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整改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2 21:34:15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1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权责发生制编制

2015年财政部推出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三项制度,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和规范了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三项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的重大改革,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制度出台背景

我国目前政府财务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准确反映了财政预算的收入支出情况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对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成本费用情况,不能有效管理政府资产,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存在局限性,在会计目标方面,偏重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未能全面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核算基础方面,在收付实现制下,以各项实际收付款项为标准确认收支情况;在核算内容方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的内容较少,其中只有存款和往来款,主要反映财政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情况。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逐渐显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精神,使政府会计制度职能定位和报告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服务于预算、关注信息供给方转向强调政府决策、管理、监督和评价;二是适应国家宏观治理的需要,从控制取向的政府会计转变管理取向的政府会计;三是反映政府整体层面的综合信息,从会计信息碎片化转向统一完整的报告体系。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这三项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政府财政部门在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迈出重要一步。今后将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制定政府财务报告审核和公开机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

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界定政府财务报告范围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入,试编工作指南对政府财务报告做出了一些总体规定,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明确,使纳入的主体范围不够合理,相关标准不够明确,致使各地标准不够统一,口径不够一致,缺乏各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界定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需要划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基本类型,针对不同的报告主体明确主体界定标准,从而界定主体范围。政府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组织,对公共资源委托方承担受托责任并履行报告义务。我们可根据受托责任制分解成不同的报告主体,将承担受托责任的各个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的承担进一步分解受托责任的单位,构造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对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报告主体应满足的条件是部署资源,执行预算管理责任,评估绩效,并提供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信息。

(二)政府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的衔接

我国现行预决算报告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能够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满足政府和人大等加强当年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在该预决算体系下,主要反映收支流量信息,将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及政府可能承担的负债义务等重要会计信息遗漏,不能完整反映资产负债存量及政府运行成本,导致政府资产管理基础数据缺失,债务管理不规范,财政风险高以及政府运行成本不透明。而资产负债的存量信息正是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

在政府财务报告的相关制度下,各财政部门通过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收入费用情况、运行成本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情况;各部门通过编制权责发生制的部门财务报告,来反映本部门资产负债状况情况、收入费用情况、运行成本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情况。政府财务报告要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为基础,服务于不同的政府管理目标,在政府会计的框架下分别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满足政府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障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决策服务。对现有的预决算报告体系进行完善,实现政府财务报告与预决算报告体系的并行、衔接、补充和协调,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政府财务信息报告体系。三项制度颁布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将成为各级财政和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厘清政府财务报告和现行预决算报告的关系,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集中、系统的政府财务报告完整反映政府财务信息,让公众和监督部门考核政府财务履行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并不完善,没有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对一些相关工作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对账、调账、结账等工作的流程。同时还存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不足,缺少完善的信息获取制度,在财务信息获取方面难度较大。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是在现有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内进行的,不是基于改进后的核算制度进行的。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是现行预决算报表,而现行预决算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财务信息发生真实收支后被记入到财务报告中。这就决定了试编工作需要更多的深入分析,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财务信息应满足政府问责和决策有用性。当前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编制的一系列相关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最终的财务报表并没有按照日常的会计核算得到,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制度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试编工作受到现有预决算管理框架内体系、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约束,适用性较差。只调表不调账导致在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中只针对报表调整,而非针对业务核算。研究并解决预算、核算、决算和审计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体制机制制度的整合,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改善的方向。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建议

(一)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和内容指标体系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可以从三点出发:一是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财务指标体系,着眼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工作评价目标,建立与各项工作对接的指标,如按政府管理决策和评价的各项工作建立分类指标,而不是按照财务报告的报表体系建立分类,根据应用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既包括财务报表数据来源的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报表的指标,丰富指标内容;二是建立一些排序指标,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政府绩效优劣的指标并进行排序;三是建立某些指标历史数据及经验值,有些指标需要历史数据,才能产生可用的结果,例如反映负债程度的各项指标,只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积累,才能找到对应本地区衡量财务风险程度的经验值,财务分析指标才能够得到有效解释和应用。应当着手建立需要积累历史数据的指标及这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而通过一定的时间,确定或修正适用于本地区这类指标的经验值。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内容体系,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针对政府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应用,补充、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包含部门、单位财务报告和有关专项报告在内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子报告体系。其中专项报告是指为专门反映某类财务状况项目的报告。在专项报告中,要提供综合财务报告应用所需的全部信息,不局限于财务报告的报表信息。

(二)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全面梳理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等情况,真实并全面的反映政府的“家底”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具有价值、可信的信息。同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充分显示出来,为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通过转换预算会计数据以及搜集整理并汇总反映政府相关财务信息,发现现行预算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更好地完善预算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编制结果,也需要呈现出一份高质量高标准的资产负债情况表。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我国要设计构建的满足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还要包括财务报告编制系统,并与财政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用信息化手段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财务审计报告关系的整合

政府财务审计报告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监督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鉴证,塑造责任政府。我们应着手于政府财务审计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关系的探究,推动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有效推进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财务审计报告关系的整合。在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同时考虑和结合我国实际需要,将审计的相关内容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中,使其作为一个组成部分。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2

(一)政府财务报告的涵义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相应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信息载体,是政府解脱其受托责任的有力依据,也是政府重要的信息沟通制度之一。由于我国目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政府财务信息主要是预算会计信息,政府财务报告也主要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入情况说明书等部分。

(二)政府财务报告的作用政府财务报告的作用主要有:可供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实体当年的运作结果;可供政府信息使用者评估并及时监督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供政府信息使用者评估政府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和履行到期职责的能力;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应的信息,以便政府及时掌握经济运转的整体情况,为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体系不完整 西方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既包括政府组成单位的财务报告,也有基于政府层面的财务报告。而我国目前关于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告还没有完全形成,与政府财务状况相关的信息载体都表现为零散的碎片,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等。

(二)未能充分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报告中负债反映不完整,许多已经发生、但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的现实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并且不区分期限长短和流动性强弱,不利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或有负债是现阶段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但在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中没有得到反映。就显性指标而言,中国的赤字水平和负债水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相对较低的。但是就隐性指标而言,政府负债和债务担保总额的一些数据并未如实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可见,我国目前政府财务报告中对政府负债信息的披露不完整、不真实,掩盖了政府真实的负债状况,误导信息使用者,甚至造成政府相关决策失误。

(三)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根据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项目,又包括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中,资产负债表均不设计收支类项目。但在目前报表结构下收支类项目既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又在收支表中反映,造成了毫无意义的重复列示。

(四)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内容狭窄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没有提供关于政府整体的全部财政收支情况的完整情况,报表附注和相关说明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融入更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五)资产反映不真实 政府行政单位购入材料直接到为支出,大量未消耗的部分没有通过存货来反映,没有作为资产来确认,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账面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虚增资产。

三、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我国在财务报告改革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主要是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探索不够重视,由此造成理论基础薄弱,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十分缺乏。理论研究的滞后将会制约会计报告改革实践的发展,支持不足最终会影响改革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我国目前制定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受到理论层面研究成果的限制,照搬西方国家的模版又存在很大风险,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努力深化会计报告改革相关理论研究,以理论来指导改革实践。

(二)进一步深化公共管理改革会计报告改革为公共管理改革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公共管理改革也是会计报告改进重要的推动力量和改革赖以存在的关键条件之一。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过程之中,会计报告的改进也处于酝酿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公共管理改革将是会计报告改进的内在持续推动力量,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为政府会计报告改进提供更广阔的背景。

(三)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为政府财务报告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实施需要通过会计职业人员的执行才能开展,其实际效果不仅取决于改革战略本身,也直接取决于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政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现实并展望未来。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改革的迫切性,对于人力资源的培养要立足于现有素质的基础上的提升,主要可以采取短期培训的手段。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融入到高等教育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力资源颈瓶问题。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3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报告试编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概念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通常也叫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各级政府为了科学、准确、完整地计量和反映当期政府财务应收应付情况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涉及政府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和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等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以及根据报告内容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的相关分析等。从报告的试编情况来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应用,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正确举措。

二、我国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现状

(一)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现状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从2010年底起正式开始,政府选取了广东、浙江、哈尔滨等省市进行了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为了夯实试编基础,各级财政部门力争广泛收集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努力使其价值得到准确体现。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清理核实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审计、报送、公开和分析等环节。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就是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努力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各个环节。从各省市试点的情况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在探索路径、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正式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东省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成效

财政部于2010年底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选择广东省等11个省份参与试编省级层面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2011年试编范围扩大到23个省、直辖市;2012年试点延伸至地级市。2015年底,广东省地市一级试编工作试点地区覆盖面达到100%,2016年底,广东省实现市、县(市、区)试编工作全覆盖,到2017年广东省全省市、县全部纳入试编范围。

一是基本掌握了试点地区政府的基本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使得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可以全面反映资产状况、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还可以促进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和效管理有机配合。二是通过试编工作的进行,各级财政部门为正式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初步了解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报内容、编报方法和编报要求等;三是为政府会计工作培养了人才,通过权责发生制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中的合理应用,组织新制度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了相关试编人员对政府会计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为政府会计改革积累了力量。

三、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临的困难

(一)组织协调难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是以多套财政和部门的报表为基础,通过转换、抵销、调整、合并后形成。单一个地级市而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工作要汇总财政部门内部的各个科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市级预算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企业,而且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所以资料本身的质量就不同。另外资料的计量口径也不全部相同,编制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给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如果对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不上心,那么编报进度和编报质量将会堪忧。

(二)资产核实难

政府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归政府所有和支配的各类经济资源。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政府资产定义为除了法律明确界定的个人私有财产以外的所有经济资源。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政府资产范围又如此广泛,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之前也没有将矿藏、河流、土地、道路等国有资产列入政府会计核算范围,各级政府的信用资产和知识产权也没有估价入账,因而政府资产价值很难准确反应。

(三)报表转换难

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指标是根据多种报表中的数据转换而来的,数据衔接、调整工作、抵销关系错综复杂,而且由于综合财务报表尚处于试编状态,因而报表转换存在极大的困难。例如,往来款项由于没法落实到具体单位而不能一一抵销。省厅为了指导单位做好转换、抵销、调整等试编工作,专门下发了将所有需要转换、抵销、调整的决算报表汇总在一张表上的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汇总表,采取转换金额、调整金额、抵销金额三者叠加的方式在金额栏中进行处理。以上情形,为报表转换工作带来诸多阻碍。

四、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策建议

(一)促进政府会计改革,夯实报告编报基础

一是要研究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总会计都适用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加快构建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二是明确政府会计核算主体,清算核实政府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带头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清算核实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等,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归入会计核算体系。

(二)统一报表编制口径,完善报表编报体系

一是规定国有企业的划分标准。财政部最好明文制定出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划分方法,使各地的划分标准相统一,进而使得改革方向更加明确。二是统一财政收入报告口径。如果财政收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既违背了谨慎性原则,又有可能高估财政收入,还会导致收入调整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质疑,未入库税收收入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去除已入库以前年度税收,增减数据没有现成报表,可靠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难免会减弱。

(三)提高编制人员素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对政府综合报告制度、政府会计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对下级部门反馈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和编制工作实践,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经验的人才队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应当遵循渐进式改革路径,在继承基础上注重经验的摸索与积累,根据已经印发的用于试点阶段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确保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余应敏.推行应计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是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由欧债危机谈起[J].财政研究,2014(2):35-40.

[2]崔学刚,叶康涛,荆新,等.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一一第六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5(7):92-95.

[3]刘尚希,赵全厚.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2(5):25-41.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4

一、政府会计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一)政府会计的定义政府会计是以政府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接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政府运行信息以及政府对公共财务资源管理业绩和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会计系统。政府会计通常应包括目前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公立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

我国相关制度中没有“政府会计”这一名称。只有“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预算会计主要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其核算对象过于狭窄,只是英美模式政府会计的一部分。1998年进行的财政改革并没有涉及到“政府”这个层面,政府受托管理的国家资源、国有资产以及国家债权债务的变动情况及国家的财务状况依然没有作为会计的对象。同时,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部门预算在客观上要求整合政府会计体系,以便编制政府层面财务报告及汇编本级总预算,从而反映一级政府的受托责任。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使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核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和政府的收支情况,即可整合为统一的政府会计。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为总预算会计跟踪和记录机构层的交易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并为政府会计。

(二)政府会计的构成要素政府会计的要素构成目前主要流行“五要素论”、“三要素论”和“六要素论”。“五要素论”认为会计要素是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构成,“三要素论”则认为应是收入、支出与基金余额,而“六要素论”则认为是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基金与结余构成。“五要素论”与“六要素论”的区别,实际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会计行业日趋国际化的产物。

二、治理视角下政府会计存在的不足

(一)体系不统一、不规范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按照组织类别设立,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独立核算,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记录不同的单位在不同阶段的经济事项,而且核算重心各不相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分离,协调性较差,缺乏统一的客观基础,不能形成有机整体,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资金的运行情况,不利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生成及披露,也影响了财政管理的效果。

(二)核算范围偏窄,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仅仅反映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对政府受托管理的资源、政府债权债务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情况没有进行全面反映。一方面,政府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投出的资本。一般列为当年预算支出,不反映投资形成的产权;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所得,一般列为当年预算收入,不反映政府投资资产的减少、这无法反映政府产权的规模、增减变动及国有权益的保全情况,不能及时为国有资本金的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欠缺。目前,总预算会计不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政府固定资产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政府历年资金分配形成的资产存量,缺少这类信息则无法体现政府资金运动的全貌,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情况,不利于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三)缺乏科学、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是一种通用的、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方式。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虽然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有一套财务报表,但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完整。长期以来,预算会计仅侧重预算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的核算和反映,对于政府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资本金、债权债务、公共产品与服务成本等有关信息缺乏披露,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也不能反映政府绩效情况。二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公布形式比较简单。目前政府以向同级人大报送政府预算和决算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披露预算会计信息,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相分离,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受到质疑,不利于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整体财务状况以及监督政府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

三、治理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的措施

(一)科学界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引入权责发生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化管理,原来的核算制度很难适应当前和今后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如原来属于全额预算拨款的学校,据有关资料反映,学校通过各类创收,目前财政资金占学校总资金已不足60%,全额的概念已不再存在。各类社团组织目前同样执行预算会计制度,但按政府会计的内涵应不在政府会计的范围内,因此对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应重新确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等改革的不断深入,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方向。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对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鉴别、控制财政风险以及改进长期资产管理有重要作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政府转型的需要。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官员、公众及经济学家的质疑,但任何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权衡各方面利害关系,将损失和成本降低到最小。权责发生制改革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要进行政府会计的改革,就必须使政府财务报告从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系统、全面的政府财务报告。要建立和健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使财务报告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政府财务报告应包括财务报告主体、财务报告组成单位和财务报告内容。财务报告主体一般分为基金和政府单位。基金层面财务报表应着重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产权结构及保值增值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信息等。政府单位层面财务报表应根据法律规定编制财务报告,将各种基金财务报告汇总、合并成政府单位主体的财务报告,以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对财务报表进行解释和介绍,为读者提供通俗易懂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的组成单位应除了包含总预算单位及行政单位外还应包含各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一般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占有国有资产的其他企业中由国家享有的国有资产权益,包括产权和收益权。财务报告的内容应根据政府的财务活动、承担受托责任的情况及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加以研究。

(三)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绩效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

府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进一步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有效性的客观选择。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而且是政府预算会计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预算就是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强调的是“结果导向”。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和民主化;绩效目标的确立、绩效考评的执行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有助于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绩效预算赋予了政府部门更大的预算执行权,有助于促使政府部门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对于财政部门来说,绩效预算改革有助于促进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我国,绩效预算改革应当是在继续推进政府预算管理与会计的各项改革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预算的理念引入到我国的政府预算管理与会计中。具体内容包括:

(1)确定绩效评价内容。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应涵盖政府所有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应不仅包括“量”的考评还应包括“质”的考评,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评价,即要求各部门在向财政部门申报预算资金项目时,应当制定合理、科学、明确的绩效目标,使之与预算执行结果挂钩,并作为编制绩效预算的基础和依据。二是财务评价,即对项目资金的落实与使用、经费投入与产出比较、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即通过对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绩效目标的对比分析,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四是持续效能及影响力的评价,即对项目完成后产生的效用及其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

(2)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产出与绩效分析表。绩效评价首先要求建立完整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量化和具体化,为评价各类项目的绩效提供技术支持。最直接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计算投入产出比,由于政府预算的特殊性,应根据不同部门来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如对警察的绩效评价不能只片面地强调逮捕人数的多少或犯罪率的高低,还应特别注意绩效评估对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在指标执行的基础上,应编制产出与绩效分析表以评价其业绩。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预算会计研究会政府会计课题组:《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5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现实需求 英国实践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17-03

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动因与现实需求

(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

1.如何科学反映公共支出责任履行程度――政府绩效评价。市场经济对政府受托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与逐步完善,国家明确提出“建立法制、透明、高效、责任政府”的目标,而政府预算和会计改革是目标实现的关键。政府会计应该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体系,对政府预算执行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提供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财务绩效信息,接受外部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会计贯穿于财政资金的记录、监督、信息披露及政府机构绩效评价全过程,是政府治理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方面,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经济、政治和社会决策有效性程度,另一方面阅读和分析政府会计报表体系是直观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评价政府组织和社会管理的财务绩效主要途径之一。此外,政府会计体系的有序运行可以使政府的背逆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成为实现政府治理深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经济转轨和公共治理转型的环境下,追求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可见,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政府绩效性受托责任和公共绩效管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如何科学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也必将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主要目标之一。

2.如何合理把握财务信息透明程度――政府财务公开。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加强执政公信力等法治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法治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越发强烈,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整体财务状况等信息公开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对我国政府信息披露和财政 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系统不仅难以提供政府内部管理的政府资产、负债以及资源消耗成本信息,也难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理性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的信息需求。例如,现阶段在预算会计系统亟待优化,集中表现为各级政府因不能合并财务报告导致不能全面披露政府整体层面的资产、负债信息。可见,提高财政透明度成为了我国建立公平、有效的公共财政的重要议题,而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披露政府整体层面的资产、负债信息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关键所在。

同时,建立和拥有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反映政府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者支出)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已经成为国际上加强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行惯例。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国际性组织都在不断为推进财政透明度而做出努力。一些国际组织,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 (World Bank)、经合组织(OEC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积极推进各国政府会计改革,倡导提高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为市场机制的良好运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篮子货币之一后,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愈加关注我国的财政信息和财政状况。因此,我国政府迫切需要提供完整、透明且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信息。

3.如何有效管理政府债务扩张程度――政府债务风险。保持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根本要求之一。 全面、可靠、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是有效进行地方债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在国际社会债务危机频发、国内各级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核算与监督功能缺陷暴露无遗。截止到2014年末,据审计署数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16万亿元左右,而各级政府会计反映与报告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只是地方政府实际债务中的很小一部分,缺乏可靠、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种类、结构、期限等方面的信息。显然,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基础数据和手段十分贫乏,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价、防范和化解十分不利。当务之急,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并逐步在政府资产、负债、资源消耗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信息披露层面解决地方债务融资的风险控制问题。因此,为了反映我国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提供有关政府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需要能够充分反映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为多重目标的政府会计系统。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负债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性缺陷。为实现对财政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迫切需要将尚未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为清晰界定财政风险责任主体,需要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以能够获取充分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的信息支持;现行预算会计在反映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明显与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内涵相冲突等,注重反映现金收付等短期资源信息的同时,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披露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信息,缺少资产负债观和权责发生制以及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信息及配套法律法规等支撑体系。

(二)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

政府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财政决策、加强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而且还是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体现。目前来看,我国需要尽快启动政府会计。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进程来看,政府会计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期。我国也存在政府会计改革的强烈需求。

1.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一要务。诸如种类繁多的民生补贴的密集出台、人口的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的不断扩大等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政府会计无法反映各项社会政策带来的政府未来的财政义务,迫切需要改革政府会计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财政透明成为一个趋势化要求。随着我国政府功能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就迫切需要启动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以适应财政透明度提高的常态化需求。

3.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模式影响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变革政府会计与之相适应。概言之,规范预算资金的使用、遏制公共领域腐败、反映各级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防范债务风险、建立透明绩效的政府,以及提升各级政府的公共治理效能,集中体现了预算和财务信息的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现实需求。

二、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举措及与美法的比较

(一)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英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在中央政府层面与地方政府层面一般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具有不同的路径,其财务报告主体界定原则一步步完善,最终由其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施行。英国的地方政府隶属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拥有对地方政府的规范和监督权, 但地方政府在本辖区内拥有征税权和举债权并负责在本辖区内面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见表1。

英国政府在推进会计改革的实操层面制订了《政府财务报告手册》,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比较激进的落地方式。第一, 全面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直接照搬了大部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在《政府财务报告手册》中对政府部门应用这些准则的具体问题加以解释。例如 ,要求政府部门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7 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规定,同时对政府部门应用该准则时的具体事项做出解释, 如规定未来现金流量应采用英国财政部公布的实际折现率进行折现。第二,紧密契合政府业务活动特点。对部分准则中不适合政府部门业务活动特点的规定进行针对性剔除, 如存货、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雇员福利、退休福利计划等准则。第三,精准规定部分特殊会计事项。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未涉及的政府部门特有资产、特定事项等会计处理做出专门规定。第四, 合理界定信息披露边界。如规定了预算的定义、预算执行表的内容以及预算执行表的附注披露等。可见,《政府财务报告手册》在实操层面直接使得英国政府预算和会计核算基础直接从收付实现制转向了权责发生制。

英国模式会计与财务报告改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许多教训值得借鉴。在编制政府整体财务报告方面,英国财政部主要教训:一是缺少具有共性层面的不同公共部门都需遵循的会计政策。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建立在不同部门适用的会计政策一致的基础上,适用于不同政府部门的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惯例必不可少;二是缺少保障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的工作机制。政府整体报告的依据来自不同部门编制的财务报告,如果部门财务报告质量出现问题的话,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必然受到影响;三是不重视政府预算与会计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与升级。权责发生制下,复杂的业务计量、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最终的报表信息集存需要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与手段;四是外部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

(二)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美国、法国的比较

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有双重导向性质,强调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英国各部门编制的年度财务报表由资源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涉及资源产出、运营成本、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部门基础的资源,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部门会计政策、资源的预算与实际数以及差异分析、或有事项说明和基金储备变动说明等情况。与美国、法国相比,英国政府会计报表及附注是通过揭示部门资源消耗的具体流程和机理来体现政府部门的宗旨和目标的,彻底贯彻了权责发生制,见表2。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

我国应在现有预算会计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应从转变政府意识、修订有关法律、加强预算准备、改进政府收支分类系统、发展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立足国际视角,进行系统化框架设计。

首先,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紧紧围绕三大目标。一是满足政府绩效管理目标需求。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政府绩效性受托责任和公共绩效管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如何科学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也必将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主要目标之一。二是满足政府信息透明管理需求。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加强执政公信力等法治水平和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迫切需要提供完整、透明且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信息。三是满足政府风险管理需求。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我国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提供有关政府偿债能力方面的会计信息以能够充分反映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政府扩张风险。

其次,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会计改革的时间同步与制度衔接问题。一方面,要统一规划,保持中央与地方改革的步调与节奏一致;另一方面,分别按中央层面、地方层面科学设计两套体系及衔接机制。二是处理好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实际适用范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国际接轨前提下,鲜明体现借鉴与改良后的中国特色。三是处理好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特性与共性会计政策及惯例的关系。坚持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口径一致,适当兼顾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特性。四是处理好预算会计体系与权责发生制下财务报告体系的关系。应在完善政府预算会计基础上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实现政府会计双重功能,既要准确核算和提供预算执行相关信息,提高政府预算的有效管理,又要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为中长期财政发展和宏观调控服务。

最后,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建立五大保障机制。一是重视共性层面的不同公共部门都需遵循的会计政策的制定。二是重视保障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的机制设计。三是重视政府预算与会计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与升级。四是强调政府会计改革是一把手工程,最大限度保持外部环境不会影响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权威性。五是重视实操层面类似英国《政府财务报告手册》的流程设计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璐璐.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 ,(10):24―30

[2]张琦, 程晓佳.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中国的改革路径[J].会计研究,2008 ,(11):

[3]常丽.公共绩效管理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全景图的构建[J].财政研究,2012,(11).

[4]刘福东,李建发.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会计的技术改进[J].当代财经,2012,(11).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6

一、改进财务报告应遵循四个原则

(1)财务会计改革先导原则。财务报告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

(2)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我国的财务报表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尽可能满足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4)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应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拓展财务报告信息内容

现行财务报告既不反映无形资产及商誉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在现行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我们应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面临背景,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的人才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企业关联方交易,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

(1)报表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指标时,要注意财务报表中某些资产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对于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一是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财务分析所根据的都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性资料,评价以往的绩效,虽可供企业决策参考,但企业面临的毕竟是现实问题,不能对这些历史资料依赖过重。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和物价的变动,财务分析的依据均以原始成本为基础,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原始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如果不加调整,显然会受到物价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二是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在企业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三是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难以有意义。例如,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对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四是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由于不能可靠计量,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在报表上予以反映,这无疑会低估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不够全面。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财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财务比率体系不严密,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财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三、提高及时性和实用性,编制务实报告

当前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单凭过去定期编制的会计报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除定期报告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财务报表分析改进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有效融合,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控制业务活动,有利于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现在,很多企业有财务软件,但和实际业务无法对接。财务软件相对来说,是一个可以套装的软件,而业务系统,因为各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财务流程有着很大的区别,是无法统一的。因此,要做到能贴合自己企业管理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对很多企业来说,很想做,但又无法做。例如,使用的工具:E立方管理平台+E立方财务系统。E立方管理平台,是一个普通管理者就可以使用的软件设计平台和运行平台。它将EXCEL,数据库、中间件、网络技术、工作流技术整合到一起,只有会使用EXCEL,对企业的管理熟悉,就可以用它做出一流的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是由E立方的开发团队在E立方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财务系统,具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它就是运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方案,就是企业使用E立方财务系统,然后,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开发自己的业务系统,完成和财务系统的无缝隙衔接,便整个系统浑圆一体,构成完全贴合自己需要的业务财务管理系统。它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将通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部分给使用者,操作者只要开发本单位的业务管理部分就可以。这种企业信息化可以不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或几阶段规划,而是化为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努力:先把一个单据和流程做进系统,用起来,改进,再做第二个、第三个……系统渐进地发展起来,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可以和风细雨地进行,在无形中完成运营方式的转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真正成功的信息系统需要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管理在变,软件就要变,在未来的岁月里,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技术上说,E立方管理平台简单易用,快速定制的构建方式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需求的变化――改变容易、调整迅速;从应用模式上说,因为系统的构建由企业自己的人员完成,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很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工作。

(2)对财务报表自身的改革。进行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与国际惯例接轨,用“时价会计”进行调整;注意对审计报告的分析,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文件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目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应加强对审计报告的分析,注意审计报告的措辞。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比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以弥补报表信息的不足。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的改进。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的改进,要注意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和竞争优势的分析,把经营环境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在财务指标的改进方面,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以及对它们的修正。 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以及对它们的修正。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7

摘要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在年报中披露)、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本文旨在对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报告问题与对策

财务报告是向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使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有利于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变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变革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完善和发展财务报告成了当务之急。一、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会计报告可向其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可以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为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必须保证财务报表的质量,为此,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或者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如实反映企业的交易与其他经济事项,真实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企业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企业列报的财务报表,除现金流量表外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除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或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外,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3.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和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4.企业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

5.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编报企业的名称、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人民币金额单位以及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二、新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弊端

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偏重于历史信息、财务信息及确定性信息,而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报告使用者预测的需要。笔者认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经济活动历史信息的反映。

传统财务报告主要是根据过去的交易事项的历史成本统计汇总,以提供历史经济信息为主,无法反映未来财务状况及发展。财务报告注重于历史交易事项的总结,而现行报告使用者不仅需要历史交易事项的总结信息,更需要一些前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帮助决策者对当前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判断,对经济活动作出筹划或规划,实现专业和经验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硬性资产信息的揭示。

传统的财务报告注重反映硬性资产,报表内列示的资产是满足计量和确认标准、按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形资产,而人力资源状况,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及竞争优势等软性信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得不到反映。另外,财务报告中融资方式和未来的机会风险等信息披露太少,不利报告使用者及时高效地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三)注重财务信息的披露。

传统的财务报告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财务信息具有短期性,不能反映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的动态和过程,在反映长期价值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要恰当反映当前长期价值,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非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业绩指标。

(四)忽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每个单位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能源利用状况等等,而传统的财务报告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对担负的社会责任几乎没有涉及,这就造成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难以和整个社会溶为一体。报务报告应增加相应的社会责任指标,能充分反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能源利用等状况,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

三、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已摆在了重要位置。联系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增加财务报告预测性信息披露。

财务报告在反映历史经济信息的同时,还应补充披露相应的预测信息,科学的预测体系、合理评价和通过预测体系测算得到的最终结果应是披露的要素,能够合理反映未来发展状况。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要求编制科学、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因为,信息使用者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会关注预期收益和风险价值。为报告使用者预测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以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利用价值。

(二)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现行披露的范围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应及时提供还应及时提供反映经营社会边际成本及其变动状况的信息。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或说明,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当将与报告使用者相关的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完整的财务报告信息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经营过程所形成的一切财务性和非财务性信息。但是,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必须符合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且不能超出财务会计的对象和职责。

(三)增设软性资产信息的披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来临,现行财务报告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实物资产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了,这主要表现在实务性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未来的财务报告将应注重多元化的非货币信息披露,包括“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无形资产、数字资产、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披露,但是,如果这些方面都有财务会计部门来披露,那么财务会计部门涉及的工作量必然庞大,而且涉及不同专业,信息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不同部门通过交互式的系统,参与报告的编制和生成。

(四) 编制专用财务报告及全面收益表。

通过编制专用财务报告,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 为补传统收益表,还可以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也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就涵盖了现行利润表外的所有收益项目。全面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的利益和损失,也包括未实现的利益和损失;不仅只将股东的所得作为收益,还把所得税、工资、借款费用、利息等均作为收益,能够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全面收益表在业绩报告中列出了未实现的全面收益,使企业的业绩得到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在一定意义上也满足了各种信息使用人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五)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准确、完整、及时,应强化措施,加强监管。一是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二是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工作,对违规执业和注册会计师实施重惩,并在媒体上公告。同时,彻底改变委托方式,由信息使用人委托事务所。三是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茺,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统,从法人代表、内审人员到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担负起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责任。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研究

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财务报表也有着相应的发展,从最初的显示账户余额的简单财务表逐渐发展到当前有三大财务报表组成的完整体系。同会计发展的一般过程类似,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同样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所执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方法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重视形式而忽略实质

“形式轻于实质”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主要强调的是会计资料要想真实的反映出所需要表达出的事项或者是交易,就必须以经济实质为依据、而非以法律形式为依据来进行财务的核算与反应。所以,在事项与交易所表现出的经济实质同所存在的法律实质不一致时,会计在核算中应该以经济实质为依据进行合理处理。然而,在现实的财务会计行为中,往往会出现经济实质被法律行为所取代从而失去了对会计处理的主导性地位。

二、重视成本而忽略价值

成本与价值所代表的内容不一样,前者代表的是财务资产当中的存量特征,而后者代表的是财务资产当中的流量特征。与当前所实行的财务会计方式的特征如确定性和稳健性等相联系,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所实行的财务会计方式出现重视成本而忽略价值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充分考虑到了在具体的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有足够的可信度,而重视价值则是对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立场要求。在现实情况中,成本和价值两个方面都要兼顾,两者都属于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争取对资产负债观进行体现而不是体现收入费用观

当前的财务会计报告在整体的框架上重视的是对资产负债观的体现而不是把损益表作为主要方面的收入费用观,并且在具体的财务报告当中并没有彻底的执行这一观念。比方说,对最终所呈现出的利润数据投入过多关注,而忽视了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支付水平的资金流量情况。但是会计信息的获得者最为关心的恰恰是企业真实的资金流动情况,这是因为与企业资金流动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将对评估企业对股利的实际支付情况以及偿还能力有着巨大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来对投资策略进行具体调整。国家税务机构同样重视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税费的征收工作。

四、财务报表在对信息进行纰漏时内容缺乏完整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完整性具有相对意义,这也是当前所采用的财务会计方式的一个共有的弊端,同样与之前所涉及到的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缺点有关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是以上所提到的确定的一种衍生物。财务报告纰漏信息的不完整性还表现在其在很多情况下是具有“共通目的”的一种报表形式。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会计分析相关职业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会计信息的所有使用者都在寻求一种除“共通目的”报表形式之外的具有专业用途的财务报表。

五.财务报表当中存在逻辑混乱情况

因为客观真实存在着估计以及判断,因此不确定性会遍布会计处理的每一步过程。以资产定义作为例子,这个词语可能本身就有不确定性的含义,但是各种资产全部通过单一的数字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客观的体现。实际情况是会计财务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无法避免估计和判断的工作。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对会计散乱数据的整理、录入和汇总,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字;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所有会计信息进行分割选择,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六.不重视对未来可能经济活动的预测

当前的财务会计报告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对过去会计数据的记录整理表,这远远无法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提出的新要求相适用。因此,需要对财务会计报告从会计的基本假设、目标以及对象等方面出发进行更高层次的处理。当前在经济活动中,对于历史经济活动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未来经济活动,这就忽视了会计对象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三个方面的同时发展性,与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应该积极进行观念的改正,才能与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总结:因为现在所执行的财务报告方式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会计的记录、计量以及确认等方面的内容。然而,仅仅对以上内容进行有限制的研究与改革,会有很大几率对当前所执行的财务报告方式的逻辑性和一致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从会计的目标、对象以及基本假设这些更高层次的理论出发对财务会计报告模式进行改革。(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海燕,黄一鸣;会计信息对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2]刘东超;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上一篇:公共卫生整改报告范文 下一篇:作风建设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