监督,需要提高教育培训资金利用率。对培训的认识偏差还存在于培训项目的确定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缺乏严格培训需求分析,不是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绩效确定培训内容,而是由基层单位填报计划,基层单位征求职工意见确定需求,这样的计划很多对单位是无意义的,有的直接由上级单位确定培训计划,导致计划多数不符合基层单位和职工发展实际。

2.教育培训覆盖范围不合理。随着培训范围的不断扩展,现代培训已覆盖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部分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和营销模块,对现代管理、个人发展等培训严重不足。

3.职责分工不明确,协助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62.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培训是人事部门的工作,甚至部分人员认为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职工素质不高,职工素质不高是人事部门培训做得不好,不是我们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

(二)控制体系的制约

教育培训成效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核心。没有控制体系的建设,就无法规范有序地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掌控,企业的培训成果转化目标、规划、流程和监督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约转化质量。当前,国内企业对如何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几乎都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而控制体系又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环节。

(三)成效辅导和激励不足

当参训人员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如何应用到工作实际,实现知识转化,转化计划如何具体落实、如何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数企业主要靠职工自己管理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自己监督自己成效大打折扣,参训人员培训后更多的是搁置一边,培训成效辅导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教育培训知识应用的实施质量。同时,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很难调动全员提高培训成效的积极性。

二、完善培训控制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成效

如何有效控制教育培训成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企业应在教育培训中做好培训文化打造、沟通辅导、分类控制和激励等工作。解决认识偏差、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培训成效的突出问题。根据培训特点细化培训类别,按照培训类别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和转化流程,健全提高培训成效的流程控制体系,加强成效辅导,实现教育培训成效的有效控制。

(一)打造自己的培训文化

解决教育培训理念的问题,就要营造适合自己的培训文化。首先,转变领导的培训观念。让领导对现代培训理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其明白教育培训投入应该是企业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其次,转变职工认识。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体职工明白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培训是福利、培训是旅游、培训是休息的错误认识,灌输培训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职业规划、提升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再次,明确职责分工。培训不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培训成果的实现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人事部门是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各部门是提升教育培训成效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反馈者。因此,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参与,协助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化被动为主动

企业培训经常是下一个通知要求哪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某某内容的培训,请大家务必参加,若不能参加务必向领导请假。这样的培训通知会让职工觉得参加培训是上级安排的,是被动的,自己只是去应付上级的检查,培训结束就不会认真思考、积极应用,效果自然不佳。企业和职工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是企业培训工作初期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培训工作各环节成效。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自己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就是要规范培训需求分析,从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需要出发,分析培训需求,确保培训需求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更符合职工的职业规划,通过构建模型,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前应该让参加者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自己想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提高对自己、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让职工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参加培训。树立职工自我发展意识,把“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提高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控制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到组织者、培训机构和参训者三方人员,即组织者———公司,参训者———干部职工,培训机构———行业培训学校、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讲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可以实现以上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加强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因为多数培训是在培训机构实施。通过沟通了解参训人员应该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应用时注意什么等,以便于目标明确地指导参训人员实际运用。通过和参训人员沟通,开展培训绩效辅导,了解和掌握参训人员的学习思想动态、培训愿望和培训转化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内容,增加职工个人成长的相关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多了解职工培训后的情况,注重发现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困难环节,根据职工培训成效转化困难的不同情况,开展培训绩效的具体辅导,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成效控制的质量。

(四)明确特点,分类控制

多数企业的培训主要包括机关行政管理、生产、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后勤服务和个人发展等。通过调查总结,为便于对教育培训成果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教育培训分为思想理念类、行为类、操作类和业务技能类。

1.思想理念类培训。思想理念类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行业发展理念、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这一类培训内容相对抽象,主要以理论和认识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并且难以考评培训转化成效。针对这一特点,应注重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参训人员的理解与心得,转化为实践,探索不足,创新学习理念,再指导实践,并注重考核的长期性。比如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培训学习“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学习结束后要求参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转变,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好处等。将学习心得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要组织参训人员给未参训人员上课或者开展讨论会,通过讲解和讨论将其学到的新观点传递给其他职工,扩大培训影响范围。半年或更长时间后,参训人员撰写思想理念的指导意义报告,详细总结新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由相关部门对成效进行总结,努力探索新理论。某市烟草公司根据培训成效的创新,提出“明示承诺制度”这一新理念,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上级公司的认可,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

2.行为类培训。行为类主要指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文明礼仪、活动和表演等,这部分内容具有快速转化性,且便于考核。但这部门内容最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当长期强调。某市烟草公司开展演讲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根据学习内容对照自身不足,详细列举自身手势、发音、语气等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同事和领导的监督,半个月后由同事不记名提出其转变不到位的地方,告知本人。这样反复进行三次以上,强化其行为意识。对其整体转化情况给予客观的总结再升华,将同事们良好的评价传达给本人,提高其成就感和主动转化意识。同事们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要求的提高。通过实施成效控制,某市烟草公司演讲人员各类行为表现得到升华,在全国烟草行业演讲比赛中取得一等奖。

3.业务技能类培训。业务技能类主要指管理、沟通、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这类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随着环境的变化技巧也相应变化,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给这类培训的实际运用带来困难。应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控制培训成效。某市烟草公司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培训,一是培训后撰写总结,并且对总结进行具体要求,比如培训师讲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职工个人认识。二是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将培训内容逐条逐项与自己比较,详细列举自己在工作应用中存在的差距。三是根据差距制定转化计划书。计划书要详细到周甚至到天,写明自己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将计划书报培训主管部门和自己的上司。四是检查和辅导。培训主管部门和上司应定期对参训人员的转化计划进行检查,查看其落实得是否到位、是否按期落实、落实绩效如何等,发现问题不要批评而应给予鼓励,纠正转化方向。五是交流座谈,提高创新。对参训人员转化计划完成后,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让大家共享成果,扩展成效辐射范围,同时,通过总结创新业务技能。某市烟草公司在培训成效控制中取得成效,创新了理论,提出查处分离制度,得到省级部门肯定,部分建议被国家部门采纳。六是持续提高。由参训人员和自己的上司深度交谈,这种交谈应该是平等的交谈,总结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再提高、再改进,提出新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持续提升工作绩效。

4.操作类培训。操作类主要指设备操作、软件应用培训,这类培训内容应用的环境相对稳定,具有可预测性。这类培训要突出模拟操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强化操作技能。撰写转化报告,查找不足,及时向培训师请教,全面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公司要为其提供各类环境条件,支持其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给予考核,确保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5.健全激励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培训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培训成果成效信息,对成果成效突出的给予认定和发表,通过发放奖金、岗位工资升档、职位晋升等措施给予鼓励,但认定和发表要有程序、有制度、有途径。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培训成效转化突出个人,指出其成效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有什么影响,让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全员享受、全员重视,营造良好培训转化氛围。

过控实训总结篇4

1.1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闭环管理

管理流程: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施工措施及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文件、工作部署等相关要求贯彻学习组织执行监督检查问题反馈。2.2.2管理要求:各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负责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根据工作任务结合现场实际编制作业规程、施工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矿办公室及时传达政府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工作部署等。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制度、规程措施、政府或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工作布署的贯彻学习落实,并形成记录备查。职能部门对各单位贯彻学习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1.2风险预控闭环管理

1.2.1管理流程:辨识培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风险控制。1.2.2管理要求: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本专业风险预控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初,根据矿井生产计划、接续布局和生产要素的变化,总工程师组织人员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辨识排查、评估分级、预测、预警、预控,形成《龙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手册》,同时对每个岗位风险进行辨识,修订《龙东煤矿岗位风险预控卡》。每月25日前,针对下月生产计划及生产要素的变化,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风险进行辨识排查、评估分级、预测、预警、预控,形成《龙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单》。各单位每月对自管范围内的风险进行辨识,及时更新风险预控单,各生产班组每班进行辨识并建立记录清单。各单位进入新施工点前,必须先熟悉作业环境,发动职工全面进行危险源辩识,然后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报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职工学习、签字。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风险预控措施,确保各类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1.3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1.3.1管理流程:隐患排查分类定级建档挂号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隐患销号。1.3.2管理要求:班组(车间)每班进行现场隐患排查,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人员,将整改情况记录在班前会记录本和验收单上。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每旬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每旬第一天将上一旬隐患治理情况及本旬可能出现的隐患上报安监科,本单位留存一份备查。每月23日前由分管矿领导负责对本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分类定级、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资金及整改责任人,并报安监科汇总,形成《矿井月度隐患排查汇总表》。责任单位对排查出的隐患按要求进行整改治理,不能按期整改需延期治理的隐患说明原因报安监科,对整改完毕的隐患报安监科进行销号。安监科负责对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和监督检查。

1.4安全责任闭环管理

1.4.1管理流程:责任分工责任落实责任跟踪联责考核责任终止。1.4.2管理要求:矿级领导在负责分管专业安全生产的同时,按照《龙东煤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要求,承包联系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专业及联包单位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质量标准化方面出现问题时一起进行联责考核。对于危险较大的作业场所进行重点联责监管。党委工作科每半年对矿领导联系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汇总报矿党委、行政。

1.5事故处理闭环管理

1.5.1管理流程:事故汇报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处理制定措施事故通报落实措施、吸取教训。1.5.2管理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将事故情况向矿调度室报告,矿调度室立即按程序进行汇报,开展救援。安全事故由安监站长、生产事故由分管生产矿领导组织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调查处理,做到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一通报。安监科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1.6“三违”帮教闭环管理

1.6.1管理流程:“三违”事实“三违”处罚拍照家访公开曝光安全培训座谈帮教重新上岗。1.6.2管理要求:安监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三违”,首先要制止,根据违章性质、情节对“三违”人员进行现场教育,使违章者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检查人员升井后在井口信息站或安监科详细登记“三违”人员的姓名、单位及违章事实,并按照矿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严重“三违”人员在经过处罚、公开曝光、安全培训、座谈帮教,如确实接受教训,经家属签字确认后,方允许重新上岗。

1.7安全培训闭环管理

1.7.1管理流程: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考试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培训效果评价。1.7.2管理要求:培训中心、人力资源科和安监科分别负责普通工种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各职能部门指导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编制上报本单位培训需求计划,并对上报的计划分类、汇总,结合矿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上级对于培训的要求,形成矿年度培训计划。在培训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进行应知应会、“三大规程”及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教考分离,考试合格取证后持证上岗。培训结束上岗初期三个月内,安监科牵头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联合对员工培训质量进行跟踪考察,对考察不合格的人员重新培训,并联责考核矿培训单位和培训教师。

1.8监督检查闭环管理

1.8.1管理流程: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责任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安全核查。1.8.2管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安监员严格按照《龙东煤矿安全检查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或问题及时填写《整改通知单》反馈给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按照“三定”(即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要求进行整改落实。整改完毕后,责任单位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负责对整改情况核查。1.8.3严格考核闭环管理与经济责任挂钩,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严格考核,奖惩兑现。闭环管理那一个环节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检查人员按矿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给予考核,考核结果当天在矿局域网进行公示。矿职工的安全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有效增强了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2结论

龙东煤矿安全工作闭环管理,以系统整体理论思想为指导,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把煤矿安全管理重心放在事前预测、过程控制,而不是事后的总结经验,分析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从源头上控制住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其最大特点就是做好过程控制、并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控制途径,同时各部门、各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在安全生产各方面、各环节责任清淅,能严格执行好制度、落实好责任,避免了互相推诿,扯皮现象。龙东煤矿通过实施安全工作闭环管理,安全管控更加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五年来杜绝了重伤及以上和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态,实现了较长时期稳定的安全生产。

过控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数控实训技能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

数控实训技能课的特性决定了学生的技能形成与学生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征、学习现状、实训技能的形成等要素,并在数控实训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学生的特征和学习现状

学校数控专业高职学生刚刚成年,在实训中可以适应全天的实习工作量。学生的心理较成熟,有较强的独立性,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兴趣不高,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受到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二、掌握技能的基本要素

数控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技能,比如在数控加工中能观察刀具及零件的路径判断所编写的数控程序是否正确,也能根据切屑的形状及切削时的声音和状态判定刀具的安装及刀具角度是否正确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操作技能上具备以下要素: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一定的速度。这些基本技能都要在数控实训中完成。

三、高职学生的数控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控实训教学方法有对比法、形象启发法、以点带面法、交错课题法、趣味课题法等。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各技工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探索,笔者学校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由凯兹博士和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它分为以下步骤。

(1)选择确定项目名称与内容要求。任务从易到难,效果较好。

(2)设计项目任务书,项目小组接受任务和教师的辅导后组织讨论分工。教师主要完成的是知识的架构过程,及时补充新的知识。

(3)搜集相关信息,制定设计方案。这部分是最能表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放手让他们去思考。

(4)教师指导并点评完善项目方案。在这部分教师只需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即可,可行性由其自行求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5)组织实施方案。要保证人人能参与其中,教师要及时跟踪出现的问题,要多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共同商量完成项目,达到理想的结果。

(6)项目总结,师生评价交流。通过项目评价表来实施,对优秀的工件可以拍照保存并放入作品展示柜,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发现,学生自己“动”比老师一直“动”效果好很多。数控实训课题的轴类零件车削、特型面铣削等采用项目教学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一体化教学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思想适合于数控加工专业课的教学,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笔者对所任教的机电09技师1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共六单元,每单元有4~6课题。每一课题都对应一体化课程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教学流程与活动按六个步骤进行: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如在开展学习课题“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时,要求学生分析图样获取相关的信息,制订零件的加工计划,编制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选择合适数控机床加工,正确使用工量具,并进行零件成品展示、小组自评、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反思、参观实习等,教师特别要重视评价总结与学生反思的过程,把每一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甚至每一学生。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努力实现“校企双制、工学合一”。

以上是笔者在数控实训教学中摸索的一些经验,以期能更好地完善和总结高职学生的实训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水平。

过控实训总结篇6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相对普通机床在生产安全防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我院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 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院针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在我院几年的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对学生在操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我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我院在实训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如数控机床床身都比较高,防护罩又是活动的,如果在防护板上放置刀具、工量具等,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掉落,损坏机床或伤害到操作人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主要是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随意性太大。再有学生在拆卸工件时,把卡盘扳手留在卡盘上,由于一台机床上安排几名学生实习,人多情况较复杂,此时如果有人开启机床,主轴旋转,扳手飞出,造成很大的危险。可见,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时时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安全生产是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以某企业的安全教育为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我院与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实训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2.1 校级安全教育

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以数控车床为例,其主要操作规程为: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防护品、女生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吸烟,不准与他人闲谈,精神要集中;工件运转中,不准用卡尺、千分尺测量,操作者不得隔车面探身取物或传递物品,不准用手摸和用棉丝擦工作物,刀头和更换刀具,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岗时,必须关车切断电源等。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清理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自己所学工种的操作规程有了很深的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能了如指掌,为以后进入车间实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

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对此,制定了机床运行记录本,由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带班老师共同填写。

几年的数控操作实训,积累了很多的安全实训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安全实训的经验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实训经验是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它从反面指导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因此,运用本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事例,通过讲解与告诫,使学生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几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任树奎.全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读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谢超.数控机床操作与实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过控实训总结篇7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相对普通机床在生产安全防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我院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 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院针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在我院几年的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对学生在操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我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我院在实训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如数控机床床身都比较高,防护罩又是活动的,如果在防护板上放置刀具、工量具等,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掉落,损坏机床或伤害到操作人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主要是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随意性太大。再有学生在拆卸工件时,把卡盘扳手留在卡盘上,由于一台机床上安排几名学生实习,人多情况较复杂,此时如果有人开启机床,主轴旋转,扳手飞出,造成很大的危险。可见,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时时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安全生产是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以某企业的安全教育为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我院与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实训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2.1 校级安全教育

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以数控车床为例,其主要操作规程为: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防护品、女生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吸烟,不准与他人闲谈,精神要集中;工件运转中,不准用卡尺、千分尺测量,操作者不得隔车面探身取物或传递物品,不准用手摸和用棉丝擦工作物,刀头和更换刀具,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岗时,必须关车切断电源等。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清理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自己所学工种的操作规程有了很深的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能了如指掌,为以后进入车间实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

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对此,制定了机床运行记录本,由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带班老师共同填写。

几年的数控操作实训,积累了很多的安全实训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安全实训的经验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实训经验是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它从反面指导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因此,运用本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事例,通过讲解与告诫,使学生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几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任树奎.全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读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谢超.数控机床操作与实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过控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生;共情;人际交往;干预实验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6-0079-06

一、问题提出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方面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属于个性特征鲜明的“90后”一代,他们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往往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有关人际困扰的咨询个案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来访的大学生们虽然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从不主动去倾听和理解他人;遇到摩擦和矛盾时,他们习惯于指责别人的过错,却很难体察别人的立场;一旦别人的行为与自己所期望的不一致,他们往往感到惊讶和不满,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人际交往中,他们优先考虑的总是自己,非但不善于识别、理解和体察他人的情绪情感,相反却更多地强调自己的需要,忽略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对他人的痛苦和烦恼也表现得相当漠然。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对比较欠缺。

共情(empathy),是指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1]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即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国内外大量关于儿童、青少年的研究综述显示:共情是情绪发展和成功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关。[2-3]

国内以往对于改善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往往针对的是有社交焦虑或缺乏社交技能的人群,而设计的训练方案也往往侧重于使来访者调整认知,以及练习恰当的交往方式。[4]本研究从共情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干预,希望通过短期的共情训练来帮助那些共情能力较低的大学生提高积极共情水平,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最终效果,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可以借鉴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的选取

在南京工业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从中选取68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组间、组内的男女比例都大致相同。

2. 干预措施

(1)共情训练方案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的共情训练方案是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多种共情训练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借鉴的方法有:阅读、讲演、讨论、模拟、实践,拍成幻灯片的共情反应示范和角色扮演练习;[5]共情训练游戏;电影;心理剧;[6]表情识别和分享感受;[7]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作品评析等。[8]

(2)共情训练方案的设计

干预试验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学时,共计24个学时。每个干预措施进行两次(3学时)。具体内容见表1:表1共情训练方案大纲

单元第一节课 (1.5学时)第二节课(1.5学时)作业引言一前测、分组共情的基本知识共情访谈认知训练二情绪词汇的认识与了解表情的识别与命名观察报告三观察非言语交流信息看无声电影,识别情绪文艺作品分析情感训练四情绪追忆训练与分享理解他人意图的练习描述某种情绪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要观察和体验行为训练六倾听的练习积极反馈的练习体验练习七角色扮演(1)角色扮演(2)体验练结八总结与分享后测(3)共情训练方案的测试及修改

在训练方案正式实施之前,对其进行了可行性测试,测试对象为南京工业大学20名本科生,使用该训练方案干预前后测量的共情能力显示出了极为显著的差异,证明该训练方案对于大学生共情提高是有效的。最后,方案经心理咨询专家审核后通过。

3.研究程序

(1) 前测:2010年10月,将68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34人。用“共情问卷”和“人际关系问卷”对参加共情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和未参加共情训练的控制组学生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的问卷为:《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子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9]和Simon和Sally(2004)编制的《共情问卷》。[10-11]

(2) 干预实验:2010年10-12月,对实验组进行共情训练的干预实验。干预实验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学时,每个干预措施进行两次(4学时)。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3) 即时后测:2010年12月干预结束后立即进行后测,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子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和《共情问卷》再次对参加共情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和未参加共情训练的控制组学生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11.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t=-0.128,相伴概率为0.89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差异不显著,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t=2.952,相伴概率为0.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有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见表2)。 表2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组别NMeanStd.

Deviation FSig.tSig.

(2-tailed)共情前测实验组3419.7610.7510.1650.686-0.1280.898控制组3420.1211.923共情后测实验组3427.0311.3980.1660.6852.952**0.004控制组3419.0011.0322.实验组和控制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之间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发现,实验组共情能力的前测和后测之间t=-6.132,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共情能力的前测和后测之间t=1.627,其相伴概率为0.11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表3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组别NMeanStd.

Deviation FSig.tSig.

(2-tailed)共情实验组前测3419.7610.7510.8070.000-6.132**0.000后测3427.0311.398共情控制组前测3420.1211.9230.9420.0001.6270.113后测3419.0011.0323.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关系独立样本t检验

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t=1.321,相伴概率为0.19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差异不显著,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交往能力的t=-3.002,相伴概率为0.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有了极其显著的差异。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敏感度t=0.745,相伴概率为.459,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差异不显著,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敏感度的t=-2.290,相伴概率为0.02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有了显著的差异。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归因总分t=1.547,相伴概率为0.12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差异不显著,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归因总分的t=0.792,相伴概率为0.431,大于显著性水平0.01,没有显著的差异(见表4)。表4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关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组别NMeanStd.

5.9400.8770.3520.7920.4314.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

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测和后测之间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发现,实验组人际交往能力前测和后测之间t=5.226,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人际交往能力前测和后测之间t=-0.711,相伴概率为0.48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敏感度的前测和后测之间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组人际敏感度前测和后测之间t=4.882,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敏感度前测和后测之间t=-0.296,相伴概率为0.769,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归因总分的前测和后测之间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组人际归因总分前测和后测之间t=1.432,相伴概率为0.16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差异不显著,而控制组人际归因总分前测和后测之间t=-0.140,相伴概率为0.890,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表5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组别NMeanStd.

5.9400.6100.000-0.1400.8905.实验组共情的提高与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分析

我们把实验组前后测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得分相减,作为大学生共情分数的提高,把实验组前后测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和人际关系敏感度上的得分相减,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分数和人际关系敏感度的提高,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共情能力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有极其显著相关(r=-0.618),实验组共情能力提高与人际敏感度的提高有显著相关(r=-0.355),实验组共情能力提高于人际关系归因风格总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r=-0.171)(见表6)。表6实验组人际关系提高与共情能力提高的Pearson相关

共情提高人际提高敏感提高归因提高共情提高Pearson Correlation-0.618(**)-0.355(*)-0.171Sig. (2-tailed)0.0000.0390.335人际提高Pearson Correlation-0.618(**)0.3200.180Sig. (2-tailed)0.0000.0650.309敏感提高Pearson Correlation-0.355(*)0.3200.259Sig. (2-tailed)0.0390.0650.139归因提高Pearson Correlation-0.1710.1800.259Sig. (2-tailed)0.3350.3090.139**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6.实验组大学生共情的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实验组大学生共情的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共情能力提高为自变量,以能人际交往力提高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格7,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人际交往能力=-0.923-0.411*共情能力提高。对回归方程式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F=19.73,Sig.=0.000),说明用共情能力提高来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是完全可靠的(见表7)。表7实验组大学生共情的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回归分析

回归系数β标准化回归系数βtSig. 回归常数(constant)-0.923-1.0010.324共情提高-0.411-0.618-4.4420.000四、分析与讨论

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干预训练之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进行干预训练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之间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组共情能力的前测和后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共情能力的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干预训练使得实验组的共情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干预是有效果的。

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敏感度、人际归因风格总分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异不显著,而后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交往能力有了极其显著的差异。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敏感度差异不显著,后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敏感度有了显著的差异。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人际归因总分差异不显著,而后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人际归因总分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敏感度、人际归因风格总分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组人际交往能力前测和后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人际交往能力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人际敏感度前测和后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敏感度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人际归因总分前测和后测之间差异不显著,控制组人际归因总分前测和后测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干预训练对实验组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敏感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包括人际归因风格的改变。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能力和心理感受是很容易通过训练而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而归因风格涉及到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价值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对大学生共情能力提高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与共情能力提高有极其显著的相关,人际敏感度的提高与共情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相关,实验组共情能力提高与人际关系归因风格总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这证明,通过干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同时,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敏感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与t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实验组大学生共情的提高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与共情的提高存在着线性回归的关系,用共情能力提高来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是完全可靠的。

除了通过问卷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做量化研究,学生们在训练结束后分享的一些心得体会也可以从质的角度反映出共情训练的效果:

成员一: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让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要努力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去感受别人的内心。

成员二:通过参加的这几次活动,我对老师叫我们做的一些小游戏很感兴趣,在这些游戏里,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在与大家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也更多地了解了别人在想些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情,大家竟然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可见人和人之间能够感受他人的情绪与情感的能力还是挺重要的,至少,我以后再遇到有不同看法的人,我能够努力去克服自己的反感,让自己静下心来试图去理解别人了。

成员三:我发现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细心起来了,或者说“敏感”了,呵呵。我变得善于“察言观色”了,以前的我比较毛躁,不怎么太关注细节,导致我和好多同学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搞得大家十分尴尬。现在的我开始去关注别人的细微表情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既减少了我和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又为我赢得了更多的友情,使我也不必老是为了失去友情而痛苦不安了。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都乐于接受这种干预训练的方式,并感到对人际交往有帮助。有些学生从认知上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在行为上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变得“细心”,学会“察言观色”。这说明,本研究的共情干预计划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多种共情训练程序并针对共情的定义,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自行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共情研究方案,将抽取的64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34人。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为期8周(每周3个学时)的共情训练,而控制组的学生不做任何干预。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和后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干预训练提高了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敏感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与共情的提高存在着线性回归的关系,用共情能力提高来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是完全可靠的。质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认知到具体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通过短期的共情训练得到提高,本研究所设计的共情训练方案能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方案为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Duan C. Hill, C.E. The current state of empathy research[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6(3):261-274.

[2]Eisenberg, N. Miller, P. A. The relation of empathy to prosocial and related behaviors[J]. Psychol. Bull., 1987(1):101-119.

[3]Hoffman M.L. The contribution of empathy to justice and moral judgment. In: N. Eisenberg and J. Strayer (Eds.), Empathy and Its Developmen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943-946.

[4]郑日昌,李占宏.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4):277-279.

[5]李百珍.移情能力培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1993(2):47-50.

[6]李福芹,叶文君,陈丽.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 150-154.

[7]魏玉桂, 李幼惠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5): 557-562.

[8]琚贻桐.通过移情训练提高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1(6):20-26.

[9]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3:285-286.

[10]Simon Baron-Cohen, Sally Wheelwright. The Empathy Quotient: An Investigation of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Normal Sex Difference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2004(21): 163-172.

[11]安秀琴,杨辉,徐建萍,等.杰弗逊共情量表的编译与评价[J].护理研究,2008(8):2063-2065.(责任编辑:张叔宁校对:臧莉娟)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Empathy Training

CHEN Xu, FU Hong, ZHANG Xiao-wen

(1,3.Mental Counseling Cen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2.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4)

上一篇:大学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火车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