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炒股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4 00:41:36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1

罗杰斯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十足信心”来源于什么,什么是“机会”,怎样“出击”,这是散户要解决的问题。

个股的运行及庄家的所作所为都记录在了历史K线图形上,分析前一个阶段的历史走势,去伪存真,洞察主力庄家手法以及其动机和作为,是散户进场前必须做的功课,这就是“十足信心”的来源。庄家赚钱的流程是吸筹(建仓)、拉高、洗盘、再拉高、目标位出货。我们如果选择了一只适合做的股票,清楚了庄家的建仓过程,认识了庄家的出货信号,就能像蚂蟥一样紧紧叮住庄家“吸血”。

举例说明,笔者在考虑大势的基础上精选出新疆城建 (600545),该股票于2009年8月20日在低位5元先于大盘止跌,在以后的50个交易日走势呈浅幅波动,成交量稳定在一个基本的水平,MACD严重钝化。是什么力量维持了这个微微向上的水平趋势呢?这就是庄家的一个吸筹阶段行为,因为散户不会在没有明确的上涨趋势状态下持续跟进,相反,只会是受不了这种不涨不跌的煎熬而出局,庄家不声不响将散户吐出的筹码接住。再看新疆城建的资料,其主营是道路建设和房地产,流通盘37000万。这是庄家喜好的股票,加上国家对新疆建设的加速,其业绩呈显著上升趋势。同时,这只股不是大家追逐的热门股,不容易受到外界的狂热干扰。

该股11月3日成交量突然明显增加,股价上涨,这是庄家建仓完成开始向上推高的信号,笔者果断买进准备买的总量的1/3仓位。下一个交易日继续放量上涨,在收盘时再买进余下的1/3仓位。第四个交易日出现了一个十字星,是庄家畜势的表现,收盘时将最后的1/3仓位全部买进,完成了建仓的全过程。过后的走势与研判基本一致,不需要进行纠正操作,因此这是一个成功的建仓。

华西村(000936)流通盘44000万股,主营纺织化纤、电力,股价严重低于了股值。在2008年大盘下跌中,该股于8月14日起吸筹自救,构筑了一个4元左右的抵抗性平台,最后于11月4日下跌到2.64元,是“受伤”的庄股。尔后随大盘反转向上,笔者再通过几天观察认为,庄家确实完成建仓,于2008年12月4日以3.7元尝试性地建仓1/3,12月11日再跟进建仓1/3,2009年1月6日再跟进1/3,以后的走势说明建仓正确,不需要纠正操作。

研究与实践表明,选好了股票,找准了建仓时机,这才是散户炒股的入门,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就是这个道理。散户建仓忌盲目,在庄家建仓完成后建就是时机,试探性分步建仓是个好办法,这样进退方便,便于纠正错误。

二、与庄共舞中长线与短线波段操作的不同手法收益比较

炒股有种说法“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是对不同时间代价换来的不同价值收益的评价。长线与短线在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适应针对性,同时也体现了炒家的不同风格。

其实在现实中,有人不断买进、卖出,见好就收,从表面看是如股评家的理论计算一样,通过高抛低卖以吃波段的方式获取最大的收益。但是,对于散户,特别是不能完全泡在股市中的炒家而言,炒中长线会避免一些大的失误,成为较大的收益者。

从前面我们不同时期建仓的两只股票看,如果我们更多地关注大盘与个股的整体趋势,而忽略个股的局部波段整理,能够轻松地获得近150%以上的利润,打点折扣,也应该有50―100%的利润(读者可通过炒股查看600545股票2009.10-2010.3一段K线,000936股票2008.11-2009.12一段K线)。相反,如果炒短线波段,有可能在新疆城建第一波段顶卖出后不能准确在谷底买入,当发现股价迅速攀升时已经不敢再追高,这样不过25%左右的利润。在华西村中,由于短炒的风格,在前期就可能因经不住不紧不慢缓步上升的态势而提前出局,与牛股擦肩而过。当然这只是对普通散户而言,并不能对高手一概而论。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庄家与散户的不同优劣势:庄家最大的优势是钱多,他可以凭借钱在股市中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愚弄散户,他们最大的劣势是钱多,经不起时间的消。相反,散户的劣势是只能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对应决策,最大的优势在于投入股市的钱都不会是生活必须的费用,因此有时间与庄家相。因此,当我们完成建仓后,以不温不躁耐心等待的心态关注股票,以静制动,方是与庄共舞的良策。

三、研判庄家的习性及策略,战胜恐惧和贪婪

当我们成功建仓就意味着骑上了黑马,这是庄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总会设法让你下马。庄家的手法都是真真假假,虚实结合,只有这样才更具有欺诈性。要战胜庄家,就要正确把握人性,研判庄家的习性和风格,与庄家斗智斗勇。散户的恐惧是什么?是不知道庄家什么时候出货,什么状况才有条件出货。散户贪婪本身不是错误,只有贪婪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其错误表现是不能判断自己在“与庄共舞”还是步入了庄家设下的“空城计”。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就能在仔细观察盘口的过程中抓住狐狸的尾巴,使恐惧与贪婪和谐。股票到达一定的高度庄家会洗盘,在打股票的过程中进行高抛低吸,这样做一是获得价差利润才有资本用于新的上攻,二是将散户赶出局使自己有更多的筹码,这个时候散户更多的理性应该是贪婪。庄家要真正的出货了,一定要有散户大量接盘,散户接盘的前提条件就是被炒疯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恐惧多一些,认识到形势的岌岌可危。只有通过长时间对某一股票庄家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才能知己知彼,才能真正战胜恐惧与贪婪,获得较大的收益。

四、出场的艺术

出场有提前出场(左翼操作)和事后判断出场(右翼操作)两种方式。左翼操作是当散户收益已经达到或者接近目标位、预期大盘局势会有变化或某些迹象表明庄家准备出场,先于庄家卖出股票。恰到好处的位置出场难度是较大的,“会卖票的是师傅”就是这个道理。出场时可以结合K线、布林线、MACD、KDJ指标的相对高点开始逐步减仓,直到卖完。这种方法相对安全性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踏实做法,不会因为一下子全部卖出而终止更高的收益,也能对误判进行调整。右翼操作是在股票已经上升至高位的末端,出现历史上少有的高换手率,庄家出货明显,甚至个股已经放量下跌的时候采取紧急卖出的措施。当情况还不是特别严峻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的时候,可以分批卖出。当情况危急需要紧急出逃时,可用低于现价一定幅度进行填单抢先套现。

恐惧与贪婪,是散户与庄家的心理共性,只是各自的心境条件不同罢了。散户认识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庄家的弱点,就能在与庄家博弈中克敌制胜,成功获得较大的利益。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2

先从动机说起。开户,是奔着钱去的,觉得股市有钱可赚,尤其是有获取暴利的机会。A股市场兴办初期,只有几只股票,但赚钱效应却十分诱人。新股上市后,股价成倍往上翻,难怪会引起巨大轰动。人们争相开户,抢股票。1992年深圳“8.10”风波的起因之一,就是人们认为买了股票就赚钱。所以,全国各地的人都跑到深圳抢新股。在炒股大潮中,一些原来普普通通的人发了大财,叫周围的人如何不眼馋?因此不少人竟然辞了工,专职炒股。随着股市的发展,再加上进入股市的门槛很低,只要拿钱,什么人都可以开户,我国股市队伍越来越庞大。

但是,开户只是开了个头,真的进入股市,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销户,因为有些人亏得实在受不了了。有人形容,股市是用金子堆成的,但并非遍地都是黄金,更多的是荆棘和陷阱,一不小心,或者突然间,就会被刺得伤痕累累,陷入亏损的困境。“开宝马进去,骑自行车出来。”这种说法虽然有调侃的味道,但赔钱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最近几个月,销户的人显著增多,出现“销户潮”,最主要的是A股市场问题太多,熊的时间太长了,积累到现在,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实在忍受不了了,这也是一种厚积薄发。

投资者开户轻率、狂热,销户无奈、凄惨,有自身的问题,也有股市制度建设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如果说投资者的行为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那么我们的股市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中国股市历来重融资、轻回报。二十多年来,规模急剧扩张,目前市值已居世界第二位,而市场功能、制度建设则很不完善。早年有著名学者把A股市场比作“”,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设立以来,问题就更多、更严重。有人将A股市场比作融资者的“造富机”,投资者的“绞肉机”。从发展趋势来说,整个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包括股指期货、转融通,其实越来越有利于机构、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而不利于中小散户投资者。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股市的风险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散户销户,就是这个市场给逼的。

面对股票市场的诸多问题和巨大风险,证监会郭主席上任以来,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就有针对投资者群体的。郭主席指出:“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就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充分考虑这一部分投资者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避免他们在股市中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现在一些人销户退市,并非什么“不成熟”的体现,很可能是一种明智之举。

开户还是销户,具体的人要具体分析。比如,从学历、资历来讲,学金融的、学经济的,专业投资人士不一定都能赚钱,相反有些虽然没有相关学历和资历的人,但只要肯努力,善于在股市中学习,也会成为股市中的成功人士。同样,钱多的人开户、入市固然好,但做不好赔的也多;钱少的人做得好,可以积少成多,赚大钱。至于年龄,也不算什么问题。我知道的几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炒股就炒得很好,赚了不少钱。所以,投资者要依据我国股市的现实,结合自身的实际,考虑是开户还是销户。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3

一、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

股票市场中的参与人有投资者、证券机构、交易所和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多少,可分为散户和庄家两类。我们假定:(1 )股票市场上博弈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2 )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风险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投向价格上升较快的上市公司股票。(3 )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一开始均先假设股票市场中的所有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4 )股市泡沫化的含义是:股票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价值,表现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股票指数不合理的急剧上升,市盈率偏高,股票实际收益率(股息率)大大低于银行利息率和债券利率。

二、庄家与交易所之间的博弈庄家

主要特征是,与中小投资者相比,资金数量占绝对优势,有操纵一家或数家上市公司股票的能力。庄家通过在低价时吸筹,然后,拉升价格,在高价时卖出股票的方式获取盈利。交易所主要特征是,它名义上属于会员制单位,实际上是完全的内部人控制,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这种动机加上两家交易所的竞争关系,使交易所从本质上并不反对庄家炒作,从而推动成交量规模的扩大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但是,交易所的这种愿望又受到政府的约束,它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图,即在股市产生泡沫时会

表1

庄家与交易所博奕交易所控制不控制庄家大交易量中等交易量 -5,410 ,-40 ,15,2

对庄家行为进行控制。下面,我们给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庄家与交易所之间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 )。分析这一博弈,庄家和交易所在实现纳什均衡时的战略是:庄家做中等交易量,交易所不控制,结果是庄家得5 个单位收益,交易所得2 个单位收益。在1995年底至1996年初的实际过程是这样的:1995年,中国股市进入低迷期,成交量萎缩,股价指数陷入很低水平,政府管理层出台了三项利好政策,试图刺激股指上扬,结果没有能成功。政府急于激活股市,这就给交易所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因此,1996年初,交易所开始游说少数有资金实力的单位去做庄,制造出两地的龙头个股来,例如沪市的长虹、深市的发展,以带动整个股市的全面上扬。同时交易所也通过暗示等各种方式告诫庄家,不可炒作过分,否则,或许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庄家自然也明白这份道理。因此,服从交易所的安排,只做中等的交易量。由于庄家与交易所的这一博弈事实上也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同时,还具有合作博弈的性质。因此博弈的结果是,庄家和交易所均增加了收益,同时也没有恶性炒作个股现象。如果只有少数庄家这样的炒作,就更不可能造成整个股市的泡沫化。

三、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

讨论庄家与散户的博弈,是要说明庄家炒作个股的意义。散户的具体特征主要有:(1 )单个散户的资金实力相对于庄家来说较小。(2 )散户人数众多,但由于信息和个性上的差异,买卖方向很不一致,力量分散,不可能控制价格走向,只能是股票市场价格的接受者。(3 )散户收集信息的方式一般为收集市场上流传的消息或看报纸、听股评和作技术分析。 表2 庄家与散户博奕小猪按等待大猪按等待5 ,14,49,-10 ,0 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先可以用“智猪博弈”(张维迎,1996)的例子来说明。表2 列出了这一博弈的支付矩阵。这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例子,其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大小猪获得相同的收益。在股票市场上,庄家就类似于大猪,散户就类似于小猪。庄家要获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大资金的优势拉升个股,获取差价。

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虽然散户跟庄家这一战略没有错,但在实际过程中,散户却远没有“智猪博弈”中的小猪那么幸运。

这是因为,首先,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博弈,实际上也是一个“零和博弈”。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股息,但我们即使认为中国股市中每个上市公司公布的净利润都是真实的。那么,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润还都抵消不了交易所、证券机构的手续费和政府收取的印花税。例如,1996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300 亿元,而印花税和交易手续费相加超过了300 亿元。其次,庄家与散户博弈实际的类型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从这一博弈的信息角度来看,庄家与散户之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庄家掌握信息而散户不掌握信息。这表现在:(1 )庄家往往占有某个股很大的份额,他可以准确推算出其他所有散户占有的份额,而散户只能通过技术分析,例如RSI 值等指标从概率上估计庄家的情况。(2 )庄家往往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甚至上市公司还常常有利于庄家的信息。而这一点,散户是做不到的。(3 )庄家往往收买媒体或股评人士虚假但对其有利的信息。股评人士在报上散布琼海药虚假业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从博弈的顺序来看,可以视作庄家先采取行动,在低价位时悄悄吸筹,而一般散户无法觉察,因而这时,博弈还具有静态博弈的性质。但当庄家吸筹完毕,开始拉升价格,散户从概率上大致判断出某个股有庄家,从而跟庄时,这一博弈就变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由于庄家也知道散户的战略,因此,庄家的行为就常常具有欺骗性,所以在博弈中,只有少量有分析能力的散户才能赢利,大部分散户将会屡屡上当而亏损。总之,交易所与庄家、庄家与散户的博弈,其总的结果是,交易所增加了收益,庄家获得了中等规模的利润,少数散户获取少部分盈利,大多数散户亏损,股市开始升温,还没有明显恶炒个股现象,整个股市没有泡沫化。那么,像1996、1997年那样,我国股市多次的泡沫化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看庄家与庄家的博弈。

四、庄家与庄家之间的博弈

庄家与庄家的博弈类似于潜在进入者(Poten-tialEntrant )与在位者(Incumbent)的博弈。这一博弈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高价格(HighPrice)情况和低价格(LowPrice) 情况(RobertvS.Pindyck,1997)。假设在上面交易所与庄家的博弈例子中,与交易所合作博弈的庄家为在位者庄家A ,另有一潜在进入者庄家B.当B 观察到A 与交易所的合作博弈时,B 毫无疑问也将进入股市。在低价格情况下,B 将选择与A 一起做庄;在高价格情况下,B 将选择另外的个股去做庄。在低价格情况下,B 选择与A 一起做庄;是因为B 的进入不会遭致A 的阻挠或者斗争。我们列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A 、B 的支付矩阵(表3 )。分析这一博弈,从理论上说,纳什均衡有两个,即B 进入、A 默许和A 斗争、B 不进入。但在实际中,A 斗争是一个不可置信的威胁。因此,实际的纳什均衡只有一个,即B 进入,A 默许。另外,我们再来分析A 、B 获得的效用。假如,A 的目标利润是5 ,并在B 进入时仍然不变,B 的目标利润是3 ,那么,A 、B 共需获得的总利润数比只有庄家A 时多出了3 个单位。因此,当B 进入时,该个股必会有更大的交易量和更大幅度价格的上升,显然,该个股的“泡沫”增大了。在散户只跟庄不根据业绩来而进行投机的情况下,A 、B 的获利就有了基础。这时,A 、B 恶性炒作就会发生。现在,再来分析,在高价格时的博弈。我们仍然先给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设下,A 与B 博弈的支付矩阵(表4 )。分析这一博弈,在高价格情况下,纳什均衡为A 斗争,B 不进入。由于这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B 自然不可能进入而会选择其他个股去炒551 参阅《中国证券报》,1997年7 月15日第一版。庄家B 潜在进入者 表3 低价格情况下庄家A 在位者默许斗

争(继续买入)(卖出)进入(买入)不进入(不买入) 2 ,3-2 ,00,50,5 作。在实际情形中,B 完全准确地知道A 的买入价格当然是不可能的,B 只能从概率上推算出A 买入价格的分布情况。因此,庄家A 、B 的博弈类型实际上是完全但不完美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但是,由于庄家们丰富的操作经验,B推测的A 的平均买入价格与实际相差并不会很大。这一点,就足以让B 作出正确的决策。

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博弈又是一个接近于完全信息的博弈。庄家B 潜在进入者表4 高价格情况下庄家A 在位者默许斗争(继续买入)(卖出)进入(买入)不进入(不买入)3 ,5-3 ,80,50,5 现在我们假定,A 已经在炒作股票市场上所有绩优股,且已经使这些个股处于高价位。这时,B 将选择中等业绩的所谓次优股来炒作,并使这些股票也处于高价位,再假设股票市场上只有A 、B 两个庄家在炒作,那么,现在只留下那些业绩差的个股还没有被庄家炒作,也不会再被庄家炒作。如果股票市场的现实是如此,那么,即使股市有泡沫成分,可能也是“合理泡沫”。但是,股票市场上有资金实力成为庄家的决不只有A 和B ,还有C 、D 、E 、F ……,他们也必将大举进入股市炒作。

由于绩优、次优股已被炒作,而且均已处于高价格,他们只能选择那些业绩差的股票来炒作。由于散户并不依据业绩好坏投资,而只跟庄操作,因此,A 、B 之外的庄家并不担心业绩差的股票炒作不起来。例如,1997年2 月20日至1997年5 月10日,沪深两地534 家上市公司股票,升幅1 倍以上的达60多家,其中有长虹这样的绩优股,也有像深天地这样的业绩较差的股票,而且深天地的升幅更大,达380%1.庄家们也清楚,目前情况下炒作,交易所不会控制,政府也不会干预,这样各路庄家纷纷进入股票市场,各显神通炒作,股票市场陷入了“公共地的悲剧”,其结果必然导致成交量的急剧增加,股价指数飚升,股市泡沫越来越大。设进入股市的庄家共有n 个,每个庄家根据自己的目标利润决定自己的买入数量,则有qi∈[0,∞),i=1 ,2 ,…,n ,Q=∑ni=1qi(假设散户交易量为0 ),qi为第i 个庄家的买入数量,Q 为n 个庄家的买入总数量。

如果我们用D 表示目前的股价指数,则根据供求规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设D 是Q 的单调上升却下凸的函数,写作D=D (Q )。在股票市场上,虽然Q 的值多大会导致股市泡沫发生且对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在具体的交易中,股市泡沫最终会在一个确定的Q 值而发生。设交易量达到股市泡沫时的最大临界值为Qmax,当Q>Qmax时,就发生了股市泡沫的情况。再设一个庄家的利润函数为:Ri(q1,…,qi,…,qn)=qiD(∑qi)-qiD式中,i=1 ,2 ,…,n ,Ri为第i 个庄家的利润,D 为庄家们买入时的平均股价指数,那么,每个庄家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Ri qi=D(Q )+qiD′(Q )

-D=0,i=1 ,2 ,…,n 将n 个一阶条件相加,可得:D (Q*)+Q*nD ′(Q*)=D(1 )

  Q*= ∑ni=1qi* ,表示纳什均衡时所有庄家的最优交易量。最后,分析所有庄家实际允许获取最大收益时的Q 值,看看D 与Q 的函数关系。在股票市场上,D 一开始时会随着Q 的增大而上升,但随着Q 的进一步增大,当Q>Qmax时,D 虽然短期内还会有所上升,但以后的情形却是暴跌(例如1996年12月,1997年5 月的情况),原因有三:(1 )

当Q>Qmax后,庄家会受到交易所的控制。交易所迫于管理部门的压力和自身的长远利益,必须作出控制措施。例如1997年5 月19日,沪市暂停了东大阿派、河北威远的交易,深市暂停了深能源、沪州老窖的交易2.(2 )中小投资者跟风大大减少,庄家们无法平仓(卖出)。(3 )会招致政府的干预。例如1997年5 月,管理层连续出台了提高印花税、禁止国有企业买卖股票等一系列措施。据此可以得到,所有庄家实际获得最大收益时允许获得的Q 值为Q=Qmax,即应满足:MaxQQD(Q )-QD.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D (Qmax)

+QmaxD′(Qmax)=D(2 )6512参阅《中国证券报》,1997年5 月19日第一版。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7年2 月20日至1997年5 月11日。 比较(1 )(2 )

两式,可以发现Q*>Qmax.这样,股市泡沫产生了。根据作者测算,深沪两地上市公司1997年5 月中旬的平均市盈率达70倍左右,与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达到顶峰时的市盈率相近,即投资于股票的收益率小于1.5%,而同期,三年期以上年存款利率和年国债收益率均超过8%.

五、政府与庄家之间的博弈

我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因此,在探讨股市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有必要分析政府作为参与人是如何参与博弈的。由于股市泡沫直接的起因者是庄家,因此,政府博弈将以庄家为对象。下面,讨论政府的具体特征如下:

(1)政府在股票市场上的目标是多元的,政府的主要目标使股市稳定发展,避免泡沫。

(2)政府在股市上的角色是多重的,它是交易规则的制订者,是交易活动的裁判员,又是交易秩序的维持者。

(3)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政府的多元目标和多重角色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又是矛盾的,存在着目标之间和角色之间的冲突。

表5 政府庄家间博奕政府惩罚不惩罚庄家≥5%5%-5 ,-55 ,-5-5,-51 ,-5

政府与庄家之间的博弈,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制订规则,如果庄家违反了这些规则,政府依据这些规则进行处理,以维持股票市场的秩序。例如,政府制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向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熟悉中国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庄家炒作某个个股,持有的普通股都远远大于总数的5%,5%以下的持有量几乎是不可能操纵该个股的走势的。而实际上鲜见有这样的公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怎样应对的呢?同样,我们先列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政府与庄家博弈的支付矩阵(见表5 )。分析这一博弈,可以发现,这一博弈无法分析,即纳什均衡不存在。在这个博弈中,政府的任何一种战略,都得到相同水平的负效用,政府无法作出行动选择和战略决策。这种状况说明了政府多元化目标的矛盾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多重角色的:请记住我站域名冲突。反映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中就是,如果庄家选择大于5%的策略,政府惩罚,则股市低迷,政府发展股票市场、为企业筹资的目标无法实现;如果政府听任庄家选择大于5%的策略,那么必然导致股市泡沫,严重时会引起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由于政府的行动不明确,庄家也无法作出行动选择,于是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存在。当然,在现实中,庄家和政府,都不可能不采取行动,博弈仍然存在,而且贯穿始终,以致于中国股市被称为“政策市”。在实际中,政府与庄家的博弈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并且这一博弈是重复博弈。首先,政府在两难选择中,只能采取实用主义和灵活态度,即在股市低迷时,政府对庄家选择大于5%的行动采取不惩罚即默许态度,当股市泡沫化显着时,政府法不可能责众,只能采取“杀一鸡给百猴看”的方式,抑制投机,挤出股市气泡。例如,1997年6 月13日,政府管理部门查处了海通等三家证券公司操纵上海石化等公司股票的行为。1 然而,股票市场上的参与人都明白,上述三家仅仅是众多操纵股票市场的庄家中的一小部 分。庄家在与政府的多次博弈中,也了解了其战略。因此,在股市低迷,政府希望股市升温,少部分庄家进入股市时,他们亦会纷纷由潜在进入者成为实际进入者;当股市升温时,庄家们预见到泡沫化将产生,但他们也并不会因此退出,因为:第一,股市泡沫化尽管实际上存在,但到底在什么具体水平上发生是一个模糊值。第二,当政府认为股市已经泡沫化,要采取措施时,“众猴”(庄家)中到底谁将成为“鸡”被“杀”也是不确定的,尽管必定会有一只猴子将被当作“鸡”,但对每只“猴子”来说,1%是一个小概率,而小概率事件是可以当作不会发生的。这样这一博弈的结果是,庄家会在其资金约束下不断地炒作下去,直至泡沫化政府采取惩罚少数典型庄家时,才开始收敛。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4

中国如今“炒”字当道:炒股、炒房、炒茶、炒虫、炒网。只要是能炒的,就有人一窝蜂去炒。热炒的表面,可能是一种时髦,但热炒的背后,肯定是某些个体或集团,用热钱狂赚钞票。

纵观中国近年的“炒货”市场,不只股市可玩两把,普洱茶、冬虫夏草、互联网等都成了金融工具,为想当中国巴菲特的人提供另一个织梦平台。在疯狂炒作下,泡沫越吹越大,“炒”字被评为“汉语盘点2006”中最热门的汉字。

跟风灾难:怎一个“炒”字了得

6月13日,记者在上海的一些茶叶店了解到,由于受前段时间的炒作,云南当地人自己都不喝的普洱茶,但在商家和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下,其身价不断飙涨,其保健功能也近乎被神化。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美容、防动脉硬化、抗癌,普洱茶俨然成了灵丹妙药。

全民炒股似乎也意味着人们已进入一个新赚钱时代。据《上海金融报》报道,有关部门统计,春节过后,每天涌入股市的新资金高达100亿以上,新入市的股民都怀抱股市遍地是黄金的梦想,毫不犹豫跳进股海。而上证综合指数在短短一年多内,从900多点飙升到4000多点,更显示股市已疯狂至沸点。

股市不再属于少数人的金鱼缸,小股民的故事越来越精彩。其中有上海清洁阿姨变“股神”、六旬婆婆在美国边看孙、边遥控女儿炒股等等;小学生炒股不是新鲜事,倒是西安一和尚加入股民大军引人注目。

据《新民晚报》报道,和尚释常兴称,炒股仅是一个“副业”而已,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主业是修行。他还说,想用炒股赚到的钱做更多善事。释常兴说:“本出为善,心静如水,我把炒股看成跟自己皈依佛门前在家里卖苹果一样。”

热炒背后的监管漏洞

由于监管上的漏洞,中国股市近来作奸犯科者可谓是屡禁不止。证券交易的违规行为成为新的监管难题,其中内幕交易行为显得十分突出。

股改基本完成之后,中国证券市场重新活跃,投机炒作行为也在增多。从中国工商银行上市首日的疯狂炒作,到杭萧钢构、S前锋因公司重大信息而造成的连续天量涨停,都反映出当前证券市场的监管核心是在交易上。

对于杭萧钢构70万元的罚款远远不足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三个涨停,是杭萧钢构公告收到处罚意见后的市场表现。不少市场人士对最终的处罚结果有“隔靴搔痒”之感,而真正的内幕交易行为至今尚未有调查报告出台。同时,由于大股东在决策和获取信息上的优势,以及持股数量巨大带来的利益更大,大股东参与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也加大,因此全流通后内幕交易可能更加严重。

应该说,“民间股神”也是内幕交易的始作俑者之一,因为这些“民间股神”能忽悠大量的散户资金,他们某一时段的“内部信息”会让散户尝到甜头,这种热炒跟风会形成连锁效应。上海证监局人士称,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大多非常隐蔽,很难在证据上进行认定,因此具有很大的监管难度。上证所相关人士称,有必要在证监会、交易所、司法部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之间完善并强化证券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合理的合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大证券监管稽查力度,联合防范和打击证券市场内幕操纵行为。

“中国近几年研究证券市场的大学教授几乎都发财了,受利益驱使,这些人和所谓的民间股神们一唱一和,为热炒的股市推波助澜。”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对于民间股神和大学证券教授的“预言”,认为这些人的“兴风作浪”更大于理性引导。中国股市最重要的症结还是在信息披露上,国外成熟市场的监管重点也是在于此,以达到市场交易行为的公正公平。事实上,从监管角度而言,事后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很难追查。最近美国瑞银分析师参与内幕交易的案件,也是因为恰好监管层发现其利用相应的证券账户频繁牟利。

“要消除监管盲区。”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不久前公开表示,打击高管违规持股,提高证券期货监管水平,是未来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说,在监管的新形势下,证监会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其中包括现场检查权,更多的查询权和查封、冻结权,限制交易权,同时还扩大了监管对象。

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对此类涉及不规范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问题,查处都是非常严厉的。目前监管部门对杭萧钢构问题的处理还不够,它涉及的不是违规的问题,而是资本市场的重大犯罪问题。对这一类问题,监管部门第一是应该加大力度,查处一个让市场知道一个,以达到威慑的效果;第二是应该扩大查处范围。

防热炒需疏堵结合

民间股神风行,热钱不断涌入股市如何解决?

谢国忠认为今后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解决,让权利责任回归各类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应致力于推动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场功能的健全和市场生态的完善。中国管理金融市场没有经验,政府鼓励老百姓炒股,但同时怕带来经济泡沫。

谢国忠认为,中国经济近几年高速发展,老百姓短期暴富心态很重,很多人看股票从一个点去看面,认为有的人炒股赚钱了就跟风,其实股票盈利也有一个概率,中国要防止股票过热,就应增加老百姓短期投资渠道,同时加强监管短期热炒获利者。根据国外股票市场经验,一些想获暴利者短时间内购进大量某支股票,造成该股票上涨的假象,其实自己做庄,待股票上涨到一定的高度就全盘抛出,一些跟风的散户当然就会受灾,其实这些人的交易是虚拟交易。中国股票要防止短期恶意热炒,就必须征收利得税,如对于在一个月内大量买进并抛售的客户,收取20%获利作为炒作的处罚。

“目前中国股市已很疯狂了,中国股票必须有效打击恶意坐庄行为,日本股票市场在1989年期间,股票市场达到60-70倍的市盈率,中国股票现达到45倍左右,这与股票的正常价值15倍已背离,股票市场加强监管迫在眉睫。”谢国忠说,中国股市要防止投资过热,但中国资本过热会越来越大,中国股市也应国际化,如将上海股市国际化,让外国股票在上海挂牌,扩大老百姓投资和收益渠道。

倡导价值投资观念,对中国股民来说,是一个长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巴菲特股票投资六法则

1 集中投资:巴菲特的意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合理的数目是10至15家。

2 挑选价值股,不懂永不做。

3 战胜心魔,理性投资:很多研究都指出,决定一个投资者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性格。

4 长期持有:选中好的公司股票,不要随便因蝇头小利而卖出。

5 拒绝投机:股神从不相信消息,坚持独立思考。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5

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和乐此不疲炒股的散户如此巧合地重合在一起,这一现象让人不由感到吃惊。不是一直都在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吗?那么,究竟是什么将这些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低收入群体逼进了风险系数最高的股市一线,去为了挣一点小菜钱而舍生忘死,甚至连自己的身家究竟有几斤几两似乎也都忘记了呢?

对于大多数缺乏风险承受能力的散户来说,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指望在市道较好的时候挣一点小菜钱固然无可厚非,但指望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养老不靠国家靠炒股”的杨百万,则不啻痴心妄想。杨百万是杨百万,你是你。杨百万生逢其时,可能有那个机遇,对于你来说,则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与其盲目地去撞“养老靠炒股”的大运,还不如踏踏实实地选择“养老靠国家”。与前者相比,后者靠谱的程度也许算不上有多高,但至少有可能会比不靠谱的“撞大运”稍稍地高一点。那么,为什么如此众多的散户在明知炒股有风险的情况下还要乐此不疲地顶着风险去炒股?这如果不是被“逼上梁山”又是为什么?

其实,“小散”的心结也和收入分配改革一样,其囧就囧在“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虽然说这几年政府每年都给企业退休职工加的10%的工资,即使连续加十年也抵不上机关事业单位加一次,比起仍需上班的同事,企业退休职工仍应该还是知足,并容易知足的。但是,物价指数并不是由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所左右的,而是一直在顺着冒尖的那根竿子往上爬。这就出现了直接创造或曾经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阶层还在不能不为养家糊口而犯愁,而并不直接创造或从未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阶层则越来越有条件讲究生活品味,甚至追求一下奢华也无妨的不平衡状态。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的越来越明显,不仅表现为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目标的不同,对退休生活方式的选择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和退休养老保障的不同,由此而必然引发的心理失衡,不可能不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整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态度。换言之,收入分配改革预期但凡能给低收入人群多少消除一点后顾之忧,他们又何苦让自己全身心地被窜上跳下的股指心电图给闹得六神无主?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笔者看来,并非一筹莫展。国家税收年年增长的两位数,与其都用来“高薪养腐”,还不如让出一位数直接返还给企业,用于提高从事直接生产服务的一线职工工资。将财富创造者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优先用于初次分配,以改变劳动者目前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弱势地位,这不过是使原来已经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天平回归公平而已,谈不上什么倾斜不倾斜。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情同此理。理应通过一步到位的改革,使机关事业单位在不增加并尽可能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跟企业一样,用个人缴付和单位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员工的养老保障。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6

近日来,只要有“影视明星”出现在上市公司股东的名单,就会成为市场的新闻。“邓婕”、“徐帆”名字的出现,让浙江东方名声大噪,股价4天飙升41%,后经监管部门证实原来是同名同姓的假明星,两位明星“被股东”了一把。

随后,郭冬临、陈宝国、陆毅等明星,以及著名央视主持人朱军、周涛,甚至昔日的体操王子李宁的名字,也都从股市里跳将出来。一时间,影视大众明星成为股市新星,大有股市风向标之意,你方唱罢我登场,股价涨跌好不热闹。

其实,股市追星早已有之,中外皆然。从如雷贯耳的“股神”巴菲特到“亚洲股神”李兆基,都是股市大明星。今年媒体猛炒的“史上最牛散户”刘芳与“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也都是追星的产物。只不过以前炒作的是投资明星,现在炒作的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文化明星。最新曝出了余秋雨和黄圣依,是非难辨问,徐汇商城和巨力索具已是家喻户晓。

股市真娱乐。尽管股市追星遭到了“内幕”交易、庄家“钓鱼”的质疑,但是,股市热闹的就是概念炒作,明星概念后又会炒什么呢?

热闹:股市下起“明星雨”

或许华谊兄弟该算是股市追星影视化的始作俑者,是华谊兄弟引来了这场股市 “明星雨”。

9月、10月份创业板密集审核发行了28只股票,华谊兄弟携几十位签约明星和十数位明星股东,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募资秀。

10月26日,计划在中小板上市的徐汇商城“过会”,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第10大股东余秋雨持有518.64万股,占总股本的1.5%。据估算,徐汇商城上市后,余秋雨的身家有望达到1.5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余秋雨让股市追星潮延续到了中小板。

之后,欲在中小板上市的巨力索具过会,牵出了黄圣依、杨子。这次对黄圣依完全是好消息,巨力索具上市后她将成为亿万富姐。

最滑稽的当属浙江东方了。浙江东方公布3季报后,前10大股东中出现了徐帆、邓婕、刘岩3位明星的名字,这直接导致了该公司股价的飙升,4天上涨4l%。正当人们惊叹明星们超强的投资能力时,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演员徐帆、邓婕也现身澄清事实,称持股股东只是和她们同名。

徐帆、邓婕澄清事实,犹如顽童揭穿了皇帝的新装。不过,回头细数被炒作的明星远不止这两位。媒体在上市公司的3季报中深入挖掘,爆出明星名人一箩筐。“郭冬临”持有275.14万股中电广通,“陈宝国”持有42.2万股ST华龙,“陆毅”持有186.95万股华邦制药,“黄宏”持有10.89万股北斗星。“朱军”持有33.08万股冠福家用,“周涛”持有141.48万股*ST海星。昔日的体操王子、今天的商业名人李宁也没有被放过,他的名字出现在西仪股份的股东名单中。

目前,这些股东是不是明星本人尚待确定。不过,真也罢,疑似也好,总之,股市正在兴奋中数“星星”。

惊叹:明星股成风向标

殷市拿明星说事儿,明星成为股市风向标。只要明星的名字现身股市,那只股立马借势飙升,涨停板也屡见不鲜。

中电广通爆出股东“郭冬临”后,立即拉升了30%,并且仍有继续上涨的苗头。即使除去了明星的光环,浙江东方被强力拉升后仍持续横盘。其他“明星概念”股在大盘调整中,也保持着相对的强势。与此同时,市场还在不断的挖掘明星题材。

股市明星一箩筐

国际双雄:巴菲特和索罗斯各有所长

世界级的投资明星为数不少,巴菲特和索罗斯无疑是明星中的明星。巴菲特擅长价值投资,招牌式策略是购买那些他认为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大企业,并“永远”拥有它们。索罗斯则很会看趋势,以在即期和远期市场上做巨额杠杆交易而闻名。

巴菲特:他人恐惧时我贪婪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年复合增长率21%以上的投资收益傲视全球。因此被人们推上投资领域的神坛。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是“他人贪婪时我恐惧,他人恐惧时我贪婪”。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市场一片恐惧,巴菲特却反其道而行之,大手笔买八股票,仅仅购买星牌能源集团和高盛集团的耗资就接近100亿美元。尽管巴菲特当时的做法饱受争议,但事实再次证明他成功抄底。遗憾的是,众多粉丝尽管天天哭着喊着学巴菲特,却没有巴菲特的胆量。

索罗斯: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作俑者

“金融大鳄”索罗新毫无疑问是当今全球举足轻重的人物,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夸。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索罗斯凭借量子基金在上世纪90年代所发动的几次大规模货币狙击战。量子基金以其强大的财力和凶狠的作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兴风作浪,常常对基础薄弱的货币发起攻击并屡屡得手。他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前英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的货币也遭到其攻击。人们相信,索罗斯对市场趋势的把握能力无人能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

溯本逐源,股市“追星”非一日之功,股神巴菲特、“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史上最牛散户”刘芳等,都是市场追求的对象。最近,美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股神巴菲特增持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同时增持的还有金融大鳄索罗斯,于是全球股市掀起“消费热”。加上消费行业的强周期性,国内股市的消费类个股也持续飞涨。

在国内,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以善于挖掘题材股、利润回报高而著称,他长期执掌的华夏大盘基金和华夏策略基金的举动也成为A股市场的魔棒。据悉,在今年的3季报中,凡是含有上述这2只基金的股票,进入4季度都实现了可观的涨幅。譬如,数源科技、星湖科技上涨超过49%,海南高速、昆明制药上涨40%以上,湖南投资、皖维高新、昌九生化等上涨30%左右。

相对公募基金来说,“史上最牛散户”刘芳和叶晶显得越发神秘,他们出现的地方都会引起追风者无数。近期两人现身的沈阳机床和澳洋顺昌,屡屡上演涨停,直线拉升的走势比王亚伟概念股还要彪悍。

王亚伟是老牌基金公司打造出来的“公募明星”,刘芳、叶晶则是因2007年入股ST金泰后接连42个涨停板而名声鹊起的“散户明星”。股市“追星”的火被点燃,明星概念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若追逐投资明星尚有一定道理,而始于华谊兄弟的“追星潮”,则不得不令人担忧。探究:谁在做局

“徐帆”、“邓婕”的“被股东”了一把,而其他数位明星股东身份仍难辨其真伪。真有那么高密度的巧合吗?投资专家、网友都提出了质疑。

网友“四季稻”发表观点说:季报中出现“徐帆”、“邓婕”、“刘岩”名字的浙江东方,短时间飙升40%,对于一只沉寂了将近一年的股票来说,上涨行

情来得有些突然,并且出现了高位高换手率。这不能不让投资者怀疑其内在的“诡异”,澄清之后一切似乎变得真相大白,但那些在股价大幅飙升后成功的“隐退者”肯定在暗处窃喜呢。

明星炒股的新闻被炒热之后,某股票论坛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引来网友关注。“高价征集名字叫‘张艺谋’、 ‘章子怡’、‘马云’的股票账户,只要同名同姓即可,每年租金5万元,账户归我方操作。有意者请留下电话号码。”这种明目张胆的叫卖,一旦成交且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买卖双方都难逃市场规则法纪的追究和严惩。

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想把职业炒家与“明星股”大涨撇清关系都很难。网友牛建军说:“从现有的新闻报道里可以看到关于此类人悬赏‘征集’明星名字的消息,而从实际分析和直观推测中,此类人牟利的动机更是显而易见。‘明星’所持股票快速升值,而且炒作潜力巨大。但是,如果深究细想,职业炒家是真正的终极幕后黑手吗?答案在相关部门未对整个事件进行彻查之前,我想还是不确定的。”

谁是明星股幕后推手?相关部门能否彻查“明星股”?

东海证券分析师王凡表示,股票市场中,类似于巴菲特、王亚伟这样的投资明星,股民跟踪他们炒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类人是专业的投资人士。他们过往的业绩很是耀眼,他们身上有“名人光环”,与他们有关的股票自然会受到市场的关注。而把娱乐明星与炒股联系在一起,则有很强的“钓鱼”的感觉,谁是幕后的推手很难判断。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正规军(机构投资者)做局的可能性较小,市场中“嫌疑”最大的应该是游资。

他怀疑这很有可能是精心布的局。先是在季报公布前夕利用与明星同姓名的账户大举购买某个股票,然后拉升股价。等季报公布后,善于炒作的媒体自然会抓住这个噱头大肆炒作一番。这时该股的价格已经不低,散户跟进时就是在接盘了,游资则开始撤离,并从中兑现暴利。

王凡表示,这种“钓鱼”的手法,其实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果后进的股民不买账的话,操作者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不过,从前几次“明星概念股”的走势来看。显然,这一策划是成功的。不过,已经经过这个事件的股民们,对此应该有了提防,估计下次就算“张艺谋”出现在某个上市公司股东的名单里,市场也不会有过度的反应了。

猜想:还会上演什么秀

炒过了明星,下一个还会炒什么?这个问题估计是所有投资者都很关心的问题。但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不光是股民们不知道,估计连做局者也在“冥思苦想”。这里我们不妨猜测一下。

某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后,利用影视明星进行炒作的可能性较小了,但股市中真正具有投资能力的“名人”仍然会被反复炒作,如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索罗斯,基金经理王亚伟,“最牛散户”刘芳等等。相对于仅仅利用影视明星来炒作股票,远不及投资名人效应具有持续性,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比较有信服力。

王凡认为,以后游资利用国外消息炒作的可能性更大。如业绩不好而一直题材不断的“海虹控股”,先是与美国迪士尼合作建迪士尼中国网站一事虎头蛇尾,然后是韩国ACTOZ的“A3计划”网络游戏合作受阻,之后又携手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大鳄Broadlane公司,最后也不了了之,反正题材虚实难以证实。

业内人士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国外的消息很难确定,因而炒作的空间和时间都能拉长。不知道海虹控股接下去还会讲出啥故事,总之,面对市场上的真假消息,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对明星炒股更要加强监管

皮海洲

随着华谊兄弟的上市,一批明星们因此而致富。而与此同时,余秋雨持有徐家汇商城原始股。“邓婕”、“徐帆”潜伏浙江东方股票之事,亦相继浮出水面,以至明星炒股成了当前市场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明星炒股受到关注当然与他们的明星身份有关。虽然股市并不禁止明星炒股,但明星炒股的优势是普通投资者所不可及的。因为明星们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在投资的过程中就会转化为一种直接的经济利益。

余秋雨因为大量持有徐家汇商城原始股一事在舆论方面闹得沸沸扬扬。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女士批评此举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还是对该公司职工不公。原本是该公司职工持有的股份,因为改制而被收回,结果却卖给了“外人”余秋雨。毕竟徐家汇商城的股票并没有公开对外发售,没有相应的社会关系,余秋雨是不可能拿到这些原始股票的。

在余秋雨持股问题上,各方都保持沉默,以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护。而在徐帆、邓婕潜伏浙江东方股票一事上,虽然邓婕向经纪人否认持股,但此事仍然难以让投资者释疑。正如有人认为: “如果只是邓婕一个人的名字出现,也还可能是同名同姓,但和徐帆名字一起出现,买股真实性就大大增加了”。

正是由于明星的身份特殊。更容易获得内幕消息,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关注,因此,监管部门对明星炒股的监管更应该加强。而监管部门显然做得不够好。最明显的是今年四月份曝光的演员陈好潜伏ST黑龙一事,但时至今日,监管部门仍然没有给出说法,仿佛监管成了追星族,遇上明星就让路。

该是监管部门给投资者一个说法的时候了。对于最近一连串的明星持股问题,希望监管部门能尽快地为投资者释疑,把监管部门自己一再强调的加强市场监管之事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明星炒股不能与内幕交易划等号

周俊生

明星邓婕和徐帆都已表示,她们从未买入过浙江东方股票,这只是同名同姓而已。舆论的纠结到此告一段落。

然而,围绕着这件事,无论是挑起质疑的媒体还是上市公司,乃至明星本人,都自觉地公认了一个原则:如果那份名单中出现的邓婕、徐帆确实是两位演艺界的明星,那么就构成了一桩内幕交易案。

但根据一个人是否是明星来判定其是否从事内幕交易,是一种完全不能站住脚的逻辑。在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案的构成中,关键是看涉事者是不是利用其职务权力取得了内幕信息,而且这种内幕信息的界限,应该严格地限定于其本人职务活动可能涉及的范围之内。即使浙江东方那份名单中的邓、徐二人确实是公众熟知的两位明星,也没理由必然地认定她们一定是从事了内幕交易,关键要看在浙江东方资产重组的信息向公众披露之前,她们是否通过职务活动所形成的特殊渠道,先于公众投资者获得了有关信息。

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毒瘤,历来是管理当局严打的对象。但是,内幕交易作为一种罪名,不能任意延伸。在曾经轰动一时的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中,最后判刑的仅有三人,即公司原证券办主任陈玉兴和他的炒股合伙人王向东,还有一位是公司证券办副主任罗高峰。根据常识。我们可以认定,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提前知悉内幕信息的有关人员绝对不止这三人,这中间或许有些人是因为调查工作的缺憾而逃了过去,但更大的可能是已经暴露的人因为并无法律意义上的特定身份而不能定罪。

要彻底根治内幕交易,不是把目光盯住一两个明星,更重要的是对资本市场的特定人员加强监管。同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使有关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让最广大的投资公众知晓。

莫为炒作当“嫁衣”

李金明

周末和节假日去影院看大片,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休闲方式。而近期炒作甚嚣尘上的明星概念,难以让人两耳清净。股市追墨如风,你追了吗?

本刊编辑部与和讯网合作,做了一个《股市“追星”问卷调查》,受访者中45%的股龄在3年以上,说明受访投资者是相对理性的。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超过70%的表示不会追买任何影视明星和投资明星已经买进的股票,认为明星概念股是做局和内幕交易的受访者也超过了70%。同时,只有不到16%的受访者认为股市追星有道理。也有接近两成的受访者表示投资了明星概念股,获得收益的不足一成,亏损的有7%。可见,虽然股市明星概念炒作得沸沸扬扬,实际参与者所占比例并不高。那么,最终谁会接盘呢?关注这个概念并计划投身其中的投资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小心成为游资炒作的“嫁衣”

不管是投资明星、投身股市的影视明星。还是“被股东”的明星以及“被明星”了的股票,都是市场在炒作的概念,试问股价拉升后谁会受益?当然是早已经“潜伏”其中的游资,最多有一些零星幸运的散户。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一下温和的题材股,但盲目“追星”就是把自己的钱袋子别在别人的裤腰带上了。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保持平和投资心态和稳健的操作策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公司架构和基本面,做好技术分析。如果你没时间关注市场,就挑几只绩优股适当价位买进好好捂着。如果你自认不够专业,可以买基金、买信托。买绩优股心里踏实,委托专业机构风险会小一些。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7

作者简介:王立伟,财经记者

中国股市气势如虹,迅疾狂奔,巨大的财富效应带动了股民人数的猛增。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截至2007年3月30日,内地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A、B股及基金开户总数已超过1亿户,一举超过美国7600万户的股民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10万户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数量急剧上升的股民大军中,有为数不少的上班一族。随着大盘的起起落落,股民的心也随之起起落落。

股市冲击办公室。股市拉出几根长长的阳线,员工的生产力却拉出几根长长的阴线。是非谁之过,员工怎么管?

办公室总动员

Jack是深圳一家IT公司的采购部门经理。在这个不到20人的团队里,人人皆股民。

作为部门经理,Jack一开始并没有加入到股民的大军中去,但每天中午的午餐时间,部门里充斥的都是关于股市的议论,没过多久,他忍不住去开了户。

Michael是这个部门有名的“股神”,他常常给大家一些“提醒”,这些无从考证的“内部消息”居然次次都很准确,几个月下来,Jack投资的20多万元变成了30多万元。而他本人炒股后,员工们再不用在看股票的时候提防着老板的出现,办公室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和谐。

相比之下,在同城的另一家公司的Coco就没那么幸运了。公司的IT系统严密,原则上不允许个人下载相关软件,一旦被发现私自下载,就会受到批评,甚至罚款。

Coco只能偷偷用短信的方式接收信息,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立刻用电话进行交易。无奈办公室里股民太多,洗手间、楼梯上常会碰到同道中人,同事之间彼此心照不宣,还会私下里交流经验,倒也相安无事。可没过多久,Coco就在楼梯的转角处遇到了同样惊惶失措在电话交易的顶头上司,四目相对尴尬不已。

一面是获利的诱惑,一面是尴尬的“地下工作”。在屡次受到老板旁敲侧击的警告之后,公司职员李勇开始认真思考工作和炒股之间的关系了。权衡之下,他决定辞职,专心炒股。“好时光总是来得短暂,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一段时间下来,他每天的收入都超过了过去每个月的收入。李勇说这个选择在短时期来看的确值得。

像李勇这么坚定炒股放弃工作的毕竟是少数,找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成了不少办公室一族的梦想。要么升职,有自己的办公室,要么跳槽,找个老板不会整天盯人的公司。自由度高的工作颇受欢迎。

“但还是害怕错过开盘时间。”做市场工作的小白很少在办公室里工作,约见客户一般都是在开盘时间里,股市里的18万元人民币让他牵挂不已,无奈他只好尽量劝说客户在中午见面,或者在下午3点时见面。

但一遇到出差,尤其是出国的事情,就常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几次出差,几万到几千元不等的损失让小白郁闷至极。

“涨跌由天。”张华在一家知名的欧洲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每天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加班更是常事,也不能用办公电脑下载软件。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他还是和周围的几个同事一起买了股票。但他们大多选择的是那些行业龙头股票,且投资金额不高。

张华本人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我更关心公司本身的业绩。”

张华的前同事Sandy仍在一家内资企业工作,Sandy也进入了股市,但她更期待公司会在不久的将来上市,一旦上市,她的身价将会倍增。

风气大变化

业务好不一定是明星,股票分析到位一定受欢迎。前述的Michael在办公室里就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多个“内部消息”,业绩一般的他巩固了自己在办公室里的地位。

虽然年终考核Michael没有达到C,面临走还是留的问题,Jack还是为他争取到了一个留下来的机会。

而那些在繁忙工作过程中不时收到神秘短信或者电话的员工的情绪变化也很快,主管经理不知所措。

年后的“黑色星期二”让不少办公室炒股一族记忆犹新,而他们的老板更是印象深刻。当员工突然之间无心工作时,Jack说自己很想帮助员工渡过难关,但却没办法消解大家的低落情绪。

极端的例子还出现在某公司,在发年终奖之前,一名员工为了炒股,挪用公司的一笔现金,但投资失败。一些员工私下认为,短期现金比长期奖励更重要,每个月的薪水多发点可以投入到股市中去,等到年底一起发时投资的时机可能已经过去。

Coco赚了10万元后选择了“收山”,她购置了一辆新车。“前面压力太大,钱花出去,心里也平静下来了。”

靠购物消费消解压力的不是Coco一人,高收益促进了很多员工的高消费,一些公司里,午餐埋单的往往是那些“办公室股神”,购买大宗物品或者奢侈品的人也变得多起来。

尽管专家学者警告股市存在巨大风险,但奋勇投身股市的办公室一族数量仍在增加。

Jack自嘲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炒股让他没办法堂而皇之地阻止员工炒股。但作为部门经理,他还是担心员工将大部分的心思放在炒股上影响工作。

又如上文指出的,Jack同样也担心员工的情绪起伏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如何能够管理员工的情绪,让生产力流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让Jack们头痛不已。

点评

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和严密的制度永远都跟不上人脑的灵活,面对挡不住牛市诱惑的智能型员工,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适度的“疏通”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疏通、组织与文化引导

■文/肖明超

作者简介:肖明超,北京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营销与管理咨询专家

员工炒股行为属于利用工作时间“谋个人私利”,因此从管理层面,是个“违规”行为,但是比起员工出售商业秘密、利用公司资源帮竞争对手做事等行为,炒点股票还不是什么足以构成对企业颠覆性影响的大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因为员工痴迷炒股,势必改变整个企业的生态系统,该干的工作没干好,注意力成天都在股票上,每天利用公司的办公设备满足自己的私利,还浪费了办公成本。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类似的问题总是在不断挑战管理者的情商和智商,常常让管理者骑虎难下。

面对这类问题,管理者究竟应该怎么做?是鼓励、不予理睬还是坚决制止?

如果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是在纵容员工,会助长各种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出现在办公室;如果不予理睬,企业的生产力就会下降,让你哭笑不得;如果严厉禁止,逆反心理会让员工的行为更加隐秘,消极怠工,要不干脆离职或者专心投身股市,让你损失人才。无论哪一种途径,对于企业总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寻觅一种巧妙的边缘化的“解法”或许才是出路之所在。

解决问题需要从源头开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表面上是员工不守规矩,实际上是由于人性的脆弱。面对当前中国股票的“牛市”,多数炒股的人神经都会变得脆弱。

在炒股的员工中间,因为性格和水平的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类,冲动型员工,这类员工更多是经不住诱惑,一时冲动进入股市,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基本不会顾忌到违反了公司的管理;

第二类,精明型员工,这类员工总是在计算炒股票的收益和违反公司规定的损失之间的差额,面对牛市的诱惑,他们或许认为这个风险还是值得冒的,或者说股市收益只要大于公司收益,这个行为就可以继续;

第三类,领袖型员工,这类员工利用自己在股票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常常能够带动其他员工的参与,而将炒股行为组织化、团体化,当他们把行为变成一种文化的时候,就成功的颠覆了公司的管理,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就是他们期望的了。

不同员工的交织成为了企业员工炒股行为的人群和生态。而从源头和各种行为表现的员工类型来看,制止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也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

传统的管理者常常会从“堵”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手段来制止员工的行为,就比如Coco所在的公司。但是技术的先进和制度的严密永远都跟不上人脑的灵活,因此,IT系统严密还是阻挡不住牛市的诱惑。面对智能型员工,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适度的“疏通”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让炒股行为搬上桌面。

如果一家公司除掉工作之外,什么事情都是被禁止的,那么这家公司最好是雇佣机器人来工作。因为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来说,公司是家之外的第二个主要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性化的空间。今天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并渴求一定程度的自由。如果某些自由的权利被掠夺,员工就会消极工作,甚至反叛。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员工的行为不是对企业构成破坏性的行为,企业都不应该明令禁止或者处罚,反而越禁止,问题越是多,就好像一个互联网的论坛版主所言,一个人在BBS上发表了某种偏激的言论遭到版主删除之后,这个人会变本加厉的发更加偏激的言论。如果版主还不允许他的帖子存在,这个人就会跑到别的BBS上去骂这个网站、版主甚至发表越加偏激的言论,而且你还很难发现他。因此,管理BBS也是有一套章法的,那就是允许他们存在,让他们暴露出来,这样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说明人性的很多东西是很难依靠遏制能够遏制住的,就好像这些员工都认为股票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财富梦想,你凭什么就不让他们去追求呢。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基本原则,要允许并正面承认炒股行为的存在,这样这个问题才可以放到桌面上来进行解决。放到桌面上,等于将员工的问题放大了,这样管理者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掌控。

第二,让炒股行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公开化。

当员工的炒股行为被严厉禁止的时候,员工的情绪交织了各种因素,既有害怕被发现的恐惧情绪,还有担心炒股失败的焦虑情绪,甚至还有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工作的矛盾情绪。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定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甚至造成员工心理的扭曲。员工并不具备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向员工表示,企业已经知道大家炒股的现象,同时也很理解大家的心理,但是希望员工能够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去炒股,而不是将炒股当成主业。

同时,企业需要对炒股行为制定出好的管理规则,这个规则需要基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一方面可以指定特定的电脑来让员工查看股票行情,划出特定的区域让员工进行股票的讨论;另外一方面可以安排在中午休息的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的时间让员工在特定的场所进行股票的讨论。而在这个之外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手段,这样提倡员工高效率的炒股,同时也让员工的行为完全公开化,这个时候,对于员工在这些有限时间空间里面的行为和表现就一览无遗,从而能够有效的评估炒股给他们带来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

第三,让炒股行为组织化沙龙化。

在管理出现的很多问题中,组织化是解决分散的各种个体矛盾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成功策略已经证明,规模化的集团军是最容易被消灭的,而游击战常常要打很长的时间还不见得你能对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将这些炒股人士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员工炒股兴趣小组,融入到公司统一的机制和文化下进行管理,将是有机管理的最佳策略。比如这个兴趣小组可以制定出活动的形式、规则,采取定期活动,讨论,甚至聘请外部专家来进行讲座等方式,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股票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的一些心理和情绪得到释放,从而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到工作上。

同时,对于那些在企业员工中散步股票信息的员工,比如案例中类似“股神”Michael这样的人,企业应该把他们指定为兴趣小组的负责人,让他们站在公司管理和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管理这些炒股票的员工,这样就可以把公司的规定和价值取向跟炒股行为进行整合,形成公司的一种亚文化,既让管理有序了,也让员工放松了。

第四,培训教育潜移化。

企业不仅要懂得制定好的规则,同时也要懂得提升组织的智商,如果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炒股的散户,整体智商是低的。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山不隔理”,如果企业还能够将这些员工炒股的思考和方法应用到工作中,那么组织智商还会得到提高,反而将一件头疼的事情变得有意义起来。

员工对于股票市场的热情与相互探讨代表了员工有某种学习的欲望,因此,企业可以将股票市场的理论和公司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求这些炒股票的员工总结股票市场规律与自己的工作方法的对接,这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依然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炒股票而忘记工作;其次,企业还可以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开设相关的讲座,给员工一些专业指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分清楚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情绪等命题,逐步引导员工的行为。

总的来说,在企业管理中,当一件管理者看来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看它的另外一面,合理的疏通、有限的自由、巧妙的规章、暴露的组织等改变员工个体行为的方法,都能实现管理控制的目的,而且,这也是顺应人性的管理方法。

散户炒股心得体会篇8

股票市场存在博弈行为并不令人奇怪,它似乎是一个遍布所有市场的普遍现象,在投资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分析便是博弈行为存在的证明。

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都希望通过买卖股票能够赚钱。如果投资者持有股票的目的不是股息或红利,那么,他赚钱的惟一机会只能通过低买高卖,获得买卖差价(资本利得)来实现。低买高卖是投资股票的重要法则,其核心是对股票进行估价。股票市场价格的高和低是相对其内在价值而言的,低于股票内在价值时为低,高于股票内在价值时为高。对公司价值的估价无论是实质派还是增长派,都要涉及到未来的预期。但是,投资者即使购买了自己评估其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预期其市场价格将要上涨的股票,实际上也不一定会上涨。此时,投资者只有购买其他绝大多数投资者预期价格上涨的股票,购买后股价才有可能真的上涨,也才能获得资本利得。也就是说,投资者对股价变动趋势预测的最终结果,与其他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密切相关,因而,这是一个博弈过程。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来了一套“选美论”,将股市与选美联系起来,对上述过程作了一个生动描述:从事职业投资,好像是参加选美联系起来,报纸上发表100张照片,要参加竞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6个,谁的选择结果与最终结果最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每一个参加竞赛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6个,而选他认为别人认为最美的6个。每个参加者都从同一观点出发,于是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也不选一般人认为最美的,而是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的。在凯恩斯的这个选美竞赛中,个人的审美标准对决定竞赛获胜者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准确揣测其他竞赛者的审美标准和可以动向,选出绝大多数竞赛者认为美的面孔,最终才能获胜。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出了股票市场的一个基本投资原理:购买大家都预期看涨的股票而不是购买自己看涨的股票,只有与市场走势一致,才能获利,因为股票交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在股价高位卖出才能够真正获利,而这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做到的,这中间涉及到了买卖时机和选择与股市上所有参与者的多重博弈行为,也最终影响了结果。

但是成熟而规范的股票市场集中了一国所有的股票投资者。在这样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任何单个投资者都很难操纵整个市场,只能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即便是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受到政府或行业自律机构的严格管制和监督,也只能接受市场价格而不能操纵价格。

二、不成熟市场上的博弈行为

在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上,由于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市场效率不高、市场容量有限,从而决定了少数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信息优势操纵价格,获取暴利。在这个过程中,中小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价格上涨,也会跟风而进。最终能否实现盈利的多少,就决定于自己所购买的股票——这个接力棒能否传下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博傻”的过程,投机者总是期待着有更傻的“傻瓜”来接手,只要有新的同盟者加入,这场金融游戏就能继续玩下去,预期收益也能实现,金融泡沫才不至于破裂。下面我们对这种市场操博弈纵行为加以分析。

(一)机构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股市上的机构投资者经常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来炒作股票,他们通过在低价时吸筹,然后拉升价格,在高价卖出股票的方式来获取超额收益。除了这类实力超群、足以操纵任何一只股票价格的大机构投资者外,还有一些资金规模不大、不足了操纵任何一只股票价格的中小机构投资者,他们获取收益的机会便是跟着大机构投资者一起炒作股票,以期分得一杯羹。大机构投资者虽然有实力操纵股价,但要连续拉升股价,还需要其他资金的进入与配合。他们往往通过市场或媒体散发出一些信息,吸引中小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跟进。在价格低位时,大机构投资者尚能同各位投资者进行合作博弈,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股价一旦达到大机构投资者所期待的价位,他便要选择出货,卖出股票,而此时他仍然会散发一些信息,吸引其他投资者继续跟进和接盘,这又变成了大机构投资者同各投资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在价格低位时,大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还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而价格一旦上涨,其他投资者便揣测大机构投资者的心理价位,因为谁都明白,谁接了最后一棒,谁就会被套牢,却又担心出货太早,股价涨势未完而赚钱不多。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往往总希望在价格更高一点时再卖,结果,大机构投资者早已在“障眼法”的掩护下出货了。股价一旦失去支撑,便会掉下来,这时,其他投资者想跑都来不及了。此时的博弈已演变为不完全正确信息的静态博弈。

机构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有点类似“市场进入”博弈。假设已有机构投资者A在炒作一只股票,称为在位者。另有一机构投资者B(称为在进入者)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有关该股票被炒作的消息,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机构投资者B能否获利,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A的决策行为。若机构投资者A认为该股票的价格还处于低位,机构投资者B进入时,机构投资者A还将选择合作(继续买入),与机构投资者B一起做庄。若机构投资者A认为该股票的市场价格已处于高位时,机构投资者B进入,机构投资者A将选择斗争(卖出股票)。因此,机构投资者B的收益与机构投资者A 的决策行为密切相关。为了分析问题简化起见,假定该股票的价格处于低位,机构投资者B进入时,机构投资者A将选择合作。现列出在该假定下,机构投资者A、B博弈的支付矩阵(见图1)。

合作 斗争

机构B 跟进 3,4 -2,0

不跟进 0,5 0,5

图1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低价格情况

这个博弈显然有两个纳什均衡,即(跟进,合作)、(不跟进,斗争)。例如,在给定机构投资者B跟进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A选择合作将得到4个单位的收益,选择斗争(卖出)将无利可图,所以,机构投资者A的最优策略是合作(买入)。同理,给定机构投资者A合作时,跟进策略成为机构投资者B的最优选择。尽管在机构投资者B选择不跟进时,机构投资者A采取任何一种策略都是一样,但是,只有当机构投资者A选择斗争(卖出)时,不跟进才是机构投资者B的最优选择。所以,(不跟进,斗争)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不进入,合作)则不是纳什均衡。

在这里,机构投资者B先选择行动(跟进或不跟进),机构投资者A后选择合作还是斗争。如果机构投资者B选择“跟进”,机构投资者A合作,则支付水平分别是3和4。图2十分明了地显示了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每位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以及不同行为下的支付水平。机构投资者B不跟进。博弈不会发生。机构投资者B进入后,机构投资者A选择行动开始后又是一个子博弈。因此,在实际中,(跟进,合作)是一个精炼的纳什均衡。机构投资者B跟进,该股票的成交量必将放大,价格将上涨。显然,该股票价格中的“泡沫”增大了。在散户不根据业绩而只盲目跟风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A、B的获利就有基础,此时,对该股的泡沫就会膨胀起来。

现在,再来分析在价格高位时的博弈。仍先给出完全信息假设下的静态博弈的支付矩阵(见图2)。

机构A

合作 斗争

机构B 跟进 4,6 -3,8

不跟进 0,5 0,5

图2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高价格情况

在这里,由于假定机构投资者B已经知道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机构投资者A的最高心理价位,因此,这时的纳什均衡为机构投资者A斗争(卖出),机构投资者B不跟进(不买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机构投资者B并不拥有机构投资者A的完全信息,不知道此时股票的价格已是机构投资者A的最高心理价位。在给定机构投资者B跟进时,机构投资者A的策略为斗争(卖出),实现收益,此时的纳什均衡应为机构投资者A斗争(卖出),机构投资者B跟进(买入),机构投资者B因机构投资者A的出货而有可能被套住。因此,由于机构投资者B不能准确猜测机构投资者A的心理价位,使得机构投资者B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B 就要推测此时市场价格是机构投资者A的心理高位的概率分布,再结合自己的期望收益,作出自己是跟进还是不跟进。在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B能够大致猜测出机构投资者A所期望的心理价位的概率分布,作出正确的策略。但是,若机构投资者B生性好赌,根据概率分布推测此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已达到机构投资者A的心理高位,他还是要选择跟进,而此时机构投资者A觉得价格还没有达到心理价位,又发现有新的资金介入,这时他的策略选择就是大量吸筹,拉升价格。若机构投资者A、B实力相当的话,股票的价格将会迅速上涨,顷刻升天。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们不知演绎了多少这样的神话。

在现实的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远远不止A、B两家,这些机构投资者们或资金实力不同,或信息来源渠道不同,总之,在股票市场上个个都神通广大,他们或者根据业绩,或者根据消息来炒股票,那些既没有业绩又没有消息的股票便遭到无情的抛弃。他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题材来炒作股票,整个市场上或有业绩或有消息的股票都被炒作了,再加之大量散户的盲目跟风,市场成交量迅速放大,股票价格迅速上升,股价指数不断攀高,股市泡沫迅速膨胀。

(二)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博弈

在股票市场上,除了可以操作股价的机构投资者外,还有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即散户。他们同机构投资者相比:(1)资金实力有限;(2)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收集市场上流行的小道消息或看报纸;(3)尽管散户数量众多,但由于风险偏好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对股价走势的看法不同,决定买卖方向很不致,力量分散,不可能控制价格走势,而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散户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散户获利的最优策略是后进先出,在机构投资者开始拉升股票价格之后再购买该股票,在机构投资者出货之前卖出股票。然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散户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经常是接了机构投资者的最后一棒,被套牢了。

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博弈,有点类似“智猪博弈”,下面给出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见图3)。

散户

接 等待

机构B 接 4, 1 3, 3

等待 7,-1 0, 0

图3 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博弈

在这里,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借用了“智猪博弈”里的策略术语,其纳什均衡是机构投资者接、散户等待,各自获得相同的收益。在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要赚钱,往往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然后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拉升个股,获取价差。散户无论是收集还是处理信息能力都不强,资金上也无实力操纵价格,其最优策略只能是跟庄。然而,在现实的股票市场上,散户很难从机构投资者那里分得一杯羹。由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在市场上表现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得到许多内幕消息,而且上市公司还经常散发一些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消息。在我国,还存在着上市公司找机构投资者炒作本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操纵股价的现象。机构投资者往往持有一只股票的很大份额,他可以推算出散户所持有的份额,而散户只能根据股价走势推算该股票有机构投资者在做庄。

参考文献

⑴ 凯恩斯(中译本).1986.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商务印书馆.

⑵ King, R. and R. Levine, Finance and Growth.1993.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CVIII, No. 3.

上一篇:模拟炒股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长线炒股心得体会范文